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我眼中的林黛玉_500字

我眼中的林黛玉_500字

我眼中的林黛玉_500字

我眼中的林黛玉_500字

在我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中,有这样一个美丽的女性形象,她长着一对“鬓烟眉”,一双“含露目”,她有着“娴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时如弱柳扶风”的美貌。曹雪芹在书中透过宝玉之口盛赞她“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她就是林黛玉。

黛玉是个如水般的女子,她有着流水般的才华。在水边,她咏出了《葬花吟》,在水边,她写出了《唐多令》,又是在水边,她对出了“冷月葬花魂”的绝佳之句,她如水一般聪明灵秀。

在黛玉的身上,同样有着如水般的纯真和善良。香菱起了学诗的兴致,宝钗讥她“得陇忘蜀”,而黛云不但亲临传授她写诗的技法,还把自己珍藏多年的诗集借给了香菱。黛玉深知在贾府生存的不易,于是别人给她一点点的关怀,她会记在心里,加倍地去回报。蘅芜苑的婆子给她送燕窝,她会笑着赏给来人几吊钱。小丫头佳葱也说,有一次她去潇湘馆,看见黛玉给丫头们分钱,黛玉见她来了,也抓了几把给佳葱。可见,黛玉“心胸狭隘”的背后藏着一颗火热的心。她不是出于宝钗的世故,而是发自内心的友好。

黛玉还有着水的直率。对于袭人和宝玉不可告人的关系,别人都讳莫如深,她却敢一语道破,对袭人说:“我只

当你是嫂子。”她的率真酷似丫环中的晴雯。

百年来,许多读者感叹黛玉的早逝,这固然可惜,却让这个才华横溢、善良率真的水样女子永远定格在我的眼中。黛玉不愧为一株遗世独立的绛珠仙草。

论宝黛玉的爱情观

论《红楼梦》宝黛爱情分析

论《红楼梦》宝黛爱情分析 内容摘要:在《红楼梦》中最令人记忆深刻地爱情故事便是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虽然他们的结局不算完美,但是却让人记忆最深。他们的爱情故事非常的感人,他们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对爱情的憧憬着实令人敬佩。林黛玉在爱情方面具有审美的理想性和典范性。贾宝玉的爱情观是一种高层次的,并且是属于精神美范畴的东西。贾宝玉和林黛玉这一对青年,他们对于爱情都有着美好的憧憬,对于爱情的追求也是大胆执着的,他们对爱情的矢志不移的追求精神也很让人钦佩。就当时的社会道德来说,林黛玉在爱情方面更具有审美的理想性。关键词:贾宝玉;林黛玉;《红楼梦》;爱情观。 一、林黛玉爱情分析 爱情是生活中的一部分,同时它也是整个人生的一项主要内容。爱情虽然不是一个人一生的全部生活,但是它几乎贯穿了一个人一生的全部生活。对于一个生理和精神上都健全的人,他无论怎样热爱自己的工作,但最后还是要按照自然规律去生活。爱情对于一个人来说,并不是多余的,爱情对于人来说,不仅仅是一种幸福,而是人的心理的一种调整过程,人们对爱情的追求,反映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追求

的一种本身愿望。 爱情对于人来说,不仅仅是一种幸福、具有一种美感享受的意义,而且它是人的心理机制的一种合理调解过程。② 林黛玉是一个处在封建社会当中的女性,在封建社会好的地位可想而知,她不可能像男子一样去追求自己所想要的任何东西。封建社会中在道德上约束着女性,称“女子无才便是德”①,而且薛宝钗也和林黛玉说:“女儿家的还是不认得字好。①”如此来看,社会伦理道德本身就已经把一个有才的女子埋没了,林黛玉面对这样一个封建社会中,深受旧社会旧伦理道德的束缚,她不可以像人贾探春那样,心中还有着一丝势力之心,又不能像薛宝钗那样迎合社会环境而自甘失去自我,所以林黛玉想在旧社会中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生活的地方是有多难,也可想而知,她对于生活的追求永远是实实在在的,尽管找不到自己心中所想的净土,但她坚持不走向虚无。内心矛盾的林黛玉宁愿受着封建社会道德束缚的痛苦,也要追求自己所要的。 在《红楼梦》中,林黛玉是与爱情联系在一起的,而且我们也能从林黛玉的生活中看到,在她的心中,首先还是对人生的追求,只不过到后来对于人生的追求和对爱情的追求重合在一起罢了,林黛玉的长诗《葬花吟》、《秋风词》、《桃花行》,都是林黛玉对于生活的不幸而发出来的感慨。“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①,虽然是在写桃花,但也是在倾诉自己,在旧社会的压迫下的痛苦。林黛玉的《菊花诗》则反映了她对于人生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她对生活的期望,林黛玉的整个生活可以说是在追求爱情中渡过的,但是她的诗中可以

从诗词角度比较林黛玉与薛宝钗

从诗词角度比较林黛玉与薛宝钗 ——细品《红楼梦》 《红楼梦》是一首传唱久远的诗篇,哀怨惆怅,经久不息。有人甚至说《红楼梦》就是一部诗话了的小说,到处都充满着诗意! 《红楼梦》中的诗词对于人物形象的丰富起了很大的作用。通过诗词描写,人物从诗中站立起来,更加鲜活真实。《红楼梦》中的诗词对于两位女主人翁的塑造更是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通过读诗咏词就可以窥见二人的性格特征以及思想心理,诗词为我们打开了解读人物的另一扇窗口。 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形象如何?通过宝玉之口,我们可以看出。贾宝玉在《咏白海棠》中有这样一句诗:“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为魂”这句话看是咏白海棠,实际上却包含了对薛宝钗和林黛玉的评价。贾宝玉曾把薛宝钗比作杨贵妃,这里也应是如此,诗中的西子当是指林黛玉,在第三回赞林黛玉的诗中也有这样一句“病如西施胜三分”,所以二人应是一胖一瘦,一丰满一羸弱。 林黛玉和薛宝钗的结局如何,文中在第五回已给予了暗示,第五回的正册判词之一“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钗雪里埋”,是为林黛玉和薛宝钗合做,一方面说明薛宝钗虽然最终得到了贾宝玉的人,但是却没得到贾宝玉的心,因为“玉带林中挂”,他的心仍然在林黛玉身上,金钗(薛宝钗)最终受到冷遇。另一方面,也说明“无论宝钗之德,还是黛玉之才,都不能使他们避过悲惨的下场,因为一个是‘玉带林中挂’(香消玉殒),一个是‘金钗雪里埋’(守活寡)”,这也是曹雪芹给他们命运的一个安排。在《红楼梦》曲中,也同样预示了这样一个结局,“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意为宝玉最终娶了薛宝钗(雪即薛宝钗),但是宝玉终究忘不了林黛玉。同时,也暗示了林黛玉的结局是香消玉殒(世外仙姝暗指她已死)。

