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宜阳县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

宜阳县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

宜阳县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
宜阳县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

宜阳县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14-4-1信息来源:宜阳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新型城镇化是适应国内外的发展大势和我省新时期、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促进产业和人口向城镇集聚为核心,以统筹城乡发展为手段,以城乡一体化发展为目标的历史进程。这一进程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促进产业集聚,推进产城融合;二是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实现农民市民化;三是做大做强区域中心城市,培育区域增长极;四是将农村新型社区建设纳入城镇体系,进行一体化布局,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新型城镇化,有利于发挥产业集聚效应,集约节约利用资源,缓解农村人多地少的矛盾,传播城市现代文明,实现“三化”协调推进、城乡共同发展。围绕新型城镇化建设,按照市发改委城市科的统一布署,我们对宜阳的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现报告如下:

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做法

宜阳县位于洛阳市西部25公里,总面积1670平方公里,总人口70万,辖9镇7乡1个办事处,353个行政村,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近二年来县委、县政府围绕新型城镇化建设,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扩清思路,编制规划,创新实践,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效。

(一)县城建设

我县城乡建设的发展思路是:围绕“一年大变样、三年出形象、五年上品位”的目标,实施“一带四区”(即沿洛河经济带、东城产业集聚区、西城文化旅游区、南城商贸物流区、北城商住休闲区)、“三级推进”(“三级”即县城、中心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发展战略,以宜东新区开发为龙头,以阳光水岸为轴线,在老城区功能完善、北城区形象提升和产业集聚区承载能力提高上下功夫,采取“五抓”和“六要”举措,高标准、高起点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力求将宜阳建成河南省新型城镇化示范县、河南省“三化”协调发展示范县和宜居宜业的洛阳市卫星城。

1、抓规划编制促提升。规划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龙头。县委、县政府都高度重视城乡建设规划,科学编制了《宜阳县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和《宜阳县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在全市率先完成了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

2、抓基础设施促提升。以完善城市功能为目的,持续加大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按照市委、市政府“一中心、五组团”发展的工作部署,精心组织实施“洛宜快速通道”建设项目,在全市五条快速通道中率先竣工通车,使宜东新区至洛南新区的车程缩短至15分钟左右。持续改造城区供水、排污管网,开工实施城区供气、供热项目,居民生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3、抓城区改造促提升。根据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自2008年以来,持续强力推进城中村、城郊村改造,连续三年荣获“洛阳市城中村(旧城)改造工作先进县”、先后7次赢得了全市城建

工作现场会在宜阳召开。2010年,完成城中村改造投资16.6亿元,拆迁40万平方米,开工87.5万平方米,建设新型住宅小区27个,实施高层建筑48栋,封顶26栋。怡泽大厦、副食品公司大楼等竣工投用,锦绣花园、锦屏花园、屏沅小区、红旗小区等具备入住条件。北城区兴宜小区、府琛花园等建成投用。今年以来,围绕“1150”工程和“1022”工程(即建设10个精品社区,推进10个城中村改造,搞好50栋高层建筑;改扩建10条城区道路,新建2座洛河大桥、2个市民广场),加大县城建设及城中村改造力度。香山绿洲、锦瑞花园等17个总投资13.6亿元的改造项目开工建设,完成投资12.16亿元、实施拆迁42.1万平方米、开工68.44万平方米,分别占年度市定目标任务的170%、162%和122%。

4、抓新区开发促提升。把宜东新区作为产城融合的样板区、“三化”协调发展的示范区、经济发展的核心区来强力推进,在产业布局、基础设施、生态建设等方面与洛阳市区对接。新区规划面积6平方公里,东至锦屏镇河下村,西至锦龙大道,南有锦屏山,北依洛河水,交通便利。规划区内投资1054万元的滨河南北路双立交桥工程正在建设,投资4.88亿元、总长31.5公里的兴宜大道、锦龙大道、迎宾大道、同力大道等“四纵四横”路网构架基本形成。总投资2.86亿元、建筑面积12.1万平方米的县委党校综合楼、县人民医院、工商局“12315”服务中心、检察院技术侦查楼、劳动就业保障中心、卫生监督中心、交通养护大厦和金税网络中心等8家迁建项目加紧建设。投资3.4亿元、占地110亩、建筑面积28.5万平方米的拆迁安置房环岛花园项目开工建设。同时以产带城,坚持走产城联动发展之路,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总投资29.5亿元的深圳海斯迪电子有限公司、洛阳东瑞彩钢工程有限公司等12家企业落户新区。

5、抓城乡统筹促提升。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围绕县城、中心镇和新型农村社区三级体系,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重点实施投资8亿元的“710”工程,即在7个中心镇(三乡、柳泉、韩城、白杨、赵保、张坞、樊村)建设“10个一”工程(建设一个综合性市民广场、一条高标准主街道和人行辅道、一座水质达标的供水站、一个垃圾收运处理设施、一个公共文化活动中心、一个福利院或敬老院、一个品牌连锁超市、一个农产品交易市场、一个汽车客运站、一个特色主导产业),完善城镇功能,方便居民生活,目前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另外,本着“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稳步推进、示范带动”的原则,重点打造了牌窑和灵山两个新型农村社区。依托宜阳产业集聚区的轴承产业园,在香鹿山镇重点建设“牌窑新型农村社区”,采取“循环式搬迁”方式,即先安置再拆迁,分两期进行。目前,牌窑商住楼、宜东第一大街、新型商贸市场等项目正在实施。依托灵山景区开发,在锦屏镇重点建设“灵山新型农村社区”,以现有灵秀小区为依托,建设徽派风格独居小院。

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城中村改造是重点也是难点。宜阳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县城建设及城中村改造的安排部署,把城中村改造作为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创新举措、扎实推进,坚持“六个要”,实现了和谐拆迁、高效拆迁,推动了城中村改造的顺利实施。

一是方案酝酿要充分。在政策制定阶段,我们依照上级有关政策,通过外出考察,结合本县实际,因地制宜,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原则,按照“4+2”工作法要求,深入群众家中,

广泛征求意见,拿出初步改造方案,然后召开不同层次会议,逐条讨论研究,最终得到群众认可。使群众“明白签约、清楚补偿、高兴搬迁,顺利回迁”。

二是宣传发动要跟上。召开动员大会,召开多种形式座谈会,在县电视台召开群众城中村改造工作专栏,宣传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发展趋势,宣传新型城镇社区建设的重要意义,宣传拆迁政策,宣传拆迁建成后的美好前景。同时还将规划效果图制成大小不同版面,挂在所改造村庄,向广大群众展示,将拆迁补偿及置换方案印制成群众通俗易懂的提纲进行公开,达到家喻户晓,使他们切身感受到改造后的好处,增添群众改造工作的信心。

三是多方服务要扶持。县委、县政府要求县直相关职能部门顾大局、识大体,积极扶持城中村改造工作,解决拆迁户实际问题。电力线路拆除、有线电视、宽带、固定电话移位全部予以免费,新建自来水供水工程只收材料费,积极帮助拆迁群众寻找房源,组织干部职工义务为部分拆迁户搬家等。

四是党员干部要带头。在拆迁改造过程中,我们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动作用,镇、村班子成员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从自身做起,带头拆迁、率先垂范,作为对党员、干部先锋示范工程的主要考评内容。做先锋、舍小家、顾大家、不计得失。确保改造工作顺利进行。

五是具体工作要扎实。城中村改造工作是一件实事好事,又是一件难事,是一场硬仗,更是一次攻坚战。个别群众拆迁不积极,不是道理没想通,而是由于受传统思维方式和生活模式束缚,总觉得在一个地方住久了、住惯了,突然搬迁心里难以适应。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按照省委卢展工书记“一具体就突破、一具体就深入、一具体就落实”的工作要求,在“5+2”、“白+黑”工作法的基础上,镇、村干部没有节假日、没有星期天,利用早、中、晚吃饭时间到亲戚、朋友家促膝谈心,使他们得到理解与支持,以点带面开展工作,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实现“要我搬迁”为“我要搬迁”。

