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马克思期末考试试题A卷

马克思期末考试试题A卷

马克思期末考试试题A卷
马克思期末考试试题A卷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2006-2007学年第二学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A)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面各题的选项中,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1项,并将代表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干的括号内。1×20=20分)

1.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曾经被称为“时代的歌中之歌”的是()

A.《共产党宣言》

B.《资本论》

C.《反杜林论》

D.《国家与革命》

2.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丰富内容体现了( )的统一。

A.科学性与革命性

B.世界观与方法论

C.唯物论与辩证法

D.政治与经济

3.哲学上两大对立的基本派别是()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D.一元论和二元论

4.事物发展的动力是()

A.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单独性起作用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同时起作用C.矛盾的同一性 D.矛盾的斗争性

5.“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不同的哈姆雷特”,这说明了()

A.哈姆雷特会在不同人的头脑中显现不同形状

B.人的个体差异性

C.人的意识的个体差异性

D.人的意识的能动性

6.“我思故我在”是()

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C.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7.实践高于理论是因为实践具有()

A.普遍有用性的优点

B.直接现实性的优点

C.主观能动性的优点

D.客观物质性的优点

8.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

A.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B.经验论和唯理论

C.能动革命的反映论和直观被动的反映论

D.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

9.人类社会和自煞界对立统一的基础是( )

A.地理环境

B.劳动

C.人口的生产和再生产

D.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10.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性质取决于它( )

A.是否符合经济基础的要求

B.是否符合统治阶级的愿望

C.是否推动经济基础的发展

D.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11.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

A.社会意识的历史继承性

B.各种社会意识之间的相互影响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变化上的滞后性

12.下列观点中,正确表达了人的本质的是()

A.人之初,性本善

B.人天生是政治动物

C.人是符号动物

D.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3.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D.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矛盾14.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

A.商品的不等价交换

B.小生产者有人身自由

C.资本的原始积累

D.劳动力成为商品

15.资本家获得相对剩余价值是()

A.工作日绝对延长的结果

B.工人工资低于劳动力价值的结果

C.劳动力供过于求的结果

D.技术进步和生产率提高的结果16.在资本积累过程中,实现个别资本增大的形式是( )

A.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

B.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

C.资本积累和资本集中

D.资本生产和资本流通

17.现代资本主义的经济实质和重要经济基础是()

A.垄断

B.剥削

C.国家调节

D.对外掠夺18.金融寡头实现其经济上统治的主要途径是()

A.“参与制”

B.公私合营

C.建立垄断银行

D.相互联合

19.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首要特征是()

A.议会制

B.分权制

C.两党制或多党制

D.普选制

20、社会主义民主的实质是()

A.人民当家作主

B.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

C.目的和手段的统一

D.全体人民享受广泛的民主权利

二、多项选择题(在下面各题的选项中,请选出所有符合题意的选项,并将代表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2×10=20分)

1.马克思主义是( )。

A.以世界的本质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为根本研究对象,是关于世界的普遍本质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B.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

C.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意识形态,即现代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

D.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2.马克思主义是在吸收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尤其是在批判地继承、吸收人类19世纪所创造的优秀成果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在总结资本主义制度发展和工人阶级斗争实践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主要有( )

A.德国古典哲学

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C.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D.复辟时期的历史学家的学说

3.对科学发展观的全面理解是( )

A.第一要义是发展

B.核心是以人为本

C.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D.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4.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

A.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B.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

C.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D.社会生产关系本质上是物质关系

5.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是()

A.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B.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C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

D.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6.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以科学实践观为基础的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这是因为()

A.它把实践的观点引入了认识论,全面地揭示了认识过程的唯物的性质

B.它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全面地揭示了认识过程的辩证的性质

C.它是以实践观点和辩证观点为特征的反映论

D.它既驳倒了唯心主义先验论和不可知主义怀疑论,又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的缺陷,实现了人类认识史上的变革。

7.唯心史观和唯物史观的根本对立表现在()

A.唯心史观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唯心史观把社会历史看成是精神发展史,唯物史观认为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C.唯心史观根本否认社会历史的客观规律,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社会是合乎规律的辩证发展过程

D.唯心史观根本否认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8.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资本构成的理解是()

A.资本的技术构成是由生产的技术水平所决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比例

B.资本的价值构成是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这两部分资本价值之间的比例

C.资本的有机构成是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的构成

D.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是一般趋势

9.在列宁时期,哪些是不符合俄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政策主张()

