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常用无机物℃溶解度表

常用无机物℃溶解度表

溶解度表

溶解度表以化学品中特征元素的拼音顺序排列。所有数据都为1atm下的数据,单位为g/100cm3。

锕、氨、铵

物质化学式0°C 10°C 20°C 30°C 40°C 50°C 60°C 70°C 80°C 90°C 100°C

氢氧化锕(III) Ac(OH)3 0.0022

氨NH3 88.5 70 56 44.5 34 26.5 20 15 11 8 7

叠氮化铵NH4N3 16 25.3 37.1

苯甲酸铵NH4C7H5O2 20

碳酸氢铵NH4HCO3 11.9 16.1 21.7 28.4 36.6 59.2 109 170 354

溴化铵NH4Br 60.6 68.1 76.4 83.2 91.2 108 125 135 145

碳酸铵(NH4)2CO3 100

氯酸铵NH4ClO3 28.7

氯化铵NH4Cl 29.4 33.2 37.2 41.4 45.8 50.4 55.3 60.2 65.6 71.2 77.3

氯铂酸铵(NH4)2PtCl6 0.289 0.374 0.499 0.637 0.815 1.44 2.16 2.61 3.36

铬酸铵(NH4)2CrO4 25 29.2 34 39.3 45.3 59 76.1

重铬酸铵(NH4)2Cr2O7 18.2 25.5 35.6 46.5 58.5 86 115 156

砷酸二氢铵NH4H2AsO4 33.7 48.7 63.8 83 107 122

磷酸二氢铵NH4H2PO4 22.7 39.5 37.4 46.4 56.7 82.5 118 173

氟硅酸铵(NH4)2SiF6 18.6

甲酸铵NH4HCO2 102 143 204 311 533

磷酸一氢铵(NH4)2HPO4 42.9 62.9 68.9 75.1 81.8 97.2

硫酸氢铵NH4HSO4 100

酒石酸氢铵NH4HC4H4O6 1.88 2.7

碘酸铵NH4IO3 2.6

碘化铵NH4I 155 163 172 182 191 209 229 250 硝酸铵NH4NO3 118 150 192 242 297 421 580 740 871 高碘酸铵(NH4)5IO6 2.7

草酸铵(NH4)2C2O4 2.2 3.21 4.45 6.09 8.18 14 22.4 27.9 34.7 高氯酸铵NH4ClO4 12 16.4 21.7 37.7 34.6 49.9 68.9

高锰酸铵NH4MnO4 0.8

磷酸铵(NH4)3PO4 26.1

硒酸铵(NH4)2SeO4 96 105 115 126 143 192

硫酸铵(NH4)2SO4 70.6 73 75.4 78 81 88 95 103 亚硫酸铵(NH4)2SO3 47.9 54 60.8 68.8 78.4 104 144 150 153 酒石酸铵(NH4)2C4H4O645 55 63 70.5 76.5 86.9

硫氰酸铵NH4SCN 120 144 170 208 234 346

硫代硫酸铵(NH4)2S2O3 2.15

钒酸铵NH4VO3 0.48 0.84 1.32 2.42

钯、钡、铋、铂、钚

物质化学式0°C 10°C 20°C 30°C 40°C 50°C 60°C 70°C 80°C 90°C 100°C 氢氧化钯(II) Pd(OH)2 4.106×10-10

氢氧化钯(IV) Pd(OH)4 5.247×10-14

乙酸钡Ba(C2H3O2)2 58.8 62 72 75 78.5 75 74 74.8 砷酸钡Ba3(AsO4)2 2.586×10-9

叠氮化钡Ba(N3)2 12.5 16.1 17.4

溴酸钡Ba(BrO3)2 0.29 0.44 0.65 0.95 1.31 2.27 3.52 0.95 1.31 溴化钡BaBr2 98 101 104 109 114 123 135 149 碳酸钡BaCO3 1.409×10-3

氯酸钡Ba(ClO3)2 20.3 26.9 33.9 41.6 49.7 66.7 84.8 105 氯化钡BaCl2 31.2 33.5 35.8 38.1 40.8 46.2 52.5 55.8 59.4 氯酸钡Ba(ClO2)2 43.9 44.6 45.4 47.9 53.8 66.6 80.8 铬酸钡BaCrO4 2.775×10-4

氰化钡Ba(CN)2 80

亚铁氰化钡Ba2Fe(CN)6 9.732×10-3

氟化钡BaF2 0.159 0.16 0.162

氟硅酸钡BaSiF6 2.8×10-2

甲酸钡Ba(HCO2)2 26.2 28 31.9 34 38.6 44.2 47.6 51.3

磷酸氢钡BaHPO4 1.3×10-2

亚磷酸氢钡BaHPO3 0.687

氢氧化钡Ba(OH)2·8H2O 1.67 2.48 3.89 5.59 8.22 20.9 101

碘酸钡Ba(IO3)2 3.5×10-2 4.6×10-2 5.7×10-2

碘化钡BaI2 182 201 223 250 264 291 301 钼酸钡BaMoO4 6×10-3

硝酸钡Ba(NO3)2 4.95 6.67 9.02 11.5 14.1 20.4 27.2 34.4 亚硝酸钡Ba(NO2)2 50.3 60 72.8 102 151 222 261 325 草酸钡BaC2O4·2H2O 3×10-3

氧化钡BaO 3.8

高氯酸钡Ba(ClO4)2 239 336 416 495 575 653 高锰酸钡Ba(MnO4)2 1.5×10-2

焦磷酸钡Ba2P2O7 9×10-3

硒酸钡BaSeO4 5×10-3

硫酸钡BaSO4 2.448×10-4

硫化钡BaS 2.88 4.89 7.86 10.4 14.9 27.7 49.9 67.3 60.3 砷酸铋BiAsO4 7.298×10-4

氢氧化铋Bi(OH)3 2.868×10-7

碘化铋BiI3 7.761×10-4

磷酸铋BiPO4 1.096×10-10

硫化铋Bi2S3 1.561×10-20

氢氧化铂(II) Pt(OH)2 3.109×10-11

溴化铂(IV) PtBr4 1.352×10-7

氟化钚(III) PuF3 3.144×10-4

氟化钚(IV) PuF4 3.622×10-4

碘酸钚(IV) Pu(IO3)4 7.998×10-2

氮、镝

物质化学式0°C 10°C 20°C 30°C 40°C 50°C 60°C 70°C 80°C 90°C 100°C

一氧化氮NO 5.6×10-3

一氧化二氮N2O 0.112

铬酸镝(III) Dy2(CrO4)3·10H2O 0.663

物质化学式0°C 10°C 20°C 30°C 40°C 50°C 60°C 70°C 80°C 90°C 100°C

氢氧化铒(III) Er(OH)3 1.363×10-5

物质化学式0°C 10°C 20°C 30°C 40°C 50°C 60°C 70°C 80°C 90°C 100°C 五氧化二钒V2O50.8

钆、钙、锆、镉、铬、汞、钴、硅

物质化学式0°C 10°C 20°C 30°C 40°C 50°C 60°C 70°C 80°C 90°C 100°C 乙酸钆(III) Gd(C2H3O2)·4H2O 11.6

碳酸氢钆(III) Gd(HCO3)3 5.61

溴酸钆(III) Gd(BrO3)3·9H2O 50.2 70.1 95.6 126 166

氢氧化钆(III) Gd(OH)3 1.882×10-5

硫酸钆(III) Gd2(SO4)3 3.98 3.3 2.6 2.32

氯化钙CaCl2 59.5 64.7 74.5 100 128 137 147 154 159 乙酸钙Ca(C2H3O2)2·2H2O 37.4 36 34.7 33.8 33.2 32.7 33.5 31.1 29.7 砷酸钙Ca3(AsO4)2 3.629×10-3

叠氮化钙Ca(N3)2 45

苯甲酸钙Ca(C7H5O2)2·3H2O 2.32 2.45 2.72 3.02 3.42 4.71 6.87 8.55 8.7 碳酸氢钙Ca(HCO3)2 16.1 16.6 17.1 17.5 17.9 18.4 溴酸钙Ca(BrO3)2 230

溴化钙CaBr2 125 132 143 213 278 295 312 霰石CaCO3-霰石7.753×10-4

方解石CaCO3-方解石 6.170×10-4

氯酸钙Ca(ClO3)2 209

铬酸钙CaCrO4 4.5 2.25 1.83 1.49 0.83

磷酸二氢钙Ca(H2PO4)2 1.8

氟化钙CaF2 8.575×10-3

氟硅酸钙CaSiF6 0.518

甲酸钙Ca(HCO2)2 16.1 16.6 17.1 17.5 17.9 18.4 磷酸氢钙CaHPO4 4.303×10-3

氢氧化钙Ca(OH)2 0.189 0.182 0.173 0.16 0.141 0.121 8.6×10-27.6×10-2

碘酸钙Ca(IO3)2 9×10-20.24 0.38 0.52 0.65 0.66 0.67

碘化钙CaI2 64.6 66 67.6 70.8 74 78 81 钼酸钙CaMoO4 4.099×10-3

硝酸钙Ca(NO3)2·4H2O 102 115 129 152 191 358 363 亚硝酸钙Ca(NO2)2·4H2O 63.9 84.5 104 134 151 166 178

草酸钙CaC2O4 6.7×10-4

高氯酸钙Ca(ClO4)2 188

高锰酸钙Ca(MnO4)2 338

磷酸钙Ca3(PO4)2 2×10-3

硒酸钙CaSeO4·2H2O 9.73 9.77 9.22 8.79 7.14

硫酸钙CaSO4·2H2O 0.223 0.244 0.255 0.264 0.265 0.244 0.234 0.205 钨酸钙CaWO4 2.387×10-3

