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苏联解体的教训和启示

苏联解体的教训和启示

苏联解体的教训和启示
苏联解体的教训和启示

论苏联解体的原因和教训

1991年12月25日19时38分,克里姆林宫上空那面红色的苏联国旗在苍茫暮色中悄然降下。这标志着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历史已经终结。从此不复存在了。

这样一个在20世纪曾辉煌过69个春秋的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这样一个在国际事务中唯一可同美国相抗衡的超级大国,怎么会呼啦啦如大厦之颠倒,突然间就在世人面前坍塌了呢?

认真分析研究这个问题,总结其中的原因和教训,对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事业,无疑是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的。

一、解体原因

造成苏联解体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是多方面的。但其最根本、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内因(包括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所谓内因,既不是寿终就寝也不是被暴力推翻,而是由自身内部的各种政治的合力以和平的、法律的方式宣布“终止存在”的。之所以存在这种特殊的政治现象,主要有如下几方面的原因。

首先,长期推行僵化的经济体制,严重阻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这种体制是高度集中而有严格的计划经济体制,他的特点是一切权利归中央,中央以行政命令和统一计划管理经济,指挥生产,企业没有自主权,实行单一公有制,排斥商品、价值和市场经济,不按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办事。这种体制,在革命和战中的特殊年代,曾经起过积极作用,他能保证在最短时间内,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起来,解决最急需解决的问题。然而,在科技迅猛发展,世界经济日趋走向一体化的和平时期,他就不能适应时代的潮流了。因为,他不能充分发挥地方、企业和个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缺乏竞争活力,不能及时进行技术改造,采用新技术,切实的提高经济效益,始终处于一种粗放经营的水平,必然不断扩大与西方差距;不能正确及时的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经济的全面发展,长期压制消费品生产比例,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必然使人民的生活得不到进一步改善,不能真正全面的实行对外开放,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谋求生存和发展,必然使经济由停滞变为落后,陷入困境而难以自拔。从70年代开始苏联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就降了下来,进入80年代,便出现了停滞和危机。苏联经济上不去,人民生活搞不好,是苏联解体的深层次的终极原因。

其次,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缺乏民主,破坏法制,极大的损坏了社会主义的声誉。与上述经济体制适应的政治体制必然使人民的民主权利得不到保障,民主和法制不健全,遭破坏,缺少有力的必要的监督机制,个人和少数人独断专行,政治舞弊不断出现。在苏联政治生活中最大的弊端就是个人崇拜和大清洗。30年代,在苏联出现了一个新的造神运动,把党和国家最高领导奉若神明,盲目崇拜。与个人崇拜相伴而来的就是大清洗,对党内的反对派,政治上或学术上持不同意见者,以及那些无端被怀疑为有这样或那样问题的人,统统当做反党、异端、心腹大患、阶级敌人一律进行大清洗,结果错杀了一大批人,造成大量的冤假错案,诸如此类的政治破害,在斯大林时期层出不穷,持续不断的闹的广大干部和群众人人自危,都处于一种晃晃不可终日的恐怖气氛中,后来虽然赫鲁晓夫揭露和批判了这个问题,并平反了大量的冤假错案,但这些问题在历史上,在人们心里上造成的负面影响是无法抹去的。苏联的解题,从一定意义上说,是为历史的错误付出的沉重的代价。

第三、苏共不能自身修正错误,终至亡党亡国。苏共执政几十年,取得辉煌

的成就。但也难免犯各种错误,存在各种问题。问题在于对这些错误和问题,苏共不能认真进行自我批评并做出科学的总结,结果造成思想紊乱,给反对者以可乘之机。苏共在长期执政中,一直是党政不分,不注意处理好党与政府,群众团体和社会各阶层的关系,没有建立和完善强有力的监督机制,法制不健全,民主集中制遭到破坏,这必然使党和广大群众的联系日益疏远,更谈不上接受群众的监督。长期的执政地位,党内官僚主义,特权现象严重,再加上领导干部的任命终身制,领导层老化,他们就必然高居于群众之上,不关心群众疾苦,脱离群众,遭至群众的不满。在党内还有一些不良分子,利用自己的权利和地位以权谋私,违法乱纪,甚至贪污腐败,蜕化变质严重损坏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破坏党的形象和声誉,必然引起人们的痛恨。当改革已成为时代潮流的今天,党内上层有一部分保守势力,思想僵化,安于现状,不图进取,反对变革或者半途而废错过时机使党落后于现实,落后于时代,不仅不能带领群众去创造新生活,反而成为群众前进的绊脚石。苏共不真正关心和代表群众的利益,人民群众也就不真正关心和支持他的领导。当反共势力群起而攻时,他竟不战而败被一纸法令解散了。

第四、民族问题长期得不到妥善解决时苏联解体的又一重要原因。苏联原有100多个民族,其中俄罗斯族占总人口的50%以上,大俄罗斯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一直未能妥善解决。1922年12月30日建立的苏联虽名为联邦制国家是由各民族共和国自愿平等组成的国家联盟而实际上是一个高度集中的单一制国家,加上苏联历届领导人在处理民族问题上的失误,各民族共和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权益受到严重侵害,不仅原有的民族矛盾没有得到解决,反而又使新的矛盾积淀下来。在严厉的压制下,这些民族矛盾暂时隐藏下来,但苏联内部缺乏真正的凝聚力。而苏联领导人确盲目乐观的认为苏联的民族问题已经一劳永逸的解决了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提出公开性、民族化口号引发了潜藏着的民族矛盾,这些民族矛盾在国内日益加剧的政治危机、经济危机的影响下又进一步发展为民族危机。民族分裂主义到处泛滥,各民族共和国争相独立由15个加盟共和国组成的苏联顷刻间一分为15不复存在。

第五、“8.19”事件加速了苏联的解题1991年8月19日,正当苏联处于生死存亡的重大转折关头以副总统亚纳耶夫等人为代表的传统派突然发动在世界宣布停止戈尔巴乔夫的总统职务由代总统亚纳耶夫等8人组成的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接管国家政权不能并宣布自8月19日起在苏联不分地区实施为期6个月的紧急状态。他们的本意是为了阻止原定8月20日新联盟条约的签署以维持苏联的现状。但由于他们采取的不合时宜不得人心的非常手段引起广大人民群众的反感和恐惧不仅得不到人民和军队的支持而且还遭到激进派的强烈反对。再加上传统派本身的轻率从事懦弱无能,事件以其迅速失败而告终,反而加速了苏联的解题。8.19事件后苏联的政局急转直下复出后的戈尔巴乔夫完全站到激进派一边,与之结成同盟,一起向传统派和苏共发起反攻。进行清算传统派土崩瓦解。苏联共产党宣布解散,各加盟共和国纷纷独立,建立新联盟的一切努力,宣告失败。于是世界历史上赫然存在近70年的苏联也就无可挽回的走向解体了。

第六、苏联解体也有戈尔巴乔夫的个人因素。苏联是在戈尔巴乔夫任期内解体的,作为当时苏联政党最高领导人他自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1985年3月戈尔巴乔夫受命时苏联以面临严峻的形式和挑战。平心而论,他在执政初期是要改革的而且决心不小极力想完善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把国家的经济搞上去。但现实的改革之路,并非想象的那样轻而易举,而是充满了艰难险阻,不仅受到党内左右两派势力的阻挠和抵制,而且也得不到社会上基本群众的理解

