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公共基础知识—公文高频考点

公共基础知识—公文高频考点

公共基础知识—公文高频考点
公共基础知识—公文高频考点

公共基础知识—公文高频考点

公文是由五章组成,每一章都有高频考点,我们来一一分析:

第一章公文概述

考点一:公文的特点

公文的法定作者是机关或、组织或代表组织的领导人,易错点表述是领导人,应当是代表组织的领导人。

考点二:公文的分类

涉密公文分为:秘密公文、机密公文、绝密公文;

按照处理时间分为:平件、加急件、特急件,无紧急件这样的说法。考点三:公文的语言运用

公文语言特点:准确、庄重、平实、简明。

第二章公文的构成要素及格式

考点一:公文构成要素

密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发文字号、标题、正文、成文日期,这几类构成要素中的具体内容必须熟练掌握。

考点二:公文格式

版头部分:分号、密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发文机关标志、发文字号、签发人;

主体部分: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说明、发文机关署名、成文

日期和印章、附注、附件;

版记部分: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切记页码不是版记的组成部分;

对于公文的各个部分的组成要素不要混淆,要能够很清晰的进行区分。

第三章行文规范

考点一:行文方式

逐级行文、越级行文、多级行文、直达行文要进行区分,不能混淆。逐级是上级对下级或下级对上级行文。一般不得越级行文。当为了加快传递公文时是多级行文。公文需要直接与广大人民见面时是直达行文,一般是上级对下级的行文。

考点二:行文规则

请示应当一文一事,不得在报告中夹带请示;

党委政府办公厅不得向下级党委、政府发布指令性公文;

联合行文一般是同级机关才可以。

第四章主要文种及写作

决议:只适用于会议;

决定和命令:其中的决定是用奖励和惩罚都可以、命令是嘉奖时用; 通告:适用于一定范围的公布事项,涉及公安、交通、邮电、税务、市政建设、工商管理的等,这些适用范围一定要熟练记忆;

报告是下行文,请示是上行文,请示的常用结语是:特此请示,请回复;妥否,请批示;

函是适用于平行文,上下机关不得发函;

纪要不要记忆成会议纪要,会议纪要在法律修改时已经改成纪要。

第五章公文处理工作

考点一:公文办理

发文办理主要程序:复核、登记、印制、核发;

收文办理主要程序:签收、登记、初审、承办、传阅、催办、答复; 注意办理主要程序中登记都是在第二个,不是第一个。

考点二:公文的管理

绝密一般不得复制、汇编。

公共基础知识考点常识高频考点—地震知识.doc

2018公共基础知识考点:常识高频考点—地 震知识 华图教育网整理了2018公共基础知识题库及答案、公共基础知识模拟题、公共基础知识练习题、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公共基础知识重点、公共基础知识指南等,希望帮助考生快速顺利的掌握2018公共基础知识考点。 2018公共基础知识考点:常识高频考点地震知识 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 一、地震分类: (一)根据发生的位置分类:分为板缘地震、板内地震、火山地震; (二)根据震动性质不同分类:分为天然地震、人工地震、脉动; (三)按地震形成的原因分类: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诱发地震、人工地震; (四)根据震源深度进行分类: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小于60km)、中源地震(震源深度60 300km)深源地震(震源深度300km 以上)。

二、地震分布:世界上主要有三大地震带: 1.环太平洋地震带、 2.欧亚地震带、 3.大洋中脊地震带。 三、传播方式: 纵波: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一致的波,传播速度较快,到达地面时人感觉颠动,物体上下跳动。 横波: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传播速度比纵波慢,到达地面时人感觉摇晃,物体会来回摆动。 四、其他常见名词: 震源:地球内部直接产生破裂的地方称为震源,它是一个区域,但研究地震时常把它看成一个点。地面上正对着震源的那一点称为震中,它实际上也是一个区域。 震中:根据地震仪记录测定的震中称为微观震中,用经纬度表示;根据地震宏观调查所确定的震中称为宏观震中,它是极震区(震中附近破坏最严重的地区)的几何中心,也用经纬度表示。由于方法不同,宏观震中与微观震中往往并不重合。1900年以前没有仪器记录时,地震的震中位置都是按破坏范围而确定的宏观震中。 震中距:从震中到地面上任何一点的距离叫做震中距。同一个地震在不同的距离上观察,远近不同,叫法也不一样。 震源深度:从震源到地面的距离叫做震源深度。 地震震级:是地震大小的一种度量,根据地震释放能量的

