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最新山水田园诗专题练习

最新山水田园诗专题练习

最新山水田园诗专题练习
最新山水田园诗专题练习

古诗词鉴赏(四)——山水田园诗专题练习

一、知识储备:

1、概念: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山村生活的诗作。

2、主要意象:自然风光、农村景物、诗中人物(抒情主人公)

3、山水田园诗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

(1)、对自由美好的田园牧歌式生活的向往

(2)、借以表达对黑暗官场的不满

(3)、对劳动生活的歌颂

4、常用手法——白描,借景抒情,融情入景,动静结合,有声有色

5、风格——恬静淡雅,意境——隽永优美

二、专题练习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一、《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1、“越中山色镜中看”极具韵味,请你作简要赏析。

2、诗的前两句主要写兰溪的景色之美,后两句主要写的是什么?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

二、《暮春归故上草堂》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西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1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极具特色,请你选两点作简要的赏析。

2“画有在纸中者,有在纸外者”,同样,诗有在言中者,有在言外者,请你说说这首诗的言外之意。

三、《华子岗》

裴迪

日落松风起,还家草露晞。

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

后人对三、四句中的“侵”与“拂”推崇倍至,请你对此作简要的赏析

四、《后游》

杜甫

寺忆曾游处,桥怜再渡时。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

野润烟光薄,沙暄日色迟。客愁全为减,舍此复何之。

注释:上元二年(761)春,杜甫曾一度到新津,写了《游修觉寺》,这是他第二次到此是写下的。

1有人认为“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是很有含蕴的,请说说你的理解。

2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五、《山中问答》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然窅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1“笑而不答心自闲”中的“笑”字含蕴丰富,请作简要赏析。

2结合全诗,请指出“桃花流水然窅去”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六、《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1整首诗没有一句正面写楼高,却又处处写楼高,请你对此作简要分析。

2“雁引愁心去”,《文苑英华》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种更好?请作简要分析。

七、《栾家濑》

王维

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溜泻。

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

注释:濑:从石沙滩上急急流泻的流水。浅:音jian 水流急的样子。

1这首小诗有一个精彩的细节描写,请你做简要的赏析。

2这首诗描写了栾家濑怎样的特点?诗人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八、《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一、二句与三、四句各从什么角度描写鹿柴风光的?用了怎样的手法?分别表现了鹿柴的什么样的特点?

九、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作者是采用什么样的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2)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

十、汉江临泛

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都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1)三、四两句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

(2)颈联中哪两个词用得极妙,找出来并简析。

(3)从整首诗看,作者流露出的感情是什么?

十一、待储光羲不至

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

要欲闻清佩,方将出户迎。

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

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

[注]要欲:好像。了自:已经明了。空复情。自多情。

(1)作者根据什么判断友人储光羲不会再来看望自己?请结合作品作简要分析。(2分)

(2)全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作者是通过哪些具体细节来表达这种感情的?(4分)

十二、渭川田家

王维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1)此诗的核心字是什么?围绕这个字共写了几幅画面?

(2)散文创作有“形散神不散”之说,请用这个说法分析这首诗歌中的“散”与“不散”。

十三、浣溪沙

苏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①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②。

注:①子规:杜鹃鸟;②黄鸡:白居易诗有“黄鸡催晓”句,用以感叹人生易老。

有古人在评价这首词时认为“门前流水尚能西”一句富含哲理,运用得十分巧妙。你同意这样的观点吗?为什么?

请结合全词进行简要赏析。

十四水槛遣心二首(其一)

杜甫

去郭轩槛敞,无村眺望赊。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注]水槛:江边的栏杆,可供垂钓、眺望。在杜甫成都草堂附近。

赊:远。

这首诗的第五、六句是为人传诵的名句,南宋叶梦得《石林诗话》称其“缘情体物,自有天然之妙”。请你谈谈这两句诗的“妙”处,并结合全诗说说作者作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十五、客中初夏

司马光

四月清和雨乍睛,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1)这首诗主要描写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5个字)(1分);初夏天气的总体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4个字)(1分)

(2)散文创作有'形散神不散'之说,请用这个说法分析《客中初夏》的'散'与'不散'。

十六、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仔细阅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回答下列问题:

(1)前二句诗刻画了诗人自己的形象,请你说一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形象。“采菊”这一动作中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志趣?

(2)把“悠然见南山”的“见”字改这“看”“望”等字,表达效果是不是一样?这什么作者要这样写?

(3)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说说后二句景物描写的含义。这种描写与前二句的人物描写有什么联系?

十七、归田园居(之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带月荷锄归”一句常为后世诗评家称道。请说出这一句的妙处。

十八、村行①

王禹稱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注①:这首诗是王禹称于太宗淳化二年(991)从开封贬官到商州任团练副使时写的。

本诗描写一次出行途中所见所感。诗人一路上原本心情悠闲,野兴很浓,后来为什么忽然“惆怅”起来?在此

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十九、山行即事

王质

浮云在空碧,来往议阴晴。荷雨洒衣湿,蘋风吹袖清。

鹊声喧日出,鸥性狎波平。山色不言语,唤醒三日酲。

注:①蘋:一种水草。②酲:Chéng,酒后神志不清有如患病的感觉,诗中指精神不振的样子。

①诗的首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是如何统领全诗的?

②颈联所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二十、[双调]雁儿落兼得胜令?

退隐

张养浩

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依仗立云沙,回首见山家。野鹿眠山草,山

猿戏野花。云霞,我爱山无价。看时行踏,云山也爱咱。

(1)这首曲子的一、二句中用了“来”“去”二字,有人说用得很好,请说说好在何处?

(2)从这首曲子勾画的山中行乐图中可以看到诗人怎样的心境?

