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华工 考试资料 随堂练习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华工 考试资料 随堂练习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华工 考试资料 随堂练习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华工 考试资料 随堂练习

单项选择题

1. 1、行政法的调整对象是(行政关系和监督行政关系)

2. 2、下列各项中(判例)不是行政法的渊源。

3. 3、下列各项中(《治安管理处罚法》)是特殊行政法。

4. 4下列(赵某违章驾车,交警对其罚款50元)属于行政法关系

5. 5、行政法是(宪法)的延伸和具体化

6.在下列法的形式中,(其他规范性文件)是行政法的特殊渊源。

7.根据我国宪法规定,下列机关中有权制定行政法规的是(国务院)

1. 1.下列(北京市人民政府)项属于行政主体。

2. 2.我国实行的国务院总理负责制属于(首长制)。

3. 3.下列(民航总局局长)项不是国务院组成人员。

4. 4.国家公务员在年度考核中被确定不称职的,或者不胜任现职又不宜转任同级其他职务的,应按照规定程序予以(降职)。

5. 5.公务员一经任用,非因法定程序不被免职、降职、辞退或者行政处分。这属于公务员的(身份保障)权利。

6. 6.在我国,录用担任非领导职务的主任科员以下的公务员法律关系的发生一般采用(公开考试、择优录用)方式。

7.以下选择中不属于地方行政机关的派出机关的(居民委员会)。

8. 8.当公务员不能或不依法履行其法定义务时,必须承担一定的法律后果即法律责任,但一般不包括(民事责任)。

1. 1.下列何项属于行政行为的特征。(单方性)

2. 2.以下行为中,不属于行政行为的是:(发布天气预报)

3. 3.有效成立的行政行为非依法律规定不得随意变更或撤销,这是行政行为的(确定力)

4. 4.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在滥用职权、向相对方索贿情形下颁发的许可证行为,应属于:(可撤销)

5. 5.行政复议这一行政行为属于(行政司法行为)

13.对公务员的行政处分分为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和开除。

11. 6、吊销驾驶执照的行政行为属于(依职权行政行为)

1. 1、行政立法的主体是(国务院及所属各部委)

2. 2、特别授权立法的立法权(只能行使一次)

3. 3、执行性行政法规范不得在法律或上级行政法规范所规定的事项之外随意增加新的规定,所以我们一般称之为(实施细则)

4. 4、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要经过(国务院全体会议或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5. 5、国务院发布的行政法规,应由(国务院总理)签署

6. 6、有关行政主体制定的行政规章(应报国务院备案)

1. 1.行政征收的实施是以相对方负有行政法上的(缴纳义务)为前提的。

2.下列(律师资格证)是行政机关赋予相对方某种法律资格的许可。

3. 3.下列行为中,属于行政处罚行为的是(行政没收)

4. 4.下列不属行政确认形式的行政行为有(勘验)

5. 5.行政主体向违反行政法规定的相对方收取排污费、滞纳金的行为在性质上属:(行政征收)

6. 6.下列行政行为中非行政处罚的是(开除公职)

7. 7.以下行政处罚形式属于行为罚的是(责令停产停业)

8.下列行政强制措施属于间接执行性强制措施的有(执行罚)

9. 9.主持行政裁决活动的机关是(行政机关)

1. 1、我国在(《行政处罚法》)中第一次确定了听证制度。

2. 2、行政首长签署程序是(内部行政程序)

3. 3、以下基本制度中主要目的在于保障行政公开原则的是(表明身份程序)

4. 4、行政程序法属于(行政法)

5. 5、行政程序法的调整对象是(行政关系)

6. 6、下列诸项中,不属于行政程序的是(行政诉讼程序)

1.何项是行政主体和公务员承担行政责任的相同方式(通报批评)

A、行政赔偿

B、行政处罚

C、行政处分

D、通报批评

2. 2、行政违法侵害的社会关系是(行政关系)

3. 3、实质性行政违法所引起的法律后果是依据实体法追究行为主体的(惩罚性行政责任)

4. 4、形式性行政违法所引起的法律后果是依据程序法追究行为主体的(补救性行政责任)

5. 5、下列制裁形式不属于行政处分的有(降职)

1.行政系统内部一般监督中最主要、最有力的监督形式是(上下级监督)。

2. 2.我国审计署审计长由(全国人大)任免。

3. 3.公民的监督行为是一种(法律行为)。

4.行政监督的内容很多,核心问题是行政组织及其工作人员( A)。 A.行政权力的行使情况

5. 5.我国行政监察机关的领导体制是( A 双重领导)

6.权力机关对行政监察的内容,除法律监督外,还有(工作监督)。

1.根据我国国家赔偿法的规定,国家赔偿的申请人的损失包括( B )

B、直接损失

2. 2、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王某被公安机关非法拘禁,该案中赔偿请求人是( A 王某)

A、王某

B、王某父母

C、王某之妻

D、王某的成年子女

3. 3、市工商局的赔偿费用由(A 市工商局)支出。

A、市工商局

B、省工商局

C、市人民政府

D、省人民政府

4.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赔偿最高额为国家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的20

5. 5、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行政复议实行(一级复议制)

6. 6、对某省一行政公署的行政处理决定不服的,应向(该省人民政府)申请复议。

7. 7、对某市公安局西城派出所作的拘留10天的行政处罚不服申请的复议,由(市公安局)管辖。

A、市公安局

B、市公安局的上一级公安机关

C、西城派出所

D、市人民政府

8.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已经受理的,(B 不可以申请复议)

1. 1、行政诉讼是一种解决(A行政)争议的制度。

2.人民法院审理案件不适用调解,这是(行政诉讼)确立的基本制

3. 3、下列何项属于行政诉讼与其他诉讼共有的原则和制度(C )。

C、合议制度

4. 4、下列何项是我国行政诉讼特有的原则与制度(B )

B、被告负举证责任制度

5. 5、下列何项在我国行政诉讼中不能作原告(C行政机关)

2. 2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主要是确定(法院)受理行政案件的范围。

3. 3、某公务员对下列(B)行政行为不能提起行政诉讼。

B、其所在的行政机关对其作出的行政处分

4. 4、( C 行政指导)属于最高人民法院新司法解释规定的不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行政行为。

5. 5、( A 重复处理行为)并不影响当事人的权利、义务。

6. 6、对省公安厅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应向(A )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A.基层 B.中级 C.高级 D.最高

7. 7、对限制人身自由行政强制措施不服提起的诉讼由原告或被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这种管辖称为( D )。

A.指定管辖 B.裁定管辖

C.合并管辖 D.共同管辖

8. 8、下列人员中,( D )不能提起管辖权异议。

A.原告 B.被告 C.第三人 D.证人

9. 9、经过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改变原决定的,即可以由最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也可以由行政复议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这种管辖称为( C )。

A.指定管辖 B.级别管辖

C.共同管辖 D.管辖权转移

10. 10、下列( C )可以审理行政诉讼案件。

A.铁路法院 B.海事法院

C.基层人民法院 D.军事法院

1. 1、不属于行政诉讼当事人的是( D )。

A.原告 B.被告 C.第三人 D.委托代理人

2.行政诉讼中,当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托(D )代为进行诉讼。 A.1~3人 B.2人 C.3人 D.1~2人

3. 3.经复议的行政行为,复议行政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由( B )作为被告。

A.原行政机关 B.复议机关

C.原行政机关和复议机关 D.共同的上级机关

4.应当追加被告而原告不同意追加的,人民法院应(D)。

A.裁定驳回起诉 B.不予追加

C.中止审理 D.通知其以第三人身份参加诉讼

5. 5.不属于行政诉讼参加人的是( C )。

A.代理人 B.当事人 C.证人 D.第三人

1. 1.属于行政诉讼证据特有的证据是(D )。

A.当事人陈述 B.书证 C.勘验笔录 D.现场笔录

2. 2.行政诉讼中的证据是一种( D )。

A.手段 B.方法 C.客观事实 D.材料

3. 3.下列哪些不属于法院证据审查的对象?( B )

A.具体行政行为依据的事实

B.被告在诉讼过程中自行收集的证据

C.具体行政行为依据的规范性文件

D.原告提供的证据

4.行政诉讼中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承担举证责任的是( C)。 A.原告 B.坚持谁主张,谁举证原则

C.被告 D.法院

5. 5.下列证据法院不能接受的有( C )。

A.因不可抗力而没有在法定期限内提出的证据

B.原告提出新的申辩后,被告针对些提出的证据

C.被告在二审中提出的新的证据

D.被告经法院允许补充的证据1.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行政诉讼案件的合议庭应有(C )

A.由3人或3人以上单数审判员

B.由5人或5人以上单数审判员

C.由3人或3人以上单数审判员或审判员、陪审员

D.由5人或5人以上单数审判员或审判员、陪审员

2. 2.在第二审程序中,行政机关( D )。

A.可以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

B.经人民法院允许可以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

C.与相对人协商一致后可以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

D.不得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

3. 3.在行政诉讼中原告特有的权利是( B )。

A.委托诉讼代理人 B.撤诉

C.原审当事人 D.提起上诉

4. 4.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已受理的(B )。

A.可以申请复议 B.不得申请复议

C.判决后再申请复议 D.撤诉后再申请复议

5. 5.下列(C )不能提起审判监督程序。

A.最高人民法院 B.上级人民法院

C.原审当事人 D.人民检察院

1. 1.裁定是人民法院行政诉讼中,就( B )问题作出的决定。 A.实体 B.程序

C.实体和程序 D.实体或程序

2.不属于行政诉讼法规定的第一审判决种类的有( A )。

A.确认判决 B.撤销判决

C.履行判决 D.变更判决

3.对于(B )引发的行政诉讼案件,人民法院可以作出变更判决。 A.行政许可 B.行政处罚

C.行政裁决 D.行政强制执行

4.再审的行政诉讼案件的判决能否被提起上诉?(C )

A.可以 B.不可以

C.应根据再审的程序决定

D.只有最高人民法院以下的人民法院再审的行政案件可以向最高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5.行政诉讼第二审判决发回原审法院重审的条件是(C)。

A.适用法律错误 B.适用法规错误

C.应当回避的审判员没有回避

D.案件主要事实清楚,但没有次要证据佐证的

1. 1.行政诉讼中,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可以参照( D )。 A.法律 B.行政法规 C.地方性法规 D.规章

2. 因各种不同等级法律文件之间产生的法律适用冲突是(B )。 A.特别冲突 B.层级冲突

C.平级冲突 D.区际冲突

3. 3.地方性法规制定的主体有(A )。

A.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

B.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人民政府

C.直辖市人民政府

D.国务院批准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

4. 人民法院在作出裁判时,可以直接援引的依据是( B)。

A.宪法 B.地方性法规

C县政府发布的规范性文件D规章以下的其他规范文件

5. 5.属于层级冲突的表现形式的有( C )。

A.国务院各部委制定的规章和省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

B.国务院各部委和省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C.地方性法规和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

D.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法律

1. 1、对于在我国领域内没有住所的当事人,不服第一审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的,其上诉期限为( B 30 )天。

2. 2、涉外行政诉讼主要是指( A 原告)不是我国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行政诉讼。

3. 3、涉外行政诉讼中的公告送达的时间是:( D 6个月)

1、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是。( D 行政法治原则)

2、区公所的设立要经批准。( D 省级人民政府)3.《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属于。( B 法律)

4、省环保局的赔偿费用由财政支出。(B省人民政府)

5、下列属于行政复议受案范围的是。(D)

D.行政机关对森林资源所有权归属的处理决定

1.行政法的调整对象是。( D行政关系和监督行政关系)2.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在滥用职权、向相对方索贿之情形下颁发许可证的行为,应予。( C撤销)

3.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规定,对违反交通管理行为处罚的实施办法,由另行规定。( B国务院)

4.深圳市福田公安分局干警万某在执行巡逻任务巡逻时,非法殴打他人致残,该受害人应向提出赔偿请求。(福田公安分局)5.对省政府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应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B中级)

1.正赶赴火场的消防队、消防车、消防器材和装备要铁路运输或轮渡时,铁路和航运部门应免费优先载运,这体现行政主体享有。( C 获得社会协助权)

2.下列是行政机关赋予相对方某种法律资格的许可。( D 会计师证)

3.行政指导以其功能为标准,可分为管制性、调整性和行政指导。( C )

A.个别性 B,贸易性 C.促进性 D.教育性4.某市工商局与税务局对某个体户共同违法行使职权造成侵害其合法权益的行为,该个体户提出赔偿请求。( D ) A.只能向工商局 B.只能向税务局

C.应向工商局与税务局的共同上级行政机关

D.应向工商局、税务局

5.我国在中第一次以法律形式确定了听证制度。(《行政处罚法》)

多项选择题

8. 1、下列各项中属于行政法渊源的有(ABD )

A、宪法

B、法律

C、判例

D、中共中央与国务院联合发布的规范性文件

9. 2、以行政法规范的性质为标准,行政法可分为(CD )

A、一般行政法

B、特别行政法

C、实体行政法

D、程序行政法

10.可以引起行政法律关系产生,变更与消灭的有(ABC )

A、合法的行为

B、非法的行为

C、事件

D、法律规定11. 4、下列(ABD )属于行政法的渊源

A、行政解释

B、地方解释

C、学理解释

D、司法解释

12. 5、行政合法性原则的内容包括(ABCD )

A、不失职

B、不违反法定程序

C、不超越职权

D、不滥用权力

9. 1.公务员法律关系的变更主要包括晋升( ACD )。

A.降职 B.辞职 C.交流

D.撤职 E.挂职锻炼

10. 2.引起公务员法律关系消灭的有( ABD )。

A.辞职 B.辞退 C.撤职

D.退休 E.轮换

11. 3.行政优先权指行政权具有优先行使和实现的效力,其内容一般包括( ABC )

A.先行处置权 B.获得社会协助权

C.行政行为的推定有效 D.行政受益权

12.下列选择中,具有行政主体资格的有( ABCE )。

A.北京市人民政府 B.海淀税务分局

C.国家烟草局 D.国务院港澳办

E.某行政公署

6. 1、行政行为与民事行为和其他国家机关的行为相比较,主要特征是:( ABCE )

A.从属法律性 B.裁量性

C.效力先定性 D.双方意志性E.强制性

7. 2、行政行为成立便对相对方和行政主体产生法律上的效力,一般地应具有( ABDE )

A.确定力 B.拘束力C.强制力 D.公定力E.执行力

8.行政行为违反法律、法规的,哪些机关可以撤销(ABDE)

A.人民法院 B.国务院

C.人民检察院 D.上级行政机关

E.作出行政行为的机关

9. 4、行政行为合法的一般要件有( ABCD )

A.主体合法 B.内容合法适当

C.程序合法 D.在职权范围内 E.行为对象合法

10. 5、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为企业颁发生产许可证的行为属于

( BD )

A.抽象行政行为 B.具体行政行为

C.依职权行政行为 D.应请求行政行为

12. 7、行政主体依职权对行政相对方科以一定义务,应属( AC )A.单方行政行为 B.双方行政行为

C.依职权行政行为 D.羁束行政行为

7. 1、下列(CD )是行政立法主体

A、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B、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

C、国务院及其各部委

D、省级人民政府

8. 2、国务院依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在对外开放方面制定的暂行规定属于( BCD )

A、一般授权立法

B、特别授权立法

C、中央行政立法

D、试验性立法

9. 3、下列哪些行政机关具有行政立法权(ABC )

A、教育部

B、重庆市人民政府

C、郑州市人民政府

D、开封市人民政府

10. 4、所有抽象行政行为都具有如下特征(ABCD )

A、对象的普遍性

B、效力的普遍性和持续性

C、准立法性

D、不可诉性

11. 5、有权改变或撤销县人民政府所作违法或不当抽象行政行为的主体是(AD)

A、县人大常委会

B、县人民法院

C、该县中共县委

D、市政府

10. 1.下列费用属于行政征收范围的有(ABCD )

A.税收 B.滞纳金

C.建设资金 D.资源费

11. 2.因违反行政法的规定而引起的征收有(CD )

A.资源费征收 B.管理费征收

C.排污费征收 D.滞纳金征收

12. 3.行政征收的行为方式有(ABCD )

A.查帐征收 B.查验征收

C.定期定额征收 D.代征、代扣

13. 4.下列许可中属于独占许可的有(AB )

A.专利许可 B.商标许可 C.采矿许可 D.林木采伐许可14. 5.行政确认是(AB )的行政行为。

A.要式 B.默示 C.羁束 D.自由裁量

15. 6.下列行政处罚中属于行为罚的有(AD )

A.责令停产停业 B.行政拘留 C.劳动教养 D.吊销营业执照16. 7.行政机关作出(ABD )等行政处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

A.责令停产停业 B.吊销许可证或执照

C.行政拘留 D.数额较大的罚款

17. 8.直接强制执行措施主要有(AC )形式

A.查封、扣押 B.执行罚 C.冻结、划拨 D.代执行18. 9.行政给付在我国主要有(ABCD )等形式。

A.安置 B.补助 C.抚恤、优待 D.救灾扶贫

19. 10.我国行政裁决主要适用于解决(ABD )

A.权属纠纷 B.侵权纠纷 C.行政纠纷 D.知识产权纠纷

7. 1、行政立法程序包含有哪些具体制度(ABCD )

A、听证制度

B、会议制度

C、专家论证制度

D、备案制度

8. 2、公平原则的保障制度有(ABCD )

A、回避制度

B、会议制度

C、听证制度

D、调查制度

E、时效制度

9. 3、下述行政程序类型中,属于按行政职能为标准划分的有(BC )

A、行政外部程序

B、行政立法程序

C、行政执法程序

D、行政内部程序

10. 4、根据法律是否明确规定和要求为标准,可将行政程序划分为(BD )

A、外部行政程序

B、自由行政程序

C、内部行政程序

D、法定行政程序

11.为提高行政行为的效率,在程序上的保障制度有(ACD)

A、时效制度

B、听证制度

C、行为方式在时间上有先后程序的规定

D、简易程序的规定

12. 6、行政程序的主要作用有(ACD )

A、保护相对方合法权益

B、保障行政权的充分、有效、合法行使、

C、提高行政效率

D、监督和控制行政权6. 1、公务员承担行政责任的方式有(BCE )

A、赔礼道德、承认错误

B、通报批评

C、赔偿损失

D、停止违法行为

E、行政处分

7. 2、行政相对方承担行政责任的一般方式( ABCDE )

A、承认错误、赔礼道歉

B、接受行政处罚

C、履行法定义务

D、恢复原状、返还财物

E、赔偿损失

8. 3、行政行为具有(ABCDE )情形之一的,行政主体应承担撤销违法行为的行政责任。

A、主要证据不足

B、适用法律、法规错误

C、违反法定程序

D、超越职权

E、滥用职权

9. 4、行政责任的构成要件是( BCD )

A、行为主体是行政主体 B存在违反行政法律义务的行为

C、存在承担行政责任的法律依据

D、主观有过错

E、造成损害事实

10. 5、外国人承担不同于我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特殊行政责任方式有( ADE )

A、驱逐出境

B、警告

C、拘留

D、限期离境

E、禁止入境

7. 1.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主要有( BDE )

A.双向监督 B.行政监察

C.专门监督 D.一般监督 E.审计监督

8. 2.行政监察机关的职权有( ABCD )。

A.调查权 B.建议权

C.检查权 D.行政处分权 E.审核权

9. 3.行政监察机关的直接处分权包括( ABCDE )。

A.开除 B.撤职

C.记大过 D.降级 E.警告

10. 4.审计机关主要行使下列职权( ABCDE )。

A.处理权 B.通报权

C.建议权 D.调查权 E.检查权

11. 5.我国权力机关对监督的形式主要有( BE )。

A.法律监督 B.会议监督

C.一般监督 D.工作监督 E.日常监督

9. 1、行政复议应遵循( ABCD )原则。

A、合法、及时、准确、便民 B依法独立行使行政复议权

C、书面复议原则

D、一级复议制

10. 2、行政复议参加人包括( ABC )。

A、申请人

B、被申请人

C、第三人

D、复议代理人

11. 3、行政复议机关审理复议案件,以( ABC )为依据。

A、法律

B、法规

C、规章

D、上级行政机关规范性文件

12. 4、对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工作部门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申请的复议,由( BC )管辖。

