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糖尿病患者自述,没花钱,没吃药,我是如何将血糖从17降到6的

糖尿病患者自述,没花钱,没吃药,我是如何将血糖从17降到6的

糖尿病患者自述,没花钱,没吃药,我是如何将血糖从17降到6的
糖尿病患者自述,没花钱,没吃药,我是如何将血糖从17降到6的

糖尿病患者自述,没花钱,没吃药,我是如何将血糖从17

降到6的

去年8月不幸查出糖尿病,空腹血糖17。其实8年前

一次因病入院,医生就告诉我血糖高,但当时没有重视。直到了去年8月,体重突然降了10多斤,眼睛出现视物模糊,去医院医生当时就确诊了糖尿病。当时感觉很无助、很绝望!真是悔不当初啊!回去后自己先是买了二甲双胍片,每顿饭后吃一片。连续吃了1个半月,血糖控制在7到8 之间。感觉胃肠反应很大,开始寻求其它的治疗方法,试过黄连素,但要想控制在之前的水平,每顿要吃7、8片,也没坚持太

长时间,又开始吃二甲双胍。这期间我开始控制饮食。别人给我个偏方,把2个鸡蛋打散,2个核桃压碎加上黑木耳切碎,加水炖成蛋羹,每天早上当早餐,两顿饭中间吃点水煮的鹰嘴豆,面食只吃荞麦面,菜就是水煮加点盐、香油,清汤寡水的。基本告别水果了,就吃点黄瓜、西红柿、胡萝卜,冬天再吃点青萝卜、红萝卜。血糖降到6.5,但还是不能停药。后来一个老中医教了我一套按摩手法,我每天晚上在家练,逐渐减少药量,血糖也没有反弹。大概坚持了半年后,感觉身体很轻松,视力也恢复了,停药一个月,我又到医院做了全面的血象检查,想看看这段时间的效果怎么样。看到结果我很激动,血糖6.05,果糖胺251.8,糖化血红蛋白5.1%,

尿酮体+-,胰岛素57,C肽0.6.我觉得得到这个结果除了我平时比较注意外,主要归功于老中医给我的这套按摩手法,方法如下:1 .腹部按摩,作用是理气,益气,活血,去瘀,消除胰岛素抵抗。每天临睡前半小时,平躺床上,一手紧握另一手腕部,自胸口向下至小腹下,双手用力下按60下;按揉肚脐,顺逆各50圈;双手自胸口沿肋骨向两边下划50次;双手敲打中脘到耻骨60下,然后再敲肚脐两边60下,最后再敲带脉60下。注意:推腹的力道,感觉到微痛,但能受得住,做下来要出汗。做时会打嗝放屁,肚子会咣咣响。

2.点按胰俞穴,此穴是一个“经外奇穴”,可促进人体胰岛素的分泌,有效防治糖尿病。胰俞穴位于第八胸椎棘突下,旁开3厘米,即肩胛骨下约两指的地方,用拇指关节点分别按30次,力度为有痛感即可。

3.揉按然谷穴,然谷是肾经气血流经的部位,坚持每天按揉可以起到很好的降糖作用,同时防治并发症。染谷穴的位置在足内侧,踝尖下方。每晚洗完脚用拇指用力点揉然谷5分钟,直到有明显的酸胀感为止。如果您有糖尿病方面的问题,可以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悬壶回春堂,随时为您解答,参与糖友交流。

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家庭自测血压血糖注意事项及记录表

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家庭自测血压血糖注意事项 及记录表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

家庭自测血压注意事项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也是越来越富裕了,但是患高血压的病人也是越来越多了,如何检测高血压呢不是只能在医院才可以监测和治疗,在家咱们照样可以检测,下面就是详细的为大家介绍一下! 家庭血压监测需要选择合适的血压测量仪器,并进行血压测量知识与技能培训: 1) 使用经过验证的上臂式全自动或半自动电子血压计(BHS和AAMI、ESH)。 2) 家庭血压值一般低于诊室血压值,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为3135/85mmHg,与诊室血压的140/90mmHg相对应。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老年病科林海 3) 测量方案:目前还没有一致方案。一般情况建议,每天早晨和晚上测量血压,每次测2-3遍,取平均值;血压控制平稳者,可每周1天测量血压。对初诊高血压或血压不稳定的高血压患者,建议连续家庭测量血压7天(至少3天),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测量2-3遍,取后6天血压平均值作为参考值。 4) 家庭血压适用于:一般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监测;白大衣高血压识别;难治性高血压的鉴别;评价长时血压变异;辅助降压疗效评价;预测心血管风险及预后等。 5) 最好能够详细记录每次测量血压的日期、时间以及所有血压读数,而不是只记录平均值。应尽可能向医生提供完整的血压记录。 6) 家庭血压监测是观察数日、数周甚至数月、数年间长期变异情况的可行方法,未来通过无线通讯与互联网为基础的远程控制系统将可实现血压的实时、数字化监测。 7) 对于精神高度焦虑患者,不建议自测血压。 高血压的人和不是高血压的人,血压都会有一个波动,一般凌晨和上午会高,晚上睡觉的时候会低,总会有一个波动,这是自然的现象。另外大量的资料证实,去医生诊室测量血压比在家庭测量血压高5个毫米汞柱,比如诊断高血压,140/90以上是高血压,但是家里的自量血压是135/85,就相当于诊室的140/90了,所以家里测的血压低一些。 测血压之前一定要安静休息至少5分钟测血压,然后就是把上臂裸露出来,冬天冷了把毛衣脱下来,穿个单衣也可以,袖带绑的松紧合适。 对于新发现的高血压或者血压没有控制好,用药以后血压还是比较高的,或者血压波动比较大的,对于这些人就让他连续测量一个礼拜,上午是6点到9点之间测一次,下午6点到9点再测一次,连续测7天,把第一天的血压去掉,仅仅统计后6天的12次血压,这后6天血压的平均值就为治疗药物使用的参考值,比如这6天血压的平均价值是150,就用点降压药,如果这6天血压是130,可能就不用药物,有一天可能测下来的150,某一天测下来120、130,这样平均算反映真实的水平。如果血压控制的比较好了,控制在130、80了,一般每个礼拜测一次就可以了,上午测一次,6点到9点之间测一次就可以了,也没有必要频繁的去测量血压,最好是6点到9点之间固定一个时间比较合适。 自测血压的正常高限就是135/80,小于120/80,过去叫理想血压,现在也叫正常血压。 通过上面的内容与描述,我想大家对高血压的自测有了认识了吧,希望上面所写的可以帮助到家。让大家正确的人是高血压,积极的配合治疗!