参考答案

一1这是个极其新颖别致的比喻,“镜”比喻溪水,既写了月光的皎洁,又暗示了兰溪水面的平静,还表现了

溪水的清澈。同时,她还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的空间:山披月色,月照溪水,朦胧而飘渺,这是一个令人神

往的恬静而淡雅的画面。

2三、四句主要表现渔人之乐。运用的以动衬静的手法,用鱼的来“上滩”衬托兰溪的恬静之美,进而表现

渔人由衷的喜悦。

二1采用了对比的手法,用黄鸟、辛夷花、杏花的“改”与竹的“不改”相对比,突出了我对竹的喜爱之情。采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西窗竹以人的思想感情:不改清阴,为的是迎接它的主人的归来。

2诗人对不改清阴的“西窗竹”情有独钟,赞美的是竹的不畏春残、不畏秋寒、不为俗屈的品格,由此寄托自己

的情趣与节操。

三这两个字用得确实精妙。1“侵”有逐渐侵染之意,诗中可理解为追逐、跟随,这就把“云光”写活了:它似乎在跟着诗人一步一步的下山。既形象的写出了夕阳余晖逐渐消失的过程,又让人想象那苍翠的松林在余晖的点

染下富于变化的奇景。2“拂”字也增强了动感,并且化无形为有形,形象的写出了山色青翠欲滴的情景:那

浓浓的翠色轻拂着行人的衣衫。3诗人采用了拟人手法,赋予云光、山翠以人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华子岗

美景的眷恋不舍之情。

四1表面上说江山、花柳都有情,在等我,欢迎我;弦外之音是大自然是有请的,无私的,而人世间是无情

的,偏私的,它表达了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感叹。

2是诗人强作豁达之语。诗人流落西南时,中原未定,干戈不止,山河破碎,民生多艰,满腔的愁苦只有

在这山水间才可以得以暂时的解脱,诗人借此抒发的是心中难以排解的忧愁。

五1首先表现出诗人喜悦而矜持的神态,造成了轻松而愉快的气氛。其次,“笑而不答”,带有几分神秘色彩,造成悬念,引人深思。

2表达的感情是欣赏、赞叹。诗人把它当作一种令人神往的美,一种遵循自然法则的“天然”美,一种宁静和谐的自然之美。借此表现了诗人酷爱自由、天真开朗的性格。

六1首联,写从楼上可以看到渺远辽阔的景象,这是用衬托手法表现楼高;颈联,说在楼上住宿、饮酒,仿

佛在天上云间一般,这是用夸张手法写楼高;尾联,写凉风四起,衣袖翩翩飘舞,也是在暗示楼高。

2“雁引愁心去”更好一些。首先,运用拟人手法,写雁懂得人情,带走“愁心”,带有浓郁的感情色彩。其次,与下一句“衔好月’对仗,内容上也相映衬,从而使行文流畅,形象生动,又自然的表达了诗人的心情。

七1细节:一只白鹭静静的站立在湍急的水流中,这时,急流与坚石相击溅起的石子似的浪花落在白鹭身上,

它大吃一惊,展翅疾飞,当它明白过来是一场虚惊之后,便又安详的飞了下来落在原处。诗人他特有的敏锐抓住

了这样的细节,白鹭由静到惊,再由惊到静,描写得跌宕有致饶有情趣。

2诗人描写了栾家濑的安宁静穆,这里没有任何潜在的威胁,可以过着无忧无虑的宁静生活,这首诗表达

的就是对这种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这是诗人心目中的理想境界。

八1一、二句是听觉,三、四句是视觉。

2都运用了反衬手法,前者是以动衬静,用人语响表现山中的空寂;后者是以明衬暗,用有限的“返景”表现大片的无边的幽暗。

3一二句表现的是鹿柴的空寂,三四句表现的是鹿柴的幽暗。

九1作者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并使主客移位,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

湖上亭的依恋之情。(或:借景抒情。通过柳条、藤蔓、黄莺的描写,表现惜别之情。)

2用“系”字既切合柳条藤蔓修长柔软的特点,又写出了柳条藤蔓牵衣拉裾的动作,表现它们依恋主人不忍

主人离去的深情。用“啼”字既符合黄莺鸣叫的特点,又似殷殷挽留、凄凄惜别,让人联想到离别的眼泪。

十答:(1)江水的流长邈远和两岸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的特点。

(2)“浮”和“动”。“浮”表面上写城郭在水面上飘动,实是所乘之舟上下波动,“动”表面上写天空在摇荡,实言波

涛汹涌,浪拍云天。(意思对即可)

(3)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情绪。

十一1)①天色已晚。②下起细雨。(2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①扣'晚钟鸣上苑'或诗中'朝'、'晚'二字分析作答。②扣'疏雨过春城'分析作答。只摘抄颈联而不作分析的给1分。思路不清楚,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2)①盼好友到来的期待之情,或久候好友不至的怅惘之情。(1分。意思对即可。可紧扣诗题中'待'字或体味全篇诗

情回答)②清早就已经打开层层的屋门;或立起或坐下都在倾听有没有友人车子到来的声音;以为听到了友人

身上玉佩的清脆响声,正要出门去迎接,哪知却原来是自己弄错了。(3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三点可分

别扣'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和颔联作答。思路不清楚,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

十二核心字是“归”字(也可说是“羡”)。围绕“归”字写了五幅画面: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野鸡唤伴侣、

蚕儿造窝、农夫絮语。

蚕”等,看上去散:从人物来看,写了倚杖的老人、荷锄的田夫,从写景来看,写了“墟落”“麦苗”“桑叶”“雉雊”“ 

非常零乱,但是,这一切却统一在一种情感下,那就是对归隐、闲逸羡慕之情,从这个角度讲,文章并不散。

十三同意。兰芽溪水,沙路无泥,萧萧暮雨中传来杜鹃的啼叫,作者来到一个远离尘世、洁净如洗的地方。这

里的“溪水西流”给作者极大的启迪:水尚能西流,人生就不能再次年轻吗——体现了作者不因为年老而消极悲观

的态度。通过富含哲理的这一句,全诗体现了作者乐观向上的精神。

十四这两句诗,写细雨轻洒,鱼儿嬉戏于水面;微风吹拂,燕子斜掠过天空。(若雨猛,则鱼潜水底;风急,

则燕子不能禁受)“出”,写鱼儿的欢欣,“斜”,写燕子的轻盈。(2分)诗人观察细致入微,遣词自然平易而又

精巧生动。(2分)诗歌描绘草堂的自然环境,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和优游闲适的心情。

十五1)①初夏的风光(或'初夏的景物');②清和'清新、和暖')。(各1分)

