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国古代的一种纪年法

中国古代的一种纪年法

中国古代的一种纪年法
中国古代的一种纪年法

中国古代的一种纪年法。即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为十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为十二支,把干、支顺序配合。如甲子、乙丑等,经过六十年又回到甲子。周而复始,循环不已。我国农历现仍沿用干支纪年。

干支纪年萌芽于西汉,始行于王莽,通行于东汉后期。汉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年),朝廷下令在全国推行干支纪年。有人认为中国在汉武帝以前用干支纪年。可是,这就是太岁纪年,用太岁所在纪年,干支表示十二辰(把黄道附一周天分为十二等分)。木星11.862年绕天一周,所以太岁约86年多走过一辰,这叫做“超辰”。在颛顼历上,西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是太岁在丙子,太初历用超辰法改变为丁丑。汉成帝末年,由刘歆重新编订的三统历又把太初元年改变为丙子,把太始二年(前95年)从乙酉改变为丙戌。还东汉的历学者没用超辰法。所以太岁纪年和干支纪年从太始二年表面一样。但是用天干和地支搭配纪年的表现方式相传自黄帝时期就开始了,在殷墟商代考古发现过六十甲子表的残片。

1.干和支的含义:干支是天干,地支的合称。

干指天干,共有10个符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支指地支,共有12个符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2.干和支组合后用于纪年。即:将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顺序搭配组合成干支,用于纪年。按此排法,当天干10个符号排了六轮与地支12个符号排了五轮以后,可构成60干支。续排下去又将恢复原状,周而复始,即如民间所说“六十年转甲子”。

[编辑本段]六十年甲子(干支表)

1 2 3 4 5 6 7 8 9 10

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

[编辑本段]结合实际了解“十二地支”

1.用十二种动物分别与十二地支相配成为“十二生肖年”。(见下图)如凡是含有“子”的干支年,就是“鼠年”,这一年里出生的人都是属“鼠”;凡是含有“丑”的干支年就是“牛年”,这一年进而出生的人都是属“牛”。以此类推。(如下表)

十二生肖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2.以十二地支来表示十二时辰。

一日有二十四小时,而我国传统则以十二个时辰来表示,即一时辰是二小时。(如下表)

二十四小时和十二时辰对照表

子丑寅卯辰巳

23-01:01-03:03-05 :05-07:07-09:09-11

午未申酉戌亥

11-13:13-15:15-17:17-19:19-21:21-23

[编辑本段]公元纪年和干支纪年的转换

1.天干的确认

天干按公元纪年末尾数字确认。

公元前:

0为辛,1为庚,2为己,3为戊,4为丁,5为丙,6为乙,7为甲,8为癸,9为壬。

公元后:

0为庚,1为辛,2为壬,3为癸,4为甲,5为乙,6为丙,7为丁,8为戊,9为己。

2.地支的推算

地支可分为奇数组和偶数组。(公元后奇数公元纪年配偶数组,偶数公元纪年配奇数组。公元前则相反。)

奇数组:偶数组: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子寅辰午申戌丑卯巳未酉亥

计算地支时,用6去除公元纪年去掉末尾数的数字(如:2009年则用6除2009)。除以6所得的余数就可得出地支。

但是,由于末尾数字的差异,所得地支也就不同。如此可得出:

公元前:

末位数字是0,1的,余0为第5个,余1为第6个,余2为第1个,余3为第2个,余4为第3个,余5为第4个。

末位数字是2,3的,余0为第4个,余1为第5个,余2为第6个,余3为第1个,余4为第2个,余5为第3个。

末位数字是4,5的,余0为第3个,余1为第4个,余2为第5个,余3为第6个,余4为第1个,余5为第2个。

末位数字是6,7的,余0为第2个,余1为第3个,余2为第4个,余3为第5个,余4为第6个,余5为第1个。

末位数字是8,9的,余0为第1个,余1为第2个,余2为第3个,余3为第4个,余4为第5个,余5为第6个。

公元后:

末位数字是0,1的,余0为第5个,余1为第4个,余2为第3个,余3为第2个,余4为第1个,余5为第6个。

末位数字是2,3的,余0为第6个,余1为第5个,余2为第4个,余3为第3个,余4为第2个,余5为第1个。

末位数字是4,5的,余0为第1个,余1为第6个,余2为第5个,余3为第4个,余4为第3个,余5为第2个。

末位数字是6,7的,余0为第2个,余1为第1个,余2为第6个,余3为第5个,余4为第4个,余5为第3个。

末位数字是8,9的,余0为第3个,余1为第2个,余2为第1个,余3为第6个,余4为第5个,余5为第4个。

口诀:公元后:05-26-41-62-83,意为末位数字0或1的余0为第5个,末位数字2或3的余0为第6个,末位数字4或5的余0为第1个,末位数字6

或7的余0为第2个,末位数字8或9的余0为第3个。

公元前:05-24-43-62-81,意思如上。

如此就可以推算出年份。

比如公元后2009年,天干9为己,再用200÷6=33……2,公元后末尾为9又余2的是第一个,偶数组第一个是丑,算出地支。组合起来为己丑年。

答案:2009年为己丑年。

[编辑本段]速查干支农历纪月法

自商代历法开始,将每年的第一个月的地支定为寅,称为“正月建寅”,以后各月按地支顺序类推。正月天干的计算方法为:若遇甲或己的年份,正月是丙寅;遇上乙或庚之年,正月为戊寅;遇上丙或辛之年,正月为庚寅;遇上丁或壬之年,正月为壬寅;遇上戊或癸之年,正月为甲寅。依照正月之干支,其余月份按干支推算即可。

例如:2006年为丙戌年,其正月为庚寅,二月为辛卯,三月为壬辰,余类推。

[编辑本段]速查干支纪日法

从已知日期计算干支纪日的公式为:

G = 4C + [C / 4] + 5y + [y / 4] + [3 * (M + 1) / 5] + d - 3

Z = 8C + [C / 4] + 5y + [y / 4] + [3 * (M + 1) / 5] + d + 7 + i 其中 C 是世纪数减一,y 是年份后两位,M 是月份,d 是日数。1月和2月按上一年的13月和14月来算。奇数月i=0,偶数月i=6。G 除以10的余数是天干,Z 除以12的余数是地支。

