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第15课人的个性自由与全面发展

第15课人的个性自由与全面发展

第15课人的个性自由与全面发展
第15课人的个性自由与全面发展

第十五课人的个性自由与全面发展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把握人的个性自由, 正确理解人的全面发展。

2、能力目标:正确处理个性自由与全面发展的关系。

3、素质目标:树立全面发展,终身学习的观念,在学习和生活中自觉培养良好的个性。

【教学重点】

1、正确把握人的个性自由。

2、正确理解人的全面发展。

【教学难点】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教学方法】

情境讨论法、案例教学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教学。

【课时安排】

2学时

【教学过程】

人的个性自由

一、正确理解人的个性自由

(一)什么是个性自由

含义:个性自由是指个人能力和潜能,按照个人的意愿得到自由而充分的发挥和发展。

一方面,个性自由与客观必然性的关系,自由是建立在对必然性的认识基础之上的,不是主观任意的,不是头脑中想象的。另一方面,个性自由也表现了人的个性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特点和优势。因此,不同的人也会有不同的人生道路的选择。

(二)个性自由的特点(P137)

1、对自己的行为或者选择有清醒的认识

2、能够客观地了解、支配并控制外部条件为自己服务

3、个性自由的人是生活中真正的主人

二、人的个性自由与社会约束

(一)人的个性自由是具体的

【案例】有一擅长编鞋的鲁国人和他擅长织白绢的妻子想移居越国。有人说他们很可能会变得很贫穷。

【问题】为什么鲁国人和他的妻子凭着高超的技术却不能到他国去很好地自由地发展?

【提示】鲁国人的生活习惯是:他们穿鞋子,戴帽子。而越国人却是赤着脚不穿鞋子,披头散发。

引导:一个人要发挥自己的专长,就必须适合社会环境的需要。如果脱离社会环境的需要,其专长也就失去了价值。因此我们需要根据社会的行动,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专长。个性自由是具体的,总是在一定基础上和一定条件下的自由。

(二)人的个性自由是相对的

【案例】一棵刚栽下的小树,被束缚在木桩上,它感到很不自在,气愤地指责木桩说:“老东西,你为什么要束缚我,剥夺我的自由?”

木桩亲切地说:“小兄弟,你刚开始自立,弄不好是会栽倒的,我是为了帮助你扎稳根,增强抵御风的能力,扶持你茁壮正直地成长,让你成为有用之材呀!”

“鬼话!”小树心里骂道,“我才不信你这骗人的鬼话呢,没有你我同样能扎稳根,不用你扶我同样茁壮正直地成长,你就等着瞧吧!”

于是,小树凭借风力,故意找别扭,天天和木桩磨来磨去。有一天,它终于把绳索挣断了,感到非常得意,整天随着风,东摇西摆地起舞,把根部的泥土晃松动了。一天夜间,一阵急风骤雨,它被连根拔了起来。第二天一早,岿然不动的木桩望着倒在地上的小树叹道:“你现在感到彻底自由了吧!”

“不!”小树难过地说:“我现在感到需要约束,可惜己经有点迟了!

【问题】你怎么看待小树的自由和约束?

(三)在现实生活中,个人要处理好个性自由与社会约束的关系

【案例】马悦凌:从初级护士到“民间奇医”

卫生学校毕业的马悦凌,从小身体状况就不好,是个“病秧子”,体育课基本没有及格过。毕

业后她到医院做了一名护士。到医院上班的第一个月,她又遭遇了车祸。由于身体状况很差,马悦凌的生活基本上被治病填满了。她就在坚持工作的同时,开始琢磨着自己给自己治病,利用一切时间钻研各种治病方法,研究出了很多治病的办法。不仅治好了自己的病,使自己越来越健康,还为其他人看病,让她成为远近闻名的“民间医生”。由于她自己的努力,后来又被电视台选为一档医疗保健节目的兼职主持人。“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让更多的人学会保护自己身体的方法,让更多的人能健康地活着。”马悦凌说,目前她最大的愿望就是拍一系列介绍健康保健方法的电视片,将民间中医中的精华全部挖掘出来,通过电视普及给大众。

【问题】马悦凌从初级护士到民间医生的成长过程是如何体现“自由与约束”关系的?三、实现人的个性自由

(一)个性发展的表现

个人主体性水平的全面提高

个人独特性的增加和丰富

(二)实现个性自由的条件

人的个性自由的实现,既受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也受社会关系状况的制约:

一方面,人越是发展,社会物质文化财富就创造得越多

另一面,社会越是发展,就会为人的个性自由的实现提供越来越丰富的物质文化条件。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一、人的全面发展

(一)人的全面发展的含义

(二)人的全面发展的具体内容

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条件

(一)高度发展的社会生产力及其物质生活条件,是人全面发展的现实基础

(二)人的全面发展,需要高度发展的社会关系

(三)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需要从三个方面做起

1.自觉促进社会生产的巨大增长

2.自觉参与普遍交往,建构合理的社会关系

3.自觉接受教育,吸收人类文明的成果

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

【案例】“神童退学的启示”

1983年出生的魏永康两岁就认识1000多个汉字,4岁掌握初中文化,8岁上县属重点中学,13岁以高分考上重点大学,17岁考上中国科学院的硕博连读。他被人们称为“神童”。但是,这位“神童”在19岁时,却因生活自理能力太差,知识结构不合理,被迫退学。

【问题】为什么神童被迫退学?

