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对外汉语文化因素与文化知识教学研究

对外汉语文化因素与文化知识教学研究

对外汉语文化因素与文化知识教学研究
对外汉语文化因素与文化知识教学研究

对外汉语文化因素与文化知识教学研究

张英1

(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北京100871)

[摘要]存在于语音、语法、语义、语用等层面的文化是语言中的文化因素,是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因素教学的内容或范围;存在于社会交际规约等方面中的文化属于文化知识,是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知识教学的重要内容或范围。文化因素教学和文化知识教学是相关但不相同的两种文化教学,其最终目标虽然都是培养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但所承担的具体任务和教学内容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式都是不同的。

[关键词]语言;文化;文化因素;文化知识;文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H19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7365(2006)06-0059-07

一、语言的/内部要素0与/外部要素0

从方法论来看,18世纪以前,纯理语法、普遍唯理语法传承的是一条理性主义传统,即注重语言的现状、注重逻辑,注重语言结构本身,索绪尔称之为内部语言学。19世纪以后,历史比较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社会语言学、转换生成语法等,既有理性的传统,也有经验主义传统。所谓经验主义传统,就是比较注重语言的历史、材料的积累、语言与社会、历史、文化的联系,索绪尔称之为外部语言学(张公瑾1998)。正是由于语言学研究的这种变化,人们才逐渐揭开语言与社会、语言与文化之关系的神秘面纱。

最早关注到语言与文化之间关系的学者是德国的人类文化语言学家洪堡特(1767-1835)和美国的人类语言学家沃尔夫(1897-1941)。他们提出了语言相关性的原理,即认为说话者的语言通过语言系统中可能存在的语法范畴和语义分类,决定说话者的世界观,这种语言系统是说话者同他的本族文化一起继承下来的。如果语言间的文化部分不一致,那么这些语言间的翻译就受到严重的妨碍(5语言与语言学词典61981)。关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现代语言学家们的看法并不一致。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对语言的研究打破了只注意语言符号本身的传统,看到了除语言结构以外的相关性研究对认识语言的意义。

1916年出版的索绪尔遗著5普通语言学教程6中把语言现象分为言语的和语言的,并强调了语言有内部要素和外部要素之分,索绪尔还借助国际象棋打了一个生动的比喻。他说,如果把木头的棋子换成象牙的,这种改变是外部的;但是如果减少或增加了棋子的数目,那么,这种改变就会影响到棋法,就是内部的。也就是说,/一切在任何程度上改变了系统的,都是内部的0(高名凯译1980)。

萨丕尔(1921)把语言形式研究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研究语言所使用的形式手段,即/语1[作者简介]张英,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副院长。主要从事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研究。

法程序0;二是分析概念和形式表达之间是怎样搭配的。萨丕尔认为语言是历史的产物。(陆卓元译1964)。

梅耶(1925)继承和发扬了索绪尔研究语言现象的社会学方面的学说,强调语言是社会事实,强调语言变化中,特别是词义变化中,有关民族、社会、文化因素的巨大作用,认为各种语言的发展演变与它们在历史上、文化上和社会上的环境有极其密切的联系。研究语言,绝不能像语言上的进化论者那样,把语言看成脱离社会而独立发展以至死亡的有机体。

洪堡特、索绪尔、萨丕尔、梅耶等人的观点为后人研究语言与社会、语言与文化等方面的关系,进而研究第二语言和文化教学的关系,拓宽了视野,为第二语言教学最终突破/就语言教语言0的传统窠臼奠定了理论基础。

在语言学家眼里,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在人类学家眼里,语言是文化行为的方式;在社会学家眼里,语言是社会集团的成员之间的互相作用;在文学家眼里,语言是艺术媒介;在哲学家眼里,语言是解释人类经验的工具;在语言教师眼里,语言是一套技能(R.R.K哈特曼、F.C.斯托克1981)。这种多学科的交叉性研究为深刻而清晰地揭示出语言的内部要素和外部要素提供了途径,而社会语言学、文化语言学等新兴学科的诞生,正是这种研究成果中的突出代表。这些理论上的研究成果,反过来又推动了应用语言学的发展,并为第二语言文化教学提供了理据依据。

二、第二语言文化教学的社会背景

人类理性地认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是在科学的语言学诞生之后,但第二语言教学中涉及文化,却不是19世纪后才有的。/中世纪,欧洲人学习拉丁文、古希腊文,目的是为了研究文学典籍,提高文化修养0(盛炎1990)。隋唐时期,来华留学的日本人、高丽人,他们学习语言也是以掌握典籍、学习先进文化、进行商贸交流为目的的,只是那时候语言教学中涉及到的文化,还不是一种自觉的行为,也没有上升到理性的认识。至于自觉地重视第二语言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始自何时,人们有不同的说法。一说是19世纪末期,依据是此时由美国现代语言协会起草的一份报告中,第一次提出欧洲文化应作为欧洲语言教学的一部分(陈申1999);一说是20世纪40年代,依据是此时美国语言教学中设有地区研究的课程(盛炎1990);一说是20世纪60、70年代,依据是在美国和前苏联相继诞生了跨文化交际学和国情语言学(程棠2000)。

上述说法各有道理,廓清其真正的源头是应用语言学史的任务。本文更关注自19世纪末到20世纪60、70年代,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有着怎样的发展背景。研究这一段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的发展,人们都不约而同地关注到两次世界大战引发的社会和社会思潮的变化对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的影响。首先,第一次世界大战刺激了西方各国对别国语言文化的兴趣,这种思潮影响着语言学的发展,索绪尔、萨丕尔、梅耶等人研究语言并注意到语言与社会及文化的关系,与这种时代背景不无关系。其次,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急需外语人才和了解外国文化的人才,并且战中和战后出现了移民潮,使得跨语言和跨文化的交际成为战时的重要军事需求和战后的重要社会问题,这大大刺激了语言学特别是应用语言学的长足发展。其中研究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不再只是理论语言学的任务,也是应用语言学的迫切任务。因此,在第二语言教学中关注文化问题、重视文化教学,已经是社会和时代赋予的新任务了。

值得注意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和之后关于文化的概念是不同的。二战前,文化指目

标社会(target society)在艺术、音乐、戏剧、社会科学等方面取得的成就。二战后,文化指目标社会人们的生活方式,比如人际关系、家庭生活、价值系统、哲学等。前者被Broo ks称为/形式文化(fo rmal culture)0,又称为/大写C文化0(Culture w ith a capital C);后者称为/深层文化(deep cultur e)0,又称为/小写c文化(culture w ith a sm all c)0(Sterm.H.H1991)。这样来区分文化概念的意义在于:语言是交际的桥梁,第二语言教学中所涉及的文化教学主要是那些影响交际规约、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以及价值观念等的深层文化,而非形式文化。

三、第二语言文化教学的发展

追溯第二语言和文化教学的发展,人们总希望先找到源头。虽然由于资料搜求的限制,本文无法用第一手材料来进行论证,但是把一些见鳞见爪的材料汇集起来,还是能够看到文化在第二语言教学中由关注、重视到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走过的足迹。

陈申(1999)提到:/西方对外语教学中文化的重要性的认识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期。由美国现代语言协会起草的一份报告中,第一次提出欧洲文化应作为欧洲语言教学的一部分0。这份报告似乎只是指导性的文献,具体怎样贯彻和实践,并没有陈述。盛炎(1990)在5语言教学原理6的/文化与语言教学0一章中提到:/40年代在美国,语言教学中设有地区研究(area study)的课程,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目的语国家的政治、历史和人民0。这里所列举的课程,似乎是为目的语学习而专设的文化课程。可以作为佐证的是上世纪70年代初,美国外语教学专家艾丽丝#奥码久(A licc C.Omagg io)研究了美国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情况发现,外语教学并没能成功地把文化与语言真正地在课堂中结合起来。1986年她出版了5在语境中教语言)))熟巧法6一书,再次提出这一问题,引起了外语教学界的广泛关注(贺群2001)。艾丽丝#奥码久所谓的/把文化与语言真正地在课堂中结合起来0,既有相当于现在人们常说的/第二语言教学中的文化0问题,也有语境或交际中的文化问题。