【高二作文】我眼中的林黛玉

【高二作文】我眼中的林黛玉 绛珠仙草为报神瑛侍者的灌溉之恩,选择跟随他下凡,将一生的眼泪都还给他,于是 成了林黛玉。 林妹妹多愁善感,平日里就是看着月亮也掉泪珠,看着花儿也流泪。她不食人间烟火,账本也好,管家也好,从未碰过,她的生活中充斥着的只有诗情画意。 “林黛玉不仅是《红楼梦》的第一女主人公,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看做整个中国文 学史的第一女主人公。她是凝聚着本民族文化的华粹精英……如果说,他把天地间灵秀之 气所钟的女儿喻之为花,那么,林黛玉就是花的精魂;如果说,他把生活心灵化而流泻为诗,创造了充满诗意的真正的艺术,那么他所创造的林黛玉形象最富于诗人气质,是诗的 化身。”这是吕启祥对她的评价,我觉得再贴切不过了。 书中有一回写到:“林黛玉便回头叫紫鹃道:‘把屋子收拾了,撂下一扇纱屉,看那 大燕子回来,把帘子放下来,拿狮子倚住,烧了香就把炉罩上。’”从这么一句话中不难 看出林黛玉的生活是那样精致,是那样富有诗的气息。 林黛玉身上最为曹公赞扬的便是她的反抗精神。她敢于反抗封建礼教,鄙弃功名利禄,从不劝贾宝玉走仕途经济的道路,因而被贾宝玉引为知己。但也因此加深了她在贾府“一 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处境,在规矩森严的封建大家族中,她和贾宝玉的爱 情是不被允许的。 感谢您的阅读,希望文章能帮助到您。 林妹妹体弱多病,王熙凤说她是美人灯儿,风吹吹就坏了。林黛玉体弱多病不仅与她 先天的体质有关,更与她寄人篱下,无所依傍的情况有关。敏感如她,寄人篱下怎会不悲 伤惆怅,在书中她是常抹泪珠儿的。满心的忧愁进一步使她的身体渐渐虚弱。有些红学家 还依据各种资料考证出来她常吃的丸药中被下了慢性毒,进一步拖垮了她的身体。 从林黛玉的言行上不难感受到她的自卑与敏感。因为自卑,所以她总是使小性子来试 探贾宝玉,来确认他是否还爱着自己;因为自卑,所以她在爱情上总是被动的一方,从不 主动争取;因为自卑,所以她“孤高自许,目无下尘”。以言语伤人也是因为自卑,她用 过分的自尊来掩饰自己的自卑。 史湘云将她比作戏子时,她勃然大怒,因为史湘云的所作所为已经触及了她敏感的心弦;而在周瑞家的送宫花来时她的冷嘲热讽,也是因为对方的行为让她敏感的自尊受到了 挫伤。过分的自尊使得她变得“小心眼”,在贾府中被下人所不喜。 绛珠还泪的故事使得她与贾宝玉之间的爱情染上了神秘的色彩,但也注定了他们的爱 情是一场悲剧。她是绛珠仙草的化身,为还泪而下凡,当林妹妹将一生的泪水给了贾宝玉,她又将何去何从?第四十九回中写道:黛玉拭泪道:“近来我只觉心酸,眼泪却象比旧年

浅谈《红楼梦》中的爱情悲剧之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爱情

目录 1内容摘要 (2) 2引言 (3) 3社会环境 (4) 4家庭环境背景造成的必然性 (6) 5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性格 (7) 6结束语 (11) 7参考文献 (12)

浅谈《红楼梦》中的爱情悲剧之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爱情 内容摘要 《红楼梦》以贵族青年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索,通过对贾、薛等家族由兴到衰的发展历史的描绘,深刻地反映了我国十八世纪中叶广阔的社会现实,集中地批判了封建社会种种尖锐复杂的矛盾斗争,从而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本质,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作品用贾林的爱情悲剧来为当时的社会唱最后的挽歌。他们的爱情悲剧也把中国古典文学的悲剧推向了高峰。爱情悲剧来反映社会悲剧,社会悲剧衬托爱情悲剧,女性悲剧凸显家庭悲剧。总之,《红楼梦》是一部“彻头彻尾之悲剧”(王国维语) 【关键词】《红楼梦》爱情悲剧;社会根源及家庭环境;贾宝玉和林黛玉;性格根源 Abstract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to aristocratic young Lin Jia and love as the central tragedy of clues, through Jia, Xue Xing, such as the failure by the family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reflected the deep mid-eighteenth century the social reality of a vast, centralized feudal grip a variety of sharp social contradictions in a complex struggle against the feudal ruling class to expose the evil nature of the feudal

杜丽娘与林黛玉的爱情观的差异

论杜丽娘与林黛玉的爱情观的差异 摘要:《牡丹亭》和《红楼梦》这两部作品有一个共同点,都涉及到了人类永恒的主题——爱情,塑造了杜丽娘和林黛玉这两个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牢笼,努力追求自身的幸福的叛逆形象。但是,由于时代背景和人物思想意志的不同,杜丽娘和林黛玉的爱情观,本质上还是存在着不小的区别与差异的。 关键字:爱情、封建礼教、叛逆、思想意志 爱情理想不同。杜丽娘和林黛玉她们虽然都反抗封建礼教,追求自由的婚姻爱情,但从她们的爱情理想来看,杜丽娘十分重视功名,仍要“傍婚宫客”、“贫落望登科”,实现“夫荣妻贵显”。杜丽娘还魂后以礼为武器来保持清白,她要求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成婚,指望丈夫功成名就,她就能够很光彩地去见父母,最终满足他们“父母光辉”的愿望。而林黛玉蔑视功名富贵,执着地追求幸福纯洁的爱情。她追求的不只是爱情自由,更重要的是个性的自由,人格的平等。林黛玉没有要求贾宝玉去知道所谓的“经济知识”,读好四书五经,求取功名,光宗耀祖。她的爱情中没有任何功利动机,她尊重宝玉的个性和本性,她期待的是宝玉对她自身人格价值的认同。她的才华横溢、锋芒毕露,她的苛刻、爱使小性子既是她的人格魅力,也是她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的特殊方式。在这一点上,黛玉的爱情比杜丽娘更进了一步。 灵魂与肉体的差异。杜丽娘对爱情的渴望,其中包含有对肉欲的追求,杜丽娘做了个少女的青春梦,在梦中遇到了风流倜傥却素昧平生的书生柳梦梅,便在牡丹亭畔“自荐枕席”成云雨之欢,并为之“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这些都是人的自然情欲的表现。而《红楼梦》里,宝黛之间的爱情则全然没有这方面的因素。“木石同盟”和“绛珠还泪”的爱情神话寓意着宝黛爱情是澄净清澈无尘杂的清流,两人彼此之间的爱情是相互理解基础上的情投意合。可以说,林黛玉追求的是纯精神的柏拉图之爱,排斥美色和性欲。与她强烈的人格独立意识相比,二人爱情的基础乃是精神上的惺惺相惜和相互理解。可以说,她实现了中国传统女性爱情观的一大飞跃———追求精神契合、追求人格价值的认同。 对爱的追寻方式也有不同。林黛玉和杜丽娘她们对爱情都是专一,执著追求的,爱情都是她们生命的全部,生命的火光,一旦失去,生命将终结。然而,不同的两个人面对同样的爱,追寻方式却是不同的。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本身系着前世的姻缘,林黛玉在初恋中的追寻方式表现为:猜疑、暗示、使小性子,试探贾宝玉的真心;热恋时期,林黛玉追寻爱的方式开始变为倾诉,或以诗的形式倾诉,倾诉自己孤苦无依的身世和处境,高洁的思想品格,执著而热烈的向贾宝玉要求着彼此“知心”“重人”,忠于自我并与“金玉之论”以及封建主义秩序