魏永康走过的这段人生历程,委实启人深思。“神童”虽具有超越同龄儿童的智力,但他首先是“儿童”,同样需要遵循儿童成长成才的基本规律。在成长过程中,他们同样需要在与外界的社会交往中汲取养分。而在魏永康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却发现,他的童年生活被人为地“割裂”,除了学习,还是学习,没有伙伴,没有课外书,也没有玩具。人生路上那些美丽的、欢乐的、悲伤的、复杂的、温暖的、坎坷的际遇,也统统与他“无缘”,而这些正是孩子健康成长所不可或缺的社会土壤。

(一)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一方面,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人越是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能得到改善,社会进步就越大。

另一方面,人的发展又依赖于社会的发展。社会发展得越快,进步程度越高,就越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三)人生理想与理想人生

1.人生理想不同于理想人生

2.理想人生是客观的人生历程

3.我们只能确立人生理想,但无法肯定自己的人生一定是理想人生。

马克思论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

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发展的核心是人的发展,离开了人的发展就不可能有社会的发展。人既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也是社会发展的目的。 马克思认为未来社会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认为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和全人类的解放是衡量社会发展的最高标准。 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共产党宣言》也指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马克思认为,在共产主义社会中,个人的发展不仅是全面的,而且是自由的。 全面自由发展的主体——“人”在这两大阶段中是不同的;在第二大社会形态中,人的全面发展包含个人的全面发展、群体的全面发展和人类的全面发展三个维度;在第三大社会形态中,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包含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和人类的全面自由发展两个维度;在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群体的全面发展和人类的全面自由发展这三个辩证统一的方面中,马克思更为注重个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个性。 (一)人的自由及其实现。 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理论中,“自由”占据着核心的地位。马克思认为,从人的本体论来说,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的本质特征。人的本质是自由的,马克思主义指出“自由是必然的认识和世界的改造”。“自由就在于根据对自然界的必然性的认识来支配我们自己和外部自然界”。必然性即是规律性,包括自然规律、社会历史规律以及人们自身发展的规律;自由是是指从自然力的奴役、社会关系的压迫和自身的束缚下解放出来。 人的自由发展主要有三层意义。 ——自由的人 一是就人与自然的关系而言。自由的人,也就是人驾驭了自然规律,获得了支配自然的主动权的人,不断超越自然界的束缚成为自由的人,并且不断提高驾驭自然的自由度。 二是就人与社会的关系而言,自由的人,通过改造社会,以民主制度代替专制制度,并且在广泛的社会领域确保人的基本权利的实现。 三是就人与人的关系而言,人的全面发展,实质上是“个人的全面发展”,包含两个层次的内容: 首先,社会必须保障个人的自由,使人的个性得到自由发展。人的个性自由和自由的个人,是构成现代民主社会的基本元素。其次,个性的自由发展必须不危及整个社会的利益的前提下的自由发展。 ——自主的人 “自主的人”是“自由的人”在政治上的自然延伸,两个要素:独立的人格,才能政治上自主,不唯上唯权唯命是从,自主地选择参与政治生活。其次是自主地能力, ——自觉的人。首先表示对法律的自觉地服从,其次是自律的道德,最后是平等的精神待人。 2、从自由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来看,自由是社会文明发展的标志,马克思、恩格斯在考察人类发展史时发现,人类在“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人类的历史就是不断争取自由的历史。从这个意义上说,野蛮人与文明人、古代人与现代人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他

【精选】第十五课 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自由

第十五课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自由 【教学目标】 1.认知:(1)正确理解人的全面发展。(2)正确把握人的个性自由。 2.情感态度观念:尊重个性,全面发展。 3.运用:掌握科学思维方法,正确处理个性自由与全面发展的关系。 【教学重点】 1.正确理解人的全面发展。 2.正确把握人的个性自由。 【教学难点】 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实现美好人生。 【教学方法】 情境讨论法、案例教学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教学。 【课时安排】 2学时。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启发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你认为有自由吗?在你看来自由是什么? 自由发言。 教师点拨,怎样看待人生自由。相对于动物而言,人是自由的,但是这种自由又不是绝对的,而是有条件的。离开了社会和个人的具体条件谈自由,只能是空谈,只能是存在于意识中的虚幻的想象。 例如,有人说,我们永远不会有真正的自由,我们总被太多的俗事羁绊。李白狂放不羁,是因为他有资本。但他醉心于功名红尘,他真的自由吗?因此,人类没有理想和自由,只有千差万别的行尸走肉。 也有人说,自由是人们心中永不熄灭的精神追求。它的存在,意味着人们不须再被动地生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就是一种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人的一生中,自由是不可或缺的,它能让人活出生命的重量,活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因此,人生离不开自由,没有自由就没有真正的人生。 今天,我们更重视个性自由。因为: 一、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目标 1.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基本观点

(1)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内涵。(教师讲解) 讨论:如何理解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发展的关系? 教师点拨,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发展是互为前提、互相促 进的。只有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才能更好地保持人的独立 性和自主性。只有个人普遍得到全面发展,人类才能在自然界 与人类社会中获得自由,成为自由发展的人。 生活就像一架钢琴,弹出什么样的旋律全凭弹奏者自己。 你还记得他吗? 坚持真理被烧死的科学家——布鲁诺 引出:社会进步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相互促进的辩证关 系。 (2)全面而自由发展的主客观条件。 客观条件 主观条件 读书后交流:怎样认识在现有社会条件下,积极推动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永远鼓舞自己 理查·派迪是运动史上赢得奖金最多的赛车选手。当他第一次赛完车回来向他母亲报告赛车的结果时,那情景对他后来的成功影响很大。 “妈”他冲进家门叫道,“有35辆车参加比赛,我跑第二。” “你输了!”他母亲回答道。 “但,妈”他抗议道,“您不认为我第一次就跑个第二是很好的事吗?特别是这么多辆车参加比赛。” “理查”她严厉道,“你用不着跑在任何人后面!” 接下来的20年中,理查·派迪称霸赛车界。他的许多项纪录到今天还保持着,没被打破。他从未忘记他母亲的教诲——“理查,你用不着跑在任何人后面!” 是的,“你用不着跑在任何人后面!”一旦你从内心决定要得第一,那么你就会有更大的动力。 点滴哲理:在生活中你敢不敢说“我是第一”?回答这个问题并不困难。如果你是个渴望成功的人,请回答:“当然,我就是第一。”如果想保持一点谦虚的绅士风度,你也可以回答:“不是第一。”但要不失时机地补上一句:“是并列第一”。 温馨提示:为什么一定要是第一呢?因为你本来就是第一。至少,你要在意识中播种争第一的信心,这样,你的个性才会真正成熟起来。记住!生活需要个性。

