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七下第三单元《孙权劝学》文言现象整理

七下第三单元《孙权劝学》文言现象整理

七下第三单元《孙权劝学》文言现象整理
七下第三单元《孙权劝学》文言现象整理

一、通假字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邪:通“耶”,语气词。表反问语气。

3、当涂:“涂”通“途”,道路,仕途。亦作当权。

二、古今异义

1、(蒙辞以军中多务)辞:古义:推辞。今义:告别,不接受,解雇。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孤:古义:古时候王侯的自称,我。今义:独自,孤独。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治:古义:研究。今义:治理。

4、(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博士:古义: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

5、(及鲁肃过寻阳)及:古义:到了······的时候今义:以及。

6、(及鲁肃过寻阳)过:古义:到。今义:经过。

7、(即更刮目相待)更:古义:重新。今义:更加。

8、(但当涉猎)但:古义:只。今义:转折连接词,但是。

9、(但当涉猎)涉猎:古义:粗略的阅读今义:捕捉猎物

10、(见往事耳)往事:古义:历史。今义:过去的事。

11、(自以为大有所益)大:古义:很。今义: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

12、(蒙乃始就学)就:古义:从事。今义:就。

1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见:古义:认清。今义:看见。

三、一词多义

1、以:蒙辞以军中多务:介词,用

自以为大有所益:认为)

2、当:但当涉猎:应当

当涂掌事:掌管

3、见:见往事耳:了解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认清

4、大:与蒙论议,大惊:副词,十分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形容词,年长的

四、词语活用

1、蒙辞以军中多务辞:状语后置,名词作动词。

2、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之:主谓取独。

五、特殊句式

1、倒装句

蒙辞以军中多务。

即:蒙以军中多务辞。(介词结构后置)

2、反问句: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吗)!

卿言多务,孰若孤?

2017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整理(课外)

2017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整理(课外篇) 2017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整理(课外篇)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背诵时,用心品味诗人的情怀。 神龟虽寿,犹有竟②时。 蛇③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④伏枥⑤,志在千里。 烈士⑥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⑦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⑧之福,可得永年⑨。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①选自《乐府诗集》。《龟虽寿》是曹操的乐府诗《步出夏门行》四章中的最后一章。②〔竟〕终结,这里指死亡。 ③〔(téng)蛇〕传说中龙的一种,能乘云雾升天。④〔骥〕良马。⑤〔枥(lì)〕马槽。⑥〔烈士〕有远大抱负的人。 ⑦〔盈缩〕原指岁星的长短变化,这里指人寿命的长短。⑧〔养怡〕指调养身心。怡,愉快、和乐。⑨〔永年〕长寿。 过故人庄① 孟浩然 “绿树”两句写出了农村的优美风光,“开轩”两句写出了农家的劳动生活。这些看起来平淡无奇,却充满了回归自然的情趣。

故人具鸡黍②,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③,青山郭④外斜。 开轩面场圃⑤,把酒⑥话桑麻⑦。 待到重阳日⑧,还来就菊花⑨。 ①选自《孟襄阳集》。孟浩然(689740),襄(xiāng)州襄阳(现在湖北襄阳)人。唐代诗人。故人庄,老朋友的田庄。 ②〔黍(shǔ)〕黄米饭。③〔合〕环绕。④〔郭〕这里指村庄的四周。⑤〔开轩面场圃(pǔ)〕打开窗子面对打谷场和菜园。⑥〔把酒〕拿起酒杯。⑦〔桑麻〕这里泛指庄稼。⑧〔重阳日〕九月九日重阳节。⑨〔就菊花〕指欣赏菊花与饮酒。 题破山寺后禅院① 常建 清晨,太阳出来了,在高大林木的遮蔽下,古寺依然沉睡在幽暗中。重重花木掩映着弯弯的小路,来到禅房,更觉幽静。悠长的钟磬声,在万籁俱寂之中带来深远的禅意,使人的心灵愈加沉静。 清晨入古寺,初日②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③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④。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①选自《全唐诗》。常建,生卒年不详。大约是长安(现

