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2015修订版第一章基础心理学知识点

2015修订版第一章基础心理学知识点

2015修订版第一章基础心理学知识点
2015修订版第一章基础心理学知识点

基础心理学知识点

心理学概述(基础心理学、应用心理学)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及活动规律的科学。

基础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的规律。其总结出来的规律,来自于心理学的各个分支,又对心理学各分支的研究都具有指导的意义。

●心理的本质:

1) 脑的机能;(心理是大脑活动的结果,却不是大脑活动的产品)

2)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自己)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

心理是能动的、主观的反映

心理是自然和社会相结合的产物。

心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中间科学,或叫边缘科学。

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学派的纷争

●(一)构造心理学:冯特和铁钦纳是构造心理学派的创始人。

采用内省实验的方法,分析意识的内容,并找出意识的组成部分,以及它们如何连结成各种复杂心理过程的规律。

(二)机能主义心理学:詹姆士

主张:意识是一个连续的整体,心理学应该研究心理在适应环境中的机能作用。

●(三)行为主义:华生

研究刺激和反应之间的关系是行为主义学派的主要特点。典型的环境决定论

(四)格式塔心理学

整体不等于部份的相加

(五)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

人的心理包括: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

人的心理结构:本我、自我、超我

人本主义心理学

● 人本主义心理学被称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代表人物为罗杰斯和马斯洛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特点是:

1) 人有自我实现的需要;

2) 应重视人自身的价值;

3) 要充分发挥人的潜能。

由实验者选择用来引起被试者心理或行为变化的刺激变量叫自变量

由自变量引起的被试者心理和行为的变化叫因变量(又称结果变量)

第二节

■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大部分组成。

神经元及其功能

●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神经元是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组成的。

■神经元的细胞体(包括细胞核和细胞质)和树突是灰色的,轴突外部有一层白色的薄膜包围着,这层膜叫髓鞘,起着绝缘的作用,使轴突之间的电位变化不致相互干扰。

树突接受外界刺激,将外界刺激的物理、化学等能量转化为神经冲动,或者接受前一个神经元传来的神经冲动,再将神经冲动传至细胞体,轴突再将神经冲动从细胞体传到其他神经元。

前一个神经元和后一个神经元彼此接触的部位叫突触。前一个神经元的神经冲动传到突触,会引起突触间隙化学物质,即神经递质的变化,神经递质的变化将神经冲动传至下一个神经元。

神经元可分为:

1) 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

2) 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

3) 中间神经元(在感觉和运动神经元之间起联络作用的联络神经元)

外周神经系统及其功能

● 外周神经系统是联系感觉输入和运动输出的神经机构,由12对脑神经和31对脊神经组成。

外周神经系统包括:

1) 躯体神经系统;

2) 自主神经系统(不包括脑、脊髓,包括脑和脊髓的是中枢神经系统)。

根据自主神经(或叫植物神经)的中枢部位和形态特点,可分为交感神经及副交感神经,其二者的活动有拮抗作用;自主神经一般不受意识支配;与情绪有密切的联系。

脑干(最古老的部位)(神经纤维上下行的通道)

● 脑干包括:

1) 延脑;椎体交叉、支配呼吸和心跳中枢

2) 桥脑;上下、大小脑神经纤维通道

3) 中脑;瞳孔反射和眼动的中枢

● 脑干网状结构是调节睡眠与觉醒的神经结构。

间脑

由丘脑、上丘脑、下丘脑和底丘脑4部分构成。

● 丘脑是大脑皮层下除嗅觉外所有感觉的重要中枢;丘脑是皮层下较高级的感觉中枢。

上丘脑参与嗅觉和某些激素的调节;

● 下丘脑是内脏系统活动的调节中枢;下丘脑是调节自主神经系统活动的中枢。

底丘脑调节肌张力,使运动能够正常进行。

记忆口诀:丘感、上嗅、下内、底肌

记忆口诀:

上联:额顶枕颞

下联:动感视听

横批:前动后感

大脑两半球功能的不对称性

大脑两半球的解剖结构基本上是对称的,但其功能又是不对称的,这种功能的不对称性叫做?单侧化?对一般人来说,大脑两半球的功能表现为左半球言语功能占优势。

■1860年布洛卡发现右利手的人左半球言语功能占优势,并发现了运动性言语中枢。

神经生理学家是罗杰〃斯佩里用?割裂脑?实验证明了,对右利手的人来说,他的左半球言语功能占优势;右半球空间知觉和形象思维占优势。

巴甫洛夫认为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和抑制

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份组成

神经中枢就是脊髓和脑

■感觉器官(叫做感受器)接受外界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感觉神经传至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再发出指令,经运动神经传至运动器官(叫做效应器),对外界刺激做出回答性反应,构成了一个反射活动。

反射活动的结果又返回传到神经中枢,使神经中枢及时地获得效应器活动的信息,从而更有效地调节效应器的过程叫反馈。

巴甫洛夫式的条件反射(经典反射)

斯金纳式的条件反射(操作反射)

超限抑制或保护性抑制:

神经细胞长时间的工作,或受到强烈刺激的作用,会使条件反射受到抑制

扩散和集中:神经过程在大脑皮层上运动的基本形式

巴甫洛夫把大脑皮层对刺激的定型系统所形成的反应定型系统叫动力定型

第三节感觉、知觉

●感觉的定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感觉)

●内部感觉(平衡觉、运动觉、机体觉)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的定义

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叫感受性。感受性是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度量的,

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叫感觉阈限。

能感觉到的最小刺激强度叫下限,能忍受刺激的最大强度叫上限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之间的关系是反比关系。(阈限值低感受性高,阈限值高感受性低)

某种感觉器官感觉最敏锐的那种刺激,就是这种感觉器官的适宜刺激。

差别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又称差别阈限,又叫最小可觉差

英文缩写为j.n.d

韦伯定律:公式:△I∕I=K。

费希纳定律:公式:S=KlgR。

视觉器官

适宜刺激是波长在380纳米~780纳米之间的电磁波(此范围内之电磁波叫光波)

视细胞层上有二种视觉神经细胞:锥体细胞和杆体细胞

锥体细胞:在强光下起作用叫明视觉器官,能分辨物体的细节和颜色

集中在中央窝及其附近,呈圆锥状

杆体细胞:对弱光敏感叫暗视觉器官,只能分辨物体的明暗和轮廓

颜色视觉

颜色包括彩色和非彩色,彩色有色调、明度和饱和度的特性;非彩色只有明度一种特性

光波的波长决定颜色的色调,光波的物理强度决定颜色的明度

彩色中灰色所占的比例决定颜色的饱和度。

色觉异常:

按照色觉异常的程度可把色觉异常分为色弱、部分色盲和全色盲。

色觉异常:明度、遗传(外祖父通过母亲传给外孙的)、男性色盲人数远高于女性色盲人数

听觉的特性

适应刺激:16(或20)~20000,人类对1000Hz~4000Hz范围之间的声音最敏感

●声音有音调、响度和音色三种性质。

音调由声波的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响度由声波的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声音越响

音色由声波的波形决定

记忆口诀:调频响幅色波

■在物理学中,周期性的声波叫乐音,由不同频率的声波组成的无周期性的、不规则的声音叫噪音。在环境心理学中,凡是人们不愿听到的声音都叫噪音。如果你在读书,外边播放的乐曲扰乱了你,那么你会觉得烦心,这时乐曲就成了噪音。所以,噪音不仅由声音的物理性质决定,而且也取决于人的生理状态和心理状态。嗅觉是最古老的感觉

味觉:甜(舌尖)、酸(舌边后部)、苦(舌根)、咸(舌边前部)

皮肤感觉

■不同的皮肤感觉分别有不同的感受器,它们都在皮下,呈点状分布,在身体不同部位的皮肤上的分布密度是不同的。表示触觉灵敏度的指标叫两点阈。在排除视觉的条件下,用两个钝的针头刺激皮肤相邻的两个点,能够觉察出是两个点时最小距离就是两点阀。身体不同部位皮肤的两点阀是不同的,手指、面部的两点阀最小,脊背的两点阀最大,说明它们的感受性是不同的。?