我眼中的林黛玉作文

我眼中的林黛玉作文 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 在我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中,有这样一个美丽的女性形象,她长着一对“鬓烟眉”,一双“含露目”,她有着“娴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时如弱柳扶风”的美貌。曹雪芹在书中透过宝玉之口盛赞她“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她就是林黛玉。黛玉是个如水般的女子,她有着流水般的才华。在水边,她咏出了《葬花吟》,在水边,她写出了《唐多令》,又是在水边,她对出了“冷月葬花魂”的绝佳之句,她如水一般聪明灵秀。在黛玉的身上,同样有着如水般的纯真和善良。香菱起了学诗的兴致,宝钗讥她“得陇忘蜀”,而黛云不但亲临传授她写诗的技法,还把自己珍藏多年的诗集借给了香菱。黛玉深知在贾府生存的不

易,于是别人给她一点点的关怀,她会记在心里,加倍地去回报。蘅芜苑的婆子给她送燕窝,她会笑着赏给来人几吊钱。小丫头佳葱也说,有一次她去潇湘馆,看见黛玉给丫头们分钱,黛玉见她来了,也抓了几把给佳葱。可见,黛玉“心胸狭隘”的背后藏着一颗火热的心。她不是出于宝钗的世故,而是发自内心的友好。黛玉还有着水的直率。对于袭人和宝玉不可告人的关系,别人都讳莫如深,她却敢一语道破,对袭人说:“我只当你是嫂子。”她的率真酷似丫环中的晴雯。百年来,许多读者感叹黛玉的早逝,这固然可惜,却让这个才华横溢、善良率真的水样女子永远定格在我的眼中。黛玉不愧为一株遗世独立的绛珠仙草。 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

林黛玉人物形象赏析

林黛玉人物形象赏析 090502班宫智双 摘要:曹雪芹先生用大量心血和笔墨刻画的林黛玉形象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不朽的艺术典型。在我们看来,她胜比西施,绝顶聪明,满腹才华,有着强烈的自尊心。但因为寄人篱下,她有些自卑,处处谨小慎微,生怕惹出事端。她纯真透明、天真宽厚,对人谦和。但有些多愁善感,清高孤傲。对待爱情,很是小气,但真诚、执着,渴望得到真爱,有着对封建礼教十分叛逆的人生观和爱情观。最终,香消玉损,泪尽而逝,走完了她凄惨悲凉的一生。本文我们通过对林黛玉的才华,性格和爱情等方面的描写,再来审视一下这位有血有肉有性格的女子形象。 关键词:林黛玉才貌双全自卑多愁叛逆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创作高峰的杰出之作。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对其评价说:“《红楼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部古往今来绝无仅有的“文化小说”,“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代表性最强的作品”,“它是我们中华文化史上的一部最伟大的著作”。据史载曹雪芹写这部书用了二十年的时间,他先后按阅十载,增删五次,耗尽了毕生的精力。林黛玉是曹雪芹先生在《红楼梦》中精心塑造的四大典型人物形象之一,曹雪芹在塑造林黛玉这个人物形象时,花费了大量笔墨,倾注了自己的心血,寄托了自己独特的富有叛逆精神的人生观和爱情观。因此,林黛玉这个人物形象塑造得非常丰满而成功。 一.形容娇美满腹才华的女诗人

《红楼梦》第三回合描写林黛玉外貌中写道:“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凤姐一见就惊叹道:“天下竟有这样标致人儿!我今日才算看见了!” 林黛玉刚刚进入贾府,作者借宝玉之眼,凤姐之嘴写出了这样一个有娇美姿容的林妹妹形象。她是宝玉眼中的“神仙似的妹妹”。她胜如西施,有着西施“捧心而蹙”的清瘦外形之美。 林黛玉的美还体现在她的才华上。她才学横溢,绝顶聪明,是一个诗化了的才女。她富有诗人气质,诗魂总是时刻伴随着她,总是随时从她的心里和身上飘散出沁人心脾的清香。“无赖诗魔昏晓侵”,这是她的切身体验。她用诗发泄痛苦和悲愤,她用诗抒写欢乐与爱情,她用诗表示抗议与叛逆的决心。诗表现了她美丽圣洁的灵魂,诗使她有一种迷人的艺术光辉!可以说,如果没有了诗,也就没有了林黛玉。 而且她还有多方面的才能:博览群书,学识渊博。《红楼梦》中写道:她爱书,不但读《四书》,而且喜读角本杂剧《西厢记》、《牡丹亭》、《桃花扇》等;对李、杜、王、孟以及李商隐、陆游等人的作品,不仅熟读成诵,且有研究体会;她不仅善鼓琴,且亦识谱。书中讲到初建海棠社时,李纨限韵限时众人所作《咏白海棠》诗。众人得题后,纷纷苦思起来,独黛玉依抚弄梧桐,或看秋色,或又和丫头们嘲笑。待得众人诗皆成时,方提笔一挥而就,掷与众人,何等风流。如此才女,是为人间少有。继而在随后的“菊花诗”中,这个雅号为

《红楼梦》读后感之林黛玉(精选多篇)

