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美育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美育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美育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美育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美育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昌图平安中心小学谢立深

学校美育的首要任务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审美教育可以寓于所有学科的教学活动之中。

课堂上的教学活动,认知与情感是缺一不可的。认知活动需要情感的参与,以促进人的智力发展。新的课程改革,倡导素质教育。而美育又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在实施素质教育时,美育是不可或缺的。

美育与德、智、体、劳育有着渗透关系。只有在教育中体现了美的精神、美的艺术和方法,教育才是愉快的,才具有更强烈的吸引力。孔子的“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就已阐明了这一规律。由于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所以应将美育渗入各学科的课堂教学。教师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通过审美活动达到美感体验的全面育人活动。

学校教育是学生的一种生活状态,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里度过的。很多时候,都是以牺牲学生的生活质量为代价来提高教育质量的的。教育质量真正得到提高的表现,是我们的教育不但能让学生在学习上有所收获,提高兴趣。而且能够让学习成为他们的一种生活状态,相对愉快地接受这样一个常态,不再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对学生而言,就是要学会学习,学会很好地适应社会的变化。只有关注了学生生活质量的提高,学生才会有兴趣去学习;只有关注了生活质量的提高,教师才会去改革。美育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美育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学习可以给人带来智慧和力量,是人们获取知识的必由之路。从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来看,他们一般是以感性来认识事物的。他们喜欢听悦耳而有旋律的声音,爱看鲜明的色彩,爱把自己的环境改变得比原来的更好、更美。因为美的事物能引起美感,引起知情的注意和喜悦的情绪;美能从具体的感性形象来揭示自然界的奥秘和描绘丰富的生活图画,能引起青少年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因此,必须通过对知识的感知,来引导学生对于美的认识、欣赏和理解。儿童的主导性的生活内容是学习,在此期间学习负担日益加重,学科门类大大增加,每门学科内容的科学体系已基本接近完整内容也更加抽象化。同时,由于家庭的期望值日益增高,学校教育过于重视知识和理性,学生的学习负担也越来越重,即使是艺术学习也主要成为艺术技巧的严格训练。使学生的审美心理逐渐僵化。席勒指出:“要使感性的

人成为理性的人,除了使他成为审美的人,没有其它途径。”因此,更需要通过美育把学生引导到活生生的整体人格这一轨道上来。

二、美育可以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美育可以培养和促进学生的观察能力。可以唤起和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如小学语文课里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立翁,独钓寒江雪。”诗歌里的形象是比较鲜明的:一个老人在大雪之后垂钓江上,四周一片寒冬的寂寞之景。怎样理解这一现象呢?学生单从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理解是很困难的,那就只有从“情感”人手了。在这里,诗人想象出一个老人在冰雪严寒之中,静静地垂钓,体现出一种执著和坚定,一种不与世俗相妥协的姿态。正是沿着这种情感的线索,让学生领会了诗歌的意境之美,并进一步理解诗歌的哲理意蕴,达到与作品的共鸣。事实上,美的形象是一种以情会理的艺术形象。只有充分领略其中的情感波动,才能真正体会审美形象的文化蕴涵。

三、美育可以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这是因为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以掌握一定的知识与智力发展为前提的,而一般智力中又以想象力最为重要。只有富有想象力的人,才有可能成为富有创造精神的人。审美想象具有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和飞跃性的特点,它可以破除一个人的知识结构所形成的思维障碍,赋予心灵以自由奔放的权力,从而促成创造性思维的飞跃。这决定了美育对审美想象力的激发,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智力的开发。

美育归根到底是人的教育,终究要以健全的人格为指归。价值观是对青少年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美的形象尤其是艺术作品塑造的美的形象,往往包含着丰富的人格教育信息。如《静夜思》、《穷人》等,学生通过个体独特的感受体验到深沉的情感,便会从中获得某种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的真谛。它通过形象的感染功能,使学生得到心灵情感的净化。这种净化既不是说教,也不是劝谕,而是凭借形象与学生的情感进行沟通,激发人心灵中潜在的真善美和追求自由的天性,令其挣脱物欲或私利的束缚,不由自主地进入一种超凡脱俗、高尚纯洁的境界,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人格的提高和精神的升华。

高中生物_必修二第二章第一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减数分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1 教材分析 减数分裂从细胞水平上阐述生命的延续性。新课标增加了模型建构、观察细胞减数分裂的实验,新增内容旨在倡导学生自主学习、体验学习,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江西省教学要求中阐明本节课的重点是“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动态变化以及主要特征的描述”。 模型建构是知识内化的过程,可帮助学生理解减数分裂的过程。如果让模型建构与科学发现史联系起来,学生相当于对减数分裂过程经历了一次再发现。减数分裂的发现历史是:科学家先显微观察到马蛔虫的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即先发现了减数分裂的结果,然后经过多年后才从初生小兔的卵巢中观察到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一些特殊分裂相的。在此过程,科学家对减数分裂有过多种预想,我们的学生可做类似的模型预构,再根据显微观察结果进行纠错,从做中学,体味发现的乐趣。 2 学生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有丝分裂的学习和模型建构,熟悉了有丝分裂中染色体的数目变化和行为。 从发展心理学角度,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处于经验性思维向理论性思维转换的关键时期,通过模拟建模,重现科学史,可激发学习生物的热情,帮助他们借助亲身体验进行一定的逻辑思维,利用判断推理等手段不断扩大认识领域,形成知识体系。新课标中更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的过程,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3教学目标 3.1知识目标 了解减数分裂的概念。 通过精子的形成过程掌握减数分裂过程及图解。 3.2 能力目标 通过分步建构模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活动,训练学生综合、处理信息,解决问题 的能力,培养学生质疑、合作、创新的能力。 3.3情感目标 认同生物科学的价值,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 培养质疑、求实、创新、合作和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态度,认同科学是在不断的探索中前进的;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形态数目发生一系列规律性变化,通过受精作用使生物前后代之间能保持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引导学生了解生命是运动的、有规律的。

