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己亥杂诗》赏析

《己亥杂诗》赏析

《己亥杂诗》赏析
《己亥杂诗》赏析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一、作者及作品简介

龚自珍(1792-1841),清末思想家,文学家。他的诗气势磅礴,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二、写作背景

一八三九年,龚自珍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眷属,在南北往返途中,写下了短诗315首,题为《乙亥杂诗》。本诗是第一首,写他被迫辞官,离开北京时所抒发的感想。

三、中心思想

诗人愤然辞官,回家途中触景生情发出感慨,表达了作者的离愁别绪,表现了诗人追求理想,关注国家命运的思想感情。

四、词义

吟鞭:诗人的马鞭,多用来形容行吟的诗人。

即天涯:便是天涯。这里指远离京师。

落红:落花。

五、译文赏析理解

1、浩荡离愁白日斜(xiá),吟鞭东指即天涯。

在弥漫无际的离愁中,眼看夕阳西下。“浩荡离愁”是说诗人的愁绪无边无际。用斜日和天涯路烘托出了无限离愁,流露出作者天高地远、天涯漂泊的苍

茫迷惘之感。

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落花纷纷绝不是无情飘洒,化作春泥愿培育出更多新花。用比喻的修辞,落红比喻诗人自己,花指国家、人民,也可比作理想信念。诗人虽辞官回家,但仍心系国家人民,及时离官辞京,也要像落红一样,化作春泥,报效国家和人民。此句托物言志。今义:常用这两句来赞扬老一辈在事业上鞠躬尽瘁的精神,以及他们对培养和爱护青年人耗尽心血的高尚情怀。

六、艺术手法

托物言志,落红比喻诗人自己,花指国家、人民,也可比作理想信念。诗人虽辞官回家,但仍心系国家人民,及时离官辞京,也要像落红一样,化作春泥,报效国家和人民。此句托物言志。

七、练习题

1、请用第一人称描述“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所呈现的内容:

夕阳西下,我怀着无边无际的离愁.挥动马鞭,离京东去, 打算回到那远在天涯的家乡.

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这首

诗的精华所在。请自选一个角度(或语言,或诗意,或情感,或哲理)写一段鉴赏性文字。(40字以内)答:①从语言上谈,这两句诗语言精美,用新奇的比喻表现自己的理想和信念。这两句移情于物,表达了对新生命的赞美。

②从含义上谈,这两句诗是说飘落的红花并不是无情物,即使化作春泥,也要去滋养呵护着花儿。

③从情感上谈,这两句诗表现了积极的人生态度,意境高远,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和信念的执着追求。

④从哲理上谈,花落归根,化为春泥,正可以孕育新的春天,反映了大自然生生不息的规律。

《己亥杂诗》赏析

《己亥杂诗》赏析【部编版七下】 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 【原诗】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译文】 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作者】 龚自珍(1792—1841年),字璱人,号定庵。晚年居住昆山羽琌山馆,又号羽琌山民。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代表作:《定庵文集》。【背景】 这组诗作于清道光十九年己亥(1839年)。这年龚自珍辞官,由北京南返杭州,后又北上接取家属,在南北往返的途中,他看着祖国的大好河山,目睹生活在苦难中的人民,不禁触景生情。 【主题思想】 这首诗以“落红”自喻,抒发了诗人自己辞官离京时的复杂感情,表现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满腔热情和献身精神。 【赏析】 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一方面,离别是忧伤的,毕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往事如烟;另一方面,离别是轻松愉快的,毕竟自己逃出了令人桎梏的樊笼,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这样,离别的愁绪就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既有“浩荡离愁”,又有“吟鞭东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广阔天涯。这两个画面相反相成,互为映衬,是诗人当日心境的真实写照。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诗人们常常喜欢用落日作为自然现象和象征韶光易逝的双重手法来显示相思之烈或别离之苦。“吟鞭东指即天涯”。“吟鞭”是指诗人的马鞭,“东指”点明了此行的目的地——故乡(浙江)。“即天涯”是说距离故乡还很远。马鞭举处,前面便是离京师越来越远的海角天涯。

己亥杂诗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新雷 张维屏造物无言却有情, 每于寒尽觉春生。 千红万紫安排著, 只待新雷第一声。 月夜 刘方平更深月色半人家, 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 虫声新透绿窗纱。 秋夜洛城闻笛 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襄邑道中 陈与义飞花两岸照船红, 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 不知云与我俱东。 菊花 元稹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春夜喜雨【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天净沙·秋【元】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七步诗【三国·魏】曹植 煮豆持作羹gēng,漉lù菽shū以为汁。萁qí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鸟鸣涧【唐】王维体裁:【五绝】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芙蓉楼送辛渐【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江畔独步寻花【唐】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xī,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石灰吟》【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竹石【清】郑燮xiè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jì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己亥hài杂诗【清】龚自珍(这首是《已亥杂诗》中的第220首) 九州生气恃shì风雷,万马齐喑yīn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dǒusǒu,不拘一格降人才。 浣溪沙【宋】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宋】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祝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阵阵悠扬的笛声,从谁家中飘出? 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