《红楼梦》读后感之林黛玉(精选多篇) 《红楼梦》读后感之林黛玉 一次偶然的邂逅,翻开了《红楼梦》,于是我认识了她——林黛玉。她,让我深深的震撼,宝黛空前绝后的爱恋,流传千古,被世人妄加褒贬。普天之下,又有谁有这资格呢?从那以后,黛玉的影子就荡漾在我心里,来来回回,隐约中似乎听到她娇弱的喘息,脑海里是她伤感的容颜,带着一分憔悴却万分迷人。她落泪,因为只有放纵的哭过后才会更舒展,笑容才会更加绽放。闭上眼仿佛看见了他那柔情似水的眼神,闪烁着点点泪光,让人沉迷其中,为之动情,不能自拔。 常听人评价黛玉“小性子”甚至“心胸狭窄”,可我不这么认为!因为在这背后,只是因为她太在意宝玉了,因为爱的深、爱的切,所以不能不介意。我总觉得宝玉给黛玉的时间太少,黛玉的心太细腻,而宝玉却体会不到。 诗,是她美丽的灵魂,是她精神的寄托。每当读到她的诗,总有振人肺腑的感觉,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像是一把尖锐锋利的刀,深深地插入了读者的心里,让人有至窒息的幻觉,无形之中像是有谁掐住了自己的喉咙,挣脱不了的伤感,只能不情愿地放下书,让自己慢慢地清醒过来。记得她的《葬花词》:“依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花依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读完后像是被万箭穿心,肝肠寸断般的阵痛。 她的泪,像涓涓细流一样潺潺流动,汇聚成一泓清泉,澄清着她的悲剧。她哭泣,因为她太委屈,她是悲惨的、是值得人们怜悯的,她和宝玉的爱情在那样的社会是不被容许的。她对宝玉太痴情,她一生无限伤感,然而临终前她笑着喊“宝玉,宝玉……”然后她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世界…… 虽然她的故事结束了,但是给我留下了万千思念,合上书想要把这份内心的尘埃封住,但一闭上眼,那段应该被禁锢的伤感像尘埃一样在空中飞扬、旋转、舞动…… 浅析《红楼梦》之林黛玉 在我眼中,林黛玉是《红楼梦》的女一号,而她,也是曹雪芹十分喜爱和同情的一个人物,曹雪芹在塑造这个形象的时候花了大量的心血,这个形象是非常丰满的,读完《红楼梦》,一个活生生的林黛玉已跃然纸上了。 下面我将从不同的角度浅析林黛玉: 第一,身体虚弱、郁郁寡欢对黛玉的影响; 在林黛玉进贾府之后,众人见她身体虚弱,因问:“常服何药,如何不急为疗治?”黛玉道:“我自来是如此,从会吃饮食时便吃药,到今日未断,请了多少名医修方配药,皆不见效。”由此可见她从小身体就很弱,只能靠吃药来维

论林黛玉的人生悲剧

论林黛玉的人生悲剧 权进凤 摘要 《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巨著,王国维先生称之为“悲剧之中悲剧”。小说成功塑造了众多带有悲剧色彩的女性形象,而其中最令人动容的当属曹雪芹笔下的宠儿林黛玉,她的眼泪从春流到夏、秋流到冬,浸透了生命的每一寸光华。本文通过主人公的人生境遇、性格气质、才能、爱情分析其中体现出来的悲剧意蕴,并综合以上四点揭示林黛玉悲剧的必然性。 关键词:悲剧;境遇;性格;才能;爱情 一、概述 林黛玉在《红楼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女主角,加之林黛玉这一形象的生动性与悲剧性,她一直是红学家热切关注和研究的对象。 学术界对林黛玉悲剧形象研究的文章有很多,如蒋晓兰的《林黛玉悲剧新论》一文,从先行者、叛逆者、性格气质、性灵、女性强者、痴情之极者等九个方面总结了林黛玉悲剧的多重性。胡秀芬的《林黛玉悲剧性格探析》指出林黛玉的悲剧性格以及形成她悲剧性格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主要受到身世、疾病、传统文化精神、金玉良缘的影响,并指出林黛玉的侠义精神及其理家才能是她悲剧性格中的积极因素。秦桂敏的《林黛玉悲剧命运探析》认为她的悲剧并非完全取决于她先天体质弱,还在于她所处的“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生存环境,在于她独抱高洁、至死不渝的性格,以及她美妙爱情幻想的破灭。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研究林黛玉的悲剧人生。第一方面是孤苦凄凉的人生境遇;第二方面是乖僻感伤的性格气质;第三方面是卓尔不群的才能;第四方面是痴情之极却以失败告终的爱情;第五方面是悲剧产生的社会文化因素。

二、林黛玉的悲剧人生 (一)孤苦凄凉的人生境遇 林黛玉是巡盐御史林如海之女,生于钟鼎之家,书香之族,不幸年幼丧母,外祖母念其年纪尚小无人依傍,接至京中荣国府抚养,林黛玉的悲剧由此开始。 自进入贾府,林黛玉便开始了她背井离乡、寄人篱下的日子,父亲也在不久后亡故,家中财产被收入贾府,与黛玉没有半点关系。她在世上最亲的人、最大的依靠离她而去,她成了一个真正的孤女。而这无父无母、寄人篱下的凄凉景象与年幼时父母俱在的平和安乐形成了苦与乐的鲜明对比,使她的孤苦无依更加悲凉,无时无刻不在折磨她,加上她久治不愈的病体,加重了她的忧思与感伤。 林黛玉是孤独的,《葬花词》[1]是黛玉对生命孤独的真切感悟与集中表现,她没有父母亲眷,寄人篱下,忍受着“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摧残,险恶的生存环境,使她的身心深陷孤独,她的孤独是一种人的存在的孤独,生命的孤独。“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寄人篱下加之孤独多病造成了她敏感多疑的个性。她在贾府中始终是外戚,一直无法确定自己是否真正被这个大家庭接纳,稍有不顺便会引发她的寄人篱下之感。第三十六回,她去敲怡红院的门,晴雯误以为是丫头拒绝开门,这原本是个误会,但却严重伤害了她,她想到:“虽说是在舅母家如同自己家一样,到底是客边。如今父母双亡,无依无靠,现在他家依栖,若是认真怄气,也觉没趣。”林黛玉是个多愁多病身,自出生起就有先天“不足之症”[2]会吃饭时便吃药,给宝玉看病的王太医在顺便给她瞧病时道出黛玉肝阴亏损、心气衰耗导致其心浮气躁,敏感多疑。 凄凉的境遇使林黛玉的孩提和少女时期都沉浸在浓厚的感伤气氛中,并影响了她的一生,跟她的爱情、婚姻悲剧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乖僻感伤的性格气质 作者在第一回就交代了,黛玉本是天上的绛珠仙草,因受了神瑛侍者(宝玉)的灌溉之恩,此生特来以泪相还,而眼泪则多伴随着痛苦与哀伤,这样,从一开始就为林黛玉的人生悲剧埋下了伏笔,林黛玉的悲剧是注定的。

浅析崔莺莺、杜丽娘、林黛玉叛逆爱情观的发展 毕业论文

浅析崔莺莺、杜丽娘、林黛玉叛逆爱情观的发展 摘要:元明清时代女性的思想意识觉醒是普遍而深刻的。本文主要截取中国古典戏曲、小说中的三个优秀的女性代表崔莺莺、杜丽娘、林黛玉,从她们的家庭……而林黛玉则追求的是自由、民主和心灵的契合。本文从一个线性的角度展示了三人对爱情的认识与要求,从中可以清晰地看出中国女性斗争的历程。 关键词:礼教;理教;贵族阶级;爱情 0、引言 从中国女性的爱情婚姻观及其抗争史的角度来看,元杂剧《西厢记》、明传奇《牡丹亭》、清小说《红楼梦》绝对是历史长河中最绚丽、最不可多得的三朵奇……观的不断变化承接的过程则体现了中国古代女性的主体意识的逐步增强,当然这与作者所处的时代有着密切的关联,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女性的反封建道路是漫长而艰辛的,这是由中国社会的具体特点导致的。随着历史车轮的不断前进,不同时代的女性觉醒的程度不同、反封建的力度不同、所反对……求,将元明清女性的觉醒与抗争的心路历程一以贯之,串联连起来,将可以看到中国女性的反抗历程是一段前赴后继的光辉历史。 一、三人爱情观形成的家庭、时代背景 崔莺莺是相府千金,美貌多才,生活在思想开放而等级制度森严的唐代。而唐因袭魏晋以来的“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门阀传统,社会上更是流传着“崔……生幸福去维护那虚无的“名誉”。于是,她用封建淑女的“德言工貌”的模子来“雕刻”莺莺,却完全无视她成长过程中的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 莺莺在老夫人的严格管教之下,的确是一个标准的“温柔敦厚”的淑女。她的内心并不真正臣服于母亲的安排,待字闺中的心是浮躁的,并且充满了“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2]的哀愁。在先民的恋歌《关雎》的启发下,潜伏在她心中的激情终于被激发出来了,“关了的雎鸠,尚然有州之兴,何以人而不如鸟乎?”[3]

