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矛盾分析法政治

矛盾分析法政治

矛盾分析法政治
矛盾分析法政治

研究生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授课学期2016学年至2017学年

第一学期

学院教育学部

专业应用心理

学号2012010267

姓名梁博

任课教师凌小平老师等

交稿日期2016年12月12日

成绩

阅读教师签名

日期

广西师范大学研究生学院制

浅析用矛盾分析方法去观察处理实际问题

摘要:矛盾分析方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的主要内容,也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中的重要思想方法,在中国的改革发展过程中,矛盾分析方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尤其当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社会发展的加速,各种矛盾日益凸显,成为影响我国社会和谐的突出问题。现在要处理好当前我国的社会矛盾,更需要正确运用矛盾分析方法。

关键词:矛盾分析法,实际问题

一、引言

矛盾分析方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矛盾管即对立统一规律的具体方法化。所谓矛盾,在辩证法中是指“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所谓矛盾分析法,就是通过分析事物的矛盾本性,掌握事物的特殊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以便有效的认识和改造客观事物的方法。矛盾分析方法是人们分析事物矛盾、解决矛盾问题的基本方法。它它要求人们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矛盾原理,根据事物的矛盾本性去揭示事物内部诸因素之间、事物与外部其他事物之间、事物发展进程中的过程与过程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等,因而它是人们分析事物矛盾、解决矛盾问题的普遍行之有效的基本方法。矛盾分析方法的实质是“从统一中把握对立,从对立中把握统一”,它与列宁谈到的辩证法的实质是同一的。列宁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一文中指出:“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以及对它矛盾着的部分的认识”是“辩证法的实质”。列宁这一论断主语的前一分句,讲的是从统一中把握对立,即“一分为二”;后一分句讲的是从对立中把握统一,即“合二而一”,是前一分句的逻辑补充。

二、坚持客观普遍性,把矛盾分析法作为认识的根本方法

矛盾概念是一个关系范畴,反映的是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即任何事物都有着相反相成的两个方面,事物在自身中就包含着自身的对立面,矛盾就反映着双方之间这种既相互区别、相互排斥、相互对立,又相互吸引、相互依存、相互贯通和转化的关系。[1] 所以,矛盾有两个基本属性,即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思维是一种高级的理论思维,它要求在对立的关系中把握同一的关系,在同一的关系中把握对立的关系,从自已的对立面来认识自身。所以,辩证的矛盾思维才能更全面更灵活的看待问题,才能透过现象,把握本质。

矛盾又是反映事物本质关系的概念。事物从存在层面来说是并存的关系,但当认识从现象进入本质时,事物的内在联系就以矛盾关系的形式体现出来。而事物的本质又是用概念来表达的,由此人们把矛盾的关系只从主观的意义去理解。在古希腊时期,哲人们就把矛盾同逻辑矛盾混为一谈,认为矛盾是理性的误用,而客观事物是无所谓矛盾的。德国古典哲学的黑格尔是自觉辩证法的缔造者,但他仍然认为辩证法只是认识的逻辑。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站在唯物主义的立场上扬弃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把矛盾理论奠定在客观世界运动过程的基础上,才使矛盾分析

法成为我们认识世界和处理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

毛泽东曾说:“一切事物中包含的矛盾方面的相互依赖和相互斗争,决定一切事物的生命,推动一切事物的发展。没有什么事物是不包含矛盾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这即是说,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世间的一切事物及一切发展过程都是矛盾的,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既然世界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因此要如实反映事物的情况,我们的认识也就必须以矛盾的分析法为根本方法。列宁指出:“要认识在‘自己运动’中,自生发展中和蓬勃生活中的世界一切过程,就要把这些过程当作对立面的统一来认识。”正因矛盾分析法是认识的根本方法,所以,习近平才强调,问题是事物矛盾的表现形式,要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善于把认识和化解矛盾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并具体分析了我国当前改革开放所面临的各种复杂矛盾。这是辩证思维方法在认识事物中的具体运用,也指明了问题导向是辩证认识的具体途径。

三、坚持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的原理,通过解决矛盾来推进发展

从具体的矛盾分析看,人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思维逻辑、不同的认识对象和关系来把握其思想内容,但其基本内容和精神实质是:从统一中把握对立、从对立中把握统一。“从统一中把握对立”是指在我们分析事物中,要把事物视为一个矛盾的统一体,从其内在对立面的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联结和相互贯通中,把握它们的相互排斥、相互离异、相互限制、相互否定的对立的性质。通俗的来说,也就是要“一分为二”。这里的“一”应理解为“统一”,“二”理解为“对立”,“一分为二”的含义就是从统一中把握对立;从对立中把握统一是指我们分析事物中,要把事物视为一个矛盾的统一体,从其内在对立面的相互排斥、相互离异、相互限制和相互否定中,把握它们的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联结和相互贯通的统一的性质。只有对立面之间的联系才是无法分割的联系,只有对立面之间的统一才是内在的有机统一。通俗的来说,也就是要“合二而一”,这里的“一”是“统一”,“二”是“对立”,“合二而一”就是从对立中把握统一。“从统一中把握对立”和“从对立中把握统一”讲的是我们对任何矛盾进行分析的一致性、普遍性的方面;事物都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所以,我们对事物具体矛盾进行分析时都必须注重其差别性、特殊性的方面。也就是矛盾分析方法的共性和个性;矛盾分析方法的共性,是指矛盾分析方法的统一性、普遍性。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之中,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简言之,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分析方法的个性,是指矛盾分析方法的差别性、特殊性。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的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矛矛盾分析方法的共性、普遍性存在于矛盾分析方法的个性、特殊性之中,通过其特殊性表现出来、并且是从其特殊中所体现的普遍而抽象出来的;没有矛盾分析方法的个性,也就没有矛盾分析方法的共性。反之,矛盾分析方法的个性、特殊性中又包含(体现)着矛盾分析方法的共性、普遍性,并与矛盾分析方法的共性、普遍性相联系而存在;没有矛盾分析方法的共性,也就无所谓矛盾分析方法的个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不可分割的,所以我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就要将两个方面统一起来。既要从事物的特殊性中概括出事物的普遍性,又要在普遍性的指导下探究事物的特