氟化锆ZrF4 1.32

硫酸锆Zr(SO4)2·4H2O 52.5

砷酸镉Cd3(AsO4)2 7.091×10-6

苯甲酸镉Cd(C7H5O2)2 2.81

溴酸镉Cd(BrO3)2 125

溴化镉CdBr2 56.3 75.4 98.8 129 152 153 156 160 碳酸镉CdCO3 3.932×10-5

氯酸镉Cd(ClO3)2 299 308 322 348 376 455

氯化镉CdCl2 100 135 135 135 135 136 140 147 氰化镉Cd(CN)2 2.2×10-2

亚铁氰化镉Cd2Fe(CN)6 8.736×10-5

氟化镉CdF2 4

甲酸镉Cd(HCO2)2 8.3 11.1 14.4 18.6 25.3 59.5 80.5 85.2 94.6 氢氧化镉Cd(OH)2 2.697×10-4

碘酸镉Cd(IO3)2 9.7×10-2

碘化镉CdI2 78.7 84.7 87.9 92.1 100 111 125

硝酸镉Cd(NO3)2 122 136 150 194 310 713

草酸镉CdC2O4.3H2O 6.046×10-3

高氯酸镉Cd(ClO4)2 180 188 195 203 221 243 272 磷酸镉Cd3(PO4)2 6.235×10-6

硒酸镉CdSeO4 72.5 68.4 64 58.9 55 44.2 32.5 27.2 22 硫酸镉CdSO4 75.4 76 76.6 78.5 81.8 66.7 63.1 60.8 硫化镉CdS 1.292×10-12

钨酸镉CdWO4 4.642×10-2

硝酸铬Cr(NO3)3 108 124 130 152

高氯酸铬Cr(ClO4)3 104 123 130

硫酸铬Cr2(SO4)3·18H2O 220

叠氮化亚汞Hg2(N3)2 2.727×10-2

溴化亚汞Hg2Br2 1.352×10-6

碳酸亚汞Hg2CO3 4.351×10-7

氯化亚汞Hg2Cl2 3.246×10-5

铬酸亚汞Hg2CrO4 2.313×10-3

氰化亚汞Hg2(CN)2 2.266×10-12

高氯酸亚汞Hg2(ClO4)2) 282 325 407 455 499 541 580

硫酸亚汞Hg2SO4 4.277×10-2

乙酸汞Hg(C2H3O2)2 25

苯甲酸汞Hg(C7H5O2)2·H2O 1.1

溴酸汞Hg(BrO3)2·2H2O 0.08

溴化汞HgBr2 0.3 0.4 0.56 0.66 0.91 1.68 2.77 4.9

氯酸汞Hg(ClO3)2 25

氯化汞HgCl2 3.63 4.82 6.57 8.34 10.2 16.3 30 61.3 氰化汞Hg(CN)2 9.3

碘酸汞Hg(IO3)2 2.372×10-3

碘化汞HgI2 6×10-3

草酸汞HgC2O4 1.1×10-2

硫化汞HgS 2.943×10-25

硫氰酸汞Hg(SCN)2 6.3×10-2

溴酸钴Co(BrO3)2·6H2O 45.5

溴化钴CoBr2 91.9 112 128 163 227 241 257 氯酸钴Co(ClO3)2 135 162 180 195 214 316

氯化钴CoCl2 43.5 47.7 52.9 59.7 69.5 93.8 97.6 101 106 氟化钴CoF2 1.36

氟硅酸钴CoSiF6·6H2O 118

碘酸钴Co(IO3)2·2H2O 1.02 0.9 0.88 0.82 0.73 0.7 碘化钴CoI2 203

硝酸钴Co(NO3)2 84 89.6 97.4 111 125 174 204 300

亚硝酸钴Co(NO2)2 7.6×10-20.24 0.4 0.61 0.85

高氯酸钴Co(ClO4)2 104

硫酸钴CoSO4 25.5 30.5 36.1 42 48.8 55 53.8 45.3 38.9 二氧化硅SiO2 1.2×10-2

铪、氦、钬

物质化学式0°C 10°C 20°C 30°C 40°C 50°C 60°C 70°C 80°C 90°C 100°C 氢氧化铪(III) Hf(OH)3 4.50305×10-4

氢氧化铪(IV) Hf(OH)4 4.503×10-6

氦He 0.6

氢氧化钬(III) Ho(OH)3 2.519×10-5

硫酸钬(III) Ho2(SO4)3·8H2O 8.18 6.1 4.52

镓、钾、金

物质化学式0°C 10°C 20°C 30°C 40°C 50°C 60°C 70°C 80°C 90°C 100°C 氢氧化镓Ga(OH)38.616×10-9

草酸镓Ga2(C2O4)3·4H2O 0.4

硒酸镓Ga2(SeO4)3·16H2O 18.1

乙酸钾KC2H3O2 216 233 256 283 324 350 381 398

砷酸钾K3AsO4 19

叠氮化钾KN3 41.4 46.2 50.8 55.8 61 106 苯甲酸钾KC7H5O2 65.8 70.7 76.7 82.1

溴酸钾KBrO3 3.09 4.72 6.91 9.64 13.1 22.7 34.1 49.9 溴化钾KBr 53.6 59.5 65.3 70.7 75.4 85.5 94.9 99.2 104 溴铂酸钾K2PtBr6 1.89

碳酸钾K2CO3 105 109 111 114 117 127 140 148 156

氯酸钾KClO3 3.3 5.2 7.3 10.1 13.9 23.8 37.5 46 56.3 氯化钾KCl 28 31.2 34.2 37.2 40.1 45.8 48.8 51.3 53.9 56.3 铬酸钾K2CrO4 56.3 60 63.7 66.7 67.8 70.1 74.5

氰化钾KCN 50

重铬酸钾K2Cr2O7 4.7 7 12.3 18.1 26.3 45.6 73

砷酸二氢钾KH2AsO4 19

磷酸二氢钾KH2PO4 14.8 18.3 22.6 28 35.5 50.2 70.4 83.5

铁氰化钾K3Fe(CN)6 30.2 38 46 53 59.3 70 91 亚铁氰化钾K4Fe(CN)6 14.3 21.1 28.2 35.1 41.4 54.8 66.9 71.5 74.2 氟化钾KF 44.7 53.5 94.9 108 138 142 150

甲酸钾KHCO2 313 337 361 398 471 580 658

碳酸氢钾KHCO3 22.5 27.4 33.7 39.9 47.5 65.6

磷酸一氢钾K2HPO4 150

硫酸氢钾KHSO4 36.2 48.6 54.3 61 76.4 96.1 122 氢氧化钾KOH 95.7 103 112 126 134 154 178 碘酸钾KIO3 4.6 6.27 8.08 10.3 12.6 18.3 24.8 32.3 碘化钾KI 128 136 144 153 162 168 176 192 198 206 硝酸钾KNO3 13.9 21.9 31.6 45.3 61.3 106 167 203 245 亚硝酸钾KNO2 279 292 306 320 329 348 376 390 410 草酸钾K2C2O4 25.5 31.9 36.4 39.9 43.8 53.2 63.6 69.2 75.3 高氯酸钾KClO4 0.76 1.06 1.68 2.56 3.73 7.3 13.4 17.7 22.3 高碘酸钾KIO4 0.17 0.28 0.42 0.65 1 2.1 4.4 5.9

高锰酸钾KMnO4 2.83 4.31 6.34 9.03 12.6 22.1

过二硫酸钾K2S2O8 4.7

磷酸钾K3PO4 81.5 92.3 108 133

硒酸钾K2SeO4 107 109 111 113 115 119 121 122 硫酸钾K2SO4 7.4 9.3 11.1 13 14.8 18.2 21.4 22.9 24.1 四苯硼钾KBC24H20 1.8×10-5

硫氰酸钾KSCN 177 198 224 255 289 372 492 571 675 硫代硫酸钾K2S2O3 96 155 175 205 238 293 312

钨酸钾K2WO4 51.5

三氯化金AuCl3 68

三碘化金AuI3 1.295×10-10

草酸金(V) Au2(C2O4)5 0.258

物质化学式0°C 10°C 20°C 30°C 40°C 50°C 60°C 70°C 80°C 90°C 100°C 草酸钪Sc2(C2O4)3·6H2O 6×10-3

硫酸钪Sc2(SO4)3·5H2O 54.6

镧、锂、硫、镥、铝

物质化学式0°C 10°C 20°C 30°C 40°C 50°C 60°C 70°C 80°C 90°C 100°C 乙酸镧La(C2H3O2)3·H2O 16.9

溴酸镧La(BrO3)3 98 120 149 200

碘酸镧La(IO3)3 4.575×10-2

钼酸镧La2(MoO4)3 2.473×10-3

硝酸镧La(NO3)3 100 136 168 247

硒酸镧La2(SeO4)3 50.5 45 45 45 45 18.5 5.4 2.2

硫酸镧La2(SO4)3 3 2.72 2.33 1.9 1.67 1.26 0.91 0.79 0.68 钨酸镧La2(WO4)3·3H2O 6.06

乙酸锂LiC2H3O2 31.2 35.1 40.8 50.6 68.6

叠氮化锂LiN3 61.3 64.2 67.2 71.2 75.4 86.6 100 苯甲酸锂LiC7H5O2 38.9 41.6 44.7 53.8

溴酸锂LiBrO3 154 166 179 198 221 269 308 329 355 溴化锂LiBr 143 147 160 183 211 223 245 266 碳酸锂Li2CO3 1.54 1.43 1.33 1.26 1.17 1.08 1.01 0.85 0.72 氯酸锂LiClO3 241 283 372 488 604 777

