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泰国汽车产业投资环境分析

泰国汽车产业投资环境分析

泰国汽车产业投资环境分析
泰国汽车产业投资环境分析

泰国投资环境概要

一、泰国投资环境 泰国是一个“君主立宪制”国家,长期以来政治稳定,虽然近两年来政府频繁更迭,但是随着阿披实政府的上台,政治动荡逐渐平息,国家政治经济逐步重新步入正轨。泰国广大民众信仰佛教、喜好和平的天性,泰国本土多元化的文化与大量吸收的外来文化和谐相融,形成了有利于外国投资的文化氛围。 泰国作为东南亚国家联盟的重要成员国之一,泰国在东南亚各国经济合作过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拥有6,700万人口的泰国一直保持着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即使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GDP的增长仍然达到2.6%。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成熟的劳动力资源是泰国经济能够保持增长的砝码,同时也加快了国家工业的快速发展。 泰国的投资政策主要以自由化和鼓励自由贸易为原则。泰国政府建立了完善的资源系统来支持和协助投资者。通过泰国投资促进委员会,泰国政府对受特別重视和其他受奖励的具体行业分別提供了不同范围内的税收优惠、支持服务和进口许可。泰国已经为外国投资者建立了完善的投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的现代化交通设施,以及发达的通讯和IT网络,为投资者提供了便利的投资和居住环境。 (一泰国经济发展状况 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泰国一直致力于国内的金融改革,努力恢复本国经济。目前,泰国已经成功走出了金融危机 的阴影,1999年-2007年泰国的GDP增速都保持在将近5%的水平,2008年即使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实际GDP增长率仍然达到2.6%。 泰国的经济稳定性有所增强,对外表现在贸易顺差和经常性项目的增加,对内表现在通货膨胀的下降。2008年泰国货物进出口额为3584.3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9%,其中,出口1778.5亿美元,增长9.0%;进口1805.8亿美元,增长19.0%。贸易逆差27.4亿美元,而上年同期为顺差114.2亿美元。2009年全年泰国通货膨胀率将从

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前景分析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趋势 一、汽车产业全球化的趋势及汽车需求增长的国际格局 汽车产业的全球化集中体现在特征上:一是汽车产业链,包括投资、生产、采购、销售及售后服务、研发等主要环节的日益全球性配置。例如,过去跨国公司在本国建立、保持研发机构,对于目标国市场采取复制产品的方式进行投资,而现在则采取将各个功能活动和能力分配给全球市场的方式。由此导致了新的专业化分工协作模式的出现,特别是整车装配与零部件企业之间呈现分离趋势,零部件的跨国公司越来越多,零部件企业与整车装配企业之间以合同为纽带的网络型组织结构日趋明显。整车制造企业零部件的全球采购以及零部件工业的国际化,模糊了汽车产品的“国家特征”,使其成为了典型的全球化产品。二是巨型汽车企业之间的大规模重组,形成了“6+3”的格局,9大汽车集团的产量已占世界汽车产量80%以上。汽车企业在全球的大规模重组实质性地改变了传统的资源配置方式、产业竞争模式和产业组织结构,并使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以往的汽车产业发展战略和相关政策面临严峻挑战。 从汽车产销量的地理分布看,欧美发达国家,普遍出现了严重的市场疲软,而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亚洲国家的形势看好。在亚洲,韩国、泰国和中国等以其良好的成长性和巨大的潜力,继续成为世界汽车市场的亮点。据预测,从2002年到2010年,全球汽车产量将增加1100万辆,亚太地区将新增7百万辆以上,占到65%,而其中将有一半来自中国。 二、近年来中国汽车产业规模和市场结构变化 中国汽车工业经过4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和轿车开始进入家庭,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增长最为迅速的市场,对全球汽车产业产生的巨大影响力。2002年全年累计生产汽车325辆,比2001年同期增长38.49%,销售汽车324.8万辆,比2001年同期增涨37.1%,完成工业增加值1515亿元,同比增长60.94%。汽车消费成为拉动2002年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具有法人地位的汽车生产厂有120余家。2002年一汽、东风、上汽等3大汽车集团生产集中度为57%,比2001年提高了8个百分点;中国轿车由于企业进入和竞争激烈,销量前3位的上海大众、一汽大众和上海通用占总销量的53.4%,比2001年前3名的市场份额下降了6.8个百分点;其他各类汽车的生产集中度总体来讲较之2001年也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就单个企业规模而言,中国汽车工业的前4名一汽、东风、上汽、长安等4大集团汽车生产能力在30万--60万辆之间,规模经济效益开始显现。尽管如此,与世界级的汽车生产企业相比较,中国汽车工业企业的规模仍然偏小。 市场激烈竞争带来的直接影响,一是促使汽车价格持续下降,最终达到合理价位;二是竞争领域不断扩展,不仅包括产品价格、质量、性能,而且涉及市场营销、售后服务、市场应变能力等各个方面;三是技术进步、产品研发将成为竞争焦点。通过充分而有效的竞争推进企业优胜劣汰,势不可挡,并将成为推动整个产业健康发展的主导力量。 三、中国汽车工业市场空间、投资机会与盈利前景预测 未来时期随着影响中国汽车需求市场的价格、居民收入和消费结构、汽车信贷、消费环境的改善,特别是跨国公司主导下的汽车合资企业不断在全球同步推出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将对未来市场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预计今后10年—15年中国将成长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市场,年销量达到1700万辆,汽车保有量超过1亿辆。 近年来,跨国公司加快了进军中国市场的步伐,推动了国内汽车业新一轮的兼并重组热潮。预计今后跨国公司在中国的角逐将更加激烈,国内几大汽车集团依托跨国公司迅速扩张,将进一步加速各类整车和零部件生产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兼并重组,市场格局剧烈变化,投资并购机会将不断涌现。 目前,我国汽车行业的整体利润率高于国际水平,随着产品价格的下降,这极可能降低行业利润率,但在价格下降的同时,成本、费用也有较大下降空间,利润总额等总量指标可能保持,甚至有可能提高。国家进一步降低一些税费,将为行业内大部分企业提供降价空间,如果产销规模能随降价得到有效扩大,规模效应将发挥出来,会使行业效益保持在较好水平。同时,零部件进口关税的下降,将使一些厂家进口成本有所下降,对采用进口部件较多的中高档产品影响更加明显。我国汽车行业中的轿车工业发展最为迅

