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2019高考语文全程备考二轮复习练习:论述类文本阅读(A卷) 含解析

2019高考语文全程备考二轮复习练习:论述类文本阅读(A卷) 含解析

2019高考语文全程备考二轮复习练习:论述类文本阅读(A卷) 含解析
2019高考语文全程备考二轮复习练习:论述类文本阅读(A卷) 含解析

集训冲关论述类文本阅读(A卷)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造纸术的起源在历史上有着两种不同的记载。一种以《后汉书》为代表,认为蔡伦发明了造纸术,发明年代为东汉元兴元年。而唐宋时期的部分学者则持另一种观点,他们认为西汉初期已经有纸。近年来考古发掘出土了西汉的纸张,如陕西西安东郊出土的灞桥纸、扶风县出土的中颜纸和甘肃悬泉置遗址出土的悬泉纸等,似乎为第二种观点提供了支持,成为西汉有纸的有力证据。

但也有学者对此有疑问。一些学者认为出土的西汉纸多数质地粗糙、厚度不均,而纸张作为书写载体,需要满足一定的质量要求,因此这些质地粗糙、很可能不是作为记载工具的“麻片”,并不能称为“纸”。但是支持者则认为,该纸只是制作粗糙,没有蔡伦纸精细。正是由于定义的差异,争论进入长期对峙状态。

面对这一疑问,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授李晓岑等学者运用传统工艺调研和科学手段分析方法,发现了西汉纸与少数民族纸之间的传承关系。李晓岑发现,一些少数民族地区至今仍保留着比较原始的造纸术。这种造纸术在原料处理、工序等方面有别于我国传统上“主流”的造纸工艺,即蔡伦留下的造纸工艺——抄纸法。最明显的区别是这种造纸方法采用固定的纸帘,纸浆被一点点浇到纸帘上,然后直接在纸帘上晾干,而不是像抄纸法那样将纸浆和纸药加入槽中,再用活动式纸帘一张张抄起来进行压榨、上墙烘干。因而,少数民族地区的“浇纸法”造的纸比较厚,帘纹不明显,纤维分布也不像抄纸法造的纸张那样有一定的方向性。

近年来,随着扫描电子显微镜、纸张纤维分析仪等科学仪器的介入,学者们对出土的西汉纸进行了科学分析,发现西汉纸较厚,原料为麻纤维,有些纸张甚至经过了简单加工,竟然与现今少数民族地区仍保留的质地粗糙、较厚的纸张有相似之处。于是李晓岑提出,少数民族地区的造纸术是非蔡伦系的浇纸法造纸术的“继承者”,西汉墓出土的放马滩纸等正是用这种方法制造出来的,因此是纸无疑。他还发现,有的西汉纸经过了加工,例如在利用偏光显微镜分析悬泉纸时发现了淀粉颗粒,表明该纸经过淀粉加工,这也让我们对早期纸张加工技术有了新的认识,为造纸术在西汉已经出现提供了有力证据。

同时,根据考古发现、田野调查和文献考证,造纸术的传播研究也涌现出新成果:中国古代造纸术分两波向外传播,最早向外传播的是浇纸法,从中原地区传播到甘肃、新疆、云南,甚至东南亚和印巴次大陆等地区,而抄纸法是中国造纸术外传的第二波。

(摘编自《蔡伦发明造纸术?科技揭示答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宋时期已有部分学者认为纸张不是蔡伦发明的,西汉初期已有,近年来有更多人倾向于这个观点。

B.西汉纸与蔡伦纸相比,制作工艺不同,所以纸张质地非常粗糙,厚度也不均匀,帘纹很浅。

C.少数民族地区用“浇纸法”造的纸还在使用,西汉墓出土的“纸”和其制造方法相同,所以可称为“纸”。

D.根据考古发现、田野调查和文献考证,传播到东南亚地区和印巴次大陆的只有使用“浇纸法”的造纸术。

解析:选C A项,“有更多人倾向于这个观点”错误,从原文来看,近年来有人倾向于这个观点,但看不出比较性。B项,西汉纸“帘纹很浅”错误,原文中说的是少数民族地区的“浇纸法”造的纸“帘纹不明显”。D项,“传播到东南亚地区和印巴次大陆的只有使用‘浇纸法’的造纸术”错误,从原文来看,“浇纸法”造纸术是“最早”传播过去的,“抄纸法”造纸术是第二波传过去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指出了关于造纸术的起源的两种说法,而并没有说明到底应以哪种为准。

B.文章中主要用李晓岑教授对于纸的研究的一些成果,证明了西汉时期就有纸张的观点。

C.文章先介绍了少数民族地区的造纸工艺,又介绍了西汉纸的纸张成分,找到了二者间的关系。

D.文章呈现“总—分—总”结构,开头两段提出问题,中间两段分析问题,最后确定纸张出现时间。

解析:选D阅读文章,梳理文章思路可知本文不是“总—分—总”结构,文章开头两段说关于造纸术的起源历史上有两种记载,究竟以哪种为准不能确定,这是提出问题;第三、四段说的是李晓岑教授的研究为造纸术在西汉已经出现提供了有力证据;第五段说根据考古发现、田野调查和文献考证,得出浇纸法最早向外传播的结论。所以,第三、四段和第五段是并列关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不是有人质疑“纸”的定义,灞桥纸、中颜纸、悬泉纸的出土就可证明西汉有纸了。

B.如果没有扫描电子显微镜等科学仪器的出现,就无法证明少数民族造纸术承自古法。

C.出土的西汉纸张被发现有淀粉颗粒,这说明西汉时期人们已经开始有意识地加工纸张了。

D.从对造纸术起源的探寻过程来看,科技的发展可能会解开许多历史考古存在的谜团。

解析:选B选项说法绝对。科学仪器的介入,的确有助于推进对纸张的研究,但是说“如果没有……就无法证明……”不合适。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9分)

英雄形象是民族精神的伟大象征,作为具有感召力的符号载体,它富有强大的精神引领力与持久的文化生命力。翻检近年来文学中的英雄叙事,我们会不无遗憾地发现,曾经闪耀着精神光彩的“高大上”的英雄逐渐走向人性泛化的“庸常”英雄,真正具有时代影响力和生命力的英雄形象仍属凤毛麟角。因而,及时准确、生动、鲜活地塑造出能够反映新时代本质内涵、体现新时代精神风貌的英雄形象,就显得尤为重要与紧迫。

一方面,信息时代和新媒体环境下,传统主流价值观受到巨大冲击。良莠不齐甚至颠倒黑白的信息考验着受众理性思辨的能力,提高了接近真相的难度,造成了少数人对英雄人物的质疑、戏谑、调侃、否定甚至污蔑。对英雄的认知和态度问题从来都是关乎社会、民族、国家的历史与现实的重大问题。否认英雄,就意味着否认我们当下所拥有的和平与安定来自牺牲和奉献,也意味着难以协调立场、形成共识、统一思想去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新时代迫切需要一个又一个属于这个时代的、被受众集体记忆的英雄形象来夯筑社会的精神高地、树立民众的价值坐标。

另一方面,中国的综合国力与日俱增,我们越来越接近世界舞台的中央,当下的文艺作品理应着力塑造当代英雄,应当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崭新的时代风貌和精神气质。以电影《战狼Ⅱ》为代表,主人公冷锋身上承载着新时代富国强军背景下铁血军人的豪情和壮志,承载着属于当代青年人的理想人格。作品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因而也得到观众的广泛认同和反馈。置身自信自强的当代中国,我们需要越来越多这样的“超级英雄”来讲述精彩的中国故事,为前进中的祖国鼓与呼。众所周知,“超级英雄”诞生于美国,其诞生与美国精神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根植于美国人为之骄傲的“美国梦”,其深层次折射的更多的是民族自信、文化自信。在勠力同心实现“中国梦”的今天,我们的文艺作品中应该有也一定会有越来越多中国式的“超级英雄”应运而生。