公共基础知识考试重点

公共基础知识考试重点 公共基础知识考试重点 考情综述: 重点章节: 重点知识举例: 行政主体 一般认为,在我国,行政主体可以分为两大类: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组织(又称为“被授权的组织”)。 2.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组织。是指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及规章授予行使行政权力的组织。 提示: 考情综述: 重点章节: 唯物辩证法、真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重点知识举例: 质量互变规律 (1)质、量、度及其相互关系 任何事物都具有质和量这两种规定性,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体。 质是一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内在规定性,是与事物直接同一的。 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数量、规模、大小、程度等方面的外在规定性。量和事物是不可分离的,但量与事物不是直接同一的。

度是质与量的统一,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范围、幅度和限度。事物的度都有其关节点。所谓关节点指的是事物度的上限和下 限的两个极限。任何事物的度,都有两个关节点,要把握事物的度,必须找到它的关节点。 (2)量变、质变和质量互变规律 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基本状态。量变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数量上的增减变化。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量变和 质变是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 基础,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同时,量变和质变是互相渗透的:①量变中渗透质变,在总的量变过程中包含着部分质变。②质变中渗透量变,这是指质变过程中 包含着新质在量上的扩张。 提示: 对基本哲学原理的理解力求透彻,达到能运用哲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切现象的目的。学习过程中尽可能的联系实际,找寻“生活 中的哲学”。 三、毛泽东思想概论 考情综述: 毛泽东思想概论这部分内容,基础理论知识是考查的重点。同时毛泽东个人的著名作品也是常考点。 重点章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重点知识举例: 群众路线 3.群众路线的内涵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党的根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最新《公共基础知识》重点归纳

法理 ●法的概念:特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由国家制定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综合 ●法的特征:1、调整人的行为或社会关系2、国家制定或认可、并具有普遍约束力3、以国家强制力保护实施4、规定权利和义务 ●法的本质: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 ●法的规范作用:指引、评价、预测、教育和强制 法的作用 ●法的社会作用:维护统治阶级的阶级统治;执行社会公共事务。 ●法与经济基础的关系:经济基础决定法,法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法与生产力的关系:生产力发展的水平直接影响法的发展水平。法律离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既无存在的可能,也无存在的必要。 ●法对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作用:引导;促进;保障;制约。 ●法对微观经济的作用:确认经济活动主体的法律地位,调节经济活动中的各种关系,解决经济活动中哦的各种纠纷,维持正常的经济秩序 ●法与政治的关系:法受政治制约(政治关系发展、整体改革、政治活动的内容),法服务于政治(调节阶级间、阶级内关系,维护社会关系、社会秩序;打击制裁违法犯罪,调整公共事务关系,维护公共秩序) ●法与党的政策的关系: 相同点(内容实质方面联系):阶级本质、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经济基础、社会目标等 区别:意志属性、规范形式、调整范围(不尽同)、实施方式、稳定性程序化程度 ●法与党的政策相互作用: 一、法的制定:1、政策是立法的依据和指导思想 2、发将政策转为形式合理效力普遍的行为规范 二.发的实施:1、政策变法,使正统,又反之约束政治活动 2、法的实施借助政策作用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 ●民主是法制的前提和基础,因为:民主是法制产生的依据、力量源泉,决定了法制的性质和内容 ●法的渊源的专有含义:法律规范的形式上的来源和其外在表现形式 ●法律效力等级为: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部门和地方政府)。 ●宪法:根本大法,最高法律效力 ●法律:由全国人大或其常务委员会制定、颁布;全国范围内生效;规范性法律文件 ●行政法规:国务院为领导和管理国家各项行政事务根据为宪法、法律 国务院发布的决定、命令,凡具有规范性的也属于发的渊源 ●地方性法规:地方人大及常委会制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省政府所在市、国批的较大市),适用本地方。 ●规章:1、部门规章:指由国务院各部委+中银+审计署+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依据为:宪法、法律、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 2、地方规章:政府制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省自治区政府所在市、经济特区所在市、国的较大市)依据:宪法、法律、行政法规 ●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民族自治地方人大制定,区域内生效 ●特别行政区法: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由全国人大以法律规定。 ●国际条约:与民法规定不同的,适用国际条约,但声明保留的条款除外。 ●规定是规范性文件,不属于法律范畴,效力低于法律。 ●广义的法律包括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 ●法律关系三要素(法律规范在调整人们行为过程中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主体(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客体(权利义务指向的对象:物、精神产品、人身、行为)、内容(权利义务) ●权利能力:能够才加一定的法律关系,依法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主体能力; 行为能力:法律关系的主体能够通过自己的行为实际取得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能力 行为能力必须以权利能力为前提,无权利能力就无法谈行为能力。 ●法人的权利能力:生于成立,终于解体 公民的权利能力:始于出生,终于死亡 ●自然人有权利能力,未必有行为能力,根据年龄和精神状况,分为:完全、限制、无行为能力人