氯化锂LiCl 69.2 74.5 83.5 86.2 89.8 98.4 112 121 128 铬酸锂Li2CrO4.2H2O 142

重铬酸锂Li2Cr2O7.2H2O 151

磷酸二氢锂LiH2PO4 126

氟化锂LiF 0.16

氟硅酸锂Li2SiF6.2H2O 73

甲酸锂LiHCO2 32.3 35.7 39.3 44.1 49.5 64.7 92.7 116 138 亚磷酸氢锂Li2HPO3 4.43 9.97 7.61 7.11 6.03 氢氧化锂LiOH 12.7 12.7 12.8 12.9 13.0 13.3 13.8 15.3 17.5 碘化锂LiI 151 157 165 171 179 202 435 440 481 钼酸锂Li2MoO4 82.6 79.5 79.5 78 73.9 硝酸锂LiNO3 53.4 60.8 70.1 138 152 175

亚硝酸锂LiNO2 70.9 82.5 96.8 114 133 177 233 272 324 草酸锂Li2C2O4 8

高氯酸锂LiClO4 42.7 49 56.1 63.6 72.3 92.3 128 151

高锰酸锂LiMnO4 71.4

磷酸锂Li3PO4 3.821×10-2

硒化锂Li2Se 57.7

亚硒酸锂Li2SeO3 25 23.3 21.5 19.6 17.9 14.7 11.9 11.1 9.9 硫酸锂Li2SO4 36.1 35.5 34.8 34.2 33.7 32.6 31.4 30.9

酒石酸锂Li2C4H4O6 42 31.8 27.1 26.6 27.2 29.5

硫氰酸锂LiSCN 114 131 153

钒酸锂LiVO3 2.5 4.82 6.28 4.38 2.67

二氧化硫SO2 9.4

氢氧化镥(III) Lu(OH)3 1.164×10-5

硫酸镥(III) Lu2(SO4)3·8H2O 57.9

氯化铝AlCl3 43.9 44.9 45.8 46.6 47.3 48.1 48.6 49 氟化铝AlF3 0.56 0.56 0.67 0.78 0.91 1.1 1.32 1.72

硝酸铝Al(NO3)3 60 66.7 73.9 81.8 88.7 106 132 153 160

高氯酸铝Al(ClO4)3 122 128 133

硫酸铝Al2(SO4)3 31.2 33.5 36.4 40.4 45.8 59.2 73 80.8 89

氢氧化铝Al(OH)3 0.0001

镁、锰

物质化学式0°C 10°C 20°C 30°C 40°C 50°C 60°C 70°C 80°C 90°C 100°C 乙酸镁Mg(C2H3O2)256.7 59.7 53.4 68.6 75.7 118

苯甲酸镁Mg(C7H5O2)2·H2O 5

溴酸镁Mg(BrO3)2·6H2O 58

溴化镁MgBr298 99 101 104 106 112 125 碳酸镁MgCO3 3.9×10-2

氯酸镁Mg(ClO3)2114 123 135 155 178 242 268

氯化镁MgCl252.9 53.6 54.6 55.8 57.5 61 66.1 69.5 73.3 铬酸镁MgCrO4·7H2O 137

氟化镁MgF2 7.325×10-3

氟硅酸镁MgSiF6 26.3 30.8 34.9 44.4

甲酸镁Mg(HCO2)2 14 14.2 14.4 14.9 15.9 17.9 20.5 22.2 22.9 氢氧化镁Mg(OH)2 9.628×10-4

碘酸镁Mg(IO3)2 7.2 8.6 10 11.7 15.2 15.5 15.6

碘化镁MgI2 120 140 173 186

钼酸镁MgMoO4 13.7

硝酸镁Mg(NO3)262.1 66 69.5 73.6 78.9 78.9 91.6 106

草酸镁MgC2O4 0.104

高氯酸镁Mg(ClO4)2 49.6

磷酸镁Mg3(PO4)2 2.588×10-4

硒酸镁MgSeO4 20 30.4 38.3 44.3 48.6 55.8

亚硒酸镁MgSeO3 5.454×10-2

硫酸镁MgSO4 22 28.2 33.7 38.9 44.5 54.6 55.8 52.9 50.4 硫代硫酸镁MgS2O3 50

溴化锰MnBr2 127 136 147 157 169 197 225 226 228 碳酸锰MnCO3 4.877×10-5

氯化锰MnCl2 63.4 68.1 73.9 80.8 88.5 109 113 114 115 亚铁氰化锰Mn2Fe(CN)6 1.882×10-3

氟化锰MnF2 10.6 0.67 0.44 0.48 氟硅酸锰MnSiF6·6H2O 140

氢氧化锰Mn(OH)2 3.221×10-4

硝酸锰Mn(NO3)2 102 118 139 206

草酸锰MnC2O4·2H2O 2×10-2 2.4×10-2 2.8×10-2 3.3×10-2

硫酸锰MnSO4 52.9 59.7 62.9 62.9 60 53.6 45.6 40.9 35.3

钠、镍、钕

物质化学式0°C 10°C 20°C 30°C 40°C 50°C 60°C 70°C 80°C 90°C 100°C 乙酸钠CH3COONa 36.2 40.8 46.4 54.6 65.6 139 153 161 170 叠氮化钠NaN3 38.9 39.9 40.8

苯甲酸钠NaC7H5O2 53.0

溴酸钠NaBrO3 24.2 30.3 36.4 42.6 48.8 62.6 75.7 90.8 溴化钠NaBr 80.2 85.2 90.8 98.4 107 118 120 121 121 碳酸钠Na2CO3 7 12.5 21.5 39.7 49 46 43.9 43.9

氯酸钠NaClO3 79.6 87.6 95.9 105 115 137 167 184 204 氯化钠NaCl 35.7 35.8 35.9 36.1 36.4 37.1 38 38.5 39.2 铬酸钠Na2CrO4 31.7 50.1 84 88 96 115 125 126 氰化钠NaCN 40.8 48.1 58.7 71.2 水解

重铬酸钠Na2Cr2O7 163 172 183 198 215 269 376 405 415 磷酸二氢钠NaH2PO4 56.5 69.8 86.9 107 133 172 211 234

氟化钠NaF 3.66 4.06 4.22 4.4 4.68 4.89 5.08 甲酸钠HCOONa 43.9 62.5 81.2 102 108 122 138 147 160 碳酸氢钠NaHCO3 7 8.1 9.6 11.1 12.7 16

氢氧化钠NaOH 98 109 119 129 174

碘酸钠NaIO3 2.48 4.59 8.08 10.7 13.3 19.8 26.6 29.5 33 碘化钠NaI 159 167 178 191 205 257 295 302 钼酸钠Na2MoO4 44.1 64.7 65.3 66.9 68.6 71.8

硝酸钠NaNO3 73 80.8 87.6 94.9 102 122 148 180

亚硝酸钠NaNO2 71.2 75.1 80.8 87.6 94.9 111 113 160 草酸钠Na2C2O4 2.69 3.05 3.41 3.81 4.18 4.93 5.71 6.5 高氯酸钠NaClO4 167 183 201 222 245 288 306 329 高碘酸钠NaIO4 1.83 5.6 10.3 19.9 30.4

磷酸钠Na3PO4 4.5 8.2 12.1 16.3 20.2 20.9 60 68.1 77 焦磷酸钠Na4P2O7 2.26

硒酸钠Na2SeO4 13.3 25.2 26.9 77 81.8 78.6 74.8 73 72.7 硫酸钠Na2SO4 4.9 9.1 19.5 40.8 48.8 45.3 43.7 42.7 42.5 硫代硫酸钠Na2S2O3 71.5 73 77.6 90.8 97.2 溴酸镍Ni(BrO3)2·6H2O 28