六是群众利益要维护。在实施改造过程中,我们实行公开透明,全方位接受监督,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一切让群众满意。坚持一碗水端平、一把尺子量到底。在保障开发商利益的情况下,充分保障群众的利益,通过城中村改造,不仅使城镇化进程得到推进,更重要的是让群众真心得到实惠;不仅使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关键是让群众居住环境得到改善,生活品位更加提升。

(二)以产带城、产城互动,实现向心发展

(一)培育主导产业方面。重点放在扩大产业集聚效应上,不断加快培育主导产业。主导产业调整以来,我们积极围绕主导产业上项目,不断加快产业集群发展。一是严把项目入区关。二是大力实施乡镇书记工程。要求乡镇书记工程必须围绕县产业集聚区的主导产业,开展产业链招商,对没有建立专业园区的乡镇,书记工程新上项目必须安排入驻县产业集聚区。加大对书记工程的

考核,一季度一检查,半年一督查,定期通报情况,年底评比考核。出台了相关政策,对由乡镇书记工程引进、入驻产业集聚区的项目,建成投产后,税收地方留成部分乡镇占70%,县财政占30%,充分调动乡镇有针对性开展招商引资的积极性。三是积极开展节会招商。强力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参加厦交会、广交会、中博会、豫洽会等招商节会,特别是在今年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期间,引进了华宇光电光伏产品、海斯迪锂电池等19个主导产业项目,总投资47.6亿元。四是不断扩大产业集聚效应。围绕区内中信重工等装备制造龙头企业,积极引进关联企业,重点发展上下游产品,拉长产业链条,努力形成产业集群。目前,产业集聚区内两个装备制造类专业园建设已初见成效,轴承专业园一期总投资13.1亿元的13个轴承类项目同时开工,进展顺利,年底前有望全部建成投产,二期拟入驻的总投资11.3亿元的15个轴承类项目,已完成签约,11月底前全面开工;西庄专业园入驻机械制造类项目8个,总投资24.7亿元。同时,以海斯迪锂电池项目为代表的电子产业园和以雨润集团福润公司肉制品加工项目为代表的食品产业园正在建设。

(二)完善服务功能配套,增强县城承载力和产业支撑力。一是完善基础设施。累计投入45.5亿元,建设路网框架65公里,铺设供排水、供热、供气管网182公里,实现集聚区企业全覆盖。南区日处理2万吨污水厂建成投用,北区日处理2万吨污水处理厂11月底建成试运行,220千伏、110千伏和35千伏变电站8座,满足了企业的用电需求,空气质量自动检测站1座,为开展集聚区环境检测奠定了基础。二是健全生活配套。投资1亿元的集聚区廉租房、公租房,规划建设17栋住宅,总面积11.22万平米。投资200万元的轴承产业园生活配套项目,已建成投用。投资3亿元的至尚工业园项目,目前已建成标准化厂房6万平方米、办公楼、宿舍楼、餐厅等配套设施5万平方米。三是搭建服务平台。投资3000万元的产业集聚区综合服务平台项目,内设研发中心、检测中心以及产品交易中心,配套服务设施有会议中心、展示中心、信息中心、培训中心、商务中心等。

(三)推动产城互动方面。重点突出硬件建设,通过硬件共建共享,加快产城融合步伐。按照“以产促城、产城融合”的集聚区建设理念,将集聚区建设与宜东新区建设相结合,联动开发,实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共建共享。几年来,我县6平方公里的宜东新区开发和三产开发步伐不断加快,产城融合程度不断提高,助推人口向城镇有序转移,目前区内就业人数达到2.2

万人。一是促进城乡基础设施共享。投资2.4亿元全长17.5公里的洛宜快速通道建成通车;投资4000万的安虎线拓宽工程、投资4200万元的南区四条道路如期竣工通车;投资3.6亿元的城区集中供热工程,铺设管网46.5公里。二是加快事业单位迁建。不断加快投资2.5亿元的县医院新区、投资5000万元的县委党校、投资4500万元的信用联社综合大楼、投资2000万元的检察院侦察技术大楼向产业集聚区南区迁建,为加快产业集聚区产城融合步伐奠定基础。三是注重三产综合开发。引进实力强的开发商参与集聚区三产综合开发,不断加快集聚区住宅小区、商业街、办公楼、酒店、农贸市场等项目建设,促进产城融合发展。产业集聚区实施三产项目6个,总投资17.1亿元。其中投资7.5亿元的3个村庄改造项目,采用先建后迁、社区集中安置、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安排村民到产业集聚区就业,将其保险纳入县保险体系,保障民生,进一步加快了产城融合发展步伐。

(三)新型社区建设

截至目前,全县共完成新型农村社区布点规划50个,开工建设14个,建成4个。

1、社区类型

(1)城中村改造型社区:城关镇东关街社区、红旗社区、白庙社区、锦瑞花园社区。其中东关街社区最具有代表性,该社区建设项目为我县城中村改造重点项目,建筑面积9.8万平方米,分锦屏住宅小区和农贸市场两个区域,可容纳居民1040户、商户400户,目前群众已回迁入住。社区内规划建设了集健身、休闲、娱乐为一体的休闲健身广场,并配备专业的物业管理机构。社区附近建有学校及幼儿园、卫生所、便民超市、文化大院、体育场等居民生活服务场所,居民日常生产生活非常方便。

(2)旅游景区搬迁安置型社区:锦屏镇灵秀社区。灵秀社区位于县城西8公里处,处于锦屏镇灵山风景区开发中心地段,全村8个村民组,2000余人。该工程是我县配合灵山景区开发而实施的重点工程,位于锦屏镇灵山村,占地面积541亩,规划建筑总面积21万平方米,规划建设以高层与多层相结合的住宅楼25栋,住宅1650套,同时建设学校、医疗中心、村务中心、休闲广场等公共基础设施。全部工程完成后,可供附近3个行政村11个自然村1060户、5400人居住。

(3)产业聚集型社区:香鹿山镇牌窑社区。牌窑村位于我县产业聚集区内,距县城10公里,全村有10个村民组、670户、2356人。为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该社区建设采取“循环式搬迁”方式进行,即先安置再拆迁,分两期进行。一期工程涉及牌窑商住楼、宜东第一大街、牌窑新型商贸市场3个项目,可安置住户434户、商户246户。计划3年内将牌窑村建成集社区服务、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商业营销、服务轴承产业园等功能完善的新型农村社区。

(4)整村搬迁进城型。焦家凹村位于锦屏山南麓,距宜阳县城7公里,地形为两山夹一沟,东西长约6公里,全村共6个村民组、303户、1165人。由于地处宜洛煤矿煤田采空区,出现了群众房屋裂缝、倒塌、地表塌陷、水源断流现象,造成群众生活诸多困难。为从根本上解决群众生活面临的这些困难,决定实施整村搬迁,建设锦安新型农村社区。该项目占地50亩,总建筑面积3.36万平方米,建设7层楼房8栋,330套,可安置焦凹村群众256户。目前,工程接近完工,年底前群众即可搬迁入住。

(5)小城镇依托型社区。其中樊村乡新型农村社区项目建于樊村村西,占地面积54亩,总投资5000万元,共规划建设农民住宅楼8栋,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可解决320户、1500人住房难问题,同时,还规划了3000平方米商场、超市等公共服务设施,总建筑面积达4.5万平方米。社区依托小城镇建设,建成后除安置本村群众外,将整合附近村庄住户。

(4)多策并举,搞好资金筹措。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我县按照建设规划,积极整合涉农资金,集中投放,捆绑使用,努力加大投入力度,重点用于农村社区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和学校、卫生院、文化设施、超市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同时,还充分运用市场机制,综合运用土地、信贷和规费减免等优惠政策,吸引房地产开发、工程设计、土建施工等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力争群众少花钱政府少投入,企业有效益,建设出亮点。锦屏镇乔岩村搬迁群众在购买住房时,每户享受上级1万元补助,镇政府协调信用社1万元贷款,并补贴一年利息1200元,有效推进了该村新型社区的建设。寻村镇段村社区,由村集体出地,投资商开发建设,村民以成本价购买,实现了双赢。

