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国兴安落叶松天然林地理分布及其气候适宜性

中国兴安落叶松天然林地理分布及其气候适宜性

中国兴安落叶松天然林地理分布及其气候适宜性
中国兴安落叶松天然林地理分布及其气候适宜性

中国兴安落叶松天然林地理分布及其气候适宜性*

杨志香1,3

 周广胜

1,2**

 殷晓洁1,3

 贾丙瑞

1

(1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93;2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81;3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摘 要 准确评估兴安落叶松林潜在分布及其气候适宜性对科学指导森林经营和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三基于可能影响兴安落叶松林地理分布的8个气候变量:最冷月平均温度(T c )二最暖月平均温度(T w )二气温年较差(DTY)二≥5℃积温(GDD 5)二年均降水量(P)二秋冬季平均降水量(P a&w )二湿润指数(MI)和年辐射量(RAD),利用最大熵模型确定了影响中国兴安落叶松林地理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并构建了兴安落叶松林地理分布与气候的关系模型三结果表明:影响中国兴安落叶松林地理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是T c 二DTY二RAD 和GDD 5,累积贡献率达87.8%,表明热量(温度与辐射)是兴安落叶松林存在与否的决定因素,而水分限制作用相当有限三中国兴安落叶松林主要分布在中二低气候适宜区域,其气候特征为:-28.8℃≤T c ≤-19.5℃;39.0℃≤DTY ≤46.2℃;2871.7MJ 四m -2≤RAD ≤3519.8MJ 四m -2;1000.0℃四d≤GDD 5≤2100.0℃四d 三关键词 兴安落叶松林;地理分布;气候适宜性;最大熵模型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10CB951301,2010CB951303)和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A05050601)资助三**通讯作者E?mail:gszhou@https://www.sodocs.net/doc/ce17094749.html,

收稿日期:2013?12?06 接受日期:2014?04?01

中图分类号 S718.5;Q94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4890(2014)6-1429-08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of Larix gmelinii natural forest in China and its climatic suitabili?ty.YANG Zhi?xiang 1,3,ZHOU Guang?sheng 1,2**,YIN Xiao?jie 1,3,JIA Bing?rui 1(1State Key Laboratory of Vegetation and Environmental Change ,Institute of Botan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93,China ;2Chinese Academy of Meteorolog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081,China ;3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49,China ).Chinese Journal of Ecology ,2014,33(6):1429-1436.

Abstract :It is necessary to accurately assess the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of Larix gmelinii natural forest and its climatic suitability for forest management.There were eight potential climatic factors influencing L.gmelinii forest’s geographic distribution,including mean temperature of the col?dest month (T c ),mean temperature of the warmest month (T w ),annual range of monthly mean temperature (DTY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no less than 5℃(GDD 5),annual precipitation (P ),precipitation in autumn and winter (P a&w ),moisture index (MI )and solar radiation (RAD ).We confirmed the dominant climatic factors using the MaxEnt model and Jackknife anal?ysis metho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 c ,DTY ,RAD and GDD 5were the dominant climatic fac?tors for the distribution of L.gmelinii natural forest,and the cumulative contribution rate of these factors reached 87.8%.This indicated that thermal factors (temperature and solar radiation)were the key factors rather than water conditions.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istribution of L.gmelinii forest and the dominant climatic factors was developed by the MaxEnt model,whose accuracy reached the excellent”level with an AUC value of 0.956.Furthermore,the distribu?tion of L.gmelinii natural forest in China mainly located in low and moderate climatic suitability zones.The thresholds of the four dominant climatic factors were given by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the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probability of L.gmelinii ,i.e .,-28.8℃≤T c ≤-19.5℃;39.0℃≤DTY ≤46.2℃;2871.7MJ四m -2≤RAD ≤3519.8MJ四m -2;1000.0℃四d ≤GDD 5≤2100.0℃四d.

Key words :Larix gmelinii forest;geographic distribution;climatic suitability;MaxEnt model.

生态学杂志Chinese Journal of Ecology 2014,33(6):1429-1436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指出,大气CO2浓度已从工业革命前约270 ppm上升到现在的391ppm,预计到21世纪末将达到936ppm(秦大河等,2007;IPCC,2007a,2007b, 2013)三大气CO2浓度升高引起的以气候变暖为标志的全球变化正在发生,1880 2012年全球海陆表面平均温度呈线性上升趋势,升高了0.85℃; 2003 2012年平均温度比1850 1900年平均温度上升0.78℃(IPCC,2013);同时,全球降水格局也发生改变三

森林是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具有极高的生物多样性二生产力和固碳能力,在调节气候和维持陆地生态系统平衡中有着重要作用(Lawton et al., 1998;Fang,2000;Song&Yang,2001;项文化等, 2003;Rasche et al.,2013)三森林对短期和中等程度的干扰存在很强的抵抗力和适应性,然而近160年来的长期升温趋势和降水格局变化极大地改变了森林群落的结构与功能(Kellomaki&Vaisanen,1997; Hanson&Weltzin,2000;Bush et al.,2004;Soja et al.,2007;Malhi et al.,2008)三兴安落叶松天然林主要生长在我国三大林区之一的东北林区,是大二小兴安岭地区的典型植物群落三我国境内的兴安落叶松林是全球北方针叶林分布的南缘(郑万钧和傅立国,1978;Barchenkov,2011),对维持东北地区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重要的林业资源三近年来,气候变化对兴安落叶松林的地理分布二种群格局和群落生产力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兴安落叶松林的地理分布范围逐渐缩小,甚至可能全部北移出境(李峰等,2006),而其生物量和生产力则在温度升高和降水无显著变化的情景下呈增加趋势(赵敏和周广胜, 2005)三研究兴安落叶松林地理分布的气候适宜性有助于从宏观尺度上了解气候变化对兴安落叶松林的影响,为制定科学的林业政策提供依据三

已有研究基于气候指标二地形地貌和植被功能型等在全球二国家二区域等空间尺度和生长季二年二几十年二几百年和几千年等时间尺度阐明了气候?植被关系(张新时,1993;周广胜和张新时,1996;Velichho et al.,1997;李军媛等,2012;Catto,2013)三李峰等(2006)比较分析了广义线性模型(GLM)二逐步回归广义线性模型(SGLM)二广义加法模型(GAM)和分类回归树模型(CART)对兴安落叶松地理分布的模拟效果,发现GAM模型模拟效果最好三冷文芳等(2007a,2007b)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了3种落叶松的潜在分布区,指出未来气候情景下兴安落叶松林将向西北退缩100~400km三这些研究增进了兴安落叶松林地理分布与气候关系的理解,但由于这些研究在空间尺度二影响因子选取的时间尺度方面存在很大的不一致,制约了兴安落叶松林分布模拟的准确性三为准确评估兴安落叶松林地理分布与气候的关系,需要甄别影响兴安落叶松林地理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明确兴安落叶松林的气候适宜性三近年来,用于预测物种地理分布的模型技术取得了快速发展(Breiman et al.,1984;McCullagh&

Nelder,1989;Guisan&Zimmermann,2000;Guisan et al.,2002;Elith et al.,2006;Phillips et al.,2006),其中最大熵模型(Maximum Entropy,MaxEnt)由于是基于有限的已知信息对未知分布进行无偏推断的一种数学方法,被证明对物种分布具有非常好的预测能力(Elith et al.,2006;Phillips et al.,2006),已经广泛用于信息学二气象学和生态学(李荣陆等, 2005;邢丁亮和郝占庆,2011)三MaxEnt模型的优点主要体现于模型只需目标物种的当前存在数据;连续型和分类型的环境变量都可以使用;对小样本数据集也有很好的预测能力;同时模型具有简单清晰的数学原理,易于从生态学上进行解释(Phillips& Dudik,2008;殷晓洁等,2013)三

本研究试图在全国范围和年尺度上,基于兴安落叶松林的地理分布,利用MaxEnt模型,甄别影响兴安落叶松林地理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明确兴安落叶松林的气候适宜性,为制定气候变化背景下兴安落叶松林可持续发展对策提供依据三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1.1 兴安落叶松林地理分布 兴安落叶松林地理分布资料通过3个途径获取:(1)‘中华人民共和国植被分布图(1∶1000000)“的兴安落叶松林分布资料;(2)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标本馆提供的标本数字资料;(3)各地植物志的兴安落叶松林地理分布资料,包括‘中国植物志“二‘内蒙古植物志“二‘东北植物志“和‘黑龙江树木志“等三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植被分布图(1∶1000000)“中提取的兴安落叶松林地理分布矢量图层被导入ArcGIS10.0,提取兴安落叶松林各林班的几何中心点坐标,结合标本馆标本数字资料和植物志的兴安落叶松林各分布区几何中心点坐标,共同构成我国兴安落叶松林地理

0341 生态学杂志 第33卷 第6期 

分布数据集三以上3个途径获取兴安落叶松林地理分布资料时,如有重叠,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植被分布图(1∶1000000)“二标本馆标本数字资料和各地植物志的顺序选取三如图1所示,我国兴安落叶松天然林分布在东北大二小兴安岭地区,黑龙江省西北部二内蒙古自治区的呼伦贝尔盟和兴安盟有大面积的连续分布,黑龙江省北部二东部二南部和中部呈隐域性分布三

1.1.2 气象数据 气象数据来自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的756个国家基本气象观测台站,包括近30年(1981 2010年)我国地面气候资料日值数据集三分别采用高斯克里金法和薄板样条法将日均气温和日降水量2个气候要素插值到10km×10km 空间分

辨率三我国的辐射观测站点很少,需要通过模式估算三地表太阳辐射是通过计算大气透明度来估计大气对大气层顶太阳辐射的衰减作用而得到,需要的参数包括纬度二海拔二日序二日最高最低气温二降水二湿度等(Thronton et al .,2000)三研究区域二气象台站和兴安落叶松林地理分布信息见图1三

1.1.3 潜在气候变量的选取 通常,控制物种地理分布的气候因子主要有:(1)植物的耐寒性;(2)完成生活史所需的生长季长度和热量供应;(3)用于植物冠层形成和维持的水分供应(Woodward,

