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嘧啶类化合物

嘧啶类化合物

嘧啶类化合物
嘧啶类化合物

CXB-3

Briel, D.; Aurich, R.; Egerland, U.; Unverferth, K. Synthesis of substituted

6-phenylpyrazolo[3,4-d]pyrimidines with potential adenosine A2A antagonistic activity. Pharmazie (2005), 60(10), 732-735. CODEN: PHARAT ISSN:0031-7144. CAN 144:331385 AN 2005:1137076 CAPLUS

Saxena, Abhishek S.; Goel, Atul; Ram, Vishnu Ji. A convenient and expeditious synthesis of annulated N,S-heterocycles.Journal of the Indian Chemical Society (2003), 80(4), 311-318. CODEN: JICSAH ISSN:0019-4522. CAN 139:164765 AN 2003:395427 CAPLUS

Lorente, Antonio; Gamez, Pedro; Contreras, Maria del Mar. Synthesis of nitrogen heterocycles from 1-methylthio-2-phenyl-2-azabuta-1,3-diene-4,4-dicarbonitriles. Heterocycles (1994), 38(1), 113-23. CODEN: HTCYAM ISSN:0385-5414. CAN 120:270326 AN 1994:270326 CAPLUS

Ram, Vishnu J.; Haque, Navedul; Nath, Mahendra. Chemotherapeutic agents. Part XXIII. Synthesis of -deficient pyrimidines and fused pyrimidines as leishmanicides.

Indian Journal of Chemistry, Section B: Organic Chemistry Including Medicinal Chemistry (1993), 32B(7), 754-9. CODEN: IJSBDB ISSN:0376-4699. CAN 119:225911 AN 1993:625911 CAPLUS

Neidlein, R.; Reuter, H. Synthesis of 2-amino-4-(alkylthio)-6-aryl-1,3,5-triazines and

4-amino-6-(alkylthio)-2-aryl-5-cyanopyrimidine.Archiv der Pharmazie (Weinheim, Germany) (1972), 305(9), 689-91. CODEN: ARPMAS ISSN:0365-6233. CAN

77:152120 AN 1972:552120 CAPLUS

Graboyes, Harold; Jaffe, Gerald E.; Pachter, Irwin J.; Rosenbloom, Joanne P.; Villani, Anthony J.; Wilson, James W.; Weinstock, Joseph. Pteridines. X. Some pyrimidopyrimidine isomers of triamterene.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 (1968), 11(3), 568-73. CODEN: JMCMAR ISSN:0022-2623. CAN 69:67339 AN 1968:467339 CAPLUS

Middleton, W. J.; Engelhardt, V. A. Cyanocarbon chemistry. IX. Heterocyclic compounds from dicyanoketene acetals.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1958), 80 2829-32. CODEN: JACSAT ISSN:0002-7863. CAN 52:104339 AN 1958:104339 CAPLUS

Middleton, W. J.; Engelhardt, V. A.; Fisher, B. S. Cyanocarbon chemistry. VIII. Heterocyclic compounds from tetracyanoethylene.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1958), 80 2822-9. CODEN: JACSAT ISSN:0002-7863. CAN 52:104338

AN 1958:104338 CAPLUS

Sausen, G. N.; Engelhardt, V. A.; Middleton, W. J. Cyanocarbon chemistry. VII. Tricyanoethylenes.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1958), 80 2815-22. CODEN: JACSAT ISSN:0002-7863. CAN 52:104337 AN 1958:104337 CAPLUS

CXB-4

CXB-5

Spitzner, Roland; Lesinski, Markus; Richter, Monika; Schroth, Werner. Nucleophilic substitutions and eliminations of amino functions via pyrimidinium salts. Monatshefte fuer Chemie (1987), 118(4), 485-502. CODEN: MOCMB7

ISSN:0026-9247. CAN 108:186680 AN 1988:186680 CAPLUS

CXB-6

新的

CXB-7

Liu, Hua-Yin; Yang, Guang-Fu; Tan, Hui-Fen; Yang, Hua-Zheng; Lai, Lu-Hua. Studies on bio-rational design of photosystem II inhibitors (V) - synthesis and Hill inhibitory activities of ethyl arylamideacrylates and pyrimidone.Gaodeng Xuexiao Huaxue Xuebao (1998), 19(12), 1946-1949. CODEN: KTHPDM ISSN:0251-0790. CAN 130:168326 AN 1999:104635 CAPLUS

Ram, Vishnu; Nath, Mahendra; Patnaik, G. K. 6-Imino-1,3-oxazines: a new class of hepatoprotectants.Bioorganic & Medicinal Chemistry Letters (1995), 5(7), 695-8. CODEN: BMCLE8 ISSN:0960-894X. CAN 123:83295 AN 1995:519318 CAPLUS

Lorente, Antonio; Garcia, M. Luisa; Fernandez, Misericordia; Soto, Jose L. Reaction of ketene dithioacetals with thioamides. A synthesis of pyrimidine derivatives. Heterocycles (1992), 34(8), 1573-82. CODEN: HTCYAM ISSN:0385-5414. CAN 117:251315 AN 1992:651315 CAPLUS

Ellingboe, John; Alessi, Thomas; Millen, Jane; Sredy, Janet; King, Andrew; Prusiewicz, Candace; Guzzo, Frieda; VanEngen, Donna; Bagli, Jehan. (Pyrimidinyloxy)acetic acids and pyrimidineacetic acids as a novel class of aldose reductase inhibitors.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 (1990), 33(10), 2892-9. CODEN: JMCMAR ISSN:0022-2623. CAN 113:211932 AN 1990:611932 CAPLUS

Bagli, Jehan; Bogri, T.; Palameta, B.; Rakhit, S.; Peseckis, S.; McQuillan, J.; Lee, D. K. H. Chemistry and positive inotropic effect of pelrinone and related derivatives. A novel class of 2-methylpyrimidones as inotropic agents.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 (1988), 31(4), 814-23. CODEN: JMCMAR ISSN:0022-2623. CAN 108:150414 AN 1988:150414 CAPLUS

CXB-8

Goerdeler, Joachim; Wieland, Dieter. Synthesis of pyrimidine-4-thiones and

pyrazolo[3,4-d]pyrimidines.Chemische Berichte (1967), 100(1), 47-59. CODEN: CHBEAM ISSN:0009-2940. CAN 66:65441 AN 1967:65441 CAPLUS