(2)这首诗的'散'与'不散':就天气情况说,有雨景,有晴景;就距离情况说,有远景(南山),有近景(柳树、

葵花);就自然情况说,有清风,有阳光。( 2 分)而诗人的情怀可谓'不散':前二句虽然写雨写晴,但侧重点

在'分明'的晴景上;后二句虽然写柳树写葵花,但侧重点在'向日'的葵花上,由此,诗人对晴朗风物的喜悦心情使

上下文联系起来,形成一体。(2分)[评分标准]'散'与'不散'各2分:只概括说明(如答案的首句),未能结合伤

口分析,只给1分。

十六:(1)写一个悠闲自得的诗人形象。“采菊”的动作不是一般人的动作,它包含着诗人超俗尘世,热爱自

然的情趣。

(2)“见”是无意中看见,如熟友想见,把人和物融为一体。“看”或“望”好像是有意地远看,使人和物拉开一段距

离。效果不一样。

(3)表面上是写太阳下山了,倦鸟也知道还家,实质上是劝告人们不要奔波于龌龊的官场之中,要返回到这美

好宁静的大自然的怀抱。

十七(1)带月荷锄归”这一句将劳动生活的感受和山村静谧的夜景融合在白描般的图画中,含蓄地表达了诗

人对田园生活的满足。

(2这首诗描写诗人归隐后的日常劳动生活;表达了诗人对归隐耕种生活的热爱。

十八看到“村桥原树”,村中小桥,原野中的树,想到自己的不利处境,有一种失落、惆怅之感。表达了思乡,

有家不得归的感情。

颈联写“晴”。(前1分后2分,合情理即可给分)②答:有声有形、有动有静,具体十九:①答:拟人手法,颔联写“阴”,

形象,生动活泼,富有情趣(2分)。诗人精神愉快、神清气爽(1分。意思对即可给分)。

二十(1)这首曲子的一、二句中用了“来”“去”二字,好在既写出了山的动态,又写出了山色变化,更表现了

云山的浑然一体。

(2)从这首曲子勾画的山中行乐图中可以看到诗人相机而退,隐居山野的恬淡自适心情,以及静穆自守,自由

自在,轻舒飘逸的气度。

山水田园诗专题练习

古诗词鉴赏(四)——山水田园诗专题练习 一、知识储备: 1、概念: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山村生活的诗作。 2、主要意象:自然风光、农村景物、诗中人物(抒情主人公) 3、山水田园诗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 (1)、对自由美好的田园牧歌式生活的向往 (2)、借以表达对黑暗官场的不满 (3)、对劳动生活的歌颂 4、常用手法——白描,借景抒情,融情入景,动静结合,有声有色 5、风格——恬静淡雅,意境——隽永优美 二、专题练习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一、《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1、“越中山色镜中看”极具韵味,请你作简要赏析。 2、诗的前两句主要写兰溪的景色之美,后两句主要写的是什么?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 二、《暮春归故上草堂》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西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1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极具特色,请你选两点作简要的赏析。 2“画有在纸中者,有在纸外者”,同样,诗有在言中者,有在言外者,请你说说这首诗的言外之意。 三、《华子岗》 裴迪 日落松风起,还家草露晞。 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 后人对三、四句中的“侵”与“拂”推崇倍至,请你对此作简要的赏析 四、《后游》 杜甫 寺忆曾游处,桥怜再渡时。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 野润烟光薄,沙暄日色迟。客愁全为减,舍此复何之。 注释:上元二年(761)春,杜甫曾一度到新津,写了《游修觉寺》,这是他第二次到此是写下的。1有人认为“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是很有含蕴的,请说说你的理解。 2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五、《山中问答》

古诗鉴赏之山水田园诗鉴赏专题

初三古诗鉴赏之田园诗鉴赏 一、明确概念 1.所谓的山水诗,是以山水花草虫鱼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所谓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樵夫等的劳动为题材。 2.代表诗人: A.第一个以田园生活入诗的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第一个山水诗人是南朝的谢灵运。 B.唐朝时,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以王维、孟浩然等为代表人物。 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 二、常见意象与意境: 体味诗歌的意境:要能把握诗中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什么样的生活画面;画面组合所表现的情境氛围;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情感。 1.①炊烟、桑麻、桑榆、桃李、麦苗、豆苗、菊花、鸡、犬、禽雀、眠蚕…… ②意境特点:恬淡宁谧、清新优美、宁静和谐、明丽绚烂、富有生活气息。 ③表现对闲适恬淡的山水田园生活的热爱及悠闲自在、轻松愉悦的心情。 2. ①野径、古木、荆扉、柴门、空林、空山、鸾鹤、孤云、禅房、古寺、暮钟、五柳、接舆、伯夷、叔齐、林叟、幽人、樵夫、寺僧、道人…… ②意境特点:远离尘俗,清幽静谧、淡雅清幽、豁达、淡泊闲适、清冷荒僻。 ③表达希望归隐山林、超然世外、宁静淡泊或自甘寂寞的情怀。 3.①菊花。 菊花一直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写了很多咏菊诗,将菊花素雅、淡泊的形象与自己不同流俗的志趣十分自然地联系在一起,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中“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 2.竹 亭亭玉立,挺拔多姿,以其“遭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的品格,赢得古今诗人的喜爱和称颂。苏轼的《於潜僧绿筠轩》有咏竹名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将竹视为名士风度的最高标识。郑板桥一生咏竹画竹,留下了很多咏竹佳句,如:“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赞美了立于岩石之中的翠竹坚定顽强、不屈不挠的风骨和不畏逆境、蒸蒸日上的禀性。3.五柳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载:宅边有五柳树,因以号为焉。后来“五柳”就成了隐者的代称。如王维的《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负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4.东篱 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来多用“东篱”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娴雅的情致。如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5.三径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有“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句子,后来“三径”就用来指代隐士居住的地方。如白居易的《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 三、表达的思想情感 主要情感: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厌恶官场憎恶黑暗渴望归隐闲适淡泊悠然自得 1.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描绘山川美景,表达对壮丽山河的热爱。) 李白《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表达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愤怒。(厌弃官场,归隐田园,表达对黑暗现实的不满,抒发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或怀才不遇的苦闷。) ①陶渊明《归园田居》 ②王维《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写出了清新、幽静、恬淡、优美的山中秋季的黄昏美景。 全诗动静结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月照松林是静态,清泉流溢是动态。前四句写秋山晚景之幽静,五六句写浣女渔舟之喧哗。诗之四联分别写感觉、视觉、听觉、感受,因象得趣,因景生情。 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 虽然春光已逝,但秋景更佳,愿意留下来。王孙指诗人自己,其喜归自然,厌恶宦海之情溢于言表。 ①常出现的景物有:野径、古木、荆扉、柴门、空林、空山、鸾鹤(仙灵之鸟,超凡脱俗)、孤云(孤高傲世)、禅房、古寺、暮钟 ②常出现的人物有:五柳、接舆、伯夷、叔齐、寺僧、道人、林叟、樵夫、幽人 ③这些景物和人物的共性特点:远离尘俗,清幽静谧、清冷荒僻(这与官场的明争暗斗形成对比,这些景物组合在一起,为诗人营造出一片清幽静僻,远离尘俗的天地,与诗人超然世外、宁静淡泊或自甘寂寞的情怀是和谐统一的) 3.表达对归隐生活、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向往自由、宁静的田园生活,抒发闲适淡泊、悠然自得的心情。) ①《过故人庄》(孟浩然) 4.对生活、人生哲理的感悟,禅意的寄托 ①《题西林壁》(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后两句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心中所想)。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人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

