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思维导图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思维导图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思维导图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思维导图

江苏版一年级数学(上)

1一、数一数(教材2-3页)

1.1 知识点一:数数(掌握)

1.1.11、将物体分类

1.1.22、使用”点数法”分类数数

1.1.33、归纳总结如何数数

看图时,要按一定的顺序数,可以按从左到右的顺序数,可以按从上到下的顺序数。数数时,为了不重复、不遗漏,可以数一人做一个记号,数到最后那个是几,这种物体的个数就是几。还可以根据数量由少到多数一数。

1.2 知识点二:用圆点表示相应物体的数量(掌握)

1.2.11、理解图意

1.2.22、数一数,画一画

(1)根据物体数量画出相应圆点

(2)根据圆点数量找出相应物体

1.2.33、归纳总结如何用圆点表示物体数量

用圆点表示物体时,物体的个数与圆点的个数是一一对应的,有几个物体就画几个圆点。2二、比一比(教材4-7页)

2.1 知识点一:比长短(掌握)

2.1.11、理解题意

2.1.22、探究比较方法

2.1.33、归纳总结如何比长短

比较物体的长短时,把物体的一端对齐,看另一端的长短,或用眼睛直接观察物体的长短。

2.2 知识点二:比高矮(掌握)

2.2.11、理解题意

2.2.22、认识“高”和“矮”

2.2.33、探究比较方法

2.2.44、归纳总结如何比高矮

比较物体高矮时,把物体放在同一水平上,一端对齐,看另一端。

2.3 知识点三:比轻重

2.3.11、理解题意

2.3.22、理解轻重

2.3.33、探究比较方法

2.3.44、归纳总结如何比轻重

比较物体的轻重时可以用手掂一掂,也可以用工具(如天平等)来称量。

3三、分一分(教材8-9页)

3.1 知识点一:分类的含义及方法(掌握运用)

3.1.11、理解题意

3.1.22、找出物品的摆放规律

3.1.33、意义点拨

3.1.44、分类的作用

3.1.55、归纳总结如何分类

1、反同一类的物品放在一起,就是分类。

2、分类的方法:可以根据物品的特征(如颜色、形状)、功能和用途(如衣、食、住、行)等进行分类。

3.2 知识点二: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掌握运用)3.2.11、理解题意

3.2.22、选择分类标准

(1)按颜色分类

(2)按形状分类

3.2.33、检查分类结果是否正确

3.2.44、归纳总结如何按不同标准分类

选择不同的标准把物体进行分类,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一般也不同。

4四、认位置(教材10-11页)

4.1 知识点:两个物体的位置关系(掌握)

4.1.11、认识位置关系

(1)认识左、右

(2)认识前、后

(3)认识上、下

4.1.22、归纳总结物体位置关系

1、确定左右位置关系的方法:与右手相对应的一面是右,与左手相对应的一面是左。

2、确定前后位置关系的方法:以参照物为目标,与参照物面对的方向是前,与参照物背对的方向是后。

3、确定上下位置关系的方法:先确定和谁进行比较,对于两个物体来说,上下位置关系是确定的,如果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上面,那么另一个物体就在这个物体一下面;对于三个物体来说,要以参照物为目标来确定所要描述的物体的物体是在参照物的上面,还是在参照物的下面。

知识巧记:

上下、前后和左右,两两相对好朋友。

上面头来下面脚,面向前来背向后。

区别左右莫发愁,分清左右看双手。

5五、认识10以内的数

5.1 1、认识1—5(教材12-14页)

5.1.1知识点一:认识1—5各数(认识)

1、描述画面内容

2、理解题意

3、数物体的个数据并用具体数表示

4、1—5的数序

5、归纳总结1—5各数

1、数量是1—5的物体,都可以用1—5各数来表示。

2、1—5各数的排列顺序是1,2,3,4,5。

3、从1—5各数的排列顺序可以看出:相邻两数相差1;相邻两数中,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多1,前面的数比后面的数少1。

