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在化学中如何培养创新能力

在化学中如何培养创新能力

在化学中如何培养创新能力
在化学中如何培养创新能力

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创新能力

摘要:21世纪是知识创新的世纪,全面实施和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发展方向,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则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推进教育改革的关键。要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实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利用化学作为实验学科的特点,从各个方面入手,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特别是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的创造性。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字:化学教学,创新思维,脑刺激法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高等教育明确提出了“提升高校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的要求。根据当今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现实,以及我国传统教育重传授知识、轻提高素质和培养能力的偏颇,因此,开展创新教育活动,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造就一批又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而教学创新则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主要途径。那么,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怎样培养初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学生从实验现象中去认知事物,掌握化学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并通过自己的操作来培养各种能力,从而促进思维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1]。因此化学实验教学,不仅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而且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主要切入点。

一.改变传统教育观念,激励学生勇于实践、善于学习

现在化学教育课堂社会丰富性缺乏、真实性缺乏。表现为课堂教学活动少、交往单一。教学背景常套、静态、虚假,多数时候远离化学实验,远离真实化学实际。创造性缺失,表现为重视双基知识教学,教学思维形式单一。大部分学生仅仅将化学作为一种拿分的“手段”,而没有将其作为一门可以锻炼自己、开发自己的课程。许多学生对待化学却背上了分数的包袱,不能主动、自主地学习化学。强烈地暗示模仿和放弃新意的寻求和异议的表达,创造性因得不到接触创造的机会而萎缩。由于单纯传授某种解题技巧而造成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治标不治本的毛病[2]。因此,要更新观念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被动学习,是大部分高中生对待学习的态度。许多学生并没有养成主动、自主学习的习惯,他们之所以

能够努力学习,很大原因是来源于家长的逼迫、老师的督促。教育改革提了很多年但由于中国教育体制的弊端,应试教育仍然是主流。在课堂上授课的主要形式主要还是教师备课讲授、学生听课记录,教师按大纲要求一丝不苟的讲,而学生也乐于接受这种被动填鸭的方法学习。这样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的思维被禁。这个观念必须要改变!要让学生敢于提问题,敢于挑战权威。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很多学习的动力是来自实践的。学和习是交替的,是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茅以升先生曾经说,对于工科教育,我们可以在一开始的时候就引入一些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感觉到他的力学知识不够,而力学知识不够就涉及数学知识不够,涉及物理知识不够,涉及工程技术不够,这样再引入学习,然后再有一轮实践,再来形成他学习的动力。我想,无论化学的课程怎么安排,但是从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过程来讲,要从实践开始。化学实验是一项动手、动脑的创造性活动,化学实验过程本身就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最佳途径。例如:在卤族元素的性质实验时,同学发现在用淀粉化钾试纸检验氯水时,会在试纸中央出现白色,许多同学认为是氯水的漂白作用造成的。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解决问题,通过查阅资料发现:氯气具有强氧化性,氯气可以把生成的,故不出现蓝色。再通过实验加以验证:将新制氯水逐滴滴入碘化钾I氧化成IO-

3

粉溶液中,观察到先变蓝再褪色。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3]。这样通过学生自己动脑设计、自己动手操作、自己分析总结归纳实验结论,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而且开发了学生的智力,培养了创新精神。

二.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创新兴趣。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4]只有对化学学科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和对化学知识及其规律有着强烈的拥有欲,以及将所知的化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造福人类的动机,才可能激发学生的的创新潜能,才可能产生创新欲望。在化学的课堂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及学生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如巧设悬念、诱导探索、研讨释疑等多种方式。通过这些方法,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的真实情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

生主动地去思考、去分析、去找“为什么”,使“强制性”教学活动变为“主动性参与”教学活动,既享受到了学习到知识的乐趣,又激发了学生的创新兴趣。可见,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方式,开展创新教育,这一趋势势不可挡。而关于创新教育的定义,目前学术界众说纷纭,我最认同的是中央教育科学研究院的教授阎立钦的理论“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在认真做好`普九'工作的基础上,在全国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为了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着重研究和解决基础教育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5]在创新教育理念下,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体验”,强调“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6]离不开化学实验。要求我们在创新教育中重新理解“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用全新的眼光来看待实验。在教学中,可以改变以往讲授式的教学方式,让师生共同解决问题。例如,师生同台表演的化学趣味实验和小魔术,像“水底火光”“魔棒点灯”“清水变牛奶”等,时学生深深感到化学知识离我

们并不遥远,化学元素就在我们身边,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三.不断改进实验教学,进行探究式教学。

化学教育不同于其他学科教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的重要手段,它不仅能验证理论,而且对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进行创造性教育有其独特的功能,这就是本学科的优势。这不同于文科的纯理论教学。在化学课堂中,实验教学不仅能授以知识和技术,更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之获得新成果。然而传统的演示实验总是教师做学生看,也就是教师自己进行单边活动,其往往是重结果轻过程、重接受轻参与,不容易给学生一个全面的实验过程。传统的课堂理论下,教师的角色往往是课堂的监控者,是教学活动中的绝对权威,这无形中塑造了教师的主体地位,而难以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实现教学过程中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有效互动,教师需要从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6]。在这个学习共同体中,实验教学成为师生个性化的创造过程,从而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充分发展。

毫无疑问,在刚开始学习化学时,学生都会对这样的教学方式感兴趣。随着化学学习的发展,学生对化学的兴趣不再满足于观察演示实验,他们迫切希望自己动手做一做,自己去探索化学知识。由于学生实验采用的是边试验边讨论的学