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题库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

2015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题库 ——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 一、单选题 1. 以下哪项不是糖尿病患者运动疗法的作用(C) A降低血糖,有助于血糖达标 B 减肥,有助于降低血脂 C 增强体质,治愈并发症 D 强身健体,提高免疫力 2. 跟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糖尿病的达标标准错误的是:(D) A 糖化血红蛋白<6.5% B 餐后2小时血糖<8.0 mmol/L C 空腹血糖<6.1 mmol/L D 餐后2小时血糖<6.5 mmol/L 3. 以下哪项是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的金标准(C) A 空腹血糖 B 餐后血糖 C 糖化血红蛋白 D 睡前血糖 4.世界糖尿病日是。(A) A.11月14日 B.10月14日 C.11月4日 D.10月4日 5. 关于2型糖尿病的特点,以下哪项正确(D) A.均为中老年起病B.不需要胰岛素治疗 C.不会发生酮症酸中毒D.部分患者无典型“三多一少”症状6.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主要依据:(D)

A.血肌酐水平升高B.伴有糖尿病眼底病变 C.浮肿D.尿中有微量白蛋白 7.糖尿病治疗的五驾马车是指:(B) A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药物治疗、戒烟戒酒、自我监测 B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药物治疗、教育及心理治疗、自我监测C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药物治疗、教育及心理治疗、按摩与理疗 8.对糖尿病血糖达标认识错误的是:(D) A 早达标、早获益 B 实现血糖全面达标 C 精细降糖,安全达标 D 只要坚持治疗,达不达标不重要 9.以下关于糖尿病治疗中正确的做法是:(D) A 长期服药不好,血糖得到控制,治疗就可以停止 B 感觉良好时,血糖监测意义不大 C反正已经应用口服降糖药治疗,不需再控制饮食了 D 饮食、运动、降糖药物、自我监测及接受糖尿病教育五管齐下 10.下哪项不是糖尿病患者饮食治疗的作用:(D) A 减轻胰岛负担 B 改善体重 C 通过平衡饮食使血糖得到控制,有利于防治并发症 D 通过“饥饿”降低血糖 11.以下有关糖尿病饮食治疗正确的说法是:(B) A 病情轻者可不需饮食治疗 B 所有糖尿病患者都应该坚持健康的饮食计划

糖尿病人如何进行自我血糖监测

糖尿病人如何进行自我血糖监测 血糖自我监测可以及时全面地掌握病人血糖的控制情况,为指导病人合理饮食、运动及调整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是糖尿病整体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日多次的血糖监测更能准确反映患者血糖变化的全貌,只根据一次血糖监测结果调整治疗,往往会出现偏差,因此,理想的自我血糖监测,应当是每天多时点测定血糖。然而,从经济学和病人依从性方面考虑,这样做并不现实。 如何确定知糖监测的时间和频率 这要根据患者病情的实际需要来决定。 对于血糖控制比较稳定的患者,血糖监测的间隔可拉长一些,可以1周测定一次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每隔2-3周安排一天测定全天7个点的血糖谱:即三餐前及三餐后2小时和睡前血糖,必要时还可加测凌晨3点的血糖。 但对于近期血糖波动较大的患者,则需根据病情增加监测频率,每周需要测2-3次全天的“血糖谱”,具体适用于以下情况: 使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尤其带胰岛素泵者)的患者; 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 血糖控制不佳、病情不稳定的患者; 有低血糖发生的患者; 药物更换或调整剂量的患者; 妊娠期的患者; 各种打乱平时常规生活的情况,如:生病、手术、外出、激动等。 另外,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还要进行随机血糖监测。例如,糖尿病患者在运动前后和饮酒之后容易发生严重低血糖,这个时候检测血糖很有必要。再如,糖尿病人驾车外出前也应检测血糖,因为低血糖状态下驾车是非常危险的。另外,病人在感冒发烧、情绪波动、自我感觉不适时也需要加测血糖。 不同时点血糖监测的意义 血糖值是直接反映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功能受损情况及治疗效果极为敏感的指标。检测空腹及餐前血糖,有利于发现低血糖;检测三餐后2小时血糖,能较好地反映进食及降糖药是否合适;检测晚上睡觉前血糖,有助于指导加餐,防治夜间低血糖,保证睡眠安全;检测凌晨1-3时的血糖,有助于发现有没有夜间低血糖,明确空腹高血糖的真正原因。 ●空腹血糖 严格地讲,空腹血糖是指隔夜禁食8-12小时之后于次日早餐前所测的血糖(通常不超过早晨8点),午餐和晚餐前的血糖不在此列。 空腹血糖的意义 反映患者在无糖负荷刺激状态下的基础胰岛素的分泌情况; 可以反映头一天晚间用药是否可以控制血糖到次日晨,它受到黎明现象与苏木杰反应的干扰; 空腹血糖也是诊断糖尿病的指标之一。 空腹高血糖有三种常见情况: 药量不足:特点是睡前血糖高于空腹或与空腹血糖相差无几。原因是晚间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用量不足或进食过多; 黎明现象:正常人在夜间12:00以后,生长激素和皮质醇的生成增加,该激素有升高血糖的作用,由于每个人在不同阶段产生的生长激素多少不同,故黎明现象不是每个人都会发生。可在夜间12:00和早7:00各测1次血糖,早7:00血糖高于夜间12:00血糖1.0毫摩尔/升以上者可诊断;