A.实行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

B.实行以取消商品货币关系为主要特征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实行以发展商品经济为主要特征的新经济政策

D.实行工业现代化和农业集体化

10.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是()

A.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

B.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旧世界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特点

C.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而不作空想的详尽描绘

D.坚持发展观点,把对未来社会的科学预见看作是一个不断丰富发展的认识过程

三、辨析题(5×3=15分)

1.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改变了垄断资本主义的性质。

3.共产主义社会的建立意味着人类历史的终结。

四、论述题(1×15=15分)

1.论述马克思所提出的“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关系

五、材料分析题(15×2=30分题目见另纸)

大学马克思主义期末复习知识点汇总

复习知识点汇总 1.马克思主义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2.马克思主义创立的时代特征?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3.马克思主义创立的直接理论来源? 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国空想社会主义。 4.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的标志?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5.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人民性和发展性 6.什么是哲学?哲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 (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体系。 (2)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何者为本源的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7.物质的唯一特性?物质的存在形态?意识的本质? (1)客观实在性。 (2)时间和空间 (3)意识是特殊的物质——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 8.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区分和统一的基础是什么? 实践 9.物质与意识的辩证统一关系原理? 原理: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不仅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而且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 10.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的内容及其意义?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内容是世界是统一的,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无限多样的统一。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意义在于:这一原理是辩证唯物主义整个理论大厦的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系列原理、原则都是以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为基础,为中心的。11.唯物辩证法的总观点和总特征?联系的特点?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1)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2)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条件性 (3)内容与形式。本质与现象。原因与结果必然与偶然。现实与可能 12.发展与运动的区别与联系?为什么说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1(1)区别:性质不同。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是指事物的一般变化和过程,标志着事物变动不定的动态过程。既可以是上升的、前进的动作,也可以是下降的、倒退的运动,还可以是平向运动;而发展是在运动、变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事物运动、变化的整体趋势和方向性的范畴。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联系:发展一定是运动,而运动不一定是发展。只有前进的、上升的运动才叫发展。运动变化的基本趋势是发展。 2.①新事物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而旧事物丧失了存在的必然性,失去了生命力和发展前途,因而必然被新事物所代替。

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福建师范大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 考试科目: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重修) 考试时间:2004年8月26日院、系:年级:专业:

答案: 福建师范大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答案考试科目: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重修) 考试时间:2004年8月26日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6分,请将答案填入表格内) 1.人们无法自由地选择生产力。 答:对。(2分) 生产力是在人与自然之间进行物质和能量的变换过程中形成的特殊的社会物质力量。生产力的形成和运动虽然离不开人的精神因素,但却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其运动变化有其内在的客观规律,一定时代的生产力既是前人实践活动的客观结果,又成为后人进行实践的既定前提。因此,人们无法自由地选择生产力。(2分) 2.矛盾的基本属性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答:错。(2分) 唯物辩证法所说的矛盾,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的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从辩证矛盾的含义可以看出,对立(斗争性)和统一(同一性)是矛盾的两个根本属性。(2分) 3.错误的认识也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答:对。(2分) 人的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无论正确的认识还是错误的认识,都不是主观自生的,都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错误的认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歪曲反映,它也能从客观存在中找到根据。(2分) 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24分) 1.简述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 答: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方式,没有无运动的物质。(2分)任何运动都有它的物质承担者,世界上不存在没有物质的运动,脱离物质的所谓“纯粹”的运动是没有的。(2分) 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否认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认为物质从本质上是不运动的,即使有运动变化,也是由外部力量的推动而引起数量的增减和位置的移动。唯心主义则主张没有物质的运动。(2分) 2.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表现在哪里?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试题及答案2

一、单选题(共30题,每题2分,说明:选择一项正确的答案)小计:0.00分已经批改 1、“吃、喝、住、穿,这是人生的第一需要”的观点属于() A、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B、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 C、利己主义的观点 D、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参考答案:A 考生答案:未填写 具体得分:0

2、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说道:"我认为,在人类的一切知识中,最有用但也最不完善的知识就是关于人的知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破解了人是什么这一"斯芬克斯之谜",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 ) A、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内在统一 B、所有人共同属性的概括 C、自由理性的外化 D、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参考答案:D 考生答案:未填写 具体得分:0 3、恩格斯指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整个流体静力学(托里拆利等)是由于16世纪和17世纪意大利治理山区河流的需要而产生的。这说明( )

