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史名家简介

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史名家简介

梁启超的中学语文教育思想。一书除小引外,分成两大部分,先论作文法,后论教授法。
这部专著实质上是一部以写作教学为中心较为全面地探讨了中学国文读写教学的高师国文教学法教材。 一、重视文言文
1.中学国文教学以文言文为主
中学国文教学不仅讲读是文言文,作文也允许用文言,文白均可。
2.反对把白话和文言划分等级
认为语言只是表达思想的工具,无所谓高下,文白之争不成问题。
二、作文教学的方法
(一)重“实用”
1.学习实用价值的文章
从文章的内容、结构和功能因素,划分为记载文、论辩文、情感文,作文教学要重在实用。指导学生写作记载文和论辩文这两类使用价值最大的文章。
2.安排教学内容从易到难进行
他根据文章内容的难易程度,对记载文和论辩文进行了详细分类,要求在安排教学内容时从易到难依次进行。
(二)明“规矩”
? 如何做成一篇文章,这是规矩范围内的事,是极平实简易且经过一番分析有途径可循的,是可以教可以学的。
三)讲“实效”
1. “少写多改”观
梁启超认为作文教学要重质而不能片面求 量。他认为作文篇数要少,用的功夫要细,
反对只讲“多写”而不讲求“实效”。形成了“少写多改”观。(每学期二至三篇)
2.自由练笔
四)重“指导”
教员要教学生以作文教学方法
1.教学生作文的法则和养成“整理思想的习惯”。
2.指导重点是为学生提供材料并帮助学生进行整理。
提供的方法:一是供给,即直接印发资料;
二是口授,即口述材料;
三是指定文件,即指定阅读材料。 ?
3.作文评改应该由教师学生共同参与。
教师的“评改宜专就理法讲,词句修饰偶一为之

三、阅读教学的方法
(一)教授要分期分类
把教材分为记述文、论辩文两类,主张由简单到复杂地进行分类教学。
(二)文章要分组阅读
认为文章不能篇篇都讲,而“要一组一组地教”,通过互相比较,从中摸索规律。
(三)教学要用讨论式
学生读过一组文章以后,如果学生有不懂之处,先生可讲给他们听;基础好的学生,可以让学生来讲。



蔡元培语文教育思想
指出了我国旧式国文教育的种种积弊:
第一、所读的是“不通于今人喉舌”的“死语”;
第二、没有适当的读本,也没有符合语言运用实际的文法;
第三、在所谓的“模范文”中,又大都是偏于文学的,很少选用合于论理的实用

文章;
第四、不讲究教授法。
一、根据新教育宗旨革新语文教学,使语文教学成为贯彻新教育方针的一个重要方面
新的教育宗旨包括:“军国民主义、实利主义、德育主义、世界观、美育主义” 教育。
语文教育的形式:“其依准文法者属于实利(智育),而依准美词学者,属于美感(美育)。”
语文教育的内容 “则军国民主义当占百分之十,实利主义当占四十,德育当占其二十,美育当占其二十五,而世界观则占其五。”
在语文教育史上,蔡元培第一次把语文教学同整个国家的教育方针结合起来,使语文科成为贯彻教育方针、实现教育宗旨的一门重要的又是独立的基础课程。
二、语文教学的目的在于实用
是为了“要全国的人都能写能读”,以适应生活、工作、学习的需要。所以应掌握适合于应用文的语言工具。
一类是应用文,是广义的应用文,包括我们现在所说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三类文体。
一类是美术文,主要是指诗歌、小说、戏剧三类文学体裁。
中学国文教学的内容应该是应用文加少量的美术文。至于练习作文,则应该全是记载和说明的应用文字。
三、提倡中小学国文教学要以学习白话文、学习国语为主
一是用白话文表情达意明白而直接利于交际;
二是文言文不利于教育的普及。
四、反对“注入式”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1、要引起学生读书的兴趣;
2、要引导学生自己去研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要启发学生能够掌握“公例”,举一反三;
4、要活用各种教法,以适应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和智力水平。
五、主张把美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去
提出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思想,而尤其重视美育。
要求语文教材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要能够引起美感,激发愉悦情趣。语文教学要充分利用这些美育因素提高教学质量。
胡适语文教育思想
《中学国文的教授》1920 《再论中学的国文教学》1922
(一)教学目的
“国文要旨在通解普通语言文字,能自由发表思想,并使略解高深文字,涵养文学之兴趣,兼以启发智德。” (1912年《中学校令施行规定》)
1、人人能用国语自由发表思想——作文、演说、——都能明白通畅,没有文法上的错误。
2、国文通畅之后,方可添授古文,使学生渐渐能看古书,能用古书。
3、做古体文但看作实习文法的工具,不看作中学国文的目的。
这个标准和我们今天所说的“具有现代语文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大致相

