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2019年初中物理最新考纲对比分析

2019年初中物理最新考纲对比分析

2019年初中物理最新考纲对比分析
2019年初中物理最新考纲对比分析

2019年初中物理最新考纲对比分析

一、考试性质

促进新课程理念在初中物理数学中真正得到落实,有利于加强学科教与学的正确导向,在全面落实新理念下的课程目标的前提下,注重区分与选拔。

有利于加强学科教与学的正确导向,在全面落实新理念的课程目标的前提下,注重区分与选拔,同时又要强调考试对初中物理教学的引导作用,促进新课程理念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真正得到落实。

二、指导思想:无变化

三、考试依据:无变化

四、考试内容与要求

(1)考试目标和要求:无变化

(2)考试范围和要求

第一部分关于能力要求的调整

有3处有变化,都是语言表述上的变化,具体如下文。

5.科学探究能力

(4)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

★2019年

能通过观察实验和公共信息资源收集资料

★2018年

能通过观察和实验收集数据

能通过公共信息资源收集资料

尝试评估有关信息的科学性

(6)评估

★2019年

能注意探究活动中出现的新问题

★2018年

能注意假设与探究结果间的差异

能注意探究活动中未解决的矛盾,发现新的问题

(7)交流与合作

能表述探究的问题、过程和结果

能听取别人的意见,调整自己的方案

能坚持原则又尊重他人,有团队精神

★2018年

能写出简单的探究报告

在合作中注意既坚持原则又尊重他人

能思考别人的意见,改进自己的探究方案

有团队精神

第二部分科学内容

新增10个考查内容,分别是:

简单机械(杠杆、滑轮)、杠杆平衡条件、生活中的杠杆、滑轮组、摩擦起电现象、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磁场、地磁场、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删除了4处考查内容,分别是:

电磁相互作用、电磁波的应用、通过实验了解物体的惯性、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其他都是语言表述上的变化,具体如下:

【物质】

10.物质的属性与日常生活、科技进步(认识)

11.物质的构成(认识)

15.新材料的特点及应用;

新材料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了解)

说明:说明:物质的属性可以是弹性、磁性、导电性、导热性等

★2018年

10.物质的属性与科技进步(认识)

11.物质的组成(认识)

15.根据提供的信息,了解一些新材料的特点及其对人类生活带来的影响(了解)

说明:物质的属性可以是是弹性、硬度、导电性等

【运动和相互作用】

★2019年

17.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认识)

18.简单热现象分子及分子热运动;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认识)

19. 自然界的各种运动形式;

世界处在不停运动中(认识)

23.物体的惯性;牛顿第一定律(理解、认识)

24.简单机械(杠杆、滑轮);杠杆平衡条件;

生活中的杠杆;滑轮组(认识、探究)

25.压力、压强(理解)

26.流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生活中的大气压(认识、探究)

29.光的反射定律;

光的折射现象及其特点

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及特点(探究、认识)

31.自然发的组成;不同色光混合现象(认识)

32.波长、频率和波速(认识)

33.摩擦起点现象;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认识、探究)

34.磁场;地磁场(认识)

35.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通电螺线管在外部磁场的方向(认识、探究)

37.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电磁感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探究、认识)

38.电磁波;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认识)

★2018年

17.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理解)

18.简单热现象分子及分子热运动;

宏观热现象和分子热运动的联系(认识)

20.自然界的各种运动形式(认识)

24.通过实验了解物体的惯性;物体的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了解、理解、认识)

25.简单机械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探究)

26.压强的概念(理解)

28.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实验探究;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探究、认识)

30.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与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的实验探究(认识、探究)

32.白光的组成;光的色散(认识)

33.波长、频率和波速;

波在信息传播中的作用(认识)

34.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探究)

36.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探究)

37.光是电磁波;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认识)

【能量】

★2019年

39.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

各种各样的能量和生产、生活的联系(认识)

44.机械功;生活、生产中机械功的含义(理解、认识)

45.机械效率;

提高机械效率的途径和意义(认识)

47.内能和热量的概念

49.热机的工作原理;

内能的利用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认识)

52.简单电路图;

简单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连接;

串、并联电路电流和电压的特点(理解、操作、认识)

54.电功和电功率;

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理解、运动)

55.焦耳定律;

用焦耳定律说明说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探究、认识)

56.家庭电路,安全用电和节约用电(认识)

62.核能等新能源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认识)

★2018年

39.能量及其存在的不通过形式;

各种各样的能量和生活中的联系(认识)

44.机械功和功率;

生活、生产中机械功的含义(理解、认识)

45.机械功率(了解)

48.内能的概念;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50.内能的利用

51.热量的概念

50.热机的工作进程;

内能的利用(认识)

