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大学语文老子三章理解材料

大学语文老子三章理解材料

大学语文老子三章理解材料
大学语文老子三章理解材料

一、水“几于道”的朴素唯物论思想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世界的本源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根据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老子所说的“道”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呢?对这个问题学术界存在争议。而本书则认为老子的“道”具有朴素唯物论的思想。

首先,老子对“道”的论述有明显唯物主义倾向。在《道德经》的第一章说:“道可道,非常道。”第四章中说:道“渊兮似万物之宗。”第八章中说:水“几于道”。第二十一章中说:“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第二十五章中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

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第四十一章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第五十一章说:“道生之而德畜之。”第六十三章说:“道者,万物之注。”如果把这些论述综合起来,其主要意思就是:道,是独立存在于天地之先的万物之源。道生万物,是万物之宗,万物之注;道中有象,道中有物,道法自然。这些论述可以看出老子唯物主义的倾向是显而易见的。但老子又同时说,道是非常道,不能用语言来表述,是唯恍惟惚,是难于捉摸的,这样又似乎披上了神密主义不可知玄学的外衣,使道的概念出现含混不清的地方,造成唯物论的不彻底性,这也是古代朴素唯物论的共性。

其次,水“几于道”说明“道”由“水”而生。唯物论的认识认为,人的任何观念、认识和理论都对客观事物的反映。老子的哲学把“道”与“水”联系在一起,无疑是他从“水”中是到启示,并用哲学的语言来抽象和概括了水的特性。老子在《道德经》第四章中说:“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意思说,“道”是不可见的虚体,但它的作用却无穷尽,好似汪洋大海永远装不满。它又像深渊那样的沉邃,是万物的宗室。这里的汪洋大海,这里的深渊,无疑都是盛水之物。这里还可以很自然的联系到比老子早100多年管仲对水的论述,他说:“水者何也,万物之本源也,诸生之宗室也。”(《管子地度篇》)老子的“道”和管仲的“水”在这里就完全融为一体了。

最后,水“几于道“也是以水喻道。因为在老子看来,道是人们看不见,摸不着,不能用语言来表达。但是,水很像道,是道的具象和实体。因为水的特性和作用都很像道,这样用水把“惟恍惟惚”,玄而又玄的“道”具体化,形象化了。

老子除了直接说水“几于道”之外,还用与水有关的“谷”来形容和解释道。在《道德经?六章》中说;“谷神不死,是谓云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谷”是形容空虚,是存水的地方,这里的“谷”与“道”是一个意思。老子在这里继续以谷“几于道”来说明“道”是永恒不死的母性,是天地之根本,它的存在所发生的作用是无穷无尽的。综上所述,老子的“道”是具有明显的物质性。

二、“天下莫柔弱于水”柔弱胜坚强的辩证法思想

辩证法是揭示客观事物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规律的科学方法。老子的《道德经》包含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在第四十二章中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包阳,冲气以为和。”即老子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本身包含着阴与阳的内在矛盾。“三”是阴阳对立之“和”,从而形成万物。“冲气以为和”,就是说世界的万事万物都是在这种对立统一的关系中发生和发展的。老子在《道德经》中列举了一系列对立统一的关系,如:大小、多少、高下、远近、厚薄、重轻、静躁、白黑、寒热、美丑、善恶、强弱、利害、祸福、生死、荣辱、愚智、吉凶、兴废、进退、主客、是非、巧拙、辩讷、公私、难易、真伪、贵贱、贫

富、治乱等等。这些都表明老子把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这种相反相成,相互依存的关系,看作是一切事物普遍的、恒常的规律。同时,老子还认为相反相成的对立双方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在五十八章中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这些都是老子对辩证法精彩的论述。

以水为题论述辩证法的思想是老子水哲学的重要内容。在《道德经》的第七十八章中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就是说,世间没有比水更柔弱的,然而攻击坚强的东西,没有什么能胜过水的。水性之柔,却无坚不摧。的确,点点滴滴的雨水,经过长年累月冲击,可以把坚硬的石头滴穿;排山倒海的海潮、洪水、能能吞没农田房舍,冲毁一切坚固的建筑物,任何坚强的东西都抵挡不住。因此,可以说,以柔克刚是一条重要的自然法则。

老子把这一自然法则进一步引伸到人生、到生物、到战争。在《道德经》第七十六章中说:“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弱,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老子在这里出于他对人生、对自然、对社会深刻的洞察,得出“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的结论。这个结论蕴含着坚强东西已失去生机,柔弱的东西往往代表新生事物而充满活力这一哲理,因此,经常可以见到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事例。老子这一因水而引发的柔弱胜刚强的水哲学告诉我们:做人不要逞强胜,而应柔顺谦让,要有良好的处世修养,做事,要把握弱能胜强的原则,在有利的条件下,力求避免向不利的方向转化;在不利的条件下,要看到有利方向转化的可能,争取有利的结果。

三、“上善若水”的人生哲学

人生哲学又叫人生观,是对人生的幸福、生死、苦乐、荣辱、爱情等问题的根本看法,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上善若水”的人生哲学是老子水哲学中最精彩的部分。老子在《道德经?八章》中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就是说,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这是老子“上善若水”人生哲学的总纲。具体包含有三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第一、“善利”。老子认为“水”和“道”的基本特征是善利万物的。为了说明水的善利,在《道德经?八章》中列举了七种表现:“居,善也,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事,善能;动善时。”在这里,老子把水的品行人性化了,他认为最善的人应该具备七种水德,即;居住,要像水一样,选择深渊、大谷、海洋这些别人不愿去艰苦而低下的地方;心胸,要像大海一样宽阔,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要像水善利万物一亲的真诚、包容、甘于奉献;说话,要像水善利万物一样诚实而恪守信用;为政,要像水一样清净、廉洁,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做事,要像水一样,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善利万物;行动,要像“好雨知时节”一样的把握时机。老子认为正因为水有这七种美德,所以最接近他的“道”。这里以水论道,实为以水论人,是老子人生哲学的根本内容。

第二,“不争”。如果说“善利”是水德的基本特征,那么“不争”就是水德道更高境界的特征。老子的“不争”哲学和他“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有着内存的必然联系,在《道德经》多处谈到这一思想。在第二章中说:“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费始,生而费有,为而不恃,功成而费居。”第八章中说:“夫唯不争,故无尤。”第三十四章中说:“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居,衣养万物而不为主。”第八十一章中说:“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在老子看来,“无为”和“不争”是作圣人的标准。就是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不张扬自己,不向万物索取回报,圣人应该像水一样,不做妄为之事,用“无为”的态度看待一切,用“不言”的行为引导大众。要任凭万物自然的生长而不加干涉,造福万物而不主宰万物,做了有益的事不要居功,不要去争名、争利。

