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上海会展业发展及前景展望

上海会展业发展及前景展望

上海会展业发展及前景展望
上海会展业发展及前景展望

上海会展业发展及前景展望

摘要:近年来,会展业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我国上海市的会展业经过20余年的发展,已经从起步阶段走向健康成熟的发展阶段,为上海总体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文以上海会展业发展为例,拟就其会展业发展的现状进行概述,并就其发展前景进行SWOT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促进上海会展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上海会展业会展经济经济增长

作为全国会展业最为发达的城市,上海会展业历经20多年强劲发展,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使其成为经济新一轮发展的助推器。尤其2001年APEC会议的成功举办使上海赢得了“世界上最安全的城市”雅号,会议的规模及国际化程度不断加深。2010年世界博览会的举办会带给上海乃至全国更多的发展,巨大的产出带动系数不仅会带来经济的发展,其硬件和软件方面的更新换代也会给上海会展业的提升带来巨大的空间。

一、会展经济概述

在新世纪,会展业、旅游业和房地产业并称为三大无烟产业。会展业是会议业和展览业的总称,在国际上被称为“MICE Industry”,由会议(Meetings)、奖励旅游(Incentivetours)、大型会议(Conventions)和展览会

(Exhibitions)这4种活动组成的一个新兴的服务行业,影响面广,关联度高。所谓会展经济,则是指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会议和展览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社会财富增长的经济活动的总称。会议和展览的繁荣,不仅成了一个城市积聚财富的重要渠道,而且还是增长无形资产、全面提升城市形象的有效方式。

会展业可以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根据国际上的统计,它给当地所带来的相关产业的产值与展会本身的收入之比是9:1(上海抽样调查显示目前为1:8.8),即在创造每一元直接收入(如展费、门票)的同时,能够在其他行业上引发9倍的关联需求,并带动建筑、加工、贸易等领域多层次的生产诱发额。社会效益是指会展双方以及会展所在地获得的社会影响力和示范效应。如我们熟悉的博鳌,从一个海南省的小渔村发展成著名的国际会议中心,吸引着海内外会议组织者、参会者、旅游者等,其品牌效应可见一斑。可以说,会展多方面诱发经济,展示经济发展成果,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晴雨表”。

二、上海市会展行业发展

(一)发展历程

上海会展业伴随改革开放的脚步迅速崛起,尤其是近十多年才迅猛发展起来的。90年代以来,会展数量以每年近20%的速度递增。现在国际性展会数量已经接近德国,上海正在

成为中国会展中心城市之一。回顾上海会展业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以下3个阶段。

1 20世纪80年代是起步阶段,1984年上海贸促会以及上海首家展览公司――上海国际展览有限公司成立。当时上海会展界只有数十家国营企业,产业体系尚未形成,无论是软件水平还是硬件水平都无法达到现代展览业发展的要求。展馆只有从新中国成立后建成的上海展览中心和上海农展馆,总展览面积仅有2万平米。专业会展公司数量很少,主办者大都是港台和欧洲机构,展览会主要是国外友好城市举办的一些来华展示活动。

2 20世纪90年代是发展阶段,由于上海经济大发展,一下子涌现出上百家各种类型的展览企业,会展数量和质量迅速提高,基础设施高速建设(上海国际展览中心,光大展览中心,上海世贸商城相继建成),市场制度日臻完善,一批逐渐成熟的品牌展会开始出现,如模具展、汽车展、华交会等。上海会展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从1990年的40个展会猛增至2000年270个展会。

3 2000年后,上海会展业进入提升阶段,产业体系进一步完善。主要特点是会展项目呈现“国际化、品牌化、专业化、市场化”的趋势并且程度逐渐凸显。经营主体突破性发展,结构呈现多元化,涌现出一大批中外合资展览公司、外商独资展览公司以及民营展览企业,企业之间的竞争加剧。

展览项目数量不断增长,规模不断增大,展览项目展出面积越来越大,大型国际展会越来越多。2008年上海举办的各类展览会共544个,总展出面积707万平方米。项目的规模发展迅速,294个国际展会平均展出面积达2.03万平方米,特别是5万平方米以上的项目规模增长较快。

(二)发展现状

1 行业基本情况

根据上海市会展行业协会的资料,截至2010年12月底,协会已有会员499家,会员成分已呈多元结构,基本涵盖了会展主体业务以及与之相关的业务领域。会员包括国有单位,民营单位及外资合资、独资企业等。其中,品牌展览企业数量与日俱增,如华汉国际会展咨询(上海)有限公司、上海市国际展览有限公司、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和现代广告公司已是国际博览会联盟(UFI)会员。

2 设施基本状况

国际博览会联盟(UFI)认为,一个城市如果基础设施相对完备、人均收入在世界中等以上、服务业占GDP比重过半、外贸依存度接近或超过100%、行业协会的力量相对较强,就可以大力发展会展业。

(1)上海拥有一流的展览场馆。基础设施环境是举办大型展览活动的基础硬件。目前上海主要有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上海光大会展中心、上海展览中心、上海世贸商城、上

海国际展览中心、上海农业展览馆、东亚展览馆、浦东展览馆、上海农展馆、上海国际会议中心和上海汽车会展中心等10个主要大型展馆。其中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SNIEC)由上海陆家嘴(集团)有限公司与德国汉诺威展览公司、杜塞尔多夫展览公司、慕尼黑展览有限公司联合投资建造,是当前亚太地区最先进、功能最完善的展览馆之一。截至2008年底,上海10个主要场馆的室内总展出面积为26.81万平方米。

(2)据统计,截至2009年末上海目前共有310家星级饭店,其中五星级宾馆37家。餐饮业金融业及其他的现代服务业水平均位居全国首列。上海航空、海运、铁路及公路运输系统发达,分别有浦东和虹桥两个国际机场,港口、高速铁路以及地铁、公交等快速交通设施,具有良好的可进入性。甚至新国际博览中心均有公交和地铁交汇,交通非常方便。

(3)上海人均GDP已经达到了11,563美元,进入了世界上中等发达国家收入水平,而且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超过了59%,外贸总额占GDP比重也超过了100%。因而潜力巨大。

3 展览项目

经过不断地发展,上海的会展品牌化趋势增强。截至2009年7月,我国取得UFI认证的展会有56个,其中上海有17个,如,中国国际模具技术和设备展览会(Die&Mould China);中国国际加工、包装及印刷科技展览(ProPark China);中

国国际食品和饮料展(FHC Food&Hospitalily)、中国国际家具生产、装演与装饰机械及配件展览(FurniTek China);中国国际酒店、餐饮、烘焙、零售设备供应及服务展(Hotel China);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AutoShanghai)等(王晶,2006)。

上海会展业不仅已经拥有自己培育的品牌,境外各知名展览公司也纷纷将其品牌大展“移植”到上海,以争夺中国展览市场这块大蛋糕。目前,汉诺威工业博览会、电子通信展、欧洲制药原料展、慕尼黑工程机械展、法兰克福乐器展等近20个世界大展都在上海设立了展会。此外,国内各地如北京、广东等地的展览企业也争相将其在外地举办的国际展迁至上海,其中较为知名的有国际石材展、国际皮革展、国际玩具展、中国制冷展等。受金融危机影响,上海会展的国际展览项目有所减少,境外参展人数近两年却增加很快,而且国内展览项目不断增加,反映出国外买家建国内企业的关注度有所提升。

