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2020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16《诫子书》预习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2020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16《诫子书》预习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2020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16《诫子书》预习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2020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16《诫子书》预习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16《诫子书》

一、朗读课文,查找资料,完成下面的问题。

1.《诫子书》选自,作者,字,三国时期著名的家、家。我们以前学过他感人肺腑的课文《》,陆游对这篇千古传诵的表文曾称赞道:“,。”

2.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夫.君子之行()澹泊

..()淫.慢()则不能lì()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遂成枯.落()悲守穷lú()

二、熟读课文,兵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课文。

三、材料补充

收二川(东川与西川,刘备打败刘璋夺得西川,击退曹操夺得东川,为蜀汉基业打下了地盘),排八阵(著名的八阵图,夷陵之战,诸葛亮料定刘备必败,就设下八卦阵差点把陆逊困死其中,多亏诸葛亮的老丈人黄承延带路,才勉强逃出),六出(六出祁山,刘备死后,为完成辅汉兴刘的大业,诸葛亮六次北伐中原,每次都是从祁山出兵),七擒(七擒孟获,南蛮王孟获造反,诸葛亮带兵镇压,为收复南蛮人心,七次擒住孟获而不杀,终使孟获心服口服外带佩服,发誓永不造反),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诸葛亮第六次出祁山与司马懿战于五丈原,自知身体不好不久于人世,就设下四十九盏明灯的法阵,向上天再借二十年,可是被不知情的魏延闯入,四十九盏灯被风吹灭,不久诸葛亮病死于五丈原);取西蜀,(指刘备在诸葛亮等人的谋划下,进攻西蜀的刘璋,夺得根据地),定南蛮,(指蜀国南部的民族地区叛乱,诸葛亮率大军平定),东和北拒,(指诸葛亮一生的战略,东面跟孙吴讲和,北面与曹魏对抗),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指诸葛亮运筹帷幄,精通术数,有神机妙算之能,),水面偏能用火攻。(指公元 208 年,赤壁之战,诸葛亮借助东风,周瑜谴黄盖诈降曹操,在江面上烧着了曹军的战船,大获全胜)。

四、我的预习收获和疑惑收获:

疑惑:

诫子书教学设计完整版

诫子书教学设计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诫子书》教学设计 一、课标分析 新课标规定:“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诗文尤其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只有对课文反复诵读,才能对文章的美产生审美体验,激发学生的想象,培养语感,提高表达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课文从不同方面诠释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有对人物美好品行的礼赞,有对人生经验的总结和思考,还有关于修身养德的谆谆教诲,这篇课文正是诸葛亮对儿子的教导。学习本课,在提高学生文言水平的同时,结合课文内容,聆听先哲教导,汲取精神养料,勤学励志,修身养性 本文是修身立志的名篇,其文短小精悍,辞约意丰,字字珠玑,有谆谆告诫之语,更溢满殷殷期盼之情。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荒唐险躁。学习本文重在引导学生理解内容,把握主旨,开阔视野,体会情感,感受诸葛亮的人格魅力,提升自己的品德素养情趣,并 由此积累背诵相关警言以自励。 三、学生分析 本课虽然是一篇文言文,但是学生对于诸葛亮是有一定了解的,另外也有一定的学习方法的积累,只要重视诵读,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对于学生掌握课文是比较容易的,但对于论证方法的学习还需要再深一步。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诵读课文,识记并积累文中的重要文言词语, ②借助关键词句,把握文章脉络,理解文章内容。 ③积累名言警句,领会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对子的拳拳亲情。 【过程与方法】 ①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 ②反复朗读感悟,体会文中表达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品读课文,感受诸葛亮的人格魅力,教育学生读书修身,静心养德,做有抱负有智慧有胆识的人。 2.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重点文言词,背诵课文,积累警句。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哲理和父对子的殷殷期望。 五、教学策略 1、诵读法。 新课标规定:“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诗文尤其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只有对课文反复诵读,才能对文章的美产生审美体验,激发学生的想象,培养语感,提高表达能力。 2、自主——合作——探究。