上世纪60年代,世界迎来了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交流和发展的新时期。随着社会和现代交通、通信的发展,国家之间、族群之间、不同文化之间的交往势不可挡,第二语言教学中的文化概念由/大写的C0转向/小写的c0,与之相关的/跨文化交流0或/跨文化交际0成为社会实践和学术研究一个新的重要问题。1966年,德国发展政策研究所在柏林召开了一次题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国际与跨文化交流0的国际研讨会,力图在理论和实践上有所作为。当时,对学术界的大多数人来说,/跨文化交流0或/跨文化交际0还是个比较陌生的题目,他们曾探讨/交流0和/交际0之间的区别,认为前者的重点在于相互理解,而后者的重点则在于行为和行动,但是当时他们似乎更重视/跨文化0的含义,认为/跨文化是指参与者不只依赖自己的代码、习惯、观念和行为方式,而是同时也经历和了解对方的代码、习惯、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所有关系0(马勒茨克2001)。

上世纪70年代初,美国人类学家、社会语言学家戴尔#海姆斯对60年代中期乔姆斯基提出的/语言能力0说进行了扩充和完善,并发表了5论交际能力6一文,他认为语言作为社会交际的重要手段,/必须有其使用规则,否则语法规则就会没有意义0。同时首次提出/交际能力0这一社会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并给出了/交际能力0的四个重要参数:合语法性、适合性、得体性和实际操作性。/其中适合性和得体性的实质是语义和语用的问题0(刘芝琳、王瑞芝2002)。

海姆斯关于/交际能力0的观点,突破了狭隘的语言学和认知心理学的局限,将适应文化

的能力也包含在/交际能力0之中。这一理论上的突破,对西方第二语言和文化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后,语言文化融合模式、跨文化交际综合模式、多元文化互动模式等多种形式的第二语言和文化教学模式,如雨后春笋般地迅速崛起。在此过程中,人们一方面继续探索/交际能力0的科学内涵,另一方面,把培养/交际能力0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本质(或叫最终目标)。如美国外语教师协会(American Council o n T eaching o f Foreign Languages,简称ACT-FL)向全美50个州提出的外语教学大纲中有关/交际能力0的要素就包括了听、说、读、写四种语言能力要素,再加上社会文化能力要素(刘芝琳、王瑞芝2002)。/现在公认的交际能力除了包括了听、说、读、写以外,还包括文化交际能力,即实际运用所学语言与操该语言的本族人进行正常交际的能力0(折鸿君2001)。

与此同时,上世纪70年代,兴起于前苏联的/语言国情学0强调的是揭示俄语中的文化内涵。这一特征与中国兴起的文化语言学某些方面(如文化语义学)有相通之处。当然,中国的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都深受西方学术思潮的影响,自上世纪80年代逐渐兴起的对外汉语文化教学和中国文化语言学也不例外。

四、文化与对外汉语文化教学

什么是文化,堪称当代学界的一道斯芬克斯之谜,其现存的定义已有数百种。究其原因,一是文化内涵本身博大宽广,二是定义者对文化的视角不同。以涵盖范围来区分,各种定义可归为广、狭两类,前者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后者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5辞海61980版)。

对外汉语文化教学是第二语言教学,它突破了就语言教语言传统窠臼的产物,它所包含的内容,不是一个泛文化的概念,而是与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和目的密切相关的,即文化关涉的内容与培养学习者的语言能力、交际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相关。由此我们可以确定一般意义上的文化与对外汉语文化不属于一个概念,后者的范围要小得多。

文化教学是第二语言教学发展的产物,其最大的成就在于:揭示了语言与文化的内在关系并运用于教学实践;通过实践明确了第二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就在于培养学习者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而文化教学的内容,就是以此来划界的。怎样从浩瀚的文化中确定与对外汉语教学相关的文化范围,着眼点必须回到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上。确定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存在形态以及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影响,锁定文化教学的内容或范围。

关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各派语言学家有不同的观点,但归纳起来,不外乎如索绪尔所言的两类,即一类着眼于语言内部,一类着眼于语言外部。而历史语言学、社会语言学、文化语言学的研究及相关理论,使语言研究和语言应用得到两个方面的突破:一是语言的文化性质和语言的文化价值得到充分认识,一是语言的社会性即语言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得到充分认识。

所谓语言的文化性质,指的是语言本身就是文化,是一种文化现象。语言是文化的凝聚体,是文化总体的一个组成部分(张公瑾1998)。所谓语言的文化价值,指的是语言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容,是体现文化和认识文化的一个信息系统,即语言与语言之外其他文化现象的关系问题,诸如语言与文学、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法律、风俗以至于物质行为、社会制度、思维方式、民族性格等文化现象的相互关系问题(张公瑾1998)。从理论角度看,语言的文化性质和文化价值是文化语言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从应用角度看,文化语言学研究的成果可以运用到

第二语言文化教学之中。换言之,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内容,就包含在这里边。

所谓语言的社会性,指的是语言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产物,语言的运用规则和交际中所遵循的社会规约和文化规约是语言与外部因素之间的重要联系。从理论角度看,这是/外部语言学0研究的重要内容;从应用角度看,/外部语言学0的研究成果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的内容和范围。

因此,一般意义或文化学意义上的/文化0定义有广、狭两种,对外汉语文化教学中的文化,属于狭义范围的文化;对外汉语文化的范围不等同于狭义文化的范围,其内容和范围涵盖在/内部语言学0和/外部语言学0所涉及的/文化0范围之内,即存在于语音、语法、语义、语用等层面的文化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0的教学内容或范围,存在于社会交际规约中的文化是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知识0教学的重要内容和范围。

五、文化因素与文化知识

文化因素与文化知识,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来说,是两种不相同的文化教学。对于这两种不同的文化教学的认识,对外汉语教学界走了一段很长的路。关于文化教学问题的宏观讨论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第二阶段是上世纪90年代初期到中期。程棠(2002)对两个阶段讨论的成果进行了概括,认为第一阶段的成果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明确了进行文化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二是提出了/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0的教学原则。第二阶段确定了文化教学的性质和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性质。

笔者赞同程先生的总结和概括。的确,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文化教学的重要性、必要性、/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0的教学原则、文化教学的性质等问题,在对外汉语界已经形成普遍的共识。之后,文化教学的宏观性研究集中在/内容0、/范围0、/层次0、/等级0以及制订什么样的/文化大纲0等多个方面。但是,在文化教学的基本理论研究中,/文化因素0与/文化知识0的区别却没能真正理清楚,这从人们使用的一些不同/提法0或/概念0中可以看出来。比如,关于文化教学方面有:/介绍0文化背景知识、/导入0文化因素、/揭示0文化内涵、/排除0语言(文化)障碍、/克服0(跨文化)交际困难、/传授0文化知识等诸多说法。关于文化教学内容方面有:/文化背景知识0、/文化因素(语言的、文化的)0、/交际文化0、/系统文化(专业文化)0,等等。关于文化在教材中的体现形式有:语言教材中加入文化知识、语言加文化、文化加语言、文化教材、专业文化教材,等等。特别是1988年9月写入5汉语水平等级标准和等级大纲6并被广泛认同的/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0的教学原则,以致于拟制订一个与5汉语水平等级标准和等级大纲6、5功能大纲6相匹配的5文化大纲6。但是,这两种从存在形态到教学方式都不相同的/文化0,试图由一个/大纲0体现出来,是非常困难的。之所以产生这样的误区,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重视了文化内容上的相关性或一致性,忽视了文化存在形态上的差异。比如:/私奔0的文化含义是隐藏在词语中的,属于/揭示0文化内涵和/排除0词语理解障碍的范畴,是语言教学中的文化因素,而中国传统的婚姻制度和婚姻习俗及与之相关的交际规约,则是文化存在的另一种形态,其教学方式自然不能等同于第一种。