55.简单电路图;

简单串联电路或并联电路的连接(理解、操作)

57.电功率和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及其简单计算;

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理解、认识)

58.电流一定时,导体消耗的电功率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认识、探究)

59.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常识;

安全用电(认识、探究)

65.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认识)

五、考试方式与试卷结构:无变化

六、试题示例:无变化

“2019高考物理考纲”的变化及解读

“2019年高考物理考纲”的变化及解读2019年高考物理考纲的变化及解读 考纲,是命题的参考,直接反映出高考的命题动向,为复习备考指明了方向。 (一)考纲新变化 变化1:考核目标、考试范围及题型示例部分第一段第一句,由原来的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变为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 变化2:考核目标、考试范围及题型示例部分第二段中,由原来的注意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变为注意物理知识在日常学习生活、生产劳动实践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大力引导学生从解题向解决问题转变。 变化3:考核目标、考试范围及题型示例部分第二段中,由原来的以有利于高等学校选拔新生,并有利于激发考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变为以有利于高等学校选拔新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变化4:题型示例部分例12由原来的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第20题换成了2018年全国卷I的第20题。 【原题】目前,在地球周围有许多人造地球卫星绕着 1 / 6

它运转,其中一些卫星的轨道可近似为圆,且轨道半径逐渐变小。若卫星在轨道半径逐渐变小的过程中,只受到地球引力和稀薄气体阻力的作用,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卫星的动能逐渐减小 B.由于地球引力做正功,引力势能一定减小 C.由于气体阻力做负功,地球引力做正功,机械能保持不变 D.卫星克服气体阻力做的功小于引力势能的减小 【答案】BD 【说明】本题结合地球所处的近太空卫星目前的实际状况,将卫星轨道半径逐渐变小的原因限制为一个因素进行设问,考查考生应用万有引力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功能关系进行推理判断的能力。难度适中。 【换后】2017年,人类第一次直接探测到来自双中子星合并的引力波。根据科学家们复原的过程,在两颗中子星合并前约100s时,它们相距约400km,绕二者连线上的某点每秒转动12圈,将两颗中子星都看作是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由这些数据、万有引力常量并利用牛顿力学知识,可以估算出这一时刻两颗中子星() A.质量之积B.质量之和C.速率之和D.各自的自转角速度 【答案】BC 2 / 6

2019年全国高考大纲文科数学(word版)

全国高考大纲文科数学(word版)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 文科数学 I.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II.考试内容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1和系列4的内容,确定文史类高考数学科考试内容. 数学科的考试,按照“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的原则,确立以能力立意命题的指导思想,将知识、能力和素质融为一体,全面检测考生的数学素养. 数学科考试,要发挥数学作为主要基础学科的作用,要考查考生对中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要考查考生对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本质的理解水平,要考查考生进入高等学校继续学习的潜能.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1.知识要求 知识是指《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1和系列4中的数学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公理、定理以及由其内容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还包括按照一定程序与步骤进行运算、处理数据、绘制图表等基本技能. 各部分知识的整体要求及其定位参照《课程标准》相应模块的有关说明. 对知识的要求依次是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 (1)了解:要求对所列知识的含义有初步的、感性的认识,知道这一知识内容是什么,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步骤照样模仿,并能(或会)在有关的问题中识别和认识它. 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了解,知道、识别,模仿,会求、会解等. (2)理解:要求对所列知识内容有较深刻的理性认识,知道知识间的逻辑关系,能够对所列知识做正确的描述说明并用数学语言表达,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内容对有关问题进行比较、判别、讨论,具备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描述,说明,表达,推测、想象,比较、判别,初步应用等. (3)掌握:要求能够对所列的知识内容进行推导证明,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讨论,并且加以解决. 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掌握、导出、分析,推导、证明,研究、讨论、运用、解决问题等. 2.能力要求 能力是指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以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1)空间想象能力:能根据条件作出正确的图形,根据图形想象出直观形象;能正确地分析出图形中的基本元素及其相互关系;能对图形进行分解、组合;会运用

中考物理考试大纲(20200930070430)

