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社会人文研究

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社会人文研究

Open Journal of Historical Studies 历史学研究, 2017, 5(1), 1-6 Published Online January 2017 in Hans. https://www.sodocs.net/doc/d84539477.html,/journal/ojhs https://https://www.sodocs.net/doc/d84539477.html,/10.12677/ojhs.2017.51001

文章引用: 孔志国. 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社会人文研究[J]. 历史学研究, 2017, 5(1): 1-6.

A Study on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Research of Lancang-Mekong Cooperation

Zhiguo Kong

Party School of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CPC, Beijing

Received: Mar. 10th , 2017; accepted: Mar. 24th , 2017; published: Mar. 30th

, 2017

Abstract In the new historical period, China and the other five countries are facing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To create the Lancang-Mekong cooperation i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but also the common choic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ommon interests of both sides. The social humanity

playing as one of the three pillars of the Lancang-Mekong cooperation in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two sides will gather consensus behavior, increase political mutual trust, build communication platform, promote people’s heart to be interlinked. Although China and the other five countries have thousands of years of good social and cultural foundation, but also the face of regional mu-tual communication, understanding, religious practices, social cultural conflicts and challenges. Promoting social development, resolving many problems caused by thoughts existing in two sides, are content and inherent meaning of cooperation. Keywords

Lancang-Mekong Cooperation, Social and Cultural, Bilateral Relations, Cooperation Mechanism

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社会人文研究 孔志国

中共中央党校,北京

收稿日期:2017年3月10日;录用日期:2017年3月24日;发布日期:2017年3月30日

摘 要

当今中国与湄公河五国在历史的新时期,面临国际社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创建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

孔志国

合作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中湄六国的选择,符合中湄双方共同利益。其中社会人文作为澜湄次区域合作的三大支柱之一,在双方合作中将起到凝聚行为共识、增加政治互信、构建交流平台、促进民心相通的作用。虽然澜湄双方具有几千年的良好社会人文基础,但是当今还面临区域相互交流不畅,理解认识不同,宗教习俗、社会文化冲突等挑战和困难。推动社会人文发展,化解双方、多方存在的思维认识造成的问题,是澜湄次区域合作的重要内容和题中应有之义。

关键词

次区域合作,社会人文,中湄关系,合作机制

Copyright ? 2017 by author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sodocs.net/doc/d84539477.html,/licenses/by/4.0/

1. 引言

源起中国青海的澜沧江后称湄公河流经中南半岛五国,将中国与湄公河五国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推动了新时期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社会人文在澜湄次区域合作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澜湄次区域合作既以双方良好的社会人文为合作基础,又以进一步推动双方更好的社会人文交流,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为目的。社会人文与政治安全、经济和可持续发展作为澜湄次区域合作的三大支柱,搭建了新时期双方友好的交流平台、合作机制。中湄六国在社会人文方面具有几千年的相互交往历史,维护了历史上本区域的繁荣、发展与进步,生生不息、绵延至今并形成了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地区文明。在新时期澜湄次区域合作中社会人文亦将发挥重要作用,推动双方进一步交流合作、共同发展,打造区域命运共同体。

社会人文是软实力层面,不同于政治、经济、军事等传统硬实力。“它涵盖卫生、教育、科技、文化、青年、媒体、地方政府等交流与合作,具有辐射面广、影响深等特点”[1],其在国家间交往中具有的软实力作用“即由共同的价值观产生的吸引力,乃为实现这些价值观做贡献的正义感和责任心”[2]。澜湄次区域中的社会人文涉及民众的认识与情感、国家间双方、多方的关系与联系、地区文化与文明等,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在该地区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良好的社会人文源于中湄六国之间千年以来的人员往来、社会流动、文化交往,传承至今成为澜湄次区域合作的成立基础和发展支柱。

2. 中国与湄公河五国历史上的相互交往

古代历史上中国与湄公河五国的交往主要是在朝贡体系下的双方互动。湄公河五国是历史文明古国,自古以来就与中国相互交往,双方的相互交往历史可上溯两千多年。古代越南称“南越”、“安南”等,南越国的建立者本是秦朝官吏,“南越王尉佗者,真定人也,姓赵氏。秦时已并天下,略定杨越,置桂林、南海、象郡,以谪徙民,与越杂处十三岁。佗,秦时用为南海龙川令。”[3]在公元939年越南成为中国藩属国以前中国对越南一直是直接统治。柬埔寨公元1世纪建立扶南,即开始与东汉王朝进行联系,“武帝泰始初,遣使贡献。太康中,又频来。”[4]老挝原属扶南国,后建立的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澜沧王国,“自从老挝在十四世纪出现了封建制的统一国家以后中国和老挝的关系就一直是保持着友好的往来”[5]。泰国东南部亦属于扶南国,泰国中部堕罗钵底国唐朝时期遣使进贡中国,“贞观十二年(638),其王遣使贡方物。二十三年(649),又遣使献象牙,火珠,请赐好马,诏许之。”[6]元时中国云南一带为逃避蒙古入侵而南下迁居与当地人混居建立暹罗,之后暹罗一直作为中国的藩属国。缅甸历史上Open Access

