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转自黄执中博客】关于比较类辩题的战场切割

【转自黄执中博客】关于比较类辩题的战场切割

【转自黄执中博客】关于比较类辩题的战场切割
【转自黄执中博客】关于比较类辩题的战场切割

价值辩论中,也有损益比。

像「大学生参加选美活动利大于弊/弊大于利」、「中学生课余兼职利大于弊/弊大于利」或「小学生上网利大于弊/弊大于利」等,都是在比较利弊得失。

一件事,利弊互见,上台后,各说各话——该怎么比?

得花点心思,切战场。

一种,是切「本质」:要比较利弊,就得看这件事(如运动)在正常情况下的得失;至于不正常情况下(如过量)的影响,不能算在帐上。

毕竟,既然都说了是「不正常」的情况,结果当然弊大于利,又有什么好谈的?

因此,许多人参加选美,受骗上当,只证明「参加」要小心,不能说「选美」有问题。就像有人误食杀虫剂,不是杀虫剂的弊。

因此,再多人网络成瘾,只证明「成瘾」不对,不能说「网络」不好。成瘾,不是网络的本质;就像肥胖,不是饮食的本质。

选美的本质,是外貌竞赛。而用错误的心态竞赛、不择手段的竞赛、假竞赛之名干坏事或曲解竞赛意义后所造成的恶,不算是选美的恶。

网络的本质,是信息管道。而过度倚赖信息、滥用信息、刻意接触有害信息或藉管道之便散播错误信息所造成的恶,亦不算是网络的恶。

主张本质的一方,相信冤有头、债有主……若把「人」的偏差,全当成「物」的善恶,则不仅隐遁了人的责任,也架空了人的自由。

--------------------------------------------------------------------------------

一种,是切「现实」:要比较利弊,就得看这件事(如吸毒)的实际影响;至于该影响是不是在正常情况下(如适量)造成,不重要。

毕竟,如果只讨论「正常」的情况,结果当然利大于弊,又有什么好谈的?

因此,若真有许多人参加选美,受骗上当,就代表选美比赛「当今」的确有害。顶多,我承认当「大家都很能很小心」的那天到来后,这个弊害会消失。

因此,有一定数量的人网络成瘾,就代表网络的确有威胁。成瘾,虽不是网络的本质,却是网络的现实;就像肇事,虽不是酒驾的本质,却是酒驾的现实。

选美的现实,看的是案例与统计。抽离了一切社会的实际互动,光看选美在规则与宗旨上所追求的利,是虚幻泡影。

网络的现实,看的是机率与证据。抽离了一切人为的涉入浸染,光看网络在设计与功能上所追求的利,是自我欺骗。

主张现实的一方,相信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若以「物」的纯粹,开脱其对「人」的影响,则不仅忽视了人的脆弱,也淡化了社会的责任。

--------------------------------------------------------------------------------

谈赌博,本质论者,说「赌」这玩意儿是中性的。

现实论者则说:这世上有哪件事,他马的不是中性的?

谈色情,本质论者,说「性」这玩意儿是中性的。

现实论者则说:他马的连贩卖人口这件事,都是中性的!

谈吸烟,现实论者,说吸烟过量有碍健康。

本质论者则说:这世上有哪件事过量,他马的无碍健康?

谈电玩,现实论者,说耽误小孩学业。

本质论者则说:他马的连回家孝顺父母,都会耽误学业!

战场一切割,攻防的便已不是题目。而是对事物的理解、对理解的诠释、对诠释的表达。

长剑在手,切的,是台下看世界的方式。

「网上看世界/出门看世界更有收获」、「通才/专才更吃得开」、「举国体制/单飞模式更有利于运动员的发展」……常遇到这种辩题,硬要咱们去比较两种截然不同的事物。

正常人都知道:性质有重迭,才能做比较。

因此麻辣锅跟麻辣锅之间,可以比谁辣;冰淇淋跟冰淇淋之间,可以比谁甜。

但麻辣锅跟冰淇淋之间——我比你个大西瓜!

很明显,这种辩题,不是真要你去比麻辣锅跟冰淇淋。

要比的,依旧是切战场。

--------------------------------------------------------------------------------

麻辣锅说:冰淇淋不够辣!

这战场,是麻辣锅的天生优势。冰淇淋想不承认(哦,我方也有芥末口味的冰淇淋),想靠闪躲(嗯,辣这种事见仁见智,很难说的),想在台上拉拉扯扯(唉,您方怎么老爱谈辣,不敢谈甜呢)……场面都会很难看。

自己不辣,最好大方招认。

甚至不等人家问,一开始便主动强调:抱歉,身为冰淇淋,口味本来就不可能那么重——这虽是缺点,却也是特点。

故若吃东西,您纯粹求刺激,那还真的是请多包涵。

自己招,好过给对方打到认。

认亏,不要紧,辩论双方,得失似天平,此落彼起。一端吃亏,另一端自然有便宜。

什么便宜?推论时,搭对方顺风车的便宜。

刺激,所以有偏嗜。温和,所以够普及。

越刺激,偏嗜越强。越温和,普及越广。

偏嗜强的,易成死忠。普及广的,老少咸宜。

世间观念,犹如硬币两面,总是两两相存、两两相生……有舍才有得,只要冰淇淋愿意先认亏,则麻辣锅越强调刺激过瘾,借力使力,便是越印证冰淇淋老少咸宜。

于是冰淇淋的关键,不是去争自己甜不甜(或有多消暑),不是质疑对方辣不辣(或有多伤胃)。而是要在正反间的特色摊牌后,提早切入(并巩固)下一个战场的对决:为什么老少咸宜,会是当今更重要的?

试想,双方对决,麻辣锅的力气,都花在嫌冰淇淋不够辣。

冰淇淋却马上同意,受身,不着力,顺势转战场。

然后将全部资源(辩次、环节、推论、数据、时间),都放在「为何老少咸宜更重要」上。

论观点:冰淇淋的战场,超越甜辣,另有启发。

论姿态:裁判看腻针锋相对时,你一脸诚挚,不争之争。

论准备:避实击虚,有心算无心。

论投入:你用两分钟,打人家一分钟。

还不赢,恐怕是选手素质该检讨……切战场可以取得优势,无法女娲补天。

两方同切战场,看谁切的深。

辩论中,申论的顺序,影响了别人怎么看待台上的争议。

由浅入深,有以下几个阶段。

大家好,在讨论今天的辩题「文化传承重于文化创新」之前,我方先要厘清「文化」的定义。所谓文化,就是指知识、信仰、艺术、道德、风俗,以及一切身为社会成员所获得的能力与习惯。具体而言,文化包含了器物、制度和观念三个方面,它是人类群体的共享成果,也是社会价值系统的总和。

至于文化传承,则是一个将过去优良的文化加以学习、保存,好让下一代的子孙得以继续接触,使其不致断绝的过程。

我方认为文化传承,会比文化创新更重要,理由有三:一、文化是生活的寄托,一旦失去了过去的文化记忆,人们就丧失了归属感。二、文化是沟通的凭借,没有了共同文化做桥梁,人与人之间就缺少熟悉的符号与记忆,无形中疏远了彼此的距离。三、文化是知识的积累,文化失传,就像是抛弃了一笔继承自先贤的宝藏。

从第一点来看,我方认为……

故基于以上三点,故我方认为化传承应重于文化创新,谢谢。

一是不厌其烦的,对所有关键词语下精细定义;二是单方面列举己方优点,想藉此论证辩题。

于是正反各据一角,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谁赢谁输?比技巧。

这种申论方式,新手最常见。

--------------------------------------------------------------------------------

大家好,在讨论今天的辩题「文化传承重于文化创新」之前,首先,必须要确认比较的标准。我方认为对文化而言,传承很重要,创新也很重要,两者都是不可少的,故若要比较孰重孰轻,那就得看看「现在缺乏的是什么」。

譬如说,维生素A跟维生素C,都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养分,两者都很重要,但对一个患有夜盲症的人来说,维生素A就显然比C更重要。相反的,如果你患的是坏血病,则维生素C,就会比A更重要。

那回到辩题,在当今这个信息日益发达、观念日益多元、器物日新又新的现代社会,文化的困境,究竟是出在缺乏创新的条件?还是缺乏传承的意愿呢?当今的问题,究竟是因为大家都墨守成规,所以该鼓励创新?还是因为大家都喜新厌旧,所以该提倡传承呢?