总之,/文化因素0和/文化知识0是相关但又不相同的两种文化教学,前者所涉及的文化存在于语言形式之中,属于语言的文化要素;后者涉及的文化存在形态大于语言形式,尽管它们在意义上相关,但其外延和存在形态是不同的。

六、两种不同的文化教学

/文化因素0和/文化知识0教学,说到底,都是以培养学习者的能力为最终目的的。正如语言的技能可以分项培养一样,与文化相关的能力也是可以有阶段性目标的。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语言技能的分项培养还是与文化相关能力的分段培养,都是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理论和教学实践发展的成果。与此相关,第二语言教学的培养目标也是逐步发展过来的,即从培养/语言能力0到培养/交际能力0,直到现在大家都公认的目标)))/跨文化交际能力0。

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0是第二语言教学从/就语言教语言0的传统窠臼中走出来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因为语言学家们认识到,语言作为社会交际的一个重要手段,/必须有其使用规则,否则语法规则就会没有意义0(戴尔#海姆斯1971)。海姆斯的这一发现,使乔姆斯基的/语言能力0说得到扩充和完善,原来只包含听、说、读、写等四项的/语言能力0发展为包含/合语法性0、/适合性0、/得体性0和/实际操作性0等重要参数的/交际能力0。其中/适合性0和/得体性0的实质是语义和语用的问题,这是文化在第二语言教学中立足的突破口,也是第二语言培养目标发展的重要标志。

随着/交际能力0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影响交际的因素不只是语义和语用上的。萨莫瓦尔(L.A.Sam ovar)和波特(R.E.Por ter)曾把影响交际的因素分为三个方面:(1)观察事物的过程,其中包括信念、价值观、态度、世界观及社会组织;(2)语言过程,其中包括语言与思维模式;(3)非语言过程,其中包括非语言行为,时间观念和空间的利用等(转引自陈天祥2000)。目前/跨文化交际0成为一个重要的科学领域,/跨文化交际能力0也自然而然地成为第二语言教学新的培养目标。与此相关,文化教学的范围、文化教学的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这一点,可以从欧美/文化教学0发展的历程中清楚地看到,他们从纯语言型课程到语言与文化兼并型课程、语言与文化融合型课程以及专门的文化课程,从把文化成作是/知识0到把文化看成是一种/行为0,其间的变化都深刻地影响着文化教学的范围和方式(陈申1999),而/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0和/对外汉语文化教学0正是这种发展变化的延续。

就教学目标来说,两种文化教学的最终目标都是为了培养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但承担的任务有所不同,/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0承担的是存在于语言形式之内的/文化0即/语言的文化要素0的教学,教学内容和范围应该在/语言0领域,即属于文化语言学的研究范围,教学的目的是/排除0语言理解和运用方面的障碍。其教学是以/教语言0的方式进行。这种教学,本质上是属于/语言技能0或/交际能力0的教学。/对外汉语文化知识教学0承担的教学内容则大于/语言的文化要素0范围,教学目的是/克服0交际中可能出现的困难,以便能够顺利进行跨文化交际。其教学方式既不等同于操练性很强的语言技能教学,也不等同于母语环境中灌输式的/第一文化0教学,而应是/第二文化0教学独有的一种教学方式。

区分以上两种不同的文化教学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在于:界定各自教学的内容和范围,探索出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式,明确各自在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中应起的作用,使两种不同的文化教学更加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

正如语言技能可以分项培养一样,两种/文化教学0也可以以不同的内容和不同的方式来实现不同层面的文化教学目的。虽然它们的最终目标都是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但承担的具体任务和教学内容以及与此相适应的教学方式都是不同的。理清二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岑麟祥译.中外社会科学名著千种评要)))语言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2.

[2]陈申.西方语言文化教学的演变与发展[J].世界汉语教学,1999,(1).

[3]陈天祥.文化语言学兴起及其启示[J].德州师专学报,2000,(16-1).

[4]程棠.对外汉语教学目的原则方法[M].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2002.

[5]戴尔#海姆斯.论交际能力[A].社会语言学译文集(祝畹瑾译)[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

[6]贺群.试对比分析对外汉语与少数民族汉语文化教学与研究[J].西北民族学院学报,2001,(4).

[7]刘芝琳,王瑞芝.外语教学中文化背景知识传授的思考[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1).

[8][德]马勒茨克.跨文化交流(潘亚玲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版.

[9]萨丕尔.语言学(陆卓元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

[10]盛炎.语言教学原理[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0.

[11]束定芳.语言与文化关系以及外语基础阶段教学中的文化导入问题[J].外语界,1996,(1).

[12]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高名凯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13]张公瑾.文化语言学发凡[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1998.

[14]折鸿君.试论外语教学与文化教学[J].甘肃高师学报,2001,(6-4).

[15]5辞海6缩印本/文化0条.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

[16]R.R.K哈特曼、F.C.斯托克.语言与语言学词典(黄长著等译)[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1.

[17]Sterm.H.H.Issues an d Options in La nguage Teaching(孟贵贤、王国萍摘译)[M].L ondon Oxfor d,1991.

The C ultural Factors in T eaching C 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and the Study of C ultural Knowledge T eaching

ZH A NG Y in

(Inter national College for Chinese Lang uage Studies,Peking University,Beijing100871) Abstract:T he culture reflected in the spheres of phonetics,gramm ar s,sem antics and pr ag-m atics,is reg arded as the cultural factors in the languag e and the important contents of the cultural factors teaching in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 e.The cultur e that ex ists in the rules of the social intercour se is the cultur al know ledg e and included in the cultural know ledg e teaching in the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 eig n languag e.The cultural factors teach-ing and the cultural know ledg e teaching are tw o related but differ ent kinds o f cultural teach-ings,although their final destinatio ns are bo th to cultiv ate the learner s.capacity of inter cu-l tural comm unication,they completely vary in the specific tasks,the teaching contents and the teaching methods adapted to them.

Key words:languag e;culture;cultural factor s;cultur al know ledge;cultural teaching

浅析对外汉语的词汇教学

浅析对外汉语的词汇教学 词汇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环节,一个留学生的汉语的水平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掌握词汇量的多少。词汇掌握量的多少还对留学生的汉语表达是否合适、得体有很大的影响。由于汉语是语义型语言,汉语的词汇一般都有其产生的理据,理解汉语词汇对于外国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因此,对外汉语教学工作者必须运用各种方法让留学生比较容易地掌握、理解汉语中的词汇,从而更好地习得汉语,顺畅地用汉语进行交流。 一、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方法 1. 词义理解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对于留学生来说,最难把握的就是汉语词义的理解,下面几种方法有助于外国学生对汉语词义的理解: (1)利用实体事物、手势语等来理解词语的意义。实体事物主要用于理解自然界中实际存在的事物,如“讲台”,对外汉语教学中,老师就可以结合眼前的讲台来告诉学生“jiang tai”这两个音节形式所代表的内容及意义。手势语主要用于帮助外国学生理解动词,如“招手”、“点头”等简单的动作就可以很方便地用手势语来向学生做出解释。利用实物、身势及手势向外国学生解释汉语词汇,主要利用这种方法的形象性,运用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 (2)以学过的旧词解释新词。用学生已经学过的汉语词汇来解释新词往往能起到很好的启迪作用。解释词时,教师可以先启发学生用已学过的词自己释义,然后再加以纠正和归纳。这样做很容易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教学目的。例如,在讲“和煦”一词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所熟悉的词“温暖”来理解词义;在讲“死性”一词时,可以用“死板”、“固执”等学过的词进行引导。用所学过的汉语词汇释义,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摆脱外文翻译的局限,还有助于他们正确地理解词义,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汉语表达能力,同时对复习、巩固所学过的词语也非常有效。 (3)在特定语境中理解词语的意义。语境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举足轻重。语境可使词义单一化、具体化。汉语中一些简单的名词可以用上面一种方法来解决,但也有很多是用上述方法不能解决的,那么不妨放在具体语境中来理解。如“干脆”,将这个词放在句子中就理解它的意思了,“她做事情很干脆”,“今天起床迟了,我们干脆不要吃早餐了”,这样,学生就会明白“干脆”在汉语中是一个口语词,是一个形容词,它可以表示做事快、利索的意思,又可以表示态度很坚决等,既讲明了它的词性,又说清楚了这个词的意思。 (4)利用反义词的词义对比性进行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汉语中存在大量的反义词,对外汉语教学者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反义词的词义对比性来进行汉语词汇教学,这种方法可以用于一些抽象性词语的理解。对于一些难于从正面讲清的词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与文化教学的衔接