A、本级工作部门

B、本级人民政府

C、上一级工作部门

D、上一级人民政府

13. 5、行政机关或其工作人员有下列( ABCD )侵犯财产权情形的,国家应予赔偿。

A、违法实施行政处罚

B、违法实施行政强制措施

C、违反国家规定征收财物、摊派费用

D、行政机关的不作为行为

14.我国行政赔偿的方式除金钱赔偿外,还包括( AD )

A、恢复原状

B、停止侵害

C、排除妨碍

D、返还财产

15. 7、我国行政赔偿的途径有( ACD )

A、单独就赔偿问题向行政机关提出

B、单独就赔偿问题向人民法院提出

C、在行政复议程序中与其他问题一并提出

D、在行政诉讼中与其他问题一并提出

6. 1、下列何项不是我国行政诉讼的客体(ACD )

A、抽象行政行为

B、具体行政行为

C、内部行政行为

D、法定受案范围之外的行政行为

7. 2、下列哪些不能作为我国行政诉讼的被告(BD )

A、行政机关

B、国家公务员

C、法律法规授权组织

D、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

8. 3、下列何项是行政诉讼与其他诉讼共有的原则和制度(ABC )

A、独立审判原则

B、合议制度

C、检察监督制度

D、被告负举证责任制度

9. 4、下列何项依法在行政诉讼中不负责举证责任( ACD)

A、原告

B、被告

C、第三人

D、诉讼代理人

10. 5、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是否可适用调解( BC)

A、适用调解

B、不适用调解

C、特定行政争议可适用调解

D、任何行政争议一律不适用调解

11. 1、下列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规定方式的有(ABCD )。

A、概括式

B、肯定式的列举方式

C、否定式的列举方式

D、混合式

12. 2、确立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意义是(ABCD )。

A、确定法院与行政机关和权力机关在监督方面的界限

B确定相对人在受到行政行为侵害后受司法保护的范围

C、确定法院司法审查的权限

D、确定当事人资格的初步条件

13. 3、下列(AC )属于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A、行政机关拒绝发放社会保障金

B、工商局开除某一公务员

C、卫生局对一个体食品商贩罚款

D、县政府作出的鼓励养鸡的决定

14. 4、下列( ABD )不属于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A、公安局依据刑事诉讼法进行的刑事侦查行为

B、公民就已决定的行政裁决不服,重新提起处理量申请遭拒绝

C、县机械局决定由某下属企业承担一部分下岗职工的社会保障金

D、外部交发表的表明我国政府立场的声明

15. 5.下列( BD )属于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案件。

A.涉外行政案件

B.确认发明专利的案件

C.公安派出所作出的20元罚款引发的行政案件

D.海关处理的案件

16. 6.裁定管辖包括( CD )。

A.级别管辖 B.地域管辖

C.移送管辖 D.指定管辖17.属于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情形有(ABCD )。A.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所认定的主要事实和证据

B.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所适用的规范依据且对定性产生影响的C.撤销或部分撤销原行政行为处理结果的

D.变更原具体行政行为处理结果的

18. 8.下列人员中,(AB )可以提起管辖权异议。

A.被告 B.原告 C.翻译人员 D.证人

19. 9.地域管辖包括( ABC )。

A.一般地域管辖 B.共同管辖

C.特别地域管辖 D.级别管辖

6. 1.可以作为行政诉讼被告的有(ABC )。

A.法律授权组织 B.法规授权组织

C.行政机关 D.行政机关委托组织

7.2.下列不属于诉讼参加人的是(BC )。

A.原告 B.证人

C.鉴定人 D.委托代理人

8. 3.下列不属于诉讼当事人的是( BC )。

A.原告 B.委托代理人

C.证人 D.第三人

9.可以股份制企业的名义提起行政诉讼的组织或个人有(ABC)。 A.股东大会 B.股东代表大会

C.董事会 D.各股东

10. 5.行政诉讼中诉讼代理人的种类有( ABC )。

A.法定诉讼代理人 B.指定诉讼代理人

C.委托诉讼代理人 D.法定代表人

6. 1.下列属于行政诉讼证据(ABCD )。

A.书证、物证 B.当事人陈述

C.视听资料 D.现场笔录

7. 2.行政诉讼证据的特点是( ABCD )。

A.证据范围的广泛性 B.证据来源的特定性

C举证责任的承担主体 D证据审查方式和阶段的特定性

8. 3.属于被告应当提供的证据有( BD )。

A.在诉讼中自行向原告收集的证据

B.在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收集的事实证据

C.在诉讼中自行向证人收集的证据

D.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

9. 4.原告应当负举证责任的是( ACD )。

A.证明起诉符合法定条件

B.证明起诉未超过起诉期限

C.在不作为的行政诉讼案件中,证明其提出过申请的事实

D.在行政赔偿案件中,证明因具体行政行为而受到损失的事实6.行政诉讼法和《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规定的判决形式有。(ABCD) A.确认判决 B.变更判决

C.撤销判决 D.履行判决

7. 2.行政诉讼中,当出现下列(ABD )情况时,可以停止原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

A.被告认为需要停止执行 B.原告申请停止执行,人民法院同意的C.原告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 D.法律、法规规定停止执行的

8. 3.有权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机构或人员有( ABD )。

A.最高人民法院 B.上级人民法院

C.原审当事人 D.人民检察院

9. 4.有权提起回避的人员有( ABC )。

A.原告 B.被告

C.第三人 D.证人

10. 5.可以审理再审案件的法院有(ABCD )。

A.原审人民法院 B.上一级人民法院

C.其他上级人民法院 D.最高人民法院

6.按照行政诉讼审理程序的不同,行政诉讼判决种类可为( ABC)。 A.第一审判决 B.第二审判决

C.再审判决 D.缺席判决

7. 2.按照《若干问题的解释》中增加的判决形式有(BC )。 A.履行判决 B.确认判决

C.驳回诉讼请求判决 D.变更判决

8. 3.按照行政诉讼法规,作出维持判决的条件有( ABC)。

A.证据确凿 B.适用法律、法规正确

C.符合法定程序 D.当事人没有异议

9. 4.作出撤销判决的理由有(ABCD )。

A.主要证据不足 B.适用法律、法规错误

C.违反法定程序 D.超越职权

10. 5.对于被告的下列情况可以作出履行判决( AC )。

A.不履行法定职责的 B.错误履行法定职责的

C.拖延履行法定职责

D.超越职权范围行使权力的

6. 1.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参照( CD )。

A.行政法规 B.地方性法规

C.部门规章 D.地方规章

7. 2.行政诉讼中,法律适用冲突的形式有( ABCD )。

A.特别冲突 B.层级冲突

C.人际冲突 D.区际冲突

8. 3.行政诉讼中法律适用的特点有(BCD )。

A.首次适用 B.二次适用

C.最终适用 D.只适用法律、法规

9. 4.法律的区际冲突的形式有( BCD )。

A.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和省人大制定的行政法规冲突

B.祖国大陆的法律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法律冲突

C.国内不同行政区域的法律冲突

D.澳门和香港地区的法律冲突

10. 5.产生法律适用冲突的原因有( ABC )。

A.立法主体的多重性 B.立法职权的不明确

C.立法授权的不明确 D.调整对象的复杂性

4. 1、涉外行政诉讼的原则有:( ABC )

A、平等原则

B、对等原则

C、适应国际条例原则

D、中国、外国都可受理原则

5. 2、涉外行政诉讼的法律渊源有:( ABCD )

A、法律

B、最高司法机关的司法解释

C、国际条约

D、国际惯例

6. 3、涉外行政诉讼的送达方式有:( ABCD )

A依有关国际条约规定的方式送达B、通过外交途径送达

C、委托我国驻外使、领馆代为送达

D、公告送达

1.行政主体可能是下列。(ABD )

A.国家行政机关B.行政监督检查机关

C.行政相对方D.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2.下列可以参加国务院常务会议。(BC )

A.各部部长、委员会主任B.国务委员

C.秘书长D.国务院办公厅主任

3.下列合同中属于行政合同。(ABC )

A.科研合同 B.征购粮油合同

C.公用征收合同D.订购行政办公用品的订货合同4.下列ACD 属于行政主体承担行政责任的方式。

A.通报批评 B.行政处分

C.行政赔偿 D.撤销违法的行政行为

5.行政复议法中的派出机构是指。(BCD )

A.区公所、街道办事处 B.公安派出所

C.工商所 D.税务所

1.行政法调整的对象是。( CD )

A.行政法关系 B.行政法律关系

C.行政关系 D.监督行政关系

2.下列行为,属于行政主体作出的行政行为的有BCD

A.购买办公用品 B.罚款

C.清理“三无”人员 D.扫“黄”

3.下列属于声誉罚的有。( AC )

A.警告 B.记过

C.通报批评 D.公布开除

4.赔偿义务机关被撤销的,为赔偿义务机关。( BC )A.撤销该赔偿义务机关的行政机关

B.继续行使其职权的行政机关

C.若无B项,则为A项

D.原赔偿义务机关的上级主管机关

5.有权提起再审案件。( BCD )

A.各级法院院长 B.上级人民法院

C.审判委员会 D.人民检察院

1.可以成为行政主体。( ABC )

A.行政机关 B.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C.接受行政委托的组织 D.公务员

2.下列是行政立法主体。(CD )

A.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B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

C.国务院及其各部委 D.省级人民政府

3.下列费用的征收属于行政征收范围的有。(ACD) A.排污费 B.行政诉讼费

C.公路养路费 D.滞纳金

4.某人被区公安分局拘留5日,该公民不服处罚,申诉至市公安局,市公安局作出原处罚决定维持并罚款200元的复议决定。如该公民认为上述行政行为违法,应以为赔偿义务机关。( BD ) A.区公安局 B.5日拘留以区公安分局

C.市公安局 D.200元罚款以市公安局

5.除法律规定终局的行政复议外,申请人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15 日内,或者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期限内向人民法院起诉。对申请人逾期不起诉、又不履行复议决定的,可以按处理。( CD )

A.一律由复议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或者依法强制执行B.一律由最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或依法强制执行

C.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复议决定,由复议机关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或依法强制执行

D.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的复议决定,由最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或依法强制执行

名词区别与联系

1.行政法律关系和监督行政法律关系

行政法律关系,是指由行政法调整的具有行政法上权利义务内容的行政关系。监督行政法律关系,是指国家有权机关在监督行政行为的过程中,与行政主体之间形成的受行政法规调整的各种关系。行政法律关系和监督行政法律关系的区别是:(1)在行政法律关系中,行政主体处于主导地位,而在监督行政法律关系中,监督主体处于主导地位,行政主体处于受监督地位。(2)在行政法律关系中,行政主体与公民、法入或其他组织构成对应双方主体,而在监督行政法律关系中,行政主体与监督主体构成对应主体。(3)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双方主体的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包括物质财富、精神财富和行为等,而监督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主要,是指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行政法律关系和监督行政法律关系的联系主要有:(1)行政法律关系是监督行政法律关系产生的基础,没有行政法律关系也就没有了监督行政法律关系。(2)行政法律关系与监督行政法律关系之间可以相互影响。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可能导致监督行政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或消失。反之,监督行政法律关系的变化也可能导致行政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或消失。(3)相对行政主体而言,监督行政法律关系的非对等性和行政实体法律关系中的非对等性是倒置的。

2.行政授权与行政委托

行政授权,是指法律、法规将某项或某一方面的行政职权的一部分或全部,通过法定方式授予某个组织的法律行为。行政委托,是指行政主体将其职权的一部分,依法委托给其他组织或个人来行使的法律行为。

行政授权与行政委托是两种不同的法律行为,其区别如下:(1)依据要求不同。行政授权必须有法律、法规的明文授权规定为依据,而行政委托虽然也必须依法进行,但是有些行政事项范围内的委托无须有法律明文规定,只要不违背法律的精神和目的即可。(2)法定的方式不同。行政授权必须以法律、法规直接授予职权方式或法律、法规规定由特定行政机关授权的方式来进行,而行政委托必须以较具体的委托决定方式来进行。(3)法律后果不同。行政授权的结果发生职权职责转移,使被授权者获得该项职权职责,或者取得行政主体资格,或者增加和扩大了行政职权。(4)对象不同。行政授权的对象只能是一定的组织,而行政委托的对象可以是组织也可以是个人。

3.行政赔偿与行政补偿

行政赔偿,是国家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造成损害承担的赔偿责任,其赔偿义务机关是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赔偿范围特定,赔偿途径是多渠道的。行政补偿,是指国家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合法行为造成的损失给予的补偿,如土地征用补偿,财产国有化补偿等。

行政赔偿与行政补偿的区别在于:(1)二者引发的原因不同。赔偿是违法行为引起,而补偿是合法行为引起(2)性质不同。赔偿是普通的违法行政行为引起的法律责任,而补偿是例外的特定民事责任。(3)依据不同。行政赔偿适用国家赔偿法规定,行政补偿在我国没有法律明确规定。(4)二者赔偿的适用范围、标准、方式也存在不同。

4.行政强制措施与行政强制执行

行政强制执行,是指行政主体为了保证行政管理活动的正常执行,对不履行国家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作出的行政处理决定或科以的行政义务的相对方依法采取各种强制手段,以迫使其执行行政处理决定、履行行政义务或达到与履行义务相同的状态的行为。行政强制措施,是指行政机关为了预防、制止或控制危害社会行为的发生,依法采取的对有关对象的人身、财产和行为自由加以暂时性限制,使其保持一定状态的手段。

行政强制措施与行政强制执行都属于行政强制,带有强制性,这是他们的共同点。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1)前提不同。行政强制执行的前提是法定义务人不履行义务,但行政强制措施并不一定以当事人具有某些法定义务为前提,而是以可能产生危害社会的行为为前提。(2)目的不同。行政强制执行的目的在于迫使义务人履行义务或达到与履行义务相同的状态;行政强制措施的目的在于预防、制止危害社会行为或事件的发生或蔓延,使人和物保持一定状态。(3)起因不同。引起行政强制执行的原因只能是义务人的行为,作为或不作为的行为;引起行政强制措施的原因,既可能是行为,也可能是某种状态或事件。(4)行政机关的行政强制措施权必须有单行法律的特别授权。

5.行政机关与行政主体

行政机关,指国家根据其统治意志,按照宪法和组织法的规定设立的,依法享有并运用国家行政权,负责对国家各项行政事务进行组织、管理、监督和指挥的国家机关。行政主体,是指依法享有国家行政职权,代表国家独立进行管理并独立参加行政诉讼的组织。

行政机关与行政主体之间的关系:行政机关必定是行政主体,而且是最重要的行政主体,因为行政机关是国家专设的行使行政权的国家机关,而且自设立时起就具有独立的法律地位和主体资格;行政机关并非在任何情况下都是行政主体,因为行政机关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行政机关可以在行政法律关系中是行政主体,也可以是行政相对方,还可以是民事法律关系主体;行政主体不仅仅指行政机关,还包括法律、法规授权的行政机构及其他社会组织。

1.行政监督和行政法制监督

行政监督,又称行政监督检查,是指行政主体依法定职权,对相对方遵守法律、法规、规章,执行行政命令、决定的情况进行检查、了解、监督的行政行为,其性质是一种依职权的单方具体行政行为,目的在于防止和纠正相对方的违法行为,保障法律、法规、规章的执行和行政目标的实现。行政法制监督,是指各类监督主体对行政活动的监督,主要是指行政主体以外的其他国家机关、组织或个人对行政主体及其公务员是否依法进行行政管理活动所实施的监督。

行政监督和行政法制监督的区别在于:(1)监督的主体不同。行政监督的主体只能是行政主体,而行政法制监督的主体主要是行政主体的组织与个人。(2)监督的对象和客体不同。行政监督的对象是相对方,客体为相对方的守法和执行行为,而行政法制监督的对象是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客体为行政行为。(3)监督行为的性质不同。行政监督是一种具体行政行为,而行政法制监督有的具有法律意义,有的不具确有法律意义。

2.派出机关和派出机构

派出机关,是指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经有权机关批准,在一定区域内设立的行政机关,包括行政公署、街道办事处、区公所

三种类型。派出机关是一种国家行政机关,具有行政主体资格。派出机构,是指国务院的职能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的工作部门根据工作需要在一定区域内设立的工作机构代表该职能或工作部门从事一定范围内的某些行政事务的管理工作,原则上其自身没有独立的法律地位和行政主体资格。

派出机关和派出机构的区别在于:(1)设立的机关不同。派出机关是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经有权机构关批准而设立的,而派出机构是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工作职能部门根据工作需要设立的。(2)法律地位不同。派出机关属于行政机关,具有行政主体资格和独立的法律地位,而派出机构属于行政机构,是设立派出机构的行政机关的内部构成单位,除法律、法规授权外,原则上不具有独立的法律地位和行政主体资格。(3)获得行政主体资格的方式不同。派出机关是自成立时就取得行政主体资格,而派出机构是在法律、法规的明确授权规定下,才能取得行政主体资格。

3.行政征收与行政征用

行政征收,是指行政主体根据法律规定,以强制方式无偿取得相对方财产所有权的一种具体行政行为,其实施必须以相对方负有行政法上的缴纳义务为前提。行政征用,是指行政主体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定程序强制征用相对方财产和劳务的一种具体行政行为。

行政征收与行政征用的区别在于:(1)法律后果不同。行政征收的后果是财产所有权从相对方转归国家,而行政征用的后果则是行政主体暂时取得了被征用财产的使用权,不发生财产所有权的转移。(2)行为的标的不完全相同。行政征收的标的一般仅限于财产,而行政征用的标的除财产外还可能包括劳务。(3)能否取得补偿不同。行政征收是无偿的,而行政征用应给予被征用方以相应的经济补偿。

4.行政强制措施与即时强制

行政强制执行,是指行政主体为了保证行政管理活动的正常执行,对不履行国家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作出的行政处理决定或科以的行政义务的相对方依法采取各种强制手段,以迫使其执行行政处理决定、履行行政义务或达到与履行义务相同的状态的行为。即时强制,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遇有重大灾害和事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国家、社会、集体或者公民利益的紧急情况下,依照法定职权直接采取的强制措施。

行政强制措施与即时强制都属于强制执行,带有强制性,不同之处在于:(1)行政强制措施虽常带有紧迫性,但采取行政强制措施却必须经过法定程序,很多都有批准程序,并必须作出书面的行政强制措施决定;但即时强制一般都是在情况紧急时,只要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即可采取即时强制手段,如对酒醉者的拘束,救火时拆除毗邻房屋;即时强制大都是在紧急状态下采取的措施,因而没有事先程序,它无须也不可能作出即时强制决定。(2)行政强制措施针对的常常是有违法的嫌疑,即时强制则主要是由于情况紧急,可能会出现危害本人或他人的情况,如由于地震、水灾、疫情等灾害的发生,有关部门可以采取即时强制手段,救灾防病,减少损失。(3)行政强制措施常与行政强制执行紧密联系,在需要采取行政强制执行情况时,常先采取行政强制措施,但即时强制一般与行政强制执行没有联系。

5.行政处罚与执行罚

行政处罚,是指行政主体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对违反行政法规范尚未构成犯罪的相对方给予行政制裁的具体行政行为。执行罚,是指行政主体对拒不履行行政法义务的相对方科处一定数额的金钱给付义务,以促使其履行义务的行政强制方法。

行政处罚与执行罚的区别在于:(1)前提不同。行政处罚是以相对方的违法行为作为前提的,而执行罚所针对的行为不具有严格意义上的违法性。(2)目的上存在差异。行政处罚的目的是对违法行为实施惩罚并教育行政违法行为入,而执行罚的目的是为了促使相对方履行法定义务。(3)继续适用上存在差异。行政处罚是一次性适用,对违法行为既已处罚即告结束,而执行罚的适用以义务履行为止,因而可以反复多次适用。(4)法律性质不同。行政处罚是制裁性行政行为,执行罚只是一种间接强制执行措施。

1.行政行为的无效与行政行为的撤销

行政行为的无效,是指行政行为存在某些特定的严重影响行政行为效力的情形,该行政行为户始不发生法律效力。行政行为的撤销,是指在具备可撤销的情形下,由有权国家机关作出撤销决定后而使之失去法律效力,并追溯到行政行为作出之日。

行政行为的无效与撤销之间的不同之处在于:(1)引起的条件有差别。引起行政行为无效的条件属于严重情形的违法,足以影响行政行为被推定为合法有效的行使效力,而引起行政行为撤销的条件属于一般情形的违法,其至少不影响行政行为被撤销前的形式效力的存续。(2)无效的行政行为自始不发生法律效力,而被撤销的行政行为自被撤销之后才失去效力并追溯至行政行为成立之时。(3)无效行政行为由有权机关确认并宣布其无效,而被撤销的行政行为由有权机关审查并作出撤销决定而失效。(4)行政行为被宣布无效不受时效限制,而行政行为被撤销则受一定的法定时效限制。

