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县_市_级院前医疗急救能力评价及提升对策_周绿林

县_市_级院前医疗急救能力评价及提升对策_周绿林

县_市_级院前医疗急救能力评价及提升对策_周绿林
县_市_级院前医疗急救能力评价及提升对策_周绿林

【医院管理】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4年第11期(总第317期)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参合”农民重大疾病保障水平、适宜度及支付制度研究(编号:12BGL110);国家统计局项目:苏南现代化建设跟踪评价及发展对策研究(编号:2013LY092)

县(市)级院前医疗急救能力评价及提升对策

*

周绿林1,许兴龙1,吴福荣

2

(1.江苏大学管理学院,江苏镇江212013;2.昆山市急救中心)

[摘要]目的:提升县(市)级院前医疗急救能力。方法:通过文献分析法和专家咨询法建立一套评价县(市)级院前

医疗急救能力的评价体系,采用社会研究程序,对昆山市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昆山市院前医疗急救存在着急救人员数量

不足、急救资源有限等问题。结论:发挥政府主体作用,合理配置急救资源。[关键词]院前医疗急救;急救能力;能力评价;县级市[中图分类号]R19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63(2014)11-821-03Evaluation and improvement of county pre-hospital emergency medical aid./Zhou Lu-lin ,et al.//The Chinese Health Service Management.

Abstract Objective To improve the capability of county pre-hospital emergency medical aid.Methods The system of evalua-ting the capability of county pre-hospital emergency medical aid was established by literature analysis and expert consultation.And

empirical study was carried out in Kunshan City.Results There had some problems of pre-hospital emergency medical aid in Kun-shan City ,such as insufficient first aiders and limited resources.Conclusion It is suggested to intensify the governmental role and reasonably allocate medical resources.

Author's address Jiangsu University ,Zhenjiang ,P.R.China.Key word pre-hospital emergency medical aid ;capability of first -aid ;capability evaluation ;county.2013年10月国家卫生计生委颁布的《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办法》

中明确指出,院前医疗急救是指由急救中心(站)和承担院前医疗急救任务的网络医院按照统一指挥调度,在患者送达医疗机构救治前,在医疗机构外开展的以现场抢救、转运途中

紧急救治以及监护为主的医疗活动[1]。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发展,院前医疗急

救应急处置能力有了明显提高,群众急救服务需求得到加强,

各地基本建成应急医疗救治体系,为维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城乡公共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我国大部分县(市)级院前急救医疗没有独立建制;加之我国居住在乡村地区人口较多,且各地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性显著,严重制约县市级院前医疗急救能力。

目前,众多学者对院前医疗急救能力进行了研究。Bosse Ek [2]研究指出调度人员的作用对于提升院前急救能力显得十分重要;武秀昆

[3]

认为院前医疗应急能力是一个的的确确存在

却又不大好判定的指标;郦玲娣[4]

则强调加强院前急救管理,对于提高院前急救反应能力效果显著;余丽敏[5]

指出医疗应急

队伍建设是医疗急救能力提升的关键所在。

上述研究虽很有价值,但大都只能使提升院前医疗急救能

力的对策停留在单一视角维度。事实上院前医疗急救能力涉及一个复杂的体系,因此从单一视角研究如何提升院前医疗急救能力难以客观揭示急救能力的基本内涵。

基于此,本文试图构建一套科学、全面、有效的医疗急救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社会研究的程序,收集并总结相关政策文件,系统、客观、科学、公正地全面评价县(市)级院前医疗急救能力。在此基础上,以昆山市为研究对象,对目前昆山市院前医疗急救能力进行评价分析,最后为提升县(市)级院前医疗急救能力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1县(市)级院前医疗急救能力评价体系构建1.1

院前医疗急救能力的内涵

当前对于院前医疗急救能力的研究较多,

但并没有对院前医疗急救能力的内涵进行清晰的界定,本文通过文献研究和相关政策的研究,认为院前医疗急救能力应当是指院前急救人员在将患者送达医疗机构救治前,急救中心(站)以及参与急救人员所需要并且实际具备的条件基础及相关技能,包括急救反应、急救保障、急救管理三个方面。

急救反应是院前医疗急救能力的基础和前提。急救反应是指从待急救患者拨打急救电话至急救人员到达事发现场之间的时间间隔,是急救措施得以顺利实施的基本保证,国家和政府多次强调院前15分钟“生命急救圈”的重要性,急救反应速度的快慢直接影响着待急救患者的生命质量。

急救保障是院前医疗急救能力的重要载体。相应的急救资源是院前医疗急救实施的重要保障,具体包括人力资源、物力资源两个形态。合理专业的急救人员是成功救治患者的第一主

体,充分的物力资源配备是成功施救的必备条件,二者缺一不可。

急救管理是院前医疗急救能力的关键。衡量急救能力的高低不仅要看数量,更重要的是质量,在卫生资源不足且各地区社会经济不平衡的状态下,如何使得在有限的卫生资源条件下,最大程度的提升医疗急救能力,急救管理显得尤为重要。1.2

指标体系的构建

科学的指标及指标体系的构建是获得标准评价信息的前提条件,指标体系不仅能从各个维度对院前医疗急救能力进行评价,而且最后可以进行综合评价。结合院前医疗急救能力的内涵及文献研究和专家咨询的基础上,本文以急救反应、急救保障、急救管理3个指标作为一级指标,在此基础上,选取评价县

·

128·

(市)级院前医疗急救能力的二级指标(图1)。1.2.1急救反应指标

急救反应主要是指120专线畅通情况、

急救车辆到达事发现场的时间2个指标。1.2.2急救保障指标

急救保障主要是通过急救人员的配置、人员素质、急救设施3个指标加以衡量。1.2.3急救管理指标

院前急救是由政府主办的公益性事业,属于基本公共卫生

服务。因此,

急救管理主要通过政府对急救中心的财政支持、急救中心的组织协调能力、急救人员的教育和培训3个指标加以衡量。

2昆山市院前医疗急救能力评价实证分析

2.1数据来源

昆山市急救中心建成于2007年,

目前已建立了以一个中心(市急救中心)及其3个直属急救分站和依托所在乡镇力量设立的6急救分站为主体框架的院前急救服务体系。全市120急救电话年接警10万余个,年出车2.7万余车次,年救治各类危、急、重病人2万余人次,年求救人次和出动车次均以10%以上的速度递增。

本研究采用调查问卷、实地走访调查了昆山市内各急救站、各医院急诊室,调查分二个层面:第一层面是通过院前急救转运的病员,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有效回收200份,有效率100%;第二层面是急救中心层面,主要对急救中心人员及设施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有效回收176份,有效率88%。2.2现状分析

2.2.1急救反应层面

(1)120专线畅通情况。昆山市急救中心采用了安克的120调度指挥系统,开通120急救专线电话,与110指挥中心联

网,并与119联动形成了“统一指挥、分散布点、就近救护、快捷

有效”的院前医疗急救服务体系,形成了具有特色的院前急救“苏州模式”。在对院内急救患者120急救效率调查中发现,认为120专线畅通的人数占95.5%,有4.5%的人员认为120专线不够畅通(表1)。

(2)急救车辆到达时间。根据对院内急救患者的调查可

知,

120救护车从报警到救护车到达时间在5分钟以内占5%,5-10分钟占35.5%,10-15分钟占39.5%,15分钟以上占22%(表2)。认为120救护车到达情况非常迅速的占12.5%,