孔志国

“公元一世纪末叶至二世纪中叶,位于缅甸北部的禅国等就曾五次遣使道贺”。[7]“大德元年二月,以缅王的立普哇拿阿迪提牙尝遣其子信和八的奉表入朝”[8]之后双方你来我往,保持了联系。中湄双方在政治、人文、贸易等方面展开了密切的交往,频繁的往来。湄公河国家表现为通过交流和影响逐步建立起当时比较先进的封建社会和统一的民族国家。中国则通过朝贡体系的“厚往薄来”模式稳定了周边局势,维护了地区和平。这一时期,中国与湄公河各国、湄公河五国之间建立了相互关系,双方、多方开展交换与贸易、交流与合作,互通有无、交流合作促进了澜湄区域的文明、进步与繁荣。澜湄次区域的社会人文就是在这一阶段开始建立并得到了发展。

近代史上的中湄社会人文在相互扶持、共同抵抗侵略中发展与加深。近代以来,随着西方殖民主义和日本帝国主义的扩张,中国与湄公河国家都不同程度的受到侵略和瓜分。1840年英国向中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及后来的多次战争打开了中国国门。西方列强割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使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社会,损害了中国与湄公河国家交往的自主权与主动权。与此同时以英法为代表的西方殖民者也加大对中南半岛的入侵。19世纪中叶以后,法国开始侵略蚕食越南,经过1885年中法战争与清王朝签订《中法新约》。虽然暂时放缓了法国入侵但同时中国放弃了对越南的宗主权,阮朝名存实亡,越南逐步沦为法国殖民地。1893年琅勃拉邦沦为法国的保护国,法国驻扎在越南西贡的印度支那联邦总督,对越南、老挝、柬埔寨进行殖民统治,事实上结束了与中国的关系与交往。英国先后发动三次侵缅战争,1886年吞并缅甸,与清政府签订《缅甸条款》,清朝实际上结束了与缅甸宗藩关系。虽然暹罗是中南半岛国家中唯一没有被完全殖民的国家,但在1855年英国强迫暹罗签订《英暹通商条约》,此后法美德等也强迫暹罗签订类似条约,暹罗沦为西方国家的半殖民地,丧失了独立主权。1869年,曼谷王朝拉玛五世国王派遣使节携带文书到中国来,要求“废贡献之礼,以后赠献用授受式,与西洋各国同”[9]。虽然没能经过清王朝的同意,但是从此中泰关系渐趋冷淡。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早在1931年入侵中国东北开始,1937年中日爆发全面战争。1940年日本入侵越南、东南亚地区,随后占领该地区,暹罗(今泰国)倒向轴心国。近代史上中国与湄公河国家基本上都丧失了独立主权,以抵抗西方殖民者以及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争取民族独立为主,没有太频繁的相互交往,但仍有中国支持湄公河国家反对殖民的斗争、出兵缅甸抗击日本帝国主义、支持越南民族独立等;东南亚华人、友好人士,支持、同情中国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中湄六国近代史上遭受侵略、殖民、占领的苦难历史使得双方对彼此经历感同身受,形成了相近、相似的近代史观,更加渴望和平与发展,这也是澜湄次区域合作的内在动力。

3. 中国与湄公河五国现状

当今,中国与湄公河五国都是发展中国家,在新时期都面临和平发展的问题。上世纪四五十年代中湄国家才争取了民族独立,双方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开启了现代意义上的互相交流。自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湄国家分别实现了关系正常化,在双边、多边交流机制下,开展了经济、政治、文化、人文等广泛交流,仅三四十年取得了显著成果。在亚太多边交流机制下的多边合作主要表现为:“一带一路”战略,在东盟体系下的“10 + 1”、“10 + 3”模式,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东亚峰会,东盟地区论坛,博鳌亚洲论坛等合作机制。其中东盟10 + 1合作机制下“双方相互投资快速均衡发展,累计双向投资超过1600亿美元”,另外“中方欢迎将2017年确定为‘中国-东盟旅游合作年’,愿与东盟探讨制订旅游合作计划确立2020年双方人员往来达到3000万人次的目标”。[10]中湄六国在亚太多边交流机制下已展开的多边合作中,取得了一定成功与经验,为澜湄次区域合作提供了借鉴。