殊性。即遵循从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秩序,推动认识不断深化和发展;并掌握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科学的工作方法[2] 。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的对立面之间既同一又斗争推动事物的发展。因为当矛盾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时,对立双方就相互排斥,相互斗争,导致双方力量的相互消涨,当这种力量的消涨只处在量变阶段时,事物就处在暂时的平衡和稳定状态,但量变的积累最终会导致质变,产生渐进过程的中断和飞跃,使事物的否定因素占居主导地位,产生了向自已对立面的转化,由此使旧事物消灭,新事物产生,事物就得以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正因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所以,习近平才强调要直面矛盾,通过解决矛盾来促进我们事业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就是在不断产生矛盾,又不断解决矛盾过程中实现的。当今我们仍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和矛盾,但只要我们端正直面矛盾的态度,利用恰当的解决矛盾的方法,跟随党中央的顶层设计,我们就能在解决这些矛盾中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当然,在我们把分析和解决矛盾作为工作的基本方法时,并不说要人为的主观的去制造矛盾,没事找事,恰恰相反,我们要因势利导,化解矛盾,使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不使其恶性发展。我们讲的矛盾是客观存在的,在前进发展中不可避免的,对干这样的矛盾是不能回避的,既不能无视,也不能掩饰,要树立不断解决问题才能促进发展的辩证意识。另外,矛盾是事物发展动力的道理,不等于只有斗争才能促进发展。矛盾既是相反相成的,也是相辅相成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才能推动事物发展。所以,要分析矛盾的次不同性质,对不同质的矛盾,采取不同的解决方式。

四、解决我国社会的矛盾问题是“当代中国正经历着空前广泛的社会变革

这种变革在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的同时,也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张海波等学者将当前中国社会的特点概括为:转型社会、风险社会和网络社会。在当前中国社会的这种结构下,呈现出多种的社会矛盾,当然不同的学者对社会矛盾的划分有不同的看法,姚亮等将社会矛盾从社会结构的视角将社会矛盾分为:社会阶层结构矛盾、社会分配结构矛盾、社会制度结构矛盾、社会文化心理矛盾。张海波等则认为中国转型期社会矛盾的结构成:暴力群体性事件、具体利益冲突、集体性敌视、较为普遍的社会不满的从上而下的金字塔结构。虽然不同的学者对当前我国社会的矛盾存在不同的划分,但当前我国存在着的社会矛盾,主要表现为人们之间由于利益失衡、心理失重、价值失落和社会失范等所引发的不协调、不和谐甚至一定程度的冲突,这是在体制转轨、产业升级、社会转型的特殊发展阶段所形成并出现的特殊现象,其性质大多是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非对抗性的人民内部矛盾。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们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建立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之上的人民内部矛盾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主要矛盾的性质是一致的,都是非对抗性的。矛盾性质的一致性是我国社会矛盾运动的显著特征,也是社会非对抗性矛盾占主导地位的内在依据。这种矛盾性质的一致性是基于经济上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占主体并居主导地位的本质特征以及政治上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特征之上的,这两个本质特征决定了当

前人们之间是新型的平等合作关系。[3] 由于社会主义社会人们的价值目标和最终利益是一致的,因此,我国现阶段的社会矛盾完全不能同敌我之间根本利益的对立分歧相提并论,完全可以通过非对抗性的方法加以解决。

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党章,目前要求坚持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4] 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经济发展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环境方面、道德方面、制度方面等等。沙尘暴、雾霾、台风等极端天气越来越频繁;社会暴力事件也越来越多;社会保障、腐败等制度上的问题,我们要看到这些问题的解决也是不容忽略的,是建设和谐社会需要的。.坚持理论联系实践,走自己的解决道路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中国社会的矛盾问题也有其自己的独特性,必须结合中国的实际走自己的道路才能解决。党的领导人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提出“三个代表”理论、科学发展观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下制定的正确的理论,是我们能够解决中国社会矛盾的坚实的保障,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严格执行,当然我们也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发展我们的指导理论。

在唯物辩证法看来,矛盾虽然是普遍的,但具体的矛盾又总是特殊的,矛盾着事物及其各个侧面以及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又各有其特点。正因矛盾具有特殊性,因此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当我们分析具体的矛盾时就会发现,矛盾的发展是不平衡的,这种不平衡包括两种情况,一是矛盾发展力量的不平衡,即在一个复杂的矛盾体系中,各种矛盾对其他矛盾的影响和在发展中的作用是不一样的。其中有一种矛盾起着主要的决定作用,它的存在和发展制约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决定着事物发展的进程,这即所谓的主要矛盾。二是矛盾双方地位的不平衡,即任何一个矛盾都有两个方面,其中一个方面起着主要的决定作用,这一方面决定着矛盾的性质,称做矛盾的主要方面。

矛盾的不平衡性原理告诉我们这样的道理,做什么事情都首先要分清主次,要抓主要的,抓纲,才能纲举目张,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分轻重是做不好工作的。但又要统筹兼顾,对非主要矛盾和矛盾的次要方面也不能忽视,因为它们的存在也会反作用于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影响主要问题的解决[5] 。

矛盾的不平衡性原理落实到实际上就是要求我们做到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辩证法首先是两点论,要求统筹兼顾,全面地看问题,既要看到主要的,也要看到次要的,在全局的总体联系中去分析它们的关系。以反对形而上学片面的只顾一点不顾其他的一点论思维。同时,辩证的思维又是重点论的,在全面看问题的过程中,不能不分主次,要抓本质,抓主流,以解决重点问题带动其他矛盾的解决。从而反对形而上学的均衡论。简言之,辩证思维强调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两点是包括重点的两点,不是不分主次的均衡;而重点则是两中的重点,不是一点。以上我们分析了矛盾思维的主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目前运用什么样的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重点。这给我们树立了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和运用辩证思维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榜样,对于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自觉非常具有启示意义。

参考文献:

[1] 倪志安.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矛盾分析方法[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4(3):80-85.