计算机二级公共基础知识高频考点归纳总结

第一章数据结构与算法 算法 1、算法:是指解题方案的准确而完整的描述。算法不等于程序,也不等计算机方法,程序的编制不可能优于算法的设计。 2、算法的基本特征:是一组严谨地定义运算顺序的规则,每一个规则都是有效的,是明确的,此顺序将在有限的次数下终止。特征包括:(1)可行性;(2)确定性(3)有穷性(4)拥有足够的情报。 3、算法的基本要素:一是对数据对象的运算和操作;二是算法的控制结构。 4、指令系统:一个计算机系统能执行的所有指令的集合。 5、基本运算包括:算术运算、逻辑运算、关系运算、数据传输。 6、算法的控制结构: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循环结构。 7、算法基本设计方法:列举法、归纳法、递推、递归、减斗递推技术、回溯法。 8、算法复杂度:算法时间复杂度和算法空间复杂度。 9、算法时间复杂度是指执行算法所需要的计算工作量。 10、算法空间复杂度是指执行这个算法所需要的内存空间。 数据结构的基本基本概念 1、数据结构研究的三个方面: (1)数据集合中各数据元素之间所固有的逻辑关系,即数据的逻辑结构; (2)在对数据进行处理时,各数据元素在计算机中的存储关系,即数据的存储结构;(3)对各种数据结构进行的运算。数据结构是指相互有关联的数据元素的集合。 2、数据的逻辑结构包含:(1)表示数据元素的信息;(2)表示各数据元素之间的前后件关系。数据的存储结构有顺序、链接、索引等。 3、线性结构条件:(1)有且只有一个根结点;(2)每一个结点最多有一个前件,也最多有一个后件。非线性结构:不满足线性结构条件的数据结构。 线性表及其顺序存储结构 1、线性表是由一组数据元素构成,数据元素的位置只取决于自己的序号,元素之间的相对位置是线性的。在复杂线性表中,由若干项数据元素组成的数据元素称为记录,而由多个记录构成的线性表又称为文件。 2、非空线性表的结构特征: (1)且只有一个根结点a1,它无前件;(2)有且只有一个终端结点an,它无后件; (3)除根结点与终端结点外,其他所有结点有且只有一个前件,也有且只有一个后件。结点个数n称为线性表的长度,当n=0时,称为空表。 3、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具有以下两个基本特点:(1)线性表中所有元素的所占的存储空间是连续的; (2)线性表中各数据元素在存储空间中是按逻辑顺序依次存放的。 4、顺序表的运算:插入、删除。 栈和队列 1、栈是限定在一端进行插入与删除的线性表,允许插入与删除的一端称为栈顶,不允许插入与删除的另一端称为栈底。栈按照“先进后出”(FILO)或“后进先出”(LIFO)组织数据,栈具有记忆作用。用top表示栈顶位置,用bottom 表示栈底。 2、栈的基本运算:(1)插入元素称为入栈运算;(2)删除元素称为退栈运算;(3)读栈顶元素是将栈顶元素赋给一个指定的变量,此时指针无变化。 3、队列是指允许在一端(队尾)进入插入,而在另一端(队头)进行删除的线性表。Rear指针指向队尾,front 指针指向队头。 4、队列是“先进行出”(FIFO)或“后进后出”(LILO)的线性表。 线性链表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考试重点