习方法,教师把演示实验改成学生实验,就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动眼、动手、动脑和动口等多种感官的共同参与,这将更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强烈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学生实验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当学生的伙伴,是智力资源的开发者。把演示实验改成学生实验,教师可以不拘泥于教材或教参的安排,大胆设想大胆改进,突破教材的条条框框,克服教材实验的不足,让学生积极参与演示实验,增加学生动手机会。正所谓“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鱼。”[7]只有教会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学生的能力才会有所增加。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成功者从中获取得喜悦,从而激发其创新的兴趣和激情;失败者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从而激发其认真思考、勇于创新。如在学习原电池时,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水果电池,自己选择实验用水果,在课堂上开展实验创新研究。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探究,并对实验结果进行探讨,找出自己的优缺点。而老师在一盘进行指导,点评。这种实验探究改变验证性实验“照方抓药”式的设计,倡导结合所学知识对“验证性实验”进行探究[8]。让学生不仅充分发挥了其主体地位,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利用脑刺激法,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创造力是在特定环境下,个体产生新异的和适合的思想的产品的能力。而培养在化学教育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已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为创造性而教”已经成为学校的主要目标之一。对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成为教师的主要任务之一。就以化学教学为例,在化学教学中,老师鼓励学生创造性的最重要一步,是让学生知道,他们的创造性会搜到赞扬。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脑刺激法,其核心思想就是把产生的想法和评价想法区分开来[9]。其基本做法:教师先提出问题,然后鼓励学生寻找尽可能多的答案,不必考虑该答案是否正确,教师也不做评论,一直到所有可能想到的答案都提出来了为止,延迟对答案作评论,一方面可以鼓励学生多提答案,另一方面也防止他们怕说错受批评而不敢说。在这种情况下,一种想法可能会启发另一种想法,同时,有些可能初看起来似乎荒谬而又真正体现创造性的想法不致被扼杀。在化学教育中,教师在采用脑刺激法时,必须遵循四大原则:不许评论;异想天开;越多越好;见解无专利。[10]如在学习生活中的氯气时。教师告知学生氯气可以用来制消毒剂、漂白剂。而且曾经有这样一位家庭主妇,在家中打扫卫生时,自作聪明,想自己配制最省事的清

洁剂,就把几种洗涤剂、漂白剂、消毒剂混在一起使用,结果使自己在家中昏迷不醒,医务人员最终认定为氯气中毒。究竟是哪些东西混合会生成氯气呢?日常的清洁、消毒、漂白应怎样进行更科学?教师通过叙述这么一个故事,让学生自己提出可能的答案,尽可能多地说出自己的观点。学生在此期间可以查资料,也可以互相讨论。最后当学生提出尽可能多的答案时,教师在一一点评,告知原因。这样,学生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合作精神,还有利于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五.创设民主氛围,诱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师生之间是一种互相友好、互相尊重的和谐关系,这将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与学生的教育交往最根本的是二者作为完整的人与人之间理解与沟通,是人和人心灵的最微妙的相互接触。教师要放下“架子”和“尊严”,与学生零距离接触,和学生建立民主和谐的关系。师生关系和谐,会使学生形成积极、丰富的人生态度与感情体验,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快乐,体验到学习过程中的平等、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等。所谓“乐其师,听其言,效其行”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而人的创新能力,不仅以其知识和智慧作基础,而且要与积极情绪,特别是创新欲望密切相关。心理学研究表明,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维,给他们提供自由开放的空间,创设愉悦宽松的学习氛围[11]。学生就能主动参与,敢于质疑,敢于坚持自己的见解,敢于与老师、同学讨论,从而建立起自主学习的激励氛围。因此,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以“诚于嘉许,宽于称道”的态度,想方设法把自己融入到学生中间,使自己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一位听众,一位合作者,也是一位指导者,充当智多星、向导、顾问和伙伴的角色,把爱心、微笑、激励成功和信任带入课堂,在足够的宽松的教学环境中,学生的创造力可以得到充分发挥。

综上所述,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渐进的、长期的培养过程。作为化学教师,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化学实验的重要性,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搞好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实验技能的同时,强化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成为新时期的合格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教学中,只有勇于创新,善于运用各种载体,积极实践,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就一

定能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刘芝,高校学生创新思维培养体系研究河北工业大学[D],河北工业大学,2012,10

[2] 蒙芳; 武彩霞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第三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2016-01-10

[3]化学探究性实验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冷刚云南师范大学2005-05-12

[4]中学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初步研究王永明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10-10

[5]张志勇.创新教育一中国教育范式的转型[M] 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1-14

[6]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孔祥国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14-01-20

[7]浅析化学实验在中学化学教育中的重要性曹哲青春岁月2013-05-08

[8]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姜树军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06-11

[9]王万祥.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的整合[J].中学化学,2004(7):18-21

[10]申宁萍.浅谈高中化学教育中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J].科技资讯,2013 ,1

彭松.中学化学创新初探[J],赤子(中旬),2013,11

[11]陈琦. 刘儒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4

培养学生化学阅读能力

培养学生化学阅读能力 发表时间:2011-08-18T19:59:06.967Z 来源:《学习方法报教研周刊》2011年40期作者:杨丽[导读] 对学生化学阅读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那么,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化学阅读能力呢? 辽宁葫芦岛市建昌三高中杨丽 随着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更新速度迅速加快,信息量急剧增加,一个信息化,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学生的自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几年的高考化学试卷中,由于试卷长度的增加和信息给予题的大量使用,对学生化学阅读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那么,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化学阅读能力呢? 一、充分发挥化学教科书的作用 化学教科书是化学课程教材编制专家在充分考虑学生生理心理特征、教育教学原理、化学学科特点等诸多因素的基础上精心编写而成,而且新课标的化学教材,穿插了大量的图片,课外知识资料等,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对我们解题有很大的作用。 二、重视课前阅读 首先,要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我们在给学生布置阅读作业时,可结合课文,先给学生讲一个故事、提几个有吸引力的问题或做几个现象十分明显的实验,从而创设一种情境,使学生在心理上对要阅读的课文产生兴趣,并形成强烈的求知欲望。 其次,要循序渐进,不断地提高阅读要求。阅读要求要十分明确具体,不仅要使学生明确阅读范围,更要使学生明确通过阅读要解决什么问题。在开始阶段,可将这些要求编成具体的问题并印成学案发给学生,要求学生通过阅读完成。一段时间后,可将学案缩简成阅读提纲,写在小黑板上布置给学生。等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就不必再发学案和布置阅读提纲,可逐步要求学生通过归纳课文的“段落大意”、“中心思想”,从而自己提炼出阅读提纲。 三、在课堂上教会学生阅读方法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关键一环。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我们又怎样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呢?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十分重视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 1.要重视文字叙述,但更要重视表格、插图。化学课本中的表格十分重要,它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数据、材料,而这些数据、材料往往是说明化学概念、原理的重要依据。化学课本中的插图由于简单明了,突出重点,比起实物来往往更能使人一目了然,从而更能使人容易理解所学的化学知识。所以,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中的各种表格、插图。此外,我们还应给学生介绍各种化学工具书,并教会他们在阅读中能正确查阅化学工具书中的各种表格、插图。 2.要重视普遍性,但更要重视特殊性。在课堂阅读指导中,我们教师要十分重视让学生通过阅读认识事物的规律。例如在学习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时,可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找出同一类有机物的密度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多而增大这一规律。 3.要重视结果,但更要重视过程。许多学生在阅读化学教材时,十分重视结果而忽视过程。主要表现在对化学概念、化学原理能熟记,但对化学概念、化学原理的引出过程、推导过程不清楚;对化学实验的结果很清楚,但对化学实验的操作过程及操作原理记不清楚等。教师在阅读指导中,必须要求学生十分重视对化学过程的正确理解,看书不仅要知道结果,更重要的是要知道过程。 4. 通过做题、讲题进行“实战”训练。针对一些典型的习题,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化学 试题资料,找出题中已知的信息与所求问题之间的直接或间接关系,再通过指导学生回忆已有的化学知识,更关键的是通过阅读试题信息指导学生获取新的化学知识,并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化学问题。 总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化学阅读能力是非常必要、非常重要的,更是化学教学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

