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克拉申“输入假说”及其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克拉申“输入假说”及其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克拉申“输入假说”及其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克拉申“输入假说”及其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克拉申“输入假说”及其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摘要】克拉申是美国著名应用语言学家。他创立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主要由五条关于第二语言的假说构成,即:习得——学得假说、自然顺序假说、监控假说、输入假说和情感过滤假说。输入假说是克拉申语言习得理论的核心部分.本文参阅各方的见解,结合作者对输入假说的理解,粗略阐述了输入假说的主要内容、特点、存在的缺陷以及对外语教学的影响,目的是对这一理论进行共同学习和探讨。

【关键词】克拉申;二语习得;输入假说

克拉申是美国著名应用语言学家。他在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期创立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主要由五条关于第二语言的假说构成,即:习得——学得假说、自然顺序假说、监控假说、情感过滤假说和输入假说。他的理论在语言学界虽然受到了不少挑战,但同时也得到了许多实验的支持,而且迄今为止仍是世界上最具影响力,也是最具争议的二语习得理论之一。其中输入假说又是克拉申语言习得理论的核心部分。作者参阅各方的见解,结合自己对输入假说的理解,拟对其主要内容、特点、存在的缺陷以及对外语教学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粗略的阐述‘,以期达到对这一理论进行共同学习和探讨的目的。

一、“输入假设”的主要内容

(一)语言输入应遵循“i+l”原则

克拉申认为,如果语言输入的材料全都很容易理解,那么对于语言习得者的学习来说则是非常不好的,因为这无法激发其学习兴趣、

《外语教育理论与实践》试卷

Firstly, a good language teacher should have ethic devotion. The teacher should be a model and set a good ex ample to his students because most students would be influenced by their teacher’s behavior unconsciously. A teacher with extreme high level of morality often has a potent and positive effect on his students, rather than those with high teaching standard. So a good language teacher should show their moral quality as well as their knowledge. To be specific, a good language teacher should be fair, not only should he be fair to his students, such as treats them equally, and “partiality” is forbidden, but he sh ould properly regard the conflicts between different cultures. Besides, he should be kind and ready to help his students both in study and life. What’s more, he should be enthusiastic to his students, and has full passion for his teaching; he should be caring to his students, sometimes, only a caring look, a trusting encouragement, or a mild smile from the teacher is enough to touch the students’ hearts. In addition, hard-working and attentive are necessary for a good language teacher. We should recognize the great value of the teachers who have ethic devotion during the students’ development. Secondly, a good teacher should have personal styles. A good teacher makes learning not a dull thing but a great joy. Many teachers always keep talking about the textbook all the time so that the students feel it difficult to focus their attentions on what the teacher are saying. As a result, the ga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enlarges. Supposing the language teacher has distinct personal style during the teaching, this problem can be solved. For example, he can make his teaching dynamic by body languages, or demonstrating performance; he can be patient enough and never give up any student, even though some of them are really mischievous and indocile; he can be creative, teaches in creative ways and encourage his students to be creative and open-minded. Meanwhile, a good language teacher can be discipline and authoritative, he should be strict with students when it’s necessary. It’s important to find his unique person al styles when a teacher is teaching. Last but not least, a good language teacher should have professional qualities. A professional language teacher should be capable enough in your own language ability. He should obtain the capability to have language usage well in hand, and an excellent command of western culture. If so, he can be more knowledgeable and informed. What’s more, a good language teacher should be versatile, especially in the four skills: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and writing. It can help students to enhance the focus on realistic communication. Moreover, a good language teacher should be equipped with profession and armed with a range of skills, strategies and information. Before he gives his students a glass of water, he should have a barrel of it. He should grasp a large scope of knowledge of language and take the essence of it, then transfer it to his students. Besides, a good language teacher should be skilled in lesson planning and class management. He should be reflective and keep on reflecting on his classes and his methods of teaching, and in this way he could make progress quickly; he should be resourceful, and have a quick response to the emergency. In addition, I think the most important duty of a teacher is get experience about teaching, which is called the experiential knowledge, and after a long period of practice and reflection, he would be able to develop his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which is the most important and difficult part of being a good language teacher. In addition, a good teacher should be a life-long learner, and make sure that he keeps improving himself in his professional field, and he should always test himself by the feedback from his students, and reflect on his work. As the society develops at an amazing speed now, the students today are quite different: they are more independent, and demand a higher standard for teachers, which is a challenge for us. So we should try our best to improve ourselves, and try to be as good a teacher as we can. As the students of an normal university, besides learning the knowledge of being a good language teacher, we should have our own mind, practice our teaching skills and methods. For this part, I’d like to share my opinion about my plan for language teaching profession. So, what we expect from our language teachers? Capable, humorous, responsible, kind and so on.