1987)三为此,从全国层次及年尺度考虑,结合自然植被区划,初选出8个具有明确生物学意义的可能影响兴安落叶松林地理分布的气候变量(表1)三 活动积温计算如下:

Y =

∑n

i =1

T B 式中:Y 为活动积温;B 为各界限温度(生物学下限温度);T B 为高于B 的活动温度;i 为日均气温稳定通过B 的第i 天;n 为日均气温稳定通过B 的日数

图1 气象台站及兴安落叶松林的现实分布区示意图

Fig.1 Distribution of weather stations and the actual dis?tribution of Larix gmelinii forest

湿润指数(MI)是年降水量与年潜在蒸散量的比值,潜在蒸散采用Thornthwaite 公式计算:

E 0=16×(10T I

)a a =(0.675I 3-77.1I 2+17920I +492390)×10-6

I =

∑(T 5

)1.514式中:I 为12个月总和的热量指标;a 为因地而异的常数,为I 的函数;T 为月平均温度;E 0为月潜在蒸散量三

据此,求取气候标准年(1981 2010年)8个气候因子的年均值三1.2 研究方法

基于MaxEnt 模型和ArcGIS 空间分析功能,分析中国境内每个栅格点兴安落叶松林的存在概率三

最大熵模型(MaxEnt)以最大熵理论为基础,根据不完全信息,从符合条件的分布中选择熵最大的分布作为最优分布,建立预测模型,进而预测物种的

表1 影响中国兴安落叶松林地理分布的潜在气候因子及其生物学意义

Table 1 Potential climate factors influencing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of Larix gmelinii forest in China and their biological meanings

潜在气候因子缩写和单位 生物学意义

最冷月平均温度**T c ,℃寒冷程度,反映最差热量条件对植物的限制最暖月平均温度**T w ,℃

温暖程度,反映最好热量条件对植物的满足最暖月最冷月温度差**

DTY ,℃

气温年变化的幅度,反映气候的季节性大于等于5℃积温GDD 5,℃四d 广义的适宜植物生长热量积累秋冬季平均降水量**

P a&w ,mm 秋冬季降水利于植物安全越冬和来年的萌芽生长年均降水量**P ,mm 水分资源的绝对数量

湿润指数

MI

水分的收支比例,反映了环境的湿润程度

太阳辐射RAD ,MJ四m -2光照条件**

T c :1月平均气温;T w :7月平均气温;DTY :T w -T c ;P a&w :当年9 12月和次年1二2月的降水量;P :年平均降水量三

1

341杨志香等:中国兴安落叶松天然林地理分布及其气候适宜性

地理分布(Phillips et al.,2006)三模型是基于贝叶斯定理,利用Gibbs分布族将特征集进行加权并作为参数,进行一系列运算得到物种分布的最大熵联合分布估计而建立(Phillips&Dudik,2008)三具体流程如下:

(1)模型输入资料三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植被分布图(1∶1000000)“二标本数字记录和植物志中提取的兴安落叶松林实际分布资料整理成CSV格式;将基于10km×10km格点数据计算的8个潜在气候因子,作为最大熵模型的环境层输入三(2)模型适用性三基于输入资料,运行模型,构建兴安落叶松林潜在分布的最大熵模型,即兴安落叶松林地理分布与气候的关系模型,模型输出为Logistic形式三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下的面积,即AUC值(area under curve)对建立的最大熵模型模拟准确性进行评价三

(3)主导因子选取三通过模型的Jackknife模块分析各潜在气候因子对兴安落叶松林分布的贡献率,给出影响我国兴安落叶松林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进而重建我国兴安落叶松林地理分布与气候的关系模型三

(4)兴安落叶松林分布的气候适宜性划分三模型以ASCII格式输出每个栅格点兴安落叶松林的存在概率,利用ArcGIS将数据转化为Raster格式,给出兴安落叶松林的潜在分布图三气候适宜性划分参考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关于评估可能性的划分标准(IPCC,2007a):P<0.05为气候不适宜区;0.05≤P<0.33为气候低适宜区;0.33≤P< 0.66为气候中适宜区;P≥0.66为气候高适宜区三(5)兴安落叶松林潜在分布区气候特征三模型在预测每个栅格点兴安落叶松林的存在概率时,会创建存在概率与各气候因子的响应曲线三截取P= 0.05对应的气候因子值为兴安落叶松林存在与否的阈值,并分析兴安落叶松林潜在分布区的气候特征三

2 结果与分析

2.1 模型适用性评价

为检验基于最大熵模型构建的兴安落叶松林地理分布与气候关系模型的适用性,将数据集随机分为训练子集(75%)和验证子集(25%)三训练子集用于训练模型,获取模型的相关参数,构建针对我国兴安落叶松林地理分布的最大熵模型;随机抽出的验证子集不参与模型的构建,用来对模型的适用性进行评价三

应用最大熵模型模拟输出的ROC曲线的AUC 值评估模型的适用性三AUC值在0~1之间,基于

AUC值的模型精度评估标准如表2(Phillips et al., 2006)三基于8个潜在气候因子的最大熵模型的AUC值为0.956,表明所构建模型的预测准确性达到 极准确”的水平,模型可用于我国兴安落叶松林地理分布与气候的关系研究三

2.2 主导气候因子的筛选

对生物生长发育起作用的因子都是生物所必需的,但针对某个物种,在一定的时空尺度下必有起主导作用的因子(段居琦和周广胜,2012)三在此选取的潜在气候因子主要来源于已有研究成果,它们与兴安落叶松林地理分布存在一定的关系,有的因子之间还可存在相互作用三MaxEnt模型中的Jack?knife模块可以定量评价每个气候因子的模型模拟得分,并给出直观的表达三

模型输出结果表明,各潜在气候因子对我国兴安落叶松林地理分布影响的贡献排序为:最冷月平均温度(54.2%)二最暖月和最冷月温度差(17.4%)二辐射指数(15.3%)和≥5℃积温(0.9%),这4个因子的累积贡献率为87.8%三湿润指数(MI)二最暖月平均温度(T w)二年均降水量(P)和秋冬季平均降水量(P a&w)的贡献率较低,可能与兴安落叶松林的低温适应和中生性有关三图2是模型Jackknife模块给出的各潜在气候因子对我国兴安落叶松林地理分布模拟得分柱状图,其中纵坐标表示因子得分值,横坐标代表各个潜在气候因子三灰色条二白色条和黑色分别代表对应横坐标上该因子得分二除该因子的其他因子得分之和以及所有因子得分之和三可以看出,T c二DTY二RAD和GDD5是影响我国兴安落叶松林地理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三

基于筛选的主导气候因子,结合最大熵模型,重新构建兴安落叶松林潜在分布模拟模型,其AUC值达0.946,同样达到了极准确的水平,表明基于筛选

表2 AUC值及其与模型准确性的关系

Table2 Relationship between AUC value and the accuracy of the model

准确度较差一般较准确很准确极准确AUC0.5~0.60.6~0.70.7~0.80.8~0.90.9~1.0

2341 生态学杂志 第33卷 第6期 

图2 各潜在气候因子Jackknife 检验得分

Fig.2 Jackknife test gain of each potential climate factor

**T w ,最暖月温度;T c ,最冷月温度;RAD ,太阳辐射;P a&w ,秋冬季降水量;P ,年降水量;MI ,湿润指数;GDD 5,≥5℃积温;DTY ,最暖月最冷月温度差三

出来的4个主导气候因子所构建的模型可用于兴安落叶松林潜在分布的模拟三

2.3 兴安落叶松林分布的气候适宜性

基于筛选出的影响我国兴安落叶松林地理分布的4个主导气候因子,以中国区域为模拟背景,再次进行最大熵模拟,给出兴安落叶松林在预测地区的存在概率(P ),取值范围为0~1三每一个栅格对应一个P 值三当P <0.05时,从统计学小概率事件可以认为该物种不可能在这里出现;当P ≥0.05时,表明物种可以在此格点分布三结合兴安落叶松林气候适宜性等级划分标准,给出了我国兴安落叶松林潜在分布区及其气候适宜性分区(图3)三

我国兴安落叶松林主要分布于大二小兴安岭地区,包括内蒙古东北部,

黑龙江除东部和西南部的大图3 我国兴安落叶松林潜在分布及其气候适宜性分区示意图

Fig.3 Potential distribution of Larix gmelinii forest and its climatic suitability divisions in China

Ⅰ:不适宜区;Ⅱ:低适宜区;Ⅲ:中适宜区;Ⅳ:高适宜区三

部分地区,吉林北部有零星分布三和图1实际分布相比,两者的范围基本一致三

根据兴安落叶松存在概率和IPCC 评估可能性划分标准,兴安落叶松林在我国的气候适宜性分区只有3个:不适宜区二低适宜区和中适宜区,高适宜区没有分布三兴安落叶松林的气候低适宜区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北部二中部二南部和西部,内蒙古部分地区,吉林北部有零星分布;中适宜区主要分布在黑龙江西北部和内蒙古东北部三由于我国处于环球北方

林分布区的南缘,水热等条件达不到兴安落叶松林生长发育的最适环境,所以兴安落叶松林的气候高适宜区在我国没有分布三除上述地区之外,我国其他地区为兴安落叶松林的气候不适宜区三

2.4 中国兴安落叶松林分布区的气候特征

植物生长和发育都离不开光二温二水三大要素,不同物种对这些要素的需求各异三本研究筛选出4个起主导作用的气候因子,它们共同作用于兴安落叶松林的各个生长阶段,决定其分布概率的大小,也就是兴安落叶松林在该地生存概率的大小三我国兴安落叶松林地理分布区的气候特征为:-28.8℃≤T c ≤-19.5℃;39.0℃≤DTY ≤46.2℃;90561.2MJ 四m -2≤RAD ≤111000.0MJ四m -2;1000.0℃四d ≤GDD 5≤2100.0℃四d(图4)三