[2] 倪志安. 对唯物辩证法实质的新思考[J]. 哲学动态,1987(4):34-36.

[3] 胡锦涛.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1年7月2日,第1版

[4] 张海波,童星. 当前中国社会矛盾的内涵、结构与形式——一种跨学科的分析视野[J]. 中州学刊,2012(5):86-92.

[5] 范星宏.《马克思思想在当代中国的运用和发展》.合肥:安徽大学.2013年。

高考政治 运用矛盾分析法巧解政治题

高考政治 运用矛盾分析法巧解政治题 矛盾分析法是人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运用矛盾分析法解答政治题,有助于增强解题的科学性,提高解题的正确率。那么,如何运用矛盾分析法解答政治题呢?以下几种方法不妨一试: 一、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分析问题,防止“只抓一点,不及其余” 例1:自由地表达政治意愿是公民的政治自由。 解析: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这就要求我们应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防止走极端。在解题过程中就是要防止“只抓一点,不及其余”的片面思维,在承认此观点有一定合理性的前提下,要指出其片面性。 参考答案:(1)政治自由是民主政治的基础。让人民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参加政治生活,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重要方式,是社会注主义民主的具体体现。(2)公民享有政治自由,并不意味着可以不受任何约束。世界上没有脱离法律的绝对的自由,法律是政治自由的体现和保障,公民只能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享有政治自由。(3)因此,题中的观点是片面的。 二、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解决问题,防止“绝对化”、“一刀切” 例2:辨析:政党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工具。 解析: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矛盾和矛盾着的双方都有自己的特点。我们必须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政党的阶级属性不同、地位不同,服务的阶级及利益也就不完全相同。 参考答案:(1)政党是集中代表一定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利益,并以夺取、行使或参与行使国家权利为政治目标的政治组织。政党具有鲜明的阶级性。(2)统治阶级通过执政党行使国家权利,实现本阶级的根本利益。因此,只有占统治地位阶级的政党才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工具。(3)笼统地说政党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工具是错误的。 三、运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分析问题,防止“单打一”、“主次不分” 例3:甲同学认为:当今世界,追求和维护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成为各个国家对外政策的出发点。乙同学认为:当今世界根本不存在什么国家间的共同利益,维护和追求国家利益才是各个国家对外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 请对这两种观点加以评析。 解析: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两

八年级政治期末考试知识点归纳

. . . .. .. . 八年级政治期末考试知识点归纳 1、什么是公民?什么是中国公民?(2) 公民是指具(有一国国籍的)人。凡是具有(中华人民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国公民。(2) 2、“公民”与“人民”的区别是什么? 公民是个(法律)概念,而人民是个(政治)概念,人民的围不包括敌人在。公民在(法律)上同“国民”是同意词。公民的围包括(人民和敌人)。在公民中人民占绝大多数,专政对象(含罪犯)只占极少数。(2) 3、公民的权利,是指公民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围,以(作为)和(不作)为的方式取得利益。(2) 4、公民的权利是如何实现的?(2) 公民的权利是公民在(宪法和法律)的围,以作为和不作为的方式取得的。一方面,公民有权(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去(实践)某种行为;另一方面,公民有权要求其他公民、国家机关或有关组织(去做)或者(不做)某种行为,以使自己的利益得到实现。(2) 5、为什么说人身权利是公民享有其它一切权利的先决条件?(3) 在公民人身权利中,人生自由是公民(最基本的)权利,是公民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先决条件)。因为公民具有(人身自由),才有可能进行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参加国家.s. . .. ...

管理,享受权利和其他权利。(3) 6、公民的义务,是(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必须履行)的责任。(2) 7、公民的人身权利包括哪些容? 人身权利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公民的人身权利包括(人身自由)、(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等容。(3) 8、公民享有生命健康权。生命健康权由(生命权和健康权)两部分组成。(3) 9、生命健康权是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保护公民生命健康是国家法律的(重要任务)之一,我国宪法刑法民法通则和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都对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加以保护。(4) 10、哪些行为是伤害他人生命健康权的行为? 伤害他人的生命,要(承担法律)责任。伤害他人的(健康),包括伤害公民身体的肌肤、器官、机能的,也都为法律所不容,要受到法律的制裁。杀人、殴打他人是对他人(生命健康权)的侵犯,是犯罪行为。(排污)使他人中毒致残,(恫吓)他人使之神经衰弱、精神分裂,(建筑物上的搁置物)坠落砸死砸伤他人,饲养的(动物咬伤)他人等,也是对他人生命健康权的侵犯。(4) 11、当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受到非法侵害时应该怎么办?

最新高三政治易错知识点整理

最新高三政治易错知识点整理 高三政治易错知识点整理 经济学: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经济混同 2、商品的价格取决于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 3、等价交换是指每次交换商品的价格都应与价值相一致 4、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成反比 5、高新技术能够使用权单位产品的个别劳动时间提高 6、国有资产等同于公有资产 7、价格由购买力决定 8、国家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9、国家主要通过行政手段干预经济 10、政府要减少对市场经济的干预 11、微观经济效益与此同时宏观经济总是对立的 12、股票是一种表明债权、债务关系的凭证 13、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降低失业率 14、国民收入与财政收入混同 15、税收可以由税务机关随意加以调整 16、国债可以无限制发行 17、消费决定生产 哲学部分 1、要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必须实现客观与主观的具体

的历史的统一。 2、意识能够对客观事物起促进作用。 3、意识的能动作用就是指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直接的推动作用。 4、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为能促进事物的发展。 5、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6、正确的意识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 7、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8、新出现的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 9、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 10、整体就是指由事物的各个要素相互联系构成的有机整体。 11、整体功能总是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12、一切事物都是不断变化的,变化就是发展。 13、规律是客观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改造和消灭,是永恒不变的。 14、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两者是不可分割的。 15、只要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能认识和利用规律。 16、只要把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结合起来,就能收到预想的效果。 17、感性认识的总和就是理性认识。 18、获得正确的理性认识是认识的目的。 19、理性认识来源于感性认识。 20、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21、事物的本质是稳定的东西,对事物本质的正确认识也是稳

