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煤层中的特殊地质现象在地震资料解释中的应用

煤层中的特殊地质现象在地震资料解释中的应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d83479481.html,

煤层中的特殊地质现象在地震资料解释中的应用

作者:禹凤林刘伟刘志强

来源:《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年第14期

摘要:地震勘探在控制煤层赋存形态及构造等方面已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但煤矿为了稳产高产及生产安全等要求,须准确掌握井田内“无煤带”、采空区、火烧区、煤层露头、火成岩等特殊地质现象。通过多年对辽宁、山东、新疆等地煤矿地震勘探实例,介绍确定煤层特殊地质现象

采用的方法,通过运用钻孔测井曲线进行地震资料反演,掌握地震时间剖面上的特殊地质现象的特征,依据三瞬处理,研究振幅异常与地质现象的对应关系,更重要的是在地震资料解释方面,要充分利用已知的地质资料,根据不同的地质异常体在地震数据体上的特征解释各种特殊地质现

象。

关键词:地震勘探;无煤带;特殊地质现象

1 辽宁某矿“无煤带”解释

该矿位于辽宁省康平县西北部,与内蒙哲盟科尔沁左翼后旗交接处。该区系张强盆地的一

部分,属于断坳型盆地。盆地基底为前震旦纪变质岩系,盆地内沉积了晚侏罗世含煤岩系及下白垩统紫红色砂砾岩岩层。该盆地属于山前扩张型沉积盆地。由此可见在当时成煤前后河流是相当发育的。

1.1“无煤带”研究

“无煤带”常规概念是指:煤层形成是由沉积环境造成的沉积缺失或成煤后河流冲刷形成的

无煤带。大强煤矿区的无煤区域多分布于构造复杂地区,且与该区断层走向基本一致。通过对

该区地震资料及正反演得研究,发现煤层反射波“振幅异常带”(振幅变弱)所对应的是大强煤矿无煤区和煤层变薄区域。

大强煤矿的无煤带大都发育于断层倾角较小且与无煤带走向相一致的断裂面两侧,断裂面

切入煤层后倾角逐步变小,直至每层底板断裂面消失;断裂面上部为砂岩或粉砂岩,而砂岩或粉砂岩产状多数与断裂面一致;但在平缓的地带也有河流冲刷或沉积缺失,河流冲刷的地域在平面上成条带状;而沉积缺失的地域在平面的展布形状则为椭圆状。图1为缓倾角断层两侧的无煤带

特征剖面;图2为平缓地带沉积缺失的无煤带特征剖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