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B、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惟一标准 C、所有科学的成果都直接来源于实践的需要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参考答案:D 考生答案:未填写 具体得分:0 4、认识的最终目的是() A、发现真理 B、改造世界 C、创立科学理论 D、改造客观规律 参考答案:B 考生答案:未填写

具体得分:0 5、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这句话强调了() A、人们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事物 B、人们获得感性经验至关重要 C、人们不仅要善于观察事物,而且要善于思考问题 D、人们在认识事物是要有理性的指导 参考答案:D 考生答案:未填写 具体得分:0 6、哲学是()。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试题.docx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试题 (卷面 100 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1 分,共20 分) 1. 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 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2. 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物质范畴的正确理解是:() A.物质是各种实物的总和 B.物质范畴是从各种物的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C.物质的惟一特性是它可以被感知 D.物质是自然界中具体的物质形态 3. 意识产生的决定性环节是:() A.人脑的进化 B.动物心理的形成 C.语言的产生 D.劳动 4. 毛泽东“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诗句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间空间的主观性的统一 B.物质运动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C.物质运动的无限性和时间空间的有限性的统一 D.物质运动的多样性和静止的单一性的统一 5. “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这一论断说明:() A.世界除了过程,什么都不存在 B.一切都在变化和发展,没有永恒不变的事物 C.世界作为过程的集合体本身是没有方向的运动状态 D.承认运动就必然否认相对稳定 6. 科学家洛仑兹提出“蝴蝶效应”理论,他说:“可预言:一只蝴蝶在巴西振动翅膀会 在德克萨斯州引起龙卷风”,这个说法:() A.说明一种事物和现象可以通过一系列中介环节和另一事物、现象发生联系 B.片面夸大了联系的普遍性 C.把联系理解为主观随意的,否认联系的客观性 D.否认了联系的多样性 D.矛盾双方融合促使事物发展 7. 人类对自然界的全部“统治”力量在于:() A.人类能征服和改造自然界 B.人类必须依赖自然界,因为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C.人类是否能正确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 D.人类能够保持生态平衡 8.“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

马克思大学期末考试辨析题整理

辨析:1.唯物主义是可知论,唯心主义是不可知论。错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作为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坚持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即坚持世界的可知性,是唯物主义和某些唯心主义者都承认的观点。2.意识是人脑的产物,它的内容与形式都是主观的。错误。单靠大脑人不能产生意识,意识是在实践基础上大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而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3.社会规律是人的活动规律,社会规律应是客观性与主观性相统一的规律。 错误。社会规律是人的活动规律,但社会规律一旦形成同样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具有客观性。如果社会规律是客观性与主观性相统一的规律,则说明规律能为人的主观意识而转移。4.辩证法对现存事物作肯定理解的同时,包含着对它否定的理解正确。其一:辩证法认为现存事物既包含肯定因素,也包含否定因素;其二:现存的事物都是要灭亡的,相对于更高的条件而言,现存的事物必然要失掉存在的合理性。5.社会发展规律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因此人在社会规律面前无能为力。错误。社会规律是人的活动规律,它一旦形成后制约人的活动,这就是社会规律的客观性。但人可认识.利用.驾驭规律为实现主体的目的服务。6.意识对物质的能动的反作用是指意识能直接地改造客观世错误。意识对物质的能动的反作用是指意识能指导人的实践活动从而达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思想不可能直接创造什么东西。7.唯心主义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错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作为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不是划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标准。坚持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即坚持世界的可知性,是唯物主义和某些唯心主义者都承认的观点。8.唯物主义都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错误。唯物主义都承认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是世界的本原。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旧唯物主义则是“半截于”唯物主义:它们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一到社会历史领域.就陷入了唯心主义,认为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只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实践的客观实在性,认为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正确指出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即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9掌握适度原则就是任何时候都不要超过事物的度。 错误。度是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限度、幅度和范围,度这一哲学范畴启示我们,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要掌握适度的原则。为了维持事物正常发展,必须保持事物原有的度,为了促进事物发展;又必须超出事物原有的度,要适时抓住时机,促进事物的质变。10.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由计算机网络建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将成为社会的基本关系。错误。生产关系是社会的基本关系,它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它决定着其他一切社会关系。网络是人们的一种交往工具,它会对社会关系产生深刻的影响。由计算机网络建立的关系可以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多种社会关系,但不会成为社会的基本关系。11.新出现的事物就是新事物。错误。新事物是指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远大前途和强大生命力的东西。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是看它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性,而不是时间的新近。12.世界统一于存在。错误。之所以是错误,是因为“存在”是什么,在这里,是不明确的;;如果存在是精神,世界统一于存在是统一于精神,这是唯心主义的命题;反过来,如果存在是物质,世界统一于存在就是统一于物质,这是唯物主义的命题。13.脱离物质的运动和脱离运动的物质都是不可想象的,因此,运动就是物质,物质就等同于运动。错误。脱离物质的运动和脱离运动的物质都是不可想象的,这个论断表明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反映了物质和运动的联系。但把物质和运动等同起来则是不正确的。物质和运动是有区别的。物质是标明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而运动则是表明这种客观实在的存在方式的范畴。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而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三章1.绝对真理是真理问题上的唯物论,相对真理是真理问题上的辩证法。错误。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是同一真理两种属性。它们相互渗透.相互包含,所有真理都是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及其规律性,所有真理都是能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客观世界。所以,真理既符合唯物论也充满着辩证法,把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拆开去认识是错误的。2.能动反映论与消极反映论的根本对立在于是否承认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认识的能动性。正确。能动反映论把实践观引进认识论,承认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把辩证法用于反映论,不仅承认认识的能动性,而且承认认识是一个辩证的发展过程。3.丰富的感性认识就是理性认识。错误。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但它只是现象的.表面的.直接的认识。它要上升到理性认识,须经过一番改造制作,运用抽象思维的方法,从现象中概括本质的东西来,才能完成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当然要得到理性认识必须掌握丰富的感性材料,但材料再丰富,不经过改造制作,仍只是感性认识而不是理性认识。4.主体和客体就是主观和客观。错误。主体与客体.主观和客观这两对范畴之间有联系,但不等同。主观指人的意识.认识.思维.客观即事物的客观存在,如自然界.人类社会等。主观和客观的关系相当于意识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主体和客体则是认识论范畴,主体是从事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客体指与主体发生联系,进入主体