计算时带[ ]的数表示取整。

例如:查2006年4月1日的干支日。将数值代入计算公式。

G =4*20 + [20 / 4] + 5*06 + [06 / 4] + [3 * (4 + 1) / 5] + 1 - 3 =117

除以10 余数为 7 ,天干的第7位是‘庚’。

Z =8*20 + [20 / 4] + 5*06 + [06 / 4] + [3 * (4 + 1) / 5] + 1 + 7 + 6 =213

除以12 余数为 9 ,地支的第9位是‘申’。

答案是:2006年4月1日的干支日是庚申日。

比较简单的公元纪年法及公元前纪年法

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

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

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

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

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

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

时辰所指时间天干地支

子时夜半 23-1 鼠甲4 子4

丑时鸡鸣 1-3 牛乙5 丑5

寅时昧旦 3-5 虎丙6 寅6

卯时日出 5-7 兔丁7 卯7

辰时食时 7-9 龙戊8 辰8

巳时隅时 9-11 蛇己9 巳9

午时日中 11-13 马庚0 午10

未时日昳 13-15 羊辛1 未11

申时晡时 15-17 猴壬2 申12

酉时日入 17-19 鸡癸3 酉1

戌时黄昏 19-21 狗

戌2

亥人定 21-23 猪

亥3

公元干支纪年法:

如:2000年(庚辰) 2000 红色部分为天干即:庚0 地支:用2000除以12等于166余8 即:辰8

公元前纪年法:

如:公元前781年(庚申) 781 天干:11-1=10 即:庚0 地支:781除以12等于65余1 13-1=12 即:申12

公元前314年(丁未)天干:11-4=7 即:丁7 地支:314除以12等于26余2 即:13-2=11 即:未11

公元前57年(甲子)天干:11-7=4 (甲)地支:57除以12等于4余9 13-9=4 (子)

公元前1年(庚申)天干:11-1=10 (庚)地支:13-1=12 (申)

中国历史上的几种纪年法

中国历史上的几种纪年法 历史学科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时序性,没有时间作维度就无法对历史作准确记载,因此记时间的方法对历史的记录至关重要。中学七年年级岳麓版历史教材第五课介绍了今天世界大多数国家使用的源自于西方的“公元纪年法”(又叫西元纪年法)。作为有四五千年悠久文明的中国,历史上曾经使用过多种纪年方法,本文就五种常见纪年法向大家作简介。 一、干支纪年 干支纪年是我国现在仍然使用的一种古老的纪年方法。 干即天干,指“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个汉字符号。 支即地支,指“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汉字符号,在民俗中十二地支和十二生肖一一相对应。 将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照顺序组合起来。如甲子、乙丑、丙寅、丁卯等,就得到六十个新的符号,称六十干支。 干支据说出自黄帝时期的大挠氏,唐代刘恕在《通鉴外纪》中引古书说:“(黄帝)其师大挠,始作甲子。”大挠作甲子虽是传说,但从商朝的王名字叫天乙(即商汤),盘庚,武丁,受辛(即纣王)等来看,干支的来历必早于商朝,即在三千六百年之前便已出现了。 商周时期,干支仅是用来纪日的,如《左传·肴之战》就有“夏四月辛巳,败秦军于肴”的记载。干支用来纪年萌芽于西汉,始行于王莽,通行于东汉后期。东汉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年),朝廷下令在全国推行干支纪年。后来,又发展到用来纪月、纪时。民间所谓生辰八字即是指人出生的时间,即年、月、日、时,用干支分别来表示。如公元2011年10月16日(农历九月二十)中午12时,用干支来表示就是辛卯年、戊戌月、甲辰日、庚午时。当然,影响最大的还是用来纪年。中国近代史还常用干支纪年来表示重大历史事件,如“甲午战争”、“戊戌变法”、“辛丑条约”、“辛亥革命”等。 干支纪年的不足之处在于只用六十个符号,周而复始,循环不已,这样,就有重复。如2011年是辛卯年,1951年也是辛卯年,二千年来就有三十多个辛卯年,容易造成混淆,后来干支纪年常与年号纪年并用。 二、帝王谥号纪年 谥号是在我国古代,统治者或有地位的王公贵族、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的一种综合评价,或褒或贬或同情。帝王的谥号,由礼官议上;臣下的谥号,由朝廷赐予。如周“厉”王、齐“桓”公、晋“愍”帝、欧阳“文忠”公、曾“文正”公等。 帝王的谥号制度形成于西周,在西周、东周时期与西汉初年,我国是以君主谥号纪年,即以君主在位年数来纪年。如《史记·周本纪》:“(周)桓王三年,郑庄公朝,桓王不礼。”《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左传·骰之战》:“(鲁僖公)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 后来秦始皇认为谥号有“子议父、臣议君”的嫌疑,曾经一度把谥号废除。西汉建立之后才又恢复。但由于正在在位的帝王没有谥号(如《史记》记载汉武帝刘彻的事迹,是用“今上”代替),加上后来帝王谥号日趋复杂(如唐太宗谥号有七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康熙谥号更多达二十一字:“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以及有了新的纪年方法,谥号就不再用来纪年。 三、年号纪年 年号是指古代帝王颁布的专门用于纪年的名号。

语文高考备考:你不可错过的“天干地支”纪年法

2020年语文高考备考:你不可错过的“天干地支”纪年法 你如何面对,无处不在的“天干地支”? 潇潇属马,出生于一九九零年,那年是农历庚午年,弟弟铭铭比她小两岁,那么弟弟出生的年份是农历年。 此刻:闰四月十七庚子年[鼠年]壬午月壬午日子时 课本中,冷不丁的遇到—— 【原文】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壬戌]天干地支纪年。 【原文】丙辰中秋,欢饮达旦 [丙辰]天干地支纪年。 干支纪年 干支法在中国古代一直使用,从未间断,根据现有的考古材料,古人早在殷商时代就开始用天干地支纪日,大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这也代表着我国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那么干支法到底如何在生活中运算呢?现在已经学会了最基本的干支纪年法和干支纪时法,大家快看这里!!! 《十天干》歌《十二地支》歌 jiǎyǐbǐng dīng wù,jǐgēng xīn rén guǐ。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天干共十数,阴阳各有位。 单数即为阳,阴方在偶位。 五阳利客不利主,做事谋为宜先行。 发兵征战安国邦,远行求财必有赢。

