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位移与速度的关系(教案)

位移与速度的关系(教案)

位移与速度的关系(教案)
位移与速度的关系(教案)

2.4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

一、教材分析

本节的内容是让学生熟练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来解决实际问题.教材先是通过一个例题的求解,利用公式x=v0t+1/2at2和v=v0+at推导出了位移与速度的关系:v2-v02=2ax.到本节为止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关系、位移—时间关系、位移—速度关系就都学习了.解题过程中应注意对学生思维的引导,分析物理情景并画出运动示意图,选择合适的公式进行求解,并培养学生规范书写的习惯,解答后注意解题规律.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注意选取的题目应由浅入深,不宜太急.对于涉及几段直线运动的问题,比较复杂,引导学生把复杂问题变成两段简单问题来解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

(2)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速度、加速度和时间的关系,会用公式解决匀变直线运动的实际问题。

(3)提高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分析能力,着重物理情景的过程,从而得到一般的学习方法和思维。

(5)培养学生将已学过的数学规律运用到物理当中,将公式、图象及物理意义联系起来加以运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与课堂学生动手实验相互结合,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的方法和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既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三、教学重点

1.速度公式、位移公式及位移与速度关系的公式的推导。

2.会运用公式分析、计算。

四、教学难点

具体到实际问题当中对物理意义、情景的分析。

五、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我们已经学过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公式

(二)情景引入,展示目标

1.通过物理情景的分析,让学生寻找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位移与速度的关系。

【情景1】射击时,火药在枪筒中燃烧。燃气膨胀,推动弹头做加速运动。若把子弹在枪筒中的运动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假设枪筒长0.64m ,子弹的加速度5×105m/s 2,我们根据已知条件能否求出子弹射出枪口时的速度?

[学生活动]用公式at v at x ==,2

12得出子弹离开枪口时的速度。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问题1:在这个问题中,已知条件和所求的结果都不涉及时间t ,它只是一个中间量。能否根据前面学习的运动规律,得到位移x 与速度v 的关系呢?

[学生活动]用公式2002

1,at t v x at v v +=+=进行推导。(请一位学生板演) [教师活动]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到,如果说问题的已知量和未知量都不涉及时间,利用

ax v v 2202=-求解,往往会使问题变得简单、方便。

[学生活动]用公式ax v v 2202=-求解上面的问题,并与前面的方法进行比较。

六、课堂练习

[例1]骑自行车的人以5m/s 的初速度匀减地上一个斜坡,加速度的大小为0.4m/s2,斜坡长30m ,骑自行车的人通过斜坡需要多少时间?

[例2]一辆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是24m/s ,末速度是36m/s,从加速行驶开始行驶180m 所需时间为多少?w w w .x k b 1.c o m

[例3] 已知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A 点是的速度为v0,通过B 点时的速度为v ,求t 时间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及t 时间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分析

(三)布置预习及课后作业

我们已经学习了运动学的一些公式,了解了运动学的过程,那么若初速度等于零的过程又会怎样呢?在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种特殊的匀变速运动__自由落体运动。这节课后大家可以先预习这一部分,着重分析自由落体运动为什么是匀变速运动.并完成本节的课后练习及课后延伸拓展作业。