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几种有效方法

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几种有效方法 摘要:现代社会是改革创新的社会,今年清华大学自主招生的学生,就是从学科创新方面选拔人才。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我们只有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开辟途径和形式,鼓励学生创造发明,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使他们成为我国科学技术现代化的后备人才。 关键词:创新途径形式 纵观世界风云变幻,有的企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也有的企业却由强变弱、由大变小,其中一个关键的因素就是创新。现代社会是改革创新的社会,没有创新精神就会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就会被淘汰。今年清华大学自主招生的学生,就是从学科创新方面选拔人才,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 一、学校成立科技创新领导小组 学校专门成立了科技领导小组,领导一手抓,以保障各项措施顺利实施。计算机掌握较好的老师负责各个兴趣小组,每周举行一次活动,让学生不拘泥于教科书的限制,引领他们大胆畅想,形成了一批科技创新骨干教师队伍。 二、学校提供了足够的物质保障

学校建立了配套设施齐全的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器材室,使学生能及时对所学知识动手操作,做到对知识灵活运用,从而对实验进行创新。我校有5名学生获得省实验创新奖。我们建成了两个多媒体网络教室、一个远程教育室和一个电子备课室等信息化功能室,班班配备了多媒体,为学校的科技教育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学生在多媒体教室进行电脑绘画、电脑动画的创作,并且在网上参加各种比赛,在这里展开了想象的翅膀,尽情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三、建立科技展览室和参观科技巡展活动 我们把学生富有创意的作品放到展览室中,定期组织学生参观学习,由科技辅导老师对每项展品进行详细的讲解,开拓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每年都组织学生参观上级部门举办的科技巡展活动,学生实际操作各种展品。通过亲身体验、共同探讨,使学生切身感受到了创新的实际意义,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意识。 四、加强科技创新教师的培养 学校选派优秀教师担任科技辅导员,组织各项科技创新活动,每年都去外地参加培训,学习电脑动画、绘画、信息学奥赛、机器人等方面的技巧,学习各地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开拓了创新思路,及时、不断地学习和传播新的科技教育信息。我们制定了完善的激励机制,对比赛获得省级名次的,给予教学能手的荣誉称号和一定的奖金,保障科技教师

化学阅读能力是指学生通过阅读化学资料

化学阅读能力是指学生通过阅读化学资料,获取化学知识,并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在近几年的高考化学试卷中,由于试卷长度的增加和信息给予题的大量使用(约占试题总量的35%),对学生化学阅读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那么,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化学阅读能力呢?本文就课前、课堂、课后三个环节谈谈自己在培养和提高学生化学阅读能力方面的一些做法。 一、课前阅读,重在培养阅读习惯 课前阅读,就是我们通常讲的预习。对于预习,我们绝大多数化学教师都非常重视。然而,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则往往由于学生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而难以落实。为此,我们教师必须十分重视对学生课前阅读的指导,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进行阅读,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首先,要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我们在给学生布置阅读作业时,可结合课文,先给学生讲一个故事、提几个有吸引力的问题或做几个现象十分明显的实验,从而创设一种情境,使学生在心理上对要阅读的课文产生兴趣,并形成强烈的求知欲望。例如,在布置学生阅读“氯气”一节时,可先给学生讲一讲下面的史实:1915年4月22日,德国军队在比利时战场第一次大规模使用化学武器——氯气,导致英法联军1.5万人中毒、5000人死亡。又如,在布置学生阅读“氯化氢”一节时,可给学生观察一瓶氯化氢气体,并做喷泉实验,从而使学生对学习氯化氢气体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在课前就会积极主动地阅读课文。 其次,要循序渐进,不断地提高阅读要求。阅读要求要十分明确具体,不仅要使学生明确阅读范围,更要使学生明确通过阅读要解决什么问题。在开始阶段,可将这些要求编成具体的问题并印成讲义发给学生,要求学生通过阅读完成。一段时间后,可将讲义缩简成阅读提纲,写在小黑板上布置给学生。等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就不必再发讲义和布置阅读提纲,可逐步要求学生通过归纳课文的“段落大意”、“中心思想”,从而自己提炼出阅读提纲。 再次,要加强检查,使学生逐步养成阅读习惯。为了使学生在课前能认真阅读并达到预期效果,教师的严格检查是必不可少的。开始时,教师必须亲自一个一个地检查,不让任何一位没有完成阅读要求的学生蒙混过关。一段时间后,教师可通过同学相互检查、教师抽查的方式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等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习惯后,教师可采用学生自我检查、教师不定期抽查的方式检查学生的课本及阅读笔记,也可通过课堂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这样,经过一个时期的严格要求,学生的阅读习惯就会逐渐养成。 二、课堂阅读,重在教会阅读方法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关键一环。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已广泛地被我们广大教师所接受。那么,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我们又怎样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呢?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十分重视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 1.要重视文字叙述,但更要重视表格、插图。不少同学在阅读化学课本时,往往对课本中的文字叙述十分重视,能仔细阅读,但对课本中的表格、插图就不太重视,眼光一扫而过。而实际上,化学课本中的表格却十分重要,它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数据、材料,而这些数据、材料往往是说明化学概念、原理的重要依据。化学课本中的插图则由于简单明了,突出重点,比起实物来往往更能使人一目了然,从而更能使人容易理解所学的化学知识。所以,我们教