和支持。戈尔巴乔夫本人对改革也缺乏明确的战略目标和坚定信念,不具备一个领袖人物驾驭全局的气魄和能力导致改革在战略和策略上严重失误。在经济体制改革受阻时就匆忙转向政治体制改革提出新思维公开性、民主化、多元化的口号。不仅使政治思想限于混乱,而且使经济形势持续恶化。后来又逐渐背离社会主义方向,鼓吹民主的人道的社会主义。削弱和取消党的领导地位,终于引发和导致政治、经济、民族和社会的全面危机使整个国家陷入严重失控状态。8.19事件后他不能冷静思考事件的前因后果而是从个人恩怨出发,完全归罪于传统派,甚至迁怒于整个苏共和激进派联手对他们进行无情的报复和打击发动了停滞苏共活动和解散苏共的另一种政变。事实上成为各种反共反社会主义势力的政治工具。苏共被解散后,联盟失去了凝聚各共和国的核心力量,迅速走向解体。戈尔巴乔夫无力挽回联盟解体的命运,也无可挽回的从最高宝座上跌落下来,成为苏联历史上仅有的一位党国双亡众叛亲离的总统。

二、苏联解体的教训

苏联的解题时当代世界的重大事件他不仅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各国社会主义事业造成了相当严重的负面影响,而且也给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人民留下了无可挽回的沉痛教训。因此,认真总结和吸取其解体的深刻教训十分必要。

首先,在社会主义国家里必须坚定地加强和改善共产党的领导。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由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决定的,是经过长期斗争经验形成的。以马克思主义原理为指导无产阶级政党——共产党,是领导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力量,只有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坚持和捍卫社会主义方向制定和执行一条正确的符合实际的和不断完善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才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推行全面改革,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创造条件。同时,也必须认识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成功的关键在于: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进一步把党建设好。加强党的建设,就是要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从严治党”,把党建设成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领导全国人民胜利建设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碉堡最容易从内部攻破”,而最容易从内部攻破党的就是腐败。如果腐败得不到从内部整治,党就会丧失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苏联解体的一个沉重教训就是,苏共自己毁掉了自己。由于苏共长期执政,又不重视自身的改善,党内便滋生各种腐败思想和腐败现象,再加上戈尔巴乔夫鼓吹的“新思维”致使各种行行色色的非马克思主义思潮在党内泛滥,苏共被置于一种混乱和失控状态。党内各种反共势力向他发起进攻时,他就只有毫无反抗地束手就擒了。值得深刻反思的是:“建议”取消苏共执政党的地位,宣布“非党化”、停止苏共活动以至于苏共解散的不是别人,而正是苏共总书记戈尔巴乔以及曾经是苏共高层领导,后来退了党的一些人。这就证明,苏共是毁在自己手里。第二,稳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中心内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政治局面。这就要求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党政分开,政企分开,推行机构改革,犯腐、反贪、反对官僚主义,建立廉洁高效,协调规范的行政管理机构,完善民主监督制度,建立健全依法依法行使权利的监督机制,把党内监督,法律监督和群众监督结合起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有利于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

保持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有利于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国家的建立,而决不能像过去的苏联那样走两个极端,一个极端是斯大林时期的高度集权和个人专断,人民的民主权利得不到保障,国家的法制遭到严重破坏;另一个极端是戈尔巴乔夫时代极端民主化和自由化,社会完全处于一种混乱无序的失控状态。第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把国家的经济搞上去。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积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努力实现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和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根本转变。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以“三个有利于”为原则,即;“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就要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加快国有制企业发展步伐,开创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新局面;完善分配结构和分配方式,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大对外开发力度,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总之,在经济改革上要实行“软着陆”,而不能像苏联那样急于求成,搞什么300天计划,500天计划。

第四,处理好改革开发与稳定的关系。改革,是指改革旧的,不符合当今实际的政治经济体制,解放被旧体制束缚的生产力,尤其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开放,即对外开放,一方面是走出去,走向世界,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另一方面是引进来,把国外一切好的,先进的技术,经验和资金等引进来,加速本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在整个改革开放的过程中都要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保持稳定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秩序,而不能像戈尔巴乔夫的改革那样今天搞经济硬着陆,明天搞政治多元化,结果把国家搞的一团糟,政治环境和社会秩序一片混乱。这是人们必须记取的深刻教训。第五,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妥善解决民主问题民族问题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发展和兴衰存亡,对此,执政党必须有清醒明确的认识,并要制定出正确的民族政策,全面贯彻、妥善解决、既要反对大民族主义,也要反对地方民族主义,在各民族真正平等的基础上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切实加强民族工作,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共同发展、繁荣和进步。

第五,苏联的解题除了民族问题长期被忽视,原有的大俄罗斯主义和地方民族问题长期被忽视,原有的大俄罗斯主义和地方民族分裂主义继续存在外,还与苏联这种以各民族共和国为联邦单位而组成的联邦制国家结构有关。这种特殊的国家结构缺乏内在的民族凝聚力,是靠强力政治粘合剂粘在一起的,比较脆弱,一旦维系这种结构的政治力量被削弱,那些联邦单位就会乘机脱离联盟委屈,苏联---这种联邦制国家形式,自然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工商管理2011 王丹丹

