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浅谈我国社会主义的分配制度与贫富差距

浅谈我国社会主义的分配制度与贫富差距

浅谈我国社会主义的分配制度与贫富差距
浅谈我国社会主义的分配制度与贫富差距

浅谈我国社会主义的分配制度与贫富差距

1、我国社会主义的分配制度

我国社会主义的分配制度是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方式。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缩小贫富差距,保持社会稳定。

(1)、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按劳分配是,凡是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应尽自己的能力为社会劳动,社会以劳动作为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尺度,按照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等量劳动获取等量报酬,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者不得。

(2)、实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不能作为唯一的分配形式,而只能作为一种十分重要的分配方式,同时还必然存在多种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方式。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并不是以限制或否定其他分配方式为条件。只有发展其他分配方式,才能更好地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形式将会变得更加复杂多样。

面对贫富差距,要完善国家对个人收入分配的宏观调控,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国家对个人收入分配的宏观调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分配总量的调控,即通过规范和完善初次分配与再分配的机制,正确处理好积累与消费的比例关系,调整和规范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分配关系,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二是分配结构的调控,即通过各种调节手段,调节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收入分配关系。依法保护合法收入,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整顿不合理收入,对凭借行业垄断和某些特殊条件获得个人额外收入的,必须纠正。调节过高收入,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开征遗产税等新税种。规范收入分配,使收入差距趋向合理,防止两极分化。要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

2我国贫富差距的现实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了“部分人先富”的政策,我国的经济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实践证明该项政策是有效的。然而问题是,这30多年来,我国的贫富差距已经拉得过大。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从2000年开始,我国的基尼系数已越过0.4的警戒线,2006年升至0.49,2007年升至0.50,2008年也高达0.49。这些数据说明我国现在贫富差距相当严重的现实,这也成为我国不得不面对的迫切问题。

但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贫富差距的产生有其客观必然性,我认为它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人们自身条件不同必然导致他们获取社会资源的能力不同,

而人们获取社会资源能力的不同又必然导致人们在获取收入和积累资产上的差别。另一方面,人们所处的自然和社会环境的不同,也必然导致他们获取社会资源的机会不同。

3、如何正确看待贫富差距

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贫富差距有正负两方面的效应。从正面效应来看,贫富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能力的高低、投入的多少和贡献的大小。从负面效应来看,由于机会的不平等,贫富差距有时并不完全是人们的主观努力和贡献大小所致,在导致这种差距的众多因素中,如果客观的自然或社会因素所占比重较大或过大,那么由此而产生的贫富差距,不仅不能激发人们去自我提高和自我奉献,反而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们的心理和社会的和谐。

当前中国出现的不同阶层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和贫富悬殊的现象,主要不是由结果的不平等造成,而是由机会不平等造成的(教育的不平衡,城乡医疗保障的差异,区域发展的不协调)。对于机会不平等造成的贫富悬殊,需要进一步深化市场取向的改革以及加强各项改革措施的配套来解决,即用更为完善的市场经济制度去创造机会平等,并以此进一步提高经济运行效率

4、调节控制贫富差距过大的政策

面对贫富差距过大的现实,中国究竟何去何从?要从本上解决问题。我认为,要消除贫富差距过大的积弊,必须辨证施治,在坚持市场改革取向,保证经济运行效率的同时,采取系统化的治理方案进行调节。从目前和未来一个较长的时期来看,收入分配政策的基本原则应由改革开放之初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调整为“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效率与公平并重”。为此,我们提出以下五项具体对策:

(1)始终把“三农”问题作为经济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

中国是一个工业化尚未全面完成的农业大国,城乡差距目前还在进一步扩大。在工业化的初始阶段,农业和农村为工业和城市优先发展提供积累,这是大多数国家工业化进程中的普遍做法。但许多国家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成功经验表明,当一国工业和城市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应回过头来反哺农业和农村,以保持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经济发展的相对均衡。目前中国处于工业化中后期阶段,工业和城市理应较多地反哺农业和农村,然而现实状况却是背道而驰:不仅工业和城市对农业和农村的“反哺”严重不足,而且农业和农村反而继续向工业和城市大量“输血”,前者对后者的资金净流出每年高达几千亿元,这就不难理解农民收入为何增长迟缓,城乡差距为何继续扩大了。

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长期严重滞后于工业和城市经济发展,使农村居民成为中国最大的低收入群体,这不仅直接影响国内需求的增长,而且制约了整个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为此,从中长期看,首先,必须加大对农村教育资源的分配,提高农村教育水平,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其次,应彻底改革现有的户籍政策,废

除农村居民生来就比城市居民低人一等的不平等制度,进一步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流动,加快农村城镇化发展的步伐,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规定的乡镇企业进一步发展。

(2)进一步完善维护社会公平的政策措施。

规范的市场经济是道德经济,如果法制建设缺位或滞后,经济生活中就会出现大量的不公平现象。而建立法制经济,改制、立制和依制这“三驾马车”必须并驾齐驱。所谓改制,就是要改革以往不合理的法律和规章制度,如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原则,必须改革保护垄断、限制合理竞争的法律法规;所谓立制,就是要按市场经济规范运行的要求弥补法律空白,如制定财产登记制度、财产转移监督制度、遗产税法、赠与税法等新的规制;所谓依制,就是要加强执法力度,捍卫法律的尊严,切实维护每个市场主体和公民的合法权益。

针对当前行政权力对资源配置干预过度的现实状况,近期应加紧清理各种乱收费、乱摊派,堵住权力市场化和货币化的“灰色通道”,重点清理社会反映强烈、导致垄断等不公平竞争的政策,积极营造公平、规范的竞争环境,最大限度地体现收入与贡献的对等;要以更加有效的手段整治非法收入,对滥用职权谋取个人或小团体利益的腐败行为严惩不怠;同时,要加快政治体制改革,推进决策民主化与公开化,强化对公务人员和各级行政机构行为的监督与制约,形成对权力行使过程全面约束的合理机制。