zǐchǒu yín mǎo chén yǔsì,wǔwèi shēn yǒu xūhéhài , 子丑寅卯辰与巳,午未申酉戌和亥, 地支共有十二位,单阳偶阴两分开。 编号“天干”“地支” 首先,将天干、地支编号对应如下: 天干: 甲——4、乙——5 丙——6、丁——7 戊——8、己——9 庚——10、辛——1 壬——2、癸——3 地支: 子——4、丑——5 寅——6、卯——7 辰——8、巳——9 午——10、未——11 申——12、酉——1 戌——2、亥——3 公元纪年换算成天干地支 如要将公元纪年换算成干支纪年,以公元年的尾数在天干中找出相对应。然后,将公元纪年除以12,用余数在地支中找出所对应的地支。这样,公元纪年就换算成了干支

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四种

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四种: (1)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如《左传。骰之战》:“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指鲁僖公三十三年。《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 方法二 (2)年号纪年法。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如《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琵琶行》“元和十年”、《游褒禅山记》“至和元年七月某日”、《石钟山记》“元丰七年”、《梅花岭记》“顺治二年”、《<指南录>后序》“德祐二年”、《雁荡山》“祥符中”(“祥符”是“大中祥符”的简称,宋真宗年号)等。 方法三 (3)干支纪年法。如《五人墓碑记》:“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丁卯”指公元1627年;《〈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死事之惨,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辛亥”指公元1911年;《与妻书》“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辛未”应为辛亥。近世还常用干支纪年来表示重大历史事件,如“甲午战争”、“戊戌变法”、“庚子赔款”、“辛丑条约”、“辛亥革命”。 方法四 (4)年号干支兼用法。纪年时皇帝年号置前,干支列后。如《扬州慢》“淳熙丙申”,“淳熙”为南宋孝宗赵昚(shen)年号,“丙申”是干支纪年;《核舟记》“天启壬戌秋日”,“天启”是明熹宗朱由校年号,“壬戌”是干支纪年;《祭妹文旷乾隆丁亥冬”,“乾隆”是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年号,“丁亥”是干支纪年;《梅花岭记》“顺治二年乙酉四月”,“顺治”是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年号,“乙酉”是干支纪年。 这是由天干地支简称“干支”而来的。 十天干:甲(jiǎ)、乙(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十二地支: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 十二地支对应十二生肖——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古人以此作为年、月、日、时的序号,叫“干支纪法”。 天子死为“崩”或“驾崩”,也有成天子死为“星驾”,诸侯死为“薨”,大夫死为“卒”,一般官员死称“逝”,士死为“不禄”,庶人(平民)死为“死”。不满20岁死曰“殇”,青壮年死谓之“夭亡”,老年死谓之“寿终”。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三)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三) (五)天文历法 【星宿】宿(xiù),古代把星座称作星宿。 【二十八宿】又叫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是古人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二十八宿的名称,自西向东排列为:东方苍龙七宿;北方玄武七宿;西方白虎七宿;南方朱雀七宿。 【四象】见“二十八宿”条。古人把东、北、西、南四方每一方的七宿想象为四种动物形象,叫作四象。 【参商】参宿在西,商宿,在东,二者在星空中此出彼没,彼出此没,因此常用来喻人分离不得相见。 【流火】流,下行;火,指大火星。流火是说大火星的位置已由中天逐渐西降,表明暑气已退。 【北斗】又称“北斗七星“北斗”。根据北斗星便能找到北极星,故又称“指极星”。 【彗星袭月】彗星俗称扫帚星,彗星袭月即彗星的光芒扫过月亮,按迷信的说法是重大灾难的征兆。 【白虹贯日】“虹”实际上是“晕”,古人却把这种自然现象视作人间将要发生异常事情的预兆。 月亮的别称月亮是古诗文提到的自然物中最突出的被描写的对象。它的别称可分为: (1)因初月如钩,故称银钩、玉钩。 (2)因弦月如弓,故称玉弓、弓月。 (3)因满月如轮如盘如镜,故称金轮、玉轮、银盘、玉盘、金镜、玉镜。 (4)因传说月中有兔和蟾蜍,故称银兔、玉兔、金蟾、银蟾、蟾宫。 (5)因传说月中有桂树,故称桂月、桂轮、桂宫、桂魄。 (6)因传说月中有广寒、清虚两座宫殿,故称广寒、清虚。 (7)因传说月亮驾车之神名望舒,故称月亮为望舒。 (8)因传说嫦娥住在月中,故称月亮为嫦娥。 (9)因人们常把美女比作月亮,故称月亮为婵娟。 【银河】又名银汉、天河、天汉、星汉、云汉,是横跨星空的一条乳白色亮带,由一千亿颗以上的恒星组成。 【云气】古代迷信说法,龙起生云,虎啸生风,即所谓“云龙风虎”。又说真龙天子所产生的地方,天空有异样云气,占卜测望的人能够看出。 【农历】我国长期采用的一种传统历法。因这种历法安排了二十四节气以指导农业生产活动,故称农历,又叫中历、夏历,俗称阴历(实际上农历为阴阳合历)。 【初阳】约在农历十一月,冬至以后、立春以前的一段时间。此时阳气初动,故称“初阳”。【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农历以正月、二、三月为春季,分别称作孟春、仲春、季春;以四月、五月、六月为夏季,分别称作孟夏、仲夏、季夏;秋季、冬季以此类推。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人根据太阳一年内的位置变化以及所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把一年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的天数分成二十四段,分列在十二个月中,以反映四季、气温、物候等情况,这就是二十四节气。每月分为两段,月首叫“节气”,月中叫“中气”。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和顺序为: 正月立春、雨水二月惊蛰、春分三月清明、谷雨四月立夏、小满