2.行政机关与行政机构

行政机关,又称国家行政机关或行政管理机关,指国家根据其统治意志,按照宪法和组织法的规定设立的,依法享有并运用国家行政权,负责对国家各项行政事务进行组织、管理、监督和指挥的国家机关。行政机构,是指构成国家行政机关的内部各组织单位,具体处理和办理机关内部事务和各项行政事务的若干办公和办事机构。

行政机关与行政机构之间主要有以下区别:(1)是否当然具有行政主体资格不同。行政机关自成立时起就具有行政主体资格,而行政机构原则上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只有法律、法规授权时才为例外。(2)取得行政主体资格的方式不同。行政机关依照宪法和组织法所赋予的固有职权而取得行政主体资格,而行政机构只有依照法律、法规的明确授权规定而例外取得行政主体资格。(3)行政机构是行政机关的内部构成单位,通常以行政机关名义进行活动,其行为效果归属于所在的行政机关。

3.行政确认与行政许可

行政确认,是指行政主体依法对相对方的法律地位、法律关系和法律事实进行甄别,给予确定、认可、证明并予以宣告的具体行政行为。行政许可,是行政主体应行政相对方的申请,通过颁发许可证、执照等形式,依法赋予行政相对方从事某种活动的法律资格或实施某种行为的法律权利的行政行为。

行政确认与行政许可的联系表现在:(1)确认与许可常常是同一行政行为的两个步骤,一般是确认在前,许可在后,确认是许可的前提,许可是确认的结果。(2)确认与许可有时是一个行为的两个方面。

区别在于:(1)对象不同。行政许可使得相对方获得某种权利和资格,而行政确认是相对方的法律地位、权利义务和法律事实等的确认。(2)法律效果不同。行政许可的法律效果具有后及性,没

有前溯性,而行政确认的法律效果具有前溯性。

4.行政指导与行政合同

行政合同,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为实现行政管理目标,在其职权范围内,与行政相对方相互协商,意思表示一致而签订的确立、变更或消灭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行政合同与行政指导都是行政民主化的产物,其共同点是行政机关通过获得相对方协助而实现一定的行政目的。行政指导,是指行政主体在职权或其所管辖的事务范围内,为适应复杂多变的经济和社会生活需要,基于国家的法律或法律原则,适时灵活地采取非强制手段,在行政相对方的同意或协助下,实现一定行政目的的行为。

行政指导与行政合同的区别在于:(1)行政指导是单方面的行为,行政相对方可以服从行政指导,也可以不服从行政指导,并不因此影响行政指导的成立;而行政合同是行政机关和行政相对方意思表示一致的产物,行政相对方不愿意签订行政合同,行政合同一般便不能成立。(2)行政指导一般不直接产生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方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而行政合同是基于双方意思表示一致而签订的关于确立、变更或消灭双方权利义务的协议。(3)行政指导对于行政相对方不具有法律上的强制力,不论行政相对方是否服从行政指导,均不受约束和处罚,而行政合同一经成立就具有法律效力,合同双方必须信守合同,如有违反,应付违约责任。

5.行政裁决与行政复议

行政裁决,是指行政主体依照法律授权,对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与行政管理活动密切相关的、特定的民事争议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决的具体行政行为。行政复议,是法定行政复议机关应行政争议特定方当事人的申请,审查对方当事人所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与适当性,并作出相应裁决的行政司法行为。

行政裁决与行政复议的区别在于:(1)两者所解决的争议性质不同。行政裁决的对象是特定的民事性质争议,而行政复议审查的对象是因具体行政行为引起的行政争议。(2)形成的法律关系主体不同。在行政裁决法律关系中,被裁决者双方地位平等,与裁决主体的关系相同,而在行政复议法律关系中,申请人与复议机关之间是一种救济法律关系,被申请人与复议机关之间是一种监督行政法律关系。(3)各自所属的理论范畴和研究范围不同。行政裁决属于行政行为范围,而行政复议属于行政救济范围。

判断题

13.1、行政法中的行政是指国家行政机关的行为。(×)

14. 2、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双方的权利义务不对等(√)

15. 3、行政法治原则可以直接作为行政法用。(√)

16. 4、所有的行政关系都能转化为行政法律关系。(×)

17. 5、“依法行政”要求“没有法律规范就没有行政”。(×)

14.行政机关一般只能在行政法律关系中充当权利义务的主体。(×

15.行政机关与其公务员关系紧密,共同构成行政主体。(×)

16. 3.所谓行政受益权即行政主体有从其行政活动中获得物质利益的权利。(×)

17. 4.一般来说,个人不能成为行政主体,行政主体只能是国家行政机关或被授权的组织。√

18. 5.行政授权与行政委托的相同点之一就在于其均是使本无行政职权的组织或个人可以依法行使一定的行政职权。(×)

13. 1、行政主体的行为就是行政行为。(×)

14. 2、行政行为必定是合法行为。(×)15. 3单方意志性的特点不同程度地表现在所有行政行为中。

(√)16. 4行政机关作出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必定是行政行为。

(×)17. 5、行政行为的拘束力是执行力的前提,执行力是拘束力的保障。(√)

18. 6、行政行为的废止不具有溯及力。(√)

12. 1、行政立法是抽象行政行为,但抽象行政行为并不都是行政立法。(√)

13.行政立法是指立法机关制定有关行政方面法律法规的行为(×)

14. 3、抽象行政行为不能成为行政诉讼的直接对象。√

15. 4、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都享有地方行政立法权。×)

16.公开发布是所有行政立法成立必备的一个要件。(√)

17. 6、特别授权立法中所授立法权可以超出被授权机关的原职责范围。(√)

20. 1.行政征收的实施必须以相对方负有行政法上的缴纳义务为前提。(√)

21. 2.任何许可只要依法取得就会长期有效。(×)

22. 3.鉴证和勘验都是行政确认的形式。(×)

23. 4.罚款和没收财产都是行政强制执行方式。(×)

24. 5.听证程序不是所有行政处罚的必经程序。(√)

25.作出罚款决定的机关应当同收缴罚款的机构分离。√

26. 7.行政强制就是行政强制执行措施。(×)

27. 8.行政奖励最主要是给予物质利益。(×)

28. 9.行政裁决也就是行政仲裁。(×)

13.行政程序是指行政主体的行为所应遵循的环节和步骤。(×)

14. 2、抽象行政程序是针对某类人或事普遍适用的,具有普遍性和前溯性。(序法所调整的对象仍是行政关系,只不过侧重于行政程序关系。(√)

16. 4、行政程序法规范与行政实体法规范交织在一起,是行政程序法发展的一种趋势。(×)

17. 5、我国的《行政处罚法》对行政处罚的决定、执行程序都作出较为完备的规定,是我国行政程序法制史上的一座里程碑。(√)18. 6、由于自由裁量权的存在,行政行为的行为×)

15. 3、行政程方式的环节并没有固定的先后顺序的要求。(×)

11.行政违法是行政主体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行为。×

12. 2、行政责任是基于行政关系而发生的。(×)

13.不作为行政违法造成的社会危害往往并不亚于作为行政违法√

14. 4、行政法律责任即行政侵权责任。(×)

15. 5、行政责任主体与行政违法的主体是一致的。√

12. 1.行政监督并不直接改变相对方的实体权利义务√

13. 2.行政法制监督的对象是行政相对方(×)。

14. 3.对行政机关开除公职行为不服的,公务员可依法向监察机关提出申诉(√)。

15. 4.行政监督既包括外部监督也包括内部监督×

16. 5.行政监督的主体有行政机关和行政相对方×

17.6.行政监督等同于行政法制监督。(×)

16. 1、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给相对人造成损害的,国家需要承担行政赔偿责任。(×)

17. 2、经过行政复议的案件,均由最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

18. 3、乡镇政府工作人员扣押人质解决纠纷的行为属于职务行为,由此造成的损失国家负赔偿责任。(√)

19. 4、行政机关违法实施许可行为造成申请人以外的其他人财产损失的,国家均应负责赔偿。(√)

20.行政复议是行政机关内部进行行政监督的一种重要方式。√)

21. 6、行政复议只能向上一级行政机关提出。(×)

22.复议机关所作出的复议决定一经作出即发生法律效力。(×)

23. 8、行政复议决定一律由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11. 1、任何行政争议案件都必须通过行政诉讼解决。×

12. 2、任何行政诉讼案件都不能进行调解。(×)

13. 3、原告在行政诉讼中也负某些举证责任。(√)

14. 4、行政诉讼中,法院既可审查具体行政行为,也可审查抽象行政行为的合法性。(×)

15. 5、在行政诉讼中,被告无反诉权。(√)

20.人民法院对行政案件的受案范围是受法律限制的。√

21. 2、行政案件由最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法院管辖。(×)

22.因不动产提起的行政诉讼,由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23. 4、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由于特殊原因不能行使管辖权的,由上级人民法院管辖。(×)

11.行政诉讼的当事人须与案件有直接的利害关系。×

12. 2、行政诉讼原告的权利是依法行使诉讼权。×

13. 3、行政法律关系中双方主体有一方是复数的,才有产生第三人的可能。(√)

14. 4、在司法审查中,第三人享有与原告或被告基本相同的诉讼权利和义务。(√)

15. 5、指定代理人与法定代理人的权利义务相同。×

10. 1、行政诉讼中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坚持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

11. 2、被告在行政诉讼中承担所有举证责任。(×)

12. 3、现场笔录是行政诉讼证据中特有的证据。√)

13. 4、原告在行政诉讼中也承担某些举证责任。√

11.合议庭与院长、庭长意见不一致时,应由审判委员会裁决。(×)

12. 2、行政审判庭只具有审判职能。(×)

13.助理审判员由本院院长决定可以临时代行审判员职务。(×)

14. 4、法院审判第二审行政案件,由审判员或由审判员与陪审员三人以上的单数组成合议庭。(×)

15.审判委员会由院长、副院长、庭长、副庭长组成。×

16.行使第二审管辖权的审查主体是中级人民法院。×

11. 1、行政诉讼裁定的内容是程序性问题。√

12. 2、行政诉讼的决定是法院在司法审查中处理内部关系和外部关系的司法行为。√

13. 3、行政判决是指人民法院代表国家,对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作出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判定,以及对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效力作出权威性处理的司法行为。√

11. 1、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以法律、法规、行政规章为依据。×

12. 2、当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法律与我国大陆法律发生冲突时,以大陆法律为准审理案件。×

13. 3、规章以下的规范性文件也可以作为法律审理行政案件的依据。×

7. 1、外国当事人在我国进行行政诉讼可以委托中国律师和外国律师。×

8. 2、涉外行政诉讼的邮寄送达必须以受送达人所在国法律允许为

前提。√

9.3、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组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行政诉

讼,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组织有对等的诉讼权利和义务。×

填空题

1、行政诉讼受案范围,是指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

件的范围,即法律规定的、法院受理审判一定范围行政案件的权限。

2、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规定方式主要有概括式、

列举式和混合式。

3、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的工作

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4、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决定着法院与权力机关、行

政机关在处理和监督行政行为时的合理分工。

5、《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

干问题的解释》第1条规定“公安、国家安全等机关依照刑事诉讼法的明确近授权实施行为”不属于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1.行政诉讼的管辖,是指人民法院关于受理第一审行政案件的权限分工。

2.高级人民法院管辖本辖区内重大、复杂的第一审行政案件。

3.行政案件由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也可以由复议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4.对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不服的诉讼,由被告所在地或原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5.级别管辖是划分不同级别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案件的权限,地域管辖是划分不同地区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案件的权限。

1.共同诉讼按其成立的要件的不同,可以分为必要的共同诉讼和普通的共同诉讼。

2.行政诉讼中的第三人是与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其参加诉讼的方式是申请参加或经法院通知参加。

3.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行政诉讼的诉讼代理人可以分为法定诉讼代理人、指定诉讼代理人和委托诉讼代理人三种。

4.复议决定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的,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为被告;复议决定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复议机关为被告。

5.对派出机构以法律、法规或规章授权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提起行政诉讼的,以该派出机构为被告。

1.证据只有经过法庭审查属实,才能作为定案证据。

2.被告对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负举证责任,应当提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3.在证据可能灭失或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诉讼参加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证据保全。

4.在被告行政机关行政诉讼过程不得自行向原告或证人收集证据。

5.根据证据的来源不同,证据可以分为原始证据和

传来证据。

1.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在知道作出具体行政之日起3个月内提出。

2.根据行政诉讼法和《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我国的行政诉讼种类有确认之诉、变更之诉、撤销之诉、改造之诉和行政赔偿之诉五种。

3.被告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10日向人民法院提交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并提答辩状。

4.行政诉讼中撤诉可以分自愿撤诉和视为撤诉两种。

5.在行政诉讼中,回避制度适用于审判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和勘验人人员。

1.行政诉讼中法律适用,是指人民法院按照法定程序,将法律、法规(或参照规章)具体运用于各种行政案件,从而对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的专门活动。

2.行政诉讼中依据的法规包括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和地方法规。

1.3.行政诉讼中的法律适用冲突,是指人民法院在审理行政案件的过程中,发现对同一法律事实或关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法律文件作了不同的规定,法院适用不同的法律规定就会产生不同的裁判结果。

4.特别冲突,是指我国行政法规体系中的特别法律规定与普通法律规定之间的冲突。

5新旧法律产生冲突时,原则上适用新的法律规定。

1.判决是指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终结时,根据事实和法律,以国家审判机关的名义,就行政案件作出的处理决定。

2.按照审理的程序不同为标准,行政诉讼的判决可以分为第一审判决、第二审判决和再审判决。

3.裁定是指人民法院在案件审理过程中,或者在判决的执行过程中,就程序问题所作的决定。

4.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3个月内作出第一审判决。

5.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单独就损害赔偿提出请求,应当先经过行政复议程序。

1.行政附带民事诉讼,是指人民法院在审理行政案件的同时附带与行政诉讼相关的民事案件,并作出裁判的活动。

2.行政附带民事诉讼案件的裁决是以行政案件的裁决为前提和基础的。

3.行政附带民事诉讼中的民事请求可以与行政诉讼的请求一并提出,也可以在行政诉讼开始后、终结前的任何时候提出。

1.美国行政法学家 F.J.古德诺认为政治就是国家意志的表达,行政则是国家意志的执行。

2.行政主体,是指享有国家行政权,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并能独立承担因此而产生的相应法律责任的组织。

3.行政处分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职、撤职、开除等六种。

4.行政合同的履行主要应遵循实际履行、自己履行、全面适当履行三原则。

5. 对县级以上的地方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

服申请的复议,由设立该派出机构的人民政府管辖。对人民政府的工作部门设立的派出机构根据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以自己的名义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申请的复议,由设立该派出机构的部门管辖。

1.行政法是国家重要的部门法之一,是调整行政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监督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我国中央行政立法的主体有国务院、国务院各部委和国务院直属机构。

3.行政处罚法规定,违法在 2 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作为例外,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规定的时效只有26个月。

4.行政违法与行政不当的划分与羁束行为和裁量行为的划分相联系。

5.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受害入有依法取得国家赔偿的权利。

1.行政法律关系主体亦称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中权利的享有者和义务的承担者,包括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方。

2.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吊销许可证和执照以外的行政处罚。

3.一般而言,行政行为都有下列效力:公定力、确定力、拘束力、执行力。

4.美国于1946年制定的《联邦行政程序法》,标志了各国行政程序法典化的高潮。奥地利于1925年颁布《行政程序法》,揭开了各国行政程序法典化第一阶段的序幕。

5.由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该组织是被告,由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委托的行政机关是被告。

简答题:

简述行政合法性原则的涵义及具体内容。

答:行政合法性原则是指行政权的存在和行使必须依据法律,符合法律,不得与法律相抵触。行政合法性原则的具体内容是:①行政职权必须基于法律的授于才能存在,即要求行政主体在其法定权限内行使职权。任何没有法律根据的职权都不应存在。②行政职权必须依据法律行使,即要求行政主体行使职权不能违反行政实体规范和行政程序规范。不履行或拖延履行法定职责,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③行政授权、行政委托必须有法律依据,符合法律要旨,依法定程序进行。

行政法律关系的特点有哪些?

答:行政法律关系的特点表现在:

①行政法律关系中必有一方是行政主体。②行政法律关系具有非对等性,即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双方的权利义务不对等。③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一般是法定的,不能相互约定或自由选择。

④行政主体实体上的权利义务是重合的。⑤大多数的行政法律关系争议由行政机关或行政裁判机构依照行政程序或准司法程序加以解决,只有在法律有规定的情况下,才由法院通过司法程序解决。

简述行政合理性原则的涵义及其具体内容

答:行政合理性原则是指行政行为的内容要客观、适度,合乎理性。行政合理性原则的具体内容:①行政行为应符合立法目的;②行政行为应建立在正当考虑的基础上,不得考虑不相关因素;③平等适用法律规范,对相同的事实不得给予不同对待;④符合自然规律;

⑤符合社会道德。

除国家行政机关外,行政主体还有哪些类型?

答:行政机关是最主要的行政主体,但行政主体并不仅限于行政机关。除行政机关之外,有些行政机构及其他社会组织在符合法定条件时,依照法定授权也可取得行政主体资格:(1)依照法律、法规的授权规定而直接设立的专门行政机构;(2)行政机关的内部机构;(3)政府职能部门的派出机构;(4)行政性公司;(5)根据授权从事一定的行政职能活动的事业单位;(6)根据授权从事一定行政职能的企业单位;(7)被授予一定行政职权的社会团体、群

众性组织及其他社会组织。

国家行政机关与行政机构、行政组织的区别?

答:国家行政机关与行政机构是一组既密切联系、又有一定区别的概念。行政法上所谓的行政组织是指一切行政机关与行政机构的综合体,包括各机关和机构相互之间的横向联系和纵向结构。国家行政机关则指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人民政府及其他具有法人资格、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并承担因此而产生的法律责任的行政单位。行政机构指国家行政机关的内部构成单位,它是为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服务的,对外不能以自己的名义发布决定和命令,其行为的一切法律后果皆归属于其所属行政机关;行政机关是联结各行政机构的综合体。三者之中,只有行政机关具有行政主体资格。

我国公务员的概念和范围是什么?

答:根据《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的规定,我国公务员是指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中依法行使国家行政权,执行国家公务的,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即我国公务员的范围限于在政府系统中任职的,各级行政机关中担任国家公职的人员,不包括各级行政机关中的工勤人员;我国公务员不仅包括中央人民政府的工作人员,而且还包括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工作人员。

简述行政行为无效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答:行政行为无效的法律后果有:①行政相对方可在任何时候请求有权国家机关,如行政机关、行政机关的上级机关、人民法院宣布行为无效。②有权国家机关可在任何时候宣布相应行政行为无效。

③行政行为被宣布无效后,行政主体通过该行为从行政相对方处获取的一切均应返还相对方;所给予相对方的一切义务均应取消,对相对方所造成的一切实际损失,均应赔偿。行政主体通过相应无效的行政行为所给予相对方的一切权益,均应收回。总之,行政行为被宣布无效后,被行政行为改变的状态应尽可能恢复到行为以前的状态。

2、简述行政行为被撤销的情形及法律后果是什么?

答:行政行为撤销的条件(情形)有:

①行政行为合法要件缺损。合法的行政行为必须具备四个要件:主体合法、权限合法、内容合法、程序合法。某种行政行为如果缺损其中一个或一个以上要件,该行政行为就是可撤销的行政行为。②行政行为不适当。不适当是指不合理、不公正、不符合现行政策、不合时宜、不合乎有关善良风俗等情形。并非所有不适当的行为都可撤销,只有不适当到严重程度构成违法才可撤销。

行政行为撤销的法律后果有:

①行政行为自撤销之日起失去法律效力,撤销的效力可追溯到行为作出之日。②如果行政行为被撤销,那么由此造成相对方的实际损失一般应由行政主体予以赔偿。

③如果行政行为的撤销是因行政相对方的过错或行政主体与相对方的共同过错所引起的,则行政主体通过相应行为已给予相对方的利益均应收回,行政相对方因行为撤销而遭受的损失由其本身负责,国家或其他组织和个人因已撤销的行政行为所受的损失,应由行政相对方依其过错程度予以适当赔偿,行政主体或其工作人员对导致行政行为的撤销,应承担内部行政法律责任。

3、简述行政行为被废止的情形及法律后果?