苏联解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启示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诞生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使社会主义由理论变成了现实。苏联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这种模式,尽管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促进了苏联的迅速崛起并成为世界强国,但总的来说,它其实并没有真正弄清楚一个最基本的理论问题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1991年12月25日,在克里姆林宫上空飘扬了74年之久的红旗落地了,苏共亡党丧权,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自行解体。苏联解体近20年了,那么苏联的解体对我们今天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什么启示呢? 一、斯大林模式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片面理解和扭曲 在长期激烈残酷的党内斗争中,斯大林分别战胜了托洛茨基、布哈林和新反对派后,发动了高速工业化、农业全盘集体化和大清洗三大运动,完全改变了列宁开创的新经济政策道路,形成了苏联社会主义的斯大林模式。(1)纵观苏联发展的历史,斯大林模式为苏联的迅速崛起起了巨大的作用,但同时也为苏联的最终解体埋下了永久的祸根,成为葬送苏联社会主义的终极原因。我们可以从斯大林模式的几个特征和弊病来看: 1. 政治上过度集权,缺少民主与法治。突出表现为个人集权制、职务终身制和指定接班人制,同时还包括消灭异己、监控干群、官僚特权、一党专制、以党代政、控制选举、干部任命。具体表现在过度集权的党政领导体制、自上而下的干部任命制、软弱低效的监督体制、地位特殊的国家安全机关。(2)这种政治体制实质上是一种专制,完全背离现代社会的民主政治,也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所主张的无产阶级专政有很大的区别。这种政治体制之下,必然造成最高决策层独断专行、权力滥用、践踏民主法治。因此,这种带有高压甚至恐怖色彩的政治体制,本身就是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人民当家作主的背离,是对无产阶级专政的扭曲——对敌人的专政变成了清除异己的工具。在现代社会中任何专制统治都是一种逆历史潮流而动的反动,而反动的体制是必然灭亡的,只是时间问题。 2. 经济上管得过死,经济成分过于单一,缺乏效率与效益。主要表现在过度集中的全民所有制的国家所有制,高度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过度集中的部门管理体制、过分强调行政手段的经济管理方法,比例严重失调国民经济结构。(3)这种带有严重的官有制色彩的济体制最终的结果是必然违背经济规律,压抑广大劳动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从而导致效率和效益低下,也就是发展缓慢或者停滞不前,也必然导致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明显改善。 3. 思想文化上管得过严,缺少独立与自由。主要表现在文化团体国家化、领袖言论神圣化、公共舆论一律化。(4)大搞个人崇拜,钳制自由思想,破坏人民通信自由,文化团体和工作者变成了准国家机关和国家代言人,难以独立思考和自由创作。这种文化体制严重扼杀学术自由,阻碍科学的进步和发展。其实这种文化体制是严重背离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这也表明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已经扭曲了马列主义。我国古代思想家老子曾经说过: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被压抑的思想总有一天会像火山爆发一样,不可阻挡。这种单一的思想文化体质必然阻碍理论创新,而一个更缺乏创新的政党,必然会被抛在时代的后面。历史一再证明,没有生动活泼、独立自由思想的社会,很难找到前进的方向和进步的动力。 另外,苏联在对外关系上大党大国主义盛行,对外盛行大国沙文主义和输出革命,而且国内还有一个高高在上的官僚特权阶层,这个特权阶层,形式上高高在上,脱离人民群众,不了解人民所思、所想、所欲,本质上不能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能解决人民群众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 这样一种社会主义模式,绝不是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所构想的社会主义模式,它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一种扭曲和变形,正是由于这种僵化的体制存在着自身和无法克服的弊端,再加上它的执行者不愿意也没能力对它进行革新,因此苏联的解体就成了历史的必然。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苏联解体尽管原因复杂,但不能

课程论文-苏联解体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

苏联解体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 摘要:作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成立与成长一度让社会主义制度在全世界范围内受到追捧和瞩目。然而,这样一个曾经叱咤风云的强大国家却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一夜之间宣布解体。苏联的解体无疑是上个世纪最重要的政治事件之一。这种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强大国家自我解体的现象,非常值得人们去探讨。苏联解体的内在原因到底是什么?美国对苏联进行战略遏制、经济封锁是苏联解体的外部原因,而苏联执政党内部矛盾的凸显进而加剧苏联国内经济困难并引发一系列问题,是苏联解体的内部原因。本文着重从经济的角度对苏联解体进行思考,并结合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路径,总结苏联解体的教训,以期获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益启示。 关键词苏联解体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启示 一、苏联解体的历史原因探究 1.基于政治角度的思考 苏联解体原因历来有很多争论,比如存在“经济没有搞好说”、“民族矛盾决定说”、“军备竞赛拖垮说”、“外部因素决定说”等,而当前比较盛行的是把其归结为“斯大林模式”的失败即“苏联社会主义模式说”。1 “斯大林模式”,即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相当部分的学者认为,这种体制与联邦制国家结构以及社会生产力的矛盾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斯大林模式在战时取得快速建设国家基础设施和重工业的伟大成绩,并抵抗且击败了法西斯德国。但是,这种僵化的模式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时候,就显现出了极度僵化的缺陷,并成为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桎梏。再加上苏联共产党的领导人教条主义式地照搬马克思主义,不认识不发达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特殊规律,急躁冒进、急于求成。最后,叶利钦利用这些矛盾蛊惑人心,号召群众,拉拢帮派,大造声势,终于达到了搞垮苏共的目的,使苏联亡党亡国。 2.基于经济角度的思考 政治的失败,很多时候有其经济根源。苏联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在上世纪30年代初期苏联工业化时期形成的。当时苏联所处的军事、政治异常严峻的历史环境使得在这种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经济发展模式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隐藏着许多矛盾。 首先,国家通过强制性手段建立了国家所有制, 又人为地加速集体所有制向全民所有制的转化。用高度集中的国家计划作为管理和调节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排斥市场竞争,忽略商品价值和货币关系, 而把完成国家计划规定的产量任务作为企业生产的经营活动的根本目标和衡量其工作结果的尺度。计划一经制定, 就成为 1参见李慎明《苏共的蜕化变质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科学社会主义2011 第4期

苏联解体的原因和教训

苏联解体的原因和教训 ——我们应该如何坚持自己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方向 1991年12月25日,苏联,一个拥有着2241万平方公里领土面积,一个拥有2.8亿人口,一个拥有两千万共产党员的百年大党,一个曾经横跨欧亚大陆的超级大国轰然倒塌。苏联解体之后这20余年来,作为与之意识形态类似、国情社会构架相近的中共也以各种视角解读这场重大的政治变动。那么到底是什么导致一个当时世界第二强国忽然间就土崩瓦解了呢?从苏联解体中我们到了怎样的教训?我们应该如何坚持自己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方向? 通过课堂老师的讲解和在网上的查阅学习,我认为苏联解体的原因是有多重因素的,但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窥探一二。 一、苏联东欧国家历史上长期积累的问题是深层次的原因,为解体留下隐患 在勃列日涅夫上台后大量提拔亲信,苏联政坛形成了以勃列日涅夫为核心的特权阶层。贪污、盗窃和将国家财产据为己有的现象非常普遍,行贿成风,生产效率低下。勃列日涅夫时代的后半部分,被称为苏联的“停滞期”和“僵化期”。贪污腐败的盛行不仅给国家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对苏共党风以及社会风气也产生了极大影响。此时,苏联已经积重难返。 二、戈尔巴乔夫推行“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道路”是直接导致苏联解体的原因 1985年3月戈尔巴乔夫上台,他试图扭转这种停滞僵化的局面,进行了非常激烈 的革。为了缓解经济困难,他首先进行经济改革。但是这些改革措施,缺少宏观决 策和相应的配套措施;加上戈尔巴乔夫仍没有放弃苏联的传统做法,继续优先发展 重工业,致使经济不断滑坡。在经济改革没有迅速取得预期成果的情况下,1988 年起,戈尔巴乔夫把改革的重点转向政治领域,实行政治“多元化”和多党制——“人