(3)把促进就业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和政策。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改善分配关系、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前提。就业是参与社会分配的主要途径,也是缩小贫富差距最基本的出路。目前要进一步突出抓好就业再就业工作,进一步拓展就业渠道,在保持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努力为广大失业和无业群体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采取更加积极的就业再就业政策,加大就业技能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劳动者参与就业竞争的能力,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劳动力资源配置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我国的就业再就业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在现有企业和组织还一时难以提供充足的工作岗位的情况下,政府应在税收、金融等方面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和扶持包括失业人员、各类中高等院校毕业生、政府和事业机构分流人员等自主创业。我认为,在“国退民进”的市场化改革大潮中,政府利用税收、金融等经济杠杆来调节居民收入是缩小贫富差距的外生变量,而人们勤劳致富和自主创业则是缩小贫富差距的内生变量。因此,在全社会范围内培育适龄劳动者的创业理念和创富素质,是从根本上解决中国就业难的关键。

(4)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障是政府调节收入差距的主要手段之一,有助于改善困难群体的生活处境,缓和差距带来的社会矛盾。在进一步深化市场取向的改革过程中,政府应将全社会的社会保障统筹安排,充分考虑非国有经济主体的劳动者和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分清轻重缓急渐次推进;应加强社会保障制度的系统性和配套性,

保证社保基金运用的效率;应特别关注并切实保护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水平,避免出现极度的贫富两极分化。

就目前来看,急需抓好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要加强对贫困群体的直接救助与扶持力度。在城镇,应进一步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积极稳妥地推进基本医疗及教育援助;在农村,应继续强化扶贫工作,并逐步使扶贫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此外,鉴于各种自然灾害对农村贫困的影响较大,应积极探索更为有效的灾民救助制度和救助方式。二是在当前经济增长难以提供充分就业的情况下,应通过加大政府投入,结合基础设施建设与环境保护,积极实施以工代赈。三是注意协调新旧体制之间的关系,注意改善某些特殊群体(如下岗职工、企业离退休职工以及部分特困企业的在职职工等)的基本生活状况,避免贫困或利益受损问题过分集中于这些社会群体而激化社会矛盾。

(5)结合西部大开发战略逐步缩小地区间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差距

中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和文化发展极为不平衡,与此相应,两类地区居民的收入水平的差距也十分显著。国家在实施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要以基础设施建设、文化教育发展、人力资源开发等为重点,尽可能缩小东、西部地区之间经济和文化基础条件的差距,特别是要通过提高人的素质和改变落后的观念,培育中西部地区的自我“造血”功能和持续的竞争力。国家在必要时可以强化财政转移支付以及其他经济援助手段,缓解西部地区的地方财政压力,缓解因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而加剧的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矛盾。

5、总结

在缓解贫困问题和缩小贫富差距方面,中国需要吸取以往发展中偏重经济发展、忽视社会发展,偏重财富增长、忽视财富分配,偏重城市发展、忽视乡村发展,偏重东部发展、忽视中西部发展,偏重招商引资、忽视劳工权益以及制度分割、政策分割的教训,在确保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同时,通过公平的教育制度、平等的就业制度、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等,为全体国民提供更为公平的发展机会和合理分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有效途径。

对贫富差距拉大想象的思考和浅析

对贫富差距拉大现象的思考和浅析 摘要:纵观历年中国的经济水平发展状况,不难发现各地区、各省市经济发展的严重不平衡性。尤其近几年,我国各地区、城乡、行业、群体间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但是,为了实现共同富裕,为了构建和谐社会,贫富差距的缩小或消除成为当今时政的一个热门话题,也成为全民共同关注和中央领导机构重视的问题。 关键词:贫富差距;收入;经济;发展; 一、我国贫富差距的现状 最近有专家称,2004年我国基尼系数达到了0.465,并将在2005年逼近0.47。基尼系数,是一个用来描述收入整体差距程度的重要指标。国际上通常认为,当它处于0.3—0.4时表示收入分配比较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过大,超过0.5则意味着出现两极分化①。 最近,中国社科院在发布的《人口与劳动绿皮书》其中指出,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出现全方位扩大。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的绝对额差距增加了近12倍。数据显示,1978年至2007年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实际可支配收入增加了7.5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加了7.3倍。但1990年以来农民收入的增幅明显低于城镇居民,二者之间绝对额的差距逐年扩大。2007年是改革开放以来差距最大的一年,城乡居民收入比却扩大到3.33∶1,绝对差距达到9646元。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0年我国农村居民全年人均纯收入5919元,实际增长10.9%;城镇居民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9109元,实际增长7.8%。这是1998年以来农村居民收入增长速度第一次

超过城镇居民。 区域间的贫富差距主要表现在东部和西部之间的贫富差距。据国家统计局数字表明,1999年,东部地区人均GDP为10732元人民币,西部地区为4302元;到2005 年,东部地区人均GDP为22200元,西部地区为8970元。6年间,东西部人均GDP差距由6430 元扩大到13230 元,增加了1倍多。2006年,西部12个省市自治区GDP总和不到人民币4万亿元,约占全国GDP的17%;而东部地区GDP达到2万亿元的省份就有3个,其中江苏省为21500亿元,山东省为22000亿元,广东省为25000亿元。②从这一组数据不难发现东西部之间的差距的明显。 二、贫富差距产生的原因 我国的贫富差距为什么会出现并逐渐扩大,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自然环境关系,生产力力分布关系,国家政策原因等。无论是区域差距城乡差距还是居民收入差距都反映了一个重要的问题——社会公平问题。 从历史上来看,中国49年建国到改革开放之前这段时间,发展的比较慢,人们的生活水平不高那时候可能温饱还是一个没有解决的问题。但那时候由于大家都没有钱,所以贫富差距也不大,处于一种“共贫”的状态。在农村里,由于实行农业集体化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大家一起到田地里劳动,一起到食堂吃大锅饭,连村干部也不例外,但这种农业集体化不能很好地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大家都想反正自己干多干少也是和别人一样吃饭,凭什么要比别人卖力,处于这样一种