CXB-9

简析氨基甲酸酯类杀菌剂

简析氨基甲酸酯类杀菌剂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是目前全球销售额最大的杀菌剂类别,自从2014年,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以37.43亿美元的销售额超越了三唑类杀菌剂后,为全球使用量最大的杀菌剂。近年来,在全球前十五大杀菌剂中,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中的嘧菌酯、吡唑醚菌酯和啶氧菌酯始终位列其中。 2016年,该类产品占据了全球杀菌剂市场1/5以上的份额,在目前上市的十多个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中,前六大产品2016年的销售总额占据了97.0%以上的份额,为最主要产品。 发现过程 1996年巴斯夫开发了第1个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醚菌酯(kresoxim methyl),随后1997年捷利康公司(现先正达)开发嘧菌酯(azoxystrobin)。并迅速占领市场。相较于传统杀菌剂,氨基甲酸酯类杀菌剂优势明显:适用作物更多,防治谱更广,高效,用量低,适合与其他产品复配等;而且大多数产品拥有作物健康作用,可增绿,延缓衰老,使作物籽粒饱满,从而实现增产。

2000年,一些类似物进入市场,著名的药剂是诺华公司开发的肟菌酯(trifloxystrobin)。但不久因诺华与捷利康合并成立先正达,基于反垄断的需要,肟菌酯被剥离给拜耳。先正达公司授权杜邦公司开发啶氧菌酯和杀虫剂氯虫苯甲酰胺混剂。2002年,巴斯夫公司开发吡唑醚菌酯(pyraclostrobin),代号BAS。2004年巴斯夫公司又推出醚菌胺(dimoxystrobin),拜耳公司推出氟嘧菌酯(fluoxastrobin),均用于谷物。2007年巴斯夫公司推出的肟醚菌胺(orysastrobin)。住友化学2016年上市的mandestrobin是最近上市的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 作用机理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是基于天然抗生素strobilurin A为先导化合物开发的新型杀菌剂,是能量生成抑制剂。它的作用机理是通过与病原菌细胞线粒体中cytb和C1复合体Oo部位的结合而抑制线粒体的电子传递,从而阻断细胞色素与细胞色素之间的电子传递(阻断的氧化),进而抑制线粒体呼吸作用,使得线粒体无法并供给细胞正常代谢所需能量(ATP)。由于缺少能量供应,病菌孢子的萌发、菌丝的生长以及芽孢的形成都会受到抑制,最终导致病菌细胞死亡从而达到杀灭病菌的目的。研究表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Q0位点的结合是可逆的。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具有广谱性及较高的杀菌活性,对14一脱甲基化酶抑制剂、苯基酰胺类、二甲酰亚胺类和苯并咪唑类产生抗性的菌株有效,并对环境安全。

嘧啶

嘧啶胺类杀菌剂的研究进展 系别: 专业班级: 姓名 指导教师: 学院 2010年 4月

嘧啶胺类杀菌剂的研究进展 摘要:嘧啶胺类杀菌剂是嘧啶胺类化合物的一种。嘧啶胺类化合物是一类具有良好生物活性的含氮杂环化合物,在生物体内有很重要的生理作用并被广泛应用于医药及农药合成中,本文对嘧啶胺类杀菌剂在医药和及农药上的应用做了简单的叙述。 关键词:嘧啶,杀菌剂

Abstract: pyrimidine amine fungicides is a pyrimidine amines. Pyrimidine amines are a class with good biological activity of nitrogen heterocyclic compounds, in vivo physiological role of a very important and widely used in pharmaceutical and pesticide synthesis, this paper pyrimidine amine fungicides and pesticides in medicine and The application is briefly described. Key words: pyrimidine, fungicides

第一章概述 1.1杀菌剂的起源 早期的杀菌剂都是无机化合物,其中如硫磺粉和铜制剂(见波尔多液)至今仍在使用。1914年德国的I.里姆首先利用有机汞化合物防治小麦黑穗病,标志着有机杀菌剂发展的开端。1934年美国的W.H.蒂斯代尔等发现了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的杀菌性质,此后有机杀菌剂开始迅速发展。在40~50年代开发的有三个主要系列的有机硫杀菌剂:福美类、代森类(如代森锌)和三氯甲硫基二甲羧酰亚胺类,此外有机氯、有机汞、有机砷杀菌剂也有发展。这些杀菌剂大多是保护剂,应用上有局限性。60年代以来,更多化学类型的杀菌剂不断出现,其中最重要的进展是内吸性杀菌剂的问世。1965年日本开发了有机磷杀菌剂稻瘟净,1966年美国开发了萎锈灵,1967年美国开发了苯菌灵,1969年日本开发硫菌灵,1974年联邦德国开发了唑菌酮,1975年美国开发了三环唑,1977年瑞士开发了甲霜灵,1978年法国开发了三乙磷酸铝。以上述为代表的内吸剂已成为70年代以来杀菌剂发展的主流。与此同时,农用抗生素也有较快的发展。有机汞、有机砷和某些有机氯杀菌剂因毒性或环境污染问题而渐被淘汰。新一代的内吸剂由于防治效果提高而使杀菌剂的市场进一步扩大。到80年代,杀菌剂的品种已超过200种。据调查,1985年全世界杀菌剂销售额达到25.4亿美元,占农药总销售额的18.4%。1984年杀菌剂中内吸剂的销售额已占44.2%,非内吸剂占55.8%。近半个世纪以来,杀菌剂的发展主要集中在防治真菌病害的药剂方面,而对于防治细菌和病毒引起病害的药剂还研究开发得很不够。 中国自50年代起主要发展保护性杀菌剂,70年代以来,开始发展内吸性杀菌剂和农用抗生素,并停止使用有机汞剂。由于杀菌剂的应用技术比较复杂,所以发展速度不如杀虫剂快,但是杀菌剂对农业的增产保护作用已经越来越被广大农民所认识,随着中国农业的现代化,杀菌剂的发展必将加快。 嘧啶类化合物一直显示出很高的生物活性,就此类化合物而言,它广泛存在于人 体及生物体内,如生命所必需的核酸中最常见的5种含氮碱性组分就有3种含嘧啶 结构(尿嘧啶、胞嘧啶和胸腺嘧啶)。此类化合物的开发一直受到医药和农药界的 重视。嘧啶类化合物因其广泛的生物活性在医药、农药等领域备受关注.将不同 基团引入嘧啶结构中,经过结构修饰能产生一系列具有抗菌活性的嘧啶衍生物,它 在新型农药创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嘧啶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杀菌活性 的研究进行了分类综述,并展望了它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第一章嘧啶结构和性质