二、2012年工作打算和“十二五”规划

大力实施城乡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2012年,新建、改建城市道路13条,新增城市道路22公里,逐步实现城区供水、供热、供气全覆盖,建设50个商业住宅小区和50栋12层以上高层楼;城镇化率达到38%。力争到2015年,城区人口达到35万、城镇化率达到50%,城乡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形成一个水系充盈、绿地丰沛、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历史文化厚重、现代气息浓郁的新宜阳,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

(一)以完善城市功能为重心,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2012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1033”工程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城市道路路网构架,优化道路布局,方便生产、生活,切实提高城市服务功能和承载能力。“1033”工程即:10条城市道路、 3个生态文化公园(香鹿山生态公园、锦屏山文化主题公园和滨河公园东延)、3条升级改造道路。

(二)以提升城市品位为重点,加快旧城和城中村改造

围绕“11512”工程建设,进一步优化城市土地资源配置和空间结构布局,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确保城市面貌三年出形象,五年上品位。重点实施:

(1)10个城中村改造项目

实施城关镇:西街二期,白庙二期,水磨头村改造;锦屏镇:后庄整村改造,铁炉整村改造、灵山村改造;香鹿山镇:官庄整村改造,下河头村部分改造,段村村部分改造,牌窑村改造共10个城中村改造项目。

(2)实施10个精品社区和50栋高层建设,确保2012年底,建成精品社区数量达到20个,建设高层达到150栋。

(3)12个旧城改造项目12个。

(三)以新区配套设施建设为中心,完善城区公用设施建设

按照县委、县政府为把宜东新区打造成产城融合的样板区、“三化”协调发展的示范区、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在产业布局、基础设施等建设方面力求与洛阳对接,不断完善新区供水、污水处理等配套设施建设。计划铺设4条9100米中压燃气管道;新建供热站21座,新建供热管网26公里,实现北城区供热面积100-150万平方米,开始辐射老城区和宜东新区。

(四)以改善民生为着力点,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

(1)经济适用房:投资9922万,新建套3栋26层共计5.94万平方米660 套经济适用房。

(2)廉租房:投资2400万元,新建4栋多层共计2万平方米400套廉租房。

(3)公租房:投资3600万元,新建3栋多层共计3万平方米600套公租房。

(五)规划先行,按照城乡统筹、合理布局、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和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规划中要做到四个结合。重点搞好县域小城镇体系规划、产业集聚区内社区村庄规划、中心村社区建设规划,形成以县城为中心,包括产业集聚区、小城镇、中心村社区的城乡一体化空间布局结构。形成“以县城为中心,四区(北城商住休闲区、东城产业集聚新区、西城文化旅游区、南城商业物流区)带动,七个中心乡镇为支撑、各中心村为延伸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新格局。

(六)2012年至2015年城乡建设规划目标

1、县城建设改造。

一是旧城改造。计划利用社会投资约10亿元,重点对老城区、北城区、宜东新区沿街的部分商住楼、企事业单位办公楼和居民楼房实施改造,改造项目50个,拆迁30万平方米,开工建设90万平方米。二是城中村与城郊村改造。重点对老城区的西街、中街、东街、白庙、后庄、铁炉、河下、水磨头和北城区的段村、下河头、官庄、下韩等城中村与城郊村实施改造,争取“十二五”末完成所有县城建成区内的城中村与城郊村改造任务。三是房地产开发。“十二五”期间在确保完成50个商业住宅小区开发建设和150栋12层以上高层建筑的同时,力争突破60个小区和200栋高层建筑。四是保障性住房建设。实施6.2万平方米的廉租房、2.5万平方米的经济适用房和3万平方米的公租房建设。五是路网建设。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和县城详规,县城规划区内每年至少要开工建设道路6条以上,通过5年努力,使规划区内的老城区形成“10纵5横一环”、“北城区形成12纵5横一环”快捷道路网络。六是北城区污水处理厂建设。保证投

资5960万元的北城区污水处理厂建成投入达标运营。七是供、排水管网建设。改造完善老城区、北城区、宜东新区、产业集聚区供水与排水主管网120公里,使“四区”的排污收集处理率达90%以上,实现供水全覆盖目标。八是加快供气供热工程建设步伐。争取2015年底实现全城区管道供气率达80%以上,北城区全部供热、老城区部分供热。

2、村镇建设改造。

一是加大村镇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采取每个乡镇每年政府投资50万元、社会投资200万元、引进政策性资金100万元的方法,进一步完善各乡镇所在地及所属村庄的道路、绿化、供排水、文化广场、专业市场、集贸市场、学校、医院等基础设施建设。二是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对各乡镇的垃圾处理系统进行完善,并结合新农村建设对各村庄的环卫、绿化、道路、垃圾清运实施综合整治,力争到“十二五”末,在全县打造社会和谐、经济繁荣的新型农村景象。三是利用政策性资金和各乡镇自筹资金深化农村贫困户的危房改造工作。争取在“十二五”期间完成6000个贫困户的危房改造工作,为新农村建设进一步深入营造环境,为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打下基础。

三、存在困难和问题

尽管我们的各项工作都取得了可喜成绩,也得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但困难和问题也不少,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资金问题,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资金筹集问题,道路、桥梁、北城区污水处理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均不同程度存在资金配套缺口,矛盾较为突出,导致有些工程被迫推迟实施。

(二)征地、拆迁等问题,部分工程道路因地面附属赔偿、拆迁进展缓慢,影响了施工计划和进度,拆迁与补偿难以统一,有些工程往往是商谈时间比施工时间还长。

(三)旧城、城中村改造问题,旧城、城中村改造中不同程度上存在拆迁难度大、拆迁成本高、干群顾虑多等问题,政府、群众、开发商三方利益难以协调,严重影响了工程进度。

(四)除城中村改造型社区外,其他社区土地审批不易。城区改造项目采用土地集中挂牌出让,由开发商进行开发,村集体负责基础设施建设的方式,其他社区占地大多属于集体土地,土地性质变更较难,影响工作进程。

(五)集中搬迁不便操作,新建房户不愿搬迁。随着农村民主法制进程的推进,加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多种思潮相互激荡,人们思想参差不齐,一些潜藏在农村深层次矛盾也表露显现,尤其个别人偏激执狂,抱着一些过分诉求不配合搬迁。

(六)农户社区搬迁融资渠道单一,困难户想搬迁而无能为力。由于受多种因素制约,农民融资渠道过于狭窄,贷款环节多,手续繁琐,又加上社区集体经济基础十分薄弱,没有强大的公共积累作支撑,扶持效果甚微,使这些困难户想搬迁而无能为力。

四、对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几点建议

1、建议上级政府对县域城镇化发展规划进行修编。

2、进一步克服“重城轻乡”、“重工轻农”和只求城市自我发展的思想行为,把化解“三农”难题作为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中之重,把“减少农民、致富农民”作为新型城镇化的战略重点,这应视作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根本指导思想。

3、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始终贯穿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进程中,坚决以提升城镇化质量作为战略方向,切实治好只求数量不求质量的“城镇化虚胖症”,让每一个城镇做到资源利用集约化、城镇功能良性化。

4、从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的理性视角,看待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对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关联性,特别要注意既适时遏制片面大城市热,又能引导防止或有效治理小城镇建设的无序化。

5、社区建设应注重宣传引导。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充分考虑群众能力,鼓励条件较好或急需建房的群众先建,条件较差或暂可不需要建房的可以后建,对于社区住宅,规划设施不同造价的户型供群众选择,避免农户建房超出自己经济能力。