三、上海会展业的SW01分析

(一)优势

1 优越的地理位置

上海地处长江三角洲前缘,东濒东海,南临杭州湾,西接江浙两省,北界长江入海口,既能通过长江与长江沿岸各大城市联系,又处于我国南北岸线的中部,与其他沿海发达省

区交通更方便,腹地广阔,地理位置优越,一其区位优势得天独厚。

2 依托上海良好经济条件和政策支持

2009年,国务院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这赋予了上海更多的发展机会与政策支持。同时上海本来就是全国的经济和金融中心,拥有其他城市和地区无法比拟的经济实力和产业基础。除了能为会展行业的发展提供雄厚的资金支持,上海还提供了优质的基础设施服务和相关配套服务。作为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上海强大的消费和采购需求也为各类展览会提供了无限的发展空间。

3 上海的会展市场化水平较高

上海市会展以政府举办的较少,市场化操作的展会较多,市场化操作呈现较高水平。上海的国际展除华交会、工博会、跨采大会等由政府主办外,98%以上由企业自主运作。政府主办的展览会在组织、管理方面的市场化程度也不断提高。上海是各地政府办展最少的城市。政府展越办越少的一个直接好处,是政府对国际展的补贴越来越少。可以说在沪举办的几乎所有展览会,都在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下进行。近年来,上海展览市场越来越显露它的开放性,更加紧密地与国际展览业和国际产业对接,许多展览已成为亚洲同类规模最大的专业展。

(二)劣势

1 行业管理不规范

目前上海会展业管理体制与全国其他城市相比还算比较完善,但仍然存在多头审批的现象。没有一个权威的管理机构来进行统一协调,行业协会发挥的作用也相当有限,未形成合理的利益共享机制与分工协作体系,也尚未形成对办展主体有效的规范和约束机制。这一管理上的“错位”“缺位”现象也导致了展览业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并进而导致目前还存在无证办展、虚假广告、代报(转卖)批文、展会主题冲撞、重复和内展冲击外展、骗展等不良现象,给统计和管理带来了困难,令其处在无序竞争的状态,破坏了上海的形象,严重损害了上海会展业的健康发展。

2 会展业人才紧缺,从业人员素质较低

由于会展业是多个行业构成的产业链,包括不同的行业和企业,涵盖了研究、策划和实施三个大的层次。所以会展业的综合性特点决定了其所需人才是复合型人才。在会展期间忙碌的一些中低端职位如翻译、礼仪、接待、督导等多是短期兼职,大都是在校学生经过短期培训临时上岗,但高端人才需要数年的磨练因而极为匮乏。目前会展业的专业学校主要有华东师范大学上海会展学院,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中心,上海师范大学城市和旅游学院的会展经济研究所(过聚荣,2007)。而这些年来看高端人才培养也收效甚微。而人员素

质低也导致了会展业中存在的品牌展会少、重经营轻管理、骗展等现象。

3 场馆及设施方面的不足,成为发展的瓶颈

目前上海小型场馆已经够用,缺少5-10万平米的大型场馆。大型场馆稀缺使很多大型展览很难落户上海。虽然上海号称有10个大型场馆共26万平米,但其中有些已面临淘汰,大部分还是多层建筑,很不规范。而再看世界展览大国德国,拥有23个大型展览中心,总面积达240万平方米,超过10万平方米的展览中心就有8个,其中汉诺威博览展览场馆达47万平方米,室外展场21万平方米,还有5万个位置的停车场。另一方面硬件设施跟不上,上海对场馆建设缺乏长远规划和合理布局,上海会展规模的发展趋势是20-30万平米超大型展会(傅冰,2009),因而会展场馆的配套设施严重不足。在售票、旅馆的居住方便性、交通、停车场、银行、物流以及场馆布局方面与国外相比也相距甚远。

4 品牌化发展滞后

上海的工业博览会、华交会、汽车展、国际家具展等在规模和服务水平上都已达到较高水平,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的影响,但上海缺乏世界级的品牌展。从国际展览来看,上海国际性会展的数量和面积都是全国第一的,但从单个展会的规模和影响力来看,还是与广交会存在距离。广州的“广交会”是公认的国际影响最大的中国第一大展。而上海的重要

展会还远未达到广交会的影响力,更不用说与国际知名会展的差距了。

(三)机遇

1 世博会的举办将带来的有利影响

(1)在加强和完善会展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发挥重大作用。世博会兴建的大型场馆,设计的先进性能够吸引更多海内外的大型会展,同时上海会展展览面积也将大大增加,场馆设施不足的情况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增强了上海会展业的发展潜力。

(2)借助世博会提高上海的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中国承办2010年世博会,使日渐沉寂的世界博览会再次引起举世瞩目,上海抓住此次的机会,向世人展示上海的优秀的办展环境。

(3)增加就业机会。目前上海每周大约举办11个展会,其中大型国际展会有6个左右。世博会后国际展会数目可能会进一步增加,如按场馆面积算,未来5年内,上海会展场馆面积按新增加20万平方米计算,每年需新增会展相关就业人数4,000人左右(过聚荣,2007)。

2 经济危机带来的机遇

经济危机有利于会展业结构优化和品牌培育。目前我国展会的规模和质量与国外会展名城相比的落后,一定程度上说,由于我国的展会资源分散,影响了品牌展会的培育。经

济危机后出于成本因素的考虑,部分原本出国参展的企业可能将注意力转移到国内的展览,这有利于国内展览做大做强。另一方面,

部分小型同题材展会将因招商困难而停止举办,可减少会展资源的浪费以及增加大型展览的人气。目前世界各地仍未摆脱经济危机,行业不景气使得从业人员有更多的时间学习会展业方面的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也为未来会展业的更好发展打下基础。

(四)威胁

1 国外会展企业竞争

中国的会展市场已是多国竞争之地。加入WTO使我国的会展业也不断开放,国际知名会展公司争相抢夺市场。德国汉诺威展览中心、杜塞尔多夫展览中心、慕尼黑展览中心已在上海共同成立德国国际展览有限公司,并成为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的股东。锦江国际(集团)公司与日本株式会社JTB签约,英国励展公司、德国法兰克福展览公司、日本康格株式会社等已进入中国会展市场,为了瓜分中国会展“蛋糕”,他们不惜重金利用各种手段从国内会展企业挖走高素质的人才,致使国内会展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白热化。国外会展企业利用其雄厚的经济实力,丰富的管理经验,抢占中国市场,造成国内已形成的会展品牌项目消失和市场份额的下降,直接威胁到我国会展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2 国内会展城市的竞争

近些年会展业也越来越受到众多城市的注重。像北京、广州、大连、宁波等城市也都在形成地方具有特色的会展。如广州的广交会、大连的国际服装展览会、宁波的中国国际家居博览会、杭州的西博会等都已经形成很大的规模,成为国际知名的展会,每年吸引众多海内外参展商。面临这样激烈的竞争压力,上海更应该形成自己的特色性展会,在现有展会基础上不断提高展会的质量。

四、上海会展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制度与法制建设,用法律规范市场行为而不是用政策

目前,上海市的管理法规仅仅有2005年5月1日正式颁布的《上海市展览业管理办法》和分别于5月和7月颁布试行的《上海市会展行业自律公约》(试行)、《上海市展览场地租赁合同示范文本》。在法律方面非常欠缺,而且相对落后。政府的审批要放开,让市场对行业进行规范。行业协会在评优、评定行业资质方面的作用要进一步显现。目前国有企业力量过强,可以考虑逐渐转为民营,充分发挥能动性。