多芳基脒类化合物的合成

多芳基脒类化合物骨架的合成 郭小玲,王继涛,孟凡超,蒋继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陕西杨凌712100 ) [摘要]【目的】合成多芳基脒类化合物无骨架;【方法】三头脒骨架:由均苯三酚在氮气保护下以及碳酸钾存在的条件下与对氰基苄溴进行偶联得到;四头脒骨架:由季戊四醇四对甲苯磺酸酯与对氰基苯酚偶联得到;【结果】合成了以苯环为核的三头芳基脒骨架以及以季戊四基为核的四头芳基脒骨架,并且利用重结晶方法纯化了产物,数据表明,所采用的合成方法产率高、纯度好,为下一步的成脒反应以及活性测定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季戊四醇四对甲苯磺酸酯,1,3,5-三(4-氰基苯甲氧基)苯,季戊四醇四对氰基苯基醚,合成 近年来,人们在活性寡糖的研究中发现,将母体活性寡糖小分子(α-Gal monomer)制成寡聚物(α-Gal polymers)后,其活性有时可大大增加[10,11],但活性提高程度会有所不同。聚合结构中母体寡糖小分子数目的比例越高,其活性提高程度越大。生命科学基础研究结果表明:蛋白质(受体)与配体(ligand,内源性活性物质或者外源性小分子药物)[12]由于几何互补性而靠近,并主要在几何互补作用下,蛋白质构象受到诱导,以匹配性更好的亚稳态构象进行初步结合。继而在调整结合期,氢键、疏水作用等短程精细作用开始表现并最终使二者微扰调整到合适的构象结合,这就是所谓的“诱导契合”[13]。根据多效价效应原理,多效价能够引起一些蛋白受体的聚合,受体聚合后与配体也将产生诱导契合的效果,从而使它们之间结合力增强,表现出多效价效应。多效价配体可和受体上的主要结合点作用,也可和结合亚点作用结合靶标酶的结构信息,利用多效价效应来发现高效、安全的新型农药分子,可看作是一种基于结构的合理设计。 在生物体系中,多位点结合比单位点结合更具优势。首先,多位点结合更牢固,高亲和性的多效价化合物作为一些防治对象靶标部位的抑制剂具有很大的潜在价值。其次,多效价作用能提高受体的选择性。 农药活性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对靶标结合程度的增强。有的防治对象可能存在多个作用位点,如一些杀虫剂既有第一作用位点乙酰胆碱酯酶,也有第二作用位点腺苷酸三磷酸酶(A TPase)。在设计聚合物时也可充分考虑这些靶标的特点,从而进行合理的设计,开发出能与多靶标结合的化合物,以提高目标化合物的生物活性[14]。近几年,日本Kagabu Shinzo等报道了以不同链长的亚甲基、烯基、炔基等连接体合成对称的烟碱类化合物的二聚体,并表现出一定的生物活性[15]。 Pang等针对乙酰胆碱酯酶的结构设计了一系列不同链长的二效价他克林聚合物,旨在目标化合物能同时结合乙酰胆碱酯酶的催化位点和外周位点。结果发现当聚合物的链长为7个亚甲基时活性最好,是其母体的1475倍。 芳基二脒类化合物能够实现与DNA小沟的紧密结合而芳基单脒化合物则不能,这也可以利用多效价效应来解释。这容易使我们想到,更多头的芳基脒类是不是同样具有多效价作用而有可能具有更高的生物活性?于是本文在此假设的基础上,决定设计并合成以不同化学结构为核的具有多个芳基脒头的化合物,并研究其生物活性,目标化合物的合成路线见图1。

1_2_4-三唑的制备

化工与生物技术学院 综合与设计性化学实验实验类型:设计 实验题目:1,2,4-三唑的制备 班级:轻化1101班学号:11140131 姓名:徐得欢实验日期:

1,2,4,-三唑的制备 目的与要求 了解无取代三唑环的合成和应用 了解无取代三唑环的合成和应用; 了解文献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学会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一,前言 1.2.4一三唑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如抗菌lll、消炎l 2l、抗癌_3j等。Catheyl4j指出,含有C—C—N—N骨架的有机分子对植物有促进生长的作用。Pathok等指出1.2.4一三唑硫醚类的抗菌性比硫醇类高[5I。考虑到羟基等基团能增加分子水溶性及负电性、有可能提高药物活性。 二、实验原理 1,2,4-三唑环中有两个相邻的氮原子,在合成上可以由NH2NH2来提供,通过和其他带有活性基团的化合物如甲酰胺缩合而成。甲酰胺法是目前工业上生产1,2,4-三唑常有的方法。另一类方法是通过1mol的甲酰胺和1mol甲酰胺环和而成。但用这种方法,甲酰肼尚有需要由甲酸甲酯肼来制备,路线较长,成本较前类方法为高。用肼的衍生物(如酰肼)代替肼,可用类似的方法合成取代的三唑化合物,。3HCONH2 + NH2NH2 .H2O + 2H2O + HCOOH + 2NH3 N N HN 180℃(甲酰胺沸点:210℃水合肼的沸点118.5℃)。 三、仪器和试剂 1.仪器 带机械搅拌回流装置(尾气吸收),蒸馏装置等。 2.试剂 水合肼(C.P.80%或工业品),甲酰胺(C.P.99.5%或工业品),无水乙醇。 四、实验步骤 1、1,2,4_三唑制备 将86g(1.9mol)甲酰胺和5.22g(0.1mol)甲酸加入四颈瓶,加热至180℃,保持温度170-185℃边搅拌边滴入63g(1.0mol)85%的水合肼(当温度低于170℃

5位氟代的嘧啶化合物的合成

5位氟代的嘧啶化合物的合成 【摘要】具有特定结构和实用价值的5-氟嘧啶类化合物作为一种重要的医药中间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论文主要研究的课题是采用工业原料氟乙酸甲酯,以丙酰氯与其发生亲核取代反应制得丙酰氟乙酸甲酯,再与甲脒乙酸盐缩合,采用适当比例的混合溶剂提取得一系列的5位氟代的嘧啶化合物。用红外光谱仪,熔点测定仪等对所取得的物质进行结构鉴定。 【关键词】氟嘧啶;酰化反应;环合 引言 近年来,5氟嘧啶类化合物作为一种重要的医药中间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以它们为基础的5-氟尿嘧啶、伏立康唑等化合物的合成研究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5氟嘧啶环的合成、氟嘧啶C2、C4和C6位的烷基化及其卤代一直是合成上的难点和热点。鉴于嘧啶环的药用活性及氟原子的特殊性质,在嘧啶环上引入氟原子已成为合成新药物的重要考虑因素。本文主要进行的是5位氟代的嘧啶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合成方法和工艺研究,综合考察各相关反应的产率、反应操作的难易程度和中间体的纯度、性状等各方面因素。 1氟嘧啶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目前5氟嘧啶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主要有三类:一类是从氟乙酸乙酯出发,经过一系列反应得到最终产物;另一类是直接对现有的氟嘧啶类化合物进行烷基化、a-卤代烷基化以及基团的取代反应;还有一类就是从2,3,3,3-四氟丙酸甲酯出发,经过一系列反应最终得到产物。具体的合成方法举例如下: 1.1从氟乙酸乙酯出发6-(1-溴乙基)-4-氯-5-氟嘧啶的合成[1][2]。本方法采用工业原料氟乙酸乙酯,以丙酰氯与其发生亲核取代反应制得α-氟丙酰乙酸乙酯(2),再与甲脒乙酸盐缩合,采用适当比例的混合溶剂提取得(3),再用POCl3使化合物(3)的羟基氯化、NBS溴代得目标化合物(1)。合成路线如图1所示: 该合成路线工艺简单、反应成本低、反应条件温和,适合工业化生产,并保持了较高的产率,总收率为41.7%[1]。原料氟乙酸乙酯价廉易得,除第一步反应收率较低以外,其余各步收率较为良好。其合成条件对设备要求不高,只要用脲和胍来替换第二步反应中的脒,就可以分别得到不同的反应中间体及产物。 1.2从氟嘧啶类化合物出发2,4-二氯-6-乙基-5-氟嘧啶的合成[3]。本合成方法以2,4-二氯-5-氟嘧啶为原料,经格氏反应,氧化而得。合成路线如图2所示。本实验的格氏试剂的制备中常用碘或碘钾盐作催化剂,然后采用1,2-二溴乙烷作为反应引发剂。导致本反应对溶剂要求高,使用前需经过严格的纯化,去除其中的过氧化物,水,醇,酸等杂质。有副反应产生,产物纯化较为困难。且反应中的原料2,4-二氯-5-氟嘧啶本就是5位氟代的嘧啶类化合物之一,原料难得昂