如何渗透美育教学

小学美术学科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在学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深入地开展美术教研教改工作,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入手,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质与审美能力,改革并优化了课堂教学过程,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较好的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下面就将本学期的教研教改工作综合总结如下: 在教学中,特别注重发展和提高学生对审美意味的理解力,遵照审美活动的规律,采取艺术教育的特殊方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观察,学习,评价同龄人的美术作品。在具体评价过程中,结合学生绘画的情景,所表达情感的真实性与观察方法。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事物去细致观察,回忆,想象中提练创作题材。如家庭趣事,校园生活,家乡风光,民俗风情,家乡的人,家乡的特产,家乡名胜古迹等。我本着美术教育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针对少数尖子的"英才教育"。我给学生扎扎实实地上,为全体学生的终身发展提供必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我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重视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美术教育教学中我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有的放矢地进行美术教育,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美术知识。我对一个学期中的美术课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思想政治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热爱本质工作,认真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服从领导的安排,工作上兢兢业业,爱校如家,对学生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二、教学工作 1.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认真遵照《教学大纲》的要求,遵循美术教育原则,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同时在课堂上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尽心的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学到了一定的基础知识,掌握了美术的基本技能和技巧,同时也学会了判断美和创造美,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教学中,我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我认为兴

体育教育中美育目标的构建

体育教育中美育目标的构建 体育教育中美育目标的构建 摘要:本文就体育教育中美育教育的意义、功能与依据、框架与运用进行了阐述。提出了有关体育教育中美育目标的构建的具体设想,强调了美育的体育教育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价值。 体育教育与其它教育一样有明确的目标。学校教育中的体育以培养人才为旨,其目的是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培养学生的体育意 识和体育能力,使之身心全面进展,配合德育、智育、美育使学生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才和接班人。体育活动过程中包含诸多美育的因素,如体育的形式美、姿态美、动作美等。如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审美情操、审美意识和审美方法,提高对美的感受、鉴赏、表达能力,使健全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这些已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一、体教育中美育教育的意义与功能 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结构由熟悉、伦理、审美的三大结构组成。故从人的身心进展来看教育目标中“五育”的结构,可将其分为心理进展(德、智、体)和生理进展(体、劳)两部分。前者为精神前提,后者貌似物质基础,“五育”目标是相辅相成的有机复合体,各种功能若因偏颇而失衡的话,将会影响整体功能的发挥。从全面进展的教育内涵来看,德智体美诸方面教育的实施,正是为了使人类“在变易绝对运动之中不断地完善本身”,从而“生产出他的全面性”。所以美育是培养全面进展人才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它与智育、德育、体育是互相联系、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 关于美育的体育中的功能已不乏其研究,归纳研究成果主要有三大功能: 1、培养身体美 身体美是体育自然美的表示,人的身体生长发育是技美的规律进行的,它表示出身体、线条、姿态的造型美,筋骨、肌肉、肤色的肌体美和生命活力的生气美。人体美历来就是无数艺术家“代代耕耘美的沃土,美的矿源”。苏联诗人马雅可夫斯基曾用十分热情的诗句赞美过人体古铜色的皮肤和坚实的肌肉。 2、培养精神美 列宁说:“健全的精神寓于健全的身体。”毛泽东也说:“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可见精神美与身体美是密不可分的,精神美可以使体育运动放出光和热。由于体育运动有进取、竞争、对抗、负责负荷、战胜困难困苦和经受胜败考验等特点,因此它有利于培养人们精神上追求优胜、追求祖国荣誉的理想美,勇敢坚韧,坚强果断,不畏困难,不怕牺牲,不屈不挠,胜不骄,败不馁的意志美和体验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的情感美。 3、培养技巧美 体育中精湛的技巧与身体美、精神美交相辉映,形成一个体育健儿的完美形象,技巧美包罗动作协调、节奏明快、反应灵敏等,这些运动中的技、战术,把各种精湛的运动绘成动人的画卷,编就成美妙的诗篇,如那飞驰旋转的滑冰运动员,转翻蹦跳的体操运动员、勇猛角逐的足球运动员,“横空出世”跳伞运动员等。 二、构建体育教育中美育目标的依据。 本文在以对客观规律的识别和把握上,从理论、历史和现实三个方面寻找构建美育目标的依据。 1、理论依据 美育的预期功能,是由其本质特征决定的,美育是什么?广义可理解为按照美的规律施行的一切教育,而不是专指某种艺术技巧的教育。美育的首要任务,是使教育者把握“美的规律”,即“以非常突出、生动、鲜亮的形象,充分而有力地表示出事物的本质或普遍性”。