当的。
二)课程设置
《中学校令施行规则》规定中学的语文科目为讲读,做文,习字,文字源流,文法要略,文学史,共六门。
把讲读分为“国语文”和“古文”,在高年级开设“演说”和“辩论”。至于习字、文字源流、文法要略、文学史四项,一律删去。
一、在小学未受过充分的国语教育的: 1、宜先求国语文的知识与能力。
2、继续授国语文至二三学年,第三四学年内,始得兼授古文,但钟点不得过多。
3、四学年内,作文均应以国语文为主。
二、国语文益通畅的:
1、宜注意国语文学与国语文法学。
2、古文钟点可稍加多,但不得过全数三分之二。
3、作文则仍应以国语文为主。
三)国语文教材教法
1.教材的内容
(1)小说
(2)戏剧与诗歌
(3)长篇议论文与学术文
(4)古白话文学选本
(5)国语文的文法
2.教法
教法上主张实行“教师指定数量——学生自己阅看——课堂组织讨论”的三步教学法。
在课堂讨论中,教员要引导学生研究教材的思想内容,要注重结构层次的分析,材料安排的探究和行文思路的把握。至于国语文法,当与国语文的写作紧密配合,注重实际的应用。???
四)进行演说和辩论,用活的语言作活的教授法
认为“演说和辩论”是国语和国语文的实用教法。做文章的第一个条件就是思想有条理,有层次,演说辩论最能够帮助学生养成有条理系统的思想能力。?
(五)古文教材教法
一是主张“第一年专读今人的文章”(梁、康、章等),借以熟悉文言文的特点。“后三年应多读古人的古文”,借以明白文言文的发展、演变。
二是主张在后三年将精读选本与自修古书二者结合起来。
这一主张为以后把讲读课分为精读和略读奠定了基础。
在古文的教法上,他提倡用“看书”来代替“讲读”。废除传统的逐字逐句的“串讲法”。
(1)学生质问疑难,请教员帮助解释。
(2)大家讨论所读书的内容,教员提出论点,引起大家讨论;
(3)教员可随时加入一些参考资料。
意义:
胡适的《中学国文的教授》和《再论中学的国文教学》的发表,引起了关于中学国文课程建设的一场大讨论。1923年拟定中学国文课程标准和1929年重新修订中学国文课程标准的工作,都是由胡适主持的。他对于中学国文课程的建设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黎锦熙语文教育思想 ?
一、推广普通话和汉字改革——《汉语拼音方案》
二、汉语语法研究及辞典编纂方面——《新著国语文法》
三、语文教学方面---《新著国语教学法》、

