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数学广角 等候时间最少问题 导学案

数学广角 等候时间最少问题 导学案

数学广角  等候时间最少问题  导学案
数学广角  等候时间最少问题  导学案

数学广角等候时间最少问题导学案

学习内容: 教材P115页例3及“做一做”。

学习目标:1、使学生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学习重点:认识到解决实际问题策论的多样性,并形成解决问题的优化意识,体会优化思想。学习难点: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过程: (一) 情景引入

1、课间十分钟,同学们去接水。师生同时到饮水桶前接水,老师接一壶水用3分钟,学生接一杯水用1分钟。今天,我们就从时间的角度去研究,在这宝贵的课间十分钟内,学生接水需要等待多长时间?老师需要等待多长时间,老师和学生一共要等待多长时间。

方案1,如果学生先接水,学生在饮水桶旁等候几分钟?说说你的理由。

方案2:独立思考后,和同桌说一说,如何填写表格,再指名汇报。

2、比较两种方案等候时间的总和,我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由于接水顺序不同,最终的等待时间总和也不同。)

看来,排队也是有学问的!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生产、生活中的一个有趣的排队问题。自学提纲(自学教材P115页例3,并完成自学提纲问题,将不会的问题做标注)

1、观察例3情景图,说说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2、要使三艘货船等候时间的总和最少,应按怎样的顺序卸货?

3、可以有哪些卸货的顺序?每种方案总的等候时间是多少?

(1)填写方案1:按照船1---船2---船3的卸货顺序,船1的等待时间是(8时),追问:这8时也就是船1(卸货)的时间。

第一艘船卸完货离开,开始卸第二艘船的货物,第二艘船的等待时间怎样表示?(8+4)说说你的理解。第二艘船离开后,第三艘船的等待时间怎样表示?(8+3+1),解释一下你的想法。

观察:方案1中各船的等候时间,你有什么发现?

(每艘船都等了8时;船1,一个数;船2,两个数之和;船3,三个数之和。船1,等待时间是自己船的卸货时间;船2,等待时间是前两艘船的卸货时间之和;船3,等待时间是三艘船的卸货时间之和。)

(2)方案4的填写(学生感悟填表的方法)

(3)每组任选一个方案填表,汇报。

(4)各组快速计算每种方案等待时间的总和,计算中你有新的发现吗?

(等待时间总和不同;方案6等待时间总和最少,追问:这能说明什么?离开的船又可以取运货物,空出来泊位可以停靠其他船只;每艘船的等候时间中,都有重复出现的数字;要让用时最少的船先卸货,就能节省时间。)

(5)如果你是调度员,你选哪个方案卸货?说明你的理由。

(6)如果你是船1上的水手,你有会有怎样的想法?(不高兴)

(7)教师小节:你的想法可以理解,但如果你从码头的整体使用效率考虑,你就会认为,自己的等待是值得的!

四、达标训练(1题必做,2-3题选做,4题思考题)

1、书后“做一做”。

2、甲、乙、丙三人同时来到理发店,甲要洗头,需25分钟;乙要吹头发,需17分钟;丙要刮胡须,需8分钟。怎样安排才能使三位顾客等候时间的总和最少?最少时间是多少?

3、A 生30本书,B生10本书,C生20本书,D生40本书,同时来到图书室还书,请4位同学们自觉排队还书,怎样排队,总体等候时间最少?并说明理由。

4、有210人选举大队长,有三位候选人甲、乙、丙,每人只能选之中1人,不能弃权。前190张票中甲得75张,乙得65张,丙得50张,规定谁的票最多谁当选。若甲要当选,最少还需要多少张票?

五、堂清检测(1题必做,2题选做,3-4题思考题)

1、甲、乙、丙三人同时来到总经理办公室汇报工作,甲需20分钟,乙需10分钟,丙需8分钟,怎样安排才能使三位等候时间的总和最少?最少时间是多少?

2、甲、乙、丙三人分别拿着2个、3个、1个热水瓶同时来到开水供应点打水,热水龙头只有一个,怎样安排才能使三位打水所花时间的总和最少?

3、思考题:小明骑在牛背上赶牛过河,甲牛过河需要1分钟,乙牛过河需要2分钟,丙牛过河需要5分钟,丁牛过河需要6分钟,每次只能赶两头牛过河,问要把4头牛都赶到对岸去,最少需要几分钟?(提示:小明回来赶牛过河,也得骑在牛背上)

4、一个小飞机场上空有A 、 B 、C 、 D四架飞机准备降落,但是机场只有一条可供降落的跑道。已知A降落后,乘客全部下飞机需要5分钟, B降落后,乘客全部下飞机需要20分钟 C降落后,乘客全部下飞机需要10分钟,D降落后,乘客全部下飞机需要40分钟。怎样安排降落顺序,能使四架飞机在空中的等候时间总和最短?并算出这个方案等候时间的总和。

