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第23课 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教学设计)

第23课 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教学设计)

第23课 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教学设计)
第23课 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教学设计)

第23课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课标要求】

以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为例,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理解欧盟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其意义,分析北美自由贸易区与欧盟的异同;概述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建立的过程,探讨亚太国家加强合作的途径与方式;探究在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趋势下,各国应如何面对历史与现实消除隔阂、加强合作;各国应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西欧经济在二战后进入“黄金时代”的共同原因,进一步思考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应如何借鉴其合理的方法与正确的经验,学习用联系的方法看问题,提高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通过分组学习,梳理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形成相关资料,认识当今区域经济集团化的趋势。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等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学习和了解,体会中国需要世界、世界需要中国;当今国家间加强合作、竞争与发展的重要性,树立合作与竞争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了解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

难点:如何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备】

教材;多媒体教学设备;相关图文资料。

【教学方法】

以“自主感悟、互动创新”教学模式为主,辅以其它教学方法。

【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围绕战后世界经济中出现的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趋势,重点介绍了对世界经济影响最大的三大区域集团: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出现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趋势主要是由于:冷战结束后,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国际关系中经济因素迅速上升;各国之间围绕综合国力的较量日趋激烈;国际经贸领域的竞争加剧;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于是,越来越多的国家选择了走经济区域化的道路。这说明,在共同的机遇和利益的驱动下,地理位置相近、政治意愿趋同,但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组成区域性经济集团不仅有可能,而且还有一定的内在动力。

由于这课内容与现实联系非常密切,在教学时应适当补充一些图片文字与影视资料,增加学生对当今世界的经济区域集团化的感性认识,加深了解当今世界的经济发展趋势和特点。本课涉及一些重要的概念如经济区域集团、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甚至包括教材没有涉及的东南亚国家联盟等区域经济集团,需要利用一些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向学生讲明这些组织的性质、特点及其在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过程】

导入:

多媒体:循环展示图片——欧洲各国名胜照片、欧洲之星、欧洲火车通票、欧元、签证、欧洲身份证,背景音乐——欢乐颂(欧盟盟歌)

导入语:漫步在美丽的赛纳河边,来到巴黎圣母院前祈祷,惊叹于艾菲尔铁塔的壮观,感慨于罗马竞技场的宏大,在凯旋门前领悟历史的沧桑,到水城威尼斯去体验异国风情。同学们,看着这一幅幅欧洲美景,听着这美妙的贝多芬交响曲,你们是不是和我一样,想去欧洲旅游一番呢!现在只要你办一张其中任何一个国家的签证,带上欧元,手持欧洲火车通票,乘坐欧洲之星,即可随我一起体验这无限美妙的欧洲之旅……而这一切的便利,很大程度上都应该归功于一个组织,那就是欧洲联盟,是它给我们带来了一个统一的“大欧洲”,是它让欧洲实现了经济政治一体化,走在了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前列。下面,就让我们走进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历史展馆,去触摸历史。第一站我们走进欧洲联盟。新授课:

第一目:欧洲联盟(EU)(板书)

谋求欧洲统一有相当远的历史渊源。

多媒体展示——早在200多年前,法国文学家雨果就曾经说过:“总有一天,到那时……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

多媒体图片展示——不同时期的欧洲版图的变化,从罗马帝国到法兰西第一帝国、从工业革命到两次世界大战、及战后西欧经济、政治形势示意图,使学生了解欧洲历史的荣辱兴衰,进而启发学生思考。

然而在千余年的发展中,像拿破仑一样的统治者曾经试图使用最强大的武力来统一欧洲,却都失败了。虽然从新航路开辟到两次工业革命,欧洲在近代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为了世界的中心,但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剧烈厮杀后,留给欧洲人民的,是一个充满仇恨和痛苦、虚弱不堪、支离破碎的欧洲。昔日称雄于世界的欧洲列强均已降为二等国三等国,任何一个国家都难以单独同强大的美国相提并论。在西方,来自美国的经济渗透和政治控制不断加强;在东方,来自苏联和东欧盟国的威胁日益严重。英国首相丘吉尔曾这样感慨他在二战后的尴尬地位:“我的一边坐着的是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坐着的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儿”。欧洲政治家们清醒地认识到,如此下去,欧洲将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

【讨论探究】通过以上材料,我们可以分析总结出战后欧洲开始一体化探索的原因?

一、原因:

1、必要性:

(1)二战后欧洲传统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在美苏争霸中面临危机,美国进行经济渗透,苏联进行政治威胁,而西欧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单独与这两个超级大国抗衡,因此,要摆脱两个超级大国争霸带来的威胁,提高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只能走联合的道路。

(2)战后西欧经济的发展,需要在政策上加以协调:为了更好的利用欧洲资源,更好的促进欧洲经济的发展——根本原因

2、可能性:

(1)西欧经济发展水平接近,贸易联系紧密,有利于联合;

(2)文化和价值观上具有认同感;

(3)近代欧洲国家战争和冲突不断,给人民造成了无穷的灾难,人们渴望统一。【趣味探究】怨恨极深的法、德

为什么曾经是世仇的两国能够密切地合作?

(1)美国的推动——为了实施遏止苏联的战略,决心复兴联邦德国,支持欧洲一体化,形成一股与苏联、东欧抗衡的力量。

(2)德国的诚意——战后的联邦德国百废待兴,审时度势,采取主动争取法国谅解的姿态,换取法德和解。

(3)联合自强,摆脱美国控制的愿望——战后初期的欧洲,风雨飘摇,经济凋敝。昔日的世界强国,不能忍受这种尴尬的境地,力求东山再起,选择了与德国联合自强的道

路。

(4)经济发展的互补性——长期战争的根源就是两国边境阿尔萨斯、洛林的煤钢资源,反思历史,何不优势互补?

1950年,在法国外长舒曼的推动下,从煤钢资源的共享方面,法德两国迈出了西欧联合自强的第一步,开始了西欧一体化进程的探索。

二、形成过程:

多媒体播放欧盟形成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引导学生从中提取欧盟形成过程中重要的时间、相关事件、性质和特点等。

1、欧共体

(1)1951年4月,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卢森堡等六国决定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2)1957年,六国又签订《罗马条约》组成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3)1967年,3个机构合并,建立了“欧洲共同体”。

2、欧盟

(1)1992年,欧共体12国首脑签署了《欧洲联盟条约》,欧洲朝着政治和经济一体化的方面又大大迈进了一步。

(2)1993年,欧洲联盟宣布成立。

欧盟的盟旗是蓝色底上的十二星旗,普遍说法是因为欧盟一开始只有12个国家,代表了欧盟的开端。实际上这个十二星旗代表的是圣母玛利亚的十二星冠,寓意圣母玛利亚将永远保佑欧洲联盟。

【练习巩固】

1、欧洲联盟的形成,是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的重要表现,它的形成过程是( B )