中国与湄公河各个国家的双边关系经过努力,建立了交流平台,巩固了双方关系,取得了显著成果。中越之间建立了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中越双边合作指导委员会等;截至2015年越南成为中国在东盟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与柬埔寨建立了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政府间协调委员会,“2014年成立了柬

孔志国

中政府间协调委员会,已成功举行3次会议,取得了重要成果。目前,双方正积极筹备,于2016年底或2017年初在柬召开第四次会议”[11]。中泰两国建立了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中泰贸易、投资与经济合作联委会等机制;中国成为泰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二大出口市场、第一大进口来源地和第一大旅游客源国。中国与老挝建立了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中老经贸合作委员会、党政干部培训合作等;中国是老挝第二大贸易伙伴国和第一大外资来源国。中缅建立了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经贸联合委员会、农业合作委员会、电力合作委员会等政府间合作机制。“中国目前是缅甸第一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占缅对外贸易总额的40%。中国也是缅最大的外资来源国,中国投资占缅吸引外资总额的50%左右。”[12] 2015年,中国同五国贸易总额达1939亿美元,中国是柬埔寨、缅甸、泰国和越南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是柬埔寨、老挝和缅甸的第一大投资国。

中湄六国在双边、多边机制下的相互交往取得了显著成果。新时期,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中缅双方需要进一步加强相互交往、密切合作,使中国与湄公河五国呈现宽领域、大范围、深程度的合作,这呼唤了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应运而生。

4. 澜湄次区域合作下的社会人文现状

中湄社会人文取得了良好发展。澜湄次区域合作下的社会人文,基于几千年传承的历史基础,以及当今中湄良好的相互交往。当今中国与湄公河五国已建成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为双方交流奠定了良好基础。第一,人员往来方面,2014年中越双方人员往来超过300万人次,2015年中湄双边人员往来超过1500万人次。第二,教育方面,2015年中国和湄公河五国互派留学生总数已超过6万人,“中方承诺未来3年向湄公河国家提供1.8万人年奖学金和5000个来华培训名额”[13]用于支持澜湄国家间加强教育合作。中国与越南、缅甸、老挝、柬埔寨分别签署了教育交流协议,与泰国签订了学历学位互认协议。双边国家之间具体成果显著,1.4万名越南留学生在华学习生活,也有三四千中国留学生在越南学习生活。2015泰国来华留学生19976人,在外国来华留学生中居于第三。在东盟合作框架下的中国东盟奖学金,2014年中国政府设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友谊奖学金。第三,文化方面。中国高度重视与湄公河五国的文化交流,截至2015年中国在湄公河五国建有孔子学院17所,孔子课堂17所。中柬建交以来,文化交流日趋频繁,涉及文化、艺术、新闻出版、体育、宗教、旅游等诸多方面。中泰双方成立了泰中友好协会(1976年)、中泰友好协会(1987年)。中缅政府高度重视中缅文化交流,2013年底援缅第27届东南亚运动会开、闭幕式成功举办。为此,中国先后派出700多名文化体育专家和技术人员,刘延东副总理亲自率团出席了开幕式。缅甸总统吴登盛来华期间,中缅签署了两国政府关于互设文化中心的协定。中越2015年亦签订了两国政府关于互设文化中心的协定,越南开设有中文系的高校大约有近60所,进行汉语教学的中学有近10所。第四,旅游方面。中国目前已成为世界旅游大国,近年来出境旅游更为繁华。

“同饮一江水,共享新发展”的2016澜湄国家旅游城市(三亚)合作论坛开幕,吸引了来自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越南的16个城市的代表140余人与会。”[14]“1988年中泰全面正式开展组团出境旅游业务,2000年中缅、中越、中柬全面正式开展组团出境旅游业务。”[15]中国赴湄公河五国的中国游客人数逐年攀升,2015年达到1280万人次。目前中国已成为越南、泰国最大旅游客源国,柬埔寨第二大客源国。2013年中国大陆赴泰游客401万人次,泰国来华游客65万人次;“2015年柬接待国际游客约470万人次,增长6.1%,其中中国游客约70万人次,增长24%,占总入境游客的14.5%,继越南之后成为柬第二大游客来源国”[16];老挝的万象塔銮、琅勃拉邦古都,缅甸的仰光、巴厘岛成为中国游客新的旅游热点。新时期,中国与湄公河五国在人员往来、留学交流,文化沟通、出国旅游等社会人文方面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但双方社会人文方面还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