林黛玉的爱情

林黛玉的爱情 ——西岭雪 少女多半会有林黛玉情结,多愁多嗔,自怜自艾,敏感又伤感。然而一天天大起来,自以为历尽沧桑,看透世事,便都抛弃了少时的情怀,煞有介事地品评起薛宝钗、贾探春来。还有很多人喜欢王熙凤,甚或奉秦可卿为偶像的。若是哪个成年人自称喜欢黛玉,变会获得一片善意的嘲笑声。 然而我却的的确确是在结婚后才开始喜欢上黛玉的。少年时自命清高,以为只有妙玉才可知己,黛玉则是太心狭了些,太多眼泪,太多醋意,自寻烦恼。待至成年,才知道专心一意地爱一个人有多么不容易。 黛玉的爱情是纯粹而彻底的。她从看见宝玉的第一眼就爱上了他,从未思虑怀疑过,一生中没有一分钟摇摆。不像宝钗,是在入宫失败后才退而求其次地选择了做贾家媳妇。 对黛玉来说,爱便是爱,爱的是这个人,不是他的背景,他的前途,因此从未对宝玉有过任何要求或劝诫。只要他是他,她便希望与他永远厮守,两情相悦。她想的是“你只管你,你好我自好,你失我自失”,生命的设置永远以宝玉为前提。 黛玉的爱如此澄明清澈,高贵得莫可名状,曹雪芹唯有给她设定了一段前世姻缘:离恨天灵河岸三生石畔有绛珠仙草,生得袅娜可爱,神瑛侍者见了,日以露水灌溉,使其得换人形,修成女体。那草衔恩未报,遂发下一段宏愿:倘若他下世为人,我也跟他走一遭,将一生

的眼泪还他,也还得过了——仿佛唯有这样的理由,才可以解释世上怎么会有那么绝对的爱情。 曹雪芹为林黛玉的眼泪找到了缘由,却找不到归宿。她写:“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更为谁?”全不能为自己的爱做主。 她是孤身一人投在外祖母膝下寻求依傍的,上无父母怜恤,下无兄弟扶持。倘若宝玉辜负了她的爱,她便贫穷地一无所有,又怎能不多嗔,不多愁,不多疑? 疑心的最集中表现便是伤心宝玉“见了姐姐就忘了妹妹”,因此她每每地讥讽宝钗,察言观色。然而一旦“蘅芜君兰言解疑癖”,宝钗送来燕窝,又说了许多知心话后,她便立刻视宝钗为亲姐姐,推心置腹地做起知己来,再不想与她竞争。她认了薛姨妈做母亲,对宝琴直呼妹妹,甚至袭人奉茶时,宝钗喝了一口才递给她,她也毫不计较地接过来喝了——如此含蓄又坦然地表白了敬爱之情。 最初看到那一回时只觉得好,觉得两个女孩子亲密无间。长大后再看,才觉触目惊心——袭人手上只有一杯茶,世上也只有一个贾宝玉。袭人说:“哪位渴了哪位先接了,我再倒去。”宝钗抢先喝了一口,却将剩下的半杯递在黛玉手中。连袭人也觉得不妥,且知黛玉是素性好洁的,遂说:“我再倒去。”然而黛玉竟坦然饮干,将杯放下。 这一段描写真是不敢往深里想,越想越觉得心疼。茶,在中国礼仪上的讲究实在是太丰富了。一授一递,一敬一饮,莫不有诸多含义。从端茶送客到斟茶赔礼,茶都是重要的道具。《红楼梦》里是很在意茶道的,也很在乎茶礼。王熙凤开黛玉玩笑:“你既吃了我家的茶,怎

汉语言文学论林黛玉贾宝玉之间的爱情悲剧学士学位论文

论林黛玉贾宝玉之间的爱情悲剧 作者: 专业:汉语言文学本科 准考证号: 成绩: 完成时间年月日

论林黛玉贾宝玉之间的爱情悲剧 摘要: 《红楼梦》写了一个恋爱不能自由、婚姻不能自主的悲剧,即贾宝玉和林黛玉、薛宝钗的恋爱、婚姻的悲剧。造成这些悲剧的原因有林黛玉和薛宝钗的性格差异,使得薛宝钗更符合封建家长的心意、封建礼教的束缚、家庭背景的对比,使薛宝钗更胜一筹等等各个方面的综合影响。 关键词:爱情、悲剧、婚姻、贾宝玉、林黛玉

论林黛玉贾宝玉之间的爱情悲 一、命运的悲剧 《红楼梦》是一部内涵丰富的作品,展示了一个多层次,又相互融合的悲剧事件,这场悲剧中的爱情婚姻悲剧是在宝黛钗之间展开的。这是一种不由个人选择的社会关系,把他们三人联合在一起,从而形成性格之间、爱情与社会势力之间的矛盾冲突,酿成了一场可气、可悯、又可叹的人间悲剧。 二、黛玉、宝玉的性格 (一)、黛玉的性格 林黛玉,出生在书香之族、钟鼎之家。只是至其父林如海时家道中落,支庶不盛。她无兄弟姊妹,又长得聪明清秀,故父母爱之如珍宝。孰料年幼时,母亲去世。外婆贾母念其无人依傍教育,便派了船去接。黛玉本不忍离开,无奈贾母致意务去;再加上父亲时为扬州盐政官,为解除顾盼之忧也劝其前往。于是,便来到京都贾府,开始了寄人篱下的生涯。后来,父亲又不幸辞世,她就成了一个孤儿。在神话世界里,林黛玉与贾宝玉有“木石”奇缘,因而在现实生活中,两人初见时就都有似曾相识、久别重逢的惊异感与亲切感。贾母呢,对黛玉更是万般怜爱,饮食起居都跟宝玉一样,因而使二人的亲密友爱也不同于别的姊妹。在耳鬓厮磨、朝夕相处中彼此产生了真挚的爱