中国古代纪年法和历法

姓名:朱冠政班级:09测三学号:0900201321 中国古代纪年法和历法 在我们生活的多维空间里,时间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维度,缺少它我们的生活将很难进行。现在,我们在生活中天天都会遇到年、月、日、时这样的字眼,当然这时我们现在最基本的一种记时方式,但在中国古代又是怎样来记时的呢? 在我国古代的纪年法中主要是用干支纪年法的,此法自东汉沿用至今,在此之前有岁星纪年法和太岁纪年法。干支纪年法中的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简称,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为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为地支,将天干和地支相配,可得60个不同的组合,另外用干支也可以记月和记时,只不过和纪年有点不同而已。另外,在古代的封建社会,年号也是作为纪年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我们看到贞观,就知道是唐朝唐太宗的年号。置年号这一习惯是由西汉汉武帝首创,为后代各朝各代所沿用。 在中国古代,各个朝代对于修订历法都极为重视,就像《史记》中说的那样:王者易姓受命,必慎始初,改正朔,易服色,推本天元,顺承天意。也正因此,我国古代历法是比较完备的,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而且我国历法历史悠久,古代历法最早可以追溯到黄帝时期,那时开始根据星体的运动制定历法,建立五行。 在古代历法中,阴历和阳历占有重要地位,那时的人们根据太阳和月亮的运动而制定历法,但由于回归年和朔望月间没有公约数,但聪明的古人巧妙的利用置闰较为完美的解决这个冲突。同时,我国古人还创造二十四节气,给农业生产带来极大的方便。另外,在古代个历法中还有像三伏天、三九天这类的小历法。 我国古代的纪年法和历法是我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在这里我只能简单说下,因为这些历法背后有着严谨的演算方法和科学内涵。 参考资料:《史记》司马迁 《中国通史》白寿彝 《汉书》班固

初中历史速记口诀+历史常用纪年法归纳,赶紧进来收藏_

速记口诀 一、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一) 一百七十万年前,云南“元谋人”出现,会造工具能用火,因此称为类人猿。 (二) 北京人在周口店,手脚分工已明显,群体劳动和生活,打制石器已出现,保存火种用途广,原始社会已显见。 (三) 山顶洞人一发现,距今一万八千年,磨光钻孔新技术,人工取火史无前,血缘关系成氏族,没有贫富和贵贱。 二、原始的农耕生活 (一) 长江流域“河姆渡”,磨制石器有进步,耒耜耕地种稻谷,干栏房子共居住,挖井养畜造陶器,简单玉器和乐器。 (二) 黄河流域有“半坡”,地穴房子同居住,粮食最早种植粟,副食蔬菜鱼和肉,早期文字出雏形,还会纺线和织布。 三、华夏之祖

“人文初祖”是黄帝,禅让制度尧舜禹,第一夏朝禹建立,奴隶社会从此起。四、夏商西周的兴亡 (一) 夏朝开国是夏禹,早期国家已建立, 王位传给儿子启,禅让从此变世袭, 夏朝经历470(年),暴君夏桀被商取(消)。 (二) 商汤灭夏建商朝,盘庚迁都到殷商, 有名暴君是纣王,武王伐纣灭掉商。(三) 武王伐纣灭掉商,西周定都镐京上, 分封制度定国策,天子统治有加强, 暴君厉王无人道,前771(年)周灭亡。五、灿烂的青铜文明 (一) 原始社会到末期,我国已有青铜器, 夏朝种类渐增多,商朝青铜灿烂期,“司母戊鼎”造型巨, “四羊方尊”精工艺,举世闻名“三星堆”, “青铜立人”有新意。 (二) 奴隶生活多悲惨,非人待遇好辛酸, 戴着枷锁搞生产,没有自由和饱暖,

生命不如牛和马,人祭人殉任屠杀。 六、春秋战国的纷争 (一) 齐国君王齐桓公,任用丞相叫管仲,“尊王攘夷”为口号,第一霸主逞威风。第二霸主晋文公,城濮之战称英雄,“退避三舍”诱楚军,大败楚军城濮中。 (二) 齐楚燕韩赵魏秦,战国七雄多战争,齐王军师名孙膑,围魏救赵战桂陵,前二六0战又起,秦赵之间战长平,赵括纸上来谈兵,四十六天粮草尽,赵军大败秦军胜,从此六国难抗衡。 七、大变革的时代 (一) 春秋出现铁农具,战国时期遍大地,春秋末年用牛耕,农业史上大革命。 (二) 李冰修筑都江堰,消除水患灌农田,治水功劳胜大禹,造福人民几千年。 (三) 孝公治国有心计,商鞅变法最有力,承认私人有土地,奖励耕战免徭役,

初中历史速记口诀+历史常用纪年法归纳

初中历史速记口诀+历史常用纪年法归纳 速记口诀 一、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一) 一百七十万年前,云南“元谋人”出现, 会造工具能用火,因此称为类人猿。 (二) 北京人在周口店,手脚分工已明显, 群体劳动和生活,打制石器已出现, 保存火种用途广,原始社会已显见。 (三) 山顶洞人一发现,距今一万八千年, 磨光钻孔新技术,人工取火史无前, 血缘关系成氏族,没有贫富和贵贱。 二、原始的农耕生活 (一) 长江流域“河姆渡”,磨制石器有进步, 耒耜耕地种稻谷,干栏房子共居住, 挖井养畜造陶器,简单玉器和乐器。 (二) 黄河流域有“半坡”,地穴房子同居住, 粮食最早种植粟,副食蔬菜鱼和肉, 早期文字出雏形,还会纺线和织布。 三、华夏之祖

“人文初祖”是黄帝,禅让制度尧舜禹, 第一夏朝禹建立,奴隶社会从此起。 四、夏商西周的兴亡 (一) 夏朝开国是夏禹,早期国家已建立, 王位传给儿子启,禅让从此变世袭, 夏朝经历470(年),暴君夏桀被商取(消)。(二) 商汤灭夏建商朝,盘庚迁都到殷商, 有名暴君是纣王,武王伐纣灭掉商。 (三) 武王伐纣灭掉商,西周定都镐京上, 分封制度定国策,天子统治有加强, 暴君厉王无人道,前771(年)周灭亡。 五、灿烂的青铜文明 (一) 原始社会到末期,我国已有青铜器, 夏朝种类渐增多,商朝青铜灿烂期, “司母戊鼎”造型巨,“四羊方尊”精工艺,举世闻名“三星堆”,“青铜立人”有新意。 (二) 奴隶生活多悲惨,非人待遇好辛酸, 戴着枷锁搞生产,没有自由和饱暖, 生命不如牛和马,人祭人殉任屠杀。 六、春秋战国的纷争