比较迅速占54.5%,一般占29%,

4%的人认为120救护车到达情况比较慢或非常慢(表3)。

2.2.2急救保障层面

(1)人员配置。目前昆山市固定院前急救人员共111人。其中,市急救中心为71人,医生13人,护士17人,有驾驶员12人,担架员12人,调度员8人,后勤人员2人,行政职能7人。在市急救中心,实行的是一车四人的模式(一个医生、一个护士、一个驾驶员、一个担架员)。

在6个乡镇急救分站中,有专职驾驶员22人,固定医生9人,固定护士9人。除急救中心以及千灯分站,院前急救人员相同固定外,其他分站人员均是部分固定或无固定人员(表4)。

(2)人员素质。医疗急救人员素质在调查过程中主要通过急救患者对急救人员的服务态度及综合素质来衡量。调查发现57.5%的患者对医疗急救人员的服务态度感觉满意或非常满

意,

2.5%的患者感觉不满意或非常不满意;对急救医院综合素质评价调查发现,

80%的患者感觉满意或非常满意,20%患者感觉一般或不满意。

(3)急救设施。市急救中心建筑面积2200平米,分值班待命区、指挥调度区、行政办公区、车辆停放区。共设8个车库用于救护车停放。随着市急救中心的发展,目前拥有救护车数量为17辆,大量救护车只能露天停放。此外,在6个乡镇分站中,分站设立于所在乡镇医院内或周边,各医院根据功能要求配备值班房及休息室。全部乡镇分站均无救护车停车房及专用停车位,所有值班救护车均露天停放,各分站建筑面积,没有一个超过80平米。

2.2.3急救管理层面

反映急救管理的指标主要体现在财政支持、组织协调、培训教育三个方面。

·

228

·

(1)财政支持。财政支持是实施急救的硬件条件,包括物资储备、信息通讯、经费投入和防护防疫等。昆山市急救中心实行的是差额性质下的全额管理,由市财政每年根据预算下拨资金保障。由于各种因素影响,市急救中心财政拨款,并没有根据业务工作每年增加而逐年增加,相反呈逐年下降趋势。财政支持力度的严重倒挂,严重影响了市急救中心的日常工作,甚至无法完成正常运行(表5)。

(2)组织协调。指急救中心的应急医疗服务领导小组制定,大、中、小不同规模应急医疗服务队伍编组方案以及后备力量抽组方案,并协同指挥现场施救。昆山市急救中心成立后,配备了中心计算机房,开通了120专线电话,同时可接入30路电话,设立了调度席三个,由三名接警员进行急救电话接听及调度指令的下发。

(3)培训教育。培训教育包括应急管理的理论学习、专业知识的提高、现场协调控制能力和参与重大应急医疗救援活动的情况等。公众急救知识不足已成为阻碍急救事业难以发展的重要原因[6]。对医护人员是否需要培训教育调查显示:84.5%医护人员认为有必要进行培训教育,且培训教育时间应当在3天以上。医生对于急救技能的培训需求为:技能练习(84.5%)、现场演示(79.6%)、理论学习(78.6%)、案例分析(73.8%)等。

2.3结果与评价

通过现状调查发现,昆山市院前医疗急救能力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平,在现有急救资源有限的条件下,昆山市急救组织协调能力相对较为高效,急救人员综合素质普遍较高,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2.3.1急救资源配置较低

(1)接警台数量不足。昆山市院前急救设立了统一的调度指挥系统,开通专用120专线,目前120专线电话可同时接入30门线路,设立接警台二个,派车台一个,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120专线的占线情况。然而,由于近年来工作量不断增加,两个接警台已不能满足市民报警需要,特别是高峰时段,时常发生电话等待接入时间过长。从病员调查表中也可以看出,共收回有效问卷200份,有9份反映专线电话不通畅,占4.5%,说明接警台的数量还应适当增加。

(2)车辆配置不够。从昆山市现阶段救护车运行来看,全市值班救护车最多10辆,以服务人口230万人计,每10万人口拥有救护车数为0.43辆,远远小于国家所规定的每10万人口拥有一辆救护车的规定,说明急救资源的配置,没有按照昆山市人口逐年增加、急救工作量每年增加而增加急救资源。2.3.2急救专业人员数量缺乏

卫生部医疗机构执业要求以及《江苏省“十二五”院前急救发展专项规划》等文件明确对院前急救人员进行了规定,每10万人必须有一辆值班救护车,每辆救护车配备5 6人。中心现有救护车17辆,以现有车辆来算,需配备院前急救人员102人。如果以昆山实际所需救护车数来计算,则总需院前急救人员300人,而目前昆山市只有院前急救人员111人。也就是说,目前市急救中心人员仅是国家规定的1/3。急救专业人员缺乏阻碍了院前急救的发展。2.3.3急救财政投入不足

由于财政拨款逐年下降,由2009年的960万元,下降至2013年680万元。使得昆山市急救中心日常运转举步维艰。医疗急救人员专业队伍,由于长期不受到重视,劳动强度大,收入低,人员流失不断增加,已难以保证市急救中心的正常运行,组织协调能力受到严重制约。此外,由于昆山市急救专业队伍人员的严重不足,难以派人外出进修学习,不能进行适时的急救再培训、教育,给业务水平提高带来困难。

3县(市)级医疗急救能力提升对策

3.1完善院前急救网络体系建设

为确保急救到达时间,各县(市)应当按国家规定急救范围、急救半径部署急救人员数量。按照城市人口每10万人一辆急救车的标准,急救车辆配置应该逐步达标,确保群众基本医疗急救服务的可及性和可得性,同时增加监护型急救车的比例,市级达到总数的80%、县级达到50%,以确保院前急救迅速高效[7]。

3.2加强急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县(市)应当建立一支10-20人的医疗急救专业队伍,以及充足的调度指挥人员,负责平日的医疗急救任务,建设一支思想素质和身体条件好,技术过硬,应急能力强的医疗急救队伍和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在应对和控制各种重大伤亡的突发公共事件时,才能达到反应迅速、处置高效,救治有序的医疗应急救援的要求,最大限度减少伤亡[8-9]。

3.3发挥政府的主体作用

我国不同县(市)在人口、急救范围、急救资源配置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政府应当运用规范、科学的方法,使有限的卫生经费得到更大效率的使用,切实加强急救中心的组织协调能力。此外,针对医疗急救人员的数量及技术水平的不足,政府应当加强对急救人员技能的培训教育,以期达到急救管理的最终目的[10]。

[参考文献]

[1]中国卫生计生委.院前急救管理办法.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令第3号,2013.12.20.

[2]Bosse Ek,RN,MSc(Lecturer).Reliability of a Swedish pre-hospital dispatch system in prioritizing patients[J].International Emergency

Nursing,2013,4(21):143-149.

[3]武秀昆.急救医疗体系建设中的能力水平问题[J].中国医院管理,2006,26(12):24-25.

[4]郦玲娣.加强院前急救管理提高急救反应能力[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2,26(12):17-18.

[5]余丽敏.关于医疗救治应急能力建设的思考[J].中国急救医学,2007,27(6):569-570.

[6]Field JM,Hazinski MF,MichaelR,et al.Part1:executive summary:2010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guidelines for cardiopulmonary resus-

citation and emergency cardiovascular care[J].Circul,2010,122(6):

640-656.

[7]张瑞华,王剑平,黄晓林,等.四川省民族地区医疗急救体系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1,5:361-363.

[8]张建华,陈抗侵,汪毅,等.山区群体性突发事件院前急救现状及对策[J].重庆医学,2008,37(14):1565-1567.