福建省初中学业考试大纲 (物理) 一、考试性质 初中物理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终结性省级考试,目的是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是否达到《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 年版)》所规定的学业水平。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 二、命题依据 以《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为指导,以《2015年福建省初中学业考试大纲(物理)》为依据,结合初中物理教学实际进行命题。 三、命题原则 1.导向性:正确发挥考试的导向功能。坚持以学生为本,强调能力立意,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应用,引导教师改进教学方式,引导学校加强教学管理。 2.基础性:重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考查。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掌握和应用程度的基础上,注重考查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同时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渗透。避免出现繁、难、偏、旧试题。 3.应用性: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试题素材应自然融洽地联系学生实际,反映物理科技的发展及其应用,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之中运用学过的知识和掌握的方法、能力去分析和解决问题,拉近物理与生活的距离,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不出似是而非、脱离实际的试题和“机械性记忆”试题。 4.探究性:加强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应该从过程与方法入手,立意于能力,侧重考查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的理解和内化,避免将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知识化、程序化、形式化和标签化。 5.开放性:重视开放创新能力的考查。应设计适量的开放性试题,考查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6.科学性:严格按照科学命题的程序和要求组织命题。发挥不同类型试题的功能,确 保学生发挥其真实水平;试题及评分标准要科学、严谨,杜绝出现知识性、技术性的错误

2018年高考考试大纲(物理)

2018年高考考试大纲(物理) 总纲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以下简称“高考”)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规范性文件和标准,是考试评价、复习备考的依据。《考试大纲》明确了高考的性质和功能,规定了考试内容与形式,对指导高考内容改革、规范高考命题都有重要意义。《考试大纲》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和能力的要求,参照《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并考虑中学教学实际而制定。 《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科学设计命题内容,增强基础性、综合性,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考考试内容改革注重顶层设计、统筹谋划,突出考试内容的整体设计,科学构建了高考评价体系。高考评价体系通过确立“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这一高考核心功能,回答了“为什么考”的问题;通过明确“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层考查内容以及“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四个方面的考查要求,回答了高考“考什么”和“怎么考”的问题。《考试大纲》是高考评价体系的具体实现,也体现了高考考试内容改革的成果和方向。 《考试大纲》是教育部考试中心和各分省命题省市在命题中都应当严格遵循的,是制定《考试说明》的原则依据。各分省命题省市在《考试大纲》的基础上,可以结合本省市高考方案和教学实际制订《考试说明》。 本《考试大纲》的解释权归教育部考试中心。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 物理 Ⅰ. 考核目标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理工类物理科考试内容。 高考物理试题着重考查考生的知识、能力和科学素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意物理与科学技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联系,注意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广泛应用,以有利

高观点下的中学物理专题分析

研究生课程进修班试卷封面 姓名: 单位: 专业: 考试科目:高观点下的中学物理专题分析考试分数: 2011年 12 月 27 日

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进修班考试试卷评分表

高观点下的中学物理教学研究考试题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计20分) 1、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是(运动)。 2、(麦克斯韦)从理论上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赫 兹)又用实验验证了电磁波的存在。 3、吉布斯在《统计力学的基本原理》中建立了(统计系综)体系,提 出了(矢量分析)等概念,阐明了(热力学)等现象的本质。 4、(普朗克)在物理学史上第一次提出能量子的概念。 5、规范粒子是指(传递相互作用的媒介粒子)。 6、戴维逊和汤姆逊因验证(晶体对电子的衍射现象)分享1937年的 物理学诺贝尔奖金。 7、泡利提出(泡利不相容原理),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计25分) 1、例举几个混沌现象。 答:气候不能精确重演与长期天气预报者无能为力之间必然存在着 一种联系,这就是非周期与不可预见性之间的联系。他还发现了混 沌现象“对初始条件的极端敏感性”。这可以生动的用“蝴蝶效应”来 比喻:在做气象预报时,只要一只蝴蝶扇一下翅膀,这一扰动,就 会在很远的另一个地方造成非常大的差异,将使长时间的预测无法 进行 许多曾被认为是噪声的信号,其实是一些简单的规则生成的。这些 包含内在规则的“噪声”不同于真正的噪声, 表征复杂时间序列特性的统计量是功率谱(power spectrum),它把 复杂的时间序列分解成不同频率的正弦振荡的叠加。在给定频率处 的功率谱值与频率的正弦波系数的平方成正比。典型的功率谱由一 个或多个尖峰,它们对应于信号中出现的主要频率。除这些主峰外, 其他频率也可能出现,不过幅度较低,而且功率谱通常分布在一个 宽频带上。 2、粒子物理面临十大问题是什么? 答:粒子物理面临十大问题: (1)是否存在未发现的自然规律,如新的对称性和新的物理规律? (2)是否存在额外维空间? (3)能否把自然界所有的力统一为一种力? (4)为什么存在如此多的种类不同的粒子? (5)为什么夸克和轻子只有三代?粒子质量的起源是什么? (6)什么是暗物质?如何在实验室中产生它? (7)什么是暗能量?