中特中期论文《苏联解体与东欧剧变对我们的启示》

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对我们的启示 引言: 东欧剧变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的波兰。1989年至1990年,东欧局势发生了激烈的动荡,急转直下的政局变化,令全世界为之瞠目。在短短两年的时间里伴随着共产党丧失执政地位,东欧各国的社会制度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在东欧剧变之后,又一个超级大国倒下了。苏联解体是世界当代史的一件大事。我国学术界对于这一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从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对此问题进行了探讨和研究,研究成果层出不穷,成绩斐然。 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是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上的严重挫折,东欧与苏联到底怎么会落到亡党亡国的命运?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苏共的失败?苏共的失败对我们有什么有意义的启示? 原因: (一)内部因素: 1.政治原因 苏联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是其解体的最深刻原因,民主制度的破坏使得个人集权制的形成,不受监督和制约的权力走向腐败,走向专横,党政不分、以党代政,政府形同虚设。对马克思主义采取教条主义的态度。苏共一直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定位不准,思想体制僵化。 苏联对东欧各国的共产党一直以老子党自居。在苏联大国主义的控制下,东欧各国实际上没有取得独立自主的权利。为了对抗美国的冷战攻势,苏联要求东欧各国的执政党按照它的旨意部署行动计划、处理各自的内部事务和相互之间的关系。东欧各国完全背离了各自的具体国情,成了美苏冷战的牺牲品。 2.经济原因 有学者认为政治的因素和其它上层建筑的因素无疑是十分重要的,但是经济的前提和条件归根结底是决定性的。持这种观点的学者主要从经济发展、经济体制和经济军事化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教条主义、主观主义严重, 经济结构不合理。为了实行对外扩张,经济建设的重点放在军事工业上,使国民经济畸形发展,人民生活长期得不到改善。 照搬苏联模式所带来的消极后果,促使东欧各国不同程度上摆脱苏联模式束缚的要求,50~80年代,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出现了高潮。但这些改革除了南斯拉夫外,都未涉及到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主要弊端,因而没有对旧体制进行根本改革。以致改革成效不大,经济发展日趋缓慢,甚至出现滑坡。 3.文化原因 苏联时期的苏联及东欧国家始终没有形成与其政治体制相一致的文化, 并且二者之间越来越对立。所以, 文化的多元性与政治上的高度集权、文化的社会性与政治上的实用主义、文化的科学性与学术政治化、文化的开放性与政治体制封闭性之间的尖锐矛盾长期不能解决。 由于在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下官僚主义的滋生膨胀,进而导致民主和法制遭到严重破坏、特权和腐败现象出现。经济、政治上的失误和偏差,使各国党和政府的

苏联解体与东欧剧变对我们的启示

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对我们的启示 数学科学学院应用数学专业杨龙20104207045 引言: 东欧剧变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的波兰。1989年至1990年,东欧局势发生了激烈的动荡,急转直下的政局变化,令全世界为之瞠目。在短短两年的时间里。波兰、罗马尼亚、民主德国、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等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纷纷易手。执政40多年的共产党、工人党纷纷下野。伴随着共产党丧失执政地位,东欧各国的社会制度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在东欧剧变之后,又一个超级大国倒下了。1991年12月25日圣诞节夜,戈尔巴乔夫发表电视演说,宣布辞职。苏联从地图上消失了。 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是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上的严重挫折,东欧与苏联到底怎么会落到亡党亡国的命运?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苏共的失败?苏共的失败对我们有什么有意义的启示? 原因: 东欧剧变的原因总结 (一)东欧剧变的内因。 1.历史原因 二战后,苏联对东欧各国的共产党一直以老子党自居。在苏联大国主义的控制下,东欧各国实际上没有取得独立自主的权利。为了对抗美国的冷战攻势,苏联着意巩固在东欧的势力范围,强使东欧国家在内政外交上同它保持一致。在政治上,苏联要求东欧各国的执政党按照它的旨意部署行动计划、处理各自的内部事务和相互之间的关系;在经济上,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成为东欧各国惟一可奉行的社会主义模式。东欧各国完全背离了各自的具体国情,成了美苏冷战的牺牲品。 2.经济原因 照搬苏联模式所带来的消极后果,促使东欧各国不同程度上摆脱苏联模式束缚的要求,50~80年代,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出现了高潮。但这些改革除了南斯拉夫外,都未涉及到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主要弊端,因而没有对旧体制进行根本改革。以致改革成效不大,经济发展日趋缓慢,甚至出现滑坡。 3.政治原因 由于在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下官僚主义的滋生膨胀,进而导致民主和法制遭到严重破坏、特权和腐败现象出现。经济、政治上的失误和偏差,使各国党和政府的威信低落,其结果是使反对派能够获取相当数量的群众的支持并最终以大选的形式获取政权。 (二)东欧剧变的外因: 1.苏联因素 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面对苏联的衰落进行战略收缩。据估计,从1972年到1981年,苏联对东欧的贸易补贴总额为1019亿美元。为了甩掉东欧这个经济包袱,苏联放松了对东欧的控制。同时,戈尔巴乔夫的东欧政策“新思维”,

试析苏联解体的原因及其对中国的启示2

苏联解体的原因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公共管理学院08级行政管理二班0803030045许尔杰一九九一年十二月二十一日,戈尔巴乔夫用整整十二分钟读完了他那份《告苏联同胞书》,从此由列宁创建,在这个世界上存在了近七十年的苏联解体了。曾经一度称霸全球的强大的苏联帝国,就像是一座高高垒起的积木,只是经人轻轻一点就在突然间轰然倒塌了。这是一件多么不可思议的事情,并未过经战乱,自身又是如此地强大,怎么会一下子就解体了呢?苏维埃社会主义联盟顷刻瓦解,令全世界震惊,成为20世纪社会主义史上难解的“历史之谜”。二十多年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少学者从多方面探讨苏联解体的原因,形成多种观点。本文就苏联解体的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进行再探索。 一、众说苏联解体的原因 苏联解体的原因是多年来众说纷纭尚无定论,主要有下面几个方向: “葬送说“这一观点认为戈尔巴乔夫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叛徒,是乱党乱国的罪魁祸首,是他葬送了苏联的社会主义事业。 “和平演变说”该观点认为苏联演变的主要原因是西方推行“和平演变”战略的结果。 “民族矛盾说”有人认为,苏联解体是苏联实行大俄罗斯主义,对内搞霸权主义的结果。苏联演变的过程也是苏联民族关系日趋紧张、民族矛盾日益激化、民族分立日见增长的过程。 “上层自决说”这种说法认为苏联解体的真正原因来自苏共内部,“是苏共的上层精英在对苏联的发展方向进行讨论所做出的决策结果”。 “经济没搞好说”该观点认为,苏联剧变中首要的决定因素是现存社会主义在同西方经济的竞赛中失败了,特别是在最近的技术革命期间,苏联的中央集权经济不能同西方发达资本主义经济并驾齐驱。 “斯大林模式说”这种说法认为苏联演变的原因是由于实行“斯大林模式”的结果,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窒息了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力,阻碍了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 “错误路线说”该观点认为苏联演变的决定性因素是党的主要领导人推行错误的

苏联解体对中国的启示

苏联解体对中国的启示 [摘要]苏联解体是20世纪国际政治的重大事件,它不仅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各国社会主义事业造成了相当严重的负面影响,而且也给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留下了无可挽回的沉痛教训。认真分析研究苏联解体原因,总结其中的经验和教训,对于中国共产主义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事业,无疑是有着直接和现实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苏联;解体;原因;教训; 苏联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并且是一个有70多年社会主义历史的超级大国在20世纪末突然地四分五裂,由社会主义迅速蜕变为资本主义,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由高潮跌入低潮。认真分析研究苏联解体原因,总结其中的经验和教训,对于中国共产主义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事业,无疑是有着直接和现实的借鉴意义。 一、苏联解体的原因 造成苏联解体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是多方面的。这种剧变不是偶然的,它是长期积累起来的各种矛盾的总爆发,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有内因、有外因;有长期的原因,也有短期的原因;有政治经济方面的原因,也有意识形态方面的原因。但其最根本、最主要的原因是体制僵化、经济衰退。 第一,政治制度过分集权和僵化。 “苏联模式”的政治、经济、文化体制,是一种高度集中和过度集权的体制。这种体制在革命和战争的特殊年代曾经起过积极作用它能保证在最短时间内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起来解决最急需解决的问题。然而在科技迅猛发展、世界经济日益走向一体化的和平时期它就不能适应时代的潮流了。从70年代开始苏联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就降了下来进入80年代便出现了停滞和危机。苏联经济上不去人民生活搞不好是苏联解体的深层次的终极原因。 第二,戈尔巴乔夫的错误领导。 苏联是在戈尔巴乔夫任期内解体的,作为当时苏联党政最高领导人他自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戈尔巴乔夫对国内的改革缺乏明确的战略目标和坚定信念,导致改革在战略和策略上的严重失误。戈尔巴乔夫引进西方自由民主和多元意识