[9]杨应成,谭晓东,张顺泉,等.湖北地区不同人群急救知识现状调查[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9,21(6):420-421.

[10]张海涛,吕传柱,彭磊,等.院前急救的进展与思考[J].中国急救医学,2012,32(7):668-671.

[收稿日期]2014-04-18

(编辑郭秀梅)

·

328

·

《医疗保险学》知识点整合

一、概论 1、医疗保险:是通过国家立法,强制性由国家、单位、个人集资建立医疗保险基金,当个人因病接受必需的医疗服务时,由社会医疗保险机构提供医疗费用补偿的一种社会医疗保险。 2、社会保险:是根据国家法律规定,由劳动者所在单位、社区或政府多方共同筹资,在劳动者及其亲属或遗属遭遇工伤、疾病、生育、年老、死亡和失业等风险时,给予物质帮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需要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和最基本的内容。 3、医疗保险的基本属性、基本特征、基本原则、社会作用: 基本属性:公益性、福利性、经济型、强制性、保障性、共济互助性、储蓄性 基本特征:医疗保险对象的普遍性;医疗保险涉及面的广泛性和复杂性;医疗保险赔付的短期性和经常性;医疗保险补偿形式的特殊性;医疗保险费测算和控制的复杂性。 基本原则:社会化原则;强制性原则;全员参保原则;保障性原则;费用分担原则;公平与效率原则;属地管理原则 社会作用:有助于保障居民健康;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有助于促进社会文明与进步;有助于体现社会公平性;有助于增强费用意识和规范供需双方行为 二、医疗保险系统 4、现代医疗保险系统是如何构成的? 政府、被保险人、医疗保险机构、医疗服务提供者 5、医疗保险组织机构在医疗保险系统中的地位如何,发挥着怎样的职能? (1)处于主导地位,主要体现在:①医疗保险机构是医疗保险资金的控制者②医疗保险机构是医疗保险活动的监督和管理者(2)职能:①参与制定有关医疗保险的法规、政策和计划②筹集医疗保险资金③保证医疗服务的提供④支付被保险人的医疗费用⑤对医疗服务提供者和被保险人进行监督和控制⑥对医疗保险基金的管理 6、医疗被保险方的概念及其消费特点。 (1)概念:在医疗保险系统中,被保险人就是参保人,也可以称为投保人,他们同时是医疗保险制度的受益人。(2)消费特点:①服务地点受到限制②服务范围、服务标准有明确规定③第三方付费④需要医疗保险政策的引导 7、医疗服务提供方的性质与特点。 (1)性质:既具有公益性,又具有商品性(2)特点:①医疗保险机构与医院之间的费用结算方式对医院有较大影响②医院受到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保险管理部门的双重监管,经营难度加大③医院需要及时把握医疗服务的需求④定点医疗机构的服务对象较宽 8、政府在医疗保险中的职责和作用是什么? (1)加快医疗保险立法(2)对医疗保险制度承担经济责任:①医疗保险改革之初需要财政投入启动资金②即使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完成,政府仍对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负有经济责任③ 国家仍然要对卫生事业的发展承担责任(3)加强对医疗保险的宏观管理:①设计、规范医疗保险市场②促进和协调医疗保险市场的发展③监控医疗保险市场的运转④参与和弥补医疗保险市场的不足(4)做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相关配套改革:①实施医药分离经营②对医疗服务机构进行合理补偿③改革医院现行的经营模式④推进医疗机构的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⑤推动区域卫生规划,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提高卫生资源的利用率(5)提高医疗保险的公平性 三、医疗保险管理与管理体制 9、医疗保险范围及基本医疗的含义。 广义医疗保险范围包括医疗保险的承保对象、医疗费用的负担比例及承保的卫生服务项目。

院前急救

●院前急救 概念:院前急救是指急、危、重症伤病员进入医院前的医疗救护。 ●急诊科救护 是指院内急诊科的医护人员接受各种急诊病人,对其进行抢救治疗和护理,并根据病情需要,对病人作出出院、留院观察、收住专科病房或ICU进一步救治的决定。 ●危重症救护 是指受过专门培训的医护人员在备有先进监护设备和救治设备的重症监护病房(ICU),接收由急诊科和院内有关科室转来的危重病人,对多种严重疾病或创伤及其复杂并发症等进行全面监护和治疗。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SS) 是将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科诊治和ICU救治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即院前急救负责现场急救和途中救护,急诊科和ICU负责院内救护。它是一个有严密组织和统一指挥机构的急救网络。 ?何谓EMSS 、ICU、院外救护 ?院外救护:是指在医院之外的环境中对各种危及生命的急症、创伤、中毒、灾难事故等伤病者进行现场救护、转运及途中救护的统称,即在病人发病或受伤开始到医院就医之前这一阶段的救护。 ?ICU(intensive care unit):是应用现代医学理论,利用高科技现代化医疗设备,对危重病病人进行集中监测,强化治疗的一种特殊场所 ? ?说出院外救护的特点、原则、组织形式 ?对医护人员素质要求高。 ?身体素质-适合强体力劳动。 ?心理素质-沉着冷静、紧张有序。 ?涉及知识范围广。 ?技术技能要求高。 ? ?原则“1.先排险后施救 ? 2.先重伤后轻伤 ? 3.先施救后运送 ? 4.急救与呼救并重 ? 5.转送与监护急救相结合 ? 6.紧密衔接、前后一致 ?广州模式(指挥型):中心具有全市院外救护的调度指挥权 ?重庆模式(依托型):中心依托于一家综合性医院 ?上海模式(单纯型):中心和其所属分站与该市若干协作医院紧密配合的急救模式 ?北京模式(独立型):是首都院前抢救和重大急救医疗任务的统一指挥、调度和抢救中 心 ?深圳模式(交叉型):既依托各大医院,又自成体系的急救医疗指挥中心 ?香港模式(附属消防型):中心与消防、司警统一通讯网络,报警电话为"999" ? ?简述院外救护“生存链”由几哪个环组成及其内在的含义 ?第一环——早期通路(早期呼救) ?第二环——早期心肺复苏