A、欧洲共同体—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联盟条约》

B、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共同体—《欧洲联盟条约》

C、欧洲共同体—《欧洲联盟条约》—欧洲煤钢共同体

D、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联盟条约》—欧洲共同体

2、右图中的情景出现的原因是(A)

A、欧洲开始一体化的进程

B、世贸组织建立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

D、欧洲联盟建立

3、扩大:欧盟成立后,促进了各国经济的发展及国际地位的提高,因此不断有一些其它的国家要求加入,从最初欧共体6国,到欧盟12国,视频中2004年第五次扩大达到25国,教材地图中提到今天27个成员国。2007年1月,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两国又加入欧盟,使今天的欧盟成为一个涵盖27个国家、总人口超过4.8亿的当今世界上经济实力最强、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经济政治集团。

4、特点:经济实力最强、一体化程度最高

5、性质:经济政治联合体

过渡:在欧洲走向一体化的发展过程中,还有一个重要的标志——欧元

6、发展:欧元的出现(1991年)

多媒体展示——欧元样式、图案(结合教材)

同学们从一张张欧元纸币的正、反面的建筑样式可以看出什么吗?

处处留心皆学问(欧洲的发展历程、深厚的文化底蕴;正面门和窗—象征着欧盟所推崇的合作和坦诚精神;反面桥梁—象征着欧盟各成员国间及与其它国家间的联系纽带。)随着2002年新年钟声的敲响,欧元区12国的3.04亿民众将告别他们祖祖辈辈使用的法郎、马克、里拉等货币,开始使用统一的法定货币——欧元。

B、意义:欧元的诞生,对欧洲经济一体化来说是一个重大的质的飞跃

(1)有效消除区域内贸易和资本流通的风险,降低区域内的交易费用,使商品、资

本、人员、服务往来更加便利,有利于欧元区国家和欧盟经济的发展;

(2)淡化了欧洲地区的疆域和国别概念,它巩固了过去欧洲经济一体化的成果,促进欧洲国家走向联合;

(3)增强了国际竞争力,对美元产生了冲击。

一个真正统一的“大欧洲”出现了

四、影响:

一个统一的“大欧洲”的建立给欧洲人民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呢?

【情境体验】

多媒体展示——材料欧洲新变化

学生讨论发言,如果你今天生活在欧洲,生活会有什么变化?(畅想今日欧洲新生活)多媒体展示——体验今日欧洲新生活卡通图片组合

(1)欧盟的出现有利于欧洲各国经济合作,促进了欧洲各国经济的发展。

(2)改变了世界经济格局,动摇了美国的霸主地位,加上日本的崛起,资本主义世界逐渐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推动国际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第二目: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

(知道学生阅读教材的基础上仿效欧洲联盟自学,提问巩固)

一、背景:

(1)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欧和日本的崛起对美国的霸主地位提出了挑战,美国认识到:要与西欧、日本角逐,攫取世界经济领导权,必须建立以自己为核心的区域经济集团。

(2)美、加、墨三国经济发展的需要——根本原因。

二、形成过程:

(1)1992年,美、加、墨三国正式签署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2)1994年1月1日,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诞生。

三、宗旨:

决定自协定生效之日起在15年内逐步取消关税及其它贸易壁垒、实现商品、劳务、资本等的自由流通。

四、特点:是世界上出现的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组成的自由贸易区。

突破了欧盟仅在经济水平相近的国家间形成的传统做法。

五、影响:

(1)加强了三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和交流,三国间优势互补、推动经济发展,增强了国际竞争力。

(2)推动了经济的全球化进程。

六、发展趋势:向中南美洲推广,美洲国家酝酿建立纵贯南北美洲以美国为中心的美洲自由贸易区。

北美自由贸易区是世界上第一个由最富有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区域经济贸易集团。成立后,很多拉美国家很快仿效,为实现美国“所有拉美国家贸易自由化”,建立“美洲自由贸易区”的倡议计划,迈出了重要的一步。然而进程却十分缓慢,在当今大国主导下的世界经济秩序中,究竟区域集团化能给发展中国家带来怎样的影响?我们通过墨西哥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区十年间发生的变化来分析这个问题。

【讨论探究】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多媒体展示材料——墨西哥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区十年间的发展历程

材料一

1、从1993年到2002年,墨对美国出口增长234%,达到1360亿美元;同期墨对加拿大出口增长约203%,从29亿美元增长到80亿美元。

2、从1994年至2001年,美国共向墨投资700亿美元。

3、协定给墨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特别是在制造业部门,并使墨职工的收入有所增加。墨出口部门的职工收入要比工业部门其他职工高40%。

4、2004年墨西哥经济规模达到5940亿美元,世界排名由第15位上升到现在的第9位。

学生阅读并从中找出关键词

利——刺激出口、吸引外国资本和先进技术、扩大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带来更多参与国际贸易的机会等

材料二

1、2002年,墨西哥经济部部长德韦斯表示,墨西哥将明确反对来自美国和加拿大的制成品自由进入墨西哥,保护墨西哥本土公司倒闭以及避免关税升级。

2、农牧业是协定消极影响最大的领域。协定生效10年来,墨从美、加进口农产品大为增加,农产品贸易逆差扩大。按照协定规定,墨从2003年1月1日起对26种农产品取消进口关税,这就为美、加农产品更多地进入墨市场打开了方便之门。缺乏竞争力的墨农业处境更加艰难。

3、两幅农民抗议的图片

图一:墨西哥农民把玉米秸堆放在独立纪念碑前,表示墨西哥农业抵挡不住美国和加拿大农产品的竞争。

图二:为了抗议政府的乳制品进口政策,一位墨西哥农民将一头母牛挂在了墨西哥经济部门入口的旗杆上。

弊:通过练习题让学生掌握知识

【练习巩固】

3、假如你是一位墨西哥的农民,参加这次游行示威的主要理由不包括(C )

A、发达国家把利润高、污染重的企业迁往墨西哥,造成环境污染

B、墨西哥作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底子薄、技术水平低、设备落后,常常处于劣势地位

C、在北美自由贸易区中,墨西哥凭借经济实力优势,掌握着主动权、往往是获利者

D、发达国家对墨西哥的资源进行掠夺性开采,引发生态危机

有人说北美自由贸易协定,是使墨西哥迅速进入发达国家俱乐部的灵丹妙药,也有人说它是可能给墨经济带来灾难的“特洛伊木马”。通过以上材料和习题,我们可以看到,加入区域经济集团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重大的发展机遇,又是严峻的挑战,我们既要善于利用机遇,又要勇敢迎接挑战,适时调整发展性战略。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为此加入了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区域经济集团——亚太经合组织。

第三目:亚太经合组织(APEC)

一、背景:

通过谈话法让学生明确亚太地区的地理概念。

分析特点:当前规模最大的多边区域经济集团化组织

二、过程:

(1)1989年,12个国家的外交部长和经济部长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举行了“亚太经济合作部长级会议”的首次会议,标志着亚太经合组织的问世。