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计划

金山小学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计划“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江泽民同志一再强调创新对于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意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增强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已成为当前素质教育的主旋律。一言以蔽之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我现就自己的工作实践谈一谈体会,以与同仁共勉。 一、营造数学学科创新教育的氛围 每个学生都具有潜在的创新才能,要把这种潜能转化为现实中的创新力,应营造浓厚的适宜创新教育的氛围,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数学教师自身要具备创新精神,这是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形成,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不可忽视,教师本身所具有的创新精神会极大地鼓舞学生的创新热情。②因此应该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努力提高创新能力,掌握更具有创新性、更灵活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 其次,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和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较适宜的“气候”和“土壤”。以“升学率”为教育目标的应试教育,使得教师和学生都处于高度紧张的机械的知识传授中,很难形成创新意识,这些严重阻碍了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转变过去提倡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并重的模式,实现由“教”向“学”过渡,创造适宜于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活跃的课堂气氛,从而形成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健康发展的宽松的教学环境。 第三,创造一套适应创新教育的课余活动。扩展学生数学知识体系结构,扩大视野,真正提高学生素质,着眼于未来。 二、重视内在诱导,引发创新意识。 “你可以把马拉到河边,但你却无法迫使它饮水。”教学活动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环境的创造,教学模式则是构建这种环境的方法。安静地坐在教室里的学生不等于就进入了主动学习的状态,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就等于教学成功了一半。因此,教学的关键在于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激励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引导学生不断进行创新学习。 在《圆的认识》一课教学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谁知道,汽车为什么能行驶得又快又平稳?”学生回答:“因为车轮是圆的。”“为什么车轮做成圆的,汽车就能行驶得又快又平稳呢?”学生面面相觑,百思不得其解,迫切想知道答案。“看来,汽车为什么行驶得又快又平稳这一司空见惯的现象还很有必要研究一下呢。”从而引导学生学习教材,弄懂“圆”、“圆心”、“直径”、“半径”的概念及性质。学生在追寻答案的过程中自主地探

浅谈如何培养高中生的化学阅读能力

浅谈如何培养高中生的化学阅读能力 在化学教学中,有目的地、有计划地加强和引导学生对化学教材的阅读,并传授有效的阅读 学习策略,可以加深学生对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认识,为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方 法和学习习惯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就中学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谈一点体会。 1 概念方面的阅读指导 在化学教材中,标题以外的黑体字一般都属于概念性的范畴,每个概念都有它的外延和内涵 两个方面: 1.1 概念提出之前的叙述部分。着重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识,认识新问题,通过联想、讨论、 推理来启发学生提出问题与讨论结果。 1.2 化学基本概念的文字阅读。着重在引导学生进行字和词、概念之间的区别与概念用语几 个方面的阅读。 1.2.1 化学概念中关键的字和词。应引导学生字斟句酌地读,要让学生明白概念有它自己的严密性和准确性,不得任意删改,只能深入地理解,明确其中的化学涵义,实质上是要了解概 念产生的条件与要求。例如溶解度概念的教学,就应引导学生字斟句酌地读,明确溶解度概 念的条件:在一定温度下;标准:在100 克溶剂中;状态:溶液呈饱和状态;单位:克。又 如可逆反应概念的教学,通过阅读教材,进一步理解可逆反应是指必须在相同条件下,能同 时向两个方向进行的反应,像氢气点燃生成水的反应和电解水的反应就不是可逆反应。再如 化学平衡状态概念的教学,通过阅读教材,进一步理解化学平衡状态的概念,并归纳出化学 平衡状态的三个特征———“动、定、变”。 1.2.2 概念之间的区别。对于一些容易混淆不清的问题,可以通过阅读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学讨论,加以判断。有些概念往往罗列在一起,只有通过比较,才能加以区别和联系, 也只有对化学概念进行类比,才能加深对化学概念的认识。例如混合物和化合物的教学,学 生很容易混淆,将单质和化合物与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划分标准混为一谈,只有通过比较,才 能加深对混合物和化合物的认识。另外,同位素和同素异形体,同系物和同分异构体概念的 教学,也只有通过比较,才能加深对概念的认识。 1.2.3 概念用语。化学教材的用语,书写都有严格的要求。通过阅读,加深对概念的认识。例如元素符号和化学式书写的教学,学生通常将金属锰(Mn)的元素符号写成MN,将金属钠(Na)的元素符号写成NA,将氯化钠的化学式写成ClNa 等等,只有通过阅读相关教材,才 能加深对概念的认识,掌握正确的书写方法。 2 图形的阅读指导 2.1 对于理论图的阅读,由于内容抽象,用图可以使理论形象化,增强感性认识,便于理解 概念。在引导学生阅读时,着重指出与概念密切相关的部分,阅读的注意点应随教材内容而 变化。例如原子结构的教学,可利用下面的图表,便于学生理解原子的结构。 2.2 对于实验装置和实验操作图的阅读,要引导学生阅读以下几个内容:①实验内容;②实验所需要的仪器和药品;③实验装置图的原理;④实验要求的条件;⑤推测实验时的正确 现象,并回答:a、化学实验的原理;b、实验结论;c、对实验中各种化学现象的解释。当然,有关实验图的阅读必须与实验的操作结合起来,要把阅读教材与观察实验现象紧密结合起来。特别是初三学生由于刚开始接触化学,往往把描述现象和结论混为一谈,他们往往只注意理论,而忽视实验。要指导他们勤于观察,提高观察能力,特别是要使他们能迅速而敏锐地注 意到有关事物的各种极不显著、但非常重要的细节和特征。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数学新课标指出:“中学数学应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重点是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品质,要引导学生独立主动地掌握数学概念,独立完成定理的证明,积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性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与实际问题。”创新能力,是当前数学中学数学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教学的重要任务。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主要表现为在新事物面前有采取对势的能力,体现为善于联想,摆脱思维定势的束缚而产生新颖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也就是善于探索、突破、综合、创新,能够发现和解决自己或别人尚未发现或尚未解决的问题。它要求学生能开放眼界,对已知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并科学加工。它的特色表现在思维活动的多向性,能够开启智慧,挖掘深层信息,创造出新的思路和方法。我认为,在数学教学中可采用以下策略。 一、教师自身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以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 (1)教师应正确认识创新意识。创新教育并不是脱离教材,让学生任意地去想去说的教学活动,这是对创新教育的错误认识。其实,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每一个合理的新发现,从事物的另一个角度去考虑问题等等都是创新,评价解决一个问题是否具有创新性,其关键是在于解决这个问题的方式和方法是否新颖,对这个问题有着独到的见解。因此,教师首先应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通过挖掘教材、高效地驾驭教材,与时俱进,把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知识、新问题引入课堂,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要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使学生具有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到知识的探求过程之中,体会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这样学生才能摆脱思维的束缚,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角色的转变,让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其次,充分让学生参加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发挥班集体集思广益的作用,让学生相互之间多向交流,取长补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随时处于动态的变化之中,设计集体讨论、分组操作等教学活动,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 (3)巧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探求欲望。“兴趣是求知的起点”,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内驱力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生的。教师如何诱发学生的创造的动机,激活其思维,让学生在精神愉快的状态下去发现问题,寻找规律,解决问题,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通过教师引导让学生的思维朝活跃、变通、寻异的方向发展。因此教师只有精心设置各种教学情境,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手段之一。 二、探究过程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新课标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学生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