马克思主义期末考试试题

期末考试试题(时间:120分钟共100分)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类别:A 一、单项选择题:1~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 请将答案填入试卷第二页末的答题卡内。 1.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D ) A.实事求是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博大精深D.与时俱进 2. 就理想的内容来划分,有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社会理想等。其中全部理想的核心是(A ) A.社会理想B.道德理想C.生活理想 D.职业理想 3.马克思主义革命性与科学性统一的基础是(C ) A.战斗性 B.理论性 C.实践性D.逻辑性 4.两大哲学基本派别是( A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C.思维和存在 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5.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B ) A. 不可逆性 B. 客观现实性 C. 可知性 D. 伸张性 6.空间是物质运动的( A ) A.广延性和伸张性 B.持续性和顺序性 C.绝对性和无限性 D.有限性和特殊性 7. 实践的最基本形式是( B ) A.处理人和人之间关系的活动 B.改造自然的生产活动 C.推动历史进步的活动 D.一切创造性活动 8.“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什么也没有。”这是一种(B ) 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C.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9.在客观规律面前,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 C ) A.人可以创造规律 B.人可以改变规律 C.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D.人可以消灭规律 10.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D) A.对立统一的观点B.绝对和相对的观点 C.共性和个性的观点D.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11.医学科学证明,如果人的大脑皮层受损,就会丧失思维能力,没有意识,这说明( B ) 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B.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C.人脑健康自然会有正确的意识 D.意识是对外接事物的正确反映 12.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B ) A.唯物主义的观点B.实践的观点 C.普遍联系的观点D.矛盾的观点 13.认识发展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是( A ) A.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B.从判断到推理 C.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D. 从知觉到表象 14.“有用即真理”,这种说法是主张(C) A.真理的相对性B.真理的绝对性C.主观真理论D.客观真理论 15.科学家洛伦兹提出“蝴蝶效应”理论,他说:“可预言,一只蝴蝶在巴西振动翅膀会在德

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试题选择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试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直接的理论来源是(C) A.古希腊罗马哲学 B.中世纪唯名论哲学 C.德国古典哲学 D.近代英国唯物主义哲学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 )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B.经济和政治的关系问题 C.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结束了(A) A.作为“科学之科学”的哲学 B.一切唯心主义哲学 C.一切唯物主义哲学 D.一切思辩的哲学 4.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是(C ) A.掌握基本理论 B.亲自参加实践 C.理论联系实际 D.虚心向人求教 5.物质的惟一特性是(D ) A.实际存在 B.运动变化 C.可感知性 D.客观实在性 6.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上,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是(D ) A.夸大运动的绝对性 B.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 C.否认相对静止的存在 D.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 7.时间和空间(C ) A.同物质运动无关 B.是一种先验的形式 C.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 D.是运动着的物质自身 8.医学科学证明,如果人的大脑皮层受损,就会丧失思维能力,没有意识。这说明(B) 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B.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C.人脑健康自然会有正确的意识 D.意识是对外界事物的正确反映 9.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C )(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A.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 B.实践第一的观点 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D.对立统一的观点 10.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和“不及”。这在哲学上符合(B ) A.内因和外因关系的原理 B.量变和质变关系的原理 C.重点论和两点论相统一的原理 D.认识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 11.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尽管在发展中曾遇到和仍将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但它已经取得并将继续取得巨大的成就和胜利。这说明(D ) A.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B.事物的发展是运动和静止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间断性和连续性的统一 D.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适用于大学期末考)