作业布置教材P115页“做一做”。

《数学广角――排队》教学反思

《数学广角――排队》教学反思 《排队》是人教版教材第七册《数学广角》中的内容,所涉及的是统筹学中的排队论,排队论是关于随机服务系统的理论,其中的一项研究是怎样使服务对象的等候时间最少的问题。本节课我通过创设生动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投入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中去,自己研究、探索经历了数学学习的全过程,从而体会到了排队论的应用与解决数学问题的关系。通过学习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中我注重鼓励每个学生参与学习过程,注重学生之间交流,使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提高,使学生的探究精神得到培养。让学生获得亲自参与探究学习的积极体验。 本节课的教学的成功之处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体会到了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开课时我设计了一个学生清洁值日中的排队用水的情境,这个开课设计,不花哨,朴实平淡,却贴近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从情境中的小红安排了用水顺序,并指出这样安排能提高效率,到教师提出小红说的有道理吗?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思维积极启动。 很好的体现了情境的主要作用,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搭桥铺路,暗示主题,引人深思。接下来的新课教学中又来到码头上,解决了怎样安排货船卸货顺序等候时间的总和才会最少的问题。巩固练习中又出现了三位同学排队等候打针的事例。拓展应用中学生安排降落顺序,使四 架飞机在空中的等候时间总和最短。这一系列的学习过程,使学生知道怎样使服务对象的等候时间最少的问题,就是统筹学中的排队论一项研究。这样拓宽了学生对于“排队问题”的认识,帮助学生建立了数学模型,掌握了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并让学生体会了数学的研究来源于生活,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二、注重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提高学生各种能力。 1.引导学生分析信息,培养了学生的审题能力。 在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题目,了解题目的意图,挖掘出条件背后隐含的对我们解决问题有帮助的深层次的信息。如:学生初读条件,能够

数学广角导学案

《烙饼问题》导学案 五一小学徐倩 学习目标: 使学生通过简单的实例,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学习重难点: 体会优化思想,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纸片。 学习过程: 1.导入: 煮熟一个鸡蛋大约用5分钟的时间,煮熟5个鸡蛋大约用多长时间?学生发言,探讨所用最短时间. 2.小结:刚才的方法告诉我们同时做几件事才节省时间,我们在做一些事时,能同时做的事情越多所用的时间也就越短。 3.示例1,呈现研究问题 师:妈妈准备做自己最拿手的烙饼(多媒体出示例1图) (1)你从画面上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2)想一想,如果只烙一张饼,需要多长时间?你是怎样想的? (3)如果要烙两张饼,最快要用几分钟?你是怎样想的? (4)学生回答后师总结:我们烙两张饼的时候,可以同时烙两张饼的正面和反面,所用时间是分钟。(教师边叙述,课件出示表格,并逐一显示表格内容。) 4.自主设计方案 (1)如果爸爸、妈妈和我每人各吃一张饼,一共需要烙几张饼呢?(3张) (2)请你们帮妈妈想一想,她应该怎样烙“才能让大家最快的吃上烙饼?”先用你们小组内准备好的圆片,摆一摆,小组的同学说一说,然后把你们的设计方案填在表格里。

(3)展示学生不同的方案 这里是学生思维过程的展示,生成的教学资源一定很多,教师要注意倾听,同时让学生们也要注意倾听其他小组的不同方案。 生①: 生②: 还有比他们用的时间还短的方法吗?这几种方案,你认为哪一种能让大家尽快吃上饼? (4)学生比较选择最合理的安排方法 为什么选这种方法? (5)教师利用圆片板演展示,烙三张饼的最佳方法和最短时间。 咱们看看是不是这样?老师这有3个圆,分别代表三张饼,边画边讲解。 使用这种方法你发现了什么? 总结: (6)拓展延伸:想一想,如果要烙4张饼,怎样烙才能尽快吃上饼呢? 如果要烙5张饼呢?如果要烙6张饼最快需要几分钟?(2张2张烙或3张3张烙)这两种方法哪种用的时间最短?请你算一下。这里让同学独立思考,后 如果烙7张呢?8张呢?9张呢?10张呢?分别最快需要几分钟?先讨论一下,然后把表格填完整。 5、课堂检测:三人每人要玩两次,一次10分钟,最少要多少分钟? 6、我的收获是

数学广角 排队问题 教学设计

数学广角《排队问题》教学设计 五华区海源小学金莲仙教学目标: 1、通过情景,了解接水可能出现的顺序。 2、通过可能出现的接水顺序的对比,找出等候时间总和最少的接水顺序。 3、通过对比观察,总结出等候时间总和最少的接水方法,进而总结出等候时间总和最少的一般规律。 4、利用总结出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类似的问题。 教学重点: 通过对比观察,总结出等候时间总和最少的接水方法,进而总结出等候时间总和最少的一般规律。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正确运用所学内容,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媒体、学案、水杯、秒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昨天A、B两个小区同时停水,所有住户只能到一楼唯一的水龙头排队接水。不一会儿,A小区,所有住户都接到所需的水,非常和谐;B小区队伍排成了长龙,个个怨气冲天。此时,B小区管

理员纳闷道:“同样是排队接水,为什么差别那么大呢?”A小区管理员哈哈大笑道:“排队可是有很大的学问呢!” 2、同学们,排队会有什么学问呢?今天让我们一起研究“排队问题”。 3、板书课题:排队问题。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过渡:首先,让我们去到模拟现场。 1、引导学生说一说,从情境中了解到的信息。 ①同学们,在这里,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②引导学生用数字代替学生姓名。 2、引导学生总结出排队方案: ①只有一个水龙头,说明了什么? ②他们可以按怎样的顺序接水呢?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的形式展开讨论,为他们设计出不同的接水顺序。要求:不重复,不遗漏。 ③学生分组讨论。 ④学生展示讨论结果,师生共同评议。 3、引导学生计算出每位同学的等候时间,以及他们的等候时间总和: 过渡:怎样计算每种方案中每位同学的等候时间以及他们等候时间的总和呢? ①下面我们以方案一为例,跟着三位同学去体验接水的过程,一组现在全是1号同学,二组全是2号同学,三组是3号同学,你们的任务就是:边体验边思考:在这个过程中,你们做了什么?为什么做?四组的同学任务比较重,你们是小判官,负责判断他们的回答是否正确。老师负责计时和记录,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就用10秒代表1分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9 数学广角——集合