诗歌鉴赏专题训练题目与答案解析(山水田园诗)

诗歌鉴赏专题训练题目及答案(山水田园诗) 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夜归鹿门歌① 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注:①鹿门:山名,在襄阳。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携家隐居鹿门山,从此鹿门山成了隐逸圣地。 (1)诗歌开篇写了什么景象?(3分) (2)诗人和世人的选择不同,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的志向是什么?(4分)(3)诗人既选择归鹿门,那么他在归途中又见到什么景象呢?(4分) (4)诗人回到鹿门隐居之所,他过着怎样的生活?(4分)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11分) 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1)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5分)(2)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 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11分) 次石湖书扇韵① 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今),自号石湖居士。 ②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鄱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5分)

(2)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6分) 4.[正宫] 叨叨令 无名氏 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流水清如玉。青山隔断红尘路,白云满地无寻处。说与你寻不得也么哥,寻不得也么哥,却原来侬①家鹦鹉洲②边住。 注:①侬:我②鹦鹉洲:此处为“渔父居处”的代称。 (1)本曲前四句运用丰富的意象勾勒出一幅美丽的自然图景,其中意象体现出温润柔美的特征,而意象则给人以飘逸渺远的感受。(4分) (2)请结合全曲简要分析“却原来侬家鹦鹉洲边住”所蕴含的思想情感。(5分) 5. 雨后池上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1)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5分)

山水田园诗大全

山水田园诗大全 篇一:山中寡妇作者:杜荀鹤 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 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 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 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 ﹎﹎﹎﹎﹎﹎﹎﹎﹎﹎﹎﹎﹎﹎﹎﹎ 篇二:春日田园杂兴 作者:范成大 柳花深巷午鸡声,桑叶尖新绿未成。 坐睡觉来无一事,满窗晴日看蚕生。 土膏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饷开。 舍后荒畦犹绿秀,邻家鞭笋过墙来。 高田二麦接山青,傍水低田绿未耕。 桃奇满村春似锦,踏歌椎鼓过清明。 老盆初熟杜茅柴,携向田头祭社来。 巫媪莫嫌滋味薄,旗亭官酒更多灰。 社下烧钱鼓似雷,日斜扶得醉翁回。

青枝满地花狼藉,知是儿孙斗草来。骑吹东来里巷喧,行春车马闹如烟。系牛莫系门前路,移系门西系碡边。寒食花枝插满头,蒨裙青袂几扁舟。一年一度游山寺,不上灵岩即虎丘。郭里人家拜扫回,新开醪酒荐青梅。日长路好城门近,借我茅亭暖一杯。步屧寻春有好怀,雨余蹄道水如杯。随人黄犬搀前去,走到溪边忽自回。种园得果廑赏劳,不奈儿童鸟雀搔。已插棘针樊笋径,更铺渔纲盖樱桃。吉日初开种稻包,南山雷动雨连宵。今年不欠秧田水,新涨看看拍小桥。桑下春蔬绿满畦,菘心青嫩芥苔肥。溪头洗择店头卖,日暮裹盐沽酒归。﹎﹎﹎﹎﹎﹎﹎﹎﹎﹎﹎﹎﹎﹎﹎﹎篇三:晚春田园杂兴 作者:范成大 紫青莼菜卷荷香,玉雪芹芽拔薤长。自撷溪毛充晚供,短篷风雨宿横塘。湖莲旧荡藕新翻,小小荷钱没涨痕。斟酌梅天风浪紧,更从外水种芦根。

胡蝶双双入菜花,日长无客到田家。鸡飞过篱犬吠窦,知有行商来买茶。湔裙水满绿苹洲,上巳微寒懒出游。薄暮蛙声连晓闹,今年田稻十分秋。新绿园林晓气凉,晨炊蚤出看移秧。百花飘尽桑麻小,来路风来阿魏香。三旬蚕忌闭门中,邻曲都无步往踪。犹是晓晴风露下,采桑时节暂相逢。污莱一棱水周围,岁岁蜗庐没半扉。不看茭青难护岸,小舟撑取葑田归。茅针香软渐包茸,蓬櫑甘酸半染红。采采归来儿女笑,杖头高挂小筠笼。海雨江风浪作堆,时新鱼菜逐春回。荻芽抽笋河魨上,楝子开花石首来。谷雨如丝复似尘,煮瓶浮蜡正尝新。牡丹破萼樱桃熟,未许飞花减却春。雨后山家起较迟,天窗晓色半熹微。老翁欹枕听莺啭,童子开门放燕飞。乌鸟投林过客稀,前山烟暝到柴扉。小童一棹舟如叶,独自编阑鸭阵归。﹎﹎﹎﹎﹎﹎﹎﹎﹎﹎﹎

山水田园诗赏析

山水田园诗赏析 一、明确概念 1.所谓的山水诗,是以山水花草虫鱼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所谓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樵夫等的劳动为题材。 2.代表诗人: A.第一个以田园生活入诗的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第一个山水诗人是南朝的谢灵运。 B.唐朝时,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以王维、孟浩然等为代表人物。 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 二、常见意象与意境: 体味诗歌的意境:要能把握诗中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什么样的生活画面;画面组合所表现的情境氛围;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情感。 1.①炊烟、桑麻、桑榆、桃李、麦苗、豆苗、菊花、鸡、犬、禽雀、眠蚕…… ②意境特点:恬淡宁谧、清新优美、宁静和谐、明丽绚烂、富有生活气息。 ③表现对闲适恬淡的山水田园生活的热爱及悠闲自在、轻松愉悦的心情。 2. ①野径、古木、荆扉、柴门、空林、空山、鸾鹤、孤云、禅房、古寺、暮钟、五柳、接舆、伯夷、叔齐、林叟、幽人、樵夫、寺僧、道人…… ②意境特点:远离尘俗,清幽静谧、淡雅清幽、豁达、淡泊闲适、清冷荒僻。 ③表达希望归隐山林、超然世外、宁静淡泊或自甘寂寞的情怀。 3.①菊花。 菊花一直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写了很多咏菊诗,将菊花素雅、淡泊的形象与自己不同流俗的志趣十分自然地联系在一起,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中“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 2. 竹。 亭亭玉立,挺拔多姿,以其“遭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的品格,赢得古今诗人的喜爱和称颂。苏轼的《於潜僧绿筠轩》有咏竹名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将竹视为名士风度的最高标识。郑板桥一生咏竹画竹,留下了很多咏竹佳句,如:“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赞美了立于岩石之中的翠竹坚定顽强、不屈不挠的风骨和不畏逆境、蒸蒸日上的禀性。 3. 五柳。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载:宅边有五柳树,因以号为焉。后来“五柳”就成了隐者的代称。如王维的《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负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4. 东篱。 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来多用“东篱”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娴雅的情致。如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5. 三径。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有“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句子,后来“三径”就用来指代隐士居住的地方。如白居易的《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