四、简答题 1. 哲学的基本问题及主要内容是什么? 2、唯心主义得以产生和长期存在的根源有哪些?一是社会历史根源二是阶级根源三是认 识根源 3. 为什么我们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称为“实践唯物主义”?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显 著、最根本的特点。 4. 承认相对静止的存在有何意义?首先,静止是运动的量度,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 把握运动。其次,相对静止是事物分化和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根本条件。第三,只有承认相对 静止,才能把事物区分开来进行科学分析。 5. 怎样理解意识活动体现了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但它反映的内容 是客观的;不同主体对同一对象的反映差别是主观的,但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是客观的;意识 对对象的反映是近似的、有时甚至是歪曲的,这是意识最鲜明的主观特征,但任何反映归根到 底都有自己的客观原型。 6. 为什么说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第一,新生事物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具有强大的 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第二,新生事物优越于旧事物,具有更强大的生命力。 第三,新生事物从根本上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必然能战胜旧事物。7. 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首先,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实质内容和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对立统 其次,一规律是贯串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第三,建立在对立统一规律基础之上的 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最后,是否承认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世 界观对立和斗争的焦点。 8. 简述事物发展过程中内外因的辩证关系 一事物的内部矛盾是该事物发展的内因,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矛盾是该事物发展的外因。 内外因的辩证关系是,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是事物发展第一位的原因;外因是事物发 展的条件,是事物发展第二位的原因;外因一般要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马克思主义原理 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原理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 请将答案填入试卷第二页末的答题卡内。 1. 实践的最基本形式是( B ) A.处理人和人之间关系的活动 B.改造自然的生产活动 C.推动历史进步的活动 D.一切创造性活动 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B ) A. 不可逆性 B. 客观现实性 C. 可知性 D. 伸张性 3. 就理想的内容来划分,有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社会理想等。其中全部理想的核心是(A ) A.社会理想B.道德理想C.生活理想 D.职业理想 4.马克思主义革命性与科学性统一的基础是(C ) A.战斗性 B.理论性 C.实践性D.逻辑性 5.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D ) A.实事求是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博大精深D.与时俱进 6.空间是物质运动的( A ) A.广延性和伸张性 B.持续性和顺序性 C.绝对性和无限性 D.有限性和特殊性 7.两大哲学基本派别是( A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C.思维和存在 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8.“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什么也没有。”这是一种(B ) 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C.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9.在客观规律面前,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 C ) A.人可以创造规律 B.人可以改变规律 C.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D.人可以消灭规律 10.医学科学证明,如果人的大脑皮层受损,就会丧失思维能力,没有意识,这说明( B ) 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B.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C.人脑健康自然会有正确的意识 D.意识是对外接事物的正确反映 11.认识发展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是( A ) A.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B.从判断到推理 C.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D. 从知觉到表象 12.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B ) A.唯物主义的观点B.实践的观点 C.普遍联系的观点D.矛盾的观点 13.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D) A.对立统一的观点B.绝对和相对的观点 C.共性和个性的观点D.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14.“有用即真理”,这种说法是主张(C)

马克思考试试题2

专题二世界的本质练习题 一、填空题 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 3、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是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4、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包括: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 5、根据对世界是怎样存在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两种不同的观点。 6、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7、社会实践特别是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8、在运动与静止二者关系中,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9、“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说明时间的特点是一维性,即一去不复返。 10、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 11、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世界,其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12、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活动。 13、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 14、实践的基本形式包括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和科学文化实践等,其中,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物质生产实践。 15、人的存在方式是实践,人类社会的基础是实践。 16、规律是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二、简答题(不需把答案完整写出,只需在书上标注清楚即可)