高中政治必背知识点归纳

高中政治必背知识点归纳 高中政治必背知识点归纳汇总 1、如何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分析问题? (1)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 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 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先进、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 落后、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3)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 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4)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5)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 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6)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个人成长产生深刻影响。先进、 健康的文化是个人成长的催化剂,反动、腐朽没落的文化则会把人 们引向歧途。 (7)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 (1)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2)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应该在继承的基 础上发展、创新。 (3)反对固守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守旧主义”和根本否定传统文 化的“历史虚无主义”倾向。

3、如何进行文化创新? (1)根本途径:社会实践。 (2)基本途径: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3)基本要求:处理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民族文化与 外来文化的关系。 (4)发挥人民群众的作用。关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 群众的文化需求,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汲取营养。 (5)克服错误倾向: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以及“民 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倾向。 4、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 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2)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体系建设。 (3)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不断创新,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 神文化需求。 (4)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只有 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社会主义 文化建设才能永葆生机和活力。 (5)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 发展文化生产力,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不 断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2、地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 特色的政党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论马原矛盾分析法在分析题中的应用

论马原矛盾分析法在分析题中的应用 一、历年命题总结 (1999文-35(3))通过材料3,说明该企业是怎样运用辩证法分析、解决矛盾,来增强产品的市场渗透力的?(4分) (2008-34(3))你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类似医患关系的矛盾,按照矛盾辩证法该如何对待和处理?(4分) (2011-34(2))运用矛盾分析方法说明“没有退路就多想出路”。(5分) 考点归纳:①题目明确了考查范围——“矛盾分析法”;②作答以上试题重在理解矛盾分析法,不能生搬硬套矛盾分析法的5种具体体现;③解题的关键在于“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普遍性与特殊性。 二、模板原理 (1)态度:矛盾普遍性。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矛盾是事物的普遍本质。我们要正视矛盾、承认矛盾,应该全面而客观地分析事物的矛盾。 (2)方法:同一性;矛盾特殊性。矛盾双方具有同一性。矛盾双方可以相互依存、相互贯通以实现共同发展,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矛盾双方能够实现协调统一从而推动事物的发展。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如实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取针对性的方法有效地解决不同问题。 三、真题考证 (1)(2008-34)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最近,四川省搞了一次“医患换位体验”活动,让医生以患者的身份挂号、排队、看病、拿药……结果,医生跑前跑后,既受累又受气,一名全程体验了“患者”的医生感慨道:“医生就像拿着个遥控器,把患者指挥得团团转,当患者确实很苦。”美国医生爱德华·罗森邦行医50年,忽然患上了喉癌,当他重新审视医学、医院和医生时,感慨地说:“站在我病床边和躺在病床上所看到的角度完全不同”。他后来在《亲尝我自己的药方》一书中写道:“如果我能从头来过的话,我会以完全不同的方式行医,很不幸的是,生命不给人这种重新来过的机会。” 多年前,有位年轻医生患上甲状腺病,当中国医学科学院著名头脑外科专家屠规益为他主刀。当手术结束时,屠教授低下身来说:“对不起,让您受苦了!”这是屠教授术后经常对病人说的一句话,虽然简短,却让这位年轻医生深感震撼。 著名医学家袁法祖早年从医,曾在老师的带领下,为一名中年妇女进行开腹手术。

九年级政治易错知识点

九年级政治易错知识点 1、国家机构 (1)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国家机关(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人民代表大会)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的国家权力机关,其职权有:修改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立法权;任免权;重大事项决定权;监督权。 (注意:在我国,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制度 (1)我国的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 (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5)我国的分配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3、原则 (1)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2)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共同富裕 4、经济地位 (1)公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经济制度的基础。 (2)国有经济: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3)集体经济:体现着共同致富的原则,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4)非公有制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5、国家的经济政策 (1)公有制经济:巩固和发展。 (2)非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和引导。 6、任务 (1)立足基本国情,面对主要矛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也是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任务: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3)重大战略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7、核心 (1)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 (2)时代精神的核心:改革创新 (3)依法治国的核心:依宪治国。(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 (4)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5)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为人民服务 8、国策、战略、方略 (1)基本国策:计划生育、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对外开放。 (2)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 (3)基本方略: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9、目标

高中政治必背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1.商品: 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必须具备的条件:A、必须是劳动产品。B、必须用于交换。 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2、货币产生:偶然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上货币产生。 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 原因:它本身是一种商品。作用:能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货币的基本职能:流通手段,需现实的货币,价值尺度,只需观念上的货币。 3、金属货币与纸币

区别联系 货币货币是商品;货币有价值;货币有五种职能;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纸币是价值的符号,纸币由货币发展而来;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纸币纸币不是商品;纸币没有价值,有使用价值;纸币只代替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纸币的本质是价值符号;纸币是国家发行的。(国家能决定纸币的发行量、纸币的面值,但不能决定纸币的购买力或者纸币所代表的价值)。 注:流通中所需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 4、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不平衡引起的通货膨胀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通货紧缩 含义物价总水平全面地持续地上涨。物价总水平全面地持续地下跌。 表现需求旺盛,物价上涨,纸币贬值,经济过热。需求不足,物价下跌,纸币升值,经济衰退。

本质社会总供给小于社会总需求,流通中的纸币量过多。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流通中的纸币量过少。 成因纸币发行过多;社会需求旺盛;成本上升等。纸币发行过少;社会需求不足等。 影响适度的通货膨胀可以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发展。但通货膨胀使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居民的购买力和生活水平下降,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短期内适度的通货紧缩使得纸币升值,物价上涨,居民的购买力增强,给居民带来实惠。但从长远看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严重影响投资者的信心,对经济的长远发展和人民的长远利益不利。 措施紧缩型财政政策(增加税收、减发国债、减少财政支出); 紧缩型货币政策(提高存贷款利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减少货币发行量)。扩张型财政政策(减少税收、增发国债、增加财政支出); 扩张型货币政策(降低存贷款利率、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增加货币发行量)。 5、结算有哪两种方式?结算中常用的信用工具及优点是什么? 结算方式:现金结算;转帐结算。