每月一家 2007.091 文学教育 语言教学的内容是语言要素和文化要素共同组成的,对外汉语教学同样包括这不可或缺的两部分。关于汉语语言教学,目前已经有许多系统而优秀的成果,随着汉语和汉文化的推广和传播,对外汉语教学界越来越多地开始关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随之出现了一些专门介绍中国文化的教材,如《中国概况》、《中国文化史》、《中国书法》、《中国文化地理》、《中国文学》等,很多院校还开设了相应的文化课。这些文化知识对留学生了解中国、学习汉语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除了这种文化课上系统的文化教学,我们认为,文化教学还有很多是应该而且可以在语言教学的同时进行的。 在对外汉语语言教学中,词汇教学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同时也是和文化教学关系最为密切的内容,因为汉语的词汇里包含着大量丰富的文化信息。这里要谈的就是词汇教学与文化教学的衔接问题。 在谈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关于文化的界定。季羡林先生说:“凡人类在历史上所创造的精神、物质两个方面,并对人类有用的东西,就叫‘文化’”。也就是说文化包括表层的 物质文化和深层的精神文化。表层的物质文化包括文学艺术、科学技术、风俗礼仪等,深层的精神文化包括审美情趣、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等,即文化的精神内核。 以上两种文化在教学过程中是有一定层次的。表层的物质文化教学接受起来比较容易,所以在初级阶段的教学中应侧重于表层物质文化;深层的精神文化教学则难度较大,因为精神文化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深层内涵,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不容易理解,所以,到了中高级再介绍深层的精神文化。这是就文化教学的阶段性而言。(这种划分只是就总体原则侧重点而言,实际上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传授在每一个阶段都有所体现。)不管表层物质文化还是深层精神文化,可以说都离不开词汇的教学。这是因为语言中的词汇中蕴涵着丰富的文化信息,不同语言的词义由于历史、社会生活、风俗习惯、心理素质以及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影响会形成不同的民族特点。因此,从词汇中可以反应很多文化要素,这就使得我们可以通过词汇教学来传授文化知识。下面结合实例分阶段讨论一下词汇教学和文化教学的衔接。 在初级阶段进行文化教学 时,可以通过词汇教学传授文化背景知识。如:解释“聘礼”、“迎亲”等词汇时介绍中国的礼俗文化;介绍“姑妈”、“姨妈”这些亲属称谓时,可以对比汉英亲属称谓的不对称性来介绍中国传统的家庭观念;解释“龙井”、“旗袍”等词汇时介绍中国的饮食、服饰文化;遇到“中秋”、“端午”等节日的词时,可以介绍与之相关的风俗和节日来历;解释“京剧”、“唐诗”等词汇时介绍文学艺术文化;解释“胡同”、“园林”等词汇时介绍中华民族的建筑文化。这样留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又了解了中国文化,既有利于他们了解中国,又能增加学习汉语的兴趣。而到了中高级阶段,再介绍深层的精神文化。 精神内容的教学,比物质文化的教学困难得多,除了讲授词汇和成语的表面意义之外,还要介绍较深层次的引申意义。比如不同文化对同一动物不同的隐含意义,大家所熟知的“狗”在东西方文化中就有截然不同的感情色彩,这样在介绍到相关词或熟语时就要介绍相关的隐含义;同样的例子还有对“鼠”的不同态度,中国文化贬鼠,有“鼠辈、鼠目寸光、鼠窃狗盗、贼眉鼠眼”等;而英语mouse却可喻指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与文化教学的衔接 石 瑛 硕士论坛

浅议对外汉语文化教学

浅议对外汉语文化教学 随着当今汉语热潮的不断升温,对外汉语教学事业也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本文就对外汉语文化教学进行了探讨。 标签:对外汉语教学文化教学语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高,国际地位不断提升,汉语在国际交往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对外汉语教学便应运而生。对外汉语教学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它在当今汉语热潮不断升温的情境下,对外汉语教学事业也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 我国的对外汉语教学已经经历了五十多年的发展,对外汉语教学便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模块。它的教学模块大致分为四种方式:即口语教学、语法教学、汉字教学和文化教学。现如今,口语、语法和汉字教学已经形成了较为稳定的教学模式,而对于文化教学而言,各方学者所持有的意见却各不相同。因此,就如何处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关系,就成为各学者争论的焦点。 外国人学习语言,主要是离不开对文化的学习,而语言教学也离不开文化的教学。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教学,但都是不可替代的,各有各的特点。任何一门语言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必定具有一定的社会功能。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认为:“语言是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的。”因此,我们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必定需要对文化进行学习,而语言与文化也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同样的道理,我们在对留学生进行本地语言教学的同时,也脱离不了对相应的中国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等文化的教学。但在文化教学中我们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深入研究教材文本,完善对外汉语文化教学 教材文本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教学的模本。对外汉语教材通过多种方式展现中华的文化。首先,直接呈现方式,即通过介绍文化方面的话题,向留学生直面的叙述文化内容;其次,间接呈现方式,即文化内容包含于文本的词语、句子和语段之中,并不是直接的叙述;最后,潜在的呈现方式,即深藏在文本的深处,我们需要深入挖掘方可呈现,如文本内容的深层涵义和思维方式等特征。 目前,本校所使用的教材为《新实用汉语教程》,基本上每篇课文后,都有英文或俄语注释,对于文化内容的介绍比较详尽、全面,但是课文中的文化因素则比较零散。而且教材中,文化因素的导入方式主要有:课文、练习题、课后注释(包括英文注释和中文注释)、图片、照片、表格等几种,教材关于文化方面的欠缺,还需要老师的积极补充。据统计,教师传授文化方面的内容,教材中已有的仅占37%,60%以上是老师自己补充。比如:《新实用汉语课本3》第31课中国人叫她“母亲河”课文中融入了中国的人口问题,中国最高的山峰,中国的第一大河,黄山的景色以及黄山上的“迎客松”。以此为点进行辐射延伸。中国拥有23个省、四个直辖市、五个自治区和两个特别行政区。中国地域辽阔,祖国拥

论文浅析对外汉语教学的方法

浅谈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方法 论文题目:浅谈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方法 作者:******* 专业:对外汉语

目录 容摘要..........................................................(第2页) 关键词..............................................................(第2页)引言..................................................................(第2页)(正文)............................................................(3—13页)结语.................................................................(第13页)参考文献.........................................................(第14页)指导教师.........................................................(第14页) 字体要求:题目:黑体三号加粗 正文:仿宋四号 单倍行距 A4纸设置左右边距为3.0 上下边距为2.4 小标题加粗显示