6、引导农民入住农村新型社区,坚持建得起,住得下,稳得住,能致富。将培育产业支撑,提高农民素质作为首要前提。

7、加大对群众尤其是困难户扶持力度。近两年来,得于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收,农民逐步摆脱贫困,但因灾致贫,因病返贫现象依然存在。要通过政策扶持,贷款优先等方面措施,加大对困难群体的支持力度。

8、典型引路,分步实施。选择村情好,群众觉悟高的村做为试点村先启动,政府积极搞好各种服务,创新实践,培植典型树样板,典型引路促启步,将政府的引导为群众的自愿行动,形成强大合力,为农村新型社区建设注入源源不断,取之不竭的动力,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有力、顺利、健康推进。

2020关于新型城镇化建设基本思路和推进情况汇报材料(仅供参考)

2020关于新型城镇化建设基本思路和推进情况汇 报材料(仅供参考) 加快城镇化进程,是国家、省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部署,是推进经济大发展、城乡大变样、文明大提升的战略举措,对于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带动农业农村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如何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已成为我去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 一、我区城镇化发展的概况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小,在上级部门的指导关心下,我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统筹城乡、合理布局、节约土地、完善功能、以大带小的发展原则,抓建管提品味,抓经营报投入,抓产业强后劲,城镇建设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呈现出速度快、特色显、后劲足的良好态势。 二、我区城镇化发展的现状 1、城镇缺乏集聚力。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差,绿化覆盖率较低;断头路较多、环卫及消防设施不足,城镇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设施滞后,公共服务设施不能满足城市的需求。产业基础总体薄弱。城镇文化气息不浓,大多特色不明显,城镇应有的凝聚力、感染力和辐射力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2、产业缺乏拉动力。近年来,在全区上下共同努力下,我区形成了出具规模的产业支柱,但受科技创新能力低、产业链条短、品牌影响力不强等因素影响,发展空间受到制约,无法形成真正特色的主导产业。 3、规划缺乏制约力。在建设规划上投入较少,资金短缺,规划内容深度不够,科学性不强,没有把城镇规划、区域规划、产业规划及经济发展规划有机的结合起来。规划建设只是对自发无序建设的改进,缺乏统一协调的区域性规划指导和调控机制。 4、政策缺乏推动力。一些制约城镇化发展的政策措施没有及时加以调整,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政策规定没能适时完善,制约了城镇化的发展。 三、加快城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通过调研分析,我区城镇化应遵循的总思路是:发挥中心城区的带动左右,按照“中心隆起、沿线组团、错位发展”的原则,通过中心到周边的聚集效应逐级传导,递次推进,最终形成中心牵动、轴线辐射、城乡一体的城镇群、产业带、经济圈。具体应做到以下几方面: 1、坚持规划先行,把城镇起点做“高” 一要大气做总归。高起点是财富,低水平是包袱。要按照生态环境优、山水特色明、文化品位高、现代气息浓、带动能

20xx新型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正式版

For the things that have been done in a certain period, the general inspection of the system is also a specific general analysis to find out the shortcomings and deficiencies 20xx新型城镇化建设调 研报告正式版

20xx新型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报告资料适用于某一时期已经做过的事情,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同时也是一次具体的总分析、总研究,找出成绩、缺点和不足,并找出可提升点和教训记录成文,为以后遇到同类事项提供借鉴的经验。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加快城镇化进程,是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部署,是推进经济大发展、城乡大变样、文明大提升的战略举措,对于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带动农业农村发展,全面建设小康**,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如何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带旺一片土地,富活一方经济,己成为我县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近期,本人就我县城镇化建设进行了深入调研,对××城镇化有了新的认识,新的思考。 一、我县城镇发展概况及特点

我县现有城镇21个城镇建成总面积46平方公里,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建设部门的关心指导下,我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完善功能、以大带小”的发展原则,抓规划铸特色,抓建管提品位,抓经营保投入,抓产业强后劲,城镇建设取得了喜人的成绩,李渡、文港、温圳等先后获得全国重点镇、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小城镇、全省小城镇建设示范镇等荣誉称号,呈现出速度快、特色显、后劲足的良好态势。速度快。始终坚持以工业化推动城镇化,以城镇化带动非农化,进入新世纪以来,全县城镇化率平均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增速

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县域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调研报告 卢氏县发改委 新型城镇化,就是以城乡统筹为结合点,以城乡一体化为切入点,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统筹发展,推动城镇生产要素和产业链条向农村延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逐步实现农民就业城镇化、农村基础设施城市化、生活服务社区化、城乡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城镇化道路。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战略选择,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是促进资源要素集约开发的着力点。如何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促进统筹城乡发展,带旺一片土地,富活一方经济,已成为我县当前经济建设战略思考的重大课题。 一、我县城镇化建设取得的主要成效 卢氏县地处河南省西部,两省八县交汇处,横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全县辖19个乡镇,352个行政村,3112个居民组,总人口37.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2.6万,农村剩余劳动力16万人,国土面积400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1万亩,农民人均耕地1.2亩。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城镇化建设工作,坚持把加快城镇化进程作为带动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发展的关键举措,强力推进产业集聚区发展,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全县城镇化步伐明显加快。 (一)城乡规划全面启动。坚持高起点编制规划,分阶段实施,多角度宣传,初步形成了“城乡一体化”的规划管理模式。

一是完成了城区总体规划。2003年,县委、县政府委托河南省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了《卢氏县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对县城规划进行了第三次修编。2008年,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又委托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了《卢氏县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2009-2020)》。在广泛征求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县直各部门、各乡镇、社会各界人士意见的基础上,经县政府常务会、县四大班子会讨论研究及有关专家评审论证后,确定了“一轴一带六组团”的城市空间发展格局,将城区规划控制区由原来的16.6平方公里扩大到120平方公里。同时,我们还对城市局部规划进行专项修编,如城镇供排水、停车场、水体景观、重点建筑等,力求使规划更合理、更完善,体现人民意愿,贴近群众生活。二是完成了产业集聚区总体规划。按照产城融合、产城互动的要求,将产业集聚区建设同城市建设相结合,委托河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了 3.95平方公里的产业集聚区空间发展规划、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并呈报省政府批准,从而使城区建设用地控制性详细规划覆盖率达到了100%。三是完成了重点集镇、重点村等规划。按照村镇经济发展要求,结合乡镇经济发展特点,由住建、国土等相关部门完成了各乡镇集镇规划和全县确定的61个中心村的规划编制。同时,并积极争取上级业务部门支持,完成了全县所有市、县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和新农村社区的规划编制工作。 (二)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坚持县城、重点镇、小集镇同步建设发展,不断加大投入,完善功能,提升层次,各项基础设施得到加强,城镇化水平日益提高。一是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按照

社区建设调研报告

社区建设调研报告 | [<<] [>>] --------------------------------------------------------------------------------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老龄社会的到来,社会生活的多样化,大量“单位人”转为“社会人”,社区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加强社区建设,对于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意义。由于工作的关系,比较关注社区建设发展情况,同时对周边城区的社区进行了调研,提出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做出分析,提出下一步加强和改进社区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社区的认识有待深化。第一,对社区建设的主体认识模糊。社区是城市的基本组成单位,是群众性自治组织,其健康发展有赖于充分发挥居民自治的效力。而当前社区行政化现象普遍。一方面,社区居委会的工作方式仍然以行政指挥为主导,对引导社区居民增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手段还不多,简单地把社区工作等同于完成部门交办的任务,从而形成对政府的依赖性,社区工作尤其是社区服务业比较滞后。另一方面,随着城市工作的下移,政府有关部门的工作、街道办事处绝大部分的工作都压到了社区居委会的头上,政府部门往往把社区居委会当成“下属”,直接向社区安排行政工作,“什么事都要社区参与,什么人都可以指挥社区”,使得社区居委会责任大,任务多,负担重,疲于应付,形成“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现象,难以开展自己的工作。此外,社区还要应对名目繁多的检查、评比、考核,社区各种记录、统计报表、台账有不计其数,造成了社区工作人员整天忙于填写各种报表、记录,影响了社区工作人员的正常工作。

