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TPP对中国的影响及中国的对策

TPP对中国的影响及中国的对策

TPP对中国的影响及中国的对策
TPP对中国的影响及中国的对策

TPP对中国的影响及中国的对策

摘要:2016年2月4日,美国、日本、加拿大等12国在新西兰奥克兰正式签署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该协定意图打造“21世纪自由贸易协定范本”。本文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简要介绍TPP的发展、内容与特点,第二部分分别从经济和政治两大方面分析TPP 对中国的影响,第三部分提出中国相应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跨太平伙伴关系协定;影响;措施

一、TPP的发展、内容与特点

1.TPP的发展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的由来与APEC密不可分。在APEC的推动下,亚太地区的经济开放程度不断提高,经济合作日益紧密,新加坡、智利等贸易自由化程度较高的国家开始谋求建立高标准的自由贸易区。

2002年APEC领导人峰会期间,新加坡、新西兰、智利宣布启动“太平洋三国更紧密经济伙伴”(Pacific 3-Closer Economic Partnership)谈判,在2003-2005年期间,这三个国家先后进行了四轮谈判,文莱在2005年4月的第五轮谈判中正式成为谈判方,并表达了成为该协定的一个创始成员国的意愿。2005年7月,四国签署了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rans-Pacific Strategic Economic Partnership,简称TPSEP),该协定是第一个跨越太平洋东西两岸,覆盖亚洲、拉丁美洲、大洋洲的多成员自由贸易安排,协定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致力于至2015年(智利为2017年)取消各成员国之间的一切关税。该协定对APEC成员或非成员开放。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出于应对金融危机和刺激美国在亚太地区出口的需要,美国将TPSEP作为“重返亚太”的棋子,宣布加入该协定。2009年,美国正式提出扩大跨太平洋伙伴关系计划,在美国的主导下,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更名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简称TPP)。美国借助TPP的已有协议,开始推行自己的贸易议题,全方位主导TPP谈判。从2008年到2013年,除美国以外,澳大利亚、越南、秘鲁、马来西亚、墨西哥、加拿大、日本相继加入谈判,成员国范围由最初的4

国迅速扩大到12国。2015年10月,12国成功结束TPP谈判,2016年2月4日,在新西兰奥克兰,12个成员国代表参加签字仪式,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正式签署。

2.TPP的内容

TPP协定的内容以新西兰-新加坡双边自由贸易协定为蓝本(张琳,2015)。TPP以树立全球贸易新标准为目的,涵盖服务和货物贸易领域,实现全面的市场准入,涵盖共同的政府采购政策、竞争政策、知识产权保护条款,推动经济一体化。TPP的主要内容如表1所示:

表1:跨太平伙伴关系协定(TPP)主要内容

资料来源:根据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组织翻译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整理。

3.TPP的特点

首先,成员国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性,空间跨度大。TPP突破了传统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地理邻接性的空间限制(汤碧、林桂军,2012),其中,新加坡、文莱、越南、马来西亚属于东南亚国家,澳大利亚、新西兰属于大洋洲国家,加拿大、美国、墨西哥、智利、秘鲁是美洲国家。各经济体在政治、文化、人口、经济发展水平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异。12个成员国中,既有发达国家,也有发展中国家;既有资本主义国家,也有社会主义国家;既有人口相对较多的国家,也有人口相对较少的国家;既有基督教国家,也有佛教国家,还有属于儒家文化圈的国家(吴涧生、曲风杰,2014)。这种差异性一方面导致各国之间利益诉求存在差异,从而谈判难度上升,谈判进展缓慢;另一方面也提供了多样性和互补性,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各取所需。

其次,TPP是综合性强、高标准的协定。从广度上看,TPP体现了综合性强的特点,该协定包括了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卫生和植物卫生措施、贸易救济、投资、金融服务、电子商务、政府采购、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条款。从深度上看,TPP体现了高标准的特点。TPP的目标是贸易自由化和经济一体化,要求各成员国实现货物贸易自由化,立即取消绝大多数产品关税,一些敏感产品关税削减将经历更长的过渡期。在知识产权领域,TPP的要求明显高于WTO的《与贸易相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此外,TPP的某些领域已经超过了WTO多哈回合谈判的水平,如投资、跨境服务贸易、金融服务,均采用“负面清单”的形式。