此外,青年一代缺少属于他们自己的经典英雄形象。在张扬个性、信息如此发达的今天,我们的青年一代在偶

像的选择上渠道太多,受到的干扰也太多。朱光潜在《谈英雄崇拜》一文中谈道:“尤其在青年时代,意象的力量大于概念,与其向他们说仁义道德,不如指点几个有血有肉的具有仁义道德的人给他们看。教育重人格感化,必须是一个具体的人格才真正有感化力。”文艺作品要围绕主流价值观发出坚定的声音,不遗余力地塑造属于这一代青年人自己的英雄形象、精神偶像。在“颜值”“金钱”“地位”等浮华幻象之外,打造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的“诗和远方”。英雄叙事绝非单纯的文艺问题,它不仅关乎对审美取向和社会风尚的引领,更关乎一代人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感和价值追求。

(摘编自张倩《英雄叙事要切中时代脉搏》) 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传统主流价值观在信息时代受到严重冲击,带来了无法辨别真相的复杂信息,造成英雄人物遭到质疑、戏谑、调侃、否定、污蔑等后果。

B.电影《战狼Ⅱ》中的冷锋是一个植根于伟大“中国梦”的“超级英雄”形象,承载着新时代军人的豪情壮志和青年人的理想人格,因而广受欢迎。

C.青年一代缺少属于他们的经典英雄形象,根本原因是青年一代的选择渠道太多,致使对经典英雄形象的选择受到干扰,这些英雄形象难以在青年人中流行起来。

D.文艺作品围绕主流价值观不遗余力地塑造属于青年人的英雄形象,是为了让青年人抛开对“颜值”“金钱”“地位”等浮华幻象的追求。

解析:选B A项,原文只是说“提高了接近真相的难度”,并非“无法辨别真相”。C项,原因分析错误,根本原因是我们塑造的属于这一代青年人的英雄形象太少。D项,“是为了……浮华幻象的追求”于文无据,原文是说“在‘颜值’‘金钱’‘地位’等浮华幻象之外,打造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的‘诗和远方’”。

5.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从英雄形象的重要作用和有影响力的英雄形象匮乏的现实入手,论述了塑造新时代英雄形象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B.第二段着重论述对英雄的认知和态度问题是关乎历史和现实的重大问题,从反面着笔,针砭时弊,起到了振聋发聩的作用。

C.文章引用了朱光潜先生关于青年人缺少属于自己的英雄形象的论述,证明了伟大的人格对于青年人的教育价值。

D.文章从三个方面来论述英雄形象塑造的必要性,都紧紧扣住了“切中时代脉搏”这个要求,有力地突出了中心论点。

解析:选C C项,引用的内容并非“关于青年人缺少属于自己的英雄形象”,而是主要从英雄形象的教育意义的角度提出青年人需要有自己的英雄形象。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历史上的英雄形象,只要能体现民族精神,富有强大的精神引领力,也可以被塑造为新时代青年一代的精神偶像。

B.在新媒体时代,净化网络环境,提倡独立思考的精神,加强主流价值的宣扬,也是树立英雄形象的必要手段。

C.不管是中国式的“超级英雄”还是美国式的“超级英雄”,都体现了个人力量与民族情怀的结合,因而值

D.英雄形象是英雄人格的具体化,所以在肉身存在与精神属性两者之间,文艺创作者要更加重视英雄人物的肉身存在。

解析:选D D项,“文艺创作者要更加重视英雄人物的肉身存在”错,根据文章内容可知,英雄形象是精神的载体,是“精神偶像”,塑造英雄形象的最终目的还是突显其精神属性。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9分)

传统家训文化是中国血缘宗法式农业社会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特有文化现象,是一种以儒家文化为基本内核的伦理型文化,在历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

家训文化以别具特色的教化方式保证了传统社会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的稳定,推动了中国农耕社会的文明进步。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谈及撰写家训初衷时指出:“夫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同命而行,行其所服。禁童子之暴谑,则师友之诫,不如傅婢之指挥;止凡人之斗阋,则尧舜之道,不如寡妻之诲谕。”正是由于家长在孩子心目中的崇高地位,以及代与代之间的血缘亲情,家长的训谕比起他人教诲更容易被孩子接受,更易于通过熏陶濡染使之入耳入心。

家规族训规约是中国传统社会治理的重要方式,有利于家国整合机制的形成和巩固。在家国同构的传统社会,齐家睦族是社会得以治理与维持稳定和谐的基础。国是家的扩大,家是国的缩小。家训文化最基本的功能是伦理教化功能,家训教化在家庭、宗族中有效倡行了敦亲睦邻、立身修德、谦恭处世等伦理道德准则,熏陶出品德高洁、清正廉明、为国为民的名臣贤士,促进了家国整合机制的巩固。可以说,家规族训作为国家法的重要补充,发挥着维护家庭宗族稳定、调控民间社会秩序和保持国家长治久安的作用。

传统家训文化推进了儒家思想的世俗化和社会化,加速了儒学的传播。虽然早在汉武帝时期就宣布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实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政策,然而由于社会成员文化水平偏低,语意深刻玄奥的儒家典籍传播受到了很大制约。家训教化则不然,由于家长、族长撰写和订立家规族训的宗旨是教化、规范家人子弟,为便于他们理解接受,在语言上尽量避免晦涩难懂的词句。特别是宋明以来许多世家大族竞相刊行本族家训及历代名士家训文献,通过家训载体使儒学得到了更大范围的传播。此外,有些家训著作还被作为私塾蒙馆对儿童教育的启蒙读本,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儒学的社会化。譬如,朱柏庐《治家格言》虽仅五百余字,但言约义丰,多以对仗的格言警句、朗朗上口的韵语,阐述儒家为人处世、治家修身之道,被尊为“治家之经”。由于它通俗流畅、富含哲理,清代至民国年间一度成为童蒙必读课本之一,流传甚广。

家训教化助推了优秀家风的营造和传承。家风是一种无言的教化,而优秀家风的培育离不开家训文化的滋养。北宋司马光以《家范》《训俭示康》等家训,倡导“谨守礼法”和“德教为先”的治家之道,“以义方训其子,以礼法齐其家”,他嘱咐儿子“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在司马光家训的影响下,司马家族虽世代贵胄,却勤俭持家、和待乡曲,其家风一直为时人称誉。被朱元璋誉为“江南第一家”的浦江郑氏家族,以其家训《郑氏规范》治家教子,告诫子孙“倘有出仕者,当早夜切切以报国为务,抚恤下民”。在这种家风影响下,该家族出仕做官者达173人,无一人因贪赃枉法被处置。

(选自陈延斌《家风家训:轨物范世的生动教材》,有删改) 7.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传统家训文化属于伦理型文化,它把传统文化作为基本的内核,对中国血缘宗法式农业社会的发展起到了

B.家规族训是传统社会治理的重要方式,衔接和调节着国家法,对家庭宗族、社会秩序以及国家统治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

C.朱柏庐的《治家格言》一书由格言警句和韵语构成,蕴含儒家为人处世、治家修身之道,通俗流畅、富含哲理是其流传甚广的基本条件。

D.家训文化具有伦理教化的功能,借助特定的伦理道德准则,促使孩子养成令人尊敬的品行,而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人才。

解析:选D A项,“传统文化”错误,应为“儒家文化”,扩大了范围。B项,“衔接和调节着国家法”表述错误,原文为“家规族训作为国家法的重要补充,发挥着维护家庭宗族稳定、调控民间社会秩序和保持国家长治久安的作用”。C项,“由格言警句和韵语构成”说法错误,原文为“多以对仗的格言警句、朗朗上口的韵语……”。