新型城镇化规划的情况汇报

新型城镇化规划的情况汇报 一、新型城镇化规划建设管理情况 根据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战略的构架和襄樊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城镇体系规划及定位,南漳城镇化主要做法是:坚持“四个立足”、做到“四个把握”。 “四个立足”即:立足丰富和较为完善的旅游资源与区位优势,同步抓好旅游功能完善和城镇建设功能配套,不断提升全县的城镇的旅游品牌和服务水平;立足“麻竹”高速和“郑渝、保宜”铁路交通网络的形成,进一步优化城镇交通布局,加快旧城区改造,突出新区发展,彰显生态城镇个性;立足发展大商贸、大物流,完善商业服务设施,拓展城乡流通渠道,逐步向县外大市场对接;立足特色园区发展,合理调整资源和各类生产要素,以工业化支撑城镇化。通过努力,实现旅游特色明显、城乡协调发展、生态环境优美、商贸工业发达的城乡建设目标。“四个把握”即:把握好西部开发扶持政策,凭借目前已建好的配套设施和城乡骨架,进一步做强做优功能布局和村庄基础设施;把握好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战略的区位优势,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投入,把城乡建设与旅游服务建设融为一体,联动发展;把握好县内重点工程建设,围绕襄樊都市区重要城市的城镇发展定位和体系布局,重点实施县城骨架拓展、中心城镇设

施完善、一般集镇提档升级、村庄环境改善的系统建设工程,使之结构布局合理,区域中心突出,城乡统筹协调;把握好国家宏观政策调控,积极争取中央预算风投资和国家拉动内需资金,助推全县工业化、城镇化和农村产业化,加强县城和中心镇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建设。引导有从工从商意愿的农民向城区和中心镇有序集聚,鼓励和支持返乡农民工在集镇创业。实施村庄清洁工程,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从而使全县形成四个四分之一的城乡居住群落,即:全县总人口中居住县城四分之一、集镇四分之一、村庄四分之一、零散四分之一,城镇化步伐不落后于全省同类县市。 二、主要工作措施 解放思想,创新思路,突破建设发展瓶颈 一是创新思路,科学谋划。牢固树立“建设大突破、推进大发展”的思想观念,不断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破解难题,积极抢抓国家扩大内需、抓住高速公路穿越南漳和省市建设“鄂西生态旅游圈”等机遇,乘势而上、创优提速,着力推进建设行业跨越式发展。二是创新融资渠道,突破资金瓶颈。采取多种办法拓展融资渠道,破解资金难题。积极抢抓国家政策机遇,坚持“多喊多叫、多编多报、多跑多要”的一贯作法,让更多的城市建设项目纳入部省市建设计划;运用“市场运作”理念,全面开放建设投资市场,建立政府引导、市场推动、企业投入、银行借贷等多层次、多元化投

2019年乡镇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调研报告

乡镇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调研报告 近年来,XX镇严格按照市县关于新型城镇化工作的要求,围绕“产城融合、功能配套、生态宜居、城乡一体”的目标定位,努力将城镇化工作与XX和XX建设融合推进,加快建成产城融合、生态宜居的XXX。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高标准完善镇区规划。依托XX服务区,按照“规划先行、区镇一体”的整体思路,先后委托XX规划设计院、XX城市规划设计院对镇驻地和新型农村社区进行了全面规划和反复论证,高水平完成了镇域总体规化和部分区块详规编制。 (二)突出产业支撑,加快“两区同建”步伐。一是配合XXX加快东营XX服务区建设。目前,园区已经形成“六横十纵”的道路框架,北二路、淄博路、南一路实现与东西城全面对接,XX路园区段也建成通车,区内道路全部实现了亮化。加大项目载体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力度,抓好投资XX亿元的XXX、XXXX、XXXX等14个服务业项目建设,打响XX创新创业品牌,引领全市电子商务和现代服务业发展,进一步加快区镇一体建设步伐。二是坚持实施XX新型农村社区和XXXX示范园区“两区同建”。以新型农村社区为载体,宣传现代农业,提高群众土地流转积极性,培育适应现代农业生产的新型农民,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保障。以现代农业示范区为平台,快速发展现代农业,为社区居民提供就业机会,带动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

农民合作组织的发展。目前,XX社区群众已为农业示范区流转土地XX万亩,XXX示范区现已引进XXXX、XXXXX、XXXXXX等17个现代农业项目,计划总投资达XX亿元,为XX社区群众提供就业岗位XXX多个,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XX个,家庭农场XX个。“两区”同建的实施,真正实现了社区群众与农业企业的“双赢”。 (三)城建重点项目推进迅速。一是加快推进镇驻地老旧区块改造。按照“成熟一片,启动一片”的原则,高标准编制XX以西3.16平方公里片区规划,尽快启动XXX周边、XXX区块搬迁改造提升工程,争取年内实施XXX西延工程,拉开镇区向西发展的空间。二是加快镇南部区块开发。抓好总投资X亿元的XXXXX项目建设,一期建设住宅楼XX月底前竣工,二期工程年内完成主体施工。积极推进投资XX亿元的XXXXX项目建设,加快项目手续办理,确保年内完成病房楼主体工程。规划建设职工公寓楼,年底前竣工。探索引入PPP模式,与社会主体合作进行供热、道路交通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三是稳步推进XXXXXX搬迁改造工程。投资XX亿元的XX社区建设快速推进,一期XXX万平方米搬迁楼房竣工投用,XXX户群众乔迁新居。成立专门的物业管理队伍,在加强物业管理人员培训的同时,宣传引导社区群众文明居住,确保社区物业管理工作规范有序。调整完善XXX社区二期规划,加快前期工作,及早开工二期建设工程,让XXX村群众全部享受到搬迁改造的成果。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通过几年的开发建设,我镇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取得了一些成绩,

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

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 加快小城镇建设,是推进城镇化进程,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今年以来,本人就**镇小城镇建设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镇位于县城西南部,镇政府驻地距县城18公里,是山东省政府首批命名的中心镇。人口5.1万人,面积92平方公里,耕地4200公顷,小城镇建设区面积为3.6平方公里。辖2个居委会,23个村委会,共25个行政村。 近年来,**镇结合本地实际、科学规划、高标准建设,以工业化的理念来经营小城镇,努力推进小城镇建设,提高小城镇品位,塑造小城镇特色,加快了构筑农村新型城镇体系步伐。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注重编制规划,促进了小城镇建设健康有序发展。**镇以工业强镇为基础,大力加快小城镇建设,镇政府于2000年聘请山东省城镇规划设计院的专家对**的村镇体系、城镇镇区、基础设施进行高标准、高起点规划。小城镇建设区面积为3.6平方公里,工业经济园区占地2000亩。2000年9月份又聘请临沂市规划设计院对镇驻地作出详细规划,做到近期建设与远期目标协调一致,同时对沿街建筑物进行单体设计,规划面积15万平方米,规划覆盖率达到35%。2006