答:行政行为废止的情形有:

①行政行为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政策经有权机关依法修改、废止或撤销,相应行为如继续实施,则与新的法律、法规、规章、政策相抵触。②国际国内或行政主体所在地区的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原行政行为的继续存在将有碍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甚至给国家和社会利益造成重大损失。③行政行为已完成原定目标、任务,实现了国家的行政管理目的,从而没有继续存在的必要。

行政行为废止的法律后果有:

①行政行为废止后,其效力自行为废止之日起失效。行政行为在废止前的时间仍然有效,即废止的效力不溯及既往。②行政主体在行为废止前通过相应行为已给予行政相对方的利益不再收回;行政相对方依原行政行为已履行的义务也不能要求行政主体予以补偿。③行政行为的废止给相对方造成的损失,行政主体不负赔偿责任

1、简述抽象行政行为的特征。

答:抽象行政行为具有以下特征:

(1)对象的普遍性。抽象行政行为以普遍的、不特定的人或事为对象,即它针对的是某一类人或事,而非特定的人或事。(2)效力的普遍性和持续性,它不是适用于一时一事,而是可以对同类事件反复适用。(3)准立法性。抽象行政行为必须按准立法程序进行,且具有普遍性、强制性、规范性等法律特征。(4)不可诉性。在我国,抽象行政行为不是司法审查的对象。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抽象行政行为不服,不能提起行政诉讼。

2、简述我国行政立法的主体有哪些?

答:行政立法的主体是指依法取得行政立法权,可以制定行政法规或行政规章的行政机关。

根据我国宪法、组织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我国行政立法的主体有:

①国务院。②国务院各部、各委员会。③国务院直属机构。我国宪法和国务院组织法虽没有规定国务院直属机构享有行政立法权,但在实践中,直属机构行使着一定立法权,只不过它制定的规章须经国务院批准。④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⑤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人民政府。⑥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人民政府。⑦经济特区的市人民政府。

简述行政处罚的一般程序。

答:行政处罚的一般程序应包括以下步骤:①立案。知悉相对方实施了违法行为,应填写立案报告表,在经本机关主管负责人审查批准后完成立案程序。②调查取证。立案后,行政主体应客观全面公正地调查收集有关证据。必要时,可采用检查、询问、扣押、鉴定等手段。③听取申辩与听证。行政主体在调查取证之后和作出处罚裁决之前,应告知被调查人的违法事实,准备对之作出处罚裁决的理由和依据,并给予被调查人申辩的机会,行政主体应充分听取申辩。行政处罚涉及被调查人重大权利的,还应当依法组织听证。④作出处罚决定。行政主体经过调查取证,并听取申辩,甚至听证后,根据不同的情况,作出不同的处罚决定。

2、简述行政处罚的听证程序。

答、行政处罚的听证程序为:

①听证提出。当事人要求听证的,应当在行政机关告知后3日内提出。②听证通知。组织听证的行政机关应在听证开始的7月前书面通知当事人。③举行听证会。正式听证会由行政主体指定非本案调查取证的与本案无利害关系的人员主持。听证会一般公开举行,双方申辩和质证。

④制作听证笔录。在听证会进行过程中应制作笔录,当事人签名或盖章

3、简述目前我国法律规定的行政裁决的种类。

答:根据目前有关法律的规定,我国行政裁决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①损害赔偿裁决。指行政机关对在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因涉及与行政管理相关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而引起的赔偿争议所作的裁决。②权属纠纷裁决。是指行政主体对平等主体之间,因涉及到行政管理相关的某一财物的所有权、使用权的归属而发生的争议所作出的确定性裁决。③侵权纠纷裁决。指由于作为平等主体一方当事人的涉及行政管理的合法权益受到另一方侵犯时,当事人依法申请行政机关进行制止,行政机关就此争议作出的制止侵权行为的裁决。

4、简述行政裁决与行政仲裁的区别。

答:行政裁决与行政仲裁的区别主要有:

第一,从起源上看,行政裁决作为行政行为的一种方式出现,即行政机关以第三者的身份居间对双方当事人的纠纷予以裁决。而行政仲裁则作为一种民间的活动出现。

第二,从法律后果上看,行政裁决是行政机关运用行政权力的过程,对之作出的裁决不服仍可申请复议或起诉。而行政仲裁,并非行政机关运用行政的过程,对仲裁决定不服,仍可作为民事纠纷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1.简述行政合同的概念与特征。

答:行政合同是指行政主体为了行使行政职权,实现特定的行政管理目标,而与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经过协商,相互意思表示一致所达成的书面协议。它的特征如下:

(1)行政合同的当事入一方必定是行政主体。行政合同只能在行政主体之间,或与其工作人员,或与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签订,而不能在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签订。(2)签订行政合同的目的是为了履行行政职权,实现特定的行政管理目标,若行政主体订合同时不具备上述目的条件,所签合同则不是行政合同。(3)行政合同以双方意思表示一致为前提,属于双方行政行为,但相对方的意思表示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4)在行政合同的履行、变更或解除中,行政主体享有优益权,但并非行政主体可随意变更或解除合同,而是受一定条件的制约。(5)行政合同纠纷常常通过行政法的救济途径解决。

2.简述行政指导的概念及特征。

行政指导,是指行政主体在其职责、任务或其管辖的事项范围内,为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和经济的需要,根据国家政策、法律、法律

原则与精神等,在相对方的同意与协助下,适时灵活地采取非强制手段,以有效地实现一定的行政管理目标而不直接产生法律后果的行为。其主要特征为:(1)行政指导是行政主体的社会管理行为。

只有具备行政主体资格的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才能实施行政指导行为。(2)行政指导运用的范围极其广泛,其方法多种多样。(3)行政指导属于“积极行政”的范畴。(4)行政指导是符合现代行政法治原则的一种具有行政活动性质的行为。(5)行政指导是一种柔性的不具有法律强制力的行为。(6)行政指导是一种不直接产生法律后果的行为。

简述行政公平原则有哪些保障制度?

答:为保障公平原则的真正实现,一般通过法律或政策确立如下制度:1、回避5制度。在行政程序中,与行政相对方或行政事项有利害关系的公务员必须避免参与有关行政行为,以确保行政行为形式上的公正性。2、会议制度。在行政首长负责制的基础上,对于某些重大的问题,特别是有关专业性强、技术性要求较高的事务,或者公共性极强的问题,应由若干公务员组成一定的会议或委员会。

以合议的形式作出行政行为,以保证行政行为实际的公正性。3、听证制度。听证程序使行政机关能够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从而公正、合法地作出行政决定,并有利于形成公民参与行政决定、监督行政执法的良好机制,以强化行政机关及其执法人员的自我约束和监督,减少行政争议、提高行政效率。4、调查制度。行政主体要作出某项具体行政行为,必须首先进行充分的调查,以查明与行政行为的作出有关的一切事实真相。

简述行政效率原则有哪些保障制度?

答:为了提高行政效率而不损害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提高行政效率而不违反公正、公平的原则,应建立一系列保障制度:1、时效限制的规定。行政行为的时间应有一定的限制并且与行政活动的特点和效率性相一致。2、行为方式在时间上有先后顺序的规定。行为方式的环节顺序在时间上需要有先后安排。3、简易程序的适用。在紧急情况下或者对于比较简单的事项,从提高行政效率的角度出发,可适用简易程序。

简述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方承担行政责任的具体方式。

答:行政主体承担行政责任的具体方式有:(1)通报批评。(2)赔礼道歉、承认错误。(3)恢复名誉、消除影响。(4)返还权益。

(5)恢复原状。(6)停止违法行为。(7)履行职务。(8)撤销违法的行政行为。(9)纠正不当的行政行为。(10)行政赔偿。行政相对方承担行政责任的具体方式有:①承认错误、赔礼道歉②接受行政处罚③履行法定义务④恢复原状、返还原物⑤赔偿损失

1、简述行政责任的构成要件。

1、答:行政责任的构成要件如下:

首先,存在违反行政法律义务的行为。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违反行政法律义务,是行政责任产生的前提。

其次,存在承担责任的法律依据,无论是责任的方式,还是行政责任的内容都必须为法律规范所确认。

最后,主观上有过错。从学理上讲,承担行政责任必须要求行为人主观有过错,但在实践中,除非法律有明确规定,否则,只要违法行为认定下来,就不再问行为人的主观因素,而视为其主观有过错。

2、简述行政违法与行政不当的区别。

答:第一,行政不当不构成行政违法,它以合法为前提,是合法幅度内的失当,表现为畸轻畸重,显失公正等。第二,行政不当只基于裁量行为,而行政违法则是针对羁束行为和裁量行为的。第三,行政违法必然引起行政责任,可以引起惩罚性行政责任和补救性行政责任,而行政不当一般只限于补救性行政责任。第四,行政违法一旦被确认,一般可溯及其发生时即无效,而行政不当既可只部分影响其效力,也可全部影响其效力。

简述人民群众对政府监督的形式。

答:人民群众对政府实施监督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它们主要包括:(1)向行政机关提出询问、要求、批评和建议。(2)申诉。向有关党政机关或司法机关申诉自己合法权益被违法失职行为侵犯,要求撤销该种行为,追究实施违法失职行为者的责任,恢复其被侵犯的合法权益。(3)控告。向有关党政机关或司法机关控诉、告发某种违法失职和犯罪行为。(4)检举。向有关党政机关或司法机关揭发某种违法、失职或犯罪行为。(5)社会协商对话制度。这是人民群众了解政情,对政府提出询问,提高政府活动透明度,监督政府的极好方式。

简述行政监督与行政法制监督的主要区别?

答:行政监督与行政法制监督的主要区别有:

首先,监督的主体不同。行政监督的主体只能是行政主体,而行政法制监督的主体是行政主体以外的组织与个人。

其次,监督的对象和客体不同。行政监督的对象是作为行政管理相对方的公民、法人或其它组织,其客体为行政相对方的守法行为和执行行政决定、命令的行为。而行政法制监督的对象是作为行政职权职责主体的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其客体为行政主体及其公务员所实施的行政行为。

最后,监督行为的性质不同。行政监督是一种具有行政法律效力的具体行政行为。而行政法制监督行为有的具有法律意义,有的不具有严格的法律意义。

简述审计权的主要内容。

答:审计权的主要内容有:

1)调查权。检查被审计单位的帐目、资财和有关文件、资料等;参加被审计单位的有关会议,进行调查并追索证明材料;责成被审计单位纠正违反国家规定的收支,制止严重的损失浪费。2)处理权。可以没收非法所得,处以罚款、扣缴款项、停止财政拔款等等。3)采取强制措施。必要时可以采取封存帐册和资金等临时措施,并追究直接责任人员和有关领导人员的责任。4)通报。通报违反财经法纪的重大案件,表扬遵守和维护财经法纪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简述行政监督的特征。

答:行政监督主要有以下特征:

首先,行政监督的主体是享有某项行政监督权的国家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其次,行政监督的对象是作为行政相对方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第三,行政监督的内容是相对方遵守法律、法规、规章,执行行政机关的命令、决定的情况。

第四,行政监督的性质是一种依职权的单方具体行政行为,是一种独立的法律行为。

最后,行政监督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和纠正相对方的违法行为,保障法律、法规、规章的执行和行政目标的实现。

简述行政赔偿的范围。

答:行政赔偿范围是指国家对哪些行政行为造成的损害予以赔偿,哪些损害不予赔偿,即承担赔偿责任的领域。我国行政赔偿的范围是:(1)对侵犯人身权的行政赔偿①违法拘留或违法采取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的行为;②非法拘禁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公民人身自由的行为;③以殴打等暴力行为或者唆使他人以殴打等暴力行为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④违法使用武器、警械;

⑤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其他违法行为。(2)对侵犯财产权的行政赔偿①对违法罚款、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财物等行政行为侵犯财产权的,受害人有权取得行政赔偿;②违法对财产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的,受害人有权取得国家赔偿;③违反国家规定征收财物,摊派费用的,受害人有权取得赔偿;④造成财产损害的其他违法行为。(3)国家不予赔偿的情形①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实施的与行使职权无关的个人行为;

②因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自己的行为致使损害发生的;③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简述行政赔偿方式有何特点?

答:国家赔偿方式是指国家承担赔偿责任的各种形式。我国《国家赔偿法》规定国家赔偿的方式有三种:①金钱赔偿,金钱赔偿是以货币形式支付赔偿金额的一种赔偿方式。无论人身自由还是生命健康权的损害,都可通过计算或估算进行适当金钱赔偿。②返还财产,返还财产是行政机关将违法占有控制的受害人的财产返还给受害人的赔偿方式。③恢复原状,相对人的财产因行政机关及工作人员的违法分割或毁损而遭到破坏的,有可能恢复的,应由赔偿义务机关负责修复,以恢复财产原状。其中,金钱赔偿为主要赔偿方式,返还财产与恢复原状是辅助方式,能够返还财产或恢复原状的,予以返还财产或恢复原状。

简述行政赔偿义务机关的几种情形。

答:行政赔偿义务机关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形:①行政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行政机关和其他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时侵犯相对人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该行政机关或工作人员所在行政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③共同行政赔偿义务机关。两个以上行政机关共同实施违法

行政行为造成损害的,应由该两个以上的行政机关为共同赔偿义务机关,承担连带赔偿责任。③法律、法规授权组织。法律、法规授权组织行使职权造成损害的,该组织为赔偿义务机关。④委托机关。行政机关委托其他组织行使职权引起赔偿责任的,应由委托机关承担法律责任,充当赔偿义务机关。⑤行政机关实施侵权行为造成损害后又被撤销的,一般由继续行使职权的行政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没有继续行使其职权的行政机关,撤销该赔偿义务机关的行政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⑥经复议的案件由最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复议机关的复议决定加重损害的,复议机关对加重部分履行赔偿义务。

简述申请行政复议应当符合哪些条件?

答:申请复议应符合下列条件:①申请人是认为具体行政行为直接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②有明确的被申请人;

③有具体的复议请求和事实根据;④属于申请复议的范围;⑤属于受理复议机关管辖;⑥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我国行政诉讼制度的特点是什么?

答:我国行政诉讼制度具有如下特点:①我国行政诉讼案件由普通法院受理;②在我国的行政诉讼制度中,行政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不能成为行政诉讼的客体;③作为行政主体的行政机关不能作为原告;④法院对行政机关内部的奖惩、任免等决定没有管辖权;⑤国家公务员不能成为行政诉讼的被告。

行政诉讼法的目的有哪些?

答:我国行政诉讼法的目的包括程序上和实体上的目的:①程序上的目的:行政诉讼法的直接目的是为了保障人民法院正确、及时地审理行政案件;②实体上的目的由两方面组成:一是维护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二是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行政诉讼与其他讼诉的共有原则有哪些?

答:行政诉讼与其他诉讼共有的原则包括:①独立审判原则;②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③当事人诉讼地位平等原则;④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原则;⑤公开审判原则;⑥合议、回避、两审终审原则;⑦辩论原则;⑧检察监督原则。

简述我国行政诉讼法对级别管辖的规定。

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的级别管辖为:(1)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第一审行政案件,以中级、高级和最高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行政案件为例外。(2)中级人民法院管辖下列第一审行政案件:确认发明专利的行政案件;海关处理的行政案件;对国务院各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提起的行政诉讼案件;本辖区内重大、复杂的案件。(3)高级人民法院管辖本辖区内重大、复杂的第一审行政案件。(4)最高人民法院管辖全国范围内重大、复杂的第一审行政案件。

我国行政诉讼法对地域管理有哪些规定?

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行政案件的地域管辖可以分为一般地域管辖、特殊地域管辖和共同管辖。(1)一般地域管辖的规定是,行政案件由最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经过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也可以由复议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2)特殊地域管辖的规定为:对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不服提起行政诉讼的,由被告所在地或原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因不动产提起的行政诉讼,由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3)共同地域管辖的规定为:经复议的行政案件,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即可以由最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管辖,也可以由复议机关所在地人

民法院管辖;对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不服提起诉讼的,被告或原告所在地人民法院都有管辖;因不动产提起的诉讼,如果不

动产所在地跨越两个以上人民法院辖区,则这两个以上的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

比较移送管辖和管辖权转移。

移送管辖,是指法院在受理了行政案件后,发现所受理的行政案件确实不属于自己管辖而应由其他法院管辖,将案件移送有管辖权的

法院审理的一种管辖形式。而管辖权转移,是指基于上级法院的同意或决定,将下级法院有管辖权的行政案件转交上级法院审理,或者上级法院将自己有管辖权的行政案件交由下级法院审理的管辖形式。通过这两个概念的比较可以发现它们有以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它们的相同点有:它们都属于裁定管辖,都是法院在受理案件后发

生的管辖权的转送。它们的区别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发生原因不同。送管辖发生在没有管辖权的法院受理了不应由其受理的案件后发生的,而管辖权的转移是发生在有管辖权的法院在受理的案件之后。(2)管辖权的转移是以上下不同级别法院之间进行转移为前提的,而移送管辖不以此为要件,移送管辖即可以发生在同级人

民法院之间也可以发生在不同级的人民法院之间。

如何理解管辖权异议,在发生管辖权异议时法院应如何处理?

所谓管辖权异议,是指当事人所提出的管辖权异议,即行政诉讼当事人,对已经受理案件的法院提出的异议,申明管辖有误。对这一问题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首先,管辖权异议的主体,是行政诉讼案件的当事人,具体包括原告、被告和第三人。其他诉讼主体或诉讼外主体即使有不同意见,仍不构成法律上的管辖权异议的主体。其次,管辖权异议需当事人正式向受理案件的人民法院提起。一般应是书面的,而且向受理该案件的人民法院提起。再次,异议的内容是对受理法院的管辖权有不同意见,认为应当由其他法院管辖,或者虽对管辖权没有异议,但认为应当依法转移管辖权。最后,须在法定期间内提出,即法院受理案件以后,进行实体审理以前。对上述管辖权异议法院的处理程序是:首先,应受理当事入提出的管辖权异议,进行审议,而不能置之不理,因为这种意义在程序上是一种法律行为。其次,这种审议应当在案件实体审理之前进行,即先解决管辖权问题,再进行案件实体的审理。再次,法院审议后,对于是否有管辖权应作出书面裁决,并送达各方当事人。当事人如对裁决不服,有权在收到裁决书之日起5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最后,上诉法院应在法定期限内,对上诉进行审查,并作出最终裁定。当事人在收到该最终裁定后,必须按照上述裁定书中所确定的管辖法院参加诉讼。否则,即视为自动撤诉或不应诉。简述行政诉讼当事人的特征

行政诉讼中的诉讼当事人的特征有:(1)以自己的名义进行行政诉讼,这是当事人与其他诉讼参与人的主要区别;(2)与案件有直接或间接的利害关系;(3)受人民法院裁判的约束,即对人民法院依法作出的裁判,当事人必须遵守和执行。当事人在不同的诉讼阶段有不同的称谓,在一审程序中他们的称谓为:原告、被告、第三人;在第二审程序中称为:上诉人和被上诉人;在审判监督程序中,如适用第一审程序,仍称为原告、被告和第三人,如果适用二审程序,则称为上诉人和被上诉人;在执行程序中,则称为申请执行人和被执行人。

简述行政诉讼中适格被告应具备的条件

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行政诉讼的被告应具备以下条件:(1)必须是具有诉讼权利能力的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或规章授权组织;(2)必须是具体行政法律关系中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或规章授权组织;(3)必须是由人民法院通知应诉。另外,行政诉讼法还规定,行政机关被撤销的,由继续行使其职权的行政机关作为被告。

简述必要的共同诉讼和普通的共同诉讼的区别

必要共同诉讼与普通共同诉讼的区别在于:(1)必要共同诉讼是因为一个具体行政行为而引起的,普通共同诉讼是因为数个同样的具体行政行为引起的。(2)因同一个具体行政行为引起的行政诉讼,人民法院必须合并审理,对是否合并审理没有自由裁量的余地;因数个同样的具体行政行为引起的行政诉讼,只有人民法院认为确有必要合并审理时才构成普通的共同诉讼,否则不构成共同诉讼案件。行政诉讼中的第三人应具备什么条件,其法律地位如何,有哪些主要诉讼权利