2019年高考考试大纲

2019年高考考试大纲 (思想政治) 教育部考试中心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微信搜索:爱尚政治课(aszzk888),了解更多)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笔试、闭卷。 2.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满分为300分。 3.试卷结构与题型: 试卷包括Ⅰ、Ⅱ两卷。 第Ⅰ卷为政治、历史、地理三个科目的必考题。题型为单项选择题,共计140分。 第Ⅱ卷由政治、历史、地理三个科目的必考题和历史、地理学科的选考题组成,共计160分。试题只涉及单学科的内容,不涉及跨学科综合。 必考题为政治、历史、地理各学科的必修内容。政治学科还包括年度间重要时事政治;地理学科涉及初中地理的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的相关内容。 选考内容包括地理、历史两个学科的部分选修模块。 4.分值比例:政治、历史、地理科目各100分。 5.组卷:试题按题型、内容等进行排列,选择题在前,非选择题在后,同一题型中同一学科的试题相对集中,同一学科中的不同题目尽量按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 Ⅲ.考试内容及题型示例 思想政治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思想政治学科考试内容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的教学内容确定。 思想政治学科考试反映对考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注重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论证阐释、分析评价、探究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1.获取和解读信息 ?从试题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 ?从试题的图表等形式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 ?准确、完整地理解并整合所获取的有关信息 2.调动和运用知识 ?有针对性地调动有关学科知识,做出正确的判断和推理 ?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重大时事和相关信息 ?综合检索和选用自己的“知识库”中的有关知识和技能 3.描述和阐释事物 ?准确描述试题所涉及的学科基本概念、观点和原理 ?运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有关社会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全面阐释或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4.论证和探究问题 ?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体现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创见性作答?整合学科知识和方法,论证或探究问题,得出合理的结论 ?用顺畅的语言、清晰的层次、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二、考试范围与要求 本大纲仅规定《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中必修课程的考试范围。关于《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中选修课程的内容由各实验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各自教学实际情况具体规定。 第一部分经济生活 1. 货币

2019北京高考考试说明发布

2019年高考北京卷《考试说明》发布。新版《考试说明》继续强调立德树人,突出能力、思维和学科素养的考查。和去年相比,在保持整体稳定的基础上有微调。其中,英语学科单项填空题调整为语篇填空题,政治学科和生物学科调整“考试范围与要求”内容,所有学科的“参考样题”都用2018年北京卷部分试题进行相应替换。 下面即《关于2019年高考北京卷〈考试说明〉修订的说明》,让我们先睹为快~

【语文】 2019年北京卷《考试说明》(语文)的修订,依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和《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同时结合北京市高中语文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情况,总体稳定,局部调整。 新版《考试说明》中,“试卷结构”“考试内容及要求”“附录1古诗文背诵篇目”“附录2经典阅读篇目例举”均保持不变。“参考样题”略有调整,删去个别往年旧题或试测题,将2018年高考北京卷语文部分试题纳入,具体调整如下: 调整后,参考样题总数由2018年的69道增至71道。从整体看,2019年参考样题体现出对语文基础、经典阅读、思维品质的重视,反映高考语文北京卷的命题思想和考查思路。 1.重视语文基础,突出综合与运用 扎实的语文基本功对学生的素养形成、终身发展有重要意义。样题强调在阅读、表达等语文活动中,重视知识的理解与运用,重视知识与能力的融合贯通,突出以特定情境为依托进行综合考查的思路。如2018年第15题,在阅读情境中考查对古代诗歌基本表现手法的理解和运用,第17题第④题,用校庆致辞的现实生活场景引出古诗文默写,表现出积累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特征。 2.重视经典阅读,强调理解和感悟 经典著作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和较高的审美价值,是传承文化、塑造品格的重要载体。样题强调阅读经典文学和文化著作,应在把握主要内容的前提下,理解、感受和领悟作品的形象、主旨及思想内涵等。如2018年第13题考查儒学经典《论语》,

上海初中物理专题复习(情景分析专题)

六、情景分析专题 1、在“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黄同学选用了两块材质相同、厚度不同的海绵A 、B ,以及若干完全相同的砖块进行实验。实验中,他将砖块分别叠放在A 、B 海绵的表面,并保持海绵与砖接触面的形状和大小始终一致,实验过程如图1(a )、(b )、(c )、(d )、(e )、(f )所示,观察到海绵的形变程度为△L 1、△L 2、△L 3和△L 4,且△L 2>△L 4>△L 1>△L 3 。请根据实验条件及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⑴ 分析比较图1(b )和(c )[ 或(f )和(g )] 中海绵形变程度以及相关条件可得 初步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分析比较图1(b )和(f )[ 或(c )和(g )] 中海绵形变程度以及相关条件可得 初步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同学做“研究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大小与支持面的倾斜程度的关系”实验,他用双面胶将一个200克的砝码固定在1米长的塑料直尺中间,将直尺的左端放在水平桌面上,用手提右端,如图2(a )所示。然后缓缓抬高右端, ①比较图 2( a )和( b )[或图 ( a )和(c )]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较图2(b )和(c )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小组在探究“物体对支撑面的压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时,用左端固定在桌子一端的弹性薄钢片进行实验。先将钢片水平放置,再将重力不同的砝码放置在钢片中间,其实验步骤与现象如图12(a )、(b )和(c )所示。接着,将钢片右端抬起与水平方向成一定夹角,将砝码放置在钢片中间,其实验步骤与现象如图3(d )、(e )所示。(砝码重G a <G b <G c = G d = G e ) ⑴ 析比较图3(a )、(b )、(c ),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⑵ 分析比较图3(c )、(d )、(e ),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4、某小组选用电源、电键、2个电压表、定值电阻R 1、R 2、R 3 (已知R 1<R 2<R 3)及若干导线来“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实验过程如图8所示, 图1 (a ) (b ) (c ) (e ) (f ) (g ) 图2 (a ) (c ) 图3 (b ) (c ) (a ) (d ) (e )