非语言交际开题报告英文版

论文题目Nonverbal communication in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院系名称外国语学院 英语系 学号 201010301022 7 班级1002 下达 日期 专业方向英语学生季雪芬导师李程 起止 日期 论文的主要内容与要求 内容:通常人们谈交际时,总是首先想到语言,殊不知语言只是人们交际的一个手段。除了语言这一重要工具,人们还使用许多其他手段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传递各种信息。本文主要讨论了非语言交际的界定、非语言交际的分类、非语言交际的特点与作用等方面的问题,揭示了跨文化交际的某些方面的现象。要求:观点明确、材料翔实、结构严谨、语言通顺、格式规范。 主要参考文献[1] 毕继万《跨文化非语言交际》[M]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9. [2] 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 [3] 陈俊森、樊葳葳、钟华《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育》[M]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6. [4]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9. [5] Samovar Let al Understanding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M] Wadsworth, 1981 [6] Fas t Julius Body Language [M]. New York: POCKET BOOKS, 1971 [7]Hall Edward T The Silent Language [M]. New York: A DIVISION OF RANDOM HOUSE, INC, 1959 [8] Leroi-Gourhan Andre. Gesture and Speech [M] London: MIT Press, 1993, 257-325 论文进度安排序号工作任务起止日期序号工作任务起止日期 1 选题2013.10.21---11.8 5 完成论文初稿2014.3.23---4.15 2 搜集论文资料2013.11.11---11.29 6 论文修改2014.4.20---4.23 3 撰写提纲2014.2.25---2.28 7 论文定稿2014.4.25---5.3 4 撰写开题报告2014.3.1---3.1 5 8 论文答辩2014.5.5---5.20 任务接受人(签字) 年月日任务下达人(签字) 年月日 教研室主任(签字) 年月日 注:所有相关表格内的填写内容中文字体为小四号宋体,英文为小四号Times New Roman,行距1.25。

克拉申输入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克拉申输入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2009-05-01 11:42:10) 标签:校园分类:英语 摘要:克拉申输入假说对英语教学和英语学习有着重要的启发和指导意义,本文通过对该假说的提出和验证,探讨其对中、小学英语教学产生的影响。 这么多人学英语,却这么多人学不好,如何提高中、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国英语教育界。中、小学英语教育是基础,其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大学的英语教学。在英语教育界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过了大学英语六级的大学毕业生,到外资企业应聘,面试时招聘者用英语问了应聘者几个问题,他却不知如何回答,最后他向招聘者说:“我听不懂,不知如何回答,你能不能出几道选择题给我做?”其结果可想而知。无独有偶,笔者的一位同事曾抱怨,他在上英语课时因讲英语太多,捱学生告他的状。由此可见,我国英语教学存在着许多问题,要改变目前的状况,抓好中、小学英语基础教育是关键。本文试图通过对克拉申输入假说的提出和验证,探讨其对中、小学英语教学的启示,从而引起广大中、小学英语教师的重视,以便能运用该理论指导英语教学,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1、克拉申输入假说 克拉申的输入假说(Input Hypothesis)是第二语言习得的一种理论。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在这方面的研究中成就最大、影响最广的要算克拉申(S. D. Krashen)。克拉申是美国南加州大学的教师,他从70年代初开始研究第二语言习得,并多次在他的著作及文章中阐述他的输入假说。克拉申认为,只有当习得者接触到可理解的语言输入(comprehensive input),即略高于他现有语言技能水平的第二语言输入,而他又能把注意力集中于对意义或信息的理解而不是对形式的理解时,才能产生习得。如果习得者现有水平为“i”,能促进他习得就是“i+1”的输入。根据克拉申的观点,这种“i+1”的输入并不需要人们故意地去提供,只要习得者能理解输入,而他又有足够的量时,就自动地提供了这种输入。按照输入假设,说话的流利程度是随时间的流逝自然而然地达到。[1][P122] 克拉申的理想输入应具备四个特点:可理解性(comprehensibility);既有趣,又有关联(interesting and relevant);非语法程序安排(not grammatically sequenced)和要有足够的量(i+1)。 可理解性,是指理解输入的语言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不可理解的输入对学习者无用,只是一种噪音。对初学者来说,输入那些不理解的语言等于浪费时间。 既有趣又有关联,指的是使语言输入对语言的习得有利,必须对它的意义进行加工,输入的语言材料越有趣,越有关联,学习者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轻松地习得语言。 非语法程序安排,指的是语言习得重要的是足够的可理解的输入,按语法程序安排的教学是不足的也是不必要的。 要有足够的输入量,指的是克拉申提出的i+1原理。[2][P9] 2.输入假说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克拉申在美国对外国移民第二语言习得进行多年的研究后,提出他的输入假说,然后在西