急救中心(站)院前急救病历管理规定

急救中心(站)院前急救病历管理规定 第一条为了加强急救中心(站)病历管理,保证病历资料客观、真实、完整,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等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院前急救病历是指医务人员在院前医疗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字、符号、图表等资料的记录。 第三条急救中心(站)应当建立急救病历管理制度,在急救中心(站)和分站设置专门部门或者配备专(兼)职人员,具体负责本机构急救病历的保存与管理。 第四条急救中心(站)严格管理病历,严禁任何人涂改、伪造、隐匿、销毁、窃取、抢夺病历。 第五条除涉及对患者实施医疗活动的医务人员及医疗服务质量监控人员外,其他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擅自查阅该患者的病历。 因科研、教学需要查阅病历的,需经患者就诊的医疗机构有关部门同意后查阅。阅后应当立即归还。不得泄露患者隐私。 第六条院前急救病历应进行编号管理,标记页码。 第七条急救医生必须在每班次结束时向急救中心(站)或急救分站上交本班次全部院前急救病历。 第八条院前急救病历因医疗活动或复印、复制等需要带离时,应由急救中心(站)指定人员负责携带和保管。 第九条急救中心(站)应当受理下列人员和机构复印或者复制病历资料的申请; (—)息者本人或其代理人; (二)死亡患者近亲属或其代理人; (三)保险机构; 第十条急救中心(站)应当由负责医疗服务质量监控的部门或专(兼)职人员负责受理复印或者复制病历资料的申请。受理申请时,应当要求申请人按照下列要求提供有关证明材料: (—)申请人为患者本人的,应当提供其有效身份证明; (二)申请人为患者代理人的,应当提供患者及其代理人的有效身份证明、申请人与患者代理关系的法定证明材料; (三)申请人为死亡患者近亲属的应当提供患者死亡证明,及其近亲属的有效身份证明、申请人是死亡患者近亲属的法定证明材料; (四)申请人为死亡患者近亲属代理人的,应当提供患者死亡证明、死亡患者近亲属及其代理人的有效身份证明,死亡患者与其近亲属关系的法定证明材料,申请人与死亡患者近亲属代理关系的法定证明材料; (五)申请人为保险机构的,应当提供保险合同复印件,承办人员的有效身份证明,患者本人或者其代理人同意的法定证明材料;患者死亡的,应当提供保险合同复印件,承办人员的有效身份证明,死亡患者近亲属或者其代理人同意的法定证明材料。合同或者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十一条公安、司法机关因办理案件,需要查阅、复印或者复制病历资料的,急救中心(站)应当在公安、司法机关出具采集证据的法定证明及执行公务人员的有效身份证明后予以协助。 第十二条急救中心(站)可以为申请人复印或者复制的病历资料包括:院前急救病历、院前病情告知书、院前院内交接记录单。

《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办法》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令第3号 《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办法》已于2013年10月22日经国家卫生计生委委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公布,自2014年2月1日起施行。 主任李斌 2013年11月29日 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院前医疗急救管理,规范院前医疗急救行为,提高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水平,促进院前医疗急救事业发展,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护士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从事院前医疗急救工作的医疗机构和人员。

本办法所称院前医疗急救,是指由急救中心(站)和承担院前医疗急救任务的网络医院(以下简称急救网络医院)按照统一指挥调度,在患者送达医疗机构救治前,在医疗机构外开展的以现场抢救、转运途中紧急救治以及监护为主的医疗活动。 第三条院前医疗急救是政府举办的公益性事业,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按照“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合理配置、提高效能”的原则,统一组织、管理、实施。 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保证院前医疗急救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医疗服务需求相适应。 第四条国家卫生计生委负责规划和指导全国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建设,监督管理全国院前医疗急救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负责规划和实施本辖区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建设,监督管理本辖区院前医疗急救工作。 第二章机构设置 第五条院前医疗急救以急救中心(站)为主体,与急救网络医院组成院前医疗急救网络共同实施。

第六条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将院前医疗急救网络纳入当地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按照就近、安全、迅速、有效的原则设立,统一规划、统一设置、统一管理。 第七条急救中心(站)由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设置、审批和登记。 第八条设区的市设立一个急救中心。因地域或者交通原因,设区的市院前医疗急救网络未覆盖的县(县级市),可以依托县级医院或者独立设置一个县级急救中心(站)。 设区的市级急救中心统一指挥调度县级急救中心(站)并提供业务指导。 第九条急救中心(站)应当符合医疗机构基本标准。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根据院前医疗急救网络布局、医院专科情况等指定急救网络医院,并将急救网络医院名单向社会公告。急救网络医院按照其承担任务达到急救中心(站)基本要求。 未经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批准,任何单位及其内设机构、个人不得使用急救中心(站)的名称开展院前医疗急救工作。 第十条急救中心(站)负责院前医疗急救工作的指挥和调度,按照院前医疗急救需求配备通讯系统、救护车和医务人员,开展现场抢救和转运途中救治、监护。急救网络医院按照急救中心(站)指挥和调度开展院前医疗急救工作。

医疗保险学知识点整合

一、闊论 k医疗保险:是通过国家立法,强制11由国家、单位、f人集资建立医疗保险基金,当个人因病接受必需的医疗服务时,由社会医疗保险机构提供医疗既用补偿的一种社会医疗保险。 2、社会保险:是根据国家进律规定,由劳动者所在单位、社区或枚附多方共冋筹资,在劳朋者及具亲属或遗属遇遇工折、疾病、生育、年老、死亡和失业等风险时,给于掏质帮助,以保障具基本生活需要的一种社会保算制度,是社会保障It糸的核心相晟星本的内容。 3、医疗保|?的基本肩性.基本特征.基本原则、社会作用: 基本属性:公益性、福利性、经济型、强鋼性、保障性、共济互助性、储蓄性 基本待征:医疗保险对象的普遍性;医疗保险涉及面的广泛ttftl杂性;医疗保险粘付的矯期性和经常性;医疗保验补偿形式的特殊性;医疗保脸履测算和控制的复杂性。 基本原则:社僉化原團;强斛原囲;全员参保原H;保障性原则;贾用分袒原剧;公平与效率原M; i 地菅理原呱 社会作用:有HUT?障居民促康;有助干提高劳动生严率;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有助干促进社会文明与逍步;有Hb Tit现社会公平性;有助干增强费用意识和規X供需双方行为 二、医疗尿险系貌 4、現代医疗保险系效是如河构成的? 政府、被保险人、医疗保险机构、医疗服务提供者 5、医疗保险组纵机构在医疗保險系裁中的览位如何,发挥着怎样的职能? (1 )处于壬导地位,Jilt观在:①医疗保险机构是医疗保险贯金的控制者②医疗保临机构是医疗保险活动的监曾和管理者(2)职能:①参与制定有关医疗保险的法规、败策和it 则②筹集医疗保购资金③保证医疗服务的提供④支付被保脸人的医疗费用⑤对医疗服务提佻者和被保险人进行监普和控匍 ⑥对医疗保险基金的管理 6、医疗被保證方的桥念及其消费特点。 (1)枫念:在医疗保险系统中,被保险人就是參保人,也可以林为投保人,他们同时是医疗保险制度的受益人。(2)消贾特点:①服务地点受到限制②服务X围、服务标冷有明确规定③第三方付费 ④需要医疗保险政策的引导 7、医疗J8务提供方的性质与特点。 (1)11质:既具有公益tt, 2具有商品性(2)特自:①医疗保险机构与医院之间的段用结算方氏对医院有较大影响②医院受到卫生行败跚门和医疗保险管理部门的双亜监管,经营难度加大③医院需1KW把捋医疗服务的需求④定点医疗机构的服务对象较宽 8、政府在医疗保脸中的取责和作用是什么? (1 ))B快医疗保险立法(2)对医疗保脸制度承担经济责任:①医疗保险改革之初需要财败投人启动资金②即便医疗保险闕度改革完成,政府旳对职工星本医疗保险负有经济责任③ 国家們然要对卫生事业的发展承担责任(3)加强对医疗保险的衣观管理:①设it、规X医疗保脸市场②医疗保险市场的发最③监控医疗保险市场的运转④参与和啄补医疗保险市场的不足(4)錶好医疗保险耳度改革的相关配套改革:①实施医药分离经营② 对医疗服务机构进行合理补偿③改革医院观行的经营模灵④推迪医疗机枸的人事闕度和分配耳度改革⑤推动区域卫生规则,合理配置卫生贯源,提高卫生贯源的利用率(5)規高医疗保险的公平性 三、医疗保险管理与管aiuij 9、医疗保l?X围及基本医疗的含义。 广义医疗保险X围包牯医疗保险的承保对象、医疗皺用的负担比例及承保曲卫生服务项目。扶义医疗

院前急救各类人员岗位职责(汇总版)