方案-英语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英语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现代 由于生活的多样化、知识信息的广泛化,审美活动已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内容,美育也成为时代的客观要求。何谓美育,它是通过现实美和 美打动学生感情,使学生在心灵深处受到感染和感化,从而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 。 苏霍姆林斯基说:"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 在英语教学中,通过渗透美育,促使儿童对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产生浓厚兴趣,以美求真、以美激情、以美育人,让儿童受到美的熏陶,同时也把英语学习变得生动、活泼而有实效。 1.挖掘教材潜在美,让学生感悟美 走进英语教材,仿佛进入了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宛如一幅幅美丽的画卷,讲述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但这美丽,远远抵挡不住教材灵魂的魅力。英语作为一门 ,它本身就具有语言美。在字里行间,英语语言本身音调的升降,读法的暴破、连读,犹如一首和谐婉转的诗歌,散发着无尽的美。在课堂教学中,我本文由 联盟 收集整理要求自己用标准、优美的语音朗读课文,用亲切、温柔的语调和学生交流,充分利用语言美陶冶学生的情操。在潜移默化中,孩子们知道了深受欧美人喜爱的hot dog,hamburger,salad,学会了去McDonald\'s吃快餐可以礼貌地说"May I have…?"在得到帮助时不忘说声"Thank you!"给人造成麻烦时道声"Excuse me."别人有困难时,主动询问"Can I help you?"别人诚心道歉时也不忘道声:"That\'s OK."这高尚的情操,美好的心灵,不正是教材的翻版吗? 2.展示教学环节形象美,让学生体验美 现代课堂教学中,难道仍以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一张嘴巴来完成一次又一次单调乏味的英语教学吗?我们能否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来代替我们的辛劳,用多种美育形式打开儿童的心扉呢?多媒体教学就能帮上忙。多媒体教学是一种颇具吸收力的现代化教学手段,集图像、声音、 、动画于一体,能起到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闻其声的效果。比如在教学What can you see?What can you hear?句型时,我用形象的动画、悦耳的音响,把学生带入了一个有声有色的世界中,获得了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学得开心,教师教得轻松,陶冶了美的情操。 英语教学中还常常借助 、音乐、舞蹈等艺术的魅力实施教学。如在学习"The seasons"时,让孩子们画画四季的美景:大自然的山川湖泊,鸟语花香,都走进了孩子们的画幅中,接着再进入Let\'s talk about the season you like best.版块,在画画、说说中,孩子们身心获得的巨大快乐是无可比拟的。音乐、舞蹈本身具有美的感染力。把英语句子融于歌曲之中,学生在手舞足蹈中,可以把枯燥、 的反复操练变得有声有色。课前的热身,课堂的调节,课后的巩固都可以由此来完成。如当响起"Are you happy ?Do you know?Clap your hands…"的歌曲时,孩子们一边唱一边跳,优美的旋律、优雅的舞姿,让孩子们沉浸在艺术的海洋里,其乐融融。这些"美"的教学手段,激起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增强了极大的学习兴趣,提高了美的鉴赏能力。 3.注重教学语言艺术美,让学生鉴赏美

语文美育及其实施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语文美育及其实施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语言文字是中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在中学语言艺术教育中充满 着审美的因素,有着无穷的审美机会。因此,如何充分利用45分钟 的课堂教学,来影响和发展学生的审美心理结构,促进学生的素质全面提升,是新课改形势下每位中学语文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目前的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有一种现象叫“大锅熬”,即是像北 方人做家常菜一样,不管是什么蔬菜,一律投入锅中一熬了事。我们有些语文老师也是如此,每每惯用“大锅熬”的办法,语文课上无论什么文体,精读的也好,泛读的也罢,都丢进一个教学模式去熬,并不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去感知美、鉴赏美,没有发挥语文学科的特点,集中而有效地施行美育。 笔者认为,课堂教学审美化应侧重于以下两方面: 一、深入研究教学内容,进行审美化设计。 现行的高中语文教材主要分为两大部分,即阅读教材和写作、 口语交际教材,这两类内容不一样,教学侧重也应有所不同:阅读教学侧重于学生的读,主要是通过反复诵读优美的文章陶冶学生的情操,所以培养语感很重要;写作教学侧重于学生的写,主要是通过观察和想象培养学生的准确表达和写作的能力,所以开发想象很重要;口语、

交际教学侧重于学生的说,主要是通过创设一定的语境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所以创设语境很重要。 单就阅读教学这一大类来说,也可以根据不同的内容进行不同侧重点的审美教育: 1.以积累语言材料为主的,此类文章以唐诗、宋词居多,教师主要以指导学生找出美词佳句并予以诵读即可,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体会语言文字之美。 2.以咀嚼语句为主的,此类文章以议论文为主。例如《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有这么一句:“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要求学生仔细咀嚼这句话:为什么用“停止思想”而不是“停止呼吸”,通过揣摩,学生不难发现和体会到作者运用语言文字的功夫,而且在推敲文字表现力的同时,人物的伟大形象,战友之间高尚的情操和语言因素揉合在一起,渗透到学生心中。 3.以解析作品为主,此类文章例如《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在教学时就应着眼于全文思路,分析篇章结构,体会文章的结构美。

第二章-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案-3课时

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减数分裂的概念。 2、通过精子的形成过程掌握减数分裂过程及图解。 3、通过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训练学生的识图能力。 4、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和行为变化的学习,培养学生识别和分析分裂示意图的能力。 ' 5、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形态数目发生一系列规律性变化,通过受精作用使生物前后代之间能保持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引导学生了解生命是运动的、有规律的。【教学重点】 1、减数分裂的概念; 2、精子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 减数分裂的整个过程,弄清减数分裂中各个时期的特点及变化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讲述法、比较法 【教学过程】 \ 一、引入课题 引入:我们上学期学过,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有三种,是哪三种 问题探讨:请看“问题探讨”中的图,仔细观察果蝇的体细胞和配子中染色体有什么区别 问:这个过程是通过有丝分裂实现的吗有丝分裂的特点是什么 二、减数分裂 配子的形成需要分裂后染色体数目减半,可见它不是通过普通的有丝分裂产生的,而是通过一种特殊方式的有丝分裂,即减数分裂产生的。 问:什么是减数分裂减数分裂有何特点 (学生阅读教材P16,说出减数分裂的概念并找出减数分裂特点。) 、 强调:(1)范围: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无性生殖的生物不进行减数分裂) (2)特点:在整个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 (3)结果:新产生的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减少了—半。 三、精子的形成过程 下面我们结合哺乳动物精子的形成,介绍减数分裂的过程。 1、讲述:高等动植物的减数分裂发生在有性生殖器官内。人和其他哺乳动物的精子是在睾丸中形成的。(指导学生观察课本图2-1。)