老子的“无为”和“不争”是他人生哲学的重要特征。这同当今社会提倡的“开拓进取”和“敢于竞争”的精神好似大相径庭。这里有两点应该注意:一是老子所处的春秋时代,各诸候国为了争夺领地和霸主地位,尽管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发展了生产,但他们互相争夺,征战不息,又给人民造成了很大的困苦。而老子正是企图用这种“无为”和“不争”的主张来平息这种争夺和征战,消除人类的争端。这里既有主张建立和谐社会的积极意义,又存在一种“小国寡民”的消极的因素。时至今日,老子的“无为”和“不争”的思想对那些居功自傲、争名夺利人仍有其教育作用。二是从老子从一切对立面事物可以互相转化和“道法自然”的思想出发认为“无为”和“不争”并不是无所作为,自我放弃,逃避现实,遁消山抹,而是包含着“无为而无不为”的深刻思想。老子的“无为”,是不要“妄为”,不要做违背事物发展规律的事,要遵重事物的发展规律,不要去干涉,不要去主宰,要“道法自然”,老子的“有为”,是“为而不争”,是“善利万物”,因此说,老子的“无为”是为了“有为”,“不争”是为了“善利”。

第三,“处下”。“处下”是“不争”重要表现形式。老子《道德经》中多处论述了“处下”的表现和好处。在第八章中说:水是“处众人之所恶”。第三十三章说:“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第六十六章中说:“江海所以能为百谷之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人往高处走,水向低处流,这是常理,所以老子说是“处众人之所恶。”因为水有向低处流这一“处下”的天性,而水“几于道”,说明“水”同“道”一样具有“处下”的特性,像江海的水由百川溪谷的汇聚而成一样为万物所依归。江海能为百谷之王,正因为它处下,成为众多河流汇聚的地方。这些就是老子水哲学中“处下”的基本含义。

老子把“处下”作为当“圣人”的一条标准。在《道德经?六十六章》中说:“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就是说,要做一个高尚有德性的人,要想得到众人的爱戴和尊重,就应该在众人面前表现谦下,要把众人的利益放在前面,把自己的利益放在后面。

老子认为“处下”为“上德”。“德”是老子《道德经》中又一重要概念。什么是“德”呢?在二十一章中说:“孔德之容,惟道是从。”即“德”是“道”的形象,是由“道”决定的。五十一章中又说:“道生之,德畜之。”即“道”生万物,是万物的本源,“德”养育万物,是“道”作用的体现。也就是说,人们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而产生的社会功能就是“德”。以后人们经过演译,把道与德联系起来,作为人与人相处的准则和规范。在老子看来,“处下”能使人具有“上德”。在二十八章中说:“知其难,守其雌,天下为溪。天下为溪,常德为高……知其荣,守其辱,天下为谷。天下为谷,常德为足。”四十一章中说:“上德为谷。”“溪”和“谷”都与水有紧密关系,是流水和存水的地方,是低下的地方。老子在这里把“处下”与“守弱”,“守卑”联系在起来了。老子认为,知道刚强雄壮,而处于雌柔微弱的地位,这就像天下的溪流,德性就永远不会离失,不废江河万古流大概也是这个意思。知道什么是荣耀,而安守卑辱的地位,这就好像天下的川谷,德性才能得到充足,所以崇高的德性好像山谷。

老子的“处下”哲学教导做人要有宽广的胸怀,老子关于“上德为谷”和“江海为百谷王”的思想启示人们,做人要有包容博大的气度。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曾说,地球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胸怀。人是万物之灵,理应襟怀博大,视域高远。只有超越自我的樊篱,勇于并善于接纳和认可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接纳和认可,才能够拥有一种清新、质朴、快乐的生活。只有不断地突破自我和超越自我,以博大的胸襟对待我们生活的世界,才能净化自己的道德心灵,不断开拓自我创造的疆域。

“上善若水”的人生哲学教导做人要有水一样的美德。水善利万物,是其宏德;利而不争,为其谦德。处于守卑,为其厚得,水之极善也,做人,就应该学产和培养这种美德。宽大为怀,宽容为尚。不以一得一孔之见而自执,更不以一时之利害、得失、荣辱、是非而耿耿于怀。凡事都应超拔达观,善待万物与群类。只有这样,人与人才能友好相处,人与自然方能容为一体。一个和谐的社会,一个美好的世界就能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大学语文复习资料答案

《大学语文》辅导资料 一、选择题 A型题: 1.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B.《史记》 2.《汉书·苏武传》“全其老母”句中的“全”字意为:A.使……保全 3.《论语·季氏》“季氏将伐颛臾”展开议论的方式是: E.对话 4.《汉书》是我国第一部:C.纪传体断代史 5.屈原的代表作是:C.《离骚》 6. 《九辩》的作者是: C.宋玉 7.《诗经》是我国:C.第一部诗歌总集 8.据音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的是:A.《诗经》 9.下列诗句属于《诗经·小雅·采薇》的是: B.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10.《诗经·周南·汉广》中“南有乔木,不可休思”的“思”是: C.语尾助词 11.《诗经》又称《诗》或《诗三百》,定名为《诗经》始于:D.汉代 12.“楚辞”一名最早见于:D.《史记》 13.《论语》属于:A.语录体 14.法家代表人物是: E.韩非 15.“在天愿作比翼冀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句出自:C.《长恨歌》 16.《苏武传》选自:A.《汉书》 17.被后世尊之“亚圣”的是A.孟子 18.“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著作指的是: E.《史记》 19.忠君爱国、坚贞不屈的形象指的是:E.苏武 20.用宫体诗旧题来写,却有鲜明的时代气息,诗风明快的诗是: C.《春江花月夜》 21.李白被称为:B.诗仙 22.《过故人庄》的作者是:C.孟浩然 23.“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的作者是:D.李商隐 24.下列诗句属于《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的是:D.君不见走马川,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25.下列词句属于苏轼的是:D.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26.晚唐“小李杜”中的“李”指的是:D.李商隐 27.“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的作者是:E.白居易 28.《春江花月夜》中“春江潮水连海平”下一句是:A.海上明月共潮生 29.杜甫《秋兴八首》(其一)是一首: B.七言律诗 30.《长恨歌》中“歌”指的是:E.诗体形式的一种 31.岑参属于:A.边塞诗派 32.词的各种名称都与什么相关?C.音乐 33.属于典型的婉约派的词人是:D.李清照 34.《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的作者是:C.晏殊 35.词的句子与诗相比,显得长短不齐,所以又被称为:D.长短句 36.张孝祥的词风接近于哪位词人:A.苏轼 37.宋代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是:B.欧阳修 38.韩昌黎指的是:A.韩愈39.“明月几时有”下一句是:C.把酒问青天 40.元杂剧中男主角称:D.末 41.孔子思想的核心是:B.仁 42.《汉书》的作者是:C.班固 43.《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中的“行”意为:B.行列 44.《诗经》的诗体为:A.四言诗 45.《史记》是我国第一部:B.纪传体通史 46.“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出自: C.李白 47.《汉书·苏武传》中“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中的“去”意为:E.通“弆”,意为“收藏” 48.律诗产生于:C.唐代 49.《诗经·卫风·伯兮》是一首:D.思妇诗 50.《采薇》中“薇亦作止”的“止”是:C.语气词 51.《诗经·王风·黍离》中“c”下一句是:B.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5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是:A.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 53.下列《诗经》中的诗每句尾皆用“兮”字的是:E.《月出》 54.下列诗人中不属于“初唐四杰”之一的是:C.张若虚 55.《离骚》是一首:B.抒情诗 56.《湘夫人》的姊妹篇是:D.《湘君》 57.晚唐七绝圣手指:C.王昌龄 58.道家的代表人物是:D.老子 59.被闻一多先生在《宫体诗的自赎》中称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的是:C.《春江花月夜》 60.提倡“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唐代诗人是: C.白居易 61.荀子属于:D.儒家 62.《春江花月夜》的作者是:D.张若虚 63.成语“分崩离析”出自:C.《论语》 64. 具有豪放飘逸诗风的诗人是:D.李白 65.下列词句属于李清照的有: A.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66.《苏武传》中通过李陵、卫律、张胜等人的行为表现苏武坚贞不屈形象的手法是:B.对比衬托 67. “居无何”意为:D.过了不久 68.李白诗歌的主要特点是:A.浪漫主义 69.属于山水田园诗派的诗人是: E.王维 70.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语自:D.《孟子》 71.杜甫诗歌的主要风格是:C.沉郁顿挫 72.词在唐代一般被称为:E.曲子词 73.具有“贺梅子”称号的词人是:B.贺铸 74.有人认为词是从诗发展而来的,所以称词为:B.诗余 75.《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作者是:A.苏轼 76.下列词人的词始终贯穿着爱国主义精神的是:C.陆游 77.下列作家不属于唐宋八大家的是:D.杜牧 78.柳河东指的是:B.柳宗元 79. “明月几时有”下一句是:C.把酒问青天