院前急救各类人员岗位职责 急救站主任职责 1.在中心领导的带领下,负责急救站的全面工作。 2.负责急救站人员的工作安排,及时解决问题,不断提高急救站急救质量。 3.认真贯彻执行中心制订的工作计划,定期组织检查,及时向中心领导汇报。 4.认真执行中心各项规章制度和急救操作规程,严防差错事故的发生,对差错事故提出处理意见及时上报中心。 5.遇有重大灾害、事故,必须及时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亲临现场参与指挥抢救。 6.教育职工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良好的医德、医风。

护士长职责 1.在急救站主任的领导下,指导本科护理业务技术、科研、教学和排班工作。 2.负责急救站护理人员工作排班,制定护理工作计划,检查护理质量和服务质量,及时总结经验。 3.督促检查护理人员配合医师做好院前抢救工作及医嘱执行情况。 4.督促护理人员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严防差错事故的发生。 5.驾驶对护理人员的业务技术训练,提高院前急救的技术水平。 6.督促检查各种急救药品、器材,应定量、定点、定位放置,并及时补充、更换。 7.督促医、护、驾做好救护车内消毒工作,防止交叉感染,保持车内外清洁、整齐和有效的工作环境。

1.热爱本职工作,刻苦钻研业务知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抢救成功率。 2.在急救单元中实行医师负责制,充分发挥团队精神,以患者为中心,做好院前急救工作。 3.熟练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操作常规,积极妥善处理好院前危重患者抢救工作,医师要将病情、治疗方案、转送医院及时告知病家,请患者或家属签字。转送中做好途中监护工作。 4.患者转送至医院急诊科后泌须与当班医务人员交代患者病情和用药情况写好院前急救病历,严格遵守病案管理。 5.遇重大抢救和灾难事件应及时向中心(站)领导报告。 6.保障设备完好,提高使用率,及时补充药品和器材,保证患者得到有效的救治,按常规进行器械与车厢消毒。 7.严格遵守物价规定,合理收费。 8.遵守本单位各项规章制度,忠于职守,杜绝各类事故发生。

院前急救医疗管理办法

《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办法》(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令第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3-12-19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令第3号 《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办法》已于2013年10月22日经国家卫生计生委委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公布,自2014年2月1日起施行。 主任李斌2013年11月29日 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院前医疗急救管理,规范院前医疗急救行为,提高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水平,促进院前医疗急救事业发展,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护士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从事院前医疗急救工作的医疗机构和人员。 本办法所称院前医疗急救,是指由急救中心(站)和承担院前医疗急救任务的网络医院(以下简称急救网络医院)按照统一指挥调度,在患者送达医疗机构救治前,在医疗机构外开展的以现场抢救、转运途中紧急救治以及监护为主的医疗活动。 第三条院前医疗急救是政府举办的公益性事业,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按照“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合理配置、提高效能”的原则,统一组织、管理、实施。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 保证院前医疗急救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医疗服务需求相适应。 第四条国家卫生计生委负责规划和指导全国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建设,监督 管理全国院前医疗急救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负责规划和实施本辖区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建设,监督管理本辖区院前医疗急救工作。 第二章机构设置 第五条院前医疗急救以急救中心(站)为主体,与急救网络医院组成院前医疗急救网络共同实施。 第六条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将院前医疗急救网络纳入当地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按照就近、安全、迅速、有效的原则设立,统一规划、统 一设置、统一管理。 第七条急救中心(站)由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设 置、审批和登记。 第八条设区的市设立一个急救中心。因地域或者交通原因,设区的市院前医疗急救网络未覆盖的县(县级市),可以依托县级医院或者独立设置一个县级 急救中心(站)。

自考28851医疗保险学最新版教材复习题归纳

自考28851医疗保险学最新版教材复习题归纳

自考医疗保险学最新版复习题归 纳总结 1(1)领会: 医疗保险的分类 1社会医疗保险2商业医疗保险 医疗保险基本特征(1)保障对象的普遍性 (2)系统构成的复杂性 (3)保险赔付的短期性和经常性 (4)补偿形式的特殊性 (5)保费测算和控制的困难性 医疗保险学的研究方法 (1)比较研究→最常见,最基本的研究方法。(2)调查研究→最广泛的学习研究方法。(3)实验研究 (4)定量研究 (5)定性研究 医疗保险学的学习意义。 (1)能够使我们充分认识医疗保险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重视医疗保险事业的发展。(2)能够使我们正确理解和自觉贯彻医疗保险政策。 (3)能够使我们不断提高医疗保险科学管理水平。 (2)掌握: 疾病风险的概念(略)疾病风险的特点,(1)危害严重性

(2)频率的高发性(3)影响因素的复杂性 (4)群体性和社会性保险的概念,(略) 社会保险的概念(略)、社会保险的特征 (1)强制性 (2)保障性 (3)互助共济性(4)福利性 (5)社会性 社会保险的功能,(1)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活 (2)促进社会安定(3)保证劳动力的生产与再生产 (4)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医疗保险的概念 医疗保险的性质,(1)公益性 (2)福利性 (3)经济性 (4)强制性 (5)保障性 (6)共济互助性(7)储蓄性 基本医疗的界定原则?(1)保障社会再生产,促进国民经济发展(2)稳定社会秩序,维护社会安定团结(3)保证社会医疗保险基金的政党运营(4)医疗措施与健康问题相结合 (3)熟练掌握: 医疗保险的基本原则(1)社会化原则(2)强制性原则(3)全员参保原则(4)保障基本医疗原

_院前急救管理规定

2011年改善医疗服务具体措施 一、改善门诊服务 1、规范窗口服务。落实《江苏省医疗机构主要窗口服务规范》,三级和县级综合医院以及门诊量较大的专科医院实行挂号、检验、“一站式”服务台等窗口工作人员提前30分钟以上挂牌上岗。挂号、取药等候时间一般不超过15分钟。改善服务态度,杜绝生、冷、硬、顶、推现象。 2、改革服务流程。实行首问、首接负责制。优化门诊“一站式”服务和导医服务。开设简易门诊。门诊服务窗口和诊室弹性排班、分层分科分区挂号、收费、候诊。三级医院和县级综合医院要全面实行电子排队、叫号。注意运用信息化、网络化手段,实时传输门诊和入院患者相关信息,提前做好服务,缩短患者门诊检查、缴费、取药和办理住院手续时间。鼓励开展门诊适宜手术、开设日间病房,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提高工作效率。 3、推进预约诊疗。建设省、市级区域预约诊疗服务信息平台。各医院积极推进窗口、诊间、出院、电话、短信、网络、社区等多种预约方式,方便患者预约。2011年,二、三级医院专家门诊预约率分别达20%、50%以上。其他医院也要积极开展预约诊疗服务。加强预约诊疗管理,确保预约成功率。 4、方便患者检查。合理安排检验检查设备和人力资源,进一步减少预约检查,力争做到随到随查。对需要空腹检查等特殊项目,在人员和时间上要尽可能从患者角度考虑,努力节省患者等候时间。全面推行检验检查报告及时发放制度,能即时出结果的,即时发放;能当天出结果的,当天发放。继续完善检验检查结果查询方式,在确保患者隐私的前提下,通过自助打印、手机短信、电话或网络查询等多种形式方便患者。