山水田园诗鉴赏训练

山水田园诗鉴赏训练 古典诗文 2010-01-20 0435 5d56b7b40100gd0g 山水田园诗鉴赏训练 所谓的山水诗,是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所谓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中国山水田园诗渊源流长,诗人们以自然山水或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 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山,南朝的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主要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到了盛唐时代,我国山水田园诗进入了繁荣时期。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主要成就有三 一是将山水与田园二者结合得更紧密了。二是形神兼备,物我契合。三是具有更深厚的思想内涵,寄托了高尚情操和身世之感。盛唐诗人继承了前代山水田园诗人的成就而又有新的发展,其笔下景物不仅具化工肖物之妙,又能以清新自然的语言传田园之趣味、山水之精神,在山川风物中融入诗人的感情,即景会心,浑然天成。 山水田园诗派赢得了古代文人的普遍共鸣,虽然王维、孟浩然等代表人物没有李杜那样的盛誉,但在精神上可能更接近于传统的文人。从严羽《沧浪诗话》看,虽然他标举李、杜,但实际上倾向于王、孟。李白的豪放飘逸无人能及,因此虽然在诗坛地位颇高,但在后世却很寂寥,实在是座不可攀登不可模拟的高峰。相对于李白,杜甫可以说是另外一种情形,同为诗歌的巅峰,杜甫却成为后世师法的楷模,无数追随者争相模仿,成就了一批大诗人,也造就了一批只知道模拟甚至剽窃的庸人。无论怎么样,李杜在后人的眼里,地位都是那么高高在上的。而王孟不同,同作为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他们的诗歌以恬淡清幽的意境和平和近人的风格吸引着一代一代的文人。

山水田园诗

诗歌鉴赏一:山水田园诗 一、题材特征: 山水田园诗分为山水诗和田园诗。山水诗是指以山水花草虫鱼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通过记游山水以表现对美不胜收的山水景物的热爱和流连,如李白《望庐山瀑布》;田园诗是以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营造出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氛围,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如陶渊明《归园田居》。 二、常用意向及情感(更多内容参看《600分700分》) 1、①意象:炊烟、桑麻、桑榆、桃李、麦苗、豆苗、菊花、鸡、犬、禽雀、眠蚕;情感:表现对闲适恬淡的山水田园生活的热爱及悠闲自在、轻松愉悦的心情。 ②意境特点:清新优美、宁静和谐、富有生活气息。 2、①野径、古木、荆扉、柴门、空林、空山、鸾鹤、孤云、禅房、古寺、暮钟、接舆、伯夷、叔齐、林叟、幽人、樵夫、寺僧、道人(表达希望归隐山林、超然世外、宁静淡泊或自甘寂寞的情怀) ②意境特点:远离尘俗,清幽静谧、清冷荒僻 三、内容情感 1、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对壮丽山河的热爱。如: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首诗紧扣题目中的“望”字,以庐山的香炉峰入笔描写庐山瀑布之景,用“挂”字突出瀑布如珠帘垂空,以高度夸张的艺术手法,把瀑布勾画得传神入化,然后细致地描写瀑布的具体景象,将飞流直泻的瀑布描写得雄伟奇丽,气象万千,宛如一幅生动的山水画。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壮阔景象的赞叹之情。 2、表达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愤怒;或怀才不遇的苦闷;抒发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表达对归隐生活、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如:陶渊明《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诗篇描写了诗人归隐后的生活和感受,抒发了辞官归隐后的愉快和乡居的乐趣,从而表现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表现出劳动者的喜悦,同时又隐含了对官场黑暗腐败生活的厌恶之感。表现了作者不愿同流合污,为保持完整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而甘受田间生活的艰辛。 过故人庄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赏析】这是一首田园诗,描写农家恬静闲适的生活情景,也写老朋友的情谊。通过写田园生活的风光,写出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全文十分押韵。诗由“邀”到“至”到“望”又到“约”一径写去,自然流畅。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清新隽永。作者以亲切省净的语言,如话家常的形式,写了从往访到告别的过程。其写田园景物清新恬静,写朋友情谊真挚深厚,写田家生活简朴亲切。 3、出世与入世矛盾心理的折射 江村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赏析】整首诗由上而下:先梁上燕子,再写水中的鸥鸟。表现了燕子和鸥鸟那“自去自来”和“相亲相近”的闲情逸致生活。颈联对偶句的运用,通过老妻画纸为棋局的痴情憨态,通过稚子敲针作钓钩的专心致志,表现出农家人恬静的生活情态,以此表现出诗人经过战乱后而感受到的

1山水田园诗

山水田园诗鉴赏 【复习要点】 1、了解山水田园诗的主要特点。 2、掌握山水田园诗的阅读方法和解题思路。 【知识梳理】 一、概念: 所谓的山水诗,是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所谓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中国山水田园诗渊源流长,诗人们以自然山水或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 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山,南朝的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主要有王维、孟浩然、李白、杜甫、储光羲、常建等。到了盛唐时代,我国山水田园诗进入了繁荣时期。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主要成就有三:一是将山水与田园二者结合得更紧密了。二是形神兼备,物我契合。三是具有更深厚的思想内涵,寄托了高尚情操和身世之感。 盛唐山水田园诗总体特点:风格清新、韵致高远、神韵天成。有两类风格:一是“清”,以王孟为代表。孟浩然清淡。王维追求“神似”,追求空灵的意境,寄寓佛理禅趣;追求画意,将绘画的技法运用到诗歌创作中。此类诗常见的意象有溪水、山石、松林、野老、柴门、墟里、桑麻、南亩、五柳、明月、渔歌等。二是“雄”,以李杜为代表。李白雄奇豪迈,杜甫早年英气豪迈。表现在描写对象上则通常是一些高大、流动、充满阳刚美的自然山水。艺术手法:大胆的夸张、丰富奇特的想象、神话传说的运用。 二、思想内容 1.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及因美景而产生的愉悦心情。 ①王维《汉江临泛》: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山翁即山简,晋人,曾任征南将军,镇守襄阳) ②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表达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愤怒、怀才不遇的苦闷。 ①陶渊明《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前堂。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杂尘,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②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