本单元是非常有趣的数学活动,也是逻辑思维训练的起始课。逻辑推理能力是人们在生活、学习、工作中很重要的能力。本单元主要要求学生能根据提供的信息,借助集合圈进行判断、推理,得出结论,使学生运用集合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材试图通过一些生动有趣的简单事例,运用操作、试验、猜测等直观的方法解决这些问题,渗透数学的思想方法,初步培养学生借助几何直观思考问题的意识。 1.在具体情境中,使学生感受集合的思想,感知集合图的产生过程。 2.能借助直观图,利用几何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同时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集合的思想,进而形成策略。 3.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重叠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1)集合(1课时) (2)练习课(1课时) (3)单元核心归纳与易错警示(1课时) 本单元的教学中,教师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

集合

2.同学们去春游,带面包的有78人,带水果的有77人,既带面包又带水果的有48人。参加春游的同学一共有多少人? 答案: 78+77-48=107(人) 3.三年级有20名同学参加竞赛,其中参加数学竞赛的有15人,参加作文竞赛的有11人。既参加数学竞赛又参加作文竞赛的有几人? 答案: 15+11-20=6(人)

参加A的人数+参加B的人数-A、B都参加的人数=总人数三 巩固练习。(5分 钟) 完成教材第105页“做一做” 第1题。 在小组内交流,用自己喜 欢的方式填一填。尝试运用多 种方法解决集合问题。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 问: 四 课堂小结,拓展延伸。(4分钟)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 收获? 2.布置作业。 1.谈谈自己本节课的收 获。 2.独立完成作业。 五 教学板书 六 教学反思 这节课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集合图所表示的实际意义,既拓展了学生对集合图的认知,为构建抽象的数学模型搭建了平台,又体现了以学生认知基础为出发点的教学理念。让学生表述集合图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构建一个完整的认知结构,同时加深学生对集合图的认识。让学生在反思中比较,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应用集合图的实际意义。 教师点评和总结: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简单的搭配导学案

学习检测 巩固检测 : 用0、2、4、6可以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 写在下面: 达标检测:1.妮妮用2、7、0、8四张卡片组成( )个不同的两位数? 写在下面( ) 并找出最大是( )最小的是( )。 2. 4.用6、3、5、8组成那几个三位数,写在下面,会不会写出你算的这个得 数的算式,也写出来。 课堂总结 你的收获是: 小学 三 年级 数学 学科导学案 主备人: 审核人: 审核日期:6.3 小组: 数学组全体成员 授课教师: 授课日期: 2015.6.11 学生姓名: 课题 8.1数学广角—简单的搭配 课型 自主探究 课时 学习目标 1、我会通过动手连一连、写一写、画一画、等方法探索搭配的方法与结果。 2、通过探究,体验分布技术、数形结合的方法。 学习过程 学案 修改栏/笔记 情景创设 二年级我们学过的搭配问题:用三张数字卡片8, 6、9,可以摆出多少个不同的两位数呢?请写出来( )。 会不会写出你算的这个得数的算式。( ) 我们今天继续探究搭配问题。 大展要求:结合板书的内容,对算理(讨论结果)进行详细讲述。 自学体验 独学1. 用0、2、5可以组成( )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并写出来。 2. 用7、1、3、9能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 我先选一个数字写在十位上。 十 个 十 个 十 个 十 个 可以组成多少个,算式: 还有其它方法吗? 3. 第101页 例1 :用0、1、3、5能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 把十位上是1的两位数写完,十位上再换一个数字(一定要注意按一定的顺序 小展注意: 大家都会我不展,你不会的,我来展!

数学广角等候时间

数学广角(教案) 徐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简单的事例,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和排队论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有序思考以及合理安排时间的能力 重点、难点: 1、什么是等候时间? 2、通过探究建立模型。 教学步骤: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在平时的生活中是否曾经有过排队等候的经历? 师:请你跟大家说说你做什么事的时候需要排队等候?在等候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 师:是啊,在排队等候的时候,每个人都想减少等候时间,尽快轮到自己。怎样才能减少大家等候时间的总和呢?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等候时间。(板书:等候时间) 二、探究新知 师:现在就有三位同学在等徐老师给他们改作业。我们一起来看看! 三位同学来等候老师批改作业:(板书) A B C 30秒70秒50秒 师:三位同学的等候时间的总和是多少? 生:150(学生基本上说的是150) 师:同学们说的是否正确呢?我们请三位同学上来和徐老师一起来表演一下等候老师改作业的过程。坐在下面的同学也给自己选一个角色,和上面的这三位同学一起排队等候老师改作业。 (三位同学开始演示,把自己所等的时间报出来) 师:徐老师先改A的作业。过了30秒,A的作业改完了。再过70秒,B的作业也改完了。又过了50秒,C的作业也改完了。 师:A,徐老师在改作业的时候你等了多少时间?(30秒) B,刚才你等了多少时间?(30+70=100秒) 师:老师改作业不是只用70秒吗?B同学的等候时间怎么还要加上30? 师:改完C同学的作业以后,C同学一共又等了多少时间?(30+70+50=150秒)师:每位同学闭上眼睛回忆一下刚才的过程。一共有几位同学等了30秒?几位同学等了50秒,几位同学等了70秒? 师:ABC三位同学在等候徐老师改作业的时候,他们等候时间的总和是多少?(板书:等候时间总和) 师:怎么列式? 30+30+70+30+70+50=280(秒) (课件) 师:30+70、30+70+50表示什么? 师:老师改作业的时间总和是多少?