(2)1991年,汉城会议通过《汉城宣言》,正式确定其宗旨和目标是:“相互依存,共同受益,坚持开放性多边贸易体制和减少区域贸易壁垒。”

(3)1991年,中国同中国台北和中国香港一起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三、评价:

2、积极——促进了亚太地区经济的发展,在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贸易和投资便利化和经济技术合作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成就。

3、不足——差异较大,合作程度较低。

亚太经合组织既包括世界最发达的国家,也包括大量发展中国家,各成员国在实力大小,经济发展水平高低、文化和风谷习惯以及社会经济制度等方面均有不同;各成员国之

间又不互相连接。

4、性质——官方经济论坛

经济技术合作只是停留在会议和研究上,真正的经济技术合作进展非常有限。

新世纪的APEC应始终站在全球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前沿,充分尊重各成员的多样性,承认成员间的发展水平和发展阶段上的差异以及由此带来的不同利益与需求,强调灵活性、渐进性和开放性,遵循平等互利、协商一致、求同存异、自主自愿原则,增强凝聚力,缩小成员间的差距,实现各成员国的共同繁荣和发展。

四、APEC——中国的舞台

于1991年加入APEC以来,始终本着“积极参与、求同存异、全面合作”的原则,活跃在APEC的舞台上。中国领导人参加了历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于2001年在上海曾经成功召开了第9次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所提出的主张为亚太经合组织的发展作出了独特的贡献。尽管中国的对外区域经济合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同时也要看到迄今为止,中国对外区域经济合作还处于起步阶段。无论是从维护本国利益出发,还是从顺应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角度出发,我国都有必要参与或倡导成立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并将其作为我国发展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措施。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在世界经济的汹涌潮流中立于不败之地!

【练习巩固】4、2007年9月8日,APEC第十五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澳大利亚举行。下列关于APEC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A PEC成立于1989年,澳大利亚是创始国之一

B、APEC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经济政治一体化组织

C、中国于1991加入了APEC

D、APEC是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主要表现

多媒体表展示——表格(三大经济区域集团比较)

【练习巩固】5、欧盟与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的不同点有( B )

①既是区域性经济集团,又是政治联盟

②第一个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经济区域集团

③当今世界上合作水平最高的区域集团

④反映了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趋势

A、②④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引导学生分析讨论:这些区域集团的出现,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中出现了什么趋势?

经济区域集团化——“是指同一区域的一些国家或地区,为了维护共同的经济利益和加强经济联系与合作,通过正式协议,在诸成员国或地区之间相互消除人为的贸易壁垒,统一贸易规章,形成内部统一的市场机制或贸易体系的过程”。

其它区域经济集团——上海合作组织、东南亚国家联盟、独联体经济联盟、海湾合作委员会、西非经济共同体等。

【本课小结】

经济区域集团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加强了集团内部各国相互之间经济关系,也增进了世界经济中的相互依赖性,使各国经济逐渐参与并融入世界经济关系中,集团与集团、集团与国家间形成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每个集团实际上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一个环节、一个中介、一个过渡,所以说区域经济集团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经阶段或初级形态,经济全球化是区域经济集团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两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发展中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共同形成对世界经济、政治及国际关系的重大影响。下节课我们再来探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另一大趋势——经济全球化。

【当堂测验】(导学案)(根据时间灵活安排)

【课后思考】在世界经济发展中,为什么会出现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趋势?他给世界经济带来了怎样的影响?(答案提示见导学案)

【板书设计】

第23课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一、欧洲联盟(EU)——一体化水平最高

二、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发达和发展中

三、亚太经合组织(APEC)——最大、合作程度低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部编版)第23课《三顾茅庐》教学设计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 【目标确定的依据】 1.相关课程标准陈述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3)阅读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4)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5)精读的评价。要考察学生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表现,重视评价学生对读物的综合理解能力。要注意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 2.教材分析 本课是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选编了《智取生辰纲》《范进中举》《三顾茅庐》《刘姥姥进大观园》四篇名家节选文章。本文节选自名著《三国演义》的第三十八回“定三分隆中决策战长江孙氏报仇”,当时有宏图大志的刘备依附于刘表,屯驻在新野,徐庶被曹操所骗,在去曹营前走马荐诸葛亮:“有经天纬地之才,盖天下一人也。”后刘备又遇到司马徽,司马徽对诸葛亮的评价是:“可比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两人的荐语,更引起了刘备拜见诸葛亮的兴趣。一顾茅庐遇崔州平,论天下事;二顾茅庐遇诸葛均、黄承彦,留下书信。课文从三顾茅庐开始写起。《三顾茅庐》作为古代白话小说节选具有小说的典型特色。小说,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小说教学,更因其内容的丰富、情节的曲折、形象

的多异、主题的深刻性等特点而呈现教学的多样性。学好这一课,对于学生感悟人物形象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有着重要的作用。 单元导语给古代白话小说的教学提供了明确的导向:要抓住小说的主要线索,梳理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探讨其性格形成的原因;结合具体描写,了解古代白话小说的艺术特点。 3.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在两年初中语文学习的基础上,对小说有一定的阅读欣赏能力。部分学生通过观看电视剧和阅读文学作品对《三顾茅庐》有大致的印象。老师利用学生的初步认知,进一步引导、启发,在了解故事背景的基础上,能够把握故事情节,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欣赏小说鲜明的艺术特色。文章篇幅较长,文言味浓重,情节复杂,对学生的古典名著积累也要求较高。 【教学目标】 1.通过速读课文,整体感知,梳理故事情节。 2.通过勾画、精读人物描写的段落,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重难点) 3.通过研读典型句段,欣赏古代白话小说鲜明的艺术特色。(重点) 【评价任务】 针对目标1: 速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概括主要情节,用简洁的语言说出典型情节的主要内容。 针对目标2 1.通过跳读课文,圈点勾画出对诸葛亮、刘备、张飞三人的典型描写,自由散读思考,小组交流,结合相关内容,说出三人的性格特征,品味作者语言的魅力。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3课马说》教案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3课马说》教案马说 教学目标 1.理解短文所阐明的深刻道理。 2.掌握短文中的主要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归纳这一类怀才不遇的文学作品的共同特点,做一点初步的文学探究。 教学重难点 1.理解短文《马说》所阐明的深刻道理。 2.掌握古今异义词。 如:然后有千里马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等。虚词也的用法,另有其、之、而、以等。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对照注释初读课文,也可以利用工具书,读准字音。 2.学生查找有关马的成语,并作解释。 3.教师准备一个关于千里马的故事,有关伯乐相马知己等词的来历。 设计思路 把诵读作为本课教学的重要环节,训练学生的文言语感,逐步加深他们对课文的理解。明确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进