屈原列传文言现象

《屈原列传》整理稿 一、一词多义(实词) 1. 属 (1)屈平属草稿未定:写作 (2)骑能属者百余人《项羽本纪》跟随 (3)乃以王属吏《高祖本纪》(zhǔ交付,委托) (4)徒属皆曰:“敬受命”。《涉世家》(shǔ官属;部属) (5)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琵琶行》(动词,隶属,属于。) (6)神情与、黄不属——《核舟记》(动词,类似。) 2. 与 (1)屈平不与:动词,答应,允许 (2)与嬴而不助五国也《六国论》(动词,亲附,结交) (3)信与耳以兵数万《侯列传》(连词和) (4)坚营勿与战《侯列传》(介词和) 注意(3)(4)词性不同,词义相同。 3. 伐 (1)平伐其功:自夸 (2)自矜功伐《项羽本纪》/此五霸之伐也《公子列传》(名词,功劳,功业。)(4)其后欲伐齐(动词,讨伐,进攻。) (5)口诛笔伐(动词,声讨。) 4. 疾 (1)臣少多疾病《情表》(病)

(2)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屈原列传》(恨,痛心) (3)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劝学》(快) (4)其疾病而死《五人墓碑记》(生疾病) 7. 、间 (1)遂于外人间隔《桃花源记》(隔绝) (2)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屈原列传》(离间) (3)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鸿门宴》(暗中) (4)间至矣《廉蔺列传》(从小路) 8. 见 (1)私见良,具告以事《鸿门宴》(会见) (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表被动《屈原列传》(被) 9. 绝 (1)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望《廉颇蔺相如列传》(断绝)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与世隔绝) (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横渡) (4)楚诚能绝齐,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屈原列传》(绝交) 10类 (1)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项脊轩志》(像) (2)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屈原列传》(事物) 11. 迁 (1)顷襄王怒而迁之《屈原列传》(放逐)

(人教版必修高中语文)《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点归纳法(完整版)

《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点归纳 复习资料 一、通假字 1.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高兴。 2.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 3.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 4.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出现。 5.卒起不意(卒惶急无以击轲)卒,通“猝”,仓促,突然。 6.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陵”通“凌”凌辱 7.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振”通“震”惧怕 二、古今异义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信】古义:信物,今义:书信 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 【涕】 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持千金之资币物【币】 古义:礼品;今义:货币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穷困】 古义:走投无路,陷入困境;今义:贫穷,生活贫穷,经济困难 而伤长者之意【长者】古义:品德高尚之人今义:年长之人 今闻购将军之首【购】 古义:重金收买; 今义:购买 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可以】古义:可以用(它)来;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将军岂有意乎【有意】 古义:同意,愿意今义:故意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于是】 古义:在这时;今义:表顺承关系 终已不顾【顾】 古义:回头;今义:照顾,考虑,顾及 北蛮夷之鄙人【鄙人】 古义:粗鄙的人;今义:卑鄙的人 图穷而匕首见【穷】 古义:穷尽;今义:缺少钱财 秦王还柱而走【走】 古义:跑;今义:行走 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提】古义:[dǐ],投掷,投打;今义:用手拿 乃引其匕首提秦王【提】古义:投击,今义:垂手拿着 诸郎中执兵。【郎中】 古义:宫廷的侍卫;今义:称中医医生 断其左股。【股】 古义:大腿;今义:量词。 左右既前【左右】 古义:身边侍臣;今义:方位名词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深】古义:刻毒今义:有深度,与“浅”相对 三、词类活用 【日夜】此臣切齿拊心也:名词作状语,每日每夜 【上】 发尽上指冠:名词作状语,向上 【北】进兵北略地:名词作状语,向北 【旦暮】秦兵旦暮渡易水:名词作状语,早晚 【函】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名词用作状语,用匣子 【厚】 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名词用作状语,用厚礼 【箕】 箕踞以骂曰:名词作状语,像箕一样 【邑】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名词作动词,封邑 【私】丹不忍以己之私:形容词用作名词,私心 【前】 樊於期乃前曰:方位名词用作动词,走上前 又前而为歌曰:方位名词用作动词,走上前 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名词用作动词,走上前  左右既前:走上前非有诏不得上:方位名词用作动词,上前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古诗文汇总(含文言文翻译)

七年级下册 1.伤仲永(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译文: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不曾认识笔、墨、纸、砚,(有一天)忽然放声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诧异,就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仲永)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指定事物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写好,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同乡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花钱求仲永题诗。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乡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里见到他,(他已经)十二三岁了。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回答说:“(他已经)才能完全消失,成为普通人了。” 王先生说:仲永的通晓、领悟能力是天赋的。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要高得多。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后天所受的教育没有达到要求。他天生聪明,像这样有才智的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成为平凡的人;那么,(现在)那些本来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能够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 2.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3.孙权劝学《资治通鉴》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译文: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多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吗?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事务多,谁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自认为有很多好处。”于是吕蒙开始学习。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与吕蒙讨论议事,十分惊奇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吴下阿蒙了!”吕蒙说:“士别三日,就要用新的眼光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然后分别了。