苏联解体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

苏联解体的原因及其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 (研究生科学社会主义课程考试) 1917年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革命,取得了伟大胜利,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创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新纪元,使整个世界发生了革命性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欧洲、亚洲、拉丁美洲许多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世界社会主义阵营。各社会主义国家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下,取得了辉煌业绩,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生命力。这是世界社会主义事业凯歌前进、蓬勃发展的时期。 然而,在1991年12月8日, 伴随着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签署“明斯克协议”宣布成立独联体, 标志着苏联事实上解体。至此, 曾经尽领超级大国风骚的占世界1/3领土的联盟分裂为15个加盟共和国。具有近70余年历史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在戈尔巴乔夫上台后的短短几年就在政治剧变和独立 浪潮中于1991年宣告解体, 作为国家实体不复存在, 曾经领导俄国人民开启伟大十月革命的共产党丧失了政权。 苏联解体、苏共亡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1.苏共在执政中逐渐丧失了先进性,这是其亡党的重要原因。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表明: 共产党具有先进性,但并不等于它能够永远自然而然地保持先进性。什么时候按照党的先进性来建设党, 保持和发扬党的先进性, 什么时候党的事业就顺利, 就发展; 什么时候偏离甚至丢弃党的先进性, 什么时候党的事业就遇到挫折, 就停滞不前。苏共丧失其先进性主要表现在:理论上的教条和思想上的僵化,丧失了思想上的先进性;严重脱离人民群众和党群关系恶化,丧失了坚实的阶级基础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意识形态领域背离马列主义的基本原则,丧失了理论上的先进性;违背社会发展规律,失去了前进方向上的先进性;在改革过程中放弃共产党的领导,搞多党制,失去了组织上的先进性。正是由于苏共没有按照党的先进性来建设党, 从而失去了它作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的作用, 削弱乃至丧失了执政的能力, 最终葬送了社会主义事业, 也葬送了党的自身。 2.大国沙文主义统治导致的民族矛盾是苏联解体、苏共亡党的另一重要原因。苏联是在沙俄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以民族为特征的联邦制国家。十月革命虽然打碎了沙俄统治的国家机器,建立起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 但是旧俄疆域上形成的多民族国家共同体及其民族问题却历史地遗留给了苏联。苏联党和国家为解决民族问题作了不少努力,也曾取得一些成绩, 但由于历史上传袭下来的民族问题的严重性和民族关系的复杂性, 加之苏联在处理民族问题的一系列理论和 实践上的失误, 使民族问题未能得到根本解决。主要表现为:俄罗斯民族同其他民族存在矛盾;加盟共和国民族内部存在民族矛盾;加盟共和国之间存在民族矛盾;加盟共和国与联盟中央存在矛盾。而在列宁之后的领导人纵容大俄罗斯民族主义的做法,严重破坏了民族平等原则,使得这些矛盾加剧,这样也就加速了其灭亡。 3.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分裂,这是苏联解体、苏共亡党的外部原因。二战后, 西方国家为遏制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 对社会主义国家阵营采取了扼杀、遏制)、超越遏制的和平演变战略; 同时, 由于苏联在社会主义阵营内推行大国沙文主义, 肆意干涉别国内政, 侵犯别国主权, 使得中苏间出现冷战, 导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分裂。这些都是苏联解体的客观原因。 苏联解体,苏共亡党是20世纪世界历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对世界地缘政

苏联解体对我国的启示

苏联解体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 摘要:苏联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曾经举世震惊地在资本主义世界开辟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新方向,影响所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朝气蓬勃的世界社会主义潮流。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辉煌,曾经拥有 1800 万党员,执政 74 年的苏联共产党,在短期内丧失政权、自行解散,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分崩离析。苏共的消亡和苏联的解体是二十世纪人类历史发生的重大事件,它对整个世界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如今,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在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如何吸取苏联解体的教训,避免重蹈覆辙;如何不断深化改革和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关乎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苏联解体距今已经二十年了,但它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仍有着很多的启示。 一、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失民心者失天下 1. 经济方面 首先,经济发展并没有给人民带来生活水平上的相应的提高。苏联经济曾取得举世注目的成就在长达半个多世纪里,苏联经济一直保持着较高速增长。1928年—1975年,苏联年均经济增长率高于美国。此后,苏联经济增长速度虽然减缓,但截止到1985年,苏联GDP年均增长速度依然不低于美国。从工业化的成就看,1913年按苏联疆域计算,工业总产值只相当于当时美国的69%,而到1985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已达到美国的80%。从经济实力看,这时的苏联已从革命胜利初期的世界第五位、欧洲第四位,跃居为世界第二位、欧洲第一位,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超级大国。然而,自斯大林开始的经济体制把主要精力集中发展重工业上,这在短期内促使苏联能够从工业实力上飞升,但是从长远来看,严重制约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人民生活水平得不到相应的提高反过来也制约了经济的良性发展。斯大林的继任者们虽然进行多种改革尝试,但是关于重工业的偏重一直没有很好的转变。经济改革的困境使得人民的生活情况恶化,人民群众逐渐消磨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其次,产权结构及分配制度的不合理加深了人民对政府合法性的质疑。1、劳动者不能真正占有生产资料,使公有制落空。恩格斯指出:并非“任何一种国有化”部是“社会主义”。只有当“国有”成为真正的“公有”,即劳动者占有、支配生产资料并参与分配,才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劳动者在经济上受劳动资料即生活源泉的垄断者的支配, 是一切形式的奴役, 即一切社会贫困、精神屈从和政治依附