培养孩子创新能力五大方法

培养孩子创新能力五大方法 一、为孩子营造充满创新意识的家庭氛围 孩子出生后到幼儿期,家庭是他们的主要生活环境,接触最多的是父母。父母的言行举止都在影响着孩子,并且,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他们会模仿父母的做事态度和方法。因此,为了培养出具有优秀创新能力的孩子,父母一定要在孩子面前树立创新的形象,同时,还要给孩子传达乐于创新的态度。 当孩子要玩新游戏时,父母如果说:“别玩那个,危险。”或者说:“你现在还玩不了那个。”孩子想了解新鲜事物的兴趣就会受到压抑,无法尝试新游戏就会产生挫败感,这就会压抑和打击孩子的主动探索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更无从谈起了。 父母要创设宽松、和谐、平等的家庭气氛,做具有现代教育理念的父母,采用开明的管教方式,遇到事情多从几个新视角分析和解决,帮助孩子解答难题也要从多个角度考虑,这样,孩子会从父母那里获得积极的学习榜样。 父母要给孩子充分的自由,鼓励孩子尝试有难度的游戏,让孩子发挥自己的创造性。一旦发现孩子的天赋,就要积极鼓励和培养,让孩子的创造性天赋得到发展。 二、善于激发孩子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激发孩子创新能力的内驱力,是孩子有所成就的动力,它可以唤起孩子的内在潜能,使孩子完全投入到创

造性活动中去。富有创新精神的孩子,一般都有较强的好奇心,许多发明和创作并不是事先预料到的,往往是在好奇心的推动下,经过创新性思维得出来的。 孩子只有对客观世界的事物怀有强烈的好奇心,才有可能发现改进和改变的方面,而这正是创新思维的基础。好奇心越强,掌握的现实材料就越多,就越有利于创造出新的成绩。 刚刚的爸爸很喜欢养花,家里的花很多。一天,刚刚突发奇想地剪下了几枝月季花和太阳花,悄悄地埋到了泥土中,还煞有介事地为它们浇水。过了两天,他看到月季花都蔫了,但是太阳花却开花了,还冒出了几个新芽。孩子很纳闷,因为两种花是按照同样的方法种的,可却是不同的结果。他带着自己的疑问去找爸爸。爸爸看见自己的花被孩子破坏了,心里很生气,但他转念一想,这正是孩子好奇心的体现啊。于是,爸爸控制住自己的情绪,给孩子讲了为什么会出现那样的情况。他相信,鼓励孩子的每一点新想法,对孩子会是莫大的帮助。 孩子的头脑通常是开放式的,对外界新鲜事物往往怀有浓厚的兴趣,因此,他们会以好奇的心态向父母提问,这些问题是孩子了解世界、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父母千万不要对孩子的问题置之不理,或是嫌弃孩子,否则,孩子会逐渐失去好奇和热情。 父母要珍视并且善于保护孩子的好奇心,正确激发和引导孩子的好奇心,为孩子提供安全的创造环境,点燃孩子学