年,又聘请市规划专家对工业区进行详细规划,总规划面积94.2公顷,在规划中利用道路将园区划分为6个板块。镇居住区详细规划由县村镇规划设计室设计完成,总规划面积为5.8平方公里,详细规划覆盖率为85%。 (二)加大投入,全面推进小城镇建设进程。一是基础设施建设,镇驻地规划有二纵三横六条道路,均已全部硬化,有沿街楼2700间,今年新建商住楼1栋,沿街楼19座。二是“绿化、美化、亮化”工程。近年来,先后投资350万元对小城镇环境进行综合整治,全镇共安装路灯200盏,绿化面积16000平方米。其中今年栽植绿化苗木500余株,投资80万元对广场花园及周围道路两侧进行绿化,为镇村居民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 (三)强化管理,营造了小城镇发展的良好环境。在制定优惠政策的同时,小城镇的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主要呈现三个特点:一是完善了管理制度。分别制定了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办法、环境卫生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使小城镇管理初步纳入规范化轨道;二是加强了建设管理。本着合理布局,有序开发的原则,严格建设程序,从批地到设计、建筑实行“一条龙”管理,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小城镇。三是加强了环境治理。以镇村环境综合整治为总抓手,加快建设规范有序、卫生整洁、优美和谐的镇村环境,推进城镇建设步伐。先后投资180余万元,上了叉车、垃圾运输车,设置了288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行动方案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行动方案 作为城市建设的工作者,我们知道怎么样开展城镇化建设行动工作吗?以下是小编精心准备的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行动方案,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哦! 浙江省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化建设行动实施方案【1】 为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行动方案的通知》(发改规划〔xx〕1098号),提出以下实施方案。 一、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一)全面放宽重点群体落户限制。以农村学生升学和参军进入城镇的人口、在城镇就业居住5年以上和举家迁徙的农业转移人口以及新生代农民工为重点,促进有能力在城镇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全面放开对高校毕业生、技术工人、职业院校毕业生、留学归国人员的落户限制。杭州市要区分主城区、郊区、新区等区域,分类制定落户政策,通过流动人口积分落户方式重点解决符合条件的普通劳动者落户问题。大中城市均不得采取购买房屋、投资纳税等方式设置落户限制,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的城市不得采取积分落户方式。(省公安厅负责,xx年12月底前完成) (二)全面落实居住证暂行条例。督促各地落实居住证制度,确保居住证领取门槛不高于国家标准、享受的各项基本公共服务和办事便利不低于国家标准。鼓励有条件的地区赋予居住证持有人更多公共服务和办事便利,不断提高居住证含金量。(省公安厅、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省民政厅、省人力社保厅、省建设厅、省卫生计生委

负责,xx年9月底前完成) (三)全面落实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财政政策。根据《国务院关于实施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若干财政政策的通知》(国发〔xx〕44号),研究出台具体实施办法,建立省级财政转移支付规模、结构根据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情况动态调整机制,加大省级财政对农业转移人口落户较多地区的资金奖励力度。(省财政厅负责,12月底前完成) (四)全面落实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与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政策。结合上年度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情况,调整完善土地利用计划指标分配办法。研究出台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与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的实施细则,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的合理用地需求。(省国土资源厅负责,12月底前完成) (五)建立进城落户农民农村“三权”维护和自愿有偿退出机制。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农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等合法权益,鼓励引导其依法自愿有偿退出。稳妥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农村集体资产股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省农办、省农业厅、省国土资源厅、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浙江银监局负责) (六)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常住人口。各地区要有序扩大城镇义务教育学位供给,坚持“两为主”,落实“两纳入”,建立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入学办法,确保进城落户农民子女受教育与城镇居民同城同待遇。统一城乡义务教育学生“两免一补”政策,

濮阳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濮阳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按照《濮阳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关于对我市农村城镇化、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情况的调研通知》要求,我县及时组织县委农办、住建局、产业集聚区办公室等部门及有关乡镇召开座谈会,对全县推进城镇化、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一、濮阳县新型农村社区规划情况 濮阳县共辖6镇14乡,1005个行政村,总人口108.6万人,县域面积1382平方公里,耕地135万亩。2010年,全县GDP完成192.4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41618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4.4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324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343元,城镇化率达到39.32%;柳屯镇、文留镇跻身河南省百强乡(镇)行列。《濮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关于“稳步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部分明确指出:按照“规划先行、就业为本、量力而行、群众自愿”的原则,稳步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城市建成区内现有城中村,加快转变为城市社区,同步推进社会组织形态转变,使村民真正转化为市民。选择工业集中、基础好的文留、柳屯、户部寨、庆祖四个乡镇优先进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到2012年,在县产业集聚区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对不宜居住的村庄以及弱小村、偏远村实施整村搬迁,统一组织建设集中居住区。“十二五”期间建设40个新型农村社区。 2011年初,县委成立了由县政协主席曹雪生任组长的强力推进新型农村社区领导小组,负责产业集聚区内23个村庄合并,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工作。结合濮阳县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5年内拟投资47.6亿元,对涉及的23个村庄实施拆迁,并进行集中安置。该社区的建设以实现中心村聚集为目标,采用投资开发模式运作,规划设计教育、商业、医疗、娱乐等功能齐全。总体设计为南、北2个分区。南区规划在县城濮阳师范东侧、南环路以北、国庆路以南区域,北区规划在濮台铁路北侧、大庆路东侧区域。建成后,南北区共可容纳10万人居住,其中,安置城关镇管辖的大屯、裴西屯、张庄、谷家庄、铁炉、邢庄等15个村,拆迁5000余户、近20000人。安置房建设计划今年9月份实施,拆迁安置从2012年开始,至2015年底全部完成。 二、濮阳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发展现状 按照上级党委、政府关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总体部署和要求,濮阳县委、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城镇化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根据“全面规划、示范带动、启动社区、整治环境、整合涉农资金、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产业发展”的工作思路,从经济基础发展较好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中确定了城关 镇大屯、五星乡安寨、文留镇王明屯和高庄、庆祖镇郑寨和柳屯镇陈庄等社区提前发展,发挥典型带动作用。新型农村社区发展形式主要以中心村聚集、一村一社区型、融入城镇型为主。五星乡安寨村属于典型的一村一社区型,安寨村已启动“和谐新村”建设,全村共192户,890人,1309亩耕地,新型社区共规划8栋楼房,现已启动建设2栋,社区建成后可节约土地230余亩,节约土地用于村内招商引资;城关镇大屯社区属于融入城镇型发展,依托濮阳县产业集聚区建设,整合可利用土地用于产业集聚区发展用地,由开发商统一开发,村民住宅“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施工”,目前已做好前期规划,正在与开发商洽谈;户部寨乡宗郭庙村属于中心村集聚型,投资类型属于投资开发型,有三个自然村庄合并成一个行政村,建设“新宗村花园”社区,总投资3500万元,其中村民筹资2000万元(含拆迁补偿款),土地流转资金1237万元,村民房屋拆迁费用按照一亩4万元的标准进行赔偿,资金用于新型社区建设,入住新户只需补齐差价,如果资金不够,开发商先给予垫付,在以后的食品工业园区就业后偿还。在原村庄宅基地上规划新型社区,占地面积130亩,分三期建设完成,采取先建后拆滚动发展的模式,稳步推进的方式实施,目前已开工建设14栋楼房。

新型城镇化建设改革创新措施

新型城镇化建设改革创新措施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提出:市场主导,政府引导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切实履行政府制定规划政策、提供公共服务和营造制度环境的重要职责,使城镇化成为市场主导、自然发展的过程,成为政府引导、科学发展的过程。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的主要任务:到2020年实现城镇化率60%,解决“三个1亿人”的基本住房保障问题。实施该项计划涉及诸多领域的改革创新,尤其涉及到障碍新型城镇化的住房体机制机的改革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处理好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和市场化关系,住房发展的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的关系、需要和可能的关系、住房保障和福利陷阱的关系。只有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才能充分激发市场活力,满足多层次需求。 满足三个1亿人”的基本住房需要,不可能由政府包揽,住房保障不能走福利分房的老路,政府只能“补好位”对社会上及少数丧失劳动能力的、吃低保的困难群众提供基本住房保障。“三个1亿人”的基本住房保障必须走市场化的道路,市场化是以货币来调节商品供给的经济法则,深化国有建设用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基本住房保障的土地也必须执行有偿使用,应该与当地居民的可支配收入相匹配,定性为政策性商品房,处理好住房发展的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的关系,把基本住房发展为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奠定更加坚实物质基础。 一、政策性商品房的建设用地从哪里来? 城市以“就业人口”数量来确定城市的发展规模,以人均100㎡划定城市边界,鼓励城市吸纳农业转移人口就业,在划定的城区内加快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大力推进棚户区改造,稳步实施城中村改造,有序推进旧住宅小区综合整治、危旧住房和非成套住房改造,由政府统一规划,提高容积率、增加人口密度,把新建的住房全部纳入政策性商品房的建设。在满足原地居民基本住保障后,将多余房屋向当地符合购买基本住房人群出售,解决“三个1亿人”的基本住房建设用地问题。