《老子·二章》注释、分析

《老子》二章 老子《老子》,春秋时期老子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经》《道德真经》《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老子》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籍贯也多有争议。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在道教中被尊为始祖,称“太上老君”。在唐朝,被追认为李姓始祖。曾被奉为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①;皆知善,斯不善矣②。有无之相生也③,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④,高下之相盈也⑤,音声之相和也⑥,先后之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⑦,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⑧,为而弗志也⑨,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 天长地久⑩。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作品注释】 ①恶已:恶、丑。已,通“矣”。 ②斯:这。 ③相:互相。 ④刑:通“形”,此指比较、对照中显现出来的意思。 ⑤盈:充实、补充、依存。 ⑥音声:汉代郑玄为《礼记·乐记》作注时说,合奏出的乐音叫做“音”,单一发出的音响叫做“声”。 ⑦圣人居无为之事:圣人,古时人所推崇的最高层次的典范人物。居,担当、担任。无为,顺应自然,不加干涉、不必管束,任凭人们去干事。 ⑧作:兴起、发生、创造。 ⑨弗志:弗,不。志,指个人的志向、意志、倾向。 ⑩天长地久;长、久:均指时间长久。 ?以其不自生也:因为它不为自己生存。以,因为。 ?身:自身,自己。以下三个“身”字同。先:居先,占据了前位。此是高居人上的意思。 ?外其身:外,是方位名词作动词用,使动用法,这里是置之度外的意思。 ?邪(ye):同“耶”,助词,表示疑问的语气。 【作品分析】 本文选自《老子》,第一章首先论述事物的相对性:美丑、善恶、有无、难易、长短、高下、音声、前后,都是相对而成立。然后论述“圣人”的行为准则:处无为之事,行不言而教,不为始,不有,不恃,弗居。“无为”是老子思想中的重要准则。老子认为,“道”是

大学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大学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中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8分。) 1、《战国策》一书的整理编订者是() A、郭茂倩 B、刘向 C、司马迁 D、班固 2、王昌龄最擅长的是() A、七言律诗 B、七言歌行 C、五言绝句 D、七言绝句 3、我国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 A、屈原 B、白居易 C、杜甫 D、辛弃疾 4、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属于“文学研究会”成员的著名作家是() A、巴金 B、郁达夫 C、老舍 D、朱自清 5、诗集《女神》的作者是() A、闻一多 B、戴望舒 C、郭沫若 D、冰心 6、冰心《往事》(——之十四)借助对大海的描绘。来抒写自己的主观情志,这叫做() A、铺张扬厉 B、托物言志 C、映衬对比 D、渲染烘托 7、屠格涅夫《门槛》的基本表现手法虽() A、比喻 B、拟人 C、象征 D、夸张。 8、在一篇文章中,记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件,就是() A、顺叙 B、倒叙 D、插叙 D、平叙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人题中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6分。) 1、下列诗作属于七言律诗的是() A、王维《山居秋瞑》 B、李白《送盂浩然之广陵) C、王昌龄〈从军行》 D、社甫《登高》 E、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

难)》 2、下列作品集属于朱自清创作的有() A、《踪迹》 B、《风景谈》 C、《背影》 D、《欧游杂记》 E、《闲书》 3、巴金在《爱尔克的灯光》中指出长辈对子女的关怀应体现在() A、给他们一个生活技能 B、向他们指示一条生活道路 C、让他们睁起眼睛去看广大世界 D、让他们走一条既走的生活道路 E、培养他们崇高的理想和善良的气质 4、屠格涅夫《门槛》通过一组象征性形象,()。 A、反映俄罗斯人民为争取民主自由而英勇斗争的情景 B、赞颂革命者的献身精神 C、揭露专制社会对革命者的迫害 D、表现了对“圣人”的崇拜 E、斥责诬蔑革命事业的庸人和帮凶 5、构成完整的小说世界的要素有() A、人物 B、时间 C、地点 D、情节 E、环境 6、培根在《论学问》中指出,治学的目的是() A、幽居养静 B、权衡轻重 C、善于辞令 D、变化气质 E、审察事理 三、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4分) 1、“,悠然见南山”是陶渊明《饮酒》(其五)中的名句。 2、王昌龄《从军行》:“,孤城遥望玉门关。” 3、辛弃疾《摸鱼儿》:“。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4、元散曲有小令和之分。 四、词语解释题(解释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词。每小题1分,共10分。)

大学语文复习资料及参考答案(1)

