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2016年8月3日(星期三)【阅读99之一(总1157】----1走好我们这代人的长征路2浮躁的社会,心静者胜出 文档

2016年8月3日(星期三)【阅读99之一(总1157】----1走好我们这代人的长征路2浮躁的社会,心静者胜出 文档

“去编制化”不等于“去公益化”

作者:李思辉《光明日报》(2016年08月03日01版)

【光明谈】

人社部近日发布消息,将研究制定高校、公立医院不纳入编制管理后的人事管理衔接办法。据报道,深圳医改已经走在前列,多家医院“去编制化”,有的医生年薪可达200万元。

建构更灵活的体制机制,让医生享有与其付出更匹配的报酬,这样的改革符合逻辑。从根深蒂固的事业编制入手,抓住固有制度束缚人的要害,深圳直面矛盾,勇气可嘉。

但是,“去编制化”不等于“去公益化”。公立医院承载着公共服务的职能,不能在“去编制化”过程中被弱化。打破编制不等于“甩包袱”,公益底色不能改变,平衡好医者收入和患者负担,使改革成果能体现在个体感受里,这是改革所应秉持的方向。

“少知而迷、无知而乱”当戒

作者:周云磊《光明日报》(2016年08月03日02版)

【光明论坛】

如何在旧的工作中不断发掘新的兴奋点、增长点?新的工作有难度有距离,屈从于畏难情绪和职业惰性,得过且过,如何在新工作中毅然开拓找回奋斗的成就感和幸福感?这是每位领导干部经常面临的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加快知识更新、加强实践锻炼,使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跟上时代节拍,避免少知而迷、无知而乱,努力成为做好工作的行家里手。”无论是因倦怠而停滞不前,还是因困难而裹足不前,这两种问题产生的根源,都是由于在“加快知识更新、加强实践锻炼”方面出了问题。

说到根子上,还是“知”的方面出了问题。有些人感觉自己对工作的掌握已经差不多了,好像周围大家会的我也都会。殊不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当前工作的先进经验、前沿动态,很可能知之甚少。有些人年轻时还能刻苦钻研,到了一定年纪过后就以领导干部自居,认为只要会管理就行,对于业务知识尤其是新业务知之甚少,却仍然安之若素。这两类人,前者可以归入“少知”行列,后者可以归入“无知”行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少知而迷、无知而乱”,绝非危言耸听。

少知之人,满足于一知半解,看似都知道一点,其实根底浅薄、胸无大略。应付日常程式化工作还问题不大,但是一旦情况发生变化,根基不牢、见识短浅的弊端就浮现出来,不仅无法正确解决问题,而且容易举棋不定,迷失方向。无知之人,不仅无知,也不能辨识什么是真知,所以常常强不知以为知,在工作中表现为瞎指挥、乱指挥,其结果轻则事业受挫造成损失,重则分崩离析不可挽回。

“知”是一个大问题。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针对中国古代“非知之艰,行之惟艰”的观念,提出了相反的命题“行之非艰,而知之惟艰”,希冀人们探索真知、由行致知、先知后行。而要解决好“知”的问题,探索“真知”,唯有加强学习。

领导干部通过学习探索“真知”,避免“少知”“无知”,一是要读书致知,二是要实践致知。通过读书学习来增长知识、增加智慧、增强本领,关键是要爱读书、勤读书、会读书。这些方面古今中外有许多经验,善于吸取则能少走弯路。领导干部如果不加强实践学习,知识就无法落到实处,思想就无法切身体会,能力就会打折扣。通过勤于实践来增长见闻、增加体会、增强见识,关键是要向群众学习,不断学习新事物,跟上时代节拍。唯有将读书致知和实践致知结合起来,真正做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才能成为做好工作的行家里手,才能成为永远引领风潮的时代先锋。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党委副书记)

抵制“精神传销”

作者:王丹《光明日报》(2016年08月03日02版)

【新闻随笔】

不管动辄几万元的课程有着多么炫目的名字和“科学”的概念包装,其实也不过是成功学、心理学、催眠术和心灵鸡汤“乱炖”下的洗脑术。这种套路在之前曝光的各种传销骗局中并不鲜见,而且屡试不爽。