《数学广角》导学案

《重叠问题》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学生能借助具体内容,初步体会集合的思想方法。 2、使学生能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体会集合的思想方法。 教学难点:利用集合思想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活动三:我认为参加语文和数学课外小组的有﹙﹚人。我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活动四:

杨明、李芳、刘红既参加语文课外小组又参加数学课外小组,所以右侧中有他们的姓名,在左侧中也有他们的姓名,应该如何表示才能更直观,更形象呢?我们能够将这两个空白集合圈合并。你知道这个图各部分表示的意思吗?小组内讨论一下,把参加活动小组的学生姓名填入相对应的位置。 语文小组数学小组 请说一说各部分表示什么? 左侧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间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右侧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活动五:我还能列算式计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活动六: 完成书上练习二十四的第1、2题。 学习活动七: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8.数学广角搭配(一)》公开课导学案_2

教学内容:新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102页例2搭配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分析,掌握寻找简单事件的组合数并用符号表示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养成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从众多表示组合的方法中,体验数学方法的多样化和最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知识,培养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有序地找出简单事件的排列数。 教学难点:有序地找出简单事件的排列数。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排一排,有哪些不同的排法?再读一读。不怕辣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同学们,儿童节快要到了,学校大队部组织主 持人选拔大赛,小红顺利进入决赛。她很重视这次比赛,为了 比赛,她准备了(屏幕显示:一件牛仔上衣、一件T恤;两条 裙子、一条裤子) 哪位同学能来介绍一下小红都有哪些上衣和 下衣呢?(生答:2件上衣,3件下衣)

2.你会建议小红穿哪套衣服呢?(学生自由说,请学生说)3.你们提到了这么多的穿法,同学们真是有心,如果一件上衣只配一件下衣的话,一共有多少不同的搭配?(学生思考)此时,不少同学心里已经有了想法,我们不妨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都有怎样的搭配方法?同时思考:怎样搭配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4.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5.汇报。找学生来回答他们的搭配过程。(1) 先选上衣,一件上衣可以分别与三件不同的下衣搭配,就有三种不同的穿法,另一件上衣也可以分别与三件不不同的下衣搭配,也有三种不同的穿法,有2个3种不同的穿法,一共有6种不同的穿法。(2) 先选下衣,一件下衣分别与两件上衣搭配,有2 种不同的穿法,三件下衣就有3 个2种不同的穿法,也就是6种不同穿法。请同学们回顾刚才的搭配方法,思考:上衣的数量与下衣的数量与有多少种搭配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思考回答)2×3=6(种)(板书) 6.同学们真棒,刚才老师还给你们留了一个问题,我们在搭配的时候怎样搭配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学生回答)刚才我们通过小组讨论,观察得出来共有6种不同的搭配方法,现在请同学们把学具卡片拿出来,现在我们有一张图,在一幅图中怎样表示出不同的搭配呢?(用连线)想一想连线时应注意什么?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学生回答完再课件演示)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推理导学案

二年级第九单元数学广角——推理导学案(一) 学校:年级:姓名: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等活动,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理解逻辑推理的含义,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 2.能借助连线、列表等方式整理信息,并按一定的方法进行推理。 3.在简单推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和有条理地进行数学表达的能力。 教学重点:目标1 教学难点:目标2、3 例1:有语文、数学和品德与生活三本书,下面三人各拿一本。小刚拿的是什么书小丽呢 小红小丽小刚 方法一:【连线】 (1)把人名和书名写成两行,再连线。 小红小丽小刚 语文数学品德与生活 (2)小红拿的是语文书,小丽拿的不是数学书,可以肯定小丽拿的 是(),那么小刚拿的就是()。 方法二:【列表格】 完成下列表格。(√表示【是】,╳表示【不是】。) 想:三个人拿三本不同的书,所以填表的要点是,每行和每列只能有一个“√”。列表格方法技巧:列表格方法中,每行和每列只能有一个“√”。 【教师进行小结】: 要猜的事情是三种情况时,需要2个提示语,但不能重复,猜一猜时可以把直接告诉我们的放一旁,再根据猜两种情况的猜法去猜其余两种。 做一做: 二年级第九单元数学广角——推理导学案(二) 学校:年级:姓名: 教学目标: 1、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最简单的事例让学生进行分析、推理得出结论。 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 3、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目标1 教学难点:目标2、3 例2:在下面的方格中,每行、每列都有1~4这四个数,并且每个数在每行、每列都只出现一次。B应该是几