行政诉讼第三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1)是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必须有一方是复数时才有产生第三人的可能性。(2)是与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此处的“利害关系”,是指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包括具体行政行为使其获得某种权利,获得某种利益;或者使其丧失某种利益,增加某种义务;或使其权益受到某种不利影响。(3)经本人申请或人民法院通知参加本诉已经开始但未终结的诉讼。第三人在行政诉讼中具有当事人的法律地位,从而与原告、被告现有基本相同的诉讼权利并承担基本相同的诉讼义务,其中对于第三人较为重要的权利是:其在诉讼中有权提起与本案有关的独立的诉讼请求;对人民法院的一审判决不服的,有权依法提起上诉。

行政诉讼中如何判断主要证据确凿、充分

行政诉讼中,判断主要证据是否确凿、充分应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判断证据是否确凿,二是判断证据是否充分。证据确凿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据以定案的各项证据均是真实可靠的;(2)据以定案的证据均与案件事实具有关联性;(3)据以定案的各项证据相互协调一致。证据充分必须具备以下的条件:(1)案件事实均有必要的证据加以证明;(2)案件事实的所有证据构成完整的证明体系;足够的证据的量所证明的案件事实只能得出惟一的结论,不存在其他的可能性。证据确凿是对证据的质提出的要求,证据充分是对证据的量提出的要求,证据的质和量都必须达到法定的要求,才能得出所要证明案件事实的结论。

行政诉讼中原告负举证责任的情况

根据(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原告在行政诉讼中也要承担相应的举证责任,这是符合行政诉讼性质的要求。《若于问题的解释》第27条规定了原告负举证责任的几种情况。(1)证明起诉符合法定条件。《行政诉讼法》第41条规定了提起诉讼的四个条件:一是原告是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二是有明确的被告;三是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四是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但是证明原告起诉超过法定期限应由被告证明。(2)在起诉被告不作为的案件中,证明其提起申请的事实。在行政诉讼过程中,提出曾经向行政机关提出申请的事实,是原告的主张,该主张应当由原告承担证明责任。只要原告证明其曾经提出过申请的事实,被告就应当承担证明其不作为符合法律规定的责任,否则将承担败诉的后果。(3)在行政赔偿诉讼中,证明因受被诉行政行为的侵害而造成损害的事实。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行政赔偿诉讼适用单独的诉讼赔偿程序,基本上与民事诉讼程序相同。行政赔偿案件的审理,无论是单独审理还是合并审理,都应以确认具体行政行为违法为前提。因此,在行政赔偿案件中,原告应当对其主张承担证明责任。(4)其他应当由原告负举证责任的事项。这是关于原告负举证责任的兜底条款。考虑到审判实践的复杂性,作此兜底规定,以免疏漏。

行政诉讼中的现场笔录

现场笔录,是指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在实施行政行为的现场,对现场情况所作的书面记录。现场笔录是行政诉讼中所特有的,这是为了适应行政审判的特殊性而设置的。行政机关在制作、运用现场笔录时应遵循下列规则:(1)现场笔录只有在以下情况下才能适用:第一,在证据难以保全的情况下,如对变质食品、数量较大的伪劣产品等;第二,在以后难以取证的情况下,如对不洁餐具等;第三,不可能取得其他证据或者其他证据难以证明案件事实时,如对违章机动车驾驶员的处罚,违章活动的场所的方位等。其次,制作现场笔录应遵循严格的程序:第一,现场笔录应当是“现场”制作的,而不能事后补作;第二,现场应当由当事入签名或盖章,在可能的情况厂,还应由在场的证人签名。没有当事人或证人签名或盖章的现场笔录不能起到证明作用。现场笔录是为厂防止行政机关在某些特殊情况下难以取证而导致败诉的后果而设置的一种特殊证据,因而其制作和适用自然应当受到一些特殊规则的限制。行政机关不能因此而放弃收集其他证据而单纯依赖现场笔录,人民法院也应对现场笔录进行严格审查,只有符合上述规则的现场笔录才能作为定案证据。

第一审行政案件主要程序。

第一审行政案件除单独提起的行政赔偿之诉可以适用调解外,其他审理程序一般经过:(1)开庭前的准备,主要是送达法律文书、收集有关证据材料、组成合议庭、公布开庭的时间和地点、通知有关诉讼参与人等。(2)开庭审理,一审案件无论公开审理与否,都必须开庭审理,审理的步骤包括:宣布开庭,法庭调查,当事人辩论,合议庭评议,宣布判决或裁定。

人民法院对再审案件应如何处理,对再审的判决能否提起上诉?

人民法院对再审行政案件根据原审的审级不同,可以分别按照第一审程序和第二审程序进行。(1)如果再审的行政案件原来是第一审的,应按照第一审程序审理,对审判后作出的判决或裁决,当事人不服的,可以依法提起上诉。(2)如果再审的行政案件原来是第二审或上级人民法院提审的,应按照第二审程序审理,审理后作出的判决或裁定是终审裁判,当事人对之不能提起上诉。(3)由最高人民法院审理的再审案件,不论原审是一审还是二审,再审程序一律适用第二审程序。作出的裁判也是终审裁判,不得上诉。

审判监督程序与第二审程序的关系

审判监督程序与第二审程序有着密切的联系。两者审理的直接对象,都是人民法院已经作出的判决、裁定;两者审理的目的,都是为了审查纠正人民法院已经作出的判决、裁定可能存在的错误。但是,两者也有明显的区别:1)提起的主体不同第二审程序提起的主体是第一审程序中的当事入,而再审提起的主体是原审人民法院的院长、上级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2)审理的对象不同。第二审程序的审理对象是第一审人民法院作出的尚未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而再审程序审理的对象是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既可以是一审的判决、裁定,也可以是二审的判决、裁定。3)提起的理由不同。第二审程序的提起只要上诉人主观上认为第一审判决、裁定有错误,就可以提起上诉;而再审的提起,是人民法院院长、人民检察院、上级人民法院发现已经生效的判决、裁定,违反法律规定,确有错误,方可决定是否开始再审程序。(4)提起的时间不同。第二审是第一审的继续,上诉的期限有一定的限制。而再审提起的期限,行政诉讼法未作规定,《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是在原审判决作出两年内,因此再审的提起期限是相当长的。(5)审理法院不同。第二审人民法院必须是第一审人民法院的上一级法院;再审案件,即可以是原审人民法院,也可以是原审人民法院的上一级法院,还可以由更高级别的人民法院审理。

行政诉讼中的法律规范的冲突形式

行政诉讼中法律适用冲突是指人民法院在审判行政案件时,发现对同一法律事实或关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法律文件作了不同的规定,法院适用不同的法律规定就会产生不同的裁判结果。法律适用冲突的种类主要有以下几种:1特别冲突。特别冲突是指我国行政法

规体系中的特别规定与普通规定之间的冲突。2)层级冲突。层级冲突是指各种法律效力等级不相同的法律文件就同一事项的规定不相一致而产生的法律适用的冲突。3)平级冲突。平级冲突是指制定机关不同,当法律效力层级相同的各种法律文件就同一事项有不同的规定而产生的法律适用冲突。4)新旧法冲突。是指新的行政法律规范与旧的行政法律规范相抵触而产生的法律适用冲突。5)人际冲突。人际冲突是指由于公民的民族、种族或身份的不同,法律对其权利、义务规定而产生的法律适用冲突。6)区际冲突。区际冲突,是指不同行政区域的行政法律文件的规定不同而产生的法律适用的冲突。如何理解行政诉讼中的“参照”规章。

《行政诉讼法》第53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参照国务院部、委根据法律和国务院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制定、发布的规章以及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地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制定、发布的规章。”在此行政诉讼法将规章和法律、法规区别对待,因为该法第52条规定人民法院在审理行政案件时依据法律、法规。不将规章作为法院审理行政案件的依据主要是出于以下几点考虑:(1)有权制定规章的行政机关常常又可以据此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从而成为司法审查的对象,如果以规章为依据,就等于相应的行政机关自己制定司法审查的标准,则不利于保护相对入的合法权益,也不符合司法公正原则。(2)有权制定规章的行政机关,尤其是中央行政机关,在机构改革过程中,组织、职权、组成,变动较快,职权交叉问题没有彻底解决,必然影响规章的效力。(3)规章的制定程序不够严格,与法律、法规不一致的情况也经常出现。所以在行政诉讼中直接适用规章不太适当。但是,在行政实践中,行政机关的大量子体行政行为是依据规章作出的,如果完全把规章排除在司法审查之外,必然有大量的行政行为变得投有法律依据。基于这种考虑,行政诉讼法规定“参照适用”。这里的“参照”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可以将规章作为依据;二是“参照”与依据不同,依据,是指人民法院在审理行政案件时,必须适用该规范,不能拒绝使用;参照,是指人民法院首先审查规章是否和法律、法规相冲突,如果冲突,法院不予适用;如果规章合法,则法院在审理行政案件时可以依据规章。

人民法院对第一审行政案件可以作出什么样的判决?

人民法院对第一审行政案件经过审理后,根据不同的情况,可以作出以下判决:(1)体行政行为证据确凿,适用法律、法规正确,符合法定程序,判决维持。(2)具体行政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判决撤销或部分撤销,并可判决被告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①主要证据不足的;②适用法律、法规错误的;③违反法定程序的;④超越职权的;⑤滥用职权的。(3)被告不履行或者拖延履行法定职责的,判决其在一定期限内履行。(4)行政处罚显失公正的,可以变更。这是行政诉讼法的规定。《若干问题的解释》中增加了两种判决形式,一种是确认判决,一种是驳回诉讼请求判决。行政诉讼中,被告改变具体行政行为,原告不撤诉,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原具体行政行为违法的,应当作出确认其违法的判决;认为原具体行政行为合法的,应当判决驳回原告诉讼请求。

第二审判决的种类。

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第二审判决可以分为以下两种:(1)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判;(2)依法改判。即第二审人民法院用判决的形式直接改正第一审法院的错误判决。这种改正判决包括两种形式,一种是改正一审判决适用法律、法规的错误,这种情况下,一审法院认定的事实是正确的,只是在适用法律时发生错误。第二审人民法院可以直接改判。另一种是原审法院认定事实有错误或审理程序有错误,二审法院可以直接改判,也可以发回原审法院重审。简述变更判决

变更判决是指人民法院在审理行政案件时,运用国家审判权直接变更被诉具体行政行为而进行的判决。《行政诉讼法》第54条第4项规定:“行政处罚显失公正的,可以判决变更。”这是人民法院进行变更判决的法律依据。根据该条的规定,人民法院运用司法变更权是有一定限制的,这些条件是:(1)人民法院行使司法变更权只能在行政处罚范围内,即只有对行政处罚人民法院可以行使司法变更权。行政机关在行政处罚中,可能会出现畸轻畸重的现象,损害公民、法入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对这种行政处罚,人民法院可以依法变更,这对于保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制止行政机关乱处罚的现象是十分必要的。(2)人民法院只能对显失公正的行政处罚判决变更,并非对所有的行政处罚都可以行使变更权。如果行政处罚主要证据不足,适用法律、法规错误,或者滥用职权,人民法院应当根据《行政诉讼法》第54条第2项的规定判决撤销,而不能判决变更。人民法院可以判决变更的只能是显失公正得行政处罚。所谓显失公正,是指行政处罚虽然在形式上合法,但在掌握处罚幅度上明显不公正,损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构成显失公正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处罚形式上合法,符合具体行政行为的生效要件;第二,行政处罚明显不公正;第三,侵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行政附带民事诉讼的意义。

行政附带民事诉讼实质上是因诉讼主体的同一,法院对案件合并审理的诉讼制度。虽然行政诉讼法没有明确规定这种诉讼形式,但刑事诉讼法中已明确规定了附带民事诉讼制度。行政诉讼中可以参照这一规定,行政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存在的意义有以下几点:(1)节省诉讼成本,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2)提高审理效率,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3)有利于社会关系的稳定和有序。

行政附带民事诉讼案件成立的条件

行政附带民事诉讼案件成立的条件包括以下几项:(1)行政诉讼案件的成立,附带民事诉讼是依附于行政诉讼,即行政附带民事诉讼以行政诉讼案件的成立为前提条件的。(2)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引起两种性质不同的争议,即行政机关行使职权的行为,一方面引起当事人对其行政决定的不服;另一方面引起了新的民事纠纷或对业已存在的民事纠纷发生影响,从而引起两种不同性质彼此相关的争议。(3)两种分属不同诉讼系列的诉讼请求之间具有内在的关联性。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同一具体行政行为引起行政和民事两种不同争议和纠纷;二是民事纠纷的解决有待于行政争议的解决。(4)有关的民事诉讼请求需在行政诉讼过程中提出,可以在提起行政诉讼时同时提出,也可以在行政诉讼开始后、终结前的任何时候提出。

行政附带民事诉讼的范围

行政附带民事诉讼的范围,应当是除行政侵权赔偿诉讼之外的,由行政机关行使行政职权、裁决民事纠纷或者在行政行为中包含民事内容而形成的诉讼。具体包括两大类:(1)当事人不服行政机关对其与他人之间的权属纠纷所作的裁决,诉诸人民法院请求撤销该裁决并要求人民法院重新确定权属的;(2)当事人不服行政机关对其与他人有关损害赔偿裁决或处理决定而提起行政诉讼,要求法院撤销行政机关的裁决或处理决定,并重新对损害赔偿问题作出裁决。

应当注意的是,当事人要求人民法院撤销行政裁决而未同时要求人民法院重新确认民事关系的,不是行政附带民事诉讼,而是行政诉讼。只有同时提出,既撤销行政行为,又同时重新确认民事关系的,才是附带民事诉讼。

1.简述行政主体的概念及其特征。

行政主体是指享有国家行政权,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并能独立地承担因此而产生的相应法律责任的组织。其具有以下特征:(1)它是享有行政权的组织。依法享有行政权是行政主体所必定具有的特征。(2)行政主体能够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能够

以自己的名义行使依法拥有的行政权是判断行政机关及其他组织能否成为行政主体的主要标准。(3)行政主体能独立承担因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所产生的相应法律责任,某组织仅仅行使国家行政权,实施国家行政管理活动,如不承担因此而产生的相应法律责任,则不是行政主体。

2.简述行政行为的一般效力。

行政行为一旦成立便对行政相对方和行政主体等产生法律上的约束力。每项行政行为的法律效力,视其行为所依据的法律规范、所针对的行政事项及其内容等方面的不同而不尽相同。但一般来看,行政行为都具有以下效力:(1)公定力,即行政主体作出的行政行为不论合法还是违法都推定为合法有效,相关的当事人都应当予以遵守和服从。(2)拘束力,包括对行政相对方和行政主体等方面均受其拘束。(3)确定力,即有效成立的行政行为具有不可变更力和不可争辩力。(4)执行力,是指行政行为生效后,行政主体依法有权采取一定手段,使行政行为的内容得以实现的效力,行政行为所具有的上述效力,是根据其性质从理论上对其所作的概括。

3.简述行政赔偿义务机关的几种情形。

行政赔偿义务机关,是指依法履行赔偿义务,接受行政赔偿请求、支付赔偿费用、参加赔偿诉讼程序的行政机关。行政赔偿义务机关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

1)行政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时侵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该行政机关或该工作人员所在的行政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2)共同赔偿义务机关。两个以上行政机关共同实施违法行政行为造成行政相对方合法权益损害的,共同实施违法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为共同赔偿义务机关。共同赔偿义务机关负连带行政赔偿责任,赔偿请求人可向共同赔偿义务机关中的任何一个赔偿义务机关要求赔偿,该赔偿义务机关应当先予赔偿。3)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在行使被授予的行政职权时,侵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该被授权的组织为赔偿义务机关。4)委托的行政机关。受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或个人在行使受委托的行政权力侵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委托的行政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5)行政赔偿义务机关被撤销后的责任承担。赔偿义务机关被撤销的,继续行使其职权的行政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没有继续行使其职权的行政机关的,撤销该赔偿义务机关的行政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6)经复议后的赔偿义务机关。经复议机关复议的,最初造成侵权行为的行政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但复议机关的复议决定加重损害的,复议机关对加重的部分履行赔偿义务。

4.简述行政复议不能受理的案件范围。

根据行政复议条例的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下列事项不服,不能申请复议,即不属于行政复议受案范围的事项有:(1)对行政法规、规章或者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不服的;(2)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任免等决定不服的;(3)对民事纠纷的仲裁、调解或者处理不服的(但是行政机关对土地、矿产、森林等资源所有权或使用权归属的处理决定除外);(4)对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不服的。

1.简述我国行政法的渊源。

行政法的渊源是指行政法规范和原则的表现形式,亦即行政法规范和原则的载体。行政法的渊源很多,可以分为一般渊源和特殊渊源两大类。

行政法的一般渊源,是指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各自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按照制定主体、效力层次、制定程序,其主要有:(1)宪法;(2)法律;(3)行政法规和规章;(4)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等。

行政法的特殊渊源,是指有关行政法规范和原则的法律解释,及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与其他国家机关或社会组织共同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我国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1)有权法律解释;(2)其他规范性文件;(3)国际条约、惯例等。

2.简述行政合同的概念与特征。

行政合同是指行政主体为了行使行政职权,实现特定的行政管理目标,而与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经过协商,相互意思表示一致所达成的书面协议。它的特征如下:

(1)行政合同的当事入一方必定是行政主体。行政合同只能在行政主体之间,或与其工作人员,或与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签订,而不能在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签订。(2)签订行政合同的目的是为了履行行政职权,实现特定的行政管理目标,若行政主体订合同时不具备上述目的条件,所签合同则不是行政合同。(3)行政合同以双方意思表示一致为前提,属于双方行政行为,但相对方的意思表示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4)在行政合同的履行、变更或解除中,行政主体享有优益权,但并非行政主体可随意变更或解除合同,而是受一定条件的制约。(5)行政合同纠纷常常通过行政法的救济途径解决。

3.简述行政违法的构成要件。

行政违法的构成要件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主体要件。即行政违法的主体必须是行政法主体。行为人具备行政法主体资格,是行政违法的前提,是构成行政违法的首要条件。(2)行政法主体负有相关的法定义务。行政法关系的内容主要体现在对各主体的权利(权力)、义务(职责)的规定。行政违法是对法定义务的作为或不作为的违反。因此,违反相关的法定义务,是构成行政违法的重要条件之一。(3)行政法主体有不履行或拖延履行法定义务的行为。(4)行政违法的主观要件。一般地只要行为人实施了违法行为就视其主观上有过错,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4.什么是司法审查的合法性标准?它包括哪些内容?