我国贫富差距现状及对策分析

从我国收入差距现状分析我国贫富差距大的主要原因,谈谈如何缩小贫富差距 [论文关键词]贫富差距现象影响原因对策 [论文摘要]贫富差距问题是全球许多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都会出现的问题,我国自改革开放后贫富差距逐渐拉大并日趋严重的现象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普遍关注。我们应该针对贫富差距的现状提出相关对策来缩小我国的贫富差距。 中国改革开放已经三十年,社会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的社会结构也在发生急剧的变化。平均主义的局面逐渐被打破,居民收人分配差距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中国已由一个平均主义盛行的国家变成一个贫富差距过大的国家。 一、贫富差距的概念界定 了解我国贫富差距现状分析的前提是需正确认识贫富差距的概念。贫富差距是指由于各个社会成员所处的具体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地位和环境不同,而形成的实际占有社会财富的差距。它表现为一定量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贫富差距包括收入差距和财富差距两部分。[1]前者主要属于经济问题;后者用个人受教育的程度、科技水平和能力、思想文化修养、知识产权、社会知名度等来表示,通过一定时期各种社会关系诸如个人的社会地位、生活方式、精神面貌、健康状况等的综合反映,主要属于社会问题。 二、我国贫富差距的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30 年来, 我国居民生活的总体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人民生活日益改善。但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相关研究表明,中国目前的基尼系数为0.45(占总人口20%的最贫困人口所占收入和消费的份额只有4.7%,而占人口20%的最富裕人口占收人和消费的份额高达50%),我国已经是世界上40个收入分配基尼系数超过国际警戒线的国家之一。基尼系数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基于1922年提出。它反映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数量界限,可以有效地预警两极分化的质变临界值,所以是衡量贫富差距的最可行方法。一般来说,基尼系数在0.2以下,表示居民之间收入分配高度平均,0.2-0.3之间表示相对平均,在0.3-0.4之间为比较合理,同时,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贫富差距的警戒线,认为0.4-0.6为差距偏大,0.6以上为高度不平均。据此,中国的贫富差距已经超过了国际警戒线。今年来的调查数据显示,中国的基尼系数还在攀升。贫富差距在我国的表现如下: (一)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呈扩大化趋势。最近,中国社科院在发布的《人口与劳动绿皮书(2008)》其中指出,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出现全方位扩大。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的绝对额差距增加了近12倍。数据显示,1978年至2007年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实际可支配收入增加了7.5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加了7.3倍。但1990年以来农民收入的增幅明显低于城镇居民,二者之间绝对额的差距逐年扩大。2007年是改革开放以来差距最大的一年,城乡居民收入比却扩大到3.33∶1,绝对差距达到9646元。 (二)除了城乡之间,我国各行业之间收入差距也在明显加大。由于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如法制不够健全、市场竞争机制不够完善等弊端,另外,又由于国家

(2015版)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习题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第一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一、填空 1.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 2. 改革开放开始后一个很长时期内,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所有制结构、分配制度、宏观调控三个方面。 4.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5.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是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特点之一。 二、选择单选 1. 我们党在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个伟大创举是提出(A) A.把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 B.股份制是公有制实现形式 C.把公有制与非公经济相结合 D.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是(C) A.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 B.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C.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 D.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 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本质区别,从所有制结构看,在于:(D) A.存在多种所有制经济 B.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的补充 C.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 D.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确立 4.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与以往一切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经济制度的根本区别在于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实现这一点的制度性保障条件是(A) A.必须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 B.必须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C.必须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D.必须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 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是(A) A.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 B.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调节机制 C.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D.完善的宏观经济调控体系 6. 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C) A.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申占有量的优势 B.国有经济能控制垄断性行业 C.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 D.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 7. 某员工在外资企业工作,年薪5万元;利用业余时间在民营企业兼职,年薪2万元;购

浅谈贫富差距对教育的影响

浅谈贫富差距对教育的影响 当今中国正处在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在经济发展带来诸多好处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发展中的一些问题。比如资源分配不均,城乡差距较大,而这种差距,又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贫富差距会对教育产生影响,使其不再公平,这又导致了社会发展不健康,影响可持续发展,如此恶性循环,不利于社会健康发展。下面,我就贫富差距对教育的影响作出自己的观点解析。 农村学生在高等学校学生中的比例近年来呈下降趋势。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刘云杉统计1978-2005年近30年间北大学生的来源发现,1978-1998年,来自农村的北大学子比例约占三成,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下滑,2000年至今,考上北大的农村子弟只占一成左右。在中国农业大学,2002年新生中农村户籍学生比例占到34.66%,2011年这一比例跌破30%,为28.26%。最近,大连理工大学也做了一个统计,在招生政策没有大的调整情况下,2008级和2012级本科生中,农村学生所占比例分别为36.04%和31.63%,五年间下降了近5个百分点。带来的影响: 1、贫富差距引发并导致平等受教育权的失落,而得不到良好的受教育机会,就意味着未来改变命运、改变贫富差距现状的通路被阻断,必将引发贫穷走向贫穷的恶性循环 2、优秀师资的流失,即大量的教师队伍会涌向教育资源占绝对优势的重点学校或发达城市,想方设法离开物质待遇较差个人发展受限的贫困学校,这当然也是人之常情。以上俩点重要因素就会严重的导致人才的流向,最后必然会导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资源配置的不平衡会导致某些地区的教育水平的整体下滑,资源的流失对学校的发展是致命的打击,升学率的下降及社会美誉度的下降进一步加剧了资源的流失,同时开始进入到“恶性循环”的圈子中来。 出现以上现象,我认为有如下几个原因: 1、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岗位日益基层化。由下面两幅曲线图(图片来自图 表网)可以看出,由于大学扩招,大学生人数急剧增加,但是毕业生就业率却逐年下降.。在这种背景下,“新读书无用论”在一些农村地区有所抬头,少数学生和家长对上大学的积极性不高,认为上了大学也不一定能够找到理想的工作,干脆放弃上大学,提前就业谋生。在这种背景下,“新读书无用论”在一些农村地区有所抬头,少数学生和家长对上大学的积极性不高,认为上了大学也不一定能够找到理想的工作,干脆放弃上大学,提前就业谋生。