汽车行业宏观环境分析

汽车行业宏观环境分析 汽车行业宏观环境分析(PEST分析)宏观环境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对宏观环境的正确把握不仅会影响到企业发展的一般性问题,更是影响着企业发展方向的战略问题. 一.政治环境分析 1.小排量汽车解禁.2006年1月国家发改委等六部门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取消一切针对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行驶路线和出租车运营等方面的限制.这直接促进了小排量汽车的销售,在2006年一季度,使得奇瑞等厂家取得了不错的销量,其中二月份奇瑞的销量达到了两万多辆,在乘用车市场上首次超过一汽大众.对本土汽车企业而言,有生产小型车的经验,可以充分利用包括政府等各种资源,在成本的控制上有一定的优势. 2.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汽车作为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对国民经济有强大的拉动作用,作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投入了大量的人财物,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发展,一批国有和民营汽车企业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也积累了一定的人才和经验,为下一步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自主创新的国家战略.在十一五规划中自主创新做为国家战略提出,为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改革开放以来,合资和引进使中国汽车产业大开眼界.通过消化和吸收,在产品档次,生产管理水平,设备改进,人才培养等方面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积累和掌握了一些与世界汽车制造水平同步或者接近的经验,为国内各大汽车集团自主创新奠定了很好的墓础;同时,中国汽车企业可以纵观全球整车,零部件制造巨头来选择合作伙伴,站在巨人的臂膀上高水平起步.我国汽车产业正面临着第二次重大的转型,让更节能,更环保的车型进人中国的家庭是我国汽车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围绕这一目标,各种与汽车消费相关的政策正在调整,这也正是国内汽车企业搞自主创新需要利用的后发优势. 4.公路等公共设施的建设是国家投入重点.十一五规划国家提出投入1000亿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十一五末基本实现全国所有乡镇,东中部所有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沥青路或水泥路,西部地区基本实现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公路.并且重点建设国家高速公路网,基本形成国家高速公路网骨架.继续完善国道,省道干线公路网

2020年中国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2020年xx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众多行业加入“造车新势力” 汽车产业正在“磁吸”众多行业加入“造车新势力”。前有互联网,后有房地产,众多行业都把造车当作新突破口。作为中国市场化程度最高的行业,家电业在打败日韩品牌后曾经一度冲击造车,却纷纷铩羽而归。此次再度厉兵秣马,在新的市场条件下,家电业拥有的强大制造实力和研发水平能否成为其成功突围的利器,值得业界关注。 1、家电业再度冲浪“造车” 2003年前后,中国家电业曾涌起过一股狂热的造车“冲动”,当时春兰、美的、奥克斯、波导、夏新、小鸭等一大批家电企业进入汽车业。不过,由于低估了造车的难度,加上汽车业的游戏规则和家电业有着巨大的差别,家电厂商造车遭遇寒流。如今,十多年过去了,家电企业一度熄灭了的汽车梦,在新能源和智能化的产业大潮下重新涌现。 ——家电业再度“上车” 一起价值7.4亿元的收购,引发了业界对美的再度跨界“造车”的猜想。 近日,美的发布了《关于收购北京合康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控股权的提示性公告》。公告称,公司拟通过下属子公司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美的暖通”)以协议方式收购北京合康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合康新能”)的控股权,收购总价为 7.4亿元。本次收购完成后,美的暖通将拥有合康新能23.73%的表决权成为公司控股股东,美的集团也将成为合康新能的间接控股股东,而美的集团创始人何享健也将成为合康新能的实际控制人。 对于这起收购,美的表示,“合康新能的核心业务正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高、低压变频器有助于加速美的大型中央空调的变频化进程,提升对传统定频产品的竞争优势。”与此同时,“合康新能在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业务方面的业务布局增加了美的集团业务的多元性,也为美的集团在新业务、新模式的拓展上提供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基础。”