我方认为是后者,因为……

看问题,不看单点,看架构。一开头,先切战场(比较标准),接着反复譬解,全力争取认同——等战场到手了,顺势而下,后面的单点(缺创新或缺传承)自然水到渠成。

这种申论方式,有经验的选手惯用。

--------------------------------------------------------------------------------

大家好,在讨论今天的辩题「文化传承重于文化创新」之前,我们要先厘清一个观念:那就是所有创新的源头,其实都来自过往的传承。而所有传承的内容,其实都是当年前人的创新。故不传承,就没有创新;不创新,也就没有什么东西好传承。这一点,我方承认。

所以,如果我们双方,老用「不传承,便怎么怎么」或「不创新,会如何如何」这种全有全无,或孰先孰后的方式来争论孰重孰轻,都是有没意义的。

其次,我方谈传承,自然是指传承文化优良的部份;就像对方谈创新,也一定是指对文化有利的创新一样。所以凡是文化中偏激、有害、过时的,双方都不用讨论,以免浪费大家时间。

如此一来,既然两者都重要、都不可少、都只谈好的,那该怎么比较,今天的辩题才会有意义呢?我方认为重点,应该放在「现在缺乏的是什么」。

譬如说,维生素A跟维生素C……

虽然定义辩题,却不是对「文化」、「传承」这种跟胜负无关的词语咬文嚼字(对方的定义只要不夸张,都接受)——而是将双方要讨论、能讨论、常讨论的范围,逐项筛检,先做限缩,好让己方的比较标准,逐渐成为该辩题之所以有意义的理由。

知道什么「不用辩」,比知道「辩什么」更重要。切战场时,先封住自己的退路,让大家知道在什么情况下,双方都会输;再提标准时,你的标准看起来就不会那么突兀,就不会那么像是为了赢比赛而提出来的套路。

这种申论方式,会用的都是好手。

陈述立论,永远从战场切入,等比赛打到单点时,多半胜负已定。

单点攻防,容易有笑料,光切战场,怕枯燥;于是多用譬喻,尽量讲的有趣一点。

与战场无关的攻防,能大方就大方,好让裁判把心思放在你唯一要争取的那个点上。大方,不是怕「这点吵不赢」,是因为「这点吵下去没意义」。

说吵下去没意义,对方未必会理你……自己得提醒大家,姿态要漂亮。

黄执中历年结辩辩词大全

世纪之战胡渐彪VS黄执中同场对辩的结辩词 2008年7月17日世辩赛,娱乐赛 黄执中是反方结辩:公众人物不该表里如一(公众人物应该表里不一) 胡渐彪是正方结辩:公众人物应该表里如一(公众人物不该表里不一) 黄执中: 我现在很坦白的说一件事情,马英九是个表里不一的人,因为他对外说他最爱的是台湾,可是其实他最爱的是老婆。 我们今天在谈表里不一,对方辩友告诉我人内心有邪恶,人当然有邪恶。我告诉你,人的邪恶多的是。从你小的时候,我们每一个人小的时候我们都是表里如一的人,因为我们很简单。我们不喜欢的东西就是坏的,我们喜欢的东西就是好的,拿到东西就我要,拿不到东西我就要哭。我的喜怒哀乐,我做的不舒服,痛苦或者是对别人的不欣赏都会很明白的写在脸上,因为我们那时候没有责任,父母会容纳我们,老师会包容我们,我们没有责任。可是你慢慢你长大以后,你就会发觉这个世界好像没有那么简单。当你走出到你的家门,进到了社会之后你会发觉:不对!社会会要你对社会尽一些责任。于是,你会在一路的跌跌撞撞当中,就像对方所说的,你会发觉到----有些话不能讲,有些事情不能做。可是你要知道,你于是知道把自己心里的某些感觉藏起来。诶,没有错。好,我不喜欢黑人,可是我不行,我对外讲话我不能说这种话。我对内的深处我觉得很嫉妒,可对外我要说他的得奖是很应该的。我内心有愤怒,有仇恨,可是我没有说。因为我知道,当我站在公众人物的那一霎那的时候,我讲话是要对全体负责的。可是,今天这场辩论只是讨论一件事----就是我对内的这种感受,我是要承认它仍然存在还是我要告诉我自己,其实我都是假,这些东西我并不恨,我并不讨厌它,我并没有嫉妒,我没有,我没有。后者很恐怖,我不太能够理解。 你要知道,你今天这场处的这场比赛谈的是一个大原则---就是人的互相体谅。人都是人,每个人都有七情六欲,在座各位都是。你每天你做什么呢?在座的各位,你的每一笔私生活,每一个点滴你都知道,有很多东西不能给人家看----这是很正常的。我们有些欲望不能给人家看,我们自己不会认为是很邪恶的----我们只是人,我们只是用文明包装起来的野兽。可是当包装的时候我不会用对方的语气。对方说包装的时候,他是嘲笑这个包装。对我而言,我感谢我们人类还有这种包装。我们愿意彼此包装自己,所以我们才能够很祥和的相处。我如果不愿意包装,那就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我们每一个人努力的把自己给format----就是把自己给格式化。让我的内心深 处都跟社会上要我做的一模一样----可是我不愿意!我为什么!?我为什么要牺牲我自己的喜怒哀乐。我如果有贪念,好,我知道,我不能够展露出来,可是我内心深处为什么不能仍然保持这种欲望?我如果真的有让我嫉妒或憎恨的事情,我见了面我还是会跟他去握手,我会说我们仍然是好伙伴,一起努力打拼,可是我内心为什么不能够告诉自己我说,我其实真的很讨厌他。每个人都是这样子的。我们对外,我们对外我们努力做一个好国民,公众人物努力做个好榜样----像对方说的他是个典范。我们做典范的功能就是