克拉申 语言习得理论

二语习得理论克拉申理论 克拉申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又称“监控理论”)。此理论主要由五大假说组成:习得/学得假说(the Acquisition /Learning Hypothesis),自然顺序假说(the Natural Order Hypothesis),监控假说(the Monitor Hypothesis),输入假说(the Input Hypothesis)和情感过滤假说(the Affective Hypothesis) [1] [2] 一、克拉申的语言习得理论 (一)习得/学得假说 习得/学得假说是克拉申所有假说中最基本的一个,是其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基础。这一假说认为:发展第二语言能力有两个独立的途径:“习得”是下意识过程,与儿童习得母语的过程,在所有的重要方面都是一致的;“学得”则是有意识过程,通过这一过程,可“了解语言”(即获得有关语言的知识)。“习得”是潜意识(subconscious)过程,是注重意义的自然交际结果,正如儿童母语习得过程。“学得”(learning),是有意识(conscious)的过程,即通过课堂教师讲授并辅之以有意识的练习、记忆等活动达到对所学语言的掌握。 Krashen认为成人学习第二语言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语言习得(language acquisition)和语言学得(language learning)。语言是潜意识过程的产物。这一过程和孩子们学习母语的过程很相似。它要求学习者用目的语进行有意义的、自然的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学习者所关注的是交流活动本身,而不是语言形式。语言习得则是正式教育的产物。正式教育是一个有意识的过程,其结果是学习者能获得一些有意识的和语言相关的知识。Krashen指出学得不能转换成习得。例如,使用母语者尽管不懂语法规则,却可以正确流利地使用该语言,而语言学习者虽然有完备的语法知识,却很难在实际交流中运用自如。因此,对二语习得来讲,自然的语言环境比有意识的学习更为有效。

语言学与外语教学的关系

英语语言学:第十一章语言学和外语教学:11.1 语言学和外语教学的关系许多语言教师和学习者常常会问这样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教授或学习语言学?本章将试图提供给一些答案。既然语言学被定义为对语言的科学的研究,很明显,这种研究将会给语言教学提供很大的帮助,尽管在对语言的态度上、在目标上、在方法上语言学和语言教学存在着许多的不同之处。 在语言学中,语言是一个形式系统,但在语言教学中,语言是一系列的技能。语言学的研究是为了建立起解释语言现象的理论,而语言教学的目标则是为了让一个人掌握一门语言。 应用语言学弥缝了语言学理论和外语教学之间的隔阂。它作为一个调和区域,对语言学理论的研究结果进行解释,使之成为教授语言的老师和学习语言的学生容易掌握的东西。 应用语言学的媒介作用在外语教学中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第一,应用语言学使得语言学理论拓展和延伸到语言教学这个领域,这样,教师就可以在教学的目标和内容上作出更为合理的决策。当教师面临设计一个教学大纲这样的任务时,他会有诸多的选择。他是应该教授文学作品语言,还是应该教授日常会话中的语言?他是应该教授整个语言系统,还是应该教授这个系统中的一部分?编写和选择一本教科书的原则是什么?什么种类的练习题是最合适的?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教师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用到他对语言学习本质的理解。应用语言学给教师提供了一套关于语言和语言系统本质的形式化的知识,这样就加深了教师对语言学习本质的认识。这样,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时,可以作出更加明智的决策。 第二,应用语言学指明了语言学理论在语言教学方法论上的洞察力和内涵(implications)。一旦教学目标和内容确定下来,教师就不得不考虑怎样去教的问题。教学过程是应该以教师为中心呢,还是应该以教科书为中心呢,还是应该以学习者为中心呢?应该怎样对待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犯的错误?在课堂上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技巧?应用语言学从诸多不同的语言学理论的角度阐释了语言学习的本质,因此它有助于教师选择教学方法和技巧。