司法审查的合法性标准是指人民法院在审查具体行政行为时判断其是否合法的尺度。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主要证据是否确凿、充分;(2)适用法律、法规是否正确;(3)是否符合法定程序;(4)是否超越职权;(5)是否不履行或迟延履行法定职责。只有当具体行政行为全部符合上述五项内容才是合法的,缺损任何一项内容则该具体行政行为是不合法的。

1.简述行政法的概念及其特点。

行政法是国家重要的部门法之一,是调整行政关系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监督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和原则的总称,其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有区别寸:其他部门法的特点。

行政法在形式上的特点:(1)行政法没有统一、完整的法典。由于行政法涉及的社会生活领域十分广泛,内容纷繁复杂,再加上行政关系变化快,制定一部系统、完整的行政法典是几乎不可能的。(2)行政法规范赖以存在的法律形式、法律文件的数量特别多,居各部门法之首。行政法有多种多级的立法者,不仅最高权力机关或地方权力机关可以制定,而且有权行政机关也可以制定,便使得行政法的表现形式繁多,种类不一,即具有多种法律渊源。

行政法在内容上的特点:(1)行政法的内容广泛,从行政组织、行政管理到行政救济,从民政管理、卫生管理到教育文化管理等,

包罗万象。(2)以行政法规、规章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行政法规范易于变动。因行政法规、规章涉及的内容太多、太具体,面对在改革开放中出现的许多新的行政关系,不得不适时适地进行修改,因此,以行政法规、规章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行政法规范易于变动。(3)行政法的实体性规范与程序性规范往往交织在一起,常常共存于一个法律文件之中。

2.简述行政指导的概念及特征。

行政指导,是指行政主体在其职责、任务或其管辖的事项范围内,为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和经济的需要,根据国家政策、法律、法律原则与精神等,在相对方的同意与协助下,适时灵活地采取非强制手段,以有效地实现一定的行政管理目标而不直接产生法律后果的行为。其主要特征为:(1)行政指导是行政主体的社会管理行为。只有具备行政主体资格的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才能实施行政指导行为。(2)行政指导运用的范围极其广泛,其方法多种多样。(3)行政指导属于“积极行政”的范畴。(4)行政指导是符合现代行政法治原则的一种具有行政活动性质的行为。(5)行政指导是一种柔性的不具有法律强制力的行为。(6)行政指导是一种不直接产生法律后果的行为。

3.简述行政程序法的基本原则及其内容。

行政程序法的基本原则是贯穿于行政程序法律关系之中作为具体程序制度的指导并反映行政程序法自身特点的基本准则。因此,确定行政程序法的基本原则应当符合这样几个要求:(1)它们贯穿于每一行政程序法律关系的始终;(2)应当能够表现行政程序法的特点,与其他程序法相区别;(3)这些原则还应当能够涵盖所有行政程序法的具体制度。

我们认为,行政程序法的基本原则应包括以下五项基本原则:第一,公开原则。公开原则是指行政机关在进行重要的行政行为、与公民权利义务直接相关的行政行为时要通过一定的程序让相对入了解有关的情况。公开原则是政府活动公开化在行政程序中的体现,是公民参政权的延伸。

公开原则主要通过下列具体制度得以体现:(1)表明身份。行政机关工作人员通过出示证件让当事人了解自己的身份,证明自己享有进行某种行政行为的职权或资格。(2)告知。行政机关为行政行为时,将有关事项通过合理的途径告诉当事人。(3)说明理由。行政机关为行政行为应当说明事实根据、法律依据或其他理由。(4)咨询程序。公民有权了解同自己合法权益有关的情况,当其向行政机关提出询问时,行政机关有义务予以答复。

第二,公正原则。公正原则是指行政机关在进行行政行为时,要在程序上平等对待当事人各方,排除各种可能造成不平等或偏见的因素。

公正原则通过下列具体制度表现出来:(1)回避。与当事人有利害关系的公务员不得参与有关行政行为,以免造成有偏见的事实或嫌疑。(2)合议。行政决定由若干公务员经合议后作出,以充分表示行政决定的公正性。(3)辩论。当事人各方有平等的陈述权,提出自己的主张或反驳对方的主张。(4)调查。行政机关必须不抱偏见的了解必要的事实真相,查明事实并收集有关的证据。(5)审裁分离。行政机关将行政行为中审理事实和作出裁决两个阶段分开,由不同的人员来完成,以防止公务员先入为主、固执己见。

第三,参与原则。近现代以来,民主的内涵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生着变化。民主的标志不再是静态的政治体制模式,人们更强调民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井把它看作是人民对政治过程的参与。衡量一个国家民主的尺度,是社会成员参与国家事务的范围的广度和深度,即在什么问题上可以参与国家事务以及参与的影响力如何。社会成员对国家事务的参与,也不再仅仅局限于立法和决策的政治过程,而进一步深入到国家行政管理过程之中。

听证制度是现代行政程序法的核心制度,它充分体现了公民参与行政活动的权利。

第四,顺序原则。顺序原则是指行政程序的各项制度应当遵循一定的先后顺序。顺序原则是行政程序时间性的表现和要求之一,其实质在于保证行政程序的合理运作,防止因时间上的差异使行政程序法金玉其外,华而不实。例如,违反先取证后裁决的规则,所进行的各项行政程序不过是一场骗局,遮入耳目而已。另一方面,行政行为遵循一定的顺序也是行政程序科学性的表现和要求,简化烦琐的程序,免去不必要的程序,以减少耗费,提高行政效率。

第五,效率原则。效率原则是指为了保证行政活动的高效率,行政程序的各个环节应当有时间上的限制,以及在不损害其他目的的前提下使行政程序简便易行。实现这一原则的制度主要有时效制度和简易程序。

4.如何理解司法审查中的“参照规章”。

行政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参照国务院部、委根据法律、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制定发布的规章,以及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的市和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人民政府根据法律和行政法规制定发布的规章。即“规章”包括部门规章和地方规章。“参照”指人法院在进行司法审查时,对具体行政行为所适用的规章参酌、鉴认之后,决定是否依照,亦即人民法院对规章是否可以作为审查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的法律依据,不能一概否定或肯定,而应予以正确评价。可见“参照规章”不是无条件地适用规章,也不是一律拒绝适用规章,而是有条件地适用规章。

论述题

1、论述行政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答:行政法是仅次于宪法的部门法,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最重要的部门法之一。①从行政法的调整对象来看,行政法调整着广泛而重要的社会关系,与国家权力和公民个人权利息息相关,影响大,行政法的地位极为显著。②从行政法与宪法的关系来看,行政法是宪法要的实施法。宪法是行政法的基础,而行政法则是宪法的延伸和具体化。没有行政法,宪法的原则便无法在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真正实施。③从行政法与其他基本法律部门的关系来看,行政法对其他部门法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在传统上,刑事、民事问题由刑法、民法调整,由司法机关管辖。但本世纪以来,行政仲裁、行政调解等活动激烈增加,行政法越来越多地“插手”国家刑事、民事问题。

论述行政法的作用。

答:(1)行政法与其他部门法一样,具有法的规范作用和一般社会作用。行政法的规范作用表现为,行政法具有指引作用、评价作用、预测作用、教育作用和强制作用。行政法的一般社会作用表现为保障公民权益,维护和巩固社会秩序,推动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等事业的发展。

(2)行政法的特殊社会作用:①行政法保障行政管理的有效实施。行政法对行政管理的保障主要通过确认和赋予行政机关管理权来实现。体现为:a、行政法确认行政权的相对独立性,确认行政权由国家行政机关享有和行使。b、确立行政机关相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行政权力,并赋予行政权以优益性、强制性等属性。c、行政法保障行政机关对其公务员的管理权。d、行政法保护行政机关在

特别情形下的活动。e、随着社会的发展,行政法不断确立新的行政权能。②行政法保护公民、组织的合法权益。行政权最终来源于公民权利,因此,行政权的行使必须保护和促进公民的合法权益。行政法对公民、组织合法权益的保护是通过建立一系列制度来实现的。

行政法上述两方面的作用是对立统一的,互相依赖、不可偏废,过分强调任何一方面,都是对行政法作用的片面理解,会影响到有机、和谐的行政法律秩序的建立和完善。

(3)在我国目前民主与法制还不健全的情况下,强调行政法对公民、组织的合法权益的保护作用,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因为:①强调保护公民、组织的合法权益的作用,是法的公平、正义原则在行政法上的特殊要求。②强调保护公民、组织的合法权益的作用,符合行政法产生之政治需要。③与行政法保障行政管理的有效实施作用的目的相吻合。④我国封建思想影响深远、“行政中心”思想比较坚固,行政权失控或法外行政问题比较突出,漠视、侵犯公民权利的现象时有发生。

论述行政授权与行政委托的特征与区别。

答:(1)行政授权必须有法律、法规的明文规定为依据,只有法律、法规方能赋予某一社会组织以某项法律上的权力。行政委托虽也应依法进行,但这里“依法”不像行政授权那么严格,在某些行政事项范围内,应当有法律关于委托的明确规定,而在有些行政事项范围内,只要不违背法律精神和法律目的,即可实施委托。(2)行政授权必须符合法定的方式,其方式有两种,即法律、法规直接授予职权和法律、法规规定由特定的行政机关授予职权。而行政委托的方式,都是行政主体在行政管理活动中,以较具体的委托决定来进行的。(3)行政授权的法律后果,使被授权的组织取得了所授予行政职权的主体资格,成为该项行政职权的法定主体。行政委托并不发生职权和职责的转移,被委托的组织不能因委托而取得行使被委托职权的行政主体资格。

论述国家行政机关的概念和特征。

答:国家行政机关是指国家根据其统治意志,按照宪法和有关组织法的规定设立的,依法享有并运用国家行政权,负责对国家各项行政事务进行组织、管理、监督和指挥的国家机关。其特征:(1)具有高度的政治性和权威性;(2)具有执行性和法律从属性;(3)具有相对独立性;(4)具有适应性和创造性;(5)具有统一性和层级性;(6)具有社会性、专业性和服务性。

论述行政立法程序

答:行政立法程序是指行政立法主体依法定权限制定行政法规和规章所应遵循的步骤、方式和顺序。行政立法程序理当由宪法、法律作原则性规定,再由配套法规作出具体详尽的规定。下面根据国务院《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暂行条例》的规定,结合立法实践,对行政立法程序作一概括阐述:(1)规划。即有行政立法权的行政机关,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规定的任务、编制有指导性的五年规划和年度规划,其主要内容包括一定时期里行政法规、规章的拟订、修改、补充、清理等工作。行政立法规划要考虑每个立法项目的必要性与可行性。(2)起草。对列入规划的需要制定的行政法规和规章,由法规或规章内容涉及的主管部门草拟法案。草案应在广泛调查研究、充分收集并分析有关资料的基础上形成,力求内容切实可行、形式完整、结构严谨。(3)征求意见。征求意见是行政立法民主原则的要求,也是集思广益发挥集体智慧的有效做法。它包括:A、征求人民群众尤其是与草案有利害关系的相对人的意见。B、征求与草案内容有关的部门的意见。C、征求有关专家的意见。(4)审查。即行政法规、规章草案拟定后,送交政府法制机构进行审查,主要针对其必要性、可行性,合法性等。审查后,写出审查报告,提出是否提交政府常务会议或全体会议讨论通过的建议。(5)审议通过。政府常务会议或全体会议根据法制部门的提议,以正式会议对该草案进行讨论决定,认为没问题,则予以通过。(6)签署发布。经行政立法机关正式会议审议通过的行政法规、规章必须经过行政首长签署,并通过适当途径公之于众。

试论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

答:行政行为合法的一般要件有:(一)主体合法。是指实施行政行为的组织必须具有行政主体资格,能以自己的名义独立承担法律责任。主体合法具体包括以下几项要求:①行政机关合法,即实施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必须依法成立,并具有行政主体资格。②人员合法,是指实施行政行为的人员必须是在行政机关具有法定职务、法定的资格,并能代表行政机关对外行使职权的工作人员,即必须具备合法的公职身份。③委托合法。它要求委托的行政机关必须具有合法的委托权限;接受委托必须具备从事委托事项的能力,被委托者必须在委托权限实施行政行为。(二)权限合法,是指行政行为的主体必须在法定的职权或法律、法规授权或行政主体委托权限范围实施行政行为。权限合法要求行政行为符合各方面的权限限制,主要有:①符合行政事项管辖权的限制;②符合行政地域管辖权的限制,即行政机关只能就其管辖地域范围的有关事项作出行政行为。

③符合时间管辖权限制。行政主体只能在其自身合法存在的时间内才能实施行政行为。④符合手段上的限制。⑤符合程序上的限制。

⑥符合条件上的限制,行政机关只有在法定条件下才能运用行政职权,在法定条件不成立时运用行政职权构成越权。⑦符合委托权限。被委托组织或个人必须在委托权限范围内实施行政行为。(三)内容合法适当,是指行政行为所涉及的权利义务以及对这些权利义务的影响或处理,均应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具体要求有以下几项:①对于受法律、法规羁束的行政行为来说,其内容必须完全符合法律、法规规定。②对于自由裁量行为而言,行政行为的内容必须在法定的范围和幅度之内,不得超越法3定范围和幅度。③行政行为的内容必须明确具体;④行政行为的内容必须适当、符合实际。⑤行政行为必须公正、合理。(四)程序合法,行政主体实施行政行为,必须遵守法定程序。

试论行政处罚的原则。

答:行政处罚的原则是指对行政处罚的设定和实施具有普通指导意义的准则。根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和行政管理的实践,我们认为,行政处罚应遵循以下原则:(1)处罚法定原则所谓处罚法定原则,是指行政处罚必须依法进行。它是行政合法原则在行政处罚中的具体体现和要求。处罚法定原则的具体内容是:①实施处罚的主体必须是法4定的行政主体;②处罚的依据是法定的;③行政处罚的程序合法。(2)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该原则是指行政处罚不仅是制裁行政违法行为的手段,而且也是教育人们遵守法律的一种形式,因此,在具体实践行政处罚过程中,应当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教育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自觉守法。(3)公正、公开原则公正原则是指在实施行政处罚时不仅要求形式是合法的,是在自由裁量的法定幅度的范围内实施的,而且要求内容上合法,符合立法目的,它是处罚法定原则的必要补充。公开原则就是处罚过程要公开,要有相对方的参与和了解,以提高公民对行政机关及其实施的行政处罚的信任度,同时监督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依法、公正地行使职权,保障相对方的合法权益。(4)处罚救济原则该原则是指行政主体对相对方实施行政处罚时,必须保证相对方取得救济途径,否则不能实施行政处罚,它是保证行政处罚合法、公正行使的事后补救措施。(5)一事不再罚原则该原则是指对相对方的某一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同类(如罚款)处罚,或者说相对方的一个行为违反一种行政法规范时,只能由一个行政机关作出一次处罚。一事不再罚原则解决的是行政实践中多头处罚与重复处罚的问题。(6)处罚相当原则该原则是指行政主体对违法行为人适用行政处罚,所科罚种和处罚幅度要与违法。行为人的违法过错程度相适应。

试论行政裁决的特征。

答:行政裁决是指行政主体依照法律授权,对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与行政管理活动密切相关的,特定的民事纠纷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决的具体行政行为。

行政裁决具有如下特征:1、行政裁决的主体是法律授权的特定的行政机关。其特定性表现在:①行政裁决权的主体是对民事纠纷有关的行政事项具有管理职权的行政机关。②这样的行政机关也只有经法律明确授权后,才拥有对该类民事纠纷的行政裁决权。

2、行政裁决的对象是特定的民事纠纷。传统上,民事纠纷是由法院裁判的,行政机关当然不能裁决属于司法权范畴的民事争议案件。但在特定情况下,为实现行政管理的目标,法律特别规定与行政管理事项有关的个别种类的民事纠纷可以由行政主体裁决。

3、行政裁决是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裁判权的活动,具有法律权威性。行政裁判权已成为国家行政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行

政裁决权的行使也是国家行政权的一种行使方式,具有应有的法律效力

4、行政裁决是一种特殊的具体行政行为。所谓特殊,一是因为行政裁判权是法律授予的,行政机关只能依法律的授权而实施。二是因为行政机关是居间裁决的公断人而非以管理者的身份出现。三是因为行政裁决依照的是一种准司法程序,不同于一般具体行政行为程序。但是行政裁决还具有具体行政行为的性质和特征,对行政裁决不服产生的纠纷应属行政纠纷。

试论行政合同的作用

行政合同,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为实现行政管理目标,在其职权范围内,与行政相对方相互协商,意思表示一致而签订的确立、变更或消灭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行政合同是一种富有弹性和灵活性的行政管理形式,虽由双方当事人协商相互意思表示一致而成立,但又保留了行政机关必要的行政优先权,它是行政命令、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管理手段的重要补充形式,在行政管理实践中得到广泛地适用,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1)从行政机关方面来说,订立行政合同既可以更好地行使行政职能,保证行政管理目标的顺利、迅速实现,又可以因行政合同的权利义务关系明确而避免互相扯皮、推委,杜绝不负责任的作风。2)从相对方来说,订立行政合同既可以使他们更好地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又使行政合同争议发生后,控告有门、解决有据。对双方来说,既可以提高行政效益,又可以多创造社会财富。试析在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健全行政指导制度的必要性。

行政指导,是指行政主体在职权或其所管辖的事务范围内,为适应复杂多变的经济和社会生活需要,基于国家的法律或法律原则,适时灵活地采取非强制手段,在行政相对方的同意或协助下,实现一定行政目的的行为。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健全行政指导制度的必要性表现在:(1)行政指导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可能完全取消政府对经济和社会的干预,但又不能强制进行,市场经济必然要求灵活的富有弹性的行政管理手段,行政指导就成为必然选择。(2)行政指导是转变政府职能和行政模式的要求。在过去,我国政府职能主要靠行政命令直接干预和管理经济,行政模式也是一种“官本位”的全面管制模式。在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弊端很多。实行行政指导自然是经济体制转轨、深化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和行政模式的必然结果和客观要求。(3)行政指导是现代行政法制成本效益原则的要求。行政指导是一种有利于提高社会综合效益的行政管理方式,采用行政指导有利寸::(1)降低管理本身成本;(2)降低社会成本;(3)更为有效地实现行政管理目标。由此观之,行政指导是现代行政法制成本效益原则的客观要求。

试论行政程序法的作用。

答:一般说来,行政程序法具有如下三种作用:(1)监督和控制行政权的作用。依法行政,是行政合法性原则对行政主体进行行政活动的基本要求。行政主体作出行政行为,必须履行一定的法定程序,这既有利于防止行政主体主观臆断、武断专横地行使权利,又赋予其他行政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以监督和控制行政权的机会和权利。(2)保护相对方合法权益的作用。程序法的建立和完善,在客观上为避免行政机关的主观武断提供了保证。相对方不仅享有了解和知悉与自己有关的行政行为的权利,而且可以通过听证等法定程序,直接陈述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不仅可以求得较为充分的救济,而且其参与行政行为的决定过程,是现代民主国家公民参政权的具体体现。(3)提高行政效率的作用。行政事务具有多变性和复杂多样性,因此,处理行政事务的迅速、简便和经济,构成了行政程序中的效率原则的核心。对行政活动的有关方式、时限等法律规定和要求,成为提高行政效率的直接保障。

论述追究行政责任的原则。

答:行政责任的追究,是指有权机关根据法律规定和行政责任的构成要件,按法定程序和方式对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行政责任的认定和追究过程。在行政责任的追究中,应遵循如下原则第一,责任法定原则。所谓责任法定,是指只有法律上的明文规定,才能成为确认和追究违法责任的依据。对违法责任的确认和追究,必须严格依法地行,并严格限制类推适用。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有效地防止追究责任的任意性,真正实现法治行政。

第二,责任与违法程度相一致原则。此原则要求适用于违法责任者的法律责任的种类和形式等必须与违法行为所造成的损害后果以及违法行为的情节和责任能力等相一致,必须根据违法行为的程度适用适当的责任形式,选择适当的强

度和方式。追究违法行为的责任,目的在于对受到损害的权益给予适当的补救,惩罚违法行为责任者,以达到教育的目的。为实现此目的,必须严格遵守责任和违法程度相一致的原则。第三,补救、惩戒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违法责任的追究,往往表现为对违法责任者的惩罚,但最终目的在于对受损害的权益的补救,以恢复法制社会的正常秩序。一定程度的惩罚是必要的,而惩罚的目的是为了教育违法责任者更好地履行职责或义务。所以在确认和追究违法行政责任时,对责任种类、方式和强度等的选择,都应体现补救、惩罚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我国权力机关对政府实施监督的方式有哪些?