嘧啶类杀菌剂发展现状及趋势

嘧啶类杀菌剂发展现状及趋势 摘要:嘧啶是一类非常重要的杂环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医药、农药等领域。大量研究表明该类化合物具有较好的生物活性,如杀虫杀菌、除草、抗病毒抗癌等。本文主要对嘧啶类化合物作为杀菌剂的发展现状做了分类介绍,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以期为嘧啶类杀菌剂的进一步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嘧啶类杀菌剂;发展现状;趋势 前言 嘧啶是一类非常重要的杂环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医药、农药等领域。嘧啶类化合物自开发以来一直显示了很高的生物活性。嘧啶类化合物的开发一直受到了农药界的重视,特别是近几年来,大量研究应用表明该类化合物具有较好的生物活性,如杀虫杀菌、除草、抗病毒抗癌等,具有独特的作用方式,得到很多研究应用的重视。 1历史 自1968年英国英国卜内门公司首次开发了具有杀菌活性的嘧啶类化合物乙嘧酚以来,国外的一些农药公司相继成功地开发了数十个嘧啶环的杀菌剂,如艾格福公司开发的甲基嘧菌胺,对灰葡萄孢产生的各种病害均有较高的防效,且作用方式独特,通过对病原体抑制蛋白质的分泌,降低某些水解酶的含量,然后渗透到寄主组织中并使之坏死;2000年拜耳作物科学公司报道的内吸性杀菌剂氟嘧菌酯,无论在真菌侵染早期还是在菌丝生长期都能提供非常好的保护和治疗作用,可有效的防治禾谷类作物、马铃薯、蔬菜、和咖啡等作物中几乎所有真菌纲病害。七十年代,又开发了几个新的嘧啶环的杀菌剂。除了对六十年代产品进行结构改造外,又开发了新的含嘧啶环的化学结构作为杀菌剂。到目前为止,已有很多商品化的产品出现,广泛应用于农田中。由于嘧啶化合物具有高效、低毒、作用方式独特等优点。其分子设计、分子合成、与生物合成与应用研究仍然是一个十分活跃的领域。现就对其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做简单的阐述。 2分类 一般的将嘧啶类杀菌剂按照其结构特点分为以下七大类:嘧啶酚类、嘧啶醇酮类、含嘧啶丙烯酸酯类、二芳基嘧啶类、嘧啶胺类、苯胺嘧啶类。 2.1嘧啶酚类:嘧啶酚类杀菌剂是嘧啶类杀菌剂中最早商品化的,主要用于防治白粉病,具有良好的内吸性。其代表品种有甲菌啶(dimethirim01)及己菌啶(ethirim01)。近几年由日本组氏学研制的化合物和具有很好的防治灰霉病及稻瘟病的活性,它对苯并坐类等抗性菌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并扩大了这类药剂的防治谱。嘧啶硫醚类化合物,由日本三井东压和德国拜耳报道,对稻瘟病、卵菌病显示良好的防效。 2.2嘧啶醇酮类:主要用于防治苹果黑星病、小麦锈病及白粉病。嘧啶醇酮类化合物多用于防治苹果黑星病、小麦锈病及白粉病等,代表品种有氯苯嘧啶醇(fenarim01)氯苯嘧啶酮(nuarimoI),它们主要是抑制麦角甾醇的合成,达到杀菌的作用。氯苯嘧啶醇主要用于防治苹果、葡萄、花卉等的各种种病害:氯苯嘧啶酮主要用于防治小麦、大麦自粉病,用于防浓果树白粉落、黑星菌弓l超的病害‘5“。嘧啶酮类化合物同样具有很好生物活性,可以完全保护小麦不受细球壳菌属的侵染,如东洋曹选公司报道的化含物在200ppm时对预萄霜霉病防效大予90%。 2.3含嘧啶丙烯酸酯类:含嘧啶的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多由ICI开发,用于防治白粉病、锈病、稻瘟病、黑星病、早疫病等。对已有杀菌剂产生抗性的病菌仍有高效,且活性谱广。代表化合物为ICIA5504(64),此类化合物来自天然B,有独特的作用方式,通过阻碍细胞色素b和细胞色素c间的电子转移,限制线粒体的呼吸,因此对已有的杀菌剂产生抗性的病菌仍然有效,且杀菌谱广。此类化含物已引起世界许多公司的关注。 2.4二芳基嘧啶类:主要用于防治已产生抗性的稻瘟病、纹枯病、及灰葡萄孢,此类化合物的开发十分活跃。二芳基嘧啶类杀菌剂是住友及赫斯特公司近几年开发的,主要用于防治已产生抗性的稻瘟病菌、纹枯病菌及灰葡萄孢。其结构特点是嘧啶环的2或4位由两个不同或相同的芳基取代,此类化合物的开发十分活跃。 2.5嘧啶胺类:嘧啶胺类化合物是嘧啶类杀菌剂中近年来有较大进展的一类,嘧啶胺类化合物是20 世纪90 年代初开发的一类作用机制独特的杀菌剂,对灰葡萄孢属所致的各种病害有特效。目前有4个品种商品化:甲基嘧菌胺、嘧菌胺、环丙嘧菌胺和氟嘧菌胺。甲基嘧菌胺和嘧菌胺的作用机理是抑制病原菌蛋白质分泌,

