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2020-2021上海市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试卷(及答案)

2020-2021上海市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试卷(及答案)

2020-2021上海市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

革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

1.下面是我国1982年发行的第二套《殷代铜器》中的4枚邮票。据此判断,邮票中的器物属于

A.陶器

B.瓷器

C.青铜器

D.铁器

2.制作年代标尺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的展示出来。如图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①处历史事件应该是

A.夏朝建立B.商汤灭夏C.武王伐纣D.国人暴动

3.下面对西周分封制的叙述,正确的有 ( )

①目的是巩固政权

②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封给诸侯,让他们镇守疆土,保卫王室

③诸侯国接受分封的同时,必须向周天子尽义务

④分封制使周朝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①②④

4.他不仅是大思想家,而且还是大教育家。他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先后培养了三千弟子,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教学中,注重德育和文化教育,发现和总结许多教育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他的核心思想是“仁”。他指的是

A.老子B.孔子C.孟子D.墨子

5.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

6.据史书记载,西周初年的国家有800多个,到了春秋初年,还剩170多个,战国之初,只有十几个了.这反映了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是( )

A.弱肉强食B.适者生存C.国家数量减少D.逐渐趋于统一7.郭沫若说“由秦到现在两千多年了,我们依然感觉着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

黄金时代。”是因为春秋战国出现

A.竞相改革的局面B.诸侯争霸局面

C.百家争鸣的局面D.商业繁荣局面

8.根据史书统计,春秋战国时期耕地面积为2.3亿亩,此后随着农田面积的拓展,耕地面积也不断扩大。春秋战国时期耕地面积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是

A.都江堰的修建B.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C.战争的纷繁

D.诸侯争霸

9.春秋时代,社会风雷激荡,烽烟四起,战火连天。下列说法不符合这一时期的是A.开始出现铁农具和牛耕

B.周天子地位不如强大的诸侯

C.强大的诸侯竞相争当霸主

D.诸侯国的数量越来越多

10.“禹传子”“家天下”说明我国古代的哪一制度开始遭到完全破坏( )

A.分封制B.世袭制C.禅让制D.宗法制

11.以下是春秋战国时期时代特征示意图,图示中“大变革”处的内容应是()

A.国家产生 B.文明起源 C.政权分立 D.社会转型

12.如图是西周实行的分封制示意图,根据这种制度,图中第二层的人要为最上层的人尽的义务是

A.修建城池,制定制度B.管理土地和人民

C.监察百官,镇守疆土D.进献贡物,服从调兵

13.下面是某同学的笔记片段,其试图探索的历史主题是()

A.禅让制B.分封制C.王位世袭制D.科举制

14.2013年8月,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CCTV1播出,至今已举办了六期。它使传承华夏文明的信念得以凝聚,汉字书写美德的观念得以传递。下列有关中国文字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黄帝发明的文字使用至今

B.今天的汉字是从商朝的甲骨文发展而来

C.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D.金文又称为钟鼎文、铭文。金文从甲骨文演化而来,经过简化,线条较为平直

15.大河流域孕育了灿烂的古代人类文明。虽历经沧桑而能薪火相传、一脉相承、从来没有中断的文明是

A.

B.

C.

D.

16.公元前340年,生活在咸阳郊外的年轻富商李有为,想提高自己社会地位的途径是①奋发读书,考取功名②弃商务农,努力耕织

③上战场杀敌立军功④利用经商获利,大量购置田产

A.①②B.②③C.②③④D.③④

17.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下列选项中符合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庄子思想主张的是

A.认为人们与世无争,天下就能太平

B.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保持独立的人格

C.批判贵族的奢侈生活,提倡节俭

D.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18.史书记载:周平王去世时,丧葬费筹集不出来。继位的周桓王只好派人去鲁国,乞求鲁国出些财务好办丧事。此事说明东周初年

A.周天子己不能对各诸侯国发号施令

B.诸侯成为霸主,开始左右周天子

C.诸侯国对周天子已不存在纳贡的义务

D.周天子在经济上依附于强大的诸侯国

19.“工匠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正是古代工匠的追求极致.追求品质的精神,造就了如图两件绝世青铜精品。它们铸造于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20.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管子·牧民》中“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的表述来强调民心向背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下列历史人物的结局与“政之所废,在逆民心”观点相一致的是()

①启②夏桀③商纣④盘庚③周厉王⑥周武王

A.①③⑤⑥B.②③⑤C.①②③④⑤⑥D.③④⑥

21.《三字经》中写到:“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据此推断,我国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开始于