浅谈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方法 容摘要: 语法是语言的三要素之一,语法教学在各个语种的语言教学中 都是教学的重点。在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根据教学容和学生的特点,灵活运用诸如实物道具法、对话法、演示法、比较法、格式化 等各种教学方法,可使学生更有效地进行汉语学习。 关键词: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法、教学方法 引言: 汉语事业日益繁荣,学汉语的人数越来越多,“汉语热”已经成为全球语言交际系统中的一个普遍现象。第二言教学中,语法教学一直以来都是重中之重,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也不例外。由于语言类型的不同,长期以来,不少留学生都反映汉语语法难懂难学,作为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我们有义务了解并研究或是解决怎样教好汉语语法。吕叔湘先生曾说过:“学习语言不是学习一套知识,而是掌握一种技能”。因此,对于留学生的语法教学绝不能大讲特讲语法知识,讲授语法的目的是为了使其了解汉语语法的特点,掌握语法的规律,引导学生了解和灵活运用语法规律,并能够准确无误地用汉语进行交流。然而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语法枯燥无味,因此我们应该探究正确的教学方法和技巧,以便有效地利用课堂时间,提高教学效率,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外汉语教学中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综述

对外汉语教学中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综述 一、引言对外汉语教学成为一门正式学科的历 史还不到两百年[1],但是学者们对于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 言与文化关系的讨论却没有停止过。同样,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一直也是饱受争议的对象。语言教学的研究早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就已经成为对外汉语学界的探讨话题,语言教学与对外汉语教学紧密相关,很少有人去质疑它的地位(限于年代久远,本文所涉及到的研究以20 世纪90年代之后的文献为主)。但20世纪90年代之后,随着文化的渗入,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被推上风口浪尖被迫进行对比,对二者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地位的争论也未曾间断。到21世纪,对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关系的研究基本上形成 了定论――将文化作为教学因素导入对外汉语课堂教学。因此,这时期的研究主要以“如何有效地将文化导入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为主。 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对外汉语教学语言与文化关系 的研究中主要盛行着两种观点:一种认为传统的对外汉语教学模式以纯语言教学为主,忽视了文化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影响。并且提出语言只是文化的一部分,语言的教学不能离开文化的教学。对外汉语教学不仅是一种语言教学,也是一种文化教学。因此,主张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提升文化

教学的地位,打破传统的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纯语言教学,以此来建立一种新的对外汉语教学模式――语言文化教学 或者称“文化语言教学”。另一种则认为对外汉语教学本来 就是语言的教学,文化只是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的辅助因素。主张减少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确保语言教学的首要地位。 21世纪期间,对外汉语教学事业以及汉语国际传播事业的蓬勃发展,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依然是对外汉语教学以及汉语国际教育研究领域的热议话题。在这期间,由于孔子学院的开办,使得文化教学的呼声日益高涨。这时期的研究主要以“如何有效地将文化导入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为主。总体上看,21世纪在有关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研究中重心已经开始偏移,具体表现为从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争议探讨到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文化导入的研究。 二、相关研究综述 (一)初探阶段 在众多的研究之中,金路(1993)可以作为语言教学地位发生变化的正式开端。文章明确提出了语言教学以语音、词汇、语法、汉字的教学为主,语言教学是一种纯语言的教学,是传统的对外汉语教学模式[2]。并且认为这种传统的 对外汉语教学模式存在重语言轻文化的问题,即注重语言本身而轻视语言行为。于是,开始提倡将语言与文化综合起来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2008.10(下旬刊)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褚一亭 (湖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武汉430068) 摘要本文着重探讨了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问题,明确了文化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提出了在教学中应注意的五点建议。 关键词对外汉语文化文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H1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94(2008)10-086-02 “文化”一词,有着丰富的内涵,不同的学者对文化都有着不同的理解。从广义上来说,文化可以分为物质文化、智能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四种类型,包括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则主要是指精神文化,我们一般说的“文化”,大多也是指精神文化。 根据这一定义,语言属于文化中的制度文化。语言系统本身就是一种世代相传的社会惯例,言语行为也是人们的一种社会行为。而且语言对人们的言语行为具有制约性,人们的言语交际行为必须符合社会惯例,否则就会受到社会的指责和干预。这正是制度文化的主要特征。此外,语言也是精神文化的一种具体反映,受到精神文化的制约。因此,一方面,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另一方面,语言又是反映其他文化面貌的镜子,是文化传播和继承的工具。 由于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又是文化的载体和文化发展的基础,所以语言最能反映民族文化的特征和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不同民族的不同价值观念、是非标准、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社会制度等,都可以从不同民族的语言中找到根据。语言中的这些文化因素,广泛体现在语言的词汇系统、语法系统和语用系统中。从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的角度研究语言,就必须研究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人们学习语言,必须同时学习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进行语言教学,必须同时进行跟语言理解和语言使用有密切关系的文化背景知识的教学。因此,在第二语言教学过程中,文化教学历来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同时,从另一个角度看,随着当今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各国之间的来往日益频繁,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与摩擦也日益增多。这就决定了我们在进行对外汉语教学时要更加注重文化因素的教学,对跨文化交际进行深入的、系统的研究。在跨文化交际的环境中,如何顺利地完成跨文化交际,并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很好地传播中国文化,应是一名合格的对外汉语教师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 因此,无论在传统的语言教学领域,还是适应新时代的需要,文化教学都是对外汉语教学不可回避的问题。要真正理解中国文化,必须掌握作为该文化载体的汉语;相应地,要学好汉语,也必须同时学习汉语所负载的中国文化。越是深刻细致地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以至生活细节,就越是能准确地理解和使用汉语。下面,我就将对这一问题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正确处理文化差异,做好文化背景知识的教学 语言是文化的反映,文化对语言的影响,深刻反映在语言系统的各个子系统中。中西文化传统和思维方式的差异,导致了中西语言的巨大差异。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在深刻理解中国文化的基础上,深入浅出地将之传授给汉语学习者,使之理解中国文化中特有的文化因素,将母语文化的负迁移效应降到最低。 例如,封建制度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长期存在,使中国人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宗法观念,特别看重家族、人际关系。这反映到语言上,就形成了汉语中划分极为细致的亲属称谓系统。以英文为例,英文中的“A U N T”一词,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就有“姑姑、婶婶、姨妈、舅妈、伯母、阿姨”等与之对应,方言中的表述则更为丰富。而西方由于对家庭、人际关系较之中国看得淡薄,家庭成员较少,因此表现在称谓上也比较简单。初学汉语者,在面对汉语中如此丰富的表达时,难免会产生无法理解的情况。因此,在讲解这些亲属称谓词时,对外汉语教师就需要向学生讲述清楚中国这一独特的文化现象,并应着重区分各个称谓的不同之处和用法,以免学生出现误用。 又如,在西方的语言中,常常用狗来比喻忠实的朋友和可爱的少女。而在汉语中,用狗来比喻人时,一般都是贬义。这种差异显然跟中西的不同文化传统有关。中国人养狗主要用于看家护院,而看家狗对主人很温顺,对陌生人则很凶狠。所以中文中有“狗奴才”、“狗腿子”、“狗仗人势”等词语,并继而衍生出诸如“狗眼看人低”、“狗嘴吐不出象牙”、“狼心狗肺”等词。对于对狗怀有好感的西方人,对这些词语往往不能理解,甚至产生误会,认为中国人对动物不友好。又如日语中用“乌龟”象征长寿,而汉语中“乌龟”是骂人的话。在这种时候,对外汉语教师也有责任对这种观念进行纠正,为学生讲解汉语中“狗”这一意象的丰富文化内涵,告诉学生在中国文化中狗的本来意义就是忠诚,上述现象只是这一本义的衍生和极端化发展,在汉语中也不乏“狗不嫌家贫”这样的正面表述。而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本是“四灵”之一,地位崇高。 由此可见,文化教学对于汉语学习者理解和接受汉语中的一些特有现象极为重要,只有充分体会到这些语言要素的文化内涵,才能使学习者在日常交际中正确得体地使用这些表达方式。 二、专门性文化教学与交际性文化教学相结合 文化本身是一个自足的完整体系,同时鉴于文化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因此,有必要单独开设一门中国文化课程,由专门的教师,系统地向汉语学习者讲解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在授课的时候,要时刻牢记授课的具体对象,因此,不能像向中国学生讲解中国文化一般深入具体,对很多问题只需要介绍最基本的事实即可,在专门问题上,不需要挖掘过深。这一方面限于教学时间的有限—— —文化教学毕竟是为语言教学服务的,另一方面也考虑到学习者的接受能力。同时,在这一基础上,又要力求做到内容广泛,多科综合,除了讲授学生较为感兴趣和了解较多的历史、思想、文学之外,对于他们不甚熟悉的科技、建筑和工艺等方面也要多方涉及,使其得以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文化体系。另外,因为授课对象来自世界各地不同民族和地区,而每个地区都有自己光辉灿烂的文化传统,因此,在讲解中国文化的过程中,有必要将每个时期的中国文化情况与世界的情况做些比较,帮助学生把中国文化的发展放在世界史的透视之中,形成一种更为广阔的文化视野。 同时,由于文化对语言的影响,具体体现在日常的交流之中。如汉语中的敬语与谦词,道谢与道歉方面的特殊性,就只能在交际活动中得以体现。例如,中国人在宴请时,无论菜肴多么丰富,总习惯说“没什么好菜,没什么像样的菜!”之类的客套话;受到他人称赞时,总会说“哪里,哪里!”这些礼貌用语,常常会引起外国人的误解,被认为是对自己的不敬和缺乏自信的表现,这就需要在具体的交际活动中得到解释和训练,使汉语学习者理解并习惯汉语中的类似表述,并学会在交际中自觉运用。又如,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熟语教学历来是重点,也是难点。熟语包括成语、谚语、格言、俗语、歇后语等等,它们是定型的词组或句子构成的“语言块”,其中既沉淀了深厚的汉民族文化特色,又凝聚了人们共同的生活感受。如 语文教学86

