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主要会计政策及会计估计制度

主要会计政策及会计估计制度

主要会计政策及会计估计制度
主要会计政策及会计估计制度

主要会计政策及会计估计制度

1目的:为加强公司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财务通则》和《企业会计准则》,结合公司具体情况,制定本制度。

2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及全资和控股子公司。

3职责:(略)

4主要会计政策及会计估计

4.1会计年度

本公司会计年度采用公历年制,即公历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为一个会计年度。

4.2记账本位币:公司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

4.3记账基础和计量属性

会计核算以权责发生制为记账基础,公司在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入账并列报于财务报表时,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的计量属性进行计量。主要会计计量属性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公司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采用历史成本,当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保证取得并可靠计量,可以采用公允价值、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或现值。

4.4外币业务核算方法

发生外币交易时,将外币金额折算为记账本位币金额。外币交易在初始确认时,采用交易发生日的即期汇率将外币金额折算为记账本位币金额;在资产负债表日,按照下列规定对外币货币性项目和外币非货币性项目进行处理:

4.4.1外币货币性项目,采用资产负债表日即期汇率折算。因资产负债表日即期汇率与初始确认时或者前一资产负债表日即期汇率不同而产生的汇兑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4.4.2以历史成本计量的外币非货币性项目,仍采用交易发生日的即期汇率折算,不改变其记账本位币金额。

4.5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确定标准

4.5.1列示于现金流量表的现金是指库存现金及随时可用于支付的银行存款。

4.5.2列示于现金流量表的现金等价物是指持有的期限短(一般指从购买日起三个月内到期)、流动性强、易于转换为已知金额现金且价值变动风险很小的投资。

4.6现金流量分类

本公司根据业务性质的不同将现金流量分为以下三类:

4.6.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经营活动是指企业投资活动、筹资活动以外的所有交易和事项,包括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经营性租赁、购买货物、接受劳务、制造产品、广告宣传、缴纳税款等。

4.6.2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是指企业长期资产的购建和不包括在现金等价物范围内的投资及其处置活动。

4.6.3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筹资活动是指导致企业资本及债务规模和构成发生变化的活动,包括吸收投资、发行股票、分配利润等。

小贷公司及担保公司的下列现金收入和支出项目作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

4.6.4向金融机构或非金融机构拆借资金。

4.6.5收到还款、利息所收到的现金。

4.7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

4.7.1金融资产分类

金融资产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和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应收款项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四类。

4.7.2金融资产的计量

4.7.2.1初始确认金融资产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对于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相关交易费用应当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对于其他类别的金融资产,相关交易费用应当计入初始确认金额。

4.7.2.2本公司按照公允价值对金融资产进行后续计量,且不扣除将来处置该金融资产时可能发生的交易费用。但是,下列情况除外:

3.7.2.2.1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应收款项,采用实际利率法,按摊余成本计量;

3.7.2.2.2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且其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工具投资,以及与该权益工具挂钩并须通过交付该权益工具结算的衍生金融资产,按照成本计量。

4.7.3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确定

4.7.3.1存在活跃市场的金融资产,将活跃市场中的报价确定为公允价值;

4.7.3.2金融资产不存在活跃市场的,采用估值技术确定公允价值。采用估值技术得出的结果,反映估值日在公平交易中可能采用的交易价格。

4.7.4金融资产减值

在资产负债表日对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以外的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检查,有客观证据表明该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计提减值准备。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客观证据,包括下列各项:

4.7.4.1发行方或债务人发生严重财务困难;

4.7.4.2债务人违反了合同条款,如偿付利息或本金发生违约或逾期等;

4.7.4.3本公司出于经济或法律等方面因素的考虑,对发生困难的债务人做出让步;

4.7.4.4债务人很可能倒闭或进行其他财务重组;

4.7.4.5因发行方发生重大财务困难,该金融资产无法在活跃市场继续交易;

4.7.4.6债务人经营所处的技术、市场、经济和法律环境等发生重大不利变化,使本公司可能无法收回投资成本;

4.7.4.7权益工具投资的公允价值发生严重或非暂时性下跌;

4.7.4.8其他表明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客观证据。

4.7.5金融资产减值损失的计量

4.7.

5.1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不需要进行减值测试;

4.7.

5.2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减值损失的计量:按预计未来现金流现值低于期末账面价值的差额计提减值准备;

4.7.

5.3应收款项减值损失的计量:本公司于资产负债表日对应收款项进行减值测试,计提坏账准备。对于单项金额重大的应收款项,单独进行减值测试,如有客观证据表明其发生了减值的,根据其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确认减值损失,计提坏账准备。

4.7.

5.4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减值的判断:若该项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出现持续下降,且其下降属于非暂时性的,则可认定该项金融资产发生了减值。

4.7.6金融负债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和以摊余成本计量的其他金融负债两类。

4.8存货核算方法

4.8.1存货的分类

本公司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包括原材料、库存商品、开发成本、开发产品、低值易耗品、包装物、在产品等。

4.8.2存货的计价

存货盘存制度采用永续盘存法。存货的取得按实际成本核算,发出采用个别计价法、加权平均法核算;低值易耗品在领用时采用一次性摊销法核算。

4.8.3存货跌价准备的确认标准及计提方法

本公司于每年中期期末及年度终了在对存货进行全面盘点的基础上,对遭受损失,全部或部分陈旧过时或销售价格低于成本的存货,根据存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按单个存货项目对同类存货项目的可变现净值低于存货成本的差额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并记入当期损益。

本公司的土地用于建厂房并出租或出售,故将其反映在存货核算。

4.9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

4.9.1初始计量

企业合并中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如果是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公司以支付现金、转让非现金资产或承担债务方式作为合并对价的,在合并日按照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与支付的现金、转让的非现金资产以及所承担债务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调整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购买方在购买日按照公司在购买日为取得对被购买方的控制权而付出的资产、发生或承担的负债以及发行的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加上直接相关税费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

4.9.2后续计量

4.9.2.1本公司对下列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

3.9.2.1.1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

成本法核算,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按照权益法进行调整;

3.9.2.1.2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

采用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按照初始投资成本计价。追加或收回投资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确认为当期投资收益。确认的投资收益仅限于被投资单位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积净利润的分配额,所获得的利润或现金股利超过上述数额的部分作为初始投资成本的收回。