辩题的分类

辩题的分类 从我们参考的各种文献上来看,目前市面上主要有两种分类方法,一是根据辩题性质分,即分为人文类辩题、时事热点辩题、生活类辩题等等多种;另一种是按照辩题的形式分,即分为比较型辩题、判断型辩题等,但是我们在长期的辩论实战中发现这两种分类法固然于听众更容易接受,但是却不利于破题立论,也就是说,对许多初学辩论的人来说,拿到辩题,知道是那个类型的也同样不知从何下手(尤以第一种为甚)。 因此,我们在校期间综合考虑学生情况、听众理解力、破题入手的难易度等多种问题,总结出另一种辩题分类法:按照辩题元素分类。就是把辩题分为:一元定向、二元比较、多元选择三种类型。(需要强调的是,也许早已有能人按此方法分类,而我们没有见到,那么就算做英雄所见略同吧) 下面我们来仔细分析三种分类法: 1、引言 按照辩题元素分类,并不是像其他分类法一样,将一场辩论的正反双方辩题都归于同一种类型,而是将辩题的正反方分开来看,分开来考虑。同样每一种类型的辩题都有其固定的分析思路,对于许多初学者而言,分析辩题变得相对简单的多了。当然,世事并非绝对,很多辩论领域的高手可以另辟蹊径,不必拘泥于此,但其原理总是大相径庭、殊途而同归的。 2、一元定向型 所谓一元定向型辩题,是指给定的辩论题目中,只有一个要素需要证明。例如“人生是个快乐的旅程”、“理想人才以仁为主”、“理想人才以智为主”等等诸多辩题。这类辩题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给定的题目中既不需要进行其他否定的论述,也不需要从另外的条件中进行选择。比如“人生是个快乐的旅程”,辩题中的主干是“人生是个旅程”,论证的方向只有一个,那就是“快乐”!这个辩题中,不必要否定如“悲哀、沮丧、不行、痛苦”等词语,因为即使否定了这些,也不能证明辩题成立,人生不是非黑即白的。再如“理想人才以仁/智为主”的辩题,同样只要论证以仁或者智为主就行,至于什么礼、义、信不用过分论证,但鉴于辩题的冲突在于智与仁,可以适当的进行讨论,或者将仁/智抬到比另外四者更高的地位上去。 3、二元比较型 二元比较,顾名思义,是指辩题中有两个比较要素,通过比较使辩

黄执中前辈比赛辩词

2003国际大专辩论赛A组总决赛:顺境还是逆境更有利于人的成长 正方:顺境更有利于人的成长(中山大学) 反方:逆境更有利于人的成长(世新大学) 1、攻辩小结 黄执中: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刚刚的质询答辩,对方辩友在猜我们桌上的喉糖的时候,她用了一个很巧妙的方式,说我三个都猜可不可以呀。在这场比赛当中,当然可以,可是我想请问一下在座的各位观众,我们在人生的选择当中,可以说我统统都要可以吗?好像不行吧。不管我们是科学家在做实验,不管我们是学生在选择人生的经历和过程,不管我们是一个企业家在选择企业投资的方向,我们好像都必须要从中择一,当然如果遇到顺境,我们第一次都猜对,我们就得到了成功的果实,我开了第一个杯子知道里头有东西了,可是在这个过程当中,我失去了什么,我失去了看看其他杯子里的东西的机会。《阿甘正传》里头不就有一句话吗: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不吃下去,你永远不知道它味道是什么?顺利的人有一个特色,就是他永远都吃到他最喜欢吃的那颗巧克力,可是呢,他永远不知道其他巧克力是什么味道,他也永远不知道别的路途会有什么样的风景。 对方辩友今天告诉我们,所谓的顺境,有三个立意,第一个是在生理上的发展,可是我们要知道,生理上真的是在顺境当中比较容易带来发展吗?我们都知道,人体为什么会产生对病菌的抗体,就因为是我们生过病,才会有抗体的,如果从来就没有生过病,一场病就把你击倒了,这怎么会是顺境的发展呢?对方辩友又告诉我们说,有顺境,身体才会好,可是这跟我们的经历也不一样,一个富翁,有车子,有房子,有仆人这种是顺境吧,他的身体会比农夫来得好吗?其次对方辩友告诉我们,说他的心智在顺境当中会成长,可是我们就要想想看了,如果我们去念大学遇到两个老师,一个是严格的老师,一个是偷懒的老师,随便课程都让你PASS,随便你交什么作业给你高分,这总是顺境,可你的心智会成长吗?最后我们还想到,有关品格的问题,对方辩友如果我身在一个父母极度宠爱的顺畅环境里,打破花瓶父母说没有关系,捉弄小孩子,没有关系。对方辩友,这样的溺爱品格会正常吗?谢谢大家! 2、回答嘉宾提问 黄执中:我了解,谢谢蒋老师的提问,我方的看法是基本上我能够知道,如果让我来选择的话,我当然是希望能够活在一个顺利的环境里头,如果让父母来选择的话,他当然是希望子女活在一个顺利的环境里头,为什么?因为这是人之常情,我们不忍苛责。可是我们要了解,我们希望下一代活在好的环境里头,是因为我们不忍心看他受苦。可是其实我们又知道,我们面对困难,解决困难的种种能力,其实都是从困难当中出现的,如果我这个父母,帮他解决困难,我为他创造一个顺境,帮他解决困难,其实这个小孩子,并没有解决困难,是我帮他解决困难,顺境不会让人拥有这样的能力。所以呢,我们知道,不管是科学家也好,先烈

黄执中辩论点评经典材料

2014.4.23黄执中专场交流会实录 [转自法大学术] https://www.sodocs.net/doc/d94060490.html,/blog/426625369/926644934] 2014年4月23日星期三下午13:30,“宝岛辩魂”黄执中做客法大,在论衡辩 坛与法大学子进行了专场交流。交流会全程以自由提问的方式进行,执中学长厚载十余年辩论经历的慧思与睿智侃侃而谈。辩论的本质是什么?辩论赛评判有没有统一标准?辩论的真实是什么?辩题背后蕴含着怎样的不得已?执中学长以 12个辩论之问,呈现了他理解辩论的基本图景、以辩手角色思考问题的基本框架。编者以录音为材料,将文字稿基本整理如下。 1.打辩论的输赢重不重要? 黄执中:我们绝对不会说因为我们的年纪都比较大了就说输赢不重要。输赢超重要。事实上我很难想象一个下象棋的人说:“哎,我这已经是棋神了,输赢不重要。”输赢不重要你还下棋干什么呢,你直接把将军走出来让对手吃掉好了。所 以输赢,尤其是那种竞技型的行为里头,很难讲输赢不重要。你说如果今天我们做的是一种艺术,我们画画。画画,就要画出心中理想的境界,有没有得奖不重要。咱们写诗,只要我自己看得懂,我自己觉得表达了我的心境,你们能不能理解,我期待知音。没有什么输赢。 可是辩论他是一个极端入世的活动,不是一个出世的活动。辩论他有一个很明确的功能,就是我要改变台下人的观点,你也要。双方在有限的时间下来比赛谁能够改变台下人的观点。改变台下人的观点,这件事情是这个活动的本质。我很难相信一个打辩论的人的心态是出世的不是入世的,一个出世的人不会打辩论的。所有打辩论的人至少相信一个价值观,就是这个世界可以被改变而且值得被改变。如果这个世界不可以被改变或不值得被改变你干嘛打辩论呢?你直接像那个梭 罗一样写湖滨散记嘛。你不用去辩论因为你不期待也不在乎别人怎么想。可是不是,辩论的人不这样想。所以输赢很重要。因为它证明了我做这件事情有没有意义。没人读懂的诗仍然有意义,不能说服或不能改变别人观点的一番话在辩论人的眼中没有意义。因为我们不是孤芳自赏的动物。或者这样讲,不能吃的菜有意义吗?做菜高度入世吧?有说我做这道菜能不能吃不重要,这超重要!不然你做菜干嘛?有人说练防身术能不能防身不重要,那是跳舞,不是防身术。跳舞,自己动的开心就好。可是防身术有很明确的积极功能吧?有很明确的世俗功能吧?不能防身的防身术价值是零。不能防身的防身术就跟不能灭火的灭火器一样价值