内脏感觉

■内脏感觉的性质比较模糊,说不清楚是痒还是疼,疼的话,也说不清楚是涨的疼,还是拧的疼,定位也不准确,说不清楚是哪个地方疼,所以叫做‘黑暗’感觉。痛觉还具有放射的性质,如心绞痛源于心脏,但觉得是肩胛骨疼;阑尾位于腹腔右下方,但阑尾发炎时,人们会觉得是小肚子疼。

痛觉

痛觉具有生物学的意义,痛觉最难适应,人们对痛觉的感受性有很大差别:

(1)对疼的认识

(2)态度

(3)性格和意志特点

痛觉感受器分布在全身所有的组织中。

●痛觉的生物学意义在于它对机体具有保护性的作用。因此,痛觉最难于适应。

感觉适应

●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适应。

最典型的感觉适应是对暗适应是对暗适应和对光适应。

例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从亮处到暗处,开始看不到东西,要过一段时间才能看到。

对光适应是在强光作用下视觉感觉阈限迅速提高的过程。

对暗适应是在暗环境中视觉感受性不断提高的过程。

对暗适应需要30~40分钟能够完成。

为了保护对暗适应只要戴上一个红色的眼镜就可以。

感觉后象:外界刺激停止作用后,还能暂时保留一段时间的感觉形象。

正后象与负后象

感觉对比: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例:闻臭后再闻香,香味更浓、吃苦后再吃甜,甜味更甜、摸冷后再摸热,热度更热联觉:一个刺激物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

例:见红色觉温暖、见蓝色觉清凉

知觉的定义

●知觉是指

●知觉的基本特性有整体性、选择性、恒常性、理解性。

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种属性结合成一个整体加以反映的知觉特性叫知觉的整体性。

知觉的种类

一、空间知觉(大小、形状、方位、距离)

二、时间知觉

●对物质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叫时间知觉。

人对时间的估计可以根据:

以钟表、昼夜交替、四季周期性的变化、人体生理、心理活动周期性的变化来估计时间

●听觉估计时间的准确度最高,视觉最低,触觉居中。

机体生理节律所引起的人的行为节律性的变化叫生物钟。

三、运动知觉

当物体的运动被知觉到的时候,就产生了运动知觉,这种运动知觉叫真动。

四、错觉(有中生错)

●错觉是指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知觉,这种歪曲带有固定的(难以纠正)倾向。

●●●错觉的解释

1) “眼肌运动”解释线段长短错觉

2) “对比”解释面积大小错觉

3) “心理定势”解释形重错觉

第四节记忆

记忆的定义

●记忆是指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

记忆的种类

(一)形象记忆、情景记忆、情绪记忆、语义记忆(又称语词-逻辑记忆)、动作记忆

(二)程序性记忆(多次、用时不需要意识参与)与陈述性记忆

(三)内隐记忆(无意识、自动的)与外显记忆

(四)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记忆的过程

识记→保持→回忆和再认是记忆过程的三个环节

回忆和再认都是从大脑中往外提取知识经验的过程

遗忘及遗忘规律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发现: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的,故遗忘的速率越来越慢

影响遗忘的因素与系列位臵效应:

(一)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

第五节思维、言语及想象

思维的定义和特征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认识

●特征:间接性:对没有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加以认识

例:早晨看到雪判断昨晚下雪(下雪时没有直接看到)

概括性:将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抽取出来,形成概括性的认识

因为思维具间接性和概括性,人的思维才能超出感性认识的范围,人能认识到事物的本质、能预见到事物的发展,故人的认识具有超脱现实的性质。

思维的种类:一、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二、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按照已知的信息和熟悉的规则进行的思维叫辐合思维。又叫求同思维。

●沿着不同的方向探索问题答案的思维叫发散思维。又叫求异思维。

■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是相辅相成、密切联系的。当需要沿着不同的途径去寻找问题的答案的时候,我们进行的是发散思维。当需要从各种可供选择的答案中去确定一个更合适的答案的时候,我们又要比较各种答案,进行辐合思维。

三、再造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特性的反映,是以词来标示和记载的

每一概念都有其内涵和外延,二者之间是相反的关系

问题解决及对问题解决的研究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1.迁移的作用:指已有的知识经验对解决问题的影响,分正迁移:学自行车后再学摩托车

负迁移:会自行车后学三轮车

2.原型启发的作用:从现实生活的事例中受到启发而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或方法

例:水开时水蒸气将壶盖顶起,瓦特受其启发而发明蒸汽机

3.定势的作用:人们从事某种活动前的心理准备对后边所从事的活动的影响

已有的知识经验或刚发生的经验都会使人产生定势

已有的知识经验或者说已养成的习惯,会影响后面所产生的活动

人们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叫言语,言语是一种心理现象,是心理学研究的对象,言语离不开语言。

言语活动的中枢机制

●参与言语活动的皮质部位包括:

(一)运动性言语中枢:

法国医生布洛卡1860年发现左半球额下回靠近外测裂的部位叫言语运动中枢,又称布洛卡中枢

表达性失语症:此中枢受到损伤表现为说话迟钝费力,不能说出连贯、流畅的语言,但发音器官并没毛病,且病人能听懂别人说的话,还能写字、认字的言语缺陷

(二)听觉性言语中枢:

1874年又德国学者威尔尼克发现,位于顶、枕、颞叶交会处的颞上回叫言语听觉中枢,又称威尔尼

克中枢

接受性失语症:言语听觉中枢受到损伤所发生的失语症(能听无法理解)

(三)视觉性言语中枢:

视觉性言语中枢:位于顶、枕叶交会处的角回是主管阅读的

失读症:患者能看到字词却无法理解字词的含义

(四)书写中枢

书写性言语中枢:位于额中回靠中央前回的地方,是主管书写功能的

表象

表象的形象在头脑中可以放大、缩小、翻转的特性叫表象的可操作性。

表象可以为想象提供素材是因为表象具有可操作性。

想象以表象为素材,所以想象出来的事物来源于现实

想象的定义

●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叫想象。

想象是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表象是记忆过程,想象是思维过程。

第六节意识

●意识:是人类大脑所特有的反映功能,是人的心理和动物的心理的根本区别,是物质发展最高阶

段的产物,也是自然进化的最高产物

意识是心理活动包括对外界事物的觉知(觉醒状态下)

