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浅谈创造性思维及培养

浅谈创造性思维及培养

浅谈创造性思维及培养
浅谈创造性思维及培养

浅谈创造性思维及培养

曾国藩实验学校彭红阳

面对知识经济对教育的挑战,江泽民同志指出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努力创新。创新是一个名族的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解动力,为培养合格的21世纪人才,在实施了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是初中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创造性思维与它的主要表现形式

(一)、创造性思维

什么是创造性思维?对于这个伟大的而平凡的问题,引起了中外多少著名学者的亲睐,作出多少耐人寻味的描述。

西方著名心理学家完形学派的创建者威泰海姆(M.Wen theimen)于1945年撰写了专著《创造性思维》,首先从心理学角度进行了研究:本世纪中叶,著名学者弗庆生(Hutchion)在分析了152篇有关论文的基础上,从思维特征的角度上吧创造性思维概括为“首创性、新颖性、流畅性、灵活性、精详性”的思维。

20世纪80年代,在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倡导下,思维科学在中国诞生,对创造性思维的探讨逐渐展开和深入。80年代末,90年代初,有田运牵头,聚集我国思维科学和相关科目的著名专家共同拟定了一套共10册的《思维科学丛书》,其中《知识与思维》从知识与思维的关系这一角度对创造性思维给予了定义:“创造性思维,就是探求,创造新知识的思维”。1996年列为国家“九五”重点图书出版项目——学科现代教育理论书系问世,书系忠的《数学思维论》和《数

学教学论》从现代教育理论的高度对创造性思维下了通俗、客观,易于操作的含义:“创造性思维就是创新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即只要思维的结果是有创新性则它的的思维过程就是创造性思维。

创新、创新、再创新。江泽民主席与北大师生关于创新教育的谈话更是代表了创造性思维这一先进思想的发展方向。

我们说“创造性思维”之所以伟大,就在于科学的发现,技术的发明,艺术的创造和其它物质或文化方面的创新无不在这种思维指导下产生的。

创造性思维的本质,难以具体揭示,其规律又难以捕捉,然后其思维成果又是那样神圣伟大。牛顿由“苹果往下落”而发现万有引力。瓦特由“沸腾的水壶”而发明蒸汽机,袁隆平数十年如一日地研制和创造出水稻新品种……工人创造新产品,农民选育新品种,商人制订新营销策略,军人提出新战术,知识分子建立新理论,学生奇思妙想发现新问题,无一不是创造性思维在闪着智慧之光。

创造性思维的结果的创新是有客观标准的,首先表现为这种结果的自身价值和社会意义,通常应对人类的物质或文化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和促进作用,其次是思维结果的创新程度和它的相对性,《数学思维论》以创新的相对意义为出发点,从社会意义和教育意义的角度将创造思维划分为“创造”与“再发新”两类。

(二)、数学创造性思维的主要表现形式——再发现

在数学教学及研究中,碰到的问题固然有新问题,而大量的是老问题,如果主体上解决了一个新问题,或者对老问题发现了新的解法,

对到出某种新成果,这类思维无疑是具有高层次的创造性。如果对主体而言,解决的虽然是老问题,但解决问题的思路新颖独特,那么这种思维也有一定的创造性。如教师在如何辅导学生参加国内外数学竞赛的问题上,提出“从课本中竞赛题”的新思路。尚未学习解析几何的初中学生在学习勾股定理时自行发现用勾股定理推到平面内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如图<一>求:线段AB 的长

设A(x 1,y 1) B(x 2,y 2) 作AC ⊥x 轴,BD ⊥y 轴,BE ⊥AC

则R t △ABE 中,由勾股定理得AB=22BE AE +

而AE=| y 1-y 2| BE=| x 1-x 2|

∴AB=221221|y -y ||x -x |+

即AB=221221)y -y ()x -(x +

像这样由旧知识发现新知识,获取新知识是现在实行课程改革中,屡见不鲜的事,这表明“再发现”这种思维形式广泛存在于数学教学过程中,特别是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教学教程中。因此,在数学教学和数学学习中,所谓的创造性思维就是指发现思维。著名的荷兰数学家费洛登塔尔就是用这个概念来看待学生的数学创造性思维的。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所倡导的“发现法”,其用意也在于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自觉地培养发现性思维,成为驾驶知识的主人。他

这里讲的“发现”,也是指教育意义上的广义创造性。因此,所谓“再发现”指的就是这种具有一定的自身价值或认识意义的新颖独特的思维活动,它是常说的创造性思维的重要表现形式。

通常意义下的创造性思维应是上述两种类型的概括,严格意义下的创造并非一蹴而就,它是“再发现”式创造性思维的积累和发展,只有“再发现”式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的发展,才有可能产生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达到真正发明、创造的高度,这就是“再发现”与创造性思维的关系。

(三)创造性思维的特征

创造性思维有常规思维(解决问题常用的思维方法称为常规思维)所不同的显著特征。

1、积极的求异性。常规思维往往遵循模式,由因导果,二创造性思维则不落俗套,可以求新。

例:求函数y=|x+1|+|x+2|的最小值

常规思维解法:解:由x+1=0 →x=-1 x+2=0 →x=-2

①当x>-1时,y=x+1+x+2=2x+3>1

②当-2≤x≤-1时,y=-x-1+x+2=1

③当x<-2时,y= -x-1-x-2= -2x-3>1

所以当-2≤x≤-1时,y取得最小值且y min=1

创造性思维解法:

方法一、利用函数图象解

画出函数y=|x+1|+|x+2|的图像,如图<二>,由图像可知y min=1

方法二、利用绝对值几何意义求解

要求y=|x+1|+|x+2|的最小值,即是在x 轴上找点,使该店到-2和-1的距离之和最小,如图

观察可知,当在-1和-2之间<包括-1,-2在内>数x ,使得y min =1 本例可继续要求学生创新,推广到一般情形,如果实数a 1 a 2……a n 满足a 1

1、敏锐的观察力。常规思维往往注重模仿、照猫画虎。而创造性思维则注重观察,推崇直觉。

我国古代数学家杨辉在计算二项式时,写出各项系数得到: (a+b )1

1 1

(a+b )2 1 2 1

(a+b )3 1 3 3 1

(a+b )4 1 4 6 4 1 …… ……

从而发现了“杨辉三角”为中华名族的灿烂文化争下了光辉的一页。

2、创造性的想象。常规思维往往直来直往,就事论事。二创造性思维则由此及彼善于想象。

图二

在勾股定理中,我们满足a2+b2=c2的整数组(a,b,c)成为勾股数,如(3,4,5)(5,12,13),教学之后,我要求学生在几组常见的勾股数上展开充分的想象,进行猜想与归纳,学生的想象力在这里绽开了绚丽的花朵:

——勾股数(a,b,c)中必有一个是3的倍数。

——勾股数(a,b,c)中必有一个是5的倍数。

——若(a,b,c)是勾股数,则(ka,kb,kc)也是勾股数。

——……

1、活跃的灵感。常规思维往往墨守成规,不敢超越,而创造性思

维则敢为人先,灵感活跃。

例如:求n使28+211+2n为完全平方数。

解:设24=x,则原式可化为:x2+27 x +2n ,若此式为完全平方式则

△=(27)2-4·2n=0

解得:n=12

在解此题的过程中,先是以客为主,化已知数为未知数,接着把原式化为二次二项式,然后利用完全平方式的判别式为零,进而得出n的值,这种解法无不体现了活跃的灵感,敢于超越的创造性思维。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中学生天性活泼、好幻想与猜想,求知欲强烈,正是由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与发展,这些本身就是启迪“再发现”思维的重要诱因。因此,中学数学教学时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阵地。为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精熟自己执教的学科,更重要的是善于处

理和驾驭学科内容,设法为学生创造“再发现”条件、机遇和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探索欲,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思维,使学生能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去攀登数学的阶梯,捕捉新的知识。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笔者的认识与做法是:(一)诱发兴趣,激起“再发现”欲望

兴趣,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去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是一个人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

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使大脑处于最活跃的状态,有效地调动人的各种器官,增强人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兴趣是创造的基础。

由于数学抽象,逻辑性强,容易使一部分学生望而生畏,学生对学习如果没有热情,就谈不上对知识的深入探究,更谈不上创新,为此,教师要善于运用新颖,多样的教学方法,假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诱发学习兴趣,使他们吧学习需要由潜伏状态转化为活跃状态,激起创造欲望。

首先,要灵活选用导入新课的方式,诱发兴趣。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数学课的教学,开头引得好,就会同磁力吸铁一般,促进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指向教学内容。

如讲“圆的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时,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

圆,公式学生,木工师傅想要在这块圆形桌面上找圆心,在它上面打孔,可他手头没有别的工具,只有一块三角板,怎么办?

又如学习“线段垂直平分线”时,我从实例引入:如图<三>,要在河边建一个自来水厂,使水厂到两村的距离相等,若你是设计师,你设计的水厂应建在河边什么地方?

·B村

·A村

图三

再如:学习“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我开始给出早晨太阳从海平面升起的录像,从而使学生获得对知识的感性认识。

这些问题的提出,使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调动起来了,学习热情也随之高涨,从而以一种良好的、积极的、主动的心理状态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

其次,要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兴趣。

教师要多为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要设计难易适度且有梯度的题目,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品尝,使他们都能“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使每一层次的同学都能体验到获得成功的喜悦。要利用数学知识的多用性和趣味性,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要运用形式多样的教学媒体,

讲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具体形象,还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情趣,为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二)设计知识的再创造过程,培养“再发现”意识

荷兰著名的数学教育家弗洛登塔尔认为:传统数学传授是现成的数学,它堵塞了学生的再发现,再创造数学的通道,是反教学法的,真正的数学教学应反其道而行之,教活动的数学,教学生像数学家那样用创造的方法去学习。因此,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尽量把知识的教学设计成让学生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曾庆学生亲身操作和事件的机会,促使学生以一个创造者,发明者的身份去探究知识,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的主体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相对独立地进行知识的发现与创新,培养“再发现”意识,这也正是当今新课程改革理念中队教师提出的新的要求。

例一:学习“梯形中位线定理”,先让学生在纸上任意画一个提醒,如图<四>然后连接梯形两腰的中点E、F,接着沿AF剪开,把它分成两部分,然后用这两部分拼成一个三角形。完成拼图后,观察图形,根据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猜想:问题一:线段EF与△ABG有什么关系?

问题二:梯形中位线EF与两底AD、BC有什么关系?

A D

B C G

图四

学生在此基础上展开讨论,很容易猜想到“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般。”有了猜想的结论,证明猜想的正确性就成了学生自发的需要。

例二:讲“菱形性质定理2”时,我先让学生根据菱形定义画出菱形,并作对角线。然后用量角器量出两条对角线相交所成的角的度数和四个内角被对角线分成的八个角的大小关系。学生惊奇地发现两条对角线的交角恰好是90°,每一条对角线平分每组对角。接着学生通过证明这一发现,又获得新定理。

在教学中,教师不断地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操作、观察、思考、讨论、猜想、归纳,自己去“发现”数学知识或问题的解,亲身经历一次次像数学家那样的“发明创造过程”。既获得课本的“双基”,又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三)拓宽例习题,培养“再发现”能力

初中数学教材中的例题和习题,均是经专家多次筛选后的精品,都肯有一定的典型性、示范性和探索性,所蕴含的内容相当丰富,若进行变化,引申与挖掘,拓宽选连,使学生不拘泥于某一固定的题目类型,将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和消化,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例三:求证:顺次连接四边形四条边的重点,所得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完成该题教学后,我让学生进行探索训练:将原题中的“四边形”换成特殊的四边形,然后思考可延伸得到什么结论,并证明结论是否

成立。学生兴趣盎然,积极动脑思考,动手画图观察。如图<五>

图五

学生通过证明发现结论:分别顺次连接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腰梯形各边中点,所得四边形分别是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菱形、正方形、菱形,接着我又纵深发展,变换问题情境,让学生思考:当一般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分别满足什么条件时,顺次连接各边中点所得四边形是菱形?矩形?正方形?

对于改造后的一些列探索性问题,学生在探求验证的过程中,既强化了“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运用,又是对各种特殊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的一次综合训练,使所学知识系统化,增强整体意思,促进知识的神话,融会贯通,使学生在发现、认识、掌握数学知识间变与不变的联系中,既体会到探索知识的乐趣,又培养了它们积极创新的良好素质。

例四:在四边形ABCD中,D为对角线的交点,下列能判定这个四边形是正方形的是()

A、BC=CD且AB=CD

B、AD∥BD ∠A=∠C

C、A0=BO=CO=DO AC⊥BD

D、AO=CO BO=CO AB=BC

学生完成此题后,我引导学生想一想:除了答案C外,你能否设计出多种答案,满足这个结论。学生积极思考,可得到各种各样的答案,如:

(1)AB∥CD 且AB=CD AC⊥BD ∠A=90°

(2)AB=BC=CD=DB ∠A=90°

(3)∠A=∠B=∠C=90°AB=BC

(4)AB∥CD 且AB=CD AC=BD AC⊥BD

……

通过对习题的拓展,是它成为开放题,有利于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的内涵与外延,变学生习惯上的单一思维为多向思维,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可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多侧面,多方面去思考问题,寻求多样性的解答问题,形成开放性的思维态势,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基本途径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其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生机制,可以从下面五个方面入手:

1、树立新的教学观念,不拘一格,实行开放式教学,精心创设教学情境,启发学生求异思维的热情。

2、更新教学方法,推广普及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提倡问题探究法,发现和提供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问题。

3、结合教材和社会实践,兴办数学专题讲座,为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具备更多的信息。

4、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课外活动,指导学生上网,制作课件,书写小论文,在方法上进行创造性引导。

5、制订成果激励制度,培养成功意识。奖励在各项创造性活动中取

得优秀成绩者。使今日的优秀者自觉地锤炼成来日现代化科学殿堂的主人。

四、小结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有其法,无定法,有待于我们数学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进一步研究与探索,本文仅仅是笔者在前人研究和探讨的基础上作了肤浅的理解,以期起到抛砖引玉之效。但只要我们坚信“没有学不好的学生,每个孩子都是聪明的”,我们辛勤的汗水必将换来累累硕果。

浅谈创新思维的培养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da514405.html, 浅谈创新思维的培养 作者:更尕代阳 来源:《学园》2013年第20期 【摘要】要实现探索性和创新性的学习,首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关键,笔者从三个 方面浅谈体会:优化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思维;重视心理辅导活动课,促进学生的思维形成;尝试研究性的学习,促使学生创新思维的进一步深化。 【关键词】创新思维培养问题情境心理辅导研究性学习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0-0086-01 江泽民同志说:“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而当今世界知识更新速度飞速,学生的学习性质也发生了巨大改变,由原来的传授性、继承性转变为探索性和创新性,而要实现探索性和创新性的学习,首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关键所在,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浅谈一些体会: 一优化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思维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理论总结出,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根本原因不是感知,而是问题,因此教师应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创设出能结合社会现实和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从而使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欲望,刺激学生的思维,让思维向更宽阔的范围拓展,带着问题学生学习起来会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使学生反复阅读课内教材或课外教材,并从中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信息,促进学生多动脑、动口、动手,自己去获得解决问题的知识和方法。当然,在阅读材料中,学生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时,教师应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点拨或启发,通过阅读自学课本教材或补充教材,学生不同程度地获取了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同时学生通过自学又发现了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和快乐,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调动了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活动。 二重视心理辅导活动课,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形成 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学生的成长极为重要,要把学生从被动接受学习习惯转变为主动独立思考习惯相当困难,要解决这一难题就必须重视心理辅导活动课,心理辅导能调节学生的心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心理辅导活动课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对所学知识大胆质疑、提出新的看法或想法,要打破陈旧的学习观念,打破现实中先入为主的成长,冲破过分追求秩序的情感障碍。过分追求秩序就会使思维按部就班、循规蹈矩,导致解决问题时带有很大的局限性。学生怕犯规矩、怕失败或怕担风险是最常见的基本心理障碍,这些障碍时间久了就形成了学生的心理压力,从而阻碍了学生的创新思维的拓展,也使学生的思维得不

浅谈小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清河育才小学潘志新 要实现创新学习,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使之成为具有创造力的人才,这是时代的要求。“为创造性而教”,这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特征。小学数学教学应该培养学生学会创新思维。如何认识创新思维?有哪些因素影响学生的创新思维?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这些就是本人此文要研讨的内容。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涉及许多问题。诸如:要求学生扎实学好基础知识,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注意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协调结合;注意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的协调结合;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动机;开展课外数学兴趣小组活动与适当的数学竞赛等。这里,主要强调以下几点: 一.保护好奇心,激发创新动机 好奇心是人对新异事物进行探究的心理倾向。它是推动人们探索奥秘,进行创新思维的内部动力。许多心理学家认为,好奇心是人的认知内驱力。居里夫人把好奇心看成学者的第一美德。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容易对许多事物习以为常,好奇心逐渐减退。于是,许多科学家提出要保持“童心”,要像儿童那样具有一颗强烈的好奇心。对于儿童的好奇心,教师有时会误认为是“调皮”、“愚蠢”的表现,因而常加以限制、谴责、嘲笑。据说爱迪生在小学上数学课时,因为好奇地问“2加2为什么等于4?”,被老师认为是有意调皮捣蛋而被赶出了学校。现在,年龄小的学生爱问,越大反而越不爱问,这种现象值得我们深思。应该保护儿童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在教学中敢于各抒己见,敢于质疑问难,即使学生的质疑问难是幼稚的、错误的,教师也不应简单批评制止,而应积极点拨诱导。 二.鼓励创新精神,重视创新个性的培养 要从小培养学生敢于冲破常规习俗,大胆尝试探索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与创新志向。要鼓励学生不要怕犯错误,鼓励学生在错误中学习。一些教师不允许学生犯错误,一犯错误就斥责,这是窒息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思维的一个重要原因。研究表明教师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影响极大,一个美国教育心理学家谈道:“教师在创造性动机、智力、好奇心测验中成绩中等以上,他们的学生的创造性能在三个月以内有显著提高,而那些成绩中等以下的教师,其学生便没有进步”。教师往往会偏爱心理类型和自己一样的学生。有创新才能的教师喜欢有创新能力的学生;缺乏创新才能的教师则不喜欢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如果教师有很高的创新才能,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将会取得极好的成绩;如果教师很缺乏创新才能,那么创新能力低的学生成绩就比较好,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反而会被埋没。 按理讲,教师应该喜欢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却不大喜欢具有创新个性的学生。原因是这些学生或者由于精力充沛、好动好问、被视为“淘气”、“调皮”;或者独立思维能力强,不墨守成规,思想行为常超出教师意料;或专注地钻研、为创新吸引、不善交往、对课堂学习不感兴趣等,因而往往得不到教师的喜爱。研究创新思维的德国心理学家海纳特说:“许多调查表明,创造型学生的形象是被否定的。”确实,如果不改变对具有创新个性的学生的错误态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就只是空谈而已。 三.培养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发散思维具有流畅、变通、独创三个特征。流畅性是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的塑造。首先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其次,接触学生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再次,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最后,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 2、什么是心理发展?学生心理发展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一下一些特征:(1)心理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2)心理发展的定向性与顺序性;(3)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4)心理发展的差异性。 1、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答:(1)定势与功能固着;(2)问题情境;(3)原型启发;(4)已有知识经验;(5)情绪与动机。 1、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答:马斯洛把人的需要按其出现的先后强弱顺序分为高低不同的七个层次;(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归属与爱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5)求知的需要;(6)审美的需要;(7)自我实现的需要。 2、简述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 答:(1)加深对目的的任务的理解;(2)合理组织活动;(3)对兴趣的依从性;(4)排除内外因素的干扰。 1、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哪些? 答:(1)自我意识正确;(2)人际关系协调;(3)性别角色分化;(4)社会适应良好;(5)情绪积极稳定;(6)人格结构完整。 1、简述如何有效组织复习? 答:(1)及时复习;(2)合理分配复习时间;(3)分散复习和集中复习相结合;(4)复习方法多样化;(5)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6)尝试回忆与反复识相结合。 2、简述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 答:(1)遗传与营养。良好的遗传素质是智力发展的基础和自然条件。(2)早期经验。研究表明,早期阶段获得的经验越多,智力发展得就越迅速。(3)教育与教学。教育和教学对智力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4)社会实践。社会实践不仅学习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智力发展的重要基础。(5)主观努力。 1、简述气质与性格的关系? 答:联系:第一,气质影响一个人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因而使性格带上某种气质的色彩和具有某种特殊的形式;第二,气质影响性格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形成的速度。区别:第一,气质受生理影响大,性格受社会影响大;第二,气质的稳定性强,性格可塑性强;第三,气质特征表现早,性格特征表现较晚;第四,气质无所谓好坏,性格有优劣之分。 1、简述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答:(1)有助于理解和解释学生的心理现象和行为,更好地完成教育工作;(2)有助于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和开展当代教育改革;(3)有助于教师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效地开展学生心理异常的调试工作;(4)有助于教师依据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教育。 1、简述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 答:人格式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遗传决定了人格发展的可能性,环境决定了人格发展的现实性。具体表现以下几个方面:(1)生物遗传因素;(2)社会文化因素,每个人都处在特定的社会文化之中,文化对人格的影响是极为重要的;(3)家庭因素,父母不同的教养方式使孩子形成不同的人格特征;(4)学校教育因素,学校教育在学龄儿童人格的形成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5)个人主观因素,任何环境都不能直接决定人格,它必须通过个体已有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心理活动才能发生作用。