溴化镍NiBr2 113 122 131 138 144 153 154 155 碳酸镍NiCO3 9.643×10-4

氯酸镍Ni(ClO3)2 111 120 133 155 181 221 308

氯化镍NiCl2 53.4 56.3 66.8 70.6 73.2 81.2 86.6 87.6 氟化镍NiF2 2.55 2.56 2.56 2.59

碘酸镍Ni(IO3)2 0.74 6.2×10-2 1.43

碘化镍NiI2 124 135 148 161 174 184 187 188

硝酸镍Ni(NO3)2 79.2 94.2 105 119 158 187 188

高氯酸镍Ni(ClO4)2 105 107 110 113 117

焦磷酸镍Ni2P2O7 1.017×10-3

硫酸镍NiSO4·6H2O 44.4 46.6 49.2 55.6 64.5 70.1 76.7 乙酸钕(III) Nd(C2H3O2)3·H2O 26.2

溴酸钕(III) Nd(BrO3)3 43.9 59.2 75.6 95.2 116

氯化钕(III) NdCl3 96.7 98 99.6 102 105

钼酸钕(III) Nd2(MoO4)3 1.9×10-3

硝酸钕(III) Nd(NO3)3 127 142 145 159 211

硒酸钕(III) Nd2(SeO4)3 45.2 44.6 41.8 39.9 39.9 43.9 7 3.3

硫酸钕(III) Nd2(SO4)3 13 9.7 7.1 5.3 4.1 2.8 2.2 1.2

硼、铍、钋、镨

物质化学式0°C 10°C 20°C 30°C 40°C 50°C 60°C 70°C 80°C 90°C 100°C 硼酸H3BO3 5.7

三氧化二硼B2O3 2.2

碳酸铍BeCO3 0.218

氯化铍BeCl2 42 42

钼酸铍BeMoO4 3.02

硝酸铍Be(NO3)297 102 108 113 125 178

草酸铍BeC2O4·3H2O 63.5

高氯酸铍Be(ClO4)2 147

硒酸铍BeSeO4·4H2O 49

硫酸铍BeSO4 37 37.6 39.1 41.4 45.8 53.1 67.2 82.8 硫化钋(II) PoS 2.378×10-14

乙酸镨(III) Pr(C2H3O2)3·H2O 32

溴酸镨(III) Pr(BrO3)3 55.9 73 91.8 114 144

氯化镨(III) PrCl3 104

钼酸镨(III) Pr2(MoO4)3 1.5×10-3

硝酸镨(III) Pr(NO3)3 112 162 178

硫酸镨(III) Pr2(SO4)3 19.8 15.6 12.6 9.89 2.56 5.04 3.5 1.1 0.91

氢、铅

物质化学式0°C 10°C 20°C 30°C 40°C 50°C 60°C 70°C 80°C 90°C 100°C 砷化氢AsH3 8×10-2

氯化氢HCl 81 75 70 65.5 61 57.5 53 50 47 43 40 硫化氢H2S 0.33

乙酸铅Pb(C2H3O2)2 19.8 29.5 44.3 69.8 116

叠氮化铅Pb(N3)2 2.49×10-2

溴酸铅Pb(BrO3)2 7.92

溴化铅PbBr2 0.45 0.63 0.86 1.12 1.5 2.29 3.32 3.86 4.55 碳酸铅PbCO3 7.269×10-5

氯酸铅Pb(ClO3)2 3.7×10-2

氯化铅PbCl2 0.67 0.82 1 1.2 1.42 1.94 2.54 2.88 3.2 铬酸铅PbCrO4 1.71×10-5

亚铁氰化铅PbFe(CN)6 5.991×10-4

氟化铅PbF2 4.634×10-2

氟硅酸铅PbSiF6 190 222 403 428 463 磷酸氢铅PbHPO4 3.457×10-4

亚磷酸氢铅PbHPO3 2.187×10-2

第三部分 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第三部分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元素化合物的知识是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化学实验、化学计算的载体和核心。将元素化合物的知识系统化、结构化是学习本部分内容的一个好方法;从多个角度来认识元素化合物能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元素化合物。 异。了解Na+、K+离子的检验方法。 铝单质及其重要化能说出铝的重要化合物的物理性质;认识铝的主要 化学性质(与氧气、酸、强碱反应);认识氧化铝和 氢氧化铝的两性;认识氢氧化铝的制备原理及加热 分解的性质; 化学 第一、二、三节 一、知识整理 1.常见金属元素的位置和物理通性 (1)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2)金属材料的物理通性 常用的金属材料主要有金属和合金两类,它们具有如下的物理通性:①金属具有金属光泽;②金属具有导电性;③金属具有导热性;④金属具有良好的延展性。

2.比较金属性强弱的方法 元素金属性的本质是指元素的原子失电子能力。它取决于金属的原子半径、核电荷数、最外层电子数等因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比较元素金属性强弱: (1)根据金属的原子结构; (2)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3)根据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 (4)根据与氧气反应的难易; (5)根据与水反应的条件难易; (6)根据与非氧化性酸反应的剧烈情况; (7)根据金属间发生的置换; (8)根据原电池反应,做负极的金属比做正极的金属活泼。 3.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在金属的复习中,充分发挥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在金属及化合物知识整合方面的功能对提高复习的实效性极为有利。 金属与氧气反应 常温极易氧 化,燃烧产生过氧化物或超氧化物 常温形成氧膜,点燃剧烈反应 常温与氧气缓慢 反应,高温下Fe 可在纯氧中燃烧 铜加热与氧化合,余难反应Mg 加热反铁与水蒸气反应 二、重点知识解析 1.钠及其钠的化合物 (1)钠及其钠的化合物的知识体系

常见有机溶剂的溶解性汇总

常用溶剂的沸点、溶解性和毒性 溶剂名称沸点(101.3kPa)溶解性毒性 液氨-33.35℃特殊溶解性:能溶解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剧毒性、腐蚀性 液态二氧化硫-10.08 溶解胺、醚、醇苯酚、有机酸、芳香烃、溴、二硫化碳,多数饱和烃不溶剧毒 甲胺-6.3 是多数有机物和无机物的优良溶剂,液态甲胺与水、醚、苯、丙酮、低级醇混溶,其盐酸盐易溶于水,不溶于醇、醚、酮、氯仿、乙酸乙酯中等毒性,易燃 二甲胺7.4 是有机物和无机物的优良溶剂,溶于水、低级醇、醚、低极性溶剂强烈刺激性 石油醚不溶于水,与丙酮、*****、乙酸乙酯、苯、氯仿及甲醇以上高级醇混溶与低级烷相似 ***** 34.6 微溶于水,易溶与盐酸.与醇、醚、石油醚、苯、氯仿等多数有机溶剂混溶*****性 戊烷36.1 与乙醇、*****等多数有机溶剂混溶低毒性员?婷疋0? 二氯甲烷39.75 与醇、醚、氯仿、苯、二硫化碳等有机溶剂混溶低毒,*****性强 二硫化碳46.23 微溶与水,与多种有机溶剂混溶*****性,强刺激性 溶剂石油脑与乙醇、丙酮、戊醇混溶较其他石油系溶剂大 丙酮56.12 与水、醇、醚、烃混溶低毒,类乙醇,但较大 1,1-二氯乙烷57.28 与醇、醚等大多数有机溶剂混溶低毒、局部刺激性 氯仿61.15 与乙醇、*****、石油醚、卤代烃、四氯化碳、二硫化碳等混溶中等毒性,强*****性甲醇64.5 与水、*****、醇、酯、卤代烃、苯、酮混溶中等毒性,*****性 四氢呋喃66 优良溶剂,与水混溶,很好的溶解乙醇、*****、脂肪烃、芳香烃、氯化烃吸入微毒,经口低毒己烷68.7 甲醇部分溶解,比乙醇高的醇、醚丙酮、氯仿混溶低毒。*****性,刺激性 三氟代乙酸71.78 与水,乙醇,*****,丙酮,苯,四氯化碳,己烷混溶,溶解多种脂肪族,芳香族化合物 1,1,1-三氯乙烷74.0 与丙酮、、甲醇、*****、苯、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混溶低毒类溶剂 四氯化碳76.75 与醇、醚、石油醚、石油脑、冰醋酸、二硫化碳、氯代烃混溶氯代甲烷中,毒性最强 乙酸乙酯77.112 与醇、醚、氯仿、丙酮、苯等大多数有机溶剂溶解,能溶解某些金属盐低毒,*****性 乙醇78.3 与水、*****、氯仿、酯、烃类衍生物等有机溶剂混溶微毒类,*****性 丁酮79.64 与丙酮相似,与醇、醚、苯等大多数有机溶剂混溶低毒,毒性强于丙酮 苯80.10 难溶于水,与甘油、乙二醇、乙醇、氯仿、*****、、四氯化碳、二硫化碳、丙酮、甲苯、二甲苯、冰醋酸、脂肪烃等大多有机物混溶强烈毒性 乙睛81.60 与水、甲醇、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丙酮、醚、氯仿、四氯化碳、氯乙烯及各种不饱和烃混溶,但是不与饱和烃混溶中等毒性,大量吸入蒸气,引起急性中毒 异丙醇82.40 与乙醇、*****、氯仿、水混溶微毒,类似乙醇 1,2-二氯乙烷83.48 与乙醇、*****、氯仿、四氯化碳等多种有机溶剂混溶高毒性、致癌 乙二醇二甲醚85.2 溶于水,与醇、醚、酮、酯、烃、氯代烃等多种有机溶剂混溶。能溶解各种树脂,还是二氧化硫、氯代甲烷、乙烯等气体的优良溶剂吸入和经口低毒 三氯乙烯87.19 不溶于水,与乙醇.*****、丙酮、苯、乙酸乙酯、脂肪族氯代烃、汽油混溶有机有毒品_ 三乙胺89.6 水:18.7以下混溶,以上微溶。易溶于氯仿、丙酮,溶于乙醇、***** 易爆,皮肤黏膜刺激性强 丙睛97.35 溶解醇、醚、DMF、乙二胺等有机物,与多种金属盐形成加成有机物高度性,与氢氰酸相似 庚烷98.4 与己烷类似低毒,刺激性、*****性

高考化学冲刺训练3.1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江苏省2013高考化学冲刺训练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类比关系正确的是( ) 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生成AlO2-,则与过量NH3·H2O反应也生成AlO2- 与CO2反应生成Na2CO3和O2,则与SO2反应可生成Na2SO3和O2 与Cl2反应生成FeCl3,则与I2反应可生成FeI3 与Fe2O3能发生铝热反应,则与MnO2也能发生铝热反应 2.(2011·福建高考)下表各选项中,不能利用置换反应通过Y得到W的一组化合物是( ) 3.(2011·山东高考)Al、Fe、Cu都是重要的金属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者对应的氧化物均为碱性氧化物 B.三者的单质放置在空气中只生成氧化物 C.制备AlCl3、FeCl3、CuCl2均不能采用将溶液直接蒸干的方法 D.电解AlCl3、FeCl3、CuCl2的混合溶液时阴极上依次析出Cu、Fe、Al 4.下列实验报告记录的实验现象正确的是( )

是一种常见的单质,B、C为中学常见的化合物,A、B、C均含有元素X,它们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产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元素可能为Al 元素可能为Si C.反应①和②互为可逆反应 D.反应①和②一定为氧化还原反应 二、不定项选择题 6.(2011·镇江模拟)A、B、C、D、E都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物 质,它们均含有同一种短周期元素,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如 图所示的转化,其中A是单质,B在常温下是气态氢化物, C、D是氧化物,E是D和水反应的产物。下列判断中不合理的是( ) A.A可能是金属 B.由C生成D肯定发生了电子转移 C.A生成C肯定属于离子反应 D.B和E可能会发生反应生成一种盐