“如果全北京2000多万人早上起来都想着心情很阳光,空气很好,那雾霾一定会变好,这就叫共振。”因为连接宇宙能量并共振所以产生奇迹,这在很多人看来是荒诞的逻辑,一小部分人却深信不疑,甚至心甘情愿为此支付少则几万元多则上百万元的“课程费”。近日有媒体记者卧底一家名为“创造丰盛”的心灵培训班,揭露其敛财骗局。

“创造丰盛”大打科学牌,并在其官方介绍中将自己包装成一个“承载宇宙信息、传播宇宙真理的生命成长管理与实践体系”。但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其所谓的“科学”“精髓”竟然是,只要保持高频振动,就能接收到宇宙能量,就能创造美好的东西。稍微有一点科学常识的人,估计都会对这套“理论”嗤之以鼻,但现实是,“创造丰盛”心灵辅导机构目前已在全国设立超过40个学习中心和工作室,吸收会员逾万名。

学习课程起步价5万元,一节普通的幸福关系咨询课2万元,国际学员班100万元……不低的课程报价,说明了“创造丰盛”的会员们在社会金字塔结构中的位置不会太低。按照常理,他们的文化水平和智力水平最起码也不太可能低于社会平均水平线。但正是这个群体对“宇宙能量”等种种神乎其神的概念毫无免疫全盘接受,不仅自己加入会员并不断购买升级课程,还拉亲戚朋友一起感受“共振”。对此,值得多问几个为什么。

生活中,或者家庭关系亮起红灯,或者事业发展遇阻,或者空虚寂寞,或者对周遭环境愤懑不平,总有一些人想要急切地改变自己当前的状态。心灵培训班那些深谙心理学“奥秘”的讲师们,正是摸准了这些人失衡的心态和需求,给予爱和鼓励让你放下心理防备,继而画出未来美好生活的大饼,并在不断的情绪激发中让你逐渐对培训小圈子产生依赖性,最终在集体的压力和不断地重复中让你给谬误亲自贴上真理的标签。

不管动辄几万元的课程有着多么炫目的名字和“科学”的概念包装,其实也只不过是成功学、心理学、催眠术和心灵鸡汤“乱炖”下的洗脑术。这种套路在之前曝光的各种传销骗局中并不鲜见,而且屡试不爽。再考虑到其层层返利、团队计酬的特征,以及“鼓励”会员发展下线“将大爱传递下去”的事实,各路信息拼图可以得出结论:“创造丰富”涉嫌传销。有执法部门的工作人员也称,这是一个通过精神控制,涉嫌进行有害培训,以达到非法敛财目的的组织。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每个人都有可能遭遇精神危机。而且置身一个变革的时代,旧的社会关系网络和价值体系被打乱,但新的社会参照系和价值定位还远未完成,各种不确定性和不安全感,更是增加了精神危机的产生频率。“创造丰富”的野蛮生长将四处弥漫的精神空虚和迷失猛然推到前台,警示我们事件发出的危险信号,关注社会的精神危机,畅通更多的心灵纾解和减压渠道。

当然,这并不是说作为受害者的会员们就“我弱我有理”,因为如果没有一丝贪念和不切实际的想法,也不至于钻到“宇宙能量”的套路里一条道走到黑。此外,此事还有一个细节值得玩味。早在2012年,“创造丰盛”创始人的一套灵修理论就遭到了主流媒体的曝光和批驳。而且据媒体报道,就在今年4月份,有学员向工商部门举报“创造丰盛”涉嫌巨额资金诈骗、非法传销,并维权成功追回部分资金。可见,对这样的“精神传销”,必须严管,必须抵制。