浅析如何在美术学科中渗透美育

浅析如何在美术学科中渗透美育 前进二小吕慧 所谓美育就是审美教育,是以美的对象,美的存在形式为内容进行教育、是形成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而美术课则承担着审美教育主渠道的重任。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感受美,表现美,并培养学生健康审美情趣和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使整个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应该是美好的。 一、美术教学是传播美育的主要学科。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是党的教育工作重要组成部分,缺少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美育就是促进学生在智力上、道德上和体格上的全面发展,也就是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社会生活、文化艺术的审美观点,引导学生去发现美、追求美、创造美。音乐、美术、体育、语文是担负审美教育的主要学科,在传播知识、技能的同时,利用各自的学科的特点进行美的教育。中小学美术教育通过直观形象教学传播美的思想,以形象的生动性、感染性、愉快性对学生益、智、扬善、求美和激情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帮助学生形成较完美、高尚的心理定势和人格。它的独特作用,是其它学科不能代替的。所以美术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美育、促进智力发展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必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实现四个现代化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以形感人,动之以情。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怎样体现美的教育,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有机地把美育与教学结合起来,创造特定的气氛与环境,调动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不同年龄的阶段,心理状态,认识能力,表现能力,也就是掌握学生的不同阶段的心理特点和个性心理差异,把美育实施于教学之中,使学生不知不觉的受到美的教育。在小学阶段,以提高艺术美的感受能力为主,培养学生爱美,并逐步扩大对自然、社会生活美的感受,从小在他们心灵里播下美的种子。小学刚进校的学生,求知欲望处于萌芽状态,对事物的形象都感到好奇、新鲜,教师以直观的富有儿童生活、容易接受产生兴趣的物象,呈现在学生面前。以生动的形象,鲜明的色彩,通过学生的感觉去打动、溢发他们的心活动,使他们感到美和赞叹产生兴趣。学生通过教师的熟练示范教学了解形象美的构成,顺利完成课业。在完成作业的同时,学生的心理状态也随之活跃,有的沾沾自喜,认为自己画的不错,有的则一边画一边嘴里振振有词说对物象相呼应的话,或对他人作业加以评论。在此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去怎样看画评画,展开学生之间相互观看、比较开发审美意识,学生会以他们的审美意识去衡量他人的作业,这样相互促进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对形象美的表现能力和追求美的能力。 在绘画能力强,思维活跃的学生中,不满足现有的画面,发现画面似乎缺少什么不尽完美,提出添画的要求。这说明学生的思维想象活动已经展开,教师应因势利导,鼓励学生大胆的去想象。去表现,使画面更加充实完美。有的会在物象的背景上面画上高大漂亮的楼房,有的在天空上画太阳与云彩,地面上画树木、花草,有的画上幼稚,天真的人物,可爱的小动物等等。这样使他们处于轻松愉快,把面画当作一种乐趣,使学生的画发于冀睹,出于自然、富有稚气和天真。同时又给美术课堂教学提出一个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对课业不要规定的太死板,画应有意识留出一定的余地,让学生自由的去展开丰富的而又天真的想象从而达到教育目的。 随着观察、记忆、感受的不断提高,想象力不断丰富,表现力随之提高,这就要求课堂

浅析美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浅析美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美育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也可以说是审美或美感教育。美育教学则是通过对美、尤其是艺术的感知,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和审美标准,培养高尚的审美情操,从而激发人们在生活中创造美好事物的热情和力量。体育在塑造健康的人体美和树立正确的审美情操方面有着特殊的作用。体育教育与美育教育有机的结合,有利于促进体育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美感,指对创新事物的美的追求,促进体育教学改革。 一、美育的内涵在体育教学中的体现和作用 1、美育的内涵 美育就其性质而言,是一种以培养人们美好心灵为主的情感教育。体育中的美育内容十分丰富,而且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从体育美学的角度来说,美育主要是指协调发展身体,匀称的体态,有力、敏捷、优美的动作,以及开朗的胸怀,坚毅的性格,高尚的情操等。 2、美育在体育教学中的体现和作用 体育教学中的美育体现在培养人的健美身体。这就是说通过严格而科学的体育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体格健美的发育,从而获得美育的所有内涵。这种美育的内涵是所有人都

渴望得到的,也是人类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人的体格,体型会受先天发育的影响,但通过体育锻炼可以使人身体强壮,提高健美感。身体的健美是体育中美育的具体表现形式。美育具体表现在体育运动中,具有鲜明的艺术性和审美性。 二、体育教师如何进行美育教学的创新 体育教师如何进行美育教学的创新,在此仅提出以下几点供各位同仁进行探讨。 1、提高体育教师自身的美学素质至关重要 (1)体育教师要注重自身对现实中美的感受,培养自己判断和评价的美的能力,研究美的生理、心理基础和社会根源,从科学的意义上认识美和审视美。 (2)体育教师还应具有优美的体态、整洁的仪表、得体的举止,力求教态美。 (3)体育教师授课时的语言美、示范动作时的行为美。这也要求体育教师无论课内、课外遇事要沉着,冷静、有条不紊,以提高言传身教的效果。 (4)体育教师应掌握组织安排教学方法和形式的内容美。在教学中教师对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手段的应用要进一步推敲,形成新颖多样、丰富多彩,既要有针对性、又要有艺术性和趣味性、使学生感到学而不倦,练习而不厌,达到感受美、欣赏美和表达美的目的。

英语教案中如何渗透美育

英语教案中如何渗透美育 美育,亦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和崇高的审美情趣,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活动。教学实践证明,英语美学教育作用是很大的。通过英语美育,学生在增长英语语言知识和发展语言技能的同时,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点,与高尚的审美情趣,感受一定的感受美(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鉴赏美、表达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推动英语学习,促使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美育的主要方法有: 1.将美育渗透在英语教学实践中。 即贯穿于听、说、读、写各个环节,寓教于美,以美启真善,以美佐教学。英语美育既不是单纯的英语教学,也不是纯粹的美育,它与艺术学科(如音乐、美术)美育是有区别的,它是英语教学中的美育,达到交际能力与审美能力同步提高的目的。 2.课内外整合,以课内为主,课外为辅。 课外美育要采取以学生为主的策略,教师做宏观指导,超前指导和及时指导,采用耐心辅导,课内弥补的方法。 3.课内美育,教师要主导,体现美化自身,树立榜样,以美感人,以情动人。 著名教育家克莱顿·柯伦在《教学的美文》中指出:当教师更多地懂得了美学的素质怎样进入生活,当他们能够有意识地来完善、扩展这