1、简述哲学的基本问题。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2)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其一,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问题 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3)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 (4)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2、简述唯物主义、唯心主义、辩证法、形而上学的基本观点。 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意识第二,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物质第二,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辩证法的基本观点: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形而上学的基本观点: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 3、简述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定义。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放映。 4、简述意识的本质。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节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形式上是主观的,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大学马克思期末考试复习试题及答案总结

大学马克思期末考试复习试题及答案总结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第一章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理论意义) 答:一、如何理解物质观: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是: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不依赖于人的感觉而存在,通过人的感觉为人所感知、复写、摄影和反映 。二、马克思主义物质观至今都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指导意义。1)它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和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2如何理解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答:马克思认为:实践是人类能动的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第一,时间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第二,时间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所以说。。。。。 3如何理解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4试论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及其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意义。 答: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是对矛盾普遍性的简明表述。其含义是: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

了,事物始终在矛盾中运动。矛盾普遍存在,但不同事物的矛盾又是具体的、特殊的。 矛盾的特殊性有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二是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三是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作用。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意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 5、为什么说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48页自己总结 6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关系及其实践意义? 一定要是自己的思想符合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首先,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根据以上原理,人们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其次,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最后,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第二章 1为什么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第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第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所以说、、、、、、、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试卷

校园嗨市考试试卷 班级学号姓名考试科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A 卷共8 页90分钟 ····································密························封························线································ 学生答题不得超过此线,试题卷和答题卷分开交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下列每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将备选答案中正确答案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位置上。 1、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A 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B、与时俱进 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D、科学性 2、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 A、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B、认识和实践统一的观点 C、对立统一的观点 D、运动和静止统一的观点 3、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B A、源泉和动力 B、方向和道路 C、结构和功能 D、形式和状态 4、唯心主义关于运动的基本观点是: D 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运动和物质不可分割 C、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 D、精神是运动的主体 5、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必然导致: B A、绝对主义 B、不可知论 C、唯心主义 D、诡辩论 6、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C A、人的心灵活动的内省 B、客观事物的直接反映 C、客观事物的能动反映 D、客体的选择和重构 7、“真理和谬误的绝对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意义”。这是: A、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B、形而上学的观点 C、相对主义的观点 D、诡辩论的观点 8、真理的相对性应理解为:D A、真理和谬误之间没有确定的界限 B、真理的标准是多重的 C、对同一对象不同的乃至对立的认识都是真理 D、真理有待于扩展和深化 9、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这句话应理解为:D A、革命运动是由革命理论派生的 B、革命理论是革命运动的基础 C、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最终决定作用 D、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1 0 、真理是:C A、绝大多数人普遍同意的意见 B、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 C、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们意识中的正确反映 D、对人们有用的一切理论 11、“要富口袋,先富脑袋”,这一说法在哲学上的含义是:B A、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 B、精神的力量可以变成物质的力量 C、精神的力量可以代替物质的力量 D、先有精神,后有物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模拟试题B卷.

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题B卷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面各题的选项中,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1项,并将代表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干的括号内。1×20=20分) 1.在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中,()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细的证明和运用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2.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A.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B.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C.剩余价值学说和劳动价值论 D.科学社会主义 3.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共产党的出现 C.十月革命的胜利 D.剩余价值论的发现 4.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是( ) A.物质范畴 B. 实践范畴 C.运动范畴 D.意识范畴 5.矛盾具有两个基本属性,其中一个是同一性,另一个是() A.普遍性B.特殊性C.斗争性D.客观性 6.“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着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这是一种( ) A.唯物辩证法的观点B.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C.激变论的观点D.庸俗进化论的观点 7.我国战国时代哲学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的这段话说明了() A.社会规律的客观性 B.规律的平等性 C.规律是可以认识的 D.规律的能动作用 8、对不可知论最有力的驳斥是() A.实验和工业 B.人的经验 C.科学理论 D.逻辑证明 9、“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表明() A.实践是沟通主客体关系的桥梁 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C.实践为认识提供物质手段 D.实践的需要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10、一切真知都发源于() A.直接经验 B.间接经验 C.客观事物 D.人的意识 11、一种理论是不是真理,根本之点是看它是否() A.被大多数人承B.与已有的理论相一致C.与客观实际相一致D.对事物有新的认识 12、区分各种经济时代的客观物质标志是( ) A.科学技术的进步 B.社会财富的多寡 C.生产方式的性质 D.生产工具的进步 13、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本质上体现了( ) A.人与自然的关系 B.人与物的关系 C.人与人的关系 D.物与物的关系 14、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是() A.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是否承认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是否承认社会发展具有规律性 D.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 15、承认历史唯物主义的决定论()。 A.必然排斥主体选择的作用 B.必然导致机械论和宿命论 C.必然导致旧唯物主义理论 D.与承认主体选择的作用并不矛盾 16、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与劳动者之间的关系是() A.平等互利的关系 B.互利互惠的关系 C.劳动雇佣资本的关系 D.资本雇佣劳动的关系 17、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主要方面是() A.劳动过程 B.价值增殖过程 C.价值形成过程 D.价值实现过程 18、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 A.社会化大生产 B.国际化大生产 C.剩余价值生产 D.现代商品生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大学期末考必背)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配套复习题及(绪论部分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C)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2、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A)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3、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A)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4、在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B) 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B、英国宪章运动 C、芝加哥工人起义 D、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5、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C) A、工业革命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D、阶级斗争 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B) 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 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C、工人罢工和起义 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 7、马克思和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C) A、辩证法 B、历史观 C、劳动价值论 D、剩余价值论 8、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A) A、合理内核 B、基本内核 C、精髓 D、核心 9、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东西方矛盾焦点和帝国主义政治体系最薄弱环节的国家是(D) A、德国 B、奥地利