意识具有重要的心理机能,它对人的身心系统起着统合、管理和调节的作用。

无意识包括对刺激的无意识,也包括无意识的行为

意识状态

●睡眠和梦是特殊的意识状态。

(一)睡眠

根据脑电波的变化可将睡眠分为四个阶段:见图

(二)梦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现象,做梦不会妨碍人的休息,梦的内容也不是别人给你带来的某种信息,更不是吉凶祸福的预兆,不应该对梦抱有担心的心理

梦境在快速眼动睡眠阶段开始出现。梦是—种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现象。

●梦的特点包括:

1) 梦境的不连续性;梦中的思想、行为或情景会突然变成与原来无关的其它的思想、行为或情景

2) 梦境的不协调性;

:是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的一个特点,是心理过程的一种状态

注意不是一种心理过程,它并不反映任何事物,也不反映事物的任何属性

注意的种类

(一)无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不需意志努力就能维持的注意,又叫不随意注意

(二)有意注意:是有预定目的,需要付出一定意志努力才能维持的注意,又叫随意注意

是在无意注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要充分发挥有意注意的效率,就要(三)有意后注意:是一种既有目的又无需意志努力的注意,又叫随意后注意

是在有意注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注意的特性

一、注意广度又叫注意的范围:在同一时间内意识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 7±2,5~9个

●短时记忆的范围就是注意的范围

注意的起伏又叫注意的动摇

注意的分散:指注意离开了心理活动所要指向的对象,而被无关的对象吸引去的现象

即平常所说的分心,与注意稳定性相反

二、注意稳定性

●注意离开了心理活动所要指向的对象而被无关的对象吸引去的现象叫:

1)注意的分散;

2)分心。

三、注意转移

●四、注意分配: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对象,同时从事着几种不同活动,这是注意的分配。

●能够分配注意的条件是:

1、非常熟练的

2、活动之间应有内在的联系

3、所从事的活动不能在同一感觉道内完成;

所从事的活动不能用同一种心理操作来完成;

第七节需要

需要是对有机体内部不平衡状态的反映,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

●需要都有对象,没有对象的需要是不存在的。动物也有需要

●需要是不断发展的。

●需要是永远不会彻底满足的。

需要是推动有机体活动的动力和源泉(贪得无厌)

社会需要:获得性需要

需要的种类

●1.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从需要产生的角度对需要加以分类

自然需要是由生理的不平衡引起的需要,又叫生理需要或生物需要;

社会需要(获得性需要)是反映社会要求而产生的需要。社会需要包括求知和交往的需要。

2.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就满足需要的对象而言,可把需要分为

物质需要是对社会物质产品的需要

精神需要是对各种社会精神产品的需要。

自然需要往往都是物质需要,社会性需要往往都是精神需要。

动机

●动机是指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目标活动,并维持这种活动的一种内在的心理活动或内部动力。

可以激发动机的因素有:

1) 需要

2)内驱力;●由生理需要引起的,推动个体进入恢复机体内部平衡的唤醒状态叫内驱力。

3)诱因;●能够引起有机体的定向活动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叫诱因。

4)情绪。

动机和行为之间有着复杂的关系:

1) 同一行为可以由不同的动机引起;

2) 不同的活动可以由相同或相似的动机引起;

●兴趣的品质:

兴趣的倾向性、

兴趣的广阔性、

兴趣的持久性、

兴趣的效能

无意识动机:定势

需要层次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1968年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把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由低到高的五层次需要

马斯洛认为:无论从种族发展还是从个体发展的角度来看,层次越低的需要出现得越早;层次越高的需要出现得越晚

层次越低的需要力量越强,故较低层次的需要又叫缺失性需要

当较低层次的需要满足后,较高层次的需要才能出现。高层次需要的满足有益于健康、长寿和精

力的旺盛,所以此需要又叫生长需要

要达到自我实现的境界,成为一个自我实现的人,不是每个人都能办到的,只有少数人

第八节情绪、情感和意志

情绪、情感的定义

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

情绪和情感:

1) 以人的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

2) 是主体以一种主现感受,或说是一种内心的体验;

3) 有其外部表现形式;

4) 会引起一定的生理上的变化。

情绪变化的外部表现模式叫做表情。表情包括面部表情、身段表情和言语表情。

情绪和情感指的是同一过程和同一现象,分别强调同一心理现象的两个不同的方面

情绪:感情反映的过程,即脑的活动过程;既可用于人类也可用于动物

代表的是感情的反映过程

情感:常被用来描述具有深刻而稳定的社会意义的感情,如:对祖国的热爱;对美的欣赏

代表的是感情的内容,即感情的体验和感受

情感通过情绪来表现,离开情绪,情感就无法表达

情绪和情感相比,情感具有更大的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

情绪、情感的功能:适应功能、动机功能、组织功能、信号功能

情绪、情感变化维度两极性有四:

(一)动力性

(二)激动度

(三)强度

(四)紧张度

情绪情感种类

一、基本情绪和复合情绪

●情绪的基本表现形式有快乐、愤怒、悲哀和恐惧(又叫原始情绪)。

基本情绪是人和动物共有的,不学而会的。

复合情绪是由基本情绪的不同组合派生出来的。

如由愤怒、厌恶和轻蔑组合起来的复合情绪可叫做敌意;

由恐惧、内疚、痛苦和愤怒组合起来的复合情绪可叫做焦虑等等。

二、心境、激情和应激

按情绪发生的速度、强度和持续时间对情绪的划分叫情绪状态。

●按情绪状态可把情绪分为心境、激情、应激。

(一)心境:心境是一种微弱、持久而又具有弥漫性的情绪体验状态,通常叫做心情。

(二)激情: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式的、持续时间较短的情绪状态,有明显的生理反应和行为表现。

(三)应激:在出现意外事件或遇到危险情景时出现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三、道德感、美感和理智感

情感可分为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

意志的定义

●意志是指有意识地确立目的,调节和支配行为,并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意志行动的基本阶段

意志行为的基本阶段分为准备阶段和执行阶段。

●意志行为的准备阶段往往会遇到动机的冲突。

●动机冲突(勒温)的形式主要有4种:

1) 双趋式冲突;(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2) 双避式冲突;(进也不是,退也不是)

3) 趋避式冲突;(有利有弊)

4) 双重趋避式。(各有利弊)

有多个目标,每个目标对自己都有利也都有弊,权衡利弊拿不定主意时的矛盾心情是双重趋避式冲突。

●意志的品质有:

(一)意志的自觉性:受暗示性和武断从事

(二)意志的果断性:优柔寡断和鲁莽草率

(三)意志的坚韧性:虎头蛇尾和执拗

(四)意志的自制性:怯懦

意志的自制性是指善于管理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动的能力。

第九节能力和人格

能力是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

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

(一)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正态分布

(二)能力类型的差异

(三)能力发展早晚的差异

遗传决定了能力发展可能的范围或限度,环境和教育条件决定了在遗传基础上能力发展的具体程度。

人格的定义

●人格是各种心理特性的总和,也是各种心理特性的一个相对稳定的组织结构,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它都影响着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使他具有区别于他人的、独特的心理品质。