古诗己亥杂诗翻译赏析

古诗己亥杂诗翻译赏析 《己亥杂诗》作者是清朝文学家龚自珍。此诗一共两首其古诗全文如下: 【前言】 《己亥杂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创作的一组诗集。己亥为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这一年作者48岁,因厌恶仕途,辞官离京返杭,后因迎接眷属,又往返一次。在往返京杭的途中,共写了220首七言绝句,总题《己亥杂诗》,是一组自叙诗,写了平生出处、著述、交游等,题材极为广泛,其中第5首及第125首被我国中小学语文课本收录。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充分表达诗人的壮怀。 第一首: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翻译】 要是这么大的中国重新朝气蓬勃,靠的是像疾风迅雷般的改革。像万马齐喑一样的局面,毕竟让人心痛。我奉劝皇帝能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降下更多的人才。 【鉴赏】 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诗。全诗层次清晰,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写了万马齐喑,朝野噤声的死气沉沉的现实社会。第二层,作者指出

了要改变这种沉闷,腐朽的现状,就必须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暗喻必须经历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才能使中国变得生机勃勃。第三层,作者认为这样的力量来源于人材,而朝廷所应该做的就是破格荐用人材,只有这样,中国才有希望。诗中选用“九州”、“风雷”、“万马”、“天公”这样的具有壮伟特征的主观意象,寓意深刻,气势磅礴。 第二首: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翻译】 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 马鞭向东举起,这一起身,从此就是天涯海角了。我辞官归乡,犹如从枝头上掉下 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泥土,还要报效国家,为国家尽自己的一份心力。 【鉴赏】 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一方面,离别是忧伤的,毕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往事如烟;另一方面,离别是轻松愉快的,毕竟自己逃出了令人桎梏的樊笼,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这样,离别的愁绪就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既有“浩荡离愁”,又有“吟鞭东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广阔天涯。这两个画面相反相成,互为映衬,是诗人当日心境的真实写照。诗的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议论。“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

《己亥杂诗》 知识点汇总

《己亥杂诗》知识点汇总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 1.体裁:七言绝句。出处《龚自珍诗人选注》 2.作者:龚自珍,清末思想家、文学家。 3.背景:清政府衰落时期,作者辞官回乡,诗人一生爱国爱民,心忧国家人民。 4.注释: ①浩荡:这里形容愁绪无边无际的样子。 ②吟鞭:诗人自己的马鞭,多用来形容行吟的诗人。 ③即天涯:便是天涯,这里指远离京师。 ④落红:落花。 5.重点句子: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译句:在弥漫无迹的离愁中,眼看夕阳西下,我挥舞着马鞭远离京城,向东奔向远在天涯的家乡。 赏析:本句写景以“白日斜”“浩荡”来烘托离愁,可见诗人辞官心情的痛苦和决心之大。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 译句: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赏析:运用比喻的修辞,“落红”喻指诗人自己,“花”喻指国家、人民。写出了表现诗人虽辞官回家,但仍心系国家人民,关心国家命运,不忘报国的情怀。(现用来赞扬老一辈在事业上鞠躬尽瘁的精神以及他们对培养和爱护青年人耗尽心血的高尚情怀。) 中心思想: 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和信念的执着追求,对新的生命的赞美,也表现了死而不已的奉献精神,寄托了诗人虽脱离了官场,但仍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的情怀。拓展:表示无私奉献的诗句: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已死)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未死) 练习巩固: 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可谓千古名句,写一段话用上此诗句。王老师已经退休在家,但她经常利用节假日的时间给小区的孩子们补习功课,她的这种精神真可谓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这首诗抒写了诗人辞官告别寓居多年的京城、回归故里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卸甲归田的惆怅,也有回归的喜悦,更有继续忠心报国服务乡民的信念。 3.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D ) A诗的一二句真实反映诗人当时复杂的心境:离别的愁绪和回归的喜悦交织。 B三四句从落花到春泥展开联想,将诗人的时代使命感移情落花,从而把离愁升华为崇高的献身精神。 C诗人中冷色调“白日斜”烘托离愁,用“落红”一句作为情感转折,使整首诗从离愁中解脱出来。 D诗与陶《归园田居》所表达的与官场决裂,归隐田园的遁世思想相同。