种美的方法时,他们就踏上了教学艺术之路。因此,英语教师不仅要具有美学素质,更要不断提高美学素质,在教学中塑造美的形象,以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学生。首先教态要美,要实现美育教学,首先要增强教师的审美意识,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修养。当教师站在讲台上时,他(她)的仪容、风度、服饰、神情、目光、姿势和举手投足都在向学生传递着信息。因此,教师的教态要亲切自然,态度要端庄大方,衣着要美观得体,既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美的愉悦,又可以为教学活动营造一个美的氛围。其次,语言要美。教师是美的传播者。教师自然流畅的语调、抑扬顿挫的节奏能使学生置身于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保证教学信息在传输的过程中发挥最佳效能,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听力。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专业语言,要在简明、准确、形象、生动、幽默、风趣和韵律等方面下功夫。同时,相应的体态语也要尽可能符合英美人的习惯,这种“仿真”可以使学生产生新奇感,从而可以满足学生对语言美的心理需求。最后板书要美。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人称之为“微型教案”。它是教师输出信息和学生接受信息的媒介,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和实现教学目标的有力手段。板书又是一门视觉的艺术,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精心设计的板书能体现直观教学的艺术美,板书设计要文字简练、一目了然、结构清晰,恰当运用和谐的色彩搭配,并巧妙应用各种字体、图形、表格等,清晰的构图有利于形象地传授知识、开发智力、引导思考、增强记忆,尤其是对课文整体理解可以收到“纲举目张”的效果。 4.美化教学过程,赋教学以美感,让美感助教学。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 语文课进行美育不是外加的,教师应该有意识、有计划地将美育渗透到教学中去。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像艺术创作一样,精心设计自己的教学,使语文课诸任务融合一起,成为有机的统一体,使教学本身也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如何将美育任务渗透并融化到语文教 学中去呢? 一、必须通过形象思维的途径 美育是以鲜明的蕴藏着人生真理的形象和强烈的情感,来感染人和教育人的。美和形象始终是凝结在一道的多离开了具体形象,就谈不上美和美感。审美教育必须通过形象思维的途径。具体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导之入境。好的文学作品都有着优美的境界。王国维说:“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自成高格。”境界就是作家描绘的,包含深意的艺术形象。一般来说进行自然美、社会美、情感美方面的教育,都首先要引入意境,不入境就不可能有对美的强烈感受,也就谈不上鉴别和表达了。 怎样导之入境呢?教师可凭借视听工具提供有关的音乐形象和图画形象使学生产生广 泛的联想和想象,进而理解教师的语言形象;或者凭自己的范读,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意境,全身心地进入作品中,深深受到感染和激动;更多的是依靠分析作品描绘的生活画面和形象。意境的创造依赖于作品中描绘的生活画面及其形象,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设身处地把作者描绘的形象再现出来,“状难写之景”于学生面前,将“不尽之意”适当发挥。教师要通过准确的语言、贴切的比喻助之以手势、表情,形象地、富有情趣地、绘声绘色地再现作品的人物和事件,把学生带进文章的境界中去。 当然“导”的手段还很多,具体运用起来也是很灵活的。如讲授《荷塘月色》一课,可采用多种手段“导之入境”。一开始,教师范读,要求学生闭目静听,把学生引进课文意境;又可配合教材选读一组有关写月、月色、赏月的古今名家诗词散文作补充教材;还可组织一次静夜赏月活动,赏月时,让学生欣赏《春江花月夜》等中外名曲。试想,此情此景,学生的心灵,在月白风清的夜晚,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到的是一次多么生动的感情的净化。 (二)动之以情。语文教学必须运用感情的力量。人们常说,语文教学影响学生心灵,应该像春雨那样“润物细无声”,这个“润”,靠的就是情感。美感美感,关键是感。课堂上教师应抓住时机,在情感的关键处点拨、诱发学生的感情,引起共鸣。 都德笔下的《最后一课》,就是一个十分成功的例子。这一课,连班上最不用功的调皮蛋小弗郎士也安静地坐在课堂上认真地听讲,而且听懂了。原因之一,就是韩麦尔老师倾吐的真情,造成了一种特殊的课堂气氛,影响了每一个学生的情绪可见,老师的情感活动在情感教育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三)启发想象。别林斯基说:艺术中起着最积极和主导作用的是想象。”想象是形象思维的重要特征之一。文艺欣赏不能只是消极地享受,必须充分调动欣赏者的生活积累,美感经验,发挥欣赏者的理解力和想象力,对作品的形象给以补充和丰富。在语文教学中,就要引导学生通过作品展示的生活画面,结合自己的生活画面来“想象、补充、增加”作品所提供的“画面、形象姿态、特征”。让具体形象在头脑中“活”起来。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这都是审美教育所必需的。如《井冈翠竹》中,五百里林海,郁郁苍苍,重重叠叠。山路上走来的两位提竹筒的老表,让人想起了红军的硝盐罐和竹筒饭,这是从具体事物展开的想象。《桃花源记》描绘的桃源胜景是推测想象。这种推测,虽是虚幻的,但活画出了诗人美好的理想。