4.9.2.2本公司对被投资单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

公司取得长期股权投资后,按照应享有或应分担的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损益的份额,确认投资损益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按照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计算应分得的部分,相应减少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公司确认被投资单位发生的净亏损,以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以及其他实质上构成对被投资单位净投资的长期权益减记至零为限,公司负有承担额外损失义务的除外。被投资单位以后实现净利润的,投资企业在其收益分享额弥补未确认的亏损分担额后,恢复确认收益分享额。

4.9.2.3处置长期股权投资,其账面价值与实际取得价款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因被投资单位除净损益以外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而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处置该项投资时将原计入所有者权益的部分按相应比例转入当期损益。

4.9.3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的确认标准及计提方法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的计提见资产减值相关会计政策。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

4.10投资性房地产

本公司投资性房产是指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两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产。

4.10.1投资性房地产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

4.11外购投资性房地产的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和可直接归属于该资产的其他支出。

4.12自行建造投资性房地产的成本,由建造该项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必要支出构成。

4.13以其他方式取得的投资性房地产的成本,按照相关会计准则的规定确定。

4.13.1后续计量

与投资性房地产有关的后续支出,如与该投资性房地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且该投资性房地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则计入投资性房地产成本;否则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公司在资产负债表日采用成本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

4.13.2折旧及减值准备

比照固定资产的折旧和减值准备执行。

4.14固定资产计价及其折旧方法

4.14.1固定资产的确认和计价

固定资产指使用期限超过一年,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有形资产。公司固定资产按实际成本计价。

4.14.2固定资产折旧

本公司根据固定资产使用状况,并参照同行业财务制度规定,按单个固定资产确定折旧年限,采用平均年限法计提折旧,预计残值率为3%。

公司各类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如下:

资产类别使用年限(年)残值率年折旧率

房屋及建筑物 50 3% 1.94%

机器设备 8 3% 12.12%

运输设备 10 3% 9.7%

其他设备 5 3% 19.4%

4.14.3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

与固定资产有关的后续支出,符合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的,计入固定资产成本,不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公司将发生的固定资产后续支出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终止确认被替换部分的账面价值。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见资产减值相关会计政策。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已全额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不再计提旧。

4.15在建工程核算方法

在建工程指兴建中的厂房与设备及其他固定资产,按实际成本入账,其中包括直接建筑及安装成本,以及于兴建、安装及测试期间的有关借款利息支出及外汇汇兑损益。在建工程在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确认固定资产,并截止利息资本化。

在建工程减值准备见资产减值相关会计政策。在建工程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

4.16无形资产计价和摊销方法

无形资产是指公司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

无形资产计价:公司无形资产按实际成本或评估确认的价值计价。

无形资产摊销方法: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在使用寿命内平均摊销计入损益。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进行摊销。公司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及摊销方法进行复核。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及摊销方法与以前估计不同的,按复核后的摊销期限和摊销方法进行摊销。

无形资产的减值,按照资产减值会计政策进行处理。无形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

4.17长期待摊费用摊销方法

其他长期待摊费用按实际发生额计价,并按受益期平均摊销。

4.18借款费用

4.18.1借款资本化原则

因购建固定资产借入专门借款而发生的利息、折价或溢价的摊销和汇兑差额,在符合资本化期间和资本化金额的条件下予以资本化,计入该项资产的成本;其他借款利息、折价或溢价的摊销和汇兑差额,于发生当期确认为费用。因安排专门借款而发生的辅助费用,属于在所购建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前发生的,在发生时予以资本化,若辅助费用的金额较小,于发生当期确认为费用;其他辅助费用于发生当期确认为费用。

4.18.2借款费用资本化期间

4.18.2.1开始资本化:当以下三个条件同时具备时,因专门借款而发生的利息、折价或溢价的摊销和汇兑差额开始资本化:

3.18.2.1.1资产支出已经发生;

3.18.2.1.2借款费用已经发生;

3.18.2.1.3为使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所必要的购建活动已经开始。

4.18.2.2暂停资本化:若固定资产的购建活动发生非正常中断,并且中断时间连续超过3个月,暂停借款费用的资本化,将其确认为当期费用,直至资产的购建活动重新开始。

4.18.2.3停止资本化:当所购建的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停止其借款费用的资本化。

4.18.3借款费用资本化金额

在应予资本化的每一会计期间,专门借款利息的资本化金额以专门借款当期实际发生的利息费用,减去将尚未动用的借款资金存入银行取得的利息收入或进行暂时性投资取得的投资收益后的金额确认。

为购建或者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而占用了一般借款的,根据累计资产支出超过专门借款部分的资产支出加权平均数乘以所占用一般借款的资本化率,计算确定一般借款应予资本化的利息金额。资本化率根据一般借款加权平均利率计算确定。

4.19预计负债的确认原则

4.19.1若与或有事项相关的义务同时符合以下条件,则将其确认为负债:

4.19.1.1该义务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

4.19.1.2该义务的履行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4.19.1.3该义务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4.19.2确认负债的金额是清偿该负债所需支出的最佳估计数。如果所需支出存在一个金额范围,则最佳估计数按该范围的上、下限金额的平均数确定;如果所需支出不存在一个金额范围,则最佳估计数按如下方法确定:

4.19.2.1或有事项涉及单个项目时,最佳估计数按最可能发生金额确定;

4.19.2.2或有事项涉及多个项目时,最佳估计数按各种可能发生额及其发生概率计算确定。

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管理制度

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管理制度 为更有效地向各利益相关者提供真实、准确、公允、及时的数据资料,保证公司的会计处理和财务信息建立在统一、客观、可比的基础上,特制定本制度。 (一)、会计制度 公司目前执行《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及其相关规定。 (二)、会计年度 自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 (三)、记账本位币 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 (四)、记账基础和计价原则 以权责发生制为记账基础;以实际成本为计价原则。 (五)、外币业务核算方法 会计年度内涉及外币的经济业务,按当月1号银行基准汇率折合人民币入账。季末将外币账户的外币余额按季末银行基准汇率进行调整,产生的汇兑损益,与购建固定资产有关的借款费用按资本化原则进行处理;属于筹建期间的计入长期待摊费用;属于生产经营期间的计入当期损益。 (六)、现金等价物的确认标准 公司将持有的期限短(从购买日起,三个月内到期)、流动性强、易于转换为已知金额的现金、价值变动风险很小的投资确认为现金等价物。 (七)、坏账核算方法 1、坏账确认标准:因债务人破产或者死亡,以其破产财产或者遗产清偿后仍然无法收回的款项;债务人逾期未履行其偿债义务且有确凿证据表明确实无法收回的款项。 2、坏账损失核算方法:采用备抵法。 3、坏账准备的计提标准: 按其他应收款、应收帐款减除内部关联公司往来款后的借方余额的3‰确认。 (八)、存货核算方法 1、存货的分类:分为原材料、包装物、燃料、自制半产品、产成品、外购商品等。 2、存货取得和发出的计价方法:取得时采用实际成本法对存货进行核算,领用或发出时采用加权平均法。若经申请后采用计划成本法核算时,月终分摊成本差异,将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