小学生创造性思维及培养(上)

小学生创造性思维及培养(上) 对小学生而言,只要不是模仿照搬别人的做法,而是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经过独立思考,在教师讲授或自己学习的基础上有新的理解,以至于有独到见解;只要能发现不同于教科书、不同于教师的解题方法和学习方法;只要能运用已知解决实际问题且具有新颖性、独特性均属创造性思维范畴。 一、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特点 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分为表现特点和发展特点两部分。 (一)表现特点 对小学生来说,其创造性思维主要表现在学习活动中,这种表现是零碎的、隐隐约约的,教师必须有锐利的眼光才能发现。 1、知识和技能。学习中能很好地理解和记忆教师的教学内容,且有较独特的观察方法和强烈的好奇心;有时会提出一些老师一时无法回答的问题;喜欢探讨问题和做作业,并从自己解题中得到满足;学习上有不服输的精神,且有自己的努力目标;不太看重分数却迷恋于自己的爱好;成绩不一定最好,但对小制作特别有兴趣,动手能力较强。

2XXX年初期,对教师、家长和其他成人的依赖不断减少,独立思考、独立操作能力不断提高,开始有主见起来。 2XXX年级学生,对教师、家长和书本的依赖性比较强,认为只要书上写的、老师家长讲的都是正确的,都全盘接受。随着各方面的逐步成熟,他们发现老师家长讲的、书上写的不一定合理和科学,开始批判地接受了,表现在学校,就是对老师上课评头品足。 3、思维的深刻性不断增强。低年级小学生主要是具体形象思维,看问题比较浅,到了五六年级,便出现了初步的抽象思维,逐步能透过现象深入事物的本质,已能预见事物的结果。 4、思维的发散性不断增多。低年级小学生知识少,经验不足,方法欠缺,思维方式主要是求同思维。随着知识经验的不断增多,特别是从三四年级开始,他们已经能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由于受定势和习惯的束缚较少,异想天开的新奇念头经常会出现。如果引导得法,发散性思维的发展是比较快的,是培养发散性思维的最佳时机。 5、思维的能动性不断提高。小学低年级时,主动思维较少,大多是被动思维,也就是思考的问题都是由老师提出的。到了三四年级,特别是到了五六年级,学生主动思维开始急剧增长。他们不断认识到