辩论技巧:比较性辩题的比较标准

辩论技巧:比较性辩题的比较标准 一般情况下,对于初学辩论者而言,大家会采用的手法是优缺点罗列或关键点的罗列。例如,说甲比乙好时,指出甲的四个优点,指出乙的两个优点,进而显示甲的优点比乙多。但是,实际上,点的个数无法比较。两个优点没准可以细分,细分成五个小点。至于关键点罗列,例如说甲比乙重要,则有人会指出没有甲就活不下去、没有乙还能苟延残喘,进而论证甲比乙重要。如果真的能构建这样的情况,倒也未尝不可。但是这种情况很难出现。因为,列入辩题的比较双方往往不会出现一个可有可无、一个必不可少的情况,毕竟出题人的智商绝大部分情况下是正常的。 那么,排除以上两种最容易想到的比较方法外,个人认为,还有两种是可以试着使用的比较方法。 第一,利用普遍接受的比较尺度。例如,心理学中有马斯洛层次理论,这就是一个比较尺度,将不同事物对人们的重要程度和带给人们的幸福感划分了等级与层次。那么,如果一个东西可以带给人们第一层次的需求,而另一个东西不仅可以部分满足第一层次、还能部分满足第二层次的需求,那么就可以说后者比前者更重要、更好。在这里,我们将辩题中比较的双方,转化成了人们需求层次的比较;而至于为什么自我实现比温饱安全处于更高的层次,这个,我们就可以不用论证了,因为这是心理学中普遍公认的结论。 第二,将比较细分。具体说来,有两种不同的细分。 其一,对比较对象进行细分。例如,在求助版有人提出了一个辩题,“高校产业化利大于弊/弊大于利”。这时,如果觉得不方便直接比较,那么可以对比较对象进行细分,即所谓的利弊是对谁而言的?这样一来,我们可以分出三个层面,一是对高校自身而言,二是对高校的服务对象——学生而言,三是对那些与高校不存在直接联系、只存在间接联系的社会发展而言。细分之后的一个好处,就是在于比较容易找到至关重要的点。例如,正方可以说,对高校而言,产业化后虽然短期内元气大伤,但终究能活下去;而不产业化,以现在的发展趋势,高校最终会走上绝路......。这样就可以论证对高校自身而言,产业化利大于弊。反方亦然,其它两点也可以此类推。如果不进行这样的细分,恐怕我们很难泛泛地找出这种比较点。 其二,对比较内容进行细分。例如,楼主提到的“男人/女人更有本事”这样的辩题,比较内容是人们的本事。直接比较不好比的话,我们就可以细分,分为事业和家庭。先论证在事业上,男人还是女人更有本事;再论证家庭中,男人还是女人更有本事。 当然,需要指出的是,不论是对比较对象进行细分,还是对比较内容进行细分,细分之后,在某种程度上依然存在着楼主困惑的问题,即如何比较。但是从辩论技巧的角度来讲,细分之后存在着两点好处。其一,可以便于使用一些绝对性的判断。我们知道,很多事情,对于整个社会、整个国家、整个民族而言,难以判断其对错好坏;但是,如果细化到某一个特定群体,可能就比较容易判断一件事情该不该做、是利大还是弊大了。其二,可以便于划分战场、攻守皆宜。例如,关于男人/女人更有本事,反方可以守住家庭这半壁江山,然后跟正方去争在事业层面女人是否比男人更有本事。这样一来,反方就算在事业战场上没有争过正方,那也不过是打个平手而已,因为自己毕竟还有半块阵地。而一般的初学者,往往会被对方牵着走,即对方攻击哪里、自己就防御哪里,忘了围魏救赵的手段。当对方进攻“在事业层面女人也比男人更有本事”时,能不仅想到反驳,更能想到进攻家庭层面、指出“在家庭层面女人未必就比男人更有本事”,这样的辩手已经可以算是老手了,在校内赛或新生赛中不常见。 此外,关于比较对象和比较内容的细分,除了需要注意如何细分有利于自己的攻防外,还需要注意细分的方法是否足够合理。一般说来,细分的层面不应太多,以二至四个层面为宜,太多了则全场比赛会很零散,自己也容易首尾不能兼顾。而且,不同层面之间要尽可能

辩论的技巧--黄执中

洛阳集:辩论的技巧——黄执中(简体字版) 学长你好~我是台南二中思言社的学弟 虽然踏入辩论圈已经快满一年了 但是经过这一次的金陵杯 我很想知道 什么才是正规的辩论技巧什么是不该学的技巧 亦或是~我该不该学辩论技巧 当我去看别人比赛他们不像我们会所谓的卡话框定一次念完~ 然后直接进入论点讨论等等等之类的~~(还有模糊对方焦点) 我想知道该怎么打好一场辩论当好一个二辩(正跟反) 我该怎么去质询对方才不会被裁判认为玩弄技巧如何可以去深入讨论一件事 我该以怎么样的思维去思考一件事 最后~希望学长可以解答我的疑惑~谢谢你 —————————————这是黄执中回答的分割线————————————————— 辩论的技巧,目的是要吸引别人注意辩论的内容……在这个大原则下,不同的技巧,就像冬天的火锅跟夏天的冻柠,没有什么「最好」,只有「在当时的情况下最受欢迎」。 当大家都在背稿,搞的精雕细琢、天衣无缝时,我会劝你即席……如此一来,你平实的用语、偶尔的结巴、激动下的辞不达意,反而一样一样,都是武器。 当大家都是即席,搞的朴拙无华、原形毕露时,我会劝你背稿……此时,你精鍊的用词、流畅的节奏、连排比带押韵的段子,就会异军突起,鹤立鸡群。 所以,当大环境是摇头晃脑的严肃论理,那子申四两拨千金的调侃就超强;当大环境是针锋相对的傲气辩手,那哲耀大智若愚的稚气就超强;当大环境是俏皮话满天飞,那培德的不苟言笑就超强;当大环境是干坤烧鹅……那,那政大帅气的神雕侠侣就超强。 所以,没有「最好」的技巧,只有「在当时的情况下最受欢迎」的技巧──而看准大环境的变动,调整队伍的风格,是教练的工作。

可是,我瞎猜的啦──如果你的问题不在于「吸引不了他人的注意」,而在于表达能力还「不足以传达辩论的内容」,则所谓的技巧,是另一回事。 说话时,把意思表达得很清楚,是其一。 要做到这一点,口齿清楚是基本,但我们毕竟不是说相声,所以不用练到腔圆字正……意思表达的清不清楚,关键是你有没有表达出「内容间的因果关系」。 刚学辩论的人,讲话有个毛病,就是他们喜欢直接讲结论,不习惯慢慢讲推论。这种「经济」而不「精确」的讲话方式不改,表达起意思来就永远都会是模模糊糊、松松散散的(至于老辩士的毛病,则是连聊天时都爱用推论,推的不厌其烦)。 习惯推论,就是习惯把「因为」跟「所以」当作语句间的连接词。脑子里能常保因果关系的人,讲起话来,有起点,有终点,哪里该直走,哪里该转弯,清清楚楚,不容易乱。 拿一篇社论,看一遍,然后照着它的意思,试着自己说一遍。接着,拿枝红笔,把社论里的因果关系标出来,看懂后,照着因果关系再说一遍。多练几次,慢慢就习惯了。 别人听你的意思,能听得很不费力、很舒服,是其二。 在辩论中,选手都是有备而来,内容多半抽象陌生,交锋更是又快又准……短时间内,讯息的浓度太高,听起来会很吃力。 所以讲话的人,要像导游,每讲一段,就得停下来,做个路标,提醒一下大家我们刚才从哪里来,现在到哪里,等下要往哪里去,这样子,听众的理解才跟的上。这是小技巧。 阅读时,遇到重点,我们可以读慢点,可以拿笔画个线,可以贴张色纸,可以回头多看一两遍。但听人家辩论时,却没这么简单,台上的一句话,说完了,就消失了,听众还没想清楚,下一句话马上又会跟上来……而当听众终于忍不住停下来想的时候,就是你其他的申论平白流过的时候。 所以讲话的人,要贴心,要用你的停顿、快慢、语气、类比或重复,帮听众圈重点。这部分,大陆的选手做的最好,拿他们的比赛多看几遍,再看台湾的比赛,差异很清楚。 说完后,让大家对你说过的内容有印象,是其三。 人对故事性的结构会有印象。 人对故事中的人物会有印象。 人对人物的表情与感受会有印象。 人对抽象的推理不会有印象。 人对太过理所当然的观点不会有印象。