【CN109912606A】一种嘧啶并吲唑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303026.6 (22)申请日 2019.04.16 (71)申请人 新乡医学院 地址 453003 河南省新乡市红旗区金穗大 道601号新乡医学院 (72)发明人 高庆贺 邱培勇 刘兆敏 杨利敏  吴曼曼  (74)专利代理机构 新乡市平原智汇知识产权代 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39 代理人 路宽 (51)Int.Cl. C07D 487/04(2006.01) (54)发明名称一种嘧啶并吲唑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嘧啶并吲唑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属于有机合成技术领域。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要点为:一种嘧啶并吲唑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具体步骤为:将芳香醛类化合物、3-氨基吲唑类生物和三乙胺溶于溶剂中,再加入NH 4I和氧化剂,然后于110-150℃反应制得目标产物嘧啶并吲唑类化合物。本发明合成过程简单高效,通过无过渡金属催化的一锅串联反应一步直接制得嘧啶并吲唑类化合物,避免了由于多步反应中多种试剂的使用以及对各步反应中间体的纯化处理等引起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合成过程操作方便,原料简单,反应条件温和,底物适用范围广,同时以三乙胺为原料极大地降低了生产成 本。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18页CN 109912606 A 2019.06.21 C N 109912606 A

1.一种嘧啶并吲唑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为:将芳香醛类化合物1、3-氨基吲唑类化合物2和三乙胺溶于溶剂中,再加入NH 4I和氧化剂,然后于110-150℃反应制得目标产物嘧啶并吲唑类化合物3, 该合成方法中的反应方程式为: 其中R 1为苯基、取代苯基、2-萘基、1-萘基、吡啶基或噻吩基,该取代苯基为3,4,5-三甲氧基苯基、3,4-二甲基苯基、2,4-二氯基苯基或一元取代苯基,一元取代苯基苯环上的取代基为甲基、叔丁基、甲氧基、氟、氯、溴、三氟甲基或硝基,R 2为氢、甲氧基、氟、氯、溴、碘或硝基,溶剂为氯苯、甲苯、1,4-二氧六环、乙腈、N -甲基-2-吡咯烷酮或N ,N -二甲基甲酰胺,氧化剂为二叔丁基过氧化物、过氧化二异丙苯、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二甲亚砜、氧气或空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嘧啶并吲唑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芳香醛类化合物1、3-氨基吲唑类化合物2、三乙胺、NH 4I与氧化剂的投料摩尔比为1:1:2.5:1.5:3,芳香醛类化合物1与溶剂的投料配比为1mmol:4mL。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嘧啶并吲唑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剂为二叔丁基过氧化物、过氧化二异丙苯、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二甲亚砜或氧气时,合成过程在密封条件下进行;所述氧化剂为空气时,合成过程在密封或敞开条件下进行。 4.一种嘧啶并吲唑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为:将苯甲醛1a、3-氨基吡唑并吡啶类化合物4和三乙胺溶于溶剂氯苯中,再加入NH 4I,然后于120℃反应制得目标产物吡啶并吡唑并嘧啶类化合物5, 该合成方法中的反应方程式为: 其中R 3为氢或甲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嘧啶并吲唑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苯甲醛1a、3-氨基吡唑并吡啶类化合物4、三乙胺与NH 4I的投料摩尔比为1:1:2.5:1.5,苯甲醛1a与溶剂氯苯的投料配比为1mmol:4mL。 6.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嘧啶并吲唑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嘧啶并吲唑类化合物为下列化合物之一: 权 利 要 求 书1/2页2CN 109912606 A

氨基嘧啶介绍

2-氨基-4,6-二甲氧基嘧啶介绍 2-氨基-4,6-二甲氧基嘧啶是一种重要的农药中间体,用于合成磺酰脲类和磺酰胺类农药,如:苄嘧磺隆、吡嘧磺隆、氯吡嘧磺隆、烟嘧磺隆、砜嘧磺隆、咪唑磺隆、乙氧嘧磺隆、酰嘧磺隆、环丙嘧磺隆、啶嘧磺隆、四唑嘧磺隆、甲氧磺草胺、啶磺草胺、flupyrsulruron、foramsulfuron、mesosulfouron-methyl、trifloxysulfuron-sodium等17种磺酰脲类除草剂。磺酰脲类和磺酰胺类除草剂,作为超高效除草剂,是除草剂发展方向,我国作为磺酰脲除草剂及中间体的生产和出口大国,国外大型农药公司及国内的磺酰胺和磺酰脲类原药生产企业主要是通过购买关键中间体来进行生产。 目前2-氨基-4,6-二甲氧基嘧啶的生产主要集中在江苏及山东省,共有十多家单位,但由于采用工艺落后,三废量大,环境污染严重,都面临停产、限产搬迁等问题。 而以丙二腈、甲醇、三氯化磷、单氰胺、小苏打为主要原料的新生产工艺,经过亚胺化、亲核加成、重排环合三步反应即可得到2-氨基-4,6-二甲氧基嘧啶,该工艺具有三废少(废水:只有中Ⅱ氰化反应过程中有无色透明含盐废水产生-最大亮点;废渣:只有在成品精馏时才产生少量精馏釜残,可以直接添加到燃煤中作为锅炉进行焚烧)、工艺安全稳定、产品品质优异(产品含量达99.8%以上)等明显的市场竞争优势。而鉴于该产品可以用来生产17种磺酰脲和磺酰胺类除草剂,因此2-氨基-4,6-二甲氧基嘧啶产品也将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同时可以根据原药市场情况,在此项目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往其终端产品延伸,形成产业链。

新工艺介绍 一、 反应过程介绍 水解工序:HCl 气体制备: PCl 3 + H 2O H 3PO 3 + 3HCl 工艺过程:把三氯化磷滴加到浓盐酸里,生成的氯化氢气体经过冷凝及浓硫酸干燥后制备成干燥的氯化氢气体供中Ⅰ工序合成使用(水解温度在45℃以下,安全稳定)。水解罐剩下的含亚磷酸和氯化氢的水解母液可以卖给草甘膦原药生产企业作为原料使用,将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 1、 中Ⅰ工序:1,3-二甲氧基丙二脒二盐酸盐(22h/批) CN CN + CH 3OH +Cl H OCH 3 3 NH·HCl NH·HCl 1,3一二甲基丙二脒二盐酸盐 工艺过程:将甲苯、丙二腈、甲醇投入反应釜,然后通氯化氢气体进行反应。 2、中Ⅱ工序:3-亚氨基-3-甲氧基-N-氰基-2-丙脒(12h/批) OCH 3 OCH 3 NH·HCl NH·HCl + NH 2CN + NaHCO 3 OCH 3 OCH 3 NH NCN + NaCl + NH 4Cl +CO 2+ O H 2 203.067 42.04 84 155.15 含量>98%,Cl -<0.5%(中Ⅰ和中Ⅱ是一一对应的,以丙二腈计算,前两步总收率65%-70%) 工艺过程:将30%的单氰胺溶液投入反应釜,然后投小苏打,然后滴入中间体Ⅰ甲苯浆液进行反应,反应完毕后进行板框压滤、洗涤、烘干得中间体Ⅱ。 3、中Ⅲ工序:(8h/批)