“多规合一”和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进展情况的汇报

“多规合一”和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进展情 况的汇报 “多规合一”和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 进展情况的汇报 ***XX年8月被正式确定为全国28个“多规合一”试点,今年年初,我市被纳入全省新型城镇化试点范围,按照国家部委“多规合一”工作及省、市关于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的相关要求,我市专门成立了***“多规合一”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和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推进“多规合一”和新型城镇化试点实施方案,以及XX年试点工作计划任务,多次组织召开“多规合一”及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推进会,成立8个调研组,分别就户籍制度、城乡规划、土地管理、社会保障、行政管理、生态环境、产业发展、住房保障等方面开展深入调研论证,为我市“多规合一”规划编制、统筹城乡综合改革、推进新型城镇化试点建设打好基础。 一、“多规合一”工作进展情况 ***作为资源枯竭型城市,由于油田开发历史长、范围广,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等多年积累的一些原来没有明显迹象的继发性影响开始显现。急需通过推进“多规合一”试点,有效实行环境与发展的综合决策,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确

保玉门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两促进。根据国家四部委“多规合一”试点工作总体部署及省、市相关工作要求,***严格按照既定的工作进度计划,按时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1、工作准备阶段:组织发改、住建、环保、国土等相关部门,于XX年11月编制完成了《***“多规合一”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并于12月分别通过XX市政府、省住建厅及国家环保部审查。客观分析了当前玉门经济发展客观实际,制定了试点工作目标、工作思路和保障措施,全面指导试点工作的开展。 2、工作启动阶段:XX年3月,通过公开招标,确定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承担规划编制工作。相关单位配合规划编制专家多次开展现场调研、部门座谈,收集大量详实的基础资料,详细了解掌握了我市产业发展、城乡规划建设、土地利用、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开发、空间管控等方面实际情况,为后续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3、规划研讨阶段:规划专家组通过对基础资料及数据进行汇总梳理,开展多规差异分析,提出初步解决思路,并多次与***相关部门座谈交流,研究可行性规划方案,于XX 年5月形成了《***城乡统筹发展总体规划初步框架文件》和《***“多规合一”试点改革方案》,5月底通过了XX市政府、省住建厅审查,6月2日通过了省发改委和环保厅审查,《***城乡统筹发展总体规划初步框架文件》于6月16

全县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实施方案

全县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实施方案 为全面推进我县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提升城镇发展水平,根据《X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X政发〔X〕35号)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省市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围绕让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安居乐业为目标,以人口城镇化为核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动力,以打造关中西部城镇群为重点,以国家和省级新型城镇化试点为抓手,着力增强城镇化发展的质量和水平,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优化城镇布局和体系,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为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二)基本原则 ——坚持统筹规划、科学布局,做美城市、做强县城、做大集镇、做优社区,推动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坚持点面结合、统筹推进,深化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总结推广成功经验。 ——坚持纵横联动、协同发力、完善推进机制,优化政策组合,推动户籍、土地、财税、住房等相关政策和改革举措配套。

——坚持补齐短板、重点突破,瞄准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快体制机制创新,确保改革措施和政策落地生根。 (三)主要目标 年均实现1万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到X 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力争达到60%,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4%以上。“一市一区一路”城镇空间格局和“X镇级市—西周文化景区(县城)—重点镇—一般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的城镇体系基本形成,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城市环境更加生态宜居;中心城区带动能力显著增强,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显著改善,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城乡居民生活品质显著提高。 二、重点任务及责任分工 (一)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1.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根据国家和省市相关政策,逐步剥离户籍上附着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确保进城落户人员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权利、履行同等义务。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三个1亿人”战略和《X市推进“三个1亿人”城镇化实施方案》,加快落实《X县推进“三个1亿人”城镇化实施方案》,实施差别化落户政策,逐步放宽落户限制条件,允许农业转移人口在就业地落户,优先解决农村学生升学和参军进入城镇的人口、在城镇就业居住一定年限和举家迁徙的农业转移人口以及新生代农民工落户问题。高校毕业生、技术工人、中职学校毕业生、留学归国人员、优秀农民工凭相关证件和证明可在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调研报告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调研报告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调研报告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农业更强、农民更富、农村更美, 为城乡一体化建设提供了崭新舞台. 而完善新型社区建设格局, 推进新农村建设, 需要对不同地区农村社区的基本情况进行深入挖掘。如下是给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作用。 调查时间:20xx年11月1日星期四调查地点:虞城县乔集乡调查对象:调查对象的年龄主要在2060岁之间,有老年人也有少部分学生。大多数人为初中和高中的文化程度调查方式:是以走访的形式调查的 调查的重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这项工作开展以来,被我们县纳入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我个人的思想认识上,也对这项工作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我认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也是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新型农村社区既是社区,又在农村,如果简单一点儿,能够理解为按照城市社区的标准在农村建的社区,但它又不但仅是居住环境的改进,加上新型两个字,其本质就发生了变化,提高到了新的层次。新型是对农村社区居民生活质的一个提高,她们不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其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

的转变。新型农村社区不同于新农村建设,新农村主要是指居住环境的改进、农民精神风貌的改进,包括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五个方面,是较低层次的农村社区。而新型农村社区,实现了让农民群众享受与城市同质的、一样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待遇,并经过产业支撑,把农业劳动力变成了一产、二产或三产工人,实现了收入提高,生活质量、生活理念的根本转变,物质、文化生活的根本转变,群众文化素质修养的根本提高。 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是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然选择。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得到了极大改进,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城乡差距逐步拉大,三农问题愈来愈突出。就商丘而言,近年来,市区和各县城区变化很大,环境更加优美整洁,市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质量有了很大改进。可是在农村,农民的生活质量和生产环境,虽有改进但变化不大,与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不相同步。就是说,广大农民还没有完全享受到改革发展带来的成果。这些年,国家虽然不断加大惠农力度,取消了农业税,对农民进行直接补贴,实施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免费义务教育和最低生活保障等,但这些都是修修补补,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用于改进人们生活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投资绝大部分放到了城市,这与国家的发展战略和现状有关。政府财政有限,如果投向农村,点多面广、居住分散、蜻蜓点水,根本不解决问题,因此集中用于

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实践与发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d23144087.html, 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实践与发展 作者:何鑫 来源:《科技与创新》2015年第19期 摘要:建设新型城镇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趋势。近年来,我国为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 作出一系列方案部署和规划,在统筹城镇化建设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不断提高城镇化建设质量,构建了与人口、资源等和谐一体化的发展战略。新型城镇化建设已经成为了我国试点省市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内发展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城镇化建设;经济建设;公共服务;市场运作 中图分类号:TU98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5913/https://www.sodocs.net/doc/d23144087.html,ki.kjycx.2015.19.023 十多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市场在快速发展,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城镇人口以每年1%的速度增长,仅1978—2011年这33年间,城镇化率从17.92%提高到了51.27%.不断提高的城镇化水平和规模的扩大让我们坚信必须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道路。但是,由于我国人口比较多,存在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等矛盾,所以,城镇化过程也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要在各级领导的指导下,根据地方的实际情况,遵循城镇化建设原则,有序推进人口转移、优化空间资源配置、因地制宜生态和谐一体化发展。 1 新型城镇化建设 新型城镇化建设不是简单的人口转移和面积扩展,是从产业支撑、人居环境、社会保障和生活方式等多方面实现由乡到城的新转变。建设新型城镇化需要坚持以人为本,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推进产城互动、集约高效、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础,实现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发展进程,营造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局面。新型城镇化以人为核心,在生态环保、人文和谐的基础上,提高城镇化质量,实现共同富裕。 1.1 以人为本的高质量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建设必须将人作为核心建设内容,以提高建设质量为动机,有序推进农业人口城市化转移,逐步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1.2 “四化”同步协调发展的城镇化 城镇化的建设水平是一个地区社会发展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它体现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展现了一个区域的整体水平。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载体,新型城镇化是以科技促进产业、以产业带动就业、以就业吸引人口、以人口聚集带动城乡统筹发展,是“四化”协调发展的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总结范文(2篇)