(二)进一步加强硬件基础设施建设

新国际博览中心建立以后,上海的场馆水平可以排到全国前三,但这远远不能满足现在的市场需求。政府可以提供政策、用地等方面的优惠,引导民间资本进行投资。现在可以

在新国际博览中心的基础上进行扩建或者再建一个更大的展馆,这样才能满足现在的展会需求,才能吸引更多的国际性会展,提升上海会展业的整体水平。

(三)向国外先进的会展城市学习借鉴经验,改善会展管理体制

作为行业主体,行业企业也需要推行行业标准。只有制定了完善的行业标准,使行业企业都有一个可以遵循的规范。才能有效地促进行业企业的规范化操作,整个会展市场才能够有序发展。行业标准可先从大的企业开始,将IS09000系列企业资质认证引入会展行业,以此来约束行业企业规范运营。上海市行业协会的成立时间还不长,在管理方面还缺乏经验,发挥的作用有限。国外著名的会展城市德国新加坡等国,其会展业历经多年的发展,在会展的筹办、经营、管理方面有丰富的经验,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四)把人才的培养作为会展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采取有效策略,提高会展从业人员理论和实践水平,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培养一批整体素质过硬,专业化水平较高的会展人才。一是要加强会展理论研究。所以成立会展相应理论研究机构,担负起分析国际、国内和上海会展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为政府和会展企业的发展出谋划策的重要使命。二是要对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同时需要促进民营会展企业发展,吸引真正把展览当作事业的高级人才来提升展览业发展

水平。通过会展培训和认证机制,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及素养,争取各个阶层从业人员的水平同时得到提高。

责任编辑:尚可

国际国内会展业发展现状趋势

国际国内会展业发展现状趋势 国际会展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199会展业又称会展经济,是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会议、展览或展览,获得直接或间接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经济行为。会展经济是客观存在的,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自18世纪中叶第一届世界博览会在英国成功举办以来,会展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一个新兴产业,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目前,会展业已经发展到相当的水平。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它在贸易交流、技术交流、信息交流、经济合作和增加就业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发展状况 1。欧洲会展产业发展状况 欧洲是世界会展产业的发源地。经过150多年的发展,欧洲的会展经济是世界上最大的,综合实力最强。德国、意大利、法国和英国都已成为世界级的会展业强国。从世界上举办大型展览最多的25个国家的市场分布来看,最大的展览场馆大多集中在欧洲,世界上绝大多数大型和行业级展览都在欧洲举办。专业贸易展览占世界总量的60%以上。他们的展览规模、参展商数量、国外参展商比例、观众数量、贸易效应和相关服务质量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德国被称为“世界展览王国”,拥有23个大型展览中心,包括9个1000多万平方米的展览中心。德国拥有世界五大展览中心中的四个。目前,德国的总展览面积为240万平方米。在世界主要会展业国家中,德国举办的专业国际展览数量最多、规模最大、效益最大。目前,德国每年举办400多场国际展览。在世界上有很大影响的210个专业国际贸

易展览会中,近三分之二(超过130个)在德国举行。德国展览机构在全球有386个办事处,并形成了一个全球展览网络。德国会展业的显著特点是许多专业展览都是在城市产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如汉诺威工业博览会、杜塞尔多夫国际印刷和包装展以及旅游城市纽伦堡的玩具展。 法国也是世界上会展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它的优势是举办综合性展览。法国每年举办1500多场展览,其中约180场为国内和国际展览,约12场以上为国际专业贸易展览。法国展览馆占地160万平方米,分布在全国80个城市。 英国会展业近年来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阶段。据英国展览报告统计,1999年英国举办了约900场展览,在1XXXX吸引了700多场展览,成为欧洲展览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意大利的主要国际展览主要在米兰、博洛尼亚、巴里和维罗纳举行。米兰国际展览中心是世界第二大展览场馆,展览面积37万平方米,会议厅面积13554平方米。 2。美国会展业发展现状 北美会展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今天,在美国举办的展览会的数量和展览业的直接收入在世界上排名第一。根据美国展览业研究中心的报告,在美国和加拿大XXXX举办的13185场展览,总展览面积为4561万平方米(其中美国占3498万平方米),843场展览,展览面积为9290平方米或以上,展览业的直接收入为104亿美元(包括90亿美元)

上海会展业发展及前景展望

上海会展业发展及前景展望 摘要:近年来,会展业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我国上海市的会展业经过20 余年的发展,已经从起步阶段走向健康成熟的发展阶段,为上海总体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文以上海会展业发展为例,拟就其会展业发展的现状进行概述,并就其发展前景进行SWOT分析, 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促进上海会展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上海会展业会展经济经济增长作为全国会展业最为发达的城市,上海会展业历经20 多年强劲发展,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使其成为经济新一轮发展的助推器。尤其2001 年APEC 会议的成功举办使上海赢得了“世界上最安全的城市”雅号,会议的规模及国际化程度不断加深。2010 年世界博览会的举办会带给上海乃至全国更多的发展,巨大的产出带动系数不仅会带来经济的发展,其硬件和软件方面的更新换代也会给上海会展业的提升带来巨大的空间。 一、会展经济概述在新世纪,会展业、旅游业和房地产业并称为三大无烟产业。会展业是会议业和展览业的总称,在国际上被称为“MICE Industry ” ,由会议(Meetings) 、奖励旅游(Incentivetours) 、大型会议(Conventions) 和展览会(Exhibitions)这4 种活动组成的一个新兴的服务行业,影响面广,关联度高。所谓会展经济,则是指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会议和展

览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社会财富增长的经济活动的总称。会议 和展览的繁荣,不仅成了一个城市积聚财富的重要渠道,而且还是增长无形资产、全面提升城市形象的有效方式。 会展业可以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根据国际上的统计,它给当地所带来的相关产业的产值与展会本身的收入之比是9:1(上海抽样调查显示目前为1:8.8),即在创造每一元直接收入(如展费、门票)的同时,能够在其他行业上引发9 倍的关联需求,并带动建筑、加工、贸易等领域多层次的生产诱发额。社会效益是指会展双方以及会展所在地获得的社会影响力和示范效应。如我们熟悉的博鳌,从一个海南省的小渔村发展成著名的国际会议中心,吸引着海内外会议组织者、参会者、旅游者等,其品牌效应可见一斑。可以说,会展多方面诱发经济,展示经济发展成果,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晴雨表”。 二、上海市会展行业发展 (一)发展历程 上海会展业伴随改革开放的脚步迅速崛起,尤其是近十多年才迅猛发展起来的。90 年代以来,会展数量以每年近20%的速度递增。现 在国际性展会数量已经接近德国,上海正在 成为中国会展中心城市之一。回顾上海会展业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以下3 个阶段。 1 20 世纪80 年代是起步阶段,1984 年上海贸促会以及上海首家展览公司――上海国际展览有限公司成立。当时上海会展界只有数十家国营企业,产业体系尚未形成,无论是软件水平还是硬件水平都