一步理解文章所表达的主题思想。鼓励学生自读,认真看注 释,弄清大意。疏通文意只限于难词难句,学生理解就行, 不搞机械的串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学生汇报查找到的有关马字的成语。就其中的伯乐相 马,给学生讲关于伯乐的故事。) 相传伯乐是春秋时代人,姓孙名阳。据说,有一匹千里马 拉着沉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在羊肠小道上,马蹄用力挣扎,膝盖跪屈;尾巴下垂着,皮肤也受了伤;浑身冒汗,汗水淋 漓,在山坡上艰难吃力地爬行还是拉不上去。伯乐遇见了, 就下了自己的车,挽住千里马而对它淌眼泪,并脱下自己的 麻布衣服覆盖在千里马身上。千里马于是低下头吐气,抬起 头来长鸣,嘶叫声直达云霄。这是它感激伯乐了解并且体贴 它啊。 今天我们来学习《马说》,一定会让你对伯乐和千里马的 关系有进一步的认识。 二、解题 《马说》是通篇借物比喻的杂文,属论说文体。马说这个 标题,是后人加的。说就是谈谈的意思,比论随便些。从字 面上可以解作说说千里马或说说千里马的问题。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区域经济集团化

区域经济集团化 区域经济在新世纪加快了发展的速度,区域经济集团的数量大量增加;区域集团的范围和规模不断扩大;区域经济集团之间跨区合作日益频繁。随着多数国家参与了不同层次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区域经济集团化作为世界经济全球化的组成部分,增强了世界经济的活力。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而不断发展升级的。自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一些地理相近的国家或地区间通过加强经济合作,为谋求风险成本和机会成本的最小化和利益的最大化,形成了一体化程度较高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或国家集团。 区域经济发展进入21世纪,延续了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的迅猛发展态势并有所加强。首先,各种不同层次的区域经济集团数量大量增加,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效果明显,许多国家为了谋求自身利益发展,积极参与了许多不同领域的区域经济集团。脱离区域经济集团的国家最终将在国际竞争中失去自身应有的地位。其次,一些区域集团的范围和规模不断扩大,区域经济集团的成员结构发生较大的变化,范围和规模不断扩大,世界经济已经形成了以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等超大区域集团为中心的格局,随着北美自由贸易区“南进”、欧盟“东扩”以及亚太经合组织制度化,世界经济的“三足鼎立”局面将会更加明显。再次,区域经济集团之间跨区域经济合作日益频繁,出现了一些跨洲的双边、多边自由贸易区。各区域经济集团采取了开放政策,一方面扩大自身的势力范围,加强与非成员国的合作,另一方面在区域经济集团之间加强合作。北美自由贸易区带动拉美地区经济发展,与欧盟形成跨大西洋的泛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更是地跨亚洲、北美洲、南美洲和大洋洲。跨洲的双边、多边自由贸易区正在成为主流。 目前区域集团的各种形式中,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形势十分突出。自由贸易协定,尤其是发达国家间签订的自由贸易协定引人注目。在世界范围内,自由贸易区的数量已经达到数十个,范围遍及各大洲。其中,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东盟自由贸易区最具有典型意义,北美自由贸易区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区。其他大的自由贸易区还有中欧自由贸易区、欧盟-拉美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等等。 区域经济之所以迅猛发展,与经济的全球化是并行不悖的。全球化和区域化之间矛盾已经成为世界经济活动中的重要问题。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发展一直处于不平衡的状态,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活动联系紧密;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国际经济合作方面普遍落后于发达国家,彼此分化加剧。经济全球化地区上的不平衡无法使所有的国家共同参与全球经济一体化。 进入新世纪以后,经济全球化前景渺茫。人们长期瞩目的世界贸易组织新一轮回合谈判依然没有进展。继1999年西雅图会议失败之后,2003年9月举行的坎昆会议也没有达成任何实质性的结果,无果而终。作为多哈回合的一次关键性会议,坎昆会议的失败不仅打断了多哈回合的谈判进程,而且也给全球多边贸易体制的前景投下了阴影。

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第23课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欧洲联盟的形成过程,剖析欧洲国家的一体化由经济实体向政治实体转变的原因和实质; (2)了解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形成过程,由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形成原因分析世界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区域集团化之间的关系和影响。 (3)了解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形成过程,明确其特点及出现此特点的原因。掌握中国在加入该组织后所发挥的作用,并由此引申出中国在经济区域集团化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对三大经济区域集团形成过程和特点的比较,锻炼学生把具体的历史现象与整体的社会背景联系的能力,培养学生建立起全面的历史观。 (2)通过对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的出现和它与经济全球化之间关系的分析,培养学生辨证的看问题,透过现象分析本质的能力。

(3)通过搜集中国与东盟交往的材料,了解东盟日益扩大及其影响;用列表等方式比较北美自由贸易区与欧盟的异同;通过上网等途径搜集中国参加APEC会议的资料,多渠道去了解和认识APEC建立的史实及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认识到经济区域集团化出现是因为经济发展不平衡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具体体现。从而明确中国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等经济区域集团的必要性。 (2)在学习中国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发挥的作用的同时,联系中国在古代史和近代史上的经济地位和影响,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3)通过对东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合组织等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学习和了解,体会当今世界国家间加强合作、竞争与发展的重要性,树立合作与竞争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23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23.古诗三首 授课时间:2016年5月10日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7 个生字,会写8 个生字;正确读写“蚕桑、耘田、箬笠”等词语。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前两首诗。 3.指导学生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培养学生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注意诗的语言的丰富意蕴。 [课时安排] 3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由图入题 1.出示课文插图,仔细观察画面,说说你对画面内容的理解。 2.板书课题,释题。“乡村四月”是指江南农村初夏的时节。 3.简介诗人及背景。

翁卷,南宋诗人,一生未做官,写下了许多描写田园生活的诗篇。 二、反复诵读,整体感知,质疑问难 1.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诵读的节奏和诗的画面。 2.学生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握节奏,注意“蚕”“桑”都是平舌音。 3.指名朗读,老师和学生正音。 4.默读古诗,试着利用工具书或文中注释弄清句意,解决不了的请作记号。 三、全班交流,解疑品读,理解诗意 1.全班交流。 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诗意。 四、感悟诗歌蕴含的感情 1.自由品读,边读边想画面,同时要注意朗读的节奏。说一说你从诗中体会到什么? (读前两句时要读出一种欣欣向荣的景象,后两句要读出繁忙的劳动生活的场面。) 2.指名朗读,师生共赏。 3.有感情朗读。 4.教师总结: 整首诗就像一幅色彩明丽的图画,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

的热爱和欣赏,也表现出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 五、背诵古诗,积累语言 1.有感情地背诵古诗,想象画面。 2.拓展阅读《山居秋暝》。 六、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背诵古诗《乡村四月》,并能默写。 七、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习旧引新 1.指名背诵《乡村四月》。 2.引入新课: 同学们对南宋诗人陆游很熟悉,当时还有一位诗人与他齐名,被称为“南宋四大家”之一。他就是范成大。范成大是中国田园诗的集大成者,晚年作《四时田园杂兴》60 首,全面而深刻的描写了农村四时的风光景物、风俗习惯,反映了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