吉利汽车市场营销环境分析报告

吉利公司简介 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是一间于香港交易所上市的公司,集团主席为李书福,主要业务为制造及分销汽车及汽车零部件。2004年被评选为中国汽车工业50年内50家发展速度最快、成长性最好的企业之一,更先后被各国机构,至各级政府评为“亚洲企业500强”、“中国企业500强”、“中国机械500强”、“中国最具生命力百强企业”、“国家创新型企业试点单位”等等荣誉称号。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以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生产经营为主要产业的大型民营企业集团,始建于1986年,经过十八年的建设和发展,在汽车、摩托车、汽车发动机、变速箱、汽车零部件、高等教育、装潢材料制造、旅游和房地产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业绩,资产总额已经超过50亿元;1997年进入汽车制造领域以来,凭借灵活的经营机制和不断的观念创新,快速成长为中国经济型轿车的主力品牌,2003年企业经营规模列全国500强第331位,列“浙江省百强企业”第25位,被评为“中国汽车工业50年发展速度最快、成长最好”的企业之一。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部设在浙江省省会城市杭州,在临海、宁波、台州、上海建有四个专门从事汽车整车和汽车零部件生产的制造基地,现已拥有年产35万辆整车、30万台发动机和20万台变速箱的生产能力;随着宁波、台州、上海等新建项目陆续竣工投产,集团的整车生产能力将提升到年产50万辆,发动机生产能力将提升到年产30万台。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本着“沟通、合作、敬业、创新”的精神,不断推陈出新,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以先进的技术、优质的产品和细微的服务,全心全意地圆中国老百姓的汽车梦,实践着“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让吉利轿车走遍全世界的”诺言! 吉利将继续贯彻“人才与创新”的成功关键因素,秉承“快乐人生,吉利相伴”的核心价值理念,持续开展“元动力”工程,以先进的技术、优质的产品和细微的服务,为中国汽车工业自主品牌的崛起,为实现“造最安全、最环保、最节能的好车,让吉利汽车走遍全世界”的美好理想而奋斗! 选择吉利的原因 吉利做为一个民族企业,刚刚起步10年,在这十年间吉利发展非常迅速,面对严重的经济危机,吉利集团不但没别打垮,反而发展壮大。收购沃尔沃,引起了众多专家学者的关注。有人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福特比吉利何如?连福特这样的超级跨国汽车企业巨头都扶不起来的沃尔沃,吉利想要扭转乾坤,谈何容易啊!汽车企业收购以后不成功的案例更是比比皆是!但也有人为,吉利并购沃尔沃,一是可以帮助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尽快走向国际市场。二是可以嫁接国际知名品牌为我所用。三是可以彰显中国汽车产业的实力。针对此问题,社会各界众说纷纭,我们也做了讨论,并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此作出分析。 吉利汽车集团的宏观环境分析 (一)政治环境分析 政治环境是法律、政府机构、影响或制约社会上各种组织与个人的压力集团的集合。下面主要讨论几种主要政治法律环境对吉利汽车营销的影响。 1.约束企业营销活动的立法日益增多。综观世界各国,调节企业营销活动的法令、法规均呈现出不断增加的趋势,商业立法目的主要包括: ⑴保护企业相互之间的利益,防止不正当竞争的法规。例如欧盟各国已在积极建立包括竞争行为、产品标准、产品责任和处理商业事务的新的法律框架。独联体及东欧各国已迅速通过了各项促进和管理市场经济的法律。美国从20世纪90年代迄今,已建立了一整套包括竞争、产品安全和责任、公平竞争和信用行为、正当包装和标签等等方面的法案,达数十项之多。 ⑵维护广大消费者的利益,保护消费者免受不正当商业行为的侵害的法规。例如,挪威法

泰国投资环境及政策、法规简介

泰国投资环境及政策、法规简介 (一)、泰国吸引外资概况 泰国吸引外资可追溯到70年代初期,有30余年的历史。其 中,1970-1979年期间,平均每年吸引外资只有16亿铢(约合 6400万美元)。1980-1987年期间,吸引外资发展较快,平均 每年吸引外资65亿铢(约合2.6亿美元)。1988-1998年,吸 引外资发展迅速。到1998年,吸引外资金额达到50.79亿美元, 为历史最高峰。然而从1999年-2000年,受金融危机及国际经 济大环境的影响,吸引外资连续两年下滑。1999、2000年吸引外资额分别降至36.62亿美元、28.13亿美元。2001年吸引外

资 有所回升,达37.59亿美元。2002年吸收外资又出现大幅下滑, 降至23.17亿美元。 泰国外资主要来源是日本、美国、香港、欧盟、新加坡、中国台湾、英国、法国、新西兰等。 (二)、泰国投资环境概况 总体来说,泰国投资环境比较理想。主要体现在:政局稳定、经济复苏增长势头不减;投资法规日渐完备,投资政策不断优惠; 社会治安状况良好,民风淳朴;泰铢汇率保持相对稳定(泰币兑美元汇率维持在1美元兑41-43铢之间);物价相对适中,食 品、水果丰富,气候温差不大,适宜外国人居留。 塔信政府自2001年初上台以来,面对诸多困难和挑战,对

内致力于重振泰国经济,实施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刺激内需,扩大对内投资,同时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对外积极改善与邻国关系, 加强周边外交,奉行更为积极的大国平衡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01年,泰国经济增长虽只有1.8%,但吸引外资达到37.59 亿美元,增长33.6%。2002年初,泰国经济出现明显复苏势头,此后并保持持续增长。2002年全年实际GDP增长率达5.2%。 其中,私人消费和私人投资与往年相比,呈现大幅度的增长,增长率分别为3.2%和8%;建筑业自1997年以来首次走出低谷, 成为2002年泰国经济增长的领头部门。私人投资的住宅业和商业写字楼增长更为突出。多年低迷不振的制造业也开始复苏,开 工率稳步回升,全年平均达到60%。总体上看,泰国经济仍处在持续复苏阶段,但还未完全恢复到金融危机之前的水平。

中国客车行业最新分析

我国客车市场在经历了从1998年到2002年的持续增长之后,进入2003年以来,在汽车行业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突如其来的非典将整个客车市场带入低谷,虽然在年底前有所好转。 在汽车保持高速增长的情况下我国客车行业也保持了一定的增长速度,2003年共生产客车1195210辆、销售1207794辆,同比增长分别为11.94%、15.15%,但相比2002年的增长率要差将近一半,也低于汽车行业的总体增长率:生产和销售中型客车分别为53666和53117辆,同比分别下降了13.07%和14.00%;生产和销售大型客车分别为19613和19003辆,同比分别增长了13.40%和14.01%。,增长速度逐渐趋缓;轻型客车2003年共生产443421辆,销售440240辆,产销同比增长分别为32.45%、 29.89%,高出2002年增长率近10个百分点,与整个汽车行业总体的发展速度相当,成为2003年客车行业发展中唯一的亮点。 表1:2003年产销量列前10位的客车企业 大鹏证券金融产品2004 中国客车行业最新分析 2004年7月26日 曾昕 大鹏证券