论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意义和措施

论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意义和措施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在收入水平提高的同时,收入差距也在明显扩大,也由于这原因,社会出现了各种的社会问题。当前,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已成为我国现阶段发展生产力、构建和谐社会的关健任务。在此我们探讨一下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带来的现实意义及具体的改革实施措施。 自从党的十六大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民生问题,特别是其中的收入分配问题,为此提出了一系列整顿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完善公正收入分配制度的新措施。上述措施的实施对于遏制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进而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尽管如此,我国收入分配中依然存在许多问题,主要是收入差距大,分配关系紊乱,制约机制缺失等。 首先,收入差距过大,严重影响到经济和社会发展。高收入群体的边际消费倾向走低,低收入群体的支付能力不足。一般来说,初次分配造成收入不平等,再分配缓和并缩小不平等。但我国当前的再分配却加剧了不平等,公共服务在城乡、区域和不同社会群体之间不平等问题尤为突出。 这其中包过1.尽管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得到一定缓解,但是城乡收入差距仍然过大。2.农村区域间收入差距过大,而城镇区域间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没有根本改变。3.行业收入差距过大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善。 其次,收入分配关系紊乱,直接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自从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之后,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渐在我国建立起来。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分配制度随之也在我国建立起来,即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尽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及与其相适应的收入分配制度逐渐在我国建立起来,但是收入分配制度在现实中却没有得到有效的体现,造成收入分配关系紊乱,直接导致收入差距扩大。其表现在1.政府过多涉入收入初次分配。2.相关劳动法令得不到有效执行,劳动者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 最后。制约机制缺失,缺乏对收入差距的调节。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和社会保障存在许多问题,阻碍了它们收入分配功能的发挥。1.个人所得税对收入差距调节不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历程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历程 12通信技术:李壮壮建国之初,百废待兴。我国生产力水平低,人民生活水平低下问题尤其突出。在我国确 立社会主义制度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成为共产党执政后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在党的领导下,我们经过60年的不断摸索,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向着小康社会迈进。 在这60年间,我们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确立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共存的分配制度。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即使在当今的次贷金融危机下也能稳步前进。 虽说现在的结果是十分美满的,但这60年间我们走过的道路却是十分崎岖的。 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改革 建国之前,我国绝大部分生产资料掌握在少部分的军阀手中,广大普通群众生活潦倒,生产水平极其低下。建国后,在党的领导下,我们实行社会主义大改造,废除私有制,实行公有制。在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下,人们吃大锅饭,是情有可原。但与此同时,这种经济制度确实没有调动起人们的积极性。于是,在党的领导下,我们逐步确立起以公有制为基础,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表明,一是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不可动摇,二是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发展不可或缺,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这两方面内容缺一不可。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第二,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第三,根据"三个有利于"的原则,一切符合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应当大胆地为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所用。 这是在我们当今生产力水平下的必然趋势。等我们实现了理想中的共产主义,生产力水平高度发达,实行公有制,生产资料全社会占有,达到对资源的充分利用以及人力物力的合 理分配,社会欣欣向荣,人们和谐相处。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建国之初,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以及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全面展开,我国逐步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当初选择这样的经济体制有它的主客观条件。主观上,当时我们理论上都普遍把计划经济看做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重要特征。客观上,当时我国生产力水平低下,国民经济实力薄弱,现代工业少。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工业化建设,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有利于迅速有效的集中全国经济力量,为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创造各种条件。而且当时苏联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主义取得的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对我国经济体制的选择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当时计划经济体制,的确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比较迅速的建立起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初步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运行中暴露出了不少问题。特别是政企职责不分,国家对企业管的过死,权利过于集中,分配中平均主义过重,严重压抑了企业和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主动性。同时它也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以至于在

关于收入分配与收入差距的演讲稿

关于收入分配与收入差距的演讲稿 21#305 寝室 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我代表的是21#305寝室发言,我演讲的题目是《收入分配与收入差距》,我们会先做一个蛋糕分配实验,看看如何分配蛋糕进而联系到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和分配方式。然后我们看看我国收入分配现状,了解下一收入分配现状产生的原因,最后我们将得出解决分配问题的办法。 一.由于杨老师的大力赞助,我们有了两个美味的蛋糕。下面我们在现场做一个调查,以下是我们提供的几种分配方法,(1)首先让第一个人吃饱,余下的人依次吃到饱直到蛋糕吃完(2)每个参加者都能得到一份相同大小的蛋糕。(3)我们可根据老师对各演讲团队的评分来分配蛋糕。分高者多分,分低者少分。(询问现场同学) 从现场的情况来看,大家都比较赞成第一种方案,看来从分蛋糕的问题上可以看出,大家对我国目前的社会初级阶段的分配方案也是比较赞同的。 为什么要大家都会选择这样的分配方案,我们为什么又要实行这样的分配方案呢? 就像蛋糕不够分给每个人一样,我们社会产品还没有极大的丰富。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人们还不能做到不计报酬的社会劳动,就像我们每一个参加演讲的同学不会只做演讲,不拿蛋糕和平时分一样,社会还不具备按需分配的条件,蛋糕不能满足每个人的胃口。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存在着差别。就像我们做的演讲有好有坏。只有承认这种差别,并在个人收入分配上体现这种差别,才能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所以第三种方法“平均分配”显然不能满足每一个劳动者。 过渡:显而易见,我们提供的第一种方案时按需分配,第二种是平均分配。第三种那当然是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结合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一、坚持按劳分配的主题地位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与此相联系的个人收入分配实行的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社会根据每个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进行收入分配 不具备按需分配的物质基础 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存在差别,只有承认差别,并在收入分配上体现这个差别,才能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 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按劳分配以外的多种分配方式,实质是按对生产要素的占有状况进行分配 1 以劳动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2以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所有者参与分配 3 管理和知识产权类的生产要素 三、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1.正确认识先富与共富的关系