老年2 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管理(完整版)

老年2 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管理(完整版)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不断发展,如何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逐渐被关注。在糖尿病患病人群中,老年人群的患病率最高,而且老年患者急性并发症、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病风险巨大,同时老年糖尿病也更容易导致和加重老年综合征的发生、发展,造成骨折、认知障碍、营养不良、慢性疼痛、尿失禁、多重用药等一系列老年综合征,进而引发功能下降和致死、致残的高风险疾病。尽管如此,既往的多个随机对照研究中,伴有或不伴有多种合并症的老年患者通常也是被排除在外的。长期以来,高龄共病的老年糖尿病管理缺乏专业指南的指导,这给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带来了巨大挑战。 近年来,随着老年医学的快速发展,循证证据的不断丰富,国内外指南在不断更新中也逐渐关注老年人群的研究数据和临床特点。2013 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 IDF)针对70 岁以上老年人提出了首部《IDF 老年2 型糖尿病管理全球指南》[1],2014 年中国发布了专门针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老年糖尿病诊疗措施专家共识》[2],2016 年美国糖尿病学会(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ADA)发布了《专业护理机构糖尿病长期护理管理立场声明》[3],2017 年ADA 指南中新增了以患者为中心综合医学评估和并发症评估[4],2017 年日本糖尿病协会和老年协会的联合报告发布了《关于老年2 型糖尿病控制目标

的共识》[5]。《中国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 年版)》也纳入了老年人群的研究数据和老年糖尿病的控制标准[6]。 老年医学的理念和核心技术正不断融入成年糖尿病人群的管理中,本文主要依据2014 年中国发布的《老年糖尿病诊疗措施专家共识》[2],结合国外老年糖尿病相关指南及最新进展,对老年糖尿病的特点、治疗策略及降糖药物的选择方面进行阐述,旨在为临床治疗老年糖尿病提供参考。 一、老年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特点 (一)患病率高:我国近30 年来多次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在糖尿病总患病率增高的同时,老年人群患病率也在明显增加,随着我国老龄化的不断进展,老年糖尿病患者还将大幅度增加。此外,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也将超过糖尿病患病率。2017年JAMA 杂志刊发的2013 年中国流行病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糖尿病总体患病率为10.9%,糖尿病前期患病率为35.7%,在>60 岁的老年人群中糖尿病的患病率为20.2%,糖尿病前期患病率为45.8%[7]。60 岁以上的老年人中,无论新诊断、未诊断还是糖尿病前期,其患病率都高于其他年龄段。不仅在中国,全球老年糖尿病的患病率也不容乐观。2017IDF 发布的最新全球糖尿病地图(第8 版)指出,2017 年全球糖尿病患病率(20 ~79 岁)估计为8.8%,预计到2045 年将达到9.9%;2017 年全球糖耐量异常(20 ~79 岁)的

老年糖尿病血糖控制目标

老年糖尿病血糖控制目标 1 老年糖尿病血糖控制目标 1.1 对于年龄在60~70岁之间,身体基本状况比较好,无明显大小血管并发症的老年糖尿病患者,不管是使用口服降糖药还是胰岛素,将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强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也无低血糖风险者,可按强化血糖控制要求尽量接近上述标准以防止发生大、小血管并发症。不少病情较轻老年糖尿病患者,仅用二甲双胍和糖苷酶抑制剂,不需促泌剂及胰岛素,血糖达到正常,也不会引起低血糖反应,这类人血糖控制目标可接近正常范围。 1.2 对于年龄在70岁以上新发现的2型糖尿病患者,即使身体基本状况比较好,无心脑血管及微血管并发症,不应强化控制血糖水平,保持在空腹血糖6~7 mmol/L之间,餐后小时血糖8~9 mmol/L左右,HbAlc为6.5%~7.0%即可,以防止严重低血糖的发生而影响心脑功能。一般来说,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肾病和神经病变所需时间平均为糖尿病发生后15年,而大多数70岁以上老人往往在此之前就死于别的疾病,所以,对70岁以上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目标应适当放宽。但不能放弃血糖的良好控制,不然就将降低70岁以上发病者的10年生存率;年老与糖尿病协同作用而加快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对70岁以上老人将带来更严重的后果;高血糖容易引起许多急性并发症,如感染、高渗性昏迷和酮症酸中毒等。现在社会,老年人的预期寿命较以往提高,65岁以上非糖尿病老人平均预期寿命为15年,75岁以上者不足10年,85岁以上者不足5年,因此,应尽量控制血糖以保持预期寿命。 1.3 老年糖尿病患者并有心脑血管疾病时,或经常出现低血糖者,这类患者承受不了强化治疗引起的低血糖风险,应根据个体情况及用药经验,血糖保持在既不发生低血糖危险又不导致高血糖与脱水症状,通常的水平是空腹:7~9 mmol/L,餐后2小时:8~11.1 mmol/L,HbAlc:7.0%~7.5%,防止出现各种急慢性并发症,保证生活质量。 1.4 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急性并发症时,如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血糖居高不降时,应及时使用普通胰岛素尽快降低血糖,但又要不使血糖下降过快,以免诱发脑水肿而使病情进一步加重。同时注意纠正脱水、酸碱平衡及电解质紊乱,待血糖下降到13.9 mmol/L时,脱水、酸碱平衡和电解质紊乱已纠正,可改为胰岛素皮下注射。再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分别按上述标准控制血糖水平,有时目标要因人而异。 1.5 老年糖尿患者已经出现严重的心脑血管及肾脏疾病,或基础疾病因为年老和糖尿病更为加重,生活质量低下,对这类老年糖尿患者,血糖控制的主要目标是消除引起症状的高血糖,或控制在尿糖量偏低,不足以引起多尿症状及脱水的血糖水平,并防止急性并发症的发生。