屈原列传字词整理精选全面

文言知识归纳一、通假字 1、离:犹离忧也(通“罹”) 2、指:其称文小而而其指极大(通“旨”) 3、反:人穷则反本(通“返”) 4、绌:屈平既绌(通“黜”) 5、质:厚币委质事楚(通“贽”) 6、见:靡不毕见(通“现”) 7、内:亡走赵,赵不内(通“纳”) 8、濯:自疏濯淖污泥之中(濯通“浊”) 9、被发行吟泽畔 10、乃令张仪详去秦 二、一词多义 1、闻:①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名词,学识) ②无何,宰以卓异闻(动词,闻名) ③况草野之无闻者乎(名词,名气) ④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动词,听到) 2、志: ①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名词,品行) ②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动词,记忆) ③其志洁,其行廉(名词,品行) ④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名词,意愿) ⑤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动词,作标志) 4、疏:①王怒而疏屈平(疏远) ②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名作动,用奏章写) ③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影(形容词,稀疏) ④《谏太宗十思疏》(一种文体) 三、词类活用 1、入:入则与王图议国事(动作状,对内) 2、出:出则接遇宾客(动作状,对外) 3、谗:因谗之曰(形作动,讲坏话) 4、听: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动作名,听取意见) 5、邪曲:邪曲之害公也(形作名,邪恶的小人)方正:方正之不容也(形作名,端方正直的人) 6、明:明道德之广崇(形作动,阐明) 7、蝉:蝉蜕于浊秽(名作状,象蝉蜕壳那样) 8、怒:楚使怒去(动作状,生气地) 9、虎狼:秦,虎狼之国,不可信(名作状,象虎狼那样) 10、祖: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名作动,继承) 11、日:其后楚日以削(名作状,一天天地) 四、古今异义的词 1、颜色:古义:脸色,气色(颜色憔悴)今义:色彩 2、形容:古义:形体,容颜(形容枯槁)今义:对事物进行描述 3、从容:古义:言语举动适度得体(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今义:不慌不忙,镇定自 若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课内外古诗词阅读整理-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课内外古诗词阅读整理 (一)《观沧海》曹操 1、诗中统领全篇的一个字是:观; 从写景的虚实上看,这首诗前八句写实景,后四句写虚景。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是为人称道的名句,请从写作手法和抒情的角度,对其进行赏析。 答:写作手法:诗人借助奇特的想象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写的是虚境即诗人的主观感受。抒发感情:抒发了诗人期望统一祖国的雄心壮志,表现了诗人宽广博大的胸怀。 3.诗中两个“若”字用得好,请你说出好在哪里。 答:有助于表明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是作者的想象之景,体现诗人的博大胸怀。 4、作者登临碣石看到了怎样的景象?请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述。 答:那苍茫浩瀚的大海上,无边无际,海中山岛突兀耸立。山岛之上树木丰茂,生机盎然。随着阵阵萧瑟的秋风,海面上洪波巨澜,汹涌起伏。 5、自选角度赏析诗句。 (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答:实写海水和山岛,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动态的“荡漾的海水”、“洪波”和静态的“耸立的山岛”、“草木”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宏伟辽阔和惊人的力量。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答: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这是虚景,是诗人的主观感受。表现了诗人旷达的胸襟和宏伟的政治抱负--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和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 6、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胸襟和抱负?(诗中“若”字用得好在哪里?)答:通过对大海吞吐宇宙宏大气势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和统一中国的雄心壮志。 7、描绘“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展现的画面。 海岛上树木繁茂,各色花草郁郁葱葱,给人以生机盎然之感。随着一阵萧瑟的秋风,海面上涌起滔天的波浪,汹涌起伏。 8、这首诗表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是什么? 表现了作者虽年老而又想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和博大胸襟。 (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运用何种修辞?有何表达效果?