定义:是个性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综合

人格是通过心理过程表现出来的。

■个体之间的心理面貌上的差异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动力上,就是人的需要和动机的差异;表现在从事实践活动上,就是人的能力的差异;表现在心理品质方面上,就是人格的差异。

人格包括人的气质和性格。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和灵活性等动力特点方面的人格特征,性格则是表现在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与这种态度相适应的行为方式上的人格特征。

●人格的特性

(一)独特性:独特性不排斥共同性

(二)整体性:人格中的各种心理特征彼此交织,相互影响,使人具有独特的精神风貌,

(三)稳定性: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四)功能性:外界环境的刺激只有通过人格的中介才起作用,人格对人的行为具有调节的功能人格能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能决定一个人的成败

(五)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记忆口诀:“独整稳功统”

人格的结构

构成人格的主要成分包括人格的倾向性和人格的心理特征。

前者是指人格的动力,后者是指个体之间的差异。

人格的倾向包括需要和动机,是人格的动力。

人格的心理特征包括人的能力、气质和性格。

气质:是心理活动表现在强度、速度、稳定性和灵活性等方面动力性质的心理特征。

罗马医生盖伦在希波克拉底划分体质的基础上提出气质的概念

:是一个人在对现实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

个体之间的人格差异的核心是性格的差异

性格的结构

(一)性格的静态特征:可分为态度特征、意志特征、情绪特征、和理智特征

(二)性格的动态结构

性格的态度特征是性格的核心,而且对社会、对集体的态度又是最重要的态度性格的各种特征不是一成不变的机械组合,常在不同场合下显露出一个人性格的不同侧面

费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的动力理论

人格结构分为三个层次:

1、本我:最低层次,是人的原始的无意识本能;遵循快乐原则;

2、自我:中间层次,本我的冲动与现实本我的环境条件之间的冲突;遵循现实性原则;

3、超我:最高层次,由社会规范、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内化而来,是个体社会化的结果;遵循道德原则。容格的内---外向人格类型理论(质的差异)

人格特质(量的差异)理论-奥尔波特、卡特尔、艾森克的人格特质理论和人格五因素模型特质理论把特质看作是决定个体行为的基本特性,是构成人格的基本元素,也是评价人格的基本单位奥尔波特将人格特质分为两类:

共同特质:同一文化形态下的人们所共有、相同的特质

个人特质:个人所独有特质,代表个体之间的人格差异,又可分为:

首要特质:最典型、最具概括性的特质

中心特质:决定一个人一类行为而不是全部行为,能代表一个人主要行为倾向

次要特质

卡特尔:

共同特质:是一个小区或一个集团的成员具备的特质

个别特质:某个人所具有的特质

表面特质:通过外部行为表现出来,能观察到的特质

根源特质:是人格的内在因素,是人格结构中最重要的部分,对人的行为有决定作用,即一个人行为的最终根源

卡特尔找出16种相互独立的根源特质,并编制16种人格因素调查表

艾森克是特质论的心理学家

艾森克的人格三维度模型:P(精神质)、E(外倾)、N(神经质),简称PEN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5年修订版)课后学习思考答案

序章 1.大学生怎样才能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P2) 2.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为什么要自觉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P11) 4.结合实际谈谈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P12)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1、谈谈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材的重要意义。(P17) 正确的理想信念可以在成长成材中给大学生正确的导向作用。 2.当遇到困难挫折时,给大学生以鼓舞和支持。3.当身处优越环境时,它对大学生应该有一个提醒作用。4.它可以让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总之,它提醒我们只有努力,端正自己的不好态度,才能创造我们幸福的生活。 2、如何认识个人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P29) 3、谈谈大学生肩负的历史使命(P21) 不同时代的青年面对不同的历史课题,承担着不同的历史使命。当代大学生承担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历史发展对大学生的必然要求,是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也是大学生需要确立的成才目标。大学培养目标所要求的德智体美方面的素质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统一体。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智是人才素质的基础;体是人才素质的条件;美是人才素质的重要内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就是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是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全面提高。当代大学生应努力成长为主动发展、健康发展、和谐发展的一代新人。 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中国精神 1.中国精神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弘扬中国精神?(P49)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和以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 1.怎样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P41) 热爱祖国、矢志不渝。刻骨铭心的爱国之情,矢志不渝的报国之志,生死不移的爱国之行,写满了中华民族的光辉史册。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以天下为己任,无论身居何位,都心忧天下,关心国家的命运和民生的苦乐,自觉地把个人的前途与国家的兴衰联系起来,把爱国的思想付诸实际的行动。 维护统一、反对分裂。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体,除了汉族之外,还有众多少数民族,而汉族本身也是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由许多民族融合而成的。民族团结和睦,始终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始终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和神圣职责。 同仇敌忾、抗御外侮。中华民族爱好和平与自由,但决不容忍外来的侵略和压迫。面对外来侵略,各族人民总是团结一致,同仇敌忾,奋起反抗。 2.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为什么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P44)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利用是跨国界的,商品在全世界销售,资本跨国界流动,信息得以共享,各国经济交往中需要遵循共同规则,跨国公司本土化的程度不断提高,不仅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而且还充分利用当地的人力资源。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国家仍然是民族存在的最高组织形式,是国际社会活动中的独立主体。只要国家继续存在,爱国主义就有其坚实的基础和丰富的意义。我们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必须坚定地捍卫自己国家的利益,这就更需要爱国主义的支撑。 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在如何把握经济全球化趋势与爱国主义的相互关系的问题上,需要着重树立这样一些观念。人有地域和信仰的不同,但报效祖国之心不应有差别。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要始终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 3.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有哪些主要内容?(P44) 如何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需要在哪些方面作出努力?(P55) 新时期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既承接了历史上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又吸纳了鲜活的时代精神,内涵更加丰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在现阶段,爱国主义主要体现在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

社会心理学知识框架图(完整版)复习过程

第一节概述侧重于心理学的定义社会行为、社会意识 定义侧重于心理学的定义社会互动 社会行为勒温 B=f(P,E) 研究对象社会行为与社会心理 和范围社会心理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个体层面、人际层面、群体层面、社会层面 时间:从古希腊开始,延续到19世纪上半叶。 哲学思辨内容:围绕着“人性”的哲学争论,可视为最早的社会心理学研究 (启蒙期)人物:康德、卢梭 时间: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 经验描述特点:观察 简史(形成期)人物:1908年美国社会学家罗斯《社会心理学》、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社会心理学导论》概述(霍兰德)时间:始自20世纪20年代 实证分析阶段 (确立期)特点:描述转向实证研究,定性研究转向定量研究,纯理论研究转向应用研究 遵循的主要原则:价值中立原则、系统性原则、伦理原则 观察法:自然观察、参与观察 研究研究的主要方法调查法:访谈法、问卷法 方法档案法 如何看待社会心理学的研究结果 社会学习论 社会交换论 理论符号互动论 流派精神分析论 第二节社会化与自我概念