最后,美国主导、遏制中国的色彩明显。美国主导TPP的一个重要的战略意图就是通过TPP来遏制中国在亚太地区的发展,削弱中国在亚太乃至世界的话语权(吕娟,2013)。中国、日本在亚洲经济和政治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美国在亚洲日益被边缘化,控制地位越来越弱,急需寻找一个锲入亚洲的棋

子。而且,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奥巴马提出五年出口倍增计划,即到2015年美国出口增加一倍,亚太地区作为快速发展的新兴市场,无疑是美国产品的广阔市场。经贸领域的利益诉求,以及构建亚太霸权的战略野心成为美国极力倡导和推动TPP谈判的重要因素(张晗,2014),使得TPP带有明显的美国主导的色彩。

二、TPP对中国的影响分析

1. 贸易转移效应不利中国出口

中国与TPP成员国贸易往来密切。根据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对TPP中的仅8个成员国的出口额占出口总额比重超过三分之一,达34.36%。图1显示了2015年中国对TPP部分成员国的出口额及所占比重。其中,美国、东盟、日本、澳大利亚一向位列中国十大贸易伙伴之列,美国是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由此可见,TPP成员国是中国极重要的出口市场。

单位:亿美元

图1 2015年中国对TPP部分成员国出口额及比重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绘制

另一方面,TPP部分东南亚成员国与中国有着类似的比较优势,例如廉价的劳动力和发达的加工制造业。以越南为例,随着中国劳动力价格的逐年攀升,越南劳动市场对外资的吸引力逐渐增大,企业纷纷将原设于中国的加工制造工厂搬至越南以获取更高的利润,这将会降低中国的货物出口量。

由于TPP在成员国间全面推行相对于FTA更为自由的贸易政策,以达成成员国间货物贸易零关税为目标,优惠政策和合作领域广泛,TPP成员国间相互贸易较之与中国进行贸易所需成本更低、手续更便捷,加之TPP部分成员国与中国有着类似的比较优势,以上都将导致TPP成员国将原本与中国的部分贸易转移至TPP其他成员国,从而对中国出口贸易造成负面影响。由于中国向TPP成员国出口比重较大,中国出口受TPP导致贸易转移的不利影响应当受到足够重视。

美国加入TPP后,学者开始通过模型就TPP贸易转移对中国出口的负面效应进行预测。万璐(2011)根据全球贸易分析模型(GTAP)预测TPP执行效果,认为TPP 成员国将能受益,非成员国则利益受损。张支伟、彭伯伟(2013)运通一般均衡模型(GCE)模型评估TPP对有关国家的影响,结果显示已加入TPP谈判的国家均能获益,且加入TPP将能使中国农产品、纺织服装、电子行业的产出和对外贸易实现增长并促进中美两国收益。赵娜(2014)通过分析出口相似度指数SI和区域性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RAC,认为TPP成员国与中国的出口产品有较高的相似度,

且与TPP成员国相比中国仅在机械和运输设备产品上体现出比较优势,而TPP 成员国本身产业的内部优势互补和贸易转移效应将会对中国在亚太地区的贸易出口带来威胁。以上模型分析均表明,TPP将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出口造成不利影响,而加入TPP则能使中国从中获益。

2. 降低中国吸引外资数量、有利于中国企业投资TPP成员国市场

TPP在投资维度的影响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其高标准的自贸区政策改善了成员国经济、法律等投资环境,使原本对非成员国的投资转移至成员国;二是严苛的原产地规则促使投资由TPP非成员国转移至成员国,同时使非成员国加大对成员国的投资力度。

TPP在投资章节中采用了国际上广泛使用的“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的形式,在引入外资阶段给予外资不低于内资的待遇,对外资仅在部分核心行业保留限制。TPP投资条款中包括了投资者-东道国争端解决机制(ISDS),即允许企业绕开东道国国内法律直接向国际仲裁机构提起针对东道国的赔偿请求,这使得TPP成员国尤其是不发达成员国的国内投资环境显著改善,有利于大量直接投资流向TPP不发达成员国。

原产地规则下仅在TPP成员国生产的货物能享受低关税等优惠政策,这促使全球范围内直接投资更多地向TPP成员国转移。

对于中国而言,TPP一方面会导致一部分外资从中国市场转移至TPP成员国市场,降低中国外资数量,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中国企业对TPP成员国市场进行直接投资并获取更高利润。

