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急性心梗急救时间超4小时死亡率十分之一

急性心梗急救时间超4小时死亡率十分之一 *导读: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来说,及时尽早的开通动脉、挽救心肌细胞,对于患者来说意义重大。目前,国内很多医院相继通过信息化管理技术,提高了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水平。…… *刘健心脏中心主任医师查看名医介绍收起名医介绍*北京大学 人民医院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中心/美国心血管研究基金会血管内超声博士后。现任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八届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八届委员心血管影像学组成员。卫生部海峡两岸医药交流协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委员。卫生部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培训基地(冠脉介入)导师。国家医学考试中心心血管内科专科医师考试专家委员会专业组秘书,北京医学会“医疗技术准入”专家库专家。专业特长为冠心病的诊断和综合性治疗,包括,冠脉介入性治疗,心肌梗死的治疗,调脂治疗等。致力于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像学和血管生理学研究。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来说,及时尽早的开通动脉、挽救心肌细胞,对于患者来说意义重大。目前,国内很多医院相继通过信息化管理技术,提高了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水平。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救 超过4小时死亡率十分之一

为什么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缩短急救时间如此重要呢?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刘健教授介绍,在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时,如果在1个小时之内开通动脉,患者的死亡率只有3.5%,超过两小时则上升到5.6%,如果超过4个小时,则死亡率上升 到10.3%。“因此,在心肌梗死的患者急救中,最最重要的就是 尽可能地缩短时间!” 由于抢救时间超过4个小时之后死亡率会大大增加,因此专家强调,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症状发作开始的2小时之内,及时得到救治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必须通过信息化技术,优化检查和就诊流程;对于院内患者,同构信息化技术对患者的病情发展和治疗状况详细归档,及时做好相应的更新和跟进,一旦发生紧急情况,可以第一时间调出相应的就诊治疗记录,节约更多的抢救时间。

急性心肌梗死

根据梗死灶占心室壁的厚度将MI分为两型: ①区域性MI(regional myocardial infarction),亦称透壁性MI(transmural myocardial infarction),累及心室壁全层,梗死部位与闭塞的冠状动脉支供血区一致,梗死面积大小不一,多在2.5~10cm2之间。该型梗死远比心内膜下梗死常见。如梗死未累及全层而深达室壁2/3以上则称厚壁梗死。 ②心内膜下MI(subendocardial myocardial infarction),指梗死仅累及心室壁内层1/3的心肌,并波及肉柱及乳头肌。常为多发性、小灶状坏死,不规则地分布于左心室四周,严重者融合或累及整个左心室内膜下心肌引起环状梗死(circumferential infarction)。 ?? 心肌梗死的原因 心肌梗死90%以上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基础上血栓形成而引起的,较少见于冠状动脉痉挛,少数由栓塞、炎症、畸形等造成管腔狭窄闭塞,使心肌严重而持久缺血达1小时以上即可发生心肌坏死。心肌梗死发生常有一些诱因,包括过劳、情绪激动、大出血、休克、脱水、外科手术或严重心律失常等。 编辑本段病理生理 冠状动脉闭塞20~30分钟后,受其供血心肌即因严重缺血而发生坏死,称为急性心肌梗死。大块的心肌梗死累及心室壁全层称为透壁性心肌梗死,如仅累及心室壁内层,不到心室壁厚度的一半,称为心内膜下心肌梗死。在心腔内压力的作用下,坏死的心壁向外膨出,可产生心肌破裂,或逐渐形成室壁膨胀瘤。坏死组织约1~2周后开始吸收,并逐渐纤维化,6~8周形成瘢痕而愈合,称为陈旧性心肌梗死。病理生理的改变与梗死的部位、程度和范围密切相关,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心功能障碍和血流动力学改变。包括心肌收缩力减弱、顺应性减低、心肌收缩不协调、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增高、心排血量下降、血压下降、心律增快或心律失常,心脏扩大,可导致心力衰竭及心源性休克。 ?? 急性心肌梗死信号转导图 编辑本段发病部位 心肌梗死的发病部位部位与冠状动脉供血区域一致。心肌梗死多发生在左心室,其中约40%~50%的MI发生于左心室前壁、心尖部及室间隔前2/3,这些部位是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供血区:约30%~40%发生于左心室后壁、室间隔后1/3及右心室大部,相当于右冠状动脉供血区:15%~20%见于左冠状动脉旋支供血的左室侧壁。心肌梗死极少累及心房。 ?? q波型心肌梗死部位的新分类 编辑本段病理类型 根据梗死灶占心室壁的厚度将心肌梗死分为两型: ?? 心肌梗死图示 区域性心肌梗死 区域性心肌梗死(regional myocardial infarction),亦称透壁性心肌梗死(transmural myocardial infarction),累及心室壁全层,梗死部位与闭塞的冠状动脉支供血区一致,梗死面积大小不一,多在2.5~10cm2之间。该型梗死远比心内膜下梗死常见。如梗死未累及全层而深达室壁2/3以上则称厚壁梗死。 心内膜下心肌梗死 心内膜下心肌梗死(subendocardial myocardial infarction),指梗死仅累及心室壁内

心肌梗死并发症

心肌梗死并发症 一、心力衰竭 急性心肌梗死时的心力衰竭主要与大量心肌坏死、心室重构和心脏扩大有关,也可继发于心律失常或机械并发症。心肌缺血坏死面积是决定心功能状态的重要因素,梗死面积占左心室的20%时即可引起心力衰竭,梗死面积超过40%则将导致心源性休克。STEMI急性期的心力衰竭往往预示近期及远期预后不良。心力衰竭的临床特点包括呼吸困难、窦性心动过速、第三心音和肺内罗音。 (一)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的治疗应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血流动力学特点来选择。 1.轻度心力衰竭(killipⅡ级) (1)吸氧,监测氧饱和度。 (2)利尿药:速尿20-40mg,必要时间隔1-4小时可重复使用。大多数心力衰竭患者对利尿药反应良好,用药后可降低肺小动脉 嵌入压,减轻呼吸困难,降低左心室舒张期容量和心肌耗氧量。 增高的左心室舒张末压的降低有助于改善心肌的氧供,而肺淤 血的减轻又使氧合效果增加,使心脏收缩力、射血分数、每搏 量和心排血量增加。但应避免过度利尿导致的低血容量、电解 质紊乱。 (3)硝酸甘油:以扩张容量血管为主,可降低前负荷、扩张冠状动脉、降低心肌耗氧量。硝酸甘油应从10ug/min的小剂量开始,