矛盾分析法

矛盾分析法 矛盾分析法(method of contradiction analysis) 目录[隐藏] 1 什么是矛盾分析法 2 矛盾分析法的步骤 3 矛盾分析法的特点 4 矛盾分析法的要求[1] 5 矛盾分析法案例分析 5.1 案例一:矛盾分析法是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方法[1] 6 参考文献 [编辑] 什么是矛盾分析法 矛盾分析法是指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运动,进而解决矛盾的一种方法。这是人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普遍的方法,根本的方法。 [编辑] 矛盾分析法的步骤 对社会现象作矛盾分析的具体步骤是:首先把社会现象

看成是运动中多层次、多方面的矛盾统一体,考察影响这种现象存在的诸多矛盾。其次,从这诸多矛盾中找出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社会现象的本质,社会现象是以上诸多矛盾的外部表现。再次分析矛盾发生变化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同时注意矛盾发展量变到质变的临界点,即主要矛盾发展转化的条件与时机。[编辑] 矛盾分析法的特点 矛盾分析法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基本方法之一,对研究社会现象具有普遍适用性。它不仅能说明现在,而且能预测未来。尤其对宏观的、复杂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研究,有它独到的作用。矛盾分析法包括一分为二的看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抓住重点和主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矛盾分析方法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 [编辑] 矛盾分析法的要求[1] 第一、矛盾分析法是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法 矛盾就是对立和统一,矛盾的对立属性就是矛盾的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就是矛盾的同一性。同一性和斗争性是两

种基本属性,二者相互联系,不可分离的。一方面,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另一方面,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矛盾的斗争性是以矛盾双方具有内在的同一性为前提的。在采用矛盾分析方法进行公共政策分析中,必须把握好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必须将同一性与斗争性有机的结合起来,要从多角度、多层次去认识和把握社会问题。 第二、矛盾分析方法是内外因分析法 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矛盾,矛盾推动事物向前发展。事物的内部矛盾就是事物发展的内因,事物的外部矛盾就是事物发展的外因,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是第一位的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是第二的原因。它们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却是不同的,不能相提并论,事物运动、发展的源泉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对立统一规律认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由内因决定的。正因为这样,事物才是自我运动,自我发展,把这一原则贯彻到方法论上,就是要坚持内因分析法。内因分析法要求我们在分析事物矛盾时,把立足点放在内因上,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源泉;同时也要充分利用外因的作用,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坚决抵制忽视外因作用的错误思想。 第三、矛盾分析法又是矛盾共性与个性、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

七年级政治下册期末考试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政治下册期末考试知识点总结第一课《珍惜无价的自尊》 1、自尊的含义:自尊即自我尊重,指既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允许别人歧视、侮辱,是一种健康的心理状态。 2、自尊的表现:自我尊重和自我爱护;要求他人、集体和社会对自己的尊重;不容许他人歧视与侮辱。知耻是自尊的重要表现,自尊必知耻,知耻才会有自尊(知耻和自尊的关系)。 3、虚荣心含义:虚荣是一个人过于追求表面上的荣耀、光彩的心理,它是产生“自尊心太强”的原因。 4、虚荣心理的危害:虚荣心强的人,总是以他人对自己是否看重作为天平,对自己的认识与了解,并不是建立在科学的自我分析的基础上,一旦他人对自己给予否定、消极的评价,便认为损害了自己的自尊。当自己的虚荣心得不到满足时,很容易产生不良心态,形成自暴自弃等不良心理,从而表现情绪消极、失去进取心等;有时又会以暴怒、嫉妒、自暴自弃等形式表现出来,严重时甚至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 5、自尊的人最看重自己的人格。 6、“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的含义:说的是人既有优点和长处也有缺点和不足。这要求我们全面地认识和评价自己,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也要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

一个人有缺点并不可怕,关键是能够正确面对自己的缺点,将缺点转换为优点。所以我们要扬长避短,不断地完善自己。如果我们对缺点和不足漠然视之,就会停滞不前。 7、如何认识自傲自负:人应该自尊自信,但不能自视过高,更不可狂妄自傲把自己摆到不适当的位置上,错误地低估别人,高估自己,自以为是,听不进别人的批评和忠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虚心才是自尊自信的表现。因为,真正自尊自信的人,从不怕别人的意见,采纳别人好的意见,使自己取得更大的进步。自尊自信的人,从不自傲自负,因为他们知道,自傲自负不仅得不到别人的尊重,而且等待他们的往往是不幸的结局。 8、如何帮助别人改正自傲自负的缺点:(1)通过谈话或通信等方式告诉别人,他的做法是错误的,是骄傲、自负、不尊重他人的表现。(2)给他提供一些克服骄傲、自负的好方法。比如:告诉他接受批评是根治自负的最佳办法。(3)建议他与人平等相处,提高自我认识。这样既可以全面认识自己,又能够赢得尊重。 9、在日常工作中尊重他人最基本的表现,就是对人有礼貌,尊重他人的劳动,尊重他人的人格。尊重他人的方法,即就像关注自己的尊严一样关注他人的尊严:一是要站在对方角度看问题,感同身受,推己及人。二是要善于欣赏、接纳他人。三是不做有损他人人格的事。

2018年中考政治易错易混知识点梳理汇总

1.生命是自然界最珍贵的财富。 2.每种生命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各种生命共生共存,息息相关。 3.人的生命独特性突出表现在,人类的生命更具有智慧。 4.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对社会的奉献。 5.集体往往对一个人的评价更全面、更客观。 6.过渡性是少年期学生心理发展的根本特征。 7.青春期心里充满矛盾是我们成长过程中正常的心理现象。 8.人的情绪是复杂多样的,最常见的是把情绪分成四大类:喜、怒、哀、惧。 9.情绪对人有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10.情绪与个人的态度是紧密相连的。我们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态度来控制自己的情绪。挫折和逆境对人生造成怎样的影响,关键是看采取什么态度应对。

