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苎麻叶中总多酚的含量测定

苎麻叶中总多酚的含量测定

苎麻叶中总多酚的含量测定
苎麻叶中总多酚的含量测定

苎麻叶中总多酚的含量测定

Determination of the contents total polyphenol in Boehmeria Nivea

(Linn.)Gaudich

ZHOU Yuan,YU Ling-ling,LI Xin-lan ,ZOU Kun *

(Hubei Key Laboratory of Natural Product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Life Sciences,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Yichang 443002)Abstract:Objective:To set up an assay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total polyphenol in Boehmeria nivea

(Linn.)Gaudich.Method:The sample was determined by spectrophotometer,the detection wavelength was 755nm.Results:The calibration curve was linear in the range of 0.01~0.07mg and the average recovery was 102.87%(RSD<3.60%).Conclusion:The method is reliable,accurate.It can be used for the quality control of the total Polyphenol in Boehmeria nivea(Linn.)Gaudich.

Key words:Boehmeria nivea(Linn.)Gaudich;total polyphenol;determining content;Folin-Ciocalteu spectro-photometer

媛,喻玲玲,李新兰,邹

坤*

(三峡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天然产物研究与利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宜昌443002)

摘要:目的:建立苎麻叶中总多酚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改进的Folin-Ciocalteu 比色法,检

测波长为755nm 。结果:对照品标准曲线在0.01~0.07mg 范围内(r=09999),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102.87%,方法的变异系数为小于3.60%,测得苎麻叶80%乙醇提取物中总多酚平均含量为0.144%。结论: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苎麻叶中总多酚含量测定。关键词:苎麻;总多酚;含量测定;Folin-Ciocalteu 比色法

中图分类号:S 56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9989(2009)04-0193-05

收稿日期:2008-09-02

*通讯作者

基金项目:水利部水土保持植物开发研究中心科技专项(SDH20088080,SDH20088190);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计划(2007ABC008)。作者简介:周媛,女,教授,主要从事天然产物开发与利用研究。

苎麻(Boehmeria nivea (Linn.)Gaudich.)系荨麻科(Urticaceae)苎麻属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又名家苎麻、白麻、圆麻。苎麻叶甘寒,无毒,具凉血、止血、散瘀功效,主治创伤出血、咯血、尿血、肛门肿痛、乳痈、丹毒、脱肛不吸、赤白带下、妇人子宫炎等症[1]。我国的苎麻产量约占全世界苎麻产量的90%以上,其茎皮主要作为优良的纺织

原料。苎麻特别是废弃的苎麻叶资源丰富,其中含有琥珀酸、原儿茶酸及酚类等抗氧化活性物质,具有较高的食品保健和药用开发价值。

本文以苎麻叶为原料,以没食子酸为对照品,采用改进的Folin-Ciocalteu 比色法测定苎麻叶中多酚含量,优化了最适显色条件,进行了方法学研究,建立了苎麻叶中总酚含量分析方法,为苎麻

·193

·

叶的开发利用提供研究基础。

1仪器、材料与试剂

1.1仪器

S3100紫外分光光度计韩国:Scinco公司;BP211D型十万分之一电子天平:德国Sartorius公司;N1001EYELA旋转蒸发仪:上海爱朗仪器有限公司。

1.2材料与试剂

苎麻叶:采自湖北省咸宁地区。

没食子酸对照品:基准纯,上海分析试剂厂。

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

2实验方法

2.1对照品及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2.1.1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准确称取10.00mg干燥的没食子酸,加蒸馏水适量,超声溶解,放冷,以蒸馏水定容至100mL,制成每毫升含0.1mg没食子酸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2.1.2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自然晒干的苎麻叶,剪成直径约0.5mm的碎片,于50℃减压干燥4 h。精密称取上述干燥的苎麻叶碎片2g,分别依次加入40、20、20mL80%乙醇于70℃回流提取1、0.5、0.5h,抽滤,合并3次提取液,减压浓缩至无醇味。所得浸膏以50mL pH10的Na2CO3溶分次超声溶解、抽滤、洗涤,滤液和洗涤液合并,以1∶1盐酸调节pH至中性,减压浓缩,浸膏以70%乙醇溶解,转移至100mL容量瓶中,以70%乙醇定容至刻度,作为供试品溶液。

2.2福林试剂的配制

称取8g钨酸钠和2g钼酸钠于圆底烧瓶中,用56mL蒸馏水溶解,加入4mL85%的磷酸溶液和8mL浓盐酸,文火回流10h,然后加入1.2g 硫酸锂及6mL双氧水,加热沸腾15min至亮黄色,不得带微蓝和绿色。冷却,移入100mL容量瓶中,定容,贮于棕色瓶中,4℃冰箱保存。

2.3标准曲线的绘制与线性关系

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0、0.10、0.20、0.30、0.40、0.50、0.60、0.70、0.80mL于10mL干燥具塞比色管中,各加6mL水,摇匀,再加0.5mL 福林试剂,充分摇匀,加入0.75mL20%碳酸钠溶液,混匀,以蒸馏水稀释至刻度。分别在40℃下水浴40min,于755nm波长处测定各吸光度值。以吸光度值y对对照品质量x作图,绘制标准曲线,并进行线性回归,得回归方程为y=17.2068x+ 0.0323,r=0.9999。没食子酸质量在0.01~0.07mg 范围内与其吸光值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标准曲线见图1。

2.4测定方法

准确量取0.5mL供试品溶液置10mL干燥具塞比色管中,加6mL水,0.5mL福林试剂,充分摇匀,加入0.75mL20%碳酸钠溶液,混匀,以蒸馏水稀释至刻度。40℃水浴40min。同时制作空白管。为消除供试品溶液本身颜色的干扰,同时制作不加显色剂的对照管。于755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值。

3结果与分析

3.1Folin-Ciocalteu比色法条件研究

3.1.1测定波长的选择准确量取上述对照品溶液0.5mL和供试品溶液0.5mL于10mL容量瓶中,各加6mL水,摇匀,再加0.5mL福林试剂,充分摇匀。1min之后之后,加入1.5mL20%碳酸钠溶液,混匀定容。40℃下水浴反应2h,没食子酸和苎麻提取液与Folin-Ciocalteu试剂反应后呈蓝色,在700~800nm范围内有一明显吸收峰。在750nm处吸收最强。故选择测定波长为755nm。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的吸收图谱见图1。

注:1-对照品溶液;2-供试品溶液。

图1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的吸收图谱

波长/nm

图1对照品溶液的标准曲线

溶液浓度/mg

400500600700800900

·194·

3.1.2显色时间的确定准确量取上述对照品溶液0、0.3mL 于10mL 容量瓶中,各加6mL 水,摇匀,再加0.5mL 福林试剂,充分摇匀。1min 之后,加入1.5mL 20%碳酸钠溶液1.5mL ,混匀定容。40℃下水浴反应20、30、40、50、60、90、120min ,于755nm 波长处测定吸光度值,吸光度值与显色反应的时间关系曲线见图2。

由图2可知,酚类化合物与显色剂反应需要一个过程,40min 内吸光值上升,反应液颜色变蓝且蓝色逐渐加深。40min 后吸光值下降,适宜的显色反应时间为40min 。

3.1.3显色温度的确定准确量取上述对照品溶液0、0.3mL 于10mL 容量瓶中,各加6mL 水,摇匀,再加0.5mL 福林试剂,充分摇匀。1min 之后,加入20%碳酸钠溶液1.5mL ,混匀定容。分别在30、40、50、60℃下水浴反应40min ,于755nm 波长处测定各吸光度值。吸光度值与显色反应温度的关系曲线见图3。

由图4可知,显色反应温度对显色效果有一定的影响,过低和过高均不利于多酚显色。在低温条件下,显色反应缓慢,吸光值较小。随着温度提高,反应速度加快,吸光值也逐渐增大,至40℃时达到最大值。而在50~60℃高温条件下,反应颜色相对较浅,吸光值降低。这表明生成的蓝色物质在高温下不稳定,容易褪色,所以本实验确定显色反应温度为40℃。

3.1.4碳酸钠含量的确定准确量取对照品溶液

0、0.30mL 于10mL 容量瓶中,各加6mL 水,摇匀,再加0.5mL 福林试剂,充分摇匀。1min 之后,各加入20%碳酸钠溶液0、0.25、0.50、0.75、1.00、1.25、1.50、1.75、2.00mL ,混匀定容。分别在40℃下水浴反应40min ,于755nm 波长处测定其吸光度值。结果见图4。