学生化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学生化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15-06-17T14:57:55.173Z 来源:《少年智力开发报》2014-2015学年第14期供稿作者:刘明河[导读] 如果能成功地培养学生阅读技巧和阅读能力,并将其有效地运用到教学中,中学化学的教学则可大大地优化减少了。江苏省徐州市丰县中学刘明河 “学讲”教学法能够大大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多种素质、多种能力。而学生的自学能力中的阅读能力的培养则是“学讲”教学法顺利实施的一个重要的基础。 众所周知,阅读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训练则是培养自学能力“授人于渔”的重要环节。 化学阅读和文学阅读有基本相似的方面,但也有其领域特点,化学阅读是一种从辨认文字、化学用语和仪器装置等图表中,进行思考了解其中意义的复杂的心理过程,是一种心智技能,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信息全过程的初级阶段。因此,加强阅读理解能力的训练,不仅是提高获取信息的“量”的手段,更是提高“质”的重要途径。如果能成功地培养学生阅读技巧和阅读能力,并将其有效地运用到教学中,中学化学的教学则可大大地优化减少了。本人结合教学实践,对于阅读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贯穿应用,从以下五个方面略作浅谈。 一、针对性的课前自读 新授课课前自读是学生的自学阶段,就是学生的课前预习,学生往往缺乏自学的自觉性、主动性,读书的方法掌握甚少,所以我们做教师的不能认为既然是自读,便放任自流,而要注重指导自学方法,促成良好读书习惯的养成。教师的预习指导要精心设计预习提纲,在预习提纲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读课本中的有关内容。比如《离子反应》一节预习时提出:a、同浓度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导电能力为什么比醋酸溶液和氨水的强?b、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本质区别是什么?c、通常哪些类的物质属于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d、从微观的角度认识Na2CO3溶液中含有哪些微粒?e、Na2CO3溶液与CaCl2溶液的反应的实质是什么和什么的反应?f、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有哪些?哪些物质的化学式拆成离子的形式,哪些物质应该保留化学式?离子反应方程式表示的意义是什么?,在预习提纲中还备有一些与本课知识点密切相关的习题,让学生解答,然后及时收集学生预习情况的信息反馈,摸清学生哪些地方存在薄弱环节,有什么疑难问题需要解决,以便教师课堂讲解时有的放矢,集中力量去突破难点,突出重点,解释疑点,弥补漏点。 二、理解性的课堂导读 课堂导读是学生通过课前自读,了解知识需要的基础上,围绕教学重点、难点,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阅读、研讨深思,进而领悟重要知识点,从而达到教学目标。所授内容多是自学不能理解或者需要重锤击打的知识,所以教师的指导作用优为重要,但不能理解为教师一味地讲,而应该像“向导”一样,引导学生选择捷径走向“目标”,例如《离子反应》教学中,教材【信息提示】中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2:把溶于水且完全电离的物质写成离子的形式,我和学生一起读过后就引领学生明确溶于水且完全电离的物质就是指易溶于水的强电解质。学生在思考过程中,由于受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等因素的限制,往往会出现思路“阻塞”的情况,这时候,教师要及时点拨正确引导,使他们茅塞顿开,从“山重水复疑无路”走向“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导读时,要注意处理好“导”与“读”的关系,教师引导思考的同时,要注意让学生抓住重点字、词、语句反复咏读,让他们在读中求思,思中求悟,这一过程应该是教师“引”学生“走”的双边活动,这就要求教师要引导有方,做到有的放矢。例如在《化合价》一节中,在导读第一节引入化合价的定义时,我就放置了以下问题:a、为什么氯化氢、氯化钠的形成过程中反应物的原子个数比值都是1:1?b、什么决定了原子相化合形成化合物时必须有怎样的关系?c、化合价这种性质由原子的什么来决定?d、化合价的定义中的注意要点有哪些?学生通过阅读再进行研究讨论,然后我再就回答问题中的不当之处、关键之处加以指明。这样化合价概念就初步的解决了。教师的“导”多采用精心设疑,适时点透,启发教学的方式进行。此种教学活动能够把教师——书本——学生三方面有机结合成一个整体。教学效果收益较好,而课堂气氛又活跃,大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三、分析性的习题精读 对于考查学生知识巩固和能力的习题,只有通过阅读,正确理解了题意,才能成功地进行解答。习题是根据化学原理,对实验、化工生产等实际问题进行抽象概括而编制的。习题都要说清要求干什么事以及干这些事所需要的条件,甚至还说明一些毫无关系的条件。这样,你应必须具备选择有用条件的能力。拿到一道题能不能读“懂”,就显得特别重要。这里所说的懂不是一般层次以上的懂,除了能找到关键字、词、句以及能对一道题划分出层次,理顺关系外,还必须联想、迁移相应的知识以及应用每个条件的先后顺序,并且还要掌握各个条件之间的交汇点。这就是能力层次上的阅读,在训练时,强调学生遇到题不要急于动手,应先有目的地阅读,阅读方法是:弄清有几个条件,并联想相应的概念、原理、画出思路图,使理解思路条理清晰,有的同学解题速度慢,准确性差,其原因是除了运算能力不到位外,更主要的是审题时走神,别人读一遍就懂了,而自己需要读好几遍,训练时可采用复述题意及题设条件,简述有关的知识,简述思路等,多次练习,即可得到相应的提高。 四、系统性的复习通读 心理学告诉我们,知识的遗忘率最高的时间是在初步掌握知识后的那一段时间。因此,学完一章后应指导学生将所学内容读一遍,在阅读中理顺知识脉络,形成知识网链,化繁为简,化厚为薄,并以条目、表格、图示等形式将单元内容进行梳理、归纳、搞清各部分内容的内在联系,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即可培养学生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又可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牢固记忆,防止知识的负迁移。 五、重点性考前读 在期中期末考试之前的短期复习时,多数教师则是多遍重复式地大讲特讲,这样做收效往往不太好。教师如果指导学生在对这一阶段内容进行全面复习的基础上,要求学生针对自己存在的疑点、漏点重点读,及时地进行查漏补缺。平时要求学生将自己在考试和作业中的错题记下来,建立“错题卡”,考前可拿出来重点读,还要指导学生对本阶段学的内容中是中考热点的内容进行重点读,以强化对热点知识的掌握,把时间多放给学生。这样,效果往往会较好一些。 阅读教学的重要性,教师们都能理解,然而在现实的教学中,教师们多是不相信学生,从而导致了不能大胆地进行阅读教学,造成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得不到充分的培养,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教师要切实转变教育观念,从具体、从实际做起,真正把学生的阅读自学能力进行培养提高,从而全面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怎样提高创新能力

怎样提高创新能力 企业的核心创新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从增强自身创新能力出发,以自身力量为主体,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不断推动经济结构的创新,促使经济可持续性增长的能力。 怎样提高创新能力 1. 全身心投入 第一步就是要全身心投入地去发展你的创新能力。不要放弃你的努力。设定目标,争取别人的帮助,每天花点时间发展你的创新技能。 2. 变成一个专家 发展创新能力的最好方法之一就是成为服装摄影、品牌推广、品牌战略、影视广告、建站系统、画册印刷、品牌加盟、网站建设这一领域的专家。通过对课题的深入理解,你将能够更好地去思考问题新颖的或者创新的解决方案。 3. 奖励你的好奇 发展创新能力的一个常见障碍是:感觉好奇是一种胡思乱想。当你对某事感到好奇时,不要斥责自己,而是要奖励自己。给自己一个机会去探索新的课题。 4. 认识到有时创新本身就是奖赏 奖励自己很重要,但同样重要的是发展内在的动力。有时,创新的真正奖励在于其过程本身,而不是产品。 5. 乐于冒险 当开始发展你的创新技能时,为了提升自己的能力你必须愿意承担风险。你的努力可能不会每次都最终成功,但依然会