3 讨 论

最大熵模型算法明确,能利用物种仅存数据拟合模型,且其规则化参数可以有效避免过拟合的发生(Phillips et al.,2006)三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植被分布图(1∶1000000)“二标本馆和植物志上收集的兴安落叶松林实际分布数据,记录了物种在某地存在三MaxEnt 模型在利用物种仅存数据方面表现卓越,使得其具有模拟兴安落叶松林地理分布与气候关系的能力三

兴安落叶松天然林潜在分布的模拟准确性受诸多因素影响,包括实际地理分布的采样完整程度二环境变量的类型及其插值方法和模型过拟合问题三目前大多数的物种实际地理分布数据都是来自自然博物馆或标本馆,没有对调查和采样方法进行设计三由于采样往往受到地形和交通等条件的影响,在交通便利地区采样点多,而一些偏远地区采样点过于稀疏,从而造成一定的偏差三通过对实际地理分布进行重采样,可以达到更合理的目的三气候对兴安落叶松林地理分布的影响是综合作用的结果,确定

3

341杨志香等:中国兴安落叶松天然林地理分布及其气候适宜性

图4 影响中国兴安落叶松林地理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与其分布概率的关系

Fig.4 Relationship between dominant climatic factors and the distribution probability of Larix gmelinii forest

主导气候因子有助于定量描述气候与兴安落叶松林地理分布之间的关系,在简化关系的同时,又不至于丢失太多有用信息三在已有研究基础上,本研究初选出8个潜在气候变量作为可能影响兴安落叶松林地理分布的气候因子三这8个变量代表了影响植物生长的光二温二水三大要素,变量间可能存在交互作用,如降水量升高时,湿润指数很可能也会相应升高三MaxEnt 模型中的Jackknife 模块能够分析不同气候变量对模型得分的贡献率,是选择主导气候因子的主要参考三Jackknife 模块一方面可以分析各个气候变量单独作用对模型得分的贡献,同时当去除某个变量时,其他剩余变量的总贡献率也会定量表现出来,这也反映了被去除因子所反映的信息能否被其他因子所替代三通过Jackknife 分析,筛选出的主导气候因子为T c 二DTY 二RAD 和GDD 5,这表明影响我国兴安落叶松林潜在分布的主要因素是辐射和温度三采用主导气候因子模拟的兴安落叶松林潜在分布准确性达到极准确水平(AUC 值=0.946),说明所选主导气候因子能够反映影响兴安落叶松林潜在分布的气候条件三

根据各个栅格点的气候特征,MaxEnt 模型给出了兴安落叶松林在各个栅格点的存在概率三利用ArcGIS 进行兴安落叶松林潜在分布的可视化二并且进行兴安落叶松林的气候适宜性分区三从分布范围

看,MaxEnt 模型模拟的兴安落叶松林潜在分布与实际分布的范围大体一致三李峰等(2006)用不同的模型对兴安落叶松林地理分布进行模拟,4种模型模拟出的兴安落叶松林都分布在我国东北地区,与本研究模拟结果相近三根据IPCC 关于评估可能性的标准,理论上本研究将兴安落叶松林的气候适宜性分区划分为4级,即气候不适宜区二低适宜区二中适宜区和高适宜区三在我国,没有兴安落叶松林的气候高适宜区,这是因为我国境内分布的兴安落叶松林已经处于环球北方林的南缘,各项气候指标都不能达到兴安落叶松林生长发育的最适水平三从实际地理分布看,兴安落叶松林在内蒙古东北部二黑龙江西北部呈现出较连续的分布,黑龙江北部和中部的分布呈现出一定的隐域性三MaxEnt 模拟的潜在分布能够反映内蒙古东北部和黑龙江西北部兴安落叶松林的连续分布,但是在反映黑龙江北部和中部地区的兴安落叶松林破碎状分布方面表现不佳三这是因为在只考虑区域气候变量时,模型忽略了微气候二地形二冻土二人为干扰等对地理分布的影响三兴安落叶松林主要分布区的气候特征为:-28.8℃≤T c ≤-19.5℃;39.0℃≤DTY ≤46.2

℃;90561.2MJ四m -2≤RAD ≤111000.0MJ四m -2;1000.0℃四d≤GDD 5≤2100.0℃四d三全球变暖已经是无可争议的事实,IPCC 第五次评估报告预测

4341 生态学杂志 第33卷 第6期 

在21世纪末,海陆平均温度将升高2℃左右(IPCC,2013)三冬季温度升高的速率和幅度要大于夏季,这不仅使T c显著地上升,同时也使得DTY变小三未来T c增大和DTY减小将可能不利于兴安落叶松林地理分布,所以未来气候变暖将对我国兴安落叶松林的分布产生负面影响三

4 结 论

影响我国兴安落叶松林潜在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为最冷月平均温度二最暖月与最冷月平均温度差二太阳辐射和≥5℃积温三温度和辐射是兴安落叶松林存在与否的决定性因素,水分条件的限制作用相当有限三基于目前兴安落叶松林实际地理分布信息和主导气候因子,结合最大熵模型构建的我国兴安落叶松林地理分布与气候的关系模型能够很好地模拟我国兴安落叶松林的潜在分布,模拟效果达到了极准确的水平三MaxEnt模型模拟的我国兴安落叶松林的潜在分布与实际分布相符,我国大部分地区为兴安落叶松林气候不适宜区,低适宜区和中适宜区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地区,我国没有兴安落叶松林的高适宜区三我国兴安落叶松林主要分布在温度低二气温年较差大二太阳辐射和年积温较小的区域三未来气候变暖将对我国兴安落叶松林地理分布产生负面影响三必须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森林经营策略减轻气候变化带来的危害,当然更应从根本上减缓气候变化的发生三

参考文献

段居琦,周广胜.2012.我国单季稻种植区的气候适宜性.

应用生态学报,23(2):426-432.

冷文芳,贺红士,布仁仓,等.2007a.中国东北落叶松属3种植物潜在分布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分析.植物生态学报,37(5):825-833.

冷文芳,贺红士,布仁仓,等.2007b.东北落叶松属植物潜在分布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6 (2):289-292.

李 峰,周广胜,曹铭昌.2006.兴安落叶松地理分布对气候变化响应的模拟.应用生态学报,17(12):2255-2260.

李军媛,徐维新,程志刚,等.2012.1982 2006年中国半干旱二干旱区气候与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生态环境学报,21(2):268-272.

李荣陆,王建会,陈晓云,等.2005.使用最大熵模型进行中文文本分类.计算机研究与发展,42(1):94-101.秦大河,罗 勇,陈振林,等.2007.气候变化科学的最新进展: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综合解析.气象变化研究进展,3(6):311-314.项文化,田大伦,闫文德.2003.森林生物量与生产力研究综述.中国林业调查规划,22(3):57-61.

邢丁亮,郝占庆.2011.最大熵原理及其在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生物多样性,19(3):295-302.

殷晓洁,周广胜,隋兴华,等.2013.蒙古栎地理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及其阈值.生态学报,33(1):103-109.

张新时.1993.研究全球变化的植被?气候分类系统.第四纪研究,(2):157-167.

赵 敏,周广胜.2005.中国北方林生产力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子分析.西北植物学报,25(3):466-471.

郑万钧,傅立国.1978.中国植物志.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7:187-190.

周广胜,张新时.1996.植被对于气候的反馈作用.植物学报,38(1):1-7.

Barchenkov AP.2011.Morphological variability and quality of seeds of Larix gmelinii(Rupr.)Rupr.Contemporary Prob?lems of Ecology,4:327-333.

Breiman L,Friedman J,Olshen R,et al.1984.Classification and regression trees.Machine Learning,19:293-325. Bush MB,Silman MR,Urrego DH.2004.48,000years of cli?mate and forest change in a biodiversity hot?spot.Science, 303:827-829.

Catto N.2013.Climate and vegetation dynamics,eastern Asia.

Quaternary International,286:1-2.

Elith J,Graham CH,Anderson RP,et al.2006.Novel meth?ods improve prediction of species’distributions from occur?rence data.Ecography,29:129-151.

Fang JY.2000.Forest productivity in China and its response to global climate change.Acta Phytoecologica Sinica,24:512 -517.

Guisan A,Edwards TC Jr,et al.2002.Generalized linear and 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s in studies of species distribu?tions:Setting the scene.Ecological Modelling,157:89-100.

Guisan A,Zimmermann NE.2000.Predictive habitat distribu?tion models in ecology.Ecological Modelling,135:147-186.

Hanson PJ,Weltzin JF.2000.Drought disturbance from cli?mate change response of United States forests.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262:205-220. IPCC.2007a.Climate Change2007:Synthesis Report.Contri?bution of Working GroupsⅠ,ⅡandⅢto the Fourth As?sessment Report of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Geneva:IPCC.

IPCC.2007b.Climate change2007:The Physical Science Ba?sis.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IPCC.2013.Climate Change2013:The Physical Science Ba?sis.Working groupⅠcontribution to the IPCC fifth assess?ment report climate change2013:The physical science ba?sis summary for policymakers.IPCC AR5. Kellomaki S,Vaisanen H.1997.Modelling the dynamics of the forest ecosystem for climate change studies in the boreal conditions.Ecological Modelling,97:121-140. Lawton JH,Bignell DE,Bolton B,et al.1998.Biodiversity in?

5341

杨志香等:中国兴安落叶松天然林地理分布及其气候适宜性

ventories,indicator taxa and effects of habitat modification in tropical forest.Nature,391:72-76.

Malhi Y,Roberts JT,Betts RA,et al.2008.Climate change, deforestation,and the fate of the Amazon.Science,319: 169-172.

McCullagh P,Nelder JA.1989.Generalized Linear Models. 2nd ed.London:Chapman and Hall.

Phillips SJ,Anderson RP,Schapire RE.2006.Maximum en?tropy modeling of species geographic distributions.Ecologi?cal Modelling,190:231-259.

Phillips SJ,Dudik M.2008.Modeling of species distributions with Maxent:New extensions and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Ecography,31:161-175.