论文 嘧啶类化合物的合成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学 院 化 学 化 工 学 院 专 业 化 学 年 级 2008 级 姓 名 XXX 论文(设计)题目 2-羟基嘧啶衍生物的合成 指导教师 XXX 职称 讲 师 2012年5月5日 学号:

目录 摘要 (2) 关键词 (2) Abstract (2) Keywords (2) 引言 (2) 1实验部分 (3) 1.1 实验所用仪器及试剂 (3) 1.2 4,6-二甲基嘧啶-2-酮盐酸盐的制备 (3) 1.3 N,N-二甲胺基苯甲醛的制备 (3) 1.4 最终产物的合成 (4) 2结果与讨论 (4) 2.1对反应机理的探讨 (4) 2.2 反应时间的选择 (6) 2.3柱层析淋洗济的选择 (6) 3结束语 (7) 参考文献 (8) 附注 (8)

2-羟基嘧啶衍生物的合成 姓名:XXX 学号:20085051159 院系:化学化工学院专业:化学 指导老师:XXX 职称:讲师 摘要:2-羟基嘧啶类衍生物具有独特的双光子吸收效应。本文主要介绍了一种二羟基嘧衍生物的合成方法及其反应机理。 关键词:2-羟基嘧啶;衍生物;合成;反应机理 Abstract: Dihydroxy pyrimidine derivative has an unique two-photon absorption.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synthesis and their reaction mechanism of the dihydroxy pyrimidine derivatives. Key Words: Dihydroxy pyrimidine;Derivatives;Synthesis ;Mechanism 引言 2-羟基嘧啶衍生物是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被广泛应用于医药、农药嘧啶类产品的合成中。在农药的发展史中,嘧啶类化合物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此类化合物的研究开发一直受到医药和农药界的重视。近几年,作为农药的嘧啶类化合物层出不穷,如作为杀菌剂的嘧啶胺类,嘧啶腺类及嘧啶丙烯酸酯类,除草剂的嘧啶磺酰脲类,嘧啶水杨酸类及三唑并嘧啶磺酰胺类。嘧菌酯是一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由于具有高效、广谱、保护、治疗、铲除、渗透、内吸活性,对几乎所有真菌纲病害均有很好的活性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谷物、蔬菜、果树及其他作物病虫害的防治。由于其良好的杀菌活性,在国内有很大的市场,而2-羟基嘧啶是合成嘧菌酯的重要中间体。众所周知,一些有机化合物的荧光或吸光性质随pH的变化可用来指示目标介质中酸碱性的改变。这种基于光学信号变化而建立的pH测定方法,可弥补玻璃电极所存在的上述不足,并得到 长足的发展。其中,荧光法测定pH具有灵敏度高、可以采用缓和模式操作(这种技术特别适合研究混浊和非均匀体系),分析仪器的几何设计更加灵活等特点。此外,利用各种荧光参数(如荧光强度、荧光寿命等)的变化来测定pH值,不仅便于荧光显微学研究,而且可实时检测细胞内pH的动态分布和区域变化,引起了人们的 关注。

三唑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三唑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摘要:在现有的众多杂环化合物中,三唑类衍生物对过渡金属离子具有良好的配位性能,因而具有很高的生物活性。三唑类衍生物由于其广谱的生物活性及广阔的应用前景一直颇受人们青睐。本文综述了三唑类化合物在农业、医药、材料等领域的应用,展望了三唑类化合物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三唑化合物农业医药材料 前言:含氮杂环化合物有着独特的生物活性,毒性低,内吸性高,常被用作医药和农药的结构组成单元,在医药和农药合成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三唑类化合物作为含氮杂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独特的结构特征而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综述了三唑类化合物在农业、医药、材料三方面的应用,对新型三唑化合物的研制和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在农药方面的应用 在农用化学品中,三唑类化合物己经被开发成为一类引人注目的超高效农药,其中已有几十个商业化的品种。目前对该类化合物的研究和开发仍很活跃,其研究的内容和主要目标是通过保留三唑环的分子结构而对其他部分进行适当的改造和修饰,以求达到进一步扩大杀菌谱和应用范围,进一步提高其生物活性和减少用药量。

1.杀菌活性 危害动植物而使动植物致病的有害生物主要是真菌、细菌和病毒。对植物而言,植物的主要病害是真菌病害。近30年来,三唑类杀菌剂以其高效、低毒、广谱而备受青睐。 三唑类化合物的高效杀菌活性引起国际农药界的高度重视,各大公司先后开发出一系列商品化的杀菌剂,如羟菌唑主要用于谷类作物防治矮形诱病、叶诱病、以及壳针孢、镰刀菌等病害;丙环唑主要对担子纲和子囊纲和半知纲中许多真菌有活;粉唑醇主要对担子菌纲和子囊菌纲的真菌有活性,如白粉病、诱病,对谷物白粉病有特效;酰胺唑具有保护、治疗作用,防治担子菌纲、子囊菌纲、半知菌纲引起的谷、水果、蔬菜和观赏植物的真菌病害;糠菌唑能防治谷类作物、葡萄、水稻、果树和蔬菜上的由担子菌纲、子囊菌纲、半知菌类病原菌引起的病害。 近几年来新研制的三唑类杀菌剂的结构出现以下几个特点:以多取代的三唑为母核,并对其它结构进行修饰,如以多个卤原子取代甲基上的氢原子;分子中含两个或两个以上手性碳原子;形成稠杂环等多个方法来达到提高活性或专一性的目的。 三唑苄胺类化合物具有高效、广谱抗真菌活性, 构效关系研究表明, 三唑类化合物的 R1为 2, 4-二氯或 2, 4-二氟取代基时抗真菌活性较好。冯志祥、张万年、周有骏[1]等人改进了 1-[2-(N -甲基)氨基-2-(2, 4-二氯苯基) 乙基] -1H-1, 2, 4-三唑的合成方法, 降

吡啶并嘧啶类化合物的合成研究进展_任青云

2005年第25卷有机化学V ol. 25, 2005第12期, 1530~1541 Chinese 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 No. 12, 1530~1541 * E-mail: he1208@https://www.sodocs.net/doc/d57227755.html, Received November 16, 2004; revised March 3, 2005; accepted April 20, 2005. 吡啶并[2,3-d]嘧啶类化合物的合成 吡啶并[2,3-d]嘧啶及其氧代衍生物具有潜在的生物 学和药理学活性, 该类化合物是人们合成和研究得最多