2017福建省中考初中物理考试大纲

物理 一、课程理念、教育教学原则 (一)落实“立德树人”。把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指导思想,深刻领悟“立德树人”的思想精髓,充分挖掘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德育内涵,在物理教育教学活动中渗透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以及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立足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基础,联系学生的学习实际,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和谐、自然的教学环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使每个学生学习科学的潜能都得到发展。 (三)注重实验、探究。合理设计实验、探究活动,有效实施实验、探究教学,注重引导学生在实验、探究中理解概念、发现规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发展实验能力和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 (四)发展科学思维。关注物理概念的建立过程和物理规律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从中感悟科学方法的应用,逐步养成科学思维习惯,培养学生认识事物、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五)理论联系实际。加强物理知识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等的联系,引导学生了解物理概念、规律等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将物理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意识。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二、课程实施 (一)课程开设 根据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的要求,按照规定的课时安排,开足开齐初中物理课程,尤其要加强实验教学。 (二)教学要求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为依据,针对我省初中物理教学实际,对《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提出较明确、具体的学习要求以及相应的教学建议。

(完整word版)2019年新课标物理高考大纲

物理 Ⅰ.考核目标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理工类物理科考试内容。 高考物理试题着重考察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科学素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意物理与科学技术、社会和经济生产发展的联系,注意物理知识在日常学习生活、生产劳动实践等方面的管饭应用,大力引导学生从“解题”向“解决问题”转变,以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高考物理科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并把对能力的考查放在首要位置;通过考核擦知识及其运用来鉴别考生能力的高低,但不把某些知识与某种能力简单地对应起来。目前,高考物理科要考查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理解能力 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他们在简单情况下的应用;能够清楚地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包括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达);能够鉴别关于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2.推理能力 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物理事实、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做出正确的判断,并能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 3.分析综合能力 能够独立地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找出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能够把一个复杂的问题分解为若干较为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4.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进行表达和分析。 5.实验能力 能独立地完成表2、表3中所列的似乎眼,能明确实验目的,能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能控制实验条件,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能对结论进行分析和评价;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制订解决方案;能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试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包括简单的设计性实验。 这五个方面的能力要求不是孤立的,在着重对某一种能力进行考查的同时,也不同程度地考察了与之相关的能力。并且,在应用某种能力处理或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因而高考对考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加以论证解决等探究能力的考查渗透在以上各种能力的考查中。

上海初中物理专题复习(表格分析专题)

七、表格分析专题 1、某小组同学在学习了密度知识后,甲同学依据“石块扔入河中的水里总是沉入河底,木头放进水里却会浮在水面”,猜想:沉入水中的物体不受浮力; 乙同学根据“浸入水中的铁块最终静止在容器底部、浸入水银中的铁块最终漂浮在水银面上”的现象,猜想:物块密度与液体密度的大小关系,可能会对它浸入液体中后的最终状态有影响。 ⑴于是他们首先用细线把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如图 1(a )所示),测出物体所受的重力G = 3.2牛;再把该石块浸没在水中(如图1(b )所示),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_牛,发现测力计对物体的拉力_________物体的重力(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从而判断出甲同学的猜想是________的(选填“正确”或“错误”)。 ⑵接着他们用若干体积相同、密度不同的实心物块和足够的水进行实验,并将实验数据及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记录在表三中。 表三 实验序号 1 2 3 4 5 6 物块 A B C D E F 物块密度 (千克/米3) 2.7×103 2.2×103 1.1×103 0.9×103 0.6×103 0.4×103 物体浸在水中的实验现象 ①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或2或3的数据及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时,物块最终静止在容器底部。 ②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_____的数据及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浸入水中 A B C D E F (a ) (b ) 图1