3. 高标准国际贸易投资规则对中国产生外溢效应

TPP定位于成为21世纪自由贸易协定的蓝本,其中包括了许多超出传统贸易范畴的高标准国际规则,具体表现为其横向议题等。TPP现有的五大横向议题为规则一致、国有企业、电子商务、竞争和供应链、中小企业,候补议题包括劳工标准、环境问题等。这些横向议题超出了现行的国际贸易政策体系,外溢于非贸易领域,体现了下一代国际贸易规则的发展方向。然而,中国目前的国内政策和法规与TPP横向议题的要求存在较大偏差,尤其是在劳工标准、环境问题等方面,这给中国未来参与国际贸易投资带来潜在阻碍。

尽管目前学界涉及TPP横向议题的研究较少,但并不影响横向议题在未来国

际贸易规则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横向议题是与常规的纵向议题相对的概念。传统的纵向议题包括关税、原产地规则等,谈判内容适用于有清晰界限的特定范围,而横向议题则是在横向上对某一议题进行谈判,谈判产生的条款适用于所有部门。因此,横向议题一旦达成一致,将对贸易协定中的各个章节都产生影响,牵涉国际贸易中的多方利益,这也就造成了TPP横向议题一向存在较大争议并难以一致通过。另一方面,横向议题具有美国主导性、标杆引领性、外溢于非贸易体系、呈现下一代国际贸易规则等特征,随着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发展,全球贸易形式趋于复杂化,横向议题被认为代表着未来FTA的发展趋势,应当引起各国足够重视(蔡鹏鸿,2013)。对中国而言,横向议题包含的规则和标准已超出了国内现行的政治经济体制框架。例如,TPP目前横向议题之一的国有企业议题的提出,是为防止一直以来从政府渠道获得各种优惠的国有企业继续处于垄断地位,为跨国公司创造公平竞争的商业环境,TPP协定成员国应给予外企不低于国有企业的国民待遇。而目前中国国有企业在融资贷款、国家补贴和税收优惠方面占据绝对优势。若接受国有企业议题,中国国有企业必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残酷竞争环境,不但部分缺少竞争优势的国企可能遭受大幅亏损甚至破产,涉及国家核心利益和人民日常需求的产业和资源也有落入外企控制的危险。又如,TPP的劳工标准候补议题对核心劳工权利、最低工资、工时和职业安全和健康作出了一系列的要求,而中国目前与国际劳工标准接轨情况并不乐观,统计显示目前中国仅加入了约20%的国际劳工公约,远低于TPP成员国水平,这与中国作为国际劳工组织的创始国和世界经济贸易大国的地位是不相称的。

对于种种横向议题,中国若贸然接受这些条款,必将给国内社会带来剧烈震荡;若不接受,则将可能会被排除在未来FTA的优惠范围之外。无论如何,外溢于社会领域、代表着新一代FTA样本的横向议题已成为中国参与国际贸易投资的隐形软肋和潜在羁绊。

4. 中国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将被削弱,面临被边缘化的风险

作为亚洲最大的经济体和推动亚洲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引擎,中国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不断增强。目前,中国已签订协定的自贸区有13个,正在谈判的自贸区有8个,正在研究的双边自由贸易区有5个,此外,还有一个优惠贸易安排(见表2),在当前的亚太经贸格局下,中国在亚太经贸格局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

作用,而美国在该区域的贸易份额则持续减少,甚至可能被排除于亚太经济合作之外,这是美国最不愿看到的。美国加入TPP,意图之一就是要制衡中国的发展,阻止亚洲形成统一的贸易集团。美国“重返亚太”,在高端制造业上与日韩结盟,以限制中国的产业升级和产品附加值的提高;在低端产业上扶持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以他们的人力成本优势压低中国的劳动力收入水平。美国希望构建一个以美国为主导、更能发挥美国影响力的机制来凌驾于其他机制之上。因此,TPP的发展将使美国对亚太地区的控制力进一步增强,中国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将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弱乃至被边缘化。

表2:中国自贸区发展现状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自由贸易区服务网数据绘制

5. 美国加入TPP对APEC带来新挑战,影响了中国的区域合作战略

APEC可以说是亚太地区一个覆盖区域最广、纳入成员最多、包容性最强的区域经济合作框架。但是APEC是松散的经济论坛性质的组织,遵循自主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这样的多边开放主义严重降低了这个组织达成协议的效率,限制了APEC的影响力,导致APEC在亚太一体化的进程中少有作为,影响力渐趋微弱。