企业会计制度讲解

企业会计制度讲解 当我们辞旧迎新,迎接新世纪到来的时刻,财政部于2000年12月29日正式发布(企业会计制度)(财会[2000]25 号),并于2001年1月1日起暂在股份中围实施。实施该制度后,财政部1998年发布并实施的《股份会计制度--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以下简称"《股份会计制度》")同时废止。 《企业会计制度》的发布是我国会计界的又一件大事,它摆脱了原有计划经济对我国会计核算制度的束缚,朝着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会计核算要求的方向迈进,它标志着我国会计改革又一新高潮的到来。它对规我国企业会计核算行为,真实、完整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提高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1992-1993年,我国进行了重大的财务会计制度改革,先后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企业财务通则》,以及分行业的财务会计制度(以下简称"两则两制"),并于1993年7月1日起由所有企业实施。"两则两制"的发布并实施,实现了我国会计核算模式的转换,即由适应于高度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的财务会计核算模式,转换为适应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财务会计核算模式。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进一步开放,企业股份制改造日益兴起,并在国上市,发行股票筹集资金。同时,我国企业到、境外等地发行股票,接受外国政府贷款、世行贷款、亚行贷款等越来越多,相应地带来了会计的国际化协调问题,特别是上市公司因其投资者众多,公众关心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的需求程度远远高于对非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需求。因此,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提高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必然提到了议事日程,尤其是"琼民源"事件发生后,社会公众以及证券监管部门对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财政部于1997年发布了第一个具体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旨在规关联交易的信息披露,增加关联交易的透明度;其次,又于1998年发布了《股份会计制度》和收入、投资等七个具体会计准则。《股份会计制度》和八个具体会计准则的发布并实施,对于提高股份,特别是上市公司的会计核算和会计信息质量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值得提到的是1998年和1999年财政部发布的有关股份会计制度补充规定,如财会字[1999]第35号文件要求所有股份均应计提应收款项坏账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对于加强股份会计信息的可靠性、真实反映其资产的价值和损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市场经济已经又走过了八年的历程,这八年来我国市场经济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随着股份会计信息的质量日益提高,除股份外,其他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仍然维持在"两则两制"时的状态。"两则两制"为这次的会计改革奠定了基础,可以说"两则两制"为推进我国企业会计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例如,"两则两制"取消了企业提取固定资产折旧交"两金",从而确立了资本和资本保全的概念,如果"两则两制"没有取消提折旧交"两金"的规定,也就没有资本的核算问题;又如,"两则两制"提出了企业的应收账款可以按照一定的比例(通常为按应收账款余额的3‰~5‰计提)计提坏账准备,从而确立了应收账款应当反映其可变现净值的理念。还比如,"两则两制"首次提出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概念,从而建立了会计要素定义,并从多种记账方法统一为借贷记账法、资金平衡表改为资产负债表等。如果没有"两则两制"作为财务会计改革进程中的重要步骤,而从原计划经济模式下的财务会计核算直接跨越到此次的《企业会计制度》,无论对于会计人员、注册会计师,还是会计信息使用者而言,都将产生较大的困难。因此,"两则两制"为会计的进一步改革,为实现了会计核算模式的国际化,为引进外资,企业走出国门奠定了财务会计的基础。但是,我们应当看到,"两则两制"是在我国市场经济刚刚起步阶段,所制定的财务会计制度带有较多

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

第二章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 及其变更 第一部分重点难点解析 【知识点】会计估计变更与会计估计差错更正的区分 1.会计估计变更和由于会计估计错误导致的差错更正的区分的关键:是判定前期作出的会计估计是否存在错误。如果在作出会计估计的当时没有考虑或没有正确运用编报财务报表时能够合理预计取得的可靠信息,那么这一会计估计就是错误的,属于前期会计差错,需要遵循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方法。反之,那就属于会计估计变更,适用会计估计变更的处理方法。 2.对于未决诉讼实际发生的情况与预计负债的差额处理方法: (1)企业在前期资产负债表日,依据当时实际情况和所掌握的证据合理确认预计负债后,应当将当期实际发生的诉讼损失金额与已计提的相关预计负债之间的差额,直接计入或冲减当期营业外支出。 (2)企业在前期资产负债表日,依据当时实际情况和所掌握的证据原本应当能够合理估计诉讼损失,但企业所作的估计却与当时的事实严重不符(如未合理预计损失或不恰当地多计或少计损失),应当按照重要前期差错更正的方法进行处理。 3.上市公司在何种情况下可以认定前期会计估计发生差错,并追溯调整前期报表? 【解答】只有在上市公司能够提供确凿证据,表明由于重大人为过失或舞弊等原因,未能合理使用前期报表编报时已经存在且能够取得的可靠信息,导致前期会计估计结果未恰当反映当时情况,才能认定前期会计估计存在差错。前期会计估计存在差错,并不必然进行追溯调整,只有当上市公司确定相关因素导致会计估计差错累计影响数切实可行且该差错重要时,才采用追溯重述法调整前期报表,否则应采用未来适用法。《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监管问题解答》(会计部函【2013】232号) 第二部分典型例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2×16年5月10日,甲公司收到所在地政府于5月8日发布的通知,规定自2×14年6月1日起,对装机容量在3万千瓦及以上有发电收入的水库和水电站,按照上网电量9厘/千瓦时征收库区基金。按照该通知界定的征收范围,甲公司所属已投产电站均需缴纳库区基金。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关于甲公司对上述事项会计处理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作为2×16年发生的事项进行会计处理 B.作为会计政策变更追溯调整2×15年财务报表的数据并调整相关的比较信息 C.作为重大会计差错追溯重述2×15年财务报表的数据并重述相关的比较信息 D.作为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调整2×15年财务报表的当年发生数及年末数 【答案】A 【解析】该事项既不属于前期差错,不属于会计政策变更,又不属于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甲公司2×14年6月至2×16年度财务报告无须进行调整,应将2×14、2×15年