对中国贫富差距现状的感想

对中国贫富差距的感想 一、贫富差距现状 1、贫富差距引起两极分化数字证明: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统计数字,中国目前的基尼系数为0.474。(按照国际惯例,一般认为基尼系数在0.2以下表示收入分配高度平均,收入差距过小;0.2-0.3表示收入分配比较平均,收入差距比较小;0.3-0.4表示收入差距相对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偏大;0.5以上为收入分配高度不平均,收入差距过大,特别是0.6以上为收入分配两极分化,收入差距悬殊。) 占总人口20%的最贫困人口占收入或消费的份额只有4.7%,而占总人口20%的最富裕人口占收入或消费的份额高达50%。据国家统计局报告,2012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4565元,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7917元,前者是后者的3.1倍。按五等份收入分组,城镇最高收入组人均为51456元,最低收入组人均为10354元,前者是后者的近5倍。而根据北师大经济学教授钟伟统计,大陆50个富豪的资产即相当于5000万农民年纯收入,300万个百万富翁的资产,相当于九亿农民两年的纯收入。此外,人民银行统计发现,中国银行体系总计8940亿元存款中的80%,集中由20%存户持有。 感性认识:作为一名大学生,在校园里,所接触的社会阶层最多的就是教师和学生。可能这也是两个差距比较悬殊的阶层。教师是一项令人羡慕的工作,尤其是大学教师。工作稳定,报酬不低,各项福利待遇应有尽有。而学生生活水平因家庭收入不同而差距明显。据自己了解,生活费最低的每月就400左右,而花费多的则没有上限。而象高档服装、笔记本电脑等奢侈品在校园内也并不鲜见。由学生影射出来,他们背后的群体会有怎样大的贫富差距。由此可见,两极分化现象已经存在,并呈愈演愈烈之势。 2、两极分化引起的仇富现象 中国人现在对那些一掷千金的人的形容词中最常用的就是“非富即贵”。富人一掷千金理所当然,旁人无话可说。而那些达官贵人又为什么能一掷千金呢?国家公务员的工资能支撑他们的豪宅名车吗?!中国人也由此产生了仇富心理。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在我们国家,如果有

分析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主要改革措施

分析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主要改革措施 一、当前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自从党的十六大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民生问题,特别是其中的收入分配问题,为此提出了一系列整顿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完善公正收入分配制度的新措施。上述措施的实施对于遏制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进而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尽管如此,我国收入分配中依然存在许多问题,主要是收入差距大,分配关系紊乱,制约机制缺失等。 首先,收入差距过大,严重影响到经济和社会发展。自从1992年开始,全国总体基尼系数就已经达到0.4,并且近年来全国总体基尼系数呈现出上涨趋势。早在2004年,全国总体基尼系数就已经达到0.44,这一数字已超过了国际上公认基尼系数0.4的警戒线。①由此可知,2004年全国收入差距已经处于一个非常不平等的状况。自从2004年之后,全国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不仅没有得到缓解,而且呈现出继续扩大的趋势。我国的收入差距重点表现在城乡收入差距、地区收入差距和行业收入差距。 1.尽管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得到一定缓解,但是城乡收入差距仍然过大。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一直处于不断扩大的趋势之中。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人均纯收入比例由1997年的246.89%逐步上升到2007年的33 2.96%。从2008年开始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出现了下降的趋势,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人均纯收入比例由2007年的332.96%下降到2008年的331.49%,下降了1.47个百分点。尽管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有所下降,然而2008年城乡收入比仍然高达331.49%。②如果考虑到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在社会保障方面所存在的巨大差距,那么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比目前的状况还要严重。城乡之间过大的收入差距一方面会进一步加剧本意存在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造成城乡之间的割裂,不利于城乡之间的统筹发展。另一方面,城乡之间过大的收入差距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此同时,严重的城乡收入差距阻碍了农业发展,严重威胁到国家的粮食安全。

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

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 (一)基本经济制度 1.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及其决定因素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决定因素: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同时,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低且发展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2.公有制经济的地位、构成 地位:公有制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居于主体地位,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国家引导、推动经济发展的基本力量,是实现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和共同富裕的根本保证。 公有制经济包括:①国有经济;②集体经济;③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①国有经济 含义: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全体人民共同所有的公有制经济。 地位: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国有经济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技术设备,积聚着我国最先进的生产力,控制着国民经济的命脉,担负着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品的生产和流通的重要任务。 作用: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确保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于实现共同富裕,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具有关键性作用。 ②集体经济 含义:生产资料归一部分劳动者共同所有的一种公有制经济。 地位: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用: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共同富裕的原则,可以广泛吸收社会分散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财富和国家税收。 5.非公有制经济 形式: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 地位: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 作用:对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要,增加就业,增加财政收入,活跃市场,促进国民经济和加快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国家对其政策: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分配制度和贫富差异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分配制度和贫富差异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的发展,由于分配政策上的失误,按劳分配在我国运行的传统的分配模式中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 第一,工资与工分形式的简单化,导致平均主义和“大锅饭”。就按劳分配实现手段来说,因无法正确衡量每个劳动者在生产中的劳动量及对产品生产的贡献,因而无法完全地体现按劳分配原则,操作上只能由中央制定分配的方针政策,并制定全国所有企业、机关和事业单位统一的工资标准和等级制度,规定统一的工资形式、调整时间及调资比例。不论在企业、机关和事业单位以及农村,分配政策滋长了的平均主义和“大锅饭”,没有真正体现按劳分配原则,严重挫伤了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 第二,按劳分配要在全社会范围内实现,很难有统一的标准,理论上即使有一标准,实践起来也不容易操作,并且成本也很高。我国实际的操作只是在作为劳动者联合体的一个层次一企业或事业单位的范围内按同一的标准实行等量劳动领取等量产品的原则,而不同行业之间、不同质的劳动却难以进行横向比较。这样,劳动者的劳动就很难直接表现为社会劳动,还必须迂回曲折的经过商品交换才能转化成社会劳动。因而在当时计划经济条件下,很难实行按劳分配。 第三,在操作上,通过等级制实现按劳分配,权力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和决定着人们的收入水平。一个企业或行政单位谁该涨级,谁不该涨级,在实际操作上是扯不清的事情。在具体调级过程中,大都按资排辈、按工龄筛选,基本上是利益均沾、轮流坐庄。基本不可能