大学语文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 《诗经》中保存民歌最多的是() A.国风 B.小雅 C.大雅 D.颂 2. 《诗经·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历来被传诵,主要因为其写法上的 独特之处() A.以乐景写哀情 B.以哀景叙哀情 C.以赋法来叙事 C.以“比”法来抒情 3. 下列作品中属于编年体历史着作的是() A.《国语》B.《战国策》 C.《左传》D.《史记》 4.汉乐府的“乐府”本来是() A.词牌 B.音乐机构 C.诗歌总称 D.地域名称 5..曹操《短歌行》的主旨是() A.感慨人生苦短,忧从中来 B.感伤亲朋离散,孤苦无依 C.感叹功业无成,借酒浇愁 D.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 6.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郑风·子衿》,曹操在《短歌行》(其一)中引用,借以表达的心情是( ) A.思慕贤才 B.对贤才无所依托的思虑 C.礼遇贤才 D.与贤才久别重逢的欣慰 7. 《短歌行》中引用《诗经》成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所表达的是() A.对贤才处境的关切B.优礼贤才的态度 C.对贤才命运的忧虑D.求贤不得的苦闷 8.曹操诗歌的风格特点是________。 A.苍凉悲壮 B.豪放飘逸 C. 沉郁顿挫 D. 清新淡雅 9.《秋水》开头有一段河水和海景的描写,其主要作用是() A.赞美河海的雄伟壮观B.表现作者的宽广胸怀 C.增强行文说理的磅礴气势D.暗示两种不同的认识境界 10.在《秋水》中,庄子用“夏虫不可以语于冰”作喻来说明() A. 人的认识受空间限制 B. 人的认识受时间限制 C. 人的认识受先天素质限制 D. 人的认识受后天教育限制 11.庄子《秋水》中代表庄子观点的人物是() A.庄子 B.河伯 C.北海若 D.河伯和北海若 12.下列成语中,从庄子的话语中引申出来的是() A. 唇亡齿寒 B.四面楚歌 C.井底之蛙 D.缘木求鱼 13.《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所描写的人物中,性格直率而自负的是() A子路B曾皙C冉有D公西华 14.《史记》中篇目最多的是() A. 本纪 B. 表 C. 列传 D.世家 15.下列各句中“于”表被动的是() A.将虢是灭,何爱于虞B.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C.不似豪末之于马体乎D.然今卒困于此

24《老子》三章

二十四《老子》三章 【教学目标】 1、了解老子其人、其书、其“道”。 2、体会《老子》在结构和语言上的特色。 3、正确理解老子的思想内涵,科学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提高人文素质。【教学重点】 理解《老子》三章的深层思想。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老子的思想内涵,科学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提高人文素质。【教学过程】 一、作者简介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大约出生于公元前571年陈(后入楚)国苦县(古县名,今河南鹿邑东)。相传老子的母亲怀了72年身孕,从腋下将他产出,一出生就是白眉毛、白胡子、大耳朵,所以被称为“老子”,名“耳”。 老子学问渊博,曾任周守藏室之史(或称柱下史,是管理藏书的史官)。相传孔子适周,曾向他问礼,受益颇多。老子晚年,周王室衰微,他弃官而去,至函谷关遇见关令尹喜。尹喜求他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最终成了隐士,莫知所踪。 老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称“太上老君”。在唐朝,老子被追认为李姓始祖。 二、文学常识 老子传世作品《老子》,又名《道德经》,和《易经》《论语》被认为是对中国人影响最深远的三部思想巨著。其成书年代多有争论,根据1993年出土的郭店楚简《老子》年代推算,至少在战国中前期。此书文约义丰,仅五千余字,却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哲学思想,是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全书分81章,编为上下两篇,上篇道经37七章,下篇德经44章。 老子哲学的思想核心是“道生万物”的宇宙生成说。宇宙是一个自然产生、

大学语文

一.《蒹葭》 1.《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入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冶大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2.右,迂回曲折。 3.这是一首情深景真的抒情诗。诗人对“伊人”的思念可望而不可即,中间阻隔千里,而思心徘徊,难抑其无限惆怅的心情。全诗共分三章,每章八局,每章前两句借景起兴,三四句点明主题,隔河企望,追寻“伊人”。后四句表达追寻。 4.诗中蒹葭,霜露,秋水等景物描写,渲染出清秋的凄清气质,为人物的情感和活动提供了特定的背景,烘托了人物凄婉惆怅的情感。 二.《郑克段于鄢》 1.《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它与《公羊传》《殺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2.儒家思想以“仁”为核心,强调“礼”的道德理论规范。儒家思想的理论观念主题有:义行慈孝爱敬就是君义臣行、父爱子孝、兄爱地精、这是处理好君臣、父子、兄弟的理论关系的准则。 三.《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花侍坐》 1.孔子(前551-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中国古代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2.主要记载了孔子和四位弟子关于各人志向抱负的一次对话,通过孔子诱导弟子言志的谈话记录,反映了孔子“治国以礼”的政治主张。 3.本文提现了《论语》通过辑录人物言语的方式,反映人物性情及精神风貌的特点,作者摄取了孔子与学生讨论的生动场景,通过对人物语言及动作神态的记录,生动地表现了孔子和几位弟子不同的个性风采,既记言谈,又传神情,既表现了师生间平等和谐的气氛,又点燃出任务的不同风貌。孔子的循循善诱,和蔼可亲,之路的心直口快,直率爽朗,冉有,公西华的谦逊温恭,曾皙的志趣高远,卓然不群,都描绘了栩栩如生,以片言反映出了人物的性情与思想。 四.《老子》三章 1.老子,姓李名耳,生卒年不详,是先秦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一书又称《道德经》,相传为老子所著。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著作,全书共分81章,文约益丰,论题广博,充满智慧。 庄子的文章,想像力很强,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并采用