彻底扫除潜规陋习

中国军网2016年8月3日星期三第02版:要闻■刘玉昂

潜规陋习不除,清风正气难彰。推动肃清郭徐流毒影响和整风整改向纵深挺进,就要彻底扫除郭徐时期形成的潜规陋习,使其失去土壤、失去通道、失去市场。

提起潜规陋习,大家并不陌生。比如:“不跑不送,原地不动;只跑不送,平级调动;又跑又送,提拔重用”“批评上级,官位难保;批评同级,关系难搞;批评下级,选票难找”“闷声做事无人问,出名挂号能讨彩”,等等。一段时期,这些潜规陋习盛行,甚至成为一些人为官做事的哲学。

潜规陋习存于规章制度之外,虽不成文、不公开却广泛流行。它具有顽固性,此消彼长、根深蒂固,让洁身自好的很为难,让抵制说“不”的很无奈;具有传染性,模仿容易、传播很快,使人在随波逐流中堕入其中;具有致病性,荼毒至深、危害甚广,令人是非界线不清,价值取向扭曲。潜规陋习吞噬好风气、腐蚀战斗力,只有从观念上正本清源、从习惯上除旧纠偏,才能纯洁政治生态、提振军心士气。

哲学家苏格拉底说,一个人为他物所掌握,像奴隶般地被牵着走。潜规陋习就是这么一个“他物”。它之所以被多数人憎恶,却依然或深或浅地影响人的选择;之所以摆不上台面,却依然能不翼风行、屡禁不止,就是因为有人存在“学着做、跟着走”的盲从心理,存在“闻着臭、吃着香”的从众心态,存在“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特权思想。见怪不怪、安之若素,甚至甘之如饴、趋之若鹜,潜规陋习又怎能从根子上清除?

光明前进一分,黑暗便后退一步。彻底扫除潜规陋习,必须摒弃麻木和放任,唤起勇气和担当,对潜规陋习动真格、零容忍。只要广大官兵挺起脊梁,正直做人做事,坚信和用好不容变通的铁规矩,监督并曝光见不得人的歪门道,遇事找法、办事靠法,潜规陋习就会失去滋生的土壤,没有立足的空间。

“风成于上,俗化于下”。领导干部是作风建设的“风向标”,理应做抵挡歪风邪气的泰山石、抵制潜规陋习的排头兵。党的十八大以来,过节迎来送往、接待互相攀比、消费挥霍无度等潜规陋习的清除,就是在“从领导做起”的强力整治中实现的。各级领导干部公道正派、规范用权,坚持原则、守住底线,扫除潜规陋习就一定能提速增效,唤回作风上的绿水青山就指日可待。(作者单位:烟台警备区)

走好我们这代人的长征路

■辛士红

“十月里来秋风凉,中央红军远征忙……”1934年雁阵惊寒的季节,一支濒临绝境的队伍被迫离开了中央苏区,开始向死而生的漫漫征程。两年后,当这支队伍与红军另外几支队伍在西北的黄土高原胜利会师的时候,一条永恒的红飘带,从此镶嵌在了地球上。

如果说长江是中华民族的自然摇篮,长城是中华民族的文明象征,那么,长征则是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和精神史诗。聂荣臻元帅在一本书的序言中写道:“碰到了困难,人们就想起长征,想想长征,就感到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长征既是艰难的跋涉,更是英雄的交响;既是战斗的行军,更是精神的丰碑。与长征比较起来,“汉尼拔的跨越阿尔卑斯山在‘历史的小剧院’中失掉了光彩,拿破仑自莫斯科的撤退也只是灾难性的失败,而长征则是最后胜利的前奏曲。”长征已属于历史,长征精神则“是我们党取之不竭的宝贵的精神资源,也是我们党之魂、军之魂、民族之魂的最高体现。”

毛泽东一生书写次数最多的一首诗词是《七律·长征》,并把长征视为宣言书、宣传队、播种机。在新中国诞生前夕,毛泽东把夺取全国胜利,称为“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在这里,长征已成为艰苦创业的别称,成为愈挫愈奋的旗帜,成为万众一心夺取新胜利的号角。

历史是一场接力赛,昨天的奋斗成就今天的辉煌,今天的拼搏奠基未来的图景。《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一书的作者索尔兹伯里认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进行的新长征,“与几十年前的长征同样艰巨”,中国的长征从来就没有结束,红军的长征仅仅是这次长征的序幕。