5、实行专家门诊“全日制”。方便农村和外地患者就医,合理安排专家门诊,积极推行专家门诊“全日制”和专家门诊“中心制”。专家门诊要确保诊疗时间,确保诊疗质量,对疑难杂症要以专家诊疗中心为平台,及时组织相关专科的专家会诊,让患者得到便捷、优质的医疗服务。进一步加强紧缺专家门诊号的管理,想方设法杜绝“炒号”牟利行为。 6、安排好节假日服务。认真执行我厅下发的《省卫生厅办公室关于全省公立医疗机构节假日正常开诊的通知》(苏卫办医…2008?11号)和《省卫生厅关于全省公立医疗机构取消“黄金周”休假方式的通知》(…2007?14号),合理调配人力、物力资源,安排好节假日门急诊和住院医疗服务,满足患者需求,确保医疗安全。 7、改善服务设施和环境。坚持一切从方便患者出发,完善医院标识和就诊流程引导系统。门诊实行分科候诊,并保证各医疗区域有足够的候诊空间,保持安静、舒适。有条件的医院要开设自动取款机、小卖部、休闲区等服务设施。加强医院安全保卫工作,为患者创造安静、有序、安全的诊疗环境。 8、强化患者身份识别。运用信息手段,加强对患者的身份识别。对首次就诊患者,建立规范的电子档案。对重复就诊的患者,及时查阅相关门诊或住院病历资料,及时识别患者,以便于及时、详细了解病史和治疗情况,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检查。运用信息网络技术,探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医院之间建立患者就诊信息交流机制,提升服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医疗费用。 二、改善急救医疗服务 9、强化院前急救服务。完善院前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加强调度指挥,接到呼救信息后,无特殊情况下,农村30分钟内、城市(含县城区)10—15分钟内救护车赶到现场规范开展救治、转运。加强院前、院内急救医疗服务的协调配合,确保急救医疗服务的

院前急救管理制度

天门市第三人民医院 院前急救管理制度 一、目的 完善院前急救设施配备,加强人员配备管理,利于院前急救患者的救治,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二、适用范围 急诊科一般情况下的院前急救过程控制(不包括大型灾害事故急救)。 三、职责 (一)、由科主任、护士长负责督促配置救护车上院前急救所需的设施及药品。 (二)、由医务科、护理部、总务科和科主任、护士长负责配置救护工作所需的医生、护士、司机。 (三)、由护士长、护理责任护士认真做好院前急救的准备工作,急救箱及常用急救器材完好率必须保证达到100%,并经常保持救护车箱内的卫生。 (四)、由出诊医护人员实施院前急救工作,并做好记录。 (五)、救护车司机要熟悉本区交通情况,保持车况良好,做好车辆的维护、保养和年审。 四、工作程序: (一)、救护车设施策划及配置:由急诊科主任负责救护车设施策划和配置,所需设施及通讯器材,由科主任、护士长负责申请、领用。(二)、值班人员准时接班,熟悉了解上一班的救护情况,坚守岗位,认真作好院前急救的准备工作。

(三)、值班人员接到呼救电话后,详细记录时间、地点、行车路线、病情或受伤情况,要求呼救者提供联系电话(且不要随意使用该电话)以便随时联系,并立即通知出诊医生、护士和司机在5分钟内出诊。不得拒绝出车。 院前急救内容: 出诊医生到达急救现场时,对患者应有高度负责精神,应立即检查患者,动作迅速,处理果断,根据病人情况可就地或就近抢救,待病情稳定后再送回医院进一步抢救,转送过程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如有3个以上的重伤者,应迅速报告科主任是否增援。 1、现场急救:目的在于挽救和维持基本生命,减轻途中痛苦和并发症,强调对症治疗。 ①维持呼吸系统功能(包括吸氧、吸除痰及分泌物,呼吸兴奋剂,口对口人工呼吸,气管插管人工呼吸等)。 ②维持循环系统功能(包括胸外心脏按压、心电监护、除颤、有生命危险的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等)。 ③维持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急性脑血管病的处理,预防治疗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治疗、控制癫痫等)。 ④急性中毒、意外事故处理。 ⑤脑、胸、腹、脊柱、四肢以及其他部位外伤的止血、包扎、固定、搬运。 ⑥止痛、止吐、止喘、止血等对症处理。 2、途中救护: ①合理转运分流患者,但对转运伤病员要求快速安全。

医院院前急救管理制度

医院 院前急救管理制度 一、出车前: (1)救护车为医疗救护专用,实行24小时院内值班,由院办公室统一安排(夜间由行政值班,特殊情况下医务科可直接调用)。 (2)救护车司机必须保持车况良好、车容车貌整洁,保持车辆处于随时待命状态。接到电话10分钟内必须出车。并填写有出车登记,记录出车时间、地点、到达时间、随车人员等。 (3)急救车应按规定停放在指定位置,定人、定车、责任到人。车上的设备、附件不得私自拆卸,如需变动,需经院办公室批准后由专业人员拆卸。 (4)急诊护士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做到班班交接。当日出诊前必须对照《救护车物品配备清单》对抢救物资进行检查。护士长每周一次检查药品、器材、物品,护理部每月检查一次。 二、出车中: (1)院办公室或行班值班接到120电话,并简单询问病情及联系方式后,立即通知驾驶员及值班医生、护士,告之简要病情和联系方式,医务人员携带必要的抢救设备10分钟内出发(用物见《救护车物品配备清单》)。出发前出诊医生必须与报警人取得联系,再次询问病情。 (2)当班驾驶员严禁饮酒,不得酒后驾车。驾驶车辆时不得抽烟,不得与人闲谈,驾驶室内不得私自带人,病人及陪护人员上车后应关好车门后再启动车辆。 (3)救护车司机应严格遵守交通规则,认真执行操作规范。确保行车安全。完成救护任务后及时返回医院,不得路途中办私事和单独出车,私自出车。 (4)医护人员、救护车司机在出车救护时,应穿工作服、戴工作帽、佩戴工作

牌,对病人及家属在态度热诚,文明礼貌。 (5)出诊人员对病人应有高度负责的精神,进入现场应立即检查病人情况,对危重病人必须向病人家属交待病情并签署《120出诊、转诊、转院知情同意书》,取得家属签字。 (6)抢救病人要严格遵守医疗急救工作程序及急救原则,按急救医疗规范及服务标准对待病人,合理用药,确保医疗安全。 (7)使用担架搬运病人时,必须使用安全带将病人固定于担架上。 (8)接送过程中医护人员至少应有一人在病人身旁观察病人病情变化,如系危急重症病菌,医护人员均须在病人身旁密切病人生命体征变化,便于及时处理,严禁医护人员坐在驾驶室内。如遇危急情况,可第一时间报告院办公室或行政值班,取得院办公室或行政值班的同意后,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就近医院抢救,杜绝责任事故发生。 (9)加强查对制度,不管是在现场还是在路途中救护,护士所执行的口头医嘱及所有操作,包括时间、药名、剂量、给药方法,要及时记入抢救记录,所有药品安瓿及包装均要核对后带回医院。 (10)接诊病人返回医院后,出诊医师要立即对接诊医师交接出诊情况。如系危急重症患者或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须提前向行政值班或院办公室汇报,告之相关科室提前做好准备。 (11)车辆在外出执行急救任务时发生交通事故或机械事故,驾驶员应第一时间及时报告院办公室,等候院办公室的指示和安排。 三、出车后 (1)为防止传染病交叉感染,救护车用后要及时清洗消毒。一般情况下每周清洗消毒一次,如遇外伤血液、呕吐物污染等需及时清洗消毒。车辆清洗消毒由救护