大学语文试卷答案

大学语文试题及答案(一)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 1、《诗经》收集了从西周初年到( D )中叶的诗歌305篇。 A、战国 B、东周 C、秦汉 D、春秋 2、( B )开创了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创作道路。 A、《诗经》 B、《楚辞》 C、《国语》 D、《史记》 3、下列四组词语中,最能体现《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心旨意的一组是( A )A.忧劳与逸豫 B.盛与衰 C.天命与人事 D.满与谦 4.《张中丞传后叙》:“愈贞元中过泗州,船上人犹指以相语”。“指以相语”的是( B ) A.于嵩读《汉书》事 B.南霁云抽矢射佛塔事 C.张巡慷慨就戮事 D.南霁云拔刀断指事 5.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所表达的根本思想是( A ) A.“顺民之天”以治国 B.反对辍飧饔以劳吏 C.种树要“顺木之天” D.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6.《前赤壁赋》所继承的赋体传统表现手法是( C ) A.句句骈偶 B.通篇押韵 C.主客对话 D.借景抒情 7、《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上片情景交融的方式是( D ) A.自然天成 B.因情造景 C.融情入景 D.移情于景 8、《战国策》一书的整理编订者是(B ) A、郭茂倩 B、刘向 C、司马迁 D、班固 9、我国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C ) A、屈原 B、白居易 C、杜甫 D、辛弃疾 10、《诗经.秦风.蒹葭》是一首( D ) A.山水诗 B.送别诗 C.悼亡诗 D.爱情诗 11、《陌上桑》写罗敷美貌所运用的主要表现方法是( B ) A.正面刻画 B.侧面烘托 C.对比反衬 D.类比彰显 12、在元曲四大家中,( C )是成就最高、最有影响的一家。 A关汉卿 B白朴 C马致远 D郑光祖 13、《诗经》的传统分类是( B ) A 南、风、雅 B 风、雅、颂 C 雅、颂、南 D 颂、南、风 14、《庄子》散文运用的主要手法是( C ) A 重言 B 卮言 C 寓言 D 杂言 15、《离骚》在诗歌形式上所属的体式是( D ) A 四言体 B 五言体 C 七言体 D 杂言体

大学语文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中南大学网络教育课程 《大学语文》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D )《杂诗》属于王维的 A.边塞诗 B.山水田园诗 C.禅趣诗 D.抒情小诗 2.(C)对联“生意如春意,财源似水源”在修辞上不含 A.对仗 B.对偶 C.顶针 D.谐音 3.(C)小说中带有普遍意义的人物形象被称为 A.意象 B.意境 C.典型 D.群体 4.(B)“隔江犹唱《后庭花》”句中“《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它是 A.词牌名 B.乐曲名 C.乐府诗 D.七言绝句 5.(C)属于小说《断魂枪》中的人物有 A.赵七爷 B.姚纳 C.沙子龙 D.九斤老太 6.(D)“忽哪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出自 A.《关山月》 B.《从军行》 C.《短歌行》 D.《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7.(D)“王利发”是哪部话剧中的人物? A.龙须沟 B.上海屋檐下 C.雷雨 D.茶馆 8.(B)元杂剧成就最高的作家是 A.白朴 B.关汉卿 C.马致远 D.王实甫 9.(B)明代最负盛名的传奇作家是 A.孔尚任 B.汤显祖 C.洪升 D.白朴 10.(B)闻一多和徐志摩是哪个诗派的代表诗人? A.怀旧 B.新月 C.复古 D.七月 11.(A)《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是一首: A.七言歌行 B.五律 C.七绝 D.七律 12.(C)张岱《湖心亭看雪》呈现的情调为: A.平淡 B.热烈 C.孤寂 D.旷达 13.(D)“罗山无地可耕,干校无事可干。”没有用到的修辞手法是: A.夸张 B.对仗 C.谐音 D.顶针 14.(C)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包括几部分? A.5 B.6 C.7 D.8

15.(A)张爱玲的中短篇小说集为: A.《传奇》 B.《流言》 C.《十八春》 D.《半生缘》 16.(A)《恋爱的犀牛》中作者对马路的态度是 A.欣赏 B.同情 C.厌恶 D.嘲笑 17.(A)《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谁的作品 A.海子 B.食指 C.三毛 D.席慕容 18.(A)莫言《枯河》的主人公是 A.小虎 B.小珍 C.妞妞 D.黑子 19.(A)高行健的《车站》深受哪部西方荒诞剧的影响 A.等待戈多 B.娜拉 C.战争与和平元 D.麦克白 20.(C)《桥乡醉乡》的作者陈从周又是一位 A.书法家 B.音乐家 C.古建筑学家 D.运动员 21.(C)汪曾祺的代表作有 A.呼兰河传 B.塔上随笔 C.受戒 D.多年父子成兄弟 22.(A)黄霑的《沧海一声笑》不富含 A.田园气息 B.悲壮苍凉的情调 C.历史感怀 D.古典情韵 23.(A)被誉为“正式的作为正统小品文的美文”的是 A.《苍蝇》 B.《雅舍》 C.《故乡的野草》 D.《济南的冬天》 24.(A)《车站》中最突出的矛盾冲突是 A.等与走 B.大爷和愣小子 C.马主任与普通等车者 D.城市与村镇 25.(B)张岱生活的朝代是 A.元末 B.晚明 C.明初 D.宋代 26.(B)《读孟尝君传》的论点是 A.孟尝君能得士 B.孟尝君不能得士 C.孟尝君是鸡鸣狗盗之徒 D.礼贤下士很重要 27.(C)李白的《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重在 A.叙事 B.写景 C.抒情 D.议论 28.(D)鲁迅《二丑艺术》讽刺的性格类型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个名字叫 A.狗腿子 B.汉奸 C.衙役 D.帮闲 29.(B)王小波的作品不包括 A.黑铁时代 B.青铜时代 C.白银时代 D.黄金时代

大学语文考试资料答案

题号:1 案)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本题分数:2 《郑伯克段于鄢》:“请京,使居之。”句中有三处省略,如果把省略的成分补足,正确的一项是()。 A、(共叔段)请京,(庄公)使(共叔段)居之。 B、(共叔段)请京,(庄公)使(姜氏)居之。 C、(姜氏)请京,(庄公)使(姜氏)居之。 D、(姜氏)请京,(庄公)使(共叔段)居之。 学员答案:d 说明: 本题得分:2 题号:2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 案)本题分数:2 在《答李翊书》一文中,韩愈说自己是“所谓望孔子之门墙而不入于其宫者”,这句话的含意是()。 A、不愿成为孔门弟子 B、感叹成为孔门弟子太难 C、孔子已逝,只能望孔子之门而兴叹 D、自谦没有得到孔学真谛 学员答案:d 说明: 本题得分:2 题号:3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 案)本题分数:2 《论语》“侍坐”章中,孔子让众弟子各言其志,弟子们的言论中,孔子叹着气赞赏的是()。 A、子路 B、曾皙 C、冉有 D、公西华 学员答案:b 说明: 本题得分:2 题号:4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 案)本题分数:2

下列选项中的“如”字,用法和“方六七十,如五六十”中的“如”字一样的是()。 A、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B、求,尔何如? C、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D、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学员答案:d 说明: 本题得分:2 题号:5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 案)本题分数:2 《与吴质书》:“昔年疾疫,亲故多离其灾。”对句中“离”的解释确切的是()。 A、逃脱、避开 B、离散 C、遭受 D、经历 学员答案:c 说明: 本题得分:2 题号:6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 案)本题分数:2 《庄子·秋水》:“秋水时至,百川灌河。”句中“时”的意思是()。 A、时常 B、按时 C、适时 D、及时 学员答案:b 说明: 本题得分:2 题号:7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 案)本题分数:2 《论语》“侍坐”章中,由于“其言不让”而被孔子“哂之”的是()。 A、子路 B、曾皙 C、冉有 D、公西华 学员答案:a 说明:

大学语文

翻译 一、樊迟仲弓问仁 1、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出门办事如同去接待贵宾,使唤百姓如同去进行重大的祭祀,(都要认真严肃。)自己不愿意要的,不要强加于别人;做到在诸侯的朝廷上不怨恨什么;在卿大夫的封地里也不怨恨什么。 举直措诸枉,能使枉者直。 把正直的人提拔出来,使他们的地位在邪恶的人之上,这就能使邪恶的人正直起来。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平常在家规规矩矩,办事严肃认真,待人忠心诚意。 齐桓晋文之事 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我的力气足以举起三千斤,却不能够举起一根羽毛;(我的)眼力足以看清鸟兽秋天新生细毛的末梢,却看不到整车的柴草。 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那么,大王所最想得到的东西便可知道了:是想开拓疆土,使秦国、楚国来朝见,统治整个中原地区,安抚四方的少数民族。 3、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 (如果)您现在发布政令施行仁政,使得天下当官的都想到您的朝廷来做官,种田的都想到您的田野来耕作,做生意的都要(把货物)存放在大王的集市上,旅行的人都想在大王的道路上出入,各国那些憎恨他们君主的人都想跑来向您申诉。如果像这样,谁还能抵挡您呢” 4、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重视学校的教育,反复地用孝顺父母,尊重兄长的道理叮咛他们,头发斑白的老人便不会再背着、顶着东西在路上走了。 冯谖客孟尝君 1、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 于是冯谖坐着车子,举起宝剑去拜访他的朋友,并且说道:“孟尝君把我当客人一样哩!” 请而见之,谢曰:“文倦于事,愦于忧,而性懧愚,沉于国家之事,开罪于先生。 他立即派人请冯谖来相见,当面赔礼道:“我被琐事搞得精疲力竭,被忧虑搅得心烦意乱;加之我懦弱无能,整天埋在国家大事之中,以致怠慢了您。 责毕收,以何市而反 债收完了,买什么回来 臣窃计,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 我私下考虑您宫中积满珍珠宝贝,外面马房多的是猎狗、骏马,后庭多的是美女,您家里所缺的只不过是“仁义”罢了。 千金,重币也;百乘,显使也。 黄金千斤,这是很重的聘礼了;百辆车子,这算显贵的使臣了。 四、《老子二章》 1、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自然的规律,是减少有余的,补给不足的,可是社会的法则却不是这样,要减少不足的,来奉献

2017大学语文3

广东省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插班生招生考试3 大学语文 本试卷共6页,36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 1.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否则答案无效。 2.答卷前,考生务必按答题卡要求填写考生信息栏、粘贴条形码。 3.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代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4.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作答;如需改动,先划掉需改动部分,再重新书写;不得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先秦诸子中最早提出“爱人”主张的是 A. 老子 B. 孔子 C. 墨子 D. 孟子 2.庄子在《秋水》中用“曲士”作比喻,是为了说明人的认识要受到 A.空间的限制 B.时间的限制 C.先天素质的限制 D.后天教育的限制 3.下列警戒性的名句不是出自《五代史伶官传序》的有 A.智勇多困于所溺B C.祸患常积于忽微D.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 4.称赞《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是 A.班固 B.茅盾 C.巴金 D.鲁迅 5.《大同》一文选自是 A.《论语》 B.《孟子》 C.《礼记》 D.《尚书》 6.陶渊明诗作中成就最高的是 A.田园诗 B.咏怀诗 C.咏史诗 D.叙事诗 7.“虽百世小人,知读《论语》、《孝经》者,尚为人师;虽千载冠冕,不晓书记者,莫不耕田养马。” 选自 A.《长恨歌》 B.《哀郢》 C.《正气歌》 D.《涉务》 8.词作风格多样,而以豪放悲壮为主,可与苏轼并称的宋代词人是

大学语文试题及答案

大学语文试题及答案 大学语文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战国策》一书的整理编订者是(B ) A、郭茂倩 B、刘向 C、司马迁 D、班固 2、王昌龄最擅长的是( D) A、七言律诗 B、七言歌行 C、五言绝句 D、七言绝句 3、我国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C ) A、屈原 B、白居易 C、杜甫 D、辛弃疾 4、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属于“文学研究会”成员的著名作家是( D) A、巴金 B、郁达夫 C、老舍 D、朱自清 5、诗集《女神》的作者是(C ) A、闻一多 B、戴望舒 C、郭沫若 D、冰心 6、冰心《往事》(——之十四)借助对大海的描绘。来抒写自己的主观情志,这叫做( B) A、铺张扬厉 B、托物言志 C、映衬对比 D、渲染烘托 7、屠格涅夫《门槛》的基本表现手法虽( C) A、比喻 B、拟人 C、象征 D、夸张。 8、在一篇文章中,记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件,

就是(D ) A、顺叙 B、倒叙 D、插叙 D、平叙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诗作属于七言律诗的是(DE ) A、王维《山居秋瞑》 B、李白《送盂浩然之广陵) C、王昌龄〈从军行》 D、社甫《登高》 E、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2、下列作品集属于朱自清创作的有( ACD) A、《踪迹》 B、《风景谈》 C、《背影》 D、《欧游杂记》 E、《闲书》 3、巴金在《爱尔克的灯光》中指出长辈对子女的关怀应体现在( ABCE) A、给他们一个生活技能 B、向他们指示一条生活道路 C、让他们睁起眼睛去看广大世界 D、让他们走一条既走的生活道路 E、培养他们崇高的理想和善良的气质 4、屠格涅夫《门槛》通过一组象征性形象,( ABCE)。 A、反映俄罗斯人民为争取民主自由而英勇斗争的情景 B、赞颂革命者的献身精神 C、揭露专制社会对革命者的迫害 D、表现了对“圣人”的崇拜