《新国文教学法》

(一)语文教育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1. 语文的用处:
一是表情达意,二是人们共同生活的唯一媒介物”。
2.语文教学的目的(P101)
自动的研究与欣赏、社交上的应用、艺术上的建造、个性与趣味的养成。其中以前三项为主,明确了语文教学的最大价值在于其工具性 。
3.语文教学的具体任务:
提出了能读、能听、能说、能作、能写五项具体要求,第一次把听、说两项任务摆在了重要位置。
(二)语文教学基本训练的具体阐述:
1、关于“说法”(即说话)
目的在于训练儿童“学习普通语言”,达到“能听”,并且“用语言发表己意”,即“能说”。认为“说话一项实已为本国语文教学之中心”,把它摆在与阅读教学、作文教学同等重要的地位。
(1)说法训练要先行一步。把话法教学提到语文早期训练、基本训练的高度。
(2)以标准语(国语)为话法标准。
2、关于“读法”
目的在于使儿童“学习普通文字”,做到“能读”;并与说话结合起来,达到“理解”,从而实现“自动的研究与欣赏”。
在《新著国语教学法》中提出了阅读教学的“自动主义的形式阶段”的新主张,即把赫尔巴特的五段教学法(预备、呈现、联系、统合、应用)改造成“三段六步法”。力求符合阅读教学的阶段性和连续性的内在要求。(P103)

3. 关于“作法”(“缀法”,作文,写作)
(1)目的在于“用文字表达己意”
既是“社交上的应用”,又是“艺术上的建造”。
(2)作文教学要循序渐进,要有序列。
(3)重视“改错”的环节
提倡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行订正,填写字体、文法、事实、思想四种“错误表”。
主张采取由学生自己批改并记录的方法。
黎锦熙在作文教学改革上提出了著名的黎氏“三原则”:
(1)写作重于讲读
中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主要应该凭借各种形式的写作练习。
(2)改错先于求美
作文训练有两个阶段,先求通,后求美。改正错误而求得通达是写文章的基本功夫。
(3)日札优于作文
提倡学生养成写“修养日记”和“读书札记”的习惯,这比课堂上的作文训练效能更大。
刘半农语文教育思想
一、语文教学的宗旨——“实事求是”二、阅读教学方面
1.教材的选文
在阅读教学方面提出了国文课本选文的十二条标准,注重的是文质兼美,符合时代精神的实用性的文章。

(2)阅读教学方法的特色:

一是特别强调在字法、句法、章法等方面进行今昔之间的比较讲释;
二是积极引导学生自我独立分析、研究问题。

三、作文教学方面
(1)作文教学的要求
提出了十二条注意事项,对作文的审题立意、谋篇布局、遣词造句、修辞逻辑、乃至字体书写诸方面,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对作文教学很有实际指导意义,处处体现了务实求新的教育思想。
(2)作文教学的内容
从日常工作和生活的需要着眼,设计和安排了12种项目,处处注重贴近现实生活,着眼于实用,注重能力的提高,涉及了作文训练的诸多方面,是提高学生作文的有效方式。
3)作文批改
设计了“二次批改,一次讨论”的新式作文批改方式。这种批改方式,师生共同参加,重在学生的研讨质问,对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有实际效益。
1、初次批改,只用种种记号,将文中“毛病”逐一指出。
2、初次批改后,将原卷还给学生,令其互相研究,自行订正;
3、学生自行订正后,另卷誊写,乃为第二次之批改。此次不用记号,竟为涂抹添削。
4、第二次批改后,学生有不明了处,仍准质问。
意义:
刘半农的语文教学改革的主张和实践是对旧中国国文教学的冲击,对当时的语文教学产生了积极影响。“五四”以后制订的国语课程标准,作文教学的一些项目参照了他的内容。

夏丏尊语文教育思想
(一)强调教师的人格力量
1912年前后风传将实行普选,他厌恶当时的官府不愿当选,特意将勉旃改名丏尊,意欲让选举人误“丏”为“丐”造成废票。
(二)主张“爱”的教育
被学生称为“妈妈的教育”。
(三)注重语文能力的养成