红楼梦爱情观

红楼梦的爱情观 年纪大二专业英语学号1017412016 姓名姜佩佩 摘要:《红楼梦》这本书包罗了很多方面的知识与看法,本篇文章主要描写了其中的爱情观。以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薛宝钗,尤三姐这几个人来描写其中几种典型的不同的爱情观。 关键词:爱情观,宝玉,黛玉,王熙凤,宝钗,尤三姐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一大名著之一,其中包含了各类的学问研究,并且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反映出封建道德体系的腐朽与没落。宝玉,黛玉,宝钗,晴雯等,所有的人物每个都折射出一种人性,洁高,平等,世故,清傲….。其实对于红楼来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有人说他成功,有人觉得普通。我比较感兴趣的是红楼梦带来的婚姻观。 宝玉的爱情观 有人喜欢宝玉,说他有敢于反抗封建的精神,平等待人,有人讨厌宝玉,认为他是纨绔子弟的代表,整天就知道和女人在一起,没有远大的志向,最后还是负了林妹妹。贾宝玉,一个含着金汤匙出生的贵族公子,他一出生就注定了摆脱不了封建礼教的束缚。作为荣国府嫡派子孙,是贾氏家族寄予重望的继承人,但他的思想性格却促使他背叛了他的家庭。他对“男尊女卑”的封建传统观念大胆地提出了挑战,他热爱,尊重,爱护女性。哪怕是他身边的丫鬟,也是可以对他放肆的。他觉得“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为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得浊臭逼人。”若说到他的爱情观,我觉得

便是平等待人,忠于我心。他热爱亲近他的林妹妹,他们同是封建礼教的叛逆者,在那个时代惺惺相惜,最终互许终身。他们的爱情是建立在精神上的志同道合,更像我们现在的自由恋爱。但在那个年代还是被打压的。所以虽然宝玉一再的坚持,但他性格的不成熟,对事的不明智,最终还是娶了宝钗,害的黛玉流泪至死。说到他性格的不成熟,对事的不明智,便是,他明明知道黛玉是个多愁善感的姑娘,也常常会因为一些小事吃醋,但他还是跟很多姑娘暧昧不清,和黛玉经常发生争吵。而且宝玉虽说敢于叛逆,但他也不敢正面反对他的父亲所代表的封建礼教,他和黛玉的对封建礼教的一定的妥协,是造成他们爱情悲剧的最终原因。他对事的不明智则表现在他的所托非人,他竟然将希望寄托在王熙凤身上,导致了最终错娶了宝钗。 黛玉的爱情观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第二句说的便是黛玉,无疑林黛玉是非常有才华的。“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她有着寄人篱下、父母双亡的不幸遭遇。造成了她遇事小心翼翼,不敢声张的性格。有人喜欢黛玉,从不像薛宝钗那样以扼杀自己的个性为代价来讨好众人做一个所谓的封建淑女,也不像贾探春那样抛弃亲情以保证封建主子的威仪,她至纯至善、崇尚真情,对待丫鬟仆人也是比较平等的,跟宝玉一样是封建礼教的叛逆者。相信看过宫廷剧的都知道,一般待人真诚的人最后都不会有什么好结果,的确,在封建礼教的束缚下,人还是需要伪装自己的。黛玉的爱情观,我觉得便是一生一世一双人。黛玉是喜欢宝玉的,在黛玉的平静的表面下是

林黛玉赏析

摘要:曹雪芹的《红楼梦》以委婉有致,从容细腻的笔调,塑造了一个个有血有肉有性格的人物形象,尤其对林黛玉人物形象的刻画,无不渗透着曹雪芹大量的心血。寄人篱下的林黛玉有着常人共有的自卑,她无法排解自己是外人的心理,处处谨小慎微,生怕惹出事端,但小女子强烈的自尊心又不能让她唯唯诺诺,她必竟也曾是名门闺秀。即使是寄人篱下也摆脱不了小姐脾气,她尖酸刻薄,心胸狭窄。敏感多疑是她复杂的心理体现,令人欣慰的是林黛玉的尖酸刻薄也有可爱之处,一方面是小女子任性霸道的天性,更重要的是恰恰反映出林黛玉的坦率、纯真、和不畏强权的个性。 关键词:林黛玉;尖酸刻薄;坦率纯真;叛逆。 《红楼梦》代表着中国古代小说艺术的最高成就。据史载曹雪芹写这部书用了二十年的时间,他先后按阅十载,增删五次,耗尽了毕生的精力。林黛玉是曹雪芹先生在《红楼梦》中精心塑造的典型人物形象之一,曹雪芹在塑造林黛玉这个人物形象时,花费了在量的笔墨,倾注了在碍的心血,寄托着自己独特的富有叛逆精神的人生观和爱情观。因此,林黛玉这个人物形象塑造得非常丰满而成功。读小说原著时,你时时会感到它独特的风格和气质呼之欲出,跃然纸上。 一、尖酸刻薄、心胸狭窄,是林黛玉较突出的个性。 翻开《红楼梦》一书,林黛玉的尖酸刻薄,心胸狭窄俯拾皆是。宝玉无心间说宝钗体丰怯热,黛玉便得意得不得了,幸灾乐祸笑嘻嘻地问宝钗刚才看了什么戏,结果被宝钗一顿抢白,碰了一鼻子灰。至于她和宝玉,更是常常无风无波,三天两头赌气,宝玉偶到宝钗处一玩,黛玉便冷言相讥,宝玉不过为自己辩解了一两句:"只许同你顽,替你解闷儿,不过偶然到他那里一趟,就乱说话"。黛玉便立即以攻为守,赌气回房,不理宝玉,害得宝玉只得"打叠起千百样的款语软言来劝慰"。难怪宝玉被惹急了只能口口声声地说:"哪一天我把心掏出来给你看看就明白了"。如果说以上这些是因为爱情是自私的,从而导致林黛玉在与宝玉相恋与宝钗相竞过程中的患得患失,猜忌排斥心态,尚属情有可原的话,那么,黛玉对贾府上上下下许多人刻薄尖酸实属不该,也许有人说,是孑然一身寄人篱下的身世导致了林黛玉的敏感多虑,处处设防。从进贾府不久,即像一只浑身长刺的刺猬出现在众人面前,对宝钗、宝玉含酸挑刺自不必说,就是如大大咧咧活泼的史湘云,常常在貌似打趣之言中寓讥讽之意,惹得史湘云也有一回只好回敬"我自然比不上你,但你也不用见一个打趣一个"黛玉在下人面前表现的小姐脾气自然也就更多了。周瑞家的送宫花给各位姑娘,迎春、探春等都忙停下手中活计,欠身道谢,而黛玉在看到周瑞家的送花来,也只瞟了一眼周瑞家的手中的花,话里有话地问了句:"单送我一个人的,还是别的姑娘都有呢?"当听说这是送剩的最后两朵时,顿时翻了脸,冷笑道:"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不给我"。 由于黛玉的聪慧,更由于她寄人篱下的处境,才使她变得非常的敏感。一天晚上,她叫怡红院的门,晴雯偏偏没听出是她的声音,并说"二爷吩咐的,一概不许放人进来呢!"把个黛玉气得怔在门外。正要发作,转念却想:"虽说是舅母家,如同自己家一样,到底是客边。如今父母双亡,无依无靠,现在他家依栖,若是认真怄气,也觉没趣"。正在伤心垂泪之时,又听见宝玉宝钗的笑语声,越发动了气,越想越伤感,便也不顾苍台露冷,花径风寒,独立在墙角边的花泪之下,悲悲切切,呜咽起来。一日她卧病在床,听到园子里的老婆子骂人,实则是骂她的外孙女儿,黛玉却认为是在骂自己,竟气得昏厥过去。 林黛玉的尖刻,神经质,使小性儿大多出现在两种情况下:一是谈到金良缘等危及到她和宝玉的爱情时;二是在遇到谈论身世、贵贱、引起她悲叹自己的处境时,这时她才会敏感地触景生情,借题发挥。一次,当宝玉听宝钗说吃冷洒对身体有害而放下洒杯时,不巧雪雁送手炉来,黛玉便一语双关地说:"谁叫你送来的?难为他费心。雪雁说是紫鹃叫送来的,她马上又说:"也亏了你暗中摸索他的话!我平时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呢!"(讽宝玉)只有聪敏的颦儿,才能把她的妒意表达得如此锋利而又含蓄,机带双调皮而又不漏痕迹。 二、坦率、纯真、不畏强权的个性让她的尖酸多了几分可爱。 林黛玉的尖刻只是表现在语言上的。这是曹雪芹用来塑造黛玉这个人物形象的率真、多才机敏等侧面时能运用一种手法。并不能说明林黛玉就是一个狭隘、自私、内心歹毒的妇人。 首先黛玉挖苦、讥笑、讽刺的对象不是达官贵人,便是溜段拍马之流。当贾宝玉将北静王就赠的圣上所赐的一串名贵念珠送给她时,她却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这东西:"周瑞家的送宫花,她首先注意的不是宫花的精巧,而在意是否是别人挑剩下的。她嘲讽宝玉听戏时"装疯",打趣那些有权有势的人,蔑视世俗人情等敏感、尖刻和孤傲,不仅反映出她的洁身自持,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而且也是对权势的一种反抗。 其次,林黛玉常常是喜怒爱憎形于色、见于言,"见一个打趣一个",她常以"比刀子还厉害"的语言去挖苦人,处处事事与人计较,固而被看作"刻薄"、"小心眼"。但若仔细考究起来,却大都是一些无伤大雅的玩笑而已。或是一个高傲的小女子任性的天性,我们应看重的是她常常一语道出事情的真相,不给那些看风使舵、诌上媚下、欺弱凌贫、心术不正之徒留一点余地。这不仅是她疾恶如仇的品性的自然表现,而且还说明她胸怀坦荡,心有所思、口有所言,常把自己的心灵毫无遮掩地坦露出来。 再次,林黛玉也并非一味"孤标傲世、目无下尘,"其实她是很谦和的她人坦率真,见人以诚。她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香菱是宝钗的丫环,向黛玉请教学诗,黛玉却热诚相接,并说:"既要作诗,你望洋兴叹拜我为诗。"纯真透明如一泓清泉,她耐心地给香菱讲解诗的作法和要点,教香菱品诗,说明她摒弃了"上智下愚,富贵贫贱"的俗见。她把自己的诗集