齐国君王齐桓公,任用丞相叫管仲,“尊王攘夷”为口号,第一霸主逞威风。第二霸主晋文公,城濮之战称英雄,“退避三舍”诱楚军,大败楚军城濮中。 (二) 齐楚燕韩赵魏秦,战国七雄多战争, 齐王军师名孙膑,围魏救赵战桂陵, 前二六0战又起,秦赵之间战长平, 赵括纸上来谈兵,四十六天粮草尽, 赵军大败秦军胜,从此六国难抗衡。七、大变革的时代 (一) 春秋出现铁农具,战国时期遍大地, 春秋末年用牛耕,农业史上大革命。(二) 李冰修筑都江堰,消除水患灌农田, 治水功劳胜大禹,造福人民几千年。(三) 孝公治国有心计,商鞅变法最有力, 承认私人有土地,奖励耕战免徭役, 废除贵族的权力,建立县制搞治理, 经济得到大发展,军队有了战斗力, 战国后期秦最强,商鞅变法了不起。八、九、中华文化的勃兴

中国古代十二生肖纪年法的来历

中国古代十二生肖纪年法的来历 十二生肖亦称“十二相属”,“十二属”。用于记录年的一种方法。我国古代术数家拿十二种动物来配十二地支。如子为鼠,丑为鸡等。赵翼《馀馀丛考》卷三十四谓十二相属之说在起于东汉,汉以前未有言之者。外国亦有这种纪年方法,如印度、希腊、埃及。 十二生肖又称为十二属相,是用十二种动物为名称的纪年方法。如2002年是马年、2003年是羊年等。那么,我们为什么要用十二生肖纪年法呢?这种方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很久很久以前,天上的玉皇大帝为了让人们根据时节耕作,就想办法教会人们纪时。后来,玉皇大帝决定选十二种动物作为十二生肖,每过一年就更换一种动物,十二年后再重新换一轮。这样,人们就可以根据动物的不同来纪年了。 消息传出后,天下所有的动物都想成为十二生肖中的一位,好让人类记住自己,于是纷纷赶往天廷,接受玉皇大帝的挑选。玉皇大帝见动物们如此踊跃,十分高兴。他组织动物们进行比赛,谁胜了就可以入选。 第一场比赛是小老鼠和巨大的大象搏斗。老鼠机敏灵活,突然钻进了大象的鼻子,把大象急得团团转,赢得了动物们的掌声。于是,玉皇大帝宣布老鼠赢了,让它排在了十二生肖的第一位。 接下来的十一位胜出者依次是: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于是,十二生肖就这样产生了。 这个故事只是一个生动的神话,真实的情况并不是这样的。 其实,早在6000年前,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就通过对天象的观察,发现了太阳和月亮一年要会合十二次,而且每次会合的位置都不同的现象。于是,古人将太阳运行一圈的轨道分为十二等分,即十二宫,以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为“地支”,代表一年的十二个月。为了纪年、纪日,人们又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为“天干”,与“地支”相互配合使用。这就是“天干地支”的由来。 “天干地支”纪时的方法已经非常方便,人们为什么还要用十二生肖与之配合呢?比如我们常听到“子鼠”、“丑牛”等说法,这是为什么呢? 一些学者认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非常崇敬动物,对大自然中很多动物都有着一种图腾情结。比如我国一些少数民族,如蒙、维、藏族等,都有自己民族的十二兽法用以纪年。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这种图腾情结就与天干地支联系起来,并用于纪时了。

2019-2020年中考历史复习练习 公元纪年法 岳麓版

2019-2020年中考历史复习练习公元纪年法岳麓版 归纳和整理 1、“公元纪年”包括、、。 2、“公元”是公历的。它是以传说中的诞生的那年作为公元元年。以元年为界,向后推算,称为;向前推算,称为。 3、一个世纪为年,世纪又分为、、;“世纪晚期”指一个世纪的后年;“世纪末”指一个世纪的最后年;一个年代为年。 4、我国在年开始采用公历。 5、计算: (1)计算世纪方法:××××年÷100+1 (不用四舍五入;同时注意所计算年份如果是公元前,必须标清“公元前××世纪”;如果是公元,则可省略。) (2)两个年份同属公元前或两个年份同属公元后,两数相减; 公元前××年-公元前××年=××年 公元××年-公元××年=××年 (3)跨公元前后的两个年份计算相距的年代,就是把两个年代相加再减1. 公元前××年+公元××年-1=××年 6、我国古代通常使用的三种纪年法:、、。 习题练习 1. 传说中谁的诞生那一年作为公元元年() A 上帝 B耶稣 C佛祖 D孔子 2.我国开始采用公历是哪一年() A 1900年 B1912年 C1949年 D1978年 3.公元前8年距公元8年是多少年() A 1年 B16年 C15年 D20年 4.伟大教育家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逝于公元前479年,他的寿命是多少周岁?() A 7岁 B71岁 C72岁 D73岁 5. 我国古代通常使用的哪一种纪年法是与生肖相配的() A 公元纪年 B干支纪年 C帝号纪年 D年号纪年 拓展训练 6.改革开放是从1978年开始的,这一年是是哪个世纪的哪个年代?它处于这个世纪的前期还是晚期?算算距今有多少年? 7.夏王朝是公元前2070年建立的,这一年是是哪个世纪的哪个年代?它处于这个世纪的前期还是晚期?算算距今有多少年? 8、列举出中国历史上以干支纪年法命名的事件。