中湄社会人文合作存在的挑战。澜湄次区域合作内部涉及多个行为体以及域外大国的干涉,给区域

孔志国

内社会人文增加了困难和挑战。第一,社会制度、政治体制的不同是澜湄社会人文合作面临的主要困难和挑战。澜湄次区域合作涉及六个国家,政治体制大有不同、较为复杂,既有中国、越南、老挝社会主义国家,也有泰国、柬埔寨君主立宪制国家,还有缅甸是资本主义国家。各国之间不同的政治体制决定了不同的政治文化和意识形态,进而影响了区域内社会人文的差异。第二,各国文化、宗教差异不容小觑。虽然中湄六国在历史上都曾不同程度的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但是儒家文化传播到当地形成了不同解释和理解。另外,澜湄六国在宗教信仰方面存在差异,湄公河五国基本上信奉佛教但也有区别,如柬埔寨、缅甸信奉小乘佛教,越南信奉大乘佛教的较多。文化、宗教的不同会影响人们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看法,带来沟通上的障碍。第三,域外大国干涉也是影响澜湄社会人文的重要因素。美国重返亚太以来,对中南半岛五国大肆渗透,宣扬其文化价值观和意识形态。日本、印度等国也插足中南半岛五国,采取各种措施直接或间接施加影响。这些挑战是澜湄次区域合作中社会人文亟待解决的问题,亨廷顿说“国家都倾向于追随文明相似的国家,抵制与它们没有文明共性的国家”[17],因此在未来澜湄次区域合作的社会人文方面双方应力争寻求共识,找到社会人文的共同点,更好的发挥社会人文的支柱作用。5. 未来澜湄次区域合作中的社会人文合作思考

澜湄次区域合作虽然刚刚起步,但是从一开始就“高开高走”,勾勒了新时期东亚地区合作的新模式。社会人文作为澜湄次区域合作的三大支柱之一,将与政治安全、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相辅相成、共同发展,影响未来区域合作的方方面面。社会人文交流在未来澜湄次区域合作中将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发挥更加显著的作用。

1) 社会人文在澜湄次区域合作中的作用

第一,搭建交流基础的作用。社会人文在中国与湄公河五国中历史悠久、基础良好,正是基于之前良好的基础才水到渠成的创建如今澜湄次区域合作机制,该机制的创建基于双方良好社会人文交往的基础,也必将推动双方社会人文更进一步发展。第二,弥合矛盾,化解争端作用。根据马克思主义观点,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可能一帆风顺,澜湄次区域合作作为新生合作机制,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机制内部成员之间,内部成员和域外国家之间的矛盾。在面临矛盾、利益争端的时候坚持沟通先行,发挥社会人文的良好沟通作用,弥合矛盾、化解争端,避免强权、战争的风险。第三,拉动经济,活跃市场的作用。良好的社会人文,能够增加彼此的来往,包括留学、旅游、探亲等,自然能够带动消费,拉动经济。直接来看,良好的社会人文也会促进双方的贸易、投资、进出口等经济行为,因此发展社会人文,对经济具有重要作用。第四,民心相通、互联互通的作用。只有发展社会人文增加双方的了解和认可,培养感情,才能沟通民心。“关系亲不亲,关键看民心”,实现民心相同,增加友谊,将进一步促进双方关系的良好发展,真正实现合作机制下各国亲如一家,互联互通。

2) 加强澜湄次区域中社会人文合作的路径思考。

路径一:中国与湄公河六国政府积极行动,发挥主导作用。双方通过协商、谈判建立澜湄次区域合作下的中湄社会人文机构,如中湄文化、教育、旅游合作机构。制定短期目标、任务,长时段发展计划表、进度表,出台推动社会人文发展的文件、办法、规定,引导各方力量积极参与到双方社会人文发展中。

路径二:高校、社会人文领域团体、组织、协会顺势而为,发挥带头作用。举办双方文化互访、高校论坛,旅游观光、文艺演出,教育合作、专家会议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为中国与湄公河国家社会人文发展出谋划策、群策群力,在中湄国家的社会人文发展中走在前头,创新社会人文交流形式、激发活力,发挥带头引领作用。

路径三:发挥社会力量、个人力量,讲好澜湄区域故事。澜湄区域有18亿多人口,拥有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动员社会力量、个人力量参与进来,最大化的发挥个人力量,相互带动与协助,聚沙成塔。