七年级上册语文同步测试:第16课 猫

七年级上册语文同步测试:第16课猫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字词书写 1 . 根据拼音写汉字或根据汉字写拼音 ①震sǒng_______②累zhuì_______③锋芒bì______露④妇rú______皆知 ⑤修qì_______⑥jiǒng_______乎不同⑦鲜______为人知④默契_______ 2 . 给下列加着重号的字注音。 高万仞(_____)冀州(_____)穷匮(_____)孀妻(_____)箕畚(_____)始龀(_____)亡以应(_____)荷担者三夫(_____)惩山北之塞(______)(______)一厝朔东(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泥土的清香自哪儿来 ①雨后,我们常能闻到泥土的清香味儿。这些清香从哪儿来呢?据专家研究,它来自土中一种叫“放线菌”的细菌。 ②土壤是种类繁多的细菌的乐园。在显微镜下,你会观察到这样一类与众不同的细菌:别的细菌多是圆形、椭圆形的,而它们看起来却是丝状的。那些丝状细菌有的像一棵树,树上有时还结着“果实”;有的像一根草,仿佛还开着花,煞是好看。这类细菌生物学上统称为放线菌。 ③放线菌是一种单细胞生物,所以你看到它长得像一棵树也好,一根草也罢,其实都只是一个细胞。那些奇形怪状的丝,是它的菌丝。菌丝覆盖了很大的空间,这对于寻找食物大有好处。放线菌能释放出一种化学物质,正是这种物质,让我们能闻到一股泥土的清香。 ④为何雨后泥土的清香让人感受更明显呢? ⑤因为放线菌是一种生命力很强的细菌,它们一般喜欢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下生存。当土壤干旱的时候,它的菌丝就会在头部长出孢子。放线菌渐渐枯死后,留下的这些孢子只要遇到合适的条件,又会发芽,长成一个个放线菌。

第16课:《诫子书》教学设计

16.《诫子书》教学设计 【目标确定的依据】 1.相关课程标准陈述 (1)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2)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3)对课文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2.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他们的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但同时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品质,对生活缺少体验,而且由于受社会上许多不良因素影响和误导,许多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道德伦理准则。 因此,通过引导学生去自读自悟,运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学习,通过朗读、圈画、质疑、小组讨论、比较研究与拓展强化,从中对《诫子书》有初步的了解和鉴赏,从中汲取精神养料和人生智慧。 3.教材分析 《诫子书》是修身立志的名篇,其文短意长、言简意赅,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澹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荒唐焦躁。学习本文重在引导学生理解内容,把握主旨,体会情感,从中获得精神的力量: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并由此积累背诵相关警言以自励。联系学生实际考虑不宜往深处难处开掘,所以文章结构特点及哲学辩证思想不列为教学重点。 【教学目标】 1.读通诗文,读准字音停顿,体会诗文韵律 2.读懂诗文,积累文言字词,理解文章内容 3.背诵文章,聆听先哲智慧,汲取精神养料 【教学重难点】 读懂诗文,积累文言字词,理解文章内容 【课时安排】 1课时 【评价任务】 1.要求能快速朗读课文,能读准字音和停顿。 2.能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言文的韵律美。 3.结合课下注释或其他资料了解诸葛亮及《诫子书》。 4.根据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 5.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对文言词语进行分类识记。 6.能熟练背诵全文,并能从中汲取生活和人生智慧。 【教学活动设计】

{新教材}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诫子书》教学设计

《诫子书》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诫子书》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文言文。这篇文章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54岁临终前写给8岁儿子的一封家书,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其文短意长、言简意赅,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澹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荒唐险躁。它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从另一个侧面表现了诸葛亮这位历史伟人的高风亮节。学习本文重在引导学生理解内容,把握主旨,体会情感,从中获得精神的力量: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并由此积累背诵相关警言以自励。可以说《诫子书》是一篇勉学劝善的优秀之作。引导学生学习诸葛亮的这篇家书,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积累,在提高学生文言水平的同时,还可以结合《诫子书》的深刻内容,对学生进行治学、做人和修养方面的教育,升华他们的灵魂和良知,启迪他们的思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理解文章的内涵。 2、过程与方法:能运用多种文言文朗读法来朗读课文。 3、情感与价值观:感受诸葛亮的人格魅力,提升自己的品格修养。 教学重点:用多种文言文朗读法诵读课文并理解文章的主旨. 教学难点: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翻译课文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 教学道具: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根据学生的具体精神面貌来引入课题,主要以鼓励和表扬为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缓减学生紧张的情绪。 二、走进诸葛亮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诸葛亮为匡扶蜀汉政权,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其散