己亥杂诗 历年中考鉴赏阅读试题

《己亥杂诗》赏析题 译文: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马鞭向东举起这一起身,从此就是天涯海角了。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1、结合全诗内容填空。 (1)这首诗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诗的一二句写的是离愁,三四句借花喻人,抒发了诗人的继续忠心报国的志愿(或“志向”)。 (2)诗中“吟鞭东指即天涯”中的“吟鞭”指诗人的马鞭。 (3)“落红不是无情物”中,作者以落红暗喻自己是有爱国情怀的志士(比喻诗人自己)。(4)“化作春泥更护花”一句表达了作者想继续为国效力的思想感情。 (5)诗人以浩荡修饰离愁,以白日斜烘托离愁,以天涯映衬离愁,这种多层次的描写方法和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有异曲同工之妙。 (6)直抒作者心境的一个短语是:浩荡离愁。 (7)诗的后两句,诗人以落红自比,表明了自己虽辞官归隐,仍为国效力的决心。现在常被用来赞颂牺牲自己,培育新人的无私奉献的精神。 2. 这首诗写出了诗人辞官告别寓居多年的京城,回归故里时怎样的复杂心情? 答:既有离别的伤感,也有回归的喜悦,更有积极的人生态度、继续忠心报国的信念。 3.请你谈谈对三、四句诗的理解: 这两句诗托物言志,诗人以落花自喻,表明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表达了诗人高度的爱国热忱和崇高的献身精神。 4.这首诗加线句子是怎样写“离愁”的? 答:用“浩荡”表现“离愁”的广阔无边,用“白日斜”的特定情境烘托“离愁”。 5.你认为这首诗的后两句广为传诵的原因是什么? 答:这两句话以“落红”和“春泥”为喻,表达了作者虽辞官离京,仍然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思想感情;这两句诗语言生动形象,内容蕴涵哲理,格调昂扬向上。 6.这首诗共四句,写出了诗人几种心情?请你概括。 答:一是离别的忧伤,二是回归的愉快,三是积极的人生态度。 7.“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或:诗人以落红自喻表达了诗人想继续为国效力的思想感情) 8.怎样理解诗中的“离愁”? 答:诗中的“离愁”是指当时作者离别亲朋好友,愤然辞官回家所产生的对亲朋好友的依依不舍之情。 9.为什么不说“夕阳斜”而说“白日斜”? 答:这里不说“夕阳”而取“白日”,正好与作者当时的心情相吻合,也隐喻当时国势渐颓的社会现实。 10.诗歌中流露了诗人的两种感情:舍与不舍。诗人想舍的是什么?不想舍的又是什么? 答:诗人想舍的是当朝的黑暗与腐朽,不想舍的是亲朋好友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11.本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比较复杂,总体上包含了哪两方面的情感? 答:一方面表达了诗人希望解甲归田的惆怅,另一方面表达了诗人希望继续精忠报国的信念。 12.本诗的最后两句,诗人在花开花落的变化中寄寓了怎样的深意? 答:诗人以“落红”暗喻自己是具有爱国情怀的志士,“化作春泥更护花”表达了诗人想继续为国效力的这首诗写诗人离京的感受,将政治抱负、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抒发了诗人复杂的感情思想感情。 13.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答:这两句诗托物言志,诗人以落花自喻,表明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表达了诗人高度的爱国热忱和崇高的献身精神。 或者:诗人以拟人化手法将落花写成有感情的,说是即使化作了春泥还要护花,用以比喻诗人虽辞官离京,仍要像落花变春泥再护花一样,对社会,对国家还要竭尽全力。比喻新颖,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炽热的爱国热情。 或者:这两句诗语言精美,用新奇的比喻表现自己的理想和信念。这两句移情于物,表达了

1己亥杂诗

1己亥杂诗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从字面看,花不是无情之物,落在泥土里成了绿肥,还可以哺育花。作者以花自喻,意谓自己虽然处境艰难,但忠贞报国之心始终不变;自信其高尚志节更能感召年青一代。 2①新雷① 造物无言却有情②, 每于寒尽觉春生; 千红万紫安排著③, 只待新雷第一声。 这首诗作于道光四年(1824)春初,写春将到的喜悦。诗人以自然喻人事,在对新雷的期待和春天的欢呼中,透露出作者渴望社会新变的心情。小诗短短四句,寓理于情,清丽可喜,耐人寻味 3。月夜 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 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 虫声新透绿窗纱。。”在这迷人的夜晚,万籁俱寂,人们仿佛听到了春的脚步,感受到了春天的温暖气息,清脆欢快的虫鸣声,透过了绿色的窗纱,传到了静静的卧室中。 4这两句诗源自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全诗如下: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这个夜里,当人们听到缠绵哀怨的《折杨柳》曲子的时候,谁不会涌起一股强烈的思乡伤别之情呢?5 5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陈与义(一○九○~一一三八)字去非,自号简斋,洛阳人,有“简斋集”。 这是诗人在河南行舟襄邑道中的真实感受。船顺水而下,趁着顺风,百里路程只走了半天,水速是惊人的。榆堤两岸的景物,应似飞掠而过,此诗虽未写出,可由想象而得。然而,诗人注意的却是船上看云的感受:躺在船上看那满天云彩,一动不动,船行百里,竟没有觉察到云彩和乘船人都在向东。船上观景,看天上云彩是一种感受,看两岸花木又是另一番感受。感受的不同,反映了主体与客体的距离的不同:花木在近处,看去似飞动;白云太离远,观者未觉动。可是,同一个陈与义在另一种场合下看那天上的云,却又象跟着归去的诗人在一起行走 6元稹·《菊花》 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菊花》是一首七言绝句。这两句是说,不是我偏爱菊花,一年之中,菊花开过之后,再没有别的花开放了,赏花的机会再没有了。诗句回答了爱菊的原因,表达了诗人特殊爱菊之情,其中含有对菊花坚贞品格的赞美。别出新意,笔法巧妙,新颖自然,不落俗套