8.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颜之推说:“禁童子之暴谑,则师友之诫,不如傅婢之指挥”,指出了在某些方面师友对孩子的作用未必超过孩子的家庭成员。

B.文章用颜之推、朱柏庐、司马光、浦江郑氏所在家族的成功来说明传统家训在家国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C.文章从个人与家族、家与国的互相作用方面展开论述,用道理和实例阐述了传统家训的重要文化价值。

D.文章先对传统家训文化进行了整体论述,然后从不同角度分述其作用,多处引用增加了文章的说服力。

解析:选B文中并未提到颜之推和朱柏庐所在家族的成功。文章第二段列举颜之推的事例是为了说明家族成员的训谕更容易被接受;文章第四段列举朱柏庐的事例是为了说明有些家训著作被作为私塾蒙馆对儿童教育的启蒙读本,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儒学的社会化。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家国同构可谓中国传统社会的特征,国是家的扩大,家是国的缩小,齐家睦族有利于国家的稳定与和谐。

B.世家大族主动刊行本族家训和历代名士家训文献,反映了世家大族重视家训文化和积极普及儒学的观念。

C.司马家族以贵胄之地位而世代相传,家风也受到人们的赞许,可见《家范》《训俭示康》对整个家族产生了积极作用。

D.家训对形成优秀家风有推动作用,其中一些著作被私塾蒙馆用作启蒙读本,这从侧面说明了家训的价值。

解析:选B“积极普及儒学的观念”说法错误。世家大族主动刊行本族家训和历代名士家训文献并非主观上积极普及儒学,传播儒学,普及儒学观念是重视家训文化客观上起到的作用。

2019年北京高考语文卷权威解析

2019年北京高考语文卷权威解析 2019年北京高考语文科目的考试已经结束了,今年北京高考语文卷重点考察了哪些内容?北京教育考试院和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的专家们对2019年高考语文试卷进行了权威解析,小编带您一起来看↓↓ 壹 语文试卷整体分析 2019年高考语文北京卷,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文本及试题,突出对文化自信与家国情怀的引导与激发,深化考生对祖国的热爱与理解。 坚持对语文素养的综合考查,注重学科情境设计,突出对考生思维能力的考查,进一步关注学习过程和方法,引导考生观察生活,积极思考,注重应用。 一、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出发,注重语文学科的价值导向,深化考生对民族品格与精神、对国家和社会发展的认识和思考。 语文学习获得的不仅是语言知识和能力,也包含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着力凸显对考生思想品格的塑造和人文精神的涵养,引发他们对生活深入思考,激发其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既是高考语文北京卷命题肩负的历史使命,也是自觉的价值追求。 1、树立文化自信,培养家国情怀 例题分析 大作文第①题“文明的韧性”,引导考生深入领悟中华文明“韧”的精神内核,通过对中国历史关键时刻的回顾、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现实需求的思考,激发考生深刻领悟中华民族的品格

与精神,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与认同,增强文化自信。 题目提示考生可以从中国的历史变迁、思想文化、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社会生活及中国人的品格等角度加以思考。 考生可以调动语文知识储备,联想到“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夸父逐日”等神话,联想到“水滴石穿”“百炼成钢”“磨杵成针”等成语,联想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欲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等诗句,从中领悟中华民族一贯崇尚的“韧”之文化魂魄; 考生还可以调动思想文化积累,体会“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儒家精神,体会革命先辈为救国图强,建立新中国百折不回、九死未悔的英雄主义,体会新时代建设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艰苦奋斗、奉献创新的理想追求,从中领悟中华文明一脉相承的“韧”之文化基因; 考生亦可以联系生活中诸多角度的观察,从普通人的生存智慧里,从绵延不绝的家族血脉里,从维系文化认同的方块字里,领悟无处不在的中华文明之“韧”。 66.jpg 题目引导考生体会中华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和人文精神,深入思考感悟中华文明的精神内涵,从而升华对中华文明的深层认知与深刻认同,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 题目要求考生能够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让不同水平的考生能有话可说,为考生在展示其知识积累和思想认识方面搭建开放的平台。 例题分析 大作文第②题“2019的色彩”,要求考生选择一种色彩,形象地表达对2019年的感受和认识。

2020届高三语文复习备考计划

2020届高三语文复习备考计划 2020年高考复习备考已拉开序幕,为了保质保量完成语文复习备考任务,全面促进高考语文成绩的提高,进一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特制订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依据新课标及考纲精神,结合学生实际,确定2020届复习备考的基本原则是:夯实基础,注重提升,效率至上。在具体复习过程中,坚持学生作为复习的主体思想,实施科学备考。 二、复习备考思路 1.认真组织高考备考的教学研究,继续在复习策略、课堂教学、应试能力、信息整合等方面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通过组内互研、区内交流、专家视导等形式不断提高高三语文复习备考水平,力争高考语文成绩为总分提升做贡献。 2.进一步提高复习备考效率,使备考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合理性,形成高效益的教学机制,为高考成绩的全面提高奠定基础。 3.针对不同学生做好答疑工作,助力学生实现自己的升学目标。 4.继续积累语文备考经验,针对我校学情构建适合特色的复习备考模式。 三、备考时间安排 (1)高三语文复习分为三轮: 第一轮(2019.7—2020.1)重在全面复习,夯实基础。 第二轮(2020.2—2020.3)重在专题复习,提高实战能力。 第三轮(2020.4—2020.5)重在真题回顾,查漏补缺。 第一轮复习对语文知识进行全面的梳理,帮助学生梳理书本知识,将其内化为自己的备考知识,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第一轮复习的关键是落实,基础训练点点落实,结合所编制的适合学生实际的学案,逐步提升学生能力。利用好期中考试和日常小测,落实复习效果。还要特别注意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分层指导,避免“吃不饱”与“吃不了”现象。 这一轮复习要讲练结合,防止对课本知识的简单重复。在构建学科知识体系的同时,兼顾能力渗透。“讲”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突破难点;“练”要讲求效果,通过“练”来提高能力。 (2)为保证语文复习备考循序渐进,富有成效,制定第一轮系统复习时间安- 1 - 排表如下: 第一阶段:2019年 7月——2019年10月11日,文言文复习。假期作业中布置课内文言文的梳理复习,通过非现场教学的形式督促检查学生的完成情况。开学后,用一周的时间串讲课内文言文的重点篇目,帮助学生积累文言文现象。紧接着,利用两周的时间按“特殊句式、词类活用、重点虚词、断句、翻译”等专题复习,帮助学生构建文言文知识体系。随后,再用两周时间,完成15篇文言文真题和模拟题训练,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在9月初,结合开学检测试卷的作文题,复习某一种议论文写作。) 第二阶段:2019年10月14日——2019年11 月1日,古代诗歌复习。先进行一周的知识梳理,按“诗歌的体裁与题材、诗歌的意象与意境、诗歌的艺术手法、诗歌的思想感情”等专题复习,帮助学生构建古代诗歌知识体系。随后,再进行