上海市会展行业主(承)办机构资质等级标准及评定细则

上海市会展行业主(承)办机构资质等级标准及评定细则 (讨论稿) 一、总则 第一条(目的依据) 为贯彻上海市人民政府2005年第47号令的“上海市展览业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会展市场,提升会展主办机构合法经营、有序竞争、诚信服务的水平,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上海市会展行业主办机构资质等级标准及评定细则。 第二条(主办机构定义) 本细则所称会展主办机构是指在国家主管机关依法登记注册,负责制定会展计划和实施方案,对招展办展办会活动进行统筹、组织和安排,并对招展办展办会活动承揽主要责任的独立法人单位。 第三条(资质等级标准定义) 资质等级标准是对会展主办机构策划、组织和实施会展活动的能力、质量、业绩和社会信誉的认定,是承担民事责任能力的体现,也是参与会展活动的合作和投标活动的重要依据。 第四条(适用范围) 凡在上海登记注册且以主办会展业务为经营主业的独立法人单位,适用本细则。 非上海登记注册的会展主办机构,如要求动申请资质等级评定,可予以受理,但所获资质等级仅适用于在上海主办的会展活动。 第五条(资质等级的使用) 1、主办机构所获得的资质等级,可在媒体宣传中和业务活动中以文字标明“上海市会展业XX级主办机构”。 2、上海市会展行业协会将以各种适当方式宣传推介获资质的主办机构,并俦推荐给境内外的会展合作机构。 第六条(管理部门) 上海市会展行业协会主承办机构工作委员会负责资质等级评定工作,并对获得资质等级的主办机构进行管理。 上海市会展行业协会对资质等级评定工作行使检查监督权。 二、资质等级分级标准 第七条(等级) 主办机构的资质为一级、二级、三级共三个等级,一级为最高等级。 第八条(等级划分标准) (一)一级资质标准 1、主办机构的注册资本金人民币300万元(含)以上或最近三年每年年终总资产达人民币1000万元(含)以上。 2、固定的办公用房(非住宅类)建筑面积400平方米(含)以上,并有相应的办公设施; 3、从事会展主办业务七年(含)以上,并在申请资质等级评定的前三年内在政府相关机构或其授权的专业管理部门中无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及诚信不良的记录; 4、经营会展活动的业绩(以下四项符合其中二项即可) (1)申请资质等级评定的上一年度其会展业务的收入达人民币3000万元(含)以上;

上海会展业发展现状分析和前景预测

上海会展业发展现状分 析和前景预测 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

摘要 本文首先分析了在新世纪,新的环境下,上海省会展业发展的现状,分别从发展背景、会展发展的有利条件和良好的政策环境角度来解说,通过分析研究并结合当前上海会展业发展现状,并对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及进一步发展的建议。最后根据世博会和APEC会在上海的召开预测出上海会展业的前景。 关键词:上海;会展业;国际展览;现状;前景

目录

绪论 近几年来,我国的会展业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从小到大,从单一到多样,从业余到专业,在我国,随着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不断增长及服务贸易的不断发展,中国会展业发展的潜力很大。而上海作为中国长江三角洲区域的经济龙头,上海会展业的整体实力在全国居于前列,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金融中心,是我国重要的出海口,国际化程度比较高。因此研究上海会展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可以让我们对上海会展业的发展有更加清晰的认识,为上海会展业能更好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一、上海会展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会展业发展背景 1.地理环境 上海地处长江三角洲前缘,东濒东海,南临杭州湾,西接江苏,浙江两省,北界长江入海口,处于我国南北岸线的中部,交通便利,腹地广阔,地理位置优越,是一个良好的江海港口。上海作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城市,由于其区位优势得天独厚,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服务业在GDP中占据半壁江山,现已率先在国内建立了地方性会展业协会。 2.发展过程 (1)上世纪80年代初期 上海的专业会展公司寥寥无几,每年举办的大型会展不过十来个。 (2)90年代 全国性或国际性会展数量以每年近20%的速度递增。1990年,上海每年举办的展览会只有40个,展览面积10万平方米。到了1999年,上海的会展数量达150个,展览面积80万平方米。 (3)21世纪以来 上海市会展猛增至270个,会展直接成交额超过450亿元。2001年上海会展业更呈现蓬勃生机,交易额达550亿元,会展直接收入达18亿元,占全国总量的45%,跃居全国会展城市之首。专业的会展公司、搭建公司、运输公司已逾百家,直接从业人员超过4000人,会展业已成为充满活力的朝阳产业。 方兴未艾的上海会展业,有力促进了中外技术合作、信息沟通、贸易往来、人员互访和文化交流,创造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3.行业基本情况

成都会展业发展现状分析2009

成都会展业发展现状分析2009 会展业在我国被称为三大新经济产业之一,具有强大的经济集聚和扩散效应,在引导产业发展、促进生产要素流动、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城市形象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成都会展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国内经贸活动的加强、西部大开发和成渝经济的快速发展,给成都会展业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同时,国际会展企业纷纷进入我国,国内各会展城市的激烈竞争,使成都会展面临着极大的挑战。 成都发展会展业有其城市经营体系的内在要求。第一,会展业带来的聚焦效益、名片效益和宣传效应,对成都在完善产业结构、改善投资软环境、创建国内最佳旅游城市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二,成都第三产业在GDP中的比重,远远超过了工业产业,2005年分别为49.8%和28.1%,会展活动聚集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有利于改变成都的资本和劳动力拥有状况,推动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第三,成都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使城乡经济矛盾和就业压力日益突出,会展业所带动的相关行业的发展和就业岗位的增加,使得会展业成为成都首选扶持产业之一。 目前,成都已成功举办过全国糖酒会、花博会等300多个展览会以及中国西部论坛、万国邮联等1500多场会议,展会的专业化、规范化和产业化水平日益提高,内容日趋完善,已涉及到机械、电子、建筑、花卉、食品、医疗器械、体育用品等行业,知名会展企业:中国国展集团和香港展览公司已经进入成都。中欧

历史上规模最大、欧洲企业参会企业数量最多的2006中国?欧盟投资贸易合作洽谈会于11月9日在成都开幕,极大地提升了成都市会展业的规格和档次。2005年,成都举办展会近200个,其中7个展览面积超过5万平方米,办会单位的场馆收入8亿元以上,带动相关行业产值120亿元,占当年GDP的5.06%,会展规模和会展经济均居中西部首位、全国前列。糖酒会等大型专业展会的规模年递增幅度超过25%,本土展会发展态势喜人,在国内取得了一定的知名度。2005年第六届成都国际家具工业展览会的展位数从首届的400多个增加到2200多个,参展企业近400家。成都会展业现已初步形成了专业展览会、会议和节庆活动齐头并进的发展态势。 一、成都会展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一个城市会展业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有:经济发展状况、对外开放力度、三产发达程度、会展硬件设施水平、地理位置、交通和通讯条件、文化底蕴、生态资源等,就整体而言,成都会展业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一)经济优势明显,对外开放程度高 一定的经济实力和资金投入,是进行会展基础设施建设和举办大型国际展会的必要条件。成都经济基础条件好,产业结构合理,十五期间经济总量与其增长幅度都比较高,其增长率一直保持在13%左右。2005年GDP增长率分别比全国、全省增速高3.6、0.9个百分