孔志国

个人要做好形象代言人和历史继承人,继承好本地区传承的优良社会人文,并且发扬光大,讲好本地区故事,为本地区的发展添砖加瓦。

路径四:发挥澜湄次区域合作中已存的国际组织、政府机构的作用,在各种平台、舞台上推进区域内社会人文交流。西方发达国家、国际组织在开展社会人文交流合作方面具有一定的经验,特别是在运用社会人文合作推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中湄六国要虚心学习、借鉴西方国家推行文化交流的经验,运用到澜湄次区域中的社会人文合作中,同时还应该注意其存在的不足和失误,争取把澜湄次区域内的社会人文合作推向更高水平。

6. 结语

温特认为国际体系共有知识或文化建构行为体的身份和利益,生生不息的澜沧江–湄公河孕育了澜湄地区的文明,形成了该地区独特的社会人文。澜湄六国传承至今两千多年、相互影响的社会人文有助于建构该区域国家身份,形成本地区共同的利益诉求和身份认同。发挥社会人文在澜湄次区域合作中具有的良好历史基础和广阔发展空间,有助于凝聚区域内行为体共识、形成协调一致的行动,共同致力于推动澜湄次区域的发展、繁荣与进步,共同争取澜湄次区域内国家、人民的利益。这符合澜湄次区域合作的实际和需要,符合中湄六国的利益和需求。另外,澜湄次区域合作的各行为体还应积极行动,采取多种措施应对区域内社会人文面临的问题与挑战,规避风险、更好的推动区域内社会人文的交流与合作。

中国作为澜湄次区域合作的重要国家,应更加重视区域合作的社会人文,深入挖掘,进一步思考,更好的发挥社会人文在澜湄次区域合作中的支柱作用,服务好、推进好澜湄次区域合作,实现澜湄各国好上加好、亲上加亲,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许利平. 战略伙伴关系框架下中国–东盟的社会人文合作[J]. 东南亚纵横, 2012(8): 11-15.

[2]约瑟夫?奈. 软实力——世界政坛成功之道[M]. 北京: 东方出版社, 2005: 7.

[3]司马迁. 史记[M]. 北京: 中华书局, 1982.

[4]房玄龄, 等. 晋书[M]. 北京: 中华书局, 1997.

[5]赵尔巽, 等, 撰. 清史稿[M]. 台北: 明文书局, 1985: 卷315.

[6]刘煦, 欧阳修, 宋祁, 等. 旧唐书[M]. 北京: 中华书局, 1997.

[7]肖泉. 中国和緬甸的历史关系[J].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0(2): 17-24.

[8]宋濂. 元史[M]. 北京: 中华书局, 2011.

[9]刘锦藻, 编纂. 清朝续文献通考[M]. 杭州: 浙江古籍出版社, 1988.

[10]李克强. 在第十九次中国—东盟(10 + 1)领导人会议暨?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二十五周年纪念峰会上的讲话

[N]. 人民日报, 2016-09-08(03).

[11]人民网. 柬中继续在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问题上彼此支持[EB/OL].

https://www.sodocs.net/doc/d84539477.html,/politics/2016_10_13_377042.shtml, 2016-10-13.

[12]外交部网站. 相信中缅互利合作在新时期将得到更大发展[EB/OL].

https://www.sodocs.net/doc/d84539477.html,/chn/sgxw/t1353425.htm, 2016-04-06.

[13]李克强. 在澜沧江–湄公河合作首次领导人会议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 2016-03-24(02)..

[14]李学山. 三亚: 澜湄国家旅游城市共商合作中国产经新闻[N]. 2016-11-02(1).

[15]国家旅游局网站. 已正式开展组团业务的出境旅游目的地国家(地区) [EB/OL].

https://www.sodocs.net/doc/d84539477.html,/ztwz/cjyzt/gltl/201507/t20150708_723265.shtml, 2014-08-25.

[16]驻柬埔寨经商参处网站. 2015年柬接待国际游客约470万人次[EB/OL].

https://www.sodocs.net/doc/d84539477.html,/article/jmxw/201605/20160501311754.shtml, 2016-05-05.

[17](美)塞缪尔?亨廷顿, 著.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M]. 北京: 新华出版社, 2010: 135.

期刊投稿者将享受如下服务:

1. 投稿前咨询服务(QQ、微信、邮箱皆可)

2. 为您匹配最合适的期刊

3. 24小时以内解答您的所有疑问

4. 友好的在线投稿界面

5. 专业的同行评审

6. 知网检索

7. 全网络覆盖式推广您的研究

投稿请点击:https://www.sodocs.net/doc/d84539477.html,/Submission.aspx 期刊邮箱:ojhs@https://www.sodocs.net/doc/d84539477.html,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