概述 社会化的基本内容 社会化社会化的基本条件 个体社会化的主要载体:1 家庭;2 学校;3 大众传播媒介;4 参照群体 几种重要的社会化类型:语言社会化、性别角色社会化、道德社会化、政治社会化 概念 按角色获得方式分:先赋角色和成就角色 按角色行为的规范化分:规定型角色和开放型角色 社会角色分类按角色的功能分:功利型角色和表现型角色 社会角色按角色承担者的心理状态分:自觉角色和不自觉角色 社会化角色扮演:角色期待、角色领悟、角色实践 与自我角色失调:角色冲突、角色不清、角色中断、角色失败 概念自我的概念 自我自我的结构 自我概念的功能:1 保持个体内在的一致性;2 解释经验;3 决定期待自我、身份与自尊身份的定义 身份 身份的特点 自尊的概念詹姆斯自尊=成功/抱负 自尊一些影响自尊的因素 自尊的测量 第三节社会知觉与归因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2.普通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活动为对象,阐述心理活动最基本规律的科学。 3.基础心理学把其他心理学学科的探究成果集中起来加以概括,总结出人的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它总结出来的规律,对其他学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4.认知包括:感觉、知觉、记忆、表象、思维、言语和想象等等心理现象。 5.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人格,心理过程分为认知、情感和意志。人格也称个性,它不是不独立,是通过心理过程表现出来的。 6.动物心理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分别是感觉(只有某种感觉器官)、知觉(有了各种感觉器官)、思维萌芽(灵长类动物)。 7.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大脑活动的产品,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8.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我们的生活的经验;临床事实和对心理发生和发展过程、脑解剖、生理的科学研究成果所获得的大量资料都证明这一观点。 9.心理现象具有客观性和能动性。心理反映可以是事物的形象,也可以是概念,甚至可以是体验。 10.心理支配人的行为活动,又通过行为活动表现出来,因此可以通过观察和分析人 的行为活动客观的研究人的心理。 11.心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中间科学或边缘科学。 1.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2.构造心理学的创始人是冯特和他的学生铁钦纳。主张从意识经验的结构方面来说明整个人的心理。

3.行为主义的创始人是华生。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行为。所谓行为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变化的各种身体反应的组合,这些反应不外是肌肉的收缩和腺体的分泌。心理学研究任务就是:查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 4.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有惠特海默、克勒、考夫卡,主张从整体上研究心理现象。 5.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杜威。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心理在适应环境中的机能作用。重视心理学的实际应用。 6.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是弗洛伊德,等等等等~~~ 7.人本主义心理学以罗杰斯和马斯洛为代表,他们认为人有自我的纯主观意识,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只要有适当的环境,人就会努力去实现自我,完善自我,最终达到自我实现。它是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8.认知心理学是心理学研究的新方向。把人看做类似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并以信息加工的观点(信息的输入、编码、转换、储存和提取等加工过程)来研究人的认知活动。 9.生理心理学主要探讨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脑的机制、心理活动的大脑机能定位和心理活动时大脑的物质代谢。 1.研究心理学必须坚持:客观性原则、辩证发展原则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2.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①观察法;②调查法;③个案法;④实验法。 3.我们把组成神经元系统的神经细胞叫做神经元。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4.神经元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组成。 5.神经元的功能是:接受刺激(信息)、传递信息和整合信息。 6.神经元分为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在感觉和运动神经元之间起联络作用的联络神经元)。

思修复习重点(笔记)2015修订版

大一思修复习重点(笔记)2015修订版 回归课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笔记整理》;一、绪论;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4、创新学习是一种以求真务实为基础,采取创造性方;5、人才素质是什么?①徳是人素质的灵魂②智是人才;6、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7、大学生怎样尽快适应大学生活①确立独立自 回归课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笔记整理》 一、绪论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理论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一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①、是时代发展的需要。②、是适应国际环境剧烈变化要求的需要。③、是执政党担负引领社会思潮的政治责任的需要。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4、创新学习是一种以求真务实为基础,采取创造性方法,积极追求创造性成果的学习 5、人才素质是什么?①徳是人素质的灵魂②智是人才素质的基本内容 ③体是人才素质的基础④美是人才素质的综合体现 6、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大学生需要确立的成才目标。 7、大学生怎样尽快适应大学生活①确立独立自主意识②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③虚心求教,细心体察④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生活经验

8、大学生应该塑造的崭新形象①理想远大,热爱祖国②追求真理,善于创新③德才兼备,全面发展④视野开阔,胸怀宽广⑤知行统一,脚踏实地 9、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引导人们树立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10、思想道德与法律是调节人们思想行为、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中药手段。思想道德素质(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是人们学法学尊法守法用法的素养和能力)是人的基本素质。 11、学习“思修”课的意义:①有助于大学生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选择正确的成才之路②有助于大学生掌握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为提高思想道德和法律素养打下知识基础③有助于大学生摆正“德”与“才”的位置,做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二、第一章 1、理想的含义:理想作为一种精神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使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2、理想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物。理想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理想与现实既对立有统一。其统一性表现在现实是理想的基础,理想是未来的现实。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3、理想的类型:①、从理想的性质和层次上划分:科学理想和非科学理想、崇高理想和一般理想。②、从理想的时序上划分:长远理想和近期理想。③、从理想的对象上划分: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④、从理想的内容上划分:社会政治理想、社会道德理想、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其中,居于核心地位、规定和制约其他方面的是社会理想 4、信念的含义: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信念是认识、情感和意志的融合和统一。 5、信仰的含义:信仰是信念最集中、最高的表现形式。信仰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对虚

第一章基础心理学单项选择题讲解学习

第一章基础心理学单项选择题(单选) 1、神经元中接受外界刺激或接受前一神经元传来的神经冲动的部位是()。 (A)树突 2、自主神经由()组成。 (B)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3、丘脑是()。 (C)皮层下较高级的感觉中枢 4、顶叶上靠近中央沟的回叫()。 (D)中央后回 5、当一种神经过程进行的时候可以引起另一种神经过程的出现,这叫()。 (B)相互诱导 6、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叫()。 (B)感受性 7、"红花还得绿叶配"是说绿色背景上的红色看起来更红了,这种现象叫()。 (C)颜色对比 8、站在铁路上看两根铁轨,距离越远看起来两根铁轨的距离越近,到视线的尽头就交叉到一点了,这在判断距离时提供的线索叫()。 (C)线条透视 9、个体并没有意识到,过去的经验却对当前的活动产生了影响,这种记忆叫()。 (C)内隐记忆 10、通过思维,能从已知推断出未知来,这说明思维具有()的特点。 (C)间接性 11、从事某种活动前的心理准备状态叫()。 (C)定势 12、看了《阿Q正传》后,头脑里可以呈现出阿Q的鲜明形象,这是()。 (D)再造想象 13、在觉醒状态下的觉知是()最主要的特点。 (A)意识 14、按照动机产生的根源可把动机划分为()。 (A)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15、人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叫()。 (C)兴趣 16、有爱就有恨;有喜悦就有悲伤;有紧张就有轻松,说明情绪和情感具有()的特性。 (C)两极对立 17、按情绪发生的速度、强度和持续时间对情绪进行的划分叫()。 (C)情绪状态 18、按情绪状态可把情绪分为()。 (A)心境、激情、应激 19、和意志自觉性相反的品质是()。 (A)受暗示性 20、从事任何活动都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即认识事物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叫()。