上海会展业品牌化发展趋势及战略分析

上海会展业品牌化发展趋势及战略分析上海建桥学院管理系王晶 英国学者凯文·得劳鲍夫在《品牌生存》一书中指出,“世界正在进入信息化时代,风格仅次于内容,越来越受到重视”。他强调,当商品提供越来越多的时候,商品的存世之道就是加强自身独特的消费风格。品牌就是在完善、加强、提升商品价值的同时,通过改进和增加商品的风格个性,使之成为一种个性化的商品。品牌化是实现个性的有效手段,是商品应对市场竞争的一种高级策略。因此,上海会展业要以解决现存的关键问题为突破口,实施品牌化发展战略,使上海会展产品走通国际市场。 1 上海会展业品牌化发展的关键问题 由于上海会展业品牌化发展受到现状、机遇、挑战,宏观环境以及竞争能力等要素影响,笔者认为,上海会展业品牌化发展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品牌塑造是会展业品牌化发展的基础平台。完善、现代化的基础设施是大型国际会展活动首先要考虑的因素,而城市自身的品牌和文化,则是影响国际会展活动选择的魅力因素。 其次,产业内部问题的协调解决是会展业品牌化发展的基本保障。一方面,政府、协会和企业各利益主体的地位、职责要明确,培养良好的市场运行环境,增强企业的自适应能力;另一方面,产业链要不断完善,形成以品牌会展公司(集团)为核心,其他配套服务为辅的产业系统,优化资源,加强竞争力。 第三,加速人才培养,提高核心竞争力是会展业品牌化发展的根本动力。人才是会展业发展最活跃的因素,却也是上海会展业品牌化发展最薄弱的环节,尤其是在培养高级会展人才和人才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等方面的工作已经迫在眉睫。 2 上海会展业品牌化发展趋势 上海会展产品与同类产品比较中能够取胜的基础是其品牌个性,她包括城市个性和产业特色。上海会展业品牌化发展趋势正是以解决上述三个关键问题和突出个性与特色为突破口。 按时间划分,上海会展业品牌化发展趋势表现为近期、中期、长期三个阶段,即在3年内会初步实现会展业的规范化和专业化,在5年内逐步实现会展企业的集团化和区域化,在10年内实现会展产品和企业运作的品牌化和国际化(参见图1)。到2015年,会培养出3至5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集团,可与国际著名会展集团如博闻、励展等同台竞争,并建立自己的竞争优势。培育20个以上的国际著名品牌展会,如上海工博会、华交会、上交会、国际模具展等,这些品牌展会应以上海优势产业为基础,展现上海产业特色,代表各个以上的300每年争取召开成为行业内头排展会。反映行业的国际动态,自行业发展方向, 重大国际会议,其中包括政府间会议、跨国集团年会和协会会议,如上海五国会议、APEC、ESCAP、《财富》论坛、世行年会等,这些会议足以对亚太乃至世界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届时,上海将成为具有高知名度、美誉度的世界会展中心城市。 时品牌 国际 集团1区域5 规范年3专业化年 阶段目标 图1 上海会展业品牌化发展目标体系 上海会展业品牌化的发展过程,要经过10年左右的时间,分阶段、渐进式的逐步推进。即便到2015年目标实现时,品牌化的发展道路也并为走完,只能说是取得初步成果,其品牌化的进程

关于成都市会展业发展现状分析与前景建议

关于成都市会展业发展现状分析与前景建议 会展经济,作为一种聚集效应和辐射效应都很强的综合经济,对交通、餐饮、住宿、旅游、商业等相关产业的直接带动效应可达1:9甚至1:12。在经济发展迅猛的全球化的背景下,会展业的发达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城市综合竞争实力的硬性指标,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会展业的开发,使其迅速成长为服务业中一个比重很大的产业,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奉献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我国的会展经济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会展业也是我国比较有特色的朝阳产业。其中,我国西南片区的会展业的发展依托城市——成都市,是我国会展业发展最快、最为繁荣的地区之一,从会展项目、内容、地域分布等方面看,成都市会展业具有产业特色突出、专业展览集聚等特点。虽然起步较晚,水平较低,但是在自己慢慢探索的道路上,也有着自己的品牌会展,比如成都的西部博览会,糖酒会等著名会展。其中,为加快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开展国际经贸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西博会的成功举办,将世界的目光关注到中国蓬勃发展的西部地区中心城市成都,由此可见,会展业对促进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竞争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回望2015年,成都市会展业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国际化、专业化、品牌化水平进一步提升。特别是在展会、论坛、节庆赛事活动的数量增长基本保持在5%的同时,会展业直接收入及综合收入双双实现两位数增长,分别为10.5%和11.3%。在成都市经济工作更加突出“稳增长”的重要摆位,在稳增长中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保稳定的大背景下,会展经济表现令人惊喜: 3月26日-28日,第92届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第26次在成都举行,国际

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共有来自法国、德国等33个国家和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地区的企业参展。本届糖酒会累计入场人次超过30万,成交总额为226.67亿元,比去年春交会增长8.8%,拉动成都服务业增收约19.5亿元。 6月3日-6日,全球3D打印行业规模最大的会议和展览——第三届世界3D打印技术产业大会暨第二届世界3D打印博览会在蓉举办,来自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多位代表围绕“迎接3D打印3.0时代”主题展开深入讨论。 6月中旬,2015世界机场城市大会(亚太)首次移师西部选址成都,吸引了来自40余家国内外机场高管、30余家国内外航空公司高管在内的全球逾600位参会嘉宾。 7月15日,成都市本土规模最大的自办展——成都国际家具展圆满收官,两期展出总面积达17万平方米,参展企业1100余家,共接待观众26.6万人次,其中,专业观众21.1万人次,大众消费者5.5万人次。展会两期现场成交总额136亿元,现场零售9000万元,拉动服务业增收达10.2亿元,创历届新高..... 由此可见,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成都市作为中国西部的会展业依托城市,确实是发挥着属于她的“西部龙头”作用,在成都市欣欣向荣的会展经济和会展业的带动下,我国西部乃至全国的经济增长都出现了非常大的增长。

上海会展劣势以及补充

一、上海会展行业监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法律法规有待完善 上海市颁布的《上海市展览业管理办法》对加强展览业法制化管理作了积极的探索,得到了业内人士的较高评价。主要起草者之一、上海市外经贸委吴根宝副处长指出,在起草过程中,不少本应做出规定的问题由于找不到上位法,只得放弃。六省(市)的同志一致建议,国家应尽快出台展览行业法律法规,明确展览业的管理部门、市场主体资格、依法限定展览会的冠名,展会评估、品牌认证机制以及各方面的权利义务,加强对展览活动的市场监管,建立违规处罚机制,引导行业组织、展览主办单位和场馆等发挥自律作用,为经营者创造一个法治的、可预见的市场环境。 2.会展业管理手段落后 上海会展业仍以政府为主导,政府对会展业的过多干预,违背了会展业的发展的规律,长远来说不利于会展业的健康发展,政府应该摆脱“裁判员”与“运动员”的双重身份,制定宏观政策来规范整个行业。 上海会展业行业管理比较分散,外经贸委管理国际展览会、出国展,工商局管国内展览会,会议与节事活动基本处于无人管的状况。管理分散造成的后果是信息不对称,虚假广告、代报批等现象严重。 3.审批管理机构缺乏,重复办展严重 上海缺乏统一的审批管理,在实际运作中导致了低水平的会展重复举办和会展行业统计的不便。“你很难统计上海到底举办了多少个会展和会议,就是因为分属于不同的部门领导,需要向不同的部门报批。”这种多渠道的审批制度以及审批各部门之间沟通与协调的缺乏,造成会展低水平重复举办,会展吸引力不足,参展商分流,造成市场混乱的局面。 4.保护与监管制度缺失 第一,无专利保护,这导致任何人都可以随便选择办展主题,主题冲突严重。第二,优质项目没有有效机制保护,导致很多品牌会受到非法冲击。第三,信息无人监管,导致虚假广告、骗展现象时有发生。 5.现有从业人员,监管人员素质普遍不高 二.上海会展经济存在的问题 1.场馆内建设有待加快:据不完全统计,在国内展馆面积排名中,上海的展馆总面积以及单体大型的展览中心面积在逐年下降,除了新国际博览中心外,其他场馆均相对较小,基本都是多层结构且布局分散,既不规范,周边的配套交通也不完善。 2.会议、展览有待平衡 上海的展览活动发展较快,但会议(论坛)尤其是在国际上有重大影响的会议同新加坡、香港、北京、南京等城市相比,差距较大,由于会议带来的社会效益相对滞后,经济效益是隐性的、长效的,经济上的难以获利影响了组织者的办会积极性,也制约了上海会议(论坛)活动的发展 3.配套服务有待完善 由于缺乏整体规划,目前上海会展服务的配套设施仍不理想,会展场馆经营、广告策划、设计施工、设备租赁等配套服务企业也不够完善,展业同旅游业之间的发展协调性也欠佳。