诗歌鉴赏专题训练题目及答案(山水田园诗)

诗歌鉴赏专题训练题目及答案(山水田园诗) 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夜归鹿门歌① 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注:①鹿门:山名,在襄阳。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携家隐居鹿门山,从此鹿门山成了隐逸圣地。 (1)诗歌开篇写了什么景象?(3分) (2)诗人与世人得选择不同,从中我们可以瞧到诗人得志向就是什么?(4分)(3)诗人既选择归鹿门,那么她在归途中又见到什么景象呢?(4分) (4)诗人回到鹿门隐居之所,她过着怎样得生活?(4分)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11分) 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1)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得分别就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5分) (2)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得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6分) 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11分) 次石湖书扇韵① 姜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 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

作于此时。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得画面?就是由哪些景物构成得?(5分)(2)有人说,诗得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得品格,第三句中得得“人”就是指趋炎附势得人。您对此有什么瞧法?请简要说明。(6分) 4.[正宫]叨叨令 无名氏 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流水清如玉.青山隔断红尘路,白云满地无寻处.说与您寻不得也么哥,寻不得也么哥,却原来侬①家鹦鹉洲②边住。 注:①侬:我②鹦鹉洲:此处为“渔父居处”得代称。 (1)本曲前四句运用丰富得意象勾勒出一幅美丽得自然图景,其中意象体现出温润柔美得特征,而意象则给人以飘逸渺远得感受。(4分) (2)请结合全曲简要分析“却原来侬家鹦鹉洲边住”所蕴含得思想情感。(5分) 5、 雨后池上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1)简析这首诗就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得平静得。(5分) (2)试从“静”与“动”得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6分) 6、 寻陆鸿渐不遇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带郭",意思就是靠近外城。 (1)诗人为我们刻画了一个什么样得人物形象?(5分) (2)诗作就是从哪两方面来刻画这一形象得?请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6分)1、(1)开篇二句写诗人傍晚江行得见闻。首句写白昼已尽,黄昏降临,幽僻得古寺传来了报时得钟声,次句写沔水口附近得渔梁渡头人们急于归家时抢渡得喧闹,首句表现得就是安宁静谧得环境,次句却表现喧嚣,形成了鲜明而强烈得比照,这就是远离人寰得禅境与喧杂纷扰得尘世得比照。(2)前句承“渔梁”诗意,就是写村人各自上岸还家;后句承“山寺"诗意,写自己回到鹿门.这两句就是以人归引出自归,作为前文得具体补述。两种归途展现两样不同得心境,这又就是一个比衬,从中表现出诗人与世无争得隐逸志趣与不慕荣利得淡泊情怀。(3)鹿门山得林木本为暮霭所笼罩,朦胧而迷离,山月一出,清光朗照,暮雾竟消,树影清晰。诗人完全被大自然陶醉,她忘情地攀登着崎岖得山路,不知不觉间来到了庞公昔时隐居得地方.这微妙得感受,亲切得体验,表现出隐逸得情趣与意境,隐者为大自然所融化,至于忘乎所以。(4)这“幽人”,既指庞德公,也就是自况,因为诗人彻底领悟了“遁世无闷”得妙趣与真谛,躬身实践了庞德公“采药不返”得道

2015学年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诗歌鉴赏之山水田园诗

2 0 1 5 学年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诗歌鉴赏之山水田园诗 一、关于山水田园诗 山水诗源于南朝(宋)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 为代表。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分成山水诗和田园诗两类。山水诗主要以山水作为描写和抒发感情的对象。田 园诗多以田园风光为题材。 山水田园诗的一般主题:(1)归隐田园,钟情山水;(2)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3)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二、经典链接 1.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2007 年天津卷) 黄氏延绿轩(明高启) 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湿。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 【注】芜,丛生的草。 “一时放春入”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答: 【参考答案】表现了春光浓重,扑面而来,以及作者的欣喜之情。(类似的诗句还 有曾公亮的“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王安石的“一水护田将录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等,希望同学们注意积累。) 【解析】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答题时一般要描绘出其所描绘的景象,指出其所蕴涵的感情。 2.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2007 年上海卷)

阮郎归初夏(苏轼)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玉盆 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就作品中画线句,联系下片内容,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写一段鉴赏文字。答: 【参考答案】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细致地描绘了水花四溅(在荷叶上),水珠圆润晶莹,真切地展现了主人公轻快、喜悦的心情。 【解析】赏析情景交融题,最重要的是说清作者写了什么景,抒了什么情。这一点说清了,得分要点也就抓住了。 三、方法点拨鉴赏山水田园诗,要注意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掌握: 1.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把握诗歌意象。如白居易《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枫叶”、“荻花”、“秋”三个意象不光点明了景物、时节,还通过这三个意象特有的属性渲染了送别时的环境氛围和诗人忧伤的情绪。古诗意象往往寓繁于简,寓万于一,以高度浓缩的艺术形象诱发想象,产生奇特的审美效果。 2.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是中国古典诗的一大特色,山水田园诗更是如此。 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的特定情感服务。“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就是一首融情入景,景中含情的好诗。烟花含愁,孤帆载憾,天际碧水带走诗人的无尽思念。诗人的惜别之情,从每一个画面中渗透出来。 3.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 一般地写景诗,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感都是比较容易把握的,但一些表面上纯粹是写景的山水小诗,就不那么好理解了。这就要求我们对作者的身世,当时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即知人论世,才可能准确地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出的情感。这里牵涉