初一上册语文第16课诫子书练习进步知识学习题集

初一上册语文第16课诫子书练习题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1)夫君子之行()(2)淫慢() (3)遂成枯落()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夫君子之行() (2)俭以养德() (3)非学无以广才() (4)淫慢则不能励精() (5)年与时驰() (6)意与日去() 3.下面的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夫君/子之行 B.非学/无以广才 C.淫慢/则不能励精 D.非淡泊/无以明志 4.翻译下面的句子。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5.《诫子书》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三国时期著名的________、________。与他相关的故事有:________________等。该文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 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诫子书》中诸葛亮总结一生经历,对儿子的教诲与期望的千古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诫子书》中阐述“学、才、志”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诫子书》中阐释过度享乐和急躁对人修身养性产生不利影响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你所在的学校正在开展以“家风家教大家谈”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为了宣传这次活动,校学生会拟写了一幅宣传标语。下面是这幅标语的上半句,请补出下半句。(要求:与上半句语意相关、句式相同、字数相等) 严家训时时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今年春节去一位亲戚家做客,只见亲戚家6岁的小孩儿拿起筷子,把桌上自己爱吃的菜一个劲地往碗里夹,亲戚劝阻无效,奶奶在一旁说:“孩子还小,长大就好了。”你同意奶奶的说法吗?请说出理由。 (3)回顾你的成长历程,写一则父母教育你的小故事。(50字左右)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 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8.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非宁静无以致远() (2)险躁则不能治性() (3)年与时驰() (4)遂成枯落() 9.翻译下面的句子 (1)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2)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最新诫子书教案全国一等奖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二、过程与方法: 诵读课文,掌握关键词句,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赏析精彩妙点,积累名言警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对子的殷殷期望。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掌握字词,理解主旨,勤学励志。 教学难点: 掌握关键词句,赏析精彩妙点,理解语句内涵以及句间联系,体会作者情感,领会文章的思想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躬耕陇亩时“苟全姓名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但注意结交名士,研读古籍,留心时政,常以管仲、乐毅自励。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做军师之后就提出著名的《隆中对》,策动孙、刘联盟,大破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蜀汉建立,拜为丞相。为完成统一中原,兴复汉室的大业,他效忠先主,辅佐后主,外联东吴,内修政理,南征平叛,北抗强魏,先后五次北伐魏国,终因积劳成疾而逝世,享年54岁,临终遗嘱“掘棺材之地,穿平常服饰,不配器物”,留给子孙的财产只有桑800株,薄田15公顷。他以自身言行感染激励自己的子孙,“善政嘉事”,“美声溢誉”,其子诸葛瞻、诸葛尚均义无返顾,为国捐躯,一家三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深为后人传诵。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诫子书》,聆听他对子女、后人的谆谆教诲。 (二)朗读课文,掌握字词。 1、解题:

《诫子书》,告诫儿子的一封家书,即诸葛亮写给自己儿子的一封书信。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注意: (1)标记生字注音。 夫:fú 淫慢:yín 险躁:zào 遂(suì) 穷庐:lú (2)提示长句停顿。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3、学生自由朗读,互读。 4、指定优、中、困学生各一名朗读,其他同学点评(从字音、停顿两方面)。 三、精读课文,准确翻译。 1、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自主译读课文。 2、合作探究:小组合作,解决个人翻译过程遇到的难题。 3、师生共同解疑。教师给予点拨,对学生进行古文学习方法的指导。 4、掌握重要字词 诫:告诫,劝勉。书:书信。夫:语气助词,用于句首。 以:用来。修身:修养身心。养德:陶冶德行。 无以:没办法。致远:达到远大目标。广:扩大。这里是增长的意思。成学:成就。励精:振奋。 淫慢:放纵懈怠。险躁:轻薄。治性:修养 四、研读课文,把握主旨。 1、诸葛亮在这段话中,哪句话劝勉儿子要珍惜时光,把握现在?你由此想到了哪些诗句?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猫》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猫》课文原文及教案 导读:本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猫》课文原文及教案,来源互联网,仅供读者阅读参考. 课文 我家养了好几次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三妹是最喜欢猫的,她常在课后回家时,逗着猫玩。有一次,从隔壁要了一只新生的猫来。花白的毛,很活泼,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常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三妹常常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回的拖摇着,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我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二小时的光阴,那时太阳光暖暖的照着,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后来这只猫不知怎地忽然消瘦了,也不肯吃东西,光泽的毛也污涩了,终日躺在厅上的椅下,不肯出来。三妹想着种种方法逗它,它都不理会。我们都很替它忧郁。三妹特地买了一个很小很小的铜铃,用红绫带穿了,挂在它颈下,但只显得不相称,它只是毫无生意的,懒惰的,郁闷的躺着。有一天中午,我从编译所回来,三妹很难过的说道:“哥哥,小猫死了!” 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可怜这两月来相伴的小侣!当时只得安慰着三妹道:“不要紧,我再向别处要一只来给你。” 隔了几天,二妹从虹口舅舅家里回来,她道,舅舅那里有三四只小猫,很有趣,正要送给人家。三妹便怂恿着她去拿一只来。礼拜天,母亲回来了,却带了一只浑身*的小猫同来。立刻三妹一部分的注意,又被这只*小猫吸引去了。这只小猫较第一只更有趣、更活泼。它在园中乱跑,又会爬树,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它似乎太活泼了,一点也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我们都很为它提心吊胆,一天都要“小猫呢?小猫