比色体系中Na 2CO 3溶液是显色的支持介质,显色反应对Na 2CO 3溶液的用量具有相当的依赖性,从图4中可知,当20%碳酸钠加入量达到0.75mL 以后体系显色反应较为完全,当20%碳酸钠加入量大于0.75mL 后,吸光度值下降,故显色剂与20%碳酸钠溶液的体积比为1∶1.5较为适宜。

3.1.5显色剂含量的确定准确量取对照品溶液0.3mL 于10mL 容量瓶中,各加6mL 水,摇匀,分别加0、0.10、0.30、0.50、0.70、0.90、1.20、1.50mL 福林试剂,充分摇匀。1min 之后,按福林试剂:20%碳酸钠溶液为1∶1.5比例加入20%碳酸钠溶液,混匀定容。分别在40℃下水浴反应40min ,于755nm 波长处测定其吸光度值。结果见图5。

由图5可知,Folin-Ciocalteu 试剂的用量会影响体系的比色效果,当Folin-Ciocalteu 试剂加入量大于0.50mL 后吸光度值达到最大且趋于稳定,故确定显色剂Folin-Ciocalteu 试剂用量为0.50mL ,相应20%Na 2CO 3溶液用量为0.75mL 。3.2方法学验证

3.2.1精密度及重现性实验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0.50mL ,共5份,按2.4项方法测定,吸光度值的RSD 为0.14%,表明该方法具有很高精密度。

精密称取干燥苎麻叶碎片2.0g ,共5份,按

图2对照品溶液吸光度值与显色时间的关系曲线

图3吸光度值与显色反应温度的关系曲线

20%碳酸钠溶液与福林试剂的体积比

显色剂添加量/mL

反应温度/℃

图4吸光度值与碳酸钠含量的关系曲线

图5吸光度值与显色剂含量的关系曲线

显色时间/min

0.570.560.550.540.530.520.510.5

20

30

40

50

60

90

120150

A

0.550.540.530.520.510.5

30

40

50

60

70

A 0.60.50.40.3

0.5

1

1.5

2

2.5

3

3.5

4

4.5

A 0.70.60.50.40.3

0.1

0.3

0.5

0.7

0.9

1.2

1.5

1.7

A

·195

·

2.1.2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制备,精密吸取0.50mL ,按2.4项下方法测定,吸光度值的RSD 为0.59%,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重现性。

3.2.2显色溶液稳定性实验精密量取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0.50mL ,分别按2.4项方法显色后在室温下避光放置,于0、30、60、90、120、240、480min 时测定吸收度值。结果表明对照品和供试品溶液显色后在480min 内色泽稳定。吸光值在120min 内无变化,随着时间的延长,吸光度值略有下降,但幅度很小,480min 内RSD 分别为1.03%和1.32%。表明显色后溶液稳定性良好。

3.2.3

加标回收率实验精密称取4g 干苎麻叶9

份,分成3组,各组样分别加入1.00、2.00、3.00mL 没食子酸标准溶液(1.0mg /mL),依次加入80、40、40mL 80%乙醇于70℃回流提取1、0.5、0.5h ,抽滤,合并3次提取液,减压浓缩至无醇味。所得浸膏以50mL pH10的Na 2CO 3溶分次超声溶解、抽滤、洗涤,滤液和洗涤液合并,以1∶1盐酸调节pH 至中性,减压浓缩,浸膏以70%乙醇溶解,转移至100mL 容量瓶中,以70%乙醇定容至刻度,作为待测溶液。精密吸取0.50mL ,按2.4.项下方法测定,实验结果见表1。

结果表明,平均加标回收率为102.87%,RSD

表1加标回收率测定结果

编号样品含量/(mg/g)本底量/mg 加标量/mg

吸光值测得总量/mg

回收率/%平均值/%

RSD/%

1 1.453

5.71 1.00.6060

6.6795.58102.87

3.60

2 5.730.6107 6.7298.63

3 5.880.6268 6.91103.21

4 5.62 2.00.35937.6099.18

5 5.820.37157.89103.66

6 5.810.38638.23102.87

7 5.82 3.00.41118.8199.79

8 5.820.39428.4196.369

5.86

0.4264

9.02

105.23

注:1~3号供试品溶液不稀释,4~9号供试品溶液稀释一倍。

值为3.60%,表明该方法具有高的准确度。

3.2.4含量测定精密称取2g 干苎麻叶6份,按2.1.2项下制备供试品溶液,精密吸取上述溶液0.50mL ,按2.4项下方法操作,并制作空白管。为消除供试品溶液本身颜色的干扰,同时制作不加显色剂的对照管。于755nm 波长处测定吸光度。结果见表2。

结果表明本方法测得苎麻叶中总酚酸含量为0.144%。方法的RSD 为1.65%。4

讨论

4.1比色方法及条件

目前植物多酚的测定方法有多种,如高锰酸钾法、酒石酸亚铁、Folin-Ciocalteu 比色法、原子吸收法、紫外分光光度法等。其中酒石酸亚铁比色法和Folin-Ciocalteu 比色法使用较多。但酒石酸亚铁比色法在实际应用中存在操作繁琐、重复性差等缺点。有资料显示,Folin-Ciocalteu 比色法在测定多酚化合物时能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以上缺点。Folin-Ciocalteu 比色法的原理是基于Folin-Ciocal -teu 试剂中的钨钼酸可以将多酚化合物定量氧化,自身被还原(W 6+转变为W 5+)生成蓝色的化合物,颜色的深浅跟多酚含量呈正相关,因此可以通过该比色方法来对多酚进行定量检测。但目前关于Folin-Ciocalteu 比色法测定多酚,不同文献中比色条件的选择差异较大,测定波长有680、725、750、760nm 和780nm 不等,显色剂用量及与碱液比例各不相同,有1∶1、1∶2、1∶3及1∶5等,显色时间和温度也有很大差别,范围在30~120min 及20~60℃不等[2-3]。本实验以苎麻叶为原料和没食子酸为标准品,采用Folin-Ciocalteu 比色法测定

表2样品总酚酸含量测定结果

编号吸光值测得量/mg 百分含量/

%平均百分含量/%

RSD/%

10.260140.01320.13530.144

1.65

20.270510.01380.138030.304530.01580.158140.294730.01530.152350.272790.01400.13936

0.27635

0.0142

0.1416

注:对照管吸光值在-0.0212~-0.0275之间,说明供试品溶液颜色对

测定的干扰可忽略。

·196

·

而关于其抗菌机理及其他的生物活性性质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李胜华,伍贤进,刘惠君.超声波提取翻白草中总黄酮优化工艺研究[J].食品科技,2008,(1):167-169,170

[2]郭庆斌,刘邻渭,等.芦苇叶中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工艺的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7,28(12):52-59

[3]

靳素荣,徐明,等.超声提取荷叶黄酮的工艺研究[J].食品科技,2007,(10):97-99

[4]蒋新龙,蒋益花.木槿花花叶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和含量测

定[J].食品科技,2007,(1):88-91[5]

张赟彬,李彩侠,吴亚卿.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J].食品与机械,2005,21(5):70-73

[6]段长征.话说睡莲[J].绿化与生活,2005,(4):27

[7]陈维培,张四美.睡莲叶比较解剖[J].植物分类学报,1992,30

(5):415-422

[8]盛萍,帕丽达·阿不力孜,张恒,等.维吾尔药睡莲花中烟花

苷的含量测定[J].中药材,2006,29(12):1313-1314[9]

刘瑞凝,王伟,谢伟东,等.雪白睡莲花中黄酮类成分抗氧化及拟缺血对神经细胞作用的研究[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6,8(5):33-36

[10]赵军,贺金华,闫明,等.维药睡莲花化学成分研究[J].中国

中药杂志,2007,32(12):1232-1234[11]

贺金华,赵军,闫明,等.睡莲花总酚酸超声提取工艺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7,18(10):2360

[12]崔永明,余龙江,敖明章,等.甘草总黄酮的提取技术及其

抑菌活性研究[J].中药材,2006,29(8):838-841

[13]张锡彬,张彧,高荫榆,等.红薯茎叶黄酮提取物抑菌活性

的研究[J].食品科技,2008,(1):156-159

[14]曾玉珍,刘志祥,吴耀辉,等.超声波提取甘草黄酮及其抑

菌活性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7,18(10):2402-2403

苎麻叶中多酚含量,得到了最适显色条件,既测定波长755nm 、显色时间40min 、显色温度40℃、显色剂用量以及与碱量的比例为1∶1.5。4.2多酚提取方法及条件

4.2.1粉碎方法干燥的苎麻叶如用机械粉碎,则很容易形成绒毛状细粉,造成浸提液分离困难,经实验剪切成直径约0.5mm 的碎片适宜浸提液分离。

4.2.2提取方法对乙醇浓度、水碱化pH 、酸化浓度、提取次数及提取时间和酸析的pH 等提取条件进行了优化。采用总酚提取率高,提起率稳定的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方法见2.1.2。5