前苏联解体:原因和经过

前苏联解体:原因和经过 来源:刘培的日志 原因分析: 一.体制僵化、经济衰退是根本性的原因 在苏联,这一伟大的社会实验曾经取得过辉煌,但最后以失败而告终。史称“斯大林模式”的政治、经济、文化体制,是一种高度集中和集权的体制。这种体制,为应对国内外紧张局势,能集中一切人力、财力、物力,适应备战和应战的需要,取得工业化和增强国防实力的显著成果,在短短十多年时间里使苏联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强国。然而这种体制严重背离现代经济的发展规律,压抑了地方、企业和劳动者的积极性,加上它在政治上无情地消灭各种反对派和压制持不同政见的知识分子,以及意识形态方面的严密控制,使整个社会处于僵化、封闭和麻木的状态。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时代主题逐渐向着和平与发展转移,这种体制使经济发展缓慢,国民经济发展比例失调更加严重,制度性的弊端进一步凸现。显然,这种体制不但不能完成把俄国建成现代化民主国家的历史性任务,反而使俄国在同资本主义的世界性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如果说十月革命后出现了“一球两制”的新格局的话,那么,半个多世纪的比较和竞赛,没有显示苏式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这种体制未能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因而失去越来越多的民众的支持和拥护,这是苏联解体的根本性原因。 二. 领导人因素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 如果说此前几年人们还相信苏共的新生是可能的,党将能帮助社会主义制度进行改革。那么,“在1990年这种希望几乎完全消失了”。而在1991年,人们甚至认为:苏共已成为“敌视公众利益的力量”。[16]戈氏的民众支持率直线下降:1989年12月民意调查显示:戈氏的支持率尚过半数达52%,但1990年1月这个数字降至44%,5月降至29%,12月降至19%。1991年初,政府支持率只有13%,而至3月份,则再创新低点,支持率不到8%。[17]与此同时,对现实极度不满的人民群众开始大规模游行、集会和示威,他们公开打出了“打倒戈尔巴乔夫!”“打倒苏联共产党!”等标语口号。[18]至此,苏联政府坍台已是大势所趋,不可逆转。 三.外部原因与苏联演变 不容忽视的是,自戈尔巴乔夫改革以来,东西方交流大幅度增加,使苏联人民得到一个了解西方、与西方国家生活水平作比较的机会,由于苏联计划经济体制下长期存在短缺经济,使国内民众看到自己国家与西方世界的差距,增加了对本国当政者的不满和对西方生活方式的向往,从而为西方和平演变打开了方便之门。 有学者还认为,西方大国除有计划地对外渗透、进行和平演变外,特别提到美国诱使苏联扩军备战,开展两国间的军备竞赛,使国家财力过多地投入国防军事预算,加剧了国民经济的比例失调,特别是勃列日涅夫时期穷兵黩武,发动侵略阿富汗战争,使国防军事开支猛增,国内各类矛盾积聚,成为苏联解体原因之一。 四.腐败导致党衰国亡

苏联解体的原因以及对中国的启示

苏联解体以及对中国的启示 苏联,于1922年12月20日以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和外高加索等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合并而成,其后又陆续有国家加盟。在其第一任领导人弗拉基米尔·列宁于1924年去世后,约瑟夫·斯大林取得了领导权,领导国家进行大规模的工业化,使苏联一度成为全欧工业生产值最高的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与美国一同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两个国家,被称为“超级大国”,同时占领了东欧国家,扶持了卫星国。其于1991年解体,由叶利钦领导的俄罗斯联邦继承了其主要的军事、经济及国际地位。 苏联虽然已经不存在了,但它留给我们更多的思考和启发。本文主要浅析苏联解体的原因以及对当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的启示。 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 1、苏联模式。苏联模式最最要的特征就是高度集权,高度的政治经济体制和统一的思想意识形态以及严密的社会舆论控制。苏联成立之前,商品经济并不发达,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但苏联成立之后却采用单一的公有制,重工轻农,经济发展基础薄弱,高福利、高消费水平更加导致经济这也就导致上世纪80、90年代,苏联名为世界超级大国,但是其人民的生活水平远远落后于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甚至落后于东欧和亚洲的许多国家,更别说与其主要对手美国相比。同时计划经济体制局限性也导致了经济的发展。 2、戈尔巴乔夫错误路线和政策 苏联解体,戈尔巴乔夫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他的改革思想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社会发展方向,推行的路线和政策造成了苏联社会的动荡与混乱。他在上台之初就推出“辛纳屈主义”政策,放弃勃列日涅夫主义,减少对东欧国家内政的干涉,尤其是停止了武力干预。这个政策导致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于1989年内发生了一系列剧烈的“政治地震”,加速了苏联解体。 3、苏共党组织建设很薄弱,这也是苏共失败的主要原因。党员腐败、质量低下,不能发挥先锋带头作用,失去了保卫自己推进党内建设的组织力量。同时,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出台了不允许在企业、农村、学校等基层单位建立党组织的法律,结果造成基层组织大幅度萎缩,失去了群众基础。许多干部和党员丧失了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迷失了方向。更有许多党员入党只是为了仕途上的发展和捞到利益。这样的党,是无法引领这个“超级大国”的,尤其是非常复杂的大国。 4、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从苏联成立之初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就对社会主义苏联进行了持续的和平演变。通过各种手段笼络苏联领导干部和广大人民,导致苏共内部分裂出亲英美派。同时苏联对人民简单的宣传资本主义一切都不好反倒使一部分人感到实际和宣传的不一样,对苏共的做法产生了怀疑。 5、宪法条文中给予了加盟共和国自由脱离苏联的权利。我认为这也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这样的宪法不足之处就在于一旦遇到困难,我可以自己退出,不受你制裁,导致了苏联解体前期各加盟共和国情绪纷纷低落,彼此依赖性经不住考验,最终导致整个盟体崩溃瓦解。 上世纪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解体了,留给了现在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不应该只是感慨,更应该从中受到启发。 首先,国家统一绝不容许侵犯。戈尔巴乔夫“辛纳屈主义”政策就违背了国家统一不容侵犯的原则,必要的武力手段是解决分裂的最好方法,而该政策却放弃了,再加上宪法规定的各加盟国可以选择退出,这从一开始久给苏联解体埋下了隐患,所谓大难临头各自飞形容这在合适不过了。凡违背国家统一的行为都应该坚决制止,必要时采用武力手段。 其次,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共产党领导。把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放在首位。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必然就要坚持社会主义的道路。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且一切是从人民的利益国家的利益出发。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结底体

苏联兴亡的经验与教训及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苏联兴亡的经验与教训及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引言: 苏联,作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建立起来并取得巨大成就的社会主义国家,他的兴盛与衰亡深刻影响了近百年来的世界历史,并将继续作为他国学习的榜样与示警的红灯影响更长远的时间。 苏联的建立与急速发展,为20世纪浴血追求独立的受压迫民族指明了一条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自强道路;实践了社会主义的理论,证明了马列思想的先进性与正确性,是人类社会实践的壮举。 苏共的垮台与苏联的最终解体,是苏联社会各种问题总爆发的结果,也是苏共执政能力逐渐下降直至完全丧失政权的结果;苏联的解体,有许多外部原因,但起决定作用的还是苏共的内部原因。 我国作为仅存的少数社会主义国家之一,面临全新的机遇与严峻的挑战,汲取苏联及苏共的经验教训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显得必要且紧迫。 一、苏联兴盛的经验 1.国家正确地干预、参与经济建设是落后国家快速发展的捷径 苏联成立之前,沙俄工业基础较之欧美发达国家差距很大,经济薄弱,且科学技术远远落后美国。综合国力孱弱,虽有数百万陆军,但枪支都不能配发完全,一战及日俄战争的失败最终引发了社会的剧烈变革。也许正是这些惨败促使苏联人大力发展军事工业与重工业,在国家计划经济的制度下,集中全国物力,使用国家力量,史无前例地大规模规划国家发展前景,通过两个五年计划的短短十年,就使苏联积累了雄厚的工业制造能力,为击败法西斯德国打下了工业基础。苏联初期的计划经济取得空前成功,与同期欧美自由经济的大萧条对比鲜明,使欧美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甚至有美国记者回国后宣称在苏联看到了行得通的未来。 苏联的发展之路,是将国家力量充分运用到经济建设之中,正确地干预、参与经济建设。这种方法为我国所用,在建国初期完成了从没有重工业到初步工业化的历史进程,建立起了日后改革开放依靠的工业基础。美国罗斯福新政,也是美国政府充分利用国家力量监管、干预经济生活,使美国率先走出了席卷欧美的经济大萧条。可以说,国家干预、参与经济已经成了发达国家拯救危机的法宝了。近两年的经济危机,也正是美国金融市场缺乏国家监管、干预而爆发问题的结果;危机爆发后,美国政府不得不干预金融市场、直接参与通用公司的运作。