浙江会展业发展现状

浙江会展业发展现状 Final approval draft on November 22, 2020

浙江会展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自20世纪末期开始,在政府和民间的共同努力下,浙江会展业正在日益成为一个重要的产业。会展数量增加,品类增多,规模扩大,覆盖面提高,直接收入大幅增长。 据有关部门统计,我省150个国际标准摊位以上的会展,由1998年不到100场次增加到2001年的180多场次,会展直接收入由1998年的2500多万元增加到2001年的近亿元。国内会展业自1997年以来以20%的速度增长,1999年全国性协会参与的会展超过1300次,其中国际展和国内展各占一半;2001年突破2000次,会展收入约40亿元。另据国际展览联盟统计,2000年全球大型国际会展4000多次,会展收入2800亿美元。 会展业在区域经济中的功能恰如做菜用的“味精”,产业带动效应较强,间接收益大大超过直接收益。通过会展所达成的招商引资协议额、贸易成交额,由会展带来的旅游收入等相当可观。从目前来看,会展业对于浙江区域经济发展,特别是中心城市加快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区位条件、提升城市品位,促进中小企业和个人工作室发展等,逐渐开始发挥重要的作用。 一、历史沿革和基本现状 浙江会展业的兴起和发展,经历了若干阶段,并与经济社会发展、制度变迁紧密相关。 (一)会展活动出现较早 浙江地处东南沿海,向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文化之邦”的美誉。明清以来,杭嘉湖地区手工业和商业日益发达,对于推动形成中国早期资本主义萌芽阶段,起了重要的作用。进入十九世纪后半叶以后,以丝绸、纺织业为代表的近代工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以茶叶、丝绸和工艺品为大宗的出口贸易也相当可观。宁波、温州、杭州相继成为对外开放口岸,外国机构和商人陆续进驻,城市建设和功能得到新的扩展,以城市为中心的人口集聚、信息汇聚、商品交易和商业服务等成为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 在上述因素的交互作用下,零星的会展活动开始在中心城市出现。而严格意义上的会展活动,当属1929年举办的“西湖博览会”。这个由当时国民党省政府主办的西湖博览会,自6月6日至10月10日,历时128天,共设8馆2所,授奖3000余个,参观人数突破2000万。西湖博览会属国内首创,与巴拿马和巴黎博览会一起,成为当时国际上的三大博览会。西湖博览会以“振兴国货”为宗旨,在提高国货特别是浙、杭产品声誉的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西湖与浙江的知名度。于1934年在杭州建立的绸业市场,则具有展示丝绸精品、便利绸商交易的功能,日成交丝绸1000—1500匹。杭州是建国前国内会展业出现最早的几个城市之一,在全国有重要影响。但从30年代末期至解放前夕,由于战乱、国民党政府腐败统治等原因,浙江会展业几乎陷于沉寂的境地。 (二)会展成为计划经济的有益补充 自1949年建国至20世纪70年代末,浙江集中在杭州、宁波、嘉兴等地兴建了一批工业项目,市区人口不断增加,市区范围逐渐扩大,杭州成为浙江会展活动的中心。为了满足一些大型活动的要求,省和杭州市兴建了大型活动场所和旅游设施,如省人民大会堂、杭州饭店、省

上海地区会展业的概况

上海会展业的优势 1)位置优势 上海是中国的经济中心、重要的海空港和交通通讯枢纽,具有强大的经济集聚和扩散效应。上海作为中国最大、国际化程度最高和人流、物流最集中的特大型城市,由于地处经济发达、市场消费有很强的辐射效应的长三角地区,随着长三角地区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以及世界制造业重心东移的趋势,正在飞速发展的上海以及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正成为国内外商贸投资人士所关注的焦点,国际上一些大型跨国公司的亚洲研发中心和采购中心迁至上海。 上海申博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在于这座城市展现出的中西合璧与古今交融的文化特征。上海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目前已确定有11个历史文化风貌区、398处优秀历史建筑和234个具有传统特色的街坊,再以江苏、浙江两省作为延伸旅游,周边100 公里以苏州、周庄、同里、西塘、乌镇等为代表的江南水乡,150 公里至200 公里的无锡、杭州,300 公里内的南京、扬州、镇江等,都将成为会展旅游目的地,受到会展业的直接辐射和带动。 2)经济与市场优势 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1992 年至2004 年GDP 连续13 年实现两位数增长,2004 年上海人均GDP 达到5629 美元,居全国十大城市人均GDP 之首,已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1999 年至2002 年第三产业产值占GDP 比重超过50% ,已具备发展会展业的区位优势、经济基础及产业规模。i[i]在华东诸城市中,上海的产品、技术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商务信息快捷丰富,外商光临频率最高,人才相对集中,上海作为华东地区的会展龙头,加速了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3)行业规模优势 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贸易中心,十分重视发展会展业。经过20多年发展,各类展览企业及与展览相关的企业已达到8000多家,据上海会展行业协会统计,至2005年底,共有会员277家,其中国有企业33家占19%外商独资、合资企业53家占191%,民营企业191家占69%。2005年在上海共举办国际展览会项目276个,展出总面积376万平方米,国有企业办展的项目和展出面积占总比只有4O%左右,展览会的主题也基本覆盖所有行业。ii[ii]从1991 年开始,上海展览会数量每年以15%-20%的速度增长,展览面积每年以10%的速度增长。由于上海云集了半数以上的全球排名前100 的跨国公司,全球性经济论坛纷纷选择在上海举行,据上海市旅游事业管理委员会的统计,2002 年上海共举办国际会议243 个,上海目前每年所举行的国际展会在数量上已超过德国。如1999年的财富论坛、2001年的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2002年的亚行年会等重大国际活动,举办得都很成功。iii[iii]上海已发展成为亚太地区会展行业的重镇之一,上海会展业有如此好的发展状况以及良好的发展趋势,主要得益于上海具有发展会展业的良好环境。 4)硬件优势 场馆的规模直接制约展览业的发展。国际知名展览中心都是以大规模的展览支撑的。世界展览大国的德国,拥有21个博览会场地,展览场馆总面积230万平方米,其中汉诺威博览展场馆达47万平方米,室外展场21万平方米,还有5万个位置停车场。iv[iv]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一期建成后,室内外展馆总面积达18.88万平方米,待全部建成后,上海新国博览中心室内外展馆总面积将达到43.88万平方米左右,位居世界前列。v[v] 5)政策环境优势 根据上海市“十五”计划,明确要求要将上海建设成为“国际会议和展览中心”。上海市政府致力通过各项政策推动和法规保障,力求为上海会展业的发展创造相对宽松的环境。一方面积极引进一些国外知名会展企业进驻上海,另一方面还积极推进政府及相关旅游组织和会展企业加入国际性的会展组织协会。此外,上海市政府还通过了《上海市展览业管理办