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解析-全国卷2

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解析-全国卷2 语文 考前须知: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二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旳、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题3分〕 阅读下面旳文宇,完成1?3題、 人们常说“小说是讲故事旳艺术”,丹故事不等于小说,故事讲述人与小说家也不能混为一谈。就传统而言,讲故事旳讲述亲身经历或道题听途说旳故事,口耳相传,吧它们转化为听众旳经验;小说家那么通常记录见闻传奇,虚构故事,通过艺术处理,把它们变成小说交给读者。 除流传形式上旳简单差异外,早起小说和故事旳本质区别并不明显,经历和见闻是它们旳共同要素,在传统较为落后旳过去,作为远行者旳商人和税收最适合充当故事讲述人旳角色,故事旳丰富程度与远行者旳游历成比。受此阻碍,国外古典小说也常以人物旳经历为主线组织故事,《荷马史诗》《一千零一夜》差不多上描述某种专门旳经历和遭遇,《唐吉可德》中旳故事是唐吉可德旳行侠其余和所见所闻,17世纪欧洲旳流浪汉小说也表达游历见闻旳连缀。在中国民间传奇和历史故事为志怪录类旳小说提供了用之不竭旳素材,话本等古典小说形式也显示出小说和传统故事旳亲热关系。 虚构旳加强使小说和传统质检旳区别清晰起来。小说中旳故事能够来自想象。不一定是作者旳亲历亲闻。小说家常闭门构思,作品大多诞生于他们旳离群索居旳时候,小说家能够闲坐在布宜诺斯艾利斯旳图书馆中,或者在巴黎一间终年不见旳阁楼里,杜撰他们想象中旳历险故事,然而,一名水手也许礼金千辛万苦才能把在东印度群岛听到旳故事带回伦敦;一个匠人瓢泼一生,积攒下许多旳见闻、掌故或趣事,当他晚年作在火炉旁给小孩们讲述这一切旳时候,他本人确实是故事旳一部分,传统故事是否值得转述,往往只取决于故事本领旳趣味性和可流传性,与传统旳故事方式不同,小说家一般并不单纯转述故事,他是在从事故事旳制作和生产,有深思熟虑旳讲述目旳。 就现代小说而言,虚构一个故事并非首要功能,现代小说旳繁荣对应旳故事不同程度旳减损或逐渐消逝,现代小说家对待故事旳方式复杂多变,以实现他们专门旳叙事目旳。小说家呈现人一辈子,有时会写到难以言喻旳个人经验,他们会调整讲故事旳方式,甚至将虚构和表述旳重心掷到故事之外。在这些小说家笔下,故事成了幌子,故事之外旳附加信息显得更有意味。16世纪末期以来,小说家对小说故事性旳破坏日趋强烈。这时,一个故事旳好坏并不看它旳“成色”如何,而是取决于讲故事旳方式。契诃夫曾经把那些不行好讲故事旳小说家称为“耍弄蹩脚花招旳人”,但这种花招旳大量出现也有其在旳合理性—他们要摆脱旧旳故事模式,摆脱虚假旳因果关系和矫揉造作旳戏剧冲突,甚至摆脱故事本身。现代小说家认为,传统旳故事模式早已失去了弹性和在活力,也失去了起初旳存在价值,那些千百年来一直在给小说提供养料旳故事模式差不多成为制约想象力旳障碍之一。 〔摘编自格非《塞壬旳歌声》〕 1.以下关于原文容旳表述,不正确旳一项为哪一项 A.讲故事旳人不一定是小说家,小说家在讲故事旳时候,不像传统旳故事讲述者那么依

2019年高考备考语文小练习.(八)docx

2019年高考备考语文小练习(八)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国古史是从尧舜时期开始逐渐明晰的,《尚书》的便是《尧典》。先秦诸子都对尧舜,虽然说法时有,但都对他们的真实性深信不疑,基本史实亦甚清晰。A.开篇津津乐道歧意 B.首篇乐此不疲歧意 C.首篇津津乐道分歧 D.开篇乐此不疲分歧 1.C【解析】“开篇”,指弹词演唱故事之前加唱的短篇,为正书的引子;后用来指小说等作品的开端;也指开始写作,开始写某一篇(作品)。“首篇”,指第一篇,多用来指有多篇作品构成的集子中的第一篇作品,如《劝学》是《荀子》的首篇。《尚书》是中国上古历史文献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被文学史家称为中国最早的散文总集,而《尧典》是其第一篇作品,而非一个作品中的开头一部分。所以,“首篇”更准确。“津津乐道”指很有兴味地谈论。“乐此不疲”指特別喜好做某事,而不以为倦苦,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此处是对“尧舜”,对人,而不是对事,侧重谈论。“分歧”指(思想、意见、记载等)不一致,有差别。“歧意”指贰心,不忠诚。此处主语是“说法”,应选“分歧”。 2.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 A.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B.意北尚可以口舌动也; C.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 D.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以稍陵迟; 2.D【解析】D项“绳墨”为借喻手法,用木工打直线的墨线,比喻规矩、准则、法度、法律。“樯橹”代指曹操水军;“口舌”代指言语;“户牖”代指家。 3.下列对联不适合悬挂在府衙的一项是() A.看阶前草绿苔青无非生意;听窗外鸭啼雀噪恐有冤民。 B.善恶施报,莫道竟无前世事;利名争竞,须知总有下场时。 C.与百姓有缘才来到此;期寸心无愧不负斯民。 D.但愿民安若堵;何妨署冷如冰。 3.B【解析】B项为戏台联句。上联指戏台上演绎前世善恶恩怨,启发警示今人;下联写戏剧终究会结束,演员终究会下场。A项“恐有冤民”,C项“与百姓有缘”“不负斯民”,D项“愿民安”都反映主政官员对百姓应有的情感态度。且“前世事”强调往事“总有下场时”不符合府衙角度立联。 4.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 一只蝴蝶只顾嬉戏,撞在蛛网上。一只蜜蜂忙着采蜜,撞在蛛网上。它们挣扎了许久,被蛛丝越缠越紧,再也动弹不得。蝴蝶叹口气说:“都怪讨厌的风,使我没能掌握方向!”蜜蜂叹口气说:“都怪那眩眼的阳光,使我没能看清蛛网!” A.不能只埋头工作,还要抬头看路。B.沉迷游戏常常会陷入危险的境地。 C.外部环境往往会影响事物命运。 D.遇到问题,要主动从自身找原因。 4.D【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语段的理解能力。作答时要先认真审读语段,找出关键语句进行理解。本语段重点在“只顾嬉戏”“忙着采蜜”“都怪讨厌的风”“都怪那眩眼的阳光”,这是强调客观原因而忽视主观原因,所以选 D项。 5.下列选项中,对下面邮票图案寓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邮票画面中的钢笔象征记者原有的报道手段已经发生巨大变化,钢笔正被录音笔、摄像机等其他先进器材挤压并代替。 B.两侧的半圆形图案分别代指地球和现代网络体系,表示在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媒介所呈现出的多元化全球化的发展态势。