每5-10min增加5-20ug,并根据临床和血流动力学调整剂量,一般可加至上限200ug/min。应注意低血压和长时间连续应用的耐药性。合并右室梗死者不宜用硝酸甘油。 (4)无低血压、低血容量或明显肾功能不全者可给予ACEI,不能耐受者给予ARB。 2.严重心力衰竭和休克(killip Ⅲ-Ⅳ级) (1)吸氧,持续正压给养、无创或机械通气。 (2)无低血压可给予硝酸甘油,逐渐加量至收缩压下降>30mmHg,或收缩压低于90mmHg。 (3)低血压者可用正性肌力药物。多巴胺5-15ug/(kg.min),有肾脏低灌注者多巴胺<3ug/(kg.min);治疗不满意者应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心肌梗死急性期,尤其是第一个24h内禁用洋地黄类正性肌力药物,以免造成心脏破裂、梗死面积扩大及恶性心律失常。 (4)心源性休克者应给予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泵(IABP)或左心辅助装臵,尽早行血管重建术。 二、心律失常 见于75%-95%的AMI患者,多发生在起病1-2周内,而以24h内最多见,心律失常是急性心梗早期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再灌注治疗和β受体阻断药的广泛应用,心肌梗死后48h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降低。低血钾、低血镁等电解质紊乱是室性心律失常的重要诱发因素。

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流程

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流程 怀疑缺血性胸痛 紧急评估 1、有无气道阻塞 2、有无呼吸,呼吸的频率和程度 3、有无脉搏,循环是否充分 4、神志是否清楚 气道阻塞 呼吸异常 呼之无反应,无脉搏 1、清除气道异物,保持气道通畅;大管径管吸痰 2、气管切开或者插管 心肺复苏 无上述情况或经处理解除危及生命的情况 稳定后

停止活动,绝对卧床休息,拒探视 大流量吸氧,保持血氧饱和度95%以上 阿司匹林160-325mg嚼服 硝酸甘油0.5mg(舌下含化),无效5-20pg/min静脉滴进 胸痛不能缓解则给予吗啡2-4mg静脉注射、必要时重复 建立大静脉通道、监护心电、血压、脉搏和呼吸 快速评估(<10分钟) 迅速完成12导联的心电图 简洁而有目的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 审核完整的溶栓清单(参见《急救流程》一书)、核查禁忌症检查心肌标志物水平、电解质和凝血功能 必要时床边X线检查 回顾初次的12导联心电图 ST段抬高或新出现(或可能新)的LBBB ST段压低或T波倒置

ST段和T波正常或变化无意义 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 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或高危性不稳定型心绞痛(UA) 中段危性不稳定型心绞痛(UA) 辅助治疗(根据禁忌症调节) β—受体阻滞剂(紧急时改用钙离子拮抗剂如地尔硫卓15-20mg缓慢静脉推注) 氯吡格雷 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 血管紧张素酶抑制剂(ACE) 他汀类 不能延迟心肌再灌注治疗 辅助治疗(根据禁忌症调整) 硝酸甘油 β—受体阻滞剂 氯吡格雷

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 GPllb/lllα拮抗剂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 他汀类 辅助治疗(根据禁忌症调整) 硝酸甘油 β—受体阻滞剂 氯吡格雷 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 低危者GPllb/lllα拮抗剂 胸痛发作时间≤12小时 是 溶栓治疗 入院溶栓针剂至血管的时间≤30分钟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临床上多有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休息及硝酸酯类药物不能完全缓解,伴有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可并发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常可危及生命。本病在欧美最常见,美国每年约有150万人发生心肌梗死。中国近年来呈明显上升趋势,每年新发至少50万,现患至少200万。 目录 1病因 2临床表现 3实验室检查 4诊断与鉴别诊断 5并发症 6治疗 7预后 8预防 1病因 患者多发生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基础上,由于某些诱因致使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血中的血小板在破裂的斑块表面聚集,形成血块(血栓),突然阻塞冠状动脉管腔,导致心肌缺血坏死;另外,心肌耗氧量剧烈增加或冠状动脉痉挛也可诱发急性心肌梗死,常见的诱因如下: 1.过劳 过重的体力劳动,尤其是负重登楼,过度体育活动,连续紧张劳累等,都可使心脏负担加重,心肌需氧量突然增加,而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已发生硬化、狭窄,不能充分扩张而造成心肌缺血。剧烈体力负荷也可诱发斑块破裂,导致急性心肌梗死。 2.激动 由于激动、紧张、愤怒等激烈的情绪变化诱发。 3.暴饮暴食 不少心肌梗死病例发生于暴饮暴食之后。进食大量含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后,血脂浓度突然升高,导致血黏稠度增加,血小板聚集性增高。在冠状动脉狭窄的基础上形成血栓,引起急性心肌梗死。 4.寒冷刺激 突然的寒冷刺激可能诱发急性心肌梗死。因此,冠心病患者要十分注意防寒保暖,冬春寒冷季节是急性心肌梗死发病较高的原因之一。 5.便秘 便秘在老年人当中十分常见。临床上,因便秘时用力屏气而导致心肌梗死的老年人并不少见。必须引起老年人足够的重视,要保持大便通畅。 6.吸烟、大量饮酒 吸烟和大量饮酒可通过诱发冠状动脉痉挛及心肌耗氧量增加而诱发急性心肌梗死。 2临床表现 约半数以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起病前1~2天或1~2周有前驱症状,最常见的是原有的心绞痛加重,发作时间延长,或对硝酸甘油效果变差;或继往无心绞痛者,突然出现长时间心绞痛。典型的心肌梗死症状包括: 1.突然发作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或心前区压榨性疼痛