非语言交际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非语言交际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摘要]非语言交际是跨文化交际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中西方校园非语言交际具有强烈的文化特性,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充分重视非语言交际可以在许多语言交际方面起到特殊的辅助教学效果。本文初步总结了中西方校园非语言交际及其若干文化差异,以使学习者避免非语言交际的文化冲突,顺利地完成交际,对英语教学工作者有所帮助,以适应当前英语教育的需要。 [关键词]跨文化语言交际非语言交际中西方校园文化差异英语教学 一、引言 当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跨文化交际日显频繁,然而各民族间的文化差异有许多是表现在非语言交际中的。但是在英语教学中非语言交际长期处于被忽视的地位,在英语课堂,大部分教师只注重语言交际,忽略了非语言行为的信息传递,造成了课堂交际教学上的误解与尴尬。其实,非语言交际也具有强烈的文化特性,应当成为英语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舍此,英语教学就不是完全成功的教学。本文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简略地介绍了中西校园非语言交际及其文化差异,探讨非语言交际在跨文化交际和英语教学中的作用,期望对英语教学届师生有所帮助。 二、非语言交际和语言交际的结合人类交际有两种:语言的和非语言的。 2.1 非语言交际的定义 关于非语言交际,西方学者提出的定义很多。有的定义则比较具体,如“非语言交际是不用言词表达的、为社会所共知的人的属性或行动,这些属性和行动由发出者有目的地发出或被看成是有目的地发出,由接受者有意识地接受,有可能进行反馈”(Burgoon and Sine,1978,见Malandro,1989:7)。 2.2非语言交际的作用及其与语言交际的关系 萨莫瓦肯定地说:“绝大多数研究专家认为,在面对面交际中,信息的社交内容只有35%左右是语言行为,其它都是通过非语言行为传递的。”当然,对非语言交际行为在交际中的作用及其与语言行为之间的关系应该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一方面要看到,在交际中,脱离非语言配合的孤立的语言行为往往难以达到有效的交际目的;另一方面也要认识到,一种非语言行为只有与语言行为或其它非语言行为配合,才能提供明确的信息。因此脱离语言行为或其它的非语言行为,孤立地理解或研究某一非语言行为的含义常常是难以凑效的。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决不可忽视非语言交际行为,只有把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结合起来才能达到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中西校园非语言交际及其文化差异 校园非语言交际在中西方存在很大差异和文化冲突。本文从文化差异的角度讨论两个问题:教师的仪态举止和课堂上的非语言交际行为。 3.1教师的仪表 仪表指人的外表,包括衣着和化妆、举止和姿态等。 3.1.1衣着和化妆 衣着和化妆要适合本人的身份、个人特点和所在场合,这是各种文化共有的特点。教师是教育青少年一代的人,在这方面要求更加严格。场合不同,每个人的衣着打扮也不同。教师在学校,特别是在课堂上要求更加严格。这也是各种文化所共有的。 在西方,库珀在《教师的言语交际行为》一书中讲了一个很有说服力的故事:美国一位中学八年级的学生说:“我们班曾经有一位女英语教师,她的仪表使我们完全无法学习下去。她长相标致、体态轻盈,还爱身着紧身衣裙。我们从学年一开始就陶醉于她那迷人的外表而难以学习进去。整整一年中,教室里总是乱糟糟的。我们班成了吵吵闹闹、纪律涣散的乱班,这位老师毫无办法驾驭课堂。现在回忆起来,我认为这位教师的学识水平并不低,当