数据来源:中国客车统计数据网,统计数据只包括会员单位。 2004年5月份客车共生产10.71万辆,同比增长37.83%,比上月下降13.26%。除微型客车比上月下降外,其他车型均继续呈现增长态势。1-5月客车累计生产54.08万辆,同比增长18.39%,除中型客车同比下降9.70%外,大型客车、轻型客车、微型客车同比均为增长。 5月份客车共销售10.35万辆,同比增长24.94%,比上月下降16.55%。其中,大型客车本月销售0.19万辆,与上月相比,下降了29.99%,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47.18%;中型客车本月销售0.38万辆,与上月相比下降了31.53%,同比增长21.11%;轻型客车本月销售4.06万辆,与上月相比,下降了16.40%,同比增长26.36%;微型客车本月销售5.72万辆,与上月相比,下降了14.90%,同比增长22.22%。1-5月,客车累计销售56.03万辆,同比增长14.32%。其中,大型客车累计销售0.93万辆,同比增长59.66%;中型客车累计销售1.88万辆,同比下降7.15%;轻型客车累计销售20.19万辆,同比增长17.80%;微型客车累计销售33.04万辆,同比增长12.87%。 除中型客车外,产销量双双突破去年同期水平,不是因为今年的情况好,而是由于去年客车市场的境遇太差。从市场表现来看,今年1-5月客车市场所受到的压力非常之大,而且这种影响持续的时间会很长,因此,客车企业目前所面临的困难是前所未有的。

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

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 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可分创建、成长、全面发展和高速增长四个阶段。 创建阶段(1949~1965年): 1953年7月15日,第一汽车制造厂在长春动工兴建, 1956年7月13日国产第一辆解放牌载货汽车驶下总装配生产线,结束了中国不能自己制造汽车的历史。1966年以前,汽车工业共投资11亿元,形成了一大四小5个汽车制造厂,年生产能力近6万辆、9个车型品种。1965年底,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近29万辆,其中国产汽车17万辆(一汽累计生产15万辆)。 成长阶段(1966~1980年): 在这个历史阶段,主要是贯彻中央的精神建设三线汽车厂,以中、重型载货汽车和越野汽车为主,同时发展矿用自卸车。在此期间,一汽、南汽、上汽和济汽,5个老厂投入技术改造扩大生产能力,并承担包建和支援三线汽车厂的任务;地方发展汽车工业,几乎全部仿制国产车型;改装车生产向多品种、专业化生产,生产厂点近200家。1966~1980年生产各类汽车累计16 3."9万辆。1980年,生产汽车 22."2万辆,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169万辆,其中载货汽车148万辆。 全面发展阶段(1981~1998年): 在改革开放方针指引下,汽车工业进入全面发展阶段,主要体现为: 老产品(如解放、跃进和黄河车型)升级换代,结束30年一贯制的历史;调整商用车产品结构,改变“缺重少轻”的生产格局;建设轿车工业,引进资金和技术,国产轿车形成生产规模;行业管理体制和企业经营机制进行改革,汽车品种、质量和生产能力大幅提高。 高速增长阶段(1999年至今):

在此期间,我国的汽车工业尤其是轿车工业技术进步的步伐大大加快,新车型层出不穷;科技新步伐加快,整车技术特别是环保指标大幅度提高,电动汽车开发初见进展;与国外汽车巨头的生产与营销合作步伐明显加快,引进国外企业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的力度不断加深;企业组织结构调整稳步前进。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演变,如今初步形成了“3+X”的格局,“3”是指一汽、东风、上汽3家企业为骨干,“X”是指广汽、北汽、长安、南汽、哈飞、奇瑞、吉利、昌河、华晨等一批企业。中国汽车工业已经从原来那个各自独立的散、乱、差局面改变成现在的以大集团为主的规模化、集约化的产业新格局。如今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汽车生产国。 中国汽车工业已经成为世界汽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汽车产业的规模经济现状及原因分析

中国汽车产业的规模经济现状及原因分析 摘要本文应用马克斯和斯尔博斯曲线和中国汽车产业2008年、2009年的数据研究中国汽车产业的规模经济状况,发现中国汽车产业规模经济状况不佳,绝大部分企业未达到最小规模经济;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汽车产业规模经济状况正在改观;生产分散、市场分割、零部件产业发展滞后、市场需求不足是规模经济不佳的主要原因。最后,本文提出了可行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规模经济马克斯和斯尔博斯曲线集中度 2009年国产汽车产销突破1300万辆,同比增长创历年最高,乘用车产销首次超过1000万辆,商用车总体呈良好表现。2009年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使我国成为世界第一汽车生产和消费国。汽车工业是一致认为的最为典型的规模经济的行业,汽车业的生产规模和长期平均成本呈很强的相关性。那么,我国产销规模迅速扩大成的同时,汽车工业规模经济状况如何呢? 一、文献综述 汽车工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对其它产业具有强力的带动作用,其规模经济实现情况受到了国内外学者共同的关注和研究。 19世纪60年代时,马克斯和斯尔博斯在他们所著的《汽车工业》一书中,结合当时英国企业状况,提出了马克斯和斯尔博斯曲线,来描述汽车产业中的规模经济产生过程:汽车业的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一条变形了的u型线,开始时随着生产量的增加,成本会急剧下降,但下降的幅度渐小,到达最低点(最优经济规模)后,会经历一段产量增加但成本不变的时期,再随着规模的扩大,产量的增加,会带来成本缓慢上升,即规模不经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一份研究报告认为,对于汽车工厂最低经济规模(即mes),排气量为1-2升的单系列生产轿车制造厂为25-30万辆,中型货车制造厂为6-8万辆,轻型货车总装厂为10-12万辆。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1990年测算出轿车的mes为年产30万辆。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生产技术,要素配置等因素的变化,这些测算的mes已经不符合现有的情况了,现在的mes 应该大于这一标准。 杨志明(2006)认为我国汽车企业处于长期成本递减的阶段,即马克斯斯尔伯斯线的 f (x)段;邹田畑(2007)分析了中国汽车行业的市场结构的状况,认为汽车工业中小企业众多、达不到规模经济,主导企业大而全、国际竞争力不强;何元贵、张捷(2009)采用多重回归分析法对影响中国汽车生产企业规模经济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中国汽车企业最优规模经济较小是因为受制于比较低的研发投入以及需求等因素的影响。 二、2008年、2009年中国汽车产业规模经济状况 (一)2008年汽车产业绝大部分行业未达到最小规模经济,没有企业达到最优规模经济如表1所示,2008年中国产量最大的十大汽车企业产量,排在前三名的分别是上汽172.2万量,一汽150.4万量,东风132.1万量,而后七名的都不足100万量,吉利和哈飞只有二十多万量。2008年中国的汽车生产企业有130多少家,后120名则分享了其它的156.8万量,平均每家不足1.5万量。 从2008年的数据可以看出,有三家企业产量超过100万量,即达到最小规模经济(ems),其它企业均在100万量以下,未达到最小规模经济;没有一个企业达到200万量,即最优规模点。同时,中国汽车企业的产量相差比较大,上汽产量几乎是吉利的8倍,超过了后120名企业产量之和。2008年中国汽车工业规模经济状况不佳,大部分企业没有达到最小规模经济。 (二)2009年中国汽车行业大部分行业仍未达到规模经济,但比2008年有很大的改观和2008年相比,产量排在前七名的企业仍是上汽、一汽、东风、长安等七大企业,第十