可以这样想:先看哪一个空格所在的行和列出现了三个不同的数,这样就能确定这个空格应填的数。 A所在的行和列已经出现了()、()、()。所以A不会是这三个数,只能是()。 A是(),所以B所在行和列已经出现了()、()、()。所以B不会是这三个数,只能是()。 小结:先找哪一个空格所在的行和列出现了【三个不同的数】,这样就能确定这个空格里面不是这三个数,就只能是剩下的那个数。 你能填出其它方格里的数吗 做一做: 在下面的方格中,每行、每列都有1~4这四个数,并且每个数在每行、每列都只出现一次。B应该是几其他方格里的数呢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集合》的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公开课《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适度让学生亲历集合思想方法的形成过程,初步理解集合知识的意义。 2.让学生借助直观图理解集合图中每一部分的含义,通过语言的描述和计算的方法,能解决简单的重复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实验、交流、猜测等活动,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感知集合图形成过程,体会集合图的优点,能直观看出重复部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个体与小组合作探究相结合的学习过程,养成勤动脑,乐思考、巧运用的学习习惯,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 二、教学诊断 “集合问题”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的第一课时,是小学阶段集合思想教学。集合思想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在以往的题型中有过接触,只是无意识形成一些简单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本节课所要学的是含有重复部分的集合图,学生是第一次接触。教材中的例1通过统计表的方式列出参加踢毽子比赛和跳绳比赛的学生名单,而总人数并不是这两项参赛的人数之和,从而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教材中是利用集合图(韦恩图)把这两项比赛人数的关系直观地表示出来,从而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教材要求只是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容易理解的题材去初步体会集合思想,能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为后继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对于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适度让学生亲历集合图的形成过程,不必拔高要求,引导学生理解集合图各部分的意义,培养学生应用集合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初步感受集合思想的奇妙与作用。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集合图的产生过程,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有重复部分的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集合图的意义,会解决简单重复问题。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白板、练习题卡 五、教学过程 (一)巧用对比,初悟“重复” 1.观察与比较(课件出示图片) 第一组;父与子 (1)提出问题:有2个爸爸2个儿子,一共有几个人?怎样列式计算? 第一种:无重复情况。 黄明,他的爸爸黄伟光。李玉,他的爸爸李文华。 预设:列式一:2+2=4(人) 第二种:有重复情况。 汪聪,他的爸爸汪立成,汪立成的爸爸汪华东。

五年级数学上册7数学广角__植树问题第1课时植树问题1导学案人教版.doc

7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植树问题(两端栽树)、植树问题(两端不栽)、封闭图形中的植树问题。 植树问题,是一种数学思想方法。在教学中实际上是设置等分点的计算问题,可以是知道总长和几个点求分成几段,还可以是知道几段和每份的长度求总长。 本单元主要是通过简单的事例渗透有关植树问题的一些思想方法。通过现实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解决这些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能主动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使学生经历猜想、实验、推理等数学探索过程,从中发现一些规律,再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1.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探索让学生进一步从实际问题中发现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规律,培养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2.能够借助图形,利用规律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简单的植树问题。培养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观察、探索、交流的实践活动发现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经历和体验“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解题过程。 (1)植树问题(3课时) (2)练习课(1课时) (3)重点单元核心归纳与易错警示(1课时) 本单元主要采用“尝试探索”的教学法,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先猜测——在动手操作中找方法——在方法中找规律——在规律中学应用”的教学过程,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形式探究方法,使每个学生动脑、动手、合作探究,经历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体会植树问题这一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第1课时植树问题(1)

不知不觉中展开对数学问题的探索,激发探求植树问题的欲望。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源于生活,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为下节课做好铺垫。 2.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加深了学生的印象,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题直观易懂。通过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使学生体会到了间隔数与棵数之间的关系,初步构建了两端都栽的一种模型。及时的巩固练习使所学知识得到了很好的应用,体现了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8数学广角——搭配(二):搭配问题》赛课导学案_0

《搭配问题》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活动使学生初步掌握有序搭配的方法与策略。 (二)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从众多表示组合的方法中体验数学方法的多样化和最优化,具有初步的符号感和数学思考。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知识,培养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找出简单事物的搭配方法。 教学难点:有序搭配。 三、教学准备课件、学具。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出示学校进行主持人选拔赛的通知,我班选手张丽入围。教师:同学们,张丽同学为了这次比赛,做了精心的准备。课件出示:教师:她准备了几件上衣?几件下装?学生交流。教师:她想请大家帮忙,如果一件上衣搭配一件下装,一共有多少种穿法?你会建议她怎样穿? 2.理解情境,获取数学信息。课件出示主题图:教师:能根据这组信息,你会怎样搭配?预设:①短袖配短裙;②长袖配裤子;③长袖配长裙;……教师:根据这些信息,到底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 3.揭示课题。教师:同学们有不同的想法,究竟能搭配成几套呢?看来,在衣服的搭配中还大有学问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搭配中的问题。(板书:搭配问题)【设计意图】让学生结合亲身经历,获取数学信息,提取本课的教学素材,找到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衣服搭配的问题,这种取材于学生生活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亲切、真实,有利于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探索新知。 (二)操作感悟,自主搭配 1.学具操作,摆一摆。同桌合作,学具操作。让学生拿出衣服卡片和同桌摆一摆,看看一共能摆出几种不同的方法。教师巡视,及时收集学生摆卡片过程中出现的情况:(1)摆放有序和无序;(2)方法多样和唯一;(3)记录无序。 2.汇报展示,说一说。请学生板演,展示搭配的过程。 3.师生交流,议一议。预设一:无序表述,方法不全面。预设二:只会表达其中一件上衣配一件下装,或者两件上衣配两件下装。预设三:能说出所有的六种方法。 (三)感悟有序,体会简洁教师:有的同学有两种,有的同学有三种,还有的同学有六种搭配的方法,请他们与大家分享是如何进行搭配的? 1.对比感知,有序思考。请表述不完整的同学先汇报自己的操作过程,可能出现:一件上衣配一件下装,或者两件上衣配两件下装,引发学生产生不同的想法,建立学生之间的互动学习方式,进行讨论补充,初步建立有序思考的思维方式。预设方法一:一件上衣配一件下装,可以配2套。预设方法二:一件上衣配一件下装,另一件上衣配两条裙子,有3种搭配的方法。预设方法三:固定上衣,用一件上衣去搭配3件下装,再用另一件上衣去搭配3件下装,两件上衣就有6种搭配方法。对于第三种方法全班进行分析讨论,怎样才能搭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这节课课题是集合,以前的教材是重复问题,我个人认为集合对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比较抽象,重复问题更容易让孩子们理解,所以我仍然用重复问题作为课题,但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止一次的渗透了集合思想。 数学广角 《重复问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中学生易于理解的简单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利用集合思想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 2:学习解决重复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并能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利用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具学具准备:每生一张题卡,每组一个粘贴板(带有踢毽子跳绳的学生名单),彩笔,u盘,磁铁,教师所用的卡片(重叠问题,参加踢毽子的,参加跳绳的,既参加踢毽子的又参加跳绳的),彩色粉笔,三二班学生的序号 课前交流:同学们,咱们每个人都有很多的课余时间,那么你在课余时间都干些什么呢? 生:练书法,弹钢琴,葫芦丝,跳舞,踢毽子,打篮球,,, (师及时表扬学生,你是个阳关帅气的男孩,你的字一定很漂亮,