A.夏朝B.商朝C.西周D.秦朝

22.坚定文化自信,离不开对中华民族历史的认知和运用,在典故中品味文化自信。下列成语典故对应正确的是

A.投鞭断流——官渡之战B.围魏救赵——巨鹿之战

C.破釜沉舟——淝水之战D.纸上谈兵——长平之战

23.下图是一则寓言漫画,故事出自《淮南子·人间训》。后人由这个故事得出“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结论。它所表达的观点最接近于

A.周公B.老子C.孔子D.墨子

24.下面关于甲骨文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商朝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卜辞称为甲骨文

②甲骨文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文字,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③甲骨文内容是研究商朝历史的重要资料

④甲骨文开始于商朝,兴盛于西周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④

25.秋时期第一位称霸的诸侯是()

A.晋文公B.越王勾践C.楚庄王D.齐桓公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C

解析:C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图片信息可知,题中邮票有四羊方尊和司母戊鼎等,四羊方尊是商代青铜器的精品,司母戊鼎是商代最大青铜器。据此可判断出,这套邮票中的器物属于青铜器,故C符合题意;ABD表述错误,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点睛】

抓住题干关键词“四羊方尊、司母戊鼎”是解题的关键,四羊方尊是商代青铜器的精品,司母戊鼎是商代最大青铜器。

2.A

解析:A

【解析】

【详解】

根据题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夏朝,都城定在阳城,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禹也被称为夏禹,因此①处历史事件应该是夏朝建立,A 符合题意;商汤灭夏在约公元前1600年,B不符合题意;武王伐纣约在公元前1046年,C 不符合题意;国人暴动发生在西周,武王伐纣后建立西周,D不符合题意。所以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3.A

解析:A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为了巩固辽阔的疆域,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封给诸侯,让他们镇守疆土,保卫王室;诸侯国接受分封的同时,必须向周天子尽义务;分封制使周朝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仔细审查①②③④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点睛:专题复习西周分封制的目的、分封范围及内容、诸侯的义务及分封制的影响。4.B

解析:B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是春秋后期鲁国人,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他提出“仁者爱人”,即要有爱心和同情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5.B

解析:B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甲骨文是中国发现的古代文字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证明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B 选项符合题意;故选:B。

6.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题干中的数字,我们可以看出国家的数量在不断减少,减少的原因是强国吞并了一些弱小的国家。强国每吞并一个弱小的国家,它的疆域就会扩大,国家就慢慢走上了统一。选项D符合题意;ABC项与题意不符,故选D。

7.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限,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符合材料“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的说法,C 符合题意;AB属于政治领域,与学术思想无关,排除;D属于经济领域,排除。故选择C。

8.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到战国时,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我国至迟在春秋末年已使用牛耕,战国时期牛耕进一步推广。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的产量显著提高,耕地面积不断扩大,所以B项符合题意;A项都江堰的修建不是耕地面积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排除;CD项战争的纷繁和诸侯争霸给人民带来灾难,与题干无关,排除。故选B。

9.D

解析:D

【解析】

抓住信息“下列说法不符合这一时期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小诸侯国被大诸侯国兼并,使诸侯国的数量不断减少,诸侯国数量增多不符合春秋时期的特点,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说法符合春秋时期的特点,不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抓住信息“下列说法不符合这一时期特点”是解题的关键,需熟悉春秋时期的时代特点,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小诸侯国被大诸侯国兼并,使诸侯国的数量不断减少,这是春秋时期的时代特征。

10.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禹传子”“家天下”的局面是从启开始的。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标志着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标志着“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C选项符合题意;西周建立后,把大批同姓贵族和功臣赐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家,所形成的社会制度,就是分封制。A选项不符合题意;世袭制刚刚建立,不是破坏,B选项不符合题意;宗法制是按照血统远近以区别亲疏的制度,嫡长子继承制度是最突出的特点,D 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11.D

解析:D

【解析】依据图片所给信息“春秋战国”、“大科技:铁器牛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使个体生产成为可能。新兴地主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引发了社会大变革。战国时期,各国为了富国强兵,实行变法改革,通过变法改革,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和个体小农经济制,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社会制度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D项符合题意;A项是夏商周时期的特征;B项是远古人类时期的时代特征;C项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由此可知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抓住信息“春秋战国”、“大科技:铁器牛耕”是解题的关键,需熟悉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背景,需熟悉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过程和影响。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器和牛耕的推广,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社会制度发生变革。新兴的地主阶级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掀起了变法运动。通过变法,封建制度确立起来,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