鲁迅的语文教育思想
一、对中国的语言文字改革的观点
朱自清称之为“鲁迅先生的中国语文观”:
1、中国的言文一向就不一致,文章只是口语提要;
2、中国的文或话太不精密,要有句法;
3、精密中国的文话,可以采用欧化的句式;
4、实现语言大众化,书法拉丁化;
5、增加新的字眼和语法丰富中国语言;
6、在中国的普通话未通行之前可以用一种较为特
别的四不像的白话。
二、对语文教育的理论贡献:
1.批判传统的语文教育
反对“尊孔读经”,对宣传封建教育的童蒙课本和数百年不变的旧教科书提出了尖锐的批判 2.改进读书方法
鲁迅劝学生不要只读别人圈好了的书,应该从以下五个角度去拓宽视野。
第一,要读一点外国的书。
第二,读一点简明可靠的史书。

第三,要读点反面教材。
第四,要读点本行以外的书。
第五,要能活读书,还要读活书。
3.重视儿童教育,关注儿童读物的编写
一要生动有趣,词汇从“活人的嘴上来”;
二要图文并茂;
三要慎重地写,给儿童正确的印象和科学的概念。
翻译介绍了许多种外国儿童文学作品,如《爱罗先珂童话集》、《桃色的云》等。这些课外读物,对于改进语文教材,都是大有裨益的。

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
意义
叶圣陶的语文教育思想博大精深,既继承和发扬了我国语文传统,又充分吸收了外来的积极因素,是近百年来影响最大、最有代表性的语文教育思想。
叶圣陶对语文课的性质、目标,语文教材的内容、体系,语文教学的原理、方法,语文考试的实质和语文教师的修养等问题,都提出了独到的见解。是语文教育史上贡献最突出、影响最深远的语文教育家。
叶圣陶对此的解释是:“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也就是说,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合在一起说,就叫语文。
“语文”就是本国的语言文字,而不等于文学。他明确地否定“语文是语言、文学”的解释,认为“‘文字’含意较‘文学’为广,缘书面之‘文’不尽属于‘文学’也”。

四、对语文教学目标的研究
1、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自学语文的能力
2、语文教学要养成学生阅读和写作的良好习惯
3、能力训练不能局限在课堂内、教科书内
(1)训练思想、培养情感,写出求诚的作文
(2)强调读写结合,以读促写
(3)提倡教师下水,多做“下水”指导
(4)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最终实现自能作文

朱自清语文教育思想
一、语文教育目的:“使学生了解本国固有文化并且提高欣赏文学能力”
二、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作文训练、技术训练
(一)作文训练
学生作文的最大毛病是文脉不清、层次不清、思路不清,其次是乱用标点符号。
提出了作文训练必须注重这两大内容:一是解决学生作文的文脉条理,
二是帮助学生弄清作文不同于说话。
如何进行作文训练?
1、重视学生在完成作文时,讲究清晰的文脉条理和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以文章写作的结构形式(即所谓文脉条理)对作文训练提出高要求。
2、特别要认同朗读诵读与学生作文的不同寻常的密切联系
3、从新闻短论入手,激发学生从小处着笔,切近生活和自我
4、注重练习说明文和议论文两种文体,让学生在这种体验中获取更加深刻的现实内容和思想认识。

二)技术训练


1.“技术训练”的涵义
3.进行“技术训练”的方法:
(1)教师讲解
(2)学生加强熟读,还可常常举行默写和背诵
(3)问题研究
三 、对语文教学中原有观念的新认识
1.在知识与能力的问题上
改变把语文教学过程仅仅看成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接受知识的单一过程的观念,提出以培养学生语文能力为主体,使知识、智力和谐发展的综合过程的观念。
2.改变教学就是使学生“学会”的观念,提出教学生“会学”的观念
3.改变教师“灌输式”教学的观念,提出教师是导师,重在“启发”、“引导”的观念
4.改变把学生关在教室里,让他们死记硬背学好语文的观念,要提倡开辟语文课外活动的广阔天地
张志公语文教育理论
一、对传统语文教学的研究
(一)总结出传统语文教育的一些宝贵经验
1.集中识字,识字和写字分别、分步骤教学;
2.阅读训练原则是“文”“道”不可偏废,方法是“熟读、精思、博览”;
3.作文训练原则是“词”“意”并重,步骤是“先放后收”,方法是“多作多改”。
二、确认语文的“工具性”
三、学作文是为了用,强调写作的实用性
四、强调口语训练
五、语文教学方法科学化