呢?”查问得好几次。每次总要寻找了一回,方才寻到。三妹常指它笑着骂道:“你这小猫呀,要被乞丐捉去后才不会乱跑呢!”我回家吃中饭,总看见它坐在铁门外边,一见我进门,便飞也似地跑进去了。饭后的娱乐,是看它在爬树。隐身在阳光隐约里的绿叶中,好像在等待着要捉捕什么似的。把它抱了下来。一放手,又极快地爬上去了。过了二三个月,它会捉鼠了。有一次,居然捉到一只很肥大的鼠,自此,夜间便不再听见讨厌的吱吱的声了。 某一日清晨,我起床来,披了衣下楼,没有看见小猫,在小园里找了一遍,也不见。心里便有些亡失的预警。 “三妹,小猫呢?” 她慌忙地跑下楼来,答道:“我刚才也寻了一遍,没有看见。” 家里的人都忙乱的在寻找,但终于不见。 李嫂道;“我一早起来开门,还见它在厅上。烧饭时,才不见了它。” 大家都不高兴,好像亡失了一个亲爱的同伴,连向来不大喜欢它的张婶也说;“可惜,可惜,这样好的一只小猫。” 我心里还有一线希望,以为它偶然跑到远处去,也许会认得归途的。 午饭时,张婶诉说道:“刚才遇到隔壁周家的丫头,她说,早上看见我家的小猫在门外,被一个过路的人捉去了。” 于是这个亡失证实了。三妹很不高兴的咕噜着道:“他们看见了,为什么不出来阻止?他们明晓得它是我家的!” 我也怅然的,愤恨的,在诅骂着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 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毛色是花白,但并不好看,又

诫子书导学案

《诫子书》导学案 一、教学目标 1.参照注释读懂并熟读成诵。 2.积累重点词语和文言知识 二、课前预习 1.读准字音、认准字形。 Yín()慢险zào()lì()精 年与时chí()悲守穷lú() 2.作者简介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国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诸葛亮曾在襄阳隆中隐居。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联孙抗曹,于赤壁之战大败曹军。形成三国鼎足之势,蜀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蜀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于蜀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今陕西宝鸡岐山境内),享年54岁。刘禅追封其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尊称诸葛亮。诸葛亮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三、自学课文,理清情节 1.解释题目(方法指导:参照课下注释①) 2.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目的是什么? 3.诸葛亮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才需要具备几个条件? 四、理解内容,分享感悟 (一)说说你对以下两句话的理解。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五、课堂小结、拓 展阅读 1.《诫子书》是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一封家书,殷殷教诲中蕴含着深切的希望。你的 父母也对你饱含期望,请把父母对你的期望写在下面。 2.拓展阅读 阅读《我与四季》中的《诫兄子严敦书》,体会体会马援对侄子的谆谆教诲。 当堂达标 1.诸葛亮,字,(时代)家家。 2.诸葛亮《诫子书》中常被人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的句子 是:。 3.全文中心论点是。 4.《诫子书》中阐述学、才、志的关系的句子是: 。 5.阐述过度享乐和急躁对修身养性不利影响的句子是: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部编版)第16课《诫子书》公开课教案

《诫子书》教学设计 莱州市双语学校潘伟萍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实虚词,熟读成诵。 2.理解文章内容,感悟思想内涵。 3.学会修身立德,传承良好家训。 【教学重点】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语,理解主旨。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情感,理解“静”的涵义。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方法】自学法提问法小组合作讨论分析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幻灯片1) 同学们,悠悠华夏,从先秦到明清,流传下来的家训汗牛充栋,这些家训是家族的昌盛、民族繁衍的基石。今天让我们走进经典中的经典,学习诸葛亮写给儿子诸葛瞻的一封信《诫子书》。 二、出示目标:(幻灯片2) 1、积累文言词语,熟读成诵。 2、理解文章内容,感悟思想内涵。 3.学会修身立德,传承良好家训。 三、走近名人:(分享有关诸葛亮的诗句及武侯祠题词的资料) 下面让我们走近诸葛亮。对诸葛亮的生平事迹、故事、俗语以及诗句你了解多少?请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幻灯片3、4) (学生交流,然后教师总结。) 四、整体感知: 1、展示才华。(幻灯片5、6、7) (1)请大家带着对诸葛亮的崇拜之情,自由朗读课文,标注出生字和易错的字。 一个学生强调,其他学生在空白处写一写。 强调:夫fú,是发语词,引起下文的议论或说明; 遂,有两种读音,suí,半身不遂;suì有“顺、如意”的意思,如遂心遂意;还有“于是、就”和“最终”的意思。

(2)哪位同学读一读?师评价 (3)请听名家朗诵,同学们要认真倾听,低声跟读,体会语气语调和重音。(播放徐涛的朗读视频) (4)哪位同学挑战一下,展示自己的朗读水平? 2、串:文章不厌百回读,特别是这样的经典,更应该多读。如果我们理解了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了作者对儿子寄托的情感,就会读的更好,更有味道。 (1)下面同学们自己对照注释翻译文章,有疑难之处与小组同学交流商讨,小组解决不了的,请组长标注出来,我们一起讨论。 (学生对照注释自学与小组合作探究结合) 师:这篇文章短小精悍,但内涵丰富。同学们在讨论时,你觉得有哪些不好翻译的地方?大家互帮互助,共同解决。(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老师感叹于我们同学合作的力量!除了大家交流的之外,老师再强调几个字:(幻灯片8、9、10) “非志无以成学”的志,原来是名词,志向,现在是动词,立志。 “非学无以广才”的“广”,是增长的意思。 “淫慢则不能励精”的“励”,是振奋的意思。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是倒装句式,宾语前置,应该是“以静修身,以俭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是双重否定句,翻译时要特别注意。 下面老师出了几道小题考考大家。 1、解释划线的词语。 ①夫君子之行②非澹泊无以明志 ③非宁静无以致远④非学无以广才 ⑤非志无以成学⑥淫慢则不能励精 ⑦年与时驰,意与日去⑧多不接世 2、温故知新:(互动——提问——选择题—发布试题。发送给学生,学生在平板上操作,当堂答题后,提交答案,当堂批阅,查看答题情况,根据正确率,当堂讲评。) ①与“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D ) A、一儿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两小儿辩日》) B、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C、以是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送东阳马生序》)