当今中国,正处在由大向强的“关键一跃”,经济社会发展既有中流击水的畅快,又有乱云飞渡的风险。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使命历史性地落在我们这一代人肩上,和先辈们当年的长征一样,同样面临强手环伺的外部环境,同样需要闯过一个个“娄山关”“腊子口”。西方一位社会学家曾说:“任何一项伟大的事业背后,都必须存在一种无形的巨大的精神力量。”如果我们没有“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念,怎能经受“乱花渐欲迷人眼”的考验?如果没有“官兵一致同甘苦”的风格,怎能步入“上下同欲者胜”的境界?如果没有“千锤百炼不怕难”的韧劲,怎能练就“气吞万里如虎”的本领?如果没有“军民鱼水一家人”的情怀,怎能拥有“试看天下谁能敌”的底气?

没有光大,再伟大的精神血脉也难以传承;没有传承,再丰厚的精神财富也难有价值。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不是为了到历史中采摘耀眼的花朵,而是获取熔岩一般运行奔腾的地火,高擎长征精神的火炬,进行新的长征。

不忘初心,忠诚永在

■周猛

“那同志一只手抖抖索索地打开了纸包,那是一张党证,揭开党证,里面并排摆着一小堆火柴,干燥的火柴。红红的火柴头聚集在一起,正压着那朱红的印章的中心,像一簇火焰在跳。”说起长征,相信大家对王愿坚《七根火柴》中的这段动人心弦的描写都不会陌生。正是靠着心中这簇“不息的火焰”,靠着对党的绝对忠诚,红军将士才能够穿越漫漫黑夜、征服千难万险,才能战胜顽敌强敌、最终抵达胜利的彼岸。

一个人的脊梁不是骨头,而是精神;一支军队的脊梁不是武器,而是军魂。听党指挥、对党忠诚,是革命军人血脉里汩汩流淌着的精神因子,是立于不败之地的胜利之本。

对党绝对忠诚,是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明白、催生的真理。我们的军魂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大革命失败后,三十万中共党员惨遭屠杀和血洗;秋收起义开始后,八千起义军只剩下不足千人汇聚三湾;长征途中,张国焘企图分裂红军另立中央……历经腥风血雨,见证苦难辉煌,红军将士们说:“党手里没有枪杆子,就是人家的盘中肉;枪杆子离开了党,就像树没了根,别人一推就倒了……”

对党绝对忠诚,是因为理想信仰的极其坚定、极其纯粹。“决非为一衣一食之自为计,而在四万万同胞之均有衣有食也。亦非自安自足以自乐,而在四万万同胞之均能享安乐也”。红色是党旗的颜色,也是军旗的颜色。我们的党、我们的军队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把自己的性质和宗旨鲜明地写在旗帜上,从而也获得了来自人民群众最大的信任和支持。在延安的窑洞里,毛泽东回首二万五千里长征路深情地说道:“除非先消灭爱护红军的民众,否则没有办法消灭红军……”

一个人走得远了,不要忘记来时的道路;一支军队走得久了,不要忘记信念的源头。如果要问,在人民军队身上,什么东西最宝贵、最需要我们坚守?那就是我们的军魂、我们的忠诚。

习主席多次引用古圣先贤的话阐释忠诚,指出,“人之忠也,犹鱼之有渊”。忠诚于党,就是忠诚于人民,忠诚于国家。听党指挥、对党忠诚,是我军的建军之基、立军之本,是我军的军魂和命根子,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变、不能丢。

“我的信仰是无底深海,澎湃着心中火焰,燃烧无尽的力量,那是忠诚永在。”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最现实的考验是忠诚的考验,最有力的回答是忠诚的回答。只要每个军人都能忠诚于党和历史赋予的使命,我们必将会迎来实现伟大中国梦强军梦的辉煌图景!