九年级化学--物质的溶解性练习(含答案)

九年级化学--物质的溶解性练习(含答案) 夯实基础 1.已知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 g。此时,20 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的质量为( ) A.36 g B.3.6 g C.7.2 g D.10 g 2.现有一杯20 ℃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能改变硝酸钾溶解度的操作是( ) A.加硝酸钾 B.充分搅拌 C.恒温蒸发水 D.升高温度 3.在粗盐的初步提纯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图K13-1 4.在粗盐提纯的实验操作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过滤时用到的仪器:烧杯、玻璃棒、铁架台、滤纸 B.蒸发操作结束后,将蒸发皿放在石棉网上 C.用药匙将蒸发皿中的白色固体直接转移到纸上 D.实验结束后所得到的白色固体为氯化钠 5.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数据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B.60 ℃时,饱和硝酸钾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之比为11∶21 C.20 ℃时,10 g水中加入5 g硝酸钾充分溶解后再加入5 g水,前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D.将溶质质量分数为28%的硝酸钾溶液从60 ℃降温至20 ℃,没有晶体析出

6. 图K13-2 甲、乙的溶解度曲线如图K13-2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t 2 ℃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之比为2∶5 B.t 2℃时,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 1 ℃后,溶液仍饱和 C.t 1 ℃时,甲、乙两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 D.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从t 2℃降温到t 1 ℃,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7.某盐化工厂生产的碳酸钠粗产品中含有少量的氯化钠。碳酸钠和氯化钠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如图K13-3所示,请回答: 图K13-3 (1)t 1 ℃时碳酸钠与氯化钠中溶解度较大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t 1℃时碳酸钠溶液升温至t 2 ℃,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填“变大”“变 小”或“不变”)。 (3)除去碳酸钠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钠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8.根据下表中氯化钠和硝酸钾部分溶解度数据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精品】常用试剂的溶解性

常用试剂的溶解性 1 . 二甲胺:有机物和无机物的优良溶剂,溶于水、低级醇、醚、低极性溶剂, 强烈刺激性。 2 . 石油醚:不溶于水,与丙酮、乙醚、乙酸乙酯、苯、氯仿及甲醇以上高级醇 混溶,与低级烷相似。 3 . 乙醚:微溶于水,易溶与盐酸,与醇、醚、石油醚、苯、氯仿等多数有机溶 剂混溶。麻醉性 4 . 戊烷:与乙醇、乙醚等多数有机溶剂混溶,低毒性。 5 .二氯甲烷:与醇、醚、氯仿、苯、二硫化碳等有机溶剂混溶。低毒性,麻醉 性强 7 . 二硫化碳:微溶与水,与多种有机溶剂混溶。麻醉性,强刺激性 8 .丙酮:与水、醇、醚、烃混溶。低毒,类乙醇,但较大 9 . 1,1-二氯乙烷:与醇、醚等大多数有机溶剂混溶。低毒、局部刺激性 10 . 氯仿:与乙醇、乙醚、石油醚、卤代烃、四氯化碳、二硫化碳等混溶。中 等毒性,强麻醉性 11 . 甲醇:与水、乙醚、醇、酯、卤代烃、苯、酮混溶。中等毒性,麻醉性 12 . 四氢呋喃:优良溶剂,与水混溶,很好的溶解乙醇、乙醚、脂肪烃、芳香烃、氯化烃。吸入微毒,经口低毒。 13 . 己烷:与甲醇部分溶解,与比乙醇高的醇、醚、丙酮、氯仿混溶。低毒, 麻醉性,刺激性 14 . 三氟代乙酸:与水、乙醇、乙醚、丙酮、苯、四氯化碳、己烷混溶,溶解 多种脂肪族、芳香族化合物。 15 . 1,1,1-三氯乙烷:与丙酮、、甲醇、乙醚、苯、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混溶。低毒类溶剂 16 . 四氯化碳:与醇、醚、石油醚、冰醋酸、二硫化碳、氯代烃混溶。氯代甲 烷中毒性最强。 17 . 乙酸乙酯:与醇、醚、氯仿、丙酮、苯等大多数有机溶剂互溶,能溶解某

些金属盐。低毒,麻醉性 18 . 乙醇:与水、乙醚、氯仿、酯、烃类衍生物等有机溶剂混溶。微毒类,麻 醉性 19 . 丁酮:与丙酮相似,与醇、醚、苯等大多数有机溶剂混溶。低毒,毒性强 于丙酮 20 . 苯:难溶于水,与甘油、乙二醇、乙醇、氯仿、乙醚、四氯化碳、二硫化碳、丙酮、甲苯、二甲苯、冰醋酸、脂肪烃等大多有机物混溶。强烈毒性 21 . 乙睛:与水、甲醇、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丙酮、醚、氯仿、四氯化碳、 氯乙烯及各种不饱和烃混溶,但是不与饱和烃混溶。中等毒性,大量吸入蒸气, 引起急性中毒 22 . 异丙醇:与乙醇、乙醚、氯仿、水混溶。微毒,类似乙醇 23 . 甲苯:不溶于水,与甲醇、乙醇、氯仿、丙酮、乙醚、冰醋酸、苯等有机 溶剂混溶。低毒类,麻醉作用。 24 .乙二胺:溶于水、乙醇、苯和乙醚,微溶于庚烷。刺激皮肤、眼睛 25 . 丁醇:与醇、醚、苯混溶。低毒,大于乙醇3倍。 26 . 乙酸:与水、乙醇、乙醚、四氯化碳混溶,不溶于二硫化碳及C12以上高级脂肪烃。低毒,浓溶液毒性强 27 .吡啶:与水、醇、醚、石油醚、苯、油类混溶。能溶多种有机物和无机物。 低毒,皮肤黏膜刺激性 28 . 乙酸丁酯:优良有机溶剂,广泛应用于医药行业,还可以用做萃取剂。一 般条件毒性不大 29 . N,N-二甲基甲酰胺:与水、醇、醚、酮、不饱和烃、芳香烃烃等混溶, 溶解能力强。低毒。 30 . N,N-二甲基乙酰胺:溶解不饱和脂肪烃,与水、醚、酯、酮、芳香族化 合物混溶。微毒类 31 . 二甲亚砜:与水、甲醇、乙醇、乙二醇、甘油、乙醛、丙酮乙酸乙酯吡啶、 芳烃混溶。微毒,对眼有刺激性 32 . 甲酰胺:与水、醇、乙二醇、丙酮、乙酸、二氧六环、甘油、苯酚混溶, 几乎不溶于脂肪烃、芳香烃、醚、卤代烃、氯苯、硝基苯等。皮肤、黏膜刺激性、

化学 物质溶解度表及常见物质颜色

常见酸、碱、盐溶解性表的扩展

中学常见物质颜色分类归纳 黑色:Ag2S 、Ag2O 、C粉、CuO 、CuS 、Cu2S 、Fe3O4、FeO 、FeS 、MnO2、PbS、石油等。 紫黑色:O3(固态) 、I2、KMnO4 灰黑色:石墨、晶体硅 灰色:As 、Fe3C 、Se、Sn 银灰色:Ge 白色:AgCl 、AgOH 、Al(OH)3、 Al2O3、BaCO3、BaSO4、CaCO3、CaSO3、无水CuSO4、Fe(OH)2、Fe(略带灰色) 、KClO3、 KCl 、K2SO4、MgO、Mg(OH)2、MgCO3、 NH4HCO3、 NH4NO3、 (NH4)2SO4、Na2O、 NaOH、Na2CO3、NaHCO3、 P2O5、 P4(白磷)、 ZnSO4、C6H12O6(葡萄 糖)、 (C6H10O5)n(淀粉)、 (C6H10O5)n(纤维素)、三溴苯酚等。 银白色:K、 Na、 Mg、 Al、 Sn 、Sb 、Bi 、Te 、Ti 、Hg 、Li 、Rb、 Cs(略带金色)等。 青白色:Zn 蓝白色:Pb 红色:[FeSCN]2+(血红色) 、Cu2O(砖红色) 红棕色:P(红磷)、NO2、Fe2O3 紫红色:Cu 、MnO4- 红褐色:Fe(OH)3、碘酒(褐色) 深红棕色:Br2 黄色:AgI 、P4(黄磷) 、Au 、Ag3PO4、FeS2、Al2S3、K2CrO4 淡黄色:Na2O2 、AgBr 、TNT 、S、PCl5、混有NO2的浓HNO3、混有Fe3+的浓HCl、溶有 NO2的硝基苯 灰黄色:Mg3N2 棕黄色:FeCl3、CuCl2 橙色:溴水、K2Cr2O7溶液 绿色:Cu(OH)2CO3、 Cr2O3 浅绿色:Fe2+、FeSO4·7H2O 黄绿色:Cl2 浅黄绿色:氯水、F2 蓝色:CuSO4·5H2O 、Cu(OH)2、Cu2+的稀溶液 淡蓝色:O3(气体) 深蓝色:O3(液态) 常见与Cu有关的颜色: Cu紫红色; Cu2O红色; CuO黑色;CuF2白色; CuCl2黄棕色; CuBr2棕黑色; CuI白色; Cu(OH)2淡蓝色; Cu2S黑色;CuS黑色; CuSO4·5H2O蓝色;无水CuSO4白色; 含Cu2+溶液:浓度很浓显黄绿色,浓度浓显绿色,浓度稀显蓝色。 焰色反应颜色: K紫色; Na黄色;Li紫红色; Rb紫色; Cu绿色;Ca砖红色;Ba黄绿色;Sr洋红色 卤素单质颜色: F2:(纯卤素)浅黄绿色