Rasche L,Fahse L,Bugmann H.2013.Key factors affecting the future provision of tree?based forest ecosystem goods and services.Climatic Change,118:579-593. Soja AJ,Tchebakova NM,French NHF,et al.2007.Climate?induced boreal forest change:Predictions versus current observations.Global and Planetary Change,56:274-296. Song GL,Yang https://www.sodocs.net/doc/ce17094749.html,parison of species diversity be?

tween Larix gmelini pure forest and Larix gmelini?Betula platyphylla mixed forest in Daxing’an Mountains.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12:136-138. Thronton PM,Hasenauer H,White MA.2000.Simultaneous eatimation of daily solar radiation and humidity from ob?served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An application over complex terrain in Austria.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Mete?orology,104:255-271

Velichho AA,Andreev AA,Klimanov VA.1997.Climate and vegetation dynamics in the tundra and forest zone during the late glacial and holocene.Quaternary International,41/ 42:71-96.

Woodward FI.1987.Climate and Plant Distribution.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作者简介 杨志香,男,1988年生,硕士研究生三主要从事生态模型和全球生态学的研究三E?mail:zxyangeco@126. com

责任编辑 张 敏

6341 生态学杂志 第33卷 第6期 

中国铁矿地理分布

中国铁矿地理分布 截至1996年底,全国查明铁矿产地1834处,分布于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660多个县(旗),主要集中在辽宁(111.81亿t)、四川(53.32亿t)、河北(62.36亿t)3省,共计保有铁矿石储量227.49亿t,占全国总保有铁矿石储量的49.08%;其次,储量超过10亿t 的有北京、山西、内蒙古、山东、河南、湖北、云南、安徽等8个省、市、自治区,储量合计为160.88亿t,占全国总保有铁矿石储量的34.71%;再是储量不足10亿t的有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海南、贵州、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等18个省、市、自治区,储量合计为75.10亿t,占全国总保有铁矿石储量的16.21%;上海、宁夏为最少,只有几百万t(表3.2.6)。

保有铁矿石储量超过10亿t的有:辽宁鞍山—本溪(106.5亿t)、四川攀枝花—西昌(51.6亿t)、冀东—北京(58.1亿t)、山西五台—岚县(30.8亿t)、宁(南京)芜(湖)—庐(江)枞(阳)(21.4亿t)、内蒙古包头—白云鄂博(16.3亿t)、云南惠民(11.2亿t)、皖西霍丘(10.2亿t)、鲁中(10.1亿t)等9个地区;储量在5~10亿t之间的有鄂东、鄂西、河北邯郸、邢台、滇中、甘肃酒泉、河南舞阳—许昌、江西新余—吉安、闽南等地区。上述17个地区经过40多年的开发建设,除惠民、鄂西、霍丘几个区因矿床自身特点和外部条件的影响,目前尚未开发利用外,均已成为我国主要的铁矿石原料供应基地。全国主要铁矿区和铁矿床分布见图3.2.2和表3.2.7。 中国主要铁矿区和铁矿床分布图

【学霸优课】2017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教学案:专题10考点2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与非地带性现象 (含解析)

考点二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与非地带性现象 1北半球自然带与气候类型关系图 提示植物是自然带的明显标志,因此自然带多以植物命名,表现为“温度带+植被类型+带”的形式。 2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地域分异规律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 异规律(纬度地带性分异 规律)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 异规律(经度地带性分异 规律) 影响因素主导因素热量(太阳辐射) 水分(海陆位置) 成因总结 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 递减,即以热量为基础 水分条件沿经度变化的 方向变化,即以水分为基 础 分布特征 延伸方向纬线方向(东西方向) 经线方向(南北方向) 更替方向纬度变化方向(南北方向) 经度变化方向(东西方向) 典型地区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中纬度地区

典型景观 变化例证 受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出现了一些非地带性地理景观和自然带现象。常见的非地带性现象及其成因,如下表。

注意点 1.气候类型与自然带并不是一一对应关系 自然带的分布与气候类型分布基本一致,但两者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如两种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对应一种自然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一种气候类型(温带大陆性气候)包括两种自然带(温带草原带和温带荒漠带)。 2.地带性与非地带性并非是毫无联系的两个概念 (1)非地带性因素是叠加在地带性因素之上的,会使地带性分布规律变得不完整、不鲜明。 (2)从宏观上来看,地带性因素对自然带的影响是普遍的、基本的,而非地带性因素对自然带的影响是局部的、特殊的。 (3)地带性与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不是割裂的,这两种因素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正因为如此,使得地理环境和自然带的分布既有规律性,又有复杂性。

我国铁矿地理分布情况

我国铁矿地理分布情况 https://www.sodocs.net/doc/ce17094749.html,作者:mby发布时间:2008-1-29 18:07:44 截至1996年底,全国查明铁矿产地1834处,分布于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660多个县(旗),主要集中在辽宁(111.81亿t)、四川(53.32亿t)、河北(62.36亿t)3省,共计保有铁矿石储量227.49亿t,占全国总保有铁矿石储量的49.08%;其次,储量超过10亿t的有北京、山西、内蒙古、山东、河南、湖北、云南、安徽等8个省、市、自治区,储量合计为160.88亿t,占全国总保有铁矿石储量的34.71%;再是储量不足10亿t的有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海南、贵州、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等18个省、市、自治区,储量合计为75.10亿t,占全国总保有铁矿石储量的16.21%;上海、宁夏为最少,只有几百万t(表3.2.6)。

保有铁矿石储量超过10亿t的有:辽宁鞍山—本溪(106.5亿t)、四川攀枝花—西昌(51.6亿t)、冀东—北京(58.1亿t)、山西五台—岚县(30.8亿t)、宁(南京)芜(湖)—庐(江)枞(阳)(21.4亿t)、内蒙古包头—白云鄂博(16.3亿t)、云南惠民(11.2亿t)、皖西霍丘(10.2亿t)、鲁中(10.1亿t)等9个地区;储量在5~10亿t之间的有鄂东、鄂西、河北邯郸、邢台、滇中、甘肃酒泉、河南舞阳—许昌、江西新余—吉安、闽南等地区。上述17个地区经过40多年的开发建设,除惠民、鄂西、霍丘几个区因矿床自身特点和外部条件的影响,目前尚未开发利用外,均已成为我国主要的铁矿石原料供应基地。全国主要铁矿区和铁矿床分布见图3.2.2和表3.2.7。 中国主要铁矿区和铁矿床分布图

中国资源分布

铁矿资源分布 中国铁矿资源有两个特点:一是贫矿多,贫矿出储量占总储量的 80%;二是多元素共生的复合矿石 较多。此外矿体复杂;有些贫铁矿床上部为赤铁矿,下部为磁铁矿。 东北地区铁矿 东北的铁矿主要是鞍山矿区,它是目前我国储量开采量最大的矿区,大型矿体主要分布在辽宁省的 鞍山(包括大弧山、樱桃园、东西鞍山、弓长岭等)、本溪(男芬、歪头山、通远堡等),部分矿床分布在 吉林省通话附近。鞍山矿区是鞍钢、本钢的主要原料基地。 华北地区铁矿 主要分布在河北省宣化、迁安和邯郸、邢台地区的武安、矿山村等的地区以及内蒙和山西各地。是首钢、包钢、太钢和邯郸、宣化及阳泉等钢铁厂的原料基地。 中南地区铁矿 中南地区铁矿以湖北大冶铁矿为主,其他如湖南的湘潭,河南省的安阳、舞阳,江西和广东省的海南岛等地都有相当规模的储量,这些矿区分别成为武钢、湘钢及本地区各大中型高炉的原料供应基地。 华东地区铁矿 华东地区铁矿产区主要是自安徽省芜湖至江苏南京一带的凹山,南山、姑山、桃冲、梅山、凤凰山等矿山。此外还有山东的金岭镇等地也有相当丰富的铁矿资源储藏,是马鞍山钢铁公司及其他一些钢铁企业原料供应基地。 其他地区铁矿 除上述各地区铁矿外,我国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各省,如四川、云南、贵州、甘肃、新疆、宁夏等地都有丰富的不同类型的铁矿资源,分别为攀钢、重钢和昆钢等大中型钢铁厂高炉生产的原料基地。 国内5个主要铁矿储量集中分布地区,即鞍山—本溪、冀东—北京、攀枝花—西昌、五台—岚县、宁芜—庐枞。 中国煤炭资源储量与分布 根据中国煤炭资源聚集和赋存规律,可以天山-阴山造山带、昆仑山-秦岭- 大别山纬向造山带和贺兰山-龙门山经向造山带为界,将中国划分为东北、华北、华南、西北和滇藏五大赋煤区。在此基础上,根据大兴安岭-太行山-雪峰山断裂带将东部三个赋煤区划分为六个亚赋煤区,即二连-海拉尔赋煤亚区和东三省亚区,黄淮海和晋陕蒙宁亚区,华南和西南亚区。