《已亥杂诗》赏析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译文:满怀离愁而对夕阳西下,鸣鞭东指从此浪迹天涯。凋落的花朵仍然有情有意,化作春泥培育出新的鲜花。 【赏析】一二两句写离京南归时的情形,失落与惆怅之情溢于言表。三四两句笔锋陡转,以落红化泥护花作比,说明自己身虽脱离官场,仍心系国家,形象生动而含蕴沉著。 作者:龚自珍(1792-1841),近代的启蒙思想家和杰出的文学家。 主旨:这首诗抒写了诗人辞官告别寓居多年的京城、回归故里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回归的喜悦,又有离别的愁绪,更有忠心报国继续服务乡民的信念。 ●全文 ▲这首诗抒写了诗人辞官告别寓居多年的京城、回归故里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卸甲归田的惆怅,也有回归的喜悦,更有继续忠心报国服务乡民的信念。 ▲这首诗写诗人离京的感受,将政治抱负、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抒发了诗人复杂的感情。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表达作者忧郁孤独和悲壮豪迈心情奇妙地交织在一起的两句是: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请用第一人称描述“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所呈现的内容: 夕阳西下,我怀着无边无际的离愁.挥动马鞭,离京东去, 打算回到那远在天涯的家乡. ▲诗人以浩荡修饰离愁,以“白日斜”烘托离愁,以“天涯”映衬离愁,这种多层次的描写方法和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有异曲同工之妙。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请你对“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略作赏析。 诗人以拟人化手法将落花写成有感情的,说是即使化作了春泥还要护花,用以比喻诗人虽辞官离京,仍要像落花变春泥再护花一样,对社会,对国家还要竭尽全力。比喻新颖,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炽热的爱国热情。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中“落红”指什么?这一句有什么深刻含义?“落红”指落花,暗指自己辞官。作者以花自喻,表明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可谓千古名句,写一段话用上此句诗。(50字左右)

《己亥杂诗》赏析讲解

《己亥杂诗》赏析讲解 (蓝色字体来自教参)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关于作者】 龚自珍(1792-1841),字璱sè人,号定盦ān,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清代思想家、文学家。出身于世代官宦的学者家庭。27岁中举人,38岁中进士。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他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烟。48岁辞官南归,次年暴卒于江苏丹阳。 【写作背景】 已亥指清道光十九年(1839),也就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龚自珍已48岁,对清朝统治者大失所望,毅然决然辞官南归,回归故里,后又北上迎取眷属,在南北往返途中,他有所思,有所感,就用鸡毛写在账簿纸上,投入一个竹筐里。后来共“得纸团三百十五枚,盖作诗三百十五首也”(《与吴虹生书》),写就巨型组诗——《己亥杂诗》。内容或直抒胸臆,或回忆往事,或叙述见闻,或赠答友朋,等等。这首诗是《己亥杂诗》的第五首,是作者刚刚离开京城时写的。 【诗句翻译】 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马鞭向东举起,这一起身,从此就是天涯海角了。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赏析讲解】 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酒脱的气概。 首句明点“离愁”。诗人与北京,可以说结下了不解之缘。他的祖父、父亲都在北京做过官。他自己幼年在京人塾就读,后来又多次赴京参加会试,直至在京做官。离开与自已生活关系如此密切的京城,产生“离愁”原很自然。但这里用“浩荡”来形容“离愁”的广大无边,说明愁绪之深,用“白日斜”这种带有象征色彩的描写来点明“离愁”产生的背景,却使人感到,这并不单纯是离开一个生活过多年的地方时的卷恋、惆怅之情,而是有着更深广的内涵。从客观形势看,清王朝的统治已进人“衰世”,“白日斜”并不单纯指离京的时间,而是象征着当时的国运与局势。正因为有这样深广的家国之忧,身世之感,这“离愁”便包含着政治的内涵,是对国事的忧虑。 次句说自己一离京师,从此便如远隔天涯。诗人此次离京,先东行至通县,再沿运河南下,故说“东指”。“吟鞭”,是挥响马鞭的意思。“即天涯”,一出国门,即同天涯。这里有对朝廷的眷恋,也有对国事的忧念。从“浩荡离愁”和“即天涯”,便自然引出下两句来。 后两句展开联想,用比喻手法,移情于物,借“落花”自喻,掉落的花瓣并不是冷酷无情,自哀自怜的,是消融在泥土中以更好地保护盛开的鲜花,表现了诗人超凡脱俗的宽广胸怀。在形象的比喻中,融人议论,自然而朴实。“化作春泥更护花”,也表现出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以此来表达他至死仍牵挂国家的一腔热情。 【问题探究】 1.请解释诗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在原作中的意思,以及后来衍生的意义。

己亥杂诗[1]