屈原列传知识梳理答案

《屈原列传》文言知识梳理 一、注音 谗谄(chǎn)靡(mǐ)不毕见 濯淖(nào)滋垢(gòu) 渣滓(zǐ)皭(jiào)然 汶汶(mén)稚(zhì)子 枯槁(gǎo)餔(bū)其糟而啜其醨(lí) 温蠖(huò)娴(xián)于辞令 属(zhǔ)草稿汨(mì)罗 上称帝喾(kù)楚将屈匄(gài) 二、通假字: 1、犹离.忧也通“罹”遭遇 2、人穷则反.本通“返” 3、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通“旨”旨趣 4、自疏濯.淖污泥之中通“浊”污浊 5靡不毕见.通“现”显现 6、屈平既绌.通“黜”罢黜 7、厚币委质.事楚通“贽”见面礼 8、皭然泥.而不滓者也同“涅”染黑 9、被.发行吟泽畔通“披”披散 三、重点实词解释 1、明于治乱,娴.于辞令熟练、熟悉 2、王甚任.之信任 3上官大夫与之同位次

4、争宠而心害.其能忌妒 5、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制定6屈平属.草稿未定写作 7、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改变,更改 8、平伐.其功自夸、炫耀 9、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恨、痛心明 10、“离骚”者,犹离.忧也通“罹”遭遇 11、人穷.则反本处境困难 12、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疲困 13、疾痛惨怛 ..,未尝不呼父母也内心悲痛 14、《国风》好色而不淫.过分而失当 15、靡.不毕见.无见,同“现” 16、其文约.,其辞微.简约含蓄精深 17、举类迩 ..而见义远事物近 18、其志洁,故其称.物芳称许 19、不获世之滋.垢污浊 20、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洁净 泥,同“涅”染黑 21、乃令张仪佯装 ..去秦假装 呈献质,同“贽”见面礼 22、又因.厚币用事者 ...臣靳尚凭借当权者 23、一篇之中,三致.志焉。表达 24、人君无.愚智贤不肖无论 25、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连,跟着

刺客列传文言文翻译

《刺客列传》知识点整理 一、课内知识点整理 1.荆轲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目.之(看) 2. 秦王之遇燕太子丹不善.,(不友好) 3. 奈何以见陵 ..之怨,欲批其逆鳞哉(被欺凌) 4. 愿太傅更.虑之(更加,可译为认真) 5. 太子再.拜而跪,膝行流涕.(两次、眼泪) 6. 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侵地(如果,退回) 7.今行而毋信.,则秦未可亲也(信物) 8. 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但是) 9. 不知吾形已不逮.也(及,赶上) 10. 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拜访)11.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辞别) 12.秦舞阳奉地图柙,以次.进(顺序) 13.卒.起不意,尽失其度.(突然,常态) 14.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成功) 15. 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排列) 16. 使使 ..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派,使者) 17. 图穷.而匕首见(尽) 18. 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趁机) 19. 彼.庸乃知音 ..,窃言是非 ..(那,知晓音乐,好,不好) 20. 秦皇帝惜其善.击筑(擅长) 21.具.知其事,为余道之如.是(详细,像) 22. 不欺.其志,名垂后世(违背) 23. 彼乃以我为非人 ..也(不是同类人) 24. 稍.蚕食诸侯(逐渐,慢慢) 25. 太子丹患.之,问其傅鞠武(担心)26.西约三晋,南连齐楚,北购.于单于(同“媾”,媾和) 27.愿因.太傅而得交于田先生(通过) 28.田先生不知丹之不肖 ..(无能的)29.今闻购.将军首金千斤(悬赏) 30.皆白衣冠 ..以送之(穿衣,戴冠)31.秦王惊,自引.而起,袖绝.(牵,拉;断) 32.秦王方环柱走.,卒惶急(逃跑)33.秦王大怒,益发兵诣.赵(到)

2017年中考语文必背古诗文最全整理

2017年xx必背xx 打“※”的古诗文为考试的重点古诗文,必须背下来; 七年级(上册) ※1、《论语》十二章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2、《xx》·xx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3、《次xx下》·xx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4、《xxxx行》·xx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5、《天净沙·xx》·xx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6、《礼记·虽有嘉肴》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7、《xxxx石兽》·xx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gān),山门圮(pǐ)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zhào)数小舟,曳(yè)铁钯(pá),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fèi),岂能为暴涨携(xié)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yān)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赵世家文言现象整理