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 公安三中熊家国 一、教学目标 目标内容 知识与能力过程 与 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识记理解运用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二战”后国际关系 的突出特点;外交方 针的主要内容 结合近代历史 和国际环境,理 解我国外交政 策的制定以及 所取得的外交 成就 探究新中国独 立自主外交与 旧中国屈辱外 交的根本区别 情境再现 历史比较 独立自主是新中国外交的 根本方针,它贯穿于新中国 外交的各个领域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美国的外交孤立和中 苏建交;周恩来于 1953年底提出了和 平共处五项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 原则在处理国 际关系方面的 意义 问题探究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 处理国与国之间,参与国际 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 则,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 问题的基本准则 步入世界外交舞台1954年日内瓦会议; 1955年亚非会议 周恩来总理在 万隆会议上提 出“求同存异” 的方针,起到了 什么作用? 阅读材料 问题探究 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首次 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 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亚非 会议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 民者参加的国际会议。 二、重难点 重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难点:建国初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对制定外交方针影响。 三、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展示PPT材料,通过教材引言思考新中国建立后怎么开展外交活动,与传统的外交有什么区别? 一、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展示PPT地图直接使用两大阵营对立的给学生一个直观的认识。 1、背景:二战后两大阵营的对立面和激烈斗争成为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 学生阅读教材填表 2、内容、含义及意义 内容含义意义 “另起炉灶”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关系,而在新 的基础上另建新的平等外交关系 使我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 主。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先清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一切特 权,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 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奠定了与世界各国建立平 等互利外交关系的基础。 “一边倒”坚定不移的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在保障革命成果、捍卫和平以及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孤立 通过简单的说明让学生认识到它将旧中国的屈辱外交改造成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的重大意义。在这里结合国际形势着重分析“新中国为什么要采取‘一边倒’的方针?”,PPT展示。 联苏:苏联对中国民主革命长期支持;中苏政权性质和意识形态相似;站在苏联一边对中国更为有利;

(完整版)人民版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教案

第二课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简述从“欧共体”到“欧洲联盟”的发展历程,分析欧洲联盟的成立对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的影响。 2.知道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建立和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亚太国家加强合作的途径与方式。 3.归纳与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趋势。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历史资料和现实生活情况,加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了解 2.通过讨论和历史情境的再现等形式,使学生体味历史的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域经济集团化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经济区域集团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只有善于抓住机遇勇敢迎接挑战,才能确保在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中立足于不败之地。 2.通过中国加入区亚太经合组织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中国需要世界、世界需要中国;面向世界,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历史必然【教学重难点】 重点: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等经济区域集团的发展进程。 难点: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趋势及其影响。 【教学方法】 这堂课主要以教师讲解为主,其次是让学生讨论,老师提问的方式启发学生的思考。同时还采用阅读法。 【教学手段】 采用电子课件 【课时、课型】 一个课时,讲授新课。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我们知道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经济朝着两个方向发展:一是经济区域集团化,二是经济全球化。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个也就是专题八第二课: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同学们知道当今世界有哪些著名的经济区域集团组织?(同学回答略)同学们说了很多,但是今天我们主要以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合组织为例来了解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下面这幅图片是这三个区域组织的地理分布图,在地理上他们分别在欧洲、北美洲还有亚太地区。现在请大家打开课本153页看看课前提示。(老师写标题)。关于经济区域集团化的概念请同学们看课本153页知识链接了解一下。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分析欧洲联盟是怎么样形成发展的,他对西欧和世界又产生了怎么样的影响讲授新课: 一、从“欧共体”到欧’洲联盟“ 过渡:我们说任何一个事物的发展都离不开一个特定的历史背景。欧洲联盟的建

冀教版六年级下册 Lesson23 Good-bye! 教学设计

冀教版六年级下册Lesson23Good-bye! 教学设计 作者:飞翔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冀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五课,李明结束他的加拿大之旅,回中国之前在机场和詹妮、丹尼告别,并送给他们惊喜,还有一首关于告别的歌曲“It's Time to Say Good-bye.”本课是一节对话课,机场送别的相关句型,有助于学生了解西方人送别的相关礼仪和文化习俗。 教学对象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也马上面临毕业,一部分学生也要分别,在五年级时曾经学过一些旅行的相关知识,对送别的话题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为本课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教学目标 语言知识目标: 1、能听懂、会说、认读并书写下列词汇:good-bye, hear。 2、能认读、理解并运用下列句子:Have a good trip. Don't forget to write. 语言技能目标: 1、能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在创设的送别情境中进行熟练的交际,并在此基础上能将其运用于日常生活之中。 2、学会接受礼物和送别时的英语表达。 3、会场本课的英文歌曲。

情感态度目标 1、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引导学生积极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2、通过本课的学习,珍惜与同学、朋友的友谊。 学习策略目标: 1、通过体验式的学习活动,激发听、说英语的兴趣,培养乐于模仿的学习习惯;积极与同学合作,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2、注意观察生活和媒体中使用的英语简单场景口语。 文化意识目标: 1、了解西方人送别的相关礼仪和文化习俗,能继续发展跨文化意识。 2、知道一些英语离别赠言、祝福语。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并运用重点词汇和句型: good-bye,hear,Have a good trip.,Don't forget to write. 难点: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展示送别场面。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Step 1 Warming-up: 1. Greetings: S:Good morning ,teacher ! T:Morning ,,boys and girls, please sit down .Are you happy today ? S:---------------- T:Are you nervous ? S:-------------

第23课 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第23课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课程标准】 以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为例,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 化发展趋势 1、了解欧盟的发展历程,理解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 2、分析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的原因和影响,; 3、概述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建立的过程,探讨亚太国家加强合作的途径与方式。 【重点难点】 重点: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历程 难点:区域经济集团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 【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围绕战后世界经济中出现的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趋势,重点介绍了对世界经济 影响最大的三大区域集团: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是整体把握 世界经济发展的脉络和主要趋势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依据课标在操作层面上应将“欧洲 联盟”作为教学的中心内容,而将“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作为教学的两个 辅点内容,力求在一个中心上深入,在两个辅点上拓展。本单元教学内容和义务教育初、高中历史和高中政治的联系比较密切。要利用旧知识的回忆,借助世界政治地图,深化认识,提高概括能力。同时经济区域集团化是当今的一个热点问题,有利于学习积极性的调 动和发挥主体作用;在网络上也有很多相关的图文资料,便于教师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辅 助教学,学生也搜集到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学习 【知识梳理】 一、欧盟的发展过程 1、欧共体的建立(经济实体)(1)1951年成立,标志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开始; (2)1957年签定《》建立欧和,《罗马条约》的签定是欧洲经济一体化的一个重要里程碑;(3)1967年,将三个共同体合并为。 2、欧洲联盟的成立(政治实体) (1)1992年,欧共体12过签署《》,目标是建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欧洲政治联盟。 (2)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标志欧共体由经济实体向过渡。 (3)1999年,欧盟单一货币欧元正式问世。 3、成立的意义: (1)对欧洲:。(2)对世界:。 思考探究 1、结合下列材料和问题分析:欧洲为什么能走向联合? 必要性:二战”后西欧的经济状况如何?“二战”后欧洲的国际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面临怎样的危险? 可能性:德、法两国为什么积怨?又怎样抛弃前怨携手合作? “总有一天,到那时……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 ——维克多·雨果