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总体概况

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地总体简况 <一)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取得了重大成绩 一是成长为最具规模地产业之一.在改革开放政策指引下,我国汽车工业实现了快速发展.1978年,我国汽车产辆不足15万辆,在世界汽车产业中地比重微不足道.2000年,我国汽车产量为207万辆,占世界汽车市场份额地3.6%.2009年,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全球汽车市场萧条地形势下,我国汽车工业一举突破产销千万辆大关,跃居世界第一.2018年,汽车工业全力消除世界经济低迷带来地影响,赢得了稳步回升和两位数地产销增速,以1900万辆地业绩占据了世界汽车产销份额地25%.今年将有望突破产销2000万辆,保持连续五年位居世界首位.短短十多年时间,我国汽车产量增长了近10倍,成为最具成长性地产业.据统计,在1978年至2018年世界汽车产量增量中,中国汽车工业地贡献率达到46%,中国汽车工业成为世界汽车工业地重要组成部分,从根本上改变了世界汽车产业地格局. 二是确立了支柱产业地地位.改革开放初期,汽车工业增加值占全国GDP仅为0.59%左右,2018年行业总产值达到5.3万亿,工业增加值超过8000亿元,利润总额4203亿元,GDP占比达到1.56%.利税总额2535亿元,占国家税收总额比重达到13%以上.出口额744亿美元,占全国货物出口总额比例为3.63%.汽车工业及关联产业就业人数超过4000万人,占全国城镇劳动人口比重约为10%.汽车消费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高达11.3%.汽车关联产业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

到8.7%.连年地产销增长、高比例地税收以及巨大地就业和消费市场地拉动,稳固了汽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地支柱产业地位. 三是形成了中国特色地产业体系.经过多年地调整发展,汽车产业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小散差地局面得到初步改观,生产集中度不断提升,排位前十名企业地销量总和在行业占比已达88%以上.产业布局、产品结构趋于合理.全国六大产业集群占据了全国汽车市场主要份额,各项主要经济指标约占全行业地80%左右.乘用车所占比例提升至78%左右,其中小排量乘用车比例高达65%以上,自主品牌保持了主导地位.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地自主研发体系基本形成,具备了一定地基础研究、平台开发和各类商品车开发能力,掌握了部分核心技术并具有了较完备地设计、实验等条件.新能源汽车发展势头良好.零部件配套、汽车后市场开发等基本形成体系,相关服务业等占汽车产业链比重已近20%. 四是带动了相关产业地协同发展.汽车工业上下游共涉及100多个产业.汽车产业地发展及产品性能地不断提高,有效带动了国家相关重要基础产业和高技术含量产业进步和产业规模化发展.2018年,汽车工业总产值、利润总额、上缴税金在机械工业中地占比分别达到28.79%、34.31%、39.14%,成为机械工业地重要支撑.其中机床行业40%、铸件产量25%地市场来自汽车工业. 汽车对上下游产业如钢铁、石化工业等带动作用明显,与电子、金融、橡胶、纺织等产业发展地关联度越来越紧密.据统计,机械行业