的实心物块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时,物块最终漂浮在水面上。 ③至此,大家认为上述实验数据有限,要完善证实乙同学的猜想是否正确,应该用更多的实验数据进行验证。于是他们决定下面还要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它提供全面、有力的依据。 2.某小组同学连接图15所示的电路开展电学实验,其中定值电阻R 1的阻值为10欧,滑动变阻器R 2标有“50Ω 2Α”字样,电路连接正确。闭合电键后,他们首先将变阻器R 2的滑片P 所示。 ①该小组同学在完成第一次实验后,将滑片 P________移动。(选填“向a 端”、“向b 端”或“没有”) ②请在表格的栏目中,填上电压表V 1、V 2的符号。 ③若已知三次实验时电流表的示数分别为0.4安、0.3安和0.2安,请将以上示数正确地填入表格。 ④若要利用上述表格中的数据验证导体中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的关系,则可以选用表格中的哪几列数据,并说明选用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小组同学做实验探究盛有液体的容器底部受到液体压强、压力大小遵循的规律.如 图3(a)所示三个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中分别注入质量相等的水,利用仪器测得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并将相关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一中;又用酒精重复上述实验,并将数据记录在表二中。之后,他们又在如图3(b)所示三个不同底面积的口大底小容器中注入等质量的水,重复上述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三中。(800ρ=酒精千克/米3) 图2

(完整word版)2019年全国新课标高考化学考试大纲

2019年全国新课标高考化学考试大纲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19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理工类化学科考核目标与要求。 2019年高考化学大纲考核目标与要求 化学科考试,为了有利于选拔具有学习潜能和创新精神的考生,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将在测试考生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基础上,全面检测考生的化学科学素养。 化学科命题注重测量自主学习的能力,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以促进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一)对化学学习能力的要求 1.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 (1)能够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融会贯通,有正确复述、再现、辨认的能力。(2)能够通过对实际事物、实验现象、实物、模型、图形、图表的观察,以及对自然界、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进行初步加工、吸收、有序存储的能力。 (3)能够从试题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确地提取实质性内容,并经与已有知识块整合,重组为新知识块的能力。 2.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 (1)能够将实际问题分解,通过运用相关知识,采用分析、综合的方法,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 (2)能够将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成果,用正确的化学术语及文字、图表、模型、图形等表达并做出解释的能力。 3.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 (1)了解并初步实践化学实验研究的一般过程,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在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过程中,运用科学的方法,初步了解化学变化规律,并对化学现象提出科学合理的解释。 (二)对知识内容的要求层次 为了便于考查,将高考化学命题对各部分知识内容要求的程度,由低到高分为了解、理解(掌握)、综合应用三个层次,高层次的要求包含低层次的要求。其含义分别为: 了解:对所学化学知识有初步认识,能够正确复述、再现、辨认或直接使用。 理解(掌握):领会所学化学知识的含义及其适用条件,能够正确判断、解释和说明有关化学现象和问题,即不仅“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 综合应用:在理解所学各部分化学知识的本质区别与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运用所

初三物理知识点大纲

初三物理知识点大纲: ●声音 ①声音是由震动产生的,正常情况下声速=340 m/s ②声音的音色用来辨别是什么物体发声(鸟叫狗叫,但是男女是用音调来辨别的) ③声音的音调指高低音 ④声音的响度指声音的大小 ●光学 ①小孔成像说明光沿直线传播 ③光的反射实验: ④光的散射:彩虹 ⑤光的折射:摄入密度越大的介质时,折射角越小。(折射角是光和法线夹角) ⑥凸透镜:汇聚光路;凹透镜:发散光路 ⑦凸透镜成像规律 照相机原理 用来计算焦距f 投影仪原理

总结: 1)平行光摄入凸透镜,折射光线过焦点(第1个),同理,凹透镜折射光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第6 个) 2)过凸透镜中心则沿直线传播(第3个);凹透镜同理。 3)过焦点射入凸透镜,沿直线传播(第2个和第4个);凹透镜同理(第7个) 4)不过焦点的光线射入凸透镜时,光线过焦点(第5个);凹透镜同理(第8个) 热 ①内能:物体内部的热能;Q=c m t。式中:c 是比热容(比热容越大越难升温);m是质量;t 是温度差(从0度升温到100度,t是100)、 ②温度计的使用以及误差: ③物态变化 ④晶体和非晶体

⑤ 热机(了解就行) 力 ① 力的作用:改变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物体形状 ② 运动和静止:选参照物 ③ 密度的测量实验:密度=m/V 知道质量和体积就可以算出密度 ④ 重力: G=m g ; g=10 N/g ⑤ 压力:F=P s 其中P:压强、s :接触面积 在左图(固体熔化过程)中的甲中: AB 段:升温过程 只有固体 BC 段:温度不变 固液共存 CD 段:温度上升 只有液体 支持力