《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解读

《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解读 《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解读 乔元芳 五、在股份支付的确认和计量中,应当如何正确运用可行权条件和非可行权条件? 答:企业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实行股权激励的,股份支付协议中确定的相关条件,不得随意变更。其中,可行权条件是指能够确定企业是否得到职工或其他方提供的服务、且该服务使职工或其他方具有获取股份支付协议规定的权益工具或现金等权利的条件;反之,为非可行权条件。可行权条件包括服务期限条件或业绩条件。服务期限条件是指职工或其他方完成规定服务期限才可行权的条件。业绩条件是指职工或其他方完成规定服务期限且企业已经达到特定业绩目标才可行权的条件,具体包括市场条件和非市场条件。 企业在确定权益工具授予日的公允价值时,应当考虑股份支付协议规定的可行权条件中的市场条件和非可行权条件的影响。股份支付存在非可行权条件的,只要职工或其他方满足了所有可行权条件中的非市场条件(如服务期限等),企业应当确认已得到服务相对应的成本费用。

在等待期内如果取消了授予的权益工具,企业应当对取消所授予的权益性工具作为加速行权处理,将剩余等待期内应确认的金额立即计入当期损益,同时确认资本公积。职工或其他方能够选择满足非可行权条件但在等待期内未满足的,企业应当将其作为授予权益工具的取消处理。 【解读】根据中国证监会2008年11月19日发布的《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监管报告[2007]》,2007年上市公司执行股份支付准则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两个:一是等待期的确定比较随意;二是权益工具公允价值的估计在模型设计和参数选择方面还存在问题。财政部会计司2008年7月4日发布的《关于我国上市公司2007年执行新会计准则情况的分析报告》还显示,有的股份支付计划在实施中,对设定的业绩条件作了较大调整,认为值得关注。另外,2008年1月,IASB就行权条件及取消等问题修改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2号——以股份为基础的支付》。笔者认为,这些就是出台本解释上述规定的主要背景。本解释的发布加上《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8)新增的关于权益工具公允价值确定方法应考虑的诸多因素,《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不断完善,有利于进一步规范我国股份支付的会计处理,当然也有利于我国会计准则持续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1. 本解释首次按新修订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2号——以股份为基础的支付》,修改了“可行权条件”(Vesting

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及变更

会计政策及会计估计变更 第一条为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规范上市公司会计政策变更和会计估计变更行为,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根据《证券法》、《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企业会计准则》、《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等有关规定,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适用于深圳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本所”)上市公司会计政策变更和会计估计变更行为及其信息披露工作。 第三条本指引所称会计政策变更和会计估计变更是指《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定义的会计政策变更和会计估计变更。 第四条上市公司不得利用会计政策变更和会计估计变更操纵利润、所有者权益等财务指标。 第五条上市公司变更会计政策的,应该在董事会审议批准后两个交易日内向本所提交董事会决议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第六条上市公司根据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要求变更会计政策的,其披露的会计政策变更公告至少应包含以下内容: (一)本次会计政策变更情况概述,包括变更的日期、变更的原因、变更前采用的会计政策、变更后采用的会计政策等; (二)本次会计政策变更对公司的影响,包括本次会计政策变更涉及公司业务的范围,变更会计政策对财务报表所有者权益、净利润的影响等; (三)董事会审议本次会计政策变更的情况; (四)本所认为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 第七条上市公司自主变更会计政策达到以下标准之一的,应当在董事会审议批准后,提交专项审计报告并在定期报告披露前提交股东大会审议: (一)会计政策变更对定期报告的净利润的影响比例超过50%的;

(二)会计政策变更对定期报告的所有者权益的影响比例超过50%的; (三)会计政策变更对定期报告的影响致使公司的盈亏性质发生变化; 上市公司在召开前述股东大会期间,必须向投资者提供网络投票渠道。 第八条上市公司自主变更会计政策的,应当在董事会作出相关决议后,向本所提交以下文件: (一)董事会决议及公告; (二)董事会关于会计政策变更合理性的说明; (三)独立董事意见、监事会意见; (四)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专项审计报告(适用于需股东大会审批的情形); (五)本所要求的其他资料。 第九条上市公司自主变更会计政策的董事会决议公告应该包含以下内容: (一)本次会计政策变更情况概述,包括变更的日期、变更的原因、变更前采用的会计政策、变更后采用的会计政策等; (二)董事会关于会计政策变更合理性的说明; (三)本次会计政策变更对公司的影响,包括本次会计政策变更涉及公司业务的范围,变更会计政策对定期报告所有者权益、净利润的影响等; (四)如果因会计政策变更对公司最近两年已披露的年度财务报告进行追溯调整,导致公司已披露的报告年度出现盈亏性质改变的,公司应该进行说明; (五)独立董事意见、监事会意见; (六)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意见(适用于需股东大会审批的情形);

企业会计制度讲解

企业会计制度讲解 【最新资料,WORD 文档,可编辑 资金管理制度

企业会计制度讲解 当我们辞旧迎新,迎接新世纪到来的时刻,财政部于2000年12月29日正式发布(企业会计制度)(财会[2000]25 号),并于2001年1月1日起暂在股份有限公司中范围内实施。实施该制度后,财政部1998年发布并实施的《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以下简称"《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同时废止。 《企业会计制度》的发布是我国会计界的又一件大事,它摆脱了原有计划经济对我国会计核算制度的束缚,朝着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会计核算要求的方向迈进,它标志着我国会计改革又一新高潮的到来。它对规范我国企业会计核算行为,真实、完整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提高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1992-1993年,我国进行了重大的财务会计制度改革,先后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企业财务通则》,以及分行业的财务会计制度(以下简称"两则两制"),并于1993年7月1日起由所有企业实施。"两则两制"的发布并实施,实现了我国会计核算模式的转换,即由适应于高度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的财务会计核算模式,转换为适应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财务会计核算模式。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进一步开放,企业股份制改造日益兴起,并在国内上市,发行股票筹集资金。同时,我国企业到香港、境外等地发行股票,接受外国政府贷款、世行贷款、亚行贷款等越来越多,相应地带来了会计的国际化协调问题,特别是上市公司因其投资者众多,公众关心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的需求程度远远