中国汽车产业集中度的一些分析

中国汽车产业市场集中度的一些研究 摘要:中国虽然已经是汽车产销大国,但是虽大却不强。目前,中国汽车行业面临的问题颇多,其中市场集中度偏低的问题比较突出,而且研究表明,中国汽车行业市场集中度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甚大,严重影响了其自主创新能力。采用行业集中度指标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市场集中度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提高中国汽车行业市场集中度的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汽车产业;市场集中度;自主创新。 一、中国汽车产业的现状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历史,是从1956年开始的。1955~1957年的三年间只有一汽;20世纪70年代开始,中国出现了大量的自主品牌企业。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央政府开始鼓励民族汽车厂商和国外接触,中国的汽车业缓缓对外开启大门,利用外资发展中国的汽车工业成为一种新的趋势。1984年1月,中国汽车的第一个中外合资企业——北京吉普诞生。国家在缜密研究了中国未来轿车工业的发展道路之后,确定了“三大三小两微”的总体格局,轿车工业开始向规模化方向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汽车行业实现了突破。1992年,中国汽车的总产量以完美的成绩突破了百万辆大关。从2002年开始,中国汽车行业进入飞速发展的高峰时期,中国汽车业三大集团掀起了与国内外产业资本的兼并合作的浪潮。在2009的上半年,中国汽车的市场销售量,已经超过以往,一跃而上,超越美国与其他国家成为世界第一。我们可以看出,汽车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影响力也与日俱增。 同时调查显示,中国汽车产业与国外相比较,总体规模是很大的,但是,单一企业的规模却相对很小,所以排在前面的几家厂商的市场占有率就比较低,表现在市场集中度比较低[1]。同时中国的零部件行业,百强企业的市场份额仅占整个行业的50%,远低于美国、日本的汽车行业市场集中度。可以看出,尽管中国汽车产业在发展中形成的多、小、散、乱等现象有所改观,中美两国汽车行业的集中度差异仍然非常巨大。 二、汽车产业市场集中度的测度 贝恩(J.Bain)在1959年系统地论述了产业组织理论的基本框架,提出了现代产业组织理论的三个基本范畴: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随着研究的深入,逐渐形成了一个既能深入分析具体环节又有系统逻辑体系的“市场结构(Structure)—市场行为(Conduct )—市场绩效(Performance)”的分析框架,简称SCP分析框架。SCP分析认为不良的市场绩效是由不良的市场行为所造成,这些不良行为又源于不良的市场结构[2]。市场集中度是对整个行业的市场结构集中程度的测量指标,它用来衡量企业的数目和相对规模的差异,是市场势力的重要量化指标。市场集中度是决定市场结构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集中体现了市场的竞争和垄断程度,经常使用的集中度计量指标有:行业集中率、赫尔芬达尔—赫希曼指数、洛仑兹曲线、基尼系数、逆指数和熵指数等,其中行业集中率(CRn)与赫希曼指数(HHI )两个指标被经常运用在反垄断经济分析之中[3]。 产业集中度属于绝对集中度的衡量指标,通常用产业内最大的前n位企业生产值、销售额、职工人数、企业资产等指标累计数占整个产业相应指标总数的比

中国汽车行业的PEST分析

中国汽车行业的PEST分析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汽车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从工作用车到生活用车,随着生活科技化、快捷化等的发展,汽车普及化的势头也越来越汹涌!下面我将用PEST模型来对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进行分析。 一、Political-legal Factors 政治法律因素 所谓政治法律环境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制度、体制、政治形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等。我们可以从以下接个方面来看: 1、税收政策对汽车行业的刺激 “十二五”期间,将通过综合利用金融、税收、经贸等政策,鼓励引进先进技术设备、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关键零部件等。在国家政策上,近年来陆续推出了汽车补贴政策,汽车下乡政策,还有汽车贷款政策,小排量车的减征购置税等, 2、产业政策 ●汽车产业政策重点从生产环节向销售环节转变,以便 更好地发挥汽车产业的支柱作用。 ●《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有利于抑制能源需求增长 过快的势头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取消汽车产品进口配额管理,继

续降低汽车进口关税 ●《二手车市场管理办法》:二手车市场经营主体多 ●《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提出只要 汽车生产商授权,进口车可以和国产车同网销售。很 有利的促进了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汽车产业作为一 个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国家的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完善的鼓励汽车消费的政策的出台,为汽车产业的发 展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和平台。 二、Economic Factors 经济因素 经济环境主要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制度、经济 结构、产业布局、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未来的经济走势 等。 ●构成经济环境的关键要素包括:国内生产总值 (GDP)的变化发展趋势、利率水平的高低、财政货 币政策的松紧、通货膨胀程度及趋势、失业率水平、居 民可支配的收入水平、汇率升降情况、能源供给成本、市场需求情况等。 ●自中国加入WTO,国外大的汽车生厂商纷纷进入,形 成了九州分天下的局面,2010年我国汽车销售量超过 1500万,车辆购置税完成1792亿元,同比增长54.0%,汽 车增值税和消费税等各项相关税收也有所增长。汽车消