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和“9.11”事件给APEC的贸易自由化进程造成了重创,APEC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对“茂物目标”几乎没有任何贡献,另众多经济体失望。成员们对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呼声越来越高,APEC的固有缺陷日益凸显,各经济体开始将注意力转移到TPP。

TPP的不断发展给APEC带来了新的挑战。首先,TPP的定义很明确,即一个横跨太平洋两岸的区域贸易安排,在规模上有超越亚太地任何RTAs/FTAs的发展潜力,从而有可能在覆盖地区上和APEC形成高度重叠,这无疑会进一步削弱APEC在亚太区域经济合作进程中的引领地位。其次,TPP作为一个新兴的贸易集团,必然会在APEC成员中引发很强的竞争性自由化效应,更多的成员会努力寻求加入该集团,以避免因被边缘化带来的损失。类似的动机还可能促使现有的一些RTAs/FTAs寻求扩张或者合并,以建成更大规模的贸易集团,制衡TPP的影响力。这一趋势不仅会削弱APEC成员的凝聚力,而且还会造成各成员贸易地位与谈判能力的不平等,这对于以平等协商为基础推进的APEC合作进程是不利的。

6. 地缘政治复杂化,中国国家安全压力提升

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得益于安全稳定的周边环境,而这一环境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区域协定来维护和保持的。

2012年中国与菲律宾因为黄岩岛问题引发争执,引起了全世界对这一区域的关心。菲律宾更意图希望在东盟外长会议上提交黄岩岛问题,希望能够以东盟作为整体对中国施压。但是,由于中国与东盟日渐紧密的经济联系,东盟不希望因为一个国家的政治问题而损失一个巨大贸易市场,也不希望因为与中国的争端扰乱中国-东盟目前良好的发展态势。因此,东盟外长会议并没有将黄岩岛问题

作为一个正式议题提交大会讨论,也没有在会后发表关于这一问题的正式报告。这充分表明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在维护南海问题上的积极作用,经济联系的日益紧密促进了政治上的互信,中国与东盟都不希望单个的孤立事件破坏当前安全稳定的大环境,从而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在东北亚地区,中国与日本、韩国正就三国自由贸易区进行谈判与磋商中。这一贸易协定如果得以成行,将会对东北亚地区稳定做出极大贡献。众所周知,朝鲜核问题一直困扰着东北亚地区各个国家,一旦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最终成行,以经济交流促政治发展,可以在六方会谈之外会建立一个新的磋商与协作机制,中日韩三国也会在政治上协商各自观点,将有利于维护地区的稳定与发展。

但是,美国大力推行TPP完全扰乱了东亚地区的区域化及安全布局。从东南亚地区来讲,菲律宾是美国政策的跟随者与盟友。美国通过TPP来实现重返亚洲的战略目标,这让菲律宾、日本等美国在亚洲的盟友看到了希望,所以接二连三地就领土争端问题向中国发难。菲律宾之所以敢于在2012年就黄岩岛问题不断对中国施加压力,表面上看是菲律宾国内反华势力蠢蠢欲动,实质则是美国希望借助菲律宾来打压中国崛起,破坏当前由于中国与东盟经济的紧密合作而构建的稳定局面。一旦有了美国的支持,菲律宾就可以在黄岩岛问题上与中国进行对峙,而现在之所以中国能够得到东盟的支持,也是由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所带来的政治经济效应。从TPP的成员国发展来看,可以发现,扩展的主要范围就是在东盟国家。同中国相比,作为发达国家的美国,对于主要由发展中国家构成的东盟来说,是一个巨大的不可替代的贸易市场。一旦TPP不断扩大,东盟国家与美国的贸易联系就会比中国更加紧密,就会使东盟无法在政治问题上与中国保持一致立场。黄岩岛问题、南海问题如果不断升级,中国与越南、菲律宾的争端加剧,无疑会破坏南海地区的稳定,中国也就无法在东南亚地区获得稳定的市场及外部环境,这将严重影响中国经济发展。

与此同时,钓鱼岛问题现在不断被日方提出。无他,美国的介入使得原本低调处理的钓鱼岛现在成了日本意图打压中国的着力点。日本之所以敢于将争端扩大化,也是一定程度上由于美国重返亚洲战略的实施。2013年3月15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宣布日本正式加入“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谈判。日本加入TPP,中国在东亚地区会更加被动。美国与日本的联系因为这个协定的