浅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浅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摘要:求异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它要求学生凭借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对同一个问题能从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去思考。 关键词:创新思维 思维能力 示异思维 求异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它要求学生凭借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对同一个问题能从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下面就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是如何培养学生求异思维能力的谈一点粗浅的体会。 一、鼓励质疑问难,激发求异思维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有“寻根究底”的学习精神,有了这种精神,学生的思维才能活跃,思路才会开阔。 1、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使他们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这就是求异思维的开端。例如,教学“倒数”概念时。我先让学生预习,在预习中他们产生了不少的想法,所以在上课时提出了不少问题,有的说:书上为什么讲零没有倒数?有的说:为什么1的倒数是1,而零的倒数不是零?等等。由于学生开动了脑筋,课堂气氛相当活跃,所以他们从各个方面提出了问题,这就是思维活跃的表现,在教学时,我不仅对所提问题做了恰当解答,还鼓励学生的这种“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促使他们养成勤学好问的良好习惯。 2、鼓励学生敢于发表不同的意见,使他们从小就养成独立思考和勇于发表不同见解的思维习惯。我在教学中,根据需要经常运用小组相磋和大组讨论的形式,组织学生对师生提出的问题开展辩论,从而有力地激发了学生的求异思维。例如在教学圆面积的计算时,先引导学生推导出圆面积计算公式2r S 。然后向学生提问:计算圆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才能进行计算?大多数同学回答必须知道半径r 才能求出圆的面积。我作了肯定和小结,有一个同学举手表示不同意老师的意见,认为2r S ,知道r d ,知道r d c ,对于这个同学的回答,我立即向全班学生做出肯定,并向学生说明使用2r S 的最终结果是知道r ,但我们在求r 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不同途径寻找答案。这件事对我很有启发,只有善于独立思考的人,才会燃起智慧的火花。 3、鼓励学生咬文嚼字。数学中的各种结语用词科学,逻辑严谨。在教学中,如能引导学生对数学结语中的关键字词进行咀嚼,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而且还能培养思维的逻辑性和严密性。例如,在讲授带分数乘法的法则“分数乘法中有带分数酌,通常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然后再乘”时,我要求学生领会“通常”一词的含义,不少学生认为“通常”的意思就是我们按照这个规律去做,还有的同学做出深刻的剖析,认为书上用“通常”是指在一般情况下可这样计算,但不是绝对的,一定还有另外情况下的特殊算法,接着我出示4016243 22412432124 的简便算法,使同学们明白了为什么不把1化成5,/3去做,而是用乘法的分配律来进行计算的道理。也使学生懂得遇到带分数乘法时,避免不作分析,一律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然后再乘的现象。 二、注意多向求解,发展求异思维 在思维上注意多向思维,是培养学生思维深刻性和灵活性,发展求异思维的有力措施。 1、注意逆向思维的训练,小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是由单向思维(包括正向和逆向)到多向思维,逆向思维主要是通过逆解题进行训练的,逆解条件含蓄。叙述间接,需要学生反向推理才能解决。在教学中如果经常进行这方面的训练,对克服思维的呆板性以及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是大有裨益的。小学数学内容中有许多可逆成份,如公式的正反运用,某些概念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答:(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环境。为学生创造宽松的心理环境,同时留给学生充分选择的空间。(2)注重创造性的塑造。首先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其次,接触学生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再次,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最后,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 2、什么是心理发展?学生心理发展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一下一些特征:(1)心理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2)心理发展的定向性与顺序性;(3)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4)心理发展的差异性。 1、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答:(1)定势与功能固着;(2)问题情境;(3)原型启发;(4)已有知识经验;(5)情绪与动机。 1、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答:马斯洛把人的需要按其出现的先后强弱顺序分为高低不同的七个层次;(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归属与爱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5)求知的需要;(6)审美的需要;(7)自我实现的需要。 2、简述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 答:(1)加深对目的的任务的理解;(2)合理组织活动;(3)对兴趣的依从性;(4)排除内外因素的干扰。 1、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哪些? 答:(1)自我意识正确;(2)人际关系协调;(3)性别角色分化;(4)社会适应良好;(5)情绪积极稳定;(6)人格结构完整。 1、简述如何有效组织复习? 答:(1)及时复习;(2)合理分配复习时间;(3)分散复习和集中复习相结合;(4)复习方法多样化;(5)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6)尝试回忆与反复识相结合。 2、简述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 答:(1)遗传与营养。良好的遗传素质是智力发展的基础和自然条件。(2)早期经验。研究表明,早期阶段获得的经验越多,智力发展得就越迅速。(3)教育与教学。教育和教学对智力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4)社会实践。社会实践不仅学习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智力发展的重要基础。(5)主观努力。 1、简述气质与性格的关系? 答:联系:第一,气质影响一个人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因而使性格带上某种气质的色彩和具有某种特殊的形式;第二,气质影响性格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形成的速度。区别:第一,气质受生理影响大,性格受社会影响大;第二,气质的稳定性强,性格可塑性强;第三,气质特征表现早,性格特征表现较晚;第四,气质无所谓好坏,性格有优劣之分。 1、简述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答:(1)有助于理解和解释学生的心理现象和行为,更好地完成教育工作;(2)有助于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和开展当代教育改革;(3)有助于教师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效地开展学生心理异常的调试工作;(4)有助于教师依据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教育。 1、简述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 答:人格式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遗传决定了人格发展的可能性,环境决定了人格发展的现实性。具体表现以下几个方面:(1)生物遗传因素;(2)社会文化因素,每个人都处在特定的社会文化之中,文化对人格的影响是极为重要的;(3)家庭因素,父母不同的教养方式使孩子形成不同的人格特征;(4)学校教育因素,学校教育在学龄儿童人格的形成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5)个人主观因素,任何环境都不能直接决定人格,它必须通过个体已有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心理活动才能发生作用。 3、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答:(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环境。为学生创造宽松的心理环境,同时留给学生充分选择的空间。(2)注重创造性的塑造。首先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其次,接触学生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再次,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最后,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 4、什么是心理发展?学生心理发展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一下一些特征:(1)心理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2)心理发展的定向性与顺序性;(3)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4)心理发展的差异性。 2、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答:(1)定势与功能固着;(2)问题情境;(3)原型启发;(4)已有知识经验;(5)情绪与动机。 3、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答:马斯洛把人的需要按其出现的先后强弱顺序分为高低不同的七个层次;(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归属与爱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5)求知的需要;(6)审美的需要;(7)自我实现的需要。 4、简述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 答:(1)加深对目的的任务的理解;(2)合理组织活动;(3)对兴趣的依从性;(4)排除内外因素的干扰。 2、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哪些? 答:(1)自我意识正确;(2)人际关系协调;(3)性别角色分化;(4)社会适应良好;(5)情绪积极稳定;(6)人格结构完整。 3、简述如何有效组织复习? 答:(1)及时复习;(2)合理分配复习时间;(3)分散复习和集中复习相结合;(4)复习方法多样化;(5)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6)尝试回忆与反复识相结合。 4、简述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 答:(1)遗传与营养。良好的遗传素质是智力发展的基础和自然条件。(2)早期经验。研究表明,早期阶段获得的经验越多,智力发展得就越迅速。(3)教育与教学。教育和教学对智力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4)社会实践。社会实践不仅学习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智力发展的重要基础。(5)主观努力。 2、简述气质与性格的关系? 答:联系:第一,气质影响一个人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因而使性格带上某种气质的色彩和具有某种特殊的形式;第二,气质影响性格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形成的速度。区别:第一,气质受生理影响大,性格受社会影响大;第二,气质的稳定性强,性格可塑性强;第三,气质特征表现早,性格特征表现较晚;第四,气质无所谓好坏,性格有优劣之分。 2、简述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答:(1)有助于理解和解释学生的心理现象和行为,更好地完成教育工作;(2)有助于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和开展当代教育改革;(3)有助于教师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效地开展学生心理异常的调试工作;(4)有助于教师依据心理学知识进