2016年护理资格考点:急性心肌梗死常见的死亡原因汇总

1.急性心肌梗死常见的死亡原因是 ( C ) A.心源性休克 B.心力衰竭 C.严重心律失常 D.电解质紊乱 E.发热 2.关于酸碱平衡,不正确的是 ( E ) A.正常人血浆的pH值维持在7.35~7.45 B.pH值低于7.35称为酸中毒 C.pH值高于7.45称为酸中毒 D.正常人血浆呈碱性 E.正常人血浆呈中性 3.糖尿病最常见的神经病变是、 ( A ) A.周围神经病变 B.神经根病变 C.自主神经病变 D.脊髓病变 E.脑神经病变 4.内源性感染又称为: ( A ) A.自身感染 B.交叉感染 C.显性感染 D.隐性感染 5.中心静脉压CVP降低的常见原因有: ( C ) A.使用呼气末正压P E EP B.心源性休克 C.血容量不足 D.肺动脉高压 6.有关麻疹黏膜斑的特点,错误的是: ( D ) A.麻疹黏膜斑位于下磨牙相对应的颊黏膜上 B.为0.5~1.0mm大小灰白色小点 C.出疹1~2天后逐渐消失,消失后留有暗红色小点D.于发疹前48~72小时出现 7.细菌性痢疾的治疗原则,不包括下列哪项: ( D ) A.二般治疗 B.病原治疗 C.对症治疗 D.支持治疗 8.正常成人颅内压值为 ( C ) A.0.1~0.5kPa B.0.5~1.0kPa C.0.7~2.0kPa

D.2.0~2.5kPa E.2.5~3.0kPa 9.口腔颌面部静脉的解剖特点是 ( D ) A.静脉瓣少而坚韧 B.不易使血液反流 C.两眼眶外侧与口角连线区域称危险三角区 D.三角区内的感染处理不当易逆行传入颅内 E.属颈外静脉分支 10.有关糖尿病饮食治疗,错误的是: ( B ) A.饮食治疗是糖尿病综合治疗中最基本的措施B.已服用药物和胰岛素治疗的患者不必进行饮食治疗C.饮食治疗可纠正已发生的代谢紊乱 D.饮食治疗可减轻胰岛 B细胞负荷 11.与肝癌发病关系密切的因素是 ( A ) A.黄曲霉毒素 B.紫外线照射 C.镍和镍的化合物 D.砷和砷的化合物 E.双氯甲醚和氯甲甲醚 12.下列哪项不是右心衰的临床表现 ( D ) A.颈静脉充盈或怒张 B.肝脏肿大和压痛 C.周围型发绀 D.咳粉红色泡沫痰 E.下垂性凹陷性水肿 13.低盐饮食每天供盐量为: ( A ) A.2~3g B.3~4g C.1~2g D.1.5g 14.关于护理措施的描述,哪项是不正确的 ( E ) A.独立性护理措施 B.依赖性护理措施 C.合作性护理措施 D.包括对患者进行缝康教育 E.有医嘱才能实施护理措施 15.确定一种传染病的隔离期是根据该患者 ( D ) A.传染性大小 B.病情严重程度 C.病程的长短 D.潜伏期长短 E.以上都不是 16.护理的4个基本概念不包括哪一项 ( B )

心梗我国人群死亡因素排名之首

心梗我国人群死亡因素排名之首 为提高公众对心梗严重性与防治重要性的认知,普及急性心肌梗死的规范化救治流程,2014年,我国首次成立了“心梗救治日”,确定每年的11月20日为“中国1120心梗救治日”。 1120寓意有两个:一是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要迅即拨打120;二是急性心肌梗死抢救的黄金时间为120分钟,从发病至开通梗死血管如能在120分钟内完成可大大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据2013年8月8日正式发布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3》显示,心血管病死亡占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全国总心血管病患者达2.9亿,死亡比例在三成以上。导致如此高死亡率的原因,主要是公众的认知水平不足以及医疗系统缺乏快速救治通道所致。如果突然遇到身边有心梗发作的病人,我们到底该怎么做?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首席专家傅向华强调,心肌梗死的黄金救治时间为120分钟。两个“120”,筑起心梗救治防线。 急性心肌梗死一旦发生,心脏的血液供应犹如断电一样突然停止,会对心脏造成极大伤害。如果抢救不及时,往往意味着一条生命的消逝,一个家庭的破裂。在首个“心梗救治日”前夕,本报专访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及心脏中心主任霍勇,探讨如何在急性心梗救治的过程中争分夺秒,与死神赛跑。 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和救治情况 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发心梗约60万例,死亡比例在三成以上。通过放支架和溶栓的方式开通血管,疏通堵塞的冠状动脉,让心脏重获血液供应,在医学上被称为“早期再灌注治疗”,也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开通血管的理想时间是发病后120分钟内,每拖延一分钟,就会有大量的心肌细胞死去。 但遗憾的是,在这场生命与时间的争夺战中,我们的答卷并不十分理想。以2013年的

急性心肌梗塞死亡率多高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急性心肌梗塞死亡率多高 导语:心肌梗塞对于患者而言,产生的危害是非常大的,尤其是急性心肌梗塞,如果不能够及时的采取应对好急救措施,那么马上就会存在死亡问题,所以 心肌梗塞对于患者而言,产生的危害是非常大的,尤其是急性心肌梗塞,如果不能够及时的采取应对好急救措施,那么马上就会存在死亡问题,所以对我们来讲,出现心肌梗塞的话,必须重视科学积极的治疗,平时生活当中,做好预防保健工作,因为它可以说是死亡率相对比较高的一种疾病。 一级预防又叫病因预防,是预防冠心病发生的根本预防措施,是对没有发生冠心病的人群,针对形成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及病因采取干预措施而进行的预防。一级预防必须从幼年开始,其预防内容包括:①控制血压。②合理饮食结构及热量摄入,避免超重。防治高血脂症,降低人群血脂水平。③戒烟。④积极治疗糖尿病。⑤饮用硬水。软水地区需补钙、镁。⑥避免长期精神紧张及过分激动。⑦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每人可根据自己本人的特点选择一至两项有益的体育锻炼项目,坚持长期锻炼下去。 二级预防指已患有冠心病者,控制其发展和防止并发症,使其更好地康复。二级预防要做到“三早”,即早发现、早处理、早治疗。只有做到三早才能使冠心病后遗症减到最小程度。一级预防的所有措施,对于二级预防都十分重要。同时应避免冠心病发作的诱因,如饱餐、大量饮酒、过劳、精神紧张、情绪激动、突然的寒冷刺激等,并定期接受预防性体格检查。在上述方法效果不满意时,应在医生指导下选用副作用小的扩冠脉药物、β-受体阻滞剂等,以防止冠心病的发作与发展。一旦有冠心病的急性发作,如严重的心绞痛,应严格卧床休息,立即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急性心肌梗死的判断和急救办法