No. 12 任青云等:吡啶并嘧啶类化合物的合成研究进展 1531 的一类吡啶并嘧啶类衍生物. 综合近二十年来各类文献, 其合成方法主要分为两大类: (1)从吡啶环出发关环; (2)从嘧啶环出发关环. 本文即依此作为此类化合物合成的主要分类依据. 1.1 从吡啶环出发. 1.1.1 含α,ω-二腈的吡啶环在卤化氢作用下关环 在有机合成反应中α,ω-二腈在卤化氢作用下环化反应历来是制备杂环化合物的一条有效途径[20](Eq. 1). 1995年, Victory 等[21]利用该反应成功合成了一系列吡啶并[2,3-d ]嘧啶化合物, 并发现随卤化氢酸性不同而生成不同的化合物. 如Scheme 1, 当HX 为氯化氢时生成化合物1, 当HX 为溴化氢或碘化氢时则同时生成两种异构体1和2. 后来, 发现不同溶剂对反应的选择性也有很大影响, 如采用甲苯作溶剂, 加热或室温条件下分别与氯化氢或溴化氢反应, 结果都只得到一种关环产物1, 且收率也有明显的提高, 当HX 为溴化氢时1的收率大于 75%. Scheme 1 1.1.2 由氨基烟碱腈在酸或碱作用下关环 1988年, Hosmane 等 [22] 报道由2-氨基烟碱腈与原甲 酸三甲酯在催化剂三氟乙酸作用下生成N -(3-氰基吡啶基-2)-甲脒(3), 再与稍过量的甲基肼反应, 关环生成4-β-甲基肼基吡啶并[2,3-d ]嘧啶(4), 收率为46%. 后来发现在适当的条件下, 氨和肼一样能使甲脒关环(Eq. 2). 采用原甲酸三甲酯生成脒中间体再与各种亲核小分子关环, 这是制备杂环化合物的一条重要途径, 该方法经过改进后在合成步骤与收率等方面均有很大的提高, 在 烟碱腈亦可与盐酸胍在丁醇钠催化下发生Michael 加成关环, 生成吡啶并[2,3-d ]嘧啶化合物5, 收率为61%[23] (Eq. 3). 1997年, Quintela 等[24]合成了具有抗组胺活性的吡啶并[2,3-d ]嘧啶类化合物8, 采用氨基吡啶6与富电碳原子合成子N ,N -二甲基二氯亚甲基亚胺氯(7)反应, 经分子内关环得到目标产物, 收率为80%~90% (Scheme 2). 该方法的特点是反应活性高、收率好, 反应中提到的富电合成子亦可以应用到其他相关合成反应当中 . Scheme 2 2001年, Kumar 等[25]采用硫脲与氨基烟碱腈加热反应, 得到4-氨基-5,7-二取代吡啶并[2,3-d ]嘧啶-2-(1H )-硫酮(9) (Eq. 4), 该系列化合物均具有一定的杀菌活性 .

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

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 摘要:目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被广泛应用,其母体及代谢产物有较为严重的毒害作用。建立快速、灵敏、有效的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的检测技术,成为当前研究者关注的课题。本文者从分光光度测定法、色谱分析、生物检测、免疫分析、生物传感器、联用技术6 个方面综述了目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及应用现状。 关键字:氨基甲酸酯、农药残留、检测方法 1、分光光度测定法 由于早期在分光光度分析过程中没有分离步骤,因此颜色反应的特异性就成为目标化合物定量分析的主要因素,如环境中的总涕灭威残留量可用氨基甲酰肟基团的特殊反应来测定。残留物用碱分解,产生涕灭威肟,再用酸水解放出羟胺。后者用碘氧化成亚硝酸,然后用亚硝酸-偶氮法测定。这种方法是早期使用的分析方法,由于其操作烦琐,灵敏度低,易受其它物质干扰,现已很少使用。蒋淑艳等[ 2 ] 提出采用间接邻菲罗啉光度法测定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其标准偏差为0 . 21%~2 . 3%,变异系数为0. 22%~2. 43%,回收率达99. 6 %~107. 8%。目前对农药西维因也常采用分光光度分析法,并且采用不同的样品前处理、不同的耦合试剂和不同的波长条件下进行测定。如可先将西维因氧化成1-奈酚,固定于固相吸附剂上,然后用分光光度计测定水样中的西维因;也可用固相萃取(SPE)浓缩西维因,经过洗脱和溶剂替换后,用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分光光度测定法对于农药残留量进行分析时,不足之处是首先需要进行富集,其优点为要求的设备简单,对于基层生产单位及一般实验室具有使用价值。 2、色谱法 2.1 气相色谱法(GC)测定 气相色谱法(GC)是一种经典的农残检测方法,约70%的农药残留都是用气相色谱法来检测。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在高温中不稳定,即使在选择柱条件方面下很大功夫,仍不可避免产生氨基甲酸酯的分解,同时也缺乏灵敏度高的选择性检测器,于是只能对不发生分解的氨基甲酸酯进行直接GC测定。而对于易热分解的化合物,或是考虑将氨基甲酸酯完全水解,以测定氨基甲酸酯的甲胺或酚部分,或是通过热稳定衍生化后测定其衍生物。陈霞等[5]建立了蔬菜中24种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的检测新方法,在蔬菜中3个浓度添加水平的平均回收率为70.1%~113.4%,相对标准偏差(RSD)1.8%~12.4%,该方法准确,杂质干扰少,操作简便,适用于蔬菜样品中农药多残留的检测。 2.2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于气相色谱法不能分析的高沸点或稳定性差的农药可以进行有效的分离检测,特别适于检测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大部分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HPLC检测采用反相C8或C18柱,检出限一般高于气相色谱(GC)的检出限。近年来多采用液相色谱法柱后衍生技术,能够使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中的甲氨基团在碱液作用下生成的甲胺与衍生试剂反应生成一种强荧光物质,可用高灵敏度的荧光检测器检测该物质,选择性高,基质干扰小,是检测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有效、灵敏的方法之一。马纪伟等[6]通过柱后衍生化,荧光检测器(荧光波长为445nm)定性定量测定猕猴桃中11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残留量。11种农药在30min内可以得到很好的分离,线性范围为0.01~50.00mg/L,线性相关系数为0.9989~0.9999,检出限为5.0~0.7μg/L,方法回收率为82.96%~101.10%。 2.3 其他色谱技术测定 其它应用于氨基甲酸酯农药残留分析的色谱技术还有超临界流体色谱法(SFC)和薄层色

嘧啶类化合物

新 CXB-3 Briel, D.; Aurich, R.; Egerland, U.; Unverferth, K. Synthesis of substituted 6-phenylpyrazolo[3,4-d]pyrimidines with potential adenosine A2A antagonistic activity. Pharmazie (2005), 60(10), 732-735. CODEN: PHARAT ISSN:0031-7144. CAN 144:331385 AN 2005:1137076 CAPLUS Saxena, Abhishek S.; Goel, Atul; Ram, Vishnu Ji. A convenient and expeditious synthesis of annulated N,S-heterocycles.Journal of the Indian Chemical Society (2003), 80(4), 311-318. CODEN: JICSAH ISSN:0019-4522. CAN 139:164765 AN 2003:395427 CAPLUS Lorente, Antonio; Gamez, Pedro; Contreras, Maria del Mar. Synthesis of nitrogen heterocycles from 1-methylthio-2-phenyl-2-azabuta-1,3-diene-4,4-dicarbonitriles. Heterocycles (1994), 38(1), 113-23. CODEN: HTCYAM ISSN:0385-5414. CAN 120:270326 AN 1994:270326 CAPLUS Ram, Vishnu J.; Haque, Navedul; Nath, Mahendra. Chemotherapeutic agents. Part XXIII. Synthesis of -deficient pyrimidines and fused pyrimidines as leishmanicides. Indian Journal of Chemistry, Section B: Organic Chemistry Including Medicinal Chemistry (1993), 32B(7), 754-9. CODEN: IJSBDB ISSN:0376-4699. CAN 119:225911 AN 1993:625911 CAPLUS Neidlein, R.; Reuter, H. Synthesis of 2-amino-4-(alkylthio)-6-aryl-1,3,5-triazines and