《受精作用》教学设计-参考模板

《受精作用》教学设计 1.知识目标: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加强对减数分裂的概念、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规律性变化以及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的理解。 2.能力目标:(1)生物绘图、识图能力(2)形象思维能力(3)比较推理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训练学生克服困难,认真钻研的素质。通过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分析,使学生能够辩证地认识生命适应、进化等生命科学观点,通过分析有性生殖细胞种类的多样性及形成过程,形成生物界中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观点,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受精作用的意义。 难点: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教学策略】 1.培养学生建构生物模型,并引导学生运用已建构的模型去探究推测生物实际发生的变化。 2.课堂同学动手、自己直观演示、小组内讨论等方法,突破难点知识。 3.把教材中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内容整合成一体。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精子的形成过程动画、卵细胞形成过程动画、受精过程动画和视频片断) 【学生课前准备】同座两人一小组合作完成。 1.准备不同颜色卡纸、不同颜色的绳子、双面胶、剪刀等材料。 2.在卡纸上上画一个足够大的初级精母细胞的轮廓,至少能容纳4条染色体。画出中心体和纺锤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本节课应该说来是一节较为成功的活动课,较好地贯彻了新课标的理念,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师生间的交流互动也较多,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作用。教学过程中不仅顺利完成了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染色体组合类型的行为模型和数学模型,而且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发现能力、逻辑归纳能力,同时还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等直观手段,动静结合,宏观与微观结合,化抽象为具体,形象生动,突出重点,化难为易。这节课的顺利开展,最大的体会是对提问的处理和对学生活动的处理。对提问的处理多数先采用了多媒体动画和视频创设情境的配合,直观且带有一定思维性,同时容易调动学生兴趣。本节课有两个比较明显的学生活动,一是让学生模拟操作减数分裂中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二是让学生展示作品并交流评价。这些操作充分给予学生表现的空间、活动的空间、思维的空间,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和表现欲,同时也培养了识图和作图技能。 本节课有以下几点是值得进一步思考的: 1.本节课采用“模型建构”突破重点难点知识目标,而传统难点突破是依靠动态直观演示,抽象概括和大量训练等方法来解决。本节课由以往的概括、理解、训练方法,改成小组合作动手、讨论,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提高,但教材处理仍欠得当,课后觉得最好是将“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的变化模型”前置,改变“验证性实验”成为“探究性实验”。 2.本节课放弃教材中使用的材料,大胆创新,选用彩色绳子作为染色体的臂、放弃橡皮泥作为建模材料,使建模的的可操作性大大增强。但如果能够让学生课前自主选择建模材料,开放建模步骤,可能会大大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模型建立的选材由“彩色绳子”可改为“细电线”也能非常形象代表“染色质”和“染色体”,更重要是方便学生重复

小学数学教学中怎么渗透美育

小学数学教学中怎么渗透美育 美育对美好心灵的塑造有着较大作用,而且也与提高学生创造力有密切联系。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数学教学中的美育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数学教学中的美育教育可以促进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数学,充分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创造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因此,教师应转变观念,做到课前挖掘教材美、课上释放数学美、课后延伸数学美,提高数字教学质量。 在一些学生心目中,数学是一门枯燥乏味的课程,特别是伴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逐渐淡漠,有些甚至开始厌恶数学,原因是,教师在教学中,没有把数字美的一面传播给学生。数学家罗素认为:数学,如果正确地看它,它不但拥有真理,而且具有至高的美。其实,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数学的数字、符号、公式、算式、图形、表格、方程、解题方法、思路等都是美丽而具有创造性的。 什么是小学数学美育呢?就是将美学贯穿到小学数学教育中,优化小学数学教育。小学数学教育之所以能够接纳美育,就是因为美育中蕴含着我们当前数学教育所缺乏的、却能更好服务数学教育的有益成分。所以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应结合数学内容充分展示数学美,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受到美的教育熏陶。 一、小学数学教学与美育 既然在小学数学中蕴涵着众多美的因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美育不仅是需要的,而且是可能的。 1、加强美育教育,促进学生在愉快气氛中学习数学。 我们知道,整个小学阶段,学生思维发展总的趋势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美育是一种形象教育,它所凭借的感性材料本身,就是知识的重要来源。美育以美的形象育人,符合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规律。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实施美育,不仅不会妨碍数学教学,相反能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学习,促进数学教学的顺利进行。数学教学中美的形象运用,绝不仅限于算式美,图形美等,在多数情况下,重要的是教师的教学艺术,要求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形象的讲解,巧妙的启发,优美的板书去创设一个美好的教学情景。这种美的教学情景,能使学生的识记能力,思维能力,欣赏能力活跃起来。可见,在数学教学中实施美育对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重要的。 2、加强美育教学,充分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心理因素主要是指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习惯等。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问题,不再是单纯依靠智力因素,还应该把眼光放到具有极大潜能的非智力因素上。而审美教育,则为我们充分开发非智力因素开辟了广阔的途径。

让美育融入到体育教学中

让美育融入到体育教学中 江苏省如皋市如城镇陆桥小学李春辉 所谓美育,是指运用艺术美、自然美和社会生活美培养受教育者正确的审美观点和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必要组成部分。 美育的功能就在于引导受教育者的审美活动,满足他们的审美需要,促进他们的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形体美,增进他们的审美意识、审美能力,使他们为维护和创造美好的事件而作出不懈的努力。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美育教育,不仅能使学生通过体育锻炼感受到运动的魅力,了解锻炼者所具备的精神美、意志美、运动的艺术美,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意识、审美能力,促使学生爱美、健美,从而获得美的仪表,美的心灵,美的行为,美的形体,美的动作等。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就如何将美育融入到体育教学之中,有以下五点体会。 一、教师要通过自身的榜样作用,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学生在体育运动中感受和意识到的美的现象为身体美、运动美、行为美三个方面。 身体美是指学生感性地捕捉的身体匀称、协调的美,包括身体的健康美、协调美、强壮美等。 运动美是指学生在锻炼中和竞技场上所感受到的形态美、韵律美、协调美、强健美、力量美等。

行为美是指运动所培养锻炼的内部精神活动。如体育运动中的团结友爱、责任、正义、诚实、谦逊、不屈的道德品质美。 总之,美育作为不可取代的教育功能,它与体育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培养个性,陶冶美的情操,铸就美的心灵,全面和谐发展完善的人是美育的最终目的。 因此,作为一名体育教师,首先要注意培养自己的体育审美能力,对体育审美对象、审美意识、审美情感、审美心理、审美理想、审美创造有所了解,并能在体育教学中加以应用。 其次,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其榜样作用十分突出。体育教师应以自己优美的语言、优雅的行为、朴实的生活、整洁的衣着、进步的思想、正派的作风,给学生以美的感染。同时注意结合体育教学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在教学中,讲授一些基础美学知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通过学生爱美的天性和对美的追求,为学生掌握技术动作创造良好条件,使学生在美的环境中乐学。 在学生面前,教师要通过自身展示完美的形象,对学生进行形体、姿态、仪表美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达到美育教育的目的。 最后,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进行美育教学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教师的生动可感形象的塑造;第二,教师在教学中对美学原则的贯彻;第三,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第四,教师要在教学中树立体育美的典型。 二、对于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行为表现,及时进行行为美、语言美