克拉申二语习得理论

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成就最大、影响最广也是最全面的理论便是克拉申 (S.D.Krashen)的语言习得理论。他的理论实际上是对近几十年来第二语言或外语学习研究的总结,并把各种研究成果加以理论化、系统化,使之成为系统的学说。 克拉申理论主要由以下五个假说组成: 1 习得---学得区别假说(The Acquisition—Learning Hypothesis) 克拉申理论的出发点和核心是他对“习得”和“学得”的区分,以及对它们各自在习得者第二语言能力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的认识。“习得”是潜意识过程,是注意意义的自然交际的结果,儿童习得母语便是这样的过程。习得的语言系统处于大脑左半球语言区,是自发语言运用的根本。与之相对的是“学得”,这是个有意识的过程,即通过课堂教师讲授并辅之以有意识的练习、记忆等活动,达到对所学语言的了解和对其语法概念的“掌握”。“学得”的系统虽然在大脑左半球,但不一定在语言区。克拉申认为,只有“习得”才能直接促进第二语言能力的发展,才是人们运用语言时的生产机制;而对语言结构有意的了解作为“学得”的结果,只能在语言运用中起监控作用,而不能视为语言能力本身的一部分。 2 监控假说( The Monitor Hypothesis) 监控假说与习得---学得区别假说密切相关,它体现了“语言习得”和“语言学习”的内在关系。根据这个假设,语言习得与语言学习的作用各不相同。语言习得系统,即潜意识语言知识,才是真正的语言能力。而语言学得系统,即有意识的语言知识,只是在第二语言运用时起监控或编辑作用。这种监控功能既可能在语言输出(说、写)前也可能在其后。但是,它能否发挥作用还得依赖于三个先决条件:1)有足够的时间,即语言使用者必须要有足够的时间才能有效地选择和运用语法规则;2)注意语言形式,即语言使用者的注意力必须集中在所用语言的形式上,也就是说,必须考虑语言的正确性;3)知道规则,即语言使用者必须具有所学语言的语法概念及语言规则知识。 在口头表达时,人们一般注意的是说话的内容而不是形式,没有时间去考虑语法规则。因此,在说话时,如果过多地考虑使用语法监控,不断地纠正自己的语法错误,说起话来就会结结巴巴,妨碍交际进行。在书面表达时,情况就会好得多,因为作者有足够的时间推敲字句,斟酌语法。 3 输入假说(The Input Hypothesis) 输入假说也是克拉申语言习得理论的核心部分。他曾用一本专著论述他的这个假说。克拉申认为,只有当习得者接触到“可理解的语言输入”( comprehensive input ),即略高于他现有语言技能水平的第二语言输入,而他又能把注意力集中于对意义或对信息的理解而不是对形式的理解时,才能产生习得。这就是他著名的 i + 1 公式。i 代表习得者现有的水平, 1 代表略高于习得者现有水平的语言材料。根据克拉申的观点,这种 i + 1 的输入并不需要人们故意地去提供,只要习得者能理解输入,而他又有足够的量时,就自动地提供了这种输入。 克拉申认为,理想的输入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可理解性( comprehensibility)。理解输入的语言材料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不可理解的( incomprehensible )输入对于习得者而言,只是一种噪音。

克拉申“输入假说”对英语听力教学的启示

克拉申“输入假说”对英语听力教学的启示摘要: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成就最大,影响最广二且最全面的理论便是克拉申的语言习得理论,本文通过对初中英语听力教学现状的分析,从克拉申“输入假说模式”带来的启示出发,提出了一些改进听力教学的策略。旨在进一步提高中学英语教学的科学性,促进广大学习者体力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输入假说;听力教学 1:克拉申“语言输入假设” 众所周知,“听”在英语学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学习者获得语言输入的重要途径,而且也为学习者进一步发展其他语言技能奠定了基础。然而,听力能力的提高对于大多数中国学生来说,是个莫大的挑战。Krashen(克拉申)于1985年提出了在语言学界很具影响力的“语言输入假设(the input hypothesis)”。他认为语言习得是通过听和阅读来完成的,教学的主要精力要放在为学生提供最佳的语言输入上,从而促进语言习得。他认为理想的输入应该有四个特征:可理解性——理解输入的语言是习得的必要条件,不可理解的语言无用;趣味及关联性——输入的语言既要有趣又要与学习者相关;非语法性——按语法程序安排教学是不必要的;要有足够的输入量——输入量要大于学习者当前的语言能力。 2:语言输入假设在听力教学中的应用 输入假设在相当程度上对外语教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作为英语听力教师可以从的语言输入假设中获得一些启示——解决语言输入