《诫子书》教案

《诫子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积累文言实词,熟读成诵,培养文言语感。 2、过程和方法: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脉络,学习诸葛亮严密的论证。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品读课文,感受诸葛亮的人格魅力,教育学生读书修身,静心养德。做有抱负有智慧有胆识的人。 【教学重点】背诵课文,积累警句;理解主旨勤学励志,修身养性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情感,赏析精彩妙点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情景激趣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诸葛亮为匡扶蜀汉政权,呕心沥血,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受到历代的赞扬。其在《三国演义》中被塑造成忠臣楷模,智慧化身。成都、宝鸡、汉中、南阳等地有武侯祠,杜甫作《蜀相》赞诸葛亮。 诸葛亮在民间与官方的影响都甚大,后世流传着大量与他相关的歇后语、俗语、成语等,如诸葛亮草船借箭——有借无还,三个臭皮匠——抵个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三顾茅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七擒孟获、既生瑜,何生亮等。 本文写于蜀汉建兴十二年(元234年),当年诸葛亮出兵武功,其间写信给诸葛谨,称“诸葛瞻如今已经八岁,十分聪明可爱,只是怕他过早成熟,将来成不了大器”。又在临终前作《诫子书》与诸葛瞻。文章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不仅让他的子孙从中获益颇多,后来诸葛瞻战死绵竹,为国尽忠,就是明证,也给其他人提供了修身立志的借鉴,其中的名句“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本文,看看我们能够从中受到怎样的启示? 二、探究生趣 第一步,泛读课文,理解文意。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结合注释,梳理文意,将课下重要注释简化后移到课文相关位置处。用序号标出情节结构。在阅读过程中积累下列词语: 诫:警告,劝人警惕。 夫(fú):段首或句首发语词,引出下文的议论,无实在的意义。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指操守、品德、品行。 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 养德:培养品德。 澹(dàn)泊:也写做“淡泊”,清静而不贪图功名利禄。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清心寡欲。明志: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

【新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6课《诫子书》(教案)【

【新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6课《诫子书》(教 案)【 (本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以修改,直接打印!) 《训诫书》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要记忆和积累课文中的文言文内容词和虚词,可以用注释和参考书来翻译课文(2)了解作者的情感,把握文章的主旨(3)欣赏精彩点,背诵全文,积累警句2.过程和方法 反复阅读,把握文章的主旨,体验作者的情感,积累警句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实现了作者与他的教子的深入交谈,感受到了诸葛亮的个性和魄力,提高了他的道德品质 [教学重点] 积累常用文言文,背诵课文,积累警句,理解大意[教学难点] 抓住文章主旨,欣赏精彩要点 [教学法] 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 [课前准备] 1。教师自制多媒体课件 2。收集关于诸葛亮的诗歌、成语或典故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

1,形势介绍,由标题 “三个月的战火过后,一条来自家乡的消息抵得上一吨金子“信件,作为维系千里之外的亲戚之间感情的一种方式,自古以来就具有非凡的意义你知道中国古代和现代有什么著名的家训和家书吗? 曾国藩的家书、郑板桥的家书、范思训的家书、傅雷的家书等。今天我们学习了诸葛亮著名的劝诫信,这是我们儿子的家书。标题表明文章的内容是诸葛亮对儿子的谆谆教诲。这是他自身修养经验的结晶,也是对修身养性、管理家庭之道的总结。谨慎、告诫、规劝儿子,一般认为是指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书籍、信件 这是诸葛亮写给他8岁的儿子诸葛瞻,当时他54岁。目的是告诫他的儿子要注意修身和节俭,以培养他的道德品质,表达他对子孙后代的厚望。 2,作者和写作背景 学生活动:学生在心里谈论诸葛亮 课件展示:诸葛亮(公元181-234年),字孔明,山东卧龙县琅琊县杨度(今山东沂水县)三国时期的蜀国丞相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隐居在隆中,后来成为蜀国的宰相。在他的一生中,他被授予吴侯祥的称号,后来被称为诸葛武侯。《诸葛季梁》的作者 这是诸葛亮写给他8岁的儿子诸葛瞻,当时他54岁。目的是告诫他的儿子要注意修身和节俭,以培养他的道德品质,表达他对子孙后代的厚望。 3。大声朗读课文,感受意思