大学语文(一)考试题及答案

大学语文(一)考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 1、《诗经》收集了从西周初年到( D )中叶的诗歌305篇。 A、战国 B、东周 C、秦汉 D、春秋 2、( B )开创了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创作道路。 A、《诗经》 B、《楚辞》 C、《国语》 D、《史记》 3、下列四组词语中,最能体现《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心旨意的一组是(A)A.忧劳与逸豫 B.盛与衰 C.天命与人事 D.满与谦 4.《张中丞传后叙》:“愈贞元中过泗州,船上人犹指以相语”。“指以相语”的是( B) A.于嵩读《汉书》事B.南霁云抽矢射佛塔事 C.张巡慷慨就戮事 D.南霁云拔刀断指事 5.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所表达的根本思想是(A) A.“顺民之天”以治国 B.反对辍飧饔以劳吏 C.种树要“顺木之天”D.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6.《前赤壁赋》所继承的赋体传统表现手法是(C) A.句句骈偶B.通篇押韵 C.主客对话D.借景抒情 7、《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上片情景交融的方式是(D)A.自然天成B.因情造景 C.融情入景D.移情于景 8、《战国策》一书的整理编订者是(B ) A、郭茂倩 B、刘向 C、司马迁 D、班固 9、我国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C ) A、屈原 B、白居易 C、杜甫 D、辛弃疾 10、《诗经.秦风.蒹葭》是一首( D ) A.山水诗B.送别诗C.悼亡诗D.爱情诗 11、《陌上桑》写罗敷美貌所运用的主要表现方法是( B ) A.正面刻画B.侧面烘托C.对比反衬D.类比彰显 12、在元曲四大家中,( C )是成就最高、最有影响的一家。 A关汉卿B白朴C马致远D郑光祖 13、《诗经》的传统分类是( B ) A 南、风、雅 B 风、雅、颂 C 雅、颂、南 D 颂、南、风 14、《庄子》散文运用的主要手法是( C ) A 重言 B 卮言 C 寓言 D 杂言 15、《离骚》在诗歌形式上所属的体式是( D ) A 四言体 B 五言体 C 七言体 D 杂言体 16、《史记》的五种体例中,“世家”这种体例是(D ) A 记述历史帝王的兴衰沿革 B 记述特殊人物或集团的事迹 C 记述重要人物的家庭兴衰

大学语文复习题参考答案

中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课程考试(专科)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大学语文 一、单选题: 1.“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一句所用的修辞手法是:() A.比喻 B.夸张 C.借代 D.拟人 2.戏剧《日出》的作者是() A.曹禺 B.沈从文 C.茅盾 D.钱钟书 3.《单刀会》的作者是() A.关汉卿 B.白朴 C.王实甫 D.汤显祖 4.“文起八代之衰”指的是谁的散文() A.欧阳修 B.王羲之 C.韩愈 D.王安石 5.下列样式不属于记叙文的是() A.科学小品 B.通讯 C.日记 D.回忆录 6.《报任安书》的作者是() A.欧阳修 B.苏轼 C.司马迁 D.宗臣 7.哲学家和作家培根的国籍是() A.法国 B.美国 C.英国 D.德国 8.下列作品中属于汉乐府民歌的是() A.《氓》 B.《杜陵叟》 C.《陌上桑》 D.《短歌行》 9.金代最杰出的诗人是() A.杨维桢 B.元好问 C.关汉卿 D.蔡松年 10.社论、编辑部文章、评论员文章的划分依据是() A.议论的篇幅 B.议论的方式 C.应用的场合 D.论文的作者 11.下面不属于议论文的是() A.韩愈《进学解》 B.韩愈《师说》 C.贾谊《过秦论》 D.王羲之《兰亭集序》 12.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的作家是() A.鲁迅 B.契诃夫 C.莫泊桑 D.欧·亨利 13.从戏剧的容量来看,曹禺的《日出》属于() A.独幕剧 B.重幕剧 C.多幕剧 D.话剧 14.“忽哪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出自() A.《关山月》 B.《从军行》 C.《短歌行》 D.《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5.“姜氏何厌之有”的正确译文是() A.姜氏有多么讨厌! B.姜氏她厌恶什么? C.姜氏有厌恶的事情吗? D.姜氏有什么满足的! 16.杜甫的《月夜》是一首() A.五绝 B.五律 C.七绝 D.七律 17.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诗派是() A.山水 B.田园 C.隐逸 D.边塞 18.下列不属于先秦诸子散文的作品是() A.《孟子》 B.《庄子》 C.《韩非子》 D.《易经》

大学语文_课后练习题答案

<大学语文考试题目及详细答案> 《兼爱》 一、比较儒家“仁爱”与墨家“兼爱”思想的异同。 在先秦诸子,中墨家学派,可谓是与孔孟儒学比肩而立的两大思想流派。儒家讲“仁爱”,墨家讲“兼爱”,成为古代人道主义思想的两种主要形态。他们共同的地方是都提出”爱人”的主张。不同的是,儒家仁爱建立在“亲亲”的血缘关系的基础上,认为只有在爱有差等的前提下,才谈得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墨家反对儒家仁爱理论中的那种分亲疏、分等差、分厚薄、由近及远的仁爱思想。墨家认为,这种有差别的爱,正是造成天下之人不相爱的根本原因所在。 二、本文在语言与说理方面有何特色。 语言质朴充实,不重文采。文辞不加修饰,能就近取譬,浅近通俗,重在以理服人。 说理具有严密的逻辑力量论辩一气呵成,气势非凡。 三、今天应如何看待墨子的兼爱思想? 墨子认为,兼爱互利是为治之道“兼相爱”并不否定自爱,而是把自爱与相爱结合起来,力求使自利与互利两不偏废,在这种爱意融融的相互义务性关系中,天下才能实现和谐、富足。墨子的这种兼爱思想是一种达致和谐的崇高理想,至今仍有其不可抹煞的思想内涵和现实意义,特别是对当今中国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齐桓晋文之事》 一、谈谈你对孟子“仁政”思想的理解。 《齐桓晋文之事章》表现了孟子反对“霸道”、主张“王道”即“保民而王”的“仁政”思想。他的“仁政”主张,首先是要给人民一定的产业,使他们能养家活口,安居乐业。然后再“礼义”来引导民众,加强伦理道德教育,这样就可以实现“王道”理想。孟子的思想具有明显的进步性,其思想的核心是“以民为本”,在今天看来,它至少包括重视国家利益,反对特权意识,保护人民等多方面的含义。这种社会变革的新观念,反映了人民要求摆脱贫困,向往安定生活的愿望,表现了孟子关心民众疾苦、为民请命的精神,这是值得充分肯定的。但孟子的思想也有其局限性。 二、孟子散文的艺术特点是什么? 1.娴熟论辩技巧。巧妙地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循循善诱,因势利导,引人入彀,从而使对方心悦诚服。 2.善于运用譬喻说明抽象的道理,增添了文章的趣味性。 3.大量使用排比、叠句等修辞手法,使其文章形成气势磅礴、畅达雄辩的风格。 三、孟子思想在哪些方面是对孔子思想的发扬光大? 孟子“仁政”学说是对孔子“仁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孔子的“仁”是一种含义极广的伦理道德观念,其最基本的精神就是“爱人”。孟子从孔子的“仁学”思想出发,把它扩充发展成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施政纲领,就是“仁政”。“仁政”的基本精神也是对人民有深切的同情和爱心。孟子的“仁政”在政治上提倡“以民为本”,主张以“仁政”统一天下。在经济上,主张“民有恒产”,孟子“仁政”学说的理论基础是“性善论”。 孟子的思想影响深远,他的“民本思想”成为后来改革者、革命者的理论依据。 《老子》二章 一、你对美与丑、善与恶有什么认识?美与丑、善与恶,有矛盾斗争的一面,是否也有相互依存及向对方转化的另一面? 美与丑、善与恶都是相对立而存在的,没有美也就无所谓丑;没有善也就无所谓恶,反之也是一样,他们是矛盾的两个方面,二者相互斗争也相互依存,在一定的条件下,也可以向对方转化。 二、“损有余而补不足”,是否说明天道自然是公平的?“损不足以奉有余”,是否说明人道总是逆天而行? “损有余以补不足”是自然规律,也就是所谓天道,是不可抗拒的;损不足以奉有余是人道,是违背自然规律的,但人道是可以改变的,是可以顺应天道的。 三、强行要求非此即彼的同一与强调矛盾多样统一的和谐,二者截然相反,何者合天道而顺民意?何者逆天道而非善政?谈谈你的认识。 任何事物都有区别于其它事物的特殊性,这才构成了一事物与它事物的矛盾,整个世界就是多样不同矛盾的和谐统一体。这也是不可抗拒的自然法则,是天道,人类社会是不应该违背这一法则的。强行要求非此即彼的同一就是逆天道而非善政;强调矛盾多样统一才合天道而顺民意。 《容忍与自由》 一、胡适为什么要引用《礼记·王制》“四诛”的全文?通过对“四诛”的现代阐释,胡适巧妙地阐明了自己的什么思想? 胡适引用《礼记·王制》“四诛”的全文是让人们看清楚封建专制的不容忍必然导致灭亡的历史事实。通过对“四诛”的现代阐释,巧妙地阐明了自己的容忍比自由更重要的思想? 二、胡适为什么要将中国古代的“四诛”与西方的宗教迫害并列为例? 为了说明无论东方还是西方,人类共同的习惯都是喜同而恶异的。因此容忍的态度是最难得、最稀有的态度。 三、胡适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提出“容忍比自由还更重要”的论断的?他所提倡的“容忍”与他所追求的“自由”,各自的内涵是什么? 胡适在经过对人类社会的政治、思想、宗教等历史几十年深入研究探索总结之后,提出“容忍比自由更重要”的论断。他所说的容忍主要是指容忍异己的思想、信仰等,他所追求的自由也是在首先养成能够容忍谅解别人见解的度量的基础上的自由。 《像山那样思考》