中国汽车产业为何大而不强

中国汽车产业为何大而不强 李显君2011.5.16 无论从单一年度还是历史年度记录上,中国都成为汽车产销第一规模大国,却难以进入汽车强国的行列。本期和下期我们将刊发清华大学李显君教授的专论,分别论述“为何我国汽车产业大而不强”以及“怎样才能做到大而强”的问题,以拓展视野、加深认识,为政府制定有效的产业政策提供参考,为企业自主创新和参与国际竞争提供借鉴。 自2001年,我国汽车产业开始起飞,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5.6%,被称为“井喷”。2010年我国汽车产销双双突破1800万辆,真正成为汽车产销第一规模大国。然而,从汽车产业竞争力和创新力上看,我国仍然与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距,这种现象即为“规模竞争力”和“规模创新力”悖论,或统称为“创新竞争悖论”,通俗地讲就是“大而不强”。一、什么是大而不强? 所谓“大”,是指规模上的大。它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以整车物理量为统计指标的规模,即“物理规模”;另一个是以生产总值或销售收入等价值为统计指标的规模,即“价值规模”。显然,就价值规模而言,我国汽车产业并不是最大的。 什么是“不强”?关于这一点,分歧很大。主流意见是,我国汽车产业不强只是体现在缺乏核心技术或关键技术上。笔者认为这是一个很大的认识误区,会对我国汽车产业建立国际竞争优势产生很大危害。因为任何国家任何产业的发展绝不仅仅靠技术,技术只是产业发展诸多系统要素中的一个。如果“只是缺乏核心技术”的观点被认同,那么我们的政府和汽车企业会将产业变强的努力仅仅放在技术上。 事实上,缺乏核心管理同样是中国汽车产业不强的最重要表现之一。笔者认为,缺乏核心管理比缺乏核心技术更严重,因为技术可以购买和引进,但管理不能。成功的管理不能够成功移植,必须通过企业自身的实践不断总结、积累和升华。 二、正确理解“不强”的含义 如何正确理解我国汽车产业的“不强”?笔者认为,必须从企业竞争力角度才能做出系统判断,因为企业是构成产业基础,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找到提高产业竞争力的系统方案。企业竞争力包括两个方面:直接竞争力和间接竞争力。直接竞争力是市场上直接表现的竞争力,包括市场占有率、质量、成本、品牌和服务。间接竞争力主要包括技术、管理、企业家、创新、整合能力、政府等,它决定直接竞争力。 除了技术和管理不强外,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汽车产业在竞争力的多个方面表现为不强,最直接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没有创造出世界级品牌。尽管中国汽车产业全球产销量第一了,但它没有培育和创造出世界级企业和世界级品牌。自产业革命以来,除了中国汽车产业,还没有一个国家制造业的物理规模全球第一而没有世界级企业和世界级品牌。没有自己品牌的产业,规模再大也不能说有竞争力。 第二,市场占有率低。目前只有三个国家汽车年产量破千万辆,美国是在1965年,日本是在1980年,我国是在2009年。1965年,美国汽车产量占世界总产量45.4%,出口率20%,自主品牌占国内汽车总产量的92%。1980年,日本的这三个数据依次为28.3%、53.9%和98%。而2009年,中国这三个数据分别是21%、2.3%和45.6%。从这个角度说,我国竞争力是不能与美、日两国当年相比的。 第三,成本及价格无优势。我国劳动力成本很低,但为什么许多汽车的价格比发达国家高?因为三个重要因素决定产品的成本:技术、管理和社会成本。由于我们缺乏核心技术,因此在核心零部件上国外企业对我们高定价;由于我们缺乏核心管理,使得我们企业的运作成本远远高于发达国家企业;一个国家社会成本不合理,该国企业成本难以有竞争力,因为社会成本最终要分摊到每个企业的每个产品之中。 三、对大而不强的原因分析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我国汽车产业的大而不强?在过去5年,笔者基于演化论和系统论,对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大而不强”现象进行了规范研究和国际比较研究,主要结论可简要概括为如下六个方面: 1.战略定位不当

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

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 一、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现状分析 近几年,随着汽车行业的火爆发展,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保持迅速增长, 2010年收益为1.644万亿人民币,成为全球零部件行业盈利水平最高的国家。但是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达到全球最高的盈利水平,并不意味着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拥有了更多的专利和核心技术,其实除了规模以外,汽车零部件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较大差距。 据了解,德国、美国、日本之所以能够成为汽车强国,除拥有一批强大的整车厂商外,还在于其背后“矗立”着一批强大的零部件公司:德国大众背后有博世、西门子,日本丰田、本田背后有电装和爱信,美国通用背后有德尔福、伟世通等,韩国则是靠摩比斯支撑。业内人士表示,近年来,国内汽车零部件产业规模增速较快,但由于产业技术含量不高,并受国外厂商的挤压,深陷“内忧外患”之中,已成为制约中国汽车产业做大做强的主要“短板”之一。 2011年是中国“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中国汽车工业的转变之年。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制造国和汽车消费市场,未来五年,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中国汽车产业与全球汽车产业的发展,如何利用全球科技成果和智力资源,调整结构、转型升级、提升核心竞争力,克服困难,突出重围,中国零部件产业任重道远。 1、零部件被外资垄断,核心技术缺失,成中国汽车产业软肋 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快速发展,目前已经能够支撑起年产1800万辆汽车生产配套的规模和满足商用车、中高档乘用车80%以上零部件本土化的配套要求。但中国汽车零部件产品在高端技术领域与世界领先水平的差距并未随着中国汽车工业规模的持续增长而持续缩小,反而有扩张的趋势。

汽车行业宏观环境分析

汽车行业宏观环境分析(PEST分析)宏观环境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对宏观环境的正确把握不仅会影响到企业发展的一般性问题,更是影响着企业发展方向的战略问题. 一.政治环境分析1.小排量汽车解禁.2006年1月国家发改委等六部门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取消一切针对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行驶路线和出租车运营等方面的限制.这直接促进了小排量汽车的销售,在2006年一季度,使得奇瑞等厂家取得了不错的销量,其中二月份奇瑞的销量达到了两万多辆,在乘用车市场上首次超过一汽大众.对本土汽车企业而言,有生产小型车的经验,可以充分利用包括政府等各种资源,在成本的控制上有一定的优势.2.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汽车作为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对国民经济有强大的拉动作用,作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投入了大量的人财物,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发展,一批国有和民营汽车企业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也积累了一定的人才和经验,为下一步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3.自主创新的国家战略.在十一五规划中自主创新做为国家战略提出,为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改革开放以来,合资和引进使中国汽车产业大开眼界.通过消化和吸收,在产品档次,生产管理水平,设备改进,人才培养等方面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积累和掌握了一些与世界汽车制造水平同步或者接近的经验,为国内各大汽车集团自主创新奠定了很好的墓础;同