问题应该成为有效帮助提高学生英语听力至关重要的一步。作为教师应该懂得如何把这些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去,如何设计和采用有效的、具体的课内外活动,真正做到帮助学生提高听力能力。 2.1可理解性输入。首先,在听力材料的选择上要遵循可理解性输入的原则,也就是说听力材料必须与学生当前的英语语言水平相适应。根据Krashen 的语言输入假设,在听力课堂上学生所听到的材料必须是略高于他们当前英语水平的。因为每个人都有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上下文背景知识、特定的语言情境来理解自己尚未接触过的、略高于自己语言材料的能力。例如我们可以给七年级的学生选择这样的听力题:Where did he go? A. Beijing B. The USA C. Rome(罗马),因为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学过了where和go这两个单词,尽管did是新单词,但对他们答题基本上没任何的影响。而且接触的次数多了,还会增加他们的词汇量。然而,听力材料也不能太难,过多的生单词、复杂的句型结构等等,往往会妨碍学生对语言信息的接收,从而影响对听力材料的理解。另外一方面,听力材料也不能太容易、太简单,以至于对于学生来说没有任何挑战性、会失去兴趣,放弃继续听下去。 其次,在制定大纲以及课堂设计上要紧扣可理解性输入的原则。不同学习阶段、不同年级的学生听说课程的大纲应该各不相同。这就要求即使是使用同一套教材,但是不同的年级应该有不同的教学目的、教学方法、课堂设计、练习以及测试形式,以适应不同阶段学生训练和提高听力的需要。比如,低年级的同学可以尽量采用多项选择题或者是判断对错题来进行练习和测试,在提高听力能力的同时树立

应用语言学与英语教学

思考题 一、判断 1.Teaching cannot be defined apart from learning. 2. Teaching problems are simply learning problems. 3. According to The tabula-rasa or“blank-slate”view, humans have few if any natural predispositions. Development is dependent upon the individual’s experiences. 4. According to Chomsky, the child learns his first language by imitation. 5. The concept of L2 (second language, foreign language and non-native language) implies that the individual is already in command of an L1. 6. There are individual differences for different learners, different types of learning tasks, different strategies and styles. (p.77) 7. Comprehension is the highest level of understanding. 8. Evidence shows that attitudes are accompanied by positive and negative feelings 9. Self-actualization refers to the desire to fulfill one’s self-esteem. 10. Culture is a set of shared ideals, values and standards of behavior 11. Language, thought and culture can be dealt with separately. 12. Culture shock has generally been considered as having a negative effect on L2 learning. 13. Theoretical contrastive studies do not belong to comparative descriptive linguistics. 14. Empirical evidence has shown that intralingual errors only constitute a small proportion of L2 learners’errors, and that among other factors, interlingual effects of learning play an important role. 15. Test is not an end in itself. 二、选择题

第二语言习得克拉申学习理论评析

南昌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2014 ~2015 学年第二 学期期末论文 课程名称:语言习得研究专业:汉语国际教育 学生姓名:学号: 学院:人文学院得分: 任课教师签:时间:

《克拉申的语言监控模式》评析 克拉申的理论模式被称为“语言监控模式”,它包括“五个中心假说”,即“习得与学习的假说”、“自然习得顺序假说”、“监控假说”、“输入假说”以及“情感过滤假说”。 一、克拉申第二语言习得理论概述 1、“习得”与“学习”的假说 克拉申认为,成人第二语言学习者可以通过“习得”与“学习”这两种独立的方式来获得第二语言规则。“习得”的过程是自然产生的过程,是指学习者在运用第二语言进行自然的交际,关注的是语言传达的意思;而“学习”则是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把注意力集中于第二语言的形式特征上,通过有意识的学习方式获得第二语言规则的知识。 2、自然习得顺序假说 克拉申认为,儿童或成人,无论在学习母语还是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中,都遵循一种相似的习得顺序,尽管第二语言学习者的母语背景不同,文化背景存在差异,但是他们的第二语言习得顺序却非常相似,这种自然习得顺序是可以预测的。在克拉申看来,课堂教学对自然习得顺序是无法改变的,习得过程只能在即时的言语表达得到体现。 3、监控假说 在克拉申看来,学习者的言语输出主要是依靠习得的知识生成的,而“学习”的知识只是用来监控学习者的语言输出过程,在成人第二语言学习中的作用相当与一个监控器和编辑器。通过“习得”获得的语言能力使学习者可以把要表达的意思流利得表达出来,而通过“学习”获得的语言知识使学习者在说话之前有意识地判断和调整语言形式。克拉申提出使用监控的三种条件:充足的时间、注意语言的形式、懂得语法规则。 4、输入假说 输入假说回答了人们是怎样习得一门语言的重大语言教学问题。人们习得一门语言,必须通过理解信息或者接受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学习者习得按照自然顺序、通过理解在下个阶段将要习得的结构来进行,同时输入的语言难度要略高于学习者现有的能力,若学习者现有水平为“i”,那么语言输入应该为“i+1”。克拉申的输入假说包含了四个要素,即输入数量、输入质量、输入方式以及输入条件。克拉申主张学习者要先“获得意义”,再从中习得语言结构。即先意义,后形式。 5、情感过滤假说 为了解释在二语习得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不同学习者的学习效率与速度以及最终达到的语言水平之间的差异的现象,克拉申提出了情感过滤假说。“情感过