2-1三元水盐系溶解度

2-1 三元水盐系溶解度测定 (设计性实验) 第一部分设计性实验教学大纲 实验课程名称:专业实验(化学工程与工艺) 实验项目名称:三元水盐系溶解度测定 实验类型:设计性实验 实验类别:基础口专业基础口专业空 实验学时:4-6 一、实验目的 1、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步骤,学习三元水盐体系液固相平衡数据的测定方法。 2、通过绘制NaCI-NH4CI-H2O 三元体系等温相图,学会相图的绘制与应用; 3、复习液固相平衡知识,训练恒温、取样、称量、分析等基本操作技术。 二、预习与参考 1、陈钟秀、顾飞燕、胡望明编,化工热力学(第二版),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年 2、牛自得、程芳琴主编,水盐体系相图及其应用,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年。 3、青岛科技大学化工实验中心编,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验,2003 年 4、杭州大学化学系分析化学教研室编,分析化学手册(第二版) 第二分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7年 三、设计指标 以二元系统的溶解度数据为基础,在所设定的温度下,设计NaCI-NH 4CI-H 2O三元水盐体系合理的原始构成和实验步骤,进行实验,获得实验温度下的液固平衡数据,通过分析、计算,用所得数据绘制出NaCI-NH 4CI-H2O三元体系等温相图。 四、实验要求(设计要求) 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和原始数据,包括流程、实验步骤,分析方法等, 达到实验目的五、实验(设计)仪器设备和材料清单水浴恒温震荡装置,

酸、碱滴定装置,玻璃仪器;电子天平,分析天平,氯化钠,氯化铵,氢氧化钠、硝酸银标准溶液,甲醛溶液,蒸馏水,指示剂。 六、调试及结果测试原始数据和实验方案经指导教师审核后,自行调试。 利用提供的玻璃仪器和试剂自行分析。 七、实验报告要求要求有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方案和步骤、实验数据记录,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计算液固亮相的组成,绘制出相图,并对所得的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包括方案的合理性、误差分析、成败原因等) 八、思考题 1、本实验条件下的结果与标准值有何差异,为什么? 2、取样操作不 当,会产生那些可能情况?

第二章 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碳硅及其化合物

第二章 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第四节 碳、硅及其化合物 【考纲扫描】 了解碳、硅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考纲解读】 以新材料、新技术为背景考查碳,硅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及应用是高考考查本部分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 【知识梳理】 一、知识网络 二、碳及其化合物 1.碳在自然界中的存在 (1 (2)具体形式:以存在于大气中。 2.碳的单质 主要有 4.碳酸盐

(1)水溶性 ①含碱金属阳离子(Li +除外)、NH 4+的碳酸正盐 水;酸式盐均 溶于水。 ②一般地,在相同温度下,难溶性正盐的溶解度 CaCO Ca(HCO 3)2;可溶性正盐的溶解度 Na 2CO 3。 (2)热稳定性 ①一般地,热稳定性顺序为: 如Na 2CO H 2CO 3。 ②可溶性正盐K 2CO CaCO (3)与强酸反应 碳酸的正盐、酸式盐、碱式盐均能与强酸反应产生如 : (4)与强碱反应 ①酸式盐均能与强碱反应,如:NaHCO 3与NaOH ②可溶性正盐均能与含Ba 2+、Ca 2+的碱反应,如:Na 2CO 3与Ca(O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与盐反应 三、硅及其化合物 1.硅在自然界中的存在 (1 (2)具体形式:以其在地壳中的含量仅次于 居第二位。 2.硅的单质 (1)结构及物理性质 单质硅有晶体硅和无定形硅两种,晶体硅与金刚石结构相似,熔点硬度 (2)主要用途:可作 (3)化学性质 Si 与其它元素主要形成 化学性质不活泼,加热条件下与O 反应,方程 F 2、HF 、NaOH (43.二氧化硅 (1)存在形态有结晶形和无定形两大类,统称包括水晶和玛瑙等。 (2)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硅的性质比较

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知识点

第三部分 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一、知识整理 1.常见金属元素的位置和物理通性 (1)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2)金属材料的物理通性 常用的金属材料主要有金属和合金两类,它们具有如下的物理通性:①金属具有金属光泽;②金属具有导电性;③金属具有导热性;④金属具有良好的延展性。 2.比较金属性强弱的方法 元素金属性的本质是指元素的原子失电子能力。它取决于金属的原子半径、核电荷数、最外层电子数等因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比较元素金属性强弱: (1)根据金属的原子结构; (2)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3)根据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 (4)根据与氧气反应的难易; (5)根据与水反应的条件难易;(6)根据与非氧化性酸反应的剧烈情况; (7)根据金属间发生的置换; (8)根据原电池反应,做负极的金属比做正极的金属活泼。 3.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二、重点知识解析 1.钠及其钠的化合物 (1)钠及其钠的化合物的知识体系

2 2 2 O O 2 O O 22 (4)碳酸钠与碳酸氢钠 3 HCl NaCl HCl NaCl 2HCl2NaCl NaOH 2 NaHCO 3 重要的化工原料,用于玻璃、造纸、 食品工业,泡沫灭火剂等2.铝及其铝的化合物 (1)铝及其铝的化合物的知识体系

(2)铝 ①铝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和物理性质 铝在周期表中第三周期ⅢA族,是一种银白色轻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它可应用于制导线、电缆、炊具,铝箔常用于食品和饮料的包装,铝还可以用于制造铝合金。 ②化学性质 2Al 2 2 6HCl Al O 3 (3)氧化铝 ①是一种白色难溶的固体,不溶于水。是冶炼铝的原料,是一种比较好的耐火材料。 ②氧化铝是两性氧化物。 与酸反应:Al2O3+6HCl2AlCl3+3H2O 与碱反应:Al2O3+2NaOH2NaAlO2+H2O 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的物质:Al、Al2O3、Al(OH)3、弱酸的酸式盐(NaHCO3、NaHSO3)、弱酸的铵盐[(NH4)2CO3、(NH4)2SO3]、氨基酸等。 O Al 3HCl NaOH 3 (5)Al3+、- AlO、Al(OH)3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2 Al3+Al(OH)3- AlO 2 在AlCl3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的现象:先出现白色沉淀,NaOH溶液过量白色沉淀又逐渐消失。 AlCl3+3NaOH=Al(OH)3↓+3NaCl;Al(OH)3+NaOH=NaAlO2+2H2O (两瓶无色的溶液其中一瓶是AlCl3溶液,另一瓶是NaOH溶液,采用互滴法可以对这两瓶无色溶液进行鉴别) 在NaAlO2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的现象:先出现白色沉淀,盐酸过量白色沉淀又逐渐消失。 NaAlO2+HCl+H2O Al(OH)3↓+NaCl;Al(OH)3+3HCl AlCl3+3H2O 3.铁及其铁的化合物 (1)铁及其铁的化合物的知识体系

几种常见无机盐的缺乏症及食物来源见下表

几种常见维生素的功能、缺乏症及食物来源见下表:

糖类 (1)食物来源:谷类、豆类和根茎类等食物中含有较多的糖类。(2)功能:糖类是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人体的一切活动,包括走路、学习、呼吸等都要消耗能量,这衅能量大部分是由糖类提供的。(3)缺乏时的症状:瘦弱、乏力、低血糖。 脂肪 (1)食物来源:猪油、奶油、蛋黄、花生油、芝麻、豆类和硬果类等食物中含有较多的脂肪。 (2)功能:脂肪也是人体能量来源的重要物质,但是脂肪一般是储存在体内作为备用能源 (3)缺乏时的症状:瘦弱。 蛋白质 (1)食物来源:奶、蛋、鱼,瘦肉、豆类制品等。 (2)功能: ①组成细胞的主要有机物,如蛋白质是构成细胞膜、染色体的主要成分。 ②能源物质,蛋白质能分解释放能量,为人体的牛命活动提供能量。

③人的生长发育以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都离不开蛋白质。 (3)缺乏时的症状:长期供应不足可导致营养不良,发生贫血。 水 (1)来源:食物和饮料。 (2)作用: ①人体细胞的主要成分之一,占体重的60%~70%。 ②人体各种生命活动离不开水,人体内的细胞生活在液体环境中。 ③人体内的营养物质和废物都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进行运输。 无机盐 无机盐在人体内的含量不多,约占体重的4%,是构成人体的重要原料,如钙和磷是构成牙齿和骨骼的重要成分。无机盐还参与人体的各种代谢活动,是人体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重要保证。 维生素 维生素不是构成细胞的主要原料,不为人体提供能量,人体每日对它们的需要鼙也很小。但是,维生素对人体的重要作用是其他营养物质所不能代替的。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就会影响正常的隹长发育,甚至患病。 很多妈妈都问过小孩皮肤粗糙怎么办这个问题,小孩的皮肤相对而言比较薄嫩,到了秋冬干燥的季节就容易粗糙,同时也有很少的宝宝是天生的皮肤粗糙,那么小孩皮肤粗糙怎么办呢?我们来听听专家是怎么说的吧。 海军总医院皮肤专家指出,宝宝皮肤粗糙问题的产生是因为皮

2021年高中化学二轮专题卷——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含答案)