高一物理教案必修一时间与位移

1.2 时间和位移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理解位移的概念以及它与路程的区别。 3、初步了解矢量和标量。 (二)过程与方法 1、会用坐标表示时刻与时间、位置和位移及相关方向。 2、会用矢量表示和计算质点位移。 3、用标量表示路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用物理量表示质点不同时刻的不同位置,不同时间内的不同位移(或路程)的体验,领略物理方法的奥妙,体会科学的力量。 2、养成良好的思考表述习惯和科学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 1、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位移的概念以及它与路程的区别。 ★教学难点 位移的概念及其理解。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描述运动的几个概念,大家想一下是哪几个概念? 学生回答:质点、参考系、坐标系。 教师提问:大家想一下,如果仅用这几个概念,能不能全面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 学生回答:不能。 教师启发:那么要准确、全面地描述物体的运动,我们还需要用到那些物理概念? 学生活动:一部分学生可能预习过教材,大声回答,一部分学生可能忙着翻书去找。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快速阅读教材第一段,并粗看这节课的黑体字标题,提出问题:要描述物体的机械运动,本节课还将从哪几个方面去描述? 学生活动:通过阅读、思考,对本节涉及的概念有个总体印象,知道这些概念都是为了进一步描述物体的运而引入的,要研究物体的运动还要学好这些基本概念。 (二)进行新课 1、对“时刻和时间间隔”概念的学习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仔细阅读“时刻和时间间隔”一部分,同时提出问题: 1、结合教材,你能列举出哪些关于时间和时刻的说法? 2、观察图1.2-1,如何用数轴表示时间? 学生活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阅读,积极思考,然后每四人一组展开讨论,每组选出代表,发表见解,提出问题。 教师活动:帮助总结并回答学生的提问。 教师活动:利用幻灯片展示某一列车时刻表,帮助学生分析列车运动情况。 学生活动:思考P16“问题与练习”第1题,讨论后回答。 教师活动:聆听学生回答,进行点评。 2、对“路程和位移”概念的学习 教师活动:1、根据图1.2-2,让学生指出由北京去重庆,可以选择哪几种交通路线,这些路线有哪些不同点,有什么相同点。 2、指导学生结合插图阅读教材,思考归纳位移和路程的区别。 3、让学生了解矢量和标量,知道它们遵从不同的运算法则。 4、根据观察思考图1.2-4和1.2-5及其问题,帮助学生初步掌握在坐标系中 利用坐标来表示或计算直线运动的位移。 学生活动:学生就老师提出的问题去阅读教材,寻求答案;然后四人一组交流讨论,初步归纳出路程和位移的区别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师活动:帮助总结并回答学生的提问,及时点评。 学生活动:思考P15“思考与讨论”中的问题,讨论后回答。 教师活动:聆听学生回答,点评。 学生活动:思考P16“问题与练习”第2、3题,讨论后回答。 教师活动:聆听学生回答,点评。 (三)课堂总结、点评 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位置、路程与位移的概念 (1)位置:位置就是质点在某时刻时所在的空间的一点,其位置可由坐标确定,如图所示为质点在不同时刻的位置A、B. (2)路程:质点位置发生变化时的径迹长度叫路程,其单位通常用米(m),另外还有千米(km)、厘米(cm)等。路程是标量。 (3)位移: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用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一根有向线段表示。位移的大小等于初、末位置间的直线距离;位移的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位移是矢量,它与物体具体运动的路径无关。其单位与路程的单位相同。在直线坐标系中,常用x 表示。求位移时必须回答方向。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教案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教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2.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涟水中学王成超 设计思想 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拟用两个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的中心内容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规律,以位移公式为载体,采用“导学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经历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规律的探究过程,利用v-t图象,渗透极限思想,得出“v-t图象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表示位移”的结论,然后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计算“面积”发现几道位移公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最后用实验方法对公式进行验证,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第二课时是学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初步学会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来解决实际问题,体验知识的应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v-t图象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表示位移; 初步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 2、过程与方法 经历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规律的探究过程,感悟科学探究的方法; 渗透极限思想,尝试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 通过v-t图象推出位移公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热情,体验探究的乐趣。 学情分析 学科知识分析: 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已学过的瞬时速度、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的基础上,探究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在上一章中用极限思想介绍了瞬时速度与瞬时加速度,学生已能接受极限思想。 学生能力分析: 要求学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探究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在介绍v—t图线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代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又一次应用了极限思想。要让学生初步认识极限思想,并不要求会计算,旨在渗透这种思想。 教学重点 使学生经历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规律的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 教学难点 极限思想的渗透。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复习讨论引入新课:

《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教案_教学设计

《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教案_教学设计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教案文章内容由收集!《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教案教学内容:P54 例3及练习八5-9 教学目标: 1、学会用复合单位表示速度、并用统一的符号写出一些交通工具的速度。 2、通过解决简单行程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构建数学模型:速度时间=路程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出示例题情景:特快列车每小时行的路程是40千米。 2、问: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信息? 3、再出示:特快列车的速度是40千米/时 4、师说明:也可以这样写。 5、让学生观察:哪种方法简便?怎样用复合单位来表示速度? 6、汇报成果:可以用所走的路程/时间单位来表示速度。 7、练习:让学生试着写出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集体讲评。 二、初步探究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 1、出示例3情景图 2、让生独立解决第(1)(2)小题 3、出示: (1)802=160(千米)让生说出每个数各代表什么量?

(2)280=160(千米) 4、小组讨论、探究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有什么关系?试着写出三者之间的关系式。 5、小组派代表展示他们的作品:速度时间=路程 三、深入探究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1、出示练习八第8题情景图 2、让生独立解答,全班讲评订正。 3、让生思考讨论:(1)(2)题的算式是根据什么关系式得出的?你有什么发现? 汇报展示成果: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速度 发现:只要知道其中任意两个量,便能求出第三个量。 四、巩固练习 练习8 5、6、7、9 生独立完成,全班讨论订正。 五、总结交流,汇报收获。 教学反思:

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一1.2时间和位移教案

高中物理新课标教学设计 1.2时间和位移 【学习者分析】 本人所在学校属于省级示范学校,学生在初中就已经进行了很长时间的探究体验,因此他们有探究的基础,优点是思维活跃,善于观察、总结、提出并回答问题,不过还存在“眼高手低”的问题及实验器材问题。 新课程改革打破了以前的应试教育模式,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地位平等,充分贯彻以学生为本,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地位。 本节课是一节科学探究课,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是现象,是问题,积极引导学生探究。 探究式教学重视的是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而不是结论,探究过程是产生创造思维的温床,过于重视结果可能会导致丧失探究热情,扼杀学生探究的欲望。 【教材分析】 《时间和位移》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1章第2节教学内容,主要学习两个重要的知识点:1知道什么是矢量和标量,2会区别位移和路程及时间和时刻。本节内容是对本章知识的提升,又是后面知识点学习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理解位移的概念以及它与路程的区别. (3)初步了解矢量和标量. 2.过程与方法: (1)会用坐标表示时刻与时间、位置和位移及相关方向; (2)会用矢量表示和计算质点位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用物理量表示质点不同时刻的不同位置,不同时间内的不同位移(或路程)的体验,领略物理方法的奥妙,体会科学的力量。 (2)养成良好的思考表述习惯和科学的价值观。. 【重点难点】 (1)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位移和路程的区别与联系. 【设计思想】 由于学生刚刚进入高中,物理难度有所提高,所以在初中与高中物理的转折点上,老师一定要低重心教学,重点把握基础知识。所以采取类比方式进行相关教学。 【教学环节】 一.课题的引入 提问一个走读生,上学是在什么时候离开家的?在路上用了多长时间?怎么走的?什么时候到校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出,要想清楚的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仅仅只是用上节所学的内容是不够的,还有必要学习一些新的物理量。 二、新课内容 1、时间与时刻

高中物理 2.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教学设计人教必一(2篇)

高中物理新课标教学设计 2.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学习者分析】 速运动是学生初中学习的内容,上一章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运动图象,在理解瞬时速度的概念时也渗透了微分、极限的思想,高中物理引进了很多极限思想的科学思维方法,而目前高一的学生对这种思维方法虽然已接触,但还是比较陌生。学生以学过的瞬时速度概念和匀速运动为基础,利用实例,巧妙设疑,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在自主讨论的学习环境下深化对微分法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 必修第一章学习了描述运动的概念,本章学习匀变速直线运动几个物理量之间的定量关系,本节研究的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上一章为本节奠定了全面的基础.本节是第一章概念和科学思维方法的具体应用。 作为最简单的变速运动,本节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规律的学习将为认识自由落体运动和其他更复杂的运动如平抛运动创造了条件。而且掌握了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和时间的关系,再通过牛顿第二定律,就能进一步推导出动能定理的关系式。可见本节的知识在整个力学中具有基础性的地位,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2)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及其应用 (3)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及其应用 (4)理解v-t图象中图线与t轴所夹的面积表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位移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近似推导位移公式的过程,体验微元法的特点和技巧,能把瞬时速度的求法与此比较。 (2)感悟一些数学方法的应用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微元法推导位移公式和公式法推导速度位移关系,培养自己动手能力,增加物理情感。 (2)体验成功的快乐和方法的意义。 【重点难点】 (1)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及其应用 (2)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及其应用 【设计思想】 本节课主要运用的是启发探究式综合教学方法。对教学的重难点即微分法的教学上采用了目标导学法,以思维训练为主线,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小组讨论和归纳,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索和发现科学规律。既明确了探究的目标和方向,又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在从匀速过渡到变速的教学上采用了比较法,启发学生从已有认识获得新知;并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另外还通过知识的铺垫、方法的迁移、多媒体课件的演示等手段,分散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动口、动脑、

小学四年级数学:《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的教学设计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的教 学设计 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Teaching Desig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peed, Time and Distance"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小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54页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使学生理解、掌握“速度”的含义,并学会用统一符号来表示速度。 2、使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能应用它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将运动中的具体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速度×时间=路程”全过程,经历将抽象的数学模型并用于解决具体问题的全过程。 情态态度:了解一些科普知识,扩大学生的认知视野,使学生感受人类创造交通工具的智慧和自然界的多姿多彩并体会数学的简约美。 【教学重点】:关于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教学难点】:“速度”概念的理解。

【教学设想】: 在日常生活中, 速度、时间与路程的应用非常广泛,它是学生今后学习行程问题应用题的基础。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把学生原有一些生活经验和感性认识进行概括总结,让学生理解掌握速度、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的速度、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情感。本节课的教学,从比较小明和小红的速度及了解、理解生活中的速度着手。先让学生自己汇报自己知道的一些速度,自己研究出速度统一写法的必要性。通过比较不同的速度,让学生举例生活中知道的速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加深对速度的理解。学生解决简单的行程问题时,先让学生观察,让学生感知速度,再总结出求路程、速度和时间的数量关系。 对于这节课,学生已经对速度有一定的认识,这节课主要是结合实际生活情境,让学生理解速度与路程、时间的关系。由于中年级学段的学生开始对“有用”的数学更感兴趣,本课学习内容安排与呈现都能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我在教学中很注重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和积极的学习情感,并通过多种学习方式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过程】:

高中时间和位移教学设计教案

时间和位移 教学目标: 1、知道时间和时刻的含义以及它们的区别,会在时间轴上找到对应的时间和时刻; 2、了解矢量的概念,知道矢量与标量的区别; 3、理解位移的概念,知道它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知道它是矢量,可以用有向线段来表示;知道位移的公式表示法;知道位移和路程的区别。 教学重点、难点: 时间和时刻的概念及区别、位移的概念及表示、矢量与标量的概念是本节的重点,位移的表示及矢量性、矢量的概念是本节的难点。 教学程序与教学内容: 复习回顾:质点的概念及条件、位置及表示。 问题思考:上午第一节课7:55开始上课,到8:40下课。这里的“7:55 ”和“ 8:40 ”是它们分别是指时间还是时刻我们说课堂45分钟为指时间还是时刻[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一、时刻和时间间隔: 1、时刻在时间轴上用点来表示。时间(时间间隔)在时间轴上用线段来表示。 2、单位:秒(S)分(min)小时(h) 3、实验室中测时间的仪器:停表打点计时器 例如:“前5 S时间内”常简称为“前5 S内”或“前5 S” “第5 S时间内”常简称为“第5 S内”或“第5 S” 例1:在时间轴上用点或线段表示下列时刻或时间: A、前3 S B、第3 S C、第3 S初 D、第2 S末 E、第2 S初到第6 S末 思考下列:1)什么叫路程 2)某同学从校门口出发沿正东行走40m,你能确定它的位置吗3)某同学从校门口出发正东行走40m,再正北方向行走40m,试确定他的位置它的路程是多少分析总结:路程与位置变化属于两个同的概念,为了描述位置的变化我们必引入一个新的物理量,

事例引入:有几位同学下课后从教室到校门口,可能有不同的几种走法,他们经过的轨迹不同;但他们的位置变化却是一样的,而我们研究物体的运动关键在于分析物体的位置的变化,就位置变化来说是一样的(效果相同)。为了表示这一结论人们用从起点到终点的线段来表示,为了表示出从教室到校门口,我们用箭头来表示。这就是位移。 二、位移和路程: 1、位移:以始点指向终点的有向线段来表示。 线段长度表示位移大小,方向表示位移方向。 位移(Δx )是矢量 2、矢量与标量的概念: 例2:某同学从校门口出发正东走40m ,再正北方向走40m ,求此过程中他的位移和路程 例3:、如图所示,某物体沿两个半径为R 的半圆弧由A 经B 到C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 物体的位移等于4R ,方向向东 B 、 物体的位移等于2πR C 、 物体的路程等于4R ,方向向东 D 、 物体的路程等于2πR 例4:有一质点P 在水平面上沿直线先向东后向西运动,在该直线上建有由西向东的一维坐系,若测得在各个时刻质点P 的位置坐标如下表所示,你能求出质点P 在3s 内、第3s 内、6s 内和第6s 内的位移和路程吗若能求,请求出其结果;若不能求,请说明理由。 2、位置、位移与路程的区别: (1)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2)质点作单向直线运动时,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 西 东 A B C

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教案

2.3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2.了解位移公式的推导方法,掌握位移公式x=v o t+ at2/2. 3.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及其应用. 4.理解v-t图象中图线与t轴所夹的面积表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位移. 5.能推导并掌握位移与速度的关系式v2-v02=2ax. 6.会适当地选用公式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问题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计算.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近似推导位移公式的过程,体验微元法的特点和技巧,能把瞬时速度的求法与此比较. 2.感悟一些数学方法的应用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微元法推导位移公式和公式法推导速度位移关系,培养自己动手的能力,增加物理 情感. 2.体验成功的快乐和方法的意义,增强科学能力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x=v o t+ at2/2及其应用. 2.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v2-v02=2ax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1.v-t图象中图线与t轴所夹的面积表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位移. 2.微元法推导位移时间关系式. 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x=v o t+ at2/2及其灵活应用. 教学方法 探究、讲授、讨论、练习 教学手段

教具准备 坐标纸、铅笔、刻度尺、多媒体课件 教学活动 [新课导入] 师:匀变速直线运动跟我们生活的关系密切,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很有意义.对于运动问题,人们不仅关注物体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而且还希望知道物体运动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我们用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的思想方法来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新课教学] 一、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 师:我们先从最简单的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人手,讨论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我们取初始时刻质点所在的位置为坐标原点.则有t时刻原点的位置坐标工与质点在o~t一段时间间隔内的位移相同.得出位移公式x=vt.请大家根据速度一时间图象的意义,画出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一时间图象. 学生动手定性画出一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一时间图象.如图2—3—1和2—3—2所示. 师:请同学们结合自己所画的图象,求图线与初、末时刻线和时间轴围成的矩形面积.生:正好是vt. 师:当速度值为正值和为负值时,它们的位移有什么不同? 生:当速度值为正值时,x=vt>O,图线与时间轴所围成的矩形在时间轴的上方.当速度值为负值时,x=vto表示位移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同,位移x