创造性思维与其培养

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 (一)什么是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指以新异独创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创造性思维不仅能揭露客观事 物的本质及其内部联系,而且能在此基础上产生新颖、独特、具有重大社会价值的思维成果。它是人创造力的核心成份,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式,是人类思维能力的最高体现,是人类意识发展水平的标志。创造性思维既具有一般思维活动的某些特点,又具有不同于一般思维的 独特特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思维结果的首创性、独立性和新颖性。创造性思维是在一般思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的,以提供具有重大社会价值、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为标志。在这种思维过程中,没有现成的可供借鉴的解决问题方案,必须打破惯常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将已有知识经验进行改组 或重建,独辟蹊径,创造出不同寻常的思维成果。例如,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 平同志所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就是创造性思维的典型代表。它在香港、澳门回归 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也必将在解决台湾问题上产生积极影响。这一划时代的伟大构想,新颖独特,具有巨大的社会价值,必将记入社会发展的历史史册。首创性、独立性和新颖性是创造性思维的本质特征。当然,对于以掌握继承前人的间接经验为主的学生来讲,如果所解决问题对其来说是新颖的,在解决问题活动中不因循旧例,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尽管不一定提供前所未有的、具有巨大社会价值的创造产物,也属于创造性思维。 2.运思过程的非逻辑性。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遵循思维的逻辑规则,对事实材料进行 分析,通过一步一步地推理,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这是一般思维。创造活动需要一般思维,但更需要创造性思维,才能有效地探索未知的实践领域,提出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由于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主体经验以及物质条件的限制,使未知事物带有较大的模糊 性和不确定性,给创造性思维的顺利进行带来很多困难。在这种情况下,仅利用一般思维就很可能缩手无策,人们就需要打破思维的逻辑规则,发挥创造想象的补充和预见功能,通过自由、灵活地联想,把抽象模糊的概念具体化、明朗化,提出预测性假说或模型,确定创造 性解决问题的合理方向。这就是说,创造性思维带有极大的非逻辑性和跳跃性。创造性思维的非逻辑性主要表现形式是直觉和灵感。 3.思维形式的综合性。在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不是靠某种单一的思维形式,而是由 多种思维形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高度统一的结果。其中,既有与事物具体情境相联系的形象 思维,又有与抽象概念相联系的抽象思维;既有作为新观点、新设想产生基础和准备阶段所 进行的分析思维,又有新观念产生瞬间所表现出的直觉、灵感和顿悟等非逻辑性思维形式(它们和逻辑思维前后为序、相互补充);既有为力求创新而进行的发散、多向思维或求异思维,又有为攻克难关而进行的收敛、集中思维或求同思维。形式多样,表现各异。各种思维形式之间都分别构成一组对立面,其中都存在着既互相区别、否定、对立,又互相补充、依存、 统一的矛盾关系。在这一对对的矛盾关系中,各种形式的思维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相互补充,使人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富有活力、逐步深入。 4.强烈的目标指向性。在整个创造性思维活动中,所要解决的创造性问题会象磁石一 般地吸引着创造者,使其着迷,使其忘掉周围的一切,全身心地投入创造活动中。对于一个着了迷的创造者,创造就是其生活的最终目标,其它的一切都会被放到注意的范围之外。正如普希金在谈其创作体会时说过的“我忘掉了世界”;俄罗斯作家陀斯妥耶夫斯基也说过“当我写什么东西的时候,吃饭、睡觉以及与别人谈话时,我都想着它”;牛顿在专心研究问题 的时候,竟把怀表当作鸡蛋放到锅里去煮等等。这些都是他们对问题的迷恋和强烈的目标定 向作用的结果。如果创造的成果对整个社会的意义越重要,对创造者的吸引作用也越大,其

浅谈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浅谈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全国继教网文/湖北省郧县城关一中 / 唐启朝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勇于创新精神”。因此,语文课程改革的灵魂就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所谓创新,就是推陈出新,而创造性思维就是指人在创造过程中的思维,通过创造思维,产生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因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语文课程改革为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那么语文教师如何挖掘学生的创新的潜能,培养创造性思维呢?下面谈几点体会: 一、激发好奇心和兴趣,培养创造欲。 创造力来自于对理想和未来事业的追求,来自于对事物或活动的入迷,来自于忘我的浓厚的兴趣。牛顿就是对苹果落地有着很强好奇心,产生浓厚的兴趣才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可见好奇心和兴趣是创

造的内在动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抓住教学环节的一切机会,采取多种生动活泼的形式和措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创造欲和创造兴趣,点燃起他们创造的火花,有计划地在学生心灵中播下创造的种子,逐渐地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如教学讲读课文《愚公移山》时,学生会好奇地问,愚公带领全家人去移挡在自己屋前的两座大山,为什么不选择更好的方法 ---- 搬家呢?这时,学生都感到很新奇,疑问促使学生产生了好奇心,好奇心又转化成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这时,教师应鼓励学生爱动脑筋,然后请同学们共同探讨原因,再予以点拨。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又使学生理解了文章的中心意思。如果一开始教师采取的是批评的态度,批评学生上课打岔,那么以后学生就不爱提问题了,自然也不会去思考更多的问题。这样,创造性思维便受到抑制。 二、打破定势,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 思维定势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始终是存在的。我们在教学中,应认真考虑它的两种作用:一方面,利用思维定势的积极作用,促使产生学习的正迁移;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知道,从个人的内在因素看,

第19课《谈创造性思维》示范教案

19、谈创造性思维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积累词语,掌握“汲取、推敲、根深蒂固、孜孜不倦”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议论文的相关文体知识。 3.了解看问题角度不同,常会有不同结果的道理,认识本文不拘泥于传统的思维方式,独辟蹊径,富于思辨色彩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1.区分文章的观点和材料、辨析两者之间的联系,理解评价作者的观点。 2.把握本文的论证方式及其方法,逐步培养学生阅读议论文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创造性思维在实际生活中的重大意义,鼓励学生争做一个具有创造精神和创造力的人。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本文紧扣中心逐层展开论述的论证思路以及运用事实论证的写法。 教学难点 1.理解“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这一句话的含意。 2.品味设问句的表达效果。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请大家回答一个问题:1+1等于几? 其实答案可以有很多。比如: (一个男子)+(一个姑娘)=一个家庭 (一滴水)+(一粒种子)=一棵树 (一把锯子)+(一片森林)=一片荒漠 (一支笔)+(一张纸):一幅画、一首诗、一首歌、一个世界…… (雪)+(太阳)=水、春天…… 同样一个问题,只要充分发挥创造力,答案就可以是丰富多彩的。今天我们学习来《谈创造性思维》,探究创新奥秘。 二、自主预习 1.背景资料 罗迦?费·因格(1948—),当代美国实业家、学者、创造学家,是“创意思考顾问公 司”的创立人与总裁。“创意思考顾问公司”位于加州,专门提供激发创意与革新的方法。他为全球各大企业提供演讲与专业课程,这些公司包括可口可乐、奇异公司、迪士尼、英特尔、MTV、微软公司、美国太空总署、苹果电脑、花旗集团与美国奥运协会。他之前写作过两本创意思考的书籍:《当头棒喝》与《在屁股上踢一脚》,并推出广受欢迎的《创意大惊奇》卡片书。 2.检查预习