个人发展论文: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实现

个人发展论文: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实现摘要:“个人自由全面发展”是贯穿马克思思想整体的核心价值命题,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详细地阐述了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实现条件,凸显了马克思伦理思想的现实性品格和实践性特征,也以此与一切形式化或说教型的伦理学思辨体系划清了界限。 关键词:马克思;个人自由全面的发展;伦理主题 马克思的《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以下简称《57-58手稿》,是一部包含着丰富伦理思想的经典著作,其主题就是:全面地阐述了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实现条件和实现途径,由此也进一步体现了马克思伦理思想的现实性品格和实践性特征。下文试作详述。 一、马克思伦理思想的一个实质性命题 马克思在其一生中写下了卷轶浩繁的手稿,这些手稿体现了马克思理论研究的方法特色,即马克思为完成每一项研究任务都进行了非常充分的理论准备。恩格斯在整理《资本论》第二卷的时候对马克思的手稿有过这样的评价:“材料的主要部分,虽然在实质上已经大体完成,但是在文字上没有经过推敲,使用的是马克思写摘要时惯用的语句:不讲究文体,有随便的、往往是粗鲁而诙谐的措词和用语,夹杂英法两种文字的术语,常常出现整句甚至整页的英文。这是按照作者当时头脑中发挥的思想的原样写下来的。有些部分作了详细的论述,而另一些同样重要的部分只是做了一些提示。用作例解的事实材料搜集了,可是几乎没有分类,更谈不上加工整理了。在有些章的结尾,由于要急于转入下一章,往往只写下几个不连贯的句子,表示这里的阐述还不完全。最后,还有大家知道的、连作者自己有时也辨认不出的字体。”但是恩格斯却认为,这些手稿是通达马克思思想体系不可忽视的起点,“马克思在公布他的经济学方面的伟大发现之前,是以多么无比认真的态度,以多么严格的自我批判精神,力求使这些伟大发现达到最完善的程度。正是这种自我批判的精神,使他的论述很少能够做到在形式和内容上都适应他的由于不断进行的新的研究而日益扩大的眼界。”恩格斯的这种评价应当也适用于《57-58手稿》)。 《57-58手稿》是马克思在19世纪50年代研究经济学的重要成果,在马克思思想的发展进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当然,对于其重要性的理解,理论界可谓智仁各言。一般来说,理论界对《57-58手稿》的关注主要是从经济学的视域,更多地强调其对于马克思写作资本论的基础性意义。这种意义当然是无可置疑的。但是,马克思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研究经济问题的根本目的并不是以投身于经济学领域为归宿,而是要通过对经济问题的分析来解剖市民社会,以暴露资本主义产生的必然性和灭亡的必然性,并由此对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作出一个全新的解释,为构建一个更加美好的人类社会提供充分的理论论证和实践指导。因此,马克思的这些研究经济学的论著必然包含着许多超出纯粹经济学视域的宝贵思想,甚至可以说他研究经济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超越经济学的视界,而这一方面决定了马克思思想的整体性特点,另一方面也使得马克思与古典经济学家和庸俗经济学家划清了界限。 从总体来看,马克思的《57-58手稿》所涵盖的内容部分丰富,诸如商品、交换关系和货币的产生,资本与市场经济的起源,资本的扩张性与属人性,资本的生产性与有限性,资本流通与现代社会,关于竞争、重建个人所有制,关于生活世界和公共领域,科学技术与社会生产力,关于闲暇和艺术创造,关于共产主义等等。这些问题的阐发尽管显得头绪复杂,但是却贯穿着一个核心的价值理念,即探寻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实现条件,而这也构成了《57-58》手稿的伦理主题,体现了马克思伦理思想一脉相承的精神实质和价值目标,也是马克思超越经济学视界所展现出的又一重要思想场域。 1894年,意大利社会党人朱·卡内帕请恩格斯为《新纪元》题词,希望他能用最简单的语言来概括社会主义精神,以区别于但丁对旧时代的概括——“一些人统治,另一些人受苦难”。恩格斯的回答是:“我打算从马克思的著作中给您寻找一行您所要求的题词。马克思是当代唯一能够和伟大的弗罗伦萨人相提并论的社会主义者,但是,除了从《共产党宣言》中摘下列一段话外,我再也找不出合适的了: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