速度与时间关系导学案

第二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 编制:杨振林 审核:唐军 一.课前自学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如果物体运动的v-t 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则该物体的 不随时间变化,该物体做 运动。 (2)如课本图2.2-2所示,如果物体运动的v-t 图象是一条倾斜直线,表示物体所做的运动是 。由图象可以看出,对于图象上任意一个速度v 的变化量Δv,与对 应时间Δt 的比值t v ??是 ,即物体的 保持不变,所以该物体所做的运动是 。 (3)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如果物体的速度随着时间均匀增加,这个运动叫做 。其v-t 图象应为下图中的 图,如果物体的速度v 随时间均匀减小,这个运动叫 ,图象应为下图中的 图。 2.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 (1)对匀变速直线运动来说,速度v 随时间t 的变化关系式为 ,其中,若v 0=0,则公式变为 。若a=0,则公式变为 ,表示的是 运动。 (2)v=v 0+at 的理解:由于加速度a 在数值上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at 就是整个运动过程中___________,再加上运动开始时物体的初速度v 0,就得到t 时候物体的速度v 。 二.课堂演练 1.基本公式的应用 例1.汽车以10m/s 的速度匀速行驶,现以一定的加速度匀加速行驶,10s 后速度能达到25m/s ,问汽车的加速度为多大? 例2. 某汽车在某路面紧急刹车时,加速度的大小是6 m/s 2,如果必须在2.5 s 内停下来,则该汽车的行驶速度最大不能超过多少?(假设汽车刹车后做匀减速运动) v v v v

变式训练1.汽车以40 km/h的速度匀速行驶, (1)若汽车以0.6 m/s2的加速度加速,则10 s后速度能达到多少? (2)若汽车刹车以0.6 m/s2的加速度减速,则10 s 后速度减为多少? (3)若汽车刹车以3 m/s2的加速度减速,则10 s后速度为多少? 2.多过程问题的分析 例3.一质点从静止开始以1m/s2的加速度匀加速运动,经5s后做匀速运动,最后2s的时间质点做匀减速运动直至静止,则质点匀速运动时的速度是多大?减速运动时的加速度是多大? 变式训练1.发射卫星一般采用多级火箭,第一级火箭点火后,使卫星向上做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为50 m/s2,燃烧30 s后第一级脱离,第二级火箭没有马上点火,所以卫星向上做加速度为10 m/s2的匀减速运动,10 s后第二级火箭启动,卫星的加速度为80 m/s2,这样经过90s 等第二级火箭脱离时,卫星的速度为多大? 三.合作探究 卡车原来以10m/s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因为路口出现红灯,司机从较远的地方开始刹车,使卡车匀减速前进,当车减速到2m/s时,交通灯转为绿灯,司机当即停止刹车,并且只用了减速过程的一半时间就加速到原来的速度,从刹车开始到恢复原速过程用了12s. 求: (1)减速和加速过程所用的时间分别是多少? (2)减速与加速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分别是多少? (3)开始刹车后2s末及10s末的瞬时速度大小分别是多少?

最新物理①必修1.2《时间和位移》教案讲解学习

1.2 时间和位移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位移、路程、时刻和时间间隔。 2. 知道矢量和标量,知道位移是矢量。知道位移和路程的不同。 3. 知道直线运动物体的位置及位移,并能利用直线坐标系的坐标和坐标变化来表示。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具体问题引出时间、时刻、位移、路程等概念,要使学生学会将抽象问题形象化化的处理方法。

2.会用坐标表示时刻与时间、位置和位移及相关方向。 3.会用矢量表示和计算质点的位移,用标量表示路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时间位移的学习,要让学生了解生活与物理的关系,同时学会用科学的思维看待事实。 2.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和科学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 位移和路程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难点]

位移和路程在计算方法上的不同。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问一个走读生,上学的时候是什么时间离开家的?在路上用了多长时间?怎么走的?什么时间到校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提出,要想清楚地描述物体运动情况,仅仅用上节课所学的内容是不够的,我们需要学习更多的物理量。 二、新课内容 (一)时刻和时间间隔

时刻和时间间隔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开始学生的回答中,学生离家和到校所对应的是时刻概念,在路上所用的时间就是时间间隔,它等于两个时刻之差。 我们说上午8时上课、8时45分下课,这里的“8时”“8时45分”是这节课开始和结束的时刻,而这两个时刻之间的45分,则是两个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 上午前两节课开始和结束的时刻及两节课和课间休息所持续的时间间隔 1.如果建立一个表示时间的一维直线坐标系,则在这个坐标系中,时刻用点表示,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教案)——模板