你的歌声一定很美妙,,,) 师:你们想了解西关小学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吗?请看,点课件!结束后,师:这些活动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呢?生命在于运动,坚持体育活动,不仅可以增强体质,预防疾病,还可以使智力水平得到充分的发挥。所以我们要积极的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课外活动。好了同学们,准备好了吗?咱们开始上课! 教学过程: 一:设疑引入 前几天学校下发了一个通知,哪位同学大声的读一读? 课件1出示通知内容 师:根据学校的通知要求,你认为三一班一共要选多少人参加比赛呢? 生:11人 师:你是怎样计算的? 生:5+6=11(人) 师:同意吗? 生:同意 师:真的是这样吗?在11的后面打一个大大的问号?请看三一班参赛学生的名单。出示课件2稍停,看到这份名单,你有什么想说的?你觉得我们刚才的答案怎么样? 预设1:有重复的 预设2:有的同学两样都参加了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等候问题》教学反思

人教课标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 《等候问题》教学反思 《排队问题》是人教课标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的内容,所涉及的是统筹学中的排队论,研究的是怎样使对象的等候时间最少的问题。这部分知识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难以理解的。 这节课我是依据教材的主题图中呈现的三艘船在码头卸货的情境,这一情境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遥远,再加上“排队论”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因此我提前创设了两个孩子在水龙头前排队打水的情境,让学生表演排队用水的过程,初步体验到,由于安排的顺序不一样,等候时间的总和也是不一样的,同时通过这个情境,解决本节课的一个难点知识:等候时间的总和(含做事时间和等候时间)和我们平常生活用语不一样,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新课环节,我先是让学生自己读例题的图文,正确地理解题目的意思,知道有哪些数学信息,要求什么问题,这个问题是建立在什么前提下:只能一船一船的下。而且通过反问要让学生都明白,要求的问题是“等候时间的总和”,这个和,既包括卸货时间,也包括其他船的等候时间,为后面的讨论方案,计算总时间作准备。在学生明确了这些后,我出示表格,让学生明白要想找到找到使三艘货船的等候时间的总和最少的方案,先要把所有卸货顺序列出来,再分别算出每种方案总的等候时间是多少。然后我带领学生以第一种方案为例,计算每一艘船的等候时间和三艘船等候时间总和,余下的四种方案我放手让学生自己两人一小组讨论

完成,一方面是让学生小组合作寻找卸货方案,另一方面让学生经历知识和形成过程,体会优化思想。接着学生根据教师的次序板书思考这为什么按照“船3--船2--船1”的顺序,等候时间总和最少,让学生明白解决等候总时间最少问题的方法,就是要按照从用时少到用时多的顺序排队解决,同时通过列简便算式加深理解,并让学生体验到合理安排的价值所在。接下来,我进行了两个练习,接水和打针排队问题,我让学生运用例题中分析的优化思想找到从用时少的到用时多的依次排队解决,在此环节中让学生节约了解题的时间与迅速的合理安排时间。 最后,我觉得我在这节课的重难点突破上不是很好。这节课是要学生理解等候时间和等候时间的总和,我如果多给些时间点学生说一说,回一回,可能学生掌握要好得多。平时的授课,应该面向大多数学生,以学会为基本目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 数学广角-集合

数学广角──集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适度让学生亲历集合思想方法的形成过程,初步理解集合知识的意义。 2.让学生借助直观图理解集合图中每一部分的含义,通过语言的描述和计算的方法,能解决简单的重复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实验、交流、猜测等活动,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感知集合图形成过程,体会集合图的优点,能直观看出重复部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个体与小组合作探究相结合的学习过程,养成勤动脑,乐思考、巧运用的学习习惯,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 二、教学诊断 “集合问题”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的第一课时,是小学阶段集合思想教学。集合思想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在以往的题型中有过接触,只是无意识形成一些简单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本节课所要学的是含有重复部分的集合图,学生是第一次接触。教材中的例1通过统计表的方式列出参加踢毽子比赛和跳绳比赛的学生名单,而总人数并不是这两项参赛的人数之和,从而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教材中是利用集合图(韦恩图)把这两项比赛人数的关系直观地表示出来,从而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教材要求只是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容易理解的题材去初步体会集合思想,能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为后继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对于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适度让学生亲历集合图的形成过程,不必拔高要求,引导学生理解集合图各部分的意义,培养学生应用集合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初步感受集合思想的奇妙与作用。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集合图的产生过程,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有重复部分的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集合图的意义,会解决简单重复问题。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白板、练习题卡 五、教学过程 (一)巧用对比,初悟“重复” 1.观察与比较(课件出示图片) 第一组;父与子