《我眼中的林黛玉》600字作文

《我眼中的林黛玉》600字作文 下文为大家整理带来的《我眼中的林黛玉》600字作文,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弱质纤纤,风韵淡淡,林妹妹便以这个形象走进我的视野。不知道如何直视这个世界,只能自己努力抬起骄傲的头,任凭寂寞、疼痛似紫色藤蔓一样在身后纠缠蔓延。别人都说她似只刺猬,拼命地用刺来保护自己,而我认为,她,不过是只蜜蜂,蛰了别人又何尝没有伤到自己?一袭白衣进了贾府,便奠定了她一生的色调:白。她如一片白色羽毛,飘然而至,又随风而逝;她如一场晶莹小雪,轻舞而落,又见阳而化;她如一朵清雅百合,沁心而爽,又香消而逝。然而,她那短暂却苍白的生命却有着夺目的红,那是她用尽显血染红的啊!海子说过:“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当温暖的微风吹拂脸庞,她的心也会如小小的雏菊一般绽开,可她从不打开心房,让人欣赏;当明媚的阳光翩然而至,她的眉也会如弯弯的新月一样迷人,可她从不轻抬下颌,让人凝视。我不知道,她为什么只愿缩在冬天的角落里,而不愿转过身去,迎接春天;我不知道,她为什么小心翼翼,而不愿试着去改变,或许命运的轮盘会被惊动;我不明白她为什么冒死追逐,而不愿停下仰望。但我清楚的是,她在用灵魂唱歌,在用生命作画。她想用透明的灵魂照亮黑暗的长路,她想用纤细的手指剥开自由的窗扉。浮华之景,樱色飞舞,有那氤氲之气,似雾非烟;桀骜之红,铮然而立,唯有赤色染天,映乾坤。靡靡之音,喧然袭来,化为醉

人之酒,醉人离意;涟漪清水,醒人净浊,实为幽歌一曲,席慕荣。看,那是她殷红的血之红;听,那是她幽长的魂之歌。 点评:作者用灵动的文笔,饱含深情地描绘自己眼中的林黛玉,她的色调——白,飘逸、晶莹、清雅;她的性情——冷,躲避、掩藏、保护。“苍白的生命却有着夺目的红”、冷傲的背后是寄人篱下的凄楚。