糖尿病管理实施方案

糖尿病慢病管理 一、糖尿病 (一)概念: 糖尿病是一组以血浆葡萄糖(简称血糖)水平升高为特征的代性疾病群。引起血糖升高的病理生理机制是胰岛素分泌缺陷及(或)胰岛素作用缺陷。血糖明显升高时可出现多尿、多饮、体重减轻,有时尚可伴多食及视物模糊。糖尿病可危及生命的急性并发症为酮症酸中毒及非酮症性高渗综合征。 (二)分型: 根据目前对糖尿病病因的认识,将糖尿病分为四型: 1.1型糖尿病:是指胰岛β细胞破坏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 2.2型糖尿病:是指胰岛素抵抗伴胰岛素分泌不足。 3.妊娠糖尿病:是指妊娠期间发现的糖代异常,已有糖尿病又合并妊娠者不包括在。 4.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是因糖代相关基因异常的遗传性糖尿病或其他疾病导致的继发性糖尿病。 (三)诊断标准: 糖尿病症状加随机血糖≥11.1mmol/L(200mg/dl)或空腹血糖≥7.0mmol/L(126mg/dl)或75g葡萄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11.1mmol/L(200mg/dl)

注:无糖尿病症状者,需另日重复测定血糖以明确诊断。 说明:空腹指8~14小时无任热量摄入;任意时间指1天任时间; 典型症状包括多饮、多尿和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随机血糖指不考虑上次用餐时间,一天中任意时间的血糖;急性感染、创伤或其他应激情况下可出现暂时血糖升高,不能依据此时血糖诊断为糖尿病,须在应激消除后复查。 (四)病情分级:参见糖尿病并发症分级。 (五)治疗目标 纠正代紊乱,防止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维持良好健康和劳动能力,保障儿童生长发育,延长寿命,降低死亡率,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六)目标血糖 1.血糖正常值:空腹血糖:4.4-6.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4.4-7.8 mmol/L。 2.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值一般空腹血糖控制在7mmol/L,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10mmol/L。年轻患者且没有并发症患者尽可能把血糖值控制接近正常值。糖尿病患者治疗除血糖要达到正常外,其他包括糖化血红蛋、体重指数、胆固醇、血脂、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均应控制在正常水平。 3.糖化血红蛋白(HbA1c):正常值:4-6%,临床意义:反映2-3个月的血糖平均水平。建议3个月复查一次,糖尿病患者一般控制在7%以。 4.血压:糖尿病患者血压(mmHg)一般控制在130/80mmHg。

糖尿病病人自我血糖监测的健康教育

糖尿病病人自我血糖监测的健康教育 发表时间:2014-06-26T13:23:27.65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4年第3期供稿作者:贾慧雪 [导读] 侧脑室引流是一种紧急颅内减压术,可以迅速降低颅内压,预防或纠正脑疝。 贾慧雪 (青海红十字医院中医糖尿病科青海西宁 810000) 【关键词】糖尿病自我血糖监测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3-0251-02 糖尿病是一种终身疾病,一旦患上需终生治疗、自我管理、自我监测、自我治疗显得非常重要。便携式血糖仪的发明为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监测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越来越多的病人开始在家进行血糖自我监测,提高了治疗效果。但是,大多数患者在自我血糖监测时,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我们对资料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自我血糖监测的健康教育要点。 1 临床资料 2013年5月~12月期间住院病人892人,其中,男584人,女308人,年龄30岁以下的27人,30~40岁的115人,50~60岁的272人,60岁以上414人,初诊糖尿病病人372人。 2 调查方法 病人入院第一天,使用访谈式开放式自设问卷调查。(1)当问到在家里是怎么测血糖的?35%病人无血糖仪,感到不舒适则到医院测,时间不定;(2)对于你是如何选择血糖仪的?50%的病人认为根据价格选择血糖仪,不知道如何判断精准度;(3)你知道什么时候测血糖吗?不同时间血糖值有什么不同意义?90%病人认为血糖监测不是很重要,也不知道何时测血糖及各位点血糖值的意义。 3 健康教育要点 (1)首先让患者重视自我血糖监测的意义 a帮助治疗实现平衡 b阻止并发症的到来 c避免药物带来伤害 d避免急症危及生命 e保护心血管的健康 (2)明确血糖监测的时间位点及意义。随机血糖:是指在任何时间所采取的的血液标本所测得的血糖值;空腹血糖:多指患者至少8小时没有热量的摄入或禁食过夜10~14小时;餐后血糖:指从第一口进食食物时开始计算时间到餐后2小时时的血糖;凌晨血糖:测定时间多为凌晨2~3时。(3)血糖控制目标及自我血糖监测方案选择。根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空腹血糖控制在4.4~6.1mmol/L时为良好,控制在≤7mmol/L时为一般,>7.0mmol/L时为差。非空腹情况下,血糖控制在4.4 ~8.0mmol/L时为良好,≤10.0mmol/L时为一般,>10.0mmol/L时为差[1]。(4)血糖仪选择和使用时需要注意的问题。①购买血糖仪时,应选择一种精准度高,售后服务好,并且能保证长期供应的血糖仪。②选择一种易操作的血糖仪,在购买时要求销售人员为你示范,并确认你可以单独操作。③血糖仪的显示屏所显示的数字应易辨认。④最好选一种有“记忆”功能的血糖仪,以便将你测定的血糖值储存起来[2]。⑤为了减少检测误差,应对血糖仪进行定期的清洁和保养。⑥血糖试纸应存放在干燥的地方,温度在4~10℃,湿度在20%~80%为佳。同时,要避免试纸受到电磁波、微波的干扰。(5)自我监测血糖的技巧和要点。操作前温水洗手,然后手臂自然下垂15~20秒,使指端末梢血液充盈,一般选手掌的2~4指采血。穿刺部位应选择在手指掌面的两侧,不要选在掌面的正中或指尖,以减轻疼痛和减少创面感染的机会[3]。穿刺时一定要等消毒的酒精充分干燥,以免酒精对试纸的试药起反应,出现异常数值,干扰测定结果[4]。穿刺毕让血液自然流出,可让手指下垂,轻压手指根部,促进血液流出,切不可用力挤压穿刺部位,使组织液把血液稀释,导致测定结果降低。若血流不畅,应重新更换部位穿刺[4]。(6)建立血糖自我监测日记。患者应有自己的血糖自我监测日记,并养成每天记录的良好习惯,血糖自我监测内容应包括监测血糖,尿糖或者糖化血红蛋白的日期、时间与进餐的关系、测试结果。注射胰岛素或者口服降糖药的时间、种类、剂量,每次去医院看病时应带好您的血糖监测日记,并与医生讨论如何调查治疗。 参考文献 [1]自古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血糖控制目标及状态分类2007. [2]王国英.血糖自我监测有讲究,2009,03,糖尿病病友通讯. [3]宋梅.影响快速血糖仪测定的因素及护理对策.现代护理2006;12(19).1777-1778. [4]侯惠如,袁军,杨陆.对100列院外糖尿病患者自我监测状况的调查,现代护理 2004;10(6):500—502.