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I卷答案及解析

2019 年高考语文全国I 卷答案及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 (36分 ) ( 一 ) 论述类文本阅读 ( 本题共 3 小题, 9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对文学艺术创作者来说,或早或晚,都会遭遇到这个问题——为谁创作、为谁立言?强调:“文学艺术创造、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首先要搞清楚为谁创作、为谁立言的问题,这是一个根本问题。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只有扎根人民,创作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目前,文艺界普遍认识到,只有与身处的时代积极互动,深刻回应时代重大命题,才会获得艺术创作的蓬 勃生机。然而,在创作实践中,还有许多作家、艺术家困惑于现实如此宏大丰富,以至于完全超出个人的认识 和表现能力。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说法:现实太精彩了,它甚至远远走到了小说家想象力的前面。是的,我们 有幸生活在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随时发生着习焉不察而影响深远的变化。这就为作家、艺术家观察现实、理解生活带来巨大困难。对于他们而言,活灵活现地描绘出生活的表象,大约是不难的,难就难在理解生活复 杂的结构,理解隐藏在表象之下那些更深层的东西。那么,这“更深层的东西”是什么呢? 去过天安门广场的朋友一定会对矗立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印象深刻,许多人都背得出上面的碑文——“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 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 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在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的今天,再次诵读这段话,我们就会意识到,这改天换地的宏伟现实是人民创造的,人民当之无愧是时代的英雄,是历史的创造者。只有认识到人民的主体地位,才能感受到奔涌的时代浪潮下面深藏的不竭力量,才有可能从整体上把握一个时代,认识沸腾的现实。 认识人民创造历史的主体地位,是为了从理性和情感上把自己放到人民中间,是为了解决我是谁,我属于谁的问题。新文化运动以来,无论是经历革命与战争考验的现代作家,还是上世纪80 年代那批经历了知青岁月的当代作家,他们内心其实都有一方情感根据地,都和某一片土地上的人民建立了非常深切的情感关系。这些作家是属于某个情感共同体的,这个共同体时刻提醒着他,他的生命和创作与这世界上更广大的人群休戚相关,一个普普通通的劳动者,或许并不是我们的读者,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将他以及他所代表的广大人民作为我 们认识现实、理解时代的依据。 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在新的时代条件下, 我国文化产品供给的主要矛盾已经不是 缺不缺,够不够的问题,而是好不好,精不精的问题,诚然,娱乐和消费也是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的一部分, 但是,有责任感的艺术家会深深感到,我们就生活在那些为美好生活,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人们中间,理应对 我们的共同奋斗负有共同责任,我们有责任通过形象的塑造,凝聚精神上的认同。这种认同,是对国家和民族 未来的认同,是新时代伟大历史进程的同频共振。作家和艺术家只有把自己看成人民的儿子,积极投身于人们争取美好未来的壮词征程,才有能力创造出闪耀着明亮光芒的文艺,照亮和雕刻一个民族的灵魂。( 摘编自铁凝《照亮和雕刻民族的灵魂》 )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 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作家树立了与时代积极互动的理念,在创作实践中就能做到以人民为中心。 B对人民的情感认同,是新文化运动以来很多作家创作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C人民是认识现实、理解时代的依据,因为普通劳动者才是文艺最理想的读者。 D真正扎根时代、富有责任感的艺术家,无须考虑人民群众的娱乐和消费需求。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 , 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方式展开论证,在逻辑上也是逐层递进的。 B文章论证兼顾现实与历史,既有对当下创作的分析,也有对历史经验的总结。 C文章引用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内容,巧妙衔接了上下文,也有力支撑了论点。 D文章末段论证了正面人物的塑造是新时代文艺“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体现。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对于那些认为现实走在小说家想象力前面的作家而言,困难在于如何把握生活的复杂结构和本质内容。 B对艺术家而言,日新月异的变革时代,既意味着巨大挑战,也能激发创作热情,促使他们投身沸腾的生活。 C老舍曾说 : “不去与劳动人民结为莫逆的好友,是写不出结结实实的作品的。”这与文中情感共同体的理念是

2019年高考语文试题分析报告

2019年高考语文试题分析报告 2019年高考语文试题分析报告 ---------------辰溪二中谭盛祥花了一个晚上,仔细地分析了今年我省高考语文试题,总的来讲,这次语文考试,题目“灵活而不刁钻,新颖却未脱离考纲”。在这里首先 要给出题的老师们无数个赞,同时也坚信同学们能取得属于自己的成绩。下面就顺便参照 前两年高考试题,具体来分析这套试题。基础题部分 不难看出,这次的基础题部分,分值跟前两年一样,有十二分,四个选择题,不同点 在于,过去两年四个题目之间并未有多大联系,而这次却不是这样,用了两个材料,就考 了字音、字形、病句、常见诗词的理解,变化可谓不小。从难易程度来讲,基础题部分比 前两年持平,甚至可以说,较前两年容易一些。当然三四题形式比较新颖,对选项的理解 很重要,如第三题可以联想马致远的“小桥流水人家”有利于题目的作答。第四题,要想 做对,则需在四个选项中找出有思念故土内涵的诗句即可。一二题,从做题方法来讲,主 要还是采用排除的方法。 文言文部分 不可否认,今年的文言文相比前两年容易一些,不管是文章的长度还是文章句式、内 容的难度,都体现了这点。在设置题目的方式上,相比较往年题目,这次虚词的考查方式 为学生根据前后文,选出合适的虚词,这往往更能体现学生的文言文运用水平,题目不错,难度相当,基本功好的同学应该可以做得出来。第八题,对原文的分析理解, 这道题目仔细看来,其实是文字游戏题,考的是你对那句话的理解,假如一下子没反 应过来的话,也可以采用排除法做出来。文言文翻译难度适中,但是考的文言知识还是很 到位,既考到了词类活用,也考了常见诗词的意义,还考了定语后置句式,但因为文章句 子易懂再加上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如“木处而颠,土处而病也”,所以这个题目要得高分 其实并不难。 诗歌默写及鉴赏 默写部分相比去年简单很多,第一,没有难写的字,第二,没有长句,第三,除了第 一句“ 为刎颈之交。(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比较难想起之外,剩下的都 是常考以及耳熟能详的诗歌。 鉴赏部分,第一空与往年类似,要么就是考相对应诗歌体裁或者章法等,要么就是以 初中所学诗歌名句来填空,今年考的是章法结构的形式,题目对于相关术语没记住的同学 来说,比较难。第二问其实很简单,只要记得什么是比兴,以及对这首古诗基本内容了解 个大概,就能容易做出该题,当然,注释对于初次看到此诗的同学作用非常大。相关的诗 歌如《关雎》、《孔雀东南飞》可作为该题比兴手法的一种联想。 社科类文章阅读

2019年高考语文试题全国卷一分析暨2020年备考要点

2019年高考语文试题全国卷一分析暨2020年备考要点 一、2019年高考命题特点与试题分析 2019年高考语文试题遵循《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纲”)和课程标准的要求,考查内容包括学科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及核心价值等,在总结以往命题经验的基础上,更加体现时代性,更加重视思想性,更加重视对考生素养与能力的考查。试题整体呈现出稳定为主、略有微调的特点。稳定为主,指高考试题内容稳定、题型稳定、分值稳定,没有大的变化。略有微调,指试题在稳定中呈现出几个细微的变化。 1.顺序有些许调整 全国卷试题把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提到了文学类文本阅读题的前面。这样的微调符合试题文体特点,更符合考生实际阅读认知特点。 2.阅读量有少量增加 与2018年全国卷三套试题的阅读字数相比,2019年全国I卷增加约200字、全国II卷增加约1000字、全国III卷增加约900字,三套试卷平均约9000字,比2018年增加约700字。 3.题型有细微调整 (1)语言文字应用题。从2018年开始,成语、病句修改和句子衔接试题被设置在一个语段中进行考查。2019年的试题延续了这一命题思路,但考点有所调整,试题命制更加全面、灵活。如用近义词语辨析题取代近义成语辨析题,增加考查标点符号用法的试题,保留病句修改题。同时,传统的句子填充题又重回高考,只不过限制性进一步加强,将以前15个字的表述变为12个字。试题还将2018