《己亥杂诗》中考试题汇编 (一)己亥杂诗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0.本诗开头两句,以“”修饰离愁,以“”衬托离愁,这种表现手法和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有异曲同工之妙。(2 分) 11.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 分) A.诗的第一、二句真实地反映了诗人当日复杂的心境:离别的愁绪和回归的喜悦相互交织。 B.诗的第三、四句从落花到春泥展开联想,将诗人的时代使命感移情落花,从而把离愁升华为崇高的献身精神。 C.诗中用冷色调的“白日斜”烘托离愁,用“落红”一句作为情感的转析,使整首诗从离愁中解脱出来。 D.全诗表达的思想和陶渊明《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所表达的官场决裂、归隐田园的遁世思想相同。 (一)(甲)10.浩荡白日斜或天涯 11.D (二)阅读古诗《己亥杂诗》,完成下题。 1.这首诗写诗人离京的感受,将( )和( )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抒发了诗人复杂的感情。(2 分) 2.请你谈谈名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用形象的比喻表明了作者怎样的心志?(2 分)

3.【答案】1.政治抱负个人志向(2 分,每空1 分) 2.表明作者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或:表明作者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或:表现了他一贯的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一片痴情。 (三)己亥杂诗龚自珍(清) 1、请用“\”划分下面诗句的朗读节奏。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这首诗前两句中的“”这一词语直接描写了诗人的心境。 3、怎样理解诗中的“离愁”? 4、诗歌中流露出了诗人的两种情感:舍和不舍。诗人想舍的是什么,不想舍的又是什么? 5、诗人以落红化春泥为喻,寄托了自己怎样的情怀? 6、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画面。并谈谈你对这句诗的理解。 答案:1、略 2、浩荡离愁(离愁) 3、诗中的离愁是指当时作者离别亲朋好友,愤然辞官回家所产生的对亲朋好友的依依不舍之情。 4、诗人想舍的当朝者的黑暗和腐朽,不想舍的是亲朋好友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古诗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翻译赏析

古诗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翻译赏析《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作者为清朝文学家龚自珍。其古诗全文如下: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前言】 《己亥杂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1792-1841)创作的一组诗集。己亥为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己亥年)),这一年作者48岁,因厌恶仕途,辞官离京返杭,后因迎接眷属,又往返一次。所作诗文,提倡“更法”“改图”,批评清王朝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15首。是一组自叙诗,写了平生出处、著述、交游等,题材极为广泛,其中第5首及第220首被中国中小学语文课本收录。 【注释】 1浩荡: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浩荡:无限。 2吟鞭:诗人的马鞭。东指:东方故里。天涯:指离别京都的距离。 3天涯:天边,形容很远的地方。 4落红:落花。花朵以红色者为尊贵,因此落花又称为落红。 5化作春泥:变成春天的泥土。

【翻译】 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马鞭向东举起这一起身,从此就是天涯海角了。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赏析】 这首是《己亥杂诗》的第五首,写诗人离京的感受。虽然载着“浩荡离愁”,却表示仍然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 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一方面,离别是忧伤的,毕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此番一别,不知何年后才能相见;另一方面,离别是轻松愉快的,毕竟自己逃出了令人桎梏的樊笼,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这样,离别的愁绪就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orG一起,既有“浩荡离愁”,又有“吟鞭东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广阔天涯。这两个画面相反相成,互为映衬,是诗人当日心境的真实写照。诗的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议论。“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鸦片战争爆发后,他多次给驻防上海的江西巡抚梁章钜写信,商讨国事,并希望参加他的幕府,献计献策。可惜诗人不久就死在丹阳书院(年仅50岁),无从实现他的社会理想,令人叹惋。 诗的后两句:诗人用移情于物的手法,借落花翻出新意,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极为瑰丽的境界:“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