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观

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观对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意义 人类的历史是在其不断追求自由并力争实现自身全面发展的进程中写就的。马克思曾经指出,只有实现了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才是理想的社会,而这样的社会显然还没有来到。但是,创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理想社会,靠的不仅仅是政府,还需要这个社会中的每一个人,乃至社会一代又一代人的身体力行。因此,作为倡导着创新与改革新理念的今天的大学生,应该学习并加深理解马克思主义的自由全面发展观。 在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中,如何使人的自由个性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协调发展,终归结底要体现在人的全面发展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最高价值目标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最终体现,也是我们高等教育的最终归依。如何让每个大学生都幸福、快乐并能在社会上独立生存,是所有教育界人士都关心的课题,也是为实现马克思所描述的“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1]的理想社会有益的课题。 马克思指出:“一个种的全部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5]这是马克思第一次将人的类特性定义为“自由的自觉的活动”。可以说,马克思通过这一定义把外在于人的抽象自由给了人,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1]。他认为人的自由活动是人自身存在发展的终极目的和根本要求,也即是说,人存在着就是为了自由。在马克思看来,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表现。人能通过“自由的自觉的活动”来实现自我生存与发展,人自己就是自己存在发展的根本理由。因此,他把未来的理想社会描述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6]这里的“每个人”是现实的个人,真正自由人的个体,这里的“联合体”,是指由真正自由的个人建立起来的高度和谐统一的社会。可以说,自由对于马克思来说,已经不是解释世界的抽象概念,它实际上已成为人的生命、生活的目的与实现,就是人本身。马克思指出了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条件,那就是只有消灭私有制和旧式分工,将人从物或工具的状态中解放出来,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彻底决裂,才能使人获得真正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从而实现那个让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成为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的理想社会。因此,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建立“自由联合体”的主张,只有在共同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共同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7]。只有这样,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才可能有真正的个人自由,当然“,这种联合不是任意的,而是以物质和精神条件的发展为一前提”,这就是马克思所说的“自由人联合体”。 人类的解放与个人的全面发展在马克思自由观中是相互统一的,是以人的活动的不断发展为基础的,而人的自由活动的最终结果是不断超越自然必然性的束缚。马克思对于人的自由本性的考察植根于现实的人及其各种交往活动所形成的社会关系和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可以说,马克思的自由观既体现了对人类解放的终极关怀,也表达了对每一个人全面发展的深切眷注。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类个体自主活动的发展程度,是衡量社会进步的一根标杆。

试析马克思的“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理论

试析马克思的“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理论 摘要:马克思的“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理论,是构建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和最高价值追求。实现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未来社会的终极目标,同时又是一个历史的、现实的过程。本文在重点阐述“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理论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现阶段促进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具体措施,希望对社会实践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论文关键词: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群体本位;个体本位;人类本位 一、“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理论的基本思想 “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人的个性发展的最高形态,是人从自然、社会和人自身中获得解放而对自己本质的全面占有、丰富和完善。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第一次明确宣布,“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又进一步指出,共产主义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自由人的联合体”是马克思为之奋斗一生的共产主义理想的最高追求和价值目标,正确理解这一思想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把握: (一)“每个人”是这一思想的基本着眼点和出发点,也是这一思想的一大亮点。首先,马克思、恩格斯研究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问题是以每一个个体为着眼点的,而不是一群人或人类社会整体。从马恩的经典论述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马克思、恩格斯在谈到“全面发展”、“自由发展”或“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时,都在前面冠以“个人”一词。例如,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表述:共产主义是“个人的独创和自由的发展不再是一句空话的惟一的社会”,“个人的全面发展正是共产主义者所向往的”,“不可避免的共产主义革命本身就是个人自由发展的共同条件”。其次,“每个人”又体现了这一思想的伟大光辉点。马克思、恩格斯所追求的人的发展程度已经超出了人类历史上任何一个阶段所能到达的发展水平——“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而不是某个人、某些人或某个群体的自由全面发展。人类历史是“个人本身力量发展的历史”;“人们的社会历史始终只是他们的个体发展的历史,而不管他们是否意识到这一点。他们的物质关系形成他们的一切关系的基础”。因此,随着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必将为“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丰富的物质基础及社会关系基础。 (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相对于以往社会的个人发展的不自由而言的。自由,作为人性的一项本质需求,成为人类的一个永恒价值追求。马克思认为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私有制和社会分工已被消灭的条件下,在公共占有基础上的个人所有制成为社会的基本经济制度之时,人们才有可能从事真正自由的劳动,从而利用“自由时间”使自己发展成为真正“自由的人”,自己的一切活动都跟随自由意志而行。“任何人都没有特定的范围,每个人都可以在任何部门内发展,社会调节着整个生产,因而使我有可能随我自己的心愿今天干这事,明天干那事。”这在人类社会历史上的任何阶段都是没有做到的。 (三)每个人的“全面”发展,是相对于以往社会的个人的片面发展而言的。