推算天干地支

推算天干地支: 公元纪年和干支纪年是我国现行并用的两种纪年法。现在国际上通用的公历纪元,是从所谓的耶稣出生之年算起,这一年以前的年份叫公元前某年,以后的年份叫公元某年。公元纪年是近代由西方传入我国的一种新纪年法。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使用“公元纪年法”,中国正式与世界通用的纪年法接轨。 干支纪年法是中国传统的纪年法,即十个天干和十二个地支按一定顺序配合组成。周而复始,循环不已。历史上的一些重大事件常用它来表示,如“辛酉政变”“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辛丑条约”、“辛亥革命”等等。 那么如何推算公元某年是干支纪年哪一年呢? 首先我们要了解干支纪年法。干支纪年法是指由十个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以此作为年的序号。它们的组合依次是: 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 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 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 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 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 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 推算分公元后和公元前两种方法。 方法一:已知公元后某年,求该年的干支。 步骤①先求天干:所求公元年数的个位是几,就从表一找该数字所对应的天干;②后求地支:让所求公元年数除以12得出余数,余数是几,就从表一中寻找该余数所对应的地支。 【十二生肖】 “生肖”,又叫“属相”。十二生肖是由11种源于自然界的动物以及传说中的龙组成,即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每年一肖,十二种动物便与于支中的十二个地支一一对应起来,顺序排列依次为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已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用于记人的出生之年。 1.“金猪去,玉鼠至,贺岁夜无眠;举金樽,对玉阙,瑞雪似舞翩;家为天,人如仙,快乐走人间;众亲朋,阖家欢,新春福禄全!”这是2008年春节流行的祝福短信,其中的“猪”“鼠”与农历纪年相配。这源自 A.中国古代史的神话传说B.中国古代的农业文明 C.中国原始的图腾崇拜D.中国原始的自然崇拜 【纪年法】 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四种:(1)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2)帝王年号纪年法; (3)干支纪年法;(4)年号干支兼用法。其中,干支纪年法是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巴、午、未、申、酉、戌、亥)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古人将此作为年、月、日、

中国古代天干地支纪年法

天干地支纪年法 中国自古便有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简称“干支”, 取义于树木的干和枝。天干地支,是古人建历法时, 为了方便做60进位而设出的符号。天干地支纪年 法同时可纪年、月、日、时,分别称为“年柱、月 柱、日柱、时柱”。天干地支纪年法,是中国文化 的集中体现,它是先贤们智慧的结晶。 天干地支纪表我国自古便有十天干与十二地 支,简称“干支”,取义于树木的干和枝。 十天干即:甲、乙、丙、丁、戊(wù)、己、 庚、辛、壬(rén)、癸(guǐ); 十二地支即:子、丑、寅、卯(mǎo)、辰、巳(sì)、午、未(wèi)、申、酉(yǒu)、戌(xū)、亥。 十二地支又与十二生肖对应: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10和12的最小公倍数是60,所以10位天干和12位地支相搭配(奇数位配奇数位,偶数位配偶数位),最小可组成60位,由此形成了六十个干支,称为“六十干支”,又因以甲子开头而又称“六十甲子”,或“六十花甲”,即 1. 甲子 2.乙丑 3.丙寅 4.丁卯 5.戊辰 6.己巳 7.庚午 8.辛未 9.壬申 10.癸酉 11.甲戌 12.乙亥 13.丙子 14.丁丑 15.戊寅 16.己卯 17.庚辰 18.辛巳 19.壬午 20.癸未 21.甲申 22.乙酉 23.丙戌 24.丁亥 25.戊子 26.己丑 27.庚寅 28.辛卯 29.壬辰 30.癸巳 31.甲午 32.乙未 33.丙申 34.丁酉 35.戊戌 36.己亥 37.庚子 38.辛丑 39.壬寅 40.癸卯 41.甲辰 42.乙巳 43.丙午 44.丁未 45.戊申 46.己酉 47.庚戌 48.辛亥 49.壬子 50.癸丑 51.甲寅 52.乙卯 53.丙辰 54.丁巳 55.戊午 56.己未 57.庚申 58.辛酉 59.壬戌 60.癸亥 后来六十甲子被用以记录时间,即纪年、纪月、纪日、纪时,其中纪年法使用最广泛,如今仍然是我国夏历(农历)的纪年方法,即“干支纪年法”,称为农历(夏历)某某干支年,农历年与公历年并不重合,如2013年是农历癸巳年(西元2013年2月10日春节至2014年1月30日除夕)。

中国古代纪年法

纪年法 【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 【年号纪年法】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 【干支纪年法】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古人依次作为年、月、日、时的序号,叫“干支纪法”。 “六十甲子”依次是: 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 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 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 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 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 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 【年号干支兼用法】纪年时皇帝年号置前,干支列后。 纪月法 【序数纪月法】 【地支纪月法】古人常以十二地支配称十二个月,每个地支前要加上特定的“建”字。 【时节纪月法】 纪日法 【序数纪日法】 【干支纪日法】 【月相纪日法】指用“朔、朏(kū)、望、既望、晦”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每月第一天叫朔,每月初三叫朏,月中叫望(小月十五日,大月十六日),望后这一天叫既望,每月最后一天叫晦。【干支月相兼用法】干支置前,月相列后。 纪时法 【天色纪时法】古人最初是根据天色的变化将一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辰,它们的名称是: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yú)中、日中、日昳(yì)、晡(bū)时、日入、黄昏、人定。 【地支纪时法】以十二地支来表示一昼夜十二时辰的变化。 天色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现代 23-1点 1-3点 3-5点 5-7点 7-9点 9-11点 11-13点 13-15点 15-17点 17-19点19-21点 21-23点 古代计时单位 【更】我国古代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叫作五更、五鼓,或称五夜。 夜间时辰五更五鼓五夜现代时间 黄昏一更一鼓甲夜 19-21点 人定二更二鼓乙夜 21-23点 夜半三更三鼓丙夜 23-1点 鸡鸣四更四鼓丁夜 1-3点

中国古代纪年法讲解学习

中国古代纪年法

纪年法 【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 【年号纪年法】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干支纪年法】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古人依次作为年、月、日、时的序号,叫“干支纪法”。 “六十甲子”依次是: 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 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 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 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 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 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 【年号干支兼用法】纪年时皇帝年号置前,干支列后。 纪月法 【序数纪月法】 【地支纪月法】古人常以十二地支配称十二个月,每个地支前要加上特定的“建”字。【时节纪月法】 纪日法 【序数纪日法】 【干支纪日法】