“己亥杂诗”阅读鉴赏及答案

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满怀离愁而对夕阳西下,鸣鞭东指从此浪迹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凋落的花朵仍然有情有意,化作春泥培育出新的鲜花。内容简介: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一方面,离别是忧伤的,毕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往事如烟;另一方面,离别是轻松愉快的,毕竟自己逃出了令人桎梏的樊笼,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这样,离别的愁绪就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既有“浩荡离愁”,又有“吟鞭东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广阔天涯。这两个画面相反相成,互为映衬,是诗人当日心境的真实写照。诗的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议论。这首小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诗句的意思是落花不是无情的,就是化作春泥也要守护着新花。运用比喻,表明了作者的心志,表明作者虽然辞了官,仍然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写作特色:这首小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赏析】一二两句写离京南归时的情形,失落与惆怅之情溢于言表。三四两句笔锋陡转,以落红化泥护花作比,说明自己身虽脱离官场,仍心系国家,形象生动而含蕴沉著。作者:龚自珍(1792-1841),近代的启蒙思想家和杰出的文学家。主旨:这首诗抒写了诗人辞官告别寓居多年的京城、回归故里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回归的喜悦,又有离别的愁绪,更有忠心报国继续服务乡民的信念。●全文▲这首诗抒写了诗人辞官告别寓居多年的京城、回归故里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卸甲归田的惆怅,也有回归的喜悦,更有继续忠心报国服务乡民的信念。▲这首诗写诗人离京的感受,将政治抱负、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抒发了诗人复杂的感情。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表达作者忧郁孤独和悲壮豪迈心情奇妙地交织在一起的两句是: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请用第一人称描述“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所呈现的内容:夕阳西下,我怀着无边无际的离愁.挥动马鞭,离京东去, 打算回到那远在天涯的家乡.▲诗人以浩荡修饰离愁,以“白日斜”烘托离愁,以“天涯”映衬离愁,这种多层次的描写方法和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有异曲同工之妙。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请你对“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略作赏析。诗人以拟人化手法将落花写成有感情的,说是即使化作了春泥还要护花,用以比喻诗人虽辞官离京,仍要像落花变春泥再护花一样,对社会,对国家还要竭尽全力。比喻新颖,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炽热的爱国热情。▲“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中“落红”指什么?这一句有什么深刻含义?“落红”指落花,暗指自己辞官。作者以花自喻,表明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可谓千古名句,写一段话用上此句诗。(50字左右)如:王老师已经退休五年了,还一直做我们的课外辅导,他这种退而不休的精神,正如龚自珍诗句描写的那样:“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啊!▲“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这首诗的精华所在。请自选一个角度(或语言,或诗意,或情感,或哲理)写一段鉴赏性文字。(40字以内)答:①从语言上谈,这两句诗语言精美,用新奇的比喻表现自己的理想和信念。这两句移情于物,表达了对新生命的赞美。②从含义上谈,这两句诗是说飘落的红花并不是无情物,即使化作春泥,也要去滋养呵护着花儿。③从情感上谈,这两句诗表现了积极的人生态度,意境高远,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和信念的执着追求。④从哲理上谈,花落归根,化为春泥,正可以孕育新的春天,反映了大自然生生不息的规律。

《己亥杂诗》名篇选析

名篇选析 己亥杂诗(第5首)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注释】 1.浩荡离愁: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浩荡:无限。 2.吟鞭:抽响马鞭。东指:东方故里。天涯:指离京都遥远。 3.落红:落花。花朵以红色者为尊贵,因此落花又称为落红。 4.花:比喻国家。 5.护:保护。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此句表明作者造福人类为国效力的高贵品质。后人又常用此句表达前辈对后辈的爱护。 【译文】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 马鞭向东举起这一起身,从此就是天涯海角了。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赏析】 这首诗是《己亥杂诗》的第五首,写诗人离京的感受。虽然载着“浩荡离愁”,却表示仍然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 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一方面,离别是忧伤的,毕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往事如烟;另一方面,离别是轻松愉快的,毕竟自己逃出了令人桎梏的樊笼,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这样,离别的愁绪就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既有“浩荡离愁”,又有“吟鞭东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广阔天涯。这两个画面相反相成,互为映衬,是诗人当日心境的真实写照。诗的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议论。“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鸦片战争爆发后,他多次给驻防上海的江西巡抚梁章钜写信,商讨国事,并希望参加他的幕府,献计献策。可惜诗人不久就死在丹阳书院(年仅50岁),无从实现他的社会理想了,令人叹惋。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笔锋一转,由抒发离别之情转入抒发报国之志。并反用陆游的词“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落红,本指脱离花枝的花,但是,并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不为独香,而为护花。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

龚自珍《己亥杂诗》原文+赏析

龚自珍《己亥杂诗》原文+赏析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jiàng)人才。 【注释】 1.九州:中国。 2.风雷:疾风迅雷般的社会变革。 3.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 4.恃(shì):依靠。 5.喑(yīn):没有声音。 6.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 7.究:终究、毕竟。 8.天公:造物主,也代表皇帝。 9.重:重新。 10.抖擞:振作精神。

11拘:拘泥、束缚。 12降:降生。 【译文】 要是这么大的中国重新朝气蓬勃,靠的是像疾风迅雷般的改革。像万马齐喑一样的局面,毕竟让人心痛。我奉劝皇帝能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降下更多的人才。 【赏析】 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诗。全诗层次清晰,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写了万马齐喑,朝野噤声的死气沉沉的现实社会。第二层,作者指出了要改变这种沉闷,腐朽的现状,就必须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暗喻必须经历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才能使中国变得生机勃勃。第三层,作者认为这样的力量来源于人材,而朝庭所应该做的就是破格荐用人材,只有这样,中国才有希望。诗中选用“九州”、“风雷”、“万马”、“天公”这样的具有壮伟特征的主观意象,寓意深刻,气势磅礴。 诗的前两句用了两个比喻,写出了诗人对当时中国形势的看法。

“万马齐喑”比喻在腐朽、残酷的反动统治下,思想被禁锢,人才被扼杀,到处是昏沉、庸俗、愚昧,一片死寂、令人窒息的现实状况。“风雷”比喻新兴的社会力量,比喻尖锐猛烈的改革。从大处着眼、整体着眼、大气磅礴、雄浑深邃的艺术境界。诗的后两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是传诵的名句。诗人用奇特的想象表现了他热烈的希望,他期待着优秀杰出人物的涌现,期待着改革大势形成新的“风雷”、新的生机,一扫笼罩九州的沉闷和迟滞的局面,既揭露矛盾、批判现实,更憧憬未来、充满理想。它独辟奇境,别开生面,呼唤着变革,呼唤未来。