2016年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考点及复习建议 《公共基础知识》主要测试应试人员对公共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履行公务员义务的必备能力和素质。考试内容主要包括:政治、经济、法律、管理、科技、人文、历史、公文写作、道德、国情市情、时事常识以及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相关制度等方面的知识。主要为客观性 试题。题型主要为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写作等。 政治。主要测查应试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过程及主要内容的理解和运用。主要包括: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党的建设理论;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了解中国共产党建立社会主义的斗争及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程;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及特色;学习理解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等重要会议精神、党和国家新时期的方针政策以及时事政治等。 【重点】马列主义基础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党和国家新时期的方针政策以及时事政治等。 【复习建议】政治部分是考试中的绝对重点,必考,占分最高,这一部分要重点练习和记忆,特别是中特、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部分,是重点,同时有一定难度,这部分的题目要多做几遍,把握命题的规律。 经济。主要测查应试者对市场经济基本原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等内容的理解和运用。主要包括:了解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及特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政府宏观调控体系、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认识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的对外经济关系以及我国的对外开放格局、经济全球化与我国对外开放的关系。 【重点】经济学基础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知识以及财务管理的基础知识。 【复习建议】经济常识在近几年分值逐渐加大,与日常生活结合更加紧密,在本题库中已经把尽可能多的题型列出,做完即可保证高分。 法律。主要测查应试者对法学的基本理论、我国法律基础知识的了解以及法律在工作生活中的实际运用能力。主要包括正确认识我国国家性质、经济制度、国家结构形式、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国家机构;熟悉刑法、行政法、民法、经济法、商法等主要实体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则,理解刑事法律关系、行政法律关系、民事法律关系、经济领域的相关法律关系等;了解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民事诉讼法、仲裁法等主要程序法及其实际运用。 【重点】宪法、刑法、行政法、民法、经济法

计算机公共基础知识考点

计算机公共基础知识考点 第一章数据结构与算法 1.1 算法 1.算法的基本概念 (1)概念:算法是指一系列解决问题的清晰指令。 (2)4个基本特征:可行性、确定性、有穷性、拥有足够的情报。 (3)两种基本要素:对数据对象的运算与操作、算法的控制结构(运算和操作时间的顺序)。(4)设计的基本方法:列举法、归纳法、递推法、递归法、减半递推技术和回溯法。 2.算法的复杂度 (1)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执行算法所需要的计算工作量。 (2)算法的空间复杂度:执行算法所需的内存空间。 1.2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 数据结构线互有关联的数据元素的几何,即数据的组织形式。其中逻辑结构反应数据元素之间逻辑关系;存储结构为数据的逻辑结构在计算机存储空间中的存放形式,有顺序储存、链式储存、索引储存和散列储存四种方式。 数据结构按照各个元素之间前后间关系的复杂程度可以划分为: (1)线性结构:有且只有一个根节点,且每个节点最多有一个直接前驱和一个直接后继的非空数据结构。 (2)非线性结构:不满足线性结构的数据结构。 1.3线性表及其顺序结构性储存 1.线性表的基本概念 线性结构又称线性表,线性表是最简单也是最常用的一种数据结构。 2.线性表的顺序储存结构 ·元素所占的存储空间必须连续。 ·元素在存储空间的位置是按照逻辑顺序存放的。 3.线性表的插入运算 在第i个元素之前插入一个新元素的步骤如下: 步骤一:把原来第n个节点至第i个节点的一次往后移一个元素位置。 步骤二:把新节点放在第i个位置上。 步骤三:修正线性表的节点个数。 在最坏的情况下,即插入元素在第一个位置,线性表中所有元素均需要移动。 4.线性表的删除运算 删除第i个位置的元素的步骤如下: 步骤一:把第i个元素的n-i个元素一次往前移动一个位置; 步骤二:修正线性表的结点个数。 1.4栈和队列 1.栈及其基本运算 (1)基本概念:栈是一种特殊的线性表,其插入原酸与删除运算只在线性表的一端进行,也成为“先进后出”表或“后进先出”表。 ·栈顶:允许插入与删除的一端。 ·栈低:栈顶的另一端。 ·空栈:栈中没有元素的栈。 (2)特点 ·栈顶元素是最后被插入和最早被删除的元素。

公共基础知识常识部分高频考点

本文档收录整理公共基础知识相关高频考点,并附有记忆口诀,完全可以应对公务员及事业单位考试的常识部分,希望对各位考生有帮助! 中国历史高频点 考点一:四大发明 指南针—战国:司南 北宋:用于航海(地理大发现)海上丝绸路(广州、泉州、宁波) 火药—唐末:开始用于军事 宋朝:火铳、火炮 火炸药王:王泽山(2017 年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 造纸术—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印刷术—唐代:雕版印刷 北宋:毕昇——活字印刷术(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王选-汉字激光编排系统(被誉为“现代毕昇”) 考点二:中国医学成就 名医: 扁鹊:医祖,脉诊,四诊法(望、问、闻、切)、《难经》 建安三神医:张仲景——医圣,《伤寒杂病论》华佗——外科圣手,麻沸散,五禽戏董奉——杏林春暖(杏林代指医学界) 著作:

《黄帝内经》——最早的医学典籍 《神农本草经》——最早的中医药学著作 《千金方》——孙思邈“药王” 《唐本草》——第一部国家颁行的药典(又名《新修本草》)《本草纲目》——“东方的医药巨典” 李时珍(明朝) 考点三:中国农学成就 《氾胜之书》: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农学专著(西汉,氾胜之)《齐民要术》:我国最早、最完整的农学典籍(北魏,贾思勰)《王祯农书》:有比较完备的“农器图谱”(元朝,王祯) 《农桑辑要》:最早的官修农书(元朝) 《农政全书》:农政思想,欧洲水利技术(明朝,徐光启) 考点四:中国数学成就 九九乘法表:春秋时期 《周髀算经》:勾股定理/毕达哥拉斯定理(西方)/商高定理 赵君卿(赵爽)做注 《九章算术》:中国第一部数学专著 中国古代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东汉,刘徽(注) 祖冲之:将圆周率推算到小数点后七位,《缀术》 考点五:中国地理成就

2020年公务员遴选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要点精髓整理总结(共220个)

2020年公务员遴选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要点精髓整理 总结(共220个) 1. 行政行为成立的要件有主体要件、内容要件、权限要件 2. 合法有效的行政执法行为具有确定力、约束力、执行力 3. 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的制裁包括判处徒刑、没收财产、剥夺政治权利 4. 公民在请求国家赔偿时,可以直接向赔偿义务机关提出;在行政诉讼中一并提出;在行政复议中一并提出 5. 物权的客体是物;物权和权利主体是特定的;物权是一种排他的权利反映了物权的法律特征 6. 《民法通则》根据公民的年龄、精神状态把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分为三种。 7. 工作报告的标题应包括的内容是发文机关、针对时间、内容、文种 8. 区别正文各层次的标注方法,常见的有用数量词标示、用小标题标示、用惯用语标法 9. 应在调查报告正文的开头部分撰写的有概述调查对象的情况,给读者以概貌的认识;告诉读者写作背景的有关情况;给读者展示前景,发出号召;以议论、提问的方式揭示全文主题 10. 条例的制发权属于国务院、党的中央组织 11. “静者,动之静也”的观点是认为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12. 运动的主体是物质 13. 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14.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否定是辩证的否定。 15. “离开革命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而不以革命理论为指南的实践是盲目

的实践。”这段话强调的是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16. 历史唯物主义的任务在于揭示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17. 社会进步的内在根据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18. 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完成指导思想拨乱反正的标志是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9. 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的贡献在于强调解放思想 20. 党的十四大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作为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 进行了新的论述,成为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基础。 21. 我国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22.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生产力的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23. 当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时,一般不宜采取松的货币政策 24. 劳动力市场是劳动力资源的交易和分配的场所 25. 根据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企业拥有包括国家在内的出资者投资形成资产的全部法人财产权 26. 社会主义经济在资源的配置方面,最为有效的体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7. 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内容是:社会保险。 28.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方针 29. 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的。 30. 我国政府职能的实施主体是各级人民政府。 31. 国家公务员享有的权利提出申诉和控告 32. 公务员若对降职处理不服,申请复议或申诉必须在接到降职决定之日起30 日之内

(完整word版)公共基础知识常考知识点汇总.,推荐文档

公共基础知识常考知识点汇总1 1.我国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 2.行政许可是行政机关的批准行为。 3.行政行为以受法律规范拘束的程度为标准,可以分为两类羁束行政行为与自由裁量行政行为。 4.在诉讼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 5.书写公文中的成文日期应使用汉字。 6.规定用于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 7.以上请示事项当否,请即批复。 8.命令不属于规定性文件,属于规定性文件的有规定、条例、办法。 9.由机关领导对发文稿批注核准发出的意见并签署姓名及日期的活动,是发文处理中的签发。 10.一切唯心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的。 11. “静者,动之静也”的观点是认为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12.运动的主体是物质 13.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14.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否定是辩证的否定。 15. “离开革命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而不以革命理论为指南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这段话强调的是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来源:河南京佳

16.历史唯物主义的任务在于揭示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17.社会进步的内在根据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18.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完成指导思想拨乱反正的标志是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9.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的贡献在于强调解放思想 20.党的十四大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作为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进行了新的论述,成为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基础。 21.我国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22.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生产力的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23.当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时,一般不宜采取松的货币政策 24.劳动力市场是劳动力资源的交易和分配的场所 25.根据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企业拥有包括国家在内的出资者投资形成资产的全部法人财产权 26.社会主义经济在资源的配置方面,最为有效的体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7.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内容是:社会保险。 28.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方针 29.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的。 30.我国政府职能的实施主体是各级人民政府。