《诫子书》教学设计

《诫子书》 林淑琴 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熟读成诵。 2.注意词语的积累和文句的精确翻译与理解。 3.感受诸葛亮的人格魅力,对儿子的殷殷教诲和无限期望,教育学生读书修身,静心养德。 教学重点 1.背诵课文,积累警句; 2.理解主旨,励志修身。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情感,赏析精彩妙点。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接触文言文的时间不长,对文言文的文体知识、写作特点要有初步了解。应联系学生实际考虑,不宜往深处、难处开掘,所以文章结构特点及哲学辩证思想不列为教学目标。本篇课文短小精悍,辞约意丰,字字珠玑,掷地有声,有谆谆告诫之语,更溢满殷殷期盼之情。教学中可联系现实实际谈体会,赏析品味并积累警句;中间穿插历史背景小故事,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兴趣,感受诸葛亮的人格魅力,提升自己的品德、素养和情趣。 教法学法:朗读教学圈点批注 课时分配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3分钟) 直接入题 1.解题: 《诫子书》,告诫儿子的一封家书。高度概括了作者一生做人的准则,堪称教子的千古范文。 预设问题:(1)告“诫”了什么?(2)对“子”的影响?(3)家“书”的语言艺术? 2.作者: 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品格高洁,才学渊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说的是谁呢?(提醒学生记笔记)诸葛亮,名亮,字孔明,号卧龙先生;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

军事家。被称为“古今第一贤相”。 二、出示目标(1分钟) 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并确定学习的重点难点(读目标) 三、出示学习任务(课件)识字朗读听记欣赏 四、识字(圈点勾画批注)(1分钟) 指导学生用圈点批注法完成生字词的学习扫清文字障碍 (课件展示文中没有注音的词) 夫()淡泊()()淫()慢险躁()遂()庐() 五、朗读指导(10分钟) 1.平稳深沉要求读准字音 2.层次清晰读出句号长句的停顿四字短语 3.特别节奏拖音节拍读出感叹号 示例: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双重否定句,强调) (朗读,要读出一种文言文味道,必须把自己沉进去,把握好语气语调和感情) 三、听记翻译(合作)方式(10分钟) 1.听什么?记什么?听课文中没有注释的词并记在课本上。(课件展示) 之:的(结构助词) 行:品行 以:用来。(倒装句) 修身:修养身心。 广:扩展增长(形容词用作动词)。 远:远大目标(形容词用作动词)“远大目标”应该是名词吧也:表判断 成学:成就 则:就 遂:最终; 悲:可悲 请根据老师给大家的注释加上课文注释,给文章做翻译。 (课件展示译文,学生对比,纠正,齐读翻译) 难点预见: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人教版-七上-语文-教学案-16诫子书

16诫子书 知识与技能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学生的古典文学素养。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注意词语的积累和文句的精确翻译与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对子的殷殷期望。 重点 诵读课文,积累警句;理解主旨,勤学励志。 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意义。 诵读积累法、精读探究法。 学生 课文预习,自读课文,圈点生字词,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难问题。 老师 多媒体课件。 1课时 “丞相名垂汗简青,书台犹在谁复登”“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汉贼明大义,赤心贯苍穹”……千古良相诸葛亮不但是陆游、文天祥笔下的精英忠魂,更是后人眼中的智慧化身。他一生立志“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更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风亮节言传身教,惠及子女。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诫子书》,聆听他对子女、后人的谆谆教诲。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琅玡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躬耕陇亩时“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但注意结交名士,研读古籍,留心时政,常以管仲、乐毅自励。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做军师之后就提出著名的《隆中对》,策动孙、刘联盟,大破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蜀汉建立,拜为丞相。为完成统一中原,兴复汉室的大业,他效忠先主,辅佐后主,外联东吴,内修政理,南征平叛,北抗强魏,先后五次北伐魏国,终因积劳成疾而逝世,享年54岁,临终遗嘱“掘棺材之地,穿平常服饰,不配器物”,留给子孙的财产只有桑800株,薄田15公顷。他以自身言行感染激励自己的子孙,“善政嘉事”“美声溢誉”,其子诸葛瞻、诸葛尚均义无反顾,为国捐躯,一家三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深为后人传诵。

(完整版)诫子书教学设计

《诫子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学生的古典文学素养。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注意词语的积累和文句的精确翻译与理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对子的殷殷期望。教学重点:诵读课文,积累警句;理解主旨,勤学励志。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意义。 教学方法:阅读法,学导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由杜甫的《蜀相》中的诗句导入。“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几句诗写的是哪一位历史人物?(学生回答引出诸葛亮) 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智慧的化身,其实他不但是一位智者,更是一位慈父,今天就让我们学习一篇诸葛亮写给他儿子的家信——《诫子书》,去体会慈父的殷殷情怀,智者的谆谆教诲。 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顺。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2、找学生朗读课文,师点拨存在的问题。师生共同明确加点字的注音和课文朗读停顿。