5.1.2知识点二:1—5的书写方法(掌握)

1、用田字格书写1—5各数

2、归纳总结1—5各数

书写时,根据每个数字的形状,在田字格里正确、规范、工整地进行书写。

知识巧记:

“1”像铅笔细又长,

“2”像小鸭水上漂‘,

“3”像耳朵听声音,

“4”像小旗迎风飘,

“5”像秤钩称东西。

5.2 2、认识几和第几(教材15-16页)

5.2.1认识“几“和“第几”(掌握)

1、理解题意

2、理解”第几“的意义

3、区分”几个“和”第几“

归纳总结“几“和“第几”结

1、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点数,数至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

2、“个”和“”第几” 的意义:”几个“表示物体的个数;”第几“则表示物体的排列顺序。

拓展提高:序数的意义:自然数用来表示物体的次序时,称为”序数(也就是”第几“”)。

5.3 3、认识0(教材17-18页)

5.3.1知识点一:0的含义(理解)

1、0的含义

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

表示起点

2、0的含义拓展

(1)表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点。温度计“0”上面的温度为零上温度;“0”下面的温度为

零下温度。

(2)表示时间。半夜12时,也叫“0”时,表示第二天的开始。

(3)在运算中,“0”还起到占位的作用。

5.3.2知识点二:0的写法(掌握)

归纳总结:写“0”时,从日字格的顶线起笔,逆时针写一圈,经左边线、底边线和右边线,最后回到起点,一笔写成。

5.3.3Subtopic

5.4 4、认识=、>和<(教材19-22页)

5.4.1知识点一:同样多(理解)

归纳总结:

1、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比较时,谁也没有剩余,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就同样多。

2、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时,如果这两个数相等,用”=“连接。

1、认识“=”号

读法:读作“等于”

书写方法

5.4.2知识点二:比多少(掌握运用)

归纳总结:

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当两数不相等时,用“>”或“<”号连接。

知识巧记:

开口朝前大于号,尖尖朝前小于号。

开口永远对大数,尖角一直对小数。

1、认识“>”号

读法:读作“大于”

书写方法

2、认识“<”号

读法:读作“小于”

书写方法

5.5 5、认识6—9(教材23-25页)

5.5.1知识点一:认识6—9各数(初步认识)

总结:数量是6—9的事物都可用数6—9表示

5.5.2知识点二:6-9各数的书写方法(掌握)

总结:书写时找起点,按顺序一笔写成,要写得流畅、工整

5.5.3知识点三:6—9各数的顺序(掌握)

归纳总结:

1、6-9各数的排列顺序是:6,7,8,9。

2、从6-9各数的排列顺序可能看出:相邻的两数相差1;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多1,前面的数比后面的数少1。

5.6 6、认识10(教材26-29页)

5.6.1知识点一:10的认识(掌握)

归纳总结:

1、数量是10的事物用数10来表示。

2、“10”占两个“日”字格,左边与“1”,要稍倾斜,右边写“0”,要写得圆滑饱满。读法:读作“十”

书写方法

5.6.2知识点二:比大小(掌握运用)

10比9在1,9比10小1

6六、认识图形(一)(教材30-31页)6.1 知识点:立体图形的认识(初步认识)

6.1.11、“长方体”特点

特点:长长方方的,有6个平平的面,面有大有小。

6.1.22、“正方体”特点

特点:四四方方的,有6个平平的面,面的大小都一样。

6.1.33、“圆柱”特点

特点:直直的,上下一样粗,两头是圆圆的、平平的面。

6.1.44、“球”特点

特点:圆圆的,没有平平的面。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思维导图(良心出品必属精品)