排队问题教案

“排队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的排队论问题例3。 教学目的: 1、学生通过简单的事例,初步体会统筹思想和排队论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学生认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有序思考以及合理安排时间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运用,认识到解决实际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并形成解决问题的优化意识。 难点:对等候时间与等候时间总和的理解。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你们在平时的生活中排过队吗?做什么事的时候需要排队等候?在等候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 小结:看来,生活中需要排队等候的情况还真不少,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排队等候问题。(板书课题) 二、出示情景图,探究新知

(一)、理解等候时间总和。 1、课件出示小明、小亮看病图。问:从图中你得到那些信息? 2、师:如果小明先看,小亮要多长时间才能看好? 指导:小亮看病的时间应是等候在时间加上看病在时间。 3、师:俩人一共用了多长时间? 生回答后师介绍:这叫等候时间总和。它包含几部分?(看病时间加等候时间。) 4、师:等候时间总和里有几个5分钟,几个3分钟?你能列式计算吗?(5×2+3=13) 5、师:如果小亮先看,俩人所用在等候时间总和是多少? 6、师:比较看病顺序与等候时间,你有什么发现?(顺序不一样,等候时间总和也不一样。) (二)、探究卸货顺序。 1、出示情境:(课件出示例3的情景图,不出示问题)(码头同时到了三艘货船,码头边一片繁忙的景象。)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生回答) 2、师:只能一船一船地卸货是什么意思?(生回答) 3、师:这样说很麻烦,老师现在给每艘船加上名称,你们能把所有在卸货顺序写下来吗?请同学们写一写,然后交流。 4、生分组交流后汇报,师板书。 (三)、计算等候时间总和。 1、师:在卸货时候有六种不同的顺序,它们的等候时间总和一

数学广角搭配导学案

《数学广角——搭配》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8单元“数学广角—搭配”。? 教学内容分析: 搭配就是排列与组合,这样的思想方法不仅应用广泛,而且是以后学习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好素材。本节课我试图在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方面探索和研究,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简单的事例呈现出来,并运用操作、演示等直观手段解决问题。在向学生渗透这些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同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意识。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喜欢思考,具有简单的分析、判断、推理能力。但是学生合作意识不强,胆子也较小,思考问题不够全面,有序性不强。本节内容,学生才开始接触,但在学习生活中,经常遇到,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启发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归纳以及合作交流,掌握搭配的方法。教学目标: 1.学生在观察、猜测、操作的活动中,能够进行有序思考,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引导学生使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 3.在小组合作的数学活动中使学生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自主探究,掌握有序排列、巧妙搭配的方法,并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的问题。 教学难点:怎样排列可以不重复、不遗漏。理解简单事物搭配中的有序、无序的不同。 教具准备:数字卡片、给学生准备数位表格、课件等。 学具准备:数字卡片、彩笔。 教法学法选择: 1、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问题,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2、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 3、通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和开展小组合作交流活动,完善自己的想法,构建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 4、通过灵活、有趣的练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寻求解决问题的多种办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1、同学们,老师听说咱二年级一班的同学特别喜欢学数学,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到数学城堡去逛一逛。 2、数学广角的城堡可真漂亮,我们走近点吧!哎呀,大门怎么锁上了这是一道密码门,密码是由1和2这两个数字摆成的两位数,能找到密码吗 二、探究新知 1、哦,数学城堡可真美,我们先到数字城堡看一看吧!

《数学广角——排队问题》课时教学设计

《数学广角——排队问题》课时教学设计 2012学年中山市坦洲镇林东小学数学精品课程 《数学广角——排队问题》课时教学设计 【课例名称】: 《数学广角——排队问题》(1课时) 【执教教师】 【指导教师】 【课型】 新授 【学段(年级)】 小学四年级 【教材版本】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P115例3 【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例3是关于排队论的问题,排队论是关于随机服务 系统的理论,其中的一项研究是怎样使服务对象的等候 时间最少的问题。教材没有给出答案,而是让学生自己 来解决。这里卸货顺序的种数是一个排列问题,一共有

6种不同的方案,主要是要让学生从中选出最优的方案。学生可以计算出每种方案中三艘货船的等候时间的总和 各是多少,从而找出最优的卸货顺序。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简单的事例,初步体会统筹思想和排队论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学生认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有序思考以及合理安排时间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运用,认识到解 决实际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并形成解决问题的优化意识。 【教学难点】 对等候时间与等候时间总和的理解。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你们在平时的生活中排过队吗?做什么事的时候需 要排队等候?在等候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 小结:看来,生活中需要排队等候的情况还真不少,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排队等候问题。(板书课题) 二、出示情景图,探究新知

