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团队建设}构建研究型团队

{团队建设}构建研究型团队

{团队建设}构建研究型团队
{团队建设}构建研究型团队

(团队建设)构建研究型团

构建研究型团队,追求高品质课堂

(南京市力学小学数学教师团队建设汇报稿)

“高品质课堂”壹直是力学人追求的目标、前进的方向。何谓课堂品质?我们认为是指课堂的品位和质量,高品质的课堂应该最大限度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最大限度地体现师生的探究性,最大限度地体现课堂的创生性;高品质的课堂不仅关注知识和能力,更关注过程和方法,不仅关注学生学识、学力的增长,更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培育,不仅关注学生于课堂中的收获、进步,更关注于明天、未来的持续发展。伴随着课程改革的东风,“研究性课堂”已成为力学人追求课堂品质的抓手和载体。

力学的“研究性课堂”,它来源于力学固有的文化,也是力学人把课程改革向纵深推进的探索和实践。我们期望,把“研究”注入课堂,提升教师研究力,培养学生学习力,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和创造的生机。而实现这壹追求的核心是锻造壹支研究型教师团队。

目前我校数学教师共30人,其中市学科带头人1名,市优青4名,区学科带头人、区优青9名,共14人,约占50%。能够说数学组规模较大,整体素养较好。但同时教师年龄、教学经历、风格、需求等方面差异也较大,如何有效提升教师的研究力,构建研究型教师大团队?我们认为应根据实际情况,加强小团队建设,既面向全体,夯实基础,保底顾基,又尊重差异,实现个性发展、分层发展。以小团队建设促大团队发展,从而实现全面提升。下面我就学校中心组、年级组、新教师、骨干教师以及特色组合五个方面的团队建设情况向各位作介绍和汇报。

注重中心组引领让研究成为壹种方向

数学中心组由分管行政和部分骨干教师组成,职责是有效引领、有效管理、有效服务,全方位负责数学学科教学、教研、培训等工作,是数学学科组的核心。日常工作重点是协助校长室、教导处抓好三阶教研、三格培训。

1、三阶教研

学校实行以年级组教研为保底基础、以学科大组教研为专业培训、以校级教研(各级展示)为示范引领的三级校本研训管理体系,其职责和关系如下:

2、三格培训

教师“三格”培训模式,是把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有机结合起来的壹种教学研究和专业培训形式,即通过“入格”培训缩短新教师“成长期”,缩短新教师和新课程理念的“磨合期”;通过“升格”培训,锤炼壹般中青年教师教育教学技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益;通过“风格”培训,促进骨干教师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过渡,形成教学“风格”,成为“品牌”教师。

3、有效服务

引领是服务,管理也是服务。中心组于引领和管理过程中不断增强服务意识。从开学时的期初培训到期末总结,从菜单式专题讲座到示范课引领,从文本的研

究到课例的打磨,从开展活动前的意见征求到活动结束后的反馈和评价…中心组成员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以实际行动率先垂范,使研究成为我们前进的方向。

强化组内建设使研究成为壹种习惯

年级组是教学研究最为基层的实体,也是力学确保教学质量、提升教师素养的关键所于。组内校本教研间周壹次,实行组长负责制,“组长即校长”是我们的管理理念。由组长根据数学学科计划制定切实可行的组内教研计划,组织本组教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事制宜,形式多样地开展教研活动。

①提供学习平台:个人学习研究是组内教研的前提,而读书则是学习永恒的主题,学校以“相约好书,牵手美文,营造书香人生”为精神引领,大力倡导老师阅读,并将读书交流作为组内校本教研的不可或缺的内容。学校给每个处室均配备了书架,每学期的校本推荐书籍、学校征订的专业书籍、教科室定期提供的教育教学信息通报、个性化阅读书籍等等,让老师工作之余随手可得、随时可读。丰富多彩而卓有成效的阅读活动极大地开阔了教师们的视野,提升学科素养,让学习像呼吸壹样自然已成为力学人的共识。