最新第十五课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自由电子教案

第十五课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自由 第一课时努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教学目标分析 1.认知目标:正确理解人的全面发展。 2.情感态度观念目标:努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3.运用目标:掌握科学思维方法,正确处理片面发展与全面发展的关系。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人的全面发展。 教学难点:掌握科学思维方法,正确处理片面发展与全面发展的关系。 教学方法:情境讨论法、案例教学法,多媒体课件教学。 课堂教学过程 人的全面发展对于人生发展的影响? 17岁硕博连读神童退学的启示 1983年出生的魏永康2岁就掌握了1000多个字。1991年10月,8岁的魏永康就跳到了县属重点中学。13岁时,魏永康又以高分考进湖南湘潭大学物理系,成为当地公认的“神童”。在大学4年里,魏永康的妈妈一直都在学校陪他。魏妈妈说,为了让孩子专心读书,所有的家务事情她都自己做了,包括给魏永康洗衣服、端饭、洗澡、洗脸,为了不耽误永康吃饭的时候看书,他读高中的时候,魏妈妈还亲自给他喂饭。 2000年,17岁的魏永康考上了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研究生,这一次魏妈妈不能跟在他身边了。魏永康离开妈妈,无法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他想去天安门玩,大冬天都不知道换衣服,穿着单衣、趿着拖鞋去天安门逛了一圈。这样的事情发生多了,魏永康感到实在不能适应没有妈妈照顾的生活。2003年8月,已经上了3年研究生的魏永康从中科院肄业回到了老家。2004年,魏永康曾经几度离家出走,最长的一次走了39天。 结合案例,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感受,谈谈“神童”魏永康的事例对我们中职学生实现全面发展有什么启示?加深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认识,从而正确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 教师点评:魏永康走过的这段人生历程,委实启人深思。“神童”虽具有超越同龄儿童的智力,但他首先是“儿童”,同样需要遵循儿童成长成才的基本规律。在成长过程中,他们同样需要在与外界的社会交往中汲取养分。而在魏永康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却发现,他的童年生活被人为地“割裂”,除了学习,还是学习,没有伙伴,没有课外书,也没有玩具。人生路上那些美丽的、欢乐的、悲伤的、复杂的、温暖的、坎坷的际遇,也统统与他“无缘”,而这些正是孩子健康成长所不可或缺的社会土壤。 1.走出片面发展的误区 人只有走出片面发展的误区,实现全面发展,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才能实现个人的自由发展。 我们一定要走出片面发展的路子,实现各方面 的全面发展。 2.人的全面发展及实现条件 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各方面发展条件在相互促进 中实现和谐的整体的发展,是克服了发展的片面性,全面而健康的发展,它强调的是人的丰富性和完整性。 我们来看一个大家非常熟悉的全面发展的案例: 全面发展的林志颖 华语小天王林志颖17岁出道,以神话般的速度迅速红遍亚洲及整个华语世界!18岁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

试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 摘要:“每个人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是《共产党官言》关于“资产者和无产者”的一个论述,是对共产主义的价值原则与理想境界的最为精当的概括与阐释。这是一个彻底的集体主义的命题,它正确地解决了人类社会始终存在的“每个人与一切人”的关系及其所包含的诸多矛盾。现代科技和生产力的发展,展现了实现每个人自由发展的可能性,而以“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则深刻地体现和发展了《共产党宣言》关于未来社会的核心思想。科学发展观既是解决当前诸多社会矛盾的思想武器,又是通向未来实现每个人自由发展的桥梁。 关键词:自由发展、条件、和谐、科学发展观 一、研究背景 众所周知,中国一直在追求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而从当代中国的文化与价值语境可知,和谐社会的构建必须以共产主义的和谐理念作为其长远展望的价值目标。因为在总体的历史视野中,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本身就处在共产主义和谐理念的关照之下。因此,前提性的工作是必须的,也就是说,首先要透彻的把握共产主义和谐的理念本身。理解的准确性与完整性无疑会成为当今和谐社会建构所需最佳的历史与价值标尺。社会主义社会一直以来的主题就是人民当家做主,国家要自由而不受他国的牵制。既然国家要自由,那么理所当然在这个国家的民众也要自由。国家民众的自由也就是个人自由,如果个人都不自由,那么又何谈国家自主呢?所以社会主义国家强调以人民的生活为主要标。要生活的质量好,不仅是要物质上得到满足,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满足。如果个人不自由,那精神上是完全得不到满足的。所以社会主义的发展就强调个人自由发展。 在当前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关键时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时刻,需要对“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个命题进行进一步的引申性的阐发。“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是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探索和在实践上为之奋斗终生的主题,也是他们对未来新时代精神的高度概括,并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最高目标和终极价值。准确而完整

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摘要: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理论的完整的提法是“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但长期以来,我们只提“人的全面发展”,“自由”;字被忽略了。按照马克思主义人的发展理论的完整思想重新表述我国教育目的,改革人才培养方式,明确“自由”在人的发展中的地位和价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自由发展全面发展教育目的人才培养方式一长期以来,我们在阐述马克思主义人的发展理论时普遍流行的一种提法是“人的全面发展”,如“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把自己全面的本质据为已有”。却忽略了马克思对于人的本质的论述:“人终于成为自己的社会结合的主人,从而也就成为自然界的主人,成为自己本身的人——自由的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种选择性的理论阐述,反映到教学领域里,就概括为“德智体全面发展”。与此相对应,对于“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属于教育目的范畴问题的研究,也就基本限定在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人”的框架内。这一点集中体现在我国建国以来对于教育目的的各种提法中。例如,1958年,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中明确提出,教育目的是“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迄至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关于教育目的的表述还是没有多大变化:“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虽然近年来很多学者提出了“人应该和谐发展”、“人应该有个性的发展”等观点,但依然没有根本突破原有的框架。作为方向性规定的教育目的,直接影响着人才的培养方式。“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由于缺乏“自由发展”的规定性,导致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难以确立,“教师中心论”自然大行其道:为了更快更好地培养出符合社会期望的人才,灌输、规训、惩罚等便捷且“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在学校里也就不可避免了;受教育者如同“圆形监狱”中的被监管人,最佳的选择就是按照监管人——教育者的意图行事。结果,外在的社会要求难以内化为受教育者的素质,受教育者无法成为自身的主人,无法根据自身意愿、兴趣和特长进行自主发展,更难以有所创新,只能是顺从和模仿,人云亦云。二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理论中,“自由”占据着核心的地位。马克思认为,从人的本体论来说,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的本质特征。人的本质是自由的,“自由自觉”是人之为人的“类特性”,“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正是由于这一点,人才是类存在物……仅仅由于这一点,他的活动才是自由的活动”。这一“自由”是对必然性的克服和超越,“自由就在于根据对自然界的必然性的认识来支配我们自己和外部自然界”。必然性即是规律性,包括自然规律、社会历史规律以及人们自身发展的规律;离开必然性谈人的自由。自由毫无意义、人正是通过