如何正确地理解自然带分布的地带性规律和非地带性规律

如何正确地理解自然带分布的地带性规律和非地带性规律 自然带的形成受地带性分异因素和非地带性因素两方面的影响,但主要受地带性分异因素的影响。 地带性因素通常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成分及其构成的自然综合体,大致沿纬线方向展开分布而按纬度方向递变的现象,即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而中学地理教材中提到的地带性分布规律,是指广义上的地带性分布规律,即包括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和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而非地带性通常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成分及其构成的自然综合体,在地表因受海陆差异、地势起伏、水分变化、大地构造和岩性组成等特殊因素的影响,形成与地带性规律相异的各种地域分异现象。在中学地理教材中提到的非地带性分布规律,是指狭义的非地带性分布规律,即指因大地构造、地势地貌分异引起的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成分及其构成的自然综合体的非带状分布或分异的现象。 1、地带性分布规律 地带性分布规律包括三种分布规律,即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和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1)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其形成的原因是以热量 ..为基础而产生的,主要是受地球形状的影响,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造成的。其分布规律是南北更替,东西延伸。该规律在低纬度和高纬度表现明显。 (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其形成原因是以水分 ..为基础而产生的,主要是水分受离海远近的影响,从大陆沿海往内陆方向递减造成的。其分布规律是东西更替,南北延伸。该规律在北半球中纬度表现最为明显。 (3)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其形成原因是在山地不同的海拔高度其水热条件 ....不同而产生的,主要是因为高山地区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水汽量越少,水热状况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变化。一般来说山体越高,垂直自然带越明显;高山的纬度越低,垂直自然带越复杂。 2、非地带性分布规律 非地带性分布规律主要是由于地形起伏、海陆分布、水分变化、洋流等因素的影响造成的。 (1)地形起伏:地势的高低、山脉的走向等都会对自然带的水平分布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改变自然带的地带性分布规律。例如,南美安第斯山南段西侧是温带森林带,而同纬度的山脉东侧却是干燥的巴塔哥尼亚沙漠,是因为安弟斯山脉阻隔西风深入,使山脉东侧降水少,从而形成了干燥的巴塔哥尼亚沙漠。 (2)海陆分布:纬度分布和陆地的大小往往会约束自然带的延伸,甚至使某些自然带在某一大陆缺失。例如,北半球高纬度的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呈东西延伸、南北交替的现象十分明显,而南半球相同纬度绝大部分是海洋,因此就没有苔原带和针叶林带的分布。 (3)水分条件的变化:在干旱地区,如新疆天山山麓地带,因为高山冰雪融水,形成了丰富的地表水或地下水,发育了众多的绿洲,它们呈斑块状散布于干旱地区的山麓地带,形成了与周围广大温带荒漠地带性现象截然不同的景观,这是由于受到高山冰雪融水等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局部水分变化会在热带荒漠带和温带荒漠带内形成绿洲,而局部水分矿化度的变化也会造成自然带的变化,如在沿海平原的温带落叶阔叶林中(黄河三角洲地区),由于盐分变大出现的盐碱草地。 (4)洋流性质的影响:如西欧的温带海洋性气候纬度范围到达60°N以北,是因为受到了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并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侧形成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如在中低纬大陆西岸或东岸,因受沿岸寒流的影响,在海岸带附近形成沙漠。

地带性和非地带性

又称隐域性。是由非地带性因素引起的无规律分布。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非地带性因素使地带性分布规律变得不很完整和不很鲜明,使自然环境更加复杂. 例如,由于岩石组成、地形起伏、地质构造等所引起的大的山地、高原、平原等都是典型的非地带性自然综合体;又如,在母岩、地形、排水条件等非地带性成土因素影响下形成的隐域土,虽与一定的生物气候条件相联系,但其形成和分布都不受生物气候地带的严格制约。同样,受局部地形或土壤等因素影响而形成的隐域植被,可分布在不同的植被地带内,夹杂在显域植被中间,不形成独立的植被地带。 ●非地带性因素有哪些? 解析:总的来说,非地带性因素概括起来有如下几类。 1.海陆分布:如北半球高纬度的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呈东西延伸、南北交替的现象十分明显,而南半球相同纬度绝大部分是海洋,故没有苔原带和针叶林带分布。 2.地形起伏:如南美安第斯山南段西侧是多雨的温带森林,而同纬度的山脉东侧却是干燥的巴塔哥尼亚沙漠。 3.局部环流和洋流:如信风带大陆西岸,因受离岸风及沿岸寒流的影响,在海岸带形成沙漠。又如西欧的温带海洋性气候纬度范围到达60°N以北,是受到了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 4.局部水分变化:如热带荒漠带和温带荒漠带内的绿洲;局部水分矿化度的变化:如在沿海平原的温带落叶阔叶林中,由于盐分变大出现的碱蓬草地。 5.局部岩石性质的变化:如在四川盆地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由紫红色的砂岩、页岩风化而成的紫色土。 6.局部地热异常:如在冰岛,苔原是这里的地带性植被,但在热泉附近却分布着草甸。 7.人为作用:如在沙漠边缘营造防护林、填湖造田、培育水稻等活动都可以造成对地带性规律的改变等等。 ●非地带性因素与地带性因素有何关系? 解析:两类因素的关系,明显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非地带性因素叠加在地带性因素之上,使地带性分布规律变得不很完整或不很鲜明。 2.地带性因素影响是普遍的、基本的;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是局部的、特殊的。如澳大利亚大陆,其东部受大分水岭的阻挡和沿岸暖流影响,分布着热带雨林和亚热带森林,但从整体讲,地带性因素起主导作用。 3.在两种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下,形成了复杂的地理环境。如我国处在同纬度的两广地区和横断山区,前者因受东南季风影响,属于热带雨林和季雨林;后者因受地形影响而成为高山植物区。地表各地的地理环境都具有所在地带的地带性特征,同时又不同程度地受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具有非地带性特征,使自然环境更加复杂 地带性 自然环境各要素在地表近于带状延伸分布,沿一定方向递变的规律性。包括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 自然地理学中专指纬度地带性。纬度地带性决定于太阳光热因地球形状及其公转与自转运动而产生的自赤道向两极递减的规律。表现为地表自然带近于沿纬

中国铁矿资源分布

立志当早,存高远 中国铁矿资源分布 中国铁矿资源有两个特点:一是贫矿多,贫矿出储量占总储量的80%;二是多元素共生的复合矿石较多。此外矿体复杂;有些贫铁矿床上部为赤铁矿,下部为磁铁矿。(1)东北地区铁矿东北的确铁矿主要是鞍山矿区,它是目前我国储量开采量最大的矿区,大型矿体主要分布在辽宁省的鞍山(包括大弧山、樱桃园、东西鞍山、弓长岭等)、本溪(男芬、歪头山、通远堡等),部分矿床分布在吉林省通话附近。鞍山矿区是鞍钢、本钢的主要原料基地。鞍山矿区矿石的主要特点:除极少富矿外,约占储量的98%为贫矿,含铁量20- 40%,平均30%左右。必须经过选矿处理,精选后含铁量可达60%以上。 2)矿石矿物以磁铁矿和赤铁矿为主,部分为假象赤铁矿和半假象赤铁矿。其 结构致密坚硬,脉石分布均匀而致密,选矿比较困难,矿石的还原性较差。3)脉石矿物绝大部分是由石英石组成的,SiO2 在40-50%。但本溪通远堡铁矿为自溶性矿石,其碱度(Ca+Mg/SiO2)在1 以上。且含锰1.29-7.5%可代替锰矿使用。4)矿石含S、P 杂质很少,本溪男芬铁矿含P 很低,是冶炼优质生铁的好原料。(2)华北地区铁矿主要分布在河北省宣化、迁安和邯郸、邢台地区的武安、矿山村等的地区以及内蒙和山西各地。是首钢、包钢、太钢和邯郸、宣化及阳泉等钢铁厂的原料基地。迁滦矿区矿石为鞍山式贫磁铁矿,含酸性脉石,S、P 杂质少,矿石的可选性好。邯邢矿区主要是赤铁矿和磁铁矿,矿石含铁量在40%-55%之间,脉石中含有一定的碱性氧化物,部分矿石S 高。(3)中南地区铁矿中南地区铁矿以湖北大冶铁矿为主,其他如湖南的湘潭,河南省的安阳、舞阳,江西和广东省的海南岛等地都有相当规模的储量,这些矿区分别成为武钢、湘钢及本地区各大中型高炉的原料供应基地。[next] 大冶矿区是我国开采最早的矿区之一,主要包括铁山、金山店、成

中国铁矿资源特点

中国铁矿资源特点 [我的钢铁] 2009-10-09 15:21:20 试用手机平台 中国铁矿资源分布广泛,种类齐全。中国铁矿资源特点主要有:一、铁矿分布广泛,但又相对集中;二、矿床类型齐全;三、贫矿多富矿少矿石类型复杂;四、伴(共)生组分多。 一、铁矿分布广泛,但又相对集中 目前已查明铁矿产地分布遍及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660多个县(旗),但又成群、成带产出,显示相对集中分布的特点。如前所述的9个地区就占全国保有铁矿石储量的68%。 按矿区储量规模,大型矿区(储量大于1亿t)有101处,合计储量占全国储量的68.1%;中型矿区(储量0.1~1亿t)470处,合计储量占全国储量的27.3%;小型矿区(储量小于1000万t)1263处,合计储量仅占4.6%。 二、矿床类型齐全 地质勘查和矿床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铁矿床类型齐全,世界上已发现的铁矿成因类型在我国均有发现,除前寒武纪硅铁建造风化壳型铁矿外,均探明了一定的储量,其中以沉积变质型为主,储量占57.8%,居各类型铁矿床之首,其次是接触交代-热液型(占12.7%)、岩浆晚期型(占11.6%)、沉积型(8.7%)、与火山-侵入活动有关型(占4.7%)、风化淋滤型(占1.1%),其他类型占3.4%。与世界不同之处在于我国接触交代-热液型和岩浆型储量占的比例较高。 三、贫矿多富矿少矿石类型复杂 全国铁矿石保有储量中贫铁矿石储量452.00亿t,占全国储量的97.5%;而含铁平均品位在55%左右能直接入炉的富铁矿储量只有11.74亿t,占全国储量的2.5%,而形成一定开采规模,能单独开采的富铁矿就更少了。 我国铁矿石自然类型复杂,有磁铁矿石、钒钛磁铁矿石、赤铁矿石、菱铁矿石、褐铁矿石、镜铁矿石及混合矿石(2种或2种以上类型矿石混杂一起的)。在铁矿石保有储量中,以磁铁矿石为最多(占55.5%),是目前开采的主要矿石类型;钒钛磁铁矿石(占14.4%),成分复杂,但选冶技术已基本解决,也是目前开采的主要矿石类型;赤铁矿石(占18%)、菱铁矿

我国铁矿及主要有色金属矿的分布-初中地理知识

我国铁矿及主要有色金属矿的分布 【知识点的认识】 中国铁矿资源有两个特点:一是贫矿多,贫矿出储量占总储量的 80%;二是多元素共生的复合矿石较多.此外矿体复杂;有些贫铁矿床上部为赤铁矿,下部为磁铁矿. 中国铁矿石资源的分布: (1)东北地区铁矿,东北的确铁矿主要是鞍山矿区,它是目前我国储量开采量最大的矿区. (2)华北地区铁矿,主要分布在河北省宣化、迁安和邯郸、邢台地区的武安、矿山村等的地区以及内蒙和山西各地. (3)中南地区铁矿,中南地区铁矿以湖北大冶铁矿为主,其他如湖南的湘潭,河南省的安阳、舞阳,江西和广东省的海南岛等地都有相当规模的储量. (4)华东地区铁矿,产区主要是自安徽省芜湖至江苏南京一带的凹山,南山、姑山、桃冲、梅山、凤凰山等矿山. (5)其他地区铁矿,除上述各地区铁矿外,我国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各省,如四川、云南、贵州、甘肃、新疆、宁夏等地都有丰富的不同类型的铁矿资源. 【命题的方向】 考查了对我国铁矿及主要有色金属矿的分布的认识,基础知识,一般以选择、解答填空形式出题. 例:南方地区主要有色金属有:云南东川和江西德兴的铜矿,江西大余的钨矿,贵州铜仁的汞矿,云南个旧的锡矿.湖南冷水江锑矿.