山水田园诗【专题】

山水田园诗【专题】 【产生的原因】 魏晋六朝,既是一个干戈纷扰,政治紊乱的时代,又是经学衰落,玄学盛行,思想开放,人性觉醒的时代。 为全身远祸,不得不离开动荡的政治,藏身匿迹于山泉林木间,希企逸隐之风一时大炽。 山水诗又经过了五言诗的曲折经历,到了晋宋时代,终以陶渊明、谢灵运这两位大诗人的出现,而在诗国确立了自己的地位。 唐代山水田园诗兴盛的原因 1、富庶的社会经济为士人提供了优裕的生活条件,形成了山庄别墅化的生活环境,优游山水成为社会风尚,这是山水田园诗派形成的重要的社会因素。 2、佛、道并存的思想局面和玄宗热衷于招纳隐士高人的政治局面,造成了普遍的隐逸风尚。对唐人来说,由隐而仕,往往是一条“终南捷径”;而由仕而隐、功成名就而归山置田,也成为理想的人生范式。这样就形成了无论仕隐都加入田园山水诗创作行列的繁盛景象。 - 【分类】 一、热爱自然,钟情山水(诗人通过描写清幽恬静的山林景色或绚丽雄奇的自然风光来表现诗人置身此地时的喜悦与赞叹,以及对壮丽山河的热爱。) 汉江临泛 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注:山翁即山简,晋人,曾任征南将军,镇守襄阳。 【赏析】“浮”、“动”两个动词用得极妙,使诗人笔下之景活起来了,动与静的错觉,表现了诗人的一种泛舟江上的怡然自得的心态,进一步渲染了磅礴水势。尾联诗人直抒胸臆,表达了留恋山水的志趣。 %

二、表达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愤怒。(表达对黑暗现实的不满,抒发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或怀才不遇的苦闷。) 归园田居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前堂。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杂尘,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三、表达对归隐生活、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向往自由、宁静的田园生活,抒发闲适淡泊、悠然自得的心情。) 这类诗歌往往通过对超凡脱俗的环境和人物的刻画,表现主人公淡泊宁静、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志趣,抒写自己遗世独立的高尚情怀和隐居生活的幽寂高雅。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山水田园诗鉴赏知识和练习题2014年

山水田园诗鉴赏知识和练习题 一、山水田园诗的定义:山水诗主要以山水作为描写和抒发感情的对象。描写自然风光为主。田园诗多以田园风光为题材。主要是描写农村生活、农夫和农耕。 二、山水田园诗派的发展 起源:东晋田园诗派——陶渊明 南朝山水诗派——谢灵运、谢朓 盛唐: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韦应物、柳宗元 宋:虽在运用诗化的语言抒情、状物、写景、叙事方面,有行文不拘一格,但其境界上已远比不上唐朝。杨万里、范成大 明清:走向衰退,尚模拟,少独创。 三、田园诗的典型物象: 1.景物:郭外、原野、农田、墟落、炊烟、白云、清泉、郊外、草屋、柴门、荆扉、山、河、泉、溪、桥、明月、清风、云雾、霞光、露珠 2.人:邻人、野老、农夫、樵夫、渔夫、林叟、山客、牧童、隐者 3.农具:耒耜【lěi sì :古代一种像梨的农具,也用做农具的统称。】、锸【chā铁锹】、锄头、犁 4.植物(食品):五谷(黍)、栗、桑、麻、菊、松、竹林 5.动物:鸡、犬、牛、羊、蚕、蛙、鸟鸣、猿啼 四、描写景物的手法 1.角度变化:留意作者观察景物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如高、低、远、近;上、下、俯视、仰视、里、外等; 2.描写内容:所见(视觉)、所闻(听觉)、所感(触觉、味觉、嗅觉) 3.描写景物的具体方法: (1)描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工笔(细节描写)、白描、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虚实结合、衬托(正衬:乐景写乐情、哀景哀情;反衬:乐景衬哀情、哀景衬乐情)、渲染、前面结合; (2)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 (3)修辞:比喻、拟人、借代、对比、夸张、反复、反问等。 五、如何概括意境特点(方法) (一)审空间:可从地面和天空两个角度去观照画面境界的大小。从地面看去,有广阔、辽阔、苍茫、深远等特点。着眼于天空,有高远、空旷、寥廓(高远空旷)等特点。 (二)辨色彩:辨别色调的冷暖所体现的情绪,注意色彩搭配所呈现的效果。红色、橙色、黄色为暖色,给人们一种温暖、热烈、活跃的感觉。蓝色、紫色(深紫)为冷色,让人感到凉爽、安静、沉稳、踏实。明亮的颜色常用来表现喜悦的情绪。凝重灰暗的色彩多寄寓伤感幽怨的情绪。 (三)听声响:(1)通常诗人以声音反衬宁静;(2)通过声音增加画面的生气;(3)声音特定的感情色彩,传达出不同的情绪。 (四)感冷暖:暖阳春风带来温暖,西风秋雨送来寒冷。日光温暖,月光清冷。朝阳充满蓬勃生气,落日则带着苍凉。苔藓生于阴湿之地,竹林之中感到凉爽,霜露冰雪无不是寒冷的象征。 五、察物象:诗人所选景物往往寄寓着诗人独特的情思,很多景物都有特定的象征意义。概括画面特点时应注意到这一点。