主要会计政策及会计估计

XXXX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主要会计政策、会计估计、会计政策变更方法 一、会计制度 本公司以及纳入合并范围的各子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及国家有关补充规定。 二、会计年度 会计年度自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 三、记账本位币 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 四、记账基础和计价原则 以权责发生制为记账基础、以历史成本为计价原则。 五、外币业务核算方法 外币业务发生时,以发生时的市场汇率折算为记账本位币;期末按照期末市场汇率折算的记账本位币与原账面记账本位币的差额作为汇兑损益,分别情况处理: (1)筹建期间发生的汇兑损益计入长期待摊费用; (2)购建固定资产而专门借款产生的汇兑损益符合借款费用资本化条件的,在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计入该项固定资产成本; (3)其他情况下,汇兑损益计入财务费用。 六、现金等价物的确定标准 公司持有的期限短、流动性强、易于转换为已知金额的现金、价值变动风险很小的投资确定为现金等价物。包括从购买日起三个月内到期,可在证券市场上流通的短期债券投资。 七、短期投资核算方法 按取得时的投资成本入账。投资成本是指取得时实际支付的价款,或者放弃非现金资产的账面价值等。公司实际支付的价款中包括已宣告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

不构成投资成本。

八、坏账核算方法 (1)坏账确认标准 ①债务人破产或死亡,以其破产财产或者遗产清偿后仍无法收回。 ②债务人逾期未履行其偿债义务,并且具有明显特征表明无法收回。 (2)坏账损失的核算方法 采用备抵法。 九、存货核算方法: (1)存货包括:原材料、在产品、产成品、低值易耗品、生产成本、委托加工物资、自制半成品、外购商品等。 (2)发出材料和产成品按实际成本核算;低值易耗品摊销采用一次摊销法、五五摊销法核算。 十、长期投资核算方法 (1)长期债权投资 ①债券投资: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作为初始投资成本入账。公司购入的长期债券,初始投资成本减去相关费用及尚未到期的的债券利息,与债券面值之间的差额作为债券溢价或折价,在债券存续期间内于确认相关债券利息收入时采用直线法摊销;债券投资按期计提利息,应计的债券投资利息收入,经摊销债券溢价或折价后,计入当期投资收益。 ②其他债券投资:取得时按实际成本作为初始投资成本入账;按期计算应计利息,计入当期投资收益。 (2)长期股权投资 在取得时,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作为初始投资成本入账。 ①公司对其他单位的投资占该单位有表决权资本总额20%以下(含20%),或对其他单位的投资虽占该单位有表决权资本总额20%以上,但不具有重大影响,采用成本法核算。

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2号

财政部关于印发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2号的通知 财会[2008]11号 国务院有关部委、有关直属机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 有关中央管理企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 为了全面贯彻实施企业会计准则,落实会计准则趋同与 等效,根据企业会计准则执行情况和有关问题,我部制定了《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2号》,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附件: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2号 二○○八年八月七日 附件: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2号 一、同时发行A股和H股的上市公司,应当如何运用会 计政策及会计估计? 答:内地企业会计准则和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实现等效后, 同时发行A股和H股的上市公司,除部分长期资产减值损失的转回以及关联方披露两项差异外,对于同一交易事项,应当在A股和H股财务报告中采用相同的会计政策、运用相同的会计

估计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在A股和H股财务报告中采用不同的会计处理。 二、企业购买子公司少数股东拥有对子公司的股权应当 如何处理?企业或其子公司进行公司制改制的,相关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应当如何调整? 答:(一)母公司购买子公司少数股权所形成的长期股权 投资,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第四条的规定确定其投资成本。 母公司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因购买少数股权新取得 的长期股权投资与按照新增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子公司自购买日(或合并日)开始持续计算的净资产份额之间的差额,应当调整所有者权益(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 上述规定仅适用于本规定发布之后发生的购买子公司少 数股权交易,之前已经发生的购买子公司少数股权交易未按照上述原则处理的,不予追溯调整。

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及重大财务事项管理规定

编号:CA/A29-CX-010-2014 批准:滕铁骑 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及重大财务事项管理规定 2014年10月14日发布 2014年10月14日实施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发布

前言 本规定依据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有关财务事项备案规定及集团公司管理要求编制,是集团公司管理体系文件之一。 本规定是对《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及重大财务事项管理规定》(CA/A13-CX-029-2007)的修改和替代,自本文件发布之日起,原《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及重大财务事项管理规定》(CA/A13-CX-029-2007)同时废止。 本规定由集团公司财务管理部提出并归口管理。 本规定由集团公司财务管理部负责起草。 本规定主要起草人:闫洪涛滑笑盈

1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集团公司各职能部、分公司、全资子公司、控股子公司(含合营企业)(以下简称“各单位”)。 2术语和定义 2.1会计政策变更 是指各单位对相同的交易或事项由原来采用的会计政策改用另一会计政策的行为。 2.2会计政策 是指各单位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所采用的原则、基础和会计处理方法。 会计原则是指在会计核算时应遵循的、适合于本单位的具体会计原则。 会计计量基础是指为了将会计原则用于交易或事项而采用的标准。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 会计处理方法是指在会计核算时采用或选择的、适合于本单位的具体处理方法。 2.3会计估计变更 是指由于资产和负债的当前状况及预期经济利益和义务发生了变化,从而对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或者资产的定期消耗金额进行调整。 2.4会计估计 是指各单位对结果不确定的交易或事项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为基础所作的判断。