增强你的创新才能和发展未来可用的技能。 6. 记创新日记 开始写日记,记录你的创新过程,跟踪你的创意。日记是反思你已完成工作并寻求其它可能解决办法的一种非常好的方式。日记可用于保存想法,以便以后可能成为未来的启示。 7. 为创新投入时间 如果你不为创新投时间,你将无法发展自己的创新才能。每周安排一些时间,集中花在某些类型的创意项目上。 8. 克服阻碍创新的消极态度 根据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发表的2006年的一项研究指出,积极的情绪能够提高你创造性的思考能力。据这项研究报告的首要作者亚当.安德森博士说,“如果你正在做需要有创意的工作,或者在一个智囊团,你会想在一个有好心情的地方。”着重消除那些可能会损害您发展创新能力的消极想法或自我批评。 9. 克服失败的恐惧 担心你可能会犯错或者你的努力将会失败,这会阻碍你的进步。每当你发现自己有这样的感觉,提醒自己:错误只是过程的一部分。虽然你可能偶尔会在创新的道路上跌倒,但是你最终会达到自己的目标。 10. 激发新思路的头脑风暴 头脑风暴是一个在学术界和专业领域常用的技术,但它也可以作为开发你的创新能力的强有力工具。首先把你的判断力和自我批评放一边,然后开始写下相关的想法和可能的解决办法。目标是在一个相对较短的时间内产生尽可能多的想法。接下来,重点明确和细化自己的想法以达成最佳的选择。 怎样提高创新能力

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新意识 “创新就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就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战略部署下,大学生培养创新能力既就是实施科教兴国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也就是提高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在国家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战略部署下,大学生自我主动培养创新能力势在必行。 创新意识就是善于独立思考、敢于标新立异,提出新观点、新方法,解决新问题与创造新事物的意识。它就是创新思维与创新活动的基本前提与条件。它直接决定创新活动的产生与创新能力的发挥。创新意识,就就是求佳意识。马斯洛说:“创造性首先强调的就是人格,而不就是成就……自我实现的创造性强调的就是性格上的品质,如大胆、勇敢、自由、自主性、明晰、整合、自我认可,即一切能够造成这种普遍化的东西,或者说就是强调创造性的态度、创造性的人。” 创新能力一般就是指人根据一定的目标任务,提出新理论、新构想或发明新技术、新产品,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包含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创新精神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现状 大学生的年龄一般在二十岁左右,正处于人思维创造活动发展的重要阶段。我们思维敏捷、精力旺盛、思想活跃,然而,我国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还就是比较低的,具体体现以下四个方面。 (一)好奇心强,但创新意识贫乏 大学生对知识、经验的积累与掌握非常快捷,已不满足于现成的结论,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并对事物的因果关系的规律性探索越来越感兴趣,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开始逐步地发展。另一方面,我们往往只就是在单纯的好奇上停滞不前,不愿意或者不敢于标新立异,提出新观点、新方法,为解决新问题与创造新事物而努力。 (二)思维敏捷,但缺少创新思维方法 大学生随着知识与经验的不断积累,想象力逐渐丰富起来,思维能力,尤其就是逻辑思维能力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思维也较敏捷。但由于知识面窄,学科之间缺乏合理的整合,思维方式往往就是单一的与直线式的,致使我们思考问题时缺乏灵活性与全面性。 (三)具有一定的创新想法,但缺乏创新技能

化学教学与阅读能力的培养

化学教学与阅读能力的培养 在化学教材中,有许多值得学生阅读的问题。在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阅读,笔者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概念的阅读指导 1、概念提出之前的叙述部分。着重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识,认识新问题,通过联想、讨论、推理来启发学生提出问题与讨论结果。 2、化学基本概念的文字阅读。着重引导学生进行字和词、概念之间的区别与概念用语几个方面的阅读:⑴化学概念中关键的字和词。应引导学生字斟句酌地读,要让学生明白概念有它自己的严密性和准确性,不得任意删改。⑵概念之间的区别。对于一些容易混淆的问题,可以通过阅读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学讨论,加以判断。只有通过比较,才能加以区别和联系,也只有对化学概念进行类比,才能加深对化学概念的认识。⑶概念用语。化学教材的用语,书写都有严格的要求。通过阅读,加深对概念的认识。 二、图形的阅读指导 对于理论图的阅读,由于内容抽象,用图可以使理论形象化,增强感性认识,便于理解概念。在引导学生阅读时,着重指出与概念密切相关的部分。 1、对于实验装置和实验操作图的阅读。要引导学生阅读以下几个内容:(1)实验内容。(2)实验所需要的仪器和药品。(3)实验装置图的原理。(4)实验要求的条件。(5)推测实验时的正确现象,并回答:①化学实验的原理;②实验结论;③对实验中各种化学现象的解释。值得注意的是:有关实验图的阅读必须与实验的操作结合起来,要把阅读教材与观察实验现象紧密结合起来。 2、对于曲线图的阅读。它多属于一些综合知识的应用,需要一定的知识广度。简单地说,就是要学会坐标的应用,了解在每一条曲线中横坐标和纵坐标所代表的化学意义,同时还要了解图上的点、线、面的化学意义。 三、数据方面的阅读指导 化学教材中的数据都是经过科学家们的实验积累而得出来的。数据的引用是为了说明某一概念。因此,要在教材的阅读中,培养学生从数据中分析问题、导出概念。在阅读时,要告诉学生学会比较的方法。 1、看数据的大小。 2、看数据之间有没有内在联系。化学教学中还有有关表格的阅读、化学方程式中各种条件的阅读、实验现象的描述阅读等等。在阅读过程中应特别注意以

提高创新能力的20种方法

按照认知心理学家罗伯特.斯腾伯格的说法,创新可大致定义为“......创造既新颖又有价值的东西的过程”(2003年)。创新其实就是寻找解决问题和将要处理情形的新途径。这不是仅限于艺术家、音乐家或作家的一种技能,它是一种对各行各业都有用的技能。如果你曾想要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下 面这些技巧可以给予你帮助。 1. 全身心投入 第一步就是要全身心投入地去发展你的创新能力。不要放弃你的努力。设定目标,争取别人的帮助,每天花点时间发展你的创新技能。 2. 变成一个专家

发展创新能力的最好方法之一就是成为这一领域的专家。通过对课题的深入理解,你将能够更好地去思考问题新颖的或者创新的解决方案。 3. 奖励你的好奇

发展创新能力的一个常见障碍是:感觉好奇是一种胡思乱想。当你对某事感到好奇时,不要斥责自己,而是要奖励自己。给自己一个机会去探索新的课 题。 4. 认识到有时创新本身就是奖赏 奖励自己很重要,但同样重要的是发展内在的动力。有时,创新的真正奖励 在于其过程本身,而不是产品。 5. 乐于冒险