(完整word版)中考复习山水田园诗

诗词中考要点: ①掌握作者及朝代。②描述句意。③理解内容。④体会情感。 ⑤赏析句子【1修辞、2用词、3景物描写、4人物描写、5细节描写、6表现手法、7富含哲理、8特殊情感等角度】:常见修辞﹙比喻、拟人、想象、夸张、设问、对偶等﹚;常见写法: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用典故、衬托、虚实结合等。用词效果:准确具体或生动传神等。 ⑥读准节奏。⑦背诵默写。﹙直接默写或理解默写,关注易错字词﹚ 山水田园诗 作者朝代 1、表明农家丰衣足食、热情待客的诗句是,。 2、既描绘了山水回环、峰回路转的景象又富含哲理的名句是,。 3、我们在探讨学问,研究问题时往往会出现峰回路转,扑朔迷离的情况,但是如果锲而不舍,继续前行,便会突然发现一个全新的天地。陆游的《游山西村》中的两句诗“, 。”就包含了这个哲理。 4、展现农村淳朴民风的诗句是,。 二、阅读: 1.头两句诗中的“莫笑”“足”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2.展开想象,描绘出陆游《游山西村》诗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山村风光。 要求:①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②符合诗歌的意境。③不少于60字。 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试从情、景、理三方面分析其妙处? 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广为流传的佳句,你认为人们会在什么情况下引用它,为什么? 5.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6、这首诗扣住一个什么字展开的? (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试简要分析。 7.全诗描绘和表达的内容是什么? 8.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被黜官退居山乡所写,诗中赞美了山西村山好、水好、人也好的动人情景。 B.颔联写出山西村优美的环境,突出曲折幽深的特点,后成为充满生活哲理的千古名句。C.颈联写乡俗民事,从村民的服饰、言行和习俗的描写中,展现村民勤劳俭朴的品质以及宣扬迷信、拜神求佛保佑的陋习,作者于赞美中含蓄地表达批判之意。 D.全诗写景、叙事、抒情有机结合,充满生活气息,语言自然质朴,意境清新。 参考答案; 1.“莫笑”道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足”写出丰收的年景和农民热情好客的淳厚性格,也表达出诗人的满足。 2.诗人在青翠的山峦间漫步,清碧的山泉在曲折的溪流中浅唱慢吟淙淙穿行,草木你追我赶愈渐浓茂,蜿蜒的山径也愈渐依稀难认。正在迷茫之际突然看见前面花明柳暗,几家农舍,隐现于花木扶疏之间,顿觉豁然开朗。 3.重重叠叠的山,往复回环的水,走着走着,仿佛没有了路,然而绕过柳林,穿过桃林,又一个桃红柳绿的村庄出现在眼前,抒发了诗人对这个“世外桃源”的无比喜爱之情,同时又揭示了人生哲理:比喻人们在无路可走的时候,经过一番周折,一番努力,又有了新的出路、新的天地。 4.①面对困境时。因为这两句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即不放弃希望,经过努力,一定会有新的出路,进入新的天地。 ②描绘或赞美山水美景时。因为这两句诗描写了山环水绕,柳暗花明的美丽景色。 5.通过游山西村,作者爱上了衣冠简朴,古风尚存的农村,并许下心愿,如果以后还有这种机会,他会不时地来叩农家的大门,表达作者厌恶尔虞我诈的官场、心仪纯朴善良农民、喜爱山西村的思想感情。 6.游。标题是《游山西村》,全诗没有写一个“游”字,但诗中的每一句又都和“游”字相联系。喝到农家腊酒,吃到农家鸡豚,山重水复的路,柳暗花明的村,衣冠简朴的人是游中所见;萧鼓追随春社,是游中所闻;拄杖无时夜叩门,是游后所思,记游的过程表现得很有层次。 7.本文生动地描绘了优美的农家风光,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表现了作者乡村对自然风光的喜爱;对乡村淳朴民风的赞美;对农村生活的喜爱和向往。 第2首钱塘湖春行 |云脚低。几处早莺| | 1.游中所见,动静结合,俯仰结合,展现无限春光的句是,; ,。 2.主旨句是,。 二、阅读: 1、白居易这首脍炙人口的春行诗,除了结构、描写、意境写得具有特色之外,用字用句也十分准确生动。其中“几处早莺争暖树”句中“争”“啄”用得好,为什么? 2、分析“乱花渐欲迷人眼”诗句中“乱”字的表达效果。 3、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 4、这首诗的第二联和第三联分别从怎样的角度来描写钱塘湖初春景色?

诗歌鉴赏(山水田园诗)

诗歌鉴赏 专题(一)——山水田园诗 一.概述: 中国山水田园诗源远流长。诗人们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和自己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东晋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山,南朝的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唐代将山水田园诗派发扬光大,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 二.思想内容: ——描绘山川美景,表达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 望天门山(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向往自由、宁静的田园生活,抒发闲适淡泊、悠然自得的心情; 过故人庄(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厌弃官场,归隐田园,表达对黑暗现实的不满,抒发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或怀才不遇的苦闷; 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描绘劳动生活,歌颂民风勤劳、淳朴,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的深厚情谊; 游山西村(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反映农村生活的艰辛以及农民的困苦,表达同情、愧疚之情,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社会黑暗腐败; 观刈麦(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簟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傍。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馀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对生活、人生哲理的感悟,禅意的寄托、佛道思想的流露。 终南别业(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三.语言特点: 质朴、自然、清新 四.常见表达方式: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春雪(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解释:“白雪却嫌春色”其实是诗人的感受,诗人将自己的情感赋予了白雪,不直接写自己嫌春晚,让白雪有急切的心情,并且让白雪化作飞花,用拟人手法表达自己的盼春之情。或:融情于景的手法,不直接写诗人自己的心情,而是通过白雪来写,将诗人自己的情融入对景物的描写之中。) 庆全庵桃花(谢枋得)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见一年春。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注:谢枋得,宋末元初人。宋亡后,只身隐居,多次坚拒元朝征召。)(解释:首句化用《桃花源记》原意,“又”首先表示年复一年,时间推移;其次具有强化感情的作用。借桃花引出世外桃源,虚实结合,将隐居山间的眼前现实和陶渊明笔下的理想世界巧妙地结合了起来。作者借写隐居之地桃花开放之景,表达了避世山中的孤寂之情。作者希望“花飞莫遣

高考语文复习――山水田园诗鉴赏

2010高考语文复习――山水田园诗鉴赏 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谢灵运、陶渊明、孟浩然、王维、范成大、杨万里等,李白、杜甫、欧阳修、苏轼等也有大量描写山水的佳作。 鉴赏山水田园诗,要注意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掌握。 ①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把握诗歌意象。如白居易《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枫叶”、“荻花”、“秋”三个意象不光点明了景物、时节,还通过这三个意象特有的属性渲染了送别时的环境氛围和诗人忧伤的情绪。古诗意象往往寓繁于简,寓万于一,以高度浓缩的艺术形象诱发想象,产生奇特的审美效果。 ②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是中国古典诗的一大特色,山水田园诗更是如此。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的特定情感服务。“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就是一首融情入景,景中含情的好诗。烟花含愁,孤帆载憾,天际碧水带走诗人的无尽思念。诗人的惜别之情,从每一个画面中渗透出来。 ③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 一般地写景诗,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感都是比较容易把握的,但一些表面上纯粹是写景的山水小诗,就不那么好理解了。这就要求我们对作者的身世,当时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即知人论世,才可能准确地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出的情感。这里牵涉到一个感情寄托的问题,分析诗歌,应认真判断感情寄托的深浅,切忌随意拔高作品的思想内涵。 ④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 山水田园诗写景的方法很多,鉴赏时应主要注意写景的常见方法和技巧。 A、留意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如高、低、俯、仰的变化。 B、把握和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如绘形、绘声、绘色。“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C、理解和说明描写景物的技巧,如虚实结合(“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以动衬静(“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明、暗对比(“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以小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