小结

以苎麻叶为原料和没食子酸为标准品,建立

了Folin-Ciocalteu 比色法测定苎麻叶中多酚含量的方法。显色后溶液在8h 内稳定,标准曲线在0.1~0.7mg/mL 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9。方法的精密度高,RSD 为0.14%;重现性好,RSD 为0.59%;加标平均回收率为102.87%,RSD 为3.60。测得苎麻叶80%乙醇提取物中多酚平均含量为0.144%,RSD 为1.65%。方法操作简便,精密度及准确度高,重现性及稳定性好,可用于苎麻叶中多酚含量的测定。

参考文献:

[1]李文武,丁立生,李伯刚.苎麻根化学成分的初步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1996,21(7):427-428

[2]田文礼,孙丽萍,董捷,等.Folin-Ciocaileu 比色法测定蜂花

粉中的总酚.食品科学,2007,28(2):258-260

[3]刘顺航,孟宪军,牛涛,等.葡萄籽中总多酚成分的测定.中

华中医药杂志,2007,22(10):715-716

(上接第192页)

!!!!!!!!!!!!!!!!!!!!!!!!!!!!!!!!!!!!!!!!!!!!!!!!!!!!!!!!!!!!!!!!!!!!!!!!!!!!!!!!!!!!!

Predi TM ,西得乐获得专利保护的瓶胚干式杀菌系统,最初开发用于冷链销售的饮料,现在也可以用于在常温下销售的

产品。用于敏感性产品无菌灌装的干式杀菌技术是对过去的重大突破。

使用无菌包装用于延长室温销售敏感性饮料(果汁、茶、风味水以及能量饮料)的货架期。为了响应消费者的偏好和日益严格的食物安全法规,无菌灌装为敏感性饮料提供了新的包装选择。

西得乐Combi Predis TM Fma 是用于在无菌条件下吹瓶和灌装敏感性产品的系统,它创新且简单。这个系统区别于其他同类设备的关键特征在于其“瓶胚干式杀菌技术”:用过氧化氢蒸汽(H 2O 2)在加热炉入口处对瓶胚进行干式杀菌,代替了用水洗瓶。Combi Predis TM Fma 将Predis TM 解决方案和西得乐最新的Sensofill TM Fma 无菌灌装技术整合在一台集吹瓶、灌装和封盖为一体的设备内。

"""""""""""""""""""""""""""""""""""""""""""""""""""""""""""""""""""""""""""""""""""""

PET 瓶装敏感性饮料的无菌灌装:Predis TM 干式杀菌技术

·197

·

茶多酚的提取

茶多酚的提取、精制工艺及产品中茶多酚的定量分析 【实验目的】 1、了解茶多酚的性质及用途; 2、了解植物天然产物常规提取和精制的方法; 3、掌握茶多酚提取与精制的原理和方法; 4、掌握茶多酚的分析检测方法。 【实验材料和仪器】 1、仪器 电动搅拌器离心机酸度计真空干燥箱抽滤瓶真空蒸发浓缩装置水环式真空泵电子天平水浴锅紫外分光光度计电热恒温干燥箱 分液漏斗微量吸管器 2、试剂 氯化钠碳酸氢钠柠檬酸硫酸铝盐酸亚硫酸氢钠乙酸乙酯 维生素C 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钾硫酸亚铁酒石酸钾钠硫酸 没食子酸丙酯 Ⅰ、工艺过程及操作方法 【实验原理】 茶多酚是茶叶中30 多种多酚类物质的总称,是一类富含于茶叶中、主要由 表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及没食子酸酯类等组成的多羟基化合物,含量约占茶叶干物质总量的20%~30%。茶多酚分子中带有多个活性羟基(-OH),可终止人体中自由基链式反应,清除超氧离子,类似SOD 之功效。茶多酚对超氧阴离子与过氧化氢自由基的清除率达98%以上,呈显著的量效关系,其效果优于维生素E和维生素C。茶多酚还有抑菌、杀菌作用,能有效降低大肠对胆固醇的吸收,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是艾滋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逆转录酶的强抑制物,有增强机体免疫能力,并具抗肿瘤、抗辐射、抗氧化、防衰老机理。茶多酚安全、无毒,是食品、饮料、药品及化妆品的天然添加成分。目前茶多酚已在医药、饮料、食品、保健等行业中广泛应用。 由于茶多酚易溶于热水,因此本实验首先用热水在一定温度下将茶多酚从茶叶中提取出来;然后对茶叶浸提液盐析处理除去部分杂质;再利用某些金属离子与茶多酚形成的络合物在一定pH值下溶解度最低的特性,将茶多酚从浸提液中沉淀出来并高效地与咖啡碱等杂质分离;经过稀酸转溶将茶多酚游离出来后,用对茶多酚具有很好选择性的有机溶剂再次对其进行萃取分离;最后将茶多酚萃取液通过真空浓缩、真空干燥得到茶多酚精品。 【实验步骤】 1、浸提:称取一定重量过20目的茶叶末,加入其重量20倍的70℃~95℃的热水,搅拌下恒温浸提60min,过滤得茶叶浸提液。取样分析浸提液中茶多酚的含量,计算浸提液中茶多酚的总量、茶多酚的浸提率。 2、盐析:加氯化钠于茶叶浸提液中,使其质量分数为6%,静置盐析1.5h后过滤。

(推荐)总多酚的测定

一、实验原理 多酚类物质包括花青苷、黄酮苷、单宁等,具体又可分为若干种。多酚类物 质含有酚羟基,有的还含有羧基,属于极性有机化合物,常用极性溶剂提取,如甲醇、乙醇、乙酸乙酯、丙酮、水以及由这些溶剂按比例组成的复合溶剂。由以上溶剂直接提取的多酚物质,实质为各种多酚的混合物(总多酚提取液), 不同的原料中所含酚类物质的种类不同,需要进一步的分离鉴定。 常用的植物多酚总量的测定方法中较为普遍使用的方法有:酒石酸亚铁比色法、FD 法、FC 法、普鲁士蓝法等。其中酒石酸亚铁分光光度比色法应用较多。 酒石酸亚铁分光光度比色法的原理:过量的酒石酸亚铁与提取液中多酚反应 生成稳定的紫褐色络合物,溶液颜色的深浅与溶液中多酚含量成正比。 测定总多酚 时所用的标准物则需根据样品中所含多酚的种类而定,比如测定茶叶中茶多酚含量时,儿茶酚能较好地代表茶多酚,则以儿茶酚作标准物;而测定藤茶多酚时,则以没食子酸作标准物较合适。 二、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 材料:茶叶; 仪器:水浴锅,分光光度计,三角瓶,容量瓶,吸管等; 试剂: (1)酒石酸亚铁溶液:称取1.00g硫酸亚铁(FeSO4·7H2O)和5.00g酒石酸钾钠(C4H4O6NaK·4H2O)混合后加蒸馏水溶解定容到1000mL (2)pH 7.5磷酸盐缓冲液:称取60.20g Na2HPO4·12H2O和 5.00g NaH2PO4·12H2O混合后加蒸馏水溶解定容到1000ml。 三、操作步骤 (一)标准曲线的制作或茶多酚含量经验值的应用 标准曲线的制作参照GB-8313-87《茶—茶多酚测定》方法。为简化操作,可用在一定操作条件下吸光度值为1.00时,供试液中茶多酚的浓度为7.826 mg/mL”这一经验值,直接由待测液的吸光度值计算样品中茶多酚的含量。 1.福林试液的配制:取钨酸钠10g与钼酸钠 2.5g,加水70ml、85%磷酸 5ml与盐酸10ml,置200ml烧瓶中,缓缓加热回流10小时,放冷,再加硫酸锂