[总体]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到“总体人”的生成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到“总体人”的生成 [摘要]在马克思早期思想中,相对来说较为成熟的思想便是其人学理论,其核心是人的本质和异化理论。最后马克思提出了克服异化,复归人的本质的办法就是寻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列斐伏尔在关于人的问题方面,提出了“总体人”的理论。虽然二者有一定差异,但其最终目的都是一样的,那就是为了人更好的发展和进步。可以说,列斐伏尔的人学思想是对马克思的继承和超越。 [关键词]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总体的人人的本质和异化继承和超越 长久以来,在中西哲学研究中,关于人的话题一直受到高度关注。特别是马克思人学思想的提出,揭开了人学研究的新篇章。列斐伏尔和马克思一样,他的哲学核心是人的问题,人的本性和本质及其异化等成为列斐伏尔哲学理论的出发点,他最终想实现的是总体人的生成,即延续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而谋求人的更好的发展。 一、列斐伏尔对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的继承和超越 列斐伏尔的人学思想是马克思人学理论的延续和发展,那么关于人的本质问题,他也是在继承和超越马克思思想的前提下得出的。 纵观马克思早期思想,其对人的本质的论述分别表现在他的三部著作中。具体内容如下:首先,在《手稿》中,他立足于劳动,指出了“劳动彰显了人的本质”的思想。人是一种自然存在物,人凭借自身的自由自觉的创造性实践即劳动来谋求生存和发展。人在劳动中张扬自己的个性,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从而肯定自我,确证自我,使自己成为真正的、自由自觉的自己。其次,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提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是马克思立足于实践的视角而对人的本质的规定。他说:“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他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不仅仅是一种自然存在物,有其独立性;人还是一种类存在物,有其社会性的本质。人作为一种有意识的类存在物,在从事实践活动的时候,会和自然、人以及社会发生一系列的关系,这些关系是人的社会关系,人在处理这些关系的过程中确证了自己的本质。最后,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又指出“人的需要体现了人的本质”。人是一种现实的个人,是活生生的从事生存实践的人,这种活生生的现实性就必然使得人有着各种各样的需求,而人不停地进行创造性劳动就是为了满足自身的日益增多的需求,只有在这样的不断满足中,人才能追寻自己的本质而生活。 基于马克思的以上论述,列斐伏尔深受其影响,认为人的本质是指人是一种对象性的存在,人的对象性活动构成了人生存的基本活动,所以人的本质是一种自主的、自由自觉的存在,它具有抽象的潜在性。人作为一种对象性存在,那么对象性就表明人不是独立的单个人,而是与他人或他物共在,而且在这样的关系中,对象性的活动使得人的本质被对象所给予。这是从社会关系层面对人的本质的揭示。列斐伏尔的这一思想就与马克思的“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思想不谋而合。另外,列斐伏尔还认为,人与自然是相互依赖而统一的,人的活动是一种超越的创造性活动,正是由于这种活动才使得人能动地作用于自然,改造自然;人还是有限的存在,是一种不断面对矛盾的存在,人的活动引发了人与自然的对立,产生了自然对人的制约,所以人要在这种对立中不断完善自我、肯定自我,这就是人的本质的复归过程。

简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简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摘要: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近年来,随着以人为本理念的提出,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日益为理论界所关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既不是一个乌托邦的梦想,也不等同于资本主义的自由民主,它是由生产力水平决定的,随着所有制演进而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思想不仅为人类社会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对于现阶段社会主义实践也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自由、全面发展 近代以来,中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迫切地需要确定自己的价值核心或终极奋斗目标,构建合乎时代要求和未来发展方向的新的价值系统,以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继续前进的伟大动力。正是针对这一时代需要,江泽民同志曾在“七一”讲话中深刻阐明,建立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我们的最高纲领,而现阶段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我们要在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将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作为党的最高纲领与现阶段奋斗目标的统一。 一、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的哲学基础 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论者常常解释为人的素质得到普遍提高,能力包括潜能得到充分发挥,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要得到全面满足;甚至解释为同一个人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这些应当说,都是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一些可能表现。马克思在《政治经济批判(1857——1858年草稿)》中指出:“全面发展的个人——他们的社会关系作为他们自己的共同的关系,也是服从于他们自己的共同的控制的——不是自然的产物,而是历史的产物。要使这种个性成为可能,能力的发展就是达到一定的程度和全面性,这正是以建立在交换价值基础上的生产为前提的,这种生产才在产生出个人同自己和同别人的普遍异化的同时,也产生出个人关系和个人能力的普遍性和全面性。”人的全面发展,首先是“个人关系和个人能力的普遍性和全面性”。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自然是超越了或克服了“个人同自己和同别人的普遍异化”,而使得这种“个人关系和个人能力的普遍性和全面性”发展得更为充分。这样,人生不再是自然及半自然状态下以生存斗争或种的繁衍为其本质,以范围非常有限的家庭、等级、阶级利益为其本质,而真正以人与整个人类直接相联系的社会性为其本质,以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为其本质。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其哲理基础是人在生物学上的非特定化和未确定性是人的自由发展的自然前提;人的需要是人的自由发展的内在动力;实践为人的自由发展找到了现实依据;制度是实现人的自由发展的根本保障。人的自由发展正是出于人的内在需要和自主选择,它在实践中呈现为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的、渐进的实现过程。同时,随着制度的创新,人不断地创造自己,创造自己丰富的本质,不断开辟自由发展的道路。 然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决不意味着人们可以超越历史的和现实的条件,游离于社会及群体之外随心所欲地行动。人只能在特定的历史与现实所允许的范围内发展自己,获得那个时代所允许的自由。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一个由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不断前进的过程。 二、人的自由发展与全面发展之间的关系 人的全面发展与人的自由发展的关系一直是人的发展理论中关注的热点和争论的焦点。在二者的关系中始终存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两个概念相互矛盾及两个概念相互统一。而马克思所使用的“个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表述最能全面地反映当时时代的发展状况,避