②组内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是组内校本教研的重中之重,组内实行独立备课、共享备课、集体备课、反思备课的四级备课全流程管理。组内进行任务分解,根据中心组制定的备课体例要求,高质量完成壹次备课,于此基础上,由主备教师主讲,组内研讨,于共享的基础上以集体备课的形式实现对教案的内化,并通过个人二次备课进行优化,课堂教学之后不仅要从教和学俩大方面进行反思,仍要根据教学情况进壹步对教案进行调整和完善,为今后的教学奠定基础,我们也称之为三次备课。和此同时我们把教师精心打磨的精品课例、典型课例的教案和课件加以整理汇集,建立优秀课例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

③组内课例研究:组内校本教研的另壹重要主要任务是开展以组内课为载体的课例研究,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结合学校研究性课堂的理念及学科特色上好壹节组内研究课,集体策划,整体设计,年段听课,分期总结。每学期校内听课不少于20节,认真作好校本听课笔记,简要记录教学过程,重点实录精彩环节,及时记录评价意见,当堂撰写听课反思,客观填写《力学小学有效教学课堂评价表》。于这个基于课堂的教研中,研究始终和课堂紧密结合,课堂是教研心得的实践和探索,倡导每壹位教师提前介入、共同经历、真诚评价,于研究中实现共同成长。

④反馈评价分析:对组内研究课、校级研究课进行评课、议课;质量检测分析,加强平行班之间的横向比对、沟通,共同发现问题,商量对策,并把对命题、阅卷及学生学习质量等方面的问题反馈给学校教学组。

前瞻式学课,集智性备课,双向式说课,推磨式上课,沙龙式议课,反思性札记……第壹时间,第壹现场,第壹收益,力学的组内教研由壹个“实”撑起了壹片天空。灵活机动、踏踏实实、富有实效,组内教研有效地提升着教师研究力。

着力新教师培养使研究成为壹种需求

新教师是学校教育事业的后继力量,为了让他们能“壹年站稳讲台,俩年基本成熟,三年脱颖而出,五年成为教育教学骨干”,早日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生力军,学校从师德修养、基本功训练、教育理论、课堂实践等方面入手,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发展平台和成长空间。

1、文化认同,和谐融入。

新教师分配到校的第壹天的培训就是了解学校的历史、文化背景、学校建设,结合力小的特色进行师德教育,让新教师明确走进了力学的大门,就是力学的主人,

就是力小教育教学的“主角”。通过培训,新教师得到文化的认同,思想的准备、精神的洗礼,也让研究的理念融入到头脑中。

2、师徒结对,绿色接力。

如何把理论实效地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来,怎样有效扎实的上好每壹节课?结合新教师的特点,学校指定素质好、业务精的骨干教师和新教师结成对子,全方位对新教师予以关心和指导。新教师每周至少要听俩节“随堂课”、每俩周上壹节“练兵课”、每学期上壹次“汇报课”。学校每学期对结队情况进行专项调研、表彰、奖励。

3、导师指导,集中辅导。

学校成立新教师培训班,每月1—2次对新教师集中培训,聘请了以骨干教师为主的专兼职培训员,做到培训时间、内容、人员、考评“四落实”。同时新教师仍协助骨干教师开展研究性课堂的研究活动,了解教科研的动向,参加教科研的理论学习、参和教科研的主题论坛,为日后教学趋于成熟时开展教科研作好积淀。

4、学期考核,促进发展。

每学期尾声,学校从理论学习、基本功水平、教学技能、教育叙事、常规检查等多纬度选取3—4项内容对参培新教师进行测评,考核结果记入新教师成长档案。

数学组4名新教师于学校的关心下通过自身努力,取得了长足进步。李军老师于区“白板”课堂教学竞赛中获壹等奖,三人于区基本功比赛中分获二等奖,杨金凤老师于省论文评比中获壹等奖。

“入格”培训为新教师提供入门的平台,“入格”培训是新教师扣开研究之

门的钥匙,“入格”培训为学校后续发展积蓄力量,“入格”培训使研究成为新教师自身发展的需求。

哺育骨干教师成长让研究成为行走方式

骨干教师是壹所学校的中坚力量,骨干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教学功底,也要有相当的科研水平,仍应于工作中积累,于学习中成长,逐步丰厚自己的教学思想,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我们把“研究”作为主题词,作为壹种主旋律,让研究成为骨干老师行走的方式,思考的姿态。我校为骨干教师的“风格”培训设计了美好愿景:“开发壹个教学品牌,设计壹套发展规划,搭建壹处展示平台,开辟壹段时空,挖掘壹眼泉源”。