青菜叶中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青菜叶中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食品学院S100111029 王婷同组人:王莹、王芳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并且使用分液漏斗分离水与不溶于水的有机溶剂。 2.熟悉掌握用有机溶剂萃取青菜叶中叶绿素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将青菜叶中的叶绿素萃取到丙酮中,然后将溶于丙酮的叶绿素转移到乙醚中,在指定的波长下,测定叶绿素-乙醚溶液的吸光度,然后根据公式计算青菜叶中的叶绿素a、叶绿素b 和总叶绿素的含量。 三、实验器材 1.实验仪器:天平、组织捣碎机、水、循环真空泵、抽滤瓶、滤纸、布氏漏斗、容量瓶(100ml、500ml各一个)、分液漏斗(2个)、尖嘴管、铁架台、铁圈(2个)、分光光度计。 2.实验试剂:碳酸钙、丙酮(85﹪)、乙醚、无水硫酸钠。 3.实验原料:青菜叶。 四、实验步骤 1.称取30g新鲜青菜叶置于组织捣碎机中,然后加0.05gCaCO3和85ml丙酮(85﹪),在高速组织捣碎机中,在转速20000r/min下捣碎,2min,捣碎青菜叶组织。 2.抽滤所得的匀浆,用少量85﹪丙酮多次洗涤残渣,直到残渣不带绿色为止,将溶液合并后用丙酮定容至500ml。 3.吸取25ml叶绿素-丙酮溶液,加入到含有25ml乙醚的分液漏斗中,然后加入50ml水,观察到所有的叶绿素都转入到上层乙醚相时,放出下层水相。 4.在另一只分液漏斗中加入50ml水,插入一只末端拉成小孔的玻璃管,将叶绿素-乙醚溶液注入玻璃管,溶液通过通过玻璃环末端小孔进入水相后再上升聚集在水相表面,放出下层水相,重复上述操作步骤五次,让溶于叶绿素-乙醚溶液中的丙酮转移到水相中,将乙醚层转移至容量瓶中。 5.将以上放出的下层水合并,加入25ml乙醚,同上操作,将乙醚层也转移至容量瓶中。 6.用乙醚将叶绿素-乙醚溶液定容到100ml。 7.用少量无水硫酸钠吸收叶绿素-乙醚溶液中的水分。 8.在波长660nm和642.5nm下,分别测定叶绿素-乙醚溶液的吸光度。

苎麻

苎麻 鹤壁市农业局明连营 认识苎麻,是一个相当费时相当费力相当纠结的事情。大概在2010年秋天的时候,在淇河湿地公园漫水桥的北面,挨着路边,长着一大堆茂盛的植物,一米左右高,丛生,基部木质化,像是虎杖,当时正开着腋生的小花,一缕一缕的,叶子圆心型,很像是构树,背面发白,还带着微微的花型图案,撕裂的时候有明显的粘连,又像是杜仲。再三权衡,和郭总临时定为“疑似虎杖”,因为在鹤壁地区还没有见过虎杖,而且该植物的很多特点和虎杖相符合相吻合,比如叶子,比如茎枝,比如腋生的花蕾,比如植物的高低,比如草本木质化,等等。在随后的时间里,数次到淇河湿地公园查看,反复的在网上查看比对,枯燥,期待,希望,烦闷,一条路走下去,到了很远很远,却发现此路不通死胡同,又要折过来,重新思考重新定方向。鉴定植物,花、叶、茎、枝、果、根、苗,必须一一对上才能真正的确定,有时明明看到了希望,叶子一样茎不一样,花一样叶子不一样,茎一样枝不一样,果实一样根部不一样,甚至大部分都对上了但是有一样对不上,就会前功尽弃,不得不放弃这个线索。 既然是疑似虎杖,那就首先比对虎杖,把大量的虎杖图片与之比对,把蓼科(虎杖属于蓼科)所有的植物都拿出来

比对,越看越像,心里越明白,那就确定为虎杖。越看越不像,心里就打鼓了,犹豫了,没底了,失落了,失望了,怎么办?一是找到真正的虎杖,二是鉴定出来真正的植物名称,三是调整方向,继续开辟新的路径。直到在2012年7月份的一天,在东杨工业区东杨大道的路旁,看到并确定了真正的虎杖,才完全抛弃了“疑似虎杖”的结论。 然后是比对山麻杆,比对假奓包叶,比对构树,比对大戟科所有的的植物,比对桑科所有的植物,凡是近似的,类同的,近科近属的,全部拿出来比对,一次次的失望,一次次的欣喜,一次次的灵感,一次次的冲动,一次次的肯定,一次次的排除,在漫长的探索中,竟然把几年来的几个悬案一一得到认可,比如说郑州紫金山公园里的山麻杆,比如东杨工业区的虎杖,比如万仙山上的假奓包叶,比如劳洞的孩儿拳头,比如郑州人民公园里的白背叶,等等,直到2012年8月快要结束的那一天,终于发现了苎麻的踪影,河南本是苎麻的故乡,而在鹤壁,除了湿地公园,目前还没有发现生存的第二个地方,随着历史的变迁,竟然使得苎麻成为稀罕珍稀物品。欣喜,但不若狂,给郭总打电话报告,郭总的声音明显的上扬,两年来悬在心里的疑问,终于有了明确的答案。 亲们,如果哪位愿意认识苎麻,哪位期望认识苎麻,那就到淇河湿地公园吧,那里有苎麻活的标本。

实验四 茶叶中茶多酚含量的测定

实验四茶叶中茶多酚含量的测定——高锰酸钾直接滴定法 一、目的:掌握高锰酸钾直接滴定法测定茶叶中茶多酚含量的原理及操作 二、原理 茶叶中茶多酚易溶于热水,在用靛红作指示剂的情况下,样液中能被高锰酸钾氧化的物质基本上都属于茶多酚物质。根据消耗1mL 0.318g/mL的高锰酸钾相当于5.82mg茶多酚的换算系数,可计算茶多酚的含量。 三、仪器与试剂 仪器:分析天平、电动磁力搅拌器、电热水浴锅、500mL白瓷皿。 试剂:1、0.1%靛红溶液:称取靛红1g加入少量水搅匀后,再慢慢加入相对密度为1.84的浓硫酸50mL,冷却后用蒸馏水定容至1000mL,如果靛红不纯,可下法磺化处理是:称取靛红1g,加浓硫酸50mL,在80℃烘箱或水浴中加热磺化4~6h,用蒸馏水定容至1000mL,过滤后贮于棕色瓶中。 2、0.630%草酸溶液:准确称取草酸6.3034g,用蒸馏水溶解后定容至1000mL。 3、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称取AR的高锰酸钾1.27g,用蒸馏水溶解后定容至1000mL。准确吸取0.630%草酸溶液10mL,放入250ml锥形瓶中(平行3份),加入蒸馏水50mL,再加入相对密度为1.84的浓硫酸10mL,摇匀,在70~80℃水浴中保温5分钟,取出后用高锰酸钾进行滴定。开始慢滴,待红色消失后再滴第二滴,以后可逐渐加快,边滴边摇,待溶液出现淡红色保持1分钟不变即为终点。计算高锰酸钾溶液的百分比浓度。 四、测定步骤 1、供测试液的准备: 准确称取茶叶磨碎样品1g,放在250mL锥形瓶中,加入沸蒸馏水80mL,在沸水浴中浸提30分钟,然后抽滤、洗涤,滤液倒入100mL容量瓶中,冷至室温,最后用蒸馏水定容至100mL,摇匀。 2、测定: 取200ml蒸馏水放入白瓷皿中,加入0.1%靛红溶液5mL,再加入供测试液5mL,开动磁力搅拌器,用已标定的高锰酸钾溶液边搅拌边滴定,滴定速度以1滴/s为宜,接近终点时应慢滴。直到溶液由深蓝色转变为亮黄色为止,记下消耗的高锰酸钾毫升数。同时做空白测定。 五、结果计算 X= ) ( 12 0.005820.318 m V V A B -?ω? ? 式中:X—茶多酚的含量,% ,B—空白消耗的高锰酸钾毫升数,mL A—样品消耗的高锰酸钾毫升数,mL ω--高锰酸钾的浓度,% m—样品的质量g,V1—测定用供测试液的体积,mL ,V2--供测试液的体积,mL 实验三茶叶中茶多酚含量的测定——酒石酸铁比色法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酒石酸铁比色法测定茶多酚的含量的原理及操作。 2、进一步熟悉721-分光光度计的使用。 二、原理: 茶叶中多酚类物质占茶嫩梢干重的20%~35%,由约30种以上的酚类物质所组成,通称茶多酚。按其化学结构分为四类:(1)儿茶素类,属黄烷醇类;(2)黄酮及黄酮醇类;(3)花白素及花青素,即羟基-[4]-黄烷醇及其钾盐;(4)醋酸及缩酚酸类。其中以黄烷醇类化合物最重要(占多酚的80%左右)。纯儿茶素一般为白色无定形粉末,在空气中极易氧化