英语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英语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现代社会由于生活的多样化、知识信息的广泛化,审美活动已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内容,美育也成为时代的客观要求。何谓美育,它是通过现实美和艺术美打动学生感情,使学生在心灵深处受到感染和感化,从而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说:“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在英语教学中,通过渗透美育,促使儿童对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产生浓厚兴趣,以美求真、以美激情、以美育人,让儿童受到美的熏陶,同时也把英语学习变得生动、活泼而有实效。 一、挖掘教材潜在美.让学生感悟美 走进英语教材,仿佛进入了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宛如一幅幅美丽的画卷,讲述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但这美丽,远远抵挡不住教材灵魂的魅力。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它本身就具有语言美。在字里行间,英语语言本身音调的升降,读法的暴破、连读,犹如一首和谐婉转的诗歌,散发着无尽的美。在课堂教学中,我要求自己用标准、优美的语音朗读课文,用亲切、温柔的语调和学生交流,充分利用语言美陶冶学生的情操。在潜移默化中,孩子们知道了深受欧美人喜爱的hot dog,hamburger,salad,学会了去McDonald‘s吃

快餐可以礼貌地说”May I have…?”在得到帮助时不忘说声”Thank you!”给人造成麻烦时道声“ExcuSe me.”别人有困难时,主动询问”Can I help you?”别人诚心道歉时也不忘道声:“That’s OK.”这高尚的情操,美好的心灵,不正是教材的翻版吗? 二、展示教学环节形象美.让学生体验美 现代课堂教学中,难道仍以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一张嘴巴来完成一次又一次单调乏味的英语教学吗?我们能否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来代替我们的辛劳,用多种美育形式打开儿童的心扉呢?多媒体教学就能帮上忙。多媒体教学是一种颇具吸收力的现代化教学手段,集图像、声音、文学、动画于一体,能起到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闻其声的效果。比如在教学What Can you see?What call you hear?句型时,我用形象的动画、悦耳的音响,把学生带入了一个有声有色的世界中,获得了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学得开心,教师教得轻松,陶冶了美的情操。 英语教学中还常常借助美术、音乐、舞蹈等艺术的魅力实施教学。如在学习“The seasons”时,让孩子们画画四季的美景:大自然的山川湖泊,鸟语花香,都走进了孩子们的画幅中,接着再进入Let‘stalk aboutthe season youlikebest.版块,在画画、说说中,孩子们身心获得的巨大快乐是无可比拟的。音乐、舞蹈本身具有美的感染力。把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学设计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以精子形成过程为例学习减数分裂过程,由此总结减数分裂的基本概念。这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了细胞的基础知识。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明确了有性生殖的重要意义,理解了有性生殖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种生殖方式,对于生物的遗传、变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减数分裂这一内容还与以后学习遗传学知识密切相关,特别是与生物的遗传规律、变异中的基因重组以及染色体组、多倍体、单倍体等内容都有非常密切的联系。由于本节课的内容既是对有丝分裂知识的延伸和扩展,也是学习遗传学知识的基础,因此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2.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减数分裂的过程和概念。这是生殖细胞形成的基础,又是遗传和变异的细胞学基础。 (2)教学难点:同源染色体,四分体的概念,以及染色体行为的变化规律。其中染色体行为的变化规律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它是学生理解减数分裂的关键。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解减数分裂的基本概念、过程和特点,明确减数分裂是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的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 (2)掌握同源染色体的基本概念; (3)理解和掌握减数分裂的两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特征,特别是染色体数目、染色单体数目和DNA含量的变化规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比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点,培养学生比较、分析问题并认识事物实质的思维能力;通过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变化规律的认识,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等方面的思维能力;通过分析讨论、巩固练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变化规律的认识,使学生明确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是维持亲、子代之间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一致,保证物种稳定的重要条件;减数分裂产生遗传内容不同的配子,是有性生殖后代具有丰富变异性的重要原因。从而明确有性生殖在生物的生殖方式上有着更高级的进化地位。 三、学情分析: 1. 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基础: 根据本节课的知识体系、重点难点和学生的认识水平,采用“启发与探究”的教学模式实施教学,即:目标→观察→思考→总结→应用,根据教学目标设疑,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通过归纳和总结来解决问题并形成知识体系。然后加以应用,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过程尽量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2. 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能力: 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加教学的直观性、科学性和课堂内容容量。以此来突出本节课的重点,突破难点。

漫谈美育的学科渗透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d052126.html, 漫谈美育的学科渗透 作者:张建华 来源:《语文周报·教研版》2019年第48期 美育,主要通过具体的审美活动,有意识、有计划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也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 一、创设情境渗透美 教师根据课堂需要,创设适合于渗透美育的教学环境,使学生能很快进入探究学习的情境中,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学习乐趣,领悟人生哲理,开发创新潜能,使学生动起来,使课堂教学活起来,从而创造自由、愉悦的课堂气氛。 德国美育家席勒说:“从感觉的受动状态到思维和意志的能动状态的转变,只有通过审美自由的中间状态才能完成。”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种自由、宽松、和谐的气氛,与学生建立平等、民主的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才会有自由、自主的心境去感受美,使学生的想象、理解、情感、感知等心理因素处于自由愉快的状态之中,从而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也有利于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创造力。 二、挖掘教材内容展示美 美育是一种自由形态的教育,蕴含了丰富的美育因素,我们要认真研究,找到美育渗透的融合点,将其渗透到各学科课程教学中,既拓宽美育的途径,又提高学科教育的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发现知识美的闪光点,引导学生进入美的鉴赏和领悟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教师应巧妙呈现教材内容美,努力创设最佳教学情境,切入具有审美价值的教学内容;指导学生主动去发现教材的内容美,有效提高学生感知美、鉴赏美的审美意识。 三、优化教学方法展现美 教学活动既是一种科学,也是一种艺术。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使其既符合学科教学规律又具有很强的艺术美,从而培养学生情感态度,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是组织者、设计者,并充分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方式的搭配艺术,让学生在享受艺术美中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 四、艺术实践渗透创造美 艺术课程的学习离不开艺术实践,学以致用是艺术教育的目的。让学生自己动手,大胆参加艺术实践活动,使学生由感受美、欣赏美上升到表现美、创造美。学校美育课程要注重激