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总结范文(2篇)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总结(范文一) 为加快城镇化建设,改变我乡的场镇面貌,根据中央、省、地、县关于加强城镇化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县规建局的指导下,通过认真调查、研究、分析,结合我乡实际,紧紧围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在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的过程中,坚持以“开发促发展”的工作思路,现将××年城镇化建设工作总结如下: 一、统一思想,加强领导,强化管理 在我乡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我们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高质量要求”,严格按照城镇化建设规划实施。一是在政策上我们采取政府引商、外资开发、群众受益的办法,出台了许多关于城镇化建设的优惠政策:体现在领导重视,书记、乡长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全力做好服务工作;二是依法狠抓建筑市场管理,注重施工队伍的资质审查和建筑质量及安全的监督;三是加强城镇建管人员的业务技能学习,通过努力,我乡的建筑队伍已形成依法、照章、优质、安全的良好局面,建管人员的管理素质得到明显提高。 二、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 在××灾后重建中,我乡的基础设施均得到了加强和提高,而农村建设还很滞后,灾后重建253户散户建设均按照住建局发放的设计图纸进行修建,现已全部竣工入住。××村3组新村聚居点按照统规自建的方式修建,现已进入风貌打造近端。新村的建设缩小我乡城乡差距,全面改善了农村居住环境。在新村建设中,乡党委政府严格按照新村建设标准,坚持高标准规划,奋力培育新产业,改造新农居,培育新农民,塑造新风貌,全乡面貌有了新的变化。

三、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做好城镇化建设中心工作 除廉租房建设外,严格审批上报集镇内建房工作,尽最大努力做好做细城镇化建设的中心工作,为实现城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科学利用资源,美化、靓化城镇建设,统一规划布局起到重要作用。对窄、脏、乱、地段进行整治,部分房屋被拆迁;做好城镇化建设工作宣传,动员偏远山区的农户在集镇内建房,如加大对××村、××村、××村、××村等4个条件较差的村和地质灾害区的农户往集镇内建房的宣传力度;完善城镇化建设各种管理制度,对乱搭、乱建、违章建设的农户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对没有经过审批程序就建房的农户教育和发停工通知,必须按照规划建设。今年,通过努力,全面完成了年初县乡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使我乡城镇化建设更上新台阶。 四、存在的问题 经过一年的努力,我乡城镇化建设形势良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上级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主要表现在: 1、部分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不是很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不牢固; 2、规划站工作人员配备不够,业务水平不高。 3、部分在建工程的建设手续不完善; 4、乱搭、乱建、无审批手续建房现象依然严重,由于乡政府不是执法主体,不具有强制拆除的权力,希望上级相关部门给予支持和配合,以便消除这一毒瘤。 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汇报总结(范文一) 全市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后,××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一是及时召开党政班子专题会议,传达了会议精神,并就我镇新型城镇化工作进行了讨论;二是印发了新型城镇化相关学习材料,由分管领导组织本部门人员认真学习,切实提高

新型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标准范本

报告编号:LX-FS-A18812 新型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标准范本 The Stage T asks Completed According T o The Plan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In The Work And The Lessons Learned In The Work, So As T o Obtain Further Guidance From The Superior.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新型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标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报告资料适用于按计划完成的阶段任务而进行的,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的汇报,以取得上级的进一步指导作用。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加快城镇化进程,是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部署,是推进经济大发展、城乡大变样、文明大提升的战略举措,对于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带动农业农村发展,全面建设小康**,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如何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带旺一片土地,富活一方经济,己成为我县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近期,本人就我县城镇化建设进行了深入调研,对××城镇化有了新的认识,新的思考。 一、我县城镇发展概况及特点 我县现有城镇21个城镇建成总面积46平方公

里,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建设部门的关心指导下,我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完善功能、以大带小”的发展原则,抓规划铸特色,抓建管提品位,抓经营保投入,抓产业强后劲,城镇建设取得了喜人的成绩,李渡、文港、温圳等先后获得全国重点镇、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小城镇、全省小城镇建设示范镇等荣誉称号,呈现出速度快、特色显、后劲足的良好态势。速度快。始终坚持以工业化推动城镇化,以城镇化带动非农化,进入新世纪以来,全县城镇化率平均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增速比全省快0.27个百分点,比全国高0.9个百分点。始终坚持因地制宜、彰显个性,形成了以酒著称的李渡、以笔扬名的文港等一批极具特色的名镇。 二、我县城镇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关于拆迁改造建设工作中对城市改造与城市化认识的调研报告

关于拆迁改造建设工作中对城市改造与城市化认识的调研报告 积极实施城镇化战略是优化城乡经济结构,扩大消费市场,加快工业化进程的战略举措。城市化水平是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推进**城市化进程,关键是加速旧城改造,加快“城中村”改造,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功能,改善城市环境,拉动城市经济增长,提高**的城市化水平 一、城市改造是提高城市品位,树立城市形象的迫切需要 城市品位、城市形象,是城市的内在素质和文化内涵在城市外部形态的直观标识。建筑是城市凝固的艺术,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联系最密切,也是展示一个城市形象、品位的最佳平台 **由于历史、政治、经济等原因,市区街道短、窄、脏、乱;房屋破旧,居住拥挤;;基础设施陈旧,雨污合流;建设标准不高,建筑风格落后;随着城区不断拉大,“城中村”尤为突显。这些问题都直接影响到**经济发展和城市形象。按照**城市规划的要求,城区中的危旧房屋和不适应产业发展的建筑物都应拆迁改造;对那些占地面积大,建筑标准不高的“城中村”必须进行改造;以改善市民的居住环境,提高居住的生活水平 二、城市改造是加快**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建设的迫切需要 京广铁路、106、107国道,京珠高速公路纵横南北,312国道、沪陕高速公路、宁西铁路横贯东西,**地处豫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位,发达的交通枢纽为**的城市发展提供难得的天机;因此,**的旧城拆迁改造,“城中村”的拆迁改造必须加速。尤其是**撤地改市后,人民群众对城市建设的要求更高。从**路道路拆迁改造后的情况看,加快城市改造应着力解决三个矛盾

一是**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与城市基础设施落后的矛盾;二是旧城面貌与群众所期望发展的山水园林城市形象品位的矛盾;三是旧城区市民居住条件与人民群众日益要求提高生活质量的矛盾 三、城市改造是把住宅建设和房地产培育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的迫切需要 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战略决策。特别是目 美国的金融危机波及到全世界,我国采取扩大内需的措施应对世界金融危机,内需不足是制约**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启动城市拆迁改造,拉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需求,带动建筑、建材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刺激居民消费,增加社会总需求,带动城市商业和生产的发展,从而实现拉动整个区域经济增长的目的 四、城市改造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的迫切需要 **市城区的基础设施陈旧,管理难、维护难,不仅给市民带来诸多不便,也为城市部分从事服务的职能部门增加了工作难度。只有加快城市拆迁改造,积极稳妥地开展“以人为本”的城市社区建设,才能逐渐改变以单位、家属院为基础的城市生活单元,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市民的居住环境,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 五、城市改造是改善城市投资环境,发展区域经济的迫切需要 **地处全国东西区域的结合部,南北通道重要位置,区位优势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加快城市改造的步伐,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才能引凤筑巢,才能使**缩小与周边发达地区的差距。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必须有良好的基础设施,完善的城市功能,优良的社区环境,文明的人文环境。**路道路拆迁改造以后,数家投资商到**路选项目搞投资,现已有6家投资商选中项目投资建设,计划总投资6亿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