《赵世家》知识点整理 一、一词多义。 负:乃二人谋取他人婴儿负之背 先时中山负齐之强兵倚仗 卒:程婴卒与俱匿山中最终 故:复故位原来的吾先君以为无罪,故不诛所以 略:王北略中山之地巡视 攻城略地夺取 微:尘亡国贱俘,至微至陋。地位低下,卑贱。 微言大义深奥、微妙。 微君之疾,群臣固且请立赵后。如果不是,如果没有。即:神即形也,形即神也。副词,就是。 即女也,吾徐死耳。如果,假如。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连词与则相同。那就。 来即我谋。靠近,走近。 即遣兵三万以助备。副词,立刻,马上。 孰:立孤与死孰难?与……相比哪一个更怎么样?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通"熟",仔细。 非然,孰敢作难!谁,哪个。 固:微君之疾,群臣固且请立赵后。本来。 江山险固,沃野万里。坚固。 赵武啼泣顿首固请。坚持,坚决。 胡:国胡以相恤。什么。 杵臼谓朔友人程婴曰:“胡不死?”为什么,怎么。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古代我国西北部民族的统称。请:以臣弑君,子孙在朝,何以惩罪?请诛之。请求对方做某件事。 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请求,相当于请允许我。 诸将请所之请教,请示。 乃置酒请之宴请。 致:乃治灵公贼以致赵盾涉及 非利足也,而至千里到达 罗敷前致词表达 适:而叔带去周适晋到 面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舒畅 所以:夫服者,所以便用者也用来 吾所幸者所以制洛也…的原因 累:国贵戚者名不累损害 必有遗俗之累牵连

同”缧”,捆绑:系累吾民 因:景公因韩厥之众以胁诸将而见赵孤(凭借,依靠) 景公因韩厥之众以胁诸将而见赵孤依靠、凭借 我先王因世之变趁着 因竭其愚忠于是,就 圣人观乡而顺宜,因事而制礼(根据) 王遂往之公子成家,因自请之(于是,就) 焉:且焉置土石(于何,在哪里)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语气词) 请服焉(代词) 盘盘焉,囷囷焉(助词,…的样子) 之:王遂往之公子成家(动词,到…去) 非君之身,乃君之子(结构助词,的) 召而匿之宫中(代词,他) 微君之疾,群臣固且请立赵後(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学而时习之(代词,它) 之二虫又何知(代词,这) 以:盾以得亡( 而) 以致赵盾(介词,用)以臣弑君(介词,凭借……身份) 子孙在朝,何以惩罪?(介词,依照) 吾先君以为无罪(动词,认为) 韩厥具以实告(动词,把) 景公因韩厥之众以胁诸将而见赵孤(目的连词,来) 而叔顺中国之俗以逆简、襄之意(连词,表转折) 而:盾卜之,兆绝而後好(连词,表顺承关系) 而贾为司寇(连词,承接关系) 是非先君之意而妄诛(并列关系) 臣有大事而君不闻(转折连词) 若幸而男(修饰关系连词) 为:盾为国多难(因为) 为之祭邑(介词,给) 及赵武冠,为成人(动词,成为) 吾先君以为无罪(动词,认为) 是为灵公(是) 子强为其难者,吾为其易者(动词,做) 为天下笑者(被) 故:复故位(形容词,原来的)吾先君以为无罪,故不诛(连词,所以) 乃:

刺客列传文言现象整理

高二(1)班刺客列传 一、通假字整理: 1.吾曩者目摄.之 “摄”同“慑”,威慑,震慑 2.嘿.而逃去 “嘿”同“默”,不说话,不出声 3.北购.于单于 “购”同“媾”,媾和,讲和 4.旷日弥久,心惛.然 “惛”通“昏”,糊涂 5.其意不厌. “厌”通“咽”满足 6.诸侯服秦,莫敢合从. “从”同“纵”合纵策政 7.使悉反.诸侯侵地 “反”通“返” 8.秦王必说.见臣 “说”通“悦” 9.右手揕其匈. “匈”通“胸” 10.樊於期偏袒扼捥. “捥”同“腕” 11.此臣之日夜切齿腐.心也 “腐”同“拊” 12.于是太子豫.求天下之利匕首 “豫”通“预” 13.今太子迟之,请辞决. “决”同“诀” 14.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振”通“震” 15.而秦舞阳奉地图柙. “柙”同“匣” 16.图穷而匕首见. “见”通“现” 17.卒.起不意 “卒”通“猝” 18.乃引其匕首以擿.秦王 “擿”通“掷” 19.赐夏无且黄金二百溢. “溢”同“镒”