标准2015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纲_(完美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 第一节、适应人生新阶段 ●认识与适应大学生活 1、大学生活的变化 ①学习要求②生活环境③社会活动 提高独立生活能力: ①确立独立生活意识 ②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 ③虚心求教、细心体察 ④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生活经验 2、更新学习理念 ①树立自主学习的理念 ②树立全面学习的理念 ③树立创新学习的理念 ④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3、确立成才目标,塑造崭新形象 成才目标: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①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 ②智是人才素质的基本内容 ③体是人才素质的基础 ④美是人才素质的综合体现 第二节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思想道德与法律 关系。。。 ●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 1.思想道德素质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 2.法律素质是指人们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素养和能力 第三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24字方针......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 第四节学习“思修”课的意义和方法 ●认识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重要意义 ①有助于当代大学生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选择正确的成才之路。 ②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掌握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为提高思想道德和法律素养打下知识基础。

③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摆正“德”与“才”的位置,做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掌握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基本方法 ①注重学习科学理论 ②注重学习和掌握思想道德和法律修养的基本知识 ③注重联系实际 ④注重学以致用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第一节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 ●一、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 (一)理想的含义与特征 理想含义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理想特征 ①理想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理想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物 ③理想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 ④理想是多方面的和多类型的 ⑤理想具有现实性和预见性 (二)信念的含义与特征 1.信念的定义: 信念是情感、认知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2.信念的特征 信念具有高于一般知识的稳定性 信念有不同的内涵,也有不同的层次 ●二、理想信念重要意义:(*) (一)理想信念的作用: ①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 ②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 ③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 (二)理想信念与大学生: ④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 ⑤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 ⑥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 第二节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一、认识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历史使命: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使命的实施: (一)在新的起点上继往开来

教育心理学知识框架结构图(个人整理)

教育心理学知识框架结构图 第一编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2)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内容 (3)教育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 ①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的关系 ②教育心理学与其他心理学分支的关系(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1)早期的教育心理学思想 (2)教育心理学的创建 (3)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教育心理学发展的特点: ①内容庞杂,没有独立的理论体系; ②对人类高级心理活动研究少,对教育实践作用不大。 (4)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建设与发展趋势 ①内容趋于集中;②各派的分歧日趋缩小;③注重学校教育实践。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性质与意义 (1)教育心理学的性质 (2)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①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有助于促进整个心理科学的发展;

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教育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与效率; 有助于帮助教育者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 第四节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①客观性原则;②系统性原则;③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④教育性原则。(2)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①教育心理实验 ②观察法 ③调查法 问卷法、访谈法、教学经验总结法 (3)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综合化趋势 ①注意采用多种方法研究和探讨课题; ②强调并大量采用多变量设计; ③注意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方法相结合。 第二章教育与心理发展 第一节心理发展概述 (1)心理发展的概念 (2)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①心理发展是一个既有阶段性又有连续性的过程; ②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

基础心理学知识点梳理-基础心理学知识点归纳

基础心理学(王晓钧)重点梳理 第一章绪论 1. (重点)心理学是研究人类自身的一门科学,起源于希腊词根:phychc(灵魂)和logos (学问),原意为“灵魂之学”。 1879年,德国哲学家、实验心理学的创始人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从哲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2.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其研究对象是人和动物的心理现象。具体的说,心理学研究以下内容:心理过程和心理个性 3. (重点)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1)心理过程:指人类共同拥有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①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语言等,也包括注意②情绪和情感过程:在认识他人或客观事物时所产生的一定的态度 ③意志过程:一个人有意识地提出目标,制定计划,选择行为方式,克服困难,以达到预期目的的心理活动就是意志过程。 (2)个性心理:由于遗传素质和后天环境导致的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又成为差异心理。 ①个性倾向性:是指一个人所具有的意识倾向,也就是人对客观事物的稳定的态度。 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价值观,世界观等 ②个性心理特征:是指在一个人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点。 能力,气质和性格统称个性心理特征。 4. 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的联系: (1)个性心理是通过心理过程形成的;(基础) (2)已形成的个性心理制约着心理过程的进行,并在心理活动过程中得到表现。 5. (重点)心理学学科性质的两个鲜明的特点:(1)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于一身(2)集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于一身 6. 心理学的分类:基础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 (1)基础心理学:研究重点在于从理论上揭示人类心理的发生、发展规律。 主要包括: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生理心理学,社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心理测量学等 (2)应用心理学:研究倾向于将基础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应用于某一特殊群体,揭示这一群体的心理活动规律。主要包括:教育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工业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广告心理学,消费心理学,环境心理学,犯罪心理学等。 7. 心理学研究的基本领域: (1)心理过程:人的心理现象是在时间上展开的,表现为一个过程;分析心理现象的时间进程,对科学地揭示心理活动的规律是非常重要的。 (2)心理结构:人的心理现象是很复杂的,但并不是杂乱无章的,存在一定的结构;研究心理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心理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3)心理的脑机制:心理是神经系统的功能,特别是脑的机能。一个健康发育的神经系统,是各种心理现象发生和发展的基础。心理学家不仅要在行为水平上研究心理现象的规律,而且要深入研究心理的脑机制,揭示心理现象与脑的关系。 (4)心理现象的发生与发展:人的心理现象是进化过程的产物。研究心理现象的发生和发展以及它和脑发育的关系,是心理学的重要任务。 (5)心理与环境:心理现象是由外界输入的信息引起的,客观世界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心理现象和人的外部环境(自然和社会的环境)之间存在着规律性的联系,揭示这种联系和关系是心理学的另一项重要任务。

心理学知识结构图

心理学知识结构图

2

3

4 4、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正式诞生了。 ?????????????注意感觉 知觉第二章 认识过程观察(思维的知觉) 记忆想象言语与思维

5 1?????????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特点:指向性和集中性 功能:选择、保持、调节和监督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客观条件(刺激物本身的特点)、主观条件(人本身的状态)分类有意注意(随意注意)引起有意注意的条件:对目的任务的理解、合理组织活动、对活动的间心接兴趣有意后注意,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注意的范围(注意的广度)、注意理过程的动力特征影响因素:被知觉之一。对象的特品质?点、人们当时的知觉任务、主要取决于一个人的已有经验和知识水平 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集中性)注意的分散影响因素:注意对象的特点、人有无坚定目的、人的主观状态注意的分配 影响因素:同时进行两种活动,必须有一种活动已经熟练、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都已熟练、几种活动成为了一套同一的组织注意的转移影响因素:原来注意的紧张度、新的注意对象特点、大脑皮层神经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转换的灵活性、各项活动的目的性或第二信号系??????????????????????????????????????????????????? 统的调运用无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运用有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 2?????????????????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温度觉、痛觉、触压觉)种类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机体觉、感觉感受性与感觉阀限,感受性的发展 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感觉适应和感觉对比(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感觉的相互作用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补偿、是一种最简单的联心理现象,是认识的起点觉