按照劳动的优劣、劳动成果的多少进行调级。有的甚至最简单的办法就是领导说了算,即由权力来决定分配。而这种操作办法导致了以权谋私、官僚主义、家长作风的产生,造成了比较严重的社会影响。 第四,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倾向,影响人们的劳动积极性,致使生产效率低下。特别是在“文革”期间,由于“左”的思想影响,本来平均主义已经极其严重,但按劳分配原则又被当作资产阶级法权遭到批判,计件工资、奖金、物质刺激都被当作资本主义的东西遭到冲击和否定。劳动者的超额劳动得不到补偿,报酬没有与劳动直接相关的实现形式,压抑了人们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导致整个国民经济效率低下。 目前,理论界关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理论依据的讨论很多,一种观点认为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是两个问题,不能混淆,进而按生产要素分配也好,按劳分配也好,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无关,换句话说,他们认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并没有给按劳分配或者按生产要素分配提供任何理论的支撑。不可否认,改革开放20多年来,伴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确实也出现了一些相当严重的问题。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就是社会分配不公,社会收人和贫富差距拉大加剧。 合理性方面而言,适度、有序的贫富差距是党的富民政镱和迈向共同富裕的最具实际意义的一步,是一个历史性的突破。这种合理性的因素,由此而引发的正效应是巨大的:一是它是对平均主义分配原则的彻底否定,既体现了分配制度改革所要遵循的效率优先、兼顾公 1

浅谈中国贫富差距存在的原因

浅谈中国贫富差距存在的原因 经济0842班学号:080101400224 姓名:凌敏中国改革开放已经三十年,社会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的社会结构也在发生急剧的变化。平均主义的局面逐渐被打破,居民收人分配差距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中国已由一个平均主义盛行的国家变成一个贫富差距过大的国家。 一.中国的贫富差距现状 2007年《中国社会蓝皮书》载有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按照严谨的社会调查抽样方法”得出的调查结果中国的基尼系数是0.496。而据中国人民大学的有关调查表明,中国的基尼系数已达0.561。如果以财产分配作计算,2005年的《中国人类发展报告》指出:全国总财产分布差距的基尼系数是0.55。而2007年《中国社会蓝皮书》则指出:全国城乡居民人均财产分配的基尼系数保守测算达到了0.653。 要说明的是,基尼系数是对收入不均的一种测算方法,通常用0—1之间的数值来表示。一般认为:基尼系数在0.3以下表示收入差距较小,0.3—0.4表示正常,0.4—0.5表示中等,0.5—0.6表示较大,0.6以上则为悬殊。以上数据表明,中国的收入基尼系数已经接近或达到“差距较大”,而财产基尼系数已经达到“收入差距较大”甚至迈过了“差距悬殊”的门槛。具体而言,有研究表明:如果不分城乡,最高20%的人群占有收入份额近60%,而最低20%仅占有3%。 城乡差距正在逐渐拉大,从1996年的2.27倍增加到2007年的3.33倍。2005年的《中国人类发展报告》列举了一组惊人的数据:在全国收入最高的10%人群中,93%是城镇居民,7%是农村居民;而在收入最低的10%人群中,城镇居民只占1.3%,农村居民占98.7%。 地区差距仍然较大。以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看,在平均值15977元以上的只有1/3的省、直辖市、自治区,而最高的上海市(28838)元是最低的甘肃省(12060)的2.39倍。 综上所述,无论在个人或社会群体之间,还是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贫富差距都明显存在,甚至有越来越大的发展趋势。 二.贫富差距拉大的原因 造成上述贫富差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根本原因当然是市场经济的“马太效应”。“单凭市场不可能消除贫困,也不可能获得公平和平等。”这是1995年世界社会发展峰会通过的“哥本哈根宣言”中作出的历史性判断。因此,所有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都必须还要有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来调整贫富差距,中国当然也不能例外。调整的方向应该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两个方面去考虑。 1.在当代中国,初次分配的不公是拉大贫富差距的主要原因。 就业不充分,失业率高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就业形势”的判断是“依然严峻”。

浅谈贫富差距的由来(原创首发)

浅谈贫富差距的由来(原创首发) 浅谈贫富差距的由来 说起现在的贫富差距应当是起源于70年代的联产承包。在此之前,村与村之间、户与户之间,收入上也存在一定差距,但是很小很小,不足以贫富而论。联产承包后在生产队内拉开了一定的差距,但还是不足以贫富而论。在这里只所以说是贫富差距起源于70年代的联产承包,这是因为当时的联产承包影响了后来的国家政策。 人民网强国社区(https://www.sodocs.net/doc/cf5372826.html,) 当时的城乡之间是有一定差距的,但这个差距是在国家掌控之中的。因为工农一切产品的价格包括渔业在内都是由国家来定价的;国家人员(工人、干部等)的工资,也是由国家通一拟定的。那时的干部与工人之间基本没有差别,甚至有些干部的工资比工人还要略低一些。 人民网强国社区(https://www.sodocs.net/doc/cf5372826.html,) 到了80年代,农村分田到户,由于所种植的作物由个人自己调控,并这一政策也确实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因此农民的收入在这段时间整体上确实提高很快。 人民网强国社区(https://www.sodocs.net/doc/cf5372826.html,) 工业改革是在农业改革基本完成以后开始的,刚开始也是进