急性心肌梗死的判断与急救办法 急性心肌梗死就是最危重的心脏急症,就是导致中老年人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许多家庭因为不懂急救措施,酿成无法挽救的后果。在生活当中我们可能会遇到有人突发心肌梗死的现象,这个时候一般人们都会非常的慌乱,不知道要怎么急救,这样就耽误了病人的救治,威胁她们的生命安全。那么如果碰到这个情况要怎么办呢?又如何判断急性心肌梗死呢? 心肌梗死发病前的先兆症状 急性心肌梗死多见于年纪较大者,就是一突发的危险疾病,发病前多会出现各种先兆症状。 在心肌梗死发作前1-2天内,患者心绞痛发作会比以前次数增多,服用硝酸甘油片效果不明显。患者自觉胸骨下或心前区剧烈而持久的疼痛,或心前区闷胀不适,疼痛有时向手臂或颈部放射,同时伴有面色苍白、心慌、气促与出冷汗等症状。有些患者无剧烈感觉,或由于心肌下壁缺血表现为突发性上腹部剧烈疼痛,但会表现更加严重,休息与服用速效扩血管药物不能缓解疼痛。 如果出现以上症状,患者要立刻停止任何重体力活动,躺下休息,观察病情,平息激动的情绪以减轻心肌耗氧量,如果发现病势加重,应抓紧请医生,并立即进行现场救护。 急性心梗的表现形式多样,有些患者以头疼、牙痛或者腹痛就诊,却无相应脏器的病理改变,也不可忽视心梗的存在。 心肌梗死急救的“黄金1小时” “时间就就是生命”,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这样的形容再合适不过。心肌梗死就是因为心脏的供血血管被阻塞,造成心肌缺血坏死。血管阻塞后心肌大约30分钟左右开始坏死,6-8小时左右完全坏死,在这期间越早打开阻塞的血管,存活的心肌就越多。 其实,如果心肌梗死能在1小时内得到有效施救,康复后跟正常人一样;但如果在1个半小时后抢救,心肌将出现坏死,且时间越长,心肌坏死越多。但遗憾的就是,有一半患者因为自身或家属的原因,而错过了急救的时机。因此,提高大家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救知识普及就是相当有必要的。 持续的胸痛可能提示突发急性心梗,也可能为肺栓塞、夹层动脉瘤等,患者的家属以及周围的人丝毫不可犹疑,应赶紧拨打120急救,不要错过最佳抢救时机。

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是心肌缺血性坏死。为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 1. 临床表现: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属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严重类型。 心电图有进行性的改变,对MI的诊断、定位、范围、病情估计演变和预后都有帮助。 2. 心电图的特征性改变: ST段抬高性MI者心电图表现特点为 (1)S T段抬高呈弓背向上型:在面向坏死区周围心肌损伤区的导联上出现。 (2)坏死性Q波(病理性Q波,宽而深的Q波):在面向透壁性心肌坏死区的导联上出现。 (3)T波倒置:在面向损伤区周围心肌缺血区的导联上出现。 在背向MI区的导联则出现相反的改变,即R波增高、ST段压低、T 波直立并增高。 非ST段抬高性MI者心电图有两种类型: (1)无病理性Q波,有普遍性ST段压低≥0.1mv,但avR导联(有时还有V1导联)ST段抬高,或有对称性T波倒置为心内膜下 MI所致。

(2)无病理性Q波,也无ST段变化,仅有T波倒置改变。 ECG的动态性改变 ST段抬高性MI: (1)起病数小时内,可尚无异常或出现异常高大两支不对称的T波,为超急性期改变。 (2)数小时后,ST段明显抬高,弓背向上,与直立的T波连接,形成单相曲线。数小时-2日内出现病理性Q波,同时R波减低,是为急性期改变,Q波在3-4天内稳定不变,以后70-80%永久 性存在。 (3)在早期如不进行治疗干预,ST段抬高持续数日至两周左右,逐渐回到基线水平,T波则变为平坦或倒置,是为亚急性期改变。(4)数周至数月后,T波呈V型倒置,两支对称,波谷尖锐,是为慢性期改变。T波倒置可永久存在,也可在数月至数年内逐渐 恢复。 非ST段抬高性MI: 上述类型(1)先是ST段普遍性压低(除avR,有时V1导联外),继而T波倒置加深呈对称型。ST段和T波的改变持续数日或数周后恢复。类型(2)T波改变在1-6个月内恢复。 定位和范围:ST段抬高性MI定位和范围可根据特征性改变的导联数来判断。 3.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心肌坏死标记物增高 4. 诊断

急性心肌梗死的判断和急救办法(医学参照)

急性心肌梗死的判断和急救办法 急性心肌梗死是最危重的心脏急症,是导致中老年人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许多家庭因为不懂急救措施,酿成无法挽救的后果。在生活当中我们可能会遇到有人突发心肌梗死的现象,这个时候一般人们都会非常的慌乱,不知道要怎么急救,这样就耽误了病人的救治,威胁他们的生命安全。那么如果碰到这个情况要怎么办呢?又如何判断急性心肌梗死呢? 心肌梗死发病前的先兆症状 急性心肌梗死多见于年纪较大者,是一突发的危险疾病,发病前多会出现各种先兆症状。 在心肌梗死发作前1-2天内,患者心绞痛发作会比以前次数增多,服用硝酸甘油片效果不明显。患者自觉胸骨下或心前区剧烈而持久的疼痛,或心前区闷胀不适,疼痛有时向手臂或颈部放射,同时伴有面色苍白、心慌、气促和出冷汗等症状。有些患者无剧烈感觉,或由于心肌下壁缺血表现为突发性上腹部剧烈疼痛,但会表现更加严重,休息和服用速效扩血管药物不能缓解疼痛。 如果出现以上症状,患者要立刻停止任何重体力活动,躺下休息,观察病情,平息激动的情绪以减轻心肌耗氧量,如果发现病势加重,应抓紧请医生,并立即进行现场救护。 急性心梗的表现形式多样,有些患者以头疼、牙痛或者腹痛就诊,却无相应脏器的病理改变,也不可忽视心梗的存在。 心肌梗死急救的“黄金1小时” “时间就是生命”,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这样的形容再合适不过。心肌梗死是因为心脏的供血血管被阻塞,造成心肌缺血坏死。血管阻塞后心肌大约30分钟左右开始坏死,6-8小时左右完全坏死,在这期间越早打开阻塞的血管,存活的心肌就越多。 其实,如果心肌梗死能在1小时内得到有效施救,康复后跟正常人一样;但如果在1个半小时后抢救,心肌将出现坏死,且时间越长,心肌坏死越多。但遗憾的是,有一半患者因为自身或家属的原因,而错过了急救的时机。因此,提高大家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救知识普及是相当有必要的。