辩论赛中辩题分类

辩论赛中辩题分类 B.在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作为凤属的鸑鷟是跟凫一般大的红眼睛水鸟。 C.综合甲骨文和上古文献记载看,凤的原型是一种类似水鸭的普通短尾水鸟。 D.在周代文化中,凤已经从短尾水鸟变成一种华冠长尾、祥瑞美丽的神鸟。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辩论赛中辩题分类简介 辩题分类简介 (一)辩题大致分为两类: 1、辩事性论题。 They arrived at Bill's home first.Mark was invited in for a Coke and to watch some television.The afternoon passed pleasantly with some laughs and talk.Then Mark went home. 论题明确限定了范围,只要求谈“你怎么看待这件事”(评析性质)。辩手需要把握的是这一事件的全过程,对其起因、冲突、发展、结局等诸多环节进行具体分析,同时对不够明晰的部分,适当地追加前提,使本方立论条件更趋充分,即可投入辩论。 “辩事”性论题对辩手的“身份”要求是能自觉地把握“就事论事”的特点。 2、辩理性论题。 无疑理论色彩比较强,要求辩手具备相当的专业知识和相当充分的准备,对论题进行“求证理论”。辩理性论题的难点之一,在于既

要以充足的事例作为论据,又要防止被事例所牵扰,卷入“辩事”,以至失去了本方理论的论证力度。 (二)不同点 “辩事”性论题具有较明显的“评论”性特点,以“事”为主而以“理”为辅,“理”常常是作为“辩事”的指导思想,但是,最后却必须落实在对“事”的结论中。 “辩理”性论题带有较强的求证色彩,“理”为主而“事”为辅,“事”作为“辩理”的依据,无论举出多少实例,都只能是为强化“理”的论证力量服务。 (三)分类的意义 对论题进行分类的目的,正在于明确辨证过程中“事”与“理”的比例关系、主辅关系,有助于防止把“辩事”性论题错当做“辩理”性论题,反之亦然。这对于双方紧扣论题,进而使辩论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 延伸阅读:辩论赛辩题类型 1、是非辩题 你说是而我就是说不是的。如:离婚率上升是/不是社会文明的表现。 解题思路:这种辩题应该多想想我们以前想过的数学,如必要/充分条件的判定方法,一种类型的东西是不是另一种类型的判定方法等。一般来说,这种辩题中,只要明确了解概念,了解了判定的方法,解决问题就不难了。就好像我们做一道题,比如说“1是不是整数”,

浅析黄执中语言特点

浅析“《奇葩说》第4季第二期”中,黄执中的语言特点 陈映竹 在本期节目当中,《奇葩说》辩手辩论的主题是“奋斗的城市空气越来越差要不要离开?”,双方两队分别持“要离开”和“不要离开”的观点立场,黄执中在此期节目中是“要离开”的观点。 他首先剖析了辩论主题,以形象化具象化的方式,让受众更好地直观地去理解辩论主题的含义。他把“要离开或者不离开空气污染严重的城市”,形象化具体化为“要钱还是要命,大城市还是大草原”这样戏剧性的对比,然后提出来“有雾霾的城市并不是唯一奋斗的城市,并不是要你牺牲你的奋斗机会,到别的地方奋斗也不会是从零开始”的第一个论点。第二步,黄执中用这个论点反击上一位反方辩手肖骁“不要离开,因为到了一个新地方重现开始太困难”的观点,更加有针对性地总结为“奋斗可以积累,重现开始并不可怕”的有力回击。 第三步,黄执中在论证第二个论点前,先提出“什么样的人会在意空气品质?”的问题,运用设问的手法先引起大家的思考和注意,并且说“蹦蹦刚才说的很棒”引用了之前队友说过的观点,引出“当我们发展没有到达一定程度的时候,温饱是第一要件”的分论点。之后,他再对此分论点加以进一步的解释说明:“先管有没有得吃,我管他山穷水尽,可是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为不是只管吃饱对不对?你会想吃好,在吃好之后,我会想吃的更安全,吃的更安全之后会怎么样?我会开始注意到别的。比如说,这个城市的教育啊,这个城市的空气啊。”在这句话里面,层层递进,逻辑清晰,先是解释说明了“温饱是第一要件”的分论点,同时进一步阐述,递进式地提出来第二个分论点“温饱思淫欲”,从而两个分论点不断递进的逻辑关系,加上和反方辩手肖骁之前提出的“世上哪有你们这么娇贵的人,哪有你们这么挑剔的人”,引出第二个主要论点。 第二个主要论点为“在意空气质量说明我们追求生活,是国家的进步和骄傲”,再接着进一步解释阐述该论点:“请了解一件事情,一个国家最大的骄傲就是他培养出一群娇贵的人民,为什么?因为你上升了,你在意别的东西了。如果我们根本不在意空气,这个国家代表他还没起来,你懂吗?GDP变成唯一的指标,那是很悲哀的一件事情。所以,不要嫌我们挑,而要为我们感到骄傲”。这一段对论点的阐述当中,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并且和上一位反方辩手肖骁的逻辑形成逆向思维,即空气污染一方面看似是因为我们较贵而被人们十分重视,但是反观之,也是因为国家发展人民富强,所以才会如此地娇贵,如此关注空气等高于基本温饱需求等其他生活因素。 第三个主要论点提出前,黄执中先“更重要的是,我非常好奇各位,你们居然会觉得今天我们所讨论的这个选择,你们会看得这么重。NO。选择城市并不是那么重大的事情,城市不是注定的,是你要选择。你这一辈子早就做过好多选择,你们在座的各位,你们每一个人但凡念过书,你一定都是离开了你原本的城市,到了一个地方就是为了念书嘛。甚至很有可能你谈个异地恋,你也会离开原本的城市到达一个新的城市,因为爱情。这有什么了不起的?为什么把它弄得跟生离死别一样?弄得变成人生很大的抉择一样?甚至上升到价值观?我女朋友在那里我过去,这和价值观有什么屁关系?我们可以轻易地离开一个城市到另一个新城市,甚至到某种阶段的时候,也许会为了好奇而到了一个新城市,对不对?我们现在是现代人,活的是个气体,古代人活的是个固体,安土重迁。我的女儿