公共基础知识经济常识的高频考点

公共基础知识经济常识的高频考点 在事业单位考试中,经济常识的内容所占比例不小,公共基础知识学习网为此总结了经济常识的34个关键知识点,供事业单位考试考生下载复习。 1.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2.货币从产生时起,就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种基本职能。 3.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必须用现实的货币。 4.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外币的汇率跌落。 5.当供不应求,商品短缺,出现“物以稀为贵”的现象时,这就是卖方市场;当供过于求,商品过剩,出现“货多不值钱”的现象时,这就是买方市场。 6.价格的变动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但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 7.一般来说,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这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8.消费水平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是居民的收入和物价总体水平。 9.消费有不同的类型。最常见的是钱货两清的消费,此外,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越来越常见。 10.恩格尔系数减小,通常表明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11.人们的消费,从根本上讲由客观的物质生产状况决定的。生产决定消费。 12.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其中,直接生产过程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对生产和消费有着重要的影响;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13.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14.国有经济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具有关键作用。 15.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责任编辑:公共基础知识) 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16.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国民经济的细胞。国有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17.公司经营的直接目的是利润。 18.我国的商业银行以国家控股银行为主体,是我国金融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19.贷款是我国商业区银行的主体业务,是商业银行营利的主要来源。 20.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21.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22.公有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决定了按劳分配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23.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最普遍的形式,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 24.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 25.从本质上看,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大全.

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大全目录公共基础知识科目复习指南公共基础知识科目考试概论…………………………………………………………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试分析………………………………………………………………………………6 考点精讲………………………………………………………………………………6 难点分析………………………………………………………………………………16 真题回顾………………………………………………………………………………17 模拟练习………………………………………………………………………………19毛泽东思想概论考试分析………………………………………………………………………………35 考点精讲………………………………………………………………………………35 真题回顾………………………………………………………………………………40 模拟练习………………………………………………………………………………4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考试分

………………48 考点精讲………………………………………………………………………………48 真题回顾………………………………………………………………………………57 模拟练习………………………………………………………………………………58当代中国的政府与政治公共行政………………………………………………………………………………65 公共服务………………………………………………………………………………84 公共政策………………………………………………………………………………85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业道德道德概述………………………………………………………………………………93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95 国家 机关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的内涵………………………………………………96 国家机关工 作人员的职业道德的价值取向…………………………………………96法律知识法学基础理

最新公共基础知识常见考点汇总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1、运用经济常识说明培养有文化、懂科技、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的必要性。 A 劳动者职业技能的高低直接影响劳动生产力水平的高低。 B 市场经济具有竟争性。学会经营才能更好参与市场竟争。 C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D 提高农民素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要求。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2、运用政治常识说明新农村建设如何实现“管理民主”。 (1)完善农村基层民主制度,推进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制度,维护农民民主权利,让农民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 (2)坚持依法治国,完善村民自治法,提高农民的法制意识,提供法律保证。 (3)加强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和用,用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 (4)转变基层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3、运用经济学有关知识分析说明我国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正确性。 ①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解决“三农"问题是相互统一的。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解决“三农”问题始终是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 ②社会公平、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特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 ③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才能持续健康发展,长期以来,在三大产业中,农业是薄弱环节,剩余劳动力多,农村产业结构不合理,影响了农村自身的发展和整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4、运用政治学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党和国家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应发挥怎样的作用? 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中国共产党应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要通过政治领导,为其发展提出正确的路线方针与政策。 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农村“三个文明”建设的可*保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既包括物质文明建设,也包括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因此,国家既要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也要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提高农民的思想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③国家应行使好经济职能、社会公共管理职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为农村全面进步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中共党史考点汇总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中共党史考点汇总 【导语】 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为方便各位考生备考2016年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考试,今天为大家带来《中共党史考点汇总》,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生顺利备考事业单位考试。 随着事业单位考试的发展和探索,中共党史逐渐成为了不可小觑的一部分。一些省份的考试大纲中取消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历史人文科技的考查,明确提出“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党的建设理论”。因此中共党史的分数高低对整体的考试成绩必然有所影响。那么,现在我们就来看看中共党史中涉及的高频考点如下: 1.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运动,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 3.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中共二大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4.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大会确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用党内合作的形式实现国共合作。1924年1月,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标志着国共两党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5.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率领在中国共产党掌握或