v/(m/s) 0 t t/s 一、用v-t 图象研究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 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对应v-t 图线与t 轴所围成的面积. (教师) 问题: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是否也对应 v-t 图象一定的面积? (回答) 我们需要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规律! 问题:我们应怎样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学生)讨论 (教师) 思路: 在很短时间(⊿t )内,将变速直线运动近似为匀速直线运动,利用 x=vt 计算每一段的位移,各段位移之和即为变速运动的位移。 通过实例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 实例:一个物体以10m/s 的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2m/s 2 ,求经过4s 运动的位移。 (教师) 问题:我们怎样能求出位移? (学生)讨论 (教师) 探究思路:将运动分成时间相等(⊿t )的若干段,在⊿t 内,将物体视为匀速直线运动,每段位移之和即总位移。 探究1:将运动分成时间相等的两段, 即⊿t=2秒。 思路:在⊿t=2秒内,将物体视为匀速直线运动,两段位移之和即总位移。 问题:在⊿t=2s 内,视为匀速直线运动。运动速度取多大? (回答) 可以取⊿t=2s 内的初速度或末速度,也可取中间任一点的速度 [探究1-取初速度为匀速运动速度]: 探究1-1:将运动分成等时两段,即⊿t=2秒内为匀速运动。 问题:运算结果偏大还是偏小? (回答)偏小 探究1-2:将运动分成等时间的四段,即⊿t=1秒内为匀速运动。 时刻 ( s ) 0 2 4 速度 (m/s ) 10 14 18 时刻( s ) 0 1 2 3 4 速度(m/s ) 10 12 14 16 18 m m x x x 48)214210(2 1 =?+?=+=m x x x x x 521)m 16114121110( 4 3 2 1 =?+?+?+?=+++=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教学设计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教学设计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教学设 计 【设计思路】 根据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和高中学生学习、认知的特点,制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的教学设计方案。 【教材分析】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物理(必修1)第二章第四节的内容。该内容是学习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前两个规律的基础上,继续对匀变速直线运动进行学习。其主要特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强化学生分析和论证的能力;强调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应用,为以后动力学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 2、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式,会用此公式解相关的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速度与位移关系式的推导和应用过程使学生进一步领会运用数学 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 2、通过对实例、例题和习题中物理过程的分析,使学生继续学习并习惯 运用画运动示意图对物体运动过程进行分析和描述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解题过程养成学生规范化、程序化解题的物理学科的学习习惯。 2、通过读题、审题、计算、检验等解题环节,养成学生做事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速度与位移关系式的推导过程及应用。 通过提出学习任务、解决实际问题、推导出新的函数关系并初步学会利用位移与速度关系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使学生比较充分地感受到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式可以更方便的解决某一类型的实际问题,体会到该关系式的重要作用;认识数学工具对解决物理问题的重要性;养成规范化、程序化解题的良好物理学习习惯;通过对这一类型问题特点的归纳,使学生逐步掌握并习惯用分析、归纳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对速度与位移关系式的理解与应用。 学生在初学时往往将数学与物理隔离开来,机械的套公式,不注重也不太会对物体运动过程进行分析,对公式中各物理量及之间的关系缺乏理解,从而对公式的应用感到困难。 【具体设计】 1、课堂引入 引导学生阅读材料:车祸猛于虎,汽车是一个具有天使和魔鬼双重身份的工具,它给人们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很多灾难.“十次车祸九次快”,这是人们在无数次的交通事故中总结出来的安全警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时间和位移》教案

年级学科共案 时间:星期: 主备人:使用人: 【教学主题】2、时间和位移 【教学目标】1. 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位移的概念以及它与路程的区别。 【知识梳理】 一、时刻和时间间隔 (1)时刻和时间间隔(时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时间间隔(时间)就是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在时间轴上,时刻用点表示,而时间间隔(时间)用线段表示. (2)时间的计量单位是秒、分、时,它们的符号分别是s、min、h.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秒(s)二、路程和位移 问题展示 一个人从北京去重庆,可以选择不同的交通方式,既可以乘火车, 也可以乘飞机,还可以乘火车到武汉,然后乘轮船沿长江而上,如图 所示.无论通过什么路线从北京到重庆,位置的变化都是一样的 问题研讨② 1.在这几种情况下,他通过的路线,也就是他运动的轨迹不一 样.如果已知图1-2-3的地图比例,你怎样估算他走过的路程? 2.旅行时运动的方向在不断改变,旅行路程的长短涉及运动的方向吗? 知识归纳路程和位移 (1)路程 质点的实际路程运动路径的长度,路程只有大小,其单位就是长度的单位,国际单位为米,用m表示.(2)位移 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线段的长度表示位移的大小,有向线段箭头的指向表示位移的方向,位移的单位也是长度的单位. 例2一个人由西向东运动,从A点出发到达C点再返回到B点静止,如图1-2-4所示,AC=100m,BC =30m,则此人通过的路程是_______m,发生的位移是______m,位移的方向是_______.解析路程是径迹的长,大小为100m+30m=130m,而位移仅由初末位置决定,其大小为AB的长度,即70m.位移的方向是由初位置A指向末位置B,方向向东. 答案 130 70 由A指向B 图1-2-4

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教案

第二章运动的描述 第3节匀变速运动的位移与时间 一、预备知识: 1、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 先从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人手,由位移公式x=vt.画出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一时间图象.如图2—3—1和2—3—2所示. 图线与初、末时刻线和时间轴围成的矩形面积.正好是vt. 当速度值为正值时,x=vt>O,图线与时间轴所围成的矩形在时间轴的上方.当速度值为负值时,x=vto表示位移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同,位移x