11.学习有压力是正常的,学习压力常常与我们的内心感受和体验有关。 12.学习压力对我们有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学习需要适度的压力。 13.明确学习的意义,培养学习的兴趣,是我们缓解学习压力的有效方法。 14.青少年具有好奇心和从众心理是正常现象。 15.自尊是获得尊重的前提。自信是成功的基石,自信是我们人生道路上最宝贵的财富。一个人只有能够自力才能自强,才能在社会中立足,才能成就伟业,实现人生目标。自强是进取的动力,是通向成功的阶梯。坚强意志是人们克服干扰、战胜挫折、实现人生目标的保障。 16.自尊的人最看重自己的人格。 17.发现自己的长处,是自信的基础。实力,才是撑起信心的最重要的支柱。 18.自立不是拒绝帮助,依靠不是依赖。

19.培养自立能力,最基本的就是要立足于自己当前的生活、学习中的问题,从小事做起,大胆地投身社会实践。 20.理想是自强的航标。战胜自我是自强的关键。扬长避短是自强的捷径。 21.挫折对人有消极影响和积极影响。 22.人们能否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具有坚强的意志。 23.人与人之间的平等,集中表现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的平等。 24.尊重他人是自尊的需要,也是自我完善的需要,是我们的需要,也是我们的快乐。 25.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想要赢得他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他人。 26.尊重他人最基本的表现,就是对人有礼貌,尊重他人劳动、尊重他人的人格。

【最新】2020最新高中三年政治必备知识点总结

2020最新高中三年政治必备知识点总结 很多同学都非常想知道,学习了三年政治,究竟高中政治里必备知识点都有哪些呢?今天呢,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了关于2019年高中政治必备知识点总结,不多不少刚好90个。同学们赶紧收藏起来好好复习吧~ 一.高中政治必备知识点有哪些 经济 商品: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两个属性:价值和交换价值 1.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2. 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越大,价格也越高,越小,价格也越低,成正比。 3. 使用价值: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如铅笔的使 用价值是可以用来写字,面包的使用价值是可以用来充饥,不同

的商品有不同的使用价值。 4. 货币:货币也是一种商品,但它比较特殊,它用来充当 一般等价物(苹果与面包价格不同,用货币衡量出来的货币有两个职能:一是价值尺度,二是流通手段)。 5. 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纸币发行量 需要符号一个国家的生产力水平,如果印的钱过多,导致通货膨胀,影响社会稳定。印的过少,导致通货紧缩,影响商品流通, 所以钞票不是想印多少就可以印多少。 6. 供求关系对价格的影响:当供不应求时,出现商品太少,买商品的人多的情况,这时候价格上涨,形成卖方市场。当供大 于求时,出现商品太多,买的人少的情况,这时候价格下降,形 成买方市场。 7. 价值规律: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决定。比如李凯生产一部汽车需要花30天的时间。李凯生产一 部手机的时间需要花10天时间,那么这部汽车在市场上的价格 是这部手机的价格的3倍(可以假设汽车3万元,手机1万元)。也就是说生产一件东西,如果花的时间越多,那么它的价格也就越高。但是价格也受供求关系影响,当市场上卖汽车的很多,卖

矛盾分析法(矛盾的观点)

矛盾分析法(矛盾的观点)专题 一、研究的理由 1、对立统一规律(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分析法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是科学思维方法的核心内容。矛盾的观点、矛盾分析法在唯物辩证法中的地位决定了它在高考命题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2、在唯物辩证法中,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都可以统一到矛盾的观点上来。 3、从学生情况来看,此专题是学生掌握和运用的难点,特别是对立统一规律、矛盾特殊性的三个层次、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的区别等。 二、知识的储备(基本原理及方法论) 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坚持两点论、两分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2、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具有普遍性)——坚持两分法、用矛盾(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3、矛盾具有特殊性(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①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把握不同事物的矛盾特点; ②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把握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 ③事物矛盾的双方各有其特点——把握事物矛盾双方各自的特点。 4、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原理内容: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两者在不同场合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遵循认识秩序(特殊—普遍—特殊);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抓典型,解剖麻雀,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普遍真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坚持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建设有中国的特色社会主义。 5、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次要矛盾又会影响主要矛盾的解决——要统筹兼顾,不能忽视次要矛盾的解决。 6、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 7、矛盾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三、考查方式及答题方法 (一)单选题(略) (二)主观题 【题型特点】先给出一个重大的社会现象,要求运用所学哲学知识,谈谈对这一现象的认识,或者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措施。 【设问方式】常见设问方式有“如何认识”、“如何看待”、“谈谈对某一现象的看法”、“分析(评析)某一现象”、“如何认识和处理”等等。 【答题方法】 1、审题技巧 一是审答题范围。运用所学哲学知识/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辩证法/矛盾的观点/矛盾分析法/一个原理或方法论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二是审答题类型。“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比较而言,用矛盾分析法的知识来分析问题,“为什么”和“怎么办”的考查方式更普遍一些。 三是审动词,即“动词法”。“看”——如何看待、认识、评价?/“做”——如何处理、解决?/“看和做”——如何认识和处理? 四是审客体,即分析和评价的对象是什么,或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特别要注意“A”还是“A对

八年级政治期末考试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政治期末考试知识点归纳 1、什么是公民?什么是中国公民?(2) 公民是指具(有一国国籍的)人。凡是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2) 2、“公民”与“人民”的区别是什么? 公民是个(法律)概念,而人民是个(政治)概念,人民的范围不包括敌人在内。公民在(法律)上同“国民”是同意词。公民的范围包括(人民和敌人)。在公民中人民占绝大多数,专政对象(含罪犯)只占极少数。(2) 3、公民的权利,是指公民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以(作为)和(不作)为的方式取得利益。(2) 4、公民的权利是如何实现的?(2)公民的权利是公民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以作为和不作为的方式取得的。一方面,公民有权(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去(实践)某种行为;另一方面,公民有权要求其他公民、国家机关或有关组织(去做)或者(不做)某种行为,以使自己的利益得到实现。(2) 5、为什么说人身权利是公民享有其它一切权利的先决条件?(3) 在公民人身权利中,人生自由是公民(最基本的)权利,是公民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先决条件)。因为公民