辩题要求及辩题类型表(参考)【模板】

辩题要求及辩题类型表(参考) 一、辩题要求 可辩性。一方面,辩题要让中学生辩手觉得难度适中,要求具有一定的高度和深度,不能太深或太浅,辩题内涵要丰富,有可钻研、辩驳之处。另一方面,辩题要做到基本公平,不能有明显的偏重,避免辩论双方存在一头重一头轻、一边容易一边难的情况。 创新性。辩题要注重创新性,在了解辩题设置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和研究,切忌从网上或从往届辩论赛的辩题中盲目抄袭。要结合当前社会舆论的焦点问题、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当今时代的价值观念等,作为辩题设置的切入点进行思考和推敲。 指导性。辩题要注重指导性和应用性,能对辩手、听众产生多方面的、广泛的指导和启发作用,力求在辩论之余,让大家有思考的价值和意义,有思索的余地和可回味的地方,而不是辩论结束就结束,只停留在练练口舌的层次上。 可听性。辩题的设置要从听众的角度去考虑,不能设置太深奥的学术问题、尖端的科技问题、高难的问题,或太直露、太浅白,近于琐屑、无意义或意义不大的问题。 准确性。设置辩题的时候,要注意辩题用语用词的准确表达。句子要完整、涵义要清楚、表达要精炼、用语要准确、关键词不能出现歧义。 二、辩题类型表

附件2 辩题征集表

注: 1.送选辩题坚持原创原则,不可抄袭,详细填写辩题分析及推荐理由; 2.此表请于2020年1月21日前以书面及电子邮件方式报XX市教育局德体卫艺科(邮箱:(******))。 附件4 XX市高中学生辩论赛规程 一、比赛程序 1.辩论赛开始,主席宣布辩题及比赛规则; 2.介绍参赛代表队队员及所持立场; 3.介绍评委及点评嘉宾; 4.进行辩论比赛; 5.观众提问(不影响比赛结果) 6.嘉宾点评; 7.宣布比赛结果,辩论赛结束。 二、比赛规则(共耗时约34分钟) (一)立论阶段(共6分钟) 1.正方一辩开篇立论(3分钟) 2.反方一辩开篇立论(3分钟) (二)驳论阶段(共4分钟) 1.反方二辩驳对方立论(2分钟) 2.正方二辩驳对方立论(2分钟) (三)攻辩阶段(约6分钟)

2011国辩黄执中vs陈铭(青春偶像崇拜是否有利于有利于孩子成长)附加个人批注只是为了打发失眠时光

2011国辩:黄执中VS陈铭(青春偶像崇拜是否有利于有利于孩子成长)附加个人批注,只是为了打发失眠时光 为扯淡而生的题记:泡了一壶不错的普洱茶,但是是在傍晚时分饮用的,于是一直精神到现在。于是闲逛人人,发现国辩对话记录,觉得可以写点感受在上面,以打发失眠的时光,权且娱乐如果不小心被各位高人看到还请各位能海涵我这个无名小卒的不当言论。(非黑色文字为毕人后加,黑色文字是从“辩论”的主页君的日志中直接复制粘贴的。)黄:以你们今天举得例子来说,在风雨当中或者是在上课途中,为了等待偶像,在那边等了两个小时三个小时,这里面而言是非理性的。(个人觉得黄大师的问题是要形成一个让陈铭进退两难的境地,一般有两种追问:第一,我等的是明星,但没等那么长时间,这种情境是否是非理性的?第二,我等的不是明星,但的确也等了两三个小时,这种情境是否非理性?第一类追问的是一个行为发展到一个什么样的界 限才是非理性的,第二类追问的是直接针对的是,比较狂热的行为是否就是非理性的表现。黄大师用的是第二种,他要做的就是质疑陈铭所代表的武大的从狂热到非理性 到不利于青少年的基本论证逻辑。大师当然可以这么做,但是大师忽略了一个问题,他自己也是个性情中人,武大的这样一条很直觉的逻辑容易让他忘记他最应该追问的是,是否

存在狂热的理性的行为,而不是追问狂热的非理性行为是否一定不利于青少年。但是大师后来偏偏追问的是后者。)陈:这听起来不是一个很理性的行为。(似乎是个没有什么大问题的回答。但是我想问的是陈铭所说的“听起来”是个理性的判断,还是个感性的判断?这其实就提到西方近代哲学的一个经典的认识论问题了,就是理性和感觉经验之间的关系。陈铭的回答在这里已经开始体现了武大的立论中的一个问题,就是以理性为评判的准绳,不能说这种做法有什么明显的优劣,但是这种做法的题中之意就是当一个行为被论证为不理性时,就达到论证目的。这种做法很实用,但并非没有破绽。)黄:不是很理性的行为。任何一个谈过恋爱的男生,有没有在外头等女朋友逛街等两三个小时?(如前文所言,黄大师问的是一个关于是否非理性的行为一定不好的问题。设问的套路很清晰,就是问是否知道或经历一种场景,无论你怎么回答,都接下来追问这种事情做得不值得吗?这么做不应该吗?问题一般不会出在设问套路上,而出在所问的事情是什么。黄大师问的是爱情,这个就是个最为让提问者难受的内容。因为一旦涉及到价值判断或个人体验时,爱情这种东西你可以用多种标准来说明它值得与不值得,或者它让你高兴还是不高兴。我就是可以对于爱情这么一个很感性的话题说,我经历的爱情不够理性所以我也有遗憾;同时,即便是一段以理性为主导而产生的婚姻或爱情,也会因

经典辩论赛

有哪些经典的辩论赛视频可以推荐? 1.开山鼻祖,狮城舌战。(1993年国际大专辩论赛决赛) 93年的国际大专辩论赛可以说是开启了国内辩论赛的源头,决赛这一场人性本善/人性本恶更是焦点中的焦点,复旦大学代表中国大陆参加比赛一路打到决赛,力克台湾大学夺得冠军。回来以后出了本书叫《狮城舌战》,一时洛阳纸贵。蒋昌建等四人也从此名留华语辩论史。 1993 国辩台大vs复旦人性本善/人性本恶 https://www.sodocs.net/doc/d94060490.html,/v_show/id_XNjI1NDIxMjU2.html 2. 大神的大神,林正疆(1995年国际大专辩论赛决赛) 你知道连续两届国辩最佳,辩论圈内大佬,拥有众多脑残粉的黄执中心中的辩论偶像是谁吗? 对,林正疆。 这个胖子,啊不,这位学长在95国辩的舞台上散发出闪耀的光芒。他的逻辑,他的语言,他的从容不迫。从现在看回19年前那一场比赛,我们记住的,只有林正疆而已。虽然在决赛憾负南京大学,但是不妨碍他与95国辩的决赛一起成为经典。 1995国际大专辩论会知易行难 https://www.sodocs.net/doc/d94060490.html,/v_show/id_XMjAzMDI2NjA=.html?from=y1.2-1-87.3.15-1.1-1-1-14 3. 西交四剑,天下无双。(1999年国际大专辩论赛决赛) 如果有那么一支队伍能排进华语辩论史所有队伍的TOP10,不TOP5,那99年国辩的西安交大一定榜上有名。从98的蓝带杯开始(虽然当时不全是99的阵容),到99年国辩决赛。凭借着“铁立论,快思维,美意向”,西交四剑所向披靡,轻取国辩。樊登,郭宇宽,谭琦和路一鸣配合无间。每一场比赛都是好比赛,那就看看决赛吧。