苏联解体原因浅析

苏联解体原因浅析 摘要: 1991年12月,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解体。十几年来,对于苏联解体的原因,国内外学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不少见解,这些见解包括外因论、苏共中央罪责论、斯大林体制错误论、特色文化缺失论、民族政策是失误论、生产力发展滞后论、政治腐败决定论等。这些见解从不同视角力图探讨苏联解体的原因,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在我本人看来,苏联解体不是单一因素导致的结果,因此,我将会从历史根源、客观因素、主观因素三个主要的方面来多角度综合分析苏联解体的起源。 关键词:苏联解体根本原因重要原因外部因素 引言:作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是在十月革命的炮声中轰轰烈烈地登上历史舞台,在二十世纪的历史长河中昂首挺胸地走了70 多年。可是在不到10 年就迈进二十一世纪的门坎之即,这个与美利坚相提并论的超级大国倾刻间就散了架子,不仅社会制度从社会主义迅速向资本主义制度演变,并且这个国家本身也随着各加盟共和国纷纷另立门户而成往日黄花。1991年12月25日19点38分,克里姆林宫上空那为苏联几代人所熟悉的印有镰刀锤头图案的红色苏联国旗,在暮色中悄然降下,这标志着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历史已经终结,从此不复存在。 为什么苏联这个强盛多年的红色帝国会如此下场?苏联解体不是偶然的,它是长期积累起来的各种矛盾的总爆发,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一、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一、苏共在思想意识和政策方面的失败是根本原因。 导致苏联解体这场悲剧发生的主要原因是苏共的失败,而失败的首先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苏共后期部分领导人纵容或直接鼓吹指导思想上的多元化,结果导致党内思想混乱,从而导致了经济的下降、社会矛盾的尖锐、民族的分裂,也为敌对势力和西方思想的渗透打开了大门。 首先,苏在党在理论上背离了马列主义,失去了正确理论的指导,失去了对意识形态领域的控制,造成党内外思想混乱和社会政治动荡。从上个世纪50年代赫鲁晓夫上台开始,苏共就失去了正确理论的指导。具体表现为:一方面,苏共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了。在世界政治、经济形势不断变化,科技革命迅速兴起,苏共领导人却视而不见,党的理论没有新的发展,理论工作长期处于停滞状态。马克思主义不能用以解决现实问题,出现反马克思主义的倾向也难应对。另一方面,赫鲁晓夫提出的“全民国家”、“全民党”,不符合苏联社会仍然存在阶级的现实;讲“三无世界”(没有战争、没有武器、没有军队)完全是一厢情愿,反而麻痹了党和人民。赫鲁晓夫、戈尔巴乔夫是一脉相承的。从赫鲁晓夫开始,苏共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一直存在误区,对苏联建设社会主义发展阶段也没有搞清楚,一度认为已经进入了“发达的社会主义”,提出“15年建成共产主义”。到戈尔巴乔夫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鼓吹“民主化”、“公开性”,实际上是以野蛮的、强盗的方式破坏社会主义。虽然公开宣传坚持马克思主义原则,但实际上制定了违背马克思主义的路线,实行错误的对外政策,加上党的领导干部言行不一,说一套、做一套,搞特殊、搞腐败,人民群众从不满发展到怀疑马克思主义和对党不信任,而这种情绪又总是被敌对势力所利用,造成了严重后果。 其次,苏共放弃了对思想领域的控制,出让了文化舆论阵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通过因特网、CNN和好莱坞等思想宣传工具不断的向苏联选出自由、民主的观念,最终导致苏联民众观念的变化,为后来苏联的解体而转向资本主义打好了思想的基础。同时,在对内宣传方面也存在着较大的失误。苏共向人民简单地宣传苏联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但人们看到的和感受到的跟宣传的不一样,反而对苏共的宣传产生了怀疑,为人们接受西方的思想买下了祸

苏联解体留给我们的启示

红书读后感之:读《沉思录》有感 2010-07-06 14:18 《沉思录》为我们净化心灵,洗去俗尘。这是一本用灵魂写成的书,通过阅读获得强大的精神力量。人可以通过双眼看世界,但是有个死角就是自己,所以看清自己、与自己对话从来就不是用眼睛能够做到的,唯有用心灵去审视过去,去反省过往。而反省自己,与自己对话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绝对真诚、平和的心态,需要超凡、决绝的勇气。 作者好像一个异常严峻而又平和的人站在镜子面前,告诫镜子中的自己。在书中,他这样对自己说到“你错待了自己,你错待了自己,我的灵魂,而你将不再有机会来荣耀自身。每个人的生命都是足够的,但你的生命却已近尾声,你的灵魂却还不去关照自身,而是把你的幸福寄予别的灵魂”。这不是历经沧桑之后绝望的结论,而更像是一段无奈和伤心的喟叹。这不是简单的内心独白和情绪倾诉,这是本我与自我的交谈,这是解剖灵魂,对自己进行告诫。他总是这样在书中狠狠地拷问自己。作者认为要常常自省以达到内心的平衡,要摒弃一切无用和琐屑的思想,正直地思考。如果我们的精神水平尚不能到达自我批评的高度,那至少,我们可以通过阅读,接受《沉思录》给我们灵魂的洗礼。 人这一生,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能战胜自己的人,便能战胜一切,而这也是我们最容易忽视的一点。“待人宽,责己严”的古训人人都知道,但是在工作和生活中,却不容易做到,我们应该做的,是多将思想放在自己的身上,每日三省,想想自己能为家人、为社会做些什么。老子在《道德经》中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聪明的人,应该既能正确认识别人,也能正确认识自己。注意别人的缺点和行为,将使我们审查自己的缺点和行为,不断完善自我,提升自我,实现自我价值。 自我实现的途径因人而异,对自我实现的需要的满足也各不相同,正如马斯洛所说:“有人可以表现出体育、艺术或发明创造上的伟大成就,也有人却希望成为一个理想的母亲。”然而,它们都可以成为一个成功者。 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的标志,并非总是那些令人难以企及的伟大事业或成就,并非总是某个巨大的、最终难以完成的具体目标。成功可以体现在梦想成真的结果之中,也可以体现在努力奋斗的过程中。假如在这个过程中真正发现了你真实的自我,或实现了自我的超越,假如你在这个过程中真正体会到了战胜各种困难和不利环境的喜悦,假如你在这个过程中为人类社会的和谐与发展做出了你应有的贡献,假如你在这个过程中,为后来人探明了道路,创造了更多的成功的机会,那么,谁还能否认你的成功呢? 你会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希望、幸福和快乐,因为归根到底,成功是一种人生的境界。 停) 《青春之歌》读后感 周健 红色书籍对于我们这一代青年人来说,感觉非常的遥远,但是有一本书却