植物叶绿素测定方法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一、原理 根据叶绿体色素提取液对可见光谱的吸收,利用分光光度计在某一特定波长测定其吸光度,即可用公式计算出提取液中各色素的含量。根据朗伯—比尔定律,某有色溶液的吸光度A与其中溶质浓度C和液层厚度L成正比,即A=αCL式中:α比例常数。当溶液浓度以百分浓度为单位,液层厚度为1cm时,α为该物质的吸光系数。各种有色物质溶液在不同波长下的吸光系数可通过测定已知浓度的纯物质在不同波长下的吸光度而求得。如果溶液中有数种吸光物质,则此混合液在某一波长下的总吸光度等于各组分在相应波长下吸光度的总和。这就是吸光度的加和性。今欲测定叶绿体色素混合提取液中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只需测定该提取液在三个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A,并根据叶绿素a、b 及类胡萝卜素在该波长下的吸光系数即可求出其浓度。在测定叶绿素a、b时为了排除类胡萝卜素的干扰,所用单色光的波长选择叶绿素在红光区的最大吸收峰。 二、材料、仪器设备及试剂 (一)材料:新鲜(或烘干)的植物叶片。 (二)仪器设备:1)分光光度计;2)电子顶载天平(感量0.01g);3)研钵;4)棕色容量瓶; 5)小漏斗;6)定量滤纸;7)吸水纸; 8)擦境纸;9)滴管。 (三)试剂:1)95%乙醇(或80%丙酮)(v丙酮:v乙醇=2:1的95%水溶液);2)石英砂;3)碳酸钙粉。暗中2h,0.5g,25ml 三、实验步骤 1)取新鲜植物叶片(或其它绿色组织)或干材料,擦净组织表面污物,剪碎(去掉中脉),混匀。 2)称取剪碎的新鲜样品 0.2g ,共3份,分别放入研钵中,加少量石英砂和碳酸钙粉及2~3ml 95%乙醇,研成均浆,再加乙醇10ml,继续研磨至组织变白。静置3~5m 3)取滤纸1张,置漏斗中,用乙醇湿润,沿玻棒把提取液倒入漏斗中,过滤到25ml棕色容量瓶中,用少量乙醇冲洗研钵、研棒及残渣数次,最后连同残渣一起倒入漏斗中。 4)用滴管吸取乙醇,将滤纸上的叶绿体色素全部洗入容量瓶中。直至滤纸和残渣中无绿色为止。最后用乙醇定容至25ml,摇匀。 5)把叶绿体色素提取液倒入光径1cm的比色杯内,以95%乙醇为空白,在波长663nm 和645nm下测定吸光度。在波长663nm、645nm下或652nm测定吸光度。 四、实验结果计算 叶绿素a的含量 = 12.7 ? OD 663 – 2.69 ? OD 645 叶绿素a的含量 = 22.9 ? OD 645 – 4.86 ? OD 663 叶绿素a、b的总含量 = 8.02 ? OD 663 + 20.20 ? OD 645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一.实验原理 根据叶绿体色素提取液对可见光谱的吸收,利用分光光度计在某一特定波长测定其吸光度,即可用公式计算出提取液中各色素的含量。 根据朗伯—比尔定律,某有色溶液的吸光度A与其中溶质浓度C和液层厚度L成正比,即A=αCL.式中:α比例常数。当溶液浓度以百分浓度为单位,液层厚度为1cm时,α为该物质的吸光系数。各种有色物质溶液在不同波长下的吸光系数可通过测定已知浓度的纯物质在不同波长下的吸光度而求得。 如果溶液中有数种吸光物质,则此混合液在某一波长下的总吸光度等于各组分在相应波长下吸光度的总和。就是吸光度的加和性。如欲测定叶绿体色素混合提取液中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只需测定该提取液在三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A,并根据叶绿素a、b 及类胡萝卜素在该波长下的吸光系数即可求出其浓度。在测定叶绿素a、b时为了排除类胡萝卜素的干扰,所用单色光的波长选择叶绿素在红光区的最大吸收峰。 植物叶绿素含量测定----丙酮提取法 高等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利用的光能是通过叶绿体色素(光合色素)吸收的。叶绿体色素由叶绿素a、叶绿素b、胡萝卜素和叶黄素组成。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和测定是研究它们的特性以及在光合中作用的第一步。叶片叶绿素含量与光合作用密切相关,是反眏叶片生理状态的重要指标。在植物光合生理、发育生理和抗性生理研究中经常需要测定叶绿素含量。叶绿素含量也是指导作物栽培生产和选育作物品种的重要指标。 ● 叶绿素不溶于水,溶于有机溶剂,可用多种有机溶剂,如丙酮、乙醇或二甲基亚砜等研磨提取或浸泡提取。叶绿色素在特定提取溶液中对特定波长的光有最大吸收,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在该波长下叶绿素溶液的吸光度(也称为光密度),再根据叶绿素在该波长下的吸收系数即可计算叶绿素含量。 ●利用分光光计测定叶绿素含量的依据是Lambert-Beer定律,即当一束单色光通过溶液时,溶液的吸光度与溶液的浓度和液层厚度的乘积成正比。其数学表达式为: ●A=Kbc 式中:A为吸光度;K为吸光系数;b为溶液的厚度;c为溶液浓度。 ●叶绿素a、b的丙酮溶液在可见光范围内的最大吸收峰分别位于663、645nm处。叶绿素a 和b在663nm处的吸光系数(当溶液厚度为1cm,叶绿素浓度为g·L-1时的吸光度)分别为82.04和9.27;在645nm处的吸光系数分别为16.75和45.60。根据Lambert-Beer定律,叶绿素溶液在663nm和645nm处的吸光度(A663和A645)与溶液中叶绿素a、b和总浓度(a+b)(Ca、Cb 、Ca十b,单位为g·L-1),的关系可分别用下列方程式表示: ●A663=82.04C a+9.27C b (1) ●A645=16.76C a+45.60C b(2) ●C a=12.7 A663—2.59 A645(3) ●C b=22.9 A645—4.67 A663 (4) ●C a十b=20.3 A645—8.04 A663 (5) ●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练习卷_(1)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练习卷 班级姓名学号得分 基础知识阅读练习看图写话书写得分 67分 15分 15分3分 一、基础知识。 1、看拼音写词语。10% ɡān lùxīn xiān chènɡɡǎn rě rén xǐài chuī yān niǎo niǎo ɡān cuì zào fú yú lè bù xǐnɡ rén shì déɡāo wànɡ zhònɡ 2、圈出正确的读音。3% 崇( cónɡ chónɡ)粽( zònɡ zhònɡ)梢( xiāo shāo ) 政( zhèn zhènɡ)筋( jīn jīnɡ)灶( zhào zào ) 3、连线。(4.5%) 煮豆荚鲜嫩的大米 摘锅灶雪白的豆荚 垒鸡蛋肥大的韭菜 小荷才露尖尖角将军夜引弓 林暗草惊风早有蜻蜓立上头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4、在括号里填上表示颜色的词(不能重复)。2.5% 例:(蓝)天 ()日()松()发()雪()叶 5、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6% 纤()()剥()() ()()()()

6、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6% 近义词:甜()贪婪()宛如() 反义词:饱()坚硬()粗糙() 7、照样子写词语。9% 例:沉甸甸 ..酸()笑()() 例:得意洋洋 ..小心()生机()()例:细雨如.丝大雨如()胆小如()() 8、连词成句,加上标点。6% (1)宝石变得一颗颗小指甲玲珑的亮晶晶真像 (2)蜗牛莫大的给了启示小小的我力量和 (3)小白猫跑进敌情发现了悄悄地就我家的厨房 9、选词填空。4% 既……又……因为……所以……如果……就…… 一边……一边……虽然……但是…… (1)()小蜗牛不怕困难、不怕失败,()它取得了成功。 (2)小军()看精彩的节目,()吃香喷喷的爆米花。 (3)潜水艇()可以浮上水面,()可以沉到水底。 (4)()电闪雷鸣,狂风暴雨,()哨兵们一如既往地坚守着岗位。 10、圈出外婆为孩子们染指甲动作的词语。4% 外婆笑吟吟地,慢条斯理地包着,捏着小指头,用小刀在指甲盖儿上轻轻地刮下一层薄屑儿——哟,好痒人儿哟,放上一点儿花泥——哟,好凉啊!再取片苎麻叶包上,抽根青线,紧紧地缠上,手一捻,线头儿没啦。 11、按课文内容填空。12% (1)杨梅(),和()一样大小,遍身生着()。 (2)粽子特有的()、()和(),不仅(),