不忘初心继续长征

■刘万平

红军将士用热血和生命铸就的长征精神,激励着全军官兵迈步在富国强军的伟大征程中。(2015年9月3日,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首都阅兵中,导弹方队通过天安门广场。本报记者李三红摄)

1934年10月17日,江西于都河畔,中央红军开始战略转移。行色匆匆的红军将士可曾想到,他们迈出这一步,竟要踏上二万五千里的漫漫之路!

这一路,跋山涉水,跨越无数天堑。

这一路,枪林弹雨,留下血色苍茫。

这一路,气贯长虹,铸就不朽传奇。

今天,当我们评说红军长征时,称之为“人间壮举”,赞之为“英雄史诗”,喻之为“地球上的红飘带”……一切溢美之词都不为过,因为这场史无前例的红色征程,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走向,也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进程。

信念坚定,胸怀信仰。这,正是红军长征的原动力。

走过万水千山,历经九死一生,红军将士不知道战略转移何时能结束,甚至不知道落脚点在哪里,却能百折不挠、义无反顾地跟着党往前走。何以如此?因为从踏上征程的那一刻起,他们便清楚自己为何要出发,要去干什么。他们衣衫褴褛,背囊里空空如也,心中却深植着一个重若千钧的使命——“为劳苦大众求解放”。这崇高的使命,是承诺与信念,是责任与担当,是执着与坚守,伴着他们勇往直前,走出了辉煌,走出了不朽,走出了一片新天地。

80年前,红军攻克千难万险齐聚陕北,赢得长征胜利,更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滋养着中华民族不断走向繁荣昌盛。在长征精神的激励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奋发进取、玉汝于成,取得民族独立与解放、建立新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开展改革开放等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

长征永远在路上。

长征就是一场“接力跑”。

今天,长征的“接力棒”传到了我们这一代人的手上。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我们的新长征。这是无上的荣光,更是如山的重任。如同当年红军走过的长征一样,新的长征路同样充满艰难险阻,同样需要勇往直前。作为红军传人,我军官兵肩负着艰巨而光荣的使命,唯有不忘初心,才能在新长征中奋勇争先,续写辉煌。

不忘初心,就要坚决听党指挥。很多老红军回忆长征时,都曾动情地讲到一句话:跟着党走!党的坚强领导,是红军长征中战胜千难万险的根本保证,也是新形势下确保人民军队有效履行使命的关键。听党指挥,军魂永驻,我军就能保持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不断

从胜利走向胜利。

不忘初心,就要锤炼打仗能力。长征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也是一仗一仗打出来的。打不了胜仗,红军怎能从敌人重重的包围圈中杀出一条血路,实现“北上抗日”的战略目标?新长征中,我军要维护好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必须把能打仗、打胜仗作为头等大事来抓,确保不负重托,不辱使命。

不忘初心,就要锻造优良作风。红军是人民的军队,即使在艰苦卓绝的长征中,也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以优良作风赢得沿途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血脉相承,永葆本色。行进在新的长征路上,我军必须坚持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弘扬光荣传统,锻造优良作风,始终做到和人民心连心、在一起。

初心不泯,激情澎湃。新的长征路上,我军官兵必将以昂扬风貌投身强军兴军伟业,写就新的“英雄史诗”。

每个脚印都是理想的路标

第10版:八一评论■刘继敏

1938年4月,张闻天在给陕北公学学生的一次讲演中说:“长征中我们的确曾经碰到了无数困难……然而我们那时只有一个思想,就是无论如何要克服这些困难,要为自己的理想奋斗到底。”

天上飞机侦察轰炸,地上敌军围追堵截,几乎平均每天一次遭遇战,平均每行进一公里,就有三四名红军战士献出生命……铁流两万五千里,每一步都熔铸着理想信念,都检验着精神之钙。

长征的胜利是理想信念的胜利。“一切为了苏维埃”“革命理想高于天”,是当时红军中流行的两句口号。在长征途中最困难的时候,红军讲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只要跟党走,一定能胜利”。

红军的强大是理想信念的强大。长征锻造了一支“历史上无与伦比的坚强队伍”,这种“坚强”不体现在人数、装备上,而体现在从上到下都为了一个共同的理想而奋斗。几度和红军交过手的张学良感慨:“共产党、红军信仰他的主义,甚至于每一个兵,完全是一个思想。”