夫.:澹泊 ..::淫.慢:险躁.:穷庐.: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 ..∕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3、全班齐读课文。 三、精读课文,准确翻译。 1、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自主译读课文。 温馨提示:A、联系实虚词的日常积累(如“以”的常见用法),迁移联想,猜读翻译,合作交流,取长补短,后总结成型。 B、翻译课文时不能直译的便意译,无论哪种译都要保留原句的句式特征(如双重否定)和原文的风格特点(如本文的简洁精警) 2、合作探究:小组合作,解决个人翻译过程遇到的难题。 3、师生共同解疑。教师给予点拨,对学生进行古文学习方法的指导。 第二课时 四、品读课文,领会深意 本环节教师以一系列的问题带动学生对课文的深入理解。 1、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什么? 2、文中表达中心意思的关键句是哪一句?

诫子书导学案答案

《诫子书》导学案答案 第一课时 三、合作探究 1.本文作者提出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进行论述的? 论点: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按照议论文的结构理解文章,并找出论点句,治学、修身、惜时句 A.论点句: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B.治学(静):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正)。 C.修身:(躁):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反)。 D.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2.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进行论述的?从这两个方面是如何展开论述的? (就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无论是做人还是学习,作者都强调一个‘静’字,把失败归结为‘躁’字,把静和躁进行正反对比论证) 3、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答:告诫儿子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4.举例说明本文句式方面的特点。 例如:“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这样的句子文中有许多,它们多用对偶句,句式整齐,节奏感强,所以文章用语简明,用意却很深刻。后一句用双重否定句加强语气。 四、开阔视野 1、吴用,诸葛亮;《水浒传》,《三国演义》;赵云,智勇双全,浑身是胆。 2、火烧博望坡(40回--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挥如意笑谈中。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火烧新野/舌战群汝/智激周瑜/草船借箭/七擒孟获/空城计。 第二课时 一、基础练习 3、(A) 4、a b e d c 6、(D) 7、(C) 二、默写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4)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5)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6)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三、知识点梳理 (一)一词多义 1、以:(1)(来)(2)(因为) 2、行:(1)(操行,品德)(2)(走) 3、成:(1)(达成,成就)(2)(于是) (二)古今异义 1、慢:懈怠 2、修养 (三)词类活用 1、志:明确志向 2、广:增长 3、远:远大的目标(四)特殊句子 1、判断句 2、宾语前置的倒装句 四、课堂检测 1.答案:(1)陶冶(2)因为(3)生病(或生重病) (4)多次(或屡次) 2.答案:要立德、修身;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 3.答案:(1)不追求名利,生活简单朴素,才能显示出自己的志向;不追求热闹,心境安宁清静,才能实现远大目标。 (2)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 翻译:周成王将鲁地封给周公之子伯禽。周公告诫儿子说:“去了以后,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人才。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父,又身兼辅助天子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能算轻贱的了。可是,我一次沐浴,要三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接待宾客。吃一顿饭,要三次停下来,接待宾客,还唯恐(因怠慢)失去人才。我听说,用恭敬的态度来保有宽以待人的品行,就会得到荣耀;用节俭来保有广大的土地,必定会有安定;用卑谦来保有显赫的官职,就是高贵;用警备之心来保有人口众多、兵强马壮,就意味着胜利;用愚笨来保有聪明睿智,就是明智;用浅陋来保有渊博,也是一种聪明。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你贵为君王,之所以拥有天下,是因为遵从了这些品德。不谦虚谨慎从而失去天下,进而导致自己亡身,桀、纣就是这样的下场。(你)能不慎重吗?”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第16课同步练习

初中语文试卷 马鸣风萧萧 第四单元第16课同步练习 一、双基积累 1.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我只是伫.( )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huǎn huǎn( )( )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蕉虑和悲痛,那是关于生死 谜、手足情的。我沉jìn( )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晖中,别的一切暂.( )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1)给加点的字注音。 伫.( )立暂.( )时 (2)根据拼音写汉字。 huǎn huǎn( )( )流过沉jìn( ) (3)语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改为; 改为 2.下面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 ....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B.2013年春节联欢晚会上,潘长江的小品真逗,连一向严肃的爸爸看了也忍俊不禁 ....地笑起来。 C.秋天到了,公园里蜂围蝶阵 ....,原来是桂花开了。 D.经历了在沙漠里整整四天的苦苦挣扎之后,他终于发现了一片水源,这对于他来说,真可以 说是仙露琼浆 ....啊。 3.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试探什么。 ( ) (2)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 ) 4.仿写句子。 例句:(紫藤萝瀑布)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仿句:(一望无际将要成熟的麦浪)只是,仿佛在,在,