茶叶中茶多酚类物质的提取与含量测定

茶叶中茶多酚类物质提取与含量测定 系别:生物医药工程系 班级:食品科学与工程

一、目的要求 1、了解茶叶中茶多酚及茶多酚的组成及性状; 2、掌握溶剂提取法提取茶多酚的原理及方法; 3、掌握萃取法分离有机溶剂中的茶多酚的操作方法; 二、茶多酚总述 1、组成: 茶多酚是茶叶中酚类及其衍生物的总称,因此常称为多酚类。其主要成分是黄烷醇类、羟基-4-黄烷醇类、花色甘类、黄酮醇类和黄酮类。这些化合物都具有2-苯基苯并吡喃的基本结构,故统称为类黄酮物质。茶叶中绿原酸、鸡鈉酸、咖啡酸等酚酸类化合物也是茶多酚的组分之一。在茶多酚各组分之一黄烷醇类为主,黄烷醇类优异儿茶素类物质为主。 2、性状: 茶多酚是介于淡黄色至茶褐色之间的无定型粉末,味涩,略有吸湿性,易溶于水,可溶于乙醇、甲醇、乙醚、丙酮、乙酸乙酯,微溶于油脂,不溶于氯仿及苯等有机溶剂。茶多酚具有较好的耐酸性,在pH<7时较稳定,在pH>7时则不稳定且氧化变色加快,呈红色。 3.茶多酚的提取方法 茶多酚提取工艺效果较好的是有机溶剂萃取法、离子沉淀提取法、树脂吸附分离法、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法,其次是超声波浸提法、层析法、膜技术。 4.贮存方法:

贮存于阴凉通风干燥环境,并与有毒、有气味的物品隔离,避免直接与三价铁离子及碱性物质接触。 三、实验原理 有机溶剂萃取法:有机溶剂萃取法是传统的提取工艺。是利用茶叶中不同化合物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进行提取分离。在粗茶叶萃取溶液中,除含有茶多酚以外,还含有咖啡碱、酯质、色素、植物多糖、有机酸、以及悬浮物,且茶多酚含量仅为25%~40% ,所以大多数工艺用乙酸乙酯、氯仿等有机溶剂反复萃取的方法进一步除杂、纯化、精制。 茶水用氯仿萃取可得到水层和有机层,咖啡碱存在于有机层,而茶多酚则存在于水层中,根据萃取及过滤原理,将有机层和水层分别进行浓缩、萃取,即可得到相应粗产物。 溶剂萃取法一般的工艺路线图所示 溶剂萃取法一般的工艺路线

(完整word版)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一、原理 根据叶绿体色素提取液对可见光谱的吸收,利用分光光度计在某一特定波长测定其吸光度,即可用公式计算出提取液中各色素的含量。 根据朗伯—比尔定律,某有色溶液的吸光度A 与其中溶质浓度C 和液层厚度L 成正比,即A =αCL 式中:α比例常数。当溶液浓度以百分浓度为单位,液层厚度为1cm 时,α为该物质的吸光系数。各种有色物质溶液在不同波长下的吸光系数可通过测定已知浓度的纯物质在不同波长下的吸光度而求得。 如果溶液中有数种吸光物质,则此混合液在某一波长下的总吸光度等于各组分在相应波长下吸光度的总和。这就是吸光度的加和性。今欲测定叶绿体色素混合提取液中叶绿素a 、b 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只需测定该提取液在三个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A ,并根据叶绿素a 、b 及类胡萝卜素在该波长下的吸光系数即可求出其浓度。在测定叶绿素a 、b 时为了排除类胡萝卜素的干扰,所用单色光的波长选择叶绿素在红光区的最大吸收峰。 已知叶绿素a 、叶绿素b 的80%丙酮溶液在红外区的最大吸收峰分别位于663、645nm 处。已知在波长663nm 下叶绿素a 、叶绿素b 在该溶液中的吸光系数的分别为82.04和9.27;在波长645nm 处的吸光系数分别为16.75和45.60。根据加和性原则列出以下关系式: A663=82.04Ca+9.27Cb (1) A645=16.76Ca+45.60Cb (2) 式(1) (2)A 663nm 和A645nm 为叶绿素溶液在663nm 和645nm 处的吸光度,C a C b 分别为叶绿素a 、叶绿素b 的浓度,以mg/L 为单位。 解方程(1) (2)组得 C a =12.72 A 663—2.59 A 645 (3) C b =22.88 A 645—4.67 A 663 (4) 将C a +C b 相加即得叶绿素总量C T C T = C a 十C b =20.29A 645—8.05 A 663 (5) 从公式(3)、(4)、(5)可以看出,,就可计算出提取液中的叶绿素a 、b 浓度另外,由于叶绿素a 叶绿素b 在652nm 的吸收峰相交,两者有相同的吸光系数(均为30.5),也可以在此波长下测定一次吸光度(A 652)而求出叶绿素a 、叶绿素 b 总量 所测定材料的单位面积或单位重量的叶绿素含量可按下式进行计算: C T = 5 .341000 652 A (6) 有叶绿素存在的条件下,用分光光度法可同时测出溶液中类胡萝卜素的含量。Licht-enthaler 等对Arnon 进行了修正,提出了 80%丙酮提取液中3种色素含量的计算公式: C a =12.21A 663—2.59 A 646 (7)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53192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分光光度法)一、直接浸取法 1.将新鲜的小麦叶片剪成0.2cm 左右的细丝或小块混合均匀后,称取0.1—0.2g,放入25ml 的容量瓶或具塞试管中。 2.在容量瓶或试管中加入 0.5ml 纯丙酮和 10—15ml 80%的丙酮,并仔细将粘附在瓶壁边缘的叶子碎末洗到丙酮溶液中,盖上瓶塞,室温下置暗处浸提过夜,其间摇动3—4 次 3.次日取出容量瓶,观察叶组织已全部变白时,表示叶绿素已浸提干净,然后用 80%丙酮定容至 25ml,过滤或离心后,波长 645nm,663nm,652nm 比色 二、研磨法 根据朗伯-比尔(Lambert-Beer)定律,某有色溶液的吸光度 A 值与其中溶质浓度C 以及光径L 成正比,即A=aCL(a 为该物质的吸光系数)。各种有色物质溶液在不同波长下的吸光值可通过测定已知浓度的纯物质在不同波长下的吸光度而求得。如果溶液中有数种吸光物质,则此混合液在某一波长下的总吸光度等于各组分在相应波长下的吸光度的总和,这就是吸光度的加和性。今欲测定叶绿体色素提取液中叶绿素a、b 含量,只需测定该提取液在2 个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度值,并根据叶绿素a与b在该波长下的吸光系数即可求出各自的浓度。在测定叶绿素a、b 含量时,为了排除类胡萝卜素的干扰,所用单色光的波长应选择叶绿素在红光区的最大吸收峰。 645nm,又知在波长663nm 下,叶绿素a、b 在该溶液中的比吸收系数分别为82.04 和9.27,在波长645nm 下分别为16.75 和45.60,可根据加和性原则列出以下关系式: A663=82.04Ca +9.27Cb A652=34.5×CT

苎麻的功效与作用

苎麻的功效与作用 文章目录*一、苎麻的简介*二、苎麻的功效与作用*三、苎麻的市场信息1. 苎麻的价格2. 苎麻的选购方法3. 苎麻的保存方法 苎麻的简介苎麻(学名:Boehmeria nivea (L.) Gaudich.) 荨麻科苎麻属亚灌木或灌木植物。原产于中国西南地区。新石器时代长江中下游一些地方就已有种植。考古出土年代最早的是浙江钱山漾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苎麻布和细麻绳,距今已有4700余年。中国是苎麻品种变异类型和苎麻属野生种较多的国家,中国苎麻栽培历史最悠久,距今已4700年以上。苎麻较适应温带和亚热带气候。苎麻叶是蛋白质含量较高、营养丰富的饲料。麻根含有“苎麻酸”的药用成份,有补阴、安胎、治产前产后心烦, 以及治疔疮等作用。 苎麻的功效与作用1、富含物质 苎麻叶中含芸香甙(rutin),野漆树甙(rhoifolin); 新鲜苎麻叶中含叶黄素(lutein),α和β-胡萝卜素(αandβ -carotene);干燥的苎麻叶中含叶黄素,β-胡萝卜素,谷氨酸。 2、功效作用 2.1、凉血止血;散瘀消肿;解毒。主咯血;吐血;血淋;尿血;月经过多;外伤出血;跌仆肿痛;脱肛不收;丹毒;疮肿;乳痈;湿疹;