浅谈创新思维的培养讲课教案

浅谈创新思维的培养 【摘要】创新意识,是创造力的源头活水。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必先培养其创新意识。研究显示,人类有80%的潜能被埋没。我们应该千方百计挖掘学生的潜能,充分鼓励学生大胆想像、联想,运用各种思维方式从不同角度进行思维训练。排除创新思维中的障碍,营造创新教育气氛,改革考试方法,提高教师素质,改变教育观念,共同探讨、尝试创新教育的各种教学方法。 随着全国高校连续几年扩招以及社会办学迅速崛起,技校招生就显得极其困难,就业形势也日趋严峻,这对技工教育是个挑战。要摆脱困境,技校的出路只能是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实践能力强、创新意识强的复合型技术人才。 任何伟大的创造发明,都源于创新意识。只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才会有创新欲望和要求,才会有探索研究,才会有成功。我们经常听到一些人在科研成果面前不屑一顾地说:“这还不简单,谁都会!”或许,人人都具有创造力,但是,不是人人都具有创新意识,只有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会去观察生活、反复思考生活中引人注意的问题,并设法解决生活中的各种疑难问题,从而产生强烈的要创造、要发明的愿望。创新意识比创造力更重要,若把创造力比作钞票,那创新意识应该就是验钞机了,它是创造力的源头活水。试想,一个对周围事物漠不关心、麻木不仁,对任何新生事物毫无兴趣的人,决不会想到去创造发明,所以,从小就要重视创新意识的培养,因为冰冻三尺,

非一日之寒。 创新意识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能引发创造性成果,它是人类智慧的核心。人类社会的进步,文明程度的提高,制度的不断完善,都离不开创新意识这个核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有许多事业成功的人土都受益于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改变了不少人的人生道路,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 创新意识可以通过培养、训练得到不断的提高。技校生将来是各企业技术岗位操作的主体,具有理论联系实践的最佳条件,因此,技校要下大力气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要积极开设创新思维训练课,为学生将来的创新事业打好坚实的基础。将来在技术改革、设备创新中,技校生是企业的中坚力量,给我们留下了无限多无限美的想像空间。 一、要加强创新意识的培养 在日常生活或是学习、工作中,时常会遇到一些难题,按常规的思维方法要么是不能解决,要么是太繁琐,太费时、费力。是否能寻求一种简捷、高效的办法来解决呢?这种想法,实际上就是创新意识。 德国数学家高斯小时候,他的老师在课堂上出了一道数学题:“从1到100的数依次相加,和是多少?”别的同学一个劲地计算加法,而高斯则静静地独立思考,他从排列有序的数字上发现了规律:即首尾两个数依次相加其和相同。如:1、2、3……98、99、100,于是他很快算出了答案:101X50=5050。高斯摒弃了繁琐的演算,利用数字的组合,找到了最快捷的计算方法,这是典型的创新思维。如果他没有改变旧算法的意愿,也就是没有创新意识,他也不会获得成功,而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是一种有创见的思维,它是人类的高级思维活动,也是一种发现和获取知识的能力。当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养新世纪人才的重要措施。小学阶段的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已成为当前课堂教学的主导思想。下面谈谈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一、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发散性思维。 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独立思考,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从侧面提出不同的问题和同一问题不同的解决办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培养:(一)、让学生在预习中思考。对预习的态度主要取决于学生所处的学习氛围和学习要求。由于语文内容的特点,使多数中等以下的学生独立预习极为困难。为此,老师只能按不预习的要求授课,这在一定程度上又挫伤了优秀学生预习的积极性,从而使他们处于自由状态,因此,加强预习的引导,(如列出预习提纲,提出一些预习的问题等)和督促,并构建建筑预习基础教学模式,显得非常重要,所以要培养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二)、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思考。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使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有效教学途径。首先,设置的问题难度必须适中。问题太易,学生会产生厌倦和轻视心理;太难,学生会望而生畏。教师设置的问题应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

区” ,让学生“跳一跳,摘得到果子” ,从而使独立思考具有可能性。其次,教师要给学生独立思考留下充足的时间,以确保多数同学对提出的问题作深入的思考后,再进行分析讨论,从而使课堂的知识容量与思维容量和谐匹配,使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同步发展。(三)、让学生在合作中思考。独立思考并不排斥同学之间的合作互助,但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个体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对于一个具体的问题,倘若没有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就急于与人合作和会话,必定会影响思维的主动性,从而影响思维能力的提高。可以这么说,没有独立思考,也就没有合作学习的本质内容,合作讨论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而合作也就只能流于形式。(四)、让学生在作业中思考。除了对作业分类要求外,允许有些题目不做或选做,对于暂时做不出的题,允许只写解题思路及在何处受阻的原因分析,以确保作业的教学功能回归其本来面目。 二、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培养直觉思维。 要培养学生猜测的勇气、能力和习惯,鼓励学生大胆猜测,进行跳跃思考,教给学生捕捉直觉思维的办法,让学生尽可能更多地获得解决问题的经念。在教学中,大胆猜测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充满智慧挑战和精神历险的过程,是一个应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问题的过程,运用想象力和发挥创造性的过程。在日常的教学中,无论何种课程都有大量可以让学生提出假设、作出猜测和解释的学习主题。教师应该充分发掘和利用这些学习主题去激发学生探索兴趣、开发智慧潜能。猜测牵引和推动我们去寻找更多的、更可靠的、更详细的、更有说服

《谈创造性思维》阅读答案

《谈创造性思维》阅读答案 谈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创造性思维是指认识主体在强烈的创新意识下,以头脑中已有的信息为材料,通过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借助于想象与联想、直觉与灵感等,以渐进性或突发性形式对头脑中的现有知识和信息进行新的加工组合,从而产生新观点、新设想的过程。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创造性能力,是中学物理教学中的主要目的之一,也是素质教育的主旋律。那么,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呢? 一、精心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创设有效教学情境要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观察、感受为基础,强化学生学习的探究性;以发展学生的思维为中心,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以陶冶学生的情感为动因,渗透性;以解决问题为手段,贯穿实践性。精心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由景入情,情景交融,学习欲望就会达到旺盛状态,教学过程也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推动学生求知欲的强大的内在动力。一般来说,学生对物理产生了兴趣,就对物理知识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能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执着地去探索。所以,为了

使学生能从旁观者、被动的接受者变成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主体者,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必须是能让学生产生共鸣、能激发起浓厚探索兴趣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创设宽松环境,鼓励求异质疑 爱因斯坦在回答别人问他为什么能做出创造时说:“ __什么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问问题罢了。”所以,要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首先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在教学中首先要做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而不是主宰者;宽容待人,让学生能平等地人人参与教学,使学生能克服心理障碍,大胆地质疑问题。其次在教学中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火花,不要以成人的所为成熟的眼光看待学生的世界;多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求异质疑,激励学生多提问题,鼓励他们以研究者和创造者的姿态去独立思考。 三、开拓知识领域,训练发散思维 兴趣是创造性思维的先导,但有了兴趣不等于就有了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以丰富的知识为基础的。开拓,就更能使学生容易发现各种知识之间的联系,受到启发,触发联想,产生迁移和连结,形成新的观点和理论,达到认识上新的飞跃。法国科学