20.高渐离变名姓为人庸.保 “庸”通“佣” 21.举筑朴.高皇帝 “朴”通“扑” 二、一词多义 1.深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刻毒) 以其求思之深(深刻) 深失所望(副词,很,十分) 2.假 愿大王少假借之(宽容) 假令仆伏法受诛(假如) 汉人未可假大兵全(给予)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借) 3.遗 厚遗秦王宠臣(wei 赠送) 代王嘉乃遗燕王喜书曰(送给)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遗失)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遗漏,忽略) 4.教 乃今得闻教(指教) 曲罢曾教善才服(使,让) 乃修教三年,执干戚舞,有苗乃服(名,教化)5.还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回来) 扁鹊望桓候而还走(同“旋”,掉转身) 入于太庙,还矢先王(归还)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副词,仍然)一樽还酹江月(副词,还是) 6.私 丹不忍一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名,私利) 乃遂私见樊于期(副词,私下)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私人的) 7.资 持千金之资币物(名,资财) 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名,资本)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动,资助) 昔仲尼资大圣之才(凭借) 8.图 请入图之(谋划) 图穷而匕首见(地图) 不图子自归(料到)

七年级上学期丛书中的古诗词整理24首

听蜀僧濬弹琴 蜀僧抱绿绮, 西下峨嵋峰。 为我一挥手, 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 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 秋云暗几重。 赠花卿 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雪梅·其一 作者: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书李世南所画秋景(其一) [宋]苏轼 野水参差落涨痕, 疏林欹倒出霜根。 扁舟一叶归何处? 家在江南黄叶村。 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lóu hāo)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听颖师弹琴 作者:韩愈 昵昵儿女语, 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 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喧啾百鸟群, 忽见孤凤皇。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嗟余有两耳, 未省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 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 湿衣泪滂滂。 颖乎尔诚能, 无以冰炭置我肠! 李凭箜篌引_ 作者: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八月十五夜月 满月飞明镜, 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 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 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

直欲数秋毫。 素梅 闲花野草斗青红, 一着冰霜扫地空. 惟有老梅标致别, 岁寒时节自春风. 墨梅 作者: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 只留清气满乾坤. 李白——《把酒问月》人攀明月不可得, 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 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 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 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 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 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 月光长照金樽里。

《管仲列传》文言知识整理 (1)

《管仲列传》文言知识整理 无锡市辅仁高级中学缪建铭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yǐng)少时常与鲍.叔牙游(bào) 及小白立为桓.公(huán)尝与鲍叔贾.(gǔ) 鲍叔不以我为不肖.(xiào)公子纠败,召.忽死之(shào) 管仲既任政相.齐(xiàng)与俗同好恶 ..(hào)(wù) 仓廪.实而知礼节(lǐn)桓公实怒少.姬(shào) 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shào)知与之为.取(wai) 而不勉之至王.(wàng)匡救其恶.(a) 一、重点词语整理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结交,交往) 鲍叔终.(始终)善遇.(对待)之 齐桓公以.(因而,因此)霸.(称霸) 九合.(联合,会集)诸侯,一.(完全)匡.(扶正)天下 吾始.(当初)困.(贫穷)时,尝与鲍叔贾.(做买卖) 鲍叔不以我为不肖(不成材) 通.货(交换商货。通,流通、交换。)积财 下.(颁布,下达)令如流水之.(至,往)原.(宽广平坦之地) 俗之所否.(非,反对、讨厌),因而去.(废除,革除)之。 吾始.(当初)困.(贫穷)时,尝与鲍叔贾.(做买卖) 慎权衡(衡量,比较。权,秤锤;衡,秤杆。)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欺诈,占便宜) 鲍叔遂进管仲()举荐,推荐 管仲既任政相.(治理)齐,以.(凭借)区区(小、少,微不足道。)之齐在海滨,故论.(主张,学说)卑.(平易,浅近)而.(连词,表因果)易行 桓公实北.(名作状)征山戎(古代北方民族名,又称北戎,匈奴的一支。),而.(连词,表转折)管仲因而令燕修.(遵循,实行)召公之政 岂.(其,表示揣测,大概)(孔子)以为周道.(政治主张,政治措施)衰微 语.(俗话、谚语或古书中的话)曰“将顺(顺势促成)其美.(形作名,美德),匡救(匡正补救)其恶.(形作名,过错) 二、词类活用