分析:据初步评估,中国探明的矿产资源总量较大,约占世界的 12%,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居世界第 3 位,20 多种矿产在世界上具有优势地位.可以说,中国是世界上少有的几个资源总量大、配套程度较高的资源大国之一. 解答:南方地区的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相当丰富,比如云南东川和江西德兴的铜矿、江西大余的钨矿、贵州铜仁的汞矿、云南个旧的锡矿、湖南冷水江锡矿山的锑矿和常宁水口山的铅锌矿,在全国皆占据突出地位. 故答案为:铜;钨;汞;锡;锑. 点评:考查南方地区丰富的矿产资源,要理解记忆. 【解题思路点拔】 熟记我国铁矿及主要有色金属矿的分布概况.可结合我国矿产资源分布图来理解记忆.

高考地理素材 地带性与非地带性

1.地带性 自然环境各要素在地表近于带状延伸分布,沿一定方向递变的规律性。包括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 1)纬度地带性 自然地理现象在地球上的分布具有沿着纬线方向(东西延伸)南北更替的条带状规律性,叫做纬度地带性。纬度地带性在广阔平坦的平原上表现最为明显。纬度地带性是由于地球的形态、自转、及黄赤交角导致太阳辐射能在地表分布不均匀,在地表的分布从赤道向两极成带状递减,使气温、降水、蒸发、风向、风化作用、成土过程以及土壤和植被等一系列自然地理要素有规律地变化。如大果马蹄荷这一物种在南方种群优势明显下降。 2)经度地带性 在同一纬度带中,自然地理现象显示呈东西方向更替的规律性。这种自然带的分布大体上与经线平行,并伸展成条带状,称为经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的产生受海陆分布和山脉的南北走向控制,而在大气湿度、降水等水的因素所引起的自然地理特征方面表现的东西差异最为明显。如欧亚大陆的东亚季风区森林资源、西欧海洋气候区森林资源和欧亚内陆草原、荒漠资源等就是大范围经度地带性的反映。 3)垂直地带性 在高山地区从山麓到山顶温度、湿度和降水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变化,这就形成了垂直地带性。生物、土壤等受气候影响也相应地有垂直分布的规律性。自然带的这种垂直地带分布,称为山地垂直自然带。如我国秦岭山地,长白山和西南部横断山等山地垂直自然非常明显。在世界各大山脉都分布着山地垂直自然带,又称垂直带。 2.非地带性 非地带性分布规律主要是由于地形起伏、海陆分布、水分变化、洋流等因素的影响造成的。具体来看: (1)地形起伏:地势的高低、山脉的走向等都会对自然带的水平分布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改变自然带的地带性分布规律。例如,南美安第斯山南段西侧是温

中国铁矿地理分布

中国铁矿地理分布 中国铁矿资源有两个特点:一是贫矿多,贫矿出储量占总储量的80%;二是多元素共生的复合矿石较多。此外矿体复杂;有些贫铁矿床上部为赤铁矿,下部为磁铁矿。 (1)东北地区铁矿东北的铁矿主要是鞍山矿区,它是目前我国储量开采量最大的矿区,大型矿体主要分布在辽宁省的鞍山(包括大弧山、樱桃园、东西鞍山、弓长岭等)、本溪(男芬、歪头山、通远堡等),部分矿床分布在吉林省通话附近。鞍山矿区是鞍钢、本钢的主要原料基地。 鞍山矿区矿石的主要特点:除极少富矿外,约占储量的98%为贫矿,含铁量20-40%,平均30%左右。必须经过选矿处理,精选后含铁量可达60%以上。 2)矿石矿物以磁铁矿和赤铁矿为主,部分为假象赤铁矿和半假象赤铁矿。其结构致密坚硬,脉石分布均匀而致密,选矿比较困难,矿石的还原性较差。 3)脉石矿物绝大部分是由石英石组成的,SiO2在40-50%。但本溪通远堡铁矿为自溶性矿石,其碱度(Ca+Mg/SiO2)在1以上。且含锰1.29-7.5%可代替锰矿使用。 4)矿石含S、P杂质很少,本溪男芬铁矿含P很低,是冶炼优质生铁的好原料。 (2)华北地区铁矿主要分布在河北省宣化、迁安和邯郸、邢台地区的武安、矿山村等的地区以及内蒙和山西各地。是首钢、包钢、太钢和邯郸、宣化及阳泉等钢铁厂的原料基地。 迁滦矿区矿石为鞍山式贫磁铁矿,含酸性脉石,S、P杂质少,矿石的可选性好。 邯邢矿区主要是赤铁矿和磁铁矿,矿石含铁量在40%-55%之间,脉石中含有一定的碱性氧化物,部分矿石S高。 ( 3)中南地区铁矿中南地区铁矿以湖北大冶铁矿为主,其他如湖南的湘潭,河南省的安阳、舞阳,江西和广东省的海南岛等地都有相当规模的储量,这些矿区分别成为武钢、湘钢及本地区各大中型高炉的原料供应基地。 大冶矿区是我国开采最早的矿区之一,主要包括铁山、金山店、成潮、灵乡等矿山,储量比较丰富。矿石主要是铁铜共生矿,铁矿物主要为磁铁矿,其次是赤铁矿,其他还有黄铜矿和黄铁矿等。矿石含铁量40-50%,最高的达54-60%。脉石矿物有方解石、石英等,脉石中含SiO28%左右,有一定的溶剂性(CaO/SiO2为0.3左右),矿石含P低,(一般0.027%),含S高且波动很大(0.01-1.2%),并含有Cu(0.2-1.0%)和Co(0.013%-0.025%)等含有色金属。矿石的还原性较差,矿石经烧结、球团造块后入高炉冶炼。 (4)华东地区铁矿华东地区铁矿产区主要是自安徽省芜湖至江苏南京一带的凹山,南山、姑山、桃冲、梅山、凤凰山等矿山。此外还有山东的金岭镇等地也有相当丰富的铁矿资源储藏,是马鞍山钢铁公司及其他一些钢铁企业原料供应基地。 芜宁矿区铁矿石主要是赤铁矿,其次是磁铁矿,也有部分硫化矿如黄铜矿和黄铁矿。铁矿石品位较高,一部分富矿(含Fe50%-60%)可直接入炉冶炼,一部分贫矿要经选矿精选、烧结造块后供高炉使用。矿石的还原性较好。脉石矿物为石英、方解石、磷灰石和金红石等,矿石中含S、P杂质较高(含P一般为0.5%,最高可达1.6%,梅山铁矿含S平均可达2%-3%),矿石有一定的溶剂性(如凹山及梅山的富矿中平均碱度可达0.7-0.9),部分矿石含V,Ti及Cu等有色金属。

世界铁矿石资源储量概况与中国铁矿资源情况

世界铁矿石资源储量概况与中国铁矿资源情况 世界钢铁工业尤其中国钢铁工业的快速发展,对铁矿石的需求不断增加。就目前掌握的资料,世界铁矿石资源总体储量丰富,能够满足钢铁工业发展的需求。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世界铁矿石产能将不断提高,国际铁矿石市场长期将呈现供大于求的局面。 1.世界铁矿资源概况 世界铁矿资源丰富,美国地质调查所2007年公布数据显示,世界铁矿石储量为1900亿吨,储量基础为3400亿吨;铁金属储量为730亿吨,储量基础为1600亿吨,见表1。 表1:世界铁矿资源储量现状 2.世界铁矿资源特 点 世界铁矿资源集中在少数国家和地区,集中度较高。据统计,俄罗斯、乌克兰、澳大利亚、巴西、哈萨克斯坦和中国等6个国家铁矿石储量占世界总储 量 的75.6%。资源集中的地区也正是当今世界铁矿石的集中生产区,如巴西淡水河谷公司,澳大利亚必和必拓公司和哈默斯利公司的铁矿石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35.5%。 世界着名的大型铁矿区和相关着名的铁矿生产企业生产情况如表2所示。 表2:世界铁矿区和相关着名的铁矿生产企业生产情况 国家矿区名称储量品位e (%)相关着名铁矿企业 澳大利亚哈默斯利32057哈默斯利公司、必合必拓公司、罗布洱公司 巴西铁四角30035~69淡水河谷公司、MBR 公司 巴西卡拉加斯18060~67淡水河谷公司 玻利维亚、巴西水通(玻) 乌鲁库姆(巴西)58050~53 印度比哈尔、奥里萨67>60MMTC 公司 国家、地区 铁矿品位 资源储量(含铁量) 铁矿石储量 基础储量 储量 基础储量 储量 巴西 67% 140 89 270 160 俄罗斯 56% 310 140 560 250 澳大利亚 61% 280 100 450 160 乌克兰 30% 200 90 680 300 中国 33% 150 70 400 210 哈萨克斯坦 40% 74 33 190 83 印度 64% 62 42 98 66 瑞典 60% 50 22 78 35 美国 30% 46 21 150 69 委内瑞拉 60% 36 24 60 40 加拿大 65% 25 11 39 17 南非 65% 15 6.5 23 10 伊朗 15 10 25 18 毛里塔尼亚 10 4 15 7 墨西哥 9 4 15 7 其他 170 62 300 110 全球合计 1600 730 3400 1900