简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简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摘要:马克思认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主要表现是: 人的能力、社会关系、自由个性、生活、主体性的全面发展, 具有发展性、多元化、阶段性、不平衡性的特点。阐述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内涵和主要内容; 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前提条件和途径。并肯定了物质生产力对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人,自由,全面发展 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主要表现 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人的能力是人类表现和确证自己社会本质的内在力量。恩格斯说过, 人的全面发展, 就是要使社会全体成员的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推进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就是针对人的能力的片面发展, 强调提高人的综合素质, 发展人的多方面的才能。 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马克思指出, 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人的能力的形成、人的心理情感的发展都离不开社会关系, 离不开社会交往活动, 人与人之间正是通过交往活动, 同他人、同社会、同整个世界发生着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交往, 在交往中取长补短, 使个人不断摆脱个体的、地域的、民族的狭隘性, 从而使个人不断丰富、发展、完善自己, 只有社会关系的丰富性和处在社会关系中的人的丰富性都得到实现, 才能称其为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 人的自由个性的充分发展。马克思唯物史观从人的发展角度, 将社会发展划分为三大形态: 一是人对人的依赖关系占统治地位的阶段,

这一阶段, 个人没有独立性; 二是以物的关系为基础的人的独立阶段, 这一阶段, 在产生出个人同自己、同别人的普遍异化的同时, 也产生出个人关系和个人能力的普遍性和全面性;三是建立在个人全面 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 个性阶段, 在这一阶段, 人将在自觉、丰富、全面的社会关系中获得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成为具有自由个性的人。马克思强调人要不受阻碍地发展, 自觉自愿地而且是充分地施展自己的才能, 充分表现自 己的个性, 塑造出个人特有的素质、品格、气质等等, 而非千人一面。人的生活的全面发展。人的生活的全面发展就是指: 针对物欲、 贪欲、权欲和金钱欲, 强调人们的物质生活的全面发展, 提高生活质量, 逐步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实现人们的政治生活的全面发展, 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和伟大的创造精神, 保证人民 行使充分的民主权利; 实现人民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努力提高全民 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使人民的精神世界更加充实、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实现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发展, 使人们在优美 的生态环境中工作和生活。 人的主体性的全面发展。主体性是指凭借自己的综合素质与实践活动, 而处于支配地位成为主人的人所具有的特殊属性。人的主体性的全面发展不但指其特殊属性的充分发挥, 而且指人成为自然界的主体、社会的主体和自我发展的主体。这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 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特点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具有发展性的特点。过去人们着重强调人的全面发

实现每个人全面自由的发展

实现每个人全面自由的发展 ——基于共产主义和谐理念的再分析 从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到现在,马克思的共产主义学说已经走过了一百多个春秋,在百年的历程中它历经发展而日趋兴盛,其中最关键的原因就是他其中所附有的现实意义和必然选择。 一、“共产主义”基本理论原理 共产主义社会是指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条件下,在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的基础上,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原则的劳动者自由联合的社会经济形态。共产主义隶属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运用他所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过程,发现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发展趋势,预言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最终被公有制的共产主义社会所代替。作为一种社会形态,共产主义是指生产资料所有制完全的公有制,基本生活资按需分配,即每个人都尽其所能为社会作出贡献,而依照自己的需求索取。要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必须实现家庭的分化,形成共产主义社会所特有的结构,客观上依赖生产资料公有制和共产主义分配方式,并形成人人平等的社会机制和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 自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共产主义学说以来,科学共产主义照亮了人类争取解放的道路。全世界无产阶级,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为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已经进行了100多年的艰苦斗争。现在,世界上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都处于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即低级阶段。而从共产主义社会的低级阶段过渡到高级阶段,将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 关于“共产主义”的释义颇多。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的本质的直接阐述是有保留的,马克思所阐释的共产主义在形态上是指一种历史运动过程,而非终结的固定状态。马克思和恩格斯没有为社会主义社会设计现成的模式,也没有为未来的共产主义设计现成的模式,在他们看来,这是要靠共产主义建设者们去解决的。 二、每个人全面自由发展的基本内涵及其前提条件 共产主义除了分析了社会制度的实体性以外,它的核心是人的彻底解放和对人的

第十五课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自由

第十五课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自由 一、努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二、在社会发展中实现人的个性自由 一、努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1、走出片面发展的误区 2、人的全面发展及实现条件 3、做德能兼备全面发展的职业人 1983年出生的魏永康2岁就掌握了1000多个字。1991年10月,8岁的魏永康就进入到了县属重点中学。13岁时,魏永康又以高分考进湖南湘潭大学物理系,成为当地公认的“神童”。在大学4年里,魏永康的妈妈曾学梅一直都在学校陪他。魏妈妈说,为了让孩子专心读书,所有的家务事情她都自己做了,包括给魏永康洗衣服、端饭、洗澡、洗脸,为了不耽误永康吃饭的时候看书,他读高中的时候,魏妈妈还亲自给他喂饭。 2000年,17岁的魏永康考上了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研究生,这一次魏妈妈不能跟在他身边了。 魏永康离开妈妈,无法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他想去天安门玩,大冬天都不知道换衣服,穿着单衣、趿着拖鞋去天安门逛了一圈。这样的事情发生多了,魏永康感到实在不能适应没有妈妈照顾的生活。2003年 8月,已经上了3年研究生的魏永康从中科院肄业回到了老家。2004年,魏永康曾经几度离家出走,最长的一次走了39天。 “神童”魏永康的事例对我们中职学生实现全面发展有什么启示 1.走出片面发展的误区 人只有走出片面发展的误区,实现全面发展,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才能实现个人的自由发展。 2.人的全面发展及实现条件 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各方面发展条件在相互促进中实现和谐的整体的发展,是克服了发展的片面性,全面而健康的发展,它强调的是人的丰富性和完整性。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主客观条件: (1)人的全面发展需要有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和它所创造的社会物质条件为基础。 (2)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离不开一定的社会关系,需要有和谐的社会环境。(3)个人的身心和谐、协调发展既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条件,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先决条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5条规定,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