大学马克思期末考试复习试题及答案总结

第一章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理论意义) 答:一、如何理解物质观:马克思主义得物质观就是:物质就是标志着客观实在得哲学范畴,它得唯一特性就是客观实在性。它不依赖于人得感觉而存在,通过人得感觉为人所感知、复写、摄影与反映 。二、马克思主义物质观至今都具有丰富而深刻得理论指导意义。1)它坚持了物质得客观实在性原则与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与二元论划清了界限;2)坚持了能动得反映论与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3)体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得统一、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得统一,为彻底得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2如何理解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就是实践得。 答:马克思认为:实践就是人类能动得改造世界得客观物质性活动。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就是实践得 社会生活得实践性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第一,时间就是社会关系形成得基础。第二,时间形成了社会生活得基本领域。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得动力。所以说。。。。。 3如何理解矛盾得两种基本属性在事物发展中得作用? 4试论矛盾得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得原理及其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得重要意义。 答: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就是对矛盾普遍性得简明表述。其含义就是: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得始终,旧得矛盾解决了,新得矛盾又产生了,事物始终在矛盾中运动。矛盾普遍存在,但不同事物得矛盾又就是具体得、特殊得。 矛盾得特殊性有三种情形:一就是不同事物得矛盾各有其特点,二就是同一事物得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与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三就是构成事物得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得不同方面各有不同得性质、地位、作用。矛盾得普遍性与矛盾得特殊性就是辩证统一得关系。 意义:矛盾得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得原理就是马克思主义得普遍真理同各国得具体实际相结合得哲学基础,也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得哲学基础。 5、为什么说唯物辩证法就是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得根本方法? 48页自己总结 6如何正确认识与处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得辩证统一关系及其实践意义? 一定要就是自己得思想符合客观事物得发展规律。首先,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人得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得客观性为前提。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得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根据以上原理,人们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与把握事物得发展规律。其次,实践就是发挥人得主观能动作用得基本途径。最后,主观能动作用得发挥,还依赖于一定得物质条件与物质手段。 第二章 1为什么说实践就是认识得基础? 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得需要。第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第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与发展。第四,实践就是检验认识得真理性得唯一标准。所以说、、、、、、、 2、如何瞧待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得相互关系? 感性认识就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得关于事物得现象、事物得外部联系、事物得各个方面得认识,包括感觉、知觉与表象得三种形式。理性认识就是指人们借