龚自珍《己亥杂诗》的意思及赏析

龚自珍《己亥杂诗》的意思及赏析 龚自珍《己亥杂诗》的意思及赏析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1离愁2白日斜,吟鞭3东指即天涯。 落红4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浩荡:广阔无边的样子,这里形容愁思无穷无尽。 2离愁:离别的愁思。 3吟鞭:诗人的马鞭。 4落红:落花。花朵以红色者为尊贵,因此落花又称为落红。 我带着满怀的离愁别绪,趁着傍晚西下的斜一陽一,扬鞭催马,远走天涯。那片片飘零的落花纷纷坠一落,它们绝不是无情之物,当它们化作春泥时,再去培育出来年更美的花朵。 【凋零之美】

这或许是一个凋零的季节,西风吹拂,万物失去了它鲜亮的颜色,艳丽的花朵在枝头上停留的日子越来越少了,终于有一天,一阵凉风过后,它们旋转着离开枝头,飘落下来。有的借着风力,在空中四处飘荡,有的直接向地面坠一落,有的被枝干接住,停留在半空,虽然最后它们都将落到地面,但它们看上去鲜艳极了,像去迎接着新生。【赏析】 龚自珍在这首《己亥杂诗》里,把抒情和议论有机地结合起来,将自己的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内心复杂的情感。在我们写作时,常常会引用到议论和抒情手法。一般来说,议论是记录作者对人或事的态度、看法和意见;抒情则是作者对记叙、议论加上的一重情感色彩。如果在写作中恰当地结合抒情和议论,往往会使文章锦上添花、增色不少。 【启示】 龚自珍诗中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历来为人们传颂的经典名句,它一方面是诗人的抒怀言志,另一方面也是诗人

崇高人格道德境界的真实写照,形象、贴切地展示了作者为国效力的献身一精一神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心。诗人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落红”凋零,似乎成了无用之物,但从另一角度看,它能化泥护花,仍有价值和作用。也就是说世上的万事万物都具有两面一性一,要客观地看待。

《己亥杂诗》赏析及同步习题及答案

《己亥杂诗》赏析同步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下】 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 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 【原诗】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译文】 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作者】 龚自珍(1792—1841年),字璱人,号定庵。晚年居住昆山羽琌山馆,又号羽琌山民。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代表作:《定庵文集》。【背景】 这组诗作于清道光十九年己亥(1839年)。这年龚自珍辞官,由北京南返杭州,后又北上接取家属,在南北往返的途中,他看着祖国的大好河山,目睹生活在苦难中的人民,不禁触景生情。 【主题思想】 这首诗以“落红”自喻,抒发了诗人自己辞官离京时的复杂感情,表现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满腔热情和献身精神。 【赏析】 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一方面,离别是忧伤的,毕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往事如烟;另一方面,离别是轻松愉快的,毕竟自己逃出了令人桎梏的樊笼,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这样,离别的愁绪就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既有“浩荡离愁”,又有“吟鞭东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广阔天涯。这两个画面相反相成,互为映衬,是诗人当日心境的真实写照。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诗人们常常喜欢用落日作为自然现象和象征韶光易逝的双重手法来显示相思之烈或别离之苦。“吟鞭东指即天涯”。“吟鞭”是指诗人的

己亥杂诗默写与赏析

《己亥杂诗》默写与赏析姓名 一、默写。 落红不是无情物,。(考查此句的其他题目还有:○1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表现其奉献精神和高尚品格的诗句是:,; ○2《己亥杂诗》中表现诗人虽辞官,但仍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诗句是:,; ○3清朝诗人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以落花为喻,表明心志的两句诗是,;○4一些德高望重的老教师退休后仍然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这种奉献精神正如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称道的:,。) 二、赏析 《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一)改编赏析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并答题。 ①这首诗抒写了诗人辞官告别寓居多年的京城、回归故里时的复杂心情:既有 ,也有回归的喜悦,更有。 ②请对《己亥杂诗》中“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两句略作赏析。 答: (二)2007年梅州市赏析诗歌,回答下面的问题。(4分) (1)这首诗前两句中的“”这一词语直接描写了诗人的心境。(2分) (2)诗人以落红化春泥为喻,寄托了自己怎样的情怀?(2分) 答: (三) ①诗中“吟鞭东指即天涯”中的“吟鞭”指的是“浩荡”写出了 ②、“落红不是无情物”中,诗人以比喻自己。“化作春泥更护花”一句表现了诗人想继续为国家或民族效力的思想感情。今天常用来比喻。 (四)改编 1、诗人在前两句中用、两个词烘托出无限离愁,流露出天高

