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学案:专题二 第5课 进 学 解 含答案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学案:专题二 第5课 进 学 解 含答案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学案:专题二 第5课 进 学 解 含答案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学案:专题二 第5课 进 学 解 含答案

《解嘲》开此类文章之先河,韩愈的《进学解》就集中体现了这类文章的特点。由于这类文章的写作多从作者的生活感受出发,表达了作者的某种思想倾向或感情,因而具有较强的文学性。另一类是具有解说性质的文章,如解释书中的某些语句或问题等,这类文章在于它的学术价值,一般不具文学色彩。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是民间口头创作。在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中,经常采用寓言阐明道理,保存了许多当时流行的优秀寓言,如《攘鸡》《揠苗助长》等,其中《庄子》与《韩非子》收录最多。汉魏以后,在一些作家的创作中,也常常运用寓言讽刺现实。唐宋时期,寓言文学有了显著的进步。除民间口头创作之外,又出现了大量的文人创作。如柳宗元《黔之驴》、苏轼《日喻》等,都文辞婉转、含意深远,充分显示了寓庄于谐、发人深省的幽默风格,以及一般寓言文学那种一针见血、尖锐锋利的战斗性。

第5课进学解

(对应学生用书P13)

走近作者

韩愈(见《原毁》)

相关背景

韩愈仕途坎坷,大起大落;几次起落都是由于参与政治、关心时局,对朝政发表意见而遭受打击的。这样的经历使他对读书人的遭遇,对人才使用问题非常重视。因此,他在《送孟东野序》中提出了著名的论点“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他认为文章著作,往往都是作者自鸣其不幸的产物。

《进学解》写于元和八年(813),也就是韩愈由“职方员外郎”再度被贬为“国子监博士”的时候。根据《旧唐书·韩愈传》记载:“复为国子博士,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显然这是韩愈有感于自己的仕途遭遇,而抒发自己遭到贬斥不被重用发牢骚的一篇文章。所谓“自喻”,就是自鸣心计和自我解嘲。

题目“进学解”的“进”,即长进、进步;“学”,包括“业”与“行”。“业”指学业、事业,“行”指德行、品第。“解”,辩解,论析。“进学解”,意谓对增进业、行问题的辨析,作者指出增进业、行的方法在于“勤”与“思”,目的是“业精”“行成”。

?? 诘匠氏之不以杙(yì)为楹(yínɡ):责问工匠不用小木桩代替大柱子。杙,

小木桩。楹,大柱子。訾(zī):批评。昌阳:药材,菖蒲。引年:延长寿

??命。豨(xī)苓:猪苓,一种泻药,多服伤身。

文意感知

作者假托向学生训话,勉励他们在学业、德行方面取得进步,学

生提出质问,他再进行解释。作者反复强调学子要埋头进德修业,不

必考虑有司的明不明、公不公以及自己今后的遇不遇,从而曲折地抒

发自己怀才不遇、仕途坎坷不得志的牢骚,也暗寓着对当时执政者不

以才德取人,用人不公不明的讽刺。

思维导图

错误!错误!

(对应学生用书P16)

一、通假字

1.登崇畯良 同“俊”,译为“优秀”

2.冗不见治

同“现”,译为“表现” 3.校短量长

同“较”,译为“比较” 4.不繇其统

同“由”,译为“由着,遵从” 5.踵常途之促促

同“役役”,译为“劳苦” 6.班资之崇庳

同“卑”,译为“低下” 二、古今异义

1.国子先生晨入太学

古义:唐代对国子博士的尊称

①细大不捐

小的大的事情

②投闲置散

无关紧要的位置

五、文言句式

1.判断句

(1)施以成室者,匠氏之工也。(“……者,……也”表判断)

(2)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者,……也”表判断)

2.被动句

(1)暂为御史,遂窜南夷。(动词“窜”表被动,被贬之意)

(2)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见……于……”表被动)

3.省略句

逃谗于楚,废死(于)兰陵。

4.状语后置句

辙环天下,卒老于行。(状语“于行”后置,正常语序应为“于行老”)

5.宾语前置句

惟器是适者,宰相之方也。(“惟……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对应学生用书P17)

识才之人,就可以用其所长,发挥作用,否则未能见用,不是人才不好,而是不遇明世。他这种思想和“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立论完全一致,同样是说人才的使用,其意思是说掌权的人应该知人善任,否则天下人才虽多,亦不见用,反而说天下无才,岂不荒谬?他这种思想还是有积极意义的。

写法鉴赏

1.文章幽默中见深刻,含蓄中显丰赡

讽刺和批判是这篇文章的基调。本文用问答对话的形式写别人嘲讽自己失意,自己就进行解释,借以发泄牢骚。针锋相对的解释,表面心平气和,字里行间却充满了郁勃的感情,也反映了对社会的批评。作者“投闲置散,乃分之宜”的引咎自责,是反话正说,另有寄托感慨,讽刺用人制度的不合理,十分巧妙。反语的运用,使讽刺不仅寓巧于朴,诙谐幽默,而且形神毕肖,冷峻犀利。

2.巧用排比加强气势,显示力量

如“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是四句一个排比。“上规姚、姒,浑浑无涯;《周诰》《殷盘》,佶屈聱牙;《春秋》谨严,《左氏》浮夸,《易》奇而法,《诗》正而葩。”先说“姚、姒”,指《尚书》中舜和禹的文章,更讲它们的风格;次说《尚书》中商和周的文章,更讲它们的风格;三说《春秋》,更讲它的风格等。这样用八句构成六个排比。

素材挖掘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这句话的意思是:学业的精进在于勤劳,荒疏在于嬉戏,德行的成就在于深思,毁坏在于因

循苟且。这句话看来平常,却说出了学习成败的规律,现在已经成为大家熟悉的学习格言,不少人把它作为座右铭,激励自己前进。

[应用角度]

“业精于勤荒于嬉,形成于思毁于随”是文章的一个主要论点,文章肯定、赞叹了韩愈治学之勤苦,弘扬儒教之功绩,文学创作成就之巨大,为人耿直、方正。从而,为“业”与“行”立下具体可行的榜样。一方面勉励弟子进学,盼望世人进学;另一方面也表示自己虽遭贬斥,仍立志进学的决心,表现出修身致用,对于道德文章积极进取的精神,鼓舞了当时及后代的许许多多读书人。这则材料可以用在“学与思”“勤奋与懈怠”等作文中。

(对应学生用书P111)

(时间:40分钟分值:55分)

一、基础达标(25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皇幽缈张皇:张大,引申为阐发

B.细大不捐捐:舍弃

C.头童齿豁童:秃

D.《左氏》浮夸浮夸:虚夸,不切实际

解析:选D D项,浮夸:指文章多有夸张和形象性描写,文辞华美。

2.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