苏联解体的党建原因及启示

苏联解体对党建的启示 1991年12月25日,以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为标志,立国69年的苏联解体了。关于其解体根本原因,有很多种解释。比如说“和平演变说”,“经济没搞好说”,“民族矛盾说”等等。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决定论的学说,似乎“经济没搞好说”更站得住脚。但是更多的研究表明,苏联的经济虽在美苏争霸中渐显颓势,却不是直接导致苏联解体的原因。综合各种学说可以发现,苏联共产党党建的失败在苏联解体这一事件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钱穆所言“制度必须与人事相配合”,社会主义的探索与实践在历史上相对于自由资本主义来说尚未得到合理的扬弃,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也不充分,这是制度层面。在人事层面,苏联共产党在自身党建方面的严重失误,自毁“长城”的改革,也就葬送了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党的建设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研究党的建设的理论科学;二是在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指导下所进行的党的建设的实践活动;三是作为理论原则与实际行动两者中介的约法规章。具体地说,党的建设包括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等。 (一)政治建设方面,戈尔巴乔夫改革完全偏离了社会主义路线,抛弃了苏联共产党纲领。 政治建设是一个政党制定出在一定时期的正确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并用这样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教育全体党员和干部,使之坚持前进的正确方向。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成为苏联民众思想混乱的舆论先导。正是在戈尔巴乔夫“民主化”、“公开性”和“多元化”的煽动下,提出不留“历史空白点”,搞乱了苏联官方的意识形态,搞乱了民众的思想,致使苏联政府对舆论完全失去控制。意识形态宣传的放开导致精神信仰的崩溃,在“西化”、自由化的冲击下党和人民的思想陷于混乱。当局停止了对美国之音、自由欧洲电台、英国广播公司的干扰,允许过去禁止的报纸公开销售,允许西方的一些机构搞各种民意测验,公开发表不同政见等。西方国家通过各种各样的渗透活动,大肆污蔑和丑化苏共和社会主义制度,向苏联人民灌输西方的“民主自由”,鼓动他们反对苏共。苏联掀起了批判斯大林及其国家政治体制的巨大声浪,逐渐发展到对斯大林的全盘否定、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全盘否定。民主化、公开性的失控为反对社会主义的势力和民族分离势力所利用,构成对苏联党和政府的严重威胁,从根本上动摇了苏共对国家命运的操纵,对苏联解体起了催化剂的作用。从苏联的解体不难看出,在导致亡党亡国的各种因素中,苏联共产党偏离社会主义是先导。 (二)思想建设方面, 指导思想背离了马克思主义。 苏联解体,根本原因是苏联共产党从指导思想上逐步背离了马克思主义、抛弃了马克思主义。抛弃马克思主义的不仅仅是苏共高层领导集团,而且是自上而下的党员干部。列宁、斯大林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但斯大林之后掌握最高权力的赫鲁晓夫“马克思列宁主义修养太差”,“善于搞权术,因而他对马克思主义缺少坚定的信仰,在世界观上是个实用主义者”。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些重大问题一知半解,甚至任意篡改。他全盘否定斯大林,将党的性质改为“全民党”,以抽象的人道主义取代无产阶级专政,最终背离了马克思主义。勃列日涅夫调整和纠正了赫鲁晓夫时期的一些错误,但他“平时不读书、不看报,马列主义修养太差”,基本沿袭了赫鲁晓夫的“全民党”等错误观点。戈尔巴乔夫则认为马克思列宁主义不能作为苏共唯一的指导思想,苏联的社会主义是变形的、曲解的社会主义,改革的任

苏联解体的教训与启示

苏联解体的教训与启示 解析苏联解体原因 查阅资料可以得到苏联解体的原因是多年来众说纷纭尚无定论,主要有下面几个方向: (1)“葬送说“这一观点认为戈尔巴乔夫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叛徒,是乱党乱国的罪魁祸首,是他葬送了苏联的社会主义事业。 (2)“和平演变说”该观点认为苏联演变的主要原因是西方推行“和平演变”战略的 结果。 (3)“民族矛盾说”有人认为,苏联解体是苏联实行大俄罗斯主义,对内搞霸权主义的结果。苏联演变的过程也是苏联民族关系日趋紧张、民族矛盾日益激化、民族分立日见增长的过程。 (4)“上层自决说”这种说法认为苏联解体的真正原因来自苏共内部,“是苏共的上层精英在对苏联的发展方向进行讨论所做出的决策结果”。 内因:改革前的苏联,就像一个得了重症的病人,经济发展缓慢,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与西方的差距不断拉大,人民对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产生怀疑;政治上,人民没有真正的民主权利,领导干部形成特权阶层,腐败现象盛行,加剧了人民群众对苏共的不满。而这一切,说到底是由斯大林时期形成的传统的社会主义模式(“斯大林模式”)造成的。虽然斯大林模式曾经在历史上发挥过积极作用,但实践证明,它终究是一种僵化的模式、落后的模式。正是长期实行这种模式,使苏联患上了沉疴,岌岌可危。面对这种情况,苏联无论是高层领导还是普通百姓,都认识到必须进行改革,不改革只有死路一条。戈尔巴乔夫正是在党内外强烈要求改革的呼声中,被推到历史的前台的。我们不妨通过一个比喻来理解当时的苏联,一个得了重症的病人,生命危在旦夕,如果得不到及时、正确的救治,就面临死亡。如果他遇到一位高明的医生,进行了正确的救治,就能活下来;如果遇到一位庸医,进行了错误的治疗,就可能丧命,甚至提前丧命 外因:二战后,美国为首的西方集团对苏实行常年的冷战策略,而保持强大的军事力量是俄国进入列强俱乐部几乎唯一的资本,于是被动的卷入军备竞赛和争夺世界霸权给苏联的国家建设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有材料说,在每7个苏联工人中,就有1人直接或间接从事军事工业方面的工作。国民经济军事化的结果,不能不给苏联后来的市场供应带来严重的影响,造成轻工产品和食品长期严重短缺,片面的经济发展方向导致经济问题日益严重。苏联的解体西方国家即认为冷战阶段性结束,由此可见冷战和苏联解体的某种必然联系。 带来的警示与教训 科学务实的借鉴其它国家的发展经验;吸取苏联瓦解的教训,不断的完善党和国家的自身建设,为此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必须对体制进行不断的改革。改革是自我不断完善的过程,只有改革才能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解放社会生产力,激发社会发展的潜力。 (二)要集中精力,一心一意地把经济建设搞好。社会主义必须为人民群众带来幸福生活。苏联搞了几十年社会主义,建立起强大军事工业体系,实现俄罗斯民族不断扩张,与美国世界争霸。但国家的强大并没有为民众带来更多的实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