12.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分封制示意图”中的最上层是周天子,第二层是诸侯,依据分封制的内容,诸侯需要向周王进纳贡物,服从周王调兵。故D符合题意;修建城池,制定制度不是诸侯向周天子应尽的义务,排除A;管理土地和人民是诸侯的权利,排除B;监察百官,镇守疆土不是诸侯向周天子应尽的义务,排除C。故选D。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认识“西周分封制示意图”中的最上层是周天子,第二层是诸侯,结合分封制的内容即可解答。

13.C

解析:C

【解析】

【分析】

---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避免了因王权更替带来的混乱,结合所学可知,该同学探索的是王位世袭制,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王位,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为家天下。王位世袭制依据血缘关系来继承王位,一般是父子相传,确保是社会秩序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14.A

解析: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相传,黄帝的下属仓颉发明了文字,A项错误;商朝人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今天的汉字是从商朝的甲骨文发展而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金文又称为钟鼎文、铭文。金文从甲骨文演化而来,经过简化,线条较为平直。由此分析BCD项表述正确,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

15.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孕育了中国古代原始居民,创造了原始文明。中国黄河流域部落逐渐强大起来,建立了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以后中国以汉族为主还有其他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一直把中国文化传承下来,没有间断。B项符合题意;印度河和恒河流域约公元前2500年开始建立一些小国,后来中亚雅利安人入侵古代印度,导致最原始古代印度文明结束。A项不合题意;约公元前3000年尼罗河流域,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国家建立起来,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东征攻占了埃及,使埃及文明间断。C项不合题意;公元前3500年以后,苏美尔人在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建立起很多奴隶制小国。公元前1595年古巴比伦王国被外族灭亡,文明被打断。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

16.C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内容涉及土地私有、重视农业和军功,富商提高地位可以通过买地、耕织、建立军功,故C项符合题意,ABD项都不完全正确不符合题意,故本题应选C。

17.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庄子主张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保持独立的人格,故B正确;老子认为人们与世无争,天下就能太平,故排除A项;墨子提倡节俭,批判贵族的奢侈生活,故排除C项;韩非子主张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故排除D项。故选B。【点睛】

解答本题的限定词语是“庄子”,抓住这一限定词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18.D

解析:D

【解析】

【详解】

题干的“周平王去世时,丧葬费筹集不出来。继位的周桓王只好派人去鲁国,乞求鲁国出些财务好办丧事。”说明东周初年,王室衰微,周天子在经济上依附于强大的诸侯国,故D符合题意;周天子己不能对各诸侯国发号施令在题干材料中不能体现,故A不符合题意;诸侯成为霸主,开始左右周天子与题干信息不符,故B不符合题意;诸侯国对周天子已不存在纳贡的义务与题干信息不符,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

19.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青铜文化是中国先进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商周时代,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商朝的青铜器制造规模大,技艺精湛,品种多,图中的司母戊鼎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四羊方尊造型奇特,是商朝灿烂辉煌的青铜文明的代表,是青铜器中的精品。B符合题意。由此可知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20.B

解析:B

【解析】

【详解】

“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指的是实行暴政,引起人们反抗。依据所学,夏桀、商纣、周厉王是夏商周时期的著名暴君,因实行暴政,引起人们反抗,②③⑤符合题意;启继承王位、盘庚迁都到殷,周武王建立西周,他们与“政之所废,在逆民心”不符,①④⑥排除。所以B符合题意,ACD排除。故选择B。

21.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标志着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标志着“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A符合题意;商朝说法不正确,B不符合题意;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C不符合题意;秦朝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D不符合题意;故选A。

22.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纸上谈兵,这一成语的起源是战国时期秦赵之间发生的“长平之战”。D符合题意;成语投鞭断流出自淝水之战,A不符合题意;成语围魏救赵出自桂陵之战,B不符合题意;成语破釜沉舟出自巨鹿之战,C不符合题意;故选D。

23.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塞翁失马,安知非福”说明了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互相转化的道理。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塞翁得马,焉知非祸”的观点最接近于老子的思想,B项正确。周公是周武王姬发的弟弟,曾两次辅佐周武王东伐纣王,并制作礼乐,A项错误。孔子提出仁和礼,C项错误。墨子主张兼爱非攻,D项错误。AC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24.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①正确;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②正确;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③正确,因此B正确;甲骨文开始于商朝,兴盛于商朝,从发现的甲骨文看都是殷商时期的。西周时期的文字主要是金文。因此④错误。因此ACD错误。综上故选B。

25.D

解析:D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齐桓公任用管仲改革,实力大增,对外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号令诸侯,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位霸主,故D符合题意;晋文公、越王勾践、楚庄王也是春秋时期的霸主,但不是第一位,故ABC排除。故此题选D。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