院前急救工作心得体会

院前急救工作心得体会 导语:院前急救, 最主要的特点是“急”和“救” 。“急” 就是紧急、快速, 通过现代化的通讯和运输来实现; “救”则是要通过先进的医疗救护技术来实现。因此通讯、运输、和急救技术被认为是院前急救三大要案, 当病人突发急症或遭到意外伤害时, 这些设备技术将发挥及时有效的急救作用。院前急救工作心得体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医疗技术水平的进步以及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的日益增加,要求我们护理工作更要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不断提高护理质量和专业技术水平。院前急救是急诊服务体系的重中之重,是急、危、重症患者抢救过程中的首要环节。急救护理水平可以直接影响到急救工作的质量,也关系到患者的生存及预后,只有采取积极有效的急救措施和护理,争取宝贵的抢救时间,才能真正降低急诊患者的死亡率和伤残率。也为患者到医院的后期治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何做好院前急救护理工作?如何发挥院前急救中的“急” 、“稳”、“准” ? 作为基层医院,现将院前急救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概况 我院地处珠江三角洲,辖区内总人口近30 万人,承担对全镇及周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重大伤亡事件、实施紧急救援及支援,开展伤病员的现场急救、转运和重症病人途中监护,以及组织开展全镇厂企、学校急救业务培训等工作。

我科共有医护人员37人、司机4人、担架员2 人,急救车3 辆,每台救护车上均安装有GPS卫星定位车载台。每年我科接市120 指挥调度中心出车近3800 车次。出车最快,最慢3min , 10? 15min到达15公里内的现场,抢救成功率达% 2 对科里护理人员的要求科内护士均在临床工作一年以上,有 较强的理论知识和 娴熟的抢救技能,掌握各项急救技能和抢救仪器的使用,能迅速有效地配合医生进行抢救工作; 有良好的医德医风,高尚的责任心; 具有较好的团队合作精神,有较强的与人沟通能力、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接到“120”求救电 话时,快速反应,用最简短的语言问清患者的详细地址、病人数量、基本病情及联系方式等,迅速出车。 3 院前急救护理工作要程序化、规范化最佳急救期为伤后12h 内,较佳 急救期为24h 内,延期急救期为24h 后。猝死病人抢救的最佳时间是4m i n ,严重创伤病人抢救的黄金时间是30min。 到达现场后必须保持沉着冷静,首先了解患者情况和周边环境,让患者迅速脱离致伤环境,现场救治过程中,本着先救命后治伤,先治重伤后治轻伤的原则。如果是成批伤病患者,医护人员赶到出事现场, 应迅速作出伤情判断,为 抢救赢得时机。运用“一听二看三摸四问五测”的快速检诊程序,对病人伤情评估:(1) 耳听呼吸,有无通气不良。(2)

急救中心站院前急救病历管理规定

急救中心站院前急救病历 管理规定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急救中心(站)院前急救病历管理规定 第一条为了加强急救中心(站)病历管理,保证病历资料客观、真实、完整,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等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院前急救病历是指医务人员在院前医疗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字、符号、图表等资料的记录。 第三条急救中心(站)应当建立急救病历管理制度,在急救中心(站)和分站设置专门部门或者配备专(兼)职人员,具体负责本机构急救病历的保存与管理。 第四条急救中心(站)严格管理病历,严禁任何人涂改、伪造、隐匿、销毁、窃取、抢夺病历。 第五条除涉及对患者实施医疗活动的医务人员及医疗服务质量监控人员外,其他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擅自查阅该患者的病历。 因科研、教学需要查阅病历的,需经患者就诊的医疗机构有关部门同意后查阅。阅后应当立即归还。不得泄露患者隐私。 第六条院前急救病历应进行编号管理,标记页码。 第七条急救医生必须在每班次结束时向急救中心(站)或急救分站上交本班次全部院前急救病历。 第八条院前急救病历因医疗活动或复印、复制等需要带离时,应由急救中心(站)指定人员负责携带和保管。

第九条急救中心(站)应当受理下列人员和机构复印或者复制病历资料的申请; (—)息者本人或其代理人; (二)死亡患者近亲属或其代理人; (三)保险机构; 第十条急救中心(站)应当由负责医疗服务质量监控的部门或专(兼)职人员负责受理复印或者复制病历资料的申请。受理申请时,应当要求申请人按照下列要求提供有关证明材料: (—)申请人为患者本人的,应当提供其有效身份证明; (二)申请人为患者代理人的,应当提供患者及其代理人的有效身份证明、申请人与患者代理关系的法定证明材料; (三)申请人为死亡患者近亲属的应当提供患者死亡证明,及其近亲属的有效身份证明、申请人是死亡患者近亲属的法定证明材料; (四)申请人为死亡患者近亲属代理人的,应当提供患者死亡证明、死亡患者近亲属及其代理人的有效身份证明,死亡患者与其近亲属关系的法定证明材料,申请人与死亡患者近亲属代理关系的法定证明材料; (五)申请人为保险机构的,应当提供保险合同复印件,承办人员的有效身份证明,患者本人或者其代理人同意的法定证明材料;患者死亡的,应当提供保险合同复印件,承办人员的有效身份证明,死亡患者近亲属或者其代理人同意的法定证明材料。合同或者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医疗保险学知识点整合

一、概论 1、医疗保险:是通过国家立法,强制性由国家、单位、个人集资建立医疗保险基金,当个人因病接受必需的医疗服务时,由社会医疗保险机构提供医疗费用补偿的一种社会医疗保险。 2、社会保险:是根据国家法律规定,由劳动者所在单位、社区或政府多方共同筹资,在劳动者及其亲属或遗属遭遇工伤、疾病、生育、年老、死亡和失业等风险时,给予物质帮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需要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和最基本的内容。 3、医疗保险的基本属性、基本特征、基本原则、社会作用: 基本属性:公益性、福利性、经济型、强制性、保障性、共济互助性、储蓄性 基本特征:医疗保险对象的普遍性;医疗保险涉及面的广泛性和复杂性;医疗保险赔付的短期性和经常性;医疗保险补偿形式的特殊性;医疗保险费测算和控制的复杂性。 基本原则:社会化原则;强制性原则;全员参保原则;保障性原则;费用分担原则;公平与效率原则;属地管理原则 社会作用:有助于保障居民健康;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有助于促进社会文明与进步;有助于体现社会公平性;有助于增强费用意识和规X供需双方行为 二、医疗保险系统 4、现代医疗保险系统是如何构成的? 政府、被保险人、医疗保险机构、医疗服务提供者 5、医疗保险组织机构在医疗保险系统中的地位如何,发挥着怎样的职能? (1)处于主导地位,主要体现在:①医疗保险机构是医疗保险资金的控制者②医疗保险机构是医疗保险活动的监督和管理者(2)职能:①参与制定有关医疗保险的法规、政策和计划②筹集医疗保险资金③保证医疗服务的提供④支付被保险人的医疗费用⑤对医疗服务提供者和被保险人进行监督和控制⑥对医疗保险基金的管理 6、医疗被保险方的概念及其消费特点。 (1)概念:在医疗保险系统中,被保险人就是参保人,也可以称为投保人,他们同时是医疗保险制度的受益人。(2)消费特点:①服务地点受到限制②服务X围、服务标准有明确规定③第三方付费④需要医疗保险政策的引导 7、医疗服务提供方的性质与特点。 (1)性质:既具有公益性,又具有商品性(2)特点:①医疗保险机构与医院之间的费用结算方式对医院有较大影响②医院受到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保险管理部门的双重监管,经营难度加大③医院需要及时把握医疗服务的需求④定点医疗机构的服务对象较宽 8、政府在医疗保险中的职责和作用是什么? (1)加快医疗保险立法(2)对医疗保险制度承担经济责任:①医疗保险改革之初需要财政投入启动资金②即使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完成,政府仍对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负有经济责任③国家仍然要对卫生事业的发展承担责任(3)加强对医疗保险的宏观管理:①设计、规X医疗保险市场②促进和协调医疗保险市场的发展③监控医疗保险市场的运转④参与和弥补医疗保险市场的不足(4)做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相关配套改革:①实施医药分离经营②对医疗服务机构进行合理补偿③改革医院现行的经营模式④推进医疗机构的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⑤推动区域卫生规划,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提高卫生资源的利用率(5)提高医疗保险的公平性 三、医疗保险管理与管理体制 9、医疗保险X围及基本医疗的含义。