三年级起点英语上册23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起点英语上册第23课教学设计 Lesson 23 I have a plane 学习目标 一、语言要素 (一)词汇 1、三会:ship plane boat 2、二会: here are (二)语言目标 Look!, I have a plane Can I see it Sure !Here you are . Thank you !You’re welcome . (三)话题呈现:I have a plane (四)任务设计: I have a plane 二、能力目标: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通过听、说、读、演,小组学习,合作学习等一系列方法,能够运用Look!, I have a plane .Can I see itSure !Here you are . Thank you !You’re welcome .句型行交际。 三、情感目标:在本课中重点培养学生乐于交流,喜欢自己的玩具。 四、教学重点:三会单词:ship plane boat.句型:Look!, I have a plane .Can I see itSure !Here you are .Thank you !You’re welcome . 五、教学难点:句子:Sure !Here you are .Thank you !You’re welcome . 六、教具:设计好的课件,书包,实物玩具,文具,玩具图片,单词卡片,课文录音。 七、学具:学生自备的学习用具,文具。 八、教法学法:本课重点运用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

教学过程 一、热身:老师进了教室和学生用英语打招呼,学生和老师一起唱I have a nice dall 歌曲,使学生迅速进入到学习英语氛围中。 二、新单词 ship boat plane 1、老师对学生说:Hi ,I have a ship .学生说:Really Can I see it 老师说:Sure! 2、老师拿出自己的ship 3、板书新单词:用打好的四线格:ship 4、朗读新单词:ship (老师领读ship ,s-h-i-p ship (学生齐读——男女生对读——分行读——找学生读——自读三遍) 5、看实物说单词:ship 6、看图片说单词:ship 7、看单词卡片读单词:ship 8、看课件说句子:学生和老师一起看课件说句子:show me your ship ,ship ship ship 。You’re out! 9、用同样方法学习boat plane 10、看课件说句子:学生和老师一起看课件说句子: show me your ship ,ship ship ship .You’re out! show me your taxi., taxi taxi taxi . You’re out! show me your plane ,plane plane ’re out! 11、听指令做动作游戏:老师发指令,学生做动作。老师让学生准备好自己的玩具图片,一老师说:show me your taxi(ship. Plane),学生拿自己图片,举起来说:ship,拿不对的对他说:You’re out! 三、新句型:用旧句型带新句型 (一)导入:让学生抽老师手中的图片,抽到哪一张两个人用22课课文来说新对话(展示两组) (二)学习新句型:I have a……我有一个……

如何看待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的关系

如何理解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关系 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简单的说也就是世界经济日益成为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而学术界对何谓经济全球化,大致有两种观点:一是认为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就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资本主义剥削的全球化,甚至认为经济全球化突出地表现为世界经济的美国化;二是认为经济全球化是市场经济一统天下,生产要素等经济技术资源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其中,第一种观点带有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客观性和公正性;第二种观点既全面又最接近实际情况,其表现就是当今世界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逐渐融入了全球化的经济浪潮。总之,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区域集团化指同一区域的一些国家在维护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加强经济合作,通过某种形式(条约、协议)组成贸易组织。它是政府契约性的,有形的经济组织,可以是封闭的,也可以是开放的。 从两个概念的解释可以看出,经济全球化是一种经济特征,而区域集团化则多是以某种形式的经济组织为存在形式的。两者都作为世界和区域经济的表现形式。 经济全球化与地区经济合作既相互矛盾又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一方面,经济集团都有排他性,对集团外的国家和地区往往实行歧视政策,表明了集团化和全球化之间的矛盾关系。另一方面,每个区域经济集团都在集团内实行贸易投资自由化的一体化政策,从而推动了经济全球化。同时,集团与集团、集团与国家间又是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使每个集团实际上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一个环节、一个中介、一个过渡。 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集团化具有统一性。首先,从出现和加速推进的背景上看(1)二者的根本推动力都是战后蓬勃发展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它导致了生产力飞跃中对跨国界合作、特别是产业升级后对国际分工的新需要,如果说二战前这种分工主要是在不同产业(农业与工业)之间进行、国际交流也没有超出商品与资本的范畴,那么第三次科技革命确立的世界整体走向工业化的新态势则要求国际分工不仅主要在工业(传统的或高精尖的)内部进行,而且扩大到知识、信息、技术、通讯、金融、交通等第三产业,所有这些分工和交流又因科技革命提供的高效传输手段而变得空前规模浩大和快捷。(2)二者都源于各类国家通过改革开放、加强经济实力的需要:西方发达国家既想摆脱经济增长低速、危机不断的困扰,也要扩大各自的经济势力范围,以争夺世界市场;发展中国家要求更快的经济发展速度,以缩小同发达国家的差距,前苏、东国家则希望在国际合作中制止经济滑坡,促进经济复苏(目前已初见成效)和社会安定。总之,二战后两个平行市场的瓦解,市场经济与国家调节相结合的模式被上述三类国家共同接受,集团化和全球化的经济前提才真正具备。(3)二者都源于国际政治格局变迁的需要。战后初期国际经济组织———货币方面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金融方面的世界银行以及贸易方面的关税贸易总协定的出现既反映了经济全球化的要求,也有美国霸权的背景。其后,它们长期名不符实,更不要说冷战时期的对立经济集团了。直到冷战结束,苏东瓦解,社会制度与国家竞争的主战场不可避免地自政治、军事领域向经济领域转移,才为二者提供了和平与发展的良好环境。其次, 从二者间的逻辑关系和实际发展历程看,由于当代世界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差悬殊、并且很难短期转变,全球化必将受到不同类别民族国家间生产条件、利益取向、文化背景等诸多冲突的制约,一步到位绝无可能。因此,首先在地缘相近,社会进步程度差距较小,或具备互补条件的国家间结成集团,以促进共同发展就是自然的,这同样是打破国界、相互开放的产物,比起单个国家的相互封闭状态来,当然更接近全球化。而且集团内部实力增强的同时,