浅析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因素1

浅析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因素 中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璀璨的文化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以及周边的国家。今日我国在国际地位的提高,对外的交流也日趋紧密。汉语不仅仅是使用者最多的母语,而且是很多外国友人去学习和想要学习的语言。学习汉语目前成为了一股势不可挡的潮流。 这股“汉语热”实际上是“中国文化热”。对外汉语教学承担着语言传播和文化传播的双重任务。所以在对外汉语热的背景下,对外汉语的教学显得很重要。 对外汉语教学的历史,在两千五、六百年前周末《周礼》及秦汉之初《礼记》中所提到的通译已见端倪。而外国人或外族人真正大批到中国学习汉语,则始于汉代(“匈奴遣子入学”) ,盛于唐代,明、清也出现过热潮,这都指来华学习。 日语,韩语都是从汉语发展而来,然而汉语的某些表达并不适合于日语,韩语。这是 因为语言是在人类社会生活日渐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人类所特有的来表达观点、交流思想的符号系统,这套符号系统总是代表一定的意义和内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培养和提高学习者利用汉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一个社会的语言是该社会文化的一个方面,语言与文化的组成部分,其特征表现在:它是学习文化的主要工具,人们在学习和运用语言过程中获得整个文化。由此可见,语言和文化关系密切,语言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可以说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内容,语言反映文化,文化决定语言。学习一种语言,就应该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与该语言相关的文化背景和知识。由于各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社会制度、生活环境和生活条件等各不相同,所以不同民族也就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这些区别自然又造成了表达方式的不同。而人们在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时,总离不开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因此,要想准确的理解和掌握一个国家的语言就必须了解该语言所属的文化,否则就很难掌握这一语言。而对于像中国这样有着几千年文化传统的文明古国,文化对于语言的影响极大,如果第二语言学习者在学习汉语时,不准确把握有关语言的文化 内涵及相关的社会习俗背景,就很难掌握汉语的精髓,灵活而准确地运用汉语进行交际。所以,将中国传统文化导入对外汉语教学可以让学生真正学到纯正、地道的汉语,也可以更好的理解东方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是一种文化符号,承载着丰富而深厚的历史文化信息,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价值。汉字作为一种历史悠久且具有表意特点的文字作为古人心理和思维活动的产物,其实在记录语言、传递概念的同时,也记录和传载了种种文化信息。作为一种具有表意特点的文字,汉字在其形义之间、音义之间,以及意义变异的联系中,常常折射出古代社会的某种文化信息。因此,对外汉字教学作为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组成分,在中国文化的传播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汉字是因它记录的词(语素)的意义而构形的。构形时选择什么形象,采用哪些物件组合,或者要受到造字者和用字者文化环境和文化心理的影响。因而,汉字的原始构形理据中必然带有一定的文化信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如果将这些隐藏在汉字背后的造字理据与汉字文化揭示出来,不仅能增加汉字教学的形象性和趣味性,加深留学生对汉字的进一步认识,同进还有助于他们理解、掌握汉字并了解中华文化。 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将对外汉字教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结合呢?运用字理识字

试论对外汉语词汇教学

【黑龙江史志2009.16(总第209)】 一、目前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现状我国从系统地产生对外汉语教学专业一直到现在,主要应用了三种教学方法,分别是:以句型训练为主的直接法;以培养学生交际能力为目标 的“结构—情景—功能”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还有“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但以上三种模式都是侧重于语法教学。也就是说,近年来我国的对外汉语教学一直是把语法放在教学 的中心位置的,词汇教学一直没有受到重视。目前,已有很多 语言学者强调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词汇部分应该受到重视, 提倡“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心论”[1] 。近年来,已有许多探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方法的论文问世,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周祖谟曾经说过“词汇教学是要贯穿全部教程里的,要有系统有计划地加以布置,在进行教发音和会话的时候就可以教很多词汇”,这句话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词汇在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但是现阶段词汇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还是没有得到它本身应有的重视。“据统计,我国对外汉语教学核心期刊《语言教学与研究》1979—1999年这二十年间的汉语词汇研究类论文共104篇,而汉语语法研究类论文共355篇;在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类全部279篇论文中,专门论及词汇教学的论文14篇,仅占5%.在1999年8月第六界世界汉语教学讨论会的211篇入选论文中,涉及词汇与词汇教学专题的论文只有24篇,只占11%。”[2] (张旺熹,2000)二、对外汉语教学中词汇教学重要性贾颖(2001)指出[3],词汇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多年来,词汇教学是在对语言材料的学习过程中完成的,始终处于附庸的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种情况下,由于没有系统的词汇教学,学生不知道汉语词汇跟汉字的密切关系,学习和记忆起词汇困难很大。因此,在适当的时候,在一个特定阶段,以词汇教学为纲,遵照汉语词汇规律,按照记忆的心理规律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词汇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胡明扬(1997)从语言的实质情况着眼,认为“语言说到底是由词语组合而成的,语音是词语的具体读音的综合,语法 是词语的具体的用法的概括,离开了词语也就没有语言可言[4]。李如龙、吴茗(2005)也认为,“学习语言,词汇是基础,它应当贯穿学习的始终[5]。汉语的词汇体现了语音的结构和变化,组成语句又体现了种种语法关系,学习词汇也连带学了语音和语法。词汇教学的效果直接影响着留学生汉语的整体水平。”杨惠元(2003)[1] 大胆提出要“强化词语教学,淡化句法教学”,也就是说,在整个对外汉语教学中,词语教学自始至终都应该放在语言要素教学的中心位置。何干俊指出,“留学生觉得汉语难学、难记,甚至最终放弃学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词汇的问题。词汇教学在语言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服务于培养留学生的听、写、读、说的语言技能。”[6] 陈贤认为,对外汉语教学从总体上效率比较低的原因主要是词汇量的问题没有解决,词汇量不足是学生汉语交际时遇到的最大困难[7]。从以上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到,词汇教学的重要性已经得 到了广泛的认同。然而, 从现实研究的角度来看,据张和生先生(2005 )[8]的统计,2002年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语法研究与词汇研究的比例是 3∶1。在2005年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总计135篇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汉语本体及习得研究的论文 中,词汇研究类论文仅33 篇。可以说,虽然人们认识 到了词汇教学的重要性,但相关的研究工作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展开,尚没有达到应有的广度与深度。三、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理论基础———汉语词汇系统的 特点和规律性刘叔新(1990)认为,词语结构组织才是词汇系统性的表现:“现代汉语词汇是否成为体系,取决于它当中的同义组、反义组、对比组、分割对象组、固定搭配组、特定搭配组、互向依 赖组、 单向依赖组、挨连组、级次组以及同素族等11种真正词汇本身内部的词语结构组织的综合情况如何。”[9] 他同时又注意到并反复强调词汇系统的特殊性:“现代汉语词汇作为一个体系,并不很完善或充分。”现代汉语词汇系统成员众多、结构松散、层次看上去既不充分也不完善,每一个词语几乎都有自己的个性,缺乏统驭全体成员的能力。词汇系统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和外部环 境的演变,形成了一个有序、开放的复杂系统。词汇系统按 “核心层———稳层———边缘层(新词、新语、新义)”三个层次逐渐推演的生成和开放系统。以语素和单音词为主的核心层是纷繁复杂的词汇系统内一个可控的稳定量。它的存在,使整个词汇系统虽然有新旧词语的不断更替,却始终能保持一种流动的平衡状态(Steady State ),从而保证了词汇的连续性和创造性,达成创 造性和连续性的合谐统一[10]。 稳层和边缘层是构词材料稳定成品的部分展示,它永远不可能囊括尽所有的词汇成员。词 汇三层间的相互交流衍生,充分展示了词汇系统生成、开放、自组织这三大特点。四、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主要方法词汇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环节,一个留学生的汉语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掌握词汇量的多少,词汇掌握量的多少还对留学生的汉语表达是否合适、得体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对外汉语教学工作者必须运用各种方法让留 学生比较容易地掌握、理解汉语中的词汇,从而更好地习得汉语,顺畅地用汉语进行交流。结合从对外汉语教学中得来的一些经验,以及从论著中获取的理论知识,下面对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方法作一个粗略的总结。(一)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对于留学生来说,最难把握 的就是汉语词义的理解,下面几种方法有助于外国学生对汉语词义的理解:1.利用实体事物、手势语等来理解词语的意义。实体事物 [摘 要]在对外汉语语言要素教学中,词汇教学占有重要的位置,要搞好词汇教学,必须根据汉语词汇的本身特点和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特点,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本文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现状出发,从对外汉语教学中词汇教学的重要性、 词汇教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主要方法等方面对对外汉语词汇教学进行了论述,以期望有助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实践与理论研究。 [关键词]对外汉语词汇 词汇教学方法 !!!!!!!!!!!!!!!!!!!!!!!"!!!!!!!" !!!!!!!!!!!!!!!!!!!!!!!" !!!!!! !" 试论对外汉语词汇教学 李双梅 (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桂林541004) 135