成立而更加紧密,经济上的联系也会加深美日之间的政治同盟关系。这样,日本就会获得更大的支持来向中国发难,破坏稳定的环境,阻碍中国发展。

同时,应该看到,TPP的拓展有可能将台湾地区纳入贸易协定范围之内,2012年马英九就曾表示要争取在8年内加入TPP。台湾问题一直是中美双边关系发展中的重要议题,如果台湾地区加入TPP,那么美国的参与将会让原本安宁的台海局势变得更加复杂,经济、政治方面的变数会增加,这也将严重影响中国周边安全稳定环境的建立。

三. 中国应对TPP的措施

TPP对中国在经济政治方面都产生了毋庸置疑的影响。接下来本文将从多角度来分析中国的应对之策。

首先,就宏观层面而言,在TPP的成员国数量日益增长的趋势下,中国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要不要加入TPP。从长远来看,TPP日趋壮大,并且成长为亚太地区一种更成熟的贸易合作机制,那么中国很有可能在未来的某个时间节点被迫或是主动加入TPP,或是被迫或主动地在未来贸易中采用TPP规则。因此在未来中国要持续关注TPP 的谈判进程,了解其主要条款和标准(赵娜,2014),逐步根据规则改善中国目前的行业环境,使其符合规则,从而争取有利地位。同时加紧对TPP给国内产业造成的冲击进行评估(王联合,2013),并提出切实有效的对策以抵抗TPP所带来的威胁。

1. 巩固具有传统出口优势的产业,加快国内相关政策的出台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这项措施可以有效解决贸易转移效应,以及TPP规则和横向议题的外溢效应产生的不利影响。中国短期可以通过巩固具有传统出口优势的产业,如服装、鞋类等,以质量取胜,在与东南亚国家如越南等的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中长期则要加快与TPP规则相适应的政策出台,优化产业结构,改善产业环境,例如在劳工标准、知识产权、绿色环境等横向议题中,中国就可以利用TPP发展带来的冲击,借助这一契机进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以知识产权保护为例,美国在TPP 谈判中对知识产权保护提出了很高的标准,虽然过高的保护标准和较长的保护期限短期内增加了我国的技术进口成本,不利于企业发展。但随着我国创新能力的

增强,未来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会有更多的诉求(金中夏,袁佳及张薇薇,2014),改善创新环境的呼声也在日益高涨,我国保护知识产权的相关法律会完善。在这方面,我国可以利用TPP横向议题里的规则和要求,依据国情,出台政策,逐步改变我国国内对知识产权保护的薄弱现状,也为未来加入TPP或者与TPP成员国进行贸易往来奠定基础。同理可运用于劳工标准和绿色环境标准等外溢效应给我国带来的贸易壁垒。通过制定应对劳工标准和绿色环境的预案,发展绿色农业和制造业(赵娜,2014)。出台政策提高劳工工资,鼓励科技创新降低污染排放,倡导绿色GDP作为衡量指标。

2. 加快转换为以内需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深化国内改革

由于TPP规则下对成员国有着较高的准入门槛,相应地成员国内部的经济环境是十分优良的,因此现阶段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我国吸引外资的数量。短期内为应对外资数量减少对我国经济增长带来的冲击,我国要尽快转换为以内需为主导的发展模式,降低经济的对外依存度,增加经济体系的抗冲击能力(王联合,2013)。充分利用我国现阶段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巨大的国内市场以及在某些领域高新技术的领先优势,减少对国外市场的过分依赖,积极开拓国内市场,转变经济增长点。

3. 寻求多样的国际合作

首先中国应对东盟在TPP问题中的角色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那就是东盟是一个可利用的合作对象。TPP成员国范围的扩大,受到影响的不仅有中国,更有东盟成员国。虽然“东盟+”的区域合作机制是当前亚太经济一体化的核心,但TPP的高调切入所产生的冲击必定会震荡东盟内部,影响东盟的主导权。而且东盟秘书长素林表示:“东盟经济一体化优先于TPP,区域内贸易自由化主导权若被美国掌控,东盟一体化建设恐怕要走入歧途”。这代表了东盟内部的阶段性结论(李杨,黄宁,2013)。因此在利益具有一致性的情况下,东盟会是中国应对TPP影响的有力盟友。