2021年高中化学二轮专题卷——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物质用途不正确的是( ) A .Al 2O 3可用作耐高温材料 B .Na 2CO 3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C .氯气可用于自来水消毒 D .FeCl 3可用作蚀刻铜电路板 2.有一种铁的“氧化物”样品,用5 mol/L 盐酸140 mL 完全溶解,所得溶液还能吸收标况下0.56 L 氯气,恰好使其中Fe 2+全部化成Fe 3+,该样品可能的化学式是 A .Fe 2O 3 B .Fe 3O 4 C .Fe 4O 5 D .Fe 5O 7 3.在铁的氧化物和氧化铝组成的混合物中,加入2 mol/L 硫酸65 mL ,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中Fe 2+能被标准状况下112 mL 的Cl 2氧化, 则原混合物中金属元素和氧元素的原子个数之比为 A .5:7 B .4:3 C .3:4 D .9:13 4.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Na 与CuSO 4水溶液反应:2Na+Cu 2+=Cu+2Na + B .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的CO 2:CO 2+OH -=-3HCO C .氢氧化钡溶液中加入稀硫酸:Ba 2++OH -+H ++2-4SO =BaSO 4↓+H 2O D .向Fe(OH)3悬浊液中加入醋酸:Fe(OH)3+3H +=Fe 3++3H 2O 5.下列生产、生活中的变化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 .泡沫灭火器的使用 B .手机充电 C .明矾净水 D .侯氏制碱 6.某些物质的制备原理在工业上和实验室中不一定相同,下列各物质的工业生产过程不正确... 的是 A .N 22H ??→NH 3?????????→饱和NaCl 溶液2CO ???→NaHCO 3Δ??→纯碱 B .NaCl 电解????→Cl 2????????→澄清石灰水漂白粉

几种常见无机盐的缺乏症及食物来源见下表

几种常见无机盐的缺乏症及食物来源见下表 The final revision was on November 23, 2020

几种常见无机盐的缺乏症及食物来源见下表: 几种常见维生素的功能、缺乏症及食物来源见下表:

糖类 (1)食物来源:谷类、豆类和根茎类等食物中含有较多的糖类。 (2)功能:糖类是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人体的一切活动,包括走路、学习、呼吸等都要消耗能量,这衅能量大部分是由糖类提供的。 (3)缺乏时的症状:瘦弱、乏力、低血糖。 脂肪 (1)食物来源:猪油、奶油、蛋黄、花生油、芝麻、豆类和硬果类等食物中含有较多的脂肪。 (2)功能:脂肪也是人体能量来源的重要物质,但是脂肪一般是储存在体内作为备用能源 (3)缺乏时的症状:瘦弱。 蛋白质 (1)食物来源:奶、蛋、鱼,瘦肉、豆类制品等。 (2)功能: ①组成细胞的主要有机物,如蛋白质是构成细胞膜、染色体的主要成分。 ②能源物质,蛋白质能分解释放能量,为人体的牛命活动提供能量。 ③人的生长发育以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都离不开蛋白质。(3)缺乏时的症状:长期供应不足可导致营养不良,发生贫血。

水 (1)来源:食物和饮料。 (2)作用: ①人体细胞的主要成分之一,占体重的60%~70%。 ②人体各种生命活动离不开水,人体内的细胞生活在液体环境中。 ③人体内的营养物质和废物都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进行运输。 无机盐 无机盐在人体内的含量不多,约占体重的4%,是构成人体的重要原料,如钙和磷是构成牙齿和骨骼的重要成分。无机盐还参与人体的各种代谢活动,是人体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重要保证。 维生素 维生素不是构成细胞的主要原料,不为人体提供能量,人体每日对它们的需要鼙也很小。但是,维生素对人体的重要作用是其他营养物质所不能代替的。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就会影响正常的隹长发育,甚至患病。 很多妈妈都问过小孩皮肤粗糙怎么办这个问题,小孩的皮肤相对而言比较薄嫩,到了秋冬干燥的季节就容易粗糙,同时也有很少的宝宝是天生的皮肤粗糙,那么小孩皮肤粗糙怎么办呢我们来听听专家是怎么说的吧。 海军总医院皮肤专家指出,宝宝皮肤粗糙问题的产生是因为皮肤缺少所致,一般婴儿体内水分占体重的70%~75%,较成人(60%~65%)高,因其生长发育旺盛,故需水量也多,由于供水不足很有可能会产生宝宝皮肤粗糙问题。水分的需要量与年龄、体重、食物的质与量,代谢高低、体温与肾浓缩功能等因素有关,年龄越小相对需水量越大,因而要解决宝宝皮肤粗糙怎么办的问题,就要做好以下这些事项: 1、多喝温开水改善宝宝皮肤粗糙,这是最有效的滋润方法。 2、不要经常的洗澡,特别是不要用较烫的水洗,一般一周2-3次即可,禁止用香皂等化学品,应该选用柔和的婴儿沐浴液。 3、改善宝宝皮肤粗糙要用温水洗脸,洗后涂抹润肤油,同样不追求美白、抗衰老

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版高考化学专题辅导与训练)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能力梯级提升·思维高效训练 一、选择题 1.(2011·临沂模拟)下列对生产、生活中有关化学问题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医疗上进行胃部造影前,患者服用的“钡餐”是BaCO3等不溶于水的物质 B.铝合金的大量使用归功于人们能用焦炭等还原剂从氧化铝中获取铝 C.明矾净水是利用了Al3+的水解性和氧化性 D.液氯罐中的液氯泄漏时,可将其移入水塘中,并向水塘中加入生石灰 2.(2011·福建高考)下表各选项中,不能利用置换反应通过Y得到W的一组化合物是( ) 3.(2011·山东高考)Al、Fe、Cu都是重要的金属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者对应的氧化物均为碱性氧化物 B.三者的单质放置在空气中只生成氧化物 C.制备AlCl3、FeCl3、CuCl2均不能采用将溶液直接蒸干的方法 D.电解AlCl3、FeCl3、CuCl2的混合溶液时阴极上依次析出Cu、Fe、Al 4.下列实验报告记录的实验现象正确的是( )

5.(2011·西南师大附中模拟)A是一种常见的单质,B、C为中学常见的化合物, A、B、C均含有元素X,它们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产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X元素可能为Al B.X元素可能为Si C.反应①和②互为可逆反应 D.反应①和②一定为氧化还原反应 6.(2011·株洲模拟)根据下图海水综合利用的工业流程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 已知:MgCl2·6H2O受热生成Mg(OH)Cl和HCl气体等。 A.过程①的提纯是物理过程,过程②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可产生2种单质

2021届高中化学二轮复习卷——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附答案)

2021届高中化学二轮复习卷——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物质用途不正确的是( ) A .Al 2O 3可用作耐高温材料 B .Na 2CO 3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C .氯气可用于自来水消毒 D .FeCl 3可用作蚀刻铜电路板 2.有一种铁的“氧化物”样品,用5 mol/L 盐酸140 mL 完全溶解,所得溶液还能吸收标况下0.56 L 氯气,恰好使其中Fe 2+全部化成Fe 3+,该样品可能的化学式是 A .Fe 2O 3 B .Fe 3O 4 C .Fe 4O 5 D .Fe 5O 7 3.在铁的氧化物和氧化铝组成的混合物中,加入2 mol/L 硫酸65 mL ,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中Fe 2+能被标准状况下112 mL 的Cl 2氧化, 则原混合物中金属元素和氧元素的原子个数之比为 A .5:7 B .4:3 C .3:4 D .9:13 4.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Na 与CuSO 4水溶液反应:2Na+Cu 2+=Cu+2Na + B .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的CO 2:CO 2+OH -=-3HCO C .氢氧化钡溶液中加入稀硫酸:Ba 2++OH -+H ++2-4SO =BaSO 4↓+H 2O D .向Fe(OH)3悬浊液中加入醋酸:Fe(OH)3+3H +=Fe 3++3H 2O 5.下列生产、生活中的变化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 .泡沫灭火器的使用 B .手机充电 C .明矾净水 D .侯氏制碱 6.某些物质的制备原理在工业上和实验室中不一定相同,下列各物质的工业生产过程不正确... 的是 A .N 22H ??→NH 3?????????→饱和NaCl 溶液2CO ???→NaHCO 3Δ??→纯碱 B .NaCl 电解????→Cl 2????????→澄清石灰水漂白粉

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资料

专题七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一)碱金属 1、碱金属性质递变规律 结构决定性质,由于碱金属的原子结构具有相似性和递变性,所以其化学性质也具有相似性和递变性。 ①相似性: a、都能与氧气等非金属反应 b、都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物和氢气 c、均为强还原剂。 ②递变规律(锂→铯) a、与氧气反应越来越剧烈,产物结构越来越复杂 b、与水反应剧烈程度依次增强 c、还原性依次增强,金属性依次增强 2.钠及其化合物 (1)、钠 1.Na与水反应:2Na+2H 2O=2NaOH+H 2 ↑;离子方程式:2Na+2H 2 O=2Na++2OH-+H 2 ↑。 现象及解释: ①浮(说明钠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②熔(说明钠的熔点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③游(说明有气体产生);④响(说明反应剧烈);⑤红(溶液中滴入酚酞显红色;说明生成的溶液显碱性)。 2.Na的保存:放于煤油中而不能放于水中,也不能放于汽油中;实验完毕后,要放回原瓶,不要放到指定的容器内。 3. Na在空气中长期放置最终生成物是什么? 析:Na―→Na 2O―→NaOH―→Na 2 CO 3 (溶液)―→Na 2 CO 3 ·10H 2 O(晶体)→Na 2 CO 3 (风化,粉末)。【Na 2O更易溶于水,因此并没有直接和CO 2 反应】 4.Na、K失火的处理:不能用水灭火,必须用干燥的沙土灭火。 5.Na、K的焰色反应:颜色分别黄色、紫色,易作为推断题的推破口。注意做钾的焰色反应实验时,要透过蓝色的钴玻璃,避免钠黄光的干扰。【颜色反应不是化学变化,而是物理现象】 6.制取Na:工业上通过电解熔融 NaCl(氯碱工业) (2)、氢氧化钠 1.俗名:火碱、烧碱、苛性钠 2.溶解时放热 3.与CO 2的反应:主要是离子方程式的书写(CO 2 少量和过量时,产物不同) 4.潮解:与之相同的还有CaCl 2、MgCl 2