会展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一、国际会展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会展业,又称会展经济,是一种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会议、展览或展销,以获取直接或间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经济行为。会展经济是一种客观存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自18世纪中叶首届世界博览会在英国成功举办以来,会展业得到迅速发展,并成为一个新兴的产业,被世界各国所重视。目前,会展业已发展到相当的水平,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在贸易往来、技术交流、信息沟通、经济合作及增加就业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一)发展现状 1.欧洲会展业发展现状 欧洲是世界会展业的发源地,经过150多年的发展,欧洲会展经济在国际上规模最大,整体实力最强。德国、意大利、法国、英国都已经成为世界级的会展业大国。从世界上25个举办大型展会最多的国家市场分配情况看,最大的展览场馆大多集中在欧洲,绝大多数世界性大型和行业顶级展览会都在欧洲举办,专业贸易展览会约占世界总量的60%以上,其展出规模、参展商数量、国外参展比例、观众人数、贸易效果及相关服务质量等方面,均居世界领先地位。 德国号称“世界展览王国”,拥有23个大型展览中心,其中超过1O万平方米的展览中心就有9个。在全球前5位的展览中心中,德国就有4个。目前,德国展览总面积达240万平方米。在世界几个会展业大国中,德国举办的专业性国际展会数量最多、规模最大、效益最好。现在,德国每年要举办400多个国际展会,在全世界影响较大的210个专业性国际贸易展会中,几乎2/3(130多个)都是在德国举办的。德国展览机构在全世界的办事机构达386个,已形成了全球化展览网络。德国会展业鲜明特点是:许多专业性展览会都是依托城市产业而发展起来的,例如工业重镇汉诺威的工业博览会,杜塞尔多夫的国际印刷、包装展,旅游城市纽伦堡的玩具展等。 法国也是全球会展业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其优势是在办综合性展览会方面。法国每年举办1500多个展览会,其中全国性国内展和国际展约为180个,具有国际性的专业贸易展有12o+左右。法国展览场馆面积160万平方米,展馆分布于全国80个城市。 英国展览业近年来进人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阶段,据《英国展览报告》统计,1999年英国共举办了约900场展览活动,吸引了1200万人。但与欧洲其他国家相比,英国国内举办的展会规模不大,多以中、小项目为主,而且目前国内展馆规模也不大,较有名的伦敦及伯明翰展场,总面积不过20万平方米,因此英国会展业的规模、水平、影响都无法与德、意、法相比。但英国却培育了如励展集团、蒙哥马利展览公司等享誉世界的跨国展览公司,在英国本土之外举行大规模的著名展览会。 意大利有40多个展场,每年办展达700多个,是欧洲办展最多的国家之一。意大利大型国际展览会举办地主要集中在米兰、博洛尼亚、巴里和维罗纳四个主要展览城市,米兰国际展览中心是世界第二展场,展览面积达37万多平方米,会议厅面积13554平方米。 2.美洲会展业发展现状 北美的会展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如今美国举办会展的数量和会展业直接收入均居世界首位。根据美国展览业研究中心报告显示,2000年美国和加拿大举办的13185个展览的展出面积共达4561万平方米(其中美国占3498万平方米),展出面积在9290平方米以上的展览843个,会展业的直接收入为104亿美元(其中美国90亿美元)。 3.亚洲会展业发展状况

上海市会展业现状及提升思路

上海市会展业现状及提升思路 上海市会展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基本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实力,上海市开始显现出国际会展中心的魅力和风采。 上海市大型展馆现有7 家,总面积超过15万平方米。其中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全部建成后总展览面积达25万平方米,将成为亚洲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展览中心。现有从事会展组织、场馆经营以及相关服务的专业公司达8000余家,并有一批会展企业和品牌获得了国际认证。上海市的会展业初步体现了强有力的竞争力,得到了国内以及国际社会的肯定。 会展业竞争力的弱项 尽管上海的会展经济一派繁荣,但与发达的国家相比还差很远。主要表现在: 会展场所面积小,规划不合理。投入使用的最大的场馆为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室内面积为5.5万平方米,其他展馆面积都相对小的多。另外,上海市对会展场所总体长远规划不足,几大展览场馆分别位于浦东、虹桥、徐家汇等区,难以满足举办大型国际会展的需求。 会展企业规模小,管理水平落后,竞争力较差。目前在上海市工商局登记的经营范围包括展览服务内容的公司近8000家,其中真正具有经营实力和竞争实力的只有150家左右。众多会展企业规模小、专业性不强,与国际巨头展览公司有着娴熟的品牌运作理念和先进的管理技术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会展业秩序混乱,鱼龙混杂。很多草台班子公司经验不足、能力欠缺,所办的会展档次低下,管理混乱。另外重复办展和"拼盘"办展现象非常普遍,严重损害了参展商的利益,导致声讨“骗展”、“闹展”、“罢展”会展事故时有发生。

同发达国家的著名展览市场相比,上海市知名展会品牌数量稀少,专业性不强,“大杂烩”现象国际影响力不高,严重影响了上海市会展业的权威性和形象。 此外,对外营销不够,项目运作没有达到国际化。展览业具有外向型、国际化的特性,但是上海市会展业还没有呈现出国际化的特点,主要面向和服务国内市场,国际化程度很低。进一步加强竞争力的十大思路 上海市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会展业,在国际社会中获得较强的竞争力,必须进一步从多方面下功夫: 首先,继续强化场馆基础建设,加强软件建设。上海会议、展览场馆面积较小,地方分散,离国际水准相差甚远,必须重新规划并建设之。 其次,进一步规范会展业的市场秩序,不断提升会展质量。对会展公司的资质进行严格管理,要提高会展业的准入门槛,对会展公司办展内容进行仔细规划和严格审批,对其质量进行严格把关,使那些有实力的大公司能够真正成为上海市会展市场的代表。 再次,会展企业应在政企分开的基础上进入市场,走产业化道路,把会展公司做大做强。通过企业结构改革,并在市场竞争中通过收购、兼并、联合、参股、控股,上市经营等方式,进行跨地区、跨部门的战略重组,组建会展集团,增强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第四,重点打造一至两个国际会展名牌,走专业之路。上海市会展业在品牌建设方面要以诚信为原则,以市场为导向,选择某一特定题材,力求定位清晰、主题鲜明,系统地、有针对性地进行品牌策划、建设和营销,进而形成具有一定规模,能代表行业的发展动态,对行业具有指导意义并有较强影响力的品牌展览。 另外,还要进一步融入国际会展专业组织,加强国际联系。要加强与国际会展组织的合作和交流,增强组织间技术和信息交流,了解行业发展趋势,扩大企业的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