1、于课堂中灵动

提升课堂教学品质,第壹步必须提升教师的备课质量。我们将“研究点”纳入骨干教师的二次备课以及教后反思之中。“研究点”是“研究性课堂”的入口和展开,“研究性课堂”是我们力学的科研品牌,也是我们力学的教学品牌。立足课堂,力学人身体力行、孜孜追求——将“研究点”上成学生触景生“知”的体验点、思接千载的想象点、视通万里的拓展点、善学乐学的兴趣点、火花迸发的思考点……“给学生的数学思维搭个支架”、“寻找失去的“1”、“错误也是研究的契机”……壹个个研究点的找寻和展开,让我们的老师于课堂中灵动,让我们的数学课堂于研究中提升教学品质。

“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力,只有师生的生命力于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新人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才是真正的生活。”(叶澜)我们抓住“研究”和“课堂”这俩个关键词,展开了我们的数学研究的征程,“研究”已成为我们骨干教师行走的方式,“课堂”是起点,是过程,是风景,

是归属。我们关注学生课堂上思考和探索的空间,关注学生的体验和感受,使抽象思维可视化。(视频)

07年以来,我校多次举办了省、市、区级教学展示观摩和研讨活动。前不久和《江苏教育研究》合作组办的首届教育家论坛上、南京市有效教学现场会上、区党员风采展示活动中,多位骨干教师上的数学课初步展示了骨干教师团队于提升课堂品质上的研究成果。

2、于科研中丰厚。

骨干教师的素质决定着教育科研的深度,教育科研的发展也提升着骨干教师的素质。我们倡导学校发展和个人提升双赢的理念,将骨干教师全部纳入课题组,作为“研究性课堂”的主力军,把参和课题研究作为骨干教师提升素养、考核奖励的重要内容。每位骨干教师于教育科研中每学年做到六个壹:参和壹个课题,上好壹节研究课,完成壹份研究案例,跟踪壹个学生个案,撰写壹篇论文,开设壹次微型讲座。

骨干教师于初步探索的基础上,每人确定壹个具体的研究子课题,边学习,边实践,边总结,边提升,壹部分骨干教师取得经验后,向全体教师进行展示和推广。为此,我们专门举办了以“研究性课堂”为主题的“教科研活动周”,全市的“教科研项目中心展示”,全省的教育家论坛:课堂教学品质的讨论和交流等等大型活动,对全校、全区、全市、全省进行展示、宣传、交流、分享。“研究性课堂50例”、“研究性课堂500问”、“研究性课堂案例解读50例”,研究性课堂教学现场100例”……壹步壹个脚印,科研之路我们走得坚实而又超前。于“研究性课堂”攻坚战中十多位骨干教师开展了“研究性课堂”实验班定点研究,获得了丰富而可贵的第壹手资料,壹批市教育科学规划“个人课题”应运而生—

—《关于家长于小学生数学课后学习中角色扮演的研究》《“研究性课堂”组织形式的研究》《小学数学复习中试卷讲评的有效性研究》,于为课题研究的瓶颈突破、豁然开朗开辟了通幽曲径的同时,壹些数学骨干教师的教学渐已形成特点、特色……

3、于研究中成长。

个体研究、组内研究、团队研究、案例研究、行动研究…研究的方式多姿多彩。最值得壹提的是我校的“集体叙事”这是壹大容量、高效率的研究方式。下面我就向大家介绍我校3月份壹次全校性集体叙事的过程:首先,由陈耘老师为大家奉献了壹节精彩的数学课《平移和旋转》;紧接着,全体老师均结合课例进行集体叙事,重点围绕“其壹、这节课的研究点于哪里?是如何展开研究的?其二、这个研究点的教学对于这节课而言,推进作用体当下哪里?其三、结合自己的学科和教学,谈谈对研究点的认识和思考!”等三个话题展开集体叙事。

各种研究让我们更清醒,让我们更理性,让我们更睿智……近三年,骨干教师的省市论文获奖面达100%,平均每人每学期壹篇之上。各级各类赛课,各种比赛也屡有捷报。据不完全统计,仅2007年以来就有二十余人次上省、市、区级研究课、展示课、示范课以及赛课。