具有(人身自由),才有可能进行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参加国家 管理,享受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3) 6、公民的义务,是(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必须履行)的责任。(2) 7、公民的人身权利包括哪些内容? 人身权利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公民的人身权利包括(人身自由)、(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等内容。(3) 8、公民享有生命健康权。生命健康权由(生命权和健康权)两部分组成。(3) 9、生命健康权是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保护公民生命健康是国家法律的(重要任务)之一,我国宪法刑法民法通则和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都对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加以保护。(4) 10、哪些行为是伤害他人生命健康权的行为? 伤害他人的生命,要(承担法律)责任。伤害他人的(健康),包括伤害公民身体的肌肤、器官、机能的,也都为法律所不容,要受到法律的制裁。杀人、殴打他人是对他人(生命健康权)的侵犯,是违法犯罪行为。(排污)使他人中毒致残,(恫吓)他人使之神经衰弱、精神

高二政治易错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二政治易错知识点总结归纳 导读:本文高二政治易错知识点总结归纳,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 1、主要表现: 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标志,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2、文化具有多样性,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3、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的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的差异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的繁荣进步(原因: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原则: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 4、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1)传播的途径: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 (2)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大众传媒(依托电子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能够程度低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现实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

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3)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我们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篇二 1.含义: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既包括意识形态部分,也包括非意识形态部分 2.特点: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纯自然的东西不是文化 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形成的 人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长跑离不开物质载体 3.作用: (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人认识世界和世界改造世界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成长历程中,还表现在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中。 (2)文化对经济、政治的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是对经济、政治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经济、政治。先进的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腐朽的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表现为:(1)科技与教育对经济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明显。(2)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生产在现代经济格局中

高中政治大题必背知识点汇总

2019高中政治大题必背知识点汇总 高中政治大题必背知识点(一) 1、政治和经济的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内容: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根源于经济,由经济决定。政治又反作用于经济,给经济的发展以巨大的影响。经济利益的得失是最根本的利害关系。因此,任何阶级和社会集团的政治活动,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和维护本阶级、本集团的根本经济利益。 (2)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政治与经济之间是密切联系的,我们必须联系经济分析社会政治现象;说明在我国,经济建设是中心,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成为当前最大的政治;说明发展是硬道理,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说明经济发展与政治体制改革之间的关系;说明两个国家之间的政治关系是为了经济利益(可以延伸到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 2、阶级性是政治的根本属性原理 (1)原理内容:在阶级社会中,由于人们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和产品分配的不同,在生产关系中形成了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这必然在政治上形成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每个阶级都为实现和维护自身的根本利益而进行激烈的斗争。这样,政治就表现为各阶级之间的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阶级性是政治的根本属性。

(2)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运用阶级分析法去观察和分析国际和国内带有阶级性质的社会政治现象,了解这些政治现象的阶级背景及其阶级利益;了解现阶段我国的国内主要政治关系和一定范围内的阶级斗争,并得出正确结论。(可以联系哲学上的立场问题) 3、政治的核心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原理 (1)原理内容:国家政权是维护阶级统治和实现阶级利益的工具。在阶级社会中,一切政治斗争都是围绕着国家政权问题展开的。各政党所进行的政治活动,都同国家政权有关。同时,国家应当如何组织,社会应当如何管理,权力和利益应当如何分配,这些都是政治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因此,政治的核心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2)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当今世界一个国家政局是否稳定的关键是政权是否稳定;说明阶级斗争和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说明我国政权的巩固是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条件。(可以联系国家组织机构及其体系) 4、国家性质和国家职能的相互关系原理 (1)原理内容:国家性质是指国家的阶级性质,国家职能是指国家在阶级统治与社会管理中的职责和功能。国家性质决定国家职能,国家职能反映国家性质。 (2)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不同性质的国家,

人教版七年级政治期末知识点总结归纳.

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1.怎样创建优秀的新集体(班集体?(P7-P9 (1要有共同的奋斗目标,拥有前进的动力。 (2各尽其能,发挥所长,奉献集体。 (3团结协作,互助前行。 2.怎样做学习的管理者?(初中学习的有效方法和策略有哪些?(P12-13 (1学会自主学习。 (2提高学习效率。 (3科学安排时间。 3.人类生命的独特性体现在哪些方面?(P28 (1人类的生命最具有智慧。 (2人的生命的独特性更多地表现在,人的个性品质,人生道路,实现人生价值的方式和途径的多样性。 4.怎样珍爱(对待生命,让生命之花绽放(怎样珍爱自己或我们的生命?(P29-32 (1永不放弃生的希望。 (2肯定生命,尊重生命。 (3为社会做贡献,延伸生命的价值。 5.怎样提升(延伸生命的价值的是什么?或实现人生意义,追求生命价值,应该怎么做?

(1脚踏实地,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 (2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对社会的贡献。我们要珍爱生命,让有限的生命焕发光彩,并为之不懈地努力,不断延伸生命的价值。 6.青春期有哪三大生理变化?怎么认识这些变化?(P35-36 青春期的三大生理变化:身体外形的变化,身体内部器官的完善,性机能的成熟。 这些变化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我们身体的成长有着不同的韵律和节拍,要学会调适自己,坦然接受这些变化。 7.青春期的心理矛盾有什么影响?如何对待青春期的心理矛盾?(P37 青春期心理充满着矛盾。这些内心矛盾,是我们成长过程中正常的心理现象。这些心理矛盾有时让我们很苦闷,但正是它们构成了我们向前发展的动力。当然,如果处理不好这些矛盾,它们也会成为妨碍我们发展的动力。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各种方式,借助各种力量调控内心心理矛盾。 8.怎样解决青春期的心理矛盾,保持心理健康?如何解决这些内心矛盾?(P38 (1敞开心灵,多于父母老师朋友沟通,寻求帮助。 (2提高自我控制力,自己当心理医生,欣赏自己,发挥优势。 (3不断丰富自我。 9.怎样正确对待青春期的生理变化?(P39 我们需要通过同学间的相互交流,彼此共享成长的体验。彼此尊重是我们需要遵循的基本准则,在尊重和关爱的环境中我们将进一步体会到青春成长的美好。 10.我们怎样追求青春的个性(对个性怎样理解?(P40