常用试剂的溶解性和毒性

常用试剂的溶解性和毒性 剂名称沸点(101.3kPa)溶解性毒性 液氨-33.35℃特殊溶解性:能溶解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剧毒性、腐蚀性 液态二氧化硫-10.08 溶解胺、醚、醇苯酚、有机酸、芳香烃、溴、二硫化碳,多数饱和烃不溶剧毒 甲胺-6.3 是多数有机物和无机物的优良溶剂,液态甲胺与水、醚、苯、丙酮、低级醇混溶,其盐酸盐易溶于水,不溶于醇、醚、酮、氯仿、乙酸乙酯中等毒性,易燃 二甲胺7.4 是有机物和无机物的优良溶剂,溶于水、低级醇、醚、低极性溶剂强烈刺激性石油醚不溶于水,与丙酮、乙醚、乙酸乙酯、苯、氯仿及甲醇以上高级醇混溶与低级烷相似 乙醚34.6 微溶于水,易溶与盐酸.与醇、醚、石油醚、苯、氯仿等多数有机溶剂混溶麻醉性戊烷36.1 与乙醇、乙醚等多数有机溶剂混溶低毒性员?婷疋0? 二氯甲烷39.75 与醇、醚、氯仿、苯、二硫化碳等有机溶剂混溶低毒,麻醉性强 二硫化碳46.23 微溶与水,与多种有机溶剂混溶麻醉性,强刺激性 溶剂石油脑与乙醇、丙酮、戊醇混溶较其他石油系溶剂大 丙酮56.12 与水、醇、醚、烃混溶低毒,类乙醇,但较大 1,1-二氯乙烷57.28 与醇、醚等大多数有机溶剂混溶低毒、局部刺激性 氯仿61.15 与乙醇、乙醚、石油醚、卤代烃、四氯化碳、二硫化碳等混溶中等毒性,强麻醉性 甲醇64.5 与水、乙醚、醇、酯、卤代烃、苯、酮混溶中等毒性,麻醉性 四氢呋喃66 优良溶剂,与水混溶,很好的溶解乙醇、乙醚、脂肪烃、芳香烃、氯化烃吸入微毒,经口低毒己烷68.7 甲醇部分溶解,比乙醇高的醇、醚丙酮、氯仿混溶低毒。麻醉性,刺激性 三氟代乙酸71.78 与水,乙醇,乙醚,丙酮,苯,四氯化碳,己烷混溶,溶解多种脂肪族,芳香族化合物 1,1,1-三氯乙烷74.0 与丙酮、、甲醇、乙醚、苯、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混溶低毒类溶剂四氯化碳76.75 与醇、醚、石油醚、石油脑、冰醋酸、二硫化碳、氯代烃混溶氯代甲烷中,毒性最强 乙酸乙酯77.112 与醇、醚、氯仿、丙酮、苯等大多数有机溶剂溶解,能溶解某些金属盐低毒,麻醉性 乙醇78.3 与水、乙醚、氯仿、酯、烃类衍生物等有机溶剂混溶微毒类,麻醉性 丁酮79.64 与丙酮相似,与醇、醚、苯等大多数有机溶剂混溶低毒,毒性强于丙酮 苯80.10 难溶于水,与甘油、乙二醇、乙醇、氯仿、乙醚、、四氯化碳、二硫化碳、丙酮、甲苯、二甲苯、冰醋酸、脂肪烃等大多有机物混溶强烈毒性 乙睛81.60 与水、甲醇、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丙酮、醚、氯仿、四氯化碳、氯乙烯及各种不饱和烃混溶,但是不与饱和烃混溶中等毒性,大量吸入蒸气,引起急性中毒 异丙醇82.40 与乙醇、乙醚、氯仿、水混溶微毒,类似乙醇 1,2-二氯乙烷83.48 与乙醇、乙醚、氯仿、四氯化碳等多种有机溶剂混溶高毒性、致癌 乙二醇二甲醚85.2 溶于水,与醇、醚、酮、酯、烃、氯代烃等多种有机溶剂混溶。能溶解各种树脂,还是二氧化硫、氯代甲烷、乙烯等气体的优良溶剂吸入和经口低毒 三氯乙烯87.19 不溶于水,与乙醇.乙醚、丙酮、苯、乙酸乙酯、脂肪族氯代烃、汽油混溶有机有毒品_ 三乙胺89.6 水:18.7以下混溶,以上微溶。易溶于氯仿、丙酮,溶于乙醇、乙醚易爆,皮肤黏膜刺激性强 丙睛97.35 溶解醇、醚、DMF、乙二胺等有机物,与多种金属盐形成加成有机物高度性,与氢氰酸相似 庚烷98.4 与己烷类似低毒,刺激性、麻醉性 水100 略略 硝基甲烷101.2 与醇、醚、四氯化碳、DMF、等混溶麻醉性,刺激性 1,4-二氧六环101.32 能与水及多数有机溶剂混溶,仍溶解能力很强微毒,强于乙醚2~3倍 不溶于乙醚、氯仿、二硫化碳、苯、四氯化碳、石油醚食用对人体无毒 甲苯110.63 不溶于水,与甲醇、乙醇、氯仿、丙酮、乙醚、冰醋酸、苯等有机溶剂混溶低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知识点总结 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典型题】2014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名师知识点总结:常见无机 物及其应用)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物质充分反应后,只能得到一种气体的是( ) A.木炭和浓硫酸共热 B.Na2O2跟足量的稀硫酸反应 C.足量的铜跟一定量的浓硝酸反应 D.汽油在汽车发动机中燃烧后排出的气体 解析:A项,木炭和浓硫酸共热生成CO2和SO2;B项,Na2O2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O2;C项,足量的铜跟一定量的浓硝酸反应,先生成NO2,后生成NO;D项,汽油在汽车发动机中燃烧后排出的气体有CO2、CO等。 答案:B 2.(2013·吉林省质监·13)下列实验操作与预期目的或所得结论一致的是( ) 选项实验操作实验目的或结论 A 向某钠盐溶液中加入过量盐酸,产生能使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 该溶液为Na2CO3溶液 B 在有镀层的铁片上,用刀刻一槽,在槽上 滴入少量0.1 mol/L盐酸,一段时间后滴 入KSCN溶液,无红色出现 一定是镀锡的马口铁片 C 配制SnCl2溶液时,先将SnCl2溶于适量浓 盐酸,再用蒸馏水稀释,最后在试剂瓶中 加入少量的锡粒 抵制Sn2+水解,并防止Sn2 +被氧化为Sn4+ D 向等浓度的NaCl和KI的混合溶液中,逐 滴加入AgNO3溶液,溶液中先产生黄色沉 淀,后产生白色沉淀 K sp(AgCl)< K sp(AgI) 解析:A项,该钠盐可能为Na2CO3、N aHCO3或Na2SO3等;B项,KSCN溶液是用来检验Fe3+的,若为镀锡的马口铁,在酸性条件下发生原电池反应,Fe比Sn活泼,Fe失电子生成Fe2+,遇KSCN不变红,若是镀锌铁,Zn比Fe活泼,发生原电池反应时Zn失电子变成Zn2+,而Fe不发生反应,故KSCN也不变红;D项,K sp小的先沉淀,先出现的黄色沉淀为AgI,白色沉淀为AgCl,得到的结论应为K sp(AgCl)>K sp(AgI)。 答案:C 点拨:本题考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考查考生实验和知识运用能力。难度中等。 3.(2013·山西省青岛市统测·1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常见物质溶解性及溶度积_图文(精)

常见物质溶解性 Ag+Hg22+Pb2+Hg2+Bi3+Cu2+Cd2+As3+Sb3+Sn2+Sn4+Al3+Cr3+Fe3+Fe2+Mn 2+Ni2+Co2+Zn2+Ba2+Sr2+Ca2+Mg2+K+Na+NH4+碳酸盐, CO32- HNO3HNO3HNO3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略溶水水水草酸盐,C2O42-HNO3HNO3HNO3HCl HCl HCl HCl -HCl HCl 水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水水水水 氟化物, F-水水略溶, HNO3 水HCl 略溶, HCl 略溶, HCl - 略溶, HCl 水水水水 略溶, HCl 略溶,

HCl HCl HCl HCl HCl 略溶HCl 不溶HCl 水水水 亚硫酸盐, SO32-HNO3HNO3HNO3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水水水水AsO33-HNO3HNO3HNO3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水水水AsO43-HNO3HNO3HNO3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水水水磷酸盐, PO43-HNO3HNO3HNO3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水水水BO2-HNO3-HNO3-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略溶略溶HCl 水水水硅酸盐, SiO32-HNO3-HNO3-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水水水 酒石酸, C4H4O62-HNO3略溶, HNO3 HNO3HCl HCl 水HCl -HCl HCl 水水水水HCl 略溶, HCl HCl 水HCl HCl HCl HCl 水水水水 硫酸盐, SO42-略溶略溶不溶略溶略溶水水-HCl 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不溶不溶微溶水水水水 CrO4-HNO3HNO3HNO3HCl HCl 水HCl --HCl --HCl 水-略溶, HCl HCl HCl 水HCl 略溶水水水水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