23九寨沟教学设计

《23九寨沟》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九寨沟》一文以生动的笔触,精心描绘了九寨沟奇丽美妙的自然景观和灵幻的异兽珍禽,饱蘸着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课文层次清楚,共有5个自然段。第1、2自然段,概括介绍九寨沟的地理位置、名字来历,引发读者的遐想。第3、4自然段,具体介绍九寨沟的自然风光和珍禽异兽,辞藻华美,重墨浓情,语句清新。第5自然段,总述全文,与开头呼应。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5自然段。 2.认识本课12个字,会写10个生字。正确读写“神奇、倒映、宛如、眨巴、机灵、清澈见底、色彩斑斓、五彩缤纷、若无其事、诗情画意、人间仙境”等词语。 3.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全篇中的作用。 4. 了解九寨沟美丽的自然景色,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 1.感受九寨沟美丽的自然风光,受到情感的熏陶; 2.体会课文的描写手法。 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九寨沟的风光图片或文字资料。 2.自主预习。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12个字,会写10个生字。正确读写“神奇、倒映、宛如、眨巴、机灵、清澈见底、色彩斑斓、五彩缤纷、若无其事、诗情画意、人间仙境”

等词语。 3. 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层次。 教学过程: 一、 课件辅助,情境导入: 在欣赏过雄伟壮观的长城和美丽的颐和园后, 我们要一起去祖国的南疆 四川,游览闻名中外的九寨沟风光一一板书: 九寨沟。指导学生写“寨”(注 意 “寨”这个字特别易写错,由这个字你想到了哪些字?对,赛、寒,他们 的上半部分都一样,寨的下半部分叫小字木。)齐读课题。 欣赏九寨沟风光—— 你去过九寨沟吗?(没有)不要遗憾,我给大家带来一段视频,请欣赏。 交流:看完视频后,你想说什么?(理解“海子”:人们都说“黄山归来 不看山,九寨归来不看水”,一语道出了九寨沟的水多。当地的人们常把湖 泊叫做“海子”。) 看地图,在九寨沟许多景点就是以海字命名。 读课文1、2段,了解九寨沟的地理位置和得名。 读一读地图旁边的这段话,你读懂了什么?(在哪里、名字的由来) 二、 检查预习,初读课文 1、 出示词语 湖泊镶嵌 清澈见底 憨态可掬 雪峰插云 异兽珍禽 指名读词 语 读出词语中的生字 理解词语,质疑 指导新的理解词语的方法一一看图理解 之前我们学习了一些理解词语的方法,如查字典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 沟谷 色彩斑斓 古木参天平湖飞瀑 诗情画意人间仙境 (1) (2) (3

人教四下语文23课教案

人教四下语文23课教案 人教四下语文23课教案1 【学习目标】 1、学会诗词中出现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 2、能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 3、背诵这三首古诗词,默写前两首。 4、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 【课前准备】 教学挂图。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独坐敬亭山 一、激趣导入 1、导语: 我们先进行课外知识抢答,唐朝是我国古诗创作最旺盛的时期,在众多诗人中有两个最有名的诗人,他们是谁? 根据学生课堂反应,教师提示:一个称“诗仙”,一个称“诗圣” 2、揭题: 谁来背背李白的诗,会几首就背几首。 (生在可能会背要学习的这首,应该表扬,且可顺势揭题。) 二、释题,简介背景 1、读题,看注释,结合插图,教师介绍背景。 2、引语: “李白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呢?” 三、学生自学,初步理解 1、要求学生围绕问题,自由读诗,并根据注释,结合插图,逐句说说诗意: 尽:完。

独去闲:可以交换词序解释,悠闲地独自离去了。 2、指名回答,评议交流。 四、吟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1、自由吟读。 2、讨论: 诗句表明了诗人怎样的心境?你最欣赏哪一句? 望洞庭 一、形象感知,揭示诗题 出示教学挂图。你知道洞庭湖吗?谁来介绍一下?我们来欣赏诗人刘禹锡是怎么描写的。 (板书诗题) 二、自由吟读 1、学生边读边参阅课文注解,试着理解诗句意思,不懂的随时发问。 2、教师根据学生提出问题的普遍性与否,或个别讲解或引导集体理解。 三、指名朗读,同桌间逐句说说意思 1、点拨理解“两相和”,可以让学生结合看图吟诵体会。 2、在交流体会描写月夜洞庭的美景时,随机指导学生诵读,体会比喻的巧妙: 用镜子比喻水面的明净光亮,似乎并没有奇特之处,同学的作文中也常常这样描写,这里让人感到新颖的是用“未磨”的镜子来比喻月光下的湖面。湖面上略带水雾,在月光映照下,呈现一种别有情致的朦胧的美,所以诗人不说它像明镜,而说它像“未磨”的镜,真是别出心裁。 君山是屹立在洞庭湖中最有名的一座山,如此壮阔的山水,只因是遥看,所以才像“白银盘里一青螺”。这个比喻用得非常妙,单从一只白银盘里安放一颗青螺来看,就是一件设色淡雅、造型精致的艺术品了,再用它来比喻洞庭湖中屹立着一座君山,真是把天造地设的大自然景象缩小成陈设在几案之上的珍奇盆景了。 四、引导赏析 1、你觉得哪一句诗写得好,在交流中进一步体会诗人的心情。

(完整word版)新概念第二册第23课教案

Lesson 23 A new house 【New words and expressions】(4) complete v. 完成 modern adj. 新式的,与以往不同的 strange adj. 奇怪的 district n. 地区 ★complete v. 完成 (喜欢与建筑工程连用) ① vt. 完成,结束 complete the building Work on the new school will be completed next year. ② adj. 完整的,全部的,完备的 《鲁迅全集》中的“全集”就用“complete” Do you know the complete story? This is a complete family. a large house complete with swimming pool 一所设备齐全带有游泳池的大房子 ③ adj. 十足的,彻底的,绝对的, There is complete silence in the room. That was a complete surprise. a complete victory 完胜 be complete完成/ be finished eg. My work will be complete next week. 我的工作将于下周完成。 ○4adv. 完全地,全部地 eg. I was completely at a loss what to do. 我完全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finish v. 完成 finish/complete homework finish/complete doing sth. 某事做完了 I finish reading a book. 强调的副词: quite 十分 absolutely / completely 完全地 much 非常 rather 相当地 considerably 颇 slightly 稍微 a bit, a little 有一点儿 ★modern 1) adj. 新式的, 与以往不同的,现代的 modern history/art 现代史/ 现代艺术 2) 现代的,时髦的