年的语段修改题变为压缩语段题。从整体看,试题加大了对考生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力度,增加了试题的广度。 (2)文学类文本阅读题。2019年全国卷三套试题延续2018年三篇小说的考查题型,选文特点有所变化。选文既有现代文学作家鲁迅的《理水》,又有新时期小说《到梨花屯去》,还有法国作家莫泊桑的《小步舞》。文本以现实主义为主,回归经典,中外结合,传统中有创新,主题鲜明,时代特征显著。 (3)作文题。其一,稳定中有变化。全国卷、全国卷延续2018年的命题思路,引导考生思考劳动的价值和意义,思考时代特征、民族精神与个人命运的关系,具有极强的时代感,进一步引导考生关注社会、关注现实、关注自我。天津卷、浙江卷、上海卷、北京卷的作文都有类似特点,这种与时俱进的命题方式的力度在逐渐加大。其二,漫画作文再次出现。全国卷的试题以小林漫画为内容,可写立意丰富多元。其三,思辨性作文占据一席之地,如江苏卷以“五味调和,共存相生”为写作指向。各种命题思路形成互补,形成了2019年作文试题的风景。 总结: 题型和分值的变化是显性、表象的,隐藏在表象之下的是2019年高考试题实质性的变化:更加重视对学生关键能力的考查,包括信息处理、逻辑思辨、审美鉴赏、探究创新、语言表达等能力,引导考生重视实践,学以致用。这些变化有如下特点: 一是强化选材的实践应用导向,引导考生综合运用语文能力解决实际问题,如作文的应用文体写作、语段修改中的逻辑应用等。二是强化对信息处理能力的考查。试题字数增加,在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文本和文言文阅读部分专门设题,考查考生面对不同情境时的信息处理能力,同时增加压缩语段,对考生获取、

2019高考语文试题分析及备考得失

2019高考语文试题分析及备考得失 高三语文于亚妮2019年高考已经尘埃落定,对于高考语文试题的分析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此我借鉴一些专家的评价及个人的理解对全国二卷做一点粗浅的分析,并对本学年高考备考得失做以反思。 一、高考命题分析: (一)选材内容及思路分析: 2019高考语文命题立足高考评价体系,坚持立德树人价值导向,结合语文学科特点,通过科学设计命题,厚植家国情怀,倡导品德修养,讲述奋斗故事,引导考生传承爱国精神,接续时代奋斗,谱写新时代中国青年的奋进之歌,这些特点在全国二卷中体现的也很突出。 1.厚植家国情怀 全国Ⅱ卷作文试题“青春接棒,强国有我”,试题向考生展开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919年)到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2049年)的特定历史时空,从中精心选择五个标志性历史节点:五四运动、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五四运动100年、新中国成立100年,突出各自的时代主题,启示考生深刻领悟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深刻感受中国青年与祖国、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在创造青春中国、实现民族复兴的伟业中实现自身价值的历史,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自信,厚植家国情怀。 2.加强品德修养 全国Ⅱ卷古代诗歌阅读选取唐代诗人杜荀鹤的《投长沙裴侍郎》,诗歌表达了诗人立身刚直、不卑不亢、高洁耿介的品格。命题充分发挥优秀文化的浸润功能,利用传统的优秀品格感染学生、影响学生。 3.激励接棒青年 营造奋斗情境,激励奋斗精神。全国Ⅱ卷作文试题“青春接棒,强国有我”让考生感知青年奋斗与现当代中国历史进程的相互关系,体会青年奋斗精神的价值与意义,正面引导考生增强担当意识,激励奋斗精神。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论语教案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论语教案 【学情分析】 3.25日,校模拟考反馈,论语题得分率偏低,7分的问答题,平均得分 2.6分,失分较大,且基础分的失分情况较为严重。 2011新高考样卷提示,论语题分值由4分提升至7分,分成甲、乙两小题的设置。其中,甲题偏重文本的理解、解读,而乙题偏重问题探究以及对经典文化的批判继承。 根据考纲变化,本阶段开始《论语》的强化复习,尽量做到甲题得分。 【教学总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明晰文本大意,并完成相关篇目的背诵; 过程与方法:通过回顾课文和习题演练,解决相应的文言基础知识,学会适当评价;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每一章节背后的思想支撑,并思考其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及其思 想在当今社会的批判继承。 【教学方法】 逐一讲授,课后看书巩固,练习强化 【课时安排】 复习计划总纲(1课时) 文言知识点落实及观点解读(13课时) 习题讲解(4课时) 共18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复习计划总纲及策略提要 呈现方式:ppt

一、考点解说 1.试题取材范围 10课自读课文: 《为政以德》、《克己复礼》、《知其不可而为之》、《仁者爱人》、《君子之风》、 《周而不比》、《诲人不倦》、《高山仰止》、《沂水春风》、《中庸之道》 2.课标《论语》解读的三个层次 《论语》是用古代汉语记载下来的以语录式样呈现的中华文化的经典。从语言来说, 它是古代汉语;从形式上说,它是古代特有的对话文体;从内容上说,它是传统文化的源头。 所以《<论语>选读》应该考虑到三个层次的复习内容:文字、文章和文化。 (1)文字 语言文字的理解和积累 读懂文章、积累知识 (2)文章 章法技巧的分析和鉴赏 学习章法、培养能力 (3)文化 文化传统的评析和传承 传承文化、提升思想 ——其中,高考复习以落实“语言文字的理解和积累”、“文化传统的评析”这两个知识 点为主要目标。 3、《〈论语〉》中包含的孔子的主要思想内容 《为政以德》:德政主张 《克己复礼》:以礼治国 《知其不可而为之》:出仕入世的奋斗观 《仁者爱人》:仁爱观 《君子之风》:义利观,君子自我修养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周而不比》:人际交往观; 《诲人不倦》:教育观的价值及其现实意义。 《高山仰止》:感人的师生关系; 《沂水春风》:礼乐文化(礼乐治国); 《中庸之道》:和而不同的哲理意味(坚守原则之下的变通)(这是孔子社会理想和人生理想 的哲学基础)。 ——一般而言,可帮助学生厘清思想主线,即孔子崇古尚贤,主张恢复周礼,而“礼” 的核心思想为“仁”,“仁”的根本是“孝悌”。可以说,“礼——仁——孝悌”,这是孔子一切行为的思想支撑,凡是符合这三者的,都是孔子所提倡的,他所有的行为及主张都是以此为 出发点,或者我们可以这样说,孔子的政治主张都不是突兀的,都是与这三者是相一致的。 二、复习策略 1、将十课内容烂熟于心,该背的必须背出,文句的理解与翻译也必须掌握个八九不离十,如 此才有可能进行个性化的点评; 2、加强背诵,辅以笔答,全力消灭错别字; 3、整理、掌握孔子的几大思想观点的核心,认真解读课后的“文本解读”和“知识链接”,在精要处进行圈画或摘录,直至弄通弄懂透弄熟,只有了然于胸,才有现场应用的可能。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计划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计划 一、二轮复习的时间安排 2019年9月——2020年2月。 二、对备考师生提出的要求 1、深入钻研,加强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是当前高中教学中提高教师群体素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主要途径。集体备课既有个体的积极参与,又有群体的通力合作,这种做法既有利于教师的扬长避短,更有利于教师在高起点上发展。所以我们强调加强集体备课,发挥教师团队合作精神,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探索提高课堂效率。 2、讲评结合,高度关注学生。 讲到学生的疑难点上,讲到知识的关键点上,讲到试卷的失分点上,讲到考纲的赋分点上;要改到位:凡是学生练过的东西都要评改,不要留下知识漏洞;要落实到位:盯住学生,盯准学生,因材施教,梯度在练习中体现;要抓好阅读,开阔学生视野。 3、分工协作,发挥团队作用 每位教师都有负责的专题,学科组老师针对专题进行审查、讨论,找出最佳的教法,最适合学生的学法,做到精讲精练,从而集思广益,发挥团队合作精神,突出个人优势,集众人之所长。 4、加强学法指导,提高复习备考工作的有效性。 教会学生自己制定语文学习的计划,科学安排,掌握方式方法;明确课堂、早读和晚修的学习任务和要求,坚持系统化复习;做好材料的积累;强化知识点,不放过知识点的细枝末节;及时跟踪督促,以提高复习的效率。复习中备好三个本:一是笔记本,二是改错本,三是作文素材积累本。 三、具体的复习内容和思路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的内容按照高考考点主要有以下六个模块:论述类文本、文言文、古诗文鉴赏和名句的背诵默写、现代文阅读、语言运用、作文。我们的一轮复习就以此为主要内容进行,体现复习的阶段性和层次性,体现复习的可控性和针对性,体现知识的系统性和方式方法的灵活性。时间大约是从2018年8月——2019年2月,如有需要,可以再延后十天至半个月。 (一)情境默写 高中部分的背诵在高二下学期已经陆续开始,在一轮复习时第一遍已结束,二轮复习时可以开始第二遍,在第二遍背诵中重点强化考纲要求的初中50篇和高中14篇。安排固定的背诵时间——语文晨读(一、三、五)10分钟和课前5—10分钟。定期小考和大考,小考各科老师自己考;大考年级组一起考,且默写量较大。我们的目标是,默写一定不丢分。 (二)语言运用 针对18年高考语用题变化比较大的情况,复习时除了加强必考的成语、病句的练习外,要丰富语用题的题型,重点关注衔接题,仿写题,应用文得体题、压缩语段和图文转换题。 成语 1成语辨析的基本思路:两掌握两判断。“两掌握”一指掌握成语本身的意思,包括本义,引申义,比喻义;或者常用义。二指掌握选项语境的意思,弄清楚语境需要哪一种词义。“两判断”一指判断成语是否符合语境,二指判断该成语题的正确答案。 2、辨析成语的使用特点。可辨析成语的褒贬色彩,可辨析成语的语法功能,可辨析成语的语义,可辨析成语易混的特点,可辨析成语语义的轻重,可辨析成语表意的谦敬,可辨析成语语义的适用对象,可辨析成语语义与语境义是否重复。 3、训练的方式:可单独判断成语使用的正确与否,可以选词填空的形式理解成语语义,可以辨析的方式辨析易混成语,可以单项选择的方式强化考点。 病句