影响下的北伐军两万多人在南昌宣布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6.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湖北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历史性转变, 7.1935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到达陕甘苏区吴起镇,与刘志丹、谢子长等领导的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同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地区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红军二万五千里、纵横l1个省的震惊中外的长征胜利结束。 8.1935年1月,中国共产党在贵州遵义召开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即遵义会议。遵义会议在最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9.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局面的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10.1937年7月7日,爆发“七七事变”。七七事变被定性为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的开端和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开始。 11.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签署投降书。9月9日,冈村宁次在中国战区投降书上签字,抗日战争胜利结束。 这些考点是在考试中的高频考点,以记忆性知识为主,希望各位考生能够结合练习题,夯实基础,把握要点。预祝大家梦想成真!

A公共基础知识各大考点汇总

、非法 (一)政治 1.马哲 【考点1】主观唯心主义:将人的感觉、观念等“主观精神”作为世界的本原。 【考点2】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是: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考点3】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 【考点4】列宁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 【考点5】自在世界:指天然自然?是人尚未认识和改造过的自然界?它是人类世界产生以前的先在世界,世界上总有自在世界的存在。 【考点6】形而上学的观点: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世界,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孤 立的,永远不变的 【考点7】解决环境污染问题,要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因为价值 观对人们的行为起着导向作用。 【考点8】意识:人脑的机能与属性,人脑是意识产生的物质条件和生理基础。 【考点9】马克思主义认为,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也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归根结底,是物质世界的产物。 【考点10】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想运动发展最一般规律的科学。它认为,世界是互相联系、变化、发展的,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源泉。 2.毛概

【考点1】民主集中制:包括民主和集中两个方面,二者密切相关,缺一不可。民主是集中的基础,只有充分发扬民主,才能达到正确的集中;集中是民主的指导,只有实行高度集中,才能实现真正的民主。民主集中制是要使民主和集中二者辩证地统一。 【考点2】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功能,就是促进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把我国建设成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经济、政治和文化协调发展的社会主义国家。 【考点3】我国公有制有国家所有制、集体所有制以及混所有制中的国有和集体成分三种形式。 【考点4】整风运动的主要内容是:反对主观主义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整顿文风。 3.中特 【考点1】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顺应时代潮流,紧扣时代脉搏,从根本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根本问题,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考点2】《十六大报告》指出: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以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考点3】台湾是可以保留军队的特别行政区 【考点4】“一国两制”: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一国两制”即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们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考点5】江泽民在2001年的“七一讲话”中指出,党既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又是中华民族的先锋队,科学论述了党的阶级基础与群众基础的辩证关系 【考点6】中共十六大提出的新世纪新阶段党要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的三大历史任务

《公共基础知识》高频考点

板块一:法律 一、宪法学高频考点 1. 关于宪法的根本地位 内容规定国家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它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 法律效力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制定程序较一般法律的制定程序严格,一般需专门的制宪机关。 修改程序较一般法律的修改程序严格,需全国人大常委会或者全国人大代表五分之一以上提议,并由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同意才能通过。 2. 关于我国宪法的历史发展 我国先后颁布四部宪法,即1954年宪法、1975年宪法、1978年宪法与1982年宪法。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颁布的(必须掌握)。 产生了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四次修正案共计31条。限于篇幅,不能把各修正案的内容详细罗列,请各位考生朋友们查阅,尤其要关注2004年修正案。 3. 关于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条件:(1)18周岁以上;(2)中国公民;(3)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 政治自由言论自由 通过语言形式表达思想和见解的自由,在政治 自由中居于首要地位,延伸出其它的政治自由。出版自由包括著作自由、出版单位的设立和管理须遵循

宪法和法律,出版物管理的原则:预防制和追偿制相结合。 结社自由主要指组织政治性团体自由。社团成立采取核准登记制,管理机关是民政部门。 集会、游行、示威自由主管机关:公安局。许可制(5日前申请,2日前决定)中央国家机关所在地、国宾下榻处、重要军事设施、海陆空交通站点(航空港、火车站、港口)周边不得集会游行示威。 注意:刑法中剥夺政治权利的内容是: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言论、出版、集会、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担任国家机关职务的权利;担任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领导职务的权利。 4. 关于劳动权和受教育权 在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中,只此两项既是权利,也是义务。(此知识点为高频考点) 5. 关于我国的政党制度——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共产党是执政党,其他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2)“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十六字方针。 (3)人民政协的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 (4)爱国统一战线: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6、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 平等权平等权是指公民依法平等地享有权利,不受任何不合理的差别对