(一)、理解等候时间总和。 1、课件出示小明、小亮看病图。问:从图中你得到那些信息? 2、师:如果小明先看,小亮要多长时间才能看好?指导:小亮看病的时间应是等候在时间加上看病在时间。 3、师:俩人一共用了多长时间? 生回答后师介绍:这叫等候时间总和。它包含几部分?(看病时间加等候时间。) 4、师:等候时间总和里有几个5分钟,几个3分钟?你能列式计算吗?(5×2+3=13) 5、师:如果小亮先看,俩人所用在等候时间总和是多少? 6、师:比较看病顺序与等候时间,你有什么发现?(顺序不一样,等候时间总和也不一样。) (二)、探究卸货顺序。 1、出示情境:(课件出示例3的情景图,不出示问题)(码头同时到了三艘货船,码头边一片繁忙的景象。)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生回答) 2、师:只能一船一船地卸货是什么意思?(生回答) 3、师:这样说很麻烦,老师现在给每艘船加上名称,你们能把所有在卸货顺序写下来吗?请同学们写一写, 然后交流。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

精品基础教育教学资料,请参考使用,祝你取得好成绩! 本单元是非常有趣的数学活动,也是逻辑思维训练的起始课。逻辑推理能力是人们在生活、学习、工作中很重要的能力。本单元主要要求学生能根据提供的信息,借助集合圈进行判断、推理,得出结论,使学生运用集合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材试图通过一些生动有趣的简单事例,运用操作、试验、猜测等直观的方法解决这些问题,渗透数学的思想方法,初步培养学生借助几何直观思考问题的意识。 1.在具体情境中,使学生感受集合的思想,感知集合图的产生过程。 2.能借助直观图,利用几何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同时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集合的思想,进而形成策略。 3.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重叠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1)集合(1课时) (2)练习课(1课时) (3)单元核心归纳与易错警示(1课时) 本单元的教学中,教师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

集合

2.同学们去春游,带面包的有78人,带水果的有77人,既带面包又带水果的有48人。参加春游的同学一共有多少人? 答案: 78+77-48=107(人) 3.三年级有20名同学参加竞赛,其中参加数学竞赛的有15人,参加作文竞赛的有11人。既参加数学竞赛又参加作文竞赛的有几人? 答案: 15+11-20=6(人)

参加A的人数+参加B的人数-A、B都参加的人数=总人数三 巩固练习。(5分 钟) 完成教材第105页“做一做” 第1题。 在小组内交流,用自己喜 欢的方式填一填。尝试运用多 种方法解决集合问题。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 问: 四 课堂小结,拓展延伸。(4分钟)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 收获? 2.布置作业。 1.谈谈自己本节课的收 获。 2.独立完成作业。 五 教学板书 六 教学反思 这节课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集合图所表示的实际意义,既拓展了学生对集合图的认知,为构建抽象的数学模型搭建了平台,又体现了以学生认知基础为出发点的教学理念。让学生表述集合图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构建一个完整的认知结构,同时加深学生对集合图的认识。让学生在反思中比较,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应用集合图的实际意义。 教师点评和总结: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广角(2)导学案

二年级数学学科(下)第9单元导学指导案课题:数学广角(2)课型:新授探究课课时:第2课时

确的结论,这种方法在数学上称之为“推理”,这类判断推理问题叫作“逻辑推理”问题,有根有据的推理过程就是逻辑推理的过程。今天我们一起研究稍微复杂一点的逻辑推理问题。 (板书课题:方格中的简单推理) 2、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齐读目标)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导读探究) 1、(出示课件)教学例2。 在下图的方格中,每行每列都有1——4四个数并且每个数在每行每列只出现一次。B应该是几? 给学生读题思考时间,然后说说知道了什么信息? (1)学生读题,每行、每列都有1---4这四个数,你是怎样理解的?学生回答。 (2)每个数在每行、每列都只能出现一次,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 (3)分组讨论:想一想,先填哪个空格里的数? 交流:先看哪一个空格所在的行和列出现了三个不同的数,这样就能确定这个空格应该填的数。A是几?怎么想的?B是几? 怎么想的?接着该怎么填? (4)能直接知道B是多少吗? 想一想在什么情况下才能确定B? 提示:根据题意,如果知道B所在的行和列的三个不同数,就能确定B。 找一找:哪个空格所在的行和列出现了三个同的数?能确定谁? A所在的行和列已经出现了1、2、3,所以A只能是4。 A是4,所以B所在的行和列已经出现了2、3、4,所以B只能是1。

把A和B作为已知条件,现在哪一个空格所在的行和列出现了三个不同的数? 2、试一试:你能填出其它方格里的数吗? 学生独立思考、练习,教师巡视。 提示:要把A和B作为已知条件,接着往下推。展示学生的填法。 三、自主练习、达成目标(检测达标)。 1、“做一做”。 思:先填哪个空格里的数?为什么? A所在的行和列已经出现了2、3、4,所以A只能是1。 A是1,所以B左边的空格是4B所在的行和列已经出现了1、 2、4,所以B只能是3。 在解题时同学们一定先确定哪个空格的行和列出现了三个不同的数,依照这样的线索,就能逐一找出 其他空格的数。 2、思考题。甲、乙、丙分别是什么老师? 想:从哪条信息能确定谁是什么老师? 因为甲和乙经常找体育老师打羽毛球,所以丙是体育老师。又因为乙带学生去找数学老师辅导数学,所以甲是数学老师,乙是语文老师。 四、合作考试(拓展作业)(1、先独立答题 2、组内交流 3、师生交流) (一)、判断题。 1.小红的手上分别拿着白球和黑球,她左手拿的是白球,右手拿的 一定是黑球。() 2.毛毛和平平分别拿着香蕉和梨,毛毛拿的不是香蕉,平平拿的 肯定是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