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

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 (一)会计制度 本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2006》和《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2006》及其补充规定。 (二)会计年度 本公司会计年度自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 (三)记账本位币 本公司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 (四)会计计量所运用的计量基础 本公司会计核算以权责发生制为记账基础,除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符合条件的投资性房地产、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具有商业目的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投资者投入非货币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衍生工具等以公允价值计量外,均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属性。 (五)现金流量表之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确定标准 本公司现金流量表之现金指库存现金以及可以随时用于支付的存款。现金流量表之现金等价物是指本公司持有的期限短(一般是指从购买日起3个月内到期)、流动性强、易于转换为已知金额现金、价值变动风险很小的投资。 (六)外币业务核算方法 本公司发生外币业务时,按业务发生日国家公布的外汇汇率(中间价)折合为人民币记账。 月末按月末汇率对各外币货币性项目的余额进行调整,调整后余额与原账面余额的差额扣除应予资本化的金额后作为当期汇兑损益计入财务费用。 (七)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核算方法 1、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分类 本公司按投资目的和经济实质将拥有的金融资产分为下列四类: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和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本公司按经济实质将承担的金融负债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和以摊余成本计量的其他金融负债两类。 2、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计量 (1)本公司初始确认金融资产,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对于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相关交易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对于其他类别的金融资产,相关交易费用计入初始确认金额。

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习题及答案

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 差错更正习题及答案 Last updated at 10:00 am on 25th December 2020

第十八章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会计政策变更情形的是()。 A.企业将某项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由成本模式变更为公允价值模式 B.企业以往租入的设备均采用经营租赁方式核算,自本年度起对新租赁的设备采用融资租赁方式核算 C.企业由于追加投资对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方法由权益法转为成本法核算 D.对价值低于500元的低值易耗品摊销方法由分次摊销法变更为一次摊销法 2.下列关于会计政策变更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会计政策变更,是指企业对相同的交易或者事项由原来采用的会计政策改用另一会计政策的行为 B.企业采用的会计政策,在每一会计期间和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 C.会计政策变更表明以前的会计期间采用的会计政策存在错误 D.变更会计政策应能够更好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年年末,甲上市公司发现其所持有的采用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存在活跃市场,公允价值能够合理确定,决定从下年起对该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该经济事项属于()。

A.会计政策变更 B.会计差错 C.会计估计变更 D.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4.甲公司在2015年1月变更会计政策,采用追溯调整法进行调整,调整列报前期最早期初财务报表相关项目及其金额,下列哪一年属于列报前期()。 年年年年 5.会计准则规定的会计政策变更采用的追溯调整法,是将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调整()。 A.计入当期损益 B.计入资本公积 C.期初留存收益 D.管理费用 年12月31日,黄河公司将一栋办公楼对外出租,并采用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当日该办公楼账面价值为1000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20年,预计净残值为0,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假设税法对其处理与会计一致。2015年1月1日,长江公司持有的投资性房地产满足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条件,甲公司决定采用公允价值模式对该写字楼进行后续计量。当日,该办公楼公允价值为13000万元;2015年12月31日,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上升为15500万元。假定不考虑增值税等其他因素,则2015年长江公司该项投资性房地产影响所有者权益的金额为()万元。 7.下列关于会计估计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会计估计的存在是由于经济活动中内在的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 B.进行会计估计时,往往以未来可利用的信息或资料为基础

(整理)企业会计准则解释汇总.

企业会计准则解释 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号 (1) 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2号 (5) 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 (8) 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4号 (12)

关于印发《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号》的通知 财会[2007]14号 颁布时间:2007-11-16发文单位:财政部 国务院有关部委、有关直属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有关中央管理企业: 为进一步贯彻实施企业会计准则,根据企业会计准则执行情况和有关问题,我部制定了《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号》,现已印发,请遵照执行。 附件: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号 财政部 二○○七年十一月十六日 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号 一、企业在编制年报时,首次执行日有关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项目的金额是否要进一步复核?原同时按照国内及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对外提供财务报告的B股、H股等上市公司,首次执行日如何调整? 答:企业在编制首份年报时,应当对首次执行日有关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项目的账面余额进行复核,经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在附注中以列表形式披露年初所有者权益的调节过程以及作出修正的项目、影响金额及其原因。 原同时按照国内及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对外提供财务报告的B股、H股等上市公司,首次执行日根据取得的相关信息,能够对因会计政策变更所涉及的交易或事项的处理结果进行追溯调整的,以追溯调整后的结果作为首次执行日的余额。 二、中国境内企业设在境外的子公司在境外发生的有关交易或事项,境内不存在且受相关法律法规等限制或交易不常见,企业会计准则未作规范的,如何进行处理? 答:中国境内企业设在境外的子公司在境外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境内不存在且受法律法规等限制或交易不常见,企业会计准则未作出规范的,可以将境外子公司已经进行的会计处理结果,在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原则下,按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进行调整后,并入境内母公司合并财务报表的相关项目。 三、经营租赁中出租人发生的初始直接费用以及融资租赁中承租人发生的融资费用应当如何处理?出租人对经营租赁提供激励措施的,如提供免租期或承担承租人的某些费用等,承租人和出租人应当如何处理?企业(建造承包商)为订立建造合同发生的相关费用如何处理? 答:(一)经营租赁中出租人发生的初始直接费用,是指在租赁谈判和签订租赁合同过程中发生的可归属于租赁项目的手续费、律师费、差旅费、印花税等,应当计入当期损益;金额较大的应当资本化,在整个经营租赁期间内按照与确认租金收入相同的基础分期计入当期损益。

企业会计准则解读

附件: 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 一、采用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投资企业取得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应当如何进行会计处理? 答:采用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除取得投资时实际支付的价款或对价中包含的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外,投资企业应当按照享有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确认投资收益,不再划分是否属于投资前和投资后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利润。 企业按照上述规定确认自被投资单位应分得的现金股利或利润后,应当考虑长期股权投资是否发生减值。在判断该类长期股权投资是否存在减值迹象时,应当关注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是否大于享有被投资单位净资产(包括相关商誉)账面价值的份额等类似情况。出现类似情况时,企业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对长期股权投资进行减值测试,可收回金额低于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应当计提减值准备。 二、企业持有上市公司限售股权,对上市公司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应当如何进行会计处理? 答:企业持有上市公司限售股权(不包括股权分置改革中持有的限售股权),对上市公司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