大学语文:《老子》二章教学设计

大学语文:《老子》二章教学设计《老子》二章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并走入《老子》,有韵味地诵读文言经典,积累名句,激发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 2.通过教师讲解、学生自悟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含义;通过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感悟道理。 教学重点21世纪教育网 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蕴含其中的思想内涵。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感悟道理。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道可道,非常道”“天长地久”“上善若水”“自知之明”……说起这些话,我们都不会觉得陌生,它们都出自我国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作《老子》。21世纪教育网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曰聃,约生活在春秋末年公元前580—500年间,《史记》载“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楚国苦县厉乡,即现今的亳州市涡阳县闸北郑店)。老子是春秋时期思想家,道家的创始人。曾做过周朝管理藏书的史官,孔子曾向他问过礼,后隐退,著《老子》一书。老子的学说对中国哲学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后世许多学者都从不同的角度吸取了他的思想。《老子》又称《道德经》,是道家的主要经典。书中提出了以道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具有丰富的朴素辩证思想,保存了许多古代天文、生产技术等方面的资料,还涉及军事和养生。 二、充分诵读。 1.教师范读。教师以全情投入的朗读感染学生。 2.教师领读。进一步明确字音、句读,传达文言语感。 3.学生自由朗读。要求学生自己放声朗读,读出自己的风格。 4.学生个别朗读。教师借此了解学情,可做个别指导。 5.师生齐读。 三、讲解交流。 1.我们在朗读《天下皆知美之为美》一章时,大家是否发现这一章的规律呢?

大学语文试题及答案

大学语文试题 学号_____专业_____姓名____分数_____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中的括号内。 1.《科学的春天》中,作者论证"科学也需要创造,需要幻想"时,用了"嫦娥奔月,龙宫探宝,《封神演义》上的许多幻想,通过科学,今天大都变成了现实"作为根据,这里所用的谁方法是() A、演绎法 B、归纳法 C、对比法 D、类比法 2.鲁迅所批评的《插论语丝的文体-稳健、骂人、及费厄泼赖》一文的作者是() A、林语堂 B、刘百昭 C、陈西滢 D、杨荫榆 3.朱自清参加过的文学团体是() A、创造社 B、太阳社 C、左联 D、文学研究会 4.唐宋八大家中,提出"惟陈言之务去"的是() A、欧阳修 B、柳宗元 C、韩愈 D、苏轼 5.《散文创作谈》:"鲁迅譬喻过,从干荔枝的味道,是没法推想鲜荔枝的风味的"。作者借此指的是() A、要选择典型材料 B、要有深刻的主题 C、要重视语言艺术 D、要有直接生活知识 6.《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中,说明人物与结构特点时都被用作例证的人物是() A、林冲、杨志 B、林冲、鲁达 C、杨志、鲁达 D、柴进、洪教头 7.《桥斩运动》引述《史记·苏秦列传》里尾生守约的故事,用以说明() A、桥是不会大动的 B、桥的小动、微动分秒不停 C、桥在外因作用下产生"变形" D、桥的平衡只能是瞬息现象 8.下列说明文中,主要以典型例证来对复杂的说明对象进行解决的是() A、《苏州园林》 B、《现代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 C、《桥的运动》 D、《统筹方法平话引子》 9.《菊花》引用陶渊的诗句"酒能祛百虑,菊为制颓龄"说明的是() A、菊花可作为有骨气的文人的象征 B、菊花是使人延年益寿的药物 C、菊花可以和黍米捣在一起酿酒 D、菊花已成为人们欣赏的花种 10.下列各句中,综合运用了两种说明方法的是() A、一个个两条腿走来走去的动物,还是细菌的游行大饭店呀 B、在成年人,肚子饿的时候,油锅里没有菜煮,细菌也不来了 C、有胃病的人,胃汁的酸性太弱,细菌仍得以自全,并且如"八叠球菌"和"寄腐杆菌"等,竟毫无顾忌地就在厨房里组织新家庭 D、我们这一所细菌大饭店,一开前门便是切菜间,壁上有自来水,和流不息,菜刀上下,石磨两列,排成半圆形,还有一个粉红色活动的地板 11.《追悼志摩》中说梁启超所"看透"的志摩的追求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