糖尿病患者的控糖标准

糖尿病患者控糖标准 一、不同类别的2型糖尿病患者控糖标准 1、中青年、病程较短、没有明显心脑血管疾病的糖尿病患者 控制标准:空腹血糖~L,餐后血糖<L,HbA1c<%,尽量使HbA1c<%。 2、胰岛素治疗的非危重患者 控制标准:餐前血糖应尽可能<L且随机血糖<L,HbA1c<%。 3、患者病情较轻,通过饮食、运动和服用降糖药物(如二甲双胍、糖苷酶抑制、噻唑烷二酮衍生物等)等治疗方式,便可使血糖控制达标而不发生低血糖的患者。 控制标准:这类患者应尽可能使血糖正常或接近正常。即空腹血糖~L,餐后血糖<L。 4、年龄在70~80岁的老年患者 控制标准:在安全的前提下,空腹血糖~L,餐后2小时血糖~L,HbA1c在%~%之间。 5、合并严重并发症,尤其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的糖尿病患者,或经常出现低血糖者 控制标准:血糖控制目标就要相对放宽,一般空腹血糖维持在~L,餐后血糖在~L,HbA1c在%~%就可以了。 6、经常出现低血糖,年龄较大或病程较长的患者 控制标准:空腹血糖~L,餐后2小时血糖~L,HbA1c在%~%。

二、四种情况下,2型糖友需放宽血糖控制标准 1、大于80岁的高龄糖尿病患者; 2、无论年龄大小,或者年龄较大病程较长,且经常出现低血糖者,可以适当放宽血控制标准,首先要以不发生低血糖为原则; 3、有限寿命者:如糖尿病合并恶性肿瘤,尤其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及预期生存期有限者; 4、病程很长且既往血糖不理想,但却无明显糖尿病慢性并发症者也可适当放宽。 三、1型糖尿病控制目标 1、儿童糖尿病患者:在不影响孩子正常生长发育的前提下,适当放宽儿童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 控制标准:餐前~L,睡前~L,HbA1c<%即可。 2、年龄超过13岁及以上者 控制标准:建议HbA1c<%,如无低血糖则尽可能使其HbA1c<%。 四、妊娠高血糖控制目标 1、糖尿病患者计划妊娠 控制标准:应严格控制血糖目标值,餐前血糖控制在~L,餐后血糖在L以下,HbA1c<%。 如应用胰岛素可适当放宽,HbA1c<%,以防止低血糖发生。 2、妊娠期间发现糖尿病

最新糖尿病健康管理试题

一、目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要求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的控制目标是:(B) A、<4.4mmol/L B、<7.0mmol/L C、<6.1mmol/L D、<10.0mmol/L 二、对工作中发现的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建议(A) A、建议其每半年至少测量1次空腹血糖 B、建议其每半年至少测量1次餐后2小时血糖 C、建议其每年至少测量1次空腹血糖和1次餐后2小时血糖 D、建议其每年至少测量1次空腹血糖 三、李医生在筛查过程中,发现王大爷属于 2 型糖尿病已确认病人,这次随访期间,发现大爷空腹血糖为8.9mmol/L,无其它不适,李医生从规范健康管理角度应当(C) A、不处理 B、预约进行下一次随访 C、必要时增加现有药物剂量、更换或增加不同类的降糖药物,2 周内随访 D、建议其转诊到上级医院,2 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 四、某2型糖尿病患者,虽然按医嘱服药,但频次或数量不足,随访档案“服药依从性”一栏应填写:(B) A、规范服药 B、间断服药 C、服药 D、不服药 五、抽查2型糖尿病患者随访服务记录表,以下哪种情况是管理不规范(C) A、年度内面对面随访4次 B、免费测量血压、空腹血糖5次 C、患者就诊有随访,未就诊无随访 D、年度内健康体检1次 六、国家规范中,慢病患者管理若连续两次血压或血糖控制不满意,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C)

A.更换药物 B.增加药物剂量 C.转诊 D.维持原有治疗方案 七、对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每年要提供(D) A.至少1次面对面的随访 B.至少2次面对面的随访 C.至少3次面对面的随访 D.至少4次面对面的随访 E.至少5次面对面的随访 八、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的服务对象是(B) A.辖区内35岁及以上糖尿病患 B.户籍区内35岁及以上糖尿病患者 C.辖区内2型糖尿病患者 D.户籍区内2型糖尿病患者 E.辖区内35岁及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 九、测空腹血糖的最佳时间是(A) A、早餐6-8时 B、早餐7-8时 C、早餐6-9时 十、糖尿病典型症状不包括 (D ) A.多饮 B.多尿 C.多食 D.眩晕 十一、2型糖尿病的首选药物是(A) A、二甲双胍 B、格列苯脲 C、格列齐特 十二、关于糖尿病患者饮食治疗的作用错误的是:(D) A 减轻胰岛负担 B 改善体重 C 通过平衡饮食使血糖得到控制,有利于防治并发症