中国会展业发展分析

中国会展业发展分析 ——文献综述 姓名:孔美冬 班级:会展11-3 学号: 201105005928

摘要:自上世纪90年代,中国的展览业就在全球展览业中异军突起,形成了一个新兴的展览业市场。从展览的项目数、规模、总体水平和影响看,中国已成为亚洲的展览大国,并正逐步成为亚洲地区的区域性“展览中心”。我国现在已经拥有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现代化展览场馆,形成了若干具有一定实力的展览集团公司,也培训了一批水平高、影响比较大的名牌展览会。日益繁荣的展览活动不仅对引导有关产业发展,提升制造业水平,促进生产要素流动、优化资源配置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有力地推动、配合了中国企业发挥比较优势、走向国际市场、参与国际商品供应链,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但会展业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如市场化不高、专业人才缺乏、组织与管理落后等,这需要我们正确对待,促进会展业快速、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中国会展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对策发展展望一、中国当前的会展业 会展业发展现状:1.中国是世界最大、最具潜力的消费市场。入世后国内市场的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国际市场也将对我们更加开放,两个市场的开放必将促使中国的内需外贸和经济活动更趋活跃。入世后,中外展览组织者之间的竞争、国内各展览组织者之间的竞争、展览场馆相互之间的竞争、中国各展览城市之间及世界其他国家相同展览会之间的竞争会愈演愈烈。 2.中国展馆设施水平快步提高。基础场馆条件的好坏对会展业的发展影响很大。会展业已经形成一个行业,入世后中国市场经济的进一

步成熟,展览市场本身的发展和需求,中外价格并轨肯定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中国会展业发展特点:1.展览项目持续增长,数量扩张明显。中国会展业“起步晚,发展快”。我国1997年的展出项目数首次突破1000个,到2001年突破2000个,2002年就超过3000个,2005年估计约为3800个。就展览项目的国际比较而言,我国已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二。但是,我国的展览项目绝大多数是中小项目,规模大的项目和品牌项目屈指可数。尽管这些展览的总展出面积也是一个巨大的数字,但就展览收入而言,我国还不是一个展览强国。 2.展馆建设方兴未艾,成为城市必要设施。近年来中国会展业快速发展的另一个显著现象是,在发展城市会展经济热潮带动下,各地大建展览场馆的势头一浪高过一浪。展览场馆的总面积也在全世界中居前列,但出租率比展览发达国家而言要低得多。 3.展览主办多元发展,政府主导色彩浓烈。我国的展览活动大多由政府或半官方机构主导。就展览主办机构而言,尽管目前参与者众多,多元化特征明显但大体上有五大办展主体,即政府(包括政府及部门、政府临时机构、贸促会等半官方贸易促进机构)、商协会、国有企事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 4.展览地区集中程度高,经济发达地区领先。中国的会展业实际上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省市,而且集中程度相当高。就城市而言,公认的三大展览城市是北京、上海、广州,这反映了我国会展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和经济发达省份的现状特点。

广州会展业发展现状

广州会展业发展概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会展业以年均近20%的速度递增,成为国民经济的助推器。会展业具有中介有效、成本低廉、增加就业、推动经济的特点,是高效益、无污染而且对相关产业带动力极强的产业。据权威资料表明,国际会展业对相关产业如交通、商业、餐饮、旅游等具有积极的带动效应。展会在产品销售中也承担极为重要的角色,贸易展会成交额仅次于直销。根据美国展览业研究中心(CEIR)的统计,3/4的买家在贸易展会上找到新的供应商,超过1/4的买家在展会上购买产品。因此,世界一些著名“展览城”,如汉诺威、法兰克福、科隆、芝加哥、纽约、巴黎及新加坡、香港等都将会展业作为支柱产业加以扶持。中国加入WTO 后,国内会展业的高速发展、国际会展中心向中国转移,为广州迎来了会展业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但也带来更大的挑战。 广州毗邻香港和澳门,位于中国经济发展最快、最具经济活力的珠三角经济圈腹地,是华南地区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量最大的集散地区和区域中心城市。广州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对外通商口性岸,对外贸易自秦汉时迄今两千余年一直繁荣兴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贸易口岸角色。改革开放后,广州为全国最大的内贸及分销中心,商品覆盖全国和东南亚,欧美等地区。早在20 世纪90 年代初,广州曾把国际化大都市作为城市的战略定位,是符合世界经济国际化发展趋势的。进入新世纪,更加务实地从实际出发,定位为区域中心城市。广州的国际化方向是历史以及未来发展的使然。因此,广州计划 3--5年,成为亚洲会展中心城市;未来10--20 年,成为世界会展中心城市。作为“中国第一展”举办地,广州在中国会展城市中享有独特的历史地位。然而,珠江三角洲乃至全国会展形式风云变幻,广州如果不能了解自身特点,提高核心竞争力,推进国际化进程的话,必然会丧失已有的优势,甚至连作为中国会展“第三城”都不保。 一、广州会展业已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广交会的诞生,使广州成为当代国内会展业开始最早的城市,改革开放进一步促进了广州会展业的迅速发展,善于吸纳外来文化,敢于实践创新的广州人已经在会展业方面先行一步,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一)拥有两大展馆群体 广州的会展场馆形成了以流花地区中国出口商品交易展览中心、锦汉展览中心和琶洲国际会议展览中心两大会展场馆群体为主的展馆格局(见表1)。尤其是广州国际会展中心建筑面积达70 万平方米,有亚洲第一展馆之称的新馆建成,使广州展览场地供应量大幅增加,为广州竞争“国际会展都市”提供了硬件保证,也更加确立了广州会展中心城市的地位。 (二)涌现出一批品牌展会 珠江三角洲会展经济带是目前中国会展经济带最为繁荣的地区。广州是中国第一展“广交会”的所在地,历经几十年,每届成交额都达到150 亿美元,客商十几万,国际化影响极大(表2 )。同时,还培育了一批像留交会、美容展、家具展、建材展、医疗器械等品牌展会。 据广州市统计局统计结果显示2007 年在广州市举办的名展、大展数量均呈现增长态势,展览规模明显扩大:(1)春秋两届交易会展览面积61 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0.41%;(2)春夏两届中国广州国际家具博览会37 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1.49%;(3)春秋两届广州国际美容美发化妆用品进出口博览会14.61 万

上海会展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前景预测

前言 自20世纪80年代以后,全球掀起的新经济和一体化浪潮使我国会展经济搭上了“顺风车”,为它的迅速发展带来机遇。同时,中国会展经济的发展也推动中国加速融入到世界经济体系中,参与更广泛的国际竞争,在竞争中不断壮大自己,谋求新的发展。 回顾这二十年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出会展作为一个行业在中国日臻成熟的成长轨迹。我们也会发现会展经济作为一个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无论是展会数量、规模,还是展馆面积,其增长速度都在不断提高,展会的国际化与专业化水平也不断提高,出国参展和举办国际性展览会的次数明显增加,专业展、名牌展颇具特色。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培育,中国一批拥有品牌和发展价值的展览会脱颖而出,成为引领国内展览业发展的领跑者。会展业不仅已经逐步具备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新兴行业的雏形,甚至成为一些地区、城市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各地区、城市根据各自的经济状况和特点,打造、开发具有当地优势的展会,并且正在向定期化、专业化、规模化和品牌化发展。 然而我国的会展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存在较大差距的,这些差距表现在场馆规模、组织管理、专业人才、展会品牌等众所周知的方面,尤其是加入WTO以后,拥有雄厚实力国外展览公司涌入中国市场,势必给国内展览公司带来巨大的挑战,增加国内会展业的紧迫感和危机感。但冷静地分析,中外展览组织者是各俱优势的,海外跨国展览公司的优势在于拥有比较完备的营销网络、充足的资金、人才以及丰富的组织、管理经验,而中国的展览组织者拥有充足的地缘优势、国内的客户资源、熟悉的中国市场情况,并具备一定的组织能力和服务经验。WTO带给我们的绝对不仅仅是挑战,更重要的是它给我们带来的机遇。入世后中国展览业必将获得巨大的发展空间,接受国际化的市场竞争,促使政府规范管理、行业趋向成熟,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在吸取他人所长的基础上完善自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