当开始发展你的创新技能时,为了提升自己的能力你必须愿意承担风险。你的努力可能不会每次都最终成功,但依然会增强你的创新才能和发展未来可 用的技能。 6. 建立自信

对自己能力的不自信会抑制你的创造力,这就是为什么建立自信是如此重要。记录下你已经取得的进展,表扬自己做出的努力,并且总是设法来奖励你的 创意。 7. 为创新投入时间

如果你不为创新投入时间,你将无法发展自己的创新才能。每周安排一些时间,集中花在某些类型的创意项目上。 8. 克服阻碍创新的消极态度

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方法研究

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方法研究 嘉峪关市长城路小学吴国栋 一、提出课题研究的背景: 创新能力是在智力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综合能力,是人们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它是人的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的创新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它已成为世纪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江泽民总书记在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指出:“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把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到了强国富民的理论高度。人类正处在新旧世纪交替时期,二十一世纪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人,这是新世纪人才规格的特点。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是时代赋予全社会的职责。在小学教育教学中,学生的实践能力主要体现在学生能够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依据实际生活中的经验,解决现实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接触自然、接触社会、接触问题,为学生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最大的空间,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学校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摆在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开和不断深入,教育创新改革向纵深的发展,在教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成为教育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对此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和研究。不断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相适应的,

是与新技术革命的兴起,以及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相适应的。它既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客观条件的产物,又是人们认识深化的必然结果。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活动,有利于青少年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二十一世纪,是科技创新的世纪。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着力提高青少年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已成为各国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在一些发达国家科学技术内容已作为中小学核心课程的重要部分,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由此可见,面对科技创新教育,国内外在科学发展观、创新教育理念、新思路和新对策等方面都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研究,从而为科技创新教育在学校里蓬勃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本次所确定的研究课题是在推动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和劳动者,实现“科教兴国”战略为目标;结合学校实施创新教育实践活动,经过不断探索、研究而产生的。它全面概括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意义和目的、实施策略和指导方法。通过研究,旨在使青少年学生坚定科技兴国信念、初步养成勇于探索、追求新知、实事求是、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帮助学生学习掌握广博的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参与、动手和适应社会发展的实践能力。以科学发展观和科技创新教育理念为指导,积极引领青少年学生创新教育向深层次发展。 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拟创新点。

课堂有效教学方法培养四种创新能力

课堂有效教学方法培养四种创新能力 【摘要】创新人才必须具有“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捕捉和判断新知识、新信息的能力,团队精神和团结协作的能力,国际对话和跨文化沟通的能力”。当前,创新 型人才培养的竞争已经前移到基础教育领域,高中阶段教育对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创新人才具有特殊意义。基于此,以高中政治为例,运用问题教学法,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运用发现教学法,培养学生捕捉和判断新知识、新信息的能力;运用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团结协作的能力;运用任务设计法,培养学生国际对话和跨文化沟通的能力。 【关键词】课堂教学;有效教学;教学方法;创新能力;创新人才 在北京师范大学附中主办的“创新人才?基础教育”研讨会上,与会专家一致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基础教育阶段尤其是高中阶段对于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日益增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咨询委员会和专家工作委员会颁发聘书仪式上指出,当前,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竞争已经前移到基础教育领域。《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也指出,高中阶段教育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创新人才具有

特殊意义。 21 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国与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的背后是人才的较量,这就要求基础教育顺应时代的要求,加快推进教育改革,着力培养具有四种能力的创新人才,这四种能力是“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捕捉和判断新知识、新信息的能力,团队精神和团结协作的能力,国际对话和跨文化沟通的能力” 。高中思想政治课是集知识性、能力性、思想性、政治性、社会性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它可以连接自然、社会、思维、生活等方方面面,综合运用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知识,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认识各种现象,更利于渗透创造能力的培养。课堂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关键环节、是学生进行创新活动的主战场。所以,培养创造性思维必须立足课堂,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选择到课堂教学设计必须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让学生在充分的活动中激发出灵感的火花,体会到创造的乐趣。基于此,本文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为例,探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方法。 1 运用问题教学法,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袁振国先生认为:“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首先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问题性教学。问题意识、问题能力可以说是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基础”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说:“发明千万条,起点一个问。”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敢于提问,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已越来越成为教育的本质特征。思想政治课教师一方面要巧妙地设计问题,使问题与学生的思维

化学教学中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化学教学中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复习课教学反思 在这次的备课过程中,我先拟定好上公开课课的课题,然后依照“分层培养,自主发展”的教学理念一起进行教学设计,考虑不同层次、不同班级的各种教法,接着有同校学科组其它教师一起听课,并提出了宝贵的意见。我相信以后总复习的专题复习会更好。 下面我着重谈谈本节课的设计思路和课后思考。 一.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是对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取方法的复习,是初中阶段的重点知识,也是升学考的重点知识,气体发生装置、收集装置的设计和改进是气体制取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本节课欲通过回顾总结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比较、分析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并引进洗气瓶,介绍洗气瓶的多种用途。在设计和改进气体发生装置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逐渐理解:由于反应物的不同和反应条件的不同,产生同一种气体不一定选择同一种装置;同一种实验装置还可以进一步进行改进。 本节专题复习课,意在通过对氧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的复习,进一步掌握有关气体实验室制取的一般思路、方法、规律。其中以氧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知识为基础,层层递进到总结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在此基础上师生通过分析、对比,共同总结出这类实验的规律,以期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目的,为高中化学中氯气的实验室制取进行有效衔接。 二.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的主线1:比较实验室制取氧气、二氧化碳的反应物、反应原理→发生装置→装置要求→装置纠错→练习:制氢气、氨气的装置选择→小结:归纳气体发生装置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有关。主线2:比较气体的收集方法、装置、装置要求→气体的有关性质→练习:选择三种气体的收集方法→小结:归纳气体的收集方法与气体的性质有关→链接中考,综合练习,巩固 三.课后的思考 这次的课后点评,和以往相似的是:先由授课老师谈自己的设计思路,再由听课的老师点评;不同的是:每个老师都谈了这节课最成功的是什么,有点遗憾的是什么。其他老师都中肯地提到了教学中的优点,也指出了设计中的不足,甚至当场就提出对本节课的整改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