心梗的死亡率

新华网北京8月11日电(晏珊)近日,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出炉的最新版《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4》(以下简称报告)显示,从2005年开始,农村居民急性心梗的死亡率呈快速上升趋势,2013年,农村地区急性心梗死亡率远超城市平均水平近20个百分点。 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高润霖指出,近年来,急性心梗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明显增加,而大部分患者由于院外急救不及时失去生命,因此应重视提高院外心梗急救能力。 40岁以上男性更易突发心梗 《报告》显示,冠心病中国患病人数已达1000万人,每年新增100万人,已成为第二大心血管疾病,严重威胁公众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将冠心病分为5大类:无症状心肌缺血(隐匿性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力衰竭(缺血性心脏病)和猝死5种临床类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是最凶险的。 急性心肌梗死的“突发性”和“高致死致残率”是冠心病死亡的主要原因。《报告》显示,我国每年约有54万人死于急性心梗,且死亡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40岁开始显著上升且男性多于女性。值得注意的是,急性心梗发病人群的年轻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对于农村人群急性心梗死亡率远超城市平均水平的现状,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副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院长胡盛寿教授分析认为,近年来农村人群的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也随之发生改变。农村人群饮食以高盐、高脂为主,吸烟人数、肥胖人数也较城市多,因此农村人群的血脂、血压都在增加;同时,因外出打工数量增加,导致精神压力、生活压力加大。此外,农村居民普遍缺乏健康知识且医疗条件相对较差,因此急性心梗患者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介入治疗,这些都导致了农村心梗死亡率的快速上升。 《报告》研究显示,导致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中,高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尤其是从精制谷物中的摄入,会大大增加患冠心病的风险。此外,睡眠不足,环境污染都会造成猝死人群大增。“空气中一旦杂质变多,氧含量就会减少,而氧

版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演练

版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演 练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演练方案 目的:通过模拟急性心梗急救,规范院内急诊急性心梗病人的急救程序与方法,在急诊流程规定的时限内快速有序完成急诊诊断与急诊处理,提高全科医护人员急性心梗病人的早期救治能力和水平。 总指挥:高秋萍主任宋红护士长 参加人员:本科室全体医务人员 方法: 1.模拟患者本人来诊急性心梗病人就诊 2.演练内容 2.1急救反应:急性胸痛病人优先诊治,开通绿色通道。 护士分诊:胸痛病人诊治优先,送入抢救室,及时通知当值医生。 2.2医疗救助 1.医生:早期诊断并下达医嘱 患者男50岁,因“持续胸痛4小时。”就诊。体温:36.5℃,呼吸:18次/分,脉搏:85次/分,血压:120?/?80mmHg,发育营养正常,平车推入病室,自主体位,查体合作。神志清楚,皮肤粘膜正常,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五官正,口唇无发绀,无颈静脉怒张,胸廊对称,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叩诊心界不大,心率85次/分,听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1.1简要问诊:1.胸痛部位、疼痛性质、持续时间、是否用药、有无缓解 2.与急性胸痛鉴别的有关现病史 3.既往病史、有无类似疼痛的情况、有无高血压病史 4.用药史(阿司匹林、溃疡病、出血等病史及药敏史 1.2查体(能体现鉴别诊断)1.一般情况、生命体征 2.心肺体征:心律、心率、心音、杂音,双肺听诊(排除气胸),双上肢挠动脉搏动 1.3急诊辅助检查:协助护士完成心电图检查:必要时18导 1.4急诊科医师下达口头医嘱:1.体位 2.吸氧 3.阿司匹林300mg、波立维600mg嚼服,瑞脂10mg 口服4.建立静脉通道5.吗啡5mgiv(胸痛剧烈者)6.心电监护7.备除颤仪8.下 达辅助检查医嘱:血常规、心肌早期损伤三项、凝血四项+D二聚体、急诊肾 功能、急诊离子分析等9请心内科会诊 1.5写病历、补录医嘱、书面病危 2.护士 2.1吸氧 2.2测血压、血糖 2.3心电图 2.4静脉通路,复诵并执行药物治疗医嘱 2.5通知化验室采血 2.6心电监护 2.7备除颤仪 2.8通知心内科会诊 3.绿色通道:通知担架队、电梯,通知导管室及手术室做好准备 4.转运:医生护士陪同,持续吸氧,监护,携带抢救药品及器材 5.点评与总结 主任及护士长点评总结经验,指出不足,规范方法,持续改进。

急性心肌梗死的诱因

急性心肌梗死的诱因、先兆、抢救原则及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临床上多有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休息及硝酸酯类药物不能完全缓解,伴有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可并发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常可危及生命。 一、急性心肌梗死的诱因 1、工作过累、重体力劳动等均可加重心脏负担,使心肌耗氧量猛增。由于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因发生粥样硬化而管腔狭窄,不能充分扩张以增加心肌灌注,便造成心肌急性缺血。缺血缺氧又可诱发冠脉痉挛,使心肌缺血进一步加重,严重时可促发急性心肌梗死。 2、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时,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分泌增多,使冠状动脉痉挛,心肌供血减少,可发生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 3、饱餐、大量饮酒、进食大量脂肪物质等均有诱发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尤其多见于老年病人。进食高热量高脂肪餐后可使血脂浓度突然升高,血液粘滞度增加,引起局部血流缓慢,促使血栓形成而导致急性心肌梗塞。 4、便秘,尤其在老年人中,因排便用力屏气而导致心肌梗死者并非少见。所以,有冠心病的老年人应注意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必要时可采取一些润肠通便的措施。 5、大出血、大手术、休克、严重心律失常等,均可能触发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栓形成而导致持续的心肌缺血,促发心肌梗死。