对外汉语教学与修辞文化

对外汉语教学与修辞文化 对外汉语教学与修辞文化 语言蕴藏着民族文化的内涵,是民族文化精神的表征。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汉语修辞特征往往与汉文化思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因 为汉语修辞就是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修辞现象是一种外部因素影响与制约下的一种内部语言结构的生成活动。外部因素主要指题旨、情境与文化语境;文化语境包括历史 的与现代的,是其中关联紧密、至关重要的一种关系,它决定语言 内部词语与句式的选择和调整。具体到汉语中的修辞文化,我们还 要了解汉文化及汉民族的文化心理。 1.修辞现象的文化心理 第一,炼字与求新求异的文化心理。常用的修辞手段是使词语变异,突破一般词语搭配的习惯,比如临时改变词性,临时仿造词语,成语的活用和翻造。比如我们说一个人是“气管炎”,就是因为 “气管炎”和“妻管严”谐音而有了新的含义。第二,认同与谦逊 的文化心理。受儒家文化影响,谦逊、谦和是汉民族文化心理的重 要组成部分。我们用生活中的实例来说明:中国人之间拉家常的时 候常常问一些能拉近彼此距离的问题,来达到一种认同,比如:你 今年多大了?你家孩子多大了?在送别时,我们说:“慢走,走 好!”“别送了,请留步”,突出了谦逊的心理特征。第三,求吉避 凶的文化心理。戴昭铭曾说:“耽于语言幻想大概是因为李泽厚说 的中国人‘乐感文化’的国民性表现之一。”这里的“乐感文化” 体现在汉民族在生活中处处讲究“讨个好彩头”,如短信中的祝福语,命名(人名、地名、商店名)的'含义。第四,追求美辞的文化心理。其中包括以“均衡”为美的审美心态。体现在修辞里的对偶和 排比,诗歌里的平仄和押韵;追求“典雅”“含蓄”的审美心态,体

对外汉语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大全

对外汉语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大全(354个)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音教学 ★对外汉语语音教学原则与方法 ★汉语语音声母特点研究与对汉语教学研究 ★汉语语音韵母特点研究与对汉语教学研究 ★汉语语音声调特点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论对外汉语声调教学 ★外国留学生语音偏误分析 ★专业待写论纹请加Q扣一五六六贰零伍 ★初级阶段留学生语音习得偏误分析与教学策略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词汇教学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原则与方法 ★新词语研究及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网络词语的特点研究及在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词的色彩意义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 ★留学生使用汉语惯用语的偏误分析及对策 ★惯用语与对外汉语教学 ★“字”本位理论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 ★中高级阶段留学生词汇习得偏误分析与教学策略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及研究述评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法教学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原则与方法 ★汉语被动句式研究及在对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汉语存现句研究及在对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汉语“是”字句研究及在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论对外汉语中“被”字句教学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研究综观 ★语义指向分析与对外汉语教学 ★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序教学 ★韩国留学生“了”学习得的中介语分析 ★日本留学生“了”学习得的中介语分析 ★现代汉语“了”字句学习偏误分析及对策 ★对外汉语教学中“是”字句偏误研究 ★否定副词“别”“不”使用上的差异及其偏误分析 ★结合“有”字句的特点分析“有”字句使用中的偏误 ★“差点儿(没)VP”格式意义及其对外汉语教学设想★“V+介+NP”与“介+NP+V”结构中介词的语法特征★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字教学 ★对外汉语汉字教学原则与方法 ★从汉字构件角度谈汉字教学 ★汉字的结构特点与对外汉语教学 ★从汉字的理据性对对外汉字教学 ★浅谈汉字性质与对外汉字教学

浅析文化因素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影响

浅析文化因素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影响 一、“龙”在中国文化中的含义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民族精神的结晶、更是我们引以为傲的精神寄居所。中国人被称为“龙的传人”。《说文解字》中载:“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尔雅·翼·释龙》则提道:“龙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項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可见龙是多种动物的合体,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它并不是现实中的某种动物。封建社会龙成了帝王的象征,据记载,最早穿龙袍的帝王是周天子,宋代以后服饰上有关龙纹的限制越来越多,到明代龙纹已经被皇家所垄断。古代帝王把自己说成是“龙的化身”,以此树立自己的权威,因而龙也就成为封建集权帝王统治的象征。到现在,龙已经是中华民族的符号,“龙的传人”已经响彻世界各地。 二、“龙”在西方文化中的含义及中外对比 看过国外大片的人会了解西方的龙和中国的龙是不一样的。西方的龙更像是喷火的恶魔,是邪恶的象征。西方的dragon在基督教的《新约全书》的启示录中被描述为邪恶的“古蛇”“魔鬼”“撒旦”,因而在西方,龙总是与邪恶等同。 对龙的态度不同实质上就是东西方文化的不同,这也引起了跨文化中关于龙与dragon互译的问题。无论是一些正式的外交场合还是民间交流,人们总习惯把中国的龙译为dragon,这也引起了一些国人的不满,他们认为把中国龙翻译为dragon,有损中国的形象,不利于中国文化的传播。的确对于一些不了解中国的国家和民众来说,dragon是邪恶的象征,而中国人却是“龙的传人”,这不免会对中国有所误解,不利于中国对外形象的树立。 三、中国龙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体现及教学建议 中国文化中充斥着龙的因素。在中国姓氏中,以龙为名的不胜枚举,像李小龙、成龙更是响彻世界的“龙的传人”。在中国的地名中,以龙为名的就更多了。总之,“龙”是学习汉语乃至中国文化中不可忽视的因素。那么,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如何恰当有效地为学生介绍以龙文化为代表的汉语呢? 1.直接法 对外汉语教学中有一种方法叫直接法,就是通过展示图片或者做动作等方式给学生留下直观的印象,从而使学生学会某个生词。教师在讲解龙文化时,可以直接展示中国龙的形象,通过简单的动画及视频向学生介绍龙在中国的象征意义。在初级阶段,可以通过讲授一些关于龙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在中高级阶段,则可以适当讲解有关龙的成语歇后语的意义,让学生彻底了解龙在中国的特殊含义。