理想如旗,凝聚起一往无前的力量。毛泽东曾说:“谁使长征胜利的呢?是共产党。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一个党员一面旗。每当挑选尖刀班或突击勇士,共产党员总是率先站出来。每到生死关头,吃苦在前、冲锋在前的都是共产党员。聂荣臻元帅回忆,每打一仗下来,党团员负伤之数,常常占到伤亡数的25%,甚至50%。

理想如炉,冶炼出不怕牺牲的品质。4支长征大军,出发时总人数为20.6万,沿途补充兵力1.7万,到长征结束仅剩5.7万人,有16.6万名红军将士战死或失散在长征途中。红18团长征途中四易政委,余秋里、杨秀山两位身负重伤,董瑞林、周声宏两位相继牺牲。湘江战役,红5团政委易荡平身负重伤,宁死不当俘虏的他要求警卫员朝自己开枪。警卫员下不了手,他一把夺过枪对准自己扣动了扳机。

理想如诗,孕育着乐观向上的情怀。行军路上,战士们在背包上贴着白纸学习文化;休息时,

有的读马列经典,有的表演《红军舞》,有的用法语唱《马赛曲》、用俄语唱《国际歌》……血与火、生与死的征程中不乏浪漫和激情。正如廖承志所说:“乐观主义者的面前充满了光明的前途,对于他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什么忧郁,什么感伤,什么烦恼……他记忆着过去的黑暗,但更面朝着太阳。”

理想如火,照亮了渴望光明的人心。红军长征所经之地,位置偏远,群众以前对红军、对共产党非常陌生甚至敌视。红军走到哪里,宣传到哪里,在增强自身凝聚力的同时,也吸引、吸附着一切心向往之的人们。原是藏族喇嘛的天宝,脱下袈裟参加红军;原是国民党贵州军政府总理和黔军总司令部秘书长的周素园,年近花甲加入长征的队伍。

理想信念,是长征之魂、事业之本。正如哲人所说,心上有了理想的高峰,每个脚印都是通往理想的路标。没有崇高理想的政党和军队,只能靠利益或江湖义气来维系,“金多则奋勇蚁附,利尽则冷落兽散”,结果必然是乌合之众,不堪一击。对于一个人来说,理想信念是安身立命的根本,本不摇方能枝叶茂,什么时候我们都要校准思想之标,调整行为之舵,绷紧作风之弦。

真正属于历史的同样属于未来。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是今年全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必然会引发新一波追寻长征、解读长征的热潮。“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长征到新长征,我们理想的旗帜决不能褪色,我们前行的步伐决不能懈怠。

(作者单位:武警8690部队)

浮躁的社会,心静者胜出

■张建国

国画大师齐白石成名后,有人问他何以从一介木匠成为一代名家,他答道:作画是守静之道,涵养静气,事业可成。作画如此,做人做事亦是同理。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静,是内心和谐的胸怀气度,是修身养性的精神追求,是厚积薄发的成功之道,是精神成长的良田沃土,更是人生与事业的美丽风景。“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看大千世界,缤纷缭绕;看茫茫人海,潮起潮落,忙碌穿梭的脚步中,只有内心保持安静状态,才能冷静思考,正确判断,平和处事,坦然地面对人生的各种挑战。

《孟子》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两个人师从著名棋手奕秋学习棋艺,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惟奕秋之为听”;而另一个人虽然表面上在听讲,但实际上心猿意马,“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最后,两个人的棋艺相差甚大。这并不是因为他们的智力有多大差别,而是因为学习时的态度不一样:前者保持了心态宁静,后者却没有做到。

当今社会,有一样东西让人们都无可回避,那就是浮躁的风气。有的为官者盼望一步登天,有的为学者盼望一步到位,有的为商者盼望一夜暴富,有的为艺者盼望一举成名。“口袋鼓鼓,六神无主;身体棒棒,东张西望”,便是这些人的生动写照。尤其是网络时代,一部智能手机就能把人们的时间分割得七零八落,每天五彩斑斓的信息让人们无所适从。气定神闲、安之若素者越来越少,患得患失、坐立不安者越来越多。