6、寒冷刺激,特别是迎冷风走,易引起人们交感神经兴奋。一方面使血压升高,心率加快,体循环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加,心肌耗氧量增多;另一方面使血管收缩,减少心肌供血量,二者促使心肌缺血,严重而持久的缺血可使心肌坏死。 二、急性心肌梗死的先兆 1、原本无心绞痛症状的人,首次出现心绞痛多在情绪激动、过度用力或饱餐后,发生胸骨上段或中段之后压榨样疼痛,伴有胸闷窒息感。这是由于心肌严重缺血缺氧,代谢产物积聚过多,刺激心脏内植物神经的传入纤维末梢,引起剧烈疼痛。疼痛常持续3-5分钟。 2、过去曾有心绞痛,但最近心绞痛发作次数明显增加,即使进行很轻微的活动也引发心绞痛,甚至休息时亦有发作。 3、心绞痛持续时间延长,疼痛明显加重。以前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有效者变得无效。这些症状就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由冠脉内粥样斑块破裂、表面破损或出现裂纹,继而出血和血栓形成,引起冠脉不完全或完全性阻塞所致。 4、若出现持续严重的心前区憋闷、疼痛,没有明显原因的气喘,突然不能平卧,脉搏过快、过慢或心律不齐,血压下降,出汗,四肢发冷,出现“胃痛”、呕吐或意识不清,应警惕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 三、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原则 1、进行心电监护,及时发现致命的心律失常。 2、解除疼痛,用吗啡或杜冷丁肌注,4~6小时可重复一次。烦躁不安者用杜冷丁和非那根肌注或静注。

急性心肌梗塞死亡率多高

急性心肌梗塞死亡率多高 心肌梗塞对于患者而言,产生的危害是非常大的,尤其是急性心肌梗塞,如果不能够及时的采取应对好急救措施,那么马上就会存在死亡问题,所以对我们来讲,出现心肌梗塞的话,必须重视科学积极的治疗,平时生活当中,做好预防保健工作,因为它可以说是死亡率相对比较高的一种疾病。 一级预防又叫病因预防,是预防冠心病发生的根本预防措施,是对没有发生冠心病的人群,针对形成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及病因采取干预措施而进行的预防。一级预防必须从幼年开始,其预防内容包括:①控制血压。②合理饮食结构及热量摄入,避免超重。防治高血脂症,降低人群血脂水平。③戒烟。④积极治疗糖尿病。⑤饮用硬水。软水地区需补钙、镁。⑥避免长期精神紧张及过分激动。⑦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每人可根据自己本人的特点选择一至两项有益的体育锻炼项目,坚持长期锻炼下去。

二级预防指已患有冠心病者,控制其发展和防止并发症,使其更好地康复。二级预防要做到“三早”,即早发现、早处理、早治疗。只有做到三早才能使冠心病后遗症减到最小程度。一级预防的所有措施,对于二级预防都十分重要。同时应避免冠心病发作的诱因,如饱餐、大量饮酒、过劳、精神紧张、情绪激动、突然的寒冷刺激等,并定期接受预防性体格检查。在上述方法效果不满意时,应在医生指导下选用副作用小的扩冠脉药物、β-受体阻滞剂等,以防止冠心病的发作与发展。一旦有冠心病的急性发作,如严重的心绞痛,应严格卧床休息,立即用扩冠药物,最好就地治疗,待情况相对稳定后再送往医院。这样可以减少心肌梗塞的发生。近年来不少学者主张长期小剂量服用阿斯匹林,能有效地防止血小板凝聚状态,从而预防冠心病的急性心肌梗塞的发生。 虽然说对于急性心肌梗塞的死亡率,没有一个全面而且准确的数字,但是我们都知道,既然它会严重的危害,到我们的生命健康,那么就需要提醒自己,在平时生活当中,采取最有效的预防方法,因为只有尽早的发现尽早治疗,才以降低死亡率。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 急性心肌梗死(AMI)具有典型的发病症状和心电图改变者,及时诊断一般不难。但由于AMI的临床表现差异极大,而心电图检查在梗死的最初数小时可能正常或呈非诊断性表现。早期诊断主要靠临床判断,或动态ECG追踪,但易被临床医师所忽略,以致影响早期诊断率。 1 病史调查 因基层设备简陋故此为重要的一环。应详细追述病史,了解患者是否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史、高血压史以及高血脂、糖尿病、心绞痛等病史;特别要注意心梗诊断,一般心梗均有前驱症状。据国内报告,发生急性心梗以前,有20.6%~84.6%的患者有先兆表现。平素健康者,突然出现劳作后胸闷、乏力,呈进行性加重者,胸前区疼痛含亚硝酸制剂后不能缓解,应特别注意。 2 全面了解起病症状 疼痛是AMI最为常见的起病症状,典型部位为胸骨后或心前区向左肩或左臂放射持续30 min以上者,有绞榨样或压迫性疼痛者,不典型部位有咽部下颌、颊部、牙齿或上腹部等疼痛,均应引起注意。特别是高龄患者更应重视。 3 原已确诊为冠心病者而突然发生室性心律失常或出现休克、心力衰竭而无诱因者,原有高血压突然不明原因的血压下降、晕厥或脑血管意外症状者,虽无胸部痛而出现上腹部痛、恶心、呕吐的症状,应警惕心梗的发生。 4 中年以上有诱发情绪改变,心情不畅,以致神经体液调节障碍,导致冠状动脉痉挛,反复持久引起冠状动脉血流停滞,血管阻滞(断),促进血小板集聚而血栓形成。体力活动或饱餐后突然间出现胸痛或晕厥,伴有恶心、呕吐、气促、面色苍白、四肢冒冷汗、坐立不安均应首先考虑为AMI。 5 据有关文献报道,65岁以上老年人心梗有典型胸痛者仅占19%,无痛性占73%。国内报道无痛性病例在30%~40%。故不典型及无痛性心梗是高龄患者的一个临床特征,且老年无痛性AMI依靠心电图检查亦很难确诊,应当不断心电图追踪或血清酶学检查。必要时行诊断性治疗观察。近来对AMI的发病机制有新的观点:a.血小板聚集;b.冠状动脉痉挛;c.内膜损伤引起的粥样斑块。三者相互作用,互为因果,最终导致AMI。所以可疑患者早期应用抗凝、扩冠解痉药物是有益的。 6 ECG对冠状动脉急性堵塞导致透壁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准确性很高,近于100%。如症状可疑或胸痛而疑有AMI患者,虽首次心电图检查正常或出现ST-T 改变,短期复查恢复正常者,应进行心电图追踪观察,切勿轻易放过以免漏诊。据我院数例观察,均为ECG追踪时才出现改变,最后确诊还得靠ECG改变及判断梗死的部位。ECG改变在超急性期T波增宽或振幅增高,原为倒置T波变为直立应作为AMI处理。ST段升高为直立T波形单向曲线于对侧面导联ST段下降,或追踪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发病原因 1.基本病因绝大多数(95%以上)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偶为冠状动脉血栓、炎症、先天性畸形、痉挛和冠状动脉口阻塞,造成管腔严重狭窄和心肌供血不足,而侧支循环未充分建立。在此基础上,一旦发生下列情况心肌供血进一步急剧减少或中断,使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达1h以上,即可发生心肌梗死。 (1)冠状动脉管腔内血栓形成: ①心肌梗死前无心绞痛病史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狭窄一般都在70%以下,原管腔较为通畅,该动脉供血的区域无有效的侧支循环,血栓使管腔突然完全堵塞,受此血管供血的心肌急性坏死。此类病人发病急骤,症状严重,心肌坏死常自心内膜下至心外膜下贯通心室壁全层。其梗死部位室壁常变薄向外扩张,在发病1周内易并发心脏破裂,血栓堵塞在冠状动脉大分支近端,贯通性梗死累及范围较广,常发生急性左心衰、心源性休克及室壁瘤形成。 ②原有心绞痛史或陈旧性心肌梗死史者:急性血栓堵塞另一支冠状动脉,不仅使其供血部位发生急性心肌坏死,并阻断了提供原缺血和陈旧心肌梗死部位的侧支循环,使病情较前更为严重。