马克思主义原理期末考试试题

期末考试试题(时间:120分钟共100分)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类别:A 一、单项选择题:1~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下列每题给出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就是符合试题要求得。 请将答案填入试卷第二页末得答题卡内。 1、马克思主义最重要得理论品质就是( D ) A.实事求就是 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博大精深 D.与时俱进 2、就理想得内容来划分,有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社会理想等。其中全部理想得核心就是( A) A.社会理想B.道德理想C.生活理想D。职业理想 3、马克思主义革命性与科学性统一得基础就是(C )?A.战斗性 B.理论性C.实践性D.逻辑性 4、两大哲学基本派别就是( A ) A.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C.思维与存在 D。辩证法与形而上学?5、物质得唯一特性就是( B ) A、不可逆性B、客观现实性 C、可知性 D、伸张性 6、空间就是物质运动得( A ) ?A、广延性与伸张性 B、持续性与顺序性?C、绝对性与无限性 D、有限性与特殊性 7、实践得最基本形式就是( B ) A、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得活动B、改造自然得生产活动 C、推动历史进步得活动 D、一切创造性活动 8、“世界上除了运动着得物质,什么也没有。”这就是一种( B ) 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C、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9、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得主观能动性表现在( C ) A、人可以创造规律B、人可以改变规律 C、人可以认识与利用规律 D、人可以消灭规律 10、唯物辩证法得总特征就是(D) A、对立统一得观点B.绝对与相对得观点?C.共性与个性得观点D。联系与发展得观点 11、医学科学证明,如果人得大脑皮层受损,就会丧失思维能力,没有意识,这说明( B )A、人脑就是意识得源泉 B、人脑就是意识得物质器官?C、人脑健康自然会有正确得意识 D、意识就是对外接事物得正确反映 1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得与基本得观点就是( B ) A.唯物主义得观点B.实践得观点 C.普遍联系得观点D.矛盾得观点 13、认识发展过程得第二次飞跃就是( A)?A、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B、从判断 14、“有用即真理”,这种说到推理?C、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D、从知觉到表象? 法就是主张(C) A.真理得相对性B.真理得绝对性 C.主观真理论D。客观真理论 15、科学家洛伦兹提出“蝴蝶效应”理论,她说:“可预言,一只蝴蝶在巴西振动翅膀会在德克萨斯州引起龙卷风”,这个说法( A ) A、说明一种事物与现象可以通过一系列中间环节与另一事物、现象发生联系 B、片面夸大了联系得普遍性?C、把联系理解为主观随意得,否认了联系得客观性 D、否认了联系得多样性

【免费下载】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一学期 期末考试试卷 B卷 及参考答案

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B卷参考答案 (这里的答案仅仅供参考,鼓励学生有所发挥、有所见解,特别是最后一道论 述题,酌情给分。辨析题除判断外,还要看理由是否说明清楚。请各位任课教 师根据自己班级的实际教学情况和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特别是参与活动周的 情况,按教务处和社科部有关要求认真批改试卷,综合给分。平时成绩一般不 低于30%。) 一、辨析题(请先判断下列命题正确与否,再说明理由。每小题8分,共40分) 1. 旧唯物主义是一种错误的世界观。 参考答案要点:正确(2分)。唯物主义是和唯心主义对立的世界观,它坚持 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认识世界在本质上是与科学相一致的。旧唯物主义即近 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是适应资产阶级革命的需要而产生的。它以自然科学为依据,力图用自然科学论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在历史上起过进步作用。但旧唯物 主义是和形而上学结合在一起的,它的缺点是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不彻底性,根本缺陷是不了解实践活动在人与世界关系中的作用。 2. “在大风扬起的尘土旋涡中,没有任何一粒尘土分子的发布是偶然的。” 参考答案要点:错误(2分)。这割裂了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见教材49页。 3. 历史的发展最终会通过人民的意志表现出来。 参考答案要点:正确(2分)。人们对于社会形态的历史选择,最终取决于人 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根本意愿以及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把握和顺应程度。历史是 人民群众创造的,人民群众是社会形态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对于社会形

态的历史选择,正是在遵循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参与社会变革实现的。 4. 马克思主义之前的一切认识论都是非科学的根本原因是否认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参考答案要点:错误(2分)。马克思主义之前的一切认识论,即唯心论的先 验论和唯物主义反映论的根本缺陷在于不懂得实践在认识论中的决定作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最大贡献就是把实践观和辩证法引入认识论,引起认识论的伟大变革。 5.资本可以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不变资本就是生产资料,可变资本就是劳动力。 参考答案要点:错误(2分)。(1)虽然不变资本的存在形式是生产资料,可变资本的存在形式为劳动力,但颠倒过来逻辑关系却并不能成立。(2)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作为基本的劳动要素是伴随劳动过程而存在的,而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作为资本属于一个历史的范畴,开始存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下。 二、简述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马克思恩格斯在1872年为《共产党宣言》所写的序言中写道:“不管最近 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他们又说:“由于最近25年来大工业有了巨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马克思恩格斯的上述论述包含了什么哲学原理?并运用该原理论述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 参考答案要点:(1)以上论述所包含的是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2)真理的绝对性是指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任何真理都必然包含着同客观对象相符合的客观内容,都同谬误有原则的界限,都不能被推翻。否则,就不成其为真理,这一点是绝对的、无条件的。真理的相对性即具有相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