王森然语文教育思想
一、关于中学国文教学的目的任务
认为国文教学首先要培养学生成熟的技能。把语文的听、说、读、写四种技能归为两个方面:
一是运用国语或文言自由发表思想之技能,包括以演讲发表思想与以作文发表思想;
二是运用语言文字取得思想之技能,包括朗读之技能与默写之技能。
二、关于国文教材。
第一、选择教材应有客观的标准。
语体文与文言文既要有选材的共同标准,又要有各自的选材标准。把是否适合教学对象作为重要的选材依据 。
第二、教材编排要有一定的顺序。
语体文教材的编排,应采取以问题为主纲的方法,即以问题为主纲,以各种不同的文章为内容。
文言文教材的编排,应采用依时代逆溯的方法,即以时代为主纲,以历代艺术文和学术文为内容。
三、关于阅读教学
1、阅读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自学的习惯和能力
2、阅读教学要提倡自动式,废止注入式
3、阅读教学要安排好教学程式
(六段教程)
预习—指示—讨论—结束—应用—欣赏
四、关于作文教学。
1、作文训练要结合学生的实际 2、作文训练应讲求多样化3、作文批改要讲求方法

阮真语文教育思想
一、国文现实材料的横向的比较分析
(一)关于国文教学的目的问题
初中:1.人人能用国语或国语文

自由发表思想感情;
2.作文演说没有文法上的错误,并有层次有条理;
3.人人有看浅近书报的能力,并养成读书习惯;
4.人人有鉴赏国语文艺的能力及兴趣。
高中:1.人人能看普通文言书报;
2.人人能作通顺的文言文及应用文字;
3.一部分学生能看平易的古书;
4.一部分学生能欣赏古代文学;
5.培养极少数的天才生能仿做古文、诗歌及其他
文艺。

二、国文教学发展的历史的纵向的分析比较
第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时代;
第二,注重读经时代;
第三,废止读经时代;
第四,提倡白话文新思潮时代;
第五,研究国学整理国故时代;
第六,翻译文学大盛时代。
主张:
一、提倡学习和研究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方法
二、对教材教法作科学的分析研究

三、重视语文教学“标准”的确定
1、对中学作文教学的总目的,在于“要养成学生正确而有法度的表述能力”的具体标准
2、规定了初、高中各年级的分段分级标准
3、规定了教材质的分配的比例
4、规定了作文评分标准
四、信从“教学做合一”的理论
在教学研究的方法论上比较注重实际,对于中学国文教学的程度标准,阮氏一贯反对脱离实际地“拔高”。
注重知识和技能的应用。

袁哲语文教育思想
⑴在检讨当时教育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较为科学的语文教学目标。
语言学的训练;
读书能力的培养;
文学精神的修养;
社会精神的陶冶。
⑵把心理学研究的成果引进语文教育。

⑶提倡“全文法”教学。所谓“全文法”阅读教学,是在总结欧美各国先进读法教学的基础上,针对我国传统的“局部教学”而提出来的读法教学理论。
“全文法”把阅读的一般过程划分为:
概观(全文概述、文旨想定)
探究(结构探究、词句解释、文字习得)
总合(课文朗读、课文书习)
开展(课文批评、课文表现)

特点有五:
1.以文章为教学对象与出发点;
2.读法之实施以文章为有机的统一体;
3.“读”与“意义”之一元的见解;
4.部分分析以全文为背景;
5.读法之实施注意文之深刻的研究与欣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