屈原列传 字词整理

文言知识归纳 一、通假字 1、离:犹离忧也(通“罹”) 2、指:其称文小而而其指极大(通“旨”) 3、反:人穷则反本(通“返”) 4、绌:屈平既绌(通“黜”) 5、质:厚币委质事楚(通“贽”) 6、见:靡不毕见(通“现”) 7、内:亡走赵,赵不内(通“纳”) 8、濯:自疏濯淖污泥之中(濯通“浊”) 9.被发行吟泽畔 10.乃令张仪详去秦 二、一词多义 1、闻:①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名词,学识) ②无何,宰以卓异闻(动词,闻名) ③况草野之无闻者乎(名词,名气) ④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动词,听到) 2、志: ①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名词,品行) ②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动词,记忆) ③其志洁,其行廉(名词,品行) ④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名词,意愿) ⑤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动词,作标志) 4、疏:①王怒而疏屈平(疏远) ②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名作动,用奏章写) ③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影(形容词,稀疏) ④《谏太宗十思疏》(一种文体) 三、词类活用 1、入:入则与王图议国事(动作状,对内) 2、出:出则接遇宾客(动作状,对外) 3、谗:因谗之曰(形作动,讲坏话) 4、听: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动作名,听取意见) 5、邪曲:邪曲之害公也(形作名,邪恶的小人)方正:方正之不容也(形作名,端方正直 的人) 6、明:明道德之广崇(形作动,阐明) 7、蝉:蝉蜕于浊秽(名作状,象蝉蜕壳那样) 8、怒:楚使怒去(动作状,生气地) 9、虎狼:秦,虎狼之国,不可信(名作状,象虎狼那样) 10、祖: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名作动,继承) 11、日:其后楚日以削(名作状,一天天地)

七年级全册语文古诗词汇总(人教版)

七年级全册语文古诗词汇总(人教版)一.七年级上册 (一)、课内古诗背诵 【观沧海】(曹操·东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次北固山下】(王湾·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唐)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西江月】(辛弃疾·南宋)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二)、课外古诗词背诵 【龟虽寿】(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

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过故人庄】(孟浩然·唐)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唐)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唐)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夜雨寄北】(李商隐·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泊秦淮】(杜牧·唐)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浣溪沙】(晏殊·宋)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如梦令】(李清照·南宋)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

管仲列传文言现象整理

管仲列传 一、一词多义(实词) 游交际,交往少时常与鲍叔游游玩二十而南游江淮 纵,放纵游目骋怀 欺欺骗童叟无欺 欺负,占便宜管仲贫困,常欺鲍叔 压倒,超过讽赋欺相如 善鲍叔终善遇之(友好,亲善) 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擅长,善于)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美好)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认为好)素善留侯张良(形容词作动词,交好)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形容词作动词,做好) 好的,善良的尽善尽美 应答之词,表同意王曰:“善!”乃下令。同“缮”,修治,引申为揩拭:善刀而藏之 事事情世异则事异

奉事,为某人服务管仲事公子纠 进推荐鲍叔遂进管仲前进,与退相对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 进献群臣进谏 同”赆”,赠送萧何为主吏,主进 将扶,持将顺其美,匡救其恶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带领陛下不过能将十万 送以君命将之 带兵的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副词,将要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副词,又、且将信将疑 连词,和、同、与暂伴月将影 易故论卑而易行容易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改变,更改 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换,换取 是以古之易财,非仁者,财多也轻视

相管仲既任政相齐名词作动词,做丞相 吕公者,好相人给人看相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丞相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互相 杂然相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代词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相与,一起 为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前一“为”,执政处理;后一“为”,成为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动,是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介,向 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介,当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

皆为利往介,为了 不者,若属皆为所虏介,被 是 诸侯由是归齐由是,因此 是又在六国下矣这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表示肯定判断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是故,因此 觉今是而昨非正确 走跑,逃跑吾尝三战三走奔向,趋向北走琅琊 仆人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去 废除因而去之 离开高祖欲去 过去的我从去年辞帝京

刺客列传重要知识点

《刺客列传》重点文言知识点 (1)第1-5段 1.一词多义: 其先乃齐人,徙于卫。先:祖先。 而之燕,燕人谓之荆卿。前一“之”字,是动词,到。 使使往之主人。之:用作动词,到。 荆卿则已驾而去榆次矣。去:离开。 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爱:喜欢。 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结:结交。 2.文言虚词: 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虽:虽然。 3.词类活用 盖聂怒而目之。目:用作动词,瞪视。 4.难句翻译指导 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参考译文:荆轲爱好喝酒,天天同杀狗的屠夫和高渐离在燕国的街市上喝酒,喝到尽情以后,高渐离击筑,荆轲就在街市上和着节拍唱歌,相互娱乐,可是过一会又相对哭泣,好象旁边没有别人一般。 翻译指点:“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和而歌于市中“是介宾短语后置句,译成“于燕市饮”,“于市中和而歌”。“酣”酒喝得很畅快,此处可翻译成“尽情”。 (2)6—8段 1.一词多义: 归而求为报秦王者,国小,力不能。报:报复。 擅巴汉之饶。擅:拥有,据有。 是谓“委肉当饿虎之蹊”也。蹊:小路。 乃造焉。造:拜访。 太子逢迎,却行为导,跪而蔽席。却:退。跪:两膝着地。蔽:拂拭。 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报:告知。 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矣。逮:及,到。 2. 文言虚词: 居顷之,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之:助词,用于词尾,无义。 秦王之遇燕太子丹不善,故丹怨而亡归。之:用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又况闻樊将军之所在乎?之:结构助词,的。 虽然,光不敢以图国事。虽然:即使这样。 3. 词类活用 亡之燕,太子丹受而舍之。舍:用作使动词,使……住下来。 (3)9—11段 1.一词多义:

部编本七年级古诗文整理讲课教案

部编本七年级古诗文 整理

观沧海作者:曹操【魏晋】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作者:李白【唐代】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次北固山下作者:王湾【唐代】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天净沙?秋思作者:马致远【元代】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作者:刘义庆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作者:刘义庆【宋代】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论语十二章》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 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 乎?”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子曰:“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 —* ” 云.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诫子书》作者: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屈原列传文言现象整理

屈原列传》整理稿 一词多义(实词) 1. 属 (1)屈平属草稿未定:写作 (2)骑能属者百余人《项羽本纪》跟随 (3)乃以秦王属吏《高祖本纪》(zh u交付,委托) ⑷徒属皆曰:“敬受命”。《陈涉世家》(sh U官属;部属) (5)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琵琶行》(动词,隶属,属于。)(6)神情与苏、黄不属——《核舟记》(动词,类似。) 2. 与 (1)屈平不与:动词,答应,允许 (2)与嬴而不助五国也《六国论》(动词,亲附,结交) (3)信与张耳以兵数万《淮阴侯列传》(连词和) (4)坚营勿与战《淮阴侯列传》(介词和) 注意(3)(4)词性不同,词义相同。 3. 伐 (1)平伐其功:自夸 (2)自矜功伐《项羽本纪》/此五霸之伐也《魏公子列传》(名词,功劳,功业。)(4)其后秦欲伐齐(动词,讨伐,进攻。) (5)口诛笔伐(动词,声讨。) 4. 疾 (1)臣少多疾病《陈情表》(病) (2)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屈原列传》(恨,痛心) (3)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劝学》(快) (4)其疾病而死《五人墓碑记》(生疾病) 7. 、间 (1)遂于外人间隔《桃花源记》(隔绝) (2)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屈原列传》(离间) (3)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鸿门宴》(暗中) (4)间至赵矣《廉蔺列传》(从小路) 8. 见 (1)私见张良,具告以事《鸿门宴》(会见) (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表被动《屈原列传》(被) 9. 绝 (1)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廉颇蔺相如列传》(断绝)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与世隔绝) (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横渡) (4)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屈原列传》(绝交) 10类 (1)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项脊轩志》(像) (2)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屈原列传》(事物) 11. 迁 (1)顷襄王怒而迁之《屈原列传》(放逐)

史记刺客列传(高中文言文阅读)

史记?刺客列传 荆轲者,卫人也。其先乃齐人,徙于卫,卫人谓之庆卿。而之燕,燕人谓之荆卿。 荆卿好读书击剑,以术说卫元君,卫元君不用。其后秦伐魏,置东郡,徒卫元君之支属于野王。 荆轲尝游过榆次,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目之。荆轲出,人或言复召荆卿。盖轰曰:“曩者①吾与论剑有不称者,吾目之;试往,是宜去,不敢留。”使使往之主人,荆卿则已驾而去榆次矣。使者还报,盖聂曰:“固去也,吾曩者目摄之!” 荆轲游于邯郸,鲁句践与荆轲博,争道②,鲁句践怒而叱之,荆轲嘿③而逃去,遂不复会。 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漸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其之燕/燕之处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 居顷之,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太子曰:“愿因先生得结交于荆卿,可乎?”田光曰:“敬诺。”即起,趋出。太子送至门,

戒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使而笑曰:“诺。”偻行见荆卿,曰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也,幸而教之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光窃不自外.言足下于太子也.愿足下过太子于宫。”荆柯曰:“谨奉教。” (选自《史记?刺客列传》,有删改) 【注】①曩者:从前,之前。②争道:争夺棋局上的格道。③嘿:同“默”。 1.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其所游/ 诸侯尽与其 贤豪长者相结其/之燕/燕之处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 B.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其之燕/燕之处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 C.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其/之燕燕之处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 D.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其之/燕燕之处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