计量》的规定,将该限售股权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或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企业在确定上市公司限售股权公允价值时,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有关公允价值确定的规定执行,不得改变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的公允价值确定原则和方法。 本解释发布前未按上述规定确定所持有限售股权公允价值的,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进行处理。 三、高危行业企业提取的安全生产费,应当如何进行会计处理? 答:高危行业企业按照国家规定提取的安全生产费,应当计入相关产品的成本或当期损益,同时记入“4301 专项储备”科目。 企业使用提取的安全生产费时,属于费用性支出的,直接冲减专项储备。企业使用提取的安全生产费形成固定资产的,应当通过“在建工程”科目归集所发生的支出,待安全项目完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确认为固定资产;同时,按照形成固定资产的成本冲减专项储备,并确认相同金额的累计折旧。该固定资产在以后期间不再计提折旧。 “专项储备”科目期末余额在资产负债表所有者权益项下“减:库存股”和“盈余公积”之间增设“专项储备”项目反映。

主要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制度

主要会计政策及会计估计制度

1目的:为加强公司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财务通则》和《企业会计准则》,结合公司具体情况,制定本制度。 2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及全资和控股子公司。 3职责:(略) 4主要会计政策及会计估计 4.1会计年度 本公司会计年度采用公历年制,即公历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为一个会计年度。4.2记账本位币:公司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 4.3记账基础和计量属性 会计核算以权责发生制为记账基础,公司在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入账并列报于财务报表时,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的计量属性进行计量。主要会计计量属性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公司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采用历史成本,当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保证取得并可靠计量,可以采用公允价值、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或现值。 4.4外币业务核算方法 发生外币交易时,将外币金额折算为记账本位币金额。外币交易在初始确认时,采用交易发生日的即期汇率将外币金额折算为记账本位币金额;在资产负债表日,按照下列规定对外币货币性项目和外币非货币性项目进行处理: 4.4.1外币货币性项目,采用资产负债表日即期汇率折算。因资产负债表日即期汇率与初始确认时或者前一资产负债表日即期汇率不同而产生的汇兑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4.4.2以历史成本计量的外币非货币性项目,仍采用交易发生日的即期汇率折算,不改变其记账本位币金额。 4.5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确定标准 4.5.1列示于现金流量表的现金是指库存现金及随时可用于支付的银行存款。 4.5.2列示于现金流量表的现金等价物是指持有的期限短(一般指从购买日起三个月内到期)、流动性强、易于转换为已知金额现金且价值变动风险很小的投资。 4.6现金流量分类 本公司根据业务性质的不同将现金流量分为以下三类: 4.6.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经营活动是指企业投资活动、筹资活动以外的所有交易和事项,包括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经营性租赁、购买货物、接受劳务、制造产品、广告宣传、缴纳税款等。 4.6.2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是指企业长期资产的购建和不包括在现金等价物范围内的投资及其处置活动。 4.6.3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筹资活动是指导致企业资本及债务规模和构成发生变化的活动,包括吸收投资、发行股票、分配利润等。

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习题及答案解析

第十八章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会计政策变更情形的是()。 A.企业将某项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由成本模式变更为公允价值模式 B.企业以往租入的设备均采用经营租赁方式核算,自本年度起对新租赁的设备采用融资租赁方式核算 C.企业由于追加投资对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方法由权益法转为成本法核算 D.对价值低于500元的低值易耗品摊销方法由分次摊销法变更为一次摊销法 2.下列关于会计政策变更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会计政策变更,是指企业对相同的交易或者事项由原来采用的会计政策改用另一会计政策的行为 B.企业采用的会计政策,在每一会计期间和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 C.会计政策变更表明以前的会计期间采用的会计政策存在错误 D.变更会计政策应能够更好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3.2014年年末,甲上市公司发现其所持有的采用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存在活跃市场,公允价值能够合理确定,决定从下年起对该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该经济事项属于()。 A.会计政策变更 B.会计差错 C.会计估计变更 D.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4.甲公司在2015年1月变更会计政策,采用追溯调整法进行调整,调整列报前期最早期初财务报表相关项目及其金额,下列哪一年属于列报前期()。 A.2015年 B.2014年 C.2013年 D.2012年 5.会计准则规定的会计政策变更采用的追溯调整法,是将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调整()。 A.计入当期损益 B.计入资本公积 C.期初留存收益 D.管理费用 6.2011年12月31日,黄河公司将一栋办公楼对外出租,并采用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当日该办公楼账面价值为1000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20年,预计净残值为0,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假设税法对其处理与会计一致。2015年1月1日,长江公司持有的投资性房地产满足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条件,甲公司决定采用公允价值模式对该写字楼进行后续计量。当日,该办公楼公允价值为13000万元;2015年12月31日,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上升为15500万元。假定不考虑增值税等其他因素,则2015年长江公司该项投资性房地产影响所有者权益的金额为()万元。 A.2750 B.10000 C.2500 D.7000 7.下列关于会计估计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会计估计的存在是由于经济活动中内在的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 B.进行会计估计时,往往以未来可利用的信息或资料为基础 C.进行会计估计并不会削弱会计确认和计量的可靠性 D.企业应当披露重要的会计估计,不具有重要性的会计估计可以不披露 8.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会计估计变更的是()。 A.因技术发展,无形资产的摊销期限由10年缩短为6年 B.坏账准备由余额百分比法计提变更为账龄分析法计提

关于《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10)》发布的技术提示

关于《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10)》发布的技术提示 重要提示:本技术提示旨在向各位在第一时间传递相关信息。虽然本技术提示中的信息来源于较为可靠的信息渠道,但由于受时间所限以及尚未取得纸质书籍,因此本技术提示中的信息仍可能不准确及不完整,并且也没有全面列举2010版《讲解》与2008版相比的所有重大变化及其影响。故本技术提示仅可作为目前阶段的初步参考材料使用,请以最终的纸质原书以及技术部根据纸质原书发布的更详细的后续技术提示为准。 据可靠消息,财政部于近日发布了修订后的《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10)》,目前正在印制中,预计纸质的书籍将在不久后面世。考虑到该内容对我们今年年审的关系重大,故我们在本期技术提示中,先就我们目前所了解到的该版本讲解在长期股权投资、企业合并、关联方披露等方面与《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8版相比的部分重大变化作一概要性的提示。待取得纸质书籍后,我们将尽快组织力量进行详细的新旧比较,并发布更详细的技术提示,必要时还将对本所的新准则下报告模板中的会计政策表述进行调整。请各位留意技术部将于 今后发布的后续通知和技术提示。 根据我们目前了解到的情况,《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10)》与《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8)》相比,在长期股权投资、企业合并、关联方披露方面的部分重大变化如下: 一、《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 1、 同一控制企业合并下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如果被合并方存在合并财务报表,则应当以合并日被合并方合并财务报表所有者权益为基础确定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 (以前实务上一般也是照此办法操作的,新版只是对此正式予以明确,所以预计该条对实务操作的影响不大。) 2、 非同一控制企业合并下企业合并成本包括购买方付出的资产、发生或承担的负债、发行的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之和。购买方为企业合并发生的审计、法律服务、评估咨询等中介费用以及其他相关管理费用,应当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此条明确了对于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中相关直接交易费用的处理,即在母公司个别报表上也采用与《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4号》第一条所列的合并报表层面相同的处理原则,即予以费用化。自《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4号》发布以来,相关部门对这一问题的观点有过多次反复,现在的最终意见与我们在本所“2010年度会计准则最新