公共基础知识法律要点整理

公共基础知识法律要点整理 1、法的概念和本质 法是由国家制定、认可并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段意志,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以确认、保护和发展统治阶级所期望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的行为规范体系。 共同本质: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 基本特征:(1)法是调整人的行为或社会关系的规范;(2)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3)法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4)法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社会规范。 规范作用:作为由国家制定的社会规范,法具有指引、评价、预测、教育和强制等规范作用。 社会作用:维护统治阶级的阶级统治;执行社会公共事务。 2、法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 (1)法与经济 法在市场经济宏观调控中的作用:引导作用;促进作用;保障作用;制约作用。法在规范微观经济行为中的作用:确认经济活动主体的法律地位;调整经济活动中各种关系;解决经济活动中的各种纠纷;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 (2)法与政治、政策 法受政治制约体现在: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是影响法的发展变化的重要因素;政治体制的改革也制约法的内容及其发展的变化;政治活动的内容更制约法的内容及其变化。 党的政策指导法制建设的各个环节,社会主义法是实现党的政策的重要手段和形式,同时又对党的政策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 3、法律制度的相关概念 法的制定:指一定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制定、修改、废止法律和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的一种专门活动,一般也称为法律的立、改、废活动。 立法的指导思想:我国现阶段立法的指导思想,必须是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而不能以别的思想为指导,不能离开社会主义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这个根本任务。 立法的基本原则:(1)立法必须以宪法为依据;(2)立法必须从实际出发;(3)总结实践经验与科学预见相结合;(4)吸收、借鉴历史和国外的经验;(5)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为标准,立足全局,统筹兼顾;(6)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7)保持法律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与及时立、改、废相结合。 法的渊源:(1)宪法;(2)法律;(3)行政法规;(4)地方性法规;(5)自治条例、单行条例;(6)行政规章;(7)国际条约。 法律部门:(1)宪法;(2)行政法;(3)民法;(4)婚姻法;(5)经济法;(6)劳动法;(7)环境法;(8)刑法;(9)诉讼法;(10)军事法。 4、法律实施中的相关概念 法律实施包括执法、司法和守法。 法律适用的要求:准确,指适用法律时,事实要调查清楚,证据要准确;合法,指司法机关审理案件时要合乎国家法律的规定,依法办案;及时,指司法机关办案时在正确、合法的前提下,还必须做到遵守时限。 法律适用的原则: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实事求是,有错必纠。 法律关系的基本特征:法律关系是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法律关系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的社会关系;法律关系是以现行法律存在为前提的社会关系。它不属于物质关系,而是一种思想关系。 违法的分类:刑事违法、民事违法、行政违法、违宪行为。 5、宪法的基本理论 宪法是规定国家根本制度、集中表现各种政治力量实际对比关系、规范国家权力和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国家根本法。

公共基础知识重点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重点归纳 哲学部分 1、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 2、划分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思维和存在或精神和物质何为第一性的问题。 3、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统一性。 4、维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 5、辩证法主张事物是联系的,发展变化的,全面的且承认矛盾。而形而上学则认为事物是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且否认矛盾:根本区别是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6、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认识基础;哲学给具体科学活动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是共性与个性、普遍与特殊、抽象与具体、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 7、为马克思注意哲学的产生奠定的三大自然科学基础:达尔文生物进化论、能量守恒转化定律、细胞学说。 8、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英国古典经济学、法国空想主义、德国古典哲学中黑格尔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 9、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的本质特征是他的实践性,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10、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哲学基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的原理。命题的提出人时毛泽东。

11、马克思主的两次飞跃: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2、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他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13、相对静止是衡量物质运动的尺度。 14、时间具有一维性,空间具有三维性。 15、规律具有稳定性、普遍性、可重复性。 16、发扎你信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否定的实质是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的产生。 17、质是指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量即数量,度是质和量的统一。 18、否定之否定规律是普遍的:不同性质的事物具有不同的否定形式;不同的事物发展具有不同的曲折性;事物的房展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 19、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 20、矛盾即对立统一,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基本属性;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内因第一位,外因第二位。内因是发展的根据,外因是发展的必要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21、事物的性质主要地位是有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主要方面决定的。 22、实践活动的基本特点: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23、实践的基本形式:生产活动,社会实践,科学实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