【转自黄执中博客】关于比较类辩题的战场切割

價值辯論中,也有損益比。 像「大學生參加選美活動利大於弊/弊大於利」、「中學生課餘兼職利大於弊/弊大於利」或「小學生上網利大於弊/弊大於利」等,都是在比較利弊得失。 一件事,利弊互見,上台後,各說各話——該怎麼比? 得花點心思,切戰場。 一種,是切「本質」:要比較利弊,就得看這件事(如運動)在正常情況下的得失;至於不正常情況下(如過量)的影響,不能算在帳上。 畢竟,既然都說了是「不正常」的情況,結果當然弊大於利,又有什麼好談的? 因此,許多人參加選美,受騙上當,只證明「參加」要小心,不能說「選美」有問題。就像有人誤食殺蟲劑,不是殺蟲劑的弊。 因此,再多人網路成癮,只證明「成癮」不對,不能說「網路」不好。成癮,不是網路的本質;就像肥胖,不是飲食的本質。 選美的本質,是外貌競賽。而用錯誤的心態競賽、不擇手段的競賽、假競賽之名幹壞事或曲解競賽意義後所造成的惡,不算是選美的惡。 網路的本質,是資訊管道。而過度倚賴資訊、濫用資訊、刻意接觸有害資訊或藉管道之便散播錯誤資訊所造成的惡,亦不算是網路的惡。 主張本質的一方,相信冤有頭、債有主……若把「人」的偏差,全當成「物」的善惡,則不僅隱遁了人的責任,也架空了人的自由。 --------------------------------------------------------------------------------

一種,是切「現實」:要比較利弊,就得看這件事(如吸毒)的實際影響;至於該影響是不是在正常情況下(如適量)造成,不重要。 畢竟,如果只討論「正常」的情況,結果當然利大於弊,又有什麼好談的? 因此,若真有許多人參加選美,受騙上當,就代表選美比賽「當今」的確有害。頂多,我承認當「大家都很能很小心」的那天到來後,這個弊害會消失。 因此,有一定數量的人網路成癮,就代表網路的確有威脅。成癮,雖不是網路的本質,卻是網路的現實;就像肇事,雖不是酒駕的本質,卻是酒駕的現實。 選美的現實,看的是案例與統計。抽離了一切社會的實際互動,光看選美在規則與宗旨上所追求的利,是虛幻泡影。 網路的現實,看的是機率與證據。抽離了一切人為的涉入浸染,光看網路在設計與功能上所追求的利,是自我欺騙。 主張現實的一方,相信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若以「物」的純粹,開脫其對「人」的影響,則不僅忽視了人的脆弱,也淡化了社會的責任。 -------------------------------------------------------------------------------- 談賭博,本質論者,說「賭」這玩意兒是中性的。 現實論者則說:這世上有哪件事,他馬的不是中性的? 談色情,本質論者,說「性」這玩意兒是中性的。 現實論者則說:他馬的連販賣人口這件事,都是中性的!

黄执中谈需根解损备课讲稿

黄执中谈需根解损

黄执中 我们都知道,在政策辩论中有所谓的四大核心议题,分别为需要、根属、解决与损益。传统上,在理解与拟定辩题架构的时候,其讨论流程往往依序是「需要→根属→解决→损益」。不过我认为,这个流程用在辩论上,其实并不正确──要能够真正理解并解释政策辩论的架构脉络,其所应遵循顺序,反而应该是「解决→根属→需要→损益」。 这两种顺序,前者,我个人暂称为「医生模式」,后者,则暂称为「推销员模式」。 (一)医生模式 什么是医生模式? 比如说:看病的时候,医生会问病人:「你哪里不舒服啊(你的需要是什么)?」这时,病人也许会说:「我的肚子痛(我的需要是让肚子不痛)!」 可是,引起肚子痛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胃癌,也可能是胃炎,而医生总不能什么药都开一点(只知需要无法判断解决方案)。所以,他必须先试着找出是什么造成了病人的肚子痛(找出肚子痛所根属的原因)。而在一连串的检查后,医生终于发现,这位病人的肚子痛,原来是胃溃疡引起的(肚子痛根属于胃溃疡)。 此时,医生便可以向病人建议各种治疗胃溃疡的方法(向决策者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看他是要选择用药物,还是要动手术。 不过,每一种治疗法,多半都有其各自的利弊,像吃药或许安全、便宜,却是复原慢、疗效差;而开刀虽然能快速根治,却是费用高、风险大……这时,病人就得根据自己的条件与偏好,去评估利弊(损益比),选出一个最好的治疗方式(当然,所谓的最好,必定是一种价值判断)。 以上,就是医生模式在处理问题时的基本流程。 一、确认根属性,是确认解决力「有/无」与「强/弱」的关键 对每一个决策者而言,他们最需要、却同时也是最难以判断的,就是:要如何才能在某方案实际执行之前,确认此一方案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说:由于高登市的治安持续恶化,亟待改善(需要),因而市政府提出了一个警力增强计划,打算扩编警察员额,加强打击犯罪(解决方案),并将此案送进市议会,希望可以争取到预算(提交决策)。此时,盯着厚厚的一本计划书,市议员们又怎么知道这项耗资不菲的计划,是否能解决高登市的治安问题(解决力的有无)?又能解决多少问题(解决力的强弱)? 所以,他们必须要先搞清楚:高登市的治安恶化,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找出治安恶化的根属)? 治安为什么会恶化?可能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警察贪污,所以不愿抓坏人,可能是警械老旧,所以不敢抓坏人,可能是警察太笨,所以抓不到坏人,可能是警力不足,所以坏人抓的太少……当然,也可能与警察都无关,其实都是检查官在私纵犯人。 所以,如果高登市的治安恶化,主要是导因于警察的风纪、素质或配备(确认根属为何);那么光是增加警察人数,恐怕还是没有用(从而推断解决力的有无)。反之,如果高登市的治安恶化,有某部分的原因,的确是来自警力不足;那么随着厘清这部分原因所占的比重(确认根属的强弱),我们便能进一步的,预测出警力增加对改善治安的影响有多大(从而推断解决力的强弱)。

比较性辩题常用的比较标准

这些都是我做辩手的时候通过搜索,查资料,问前辈等等整理出来的,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首先,百般变化,树上开花也是万变不离其宗。比较性辩题的五种比较方法都有:边际法(比增量)、归零法(比存量)、关系法、矛盾法、关键因素法。就我所知,这也是目前为止,辩论赛(甚至论文中)出现过的仅有的5种方法。 ----------------------------------------------------------------以下是正文 ---------------------------------------------------------- 一般情况下, 对于初学辩论者而言,大家会采用的手法是优缺点罗列或关键点的罗列。例如,说甲比乙好时,指出甲的四个优点,指出乙的两个优点,进而显示甲的优点比乙多。但是,实际上,点的个数无法比较。两个优点没准可以细分,细分成五个小点。至于关键点罗列,例如说甲比乙重要,则有人会指出没有甲就活不下去、没有乙还能苟延残喘,进而论证甲比乙重要。如果真的能构建这样的情况,倒也未尝不可。但是这种情况很难出现。因为,列入辩题的比较双方往往不会出现一个可有可无、一个必不可少的情况,毕竟出题人的智商绝大部分情况下是正常的。 那么,排除以上两种最容易想到的比较方法外,个人认为,还有两种是可以试着使用的比较方法。 第一,利用普遍接受的比较尺度。例如,心理学中有马斯洛层次理论,这就是一个比较尺度,将不同事物对人们的重要程度和带给人们的幸福感划分了等级与层次。那么,如果一个东西可以带给人们第一层次的需求,而另一个东西不仅可以部分满足第一层次、还能部分满足第二层次的需求,那么就可以说后者比前者更重要、更好。在这里,我们将辩题中比较的双方,转化成了人们需求层次的比较;而至于为什么自我实现比温饱安全处于更高的层次,这个,我们就可以不用论证了,因为这是心理学中普遍公认的结论。 第二,将比较细分。具体说来,有两种不同的细分。 其一,对比较对象进行细分。例如,在求助版有人提出了一个辩题,“高校产业化利大于弊/弊大于利”。这时,如果觉得不方便直接比较,那么可以对比较对象进行细分,即所谓的利弊是对谁而言的?这样一来,我们可以分出三个层面,一是对高校自身而言,二是对高校的服务对象——学生而言,三是对那些与高校不存在直接联系、只存在间接联系的社会发展而言。细分之后的一个好处,就是在于比较容易找到至关重要的点。例如,正方可以说,对高校而言,产业化后虽然短期内元气大伤,但终究能活下去;而不产业化,以现在的发展趋势,高校最终会走上绝路......。这样就可以论证对高校自身而言,产业化利大于弊。反方亦然,其它两点也可以此类推。如果不进行这样的细分,恐怕我们很难泛泛地找出这种比较点。 其二,对比较内容进行细分。例如,楼主提到的“男人/女人更有本事”这样的辩题,比较内容是人们的本事。直接比较不好比的话,我们就可以细分,分为事业和家庭。先论证在事业上,男人还是女人更有本事;再论证家庭中,男人还是女人更有本事。 当然,需要指出的是,不论是对比较对象进行细分,还是对比较内容进行细分,细分之后,在某种程度上依然存在着楼主困惑的问题,即如何比较。但是从辩论技巧的角度来讲,细分之后存在着两点好处。其一,可以便于使用一些绝对性的判断。我们知道,很多事情,