谈对外汉语教学与中国文化的结合

谈对外汉语教学与中国文化的结合 [摘要]中国文化深层次渗透于汉语言中,使汉语成为中国文化的特殊标志,因而学习汉语必须深刻理解中国文化,树立文化习得意识,重视中国文化在汉语释义中的作用,以及汉语词语对中国文化内涵的依托。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要具有渗透中国文化的意识,以提高汉语学习的效果。 [关键词]中国文化对外汉语教学汉语技能专业术语 目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怎样把传统文化教育与语言技能训练结合起来已成为越来越多人关注的问题。中国文化与汉语是密不可分的,中国文化深层次渗透于汉语言中,汉语成为中国文化的特殊标志,所以学习汉语必须深刻理解中国文化,否则要学好汉语是不可能的。 一、树立文化习得意识,运用文化语言观来指导对外汉语教学 在长期的语言教学过程中,工具主义语言观在语言教学和研究中起着主导作用,使人们只注意对语言系统内部组织规律的学习和研究,忽视了对制约工具使用的外部因素的学习和研究。其结果是:使语言学习者只能学到静态的语言知识,而不能学到运用语言的知识;使他们只能了解语言符号的语言意义,而不能真正把握言语的语用意义。“文化语言观”是从文化的角度学习语言,不是把语言视为独立于文化系统之外的语符系统,而是把语言系统视为文化大系统的要素之一,是构成文化大系统其他要素赖以存在的基础。它强调,学习语言必须学习文化,要求学习者在学习目的语时,要大量接触所学语种的文化,注意考虑语言以外的行为和各种环境,养成一种强烈的文化习得意识。 二、中国文化在汉语释义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中国文化里关于中国文字的起源有着几种不同的传说和记载。如其中一种是《易经·系辞》上有关八卦产生的记载:“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象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者诸身,远取诸物,于是使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包牺在“仰天”“俯地”以及观察天地之间万物后,

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内涵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d17452551.html, 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内涵 作者:徐青 来源:《河南教育·中旬刊》2008年第06期 摘要: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由于不同民族对事物属性的认识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因而在语词的理解上就会存在偏差,这就给语词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语言文化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语言教学;对外汉语;语词;文化内涵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对外汉语教学的作用和意义愈来愈显示出重要性。一般而言,对外汉语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汉语的语音、语词、语法等,较少涉及汉语言当中的文化内涵,但是,由于语言是人类文化的重要载体,因此对外汉语教学不可避免地要同文化传授结合起来。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统一性,是对外汉语教学最根本的一个特性。有语言学家将文化教学称为语言教学的第五维面,与听、说、读、写四项技能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语言是人类表达意义的一种工具,同时还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德国语言学家洪堡特说:“语言与人类的精神发展深深地交织在一起,它伴随着人类精神走过每一个发展阶段,每一次局部地前进或倒退,我们从语言中可以识辨出每一种文化状态。”词汇是构成语言的重要成分,同时也凝聚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每一种语言在词汇上的差异往往体现出强烈的文化特征。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由于不同民族对事物属性的认识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因而在语词的理解上就会存在偏差,这就给语词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例如,“月亮”一词,中国人往往联想到“思乡”,其感情基调是忧郁的、伤感的;而西方人则常常想到“蜜月”,其感情色彩是温柔的、甜蜜的。这样的具有文化差异的语词在汉语中非常多,具体有以下类别。 一、能够体现汉民族文化的独有词汇 能够体现汉民族文化的独有词汇具有独特民族文化内涵的语词,主要包括:1.反映汉民族特有文化的节日词汇,如中秋、寒食、春节、端午等指称民族传统节日的语词,蕴涵着浓厚的文化特色;2.汉民族的历史、传说和文学作品所特有的人物词汇,如孟姜女、曹操、关羽、穆桂英、林黛玉等,这些词汇往往具有象征和隐喻意义,譬如“曹操”可代指乱世奸雄,“林黛玉”可代指多愁善感的女子;3.指称汉民族传统食物的词汇,如饺子、豆腐、粽子、麻花等,而对于西方人而言,他们的语言存在着这些语词的缺失现象;4.反映汉民族独有的政治、经济和意

语言文学毕业论文浅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词汇教学

浅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词汇教学 浅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词汇教学的毕业论文怎么写,为你提供一篇 范文参考,希望您喜欢! 论文内容摘要:词汇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随着世界范围内“汉语热”现象的出现,关于如何提高词汇教学效果的探讨也越来越成为研究的重点。本文主要从词汇教学入手,通过对对外汉语教学中词汇教学的目标和任务、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拓展和教学实践等几方面进行了全面论述,从不同角度对词汇教学的深层问题和教学方法做出思考。 词汇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近年来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词汇教学越来越得到大家的重视,几乎每一篇关于词汇教学的论文中都谈到了词汇教学的重要性。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词汇教育的重要性做了详细论述:杨惠元先生从词汇教学与句法教学的关系角度提出“强化词语教学,淡化句法教学”①的观点;齐春红先生从认知语言学理论的角度对词汇教学的关键作用进行了理论阐释,详细论述了词汇教学的特点与认知理据②;胡明扬先生以语言的实质情况为视角,认为“语言说到底是由词语组合而成的……离开了词语也就没有语言可言。”③ 总之,词汇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因此,从不同角度对词汇教学的深层问题和教学方法做出思考,对于提高对外汉语教学效果、提升留学生语言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 词汇教学的目标和任务

词汇是语言学习的基础,它贯穿学习的始终,词汇教学的效果也直接影响着留学生汉语学习的整体水平。汉语的词汇体现了语音的结构和变化,组成语句又体现了种种语法关系,因此,词汇的学习也涉及到语音和语法。词汇的本质就是人们对现象的分类、归类和命名,词汇具有音节的整齐性、组词的灵活性以及复合词的构成方式跟词与词的结合方式的一致性等特点④。词语教学作为提高学生汉语认知能力的一门教学是必不可少的,关键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词汇教学内容应该包括什么,如何通过对词汇本质和特点的把握来实现词汇教学的目标?笔者认为:以汉字为基础的词汇讲解是基础,因为学生学习汉语有一个很重要的目的是要与中国人交流,能够应用。所以对外汉语中的词汇教学要能够让学生把自己学到的汉语应用起来,就是教给他们如何应用和怎样应用,让他们分清日常口语词汇和书面语词汇的不同,并加以运用。同时需要学生明白,书面语词汇与口语词汇并不是截然分开的,很多时候书面词汇的东西也需要在口头上来表达,在初等阶段需要的是汉字(语素)与基本词汇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词汇认知能力是词汇教学的重要目标,词汇认知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具体表现为词汇意思表达的准确性、词汇运用的正确性和词汇使用的得体性,这种能力要建立在语言知识和相关文化知识的基础上。词汇教学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任务非常繁重,因此教学要分阶段、有侧重地完成目标。 二.词汇教学的难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