中国铁矿资源分布

中国铁矿资源分布 中国铁矿资源有两个特点:一是贫矿多,贫矿出储量占总储量的80%;二是多元素共生的复合矿石较多。此外矿体复杂;有些贫铁矿床上部为赤铁矿,下部为磁铁矿。 (1)东北地区铁矿东北的确铁矿主要是鞍山矿区,它是目前我国储量开采量最大的矿区,大型矿体主要分布 在辽宁省的鞍山(包括大弧山、樱桃园、东西鞍山、弓长岭等)、本溪(男芬、歪头山、通远堡等),部分矿床分布在吉林省通话附近。鞍山矿区是鞍钢、本钢的主要原料基地。 鞍山矿区矿石的主要特点:除极少富矿外,约占储量的98%为贫矿,含铁量20-40%,平均30%左右。必须经过选矿处理,精选后含铁量可达60%以上。 2)矿石矿物以磁铁矿和赤铁矿为主,部分为假象赤铁矿和半假象赤铁矿。其结构致密坚硬,脉石分布均匀而致密,选矿比较困难,矿石的还原性较差。 3)脉石矿物绝大部分是由石英石组成的,SiO2在40-50%。但本溪通远堡铁矿为自溶性矿石,其碱度(Ca+Mg/SiO2)在1以上。且含锰1.29-7.5%可代替锰矿使用。 4)矿石含S、P杂质很少,本溪男芬铁矿含P很低,是冶炼优质生铁的好原料。 (2)华北地区铁矿主要分布在河北省宣化、迁安和邯郸、邢台地区的武安、矿山村等的地区以及内蒙和山西各地。是首钢、包钢、太钢和邯郸、宣化及阳泉等钢铁厂的原料基地。 迁滦矿区矿石为鞍山式贫磁铁矿,含酸性脉石,S、P杂质少,矿石的可选性好。 邯邢矿区主要是赤铁矿和磁铁矿,矿石含铁量在40%-55%之间,脉石中含有一定的碱性氧化物,部分矿石S高。 ( 3)中南地区铁矿中南地区铁矿以湖北大冶铁矿为主,其他如湖南的湘潭,河南省的安阳、舞阳,江西和广东省的海南岛等地都有相当规模的储量,这些矿区分别成为武钢、湘钢及本地区各大中型高炉的原料供应基地。 大冶矿区是我国开采最早的矿区之一,主要包括铁山、金山店、成潮、灵乡等矿山,储量比较丰富。矿石主要是铁铜共生矿,铁矿物主要为磁铁矿,其次是赤铁矿,其他还有黄铜矿和黄铁矿等。矿石含铁量40-50%,最高的达54-60%。脉石矿物有方解石、石英等,脉石中含SiO28%左右,有一定的溶剂性(CaO/SiO2为0.3左右),矿石含P 低,(一般0.027%),含S高且波动很大(0.01-1.2%),并含有Cu(0.2-1.0%)和Co(0.013%-0.025%)等含有色金属。矿石的还原性较差,矿石经烧结、球团造块后入高炉冶炼。

世界铁矿区分布和及其简要概况

世界铁矿石分布状况及发展趋势 2006年10月19日13:42 来源:报告在线【字体:大中小】网友评论世界大型铁矿区分布情况 国家矿区名称储量/亿吨品位Fe%百分比/%占本国储量相关著名铁矿企业 澳大利亚哈默斯利320 57 91 哈默斯利公司、BHP公司 巴西铁四角300 35.69 65 淡水河谷(CVRD)公司、MBR公司 巴西卡拉加斯180 60.67 35 淡水河谷公司 玻利维亚、巴西木通(玻) 乌鲁库姆(巴西) 580 50.53 交通不便未开发 印度比哈尔,奥里萨67 >60 29 MMTC公司 加拿大拉布拉多206 36-38 51 加拿大铁矿公司(IOC)魁北克、卡蒂尔矿山公司(QCM) 美国苏必利尔163 31 94 明塔克、帝国铁矿、希宾公司、蒂尔登公司等 俄罗斯库尔斯克435 46 38(占独联体) 列别金、米哈依洛夫、斯托依连公司 俄罗斯卡奇卡纳尔140 12(占独联体) 卡奇卡纳尔公司 乌克兰克里沃罗格194 36 17(占独联体) 英古列茨、南部、北部、中部采选公司 法国洛林77 33 95 瑞典基律纳34 58?68 66 LKAB公司 委内瑞拉博利瓦尔20 45.69 99 CVG Ferrominera Orinoco CA 利比里亚、几内亚宁巴矿区20 57--60 一、铁矿石 1、生产状况 世界铁矿石储量 世界铁矿资源丰富,据美国地质调查局报告,截止2004年底,世界铁矿石储量为1600亿t,储量基础为3700亿t,铁金属储量为800亿t,储量基础为1800亿t。

世界铁矿资源集中在澳大利亚、巴西、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印度、美国、加拿大、南非等国。 世界铁矿石产量 2004年世界铁矿石总产量为14.3亿t,较2003年增长15%。从分布看,亚洲4.35亿t,南美3.15亿t,大洋洲2.32亿t,欧洲2.46亿t,北美0.98亿t,非洲0.56亿t。铁矿石产量最大的四个国家依次为中国3.1亿t,巴西2.8亿t,澳大利亚2.3亿t,印度1.2亿t,其总和占世界铁矿石总产量的67%。 2、铁矿石贸易状况 进口 近3年来,随着中国粗钢产量的快速增长,世界铁矿石贸易量也出现明显增加。2004年世界铁矿石进口总量为6.53亿t,其中进口最多的地区集中在亚洲和欧盟15国。亚洲进口铁矿石总量为4.11亿t,占世界铁矿石贸易量的63%。欧盟15国进口铁矿石为1.30亿t,占世界铁矿石贸易量的20%。近几年中国进口铁矿石的量急剧增长,1995年进口铁矿石4115万t,2000年进口铁矿石6997万t,2004年达N2.08亿t,日本进口铁矿石1.35亿t。中国和日本两国进口铁矿石总量为3.43亿t,占世界铁矿石贸易量52.5%。 出口 世界铁矿石出口地区主要是年世界铁矿石产量将达15亿t。 4粗铜产量与铁矿石需求的关系 铁矿石是炼铁的主要原料。由于世界粗钢产量的快速增长,铁矿石的需求量增幅很大,从而使得铁矿石产量出现较大增幅。 2003年世界粗钢产量比2002年增幅6.6%,世界铁矿石增幅为9.5%,铁矿石产量增幅高于粗钢产量的增长。2004年世界粗钢产量增幅8%,而铁矿石产量增幅却达16%。这一情况在2005年仍将继续延续。由于铁矿石产量增长过快,预计2005年以后铁矿石供应将大于粗钢生产的需求。届时铁矿石短缺的情况将大大缓解,铁矿石价格也将回落。 澳大利亚一是BHP铁矿有限公司。BHP公司的矿山位于澳大利亚西部皮尔巴拉地区,分别是纽曼、扬迪和戈德沃斯。这三个矿区的总探明储量约为29亿吨,铁矿年产量总和超过7000万吨。在亚里南部,还有未开发的C采区,保有储量45亿吨。所有矿山生产的铁矿石都通过长426公里的铁路线运输到黑德兰和芬尼康岛的港口混匀,再装船外运到国际铁矿石市场销售。二是哈默斯利铁矿有限公司。哈默斯利铁矿有限公司是澳大利亚第二大铁矿石生产公司,在西澳皮尔巴拉地区有五座生产矿山(即汤姆普赖斯铁矿、帕拉布杜铁矿、恰那铁矿、马兰杜铁矿、布诺克曼第二矿区),探明储量约为21亿吨,公司铁矿年生产能力为5500万吨。预计在建扬迪采矿工程完工后,该公司铁矿年生产能力将达到6500万吨以上。该公司所有生产矿山生产的铁矿石都通过铁路线运输到丹皮尔港口混匀,装船外运国际铁矿

世界特殊气候类型的非地带性分布

世界特殊气候类型的非 地带性分布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气候类型的非地带性分布 (1)四处热带雨林气候(南北纬10°之间): 马达加斯加岛的东侧(南回归线、马达加斯加暖流、中部山地、东南信风)、澳大利亚的东北部(南回归线、东澳大利亚暖流、大分水岭、东南信风)、巴西高原东南沿海(南回归线、巴西暖流、巴西高原、东北信风)和中美洲的东北部(北纬15°、东北信风、墨西哥湾暖流、中美地峡)虽远离赤道,却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 这主要是因为它们均处于来自海洋的信风的迎风地带,附近海域有暖流流经,增温增湿,再加上地形的抬升,加强了地形雨,从而发育了热带雨林气候。 (2)东非高原的热带草原气候: 地处赤道附近,却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南北纬10°到南北回归线之间),这是因为这里地势较高,改变了气温和降水状况,形成了气候凉爽、降水较少的热带草原气候。 (3)巴塔哥尼亚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巴塔哥尼亚高原位于南美洲南部安第斯山脉的东侧,这里东西距海均较近,且处于西风带范围内,却形成了温带大陆性气候,这是因为该地处于山脉东侧的背风坡地带,受山地(巴塔哥尼亚高原)的阻挡,这里雨水稀少,因而形成了温带大陆气候。 (4)南北美洲西海岸各种气候: 这些气候的分布范围仅局限在沿岸地带,形成南北延伸、南北更替的分布特点,这些气候区之所以南北延伸,是因为受高大的南(安第斯