蛇虫咬伤。 2.2、内服:煎汤,0.5~1两;研末或捣汁。外用:适量,研末掺;或鲜品捣敷。 3、临床应用 3.1、治诸伤瘀血不散:野苎叶(五至六月收)、苏叶,擂烂敷金疮上。如瘀血在腹内,水绞汁服。秋冬用干叶亦可。(《永类钤方》) 。 3.2、治金疮折损:苎麻叶(五月收取),和石灰捣作团,晒干,研末敷之。(《纲目》) 。 3.3、治外伤出血:苎麻叶、地衣毛,晒干研粉外用。(《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 3.4、治乳痈初起:苎麻鲜叶,韭菜根、橘叶同酒糟捣烂,敷患处。(《福建中草药》)。 3.5、咳嗽痰哮。用苎麻根(煅,存性)研细,取生豆腐蘸药三、五钱吃下。如无效,可用肥猪肉二、三片蘸药吃,有效。 3.6、小便不通。用苎麻根、蛤粉各半两,共研为末。每服二钱,空心服,新汲水送下。 3.7、小便血淋。用苎麻根煎汤多服。亦治其他淋病。 3.8、妊娠胎动(妊妇忽下黄色恶汁,状录胶,或如小豆汁,腹痛难忍)。用苎麻根(去黑皮、切细)二升、银一块,加水九升煮成四升。每次取出一升,现酒半升煎成一升。分作二次服下。不用

茶多酚的含量测定

茶多酚的含量测定高锰酸钾直接滴定法 目的:掌握高锰酸钾直接滴定法测定茶叶中茶多酚含量的原理及操作 原理 茶叶中茶多酚易溶于热水,在用靛红作指示剂的情况下,样液中能被高锰酸钾氧化的物质基本上都属于茶多酚物质。根据 消耗 1、 容至4~6h, 2、 30.630%草 的浓硫酸10mL 1 100mL, ,开动磁 五、结果计算 式中:X—茶多酚的含量,% ,B—空白消耗的高锰酸钾毫升数,mL A—样品消耗的高锰酸钾毫升数,mL ω--高锰酸钾的浓度,% ,m—样品的质量g,V1—测定用供测试液的体积,mL ,V2--供测试液的体积,mL 酒石酸铁比色法 原理: 茶叶中多酚类物质占茶嫩梢干重的20%~35%,由约30种以上的酚类物质所组成,通称茶多酚。按其化学结构分为四类:(1)儿茶素类,属黄烷醇类;(2)黄酮及黄酮醇类;(3)花白素及花青素,即羟基-[4]-黄烷醇及其钾盐;(4)醋酸及缩酚酸类。其中以黄烷醇类化合物最重要(占多酚的80%左右)。

纯儿茶素一般为白色无定形粉末,在空气中极易氧化成棕色物,能溶于水、乙醇、甲醇、丙酮、乙酸乙酯等有机溶剂中。茶多酚能溶于水、乙醇、 甲醇、丙酮、乙酸乙酯,微溶于油脂。对热、酸较稳定,2%的溶液加热至120 ℃并保持30min, 无明显变化。在碱性条件下易氧化变质。 酒石酸铁能与茶多酚生成紫褐色络合物,络合物溶液颜色的深浅与茶多酚的含量成正比。因此可以用比色方法测定。该法可避免高锰酸钾滴定法所产生的人为视觉误差。 茶多酚的测定方法有高锰酸钾直接滴定法和酒石酸铁比色法,由于高锰酸钾直接滴定法操作比较复杂,且靠肉眼观察颜色判断终点,如果样品溶液颜色较深时,可能影响测定结果。本实验将应用酒石酸铁比色法测定茶多酚的含量。 仪器与试剂 (l 540nm 1、、磷酸盐缓冲液在常温下容易生长霉菌,放冰箱中保存或临用时现配。 2、样品溶液制备中的注意事项: (1)较透明的样液,如果味茶饮料,将样液充分摇匀后,直接取样测定 (2)较浑浊的样液,如果汁茶饮料、奶茶饮料等,称取充分混匀的样液25mL于50mL容量瓶中,加95%的乙醇15mL充分混匀,放置15min,用水定容至刻度,过滤。 (3)含有碳酸气的样液,如农夫汽茶,量取充分混匀的样液100mL于250mL的烧杯中,称取其总量,于电炉上加热至沸,在微沸状态下加热10min,以将二氧化碳排除,放冷,用水补足原来的质量,摇匀,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理化性质和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实验报告 植物生理学及实验(甲)实验类型:课程 名称:实验名称: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理化性质和叶 绿素含量的测定姓名:专业:学 号:指导老师:同组学生姓名: 实验日期:实验地点: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一、实验目的和要求装 四、操作方法与实验步骤三、主要仪器设备订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七、讨论、心得一、实验目的和要求、掌握植物中叶绿体色素的分离和 性质鉴定、定量分析的原理和方法。1 和b的方法及其计算。a2、熟悉在 未经分离的叶绿体色素溶液中测定叶绿素二、实验内容和原理以青菜为 材料,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并进行理化性质测定和叶绿素含量分析。 原理如下:80%的乙醇或95%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均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1、常用的丙酮提取。、皂化反应。叶绿素是二羧酸酯,与强碱反应, 形成绿色的可溶性叶绿素2. 盐,就可与有机溶剂中的类胡萝卜素分开。- COOCHCOO3 Mg + 2KOH C32H30ON4Mg + 2KOH +CH3OH

HONC43230+C20H39OH 、3H+可依次被在酸性或加温条件下,叶-COOCOOCH39 20 绿素卟啉环中的Mg++取代反应。Mg2+, Cu2+ 取代Cu++取代形成褐色的去镁叶绿素和绿色的铜代叶绿素。(H+和H+ ) 取代(Zn2+) 绿色褐色 、叶绿素受光激发,可发出红色荧光,反射光下可见红色荧光。4645其中叶绿素吸收红光和兰紫光,红光区可用于定量分析,5、定量分析。 652可直接用于总量分析。663用于定量叶绿素a,b及总量,而和C最大吸收光谱不同的两个组分的混合液,它们的浓度根据朗伯-比尔定律, *k+C*kOD=Ca*k与吸光值之间有如下的关系: OD=Ca*k+C b2 1g/L和b的80查阅文献得,2b1 b1a1a2b时,比吸收系%丙酮溶液,当浓度为 叶绿素a 值如下。数k k 比吸收系数波长/nm b 叶绿素a 叶绿素 9.27 82.04 663 45.60 645 16.75

茶叶中茶多酚的提取与含量测定方案(精选.)

设计性实验 茶叶中茶多酚的提取与含量测定 实验方案 新疆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药学学院 班级:葡工162班 姓名:王勇峰 学号:220162712 指导老师:阿不都热依木

茶叶中茶多酚的提取与含量测定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用无害溶剂从茶叶中提取茶多酚。 2.分离、纯化茶多酚粗品,掌握溶剂提取法提取茶多酚的原理及方法。 3.定量分析茶多酚产品含量。 二.实验原理 有机溶剂萃取法:有机溶剂萃取法是传统的提取工艺。是利用茶叶中不同化合物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进行提取分离。在粗茶叶萃取溶液中,除含有茶多酚以外,还含有咖啡碱、酯质、色素、植物多糖、有机酸、以及悬浮物,且茶多酚含量仅为25%~40% ,所以大多数工艺用乙酸乙酯、氯仿等有机溶剂反复萃取的方法进一步除杂、纯化、精制。 茶水用氯仿萃取可得到水层和有机层,咖啡碱存在于有机层,而茶多酚则存在于水层中,根据萃取及过滤原理,将有机层和水层分别进行浓缩、萃取,即可得到相应粗产物。 三.实验仪器及药品 仪器:天平;分析天平;铁架台;抽滤装置;超级恒温水浴槽;长颈漏斗一个;滤纸若干张;分液漏斗一个;100毫升的烧杯(三个);玻璃棒一个;药品: 1.乙醇水溶液(50%); 2.干茶叶原料; 3.氯仿(分析纯); 4.Na2SO4溶液馏水

四.实验步骤 1、温度设定:打开超级恒温水浴电源开关,使温度达到90℃ 2、称量:称取30克干茶叶,放在100毫升小烧杯中。 3、溶解:用量筒量取40毫升50%乙醇水溶液,倒入小烧杯中,用玻璃棒轻轻搅拌,使干茶叶完全浸润在乙醇溶液中。 4、加热:将干茶叶和乙醇水溶液的混合液置于超级恒温水浴槽中,加热20分钟。 5、过滤:将加热完毕的混合液取出,冷却到室温; 用长颈漏斗对混合液进行过滤,滤除茶叶残渣。再对残渣进行乙醇萃取. 6、分离萃取: 1)对分液漏斗进行试漏,调整好铁架台高度; 2)用量筒量取20毫升氯仿①,置于100毫升小烧杯中;将茶叶滤液倒入分液漏斗中,再将氯仿倒入其中,再倒入少量Na2So4溶液②,轻轻摇匀,使之混合充分,静置,分层,上层应为茶多酚水溶液,呈茶色,下层为氯仿乙醇混合液,为无色。 3)将下层溶液小心放至小烧杯中,上层溶液从分液漏斗上口倒至100毫升小烧杯中; 7、抽滤浓缩: (1)安装好减压抽滤装置; (2)将布氏漏斗里的滤纸用少量茶多酚水溶液润湿,开启抽气阀,一边缓慢倒入液体,一边抽滤。