2型糖尿病,为何血糖控制目标各不同

同为2型糖尿病,为何血糖控制目标各不同 许多糖友在相互交流之中发现,医生告诉每个人的血糖目标值并不相同,那同样 是2型糖尿病患者,为什么每个人的指标不一样呢? 个体化控制目标才是合理的 2010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血糖控制目标为:空腹血糖3.9~7.2mmol/L,非空腹血糖<10.0mmol/L,HbA1c<7.0%。并以此为依据,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血糖控制目标。 对比2007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版指南将血糖控制目标由一个固定的值修改为一个范围,如空腹血糖在3.9~7.2mmol/L,医生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血糖控制目标,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一个修改呢? 这主要是综合考虑高血糖、低血糖对患者造成的影响。由于发生一次低血糖对身体所产生的危害,足以抵消长期严格控制血糖所带来的益处。因此,设定血糖控制目标最关键的原则就是在控制高血糖的同时减少低血糖的发生,这也就是为什 么只有个体化的血糖目标对于糖尿病患者才是合理的。 三类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 中青年、病程较短、没有明显心脑血管疾病的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 4.4~6.1mmol/L,餐后血糖<8.0mmol/L,HbA1c<6.5%,尽量使HbA1c<6.0%;胰岛素治疗的非危重患者餐前血糖应尽可能<7.8mmol/L且随机血糖< 10.0mmol/L,HbA1c<7.0%。 此外,如患者病情较轻,通过饮食、运动和服用降糖药物等治疗方式,便可使血 糖控制达标而不发生低血糖的患者,这类患者应尽可能使血糖正常或接近正常。适当放宽目标的2型糖尿病 1.年龄在7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 可以控制得稍微宽泛一些,在安全的前提下尽量达到一般标准:空腹血糖 6.0~ 7.0mmol/L,餐后2小时 8.0~10.0mmol/L,HbA1c在6.5%~7.0%之间。对那 些80岁以上高龄患者,可以在上述基础上再适当放宽。 2.合并严重并发症 尤其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的糖尿病患者,或经常出现低血糖者,低血糖所引起的风险远远大于血糖控制不达标所带来的风险,这时首先要考虑减少低血糖对身体造成的严重伤害。应根据个体情况及用药经验,使血糖保持在既不发生低血糖危险又不导致高血糖与脱水的状态,防止出现各种急慢性并发症。这种情况下,患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监测与临床护理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监测与临床护理 导读:本文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监测与临床护理,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监测与临床护理 作者:张艳辉 目前,糖尿病仍是一种终身性疾病,长期的高血糖能引起眼、心、肾及血管、神经系统病变、功能减退及衰竭、寿命缩短,病死率高。因此,严格的监测血糖,使血糖长期达标,才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年益寿。糖尿病的治疗需要一系列的综合治疗措施才能有效控制病情。血糖监测是综合治疗中的其中一项重要措施,通过血糖监测可以了解病人24 h内动态血糖变化,有效调整治疗方案,使血糖控制达标,避免或延缓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糖尿病病人的生活质量[1].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能对病人进行连续72 h血糖监测,可自动监测共864个血糖值,在指导糖尿病治疗方面起到了良好作用。我院内分泌科2009年10月投入使用CGMS,现把使用这项监测的护理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我院内分泌科2010年6月—2011年6月行CGMS监测的住院糖尿病病人共53例,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1999年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其中男32例,女21例;年龄46岁——72岁,平均59岁;病程6年——17年。

1.2 方法 1.2.1 监测方法:使用仪器为美国美敦力公司生产的动态血糖监测系统。首先清洁双手,从冰箱内(0 ℃——8 ℃)取出探头,使其与室温接近(至少放置30 min),检查包装是否在有效期内及是否漏气。打开记录器,检查仪器性能是否完好,校对时间和血糖单位(mmol/L),清除记录器中前一个病人监测信息,设定编号。准备齐全用物至床前,确认病人身份,告知病人做这项监测的目的、意义,使其配合。将探头放置在助针器槽内,向下推动助针器托架,直到听到“卡嗒”的响声,取下探头前端胶布的透明衬纸。病人取平卧位,暴露腹部,在距肚脐5 cm以外作为穿刺点,用75%乙醇消毒穿刺部位皮肤,待乙醇挥发后取下针套将助针器(60°)的腿轻置于平铺的皮肤上扣动按钮,植入探头,轻轻向后退出助针器。偏瘦体质病人适当减少植入角度,但不应小于45°。按植入的角度向后缓缓拔出引导针针芯,撕下探头后端胶布的白色衬纸,固定好探头,等待至少5 min 后连接记录器电缆,用透明胶贴覆盖固定探头。开始初始化(INIT)60 min倒计时。初始化结束1 h,测第一个指血值并在5 min内输入记录器。 口服降糖药或应用胰岛素皮下注射者,每日应至少监测4次血糖,即空腹及三餐后2小时血糖,根据血糖情况,调整降糖药量。应用胰岛素泵者,每天需监测8次血糖,即空腹及三餐后,还应测餐前、夜间,以调整剂量。 当近期血糖常常偏高时,应监测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它们能