⑥ 压强:P=F/s ; P=ρgh 其中:ρ:密度、g=10、h :高度 ⑦ 压强的测定实验:如下图所示 ⑧ 流速越快,压强越小。(高铁设置安全线); ⑨ 连通器:水位一致如右图。 ⑩ 浮力:F 浮=ρ液gV 排 =G 排 又叫阿基米德定律 11 惯性只与质量有关,与其他无关。 12 杠杆: 13 做功:总功 W 总=Fs 其中s :在力的方向上运动的距离;有用功:W 有=Gh h 是高度;效率η=W 有/W 总 x100% 二力平衡:作用于同一物品上,如上图 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如打人手疼 1) F 左 L 左=F 右L 右 其中L 为力臂(支点到力作用点的水平距离) 2) 滑轮:n 就是连接在动滑轮上面的线条数。连接天花板的是定 滑轮。 力臂

2019年高考物理考纲

2019年高考物理考试大纲 Ⅰ. 考核目标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03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理工类物理科考试内容。 高考物理试题着重考查考生的知识、能力和科学素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意物理与科学技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联系,注意物理知识在日常学习生活、生产劳动实践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大力引导学生从“解题”向“解决问题”转变,以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高考物理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并把对能力的考查放在首要位置;通过考查知识及其运用来鉴别考生能力的高低,但不把某些知识与某种能力简单地对应起来。 目前,高考物理科要考查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理解能力 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它们在简单情况下的应用;能够清楚地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包括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达);能够鉴别关于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2. 推理能力 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物理事实、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做出正确的判断,并能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 3. 分析综合能力

能够独立地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找出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能够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较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4. 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进行表达和分析。 5. 实验能力 能独立地完成表 2、表 3 中所列的实验,能明确实验目的,能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能控制实验条件,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能对结论进行分析和评价;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制订解决方案;能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包括简单的设计性实验。 这五个方面的能力要求不是孤立的,在着重对某一种能力进行考查的同时,也不同程度地考查了与之相关的能力。并且,在应用某种能力处理或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因而高考对考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加以论证解决等探究能力的考查渗透在以上各种能力的考查中。 Ⅱ. 考试范围与要求 要考查的物理知识包括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学、原子核物理学等部分。考虑到课程标准中物理知识的安排和高校录取新生的基本要求,考试大纲把考试内容分为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两类,必考内容有 5 个模块,选考内容有 2 个模块,具体模块及内容见表1。除必考内容外,考生还必须从 2 个选考模块中选择 1 个模块作为自己的考试内容。必考和选考的内容范围及要求分别见表 2 和表 3。考虑到大学理工类招生的基本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得削减每个模块内的具体考试内容。

上海初中物理专题复习(表格分析专题)

七、表格分析专题 1、某小组同学在学习了密度知识后,甲同学依据“石块扔入河中的水里总是沉入河底,木头放进水里却会浮在水面”,猜想:沉入水中的物体不受浮 力;乙同学根据“浸入水中的铁块最终静止在容器底部、浸 入水银中的铁块最终漂浮在水银面上”的现象,猜想:物块 密度与液体密度的大小关系,可能会对它浸入液体中后的最 终状态有影响。 ⑴于是他们首先用细线把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如图 1(a)所示),测出物体所受的重力G = 3.2牛;再把 该石块浸没在水中(如图1(b)所示),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_牛,发现测力计对物体的拉力_________物体的重力(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从而判断出甲同学的猜想是________的(选填“正确”或“错误”)。 ⑵接着他们用若干体积相同、密度不同的实心物块和足够的水进行实验,并将实验数据及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记录在表三中。 表三 实 验 序 号 123456 物 块 A B C D E F 物 块 密 度 (千 克/ 米 2.7× 103 2.2× 103 1.1× 103 0.9× 103 0.6× 103 0.4× 103 (a) 图

①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或2或3的数据及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时,物块最终静止在容器底部。 ②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_____的数据及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浸入水中的实心物块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时,物块最终漂浮在水面上。 ③至此,大家认为上述实验数据有限,要完善证实乙同学的猜想是否正确,应该用更多的实验数据进行验证。于是他们决定下面还要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它提供全面、有力的依据。 2.某小组同学连接图15所示的电路开展电学实验,其中定值电阻R 1的阻值为10欧,滑动变阻器R 2标有“50Ω 2Α”字样,电路连接正确。闭合电键后,他们首先将变阻器R 2的滑片P 移动到某一位置,读出各个电表的示数;然后再将滑片P 向变阻器R 2实验时电压表V 1、V 2 b 端”或“没有”) 图2 b