行了层层承包。为了提高工人的生产积极性,提倡(在工人之间)“拉开档次”。在这里,作为承包团体身居一线的管理人员,收入也从中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人民网强国社区(https://www.sodocs.net/doc/cf5372826.html,) 后来,为了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又始用了打破工资制,引入基本工资+系数工资的计算方法。这个系数基本是 按职务的高低而定的,也就是说一定的职务都有相应的系数,职务越高,系数越高。厂长、书记本身当然是这个厂里的最高职务了,因此,也就毫不客气的拿了大头。再后来,也就干脆使用了岗位工资,在什么岗位拿什么工资。从此,在工人之间的收入“档次”概念,也就牢牢的套在了权力大小的“档次”之上。提高工人生产积极性的初衷也就从此发生了逆转。 人民网强国社区(https://www.sodocs.net/doc/cf5372826.html,) 在此之后,原来的基本工资数额自然成了摆设,不管国家给不给工人长工资,实际上都是一个空头指标,企业有钱就发,企业没钱就算。发与不发,发多少,只能看企业的好坏和厂领导的高不高兴而定。国家对工人工资的掌握从此彻底失去了控制。在公务人员的工资一长再长的情况下,工人的利益也就被彻底抛弃了。企业工人,只有通过企业纳税养活公务员的份,却没有吃“蛋糕”的权力。从此工人又与公务员彻底拉开了“档次”。

中国贫富差距现状研究

中国贫富差距现状研究 摘要:本文就中国贫富差距现状展开论述,并将中国与资本主义国家作对比,试图阐释一些本质内涵。同时,结合中国实际,总结造成中国贫富差距扩大的四点原因,最后 即针对分析的四点原因提出了四点建议,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关键词:贫富差距、美国、教育、农业、再分配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以世界最大的人口规模,在长达近三十年的时间内实现了年均9.8%的高速增长。使中国经济从解决温饱到基本实现小康,向全面小康迈进。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后,在经济总量大幅增加的前提下,仍然继续保持了年均近10%(9.76%)的增长,既消除了通货紧缩,又没有明显的通货膨胀,经济发展的质量提高,效益改善,波动减少,协调性增强。持续经济发展使中国的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即便是这一片美好之中,同样也涌动着几股暗流。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结构的转型,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呈现出不断扩大趋势。 可能很多人多会惊呼,中国的贫富差距过大。其实,贫富差距是不论什么国家在其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问题。同处一个时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对我们来说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伟大导师马克思曾在一百多年前对资本主义积累过程做出过这样的论断:在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中,随着资本积累的增长,无产阶级状况趋于恶化,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贫富差距越来越悬殊。而事实证明,这一论断是正确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随着经济的恢复和生产的发展,西方国家各阶层的收入和财产有了显著增长,生活得到了改善。尽管如此,70年代后半期以来贫富之间的相对差距却迅速扩大,这个严酷的现实必然引起西方国家政府和百姓的关注。 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典型代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直到60年代,美国各阶层收入差距是趋于缩小的。按照家庭收入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美国全国家庭可分为最低收入家庭、次低收入家庭、中等收入家庭、中上收入家庭和高收入家庭五大类。 下表反映的是美国不同收入家庭在全国家庭总收入的比重。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在70年代以前,占全国20%的上层家庭的收入占全国总收入的比重趋于下降,由1936年的51.7%降到1965年的41%。而中层家庭(从次低到中上)的收入占全国总收入的比重缓慢上升,由1936年的44.2%上升到1965年的54%。最低收入家庭的收入比重略有上升。 美国不同收入家庭在全国家庭总收入中所占比重(单位:%)

浅谈我国收入分配差距问题

浅谈我国收入分配差距问题 摘要: 关键字: 正文: 最近,网络上有这样一句话颇为流行“富人上街买苹果四代,穷人却只能买‘四代’苹果”。几句讽刺意义,却又引人深思。我们不得不感叹我国实施市场经济以来,随着经济高速增长,人们收入增加,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提高,社会各项事业也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但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而上述所提及的这一现象就是这些问题中最为突出的表现,这就是最近备受关注的“收入分配差距问题”。究竟什么是收入分配差距?我国的收入分配差距出现怎样的问题,表现为哪些形式?而我国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差距问题?面对该收入分配的差距问题,我国应该采取什么养的措施来改善?无数的问号接踵而至,对此,为了进步搞清楚我国这一问题的具体情况,通过查阅资料,我将对这些问题从一下三个方面进行浅要的阐述: (一)我国现阶段收入分配差距问题 首先,国家发改委不久前公布的一项报告显示,当前中国的基尼系数已到合理值的上限,达0.4左右,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统计则显示目前我国的基尼系数为0.45。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我国已经从一个平均主义盛行的国家转变为贫富差距较大的国家。收入差距扩大、贫富分化已经成为严重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成为深化改革的一大障碍,引起了从社会公众到学界到中央的高度重视。

其次,又有数据表示目前又有数据显示银行居民存款已过60000亿大关。90年代初,有银行界人士说:“10%的人掌握60%的有价证券和40%的银行储蓄。”90年代中期,有专家学者说:“目前20%的人拥有80%的存款,80%的人的存款只占20%。”进入90年代末,有人根据城镇居民抽样调查资料推算,3%的富裕人口占有居民储蓄存款的47%。这里面,到底几家欢乐几家愁呢? 说到底,收入分配领域的矛盾和问题已经充分显现,我国收入差距拉大过程,如果从1985年算起,已经持续20年了,差距继续拉大的趋势已经非常明显。到目前为止,差距拉得过大已是不争的事实。从居民收入情况看,基尼系数已从1995年的0.389上升到2002年的0.435,超过了国际公认的0.4的警戒线。城乡差距从1985~2003年的18年间快速扩大,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4.3%,而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7%。2004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3.2∶l,加上各种福利差距,实际达到6∶1。尽管去年中央采取了多项重大措施,使农民人均收入增加了300元,但城市人均收入增加900元,城乡差距仍在继续扩大。从地区差距看,2003年东部地区人均GDP 分别相当于中部和西部地区的1.91倍和2.38倍。公务员的工资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单位差别也太大。据统计,我国的收入差距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行业收入差距。主要是一些资源性行业、垄断性行业收入过高。1997年航空运输业、邮电通讯业与制造业职工工资之比为2.84:2.03:

我国的分配制度 练习题教学内容

我国的分配制度 一、单选题 1.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方式,决定了剩余价值由资本家占有的资本主义分配方式;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决定了社会主义企业实行有利于劳动者的按劳分配制度。这表明() A. 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B. 按劳分配是最公平合理的分配制度 C. 分配制度取决于财富增加状况 D. 不同国家实行不同的分配制度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收入分配方式经历了从单一的按劳分配到按劳分配为主、其它分配方式为辅,再到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演变过程。这一演变过程() ①同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状况相适应 ②同公有制主体地位的逐步削弱相协调 ③由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所决定 ④由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的变化所决定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④ 3.小李是某国有大型制造业的技术工程师,2016年所得年薪20万,年终奖金10万。小李业余时间通过发明创造授权单位使用获得技术专利50万。同时小李平时注重投资理财,一年下来购买股票获利3万,银行利息获利5500元。2016年小李按劳分配的收入、劳动收入分别是() A. 200000元 835500元 B. 200000元 300000元 C. 300000元 800000元 D. 300000元 535500元 4.在我国现阶段,下列收入中不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是() A. 科技工作者提供新技术而获得的收入 B. 公民在股票交易中的收入 C. 企业承包经营者的年薪 D. 国有企业职工的奖金和津贴 5.对按劳分配的分配方式理解正确的是 ( ) ①这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②它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③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均分配的社会地位 ④它不是我国现有分配方式的全部,但在其中居主体地位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6.国家发改委印发的《2017年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重点工作安排》提出要提高技能人才待遇,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上述政策的实施() ①是分配中注重社会公平的重要表现 ②有利于让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③能够激发科研人员的创造力与活力 ④表明了按劳分配在分配方式中占主体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7.“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这一原则的提出() ①是对以往分配制度改革认识的深化 ②承认了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都是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 ③是对按劳分配原则的进一步完善 ④目的是“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②③ D. ①②④ 8.“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应当得到保护。”下列各项中属于

中国现行分配制度与贫富差距

中国现行分配制度与贫富差距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与此相联系的个人收入分配 实行的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必须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按劳分配以外的多种分配方式,其实质就是按对生产要素的占有状况进行分配。一是要正确看待收入分配差距:一方面正确认识收入分配差距,我们不能脱离对生产的影响来孤立地看待和评价收入分配格局是否公平。由于社会上个人的生产要素和能力的不同,所起的作用和所做的贡献大小也不同,把贡献大小与收入分配联系起来。除了按劳分配以外,应该鼓励按生产要素进行分配,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下,按贡献大小进行分配。如果不讲贡献大小,而是只讲平均分配,那就不可能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而只会仍然是共同贫穷。 今天我们收入差距的拉大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社会的进步,因为从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达到共同富裕必须经过一个过程。保证收入公平的原则应该是保证人人有平等竞争的机会,因而解决当前中国收入差距拉大问题决不能采取劫富济贫的办法,而是要在加快经济发展,积极地从事“财富创造”的同时,给低收入者更多的能力和机会,给他们以平等竞争的机会。另一方面要警惕社会分配领域中收入差距的过分扩大,甚至两极分化的现象,可能引发社会问题。总的来说,当前中国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并非都是合理的制度安排的结果,其中也存在许多不合理和非法的因素。其一,初次分配过程中存在许多不平等的竞争,如最为突出的各种形式的行业垄断的存在;其二,收入分配再分配的手段和功能严重不足,例如对高收入调节不力,对低收入阶层缺乏有效保护;其三,灰色收入、黑色收入以及腐败等

浅谈当今社会贫富差距问题

浅谈当今社会贫富差距问题 中心摘要:贫富差距过大已经成为当今中国社会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要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缩小收入差距,维护社会公平。社会学强调的是社会效益,核心就是公平问题,而贫富差距又是最值得关注的。本文不参与经济学中的各种争论,也不存在对相关政府部门的指责,而是从社会角度分析我国的贫富差距,了解我国目前贫富差距的现状,对中国地区贫富差距的现状进行介绍,然后对产生这种现状进行原因分析,探讨怎样才能达到相对合理地解决贫富差距的问题。 关键词:中国和谐社会贫富差距经济政策 正文: 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使人们的收入得到了非常大的提高。“三步走”的第二步——在20世纪末人们的生活达到小康水平,也已经在20世纪末顺利实现了。我们现在正朝着第三步迈进。可是就在我们为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国的贫富差距却也在不断扩大。在中国,造成贫富差距拉大的原因十分复杂,有市场经济发展的自然因素,有我国处于发展转型期特殊的因素,也有腐败、市场失序等非正常因素。虽然贫富差距的适度存在是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必然现象,但是如果我们将这一社会发展矛盾解决适当,则能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顺利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反之,则会出现经济社会发展脱节,社会各阶层差距扩大,社会矛盾加剧等现象。在该时期,妥善解决好贫富差距问题,对于党提出的和谐社会建设以及我国未来的长远发展,意义十分重大。

一、对我国当前贫富差距问题的理性认识 我国在改革开放以来的 30年来,经济社会发生了极 其深刻的变化,自01年以 来,每年经济都以10%以上 的速度高速增长。但这种变 化也带来一系列的问题,特 别是区域经济和城乡经济进 一步拉大,直接影响的就是 人民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一)、透过基尼系数看我国当前贫富差距的现状 我国现阶段的贫富差距究竟是否合理?对此,应当用多个标准综合来衡量,其中基尼系数属于综合性的指标。自90年代深化改革阶段以来,社会贫富分化加剧。有研究表明,表征这一分化程度之一的基尼系数已超过国际公认的预警线(0.3~0.4),全国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的基尼系数已达0.4577。到1995年,全国的基尼系数为0.445。至2003年,中国人民大学与香港科技大学的合作调查也显示,大陆的基尼系数是0.53或0.54左右。在2009年6月份举行的中国政协十一届常委会会议上,蔡继明委员说:“中国权威部门的一份报告显示,0.4%的人掌握了70%的财富,财富集中度高于美国。现任世界银行行长林毅夫表示目前中国收入分配差距越来越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