持续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张红梅

持续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张红梅 发表时间:2018-05-24T15:31:58.650Z 来源:《健康世界》2018年5期作者:张红梅1 关晓英2 崔岩华3 [导读] 对糖尿病患者实行健康教育对血糖控制的影响进行观察分析。 张红梅1 关晓英2 崔岩华3 1.大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黑龙江大庆 163312;2.大庆油田总医院黑龙江大庆 163001; 3.大庆油田东海医院黑龙江大庆 163411 摘要:目的:对糖尿病患者实行健康教育对血糖控制的影响进行观察分析。方法:将大庆油田总医院接诊的7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5例,对照组实行院内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实行持续健康教育。对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空腹血糖与餐后两小时血糖都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在依从性和健康意识的比较上也同样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实施持续健康教育,可有效改善其血糖状况,提高患者遵医行为与健康意识。 关键词:持续健康教育;常规护理措施;血糖控制 糖尿病是常见的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慢性疾病之一,近年来,此疾病随着国民生活方式的改变及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呈不断的上升,而因糖尿病引起的并发症,已严重威胁着国民的身心健康,给患者乃至家庭都造成了沉重的负担。因多数患者缺乏疾病的相关知识,导致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的生存质量明显下降[1]。加强对糖尿病患者的持续健康教育,对患者的遵医性及血糖控制均有重要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大庆油田总医院接诊的7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5例,其中对照组男性15例,女性20例,年龄49至76岁,平均(47.3±9.8)岁,病程1至12年,平均(6.0±5.1)年。实验组男性14例,女性21例,年龄47至78岁,平均(47.9±8.7)岁,病程1.5至13年,平均(6.5±4.8)年。所有患者都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入选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基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患者院内常规护理。具体方法如下:①心理护理:因为长期的疾病困扰给患者生活以及身心都造成了极大的压力,所以对于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需进行耐心的疏解,仔细的倾听患者诉说,对其现有的困扰表示理解,并进行合理的疏导和安抚,通过列举成功的治疗案例,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②饮食护理:指导患者有效控制总热量的摄入,合理的搭配饮食,以清淡为主,少量多餐,确保营养供给多样化,禁辛辣、油腻、烟酒等食物,减少盐分、糖分的摄入量,嘱其多食富含纤维素的蔬果,避免便秘情况发生。③运动护理: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个性化运动方案,主要包含运动项目、强度、次数与时间等。指导患者作循序渐进的运动,管控好运动时间与强度,为避免发生低血糖,选取餐后进行,若运动时发生异常现象,需马上停止运动并作有关治疗。④用药护理:指导患者遵医嘱用药,嘱其不可擅自停药和换药。对需应用胰岛素的患者,教会其正确注射方法及注意事项,同时告知患者各种药物使用后可能会发生的异常反应,以及预防措施。⑤健康教育: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讲解疾病形成的原因,相关的发病诱因,可能会有怎样的发展,以及经治疗后会有怎样的转归。⑥出院指导:在患者出院时再次告知其各类药物的使用方法与相关注意事项,并叮嘱其按时来院复诊。 1.2.2实验组:在对照组院内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验组进行持续健康教育,具体方法如下:①定期组织健康知识讲座,邀请患者积极倾听;发放疾病相关的知识小册,以提升对疾病的认知能力。定期做好电话回访工作。②出院指导:指导患者与其家属正确测量尿糖与家庭自测血糖的方法,讲解微量血糖仪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项以及血糖管控的标准范围,并让其对测量数据做好记录,回访时做为医生评价血糖控制的依据。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血糖改善情况、遵医嘱执行情况和健康认知情况等进行分析比较。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行2检验,检验标准以P<0.05为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在血糖改善情况、遵医嘱执行情况、健康认知情况等比较上,实验组都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表2。

血糖监测表

糖尿病管理系统监测表 Roche Diagnostics 年龄性别病志号床号

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古老的疾病,我国最早的古典医书《皇帝经》就有关于“消渴病”的记载,也就是消瘦加上烦渴。现代医学认为,糖尿病是一种病因十分复杂的终生性疾病,是慢性的全身性代性疾病,其基本生理特征是血糖水平增高,主要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相对或绝对不足,或者β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而引起的。血糖增高时可以出现三多一少,也就是指吃的多、喝的多,排尿多、以及体重减轻的典型症状,但多数患者早期症状并不明显,仅在体检或出现并发症时才被发现血糖升高,从而贻误了治疗时机。长期血糖增高会导致多器官组织损害,出现一系列并发症,如心脑血管、肾、视网膜及神经系统的病变等,严重时可发生急性酮酸中毒、高渗性昏迷、乳酸性酸中毒,甚至威胁到生命。 糖尿病发病的危险因素 糖尿病发病病因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不过下列因素可能会增加糖尿病发病的危险。(1)有亲属,尤其是一级亲属,患糖尿病者;(2)饮食过多而不节制,营养过剩;(3)肥胖或超重,特别是体重指数[BMI=体重(公斤)/身高(米)的平方]大于25者,另外腹部肥胖者也是重要的危险因素;(4)高血压、高血脂及早发冠心病者;(5)以往有妊娠血糖增高或巨大儿生育史,有多次流产者;(6)年龄40岁以上者。国外资料都表明40岁以上中老年糖尿病患病率较年青人显著增高;(7)饮酒过多者 怎样早期发现糖尿病? 由于糖尿病的早期不一定出现多饮、多食、多尿和消瘦的“三多一少”典型症状,而典型症状的出现,就有可能意味着病程长,病情较重了。尤其是2型糖尿病更是如此。因此早期发现糖尿病尤为重要。中老年、肥胖者、高血压患者,高血脂等都是糖尿病的易患因素。有以上情况的人群应定期到医院检查以便早期发现糖尿病。另外,当出现以下症状应考虑是否与糖尿病有关。1.常发生疖肿或毛囊炎等皮肤感染;2.有异常分娩史,如有原因不明的多次流产史、死胎死产、早产、畸形儿或巨大儿等。3.女性下身瘙痒,按阴道炎治疗效果不佳;4.男性性功能障碍,排除了泌尿生殖道局部病变;5.年轻患者发生动脉硬化,冠心病,眼底病变等、