答:我国权力机关对政府的监督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计划审定权。各级权力机关听取和审查同级人民政府的工作报告;审查批准本行政区域内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及执行情况的报告;审查和批准国家预算和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2)行使法制审查权。撤销本级行政机关发布的不适当的规章、命令和决议。(3)行使罢免权。罢免同级行政机关的组成人员。(4)行使质询权。在人大开会期间,提质询案的代表团团长或者提质询案的代表可以列席会议,发表意见。同级人民政府的有关人员必须接受质询,作出答复。(5)行使视察、检查权,办理群众来信来访。接受人民群众对政府机关及其公务员违法失职行为的控告,发现问题,调查政府部门的工作,组织特定问题的调查委员会,处理政府机关某种特殊性的问题等等。试述行政监督的任务及作用

答:行政监督的主要任务是发现和纠正一切违反国家行政管理原则、法规、规章的行为,防止和纠正行政管理活动中的偏差,保障行政目标准确、及时地实现。

行政监督作为行政管理的基本环节之一,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1)预防作用。防患于未然,通过行政监督把管理中可能出现的错误、非法行政消灭于未发生之前,这样可以避免由于行政管理的失误所造成的损失。

(2)补救作用。通过行政监督揭露出各种问题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监督机关有权指出有关政府部门在行政管理中的各种过失、错误和违法现象,促使有关政府部门采取措施,及时纠正各种不良行政,给予受损害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得的赔偿,以及促使政府部门采取补救措施,防止行政管理中更大的失误和损害。

(3)改进作用。通过行政监督所揭露出的问题,可以促使政府部门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堵塞漏洞,提高工作效率,改进工作方式,表扬先进,批评后进,促使政府公务员改进工作,提高素质。

试述我国司法机关监督的主要内容。

答:我国司法机关是行使国家检察权和审判权的机关。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它所监督的范围是:第一,通过法纪检察部门对严重破坏国家政策、法律、法令、政令统一实施、侵犯公民民主权利、贿赂以及检察部门认为需直接受理的案件行使检察权。第二,通过经济检察部门对行政人员中的贪污、行贿受贿、假冒商标、滥伐盗伐森林等案件行使检察权。检察院在办案中发现的问题,将以司法建议书、司法建议通知书的方式,向发案单位及其主管部门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人民法院作为国家审判机关,是通过审理与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有关的案件、处罚行政人员违法犯罪行为,实施对国家行政机关监督的。其工作方式主要有:(1)通过审理刑事案件,追究违法、失职、犯罪的行政人员的责任。(2)通过审理民事案件,追究在民事活动中违法、侵权的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的民事责任。(3)通过审理行政纠纷案件,审查行政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追究行政人员违法、失职、侵权行为的行政责任。

试论行政复议的原则。

答:根据《行政复议法》的规定,行政复议的原则有以下几条:(一)行政复议应当合法、及时、准确和便民的原则。它又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1、合法原则。即行政复议机关,必须严格地按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职责权限,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对行政管

最新华工物流信息系统随堂练习答案

随堂练习?1.1.1为什么要建立信息系统 当前页有5题,你已做5题,已提交5题,其中答对5题。 1. 下列哪个一项不是信息系统的构成因素() A、传感技术 B、硬件 C、软件 D、数据资源 答题: A. B. C. D.(已提交) 参考答案:A 问题解析: 2.信息系统的特点不包括() A、信息性 B、综合性 C、确定性 D、发展性 答题: A. B. C. D.(已提交) 参考答案:C 问题解析: c -f—-zr / 亠厶/ 3.专家系统的基本特征有() A、启发性 B、透明性 C、权威性 D、灵活性 答题:A. B. C. D.(已提交) 参考答案:C 问题解析: 6. 一下属于典型的信息系统的是() A、管理信息系统 B、决策支持系统 C、专家系统 D、办公自动化系统答题:A. B. C. D. >> (已提交) 参考答案:ABCD

11. 信息系统具有的一般功能包括信息收集、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输出、信息维护和信息储存。答题:对? 错?(已提交) 参考答案:“ 随堂练习?1.2.2什么是物流管理信息系统 当前页有6题,你已做6题,已提交6题,其中答对4题。 4.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按管理层次分类不包括() A、决策分析 B、决策制定 C、协调控制 D、作业管理 答题:A. B. C. D.(已提交) 参考答案:B 问题解析: 5. 建立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条件不包括() A、科学的管理基础 B、一把手原则 C、一支队伍 D、团队协作 答题:A. B. C. D.(已提交) 参考答案:D 问题解析: 7.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按采用的技术分类包括() A、单机系统 B、内部网络系统 C、万联网 D、局部控制网络系统 答题:A. B. C. D. >> (已提交) 参考答案:AB 8.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包括() A、一体化 B、模块化 C、实时化 D、网络化 答题: A. B. C. D. >> (已提交)

华南理工大学物理随堂练习答案

1.? ?一质点在平面上作一般曲线运动,其瞬时速度为,瞬时速率为v,,某一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平均速率为,它们之间的关系必定有: (A)?(B)(C)?(D)? 答题:??A.??B.??C.??D.?(已提交) 参考答案:D 问题解析: 2.? 一质点在平面上运动,已知质点位置矢量的表示式为?(其中a、b为常量), 则该质点作? (A) 匀速直线运动. (B) 变速直线运动. (C) 抛物线运动. (D)一般曲线运动.? 答题:??A.??B.??C.??D.?(已提交) 参考答案:B 问题解析: 3.? 如图所示,湖中有一小船,有人用绳绕过岸上一定高度处的定滑轮拉湖中的船向岸边运动.设 该人以匀速率收绳,绳不伸长、湖水静止,则小船的运动是? (A) 匀加速运动. (B) 匀减速运动. (C) 变加速运动. (D) 变减速运动.? 答题:??A.??B.??C.??D.?(已提交) 参考答案:C 问题解析: 4.? 一飞机相对空气的速度大小为 200 km/h, 风速为56 km/h,方向从西向东.地面雷达站测得飞机速度大小为 192 km/h,方向是? ? (A) 南偏西°.? (B) 北偏东°? (C) 向正南或向正北. (D) 西偏北°.(E) 东偏南°.? 答题:??A.??B.??C.??D.?(已提交) 参考答案:C 问题解析: 5.? 对于沿曲线运动的物体,以下几种说法中哪一种是正确的:? (A) 切向加速度必不为零.? (B) 法向加速度必不为零(拐点处除外).? (C) 由于速度沿切线方向,法向分速度必为零,因此法向加速度必为零.? (D) 若物体作匀速率运动,其总加速度必为零.?

华工计算机网络随堂练习答案

1.第二代计算机网络的主要特点是: A 主机与终端通过通信线路传递数据; B 网络通信的双方都是计算机; C 各计算机制造厂商网络结构标准化; D 基于网络体系结构的国际化标准 4aa66367337db7 答题:B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B 问题解析: 2.计算机网络体系之所以采用层次结构的主要原因是: A 层次结构允许每一层只能同相邻的上下层次发生联系。 B 层次结构优于模块化结构。 C 使各层次的功能相对独立,使得各层次实现技术的进步不影响相邻层次,从而保持体系结构的稳定性。 D 层次结构的方法可以简化计算机网络的实现。 4aa66367337db7 答题:C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C 问题解析: 3.计算机网络是一门综合技术的合成,其主要技术是: A 计算机技术与多媒体技术 B 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 C 电子技术与通信技术 D 数字技术与模拟技术 4aa66367337db7 答题:B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B 问题解析: 4.计算机网络最突出的优点是: A 精度高 B 共享资源 C 可以分工协作 D 传递信息 4aa66367337db7 答题:B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B 问题解析: 5.下面不属于网络拓扑结构的是: A 环形结构 B 总线结构 C 层次结构 D 网状结构 4aa66367337db7 答题:C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C 问题解析: 6.以下的网络分类方法中,哪一组分类方法有误? A 局域网/广域网 B 对等网/城域网 C 环型网/星型网 D 有线网/无线网 4aa66367337db7 答题:B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B 问题解析: 7.计算机网络可供共享的资源中,最为重要的资源是: A CPU处理能力 B 各种数据文件 C 昂贵的专用硬件设备 D 大型工程软件 4aa66367337db7 答题:B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B 问题解析: 8.在下列各组条目中,那一组不属于只有通过计算机网络才能完成的功能? A 计算机系统间的文件传输;访问全球各地的信息和文件。 B 在多台计算机间共享应用程序;同时对应用程序输入数据。 C 数据处理作业的批处理;分时处理用户的数据处理要求。 D 享打印机;使用电子邮件。 4aa66367337db7

数据结构·随堂练习2019春华南理工大学网络教育答案

数据结构(含课程设计),随堂 第一章绪论 1.(单选题) 计算机所处理的数据一般具备某种内在联系,这是指()。 A、数据和数据之间存在某种关系 B.元素和元素之间存在某种关系 C元素内部具有某种结构 D.数据项和数据项之间存在某种关系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B 问题解析: 2.(单选题) 在数据结构中,与所使用计算机无关的是数据的()结构. A.逻辑 B.存储 C.逻辑和存储 D. 物理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A 问题解析: 3.(单选题) 数据结构在计算机中的表示称为数据的() A.存储结构 B.抽象数据类型 C.顺序结构 D.逻辑结构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A 问题解析: 4.(单选题) 在计算机中存储数据时,通常不仅要存储各数据元素的值,还要存储(). A.数据的处理方法 B.数据元素的类型 C.数据元素之间的关系 D.数据的存储方法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C 问题解析: 5.(单选题) 在计算机的存储器中表示数据时,逻辑上相邻的两个元素对应的物理地址也是相邻的,这种存储结构称为() A.逻辑结构 B.顺序存储结构 C.链式存储结构 D.以上都正确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B 问题解析: 6.(单选题) 当数据采用链式存储结构时,要求(). A.每个结点占用一片连续的存储区域 B.所有结点占用一片连续的存储区域 C结点的最后一个数据域是指针类型 D.每个结点有多少个后继就设多少个指针域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A 问题解析: 7.(单选题) 以下关于算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A.算法最终必须由计算机程序实现 B.算法等同于程序 C算法的可行性是指指令不能有二义性 D.以上都是错误的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2018华工会计信息系统随堂练习

第一章 1.(单选题) 系统的核心部分是()。 A.输入 B.处理 C.输出 D.反馈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B 问题解析: 2.(单选题) 系统的特点不包括()。 A. 目的性 B. 关联性 C. 层次性 D. 自组织性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D 问题解析: 3.(单选题) 下列不属于按系统与外界环境的关系分类的是()。A.封闭系统 B.半封闭系统 C.开放系统 D.人工系统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D 问题解析: 4.(单选题) 企业的结构不包括()。 A. 战略决策层 B. 战术决策层 C. 运作管理层 D. 执行者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B 问题解析: 5.(单选题) 常见的会计数据处理方式有()。 A.批处理 B.分时处理 C.不间断处理 D.间歇处理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A. B. C. A. B. C. D. . . . .

. . . . . . . .

. . A. B. C. A. B. C. A. B. C.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D 问题解析: 5.(单选题) 系统软件与应用软件的相互关系是()。 A 前者以后者为基础 B 每一类都以另一类为基础 C 每一类都不以另一类为基础 D 后者以前者为基础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D 问题解析: 6.(单选题) 计算机操作系统的作用是()。 A 控制计算机的硬件设备 B 执行用户编写的源程序 C 对各种数据进行操作 D 控制和管理系统的软硬件资源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D 问题解析: 7.(单选题) 记录在存储介质上的一组相关信息的集合称为()。 A 程序 B 磁盘 C 软件 D 文件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D 问题解析: 8.(单选题) 用高级语言编写的源程序,必须经过()处理,计算机才能执行。 A 汇编 B 解释或编译 C 解释 D 编译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B 问题解析: 9.(单选题) 某单位的财务管理软件属于()。 A 工具软件 B 应用软件 C 系统软件

华工计算机网络随堂练习标准答案

华工计算机网络随堂练习答案

————————————————————————————————作者:————————————————————————————————日期:

1.第二代计算机网络的主要特点是: A 主机与终端通过通信线路传递数据; B 网络通信的双方都是计算机; C 各计算机制造厂商网络结构标准化; D 基于网络体系结构的国际化标准 4aa66367337db7 答题:B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B 问题解析: 2.计算机网络体系之所以采用层次结构的主要原因是: A 层次结构允许每一层只能同相邻的上下层次发生联系。 B 层次结构优于模块化结构。 C 使各层次的功能相对独立,使得各层次实现技术的进步不影响相邻层次,从而保持体系结构的稳定性。 D 层次结构的方法可以简化计算机网络的实现。 4aa66367337db7 答题:C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C 问题解析: 3.计算机网络是一门综合技术的合成,其主要技术是: A 计算机技术与多媒体技术 B 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 C 电子技术与通信技术 D 数字技术与模拟技术 4aa66367337db7 答题:B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B 问题解析: 4.计算机网络最突出的优点是: A 精度高 B 共享资源 C 可以分工协作 D 传递信息 4aa66367337db7 答题:B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B 问题解析: 5.下面不属于网络拓扑结构的是: A 环形结构 B 总线结构 C 层次结构 D 网状结构 4aa66367337db7 答题:C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C 问题解析: 6.以下的网络分类方法中,哪一组分类方法有误? A 局域网/广域网 B 对等网/城域网 C 环型网/星型网 D 有线网/无线网 4aa66367337db7 答题:B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B 问题解析: 7.计算机网络可供共享的资源中,最为重要的资源是: A CPU处理能力 B 各种数据文件 C 昂贵的专用硬件设备 D 大型工程软件 4aa66367337db7 答题:B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B 问题解析: 8.在下列各组条目中,那一组不属于只有通过计算机网络才能完成的功能? A 计算机系统间的文件传输;访问全球各地的信息和文件。 B 在多台计算机间共享应用程序;同时对应用程序输入数据。 C 数据处理作业的批处理;分时处理用户的数据处理要求。 D 享打印机;使用电子邮件。 4aa66367337db7

(完整版)市政基础设施信息管理系统华南理工大学

市政基础设施信息管理系统MunicipalPavementInformationManagementSystem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网莱交通 科技有限公司 2010年12月

目录 1.项目理解 (2) 1.1项目概况 (2) 1.2项目意义 (2) 1.3项目目标 (3) 1.4设计依据 (3) 1.5系统需求 (4) 1.5.1系统功能需求 (5) 1.5.2系统性能需求 (8) 1.5.3系统架构与平台要求 (9) 2.系统设计 (10) 2.1系统概述 (10) 2.2系统体系结构 (10) 2.3系统功能架构 (11) 2.4系统特点 (16) 3.系统运行示意 (18) 3.1系统主界面 (18) 3.2基础设施管理 (21) 3.3信息汇总输出 (27) 3.4市政业务工作管理 (28) 3.5市政资料信息库 (30)

1.项目理解 1.1项目概况 为了建成具有特色的信息化市政及市政业务管理信息平台,提高市政业务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为市民提供方便的公共服务,为行业管理者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2008年底某市城市管理局安装实施了“城市桥梁信息管理系统”,利用先进的计算机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了对某市城市桥梁的规范化、信息化、科学化、系统化和决策分析科学化管理,在全市市政设施信息化管理上取得骄人的进步。但是,目前该市道路及路面相关设施的养护管理工作主要还停留在传统的手写记录、经验判断等手工化处理阶段,尚不能满足建设部《城镇道路养护技术规范》(CJJ36-2006)对城市道路管养的要求,还不能有效实现城市管理局对全市市政设施进行全面的规范化和信息化管理的要求。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某市城市管理局决定在已有的“城市桥梁信息管理系统”的基础上,扩展开发“市政设施信息管理系统”(DongGuanMunicipalPavementInformationManagementSystem),并通过城市桥梁系统和城镇道路信息管理系统的平台整合,最终实现某全市路桥统一管理的市政设施管理信息平台。 “市政设施信息管理系统”(Dong GuanMunicipalPavementInformationManagement System)主要实现: 市政道路和路面市政设施基本档案信息管理; 以建设部《城镇道路养护技术规范》为基准,统一全市市政道路评定方法与标 准,实现城市道路路面技术状况自动计算、等级评定; 日常巡查、定期检查和特殊检测管理; 养护计划管理、养护维修工程项目管理; 以某市城市桥梁系统的WebGIS平台为基础制作道路及路面市政设施的GIS 专题图,实时了解全市市政道路养护管理工作现状及各项任务执行情况; 建立满足各种需求的查询、浏览、汇总、统计等功能。 1.2项目意义 “市政设施信息管理系统”的对于市政道路及路面设施养护业务管理的现代化、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和决策分析科学化管理都有着积极的意义,通过城镇道路信息管理系统的

华南理工网络教育操作系统随堂练习

第1章操作系统引论 1. 实时操作系统必须在()内处理完来自外部的事件。 A.响应时间 B.周转时间 C.被控对象规定时间 D.调度时间 参考答案:C 2. 操作系统是对()进行管理的软件。 A.软件 B.硬件 C.计算机资源 D.应用程序 参考答案:C 3. 配置了操作系统的计算机是一台比原来的物理计算机功能更强的计算机,这样的一台计算机只是一台逻辑上的计算机,称为()计算机。 A. 并行 B. 真实 C. 虚拟 D. 共享 参考答案:C 4. 操作系统中采用多道程序设计技术提高了CPU和外部设备的() A. 利用率 B. 可靠性 C. 稳定性 D. 兼容性 参考答案:A 5. 在操作系统中,并发性是指若干事件____发生( ) A. 在同一时刻 B. 在不同时刻 C. 在某一时间间隔内 D. 依次在不同时间间隔内 参考答案:C 6. ()操作系统允许在一台主机上同时联接多台终端,多个用户可以通过各自的终端同时交互地使用计算机。 A. 网络操作系统 B. 批处理操作系统 C. 实时操作系统 D. 分时操作系统 参考答案:D 7. 下面关于操作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批处理作业必须提交作业控制信息 B. 分时系统不一定都具有人机交互功能 C. 从响应时间的角度看,实时系统与分时系统差不多 D. 由于采用了分时技术,用户可以独占计算机的资源 参考答案:A 8. 当前三大操作系统类型是批处理系统、分时系统和实时系统() 参考答案:√ 9.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软件和硬件资源的管理者() 参考答案:√

10. 操作系统对外提供的接口方式有两种:命令接口和图形窗口接口() 参考答案:× 11. 批处理系统具有交互性的优点() 参考答案:× 12. 并发、共享、虚拟和异步是操作系统的四个主要特点,共中异步性是OS最主要的特性() 参考答案:× 13. 并发性是指两个或者多个事件在同一时刻发生() 参考答案:× 第2章进程的描述与控制 1. 如果有三个进程共享同一互斥段,而且每次最多允许两个进程进入互斥段,则信号量的初值应设置为( ) A. 3 B. 2 C. 1 D. 0 参考答案:B 2. 若信号量S的初值为2,当前值为-1,则表示有____个等待进程( ) A. 0 B. 1 C. 2 D. 3 参考答案:B 3. 临界区是( ) A. 一个缓冲区 B.一段共享数据区 C.一段程序 D. 一个互斥资源 参考答案:C 4. 如果有三个进程共享同一互斥段,而且每次最多允许两个进程进入互斥段,则信号量的初值应设置为( ) A. 3 B. 2 C. 1 D. 0 参考答案:B 5. 操作系统通过()管理进程。 A. JCB B. PCB C. DCT D. CHCT 参考答案:B 6. 一个进程被唤醒意味着。( ) A. 该进程重新占有了CPU B. 它的优先权变为最大 C. 其PCB移至等待队列队首 D. 进程变为就绪状态 参考答案:D

华南理工大学2010大学物理(2)A卷试卷规范模版

,考试作弊将带来严重后果! 华南理工大学期末考试 《2010级大学物理(II )期末试卷A 卷》试卷 1. 考前请将密封线内各项信息填写清楚; 所有答案请直接答在答题纸上; .考试形式:闭卷; 4. 本试卷共25题,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2012年1月9日9:00-----11:00 30分) .(本题3分) 如图所示,真空中一长为2L 的均匀带电细直杆,q ,则在直杆延长线上距杆的一端距离 L 的P 点的电场强度. (A) 2 0q L ε12π. (B) 2 0q L ε 8π. (C) 20q L ε6π. (D) 2 0q L ε16π. [ ] .(本题3分) 如图所示,CDEF 为一矩形,边长分别为l 和2l .在DC 延长CA =l 处的A 点有点电荷q +,在CF 的中点B 点有点电荷q -,若使单位正电荷从C 点沿CDEF 路径运动到F 点,则电场 l l q --?π51540ε . (B) 55 140- ? πl q ε(C) 3 1340-?πl q ε . (D) 51540-?πl q ε.[ ] .(本题3分) 面积为S 的空气平行板电容器,极板上分别带电量q ±,若不考虑边缘效应,则两极板 S q 02 ε . (B) S q 02 2ε. (C) 2 02 2S q ε. (D) 2 02S q ε. [ ] .(本题3分) 在匀强磁场中,有两个平面线圈,其面积122A A =,通有电流122I I =,它们所受的最12:M M 等于 . (B) 2. (C) 4. (D) 1/4. [ ] A E F C D l l 2L q

2018华南理工-计算机网络-随堂练习

1.下列四项内容中,不属于Internet(因特网)基本功能是________。 A.电子邮件 B.文件传输 C.远程登录 D.实时监测控制 答题: A. B. . (已提交) 参考答案:D 2.Internet是建立在________协议集上的国际互联网络。 IP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C 3.关于Internet,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 属于美国属于联合国; 属于国际红十字会不属于某个国家或组织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 参考答案:D 4.以下列举的关于Internet 的各功能中,错误的是_________。 A.程序编码 B.信息查询 C.数据库检索 D.电子函件传送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A 5.和通信网络相比,计算机网络最本质的功能是_________。 A.数据通信 B.资源共享 C.提高计算机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D.分布式处理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B 6.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出的不基于特定机型、操作系统或公司的网络体系结构OSI模型中,第二层和第四层分别为________。 A.物理层和网络层 B.数据链路层和传输层; C.网络层和表示层 D.会话层和应用层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B … 7.在OSI 参考模型中能实现路由选择、拥塞控制与互连功能的层是________。 A.传输层 B.应用层 C.网络层 D.物理层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C 8.下列说法中不对的是:_________。 A.可以同时双向传输信号的通信方式称为全双工通信方式;