2019-2020年高考语文文言文实词专题复习教案

2019-2020 年高考语文文言文实词专题复习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实词意义推断的方法 2.提高文言知识的迁移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掌握实词意义推断的方法并灵活运用 三、教学课时: 3 课时 第 1、2 课时 一、考点阐释 “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是《考试大纲》保留内容。我们要注意两点隐含信息: 一是“常见实词” ,这是考查范围,关键是理解教材中150 个左右的实词;二是“在文中的含 义”,“在文中”这一限制成分是所给的条件。综合这两点,再加上“理解含义”的具体要求, 既是考查学生掌握文言实词知识的情态,又是考查学生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文言文的复习备考中,必须积累一定数量的实词。然而,文言文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 义性,关键是要确定一个实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具体含义,这就不是仅仅靠积累就能解决问题 的了,还必须在积累的基础上掌握一些词义推断的具体方法,以便灵活运用,形成解决综合 问题的能力。 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归根到底就是要能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推断重要实词的词义,同 时“理解并翻译文中的重要句子”最终也要落实到实词的推断上,因而掌握推断的技巧至关 重要。 二、文言实词词义推断法 (一)字形推断法 汉字中形声字占80%以上,其形旁为我们领悟词义提供了有利条件。如:“理”,从玉(左 偏旁写作王 ) ,凡形旁从“玉”的字,本义都与玉石珠宝有关,据此可知,“王乃使玉人理其 璞而得宝焉”( 《韩非子》 ) 中的“理”字的意思是“治玉、雕琢”。 “禾”与五谷有关;“贝”与金钱有关;“皿”与器具有关;“宀”与房舍有关;“阝”与地名有关;“求”与毛皮有关;“言”与说话有关;“隹(zhuī)”与鸟雀有关;“尸”与身体关;“冖”与笼罩有关;“系”与捆绑有关;“纟”与丝织品有关;“歹”与死亡有关;“月”与肉有关;“页”与首有关;“自”关鼻,“目”关眼。“攴( pū) ”与敲击有关;

2019年4月高考语文备考之最新语言运用题【学生版】【刘希国】

2019年4月高考语文备考之最新语言运用题 20.把下面这个长句改写成四个较短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日前国防科工局发布的玉兔号月球车在第二个月昼机构控制出现了异常的消息,让无数国人在产生了第三个月昼它能否正常自主唤醒的忧虑的同时,献上了希望它能经受住第二个月夜超低温考验的祝福。 20.①玉兔号月球车在第二个月昼机构控制出现异常,②国防科工局日前发布了这一消息,③无数国人忧虑它能否在第三个月昼正常自主唤醒,④同时又祝福它能经受住第二个月夜超低温的考验。 20.下面是某报社一则启事初稿的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5分) 他们或许是年轻的剪纸传承者,或许是油纸伞制作的继承人,或许是街头修钢笔的手艺人……如果你看见过这些匠人的风姿,请用你的相机为他们发声,让匠心精神不仅留在镜头里,也闪烁在新时代的精神文化长廊中,我报“时代匠心·手机摄影大赛”热烈期待您投稿! 21.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6分)示例:筑梦九天、叩问太空、弃高薪从我心,这就是中国航天人的坚定初心。 材料:创新牺牲奋斗 打造大国重器功成不必在我专利领跑世界 咬牙攻关奋力攀登砥砺前行甘做备份打破垄断默默付出 21.(示例:奋力攀登、砥砺前行、打造大国重器,这就是中国航天人的不懈奋斗。咬牙攻关、打破垄断、专利领跑世界,这就是中国航天人的智慧创新。默默付出、甘做备份、功成不必在我,这就是中国航天人的无悔牺牲。 21.下面是某大学申请奖学金的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6分) 20.下面是一名高三学生写给某杂志社的投稿函片段,其中有五处用词不得体或不当的地方,请你找出来并加以改正。(5分) 尊敬的编辑老师: 您好! 首先非常荣幸和感谢您能在百忙之中拜读我的来信。我是一名高二的文学爱好者,平时酷爱写作,几篇著作也曾经被公开发表。近日看到你们杂志社发布的“华育杯”征文大赛资格选拔活动通知,现发来拙文一篇,供各位老师评阅。无论入选与否,还望拨冗奉复。本人不胜感激!以后如举办类似活动,我一定鼎力参与,再次感谢!

2019高考全国Ⅰ卷语文试卷分析

2019高考全国Ⅰ卷语文试卷分析 高考语文:稳中有变,难易适中 2019年高考语文试题立足时代特征,弘扬主旋律;稳中有变,难易适中。具体来说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一、弘扬正能量,彰显家国情怀 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姜钢、党委书记刘桔,在《中国教育报》发表的《牢记立德树人使命写好教育考试奋进之笔》一文中,阐述的核心观点就是“用党的十九大精神统领高考命题工作,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要求”,2019年《考试大纲》又新增了“思想道德素质”的要求,因此,今年的高考语文试题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如: 1.论述类文本阅读摘选的是铁凝的《照亮和雕刻民族的灵魂》,阐述了文艺创作者首先要解决“为谁创作,为谁立言”这个根本问题,并指出文艺创作“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认同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与新时代伟大历史进程同频共振”。 2.文学类文本阅读节选的是鲁迅的《理水》,塑造的大禹及其随从人员正是“埋头苦干、拼命硬干”的实干家、奋斗者的真实写照,他们才是“中国的脊梁”。 3.文言文阅读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的贾谊部分,贾谊不但才华过人,而且满怀赤诚、热心政事。 4.名篇名句默写,李白《蜀道难》中“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两句,隐含的是传说中“五丁开山”的奋斗故事。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表达的是为国戍边、牺牲自我的奉献精神。 5.作文是有关尊重劳动、弘扬劳动精神的材料,也是落实立德树人要求的直接体现。 二、关注传统文化,联系现实生活 1.实用类文本阅读用三则材料论述了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及修复的问题。第三则材料摘选的是《关于毛里求斯档案文件的去酸与修复》,第6题要求“请结合材料,分析毛里求斯想要修复的档案文件的受损原因”。这些内容不仅引导考生思考,现代社会的我们该如何保护并修复文化遗产这一问题,而且还说明了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及修复的问题,不仅仅中国需要关注,世界各国都需要关注。 2.文学类文本阅读“大禹治水”,名篇名句默写李白《蜀道难》中“五丁开山”等传说故事, 作文材料中“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等名言,文言文阅读第11题考查的“诸子百家”“礼乐”,语言文字运用重点介绍的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遵产代表作名录”的古琴艺术:这些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千百年来一直感染并影响着中华民族,到了今天,需要青年一代传承发扬下去。