江苏版一年级数学(上) 1一、数一数(教材2-3页) 1.1知识点一:数数(掌握) 1.1.11、将物体分类 1.1.22、使用”点数法”分类数数 1.1.33、归纳总结如何数数 看图时,要按一定的顺序数,可以按从左到右的顺序数,可以按从上到下的顺序数。数数时,为了不重复、不遗漏,可以数一人做一个记号,数到最后那个是几,这种物体的个数就是几。还可以根据数量由少到多数一数。 1.2知识点二:用圆点表示相应物体的数量(掌握) 1.2.11、理解图意 1.2.22、数一数,画一画 (1)根据物体数量画出相应圆点 (2)根据圆点数量找出相应物体 1.2.33、归纳总结如何用圆点表示物体数量 用圆点表示物体时,物体的个数与圆点的个数是一一对应的,有几个物体就画几个圆点。

2二、比一比(教材4-7页) 2.1知识点一:比长短(掌握) 2.1.11、理解题意 2.1.22、探究比较方法 2.1.33、归纳总结如何比长短 比较物体的长短时,把物体的一端对齐,看另一端的长短,或用眼睛直接观察物体的长短。 2.2知识点二:比高矮(掌握) 2.2.11、理解题意 2.2.22、认识“高”和“矮” 2.2.33、探究比较方法 2.2.44、归纳总结如何比高矮 比较物体高矮时,把物体放在同一水平上,一端对齐,看另一端。

2.3知识点三:比轻重 2.3.11、理解题意 2.3.22、理解轻重 2.3.33、探究比较方法 2.3.44、归纳总结如何比轻重 比较物体的轻重时可以用手掂一掂,也可以用工具(如天平等)来称量。 3三、分一分(教材8-9页) 3.1知识点一:分类的含义及方法(掌握运用) 3.1.11、理解题意 3.1.22、找出物品的摆放规律 3.1.33、意义点拨 3.1.44、分类的作用 3.1.55、归纳总结如何分类 1、反同一类的物品放在一起,就是分类。 2、分类的方法:可以根据物品的特征(如颜色、形状)、功能和用途(如衣、食、住、行)等进行分类。

小学一年级数学思维导图

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形象思维是凭借头脑中已储存的表象进行的思维。而“每一种进入 大脑的资料,不论是感觉、记忆或是想法,包括文字、数字、符号、食物、香气、线条、颜色、 意象、节奏、音符等,都可以成为表象,而这一表象就可以成为一个思考中心,并由此中心向外 发散出成千上万的挂勾,每一个挂勾代表与中心主题的一个连结,而每一个连结又可以成为另一 个中心主题,再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挂勾……这些挂勾连结可以视为你的记忆,也就是你的个 人数据库。”这一“数据库”的容量和组织形式决定了形象思维的优劣程度。而思维导图是基于对人 脑的模拟,所以这一“数据库”的储存方式和组织结构和思维导图的“构图”方式不谋而合。本人在数 学教学中从一年级开始采用便于生长出知识点的树状思维导图——“智慧树”的表现方式吸引学生 的注意力,形成一种更能激发学生兴趣的表现形式,培养小学生的联想与创意,引导学生对其所 思考的问题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与思考,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富有创造性的探索,从而找 到解决问题的关键因素、关键步骤。通过富有趣味的“智慧树”,让学生的思维如枝繁叶茂的大树 一样,无限延展,智慧迸发。 一、利用“思维导图”架构一年级数学知识体系,优化知识呈现方式。 低年级数学教材中的知识体系比较清晰、简单,结合一年级的小学生思维以具象思维为主的特点,通过一棵棵形象直观的思维“智慧树”将低年级的知识点呈现在学生面前,能够激发小学生思维动机,帮助小学生理清思维脉络,逐步培养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而在“智慧树”的建构过程中,包含 了概括、判断、推理、分析与综合、具体与抽象等思维方法,因此,我在教学中重点从低年级小 学生思维方式发展的角度进行研究,突出运用求同与求异的思维方法,通过对相关知识的比较, 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结合不同的课例,采用了不同的架构方法,同时赋予枝干不同的色彩,与 学生共同建立了低年级数学学习知识体系的“智慧树”,包括:计算教学中的思维导图建构、图形 教学中的思维导图建构等方面,形成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的表现形式,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一)建构培养小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空间图形“智慧树”。 1.搭建异中求同的空间图形“智慧树”。 良好的空间观念是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内涵,空间观念是创新精神所需的基本要素。教学大纲指出:“使学生逐步形成简单几何形体的形状、大小和相互位置关系的表象,能够识别所学的几何形体, 并能概括几何形体的名称,再现它们的表象,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这句话明确地说明了空间观 念的内涵和外延。引导小学生辨别、发现知识点中的异同,对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理解能 力非常关键,针对一年级学生刚开始接触立体图形,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每一种 物体的表现形式是多样化的,存在大小、形状等各方面的差异,我采用用“智慧树”的枝干来表现 每种物体的各种表现形式,形成最佳教学方式。在教学这一内容时,先将长方体变换不同的位置、大小进行比较。通过观察比较,学生认识到几种图形尽管摆放的位置不同,但其本质属性是相同的,异中求同,因而对长方体的特点有了初步感悟。继而再出现不同表现形式的正方体、圆柱体、球,在这样的不断建构过程中,逐渐发展了学生的求同思维,对各种物体的表现形式有了进一步 的清晰认识。