《大学物理》随堂练习

1.一质点在平面上作一般曲线运动,其瞬时速度为,瞬时速率为v,,某一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平均速率为,它们之间的关系必定有: (A)(B)(C)(D) 参考答案:D 2.一质点在平面上运动,已知质点位置矢量的表示式为(其中a、b为常量), 则该质点作 (A) 匀速直线运动.(B) 变速直线运动.(C) 抛物线运动.(D)一般曲线运动. 参考答案:B 3.如图所示,湖中有一小船,有人用绳绕过岸上一定高度处的定滑轮拉湖中的船向岸边运动.设该人以匀速率收绳, 绳不伸长、湖水静止,则小船的运动是 (A) 匀加速运动.(B) 匀减速运动.(C) 变加速运动.(D) 变减速运动. 参考答案:C 4.一飞机相对空气的速度大小为200 km/h, 风速为56 km/h,方向从西向东.地面雷达站测得飞机速度大小为192 km/h,方向是 (A) 南偏西16.3°.(B) 北偏东16.3°(C) 向正南或向正北.(D) 西偏北16.3°.(E) 东偏南16.3°. 参考答案:C 5.对于沿曲线运动的物体,以下几种说法中哪一种是正确的: (A) 切向加速度必不为零. (B) 法向加速度必不为零(拐点处除外). (C) 由于速度沿切线方向,法向分速度必为零,因此法向加速度必为零. (D) 若物体作匀速率运动,其总加速度必为零. (E) 若物体的加速度为恒矢量,它一定作匀变速率运动. 参考答案:B

6.一质点沿直线运动,其运动学方程为x = 6 t-t2 (SI),则在t由0至4s的时间间隔内,质点的位移大小为 ___________,(A) 8 m .(B) 8.25 m .(C) 5 m .(D) 10 m 参考答案:A 7.一质点在Oxy平面内运动.运动学方程为 2 t和19-2 t2 (SI),则在第2秒末的瞬时速度大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6.32 m/s .(B) 8.25 m/s .(C) 5 m/s.(D) 6 m/s. 参考答案:B 8.一物体在某瞬时,以初速度从某点开始运动,在D t时间内,经一长度为S的曲线路径后,又回到出发点,此时速度为,则在这段时间内:物体的平均加速度是_________________.. (A) .(B) .(C) .(D) . 参考答案:B 9.一质点沿半径为R的圆周运动,其路程S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为(SI) ,式中b、c为大于零的常量, 且b2>Rc.. 则此质点运动的切向加速度at 和法向加速度an为. . (A) -c.和(b-ct)2/R (B) 和(b-ct)2/R.(C) (b-ct)2/R和.(D) 和. 参考答案:A 10.试说明质点作何种运动时,将出现下述各种情况: (1); (2),an=0; at、an分别表示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 (A) (1)变速率曲线运动(2)变速率直线运动.(B) (1)匀速曲线运动(2)匀速率直线运动.(C) (1)变速率直线

管理信息系统第一次·平时作业2020春华南理工大学网络教育答案

管理信息系统第一次平时作业(共两次) 2019-2020(第二学期),2020.3.3 作业先在word或者文本文档做好,然后在网上黏贴上去,提交前注意预览,不要显示不全或者看不到内容。因为要网上查重,所以作业不要给别人复制,导致查重比率高,成绩不及格。 一、简答题(每题8分,共80分) 1、请阐述什么是大数据,大数据的来源有哪些。 所有联网的东西,电脑、手机、ipad、智能手表、智能电器.... 包括我们人也是数据的来源,社会就可以比喻成一个超大的数据库,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个数据库的数据来源,每天几点起床、吃饭、运动等等都是数据。只不过数据归数据,如果用不起来这些数据,那这么多数据就没有用 2、简述管理的规范化程度和管理信息系统的关系。 系统外部约束条件、系统规模、历史、管理目标、主要业务,以及组织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等。系统信息处理情况的调查主要包括:现有信息系统的组织机构、基本工作方式、工作效率、可靠性、人员以及技术情况等。系统资源情况主要包括:技术力量、能够投入的人力和财力情况。态度是指组织中各类人员对开发信息系统的态度,主要包括:支持和关心的程度,对信息系统的认识程度和看法。 3、什么是数据库系统?它的主要组成部分有哪些。 数据库系统是为适应数据处理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数据处理系统,也是一个为实际可运行的存储、维护和应用系统提供数据的软件系统,是存储介质、处理对象和管理系统的集合体。

数据库系统一般由4个部分组成:数据库,由数据库管理系统统一管理,数据的插入、修改和检索均要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硬件,构成计算机系统的各种物理设备;软件,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应用程序;数据管理员,负责创建、监控和维护整个数据库,使数据能被有效使用。 4、简述企业流程重组的原因,其重组的本质是什么。 企业流程(过程)是指为完成企业目标或任务而进行的一系列跨越时空的逻辑相关的业务活动。例如,仓库收货的业务流程可能是:保管员验收货物并作纪录、通知采购员、签收货物发运单、填写入库单并人库、分发人库单、填写送验单等。在手工管理方式下,企业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成型的企业流程和管理方法。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可能改变原有的信息采集、加工和使用方式,甚至使信息的质量、获取途径和传递手段等都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人们发现,在传统的劳动分工原则下,企业流程被分割为一段段分裂的环节,每一环节关心的焦点仅仅是单个任务和工作,而不是整个系统的全局最优;在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中仅仅用计算机系统去模拟原手工管理系统,并不能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重要的是重组企业流程,按现代化信息处理的特点,对现有的企业流程进行重新设计,成为提高企业运行效率的重要途径。企业流程重组的本质就在于根据新技术条件信息处理的特点,以事物发生的自然过程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5、简述系统分析中的可行性分析内容。 在充分认识原信息系统的基础上,通过问题识别、可行性分析、详细调查、系统化分析,最终完成新系统的逻辑方案设计,或称逻辑模型设计。逻辑方案不同于物理方案,前者解决“做什么”的问题,是系统分析的任务;后者解决“怎么做”

2013华工大学物理随堂练习&答案

1. 一质点在平面上作一般曲线运动,其瞬时速度为,瞬时速率为v,,某一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平均速率为,它们之间的关系必定有: (A)(B)(C)(D)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D 问题解析: 2. 一质点在平面上运动,已知质点位置矢量的表示式为(其中a、b为常量), 则该质点作 (A) 匀速直线运动. (B) 变速直线运动. (C) 抛物线运动. (D)一般曲线运动.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B 问题解析: 3. 如图所示,湖中有一小船,有人用绳绕过岸上一定高度处的定滑轮拉湖中的船向岸边运动.设该人以匀速率收绳,绳不伸长、 湖水静止,则小船的运动是 (A) 匀加速运动. (B) 匀减速运动. (C) 变加速运动. (D) 变减速运动.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C 问题解析: A. B. C. D. 问题解析: 5. 对于沿曲线运动的物体,以下几种说法中哪一种是正确的: (A) 切向加速度必不为零. (B) 法向加速度必不为零(拐点处除外). (C) 由于速度沿切线方向,法向分速度必为零,因此法向加速度必为零. (D) 若物体作匀速率运动,其总加速度必为零. (E) 若物体的加速度为恒矢量,它一定作匀变速率运动.

A. B. C. D. 问题解析: 7. 一质点在Oxy平面内运动.运动学方程为 2 t和19-2 t2 (SI),则在第2秒末的瞬时速度大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6.32 m/s . (B) 8.25 m/s .(C) 5 m/s. (D) 6 m/s.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B 问题解析: 8. 一物体在某瞬时,以初速度从某点开始运动,在D t时间内,经一长度为S的曲线路径后,又回到出发点,此时速度为,则在这段时间内:物体的平均加速度是_________________.. (A) . (B) . (C) . (D) .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B 问题解析: 9. 一质点沿半径为R的圆周运动,其路程S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为 (SI) ,式中b、c为大于零的常量, 且b2>Rc.. 则此质点运动的切向加速度 at 和法向加速度an为. . (A) -c.和(b-ct)2/R (B) 和(b-ct)2/R. (C) (b-ct)2/R和. (D) 和.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A 问题解析: 10. 试说明质点作何种运动时,将出现下述各种情况:

华南理工大学大学物理 课后习题机械振动,习题四

大学物理习题四 · --姓名 班级 序号 机械振动 1、如图7-5所示,A 球被两个弹簧系住。弹簧的劲度系数均为 k =8N ·m -1,小球的质量m =1kg 。小球在平衡位置时,两个弹簧 为原长。现自其平衡位置给予小球以初速v 0=12cm ·s -1,方向向右,使小球作微小的振动,试证此振动为简谐振动,求小球的 运动方程。 2.一简谐振动用余弦函数表示,其振动曲线如图所示,则此简 谐振动的三个特征量为 A = _______cm ;ω =__________rad/s ;? =________。 3.一质量 = 3.96 kg M 的物体,悬挂在劲度系数 = 400 N/m k 的轻弹簧下端.一质量 = 40g m 的子弹以 = 152 m/s v 的速度从下方竖直朝上射入物体之中 ,然后子弹与物体一起作谐振动 .若取平衡位置为原点。x 轴指向下方,如图,求振动方程(因 m M <<,m 射入M 后对原来平衡位置的影响可以忽略); 4.一质点作简谐振动,其振动方程为 )4131cos(100.62π- π?=-t x (SI) (1)当x 值为多大时,系统的势能为总能量的一半? (2)质点从平衡位置移动到上述位置所需最短时间为多少? 5、一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的弹簧振子,如果小球经平衡位置开始向右 运动时的动能为0K E ,振动的周期T =1.0s ,求:再经过3 1s 时,小球的动能K E 与0K E 之比。 6.两个同方向的简谐振动曲线如图所示。求合振动的振动方程。 7.一质点同时参与两个同方向的简谐振动,其振动方程分别为 -21 =510cos(4 +)3x t π?(SI) ,-22 =310sin(4 -)6x t π? 画出两振动的旋转矢量图,并求合振动的振动方程。 8.为测定某音叉C 的频率,选取频率已知且与C 接近的另两个音叉A 和B ,已知A 的频率为800 Hz ,B 的频率是797 Hz ,进行下面试验: 第一步,使音叉A 和C 同时振动,测得拍频为每秒2次。 第二步,使音叉B 和C 同时振动,测得拍频为每秒5次。 由此可确定音叉C 的频率为______________。

华工《大学物理》随堂练习参考答案

《大学物理》随堂练习参考答案 1.一质点在平面上作一般曲线运动,其瞬时速度为,瞬时速率为v,某一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平均速率为,它们之间的关系必定有: (A)(B) (C)(D)[ ] 参考 答案: D 2.一质点在平面上运动,已知质点位置矢量的表示式为(其中a、b为常量),则该质点作 (A)匀速直线运动.(B)变速直线运动. (C)抛物线运动.(D)一般曲线运动.[ ] 参考 答案: B 3.如图所示,湖中有一小船,有人用绳绕过岸上一定高度处的定滑轮拉湖中的船向岸边运动.设该人以匀速率收绳,绳不伸长、湖水静止,则小船的运动是 (A)匀加速运动.(B)匀减速运动. (C)变加速运动.(D)变减速运动. 参考 答案:

C 4.一飞机相对空气的速度大小为200 km/h,风速为56 km/h,方向从西向东.地面雷达站测得飞机速度大小为192 km/h,方向是 (A)xx偏西 16.3°.(B)xx偏东 16.3°. (C)向xx或向xx.(D)西偏北 16.3°. (E)xx偏南 16.3°. 参考 答案: C 5.一光滑的内表面半径为10 cm的半球形碗,以匀角速度绕其对称OC旋转.已知放在碗内表面上的一个小球P相对于碗静止,其位置高于碗底4cm,则由此可推知碗旋转的角速度约为 (A) 10 rad/s.(B) 13 rad/s. (C) 17 rad/s (D) 18 rad/s. 参考 答案: B

6.站在电梯中的人,看到用细绳连接的质量不同的两物体,跨过电梯内一个挂在天花板上的无摩擦的定滑轮而处于“平衡静止”状态,由此,他断定电梯在作加速度运动,加速度是: (A)大小为g,方向向上.(B)大小为g,方向向下. (C)大小为,方向向上.(D)大小为,方向向下. 参考 答案: B 7.质量分别为mA和mB (mA>mB)、速度分别为和(vA> vB)的两质点A和B,受到相同的冲量作用,则 (A) A的动量增量的绝对值比B的小. (B) A的动量增量的绝对值比B的大. (C) A、B的动量增量相等. (D) A、B的速度增量相等.[] 参考 答案: C 8.质量为m的质点,以不变速率v沿图中正三角形ABC的水平光滑轨道运动.质点越过A角时,轨道作用于质点的冲量的大小为 (A) mv.(B)?mv.

华工2020年《管理信息系统》随堂练习参考答案

《管理信息系统》随堂练习参考答案 1.(单选题) 信息() a.是形成知识的基础b.是数据的基础 c.是经过加工后的数据d.具有完全性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A 问题解析: 2.(单选题) 数据( ) a.就是信息b.经过解释成为信息 c.必须经过加工才成为信息d.不经过加工也可以称作信息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B 问题解析: 3.(单选题) 信息由信源发出以后可以借助于载体以相对独立的形式进行运动,这一特性反映的是信息的哪项性质?() A. 可加工性 B. 共享性 C. 可传输性 D. 时滞性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C 问题解析: 4.(单选题) 数据资料中含信息量的大小,是由() a.数据资料中数据的多少来确定的 b.数据资料的多少来确定的 c.消除不确定程度来确定的 d.数据资料的可靠程度来确定的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C 问题解析: 5.(单选题) 信息() a.不是商品b.就是数据 c.是一种资源d.是消息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C 问题解析: 6.(单选题) 关于客观事实的信息( ) a.必须全部得到才能做决策b.有可能全部得到 c.不可能全部得到d.是不分主次的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C 问题解析: 7.(单选题) 信息的收集策略中不包括() A. 全面调查策略 B. 点面结合策略 C. 关键因素策略 D. 自顶向下策略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D 问题解析: 8.(单选题) 信息活动是管理活动的主要支柱,信息处理的质量和效率直接影响到管理活动的水平和效果,管理信息的处理应该满足四项基本要求,以下要求不正确的是() A. 及时 B. 经济 C. 适用 D. 简化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D

2019华工大学网络教育《大学物理》随堂练习答案

2019华工大学网络教育《大学物理》随堂练习答案 随堂练习 1.(单选题) 一质点在平面上作一般曲线运动,其瞬时速度为,瞬时速率为v,,某一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平均速率为,它们之间的关系必定有: (A)(B)(C)(D)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D 2.(单选题) 一运动质点在某瞬时位于矢径的端点处, 其速度大小为 (A) (B) (C) (D)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D 切向加速度改变,法向加速度不变. 答题: A. B. C. D. 参考答案:B 4.(单选题) 质点作曲线运动,表示位置矢量,表示速度,表示加速度,S表示路程,a表示切向加速度,下列表达式中, (1) , (2) , (3) , (4) . (A) 只有(1)、(4)是对的. (B) 只有(2)、(4)是对的. (C) 只有(2)是对的. (D) 只有(3)是对的.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D

(A) . (B) . (C) . (D)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D 若物体作匀速率运动,其总加速度必为零. 答题: A. B. C. D. 参考答案:B 7.(单选题) 一质点沿半径为R的圆周运动,其路程S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为 (SI) ,式中b、c为大于零的常量, 且 b2>R c.. 问:此质点运动时的切向加速度 at 和法向加速度an分别属于下列哪种情况? . (A) -c.和(b-ct)2/R (B) 和(b-ct)2/R. (C) (b-ct)2/R和. (D) 和.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A 8.(单选题) 设质点运动时,将出现下述两种情况,试分别指出下述两种情况属于何种运动 (1); (2),a n=0; a t、a n分别表示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 (A) (1)变速率曲线运动(2)变速率直线运动. (B) (1)匀速曲线运动(2)匀速率直线运动.(C) (1)变速率直线运动(2)匀速率直线运动. (D)(1)匀速率直线运动(2)变速率曲线运动.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A

管理信息系统第一次作业·平时作业2019秋华南理工大学网络教育答案

1、信息和数据有何区别? 答:信息的概念不同于数据。数据是记录客观事物的,可鉴别的符号,这些符号不仅包括数字还包括字符,文字,图形等。数据经过处理仍然是数据。处理数据是为了更好地解释。只有经过解释,数据才有意义,才成为信息。可以说,信息是经过加工之后,对客观世界产生影响的数据。同一数据,每个人的解释可能不同,其对决策的影响也可能不同。决策者利用经过处理的数据作出决策,可能取得成功,也可能遭受失败,关键在于对数据的解释是否正确,因为不同的解释往往来自不同的背景和目的。 2、分析信息流与物流、资金流、事物流的关系? 答:(1)组织中各项活动表现为物流、资金流、事物流和信息流的流动。 ①物流是实物的流动的过程。? ②资金流是伴随物流而发生的资金的流动的过程。 ③事物流是各项管理活动的工作流程。 ?④信息流伴随以上各种流的流动而流动,它既是其他各种流的表现和描述,又是用于掌握、指挥和控制其他流运动的软资源。? (2)信息流处于特殊地位:? ①伴随物流、资金流、事物流产生而产生。

②是各种流控制的依据和基础。 3、信息技术在那些方面可以给管理者提供支持? 答:1,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产品质量和产品市场化的速度;?2,将基层业务人员从大量重复的、烦琐的数据处理中解脱出来,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3,是管理信息系统(MIS)将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全面的信息管理,加强了统计、分析和报告的功能,满足了中低层管理者的需求;?4,是经理信息系统(EIS)和决策与集体决策支持系统(DSS、GDSS),提高了高层管理者的决策水平和工作效率。 4、从层次上划分,MIS可分为哪几类? 答:从层次上可将信息系统分为业务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 5、结合实际分析管理的不同层次所需信息各有什么特点? 集成化。软硬件及网络产品的集成,人与系统的集成,单一办公系统同社会公众信息系统的集成,组成了“无缝集成”的开放式系统。 智能化。面向日常事务处理,辅助人们完成智能性劳动,如:汉字识别,对公文内容的理解和深层处理,辅助决策及处理意外等。

华工计算机网络作业与随堂练习

本次练习有20题,你已做10题,已提交10题,其中答对10题。 当前页有10题,你已做10题,已提交10题,其中答对10题。 1.第二代计算机网络的主要特点是: A 主机与终端通过通信线路传递数据; B 网络通信的双方都是计算机; C 各计算机制造厂商网络结构标准化; D 基于网络体系结构的国际化标准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B 问题解析: 2.计算机网络体系之所以采用层次结构的主要原因是: A 层次结构允许每一层只能同相邻的上下层次发生联系。 B 层次结构优于模块化结构。 C 使各层次的功能相对独立,使得各层次实现技术的进步不影响相邻层次,从而保持体系结构的稳定性。 D 层次结构的方法可以简化计算机网络的实现。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C 问题解析:

A. C. A. C.

D 网状结构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C 问题解析: 6.以下的网络分类方法中,哪一组分类方法有误? A 局域网/广域网 B 对等网/城域网 C 环型网/星型网 D 有线网/无线网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B 问题解析: 7.计算机网络可供共享的资源中,最为重要的资源是: A CPU处理能力 B 各种数据文件 C 昂贵的专用硬件设备 D 大型工程软件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B

A. C. A. C.

C 调制解调器是网络中必需的硬件设备。 D 计算机网络的唯一缺点是无法实现可视化通信。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A 问题解析: 11.网络体系结构所定义的物理层负责下列哪一种功能? A 建立逻辑连接 B 为报文选择通过网络的路由 C 提供与通信介质的连接和规定这种连接的机械、电气、功能和规程特性 D 定义介质的生产规和物理特性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C 问题解析: 12.计算机网络体系之所以采用层次结构的主要原因是 A 便于从理论上对计算机网络进行描述和分析 B 层次结构优于模块化结构 C 使各层次的功能相对独立,使得各层次的实现方法的改变不影响相临层次,从而保持体系结构的稳定性 D 层次结构的方法可以简化计算机网络的实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