黄执中最新辩词

拥有不是失去的开始 大家好,我们从第一个问题开始讨论逻辑的问题。OK,其实我们今天一开始有一个小误解,他说我们让他论证拥有是失去的唯一原因或是最早开端,其实不是,相反的,我们正因为它不是,我们才会用归谬,说它不可能是,那对方辩友既然也认为不是,那就OK了。 因为任何失去这件事的发生本来就有很多原因,每一个原因加在一起才会失去,所以不会有哪一个原因是唯一原因,也不会有哪一个原因是最早开端,因为任何一个原因的前面都还有原因,人的生活,人的一切事件的发生,本来就是一长串剪不断的因果链,那个因果链可以一直往前串,也可以一直往后延,所以当我说是什么原因造成你输比赛的时候,其实我不是让你去找那个因果链的最开端,因为你不可能找到这个最开端,你一定是从人为的意志,从这一大串因果链当中剪了你认为重要的那一段,然后说我为什么输比赛,比如说:我输比赛必然有一个原因是我不够强,也必然有一个原因是对方比我强,这两个总有一个,对不对?也必然有一个原因叫做我来参赛,所以呢,我现在做的这个行为要归因哦,归咎于某一个原因,归因是人的行为,不是自然的行为,在科学当中原因没有什么是什么造成,比如说燃烧三个条件,可燃物、助燃物、达到燃点。请问哪一个原因是主要原因?科学才不会分主要原因,这三个都要达到才行,只有人类才会说,为什么失火?因为他纵火,不会有人说因为有大楼,这看起来很奇怪的,对不对? 所以你为什么输比赛,我可以归因于我不够强,也可以归因于对手值得敬佩,也可以归因于我来参赛,而我们认为归因于我来参赛虽然是一个不会错的归因,可是也是一个没意义的归因,懂我的意思嘛?因为归因于这件事情毫无用处

啊!为什么会有911?你可以归因于美国的外交政策,也可以归因于极端的恐怖主义,你也可以归因于世贸大楼在那里,因为那没有意义啊!用这种方法来面对世界,你完全无从检讨,无从砥砺,甚至于无从责怪!因为没有意义,这是一个不会错却很虚无的一句话,不会错的话不会有意义,所以我们才会说,拥有你不能是,不是它不是,而是你不能是失去的开端,你可以再找一个开端,认为你重要的开端,那样你的生活才会产生意义。 而这也同时带到对方的第二层,什么第二层呢?对方说:拥有就会有控制欲,对不对?有控制欲就会造成失去,它给我们现代人造成了一个两难,它讲完这句话让我们怎么活呢?你要克制所有的欲望,因为避免失去所以我再也不拥有,当我拥有的时候,对不起,因为我这是在逼你离开我,你这是给我们道德上的两难,这让我们无法生活,你懂我的意思嘛?我不敢爱我该爱的人,我也不敢拥抱我的子女,这不对的。所以我们说:你不能把拥有视为是失去的开端,因为这样才会进入一种良性的循环,什么良性的循环?如果在座各位都知道:我如果儿子不爱我,绝对千怪万怪不能怪我太爱你,我可以放心爱所有人。我女朋友离开我,我可以怪我钱赚得不够,我可以怪我长得不够帅,我也可以怪感情这件事情本来就是无常的,所以最后无论我往哪里想,我都不会归咎于因为我太爱你,我不会后悔这件事情,这时候的我才是正向的,谢谢大家! 逆境更有利于人的成长 大家好,顺风跟逆风怎么做判断?不是说东风是顺风,西风就是逆风,不是,顺风跟逆风要看船行走的方向,顺着船的风是顺风,逆着船的风是逆风,所以一个人的顺境跟逆境怎么看?得看他想做什么?他想裸奔的时候,有人阻止他裸奔,这对他来讲是逆境,有人帮他裸奔,叫做顺境;他想要抢玩具的时候,帮

001【立论入门】黄执中:学立论,教你面对人生的两难

001【立论入门】黄执中:学立论,教你面对人生的两难 你好,我是黄执中。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学辩论,或者说学立论,有什么用? 你一定听过「真理越辩越明」这句话。可是你知道吗?在我们辩论的绝大多数时候,左边是正方,右边是反方,真理在哪里?在中间。是的,一般来说,当辩题分成左右两边的时候,只有中间的那个才是真理。 比如说,「爱情跟面包哪个更重要」这个问题,如果你想要找真理,那么认为「只有面包更重要」或是「只有爱情更重要」的人都是有问题的。因为最合理的是什么?在中间嘛——面包跟爱情都很重要,对不对? 又好比人性本善/人性本恶,你吵了半天认为,人性都是善的,好像也有问题;认为人性都是恶的,好像也有问题。什么听起来最没问题,?就是中间,人性有善有恶。 于是,有的人因此会产生一种疑惑:那你们这些打辩论的,吵了半天吵的是什么?既然正方也不会是对的,反方也不会是对的,两边都不会是对的,那么你不是浪费大家时间嘛。明明你们都知道了,只有中间的那一道,就是人性有善有恶,爱情面包都重要。明明中间才是对的,那么你们辩论辩什么? 也因此,这些所谓看透了辩论的人,他们就会有一种说法,叫做「辩论只不过是个游戏」,just a game,它只是一个语言的游戏,反正又弄不出真理来。真的是这样吗? 这里我要向各位介绍一个观念,那就是:「凡是有意义的话都有可能错,凡是不可能错的话都没有意义」。 什么意思呢?我们还是用刚才那个,「爱情跟面包的两难」来做例子。 当我问你:爱情重要还是面包重要?假设现在,一边是林志玲,一边是我的事业,我两个只能选一个的时候,我该怎么做?这时候呢我会很困扰,我会想求助那些有智慧的人,我会希望他们给我一点意见。所以呢,来我问一下王大师。 「王大师,请问爱情跟面包到底哪个重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