小议克拉申的“输入假说模式”理论

小议克拉申的“输入假说模式”理论 美国语言学家Krashen提出的“输入假说模式”自其问世起便成为二语习得领域最具影响力的理论之一,它激发了人们对二语习得中一些基本问题的深入思考。本文对Krashen的“输入假说”理论进行了分析,综合了一些学者对它的评价以及对该理论的发展的研究,并谈到了其对外语教学一些启示。 一、“输入假说”的概念 斯蒂芬?克拉申(Stephen Krashen)1941年出生于美国芝加哥,现为美国南加州大学荣休教授,他毕生致力于第二语言获得的研究,这为他赢得了世界了性声誉。克拉申在20世纪中叶以来提出的第二语言学习得的“输入假说模式”,这是近几十年来影响广泛、解释全面又很具争议性的理论。早在1970 年代初克拉申就提出了“监控模式”(The Monitor Model) ,该模式以“监控假说(The Monitor Hypothesis)”为核心;80 年代中叶,克拉申对之进一步扩充修订,转为以“输入假说”(The input hypothesis) 为中心,形成了“输入假说模式”。在1985年出版的The Input Hypothesis: Issues and Implications一书中,Krashen进一步论述了输入假设理论及其应用。具体而言,Krashen的“输入假说模式”由五个互相联系的核心假说构成,它们分别是: ①语言习得- 学得(The Acquisition—Learning Hypothesis)假说; ②自然顺序假说(The Natural Order Hypothesis); ③监控假说; ④语言输入假说; ⑤情感过滤假说(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这五个假说彼

语言学与外语教学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d56441767.html, 语言学与外语教学 作者:孙嘉瑜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年第21期 【摘要】社会语言学从产生、发展至今约有五十年的时间,社会历史的需要、物质条件的改善和语言学自身的发展的必然规律是社会语言学产生的三个十分关键的原因。当前阶段,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正在向各个领域全面的进行当中。社会语言学,究其内部结构来讲,有社会方言学、语言社会学等几个方面。本文通过社会语言学的发展来探究社会语言学对外语教学的影响预期是。 【关键词】社会语言学外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1-0162-01 社会语言学是一门语言学的分支,大约已经有五十多年的历史。社会语言学就起派别来讲可以分为两个派别,分别是以美国的海姆斯为代表的围观社会语言学派和欧洲一些语言学家为代表的宏观语言学。围观社会语言学主要研究的是具体的语言现象。通过研究语言与性别、年龄、文化等的因素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的研究来研究语言及其变体。 一、社会语言学产生的背景 通常来讲,人们公认的社会语言学确立的背景是以1964年在美国召开的第9届国际语言学大会为标志。其实社会语言学的确立与发展与其它学科一样,是经过长时期的学术成果积累和历史发展的结果。 社会语言学的产生有三个因素: 首先,学者对于语言与社会的研究是基于历史的需要。19世纪末到20世纪60年代,社会变革频繁、政治形势多变、社会关系及其复杂、以及人口的迁移等多方面都与具体的语言政策有关。作为各个民族不可或缺的语言,受到政治、文化、心理、社会等方面学者的高度重视。因此,语言与社会也逐渐受到了语言学家的关注。 其次,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语言学自身的发展需要社会语言学。 最终,在各种条件均成熟的条件下,社会语言学的建立已经成为历史的必然。1964年, 在美国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大学召开了第一次社会语言学会议。至此,社会语言学诞生,1964 年也被视为社会语言学的诞生之年。 二、语言学的各个分支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近二十年国内学者对克拉申输入假说研究综述