一年级数学思维导图

一年级数学思维导图 一、开心填空。 1. 看图填空并写出算式子。 有()个盘子,每个盘子有()个橙子,一共有()橙子 加法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乘法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两个乘数数都是4,式子可以写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一个乘数是5,另一个乘数是4,积是() 4. 5+5+5+5是()个(),改写成乘法算式是(),口诀是()。 5.()里最大能填几? ()×5 < 25 5×4 >()+4 16 > 3×() 6+6 >()×3 4×5 >()×3 6×6 > 5×() 6.看图列算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把乘法口诀补充完整。 ()得四三()十二三五()五五()()三十六()六十八 ()七三十五()六三十六()八三十二 ()九三十六 三、在○里填上“+”“-”“×” 6○1=6 5○3=2 6○6= 12 3○6=18 5○7=35 2○5=12-2 3○4=6○2 20○2=3○6 四、看谁都算的对。 3×6= 4×5= 6×5= 3×8= 2×9= 2×7= 3×7= 4×8= 4×6= 6×2= 4×5-4= 2×6+4= 4×3-5= 6×6-9= 4×5+10= 五、细心选择 1. 积是18的算式是() A. 9+9 B. 3×6 C. 10+8 2. 5+5+5+4可以用()来计算 A. 5×4 B. 5×4-4 C. 5×4-1 3. 3×3○3+3, ○里填() A. < B. > C. = 4. 6朵这样的花朵有( )个花瓣. A. 30 B. 36 C. 24

一下数学认识图形教学案例思维导图

《认识图形》教学案例思维导图 一,教学案例 【设计理念】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是一年级的小学生年龄还小,抽象思维的能力较弱,构成了图形教学中的障碍。作为教师,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充分运用生活中的实物、教具等直观模型,让孩子自己动手摸一摸,画一画,充分感知来帮助学生获得正确、完整、丰富的表象,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这样就有利于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便于学生的理解。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探求新知的欲望。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16~18页。 【教学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体会“面在体上”。 (2)通过观察操作、合作和交流等活动,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这些平面图形的名称,并能个识别这些图形。 (3)过程与方法:通过摸一摸、画一画、找一找,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化形象为抽象的能力。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交往、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初步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并能识别这些图形。【教学难点】体会“体”与“面”的关系,知道面来自于体。 【教学准备】 老师:多媒体课件,积木教具,牙膏盒一个,魔方一个,装三角形三明治的盒子(三棱柱形状)一个,水彩笔笔筒一个(圆柱形的),长方形卡片、正方形卡片、圆形卡片各一张学具,钉子板等 学生:一盒积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呈现主题图 老师:小朋友们,还记得上学期认识过的图形吗?我们认识过一些图形,在图形王国里各式各样的图形多着呢!想到图形王国去玩一玩吗? 今天我们就去图形王国参观一下,看看那里的小朋友在玩什么吧! 2、引导,揭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