植物学实习报告书yjn

本科生实习报告书 院系专业 年级班级 姓名 学号 实习内容生物学野外实习——植物学部分实习时间至 指导教师 年月日 实习报告1、实习目的与任务 在大一下学期的时候我们已经系统的学习了植物学,而本次实习则是帮助我们巩固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与理解,并将课堂所学理论与野外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这五天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到了淇澳岛、五桂山、中山植物园和永丰风水林等地方进行高等植物的认种学习。而后又在珠海校区的隐湖、岁月湖、沕水还有一些高等植物的表皮和水渠中取样观察不同的藻类及其形态。在这过程中,我们学会识别华南常见植物种类以及珠海校区水体中的藻类,并借此掌握认种的基本思路,总结各科、各属植物的特征及易混易错种的区分方法。 2、实习步骤与内容 在植物学实习的第一天,我们来到了淇澳岛以了解红树林内的书目种类与分布状态。由来自网络的数据表明,红树是一个统称,不是指具体的某一物种。红树主要可以分为真红树和半红树,其中真红树是只生

长于潮间带的红树,半红树既可以生长在潮间带又可以生长于陆地上其他比较干的地方。生长于潮间带地区的除红树之外还有一些红树林伴生植物。属于红树林树木的共有二十个科,七十多个种,其中大部分为木本,少数属于草本。红树林主要分布于印度洋——西太平洋地区和东太平洋——大西洋地区,是一种海洋生态系统与陆地生态系统之间的过度生态系统。这对于生态环境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 红树林部分认种植物名单: 科名种名特征 卤蕨科卤蕨网状叶脉,顶生叶,大量孢子囊。 夹竹桃科海芒果伴红树,果实剧毒,叶有乳汁,聚伞状圆 锥花序 梧桐科银叶树叶柄顶端膨大,叶背面有银色鳞片。 桃金娘科番石榴叶对生,子房下位,雄蕊多数 禾本科芦苇秆露出,花序比芒短 茜草科鸡屎藤有托叶两两合生,叶对生 禾本科互花米草小穗较粗 红树科秋茄叶对生全缘革质无锯齿,聚伞状圆锥花序紫金牛科桐花树花小而金黄 酸藤子叶柄透明状,内凹,全缘,叶厚 紫金牛科 豆科水黄皮具一回羽状复叶,小叶对生。 豆科天香藤二回偶数羽状复叶,大叶柄基部具刺 豆科白花鱼藤蝶形花,小叶对生 豆科大叶相思叶片退化,由叶柄扁化为镰刀状叶状物。豆科台湾相思叶状柄,正面背面均深绿色。平行脉,叶小

茶叶中茶多酚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

化学工程与装备 2012 年第 5 期152 Chemical Engineering amp Equipment 张妙芬:茶叶中茶多酚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2012 年 5 月分析测茶叶中茶多酚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试张妙芬(泉州市环境监测站,福建泉州 362000)张妙芬:茶叶中茶多酚含量测定方法的研 究摘要:茶多酚是茶叶中重要的成分,随着茶多酚应用的开发,其分析方法也在不断地提高和完善。该文在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茶多酚含量的分析测定方法进行了综述,概括介绍了用于测定茶多酚含量的光度法、色谱法、电化学法等化学分析测定方法,以期为今后茶多酚的分析测定研究提供参考。关键词:茶叶;茶多酚;测定方法茶叶源于中国,传播于世界。目前,中国茶园面积列居可分为四类:儿茶素类、黄酮及黄酮醇类、花白素和花青素世界首位,产量居世界第二位。随着科学技术发展,迄今已类、酚酸类。其中含量最高的是儿茶素,占多酚类总量的在茶叶中鉴定出 450 种以上的有机成分和 15 种以上的无机 60-80,是其众多药效的物质基础。茶叶中的儿茶素类又元素。可分为三种游离型态(Catechin,C Epicatechin,EC 以1 茶多酚,与两种酯化的没食子酸及Epigallocatechin,EGC)茶多酚(Tea Polyphenols)又称茶鞣或茶单宁,占茶(Epicatechin gallate,ECG 及(gallic acid)叶重量的 15%~30,许多生理和药理实验

表明它对人体无,后者(ECG 及 EGCG) 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毒,无副作用,是一种天然、高效、安全的抗氧化剂,它还含量较多。具抗衰老、抗辐射、消除口臭、降血脂、抗菌抑菌、抑酶等茶多酚为白色晶体,易溶于水及有机溶液,味苦涩。在一系列重要作用。 pH 48 稳定,遇强碱、强酸、光照、高热及过渡金属均易茶多酚是由 30 多种含酚基的物质组成,按其化学结构变质。图 1 为茶多酚结构通式。 OH OH OH O R1,R2 -H,-OH, C OH HO O R2 OH R1 O OH 图1 茶多酚的结构通式2 茶多酚的测定方法 2.1.1 酒石酸亚铁比色法茶多酚的分析测定方法,近年来有很多报道,其中多以茶多酚总量的测定,国内文献报导中以酒石酸亚铁比色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为主。分光光度法包括紫外- 法最为常见GB/T 83132002。该法也是测定茶多酚含量的可见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等,它们广泛应用于国标方法。茶汤中茶多酚的分析。另外,气相色谱法、毛细管电泳法、其测定原理是茶多酚类物质能与亚铁离子形成紫蓝色高锰酸钾滴定法、红外吸收光谱法等亦可用来茶多酚的分析络合物,该溶液对 540nm 可见光有最大吸收,故可用分光光测定。度计测定其吸光度,通过计算确定茶水中茶多酚的含量。计2.1 分光光度法算公式为:张妙芬:茶叶中茶多酚含量测定方法的研 究153 呈良好线性关系。常用的分光光度法对浓度很高

叶绿素含量测定方法(精)

叶绿素含量测定方法---丙酮法 由于微藻的生长周期比较复杂,包括无性繁殖阶段和有性繁殖阶段,其在不同阶段的生理形态不同,有时藻细胞会聚集在一起,以片状或团状形式存在,在显微镜下难以确定其所包含的细胞数量。 藻细胞中叶绿素的含量(特别是叶绿素a的含量)通常随与细胞的生长呈较好的线性关系,因此可通过测定藻细胞中叶绿素含量变化来反映微藻的生长情况。叶绿素测定采用丙酮研磨提取法。 取适量藻液于10 mL离心管中在4000 rpm转速下离心10 min,弃去上清液,藻泥中加入适量的100 %的丙酮。采用丙酮提取法时在试管研磨器中冰浴研磨5 min,4000 rpm离心后,上清液转入10 mL容量瓶中。按上述方法对藻体沉淀进行萃取,直至藻体沉淀呈白色为止。定容后,采用722S型可见分光光度计分别测定645 nm和663 nm下萃取液的吸光值,叶绿素含量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Amon,1949): 叶绿素a含量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Chlorophyll a (mg/L) = (12.7×A663 nm-2.69×A645 nm)×稀释倍数 叶绿素b含量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Chlorophyll b (mg/L) = (22.9×A645 nm-4.64×A663 nm)×稀释倍数 叶绿素总含量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Chlorophyll a+b (mg/L) = (20.2×A645 nm+8.02×A663 nm)×稀释倍数 由于丙酮的沸点较低,较高温度下挥发很快。此外,叶绿素稳定性较差,见光易分解,因此,本实验中叶绿素的提取和测定均在低温黑暗条件下进行,以减少提取过程中的损失。 叶绿素提取方法 提取液:本试验用DMSO/80%丙酮(l/2,v/v)提取的叶绿素,谭桂英周百成底栖绿藻叶绿素的二甲基亚砜提取和测定法* 海洋与湖沼 1987 18(3)295--300. 一、直接浸提法: 1、准确量取10ml藻液,加到15ml离心管中,放在台式离心机离心,3500r/min (根据不同的藻选择不同那个的离心转速)离心5min倒上清;留藻泥。随后在盛有藻泥的离心管中加入蒸馏水,与藻泥混匀后再次离心,目的是除去藻细胞表面的盐份,此清洗过程重复三次。 2、往藻泥中加二甲基亚砜3.33ml,65℃水浴9h,20h; 3、然后离心,将上清转移到10ml棕色瓶中, 4、添加6.67ml80%丙酮到离心管中,混匀,离心,再将上清转移到10ml棕色瓶中。 5、定容,待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