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教案

23 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课标要求:以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为例,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发展趋势. 本课分三个子目讲述了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第一子目承上启下,讲解欧洲联盟的形成过程、第二子目是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形成过程;第三个子目是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形成过程。 本课是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第八单元第二课,本单元一共三课,前一课讲述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后一课讲述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而本课则围绕战后世界经济中出现的经济区域集团化,重点介绍对世界经济影响最大的三大区域集团,是整体把握世界经济发展的脉络和主要趋势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处理本课教材时我将遵循两个指导思想,分别是:注意线索清晰,使知识的呈现系统化;结合欧洲联盟,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北美自由贸易区等学生现实可以感知的内容,加强中外联系,便于认知和体会。 重点: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进程。 难点:经济区域集团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进程及经济区域集团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理解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等重要概念,培养学生的识忆、理解能力;通过对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的出现和它与经济全球化之间关系的分析,培养学生辨证的看问题,透过现象分析本质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分享精神;通过比较、分析和评价,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和唯物史观,学会用史实去评价历史事件或人物。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经济区域集团化出现是因为经济发展不平衡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具体体现。从而明确中国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等经济区域集团的必要性,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同时,让学生体会当今世界国家间加强合作、竞争与发展的重要性,树立合作与竞争的意识。 三、学情分析 作为高一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和表达能力,也积累了一定的历史知识。他们思维活跃,使用图片和材料分析可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有限,没有形成成熟的思维方式和辨析能力。因此,教师要运用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方法因势利导,不断启发。 四、教学方法 本课采用的方法有:讲述法、讨论法(课前布置预习,让学生搜集材料,以便上课时进行讨论,也可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图片展示法(调动学生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教案

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湖南省桂东县第二中学李益成搜集整理 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二、教材分析: 本课叙述了建国初期新中国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确定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并在此政策的指导下,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同苏联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同时积极谋求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并先后派代表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步入世界外交舞台,发挥积极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 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 (2)理解: 结合中国近代历史和建国初期的国际环境,理解我国外交政策的制定。 (3)运用: 探究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与旧中国屈辱外交的根本区别;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所起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情境再现,历史比较、问题探究、合作交流等途径,培养学生收集有效历史信息、语言表达、团结协作的能力。 (2)采用讨论式,启发式教学开展师生双向交流活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新中国初期开展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与旧中国屈辱的外交有着本质的区别。 (2)新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在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上,我国提出正确的建议,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为世界和平做出了巨大贡献。 四、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意义。 2、难点:建国初期制定外交方针的依据。 五、教学设计 1、教学思路设计 本节课以三个主题探究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前预习、课中质疑答疑等形式,实现师生教与学的有机互动,培养学生的分析、思考及实践能力。同时注重史料的运用,帮助学生形成论从史出,以史为证的历史思维能力。 2、教学方法设计

经济区域集团化

经济区域集团化 一、含义:是指经济要素在地缘国家地区的自由流动。 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地理位置邻近的若干国家,通过一系列协议和条约建立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 二、原因: 1、科技发展推动生产力水平达到非一国可控。 (科技促使了生产力专门化,意味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一个国家以及无法单独完成。比如小学的时候一个老师把所有的科目包完了,高中随着学习任务越来越重,知识点越来越难,所以要分科,一样的。生产力和社会分工的发展,使各地经济的相互依赖程度进一步加深,联系更加紧密,竞争更为激烈;各国竞争的加剧,需要加强同周边国家的合作以增强本国实力。) 2、各国经济发展要求打破国界,加强交流。 (各国经济的发展客观上要求打破国界限制,加速经济要素(如商品、资本、劳务等)的流通,加强本地区的合作。) 3、二战结束之后,国际关系趋于缓和,为国家间交流提供条件。 (两极格局的瓦解,国际关系趋于缓和,为国家间交流提供条件。比如法德和解。) 世界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而相邻区域由于地缘、文化相近等原因,在共同的机遇和利益的驱使下更便于合作 三、代表: (一)欧盟 1、成立背景: (欧共体成立以来,欧共体经济实力、经济联系以及在文化和价值观上的认同感日益增强,随着经济区域集团化的不断深入,欧共体不断推行政治一体化。加之两极格局瓦解之后,美国成为了唯一的超级大国,对欧洲的威胁日益突出。) ①两极格局瓦解,世界形势总趋势走向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②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对欧洲的威胁日益突出; ③欧共体成立以来,欧共体经济实力、经济联系以及在文化和价值观上的认同感日益增强; ④随着经济区域集团化的不断深入,欧共体不断推行政治一体化 2、成立: 1991《马约》即《欧洲联盟条约; 1993《马约》正式生效,欧洲联盟成立。 1993年欧元问世,2002年欧元启用:2002年 2002年1月1日欧元开始进入流通领域,巩固了欧洲经济一体化的成果,对美元霸主地位冲击,对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有着重要的影响 (欧元诞生的意义 (1)经济:作为欧洲范围之内的统一货币,欧元巩固了过去欧洲经济一体化的成果,它的流通标志着一体化有了质的飞跃。 (2)政治:货币的统一意味着财政、税收等方面的协调,从而促进欧洲政治一体化的进程。对美元需求的减少,迫使美国采取改善财政稳定美元的措施,冲击了世界格局。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海底世界》教学设计

《海底世界》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本文是一篇浅显的科普知识性文章,作者抓住了典型事物,运用了多种写作手法,描绘了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海底世界。本教学设计以科学探究为主线,以探“趣”催生思维火花,让学生在思中读趣、说趣、赏趣,在趣学中再思,使学生走进文本。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注重读、演,有感情地朗读,从而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提高语文素养,把握文章的主旨。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1.预习课文,要求读通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2.有条件的可以去以“海底世界”为主题的公园、水族馆参观,丰富知识储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激趣: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吗?请见过大海的同学说一说大海给你留下的印象。 2.播放课件,欣赏海底美景。 3.导入:浩瀚无边的大海是令人向往的神秘世界,那深不可测的海底又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就跟着作者到海底去旅游一番。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海底世界对于学生来说不是熟悉的。开课伊始,从了解大海入手,播放海底优美的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感知,学习字词 1.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检查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教师相机正音:“私”“藻”是平舌音,“章”“储”“属”是翘舌音,“肌”读jī,“胞”读bāo,不读pāo。“差”是多音字,在本课读chā;在“差了”中读chà;在“参差不齐”中读cī;在“差遣”中读chāi。 3.依据学生的朗读情况,重点学习下列词语: 窃窃私语警报肌肉章鱼细胞海藻长达储量金属 (1)学生自学:读读生字和新词,有的要注意读音,有的要想想怎样更好地记住这些字。 (2)小老师教读,纠正读的过程中出现的不正确的读音。 (3)开火车读,齐读。 4.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注意把句子读通顺,结合相关句子,相机理解部分词义。 (1)“海面上波涛澎湃的时候,海底依然很宁静。” ①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看波涛澎湃的场面,理解词语的意思。 波涛澎湃:形容波浪很大。澎湃,形容波浪互相撞击。 ②用寻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依然(依旧)”,练习用“依然”造句。 (2)“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 ①引导学生查字典理解“窃窃私语”。窃窃私语:指私下里小声交谈。窃窃,形容声音细小。 ②用“窃窃私语”造句。 (3)“有一种鱼身体像梭子,每小时能游几十千米,攻击其他动物的时候,比普通的火车还快。” ①出示梭子的图片,教师介绍梭子的作用:织布时牵引纬线(横线)的工具,两头尖,中间粗,形状像枣核。 ②出示身体像梭子的鱼的图片,引导学生进行对比识记和理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