(完整word版)如何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如何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首先,人们的社会历史始终只是他们的个体发展的历史,而不管他们是否意识到这一点.只有个体发展了,社会才能真正的发展,只有每一个人都得到解放,社会本身才能得到解放。 其次,所谓的全面发展主要是指人的各种需要、素质、能力、活动和关系的整体发展,包括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全面性,核心是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自由个性实现的基本前提与核心内容。而自由个性的实现,也就是“使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能够完全自由地发展和发挥他的全部力量和才能”。[2]可以说,人的全面发展,既是自由个性实现的基本前提,同时也是其核心内容。②所谓自由发展,是把人作为目的的发展。 第三、人的发展主要包括人的劳动能力的发展,人的社会关系的发展,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等。因为人的本质、力量表现于劳动之中,因此人的发展首先是人的劳动能力的发展。人的发展的三个阶段:一是人的依赖关系占统治地位的前资本主义阶段;二是以物的依赖关系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的资本主义阶段;三是“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的共产主义阶段。 第四,人的全面发展还取决于高度发展的生产关系。 第二问: 第一,积极创造经济社会条件。坚持以人为本,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和健康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调动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积极性;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并通过提高人的素质和能力而进一步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第二,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第三,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的崇高社会理想。人类社会必然走向共产主义,但共产主义的实现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我们既要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把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作为最高价值追求;同进又要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提高人民群众的整体素质而踏实奋斗。坚持以人为本,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指导方针,也是实际工作中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从全社会范围来看,要比较充分地满足人们多方面需求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必须有相应的物质基础和社会条件,这只能是一个不断发展和进步的过程,不能要求过急。现在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无论生产力发展和物质财富的积累,还是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完善,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还不可能完全做到。要注意处理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具体利益、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的关系。同时

浅谈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基本理论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第13卷 总第57期) Journal of Inne r Mongoli a Agric ul tura l Unive rsit y(Soc ia l Sc ie nce Edi tio n)No.3 2011(Vo l.13 Sum N o.57) 浅谈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基本理论 * 香 春 (内蒙古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教学研究部,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9) 摘 要:马克思恩格斯对共产主义社会人的生存与发展的本质规定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最理想目标。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依据前人思想发展脉络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刻研究它的内涵,理论定位及科学发展观,衡量尺度和实现条件等。 关键词:人的自由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DOI:10.3969/j.issn.1009-4458.2011.03.005 中图分类号:B27C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458(2011)03-0011-02 一、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发展观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 1.辩证唯物主义发展观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一切唯物主义都从客观存在着的物质,对象,现实实际出发。按照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来看,发展和运动变化是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的普遍规律,在唯物辩证法的范围体系中,运动和变化侧重于对事物的存在方式和事物内容的规定,发展则是在揭示世界万物运动变化的总体趋势,方向性和性质的范畴。具体说来,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发展观是实现世界万物从无序向有序,从简单向复杂,从低级向高级的上升运动。如果有了人就有人类社会和人类历史,有新的特征和变化形式,从而在自然界慢慢发展的基础上产生一种新的更科学的发展形式:也就是说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 2.社会历史的基本规律 人类在社会历史范围内进行一切活动都是具有意识的,通过有某种思虑或情感行动的追求或需求某种目的的人;一切活动的发生都有自觉的意图,没有之前的目的的。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无意识性,盲目性与自觉性、可预期性可构成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发展的显明差别。 人类社会发展前史是以人类生命有机体的继续演化为基本基础和发展前提,但是劳动者从生产开始就有新的特征和内涵。人类历史是不断的丰富人自己规定性的历史,是劳动者本人对自己的全面性,发展者本人对自己的普遍性的历史。而动物总是已经获得的或者现有的物种规定性上再生产自己的。是通过生物遗传进化方式来获得的。是按照物种规定性重复的再生产自己的生命活动史。 [1]马克思依据生产关系的性质把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依据人性的解放程度和发展水平不同,把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分为依赖性社会、以物的依赖性为主要基础的人的孤立性或独立型社会、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根本基础的人的自由个性的社会。在这个社会历史发展的划分中人的自由个性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紧紧联系起来,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问题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科学要求的深度明确的提出来。 3.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人的发展本质的主体客观要求,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必然要求。人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前提和结果的统一、也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剧作者和剧中人的统一。人类历史由人和人的活动构成的,每一代人在前人的基本基础上活动和创造的,他们的活动被社会关系和现实需求的生产条件制约。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必然要求。是人类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客观要求,是以发展生产力为基础上建立在交换价值基础上的现代大工业发展的客观必然要求。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来说;对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问题我们一步一步地不断向前推进。 二、人的本质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1.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主体因素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主体因素简单概括为个人、人类、人民。这里主要研究每一个现实的人,是指具有生命有机体的感性存在,具有生产实践和特定的相关物质生活条件及特定的社会关系中处在一定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人。我们只有从实际的人出发立足于人类的社会联系和实践活动,从社会历史发展当中寻求人类的现实本质才能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中做出具体的客观科学规定。 *收稿日期:2010-11-15 作者简介:香 春(1985-),女(蒙古族),内蒙古科右中旗人,内蒙古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教学研究部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社会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