由此可见,中国应该积极参与和推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即RCEP (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这是在2012年11月由东盟10国首倡,中国、日本、韩国、印度、澳大利亚和新西兰6国共同响应的以东盟为主导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合作,是成员国间相互开放市场,实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

组织形式。其目标是消除内部贸易壁垒,创造和完善自由的投资环境,扩大服务贸易,同时涉及知识产权保护以及竞争政策等众多领域,自由化程度高于东盟集团目前与6国达成的自贸协议(王联合,2013)。这相当于是东盟在一定程度上对TPP压力的回应。如果RCEP达成,那么它将涵盖35亿人口,GDP总和将达23万亿美元,占全球总量的三分之一。(李杨,黄宁,2013)RCEP若能顺利地发展壮大,它将会成为中国抵御TPP带来的负面影响的有力武器。

同时中国还要采取分而治之的策略,进一步巩固中国、文莱、智利、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经贸合作关系,在具体谈判中为它们提供更多的机遇,避免美国成为它们唯一的依靠,在主要领域展开实质性的合作,才能有效防止TPP成为美国的“一言堂”(王联合,2013)。尽快推进中日韩FTA合作机制的建成。中国已经签署了15个自由贸易协定,有较为丰富的FTA谈判经验。在与日本韩国谈判时,可以先易后难,层层推进。当前的FTA谈判中,韩国态度较积极而日本反应冷淡。中国可以集中精力尽快完成与韩国的谈判,商务部也明确表示中韩FTA与中日韩FTA相关不相连,因此,尽快促成中韩FTA的达成,可以将此作为突破口,再辅之以东盟RCEP等合作,采取灵活开放的立场引导日本与中国合作(王联合,2013)。以多边带动单边,单边巩固多边的方式来降低TPP对中国区域合作战略以及地缘政治安全压力的冲击。

从短期来看,TPP规则的制定对我国具有一定威胁,但同时它也是我国完善经贸政策、融入国际竞争的标杆。随着入世红利的消失,我国要以更高的标准来构建高水平的市场经济体系。参照TPP的贸易规则以及谈判进程中的条款,就可以清楚地知道我国目前的短板,有利于改进现有体制的弊端,只有营造一个高度自由、高度公平的市场准入机制和竞争机制,才能在未来更加激烈的国际贸易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

参考文献

[1]蔡鹏鸿. TPP 横向议题与下一代贸易规则及其对中国的影响[J]. 世界经济研

究, 2013(7):41-51.

[2]金中夏, 袁佳, 张薇薇. TPP对中国的挑战及中国的选择[J]. 外国经济与管理,

2014 (6): 70-80.

[3]李向阳.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中国崛起过程中的重大挑战[J]. 国际经济

评论,2012(02).

[4]李杨, 黄宁. 东盟四国加入TPP的动因及中国的策略选择[J].当代亚太,

2013(1): 101-124.

[5]吕娟. 论美国主导下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及对中国的影响[D]. 南京, 南

京大学, 2013:6-10.

[6]彭支伟, 张伯伟. TPP和亚太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效应及中国的对策[J]. 国际贸

易问题, 2013(4): 83-95.

[7]全毅.TPP对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影响:中美对话语权的争夺[J]. 亚太经

济,2012,(5):12-18.

[8]汤碧, 林桂军.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对中国战略的影响与中国的对策[J].

社会科学研究, 2012(6):16-20.

[9]田海.TPP背景下中国的选择策略思考—基于与APEC比较的分析[J]. 亚太经

济,2012(04).

[10]万璐. 美国TPP战略的经济效应研究——基于GTAP模拟的分析[J]. 当代亚

太, 2011(4): 60-73.

[11]王联合. TPP对中国的影响及中国的应对[J]. 国际观察,2013(4):66-72.

[12]吴涧生, 曲凤杰.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趋势、影响及战略对策[J].

国际经济评论, 2014(1):65-77.

[13]邢芮. TPP对中国的影响及中国的应对策略[J]. 经济研究导刊, 2014(21):

10-11.

[14]张晗. 泛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回顾与展望[J]. 经济研究导刊,

2014(6):247-249.

[15]赵娜. TPP 对中国出口产业的潜在威胁及对策研究[J]. 世界经济研究,

2014(2): 23-28.

[16]郑芳.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与其他区域性组织的比较研究[J].

2012(2):80-8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