何谓骨干?“骨”,就是风骨、风格,能够理解为壹种精神;“干”,就是苦干、实干,能够理解为壹种实践。力学的骨干教师就是从精神和实践俩个层面引领全体老师不断研究、不断前行。这支骨干教师队伍是提升学校课堂教学品质的主力军,业已成为力学壹道亮丽的风景。

潜心特色团队打造让研究成为壹种文化

于骨干教师整体推进和发展的同时,我们也把品牌教师的培养和打造提上日程。为了进壹步彰显成熟教师的个性,逐步形成自身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特色,培养品牌教师、风格教师,学校主动搭建平台,创设条件,鼓励教师成立特色研究团队,走合作发展之路、特色发展之路。

1、先研后教三人行:先研后教是几位老师于俩年多来的数学课堂实践探索中逐步明晰起来的教学理念,操作策略。由张仁进主任率先提出,陈银花、张金枝俩位老师参和研究。何谓先研后教?简单的说就是教师对课件充分研究以后,确定让学生先研究,先直面课件、走进课件的方案;课堂上教师于学生先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教学重点,学习难点实施教学。先研是指教师指导状态下的研究,侧重于学生,强调学生主动研究、真研究、持续研究,目的是培养学生研究能力;后教是指学生生成状态下的教,教于重点、疑惑点、拓展点,侧重于教师,强调真教、实教、有效的教,目的是少教,最终达到不教。先研后教的教学模式提供了壹个解决教和学的关系的模式、途经和方法,强调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和谐发展。3月份于市级有效教学现场会上,先研后教三人行作了交流介绍,得到教科研专家的极大关注;4月底,于我校教科研面向全省展示活动时,团队中张仁进、张金枝俩位老师采用同课异构的形式教学《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向参会的专家老师们做了展示,其间采用的先研后教模式获得了专家和老师们的壹致好评。

2.思维导向研究组:

该研究小组由教科室郁勋主任领衔,他们提出:思维发展是学生获得发展的最具指标性的特质,课堂上鼓励学生各抒己见、相互质疑辩驳,使尽可能多的学生参和到课堂教学中来,形成数学学习的共同体,让思维得到充分发展。于这个

学习共同体中,善于捕捉学生的思维最佳时机,充分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点激学生的思维盲点,点亮学生的思维亮点,点顺学生的思维表达,点出学生的思维关键,点透学生的思维核心。于研究过程中,小组成员提出的“给学生的思维搭个支架”策略,放大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挖掘学生的思维深度,拓展学生的思维广度;此外像“以退为进”思维策略的培养、“抓住问题链”等观点均给老师们极为深刻的印象,请观见用“以退为进”思维策略设计的课例《用计算器计算》片断。

3.小小指尖智慧班

该智慧班由陈云、刘娟、符明等几位第壹学段的老师组成,她们强调抓住学生学习的兴奋点,教学设计、课堂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体验数学知识,让学生做中学,玩中学。尤其是低年级数学教学,于动手操作实践中让学生掌握知识,操作前用数学的思维方法去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操作。提出所有的操作应该注意三点:壹有没有必要操作?二怎样安排操作?三为什么这样操作?同时于解决问题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自我调控的能力等。请见,智慧班老师们用系列微型讲座的形式展示着自己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学校教师的壹致好评。

力学园中,象这样的优秀团队仍有很多,如综合同构团队注重提高学生自主建构、综合应用知识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合作团队于如何合作方面颇有建树等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研究的推进,我们坚信仍会不断涌现出更多的特色团队,不断深化研究的内涵,不断丰厚力学的内涵,使研究成为力学文化的核心。

于构建研究型教师团队的进程中,我们学习着、耕耘着、思考着。这是壹条充满艰辛的道路,需要我们无私地付出;这是壹条充满未知的路程,需要我们大胆探

索,这更是壹条充满希望的路程,需要我们昂首挺进。尽管我们仅仅是起步、是尝试,但我们深信路的远方定是更加宽广、更加美好的新天地。

最后用我校范校长倡导的工作风尚再壹次和全体力学人共勉:“我们辛苦着,也追求着,但更幸福着!”

南京市力学小学

2008年5月13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