时,中国汽车企业可以纵观全球整车,零部件制造巨头来选择合作伙伴,站在巨人的臂膀上高水平起步.我国汽车产业正面临着第二次重大的转型,让更节能,更环保的车型进人中国的家庭是我国汽车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围绕这一目标,各种与汽车消费相关的政策正在调整,这也正是国内汽车企业搞自主创新需要利用的后发优势.4.公路等公共设施的建设是国家投入重点.十一五规划国家提出投入1000亿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十一五末基本实现全国所有乡镇,东中部所有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沥青路或水泥路,西部地区基本实现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公路.并且重点建设国家高速公路网,基本形成国家高速公路网骨架.继续完善国道,省道干线公路网络,打通省际间通道,发挥路网整体效率.公路总里程达到230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5万公里.各等级公路网发展和完善必将促进汽车市场的扩大.5.国家的其他政策.鼓励轿车的国产化率,新的消费税的实施,促进汽车消费的健康发展.相关政策文件有《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汽车产业振兴规划》《二手车市场管理办法》《汽车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等.这些政策的支持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上汽集团的国内市场,有利于其国际化战略的推进. 二.经济环境分析1.GDP及其增长速度改革开放后我国的GDP一直保持着平稳高速的增长.因为受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我国的GDP 跌落到了个位数,社科院对09年的GDP预期也降至8%左右.具体会

中国汽车产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汽车产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学号:114305244 姓名:徐超专业:旅游管理班级:2 摘要:2009年,中国的汽车产销量均超过美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一。这和美国因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导致美国的大型汽车企业通用(美国第一大汽车企业)和克莱斯勒(美国第三大汽车企业)的破产以及民众收入减少、消费水平降低有关。而中国市场由于宏观经济政策和宏观货币政策的协调,以及潜在内需的激发,虽然汽车出口量方面呈现了下滑,但是整体的产销量,都有较大的提高。中国市场由于其廉价的土地、劳动力以及强大的潜在市场需求,成为各大世界知名汽车制造商争相登陆的“诺曼底”战场,在华的投资逐步扩大。而与此同时,国内的汽车制造企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通过海外并购、对外投资、自主创新,很多新兴的汽车制造商都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如奇瑞、比亚迪、吉利、长城,不一而足。 从动力技术方面来看,日本的混合动力技术,欧洲的先进柴油机技术,美国的燃料电池技术,都得到世界公认。中国虽实现了小规模的海外并购(2009.12,吉利收购沃尔沃VOLVO;2009.12,北汽控股收购萨博SAAB部分整车平台和技术;腾中重工收购悍马HAMMER),以较小的代价取得了比较核心的技术,但是从整体来看,国外把持的一线技术对我们仍是封锁的,我们得到只是别人的一小部分、次先进的技术,而现阶段我们的自主创新水平还不足以支撑我们的企业与国外抗衡。以石油危机和全球气候变化为信号,全球的汽车产业即将进入下一轮竞争,动力电动化将是未来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要技术制高点。而在这方面,我们和国外至少可以做到同时起步,应该加大投入开发,争取主动权。除了国家宏观政策方面的指引,企业本身要兼具这种长远的眼光,把新能源汽车的开发提

对泰国投资环境分析结果汇报泰国

泰国的国际投资环境分析——以中国为例自“走出去”战略实施以来,我国对外投资发展迅速,在国门外开拓市场的中国企业越来越多。泰国是中国的邻邦,有着比较稳定良好的投资环境,中国到泰国投资的企业也比较多,本文将从泰国国家概况、经济、对外贸易、投资环境及有关投资的政策法规等方面,并结合海尔集团在泰国的投资战略和历程对泰国投资环境进行分析。 中国对泰国的投资环境分析 泰国是中国的亲密邻邦,中泰关系一直保持着健康稳定发展。中泰双方在政治、经贸、科技、教育、文化等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进展顺利,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保持良好的协调与配合。中国是泰国的第一大出口市场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地。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将有更多的企业“走出去”对外投资。中国和泰国在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制造业、加工业等诸多领域正在商谈或建设一批大型合作项目。那么,对泰国的投资环境进行分析,有利于我国企业成功的在泰国进行投资。 一.国家概况 1.自然地理 泰国全称泰王国,是东南亚的一个国家,东临老挝和柬埔寨,南面是暹罗湾和马来西亚,西接缅甸和安达曼海。国境大部分为低缓的山地和高原。地形多变,可分为西﹑中﹑东﹑南四个部分。气候方面,泰国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常年温度不下18℃,平均年降水量约1000毫米。泰国在世界上素有“佛教之国”、“大象之国”、“微笑之国”等称誉。 2.政治制度 20世纪30年代起,泰国延续了数百年的君主专制政体被君主立宪制政体

取代。国王是泰国国家元首,是泰国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通过国会行使立法权、通过政府行使行政权、通过法院行使司法权。 自 2006年 9月发生推翻他信政权的军事政变以来, 泰国一直处于政治动荡的状态。2008年 12月15日泰国民主党主席阿披实当选泰国总理后多次向反对势力做出社会和解的姿态, 经过两年的努力, 特别是 2010年取得显著成绩, 国内政治局势逐步走向稳定。 3.思想文化 虽然泰国和中国同属亚洲国家,尊崇儒家文化,同样信奉佛教,由于历史和地理环境的不同,中国和泰国两国在文化上仍然有很显著的差异。泰国社会文化中突出的特色主要有: (1)尊重皇室。泰国是君主立宪制国家,国王和皇室享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宪法规定任何人不得在任何场合指责或评论国王和皇室。又如在一些重大的节日如国王的生日等,泰国法律规定不能饮酒等若对此不了解,就易遭到泰国人反感。 (2)崇尚宗教。泰国是一个小乘佛教国家,人的生、老、病、死都离不开宗教。泰国人不杀生,大度地对佛教事业和慈善事业施舍钱财,作为外国人要表示出对他们的尊重。 (3)闲适的价值观。由于受到宗教、教育、地理、人为环境的影响,泰国人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与中国人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有很大的不同。泰国人相信宿命论、因果报应,因此安于现状、安分守纪。 (4)泰国社会强调等级观念,依赖于等级关系。在等级文化下,强调正式的组织结构,各个等级保持一定的稳定性,上司和下级的关系有严格的规定。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在与泰国人做生意的时候,要遵守社交和生意场中的社会等级秩序,上司不应受到指责,但是一般来说,上司会努力和下属和睦相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