2019-2020年高考语文 从高考阅卷看语用题复习备考教案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从高考阅卷看语用题复习备考教案 有幸参加了2010年广东省高考语文阅卷工作,高考阅卷工作的严密、认真、紧张、高效给我感触良多。下面从我所参加评阅的语用题22题感受来谈谈高三语用题的复习备考。一.第22题及评分细则 22.近代西方社会发展史表明,数学活动的中心(数学史上的代表人物及他们的突出成就)在地理上总是与当时政治、文化、经济发达的中心大致吻合。请根据以下图表所示的情况,补充下面文段中A、B处空缺的内容。要求:内容完整,语言简洁,语意连贯。 从15世纪开始,数学活动的中心由于资本主义的萌芽又返移欧洲,并随着资产阶级革命重心的转移而在欧洲不同国家之间转移。文艺复兴时期,伽利略等人天文计算的成就标志着数学活动中心转移到了意大利; 这个活动中心; A 数学活动中心。 B 【参考答案】 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连贯、简洁、准确的能力;能力层级E。 A.17世纪转移到了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英国,这时牛顿创立了微积分,牛顿学派诞生了(3分) B.进入18世纪,在大革命影响下的法国,蒙日提出了微分几何,形成了蒙日学派,法国成为了(3分) 【评分细则】 本题包括A、B两小题,每小题3分,共6分。 A、B各分三个给分点:准确表述数学活动中心的时空转移(1分),准确表述数学史上的代表人物及他们的突出成就(1分),全句语言表达准确、简洁、连贯(1分)。 【具体说明】 A处: ①准确表述数学活动中心的时空转移: 这个活动中心17世纪转移到了(转到、转向了、移到、移向……)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英国(时间、空间和转移三点俱全才可给分;其中,时间方面“17世纪”和“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必须至少出现一个。) ②准确表述数学史上的代表人物及他们的突出成就:

2019年高考语文备考----散文写作

2019年高考语文备考----散文写作 一、知识清单 (一)散文的类型 散文按其写作目的和内容,可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议论散文。 1.叙事散文:以叙述事件、描绘人物为主要内容的散文。也叫记叙散文。与小说写人叙事的区别。它以叙事为主,通过对事情的具体叙述,表现事件的意义、人物的精神品质和作者的深刻感受、真挚感情。侧重于记事的散文以事件发展为线索偏重于对事件的叙述。所叙之事既可以是一件以往的事,也可以是一件刚发生的事;可以是一件完整的事,有头有尾,也可以是对几个片断的剪辑。但在叙事中,往往倾注作者真切的感情,极富有意义和志趣。比如:鲁迅的《藤野先生》、巴金的《怀念萧珊》、张洁的《拾麦穗》等。 2.抒情散文:侧重抒发作者感情的散文品种。抒情性散文以倾吐作者浓郁的感情为主,重在用抒情笔调、象征手法写景状物,在描写中抒发情感。它也叙事、写人、发议论,也有场面和细节描写,但没有贯穿全文的事件和人物;它叙述的事情、描写的人物、景物和发表的议论,都处于从属地位,是为表现作者的强烈感情服务的。抒情性散文与其他的散文的区别就在于情感强烈,想象联想丰富,语言更具有诗意,感情和志趣必须通过写景状物来表现。比如:茅盾的《白杨礼赞》、峻青的《雄关赋》、贾平凹的《丑石》等。 3.议论散文:以形象的议论为特征,注重文学性,又富于哲理性。杂文、文艺(文化)随笔可归入此类。与议论文的区别:议论散文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绘来议论说理,它也抒发感情,但以论述道理为主;它不用一般议论文摆事实讲道理的直接逻辑论证方式来说理,而用形象说理的方法,用形象来说话,融逻辑性、象征性和抒情性于一体。唐代韩愈的“杂说”、现代鲁迅的杂文都属于议论性散文范畴。陶铸的《松树的风格》、郭沫若的《科学的春天》和叶至诚的《假如我是一个作家》都是典型的议论性散文。 为了让考生快速掌握散文文体的特征,这里重点讲解抒情性散文的写作方法,以区别前面两讲中的议论文写作和记叙文写作。 (二)散文的特点 1.题材广泛,以小见大 散文可以写人、叙事、写景、咏物、抒怀、明志、访旧、描绘风土人情,上至天文地理,下至花鸟虫鱼,均可入文。但它又讲求审美价值,选择具有内在美质的材料,以此抒情表意,映照人生社会。散文因

2019届高考语文重点知识梳理复习

2019届高考语文重点知识梳理复习 第10讲图表与文字转换【XX考纲解读】图表题综合考查学生对图表的分析能力,要求考生根据图表中的有关内容,分析有关材料,辨别或挖掘某些隐含性的信息,或对材料进行综合性评价。这类题型属于语言应用能力的考查。【重点知识梳理】1、表文转换题图表的特点在于将抽象的数据通过图形和表格转化为直观的信息,来展现某种变化,进行相关比较,总结发展趋势等。图表解答题就是要求考生将图表中相关信息,用适当的语言表达出来,它主要考查考生对语言的概括提炼能力。答题步骤第一、整体认读图表内容。关注图标题目、表头,把握图表大主题或方向。图表式的要兼顾图表的各个要素(比较对象、比较角度、项目、各种数据及其变化特点),坐标曲线图要抓住曲线变化的规律,柱状、饼式图要抓住各要素的比例分配及变化情况,生产流程图要抓住事理的时空、先后逻辑顺序等。第二、归纳认读结果,注意:①重视数据变化。数据的变化往往说明了某项问题,这可能正是图标的关键处,也是得到观点的源头。②注意图表细节。图表下“注”等细节起提示作用。③把握考题要求。根据考题要求进行回答,才能有的放矢;考题要求往往对内容有一定的提示性。比较题目要求和图标信息,就可准确回答问题。④简要归纳概括。解答前,正确分析图表中所列内容的相互联系,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分析出有关材料的内在联系,再按题目要求(句式、字数) 归纳概括,就符合简答要求了。注意在表达中不能出现语病。特别是在反映事物变化或规律时,选用词语要准确。如表明增长趋势的,可用的词语有“增长(加)了”“增加到”“增长了××倍”,“与同期相比,增长……”等;表明下降趋势可用的词语有“减少了”“减少到”“减少了(百分数、分数)”,但其后不能用倍数。又如表示程度范围的概念:“近一半(约50%左右)”“大部分(比例约在55%—70%)”“绝大多数(比例占70%以上)”“所有”“约几成”等。2、徽标类图文转换题【高频考点突破】一般命题形式:1.画面描述;2.揭示寓意;3.拟写标题;4.编拟公益广告。能力要求:是一种综合性的题型。考查学生的阅读、观察、分析、理解、概括以及语言表达能力。解题指导:(1)描述画面描述画面,具体说就是用描述性的语言介绍画面的内容。描述原则:整体意识,注意细节,注意对象,留意方位,按照顺序,采用恰当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