地迥的苍茫迷惘之感。 2、这首诗前两句抒发了诗人不得已辞官还乡时的无限愁思,而后两句却表达了他对生命意义与价值的积极思考: 3、对这首诗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头两句叙事抒情,在辞官离京时的无限感慨中表现了豪放洒脱的气概。 B.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融入议论。 C.诗人说“落红”实际上是自吐心曲,诗人辞官归隐,是为了给年轻的更有才华的人提供更多的升迁机会。 D.这首诗反映了诗人辞官后不甘消沉,决心继续关心国家大事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4、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诗的第一、二句真实地反映了诗人当日复杂的心境:离别的愁绪和回归的喜悦相互交织。 B.诗的第三、四句从落花到春泥展开联想,将诗人的时代使命感移情落花,从而把离愁升华为崇高的献身精神。 C.诗中用冷色调的“白日斜”烘托离愁,用“落红”一句作为情感的转折,使整首诗从离愁中解脱出来。 D.全诗表达的思想和陶渊明《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所表达的与官场决裂、归隐田园的遁世思想相同。 三、拓展 1、读到李商隐《无题》中“春蚕到死丝方尽,”的句子,就会让我们很自然地联想到龚自珍《己亥杂诗》中的名句“,化作春泥更护花。” 2、诗言志。曹操在《步出夏门行》中表达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心声,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表达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的心志,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表达了“,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心愿。 四、积累有关奉献精神的名言、诗句 1、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出师表》) 2、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蜂》) 3、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4、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5、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陶行知) 6、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无题》)

己亥杂诗

己亥杂诗 一、自学案 1、原诗 己亥杂诗(其五) 【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2、写作背景:清道光十九年(1839)是己亥年,这一年诗人辞官离京返回杭州,后又北上迎接眷属,往返途中共写成七绝315首,总题为《己亥杂诗》。这是第五首。 2、作者简介:龚自珍(1792—1841),字璱(sè)人,号定盦(ān),浙江仁和(今杭州) 人,清代思想家、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27岁中举人,38岁中进士。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 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48岁辞官南归,次年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他的 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 为“三百年来第一流”。著有《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15首。 4、诗意 注解 〔吟鞭〕诗人的马鞭。吟,指吟诗。 〔落红〕落花。后两句诗言外之意是说,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译文 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离开京城,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不是无情之物,即使化作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 注释 5、赏析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这两句抒情叙事,抒写辞官离京时的心境,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一方面,离别是忧伤的,毕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往事如烟;另一方面,离别是轻松愉快的,毕竟自己逃出了令人桎梏的樊笼,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 有一番作为。这样,离别的愁绪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既有“浩荡离愁”,又有“吟鞭东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广阔天涯。这两个画面相辅相成,互为映衬,是诗人当时心境的真实写照。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这两句展开联想,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移情于物,借“落花”自喻,表现了诗人超凡脱俗的宽广胸怀。在形象的比喻中,融入议论,自然而朴实。最后一句,表现出

古诗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翻译赏析

古诗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翻译赏析《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作者为清朝文学家龚自珍。其古诗全文如下: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前言】 《己亥杂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1792-1841)创作的一组诗集。己亥为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己亥年)),这一年作者48岁,因厌恶仕途,辞官离京返杭,后因迎接眷属,又往返一次。所作诗文,提倡“更法”“改图”,批评清王朝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15首。是一组自叙诗,写了平生出处、著述、交游等,题材极为广泛,其中第5首及第220首被中国中小学语文课本收录。 【注释】 1九州:中国的别称之一。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和豫州。 2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 3恃(hì):依靠。 4喑(yīn):哑。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 5天公:造物主,这里指皇帝。 6降:降生,降临。

【翻译】 只有狂雷炸响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机,然而朝野臣民噤口不言终究是一种悲哀。我奉劝皇上能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一定规格选取更多的人才。 【赏析】 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全诗层次清晰,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写了万马齐喑,朝野噤声的死气沉沉的现实社会;第二层,作者指出了要改变这种沉闷,腐朽的观状,就必须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暗喻必须经历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才能使中国变得生机勃勃;第三层,作者认为这样的力量来源于人材,而朝庭所应该做的就是破格荐用人材,只有这样,中国才有希望。诗中选用“九州”、“风雷”、“万马”、“天公”这样的具有壮orG伟特征的主观意象,寓意深刻,气势磅礴。 诗的前两句用了两个比喻,写出了诗人对当时中国形势的看法。“万马齐喑”比喻在腐朽、残酷的反动统治下,思想被禁锢,人才被扼杀,到处是昏沉、庸俗、愚昧,一片死寂、令人窒息的现实状况。“风雷”比喻新兴的社会力量,比喻尖锐猛烈的改革。从大处着眼、整体着眼、大气磅礴、雄浑深邃的艺术境界。诗的后两句,“我劝天 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是传诵的名句。诗人用奇特的想象表现了他热烈的希望,他期待着优秀杰出人物的涌现,期待着改革大势形成新的“风雷”、新的生机,一扫笼罩九州的沉闷和迟滞的局面,既 揭露矛盾、批判现实,更憧憬未来、充满理想。它独辟奇境,别开生面,呼唤着变革,呼唤未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