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目标

近年来,糖尿病已经逐渐成为危害公众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我国的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增加,目前全国的糖尿病发病率为3%左右,而在北京、上海等经济较发达的大城市中,糖尿病的发病率已达10%左右,给社会和个人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同时也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糖尿病的危害不仅是高血糖本身,而主要是会带来一系列的慢性并发症,例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以及糖尿病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各种并发症的致残和致死率都很高。目前,已经有充分的证据表明,如果要减少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威胁,就必须尽可能地控制好糖尿病患者的血糖。 血糖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治疗和处理糖尿病的最终目的,是使糖尿病病人保持血糖在正常或接近正常范围。因此,糖尿病患者应该经常检测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含量。其中,空腹和餐后血糖可以采用静脉血浆检测方法,这样较为准确;或者也可以用血糖监测仪来进行检测,这样较为简便。空腹血糖反映一天中较低的血糖值,餐后血糖反映较高的血糖水平,而糖化血红蛋白含量能够反映近6-8周以来血糖的平均水平,是糖尿病控制的一个很好的监测指标,其正常值为<6.2%。 根据2002年亚洲及太平洋地区2型糖尿病政策组制定的糖尿病控制目标,如果空腹血浆葡萄糖<6.1mmol/L,餐后2小时血浆葡萄糖<8.0mmol/L,而且糖化血红蛋白 <6.5%,则表明血糖控制良好。如果空腹血浆葡萄糖≤7.0mmol/L,餐后2小时血浆葡萄糖≤10.0mmol/L,而且糖化血红蛋白在6.5-7.5%,表明血糖控制一般。如果空腹血浆葡萄糖>7.0mmol/L,餐后2小时血浆葡萄糖>10.0mmol/L,而且糖化血红蛋白>7.5%,则表明血糖控制不佳,需要调整降糖治疗方案。

浅析糖尿病病人血糖监测的健康教育

浅析糖尿病病人血糖监测的健康教育 摘要:结合临床经验和文献回顾,重点对血糖监测的意义,监测方案和监测相关技巧进行探讨,提出了糖尿病人自我血糖监测健康教育。关键词:糖尿病自我血糖监测健康教育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一旦患上需终身治疗,自我管理,自我检测,自我治疗显得非常重要。以前病人只能到医院才能检测血糖,自从便携式血糖仪,彻底结束了只能到医院检测血糖的历史,越来越多的病人开始在家进行血糖自我监测,提高了治疗效果。 1 临床资料 20XX年1月—20XX年1月,共住院糖尿病病人135人,其中男性53人,女性82人,40 岁以下40人,40岁以上95人,初诊糖尿病41人,病程半年以上94人。 2 调查方法病人住院第一天,使用访谈式调查:(1)您有便携式血糖仪吗?20%有,80%无。(2)您知道如何选择血糖仪吗?100%回答经推销商介绍。(3)您会使用血糖仪吗?90%的人不会,10%人基本上会。(4)您知道什么时候监测血糖吗?全部回答空腹。 3 健康教育血糖仪选择和使用时的注意事项(1)购买血糖仪时,应选择一种精准度高,售后服务好试纸有效期长,并且能保证长期供应的血糖仪。(2)选择一种易操作的血糖仪,在购买时要求销售人员为你示范,并确认你可以单独操作。(3)血糖仪的显示屏显示的数字应易辨认。(4)最好选一种有“记忆”功能的血糖仪,以便将所测得血糖值储存起来。(5)针对各种品牌血糖仪的标准匹配管理,使用前应对血糖仪进行校准,血糖仪校准时利用模拟血糖液,购买时随仪器配前检查血糖仪和试纸相互间运作是否正常,模拟血糖仪液含有已知浓度的葡萄糖,可与试纸发生反应,需做血糖仪标准的情况有:①第一次使用新购买的血糖仪。②每次使用新的一瓶试纸时。③若怀疑血糖仪和试纸条出现问题时。④当测试结果未能反应出患者的主观身体状况时。⑤血糖仪摔跌后。(6)血糖仪标准时应注意:①不要使用过期的模拟血糖液。②模拟血糖液开瓶后3个月内有效,因配药一次开瓶后应注明过期日期。③不宜将模拟血糖液储存在温度超过30℃的环境,也不宜冷藏或冷冻,试纸要匹配,每盒 试纸都有编码,需在测量前根据试纸的编码调整仪器,才能正常使用。(7)采血要规范,采血前请患者用温水清洁双手,反复揉搓准备采血的手指或者手臂自然下垂15~20秒,使指端末梢血液充盈,一般选手掌的2-4指采血,穿刺部位应选择在手指掌面的两侧,不要选择在掌面的正中或指尖,以减轻疼痛和减少创面感染的机会,用75%的酒精消毒指腹、待干。打开血糖仪,放在平稳安全处,如果用吸血的血糖仪,就取出条试纸插入机内;如果用滴血的血糖仪就取一张试纸拿在手上,注意手指不能触及试纸测试区,取出试纸后将试纸筒的盖筒盖紧,用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监测与临床护理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监测与临床护理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监测与临床护理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监测与临床护理 2006-11-26 基础医学论文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监测与临床护理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监测与临床护理作者:张艳辉目前,糖尿病仍是一种终身性疾病,长期的高血糖能引起眼、心、肾及血管、神经系统病变、功能减退及衰竭、寿命缩短,病死率高。因此,严格的监测血糖,使血糖长期达标,才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年益寿。糖尿病的治疗需要一系列的综合治疗措施才能有效控制病情。血糖监测是综合治疗中的其中一项重要措施,通过血糖监测可以了解病人24 h内动态血糖变化,有效调整治疗方案,使血糖控制达标,避免或延缓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糖尿病病人的生活质量[1].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能对病人进行连续72 h血糖监测,可自动监测共864个血糖值,在指导糖尿病治疗方面起到了良好作用。我院内分泌科2009年10月投入使用CGMS,现把使用这项监测的护理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我院内分泌科2010年6月—2011年6月行CGMS监测的住院糖尿病病人共53例,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1999年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其中男32例,女21例;年龄46岁——72岁,平均59岁;病程6年——17年。 1.2 方法 1.2.1 监测方法:使用仪器为美国美敦力公司生产的动态血糖监测系统。首先清洁双手,从冰箱内(0 ℃——8 ℃)取出探头,使其与室温接近(至少放置30 min),检查包装是否在有效期内及是否漏气。打开记录器,检查仪器性能是否完好,校对时间和血糖单位(mmol/L),清除记录器中前一个病人监测信息,设定编号。准备齐全用物至床前,确认病人身份,告知病人做这项监测的目的、意义,使其配合。将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