③多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在某支冠脉斑块已使管腔极为狭窄处发生急性血栓堵塞者,一般既往多有心绞痛史,可因存在一定数量的侧支循环对心外膜下心肌起了保护作用,急性堵塞所致的心肌坏死可能仅限于心内膜下心肌,呈多发灶性坏死,梗死范围较小,故不易发生心脏破裂及室壁瘤形成。 ④在冠脉斑块处血栓形成不完全堵塞:病人常出现不稳定性心绞痛,也可导致心内膜下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无异常Q波,此时应进行血清心肌酶学检查,以助诊断。 (2)冠状动脉痉挛:有的作者在一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发病后12h 内做冠脉造影,显示有冠脉痉挛者占40%,向闭塞冠脉注入硝酸甘油能使闭塞的管腔开放或部分开放,说明该组急性心肌梗死是由冠脉痉挛造成。 (3)粥样硬化斑块内或斑块下出血:富含脂质的软斑块表面的纤维覆盖帽较薄,加上斑块的外形,其中脂肪灶处于偏心位置,受血流冲击易于破裂。除这些易损斑块的结构以外,由冠状动脉腔内压力急性改变;冠状动脉张力改变;随着每次心搏冠状动脉弯曲及扭转等外界因素都可使易损的斑块破裂或内膜下出血,诱发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使冠状动脉阻塞,导致心肌梗死。

某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入院2h病情恶化死亡

某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入院2h病情恶化死亡,其最可能的死因是A. 心源性休克 B. 急性右心衰竭 C. 心脏破裂 D. 心律失常 E. 脑缺氧 题库答案:D 心律失常为心室颤动的先兆,室颤是心肌梗死早期死亡的主要 原因 对青霉素的描述,错误的是 A. 青霉素是半抗原 B. 皮试阴性者方可注射 C. 有过敏史者禁做过敏试验 D. 首次注射后应观察30min E. 应现用现配 题库答案:D 使用本品必须先做皮内试验。青霉素过敏试验包括皮肤试验方 法(简称青霉素皮试)及体外试验方法,其中以皮内注射较准确。 皮试本身也有一定的危险性,约有25%的过敏性休克死亡的病 人死于皮试。所以皮试或注射给药时都应作好充分的抢救准备。5岁患儿,头颈部烧伤,其烧伤面积为 A. 6% B. 11% C. 14% D. 16% E. 26% 题库答案:D 这个是怎么算的。、 头颈部面积=[9+(12-年龄)]% 化脓性脑膜炎合并硬膜下积液的治疗方法是 A. 加大青霉素剂量 B. 加大地塞米松剂量 C. 用甘露醇脱水 D. 应做硬膜下穿刺放液 E. 以上都不是 化脓性脑膜炎合并硬膜下积液多时,应反复穿刺,答案应选择D。 A. 动则汗出 B. 睡时汗出 C. 蒸蒸汗出 D. 战栗汗出 E. 热汗黏咸实热证汗出特点是题库答案:C 亡阴证汗出特点是题库答案:E 此题应属于中医基础知识内容(2011年护士资格考试新增考点)。A动则汗出,即自汗,多因气虚引起。B睡时汗出,即盗汗,多由阴虚引起。C蒸蒸汗出是实热证汗出特点。D战栗汗出,即为战汗,表明机体处于正邪交争的状态。E热汗黏咸是典型的亡阴证汗出特点,故答案选择C和E。G4P1是什么意思若孕妇孕产史为G4P1,则表示其三次流产史,一次分娩史 与肾病综合征护理评估无关的是 A. 初次发病或复发 B. 有无发热、尿频、尿痛 C. 排尿次数及尿量 D. 水肿范围及程度 E. 体重与血压题库答案:B 肾病综合征护理评估主要包括健康史、症状体征、社会和心理 因素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四个方面。有无发热、尿频、尿痛不 属于健康史范畴,与肾病综合征护理评估无关,故答案选择B。(参考人卫第四版《儿科护理学》教材第170页) 标本采集》--尿液采集--常用防腐剂的作用与方法视屏老师说3)甲苯:按每100ml尿液加? 0.5%~1%甲苯10ml。辅导书 p115.第一句3)甲苯:按每100ml尿液加? 0.5%~1%甲苯 2ml。我又翻了下《护理学基础》教科书,上面写的也是2ml 请问哪个是对的。 第一次尿液倒入后,每100ml尿液加0.5%-1%甲苯2ml,使之形成薄膜覆盖于尿液表面,防止细菌污染,如果测定尿中钠、钾、氯、肌酐、肌酸等则需加10ml。(参考人卫第四版《护理 学基础》230页) 每100ml口服补液盐中,碳酸氢钠的含量是 A. 0.15 B. 0.20 C. 0.25 D. 0.30 E. 0.35 题库答案:C 这个题目该怎么算 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用ORS溶液给急性腹泻脱水患儿进行 口服补液疗法,其配方为:氯化钠0.35g,碳酸氢钠0.25g,氯 化钾0.15g,葡萄糖2g,以100ml温开水溶解之,答案选择C。婴儿每日每公斤体重需水的量为 A. 100ml B. 110ml C. 125ml D. 140ml E. 150ml 题库答案:E 婴儿的需水量每日约为150ml/kg,9岁每日约需75ml/kg,至 成人后每日约需40-50ml/kg。答案选择E。 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在恢复期限制其活动量的时间应不少于 A. 1个月 B. 3个月 C. 6个月 D. 9个月 E. 12个月 一般病毒性心肌炎的患儿应减轻心脏负荷,主要是休息总时间 为3-6个月,所以限制活动量的时间应不少于3个月答案选择B。 若出生体重为3kg,一个8个月大的婴儿体重大约应为A. 6kg B. 7.5kg C. 8kg D. 9kg E. 9.5kg 题库答案:C 新生儿体重的计算公式为: 1-6个月:体重(kg)=出生体重(kg)+月龄×0.7(kg)7-12个月:体重(kg)=6(kg)+月龄×0.25(kg)2-12岁:体重(kg)=年龄×2+8(kg)所以答案选C。 儿童糖尿病常见应为1型糖尿病 煮沸消毒时,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先将物品刷洗干净