英语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英语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发表时间:2013-11-28T14:04:42.530Z 来源:《新疆教育》2013年第6期供稿作者:陈春锋[导读] 现代社会生活的多样化、知识信息的广泛化,审美活动已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内容,美育也成为时代的客观要求。笪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民族中学陈春锋 现代社会生活的多样化、知识信息的广泛化,审美活动已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内容,美育也成为时代的客观要求。美育是通过现实美和艺术美打动学生感情,使学生在心灵深处受到感染和感化,从而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在英语教学中,通过师生互动,促使学生对教学形式和内容产生浓厚兴趣,以美求真、以美激情、以美育人,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同时也把英语学习变得生动活泼而有实效。美育渗透英语教学探索苏霍姆林斯基说:“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美育既是科学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提高人的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它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英语课堂中渗透美育?如何能让学生感受到英语学习的快乐,从而感受美和欣赏美,始终对学习英语保持浓厚的兴趣?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1 用教学的艺术美提高学习兴趣 1.1 教师语言的艺术美。语言是人们思想沟通的桥梁,一个人的思想品德和情操都可以通过语言表现出来。美的语言有强大的感染力,可以沟通思想、增进感情、和谐关系。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教学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英语教师的语言艺术水平直接关系到英语课堂教学的质量。如果英语教师在课堂上用自然流畅的语调、抑扬顿挫的节奏、清晰标准的发音、适中的音量来授课,能使学生置身于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中,不容易分散注意力,保证教学信息在传输的过程中发挥最佳的效能。爱迪生说过: “最能直接打动心灵的还是美。”自然美、人文美能打动学生心灵,教师优美的语言更能直接打动学生的心灵。 1.2 教师的教态美。教态是无声的语言,能对有声语言起到恰到好处的补充、配合的作用,能很好地把语言信息传递给学生。教态的艺术首先强调的是自然。无论教师是在提问、板书还是在演示,一举一动都要自然、大方、得体。教态的艺术还在于授课时的微笑。教师热情洋溢的微笑、友善慈祥的面容可以使学生获得最直观、最形象、最真切的感受。潇洒得体的身姿手势,无时不在感染着学生,向学生传递着美的信息,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1.3 教师的板书美。板书是教师在课堂上把教学的重难点和教学思路展现给学生的一种方式,它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如果教师的板书字迹潦草、零乱又无重点,会给学生造成散漫随便、知识点混乱和思想不清晰的感觉。受此影响,学生也会处于一种懒洋洋的状态,提不起精神,甚至会产生不耐烦的心理。反之,如果教师注重板书的艺术美,在板书时力求新颖、简洁、清晰、有条理、重点突出,书写的字迹规范秀气,学生看着板书觉得赏心悦目,能引发学生对美的思索,从而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教学效果得以强化。 1.4 服饰美。教师的穿着打扮也是一门艺术。如果教师的穿着大方、得体、精神,能给学生一种愉快美好的感受,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营造美的课堂氛围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英语教学追求的是一种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英语教师的服饰风格也可以趋于新颖、活泼、休闲,不必过于庄重拘谨。 2 用英语的内在美去感染学生 和汉语一样,英语本身就蕴涵着美。然而对于中国学生而言,由于在汉语的语言环境之中,习惯于用汉语思考问题,对英语国家的文化不了解,对英语感受不深刻,难以领悟和体会英语的美。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启发,向学生揭示英语的美,同时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激发学生体会美、欣赏美、表达美的热情,从而使学生全身心进入审美意境,感受英语内在美。 2.1 让学生在听说训练中感知语音语调的节奏韵律之美。英语是按意群来表达意思的,在句中有轻重急缓之分,想要让听者清楚明白信息往往通过重读加以强调,而利用语调的升、降来表达感情的变化,每表达完一个意思就作适当的停顿。因而英语的节奏感很强,语音语调抑扬顿挫,富有韵律美。通过多听,能让学生熟悉英语的语音语调、发音规律,感知英语的节奏韵律之美。除了听的训练外,教师还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说英语。在说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审美情趣、艺术感受等综合素质充分发展。 2.2 在讲解课文中向学生展示英语的内在美。除了通过感官去感受英语的美,还可以理性地去欣赏英语的内在美。在讲解课文时,教师可以介绍一些英语语言的文化背景和英美文化知识,让学生了解异域文化,领会英语文化的内涵,从而深入认识课文的思想底蕴和美学价值。指导学生去欣赏句式地道优美、表情达意的单句;结构严谨、语言简洁的段落;构思巧妙、布局合理的篇章。利用精心设计的提问把学生引入课文所描写的特定意境。指导学生理解新词句和语法在具体语境中的描述、渲染和表达,品味某词组的贴切和某句型的精妙,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进一步感受语言美。 2.3 让学生在写的训练中表现美、创造美。教师指导学生由模仿开始,进行写的训练,从而表现英语美。这是英语教学中渗透美育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形成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写作过程中,学生模仿美的句式、漂亮的框架结构来遣词造句、布局谋篇,主动地运用所学的英语知识去思考、去实践、去再现英语的美,同时也加深了对英语美的感知和领悟。 在英语教学中,通过渗透美育,促使学生对教学形式和内容产生浓厚兴趣。以美求真、以美激情、以美促学、以美育人,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把英语学习变得生动、活泼而有实效。让美激发学生们的热情和创造力,使他们的综合素质得以有效地促进和提高。 参考文献 1 杜威.民主主义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年 2 亚瑟?亨?史密斯著.中国人的性格.学苑出版社,1998 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