在。 5.人们常常赋予一些植物以特殊的象征意义,请写出“仙人掌”或“牵牛花”的自身特点,以及你赋予它的象征意义。 我选,自身特点: 象征意义: 二、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8~11段,回答6~9题。 6.课文为什么插入“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这一事? 答: 7.课文中有一句集中体现了“我”观看紫藤萝花的感悟,请找出来,写在下面。 答: 8.作者为什么“不觉加快了脚步”? 答: 9.怎样理解“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句话? 答: 三、美文品析 (2012·凉山中考)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生命之芯 庭院的上空是一架纵纵横横的葡萄藤。初春时节,昏睡的葡萄藤醒了,它们先是睁开一粒粒紫红色看似惺忪的叶芽。不久,叶子便很快毛茸茸地伸展开了。它们很快就把庭院里的阳 光剪得支离破碎斑斑驳驳,不到半月,院子的上空就形成一片摇曳的苍翠,连一片金黄阳光也

2016秋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6课《诫子书》练习题

16诫子书 考点1内容理解 1、本文就哪几方面进行了论述?这几个方面就是如何展开论述的? 就学习与做人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无论做人还就是学习,作者都强调一个“静”字,修身要静,学习要静,获得成功也取决于静,把失败归结于“躁”字,把静、躁加以对比,增强了论述的效果。 2、诸葛亮认为成才的条件就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诸葛亮认为,理想的人才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志、学、才。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就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要想成才,就必须努力学习,要想学有所得,就必须确立大志(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所以,三者中,志就是成才的前提与基础,而“修身、养德”就是成才的关键。 3、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就是什么? 告诫儿子要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考点2典句翻译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有道德修养的人,她们以静思反省来使自己尽善尽美,以俭朴节约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不瞧清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目标。

基础积

累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淡泊.()淫.慢() ,则不能 ,精,年与时 ,险 ,则不能治性 ,成枯落,悲守穷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非学无以广.才____________(2)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____ (3)年与时驰.____________ (4)将复何及.____________ (5)意.与日去____________ (6)悲守穷庐.____________ 3、用“/”给下面的句子标出停顿。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诫子书 优秀教案

诫子书 【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熟读成诵。 2.注意词语的积累和文句的精确翻译与理解。 3.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对子的殷殷期望。 【教学重难点】 1.背诵课文。 2.在理解重点词语的基础上翻译全文。 3.引导学生理解成才的三个条件:志、学、才三者之间的关系。 4.引导学生领会文章的思想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在曾经学过两篇文章,一篇是诸葛亮写的《出师表》,一篇是陈寿写的《三国志》节选《隆中对》。这两篇文章中的诸葛亮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你用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来概括一下。(明确:赏罚分明、知人善任、忠心耿耿、深谋远虑、足智多谋等)诸葛亮是在54岁的时候逝世的,在逝世前他曾经对他五岁的儿子说过一段话,这段话后来一直被诸葛家族奉为祖训,可见他对诸葛子孙有着多么深远的影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段话,相信大家也一定受益匪浅。 (二)初读课文 1.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借助工具书扫清生字障碍,注意停顿。 2.找生朗读课文,师点拨存在的问题。 (1)生字 夫(fú) 澹(dàn)泊(bó) 淫(yín)慢 遂(suì) 庐(lú) (2)停顿

3.集体朗读课文。 (三)疏通文意 1.学生自主学习。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运用硬读法、猜读法、联想法(联系现代汉语)迁移运用法(联系已学过的古文知识),学生自主译读课文,找出疑难问题,并力求在小范围内合作解决。学生学习时,教师巡回,及时给予指导。 2.质疑问难。这一环节,由学生自由提问,师生共同讨论解决。学生能自己解决的,放手给他们。解决不了的,教师给予点拨。注意结合具体问题,对学生进行学习古文方法的指导。 3.师强调重点词。 4.生译全文。先找生通译全文,再同桌间口译。在本环节中,要求学生译文的语言,除了达到文通字顺外,也要力求文字优美。(如: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为:年华随时光消失,意志随岁月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能悲哀地守着穷房子,那时后悔又怎么来得及呢!) (四)研读赏析课文 本环节,教师以一系列问题带动学生对课文的深入理解。 1.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励志,需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荒唐险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2.本文就哪几方面进行了论述?这几个方面是如何展开论述的?你能再补充一个论据(道理或事实均可)吗? 在修身、立志、为人处世方面分析了学与静、才与学、学与志等方面的关系。 3.诸葛亮认为成才成学的条件是什么? 理想的人才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志、学、才。他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缺一不可的。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但志向的培养又必须修养道德,造就人才必须从静与俭的修养开始。 4.“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的核心是一个“静”字。“俭以养德”与“静”有何关系? 因为节俭方可清心寡欲,避免浪费。这就要求人们的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宁静,不会为贪图丰厚的物质享受而分神劳力。“俭以养德”是建立在“静”的基础上的美德。 (五)背诵积累 学生背诵课文。提醒学生:注意一句话一句话地背,要注意句间停顿,开始时,要慢背,心里装着现代文,嘴里说着古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