一只鸟儿的翅膀系上黄金,就再也不能飞上更加高远的天空。浮躁是静气的大敌,是丧失定力,随波逐流;是心急如火,投机取巧;是虚浮夸张,一片泡沫;是不要过程,只要结果。“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那些整日忙碌赶场子的人,那些“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人,那些跟风起哄心神不宁的人,看似左右逢源,到头来往往难成大事,原因就在于他们“用心躁”而无法“用心一”。

《道德经》里讲,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一个人要走得更远,要想给

社会给后人留下点东西,要想实现自我价值,就必须避开社会的喧嚣,拒绝外来的诱惑,祛除内心的焦躁,而不要被外界的浮躁之气所裹挟。

人静心不浮,静心能豁达。“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陶渊明所揭示的,乃是喧嚣之中的宁静心态。有了静的底色,就有了达的境界、定的气质、和的格调。“明星朗月,何处不可翱翔?而飞蛾独趋灯焰。嘉卉清泉,何物不可饮啄?而蝇蚋争嗜腥膻。”安得静心有洞天,常洗心者不染尘。当面对色之魅、名之耀、利之诱、权之惑时,就要秉持淡泊心态,荡去尘世浊物,静下心定下神,扎扎实实、聚精会神地干好自己的事。浮躁的社会,心静者胜出。在生命的长河中,以仰头看天的心境,辟一块安静的绿地,静下心来默默耕耘梦想,坚定自己的方向不回头,总有一天,你会激发生命潜能,用缤纷鲜艳的生命之花,芬芳自己的岁月。(作者单位:72681部队)

不以事艰而不为

■赵建

“不以事艰而不为,不以任重而畏缩”,这是习主席在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上提出的重要要求,对党员干部如何保持干事创业的锐气、夯实善打硬仗的底气、增强攻坚克难的勇气,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启示意义。

大事难事见担当,困境逆境显襟怀。敢不敢正视“最坏处”,会不会解决“最难处”,能不能争取“最好处”,是对党员干部责任、能力和意志的综合考验。毛泽东在为徐特立60岁生日写的回信中说:“你是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而在有些人却是出风头第一,休息第一,与自己第一。你总是拣难事做,从来也不躲避责任,而在有些人则只愿意拣轻松事做,遇到担当责任的关头就躲避了。”面对难事、重担,党员干部只有以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精神和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韧劲,在难题面前敢闯敢试,在矛盾面前敢抓敢管,才能取得新成绩、实现新发展。

部队建设中,有轻巧事、顺当事、速见成效事、易出成绩事,也有棘手事、麻烦事、急难险重事、吃力不讨好的事。多数难事事关官兵的切身利益,解决得越多越彻底,领导干部的威信就越高,部队建设的基础就越牢。俗话说,涉浅水者得鱼虾,涉深水者得蛟龙。如果避难就易、避大就小、避繁就简,不敢或不愿“找厚的地方钻孔”,也许见效很快,但只会得一堆“鱼虾”,而不是一条“蛟龙”。

当前,国防和军队改革正向纵深挺进,涉及的人员更多,触及的利益更深。惟其艰难,更显勇毅;惟其笃行,弥足珍贵。虽然不用经历生与死的考验,却要面对得与失的考题;虽然不用经受血与火的洗礼,却要面对难与险的锤炼。有的可能要脱下心爱的军装,有的可能遇到发展的“天花板”,有的不得不开始两地分居的生活。“志不求易,事不避难。”如果遇到困难打退堂鼓,看到风险挂免战牌,“山还是那道山,梁还是那道梁”,改革就推不动,局面就打不开。

“千古风流在担当,万里功名须躬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有“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喜悦,也可能面临着“欲渡黄河冰塞川”的困难。事有难易之别,“为之,则难者亦易矣。”惟有拿出“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坚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才能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扛起强军兴军的时代重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