【精编_推荐】主要会计政策及会计估计

主要会计政策及会计估计 1、执行的会计制度 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制度》。 2、会计年度 公司以公历1月1日至12月31日为一个会计年度。 3、记账本位币 公司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 4、记账基础和计价原则 公司的记账基础为权责发生制,资产的计价遵循历史成本原则。 5、外币业务折算方法 外币业务按发生当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市场汇价中间价折合为人民币记账, 期末将涉及非本位币的货币资金、债权债务科目余额按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市场汇价中间价美元(1:)、港币(1:)、日元(1:)进行调整,调整金额除与购建固定资产相关的予以资本化外,其余计入当期财务费用。 6、外币会计报表的折算方法

外币会计报表所有资产、负债项目均按期末的市场汇率折算为人民币,所有者权益类项目除“未分配利润”项目外,均按发生时的市场汇率折算为人民币,“未分配利润”项目以折算后的利润分配表该项目的数额列示,折算后资产项目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项目合计数的差额计入外币报表折算差额,在“未分配利润”项目后单独列示。损益表所有项目与利润分配表中有关反映发生额的项目按当期平均汇率折算,平均汇率根据当期期初、期末市场汇率计算确定。 7、现金等价物的确定标准 现金等价物是指各公司持有的期限短(小于三个月),流动性强,易于转换为已知金额现金,价值变动风险很小的投资。 8、短期投资核算方法 (1)公司短期投资按实际支付的价款扣除其中包含的已宣告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已到期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后的余额作为实际成本计价,其持有期间所获得的现金股利或利息,除取得时已记入应收项目的现金股利或利息外,应于实际收到时,冲减投资的账面价值,短期投资处置时所收到的价款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投资损益。 (2)期末短期投资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计价,按期末市价低于成本的金额单项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9、坏账核算方法

企业会计准则解释

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号 一、企业在编制年报时,首次执行日有关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项目的金额是否要进一步复核?原同时按照国内及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对外提供财务报告的B股、H股等上市公司,首次执行日如何调整? 答:企业在编制首份年报时,应当对首次执行日有关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项目的账面余额进行复核,经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在附注中以列表形式披露年初所有者权益的调节过程以及作出修正的项目、影响金额及其原因。 原同时按照国内及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对外提供财务报告的B股、H股等上市公司,首次执行日根据取得的相关信息,能够对因会计政策变更所涉及的交易或事项的处理结果进行追溯调整的,以追溯调整后的结果作为首次执行日的余额。 二、中国境内企业设在境外的子公司在境外发生的有关交易或事项,境内不存在且受相关法律法规等限制或交易不常见,企业会计准则未作规范的,如何进行处理? 答:中国境内企业设在境外的子公司在境外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境内不存在且受法律法规等限制或交易不常见,企业会计准则未作出规范的,可以将境外子公司已经进行的会计处理结果,在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原则下,按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进行调整后,并入境内母公司合并财务报表的相关项目。 三、经营租赁中出租人发生的初始直接费用以及融资租赁中承租人发生的融资费用应当如何处理?出租人对经营租赁提供激励措施的,如提供免租期或承担承租人的某些费用等,承租人和出租人应当如何处理?企业(建造承包商)为订立建造合同发生的相关费用如何处理? 答:(一)经营租赁中出租人发生的初始直接费用,是指在租赁谈判和签订租赁合同过程中发生的可归属于租赁项目的手续费、律师费、差旅费、印花税等,应当计入当期损益;金额较大的应当资本化,在整个经营租赁期间内按照与确认租金收入相同的基础分期计入当期损益。 承租人在融资租赁中发生的融资费用应予资本化或是费用化,应按《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处理,并按《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进行计量。 (二)出租人对经营租赁提供激励措施的,出租人与承租人应当分别下列情况进行处理:

信息披露业务备忘录第号——会计政策及会计估计变更(年月日修订)()

信息披露业务备忘录第28号——会计政策及会计估计变更 (2012年3月19日修订) 为促进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提高,规范上市公司会计政策变更和会计估计变更行为,根据《证券法》、《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企业会计准则》、《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2008年修订)》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备忘录。 一、总则 (一)本备忘录所称会计政策变更和会计估计变更是指《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定义的会计政策变更和会计估计变更。 (二)上市公司不得利用会计政策变更和会计估计变更操纵利润、所有者权益等财务指标。 二、会计政策变更 (一)上市公司变更会计政策的,应该在董事会审议批准后两个交易日内向本所提交董事会决议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二)上市公司根据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要求变更会计政策的,其披露的会计政策变更公告至少应包含以下内容: 1、本次会计政策变更情况概述,包括变更的日期、变更的原因、变更前采用的会计政策、变更后采用的会计政策等; 2、本次会计政策变更对公司的影响,包括本次会计政策变更涉及公司业务的范围,变更会计政策对财务报表所有者权益、净利润的影响等; 3、董事会审议本次会计政策变更的情况; 4、本所认为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 (三)上市公司自主变更会计政策达到以下标准之一的,应当在董事会审议批准后,提交专项审计报告并在定期报告披露前提交股东大会审议: 1、会计政策变更对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净利润的影响比例超过50%的; 2、会计政策变更对最近一期经审计的所有者权益的影响比例超过50%的; 3、会计政策变更对定期报告的影响致使公司的盈亏性质发生变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