人教版政治必修一易错易混知识点归纳汇总

政治必修一复习精简版 第一单元 1、商品 ①成为商品的两个条件:用于交换(以物换物或以钱换物,并处于流通领域中)、劳动产品 ②商品的基本属性:价值和使用价值 ③两种属性的关系:价值和使用价值统一于商品中,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P.s. 任何商品都具有这两种属性,但生产者和消费者不能同时兼有商品的两种属性,而只能互相让渡,即生产者只能拥有商品的价值,消费者只能拥有商品的使用价值P.s. 凡是说到商品的质量问题的,就是针对商品的使用价值。 2、货币 ①货币也是商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②能成为货币的只有贵金银(金银纪念币是货币,但纪念钞不是货币,纪念钞在流通时与一般的纸币一样只是代替货币执行流通时手段的价值符号) ③货币的基本职能:价值尺度(标价)、流通手段;其他职能: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 p.s.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和支付手段职能的比较: 相同点:二者都是给钱出去 不同点:流通手段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买卖双方的收付行为是同时进行的;但支付手段一般是提前或延期支付,如赊账、支付利息、地租、债务、税款工资等,双方是收付行为不是同时进行的,具有时间差 p.s.流通手段与商品流通的区别:流通手段是货币的职能之一,强调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商品流通不是货币的职能,强调的是商品如何进行交换的整个过程P.s.商品流通对生产者的启示: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商品

说到商品的质量问题时,一定要想到商品的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关系和商品流通的启示。 3、纸币 ①纸币的本质是价值符号 ②纸币是在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过程中为了方便而产生的一种价值符号,它不能等同于货币本身,纸币只能代替货币执行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职能,某些纸币还可以代替货币指向世界货币的职能(如美元、欧元、日元),纸币不能代替货币行使价值尺度职能。 ③纸币本身的价值很小,甚至可以忽略,所以纸币的面值多少,并不是指制造纸币的这张纸价值多少,而是指纸币能代替多少货币去和对应的商品相交换。 ④国家可以决定纸币的发行量、面值、样式,但不可以决定纸币的购买力 ⑤纸币发行量应该以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为限度,即流通中需要多少货币,就发行多少纸币去代替货币执行流通手段。流通中所需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价格)÷货币流通速度 4、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①通货膨胀的原因之一是纸币发行量过多,表现是全面(市场上大部分商品)持续(长时间)的物价上涨,本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应该通过上调银行利率、上调银行准备金率或者紧缩性的财政政策来抑制它。 ②通货紧缩的原因之一是纸币发行量过少,表现是全面持续的物价下跌,本质是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应该通过下调银行利率、下调银行准备金率或者扩张性的财财政政策来抑制它。 5、外汇 ①是指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简单来说就是在国外做生意、旅游、购物时要使用的用外国货币表示的资产,它包括外国货币、外币有价证券、外币支付凭证。 信用卡包括贷记卡、准贷记卡、借记卡(储蓄卡);其中贷记卡和准贷记卡属于银行信用

初三政治必备知识点复习资料

初三政治必备知识点复习资料 初三政治必备知识点:监督权利 1、法律监督: (1)法律监督是整个社会主义法制的重要环节,是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手段。在 我国,所有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都有权对各种法律活动的合法性进行监督。 (2)法律监督的主要内容包括①立法监督;②执法监督;③司法监督等。 (3)建立健全法律监督机制的意义:保障法制的有效实施和司法公正。 2、如何理解公民的建议权和监督权: (1)建议权是指公民对国家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有提出自己的主张和合理建议 的权利。 (2)监督权是指公民有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进行监督的权利。 3、公民行使监督权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1)内容: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公民依法享有批评权和建议权,公民可以通过提出 批评建议、新闻报刊、来信来访等形式行使这项权利。 (2)意义:公民依法行使批评、建议权、监督权: ①有利于国家机关加强廉政建设,可以监督国家机关及工作人员依法行政,为民 谋利,防止违法乱纪现象,使国家长治久安; ②有利于促进国家机关提高决策水平和办事效率。 ③有利于推进依法治国,维护法律尊严和权威,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 4、公民行使批评、建议权、监督权的途径和渠道有: (1)向人大代表反映;(2)采用书信、电话、电子邮件等形式,向有关部门举报或 反映;(3)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进行监督。 5、公民应如何正确行使监督权(要注意的问题): (1)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正确行使建议权和监督权。 (2)应当实事求是,以事实为依据,如实反映情况,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诬 告和陷害,也不能采用贴大字报、聚众闹事等方法。

6、青少年要积极行使监督权和建议权: (1)监督权是法律赋予每个公民的权利。 (2)积极行使监督权是具有公民意识及社会责任感强的表现。 (3)青少年要有国家主人翁的意识和公民意识,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与政治生活,行使建议权和监督权。 如:①对于改善环境、整顿秩序、维护治安等身边的事乃至国家大事,可以向有关部门提出自己的建议。②发现违法犯罪行为,要及时举报。③对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建议的权利。④对于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和检举的权利。 初三政治必备知识点:依法治国 1、依法治国 (1)含义: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管理国家事务。 (2)意义:①依法治国是党和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②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③依法治国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 ④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保证,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3)核心和主体、依据:①核心是依宪治国。宪法是实行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 ②主体是人民。 ③依据是宪法和法律。 2、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1)有法可依是(指立法)依法治国的前提。 (2)有法必依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依法办事。这是依法治国的中心环节。 (3)执法必严要求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严格依照法律规定办事,严肃执法、严格执法,坚决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这是依法治国的关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