【月相纪日法】指用“朔、朏(k 口)、望、既望、晦”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每月第一天叫朔,每月初三叫朏,月中叫望(小月十五日,大月十六日),望后这一天叫既望,每月最后一天叫晦。 【干支月相兼用法】干支置前,月相列后。 纪时法 【天色纪时法】古人最初是根据天色的变化将一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辰,它们的名称是: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y 0)中、日中、日昳(y )、晡(b o)时、日入、黄昏、人定。 【地支纪时法】以十二地支来表示一昼夜十二时辰的变化。 天色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现代23-1 点1-3 点3-5 点5-7 点7-9 点9-11 点11-13 点13-15 点15-17 点17-19 点19-21 点21-23 点 古代计时单位 【更】我国古代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叫作五更、五鼓,或称五夜。 夜间时辰五更五鼓五夜现代时间 黄昏一更一鼓甲夜19-21点 人定二更二鼓乙夜21-23点 夜半三更三鼓丙夜23-1点 鸡鸣四更四鼓丁夜1-3点 平旦五更五鼓戊夜3-5点 【鼓】古时常夜间击鼓报更,所以古人常以鼓代更。

干支纪年法的计算

干支纪年法的计算 在历史学习中,对于时间序列的掌握是非常重要的。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纪年方法有很多,比较常用的有干支纪年、皇帝年号纪年、民国纪年、公元纪年等等。由于纪年方法的多样,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是记不清一些重大事件的具体年份和先后顺序。因此,认真了解历史上的一些纪年法是必要的。干支纪年法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根据生产生活经验总结出来的科学纪年方法,其依据主要是天象和农时,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能找到相应的规律来理解就可以很轻松的掌握计算方法了。此外,近年来各地高考题中偶尔能见到天干地支纪年法的题目,虽然有人认为考这样的题目有超纲的表现,但能够掌握好干支纪年法对历史学习不无裨益。 干支纪年法是根据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的组合来纪年的。10和12的最小公倍数是60,所以干支纪年就会出现“六十一甲子”的现象了。用图示来表示就是: 当然,我们不可能用这样的方法去一个一个地数年份。不过,从表一的排列中我们至少可以看出这样一个规律,即十个天干和我们现行的公元纪年都是符合十进制进位法的。所以我们可以推断出公元纪年尾数相同的,则天干应该是一样的,如同表一所呈现出来的规律。下面,我们就先来讨论一下公元后年份的天干地支的推理方法。

一、公元后纪年的干支计算法 1.天干定位──尾数定天干 首先,我们从一些的已知的年份中去发现规律吧。大家都知道辛酉政变发生于1861年,辛丑条约签订于1901年,辛亥革命发生于1911年,其中的共同点是干支纪年的干支都为辛,公元纪年的尾数同为1。所以,我们可以假定天干辛对应的数应该是1。那么依此类推,壬对应的数应该是2;癸对应的数应该是3。制表如下: 下面,我们可以检验一下:甲午战争爆发于1984年,尾数为4,对应的天干是甲;戊戌变法发生于1898年,尾数是8,对应的天干是戊。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才开始使用公元纪年,前辈史家通过逆推,已经确认公元元年系我国西汉平帝元始元年,是年辛酉。辛对应的数是1。 例1.(2008·海南卷)中国古代以干支纪年,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甲午战争发生于1894年,八国联军侵华的1900年应该是() A.己亥年 B.庚子年 C.辛丑年 D.壬寅年 这道题的答案是B。本题是比较容易的题目,解答本题可以结合《辛丑条约》签订是在1901年,而此前一年是庚子年。当然如果考生非常熟悉表二中天干对应的数字序列也能很轻松的回答出这道题目。 2.地支定位(1)生肖定地支 上面我们找到了天干的定位法,应该说是比较简单的。而地支有十二个,定位起来比天干要复杂一些了。不过我们还是会有一些简单的方法的。 首先,我们知道中国是有十二生肖的,而这十二生肖与十二地支存在着──对应的关系。

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四种

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四种: 方法一 (1)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如《左传。骰之战》:“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指鲁僖公三十三年。《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 方法二 (2)年号纪年法。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如《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琵琶行》“元和十年”、《游褒禅山记》“至和元年七月某日”、《石钟山记》“元丰七年”、《梅花岭记》“顺治二年”、《<指南录>后序》“德祐二年”、《雁荡山》“祥符中”(“祥符”是“大中祥符”的简称,宋真宗年号)等。方法三 (3)干支纪年法。如《五人墓碑记》:“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丁卯”指公元1627年;《〈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死事之惨,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辛亥”指公元1911年;《与妻书》“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辛未”应为辛亥。近世还常用干支纪年来表示重大历史事件,如“甲午战争”、“戊戌变法”、“庚子赔款”、“辛丑条约”、“辛亥革命”。

方法四 (4)年号干支兼用法。纪年时皇帝年号置前,干支列后。如《扬州慢》“淳熙丙申”,“淳熙”为南宋孝宗赵昚(shen)年号,“丙申”是干支纪年;《核舟记》“天启壬戌秋日”,“天启”是明熹宗朱由校年号,“壬戌”是干支纪年;《祭妹文旷乾隆丁亥冬”,“乾隆”是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年号,“丁亥”是干支纪年;《梅花岭记》“顺治二年乙酉四月”,“顺治”是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年号,“乙酉”是干支纪年。 我国农历纪年法天干地支读法 这是由天干地支简称“干支”而来的。 十天干:甲(jiǎ)、乙(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十二地支: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 十二地支对应十二生肖——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

古代文化常识(二)——历法常识

古代文化常识(二)——历法常识 【题文】 中高考、自招对文言文的考查拓展到了文化常识,增加了文言文的考查难度。为了准确地把握文言文大意,争取得高分,我们在学习中就需要对常用的古代文化常识进行梳理和积累。 古代历法常识就是文化常识中经常考到的一部分内容,今天我们就对常用的一些历法知识进行一下讲解。 一、【纪年法】 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四种: (1) 王公纪年法,是我国最早的纪年法,多用于春秋战国时代。即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 注意:年号以元、二、三的序数递记,更换年号就重新纪元。 如《左传·骰之战》:“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指鲁僖公三十三年。 《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 (2) 干支纪年法,从东汉起采用干支纪年法。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六十年为一个甲子。 如用干支纪年来表示重大历史事件,如“甲午战争”、“戊戌变法”、“庚子赔款”、“辛丑条约”、“辛亥革命”。 (3) 年号纪年法。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后多用年号纪年。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 如《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琵琶行》“元和十年”、《游褒禅山记》“至和元年七月某日”等。 二、【纪月法】 时节纪月法:古人把四季中每个季节的月份冠以“孟、仲、季”以示区分。 十二个月:孟春、仲春、季春, 孟夏、仲夏、季夏, 孟秋、仲秋、季秋, 孟冬、仲冬、季冬。 三、【纪日法】