急性心肌梗死病因统计与治疗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病因统计与治疗分析 发表时间:2014-05-08T10:08:40.217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4期供稿作者:丁霞 [导读] 随机抽取2012年11月-2013年11月,50例在我院心血管内科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资料。 丁霞 (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51700) 【摘要】目的通过统计急性心肌梗死的病因,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11月-2013年11月,50例在我院心血管内科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资料,对其临床治疗情况回顾性分析,详细统计50例病人的病发因素,采用一般治疗与药物治疗执行针对性治疗,对临床治疗方法及最终效果展开评估。结果根据本次50例统计结果,过劳、激动、暴饮暴食、寒冷刺激、便秘等是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的常见因素,进一步诱发心肌梗死。参照病因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法,显著改善了病人的临床症状(P<0.01)。结论分析急性心肌梗死病发因素,增强了临床治疗的针对性。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病因治疗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5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4-0247-02 从临床治疗统计分析,心血管内科在所有疾病中占有了较大的比例,诸多中老年患者均受困于此病,并且有年轻化的发展趋势。为了进一步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应详细统计诱发急性心肌梗死的病因,及时编制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案。本文结合我院收录的50例资料,对其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随机抽取2012年11月-2013年11月,50例在我院心血管内科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资料。50例年龄范围35-70岁,平均年龄 58±2.2岁;其中,男35例,平均年龄62±3.1岁;女15例,平均年龄56±2.6岁。临床经实验室检查后统计,50例急性心肌梗死症状集中表现于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低血压、休克等症状,胸痛、胸闷、恶心、头晕等是主要形式。此外,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多数有2种或2种以上症状,即同时伴有低血压、心衰竭、心率异常等情况。 1.2方法 1.2.1实验室检查 本次对50例采取实验室检查,初步了解每一位病人的实际情况。主要检查方法:心电图检查、心肌坏死血清生物标志物检查,根据病人实况选择最佳方式。 1.2.2病因统计 对其临床治疗情况回顾性分析,详细统计50例病人的病发因素,结合病史,医院交谈,检查分析等多种措施,总结出诱发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病因。 1.2.3治疗 采用一般治疗与药物治疗进行分类治疗,对临床治疗方法及最终效果展开评估。本次对50例病人持续30d治疗观察,对比治疗前后急性心肌梗死的症状情况,判断治疗前后的差异性(P<0.01)。 2 结果 根据本次50例统计结果,过劳、激动、暴饮暴食、寒冷刺激、便秘等是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的常见因素,进一步诱发心肌梗死。参照病因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法,本次50例中,一般治疗30例,药物治疗20例,总体有效率达92%以上。无论是一般治疗或药物治疗,均显著改善了病人的临床症状(P<0.01),如表1。 表1 50例治疗前后对比 胸痛胸闷恶心头晕 治疗前 42 36 12 18 治疗后 2 1 0 1 3 讨论 3.1病发因素 3.1.1过劳。过重的体力劳动,尤其是负重登楼,过度体育活动,连续紧张劳累等,都可使心脏负担加重,心肌需氧量突然增加,而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已发生硬化、狭窄,不能充分扩张而造成心肌缺血。 3.1.2激动。由于激动、紧张、愤怒等激烈的情绪变化诱发。这是由于人体处于激动状态下,其心血管组织往往处于异常活跃状态,若超出某种范围,容易出现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等问题,这些都是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诱发因素。 3.1.3饮食。对于暴饮暴食人群而言,不正常饮食习惯也是引起心肌封死的一大原因。临床研究发现,暴饮暴食造成血脂浓度突然升高,导致血黏稠度增加,血小板聚集性增高。在冠状动脉狭窄的基础上形成血栓,引起急性心肌梗死。 3.2疾病治疗 3.2.1一般治疗。无并发症者急性期绝对卧床1~3天;吸氧;持续心电监护,观察心率、心律变化及血压和呼吸,低血压、休克患者必要时监测肺毛楔入压和静脉压。无并发症患者3天后逐步过渡到坐在床旁椅子上吃饭、大小便及室内活动。 3.2.2药物治疗。持续胸痛患者若无低血压可静脉滴注硝酸甘油;所有无禁忌证的患者均应口服阿司匹林,置入药物支架患者应服用氯吡格雷一年,未置入支架患者可服用一月;应用rt-PA溶栓或未溶栓治疗的患者可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或肝素静脉注射3~5天。 4 结论 我国社会群体健康水平正处于下降阶段,各种常规疾病显著影响到了正常的健康状态,给患者日常生活及工作带来了不便。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血管内科比较常见的疾病,详细分析此病发生的相关因素,对临床治疗工作具有先进的指导意义。本次50例经过病因分析,取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