2020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

2020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

新考点 标点意义:语言文字运用中新增标点的意义这一考点。全国卷Ⅱ考查对“引号”不同意义的理解与辨析。 新题型 理由探究题:实用类文本阅读中新增理由探究题。全国卷Ⅱ、全国卷Ⅲ主观题考查探究某一观点或现象的 原因。 新要求 1.语言文字运用(1)词语辨析①考查范围扩大。一改往年只考查成语(辨析或选用),变为考查实词(双音节、三音节)、短语、成语,而且都是常见、常用的词语。 ②考查位置改变。全国卷Ⅱ在病句题中考查词语的正确使用。 (2)补写句子渗透逻辑推断能力。三套全国卷的第20题都采用了往年常考题型——补写句子,但不 同的是,三道试题都选择了生物科普类材料。要拟写出正确答案,除了要考虑前后语意连贯、内容贴切外,还要深谙其中的科学原理,这类题型凸显了对考生逻辑推断能力的考查。 (3)新闻压缩旧题型重新包装。三套全国卷的第21题都考查了对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三道试 题都选取真实新闻报道。试题要求提取关键信息,考查考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2.文言文阅读材料来源更靠前。选取了“二十四史”中成书最早的《史记》,且都是考生熟知的历史人物,体现了对教材知识的迁移。

3.论述类文本阅读渗透课标“学习任务群”思想。全国卷Ⅰ第3题的C项,考查了文本内容与课外说法的相通性。 4.实用类文本阅读选材范围扩大。全国卷Ⅰ选择了科普说明文文段。 5.文学类文本阅读渗透整本书阅读要求。全国卷Ⅰ的第9题,从鲁迅整本书的角度,考查考生对文本的理 解能力。 6.写作应用文体全面呈现。全国卷Ⅰ和全国卷Ⅱ考查了演讲稿、书信、观后感,把应用文的写作作为考查 的一个方面。 二、未实施高考综合改革省份2020高考大纲和说明 (除浙江、上海、北京、天津、山东、海南外的其他所有省份,也包括广东、河北、辽宁、江苏、湖南、 湖北、福建、重庆8省市的2020届考生) 1.高考大纲(沿用2019版) 仍使用《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科)》和《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上述考纲既是2020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考命题的参考,也 是各省(自治区、直辖市)2020年参加高考的考生复习备考的参考。 其中,“文科考试大纲”含语文、汉语、数学(文)、英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七科;“理科考试大纲”含语文、汉语、数学(理)、英语、物理、化学、生物七科。 2.考试大纲的说明(沿用2019版) 仍使用《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文科)》和《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理科)》是“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配套图书。两本考 试说明可供2020年全部使用教育部考试中心试卷(全国卷)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兵团)使用,也可 供自主命题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参考。

初中物理人教版考纲

教学大纲对知识点要求 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能根据日常生活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时间。 2.能通过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 3.知道长度和时间的国际单位及常用单位,知道各单位间的换算。 能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 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 能通过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测量长度。 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 会使用刻度尺测长度 知道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 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实验:用毫米刻度尺测长度 2、机械运动 1.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2.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会用刻度尺和钟表测平均速度。 4.知道世界处于不停的运动中,能举例说明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活动建议讨论测量火车(汽车)速度的各种方案. 知道世界处于不停的运动中。能举例说明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 知道机械运动。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理解速度的概念。理解速度的公式

知道匀速直线运动 知道平均速度 会用尺和钟表测平均速度 3、声 1.通过实验,认识声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了解乐音的特性。 3.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 4.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 通过实验,认识声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了解乐音的特性 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 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 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知道乐音的三要素 知道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4、光的色彩、光的传播 1.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2.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 3.比较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的不同现象。 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 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 比较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的不同现象。 知道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5、平面镜、光的反射 1.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2.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 3.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规律。 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 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规律。 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完整版)2019高考物理考试大纲

2019高考物理考试 大纲 Ⅰ. 考核目标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03 年 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理工类物理科考试内容。 高考物理试题着重考查考生的知识、能力和科学素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意物理与科学技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联系,注意物理知识在日常学习生活、生产劳动实践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大力引导学生从“解题”向“解决问题”转变,以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 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高考物理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并把对能力的考查放在首要位置;通过考查知识及其运用 来鉴别考生能力的高低,但不把某些知识与某种能力简单地对应起来。 目前,高考物理科要考查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理解能力 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它们在简单情况下的应用;能够清 楚地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包括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达);能够鉴别关于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 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2.推理能力 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物理事实、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做出正 确的判断,并能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 3.分析综合能力 能够独立地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找出起 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能够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较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能够提出 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4.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能运用几 何图形、函数图像进行表达和分析。 5.实验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