围成的面积.先把物体的运动分成5个小段,在v —t 图象中,每小段起始时刻物体的瞬时速度由相应的纵坐标表示(如图乙).5个小矩形的面积之和近似地代表物体在整个过程中的位移.把物体的运动分成了10个小段.分成的小段数目越多,小矩形的面积总和越接近于倾斜直线下所围成的梯形的面积.为了精确一些,可以把运动过程划分为更多的小段,如图丙。可以想象,整个运动过程划分得非常非常细,小矩形合在一起组成了一个梯形OABC ,梯形OABC 的面积就代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的位移. 在图丁中,v —t 图象中直线下面的梯形OABC 的面积是 S=(OC+AB)XOA/2 把面积及各条线段换成所代表的物理量,上式变成x =(V o +V)t/2 把前面已经学过的速度公式v =v 0+at 代人,得到x =2 02 1at t v x += 这就是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关系的公式。也同样适用于匀减速直线运动。 在公式2 2 1at t v x +=中,初速度v o ,位移x ,加速度a ,时间间隔t 图2—3—5.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一时间图象用画斜线部分的面积表示位移 2、用公式推导: 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式t v x =, 代入 02 t v v v +=和0t v v at =+就可以推出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为:2 2 1at t v x += 匀减速位移公式还可X=V 0t —1/2 at 2 3、初速度为0时:若00=v ,则2 2 1at x =。速度一时间图象的面积为三角形。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关系(高一物理必修教案)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 2、会推导公式v2-v02=2ax 3、会灵活运用合适的公式解决实际的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物理规律,解决问题和实际分析结果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全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重点难点] 1、推导公式v2-v02=2ax 会灵活运用合适的公式解决实际的的问题 2、运用合适的公式解决实际的的问题 [知识链接]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0,则v= 1、速度规律v= 若v =0,则x= 2、位移规律x= 若v 那么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和速度存在什么关系呢? [学习内容] 问题: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4m/s2,某时刻速度是8m/s,经过一段位移时,速度为20m/s,求这段位移是多大? 学生解答:

(简要写出解题的思路或过程) 在上个问题中,并不知道时间t这个物理量,因此要分步解决,能不能用一个不含时间的新的公式直接解决呢? +at 得 t= ………………① 由v=v x= v t+at2/2 …………………………② 将①代入②得 2= ……………………………③ V2-v ③式就是本节学到的新的一个关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式中并不含有时间。 若v0=0,则③式可简化为v2= 知识运用: 习题1、一辆小车正以8m/s的速度沿直线行驶,突然以2m/s2做匀加速运动,则汽车行驶9m的速度是多大?此过程经历的时间是多长? 习题2、一辆卡车急刹车时的加速度大小是5m/s2,若要求在急刹车后22.5m 内停下,则它行驶的速度不能超过多少km/h 习题3、飞机落地后做匀减速滑行,它滑行的初速度是60m/s,加速度大小是3 m/s2,则飞机落后滑行的距离是多少? [学法指导]自学探究法练习法 [学习小结] [达标检测]

《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的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54页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使学生理解、掌握“速度”的含义,并学会用统一符号来表示速度。 2、使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能应用它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将运动中的具体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速度×时间=路程”全过程,经历将抽象的数学模型并用于解决具体问题的全过程。 情态态度:了解一些科普知识,扩大学生的认知视野,使学生感受人类创造交通工具的智慧和自然界的多姿多彩并体会数学的简约美。 【教学重点】:关于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教学难点】:“速度”概念的理解。 【教学设想】: 在日常生活中,速度、时间与路程的应用非常广泛,它是学生今后学习行程问题应用题的基础。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把学生原有一些生活经验和感性认识进行概括总结,让学生理解掌握速度、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的速度、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情感。本节课的教学,从比较小明和小红的速度及了解、理解生活中的速度着手。先让学生自己汇报自己知道的一些速度,自己研究出速度统一写法的必要性。通过比较不同的速度,让学生举例生活中知道的速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加深对速度的理解。学生解决简单的行程问题时,先让学生观察,让学生感知速度,再总结出求路程、速度和时间的数量关系。 对于这节课,学生已经对速度有一定的认识,这节课主要是结合实际生活情境,让学生理解速度与路程、时间的关系。由于中年级学段的学生开始对“有用”的数学更感兴趣,本课学习内容安排与呈现都能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我在教学中很注重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和积极的学习情感,并通过多种学习方式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过程】: (一)学前预测,做好铺垫 1.填一填。 132×24=3168 3168÷132=() 3168÷24=() 2.“小明上学走了6分钟,小红上学走了8分钟,谁走得快些?” “小明家离学校360米,小红家480米,那谁走得快一些呢?” [意图: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明白要想知道谁走得快,不是看谁行驶的时间少,而是要看统一时间内谁跑得远,建立单位时