Pinner脒合成的反应机理及应用进展

Pinner脒合成的反应机理及应用进展 王阳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理学院陕西杨凌712100) 摘要:脒类化合物在农药、医药以及其他领域上都具有很广泛的用途。合成脒类化合物的方法主要为:Pinner脒合成法。本文重点介绍了Pinner脒合成方法的机理和副反应机理,并对其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Pinner脒合成;机理;改进;应用 The reaction mechanism and application of Pinner amidine synthesis Wang Yangyang (College of science, Northwest A&F University, Yangling, 712100, China) Abstract:The amidine compounds have a very wide range of functions in the pesticide, medicine and other fields. The primary method of synthesis of amidine compounds is Pinner amidine synthesis.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reaction mechanism of Pinner amidine synthesis and the side reactions mechanism Its application in organic synthesis is also discussed. Key words: Pinner amidine synthesis; mechanism; improvement; application 1.前言 脒类化合物在农药和医药上具有很广泛的用途。早年发现某些脒盐可以治疗血吸虫病,但毒性较大,一些长链烷氧基取代的苯甲脒盐具有表面活性剂的作用,被称为杀虫脒[1]。现在,脒类化合物的主要用途是合成含氮的杂环化合物,如:咪唑、噻唑、嘧啶环等,在含氮杂环的合成中起着重要作用。研究发现,脒盐还可以作为水溶性偶氮类引发剂,在水溶液聚合与乳液聚合中得到广泛应用[2]。 脒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一般采用酸催化法即Pinner 脒合成法。反应式如scheme 1: Pinner脒合成: cheme 1

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

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 1 基本概念和性质 氨基甲酸酯类农药(carbamates)用作农药的杀虫剂、除草剂、杀菌剂等。其毒理机制是抑制昆虫乙酰胆碱酶(Ache)和羧酸酯酶的活性,造成乙酰胆碱(Ach)和羧酸酯的积累,影响昆虫正常的神经传导而致死。这类杀虫剂分为三大类: (一)稠环基氨基甲酸酯类 (1)甲萘威(西维因)Carbaryl Union Carbide Co.(56):水中溶解度低,30o C,40ppm,苯、二甲苯中溶解度低,稳定性好(光、热、酸),碱中易分解。具有触杀、胃毒和微弱的内吸作用。低毒,大白鼠LD50口服540~710mg/kg,LD50经皮>2000mg/kg。人体中酯酶水解为主,昆虫中MFO酶分解(非水解酶),在酸性条件下能转化为亚硝基苯化合物,具有致癌作用。 (2)克百威(呋喃丹)Carbofuran FMC(1967):广谱性杀虫、杀线虫剂,可防治300多种害虫,如稻、棉、玉米、马铃薯、地下害虫。胃毒、触杀、内吸,残效长、残留低。高毒,鱼、牛、水生动物有毒。不易积累,代谢快(水解、羟基化)。不允许喷雾,桑树附近不使用。 (3)丙硫克百威(安克力,fenfuracarb):难溶于水,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对光不稳定。触杀、胃毒和内吸作用,持效期长。中毒,大鼠急性经口LD50为138mg/L,急性经皮LD50 >2200mg/L。 (4)丁硫克百威(好安威,好年冬,carbosulfan):不溶于水,与丙酮、二氯甲烷、乙醇、二甲苯互溶,酸性介质中易分解。克百威低毒化衍生物,杀虫谱广,有内吸性。大鼠急性经口LD50为209mg/L,兔急性经皮LD50 >2000mg/L。 (二)取代苯基类 (1)异丙威(叶蝉散,isoprocarb):不溶于卤代烷烃和水,难溶于芳烃,溶于丙醇、甲醇、乙醇、二甲亚砜、乙酸乙酯等有机溶剂。在酸性条件下稳定,碱性溶液中不稳定。较强的触杀作用,速效性强,主要防治水稻叶蝉、飞虱类害虫。中等毒性。不能与敌稗混用,否则易发生药害。 (2)仲丁威(巴沙,fenobucarb):微溶于水,易溶于一般有机溶剂,如氯仿、丙酮、苯、甲苯、二甲苯、石油醚、甲醇等。遇碱或强酸易分解,弱酸介质中稳定,高温下热分解。杀虫作用快,有杀卵和内吸作用,低温下仍有良好的杀虫效果。低毒。 (三)氨基甲酸肟类 (1)涕灭威aldicarb Union Carbide Co.(1965):水中溶解度6000ppm(﹥33%),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LD50 经皮=5mg/kg。内吸作用。防治方法:5%G的用量为2斤/亩,主要针对的是棉花刺吸式害虫(蓟马、盲蝽、蚜、叶蝉、螨、粉虱);针对甘薯线虫病则3%G用量为5kg/亩。有一定的水溶性,可使地下水受污染。我国规定在下列地区禁止使用:地下水埋深不足1.0米的地区;地下水埋深不足1.5米的地区,月降雨量大于150mm的砂性土地区(砂粒含量大于85%);地下水埋深不足1.5米,月降雨量大于200mm的壤砂土地区(砂粒含量70%-85%);地下水埋深不足3.0米,月降雨量大于200mm的砂性土地区(砂粒含量90%);所用施药区距饮水源必须在30米以上。 (2)灭多威methomyl (万灵):内吸、触杀、胃毒作用;高毒:LD50口服=17-24mg/kg,LD50兔经皮﹥5000mg/kg; (3)硫双灭多威thiodicarb 拉维因:胃毒,较弱的触杀;中毒:LD50 口服66mg/kg;(4)苯氧威fenoxycarb:又名双氧威、苯醚威。1982 年由瑞士的DR. R.MAAG公司发现, 是一种非萜烯类昆虫生长调节剂,对大多数昆虫表现出强烈的保幼激素活性,可以使卵不孵化、抑制成虫期变态及幼虫期的蜕皮,有时还会抑制成虫或幼虫的生长和出现早熟。特点:具胃毒、触杀作用,杀虫谱广;选择性很强, 通过干扰昆虫特有的发育和变态过程而产生杀虫的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