林黛玉的性格特点

林黛玉的性格特点? 答:一、捧心西子病态美二、以自尊掩饰自卑三、小心眼背后有坦诚四、追求真爱五、正确看待林黛玉的悲剧林黛玉毕竟是单纯天真的少女,她幻想着与贾宝玉的爱情有朝一日获得统治阶级的认可,配上一个合乎封建礼教的形式,成为合理的存在。但美好的幻想无所附丽,结局如何,林黛玉没有贾宝玉那样乐观自信。她担心着“不知将来如何”,更多的是预感到这爱情的悲剧结局。没有婚姻的爱情是不完整的,林黛玉正是在将爱情发展成为婚姻上碰到了更大的威胁,也更加显得无能为力。事实是确实有一团不祥的乌云笼罩在宝黛爱情上空,而乌云的制作者就是贾府的最高统治者贾母。贾母对她的“心肝”宝玉的配偶的选择,是长期萦绕于心的重要问题,贾母对此早已关注,并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宝玉的妾的候选人,贾母就选中了晴雯,并把晴雯给了宝玉当丫头,说:“晴雯那丫头我看他甚好”,别的丫头“模样爽利言谈针线多不及他,将来只他还可以给宝玉使唤得”。贾母对宝玉的妾尚且这样用心,对他妻子的要求就更高了,选择自然更加慎重了。林黛玉的小心眼儿,尖齿利牙,得罪了周围好多人,失去了友军。除了宝玉和贴身丫头紫鹃之外,贾府上下没有人关心她,也没有谁替她着想。她还处处不饶人,别人不敢说的话,她偏说。如宝玉和袭人的暧昧关系,大观园中无人不知,但谁也怕捅破这层纸,只有黛玉敢一语道破,对袭人说:“你说你是丫头,我只拿你当嫂子待。”她的性格孤傲,如他对王夫人的心腹、怡红院中的内奸,竟一点也不顾忌,直率的惊人。封建蒙昧主义最野蛮的地方,往往对人的个性施以暴虐和残害,人性发展加以束缚。在这里,真实的个性存在本身就是叛逆。曾经一度视黛玉为掌上明珠的贾母,在意识到黛玉的心事后,明确表示不能将她许配给宝玉,并在薛林两人比较后明显倾向于薛宝钗。王熙凤在贾母的态度明朗后,便使出了“偷梁换柱”之计,对宝玉说给他娶林妹妹而实际上给他娶的是薛宝钗。“风刀霜剑严相逼”,林黛玉在绝望中一病不起,临终前在绝望悲愤之中,焚烧了象征着她与宝玉纯洁爱情的诗帕和记载着她心声的诗稿。可见黛玉之死,既是社会悲剧,也是性格悲剧。林黛玉性格上的缺陷掩盖不了她叛逆思想的光芒。当她的爱情幸福被扼杀时,表现得那样的勇敢、决绝,她以死向黑暗的社会表示强烈的反抗。至此,她的叛逆性格到了高峰。一个美丽、柔弱、勇敢、决绝的悲剧形象,便深深铭刻在读者心中,屹立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个才华横溢、品性高洁、有时善解人意但又经常拈酸使小性的女子。多愁善感的女子林黛玉的性格特点是敏感、细心、淡泊、真实、易伤感,绝顶聪明,悟性极强,自尊自爱,多愁善感林黛玉她才学横溢和浓郁的诗人气质。曹雪芹胸中笔下的林黛玉,是一个诗化了的才女;她有多方面的才能:博览群书,学识渊博。她还有些叛逆的哈!!!林黛玉是敏感的,无父无母虽在姥姥家也属于寄人篱下,有一种难以言喻的自卑,这才是她为什么说话总尖酸刻薄的根本!林黛玉很清醒她知道贾府是个什么地方,才会对自身未来以及与宝玉的爱情无法把握而伤心垂泪!林黛玉是真诚的,都说宝钗在大观园里人缘好,可为什么香菱会跟黛玉学诗而不是跟她关系更近的也会做好诗的宝钗?黛玉可以与自己的丫鬟同卧一床试问大观园的贵族小姐们谁可以这么“作践”自己?可以看出黛玉的思想可以说是超越了那个时代的!她虽经常与王熙凤斗嘴但与其关系还是很不错的,从送茶和开玩笑说让黛玉做贾家的媳妇可以看出当然还有更多的描写!王熙凤并不完全是怕宝钗当上贾家媳妇后抢权才更中意黛玉的,别忘了黛玉也很聪明只要她想要持家只要她想学还怕她不会?因此,大伙可以看出黛玉在贾家的人气其实没那么低,那探春晴雯湘云跟黛玉也是非常要好的!而且后期她也会调整自己了,没那么多刻薄的描写了!只可恨那个序书的高鹗老头儿误会了曹雪芹的原意,贾母始终都是坚持让黛玉嫁给宝玉的,这点毋庸置疑,只是按曹公的意思是贾母出现了意外死了,这才使黛玉失去了大靠山最终因无希望而死去,而且是落湖而死。在她与湘云在荷塘池看鹤做出那句“冷月葬诗魂”就已经可以预见了!唉!她的确是古今第一风流诗魂啊!其实按现代人的角度这是个很有棱角的女生,都说现在男生娶妻应如宝钗,我看未必!男生一旦与这样的女生相爱就不想结婚了吗?这样的女生难道就不会为爱为家庭付出吗?更何况

浅谈林黛玉

浅谈《红楼梦》人物之林黛玉 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在我看来,是一部旷世奇书。也许乍一看,它仅是一部以宝黛爱情悲剧为主线的言情小说,然而深读之后你会发现,它是通过对君主专制统治时期四大家族兴衰史的描写,来反映封建社会末期的人性世态以及种种不可调和的矛盾。全书有着对人性的思考,对社会阶级的挖掘,对爱情的深刻体会以及对人生的感叹,体现着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红楼梦》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一部不可逾越的鸿篇巨制。 而林黛玉,这一作为主要线索,贯穿全书始终的第一女主角,是曹雪芹集中其全部文化智慧精心塑造出来的人物形象,她不仅是大观园女子中最清纯、最优秀的代表,也是全书的情感中心点和灵魂所在。要全面分析林黛玉这一人物形象,对我来说难度太大。下面仅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谈谈对林黛玉这一人物形象的看法。 毫无疑问,林黛玉是美的,而且这种美是一种不同寻常的美,那是一种人间少有的绝代芳容,更是一种超凡脱俗,仙气灵秀的飘逸之美,又是一种清高孤傲,遗世独立之美。曹雪芹是这样描写林黛玉的:“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初见时,凤姐惊叹其标致,宝玉也称其为“神仙似的妹妹”。从对黛玉的描写中,我们便可看出她的特点:天生丽质,娇美,柔弱,拥有绝世的姿容,心思更是

胜过比干的七巧玲珑心,还有西施般的清瘦之美与病态之美。再者,黛玉的前世本是一株绛珠仙草,为“还泪”而投到人间,本身就有着仙人的不凡与灵性,给人清新、飘逸的感觉。 不得不说的是林黛玉的才情。在那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时代,像黛玉那样才华横溢的女子实属罕见,堪称奇女子。身于世袭列侯的官宦之家兼书香门第,黛玉自幼读书,这使得她博览群书,学识渊博,琴棋书画也是样样精通,更重要的是,她拥有浓郁的诗人气质,她的诗,在大观园中也是出类拔萃,堪称一绝的。黛玉诗思敏捷,记得书中有一回是说元妃让宝玉即兴作诗,而宝玉一时无从下手求助黛玉,只一小会儿功夫,黛玉就帮着作出了一首妙诗,诗作一挥而就,信手拈来且风流别致,让宝玉都自叹不如。每次诗社赛诗,黛玉总能标新立异,技压群芳,常常夺魁。而《葬花吟》,更是黛玉的代表作品。“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是我记得最清楚的两句,着实佩服黛玉的才华,总能将普通的草木山石诗化成有血有肉的形象,融情于景,赋予其灵魂。 林黛玉最突出的特点莫过于多愁善感,“见花掉泪,对月伤心”,孤芳自赏,顾影自怜。造成这种性格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黛玉从小体弱多病,是泡在药罐子里长大的,对于自己的久病不愈,黛玉是无能为力而又自怜伤感的,只能是郁郁寡欢。再者,黛玉幼年丧母,过早得承受了丧母之痛,后来父亲也相继去世,留下黛玉一人,身世漂零,寄人篱下,为人处事只能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敢多说一句话,不敢多行一步路,要看人家的脸色行事,唯恐被人耻笑了去,太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