2011年第5期(总第89期) 边疆经济与文化 THE BORDER ECONOMY AND CULTURE No.5.2011General.No.89 JIANG JING JI YU WEN HUA 【外语教学研究】 近二十年国内学者对克拉申输入假说研究综述 许 珊 (哈尔滨工程大学外语系,哈尔滨150001) 摘 要:克拉申的输入假说是二语习得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理论,对二语教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它是一 个解释全面又很具争议性的理论。本文对目前关于输入假说的国内研究与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性的总结,从输入假说的理论概述,输入假说的研究与应用两方面作了系统阐述,并对理论今后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克拉申;输入假说;二语习得;综述中图分类号:H 31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5409(2011)05-0136-02收稿日期:2011-03-10作者简介:许珊(1988-),女,湖北孝感人,硕士研究生,从事二语习得研究。 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教授的语言输入假说传入中国。近二十年来,国内学者关于克拉申输入理论的研究十分火热,对理论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目前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加以总结。本文基于1990年至2010年CNKI 和“万方”上能检索到的所有关于克拉申输入理论研究的共34篇学术论文,对这些研究与应用进行梳理,总结成绩、发现不足,为今后外语学习理论的引进、研究及应用提供借鉴。 一、克拉申的输入假说理论概述 克拉申是美国著名的应用语言学家,他通过对第二语言习得现象的研究,提出了包括习得与学习假设、自然顺序假设、情感过滤假设、监察假设及输入假设这五个假设为基础的语言输入理论,其中输入假说是克拉申二语习得理论的核心部分。该假 说明确告诉我们语言是如何习得的 。“语言习得是通过理解信息而产生的。学生首先接触大量易懂的实际语言,通过上下文和情景理解其意思,这样寓于交际语言中的句子结构和语法规则说就自然学会了”(Krashen ,1982)。克拉申明确指出,只要学 习者接触到的话语里含有“可理解输入” ,语言习得便会发生。 输入假说其实包含了四个要素:其一,输入数量:克拉申认为语言习得有赖于大量的语言输入,必须为学习者提供足够数量的语言输入。其二,输入质量:学习者接触到的语言输入必须是“可理 解的” ,必须含有i +1结构即语言输入材料的难度应该稍高于学习者目前已掌握的语言知识,其中i 为学习者目前的语言知识状态 。“1”部分为当前语言知识状态与下一语言状态间的距离。其三,输入方式:克拉申强调输入应该以在语言环境中自然接收语言材料,注重语言意义的粗调输入为主。其四,输入条件:学习者必须在情感焦虑低,情感屏障弱的情况下才能更好地接收输入。 二、输入假说的研究与应用回顾 1.“输入假说” “输入假说”研究的年代分布基于对克拉申输入理论研究的34篇论文,笔者对这些论文发表的年代进行了统计,并依据论文发表数,将近20年的研究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研究起步阶段(1990年至2000年),此十年间关于输入理论的研究甚少,相关论文仅有2篇。第二阶段:研究发展阶段(2001年至2005年),此五年间关于输入理论的研究有了增多的趋势,相关论文发表数达8篇。第三阶段:研究成熟阶段(2006年至2010年),短短五年间,关于输入理论研究的论文发表达24篇,是上一个阶段论文发表数目的三倍,进展不可小觑。 2.输入假说研究内容分析 基于对克拉申输入理论研究的34篇论文,可以把研究内容分为针对理论的述评与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两大方面。基于这两方面可以进行如下细分: 第一,针对理论的述评包括输入假说的介绍(3篇)、对输入假说的异议(2篇)、对输入假说的认识分析(2篇)及输入假说与相关思想的对比分析(1篇)。 第二,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包括输入假说与外语教学(15篇)、输入假说与听力(5篇)、输入假说与阅读(4篇)、输入假说与网络汉语学习资源的创建(1篇)及输入假说与教师话语(2篇)。 3.对输入假说的态度分析 基于对克拉申输入理论研究的34篇论文,可以把对输入假说的态度分为三类,即肯定、中立和否定,统计发现对输入理论持肯定态度论文最多,共计20篇(占58%);对理论持中立态度的论文其次,共计12篇(占35%);对理论持完全否定态度的论文最少,只有2篇(占7%)。 统计发现,论文发表年份与对输入理论的态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