基础心理学知识点

第一章基础心理学知识 本章几点说明: ?基础心理学是最基础的学科,要把握好基本概念的基本定义; ?在基础心理学基础上复习其他学科,进行对照学习——社心、发心、变态、测验、咨询?本章节出题较为灵活,要以看书为主,习题集为辅。 第一节绪论 第一单元基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 ?人的心理活动中,意识是心理发展的最高层次,只有人才有意识。 ?心理现象分为两大类:心理过程和人格 第二单元人的心理的本质 ?心理发展阶段: 1.无脊椎动物:感觉; 2.脊椎动物:知觉; 3.灵长类:思维萌芽; 4.人类:思维和意识。

第三单元心理学发展简史 ?科学心理学诞生标志:人们把冯特于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看作是科学 心理学诞生的标志。(今年是130周年) ?学派纷争: ?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取向: 第二节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第一单元神经系统构造及功能 ●神经元:组成神经系统的神经细胞叫做神经元。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神经元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组成。

●神经元具有接受刺激(信息)、传递信息和整合信息的功能。 ●外周神经系统包括12对脑神经和31对脊神经。(二级掌握)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脊髓和脑。脑又由脑干、间脑、小脑和端脑构成。 ●脑干包括延脑、桥脑、中脑三部分,它是脑最古老的部位,也是维持生命的基本活动(呼吸、心跳, 血压)的主要机构。 ●脑干网状结构调节脑结构的兴奋性水平,使睡眠和觉醒的神经机构。它使有机体在一定刺激作用下, 保持一定的唤醒水平和清醒状态,维持注意并激活情绪。 ●间脑由丘脑、上丘脑、下丘脑和底丘脑构成。其中,丘脑是大脑皮层下除嗅觉外所有感觉的重要中 枢;下丘脑是内脏系统活动的调节中枢。 ●小脑的功能是保持身体平衡,调节肌肉紧张度,实现随意和不随意运动。 ●大脑半球分为四个叶:额叶、顶叶、枕叶、颞叶; ●大脑不同区域有不同的机能。颞叶以听觉功能为主,听觉中枢位于颞上回和颞中回;枕叶以视觉功 能为主,视觉中枢位于枕叶的枕极;顶叶以躯体感觉的功能为主,中央后回是躯体感觉中枢;额叶以躯体运动功能为主,中央前回是躯体运动中枢。 ●大脑两半球的解剖结构基本上是对称的,但其功能又是不对称的,这种功能的不对称性叫做“单侧 化”。惯用右手的人,左半球言语功能占优势;右半球占优势的功能是空间知觉和形象思维活动。 第三单元高级神经活动的反射学说 ?无条件反射:动物和人生而具有,不学而会的反射。如吃食物流口水。 ?条件反射:是个体通过模仿、学习,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的反射。 ?我们把巴甫洛夫所研究的条件反射称为经典条件反射,把斯金纳所研究的条件反射称为操作条件反射或 工具条件反射。 ?动力定型:大脑皮层对刺激的定型系统所形成的反应定型系统叫做动力定型。 第三节感觉和知觉(重点掌握) 第一单元感觉概述 ?感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种类(内部和外部):痛觉内外都有

毛概课后思考题答案(2015年修订版)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一、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 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优秀历史传统、优秀文化结合起来,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发展马克思主义。 (1)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 (2)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 (3)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重要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二、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 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关系:两大理论成果一脉相承,与时俱进。 (1)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三、如何把握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主要内容: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6.党的建设理论 历史地位: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3)党和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四、怎样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主要内容: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理论 3.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理论 4.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理论 6.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理论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 9.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理论

《基础心理学知识》(2015)习题与参考题答案

第一章基础心理学(2015修订版) 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基础心理学是研究()。A (A)正常成人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基础学科 (B)除精神病人以外的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 (C)除动物心理以外的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 (D)所有心理现象的学科 2.一般把心理现象分为()。A (A)心理过程和心理特性(B)心理过程、能力和人格 (C)知、情、意和人格(D)需要、动机和人格 3.心理过程包括()。B (A)能力、气质和性格(B)认识、情感和意志 (C)知、情、意和能力(D)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动机4.个体的心理特性表现为他的()。C (A)心理过程和人格(B)认识、情感和意志 (C)需要和动机、能力和人格(D)认识、情感、意志和性格 5.心理学是()。D (A)自然科学(B)社会科学 (C)既不是自然科学也不是社会科学 (D)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中间科学或边缘科学 6.动物心理发展经历了()阶段。B (A)感觉、知觉、思维三个 (B)感觉、知觉和思维萌芽三个 (C)感觉、知觉、情感和思维四个 (D)感知觉、思维萌芽、思维和意识四个 7.灵长类动物能够认识事物之间的外部联系,因此它们的心理发展到了()。C (A)感觉的阶段(B)知觉的阶段 (C)思维萌芽的阶段(D)思维的阶段 8.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是()。A

(A)冯特(B)韦伯 (C)费希纳(D)艾宾浩斯 9.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该实验室创建于()。C (A)1840年(B)1860年 (C)1879年(D)1885年 10.冯特和铁钦纳是()学派的创始人。B (A)格式塔心理(B)构造心理 (C)机能主义心理(D)行为主义 11.机能主义心理学的主要特点是()。A (A)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心理在适应环境中的机能作用 (B)认为心理学的任务是探讨意识经验由什么元素构成 (C)认为心理学的任务就在于查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 (D)主张要从整体上来研究心理现象 12.格式塔心理学主张()。D (A)心理学应该研究心理在适应环境中的机能作用 (B)心理学的任务是探讨意识经验由什么元素构成 (C)心理学的任务就在于查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 (D)从整体上来研究心理现象 13.行为主义的创始人是()。C (A)冯特和铁钦纳(B)杜威和安吉尔 (C)华生(D)维特海默、科勒和考夫卡 14.人本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是()。C (A)冯特和铁钦纳(B)杜威和安吉尔 (C)罗杰斯和马斯洛(D)魏特海默、克勒和科夫卡 15.生理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C (A)构成心理的基本元素 (B)信息的输入、编码、转换、储存和提取的过程 (C)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机制 (D)心理在适应环境中的机能作用16. 16.神经元是由()组成的。B (A)细胞体、细胞核和神经纤维(B)细胞体、树突和轴突 (C)细胞、突起和纤维(D)细胞核、突起 17.神经元中接受外界刺激或接受前一神经元传来的神经冲动的部位是()。A (A)树突(B)轴突 (C)细胞核(D)细胞质 18.前一个神经元和后一个神经元彼此接触的部位叫()。D (A)树突(B)轴突

2015年毛概复习重点(含答案)详解

第一章: 名词解释: 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P6 实事求是:“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P30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一个整体,它既包括战略目标,又包括战略举措。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战略举措。P27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就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P32 辨析题: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P35 简答题 1、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的实际问题,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是运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语言来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揭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规律,使之成为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P4 2、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及其关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的结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在中国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也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两大理论成果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P6 3、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2)新时期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根本指针P27 论述题: 如何科学的来理解“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及“四个全面”的内在联系。 答:1、“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基础》课(2015年修订版)思修部分教材解读