浅谈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谈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嘉积中学曹慧勇21世纪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国民创造力的竞争,是创新人才的竞争,这需要我们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树立创新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点滴体会。 一、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活泼的课堂气氛和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较适宜的“气候”和“土壤”。以“升学率”为教育目标的应试教育,使得教师和学生都处于高度紧张的、机械的知识传播中,很难形成创新意识,这些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大胆质疑与猜想。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在数学史上的费马猜想、哥德巴赫猜想等,曾激发了多少数学家。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对学生的大胆联想、猜想给予鼓励,保护学生的这种积极性。要知道学生猜想的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形成这种意识与习惯的过程,而这一过程恰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过程。教与学必须是一个和谐的互动过程,在教学互动中教师亲切的教态和委婉的语言时刻感染着学生,多用一些鼓励语言,多表扬、多肯定、多指导,多给学生提供展现的机会,放手让他们去自由发挥、大胆创造,表达他们的独立个性、创新能力和创新成果,让每一位学生在点滴中取得进步,享受自我创造、学习所带来的快乐。 二、创设问题情境 一堂生动活泼的具有教学艺术魅力的好课犹如一支婉转悠扬的乐曲,“起调”扣人心弦,“主旋律”引人入胜,“终曲”余音绕梁.其中“起调”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在课始阶段设计一个好的教学情境,引领学生进入数学的殿堂,展开思维的翅膀,开启智慧的大门。 根据教材创设情景很关键,以境激情,应以最好的境、最浓的情导入新课,形成问题。问题可由教师在情景中提出,也可以由学生提出。但是,提出的问题要击中思维的燃点,这样才能迅速唤醒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比如在学习《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时,借助多媒体展示一些漂亮的衣服(有上衣、裤子、裙子),让学生进行搭配,问他们从中能配出多少套的衣服,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从而本节课的课题。又如在学习《等比数列》之前给出印度国王与国际象棋的故事;学习《线性规划》之前讲信贷事例,在教“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时;可以创设如下情景:常说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能顶上吗已知诸葛亮解出问题的概率为,三个臭皮匠能解出问题的概率分别为、、,且每个人必须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摘要:创新教育是二十一世纪的教育主题。创新能力,是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素质的最核心的要求。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培养创新人才,是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素质的最核心的要求。因此,从世界到我国的教育都提出了让学生学会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口号。本文立足课堂改革问题,探讨了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教师学生创新课堂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新技术革命的挑战面前,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各国都把开发国民创造力作为一项战略任务。为此,我们的教育教学必须顺势而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必将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具体来讲,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简单来说就是求是求知意识。这种意识表现为好奇性,想象性,敢于冒险,敢于向困难和权威挑战等心理倾向。这种意识在学生进行智力活动的时候随时可见。它可能比智力更为重要,往往是区别最好学生和次好学生的标准。可见,教师转变单纯把考试分数高和循规蹈矩的学生视为“好学生”的传统观念,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创新意识离不开创造者的自信心。不相信自己眼睛的判断,不相信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的人,绝不可能有创新的想法。自信是成功

的第一秘诀,是一切创造者所共有的人格特质。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一定要重视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要多看学生的成绩和优点,要多看学生思维中的合理因素,并要及时地给予鼓励;不要动辄训斥,使他们成为谨小慎微的书生。要引导学生正确的评价自己,既不要狂妄自大,也不要妄自菲薄。 二、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 以学生为本,在师生关系上就要做到师生平等。长期以来我们形成了传统的师生关系,实际上师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中的控制者、教学活动中的组织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更是绝对权威。创新教育要求教师从高高在上的地位下来平等地参与学生的研究,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就学西中的用关问题与老师争论、探讨,通过教学中情感的交融,在和谐的气氛中达到师生情感上的共鸣。变传统教学中的“师道尊严”,教师的观点“毋庸置疑”为现在的师生平等,学生有“质疑的权利”和“争议的自由”。 以学生为本,就要注意学生的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不同程度的发展。世界上不存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然而传统的课堂教学已形成统一的模式少有变更,备课用一种模式,上课用一种模式,考试用一把尺子,评价用一种标准。这样做,只能把千姿百态、风格各异的学生“培养”成一种模式化的人。素质教育呼吁教育研究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因人施教,让每个学生的才能都得到充分的展示和发挥,让不同的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 以学生为本,就要热爱每个学生,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热爱学生

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动手能力

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动手能力 上津镇初级中学阮家利 人之初,每个人都一样,知识和能力如同一张白纸,一片空白,成人后,有些成了专家、学者,对人类作出了很大贡献;而有一些却不学无术,成了无能之辈。这样的结果除了先天因素之外,就是后天的教育和培养所造就出来的。但是,同等的先天条件,同样的学校和授课教师,其结果为什么还是有天壤之别呢?其实,每个人所接受到的教育和培养还是不同的,学校教育和培养仅仅是他所接受到的教育和培养的一部分,每个人所处的教育环境不同,而正是这种教育环境的不同造就出不同的学生,这种教育环境包括了家庭的、社会的、学校的,归根结底是一个人际关系的问题。他从他周围人群中,不自觉地潜移默化地接受了教育和培养,这种教育和培养的效果是巨大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强于学校的教育和培养,在人的思想观念上起到一个根基的作用。也就是说,不同的教育环境可以造就出不同的学生。 本文想从教育环境的角度浅析目前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动手能力普遍较差的问题。 回顾我们那代人的成长经历,看看现在学生的所处的教育环境,很容易发现现在教育环境的不足之处。 以我为例,我1951年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刚上小学就碰上了大跃进,大炼钢铁,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在学校参加过三街镇西峰山建造炼铁土炉的工地劳动,绿化学校种果树,种水稻,种蔬菜,打烧水泥的石头,上山砍柴烧炭等等集体劳动,在家里做过椿米做饭挑水洗衣等等家务劳动。寒暑假还要帮生产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开学时还要交上生产队出具的劳动表现鉴定书。(以上所述,已退休的灵川县教育局长庾绵训可以作证。当年他是我们的小学校长。)这些经历对现在的学生来说,是不可想象的,是绝对不相信的。 另外,自制玩具也是极好的开发智力培养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的好途径。现在的孩子几乎不自制玩具,想玩什么就闹着要买,我在小时候,家里就从来没帮我买过玩具,想玩就得自己做,不做就没有过玩。儿童时期自制的玩具如陀螺,转轮、风车、弹弓、木制手枪、弓箭、鱼枪、直升飞机、打结子炮的手枪、用子弹壳做的火药枪、用榄木籽作子弹的连发冲锋枪、笛子、二胡、万花筒、望远镜等等。制作每一样玩具时,都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比喻说,做笛子时,发现了音阶不准与孔距有关,做望远镜找不到透镜,做二胡时找不到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