山脉)北(落基山脉)走向的科迪勒拉山系阻挡,各气候不能向东深入,局限于沿海一带,从而形成了上述分布特点。 (5). 大陆东岸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地区,能受到西风的影响,终年有暖湿空气从海洋上吹来,就可以形成温和多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如澳大利亚东南部及新西兰南北二岛、智利火地岛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规律: a.单一气压带、风带影响下形成的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赤道低气压带 热带沙漠气候——副热带高气压带 冰原气候——极地高气压带 温带海洋性气候——西风带 b.不同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下形成的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湿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干季受信风带控制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 c.只分布在北半球的气候(4种): 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苔原气候。 e.大陆西岸独有的气候(3种): 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世界铁矿石资源储量概况与中国铁矿资源情况

欢迎阅读 世界铁矿石资源储量概况与中国铁矿资源情况 世界钢铁工业尤其中国钢铁工业的快速发展,对铁矿石的需求不断增加。就目前掌握的资料,世界铁矿石资源总体储量丰富,能够满足钢铁工业发展的需求。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世界铁矿石产能将不断提高,国际铁矿石市场长期将呈现供大于求的局面。 1.世界铁矿资源概况 世界铁矿资源丰富,美国地质调查所2007年公布数据显示,世界铁矿石储量为1900亿吨,储量基础为3400亿吨;铁金属储量为730亿吨,储量基础为1600亿吨,见表1。 表1:世界铁矿资源储量现状 2.世界铁矿资 源特点 世界铁矿资源集中在少数国家和地区,集中度较高。据统计,俄罗斯、乌克兰、澳大利亚、巴西、哈萨克斯坦和中国等6个国家铁矿石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75.6%。资源集中的地区也正是当今世界铁矿石的 集中生产区,如巴 西淡水河谷公司, 澳大利亚必和必 拓公司和哈默斯 利公司的铁矿石 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 35.5%。 世界着名的大型铁矿区和相关着名的铁矿生产企业生产情况如表2所示。 表2:世界铁矿区和相关着名的铁矿生产企业生产情况 国家 矿区名称 储量 品位e (%) 相关着名铁矿企业 澳大利亚 哈默斯利 320 57 哈默斯利公司、必合必拓公司、罗布洱公司 巴西 铁四角 300 35~69 淡水河谷公司、MBR 公司 巴西 卡拉加斯 180 60~67 淡水河谷公司 玻利维亚、巴西 水通(玻) 乌鲁库姆(巴西) 580 50~53 国家、地区 铁矿品位 资源储量(含铁量) 铁矿石储量 基础储量 储量 基础储量 储量 巴西 67% 140 89 270 160 俄罗斯 56% 310 140 560 250 澳大利亚 61% 280 100 450 160 乌克兰 30% 200 90 680 300 中国 33% 150 70 400 210 哈萨克斯坦 40% 74 33 190 83 印度 64% 62 42 98 66 瑞典 60% 50 22 78 35 美国 30% 46 21 150 69 委内瑞拉 60% 36 24 60 40 加拿大 65% 25 11 39 17 南非 65% 15 6.5 23 10 伊朗 15 10 25 18 毛里塔尼亚 10 4 15 7 墨西哥 9 4 15 7 其他 170 62 300 110 全球合计 1600 730 3400 1900

地理非地带性分异规律总结.doc

全球主要非地带性气候的分布及原因 气候大 气候类型分布地区形成原因类 马达加斯加岛东侧 澳大利亚的东北部热带雨林气候 巴西高原东南部沿海 中美洲的东北部 几内亚湾沿岸热带雨林气 候纬度位置偏高 热带气 热带草原气候东非高原候 圭亚那高原 非洲西南部沿岸 澳大利亚西海岸 热带沙漠气候 秘鲁沿岸 索马里沿岸 塔尔沙漠 亚热带季风气北美大陆东部季风气候不亚热带 候显著 气候 地中海气候澳大利亚东南部 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 一直延伸到北极圈附近温带海洋气候 澳大利亚东南部及新西兰温带气 南北二岛(大陆东岸的温候 带海洋性气候)1、处于来自海洋的信风(北半球为东北信风,南半球为 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 2、附近海域有暖流流经,对沿岸地区有增温增湿作用。 3、再加上地形的抬升加强了地形雨。 几内亚湾暖流对沿岸的增温增湿作用 再加上地形的抬升加强了地形雨。 地势较高,气温随之下降,降水也减少(改变了大气环 流状况),形成了终年高温、有明显干湿两季的热带草 原气候。 本格拉寒流的影响 西澳大利亚寒流的影响、地形平坦、大分水岭对东南信 风的阻挡。(地理纵横) 秘鲁寒流的影响、安第斯山的阻挡。 索马里寒流的影响,该地区呈现类似于荒漠化景观。 西南季风影响小,气候干旱降水少 人为原因:古代对植被的破坏。 海陆热力差异:北美大陆东部的海陆热力差异不如东亚 地区那样明显。 气团和锋:北美大陆上南北属性不同的气团交绥,气旋 活动频繁,季风环流遭到抑制而减弱。 地处西风带的迎风坡,冬季受西风带的影响。 洋流和海陆轮廓因素:由于欧洲西部的海陆轮廓更有利 于沿岸强大的北大西洋暖流深入。 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南北纬40°~60°之间的地区。主要分布在西欧、北美及南美大陆西岸狭长地带,许多 人误以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只分布于南北纬 40°~60°大陆西岸。事实上,只要是温带地区,又能受到西风的影 响,终年有暖湿空气从海洋面上吹来,就可以形成温和 多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北美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 地形因素:由于南北延伸的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挡候比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性 作用,把西风和暖流的影响仅限制在沿海一带。 气候范围狭小且南北延伸 温带季风气候俄罗斯远东地区东西伯利亚山地的阻挡作用(迎风坡)

中国铁矿资源分布和特点

中国铁矿资源分布和特点 中国铁矿资源有两个特点:一是贫矿多,贫矿出储量占总储量的80%;二是多元素共生的复合矿石较多。此外矿体复杂;有些贫铁矿床上部为赤铁矿,下部为磁铁矿。 一、东北地区铁矿 东北地区铁矿主要是鞍山矿区,它是目前我国储量开采量最大的矿区,大型矿体主要分布在辽宁省的鞍山(包括大弧山、樱桃园、东西鞍山、弓长岭等)、本溪(南芬、歪头山、通远堡等),部分矿床分布在吉林省通化附近。鞍山矿区是鞍钢、本钢的主要原料基地。 鞍钢弓长岭铁矿

鞍钢齐大山矿卫星摄影图 鞍山矿区矿石的主要特点: (1)除极少富矿外,约占储量的98%为贫矿,含铁量20-40%,平均30%左右,必须经过选矿处理,精选后含铁量可达60%以上。 (2)矿石矿物以磁铁矿和赤铁矿为主,部分为假象赤铁矿和半假象赤铁矿。其结构致密坚硬,脉石分布均匀而致密,选矿比较困难,矿石的还原性较差。 (3)脉石矿物绝大部分是由石英石组成的,SiO2在40-50%。但本溪通远堡铁矿为自溶性矿石,其碱度(Ca+Mg/SiO2)在1以上,且含锰1.29-7.5%可代替锰矿使用。 (4)矿石含S、P杂质很少,本溪南芬铁矿含P很低,是冶炼优质生铁的好原料。 二、华北地区铁矿

主要分布在河北省宣化、迁安和邯郸、邢台地区的武安、矿山村等的地区,以及内蒙和山西各地,这些矿是首钢、包钢、太钢和邯郸、宣化及阳泉等钢铁厂的原料基地。 迁滦矿区的矿石为鞍山式贫磁铁矿,含酸性脉石,S、P杂质少,矿石的可选性好。 邯邢矿区主要是赤铁矿和磁铁矿,矿石含铁量在40-55%之间,脉石中含有一定的碱性氧化物,部分矿石S高。 首钢迁安水厂铁矿海平面下130米深坑

世界矿产资源分布情况

世界矿产资源分布情况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世界矿产资源分布情况 矿产品种类繁多,分类方法也不少,但最基本的分类是两种:金属矿物和非金属矿物;燃料矿物和非燃料矿物。世界矿物原料消耗中,非金属矿物,尤其是砂石料等,所占的比重最大。 世界上应用较为广泛的矿物约有80多种,其中的铁、铜、铝土、铅、锌、镍、磷酸盐、锡和锰等9种,具有产值大,国际贸易量较多等特点,地位相当重要。世界矿物开采的集中性明显,70~75%集中在10余个国家里,特别是少数几个工业发达国家。前苏联和美国是世界上采矿业规模最宏大的两个国家,前者约占世界矿业开采值的18%,后者约占世界的15%。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估占世界的11%。澳大利亚和南非的采矿业,规模也很大。发展中国家,采矿业发达、规模较大的有中国、智利、赞比亚、扎伊尔、秘鲁、墨西哥、巴西和阿根廷等国家。 全世界#铁矿石#的探明储量约为3,500亿吨。高度集中是铁矿石在地域分布上的最大特点。铁矿资源主要集聚于10多个国家里。前苏联铁矿石的探明储量是1,140亿吨,占世界铁矿探明储量的30%多,是目前地球上探明储量超过1,000亿吨的唯一国家,比居世界第二位的巴西要多近400亿吨,为美国铁矿石探明储量的倍。除前苏联外,依次排列的顺序是巴西、中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美国和波利维亚,以上7国的铁矿石储量计占世界铁矿石总储量的90%。另外,法国、瑞典、英国、委内瑞拉、南非、智利、德国和利比里亚等也是世界铁矿石储量较为丰富的国家。目前,世界上铁矿石的主要输出国是澳大利亚,年输出量达8,000万吨左右,列世界第一位。巴西的年输出量约为7,000万吨,列世界第二位。加拿大、印度、智利、前苏联、利比里亚、毛里塔尼亚、委内瑞拉和秘鲁等,也是世界铁矿石的重要输出国。铁矿石的主要输入国是西欧的比利时、法国、德国、英国和荷兰,以及东欧和中欧的波兰,捷克等,日本是最大的铁矿石输入国之一。美国的铁矿石资源丰富,年产量亦较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