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导论篇”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5年修订版)思想道德修养部分教材解读 武汉大学沈壮海 我的介绍主要集中在思想道德修养部分。内容分为四个部分:修订背景、修订过程、新增内容、建议思考。 第一部分:修订背景 概括而言,修订的背景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经济社会的新发展、青年成长的新特点、党和国家的新要求。 一、经济社会的新发展 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以前所未有的魄力与定力推进“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点。所有这些,都对人才培养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课题,需要我们敏锐把握,及时反映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来。 二、青年成长的新特点 当前的青少年(即将进入高校或已经进入高校的青少年)呈现出一系列的成长特点,向教育者提出了应当客观面对的一系列教育新课题,需要认真对待。 三、党和国家的新要求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治国理政的方方面面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论断,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做出了一系列的新部署。这些新的论断、要求和部署,需要我们以不同的形式反映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材和教学之中。从本课程的“思想道德修养”部分来看,尤其需要关注并在教材与教学中予以充分反映的,包括以下七个方面: (一)关于“中国梦” 2012年11月29日,在中央政治局常委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 并阐述了“中国梦”的问题。2013年3月17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集中论述了中国梦、中国精神、中国道路、中国力量等问题。关于中国梦的论述,还体现于习总书记的许多讲话与答问中。这些讲话说明,让青年大学生深刻理解中国梦的内涵和意义,树立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坚定志向,是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个明确要求,需要在直接以大学生为教育对象、对思想道德修养为教学核心内容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中予以鲜明而具体的贯穿、体现。 (二)关于“中国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精神的内涵、特征、意义及其弘扬路径等问题作出了深刻论述。其理论要点,主要包括: 1、中国精神的主要内容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2、中国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 3、中国精神必须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前提下,积极深入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精神世界,把长期以来我们民族形成的积极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充分继承和弘扬起来,使

心理学知识结构图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活动(心理现象)心理是脑的机能心理的实质心理客观现实的反映 构造主义心理学(德国冯特)第一章 心理学概述机能主义心理学(美国詹姆士)格式塔心理学(德国的韦特海默、考夫卡、科勒)西方主要心理学流派行为主义心理学(美国华生)西方心理学的第一势力精神分析心理学佛洛依德主义(奥地利佛洛依德)西方心理学的第二势力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罗杰斯)西方心理学的第三势力现代认知心???????????????????????????????? 理学信息加工心理学(瑞士皮亚杰) ?????????????????????? 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共性心理(心理过程)情感过程(喜、怒、哀、乐)注意意志过程(动机、目的、行动)1、心理活动(心理现象)个性心理倾向性(兴趣与爱好、需要与动机、信念与理想、世界观)个性心理个性心理特征(性格、气质、能力) 2?????????研究心理学的任务在于探讨心理活动规律,实现对人的心理的正确说明、准确预测和有效控制心理学有助于教师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心理学有助于教师成为新生一代的培养着心理学有助于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心理学有助于教师履行其基本职责 3、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就在她的著作《论灵魂》中就各种心理想象进行了阐述,该书也成为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心理现象的著作。 4、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正式诞生了。

?????????????注意感觉 知觉第二章 认识过程观察(思维的知觉)记忆想象言语与思维 1?????????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特点:指向性和集中性 功能:选择、保持、调节和监督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客观条件(刺激物本身的特点)、主观条件(人本身的状态)分类有意注意(随意注意)引起有意注意的条件:对目的任务的理解、合理组织活动、对活动的间心接兴趣有意后注意,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注意的范围(注意的广度)、注意理过程的动力特征影响因素:被知觉之一。对象的特品质?点、人们当时的知觉任务、主要取决于一个人的已有经验和知识水平 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集中性)注意的分散影响因素:注意对象的特点、人有无坚定目的、人的主观状态注意的分配 影响因素:同时进行两种活动,必须有一种活动已经熟练、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都已熟练、几种活动成为了一套同一的组织注意的转移影响因素:原来注意的紧张度、新的注意对象特点、大脑皮层神经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转换的灵活性、各项活动的目的性或第二信号系??????????????????????????????????????????????????? 统的调运用无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运用有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

思修2015年修订版

思修2015年修订版 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 1、如何尽快适应大学生活P3 2、我们应树立怎样的学习理念P4 3、思想道德与法律P7 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P8 4、认识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P5 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P9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P11 (“四个方面”战略布局) 6、学习本课程的重要意义P13 7、本课的学习内容P15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尚信念 1、理想的含义与特征P17-18 2、信念的含义与特征P18 3、理想信念的重要意义P20-21 4、大学生的历史使命P22 5、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P23-24 6、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P25-27 7、正确理解理想与现实的关系P28-31(艰苦奋斗) 8、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P32-33 9、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理想P34-35 第二章弘扬中国精神共筑精神家园 1、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P37 (重视并崇尚精神生活) 2、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P40 3、中国精神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P41 4、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P42-43 5、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P44-45 (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 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 6、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P46-47 7、国的内涵P44 8、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P48-50 (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爱国主义与拥护 祖国统一) 9、做忠诚的爱国者P52-56 (国家安全、总体国家安全观P56) 10、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P57-63 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 1、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 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具体理解P66

第一章 基础心理学知识

第三节感觉、知觉和记忆 考查重点 1、感觉的含义及属性 2、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概念及其两者的关系 3、感觉适应、感觉后象、感觉对比及联觉 4、各种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及痛觉等)的含义、现象及感受器、适宜刺激等; 5、知觉的含义及基本特征; 6、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和错觉的含义,以及距离知觉的线索、生物钟的概念、错觉(包括运动错觉)的应用及产生原因。 第一单元感觉概述 1、感觉含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2、感觉属性:(1)感觉是对个别属性的反映; (2)感觉反映的是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物体的个别属性。 3、感觉的种类:可以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 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皮肤感觉(触觉、温觉、冷觉和痛觉) 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机体觉(内脏感觉,饿、胀、渴、窒息、恶心等)第二单元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1、感受性: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叫感受性。感觉能力强,感受性就高。 2、感觉阈限: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感觉阈限。感觉阈限低的,其感受性高。 3、感受性与感觉阈限的关系:成反比关系。 4、刺激:客观事物对感觉器官发生的作用叫刺激。发生刺激的物体叫刺激物。 一种感觉器官只对一种刺激最敏感。 5、适宜刺激:一种刺激能引起某一种感觉器官最敏锐的感觉,这种刺激就是这种感觉器官的适宜刺激。 6、感受性与感觉阈限的种类 感觉阈限可分为绝对感觉阈限和差别感觉阈限; 感受性也可以分为绝对感受性和差别感受性。 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叫绝对感觉阈限,又叫绝对阈限。绝对阈限越小,其感受性越高。 差别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叫差别感觉阈限,又叫差别阈限(其英文缩写为j.n.d)。差别阈限越小,其差别感受性越高。 7、韦伯定律:发现差别阈限和原来刺激强度的比例是一个常数(韦伯常数)。△I/I=K 8、费希纳定律:感觉的强度与刺激强度的对数成正比。S=K·㏒R。费希纳定律说明我们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