1.2《时间和位移》示范教案

第二节时间和位移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 ?理解位移、路程、时刻和时间间隔。 2 ?能用数轴或一维直线坐标表示时刻和时间、位置和位移。 3. 知道时刻与位置、时间与位移的对应关系。 4 ?知道矢量和标量,知道位移是矢量。通过实例总结出矢量相加的法则。过程与方法: 1?通过具体问题引出时间、时刻、位移、路程等概念,要使学生学会将抽象问题形象化化的处理方法。2?会用坐标表示时刻与时间、位置和位移及相关方向。 3?会用矢量表示和计算质点的位移,用标量表示路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时间位移的学习,要让学生了解生活与物理的关系,同时学会用科学的思维看待 事实. 2.通过用物理量表示质点不同时刻的不同位置,不同时间内的不同位移(或路程)的体验, 领略物理方法的奥妙,体会科学的力量. 3?养成良好的思考表述习惯和科学的价值观. 4. 从知识是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的思想中,培养同学们建立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唯物主义观 占 八、、? 二、教学内容剖析 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本节介绍描述质点运动的时刻、时间间隔、路程、位移、矢量等概念 的含义和区别。本节和上节的内容都是为下面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学习奠定基础。时刻和时间 间隔、路程和位移的含义学生容易混淆,要注意让学生弄清楚它们的区别。本节是学习直线 运动知识的基础,只有理解了时间与时间间隔的区别、位移和路程的区别才能更好的掌握有 关运动的问题。 本节课教学重点: 1?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 ?位移的概念以及它与路程的区别。 本节课教学难点: 1.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生活中的时间与时刻。 2?理解位移的概念,会用有向线段表示位移。 三、教学思路与方法 本节要求学生了解时刻、时间间隔、路程、位移等概念的含义和区别。教师逐个解释名词效果不好。可以考虑通过一个实例让学生分析、讨论。如:利用教材中图 1.2-2北京到重 庆的一条路线,标明使用的交通工具,从列车时刻表上查出由北京出发的时间(时刻),经过中间各大站的时间(时刻)和达到重庆的时间(时刻)。 本节课用到的数学知识和方法:用数轴来表示时间轴和位移轴,在时间轴上,点表示时刻,线段表示时间间隔.要选计时起点(零时刻),计时起点前的时刻为负,计时起点后的时 刻为正;在位移轴上,点表示某一时刻的位置,线段表示某段时间内的位移?要选位置参考点(位置零点),直线运动中,可选某一单一方向作为正方向,朝正方向离开参考点的位置都为正,朝负方向离开参考点的位置都为负. 位移方向与规定方向相同时为正,相反时为负.标 量遵从算术加法的法则,矢量遵从三角形定则(或平行四边形定则,以后会学到,不让学生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教学设计

《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使学生理解、掌握“速度”的含义,并学会用统一符号来表示速度。 2、使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能应用它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将运动中的具体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速度×时间=路程”全过程,经历将抽象的数学模型并用于解决具体问题的全过程。 情态态度:了解一些科普知识,扩大学生的认知视野,使学生感受人类创造交通工具的智慧和自然界的多姿多彩并体会数学的简约美。 【教学重点】:关于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教学难点】:“速度”概念的理解。 【教学设想】: 在日常生活中, 速度、时间与路程的应用非常广泛,它是学生今后学习行程问题应用题的基础。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把学生原有一些生活经验和感性认识进行概括总结,让学生理解掌握速度、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的速度、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情感。本节课的教学,从比较小明和小红的速度及了解、理解生活中的速度着手。先让学生自己汇报自己知道的一些速度,自己研究出速度统一写法的必要性。通过比较不同的速度,让学生举例生活中知道的速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加深对速度的理解。学生解决简单的行程问题时,先让学生观察,让学生感知速度,再总结出求路程、速度和时间的数量关系。 对于这节课,学生已经对速度有一定的认识,这节课主要是结合实际生活情境,让学生理解速度与路程、时间的关系。由于中年级学段的学生开始对“有用”的数学更感兴趣,本课学习内容安排与呈现都能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我在教学中很注重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和积极的学习情感,并通过多种学习方式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过程】: (一)学前预测,做好铺垫 1. 填一填。 132×24=3168 3168÷132=( ) 3168÷24=( ) 2.“小明上学走了6分钟,小红上学走了8分钟,谁走得快些?” “小明家离学校360米,小红家480米,那谁走得快一些呢?” [意图: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明白要想知道谁走得快,不是看谁行驶的时间少,而是要看统一时间内谁跑得远,建立单位时间的表象] (二)回忆旧知,引入新课 1.学生介绍自己收集的交通工具的速度。 教师肯定学生介绍正确的交通工具的速度,并说明各种交通工具给人类生活带来的方便,让学生感受人类创造交通工具的智慧。 2.“单位时间”的介绍。 (1)课件显示一些教师收集的速度。 刘翔跨栏每秒跑8.5米火箭燃气每秒喷射约为2千米 猎豹奔跑每分钟行1800米声音每秒传播340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