1.院前急救(120)工作制度

1.院前急救(120)工作制度-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院前急救(120)工作制度 1、院前急救实行24小时值班制。值班人员要做好院前急救准备工作,检查急救车辆、急救箱及常用急救器材完好率达100%,保证急诊出诊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需求,确保绿色生命通道畅通。 2、接听电话时应问清患者姓名、年龄、简要病情、地址及联系方式,并记录在院前急救登记本上。如遇病情凶险者,应电话指导病人家属现场施救. 3、接到出诊电话后,5分钟内出车,急救途中不准擅自改变救护对象,若新出现的救护对象病情确实危急,须报市120急救中心并经科室主任同意后方可改变。遇有救护车辆损坏或交通事故不能行驶时,应及时向市120急救中心或科室主任报告请求另派救护车。 4、接诊病人时,医护人员必须对病人作简单的体格检查及病史采集,掌握第一手资料,酌情作急救处理。 5、现场急救时,护士执行医生口头医嘱必须复述一遍。如抢救30分钟后无效死亡则当场向家属宣布死亡并签字,无家属者告知相关者或现场警察并取得签字。

6、根据病情向病人家属简要说明在转运途中可能出现的病情变化,病情危重者必须征得家属同意并在《院前病情告知书》签字后方可转运。 7、病情危重复杂者,在转运途中及时通知医院相应科室做好抢救准备,确保病人得到及时有效的诊疗。 8、危重病人转运途中,医护人员必须守护在病人身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记录在院前急救病历本上。注意运送途中车内人员安全,包括固定好担架,提醒患者家属坐稳扶好,不靠车门等。 9、病人在我院救治需转院者,主管医师必须提前与急诊科取得联系,完善相关资料后予以转院。 10、急诊病人接诊回院后,如属它科疾病医护人员必须护送病人到相应科室,与值班医师交接后才能离开,必要时协同科室抢救。 11、院前急救整个过程中,医护人员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排泄物或呕吐物时,必须戴手套和口罩,如手或身体其它部位被血液、体液污染后,应及时用肥皂水清洗;如考虑为传染性疾病,须穿防护服,必要时戴护目镜。 12、若遇突发性灾害事故(如集体食物中毒、重大交通事故、塌方、火灾等),急诊科遵照急救中心统一调配,并通知有关科室做好接诊、抢救准备,必要时启动应急预案并上报院领导组织协调、支援。 13、遇全部出诊又有急救任务时,报院总值班安排有关科室医护人员增援。 附件:院前急救工作流程

福建规范院前急救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福建省规范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工作实施方案(2014-2015年) 为贯彻落实《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促进院前医疗急救事业发展,规范院前医疗急救服务行为,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规范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工作方案(2014-2015年)》的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实施范围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急救中心(站)和承担院前医疗急救任务的网络医院(以下简称急救网络医院)。 二、实施时间 2014-2015年。 三、主要内容 (一)县级以上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的活动内容 1. 加强建设,严格院前医疗急救机构设置。 (1)将院前医疗急救网络纳入当地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定急救网络医院,并将名单向社会公告。 (2)急救中心(站)符合医疗机构基本标准,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设置、审批和登记。 (3)根据区域服务人口、服务半径、地理环境、交通状况等因素,合理设置急救中心(站)和配置救护车,省及设区市设立急救中心,设区市院前医疗急救网络未覆盖的县(市)依托县级医院或独立设置一个县级急救中心(站);救护车的配置达到《福建省救护车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的要求。. (4)未经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批准不得使用急救中心(站)名称开展院前医疗急救。医疗机构内不得擅自使用急救中心名称。 2. 多措并举,推动院前医疗急救发展。 (1)从事院前医疗急救工作的专业人员在技术职务评审、考核、聘任、待遇等方面有倾斜政策,保证院前医疗急救队伍稳定。 (2)积极协调物价部门,院前医疗急救收费项目、收费标准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及医疗服务整体水平相适应,并建立相应调整机制。 (3)积极协调财政部门,建立长效、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 (4)按照有关规定,根据辖区内人口数量、地域范围、经济条件等,加强急救中心(站)的应急储备。 (5)建立规范的院前急救与医院急诊的有效衔接流程,病人送达医院后,医院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拒绝接受病人。 (6)加强院前医疗急救专业人员培训,定期组织演练。 3. 加强监督,规范院前医疗急救管理。 (1)除“120”以外不得开设其他承担院前医疗急救工作的电话号码。 (2)制定全省的救护车辆统一标识,并向社会公示和宣传。 (3)主动定期会同并配合有关部门对辖区内的“黑救护车”进行清理整顿。(4)对院前医疗急救执业活动进行检查指导,对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

院前医疗急救工作简报

灵武市人民医院简报 (2014年度第5期) 灵武市人民医院 2014年11月18日铃声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 ——灵武市医院院前急救网络使用知识培训 为进一步规范灵武辖区医 疗机构院前医疗急救工作,提 高医院应对各类突发公共卫生 事件的能力,确保在重大疫情 发生时,能够反应迅速,处理 及时。我院于2014年11月17日正式加入了银川市紧急救援中心,建立了灵武市急救分站,“120”院前急救归银川市紧急救援中心统一调度指挥。 为了提高急救分站的院前急救和应急救援能力,为广大市民提供优质、高效的院前急救服务,11月17日下午2:00分,我院特邀请银川市紧急救援中心副主任殷刚,指挥调度科科长杨蕴青、车辆管理科科长王晓东三人,在四楼多功能厅进行《灵武市医院院前急救网络使用知识培训》,医院应急领导

小组成员及急救中心全体医务 人员,包括院内急救,院前急救, 120急救车司机全部参加了此次 培训。会上,院长胡学清做了重 要讲话,他指出:120急救热线是医院急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必须规范运行,生命大于一切,我们要不惜一切代价,做好急救工作;他说:这是一次正规化的培训,这标志着我院作为急救中心分站正式开始运行,灵武市急救分站的建设,要以银川市紧急救援中心为核心,医院网络信息化建设为基础,24小时听候银川市急救中心统一调度,确保急救工作的万无一失。之后由银川市紧急救援中心的三位领导分别对紧急救援工作做了详细讲解。 首先,银川市紧急救援中心调度科杨科长对《院前急救工作流程及院前医疗纠纷的防 范》做详细介绍。她重点强调: 院前急救是急救医疗服务的延 伸,服务时限性强,要求我们 要做到“有呼必应”“有求必救”。按照“现场抢救,就近救急,病人自愿,医院能及,统一调度”的原则,开展院前急救工作。同时杨科长通过培训对服务对象的特殊性、救治环境的局限性、院前急救工作流程、院前急救医疗纠纷的因素和防范对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