③细雨成阴近夕阳,湖边飞阁照寒塘。黄花应笑关山客,每岁登高在异乡。 ④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A.元宵、七夕、重阳、春节 B.春节、中秋、端阳、除夕 C.元宵、中秋、清明、元旦 D.元旦、七夕、重阳、元宵 【参考答案】 1.(1)×。“天干地支纪年法”应为“年号干支兼用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法:纪年时皇帝年号置前,干支列后。 (2)×。晦指夏历每月的最后一天,即大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 (3)×。上午11时至下午1时。中国古时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小时。 2.C 3.A

高三历史常识复习—中国历史上的几种纪年法

中国历史上重要纪年法 历史学科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时序性,没有时间作维度就无法对历史作准确记载,因此记时间的方法对历史的记录至关重要。作为有四五千年悠久文明的中国,历史上曾经使用过多种纪年方法,下面就几种常见纪年法向大家作简介。 一、干支纪年 1、什么是干支纪年方法:将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照顺序组合起来。如甲子、乙丑、丙寅、丁卯等,就得到六十个新的符号,称六十干支。 干即天干,指“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个汉字符号。 支即地支,指“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汉字符号,在民俗中十二地支和十二生肖一一相对应(见后面3)。 六十干支:(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这个循环就叫"一甲子"也就是60年。 干支据说出自黄帝时期的大挠氏,唐代刘恕在《通鉴外纪》中引古书说:“(黄帝)其师大挠,始作甲子。”大挠作甲子虽是传说,但从商朝的王名字叫天乙(即商汤),盘庚,武丁,受辛(即纣王)等来看,干支的来历必早于商朝,即在三千六百年之前便已出现了。 商周时期,干支仅是用来纪日的,如《左传·肴之战》就有“夏四月辛巳,败秦军于肴”的记载。干支用来纪年萌芽于西汉,始行于王莽,通行于东汉后期。东汉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年),朝廷下令在全国推行干支纪年。后来,又发展到用来纪月、纪时。民间所谓生辰八字即是指人出生的时间,即年、月、日、时,用干支分别来表示。如公元2011年10月16日(农历九月二十)中午12时,用干支来表示就是辛卯年、戊戌月、甲辰日、庚午时。当然,影响最大的还是用来纪年。中国近代史还常用干支纪年来表示重大历史事件,如“甲午战争”、“戊戌变法”、“辛丑条约”、“辛亥革命”等。 2、天干和地支的推算方法: ①求天干的方法: 凡是公历年个位数是4的,天干为“甲”,个位数是5的,天干为“乙”,依此类推; ②求地支的方法: 如:1911年是“辛亥”年;2015年是“乙未”年。 那么:1949年是干支纪年法的年;2017年是干支纪年法的年

干支纪年法

干支纪年法 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四种: 1.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 2.帝王年号纪年法; 3.干支纪年法; 4.年号干支兼用法。其中,干支纪年法是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古人将此作为年、月、日、时的序号。 干支纪年是我国传统的纪年方法。我国古代是用干支纪年的,大家常看到用“甲午”“丁卯”这样的纪年法。近代史上的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名词就是干支纪年。所谓干支就是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的简称。因为地支和生肖都是有十二个,所以每一个地支都对应一个生肖。 1.求天干的方法。 凡是公历年个位数是4的,天干为甲,个位数是5的,天干为乙,依此类推: 2.求地支的方法。 用公历年除以12,余数是4,地支是子,余数是5,地支是丑,于是有 如:1644年的干支年是甲申年(猴年),1911是辛亥年(猪年),2005年是乙酉年(鸡年),2008年是戊子年(鼠年)等。

探究历史事件的原因 人类社会的历史,是“原因一经过一结果”的演变过程。只有正确地分析原因印证结果,才能认识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在探寻历史事件产生的原因时,我们往往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什么原因是根本原因?根本原因和主要原因是一回事吗?主客观原因中什么原因具有决定作用?所以分清历史原因的分类及各种原因的含义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历史至关重要。 1.历史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 在同一事物(件)的若干原因中,起决定作用、影响全局并带有必然性的原因,是根本原因。这种因素是一种历史的客观存在,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反映着客观历史规律的要求。直接原因是导致事件发生的直接因素,它往往是一种表面现象,事件发生的导火线通常就是直接原因。它在历史事物产生过程中起到催化剂的作用,是一种偶然性因素。比如: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打开中国市场,这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是因禁烟运动引起的中英之间在鸦片问题上的冲突,这只是英国发动侵华战争的借口,是偶发的历史事件。 2.历史的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 客观原因是指在人类的意识之外,不依赖人类的意识而存在原因。它是历史进程特定的不可变动的因素。主观原因是指个人、阶级、政党等主体意识方面的原因。客观原因制约着主观原因,历史的发展变化是主客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例如: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应从主客观方面分析,英国综合国力强大是其客观原因。清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思想全面落后是其主观原因。 3.历史的内因和外因 内因是历史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两者互相结合。例如,日本幕府统治的危机。内因是封建领主经济开始瓦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形成并初步发展;作为幕府统治基础的中下级武士转变为反对幕府的力量;广大劳动人民的反抗斗争。外因是外国入侵,民族危机空前加深。一般来说,分析一个国家的社会变化时常常用内外因结合的观点和方法进行分析。例如,在本单元中,对十月革命胜利的原因、一战后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原因等,都可以运用内因和外因的观点、方法分析。 4.历史的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 主要原因是指在诸多原因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但这种主导因素有时不止一个,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称之为“最主要的原因”,不属于主要原因的就是次要原因了。一般来说,历史事件中的根本原因、主观原因、内因是主要原因,需要注意的是,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具有相对性,视提问、研究的角度而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