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8、4 8、7、6加几 课时教学设计

8、4 8、7、6加几 课时教学设计

8、4  8、7、6加几  课时教学设计
8、4  8、7、6加几  课时教学设计

“三案合一”课时教学设计

《8加几》教学设计---算法多样化

《8加几》教学设计---算法多样化 李有艳 《8加几》教学案例---算法多样化 ●前言《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从这一理念和目标出发,算法多样化已经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思想和数学课堂的一个亮点,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对算法多样化认识模糊不清,存在着许多片面甚至错误的理解。再此,我以新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的《8+几》的案例片段为例,进行研究探讨,浅谈肤浅之见。 一、《8+几》的案例片段 师:出示教具左边摆8根小棒右边摆5根小棒 师:8+5=?你是怎么想出得数的?按照自己的方式,可以利用你身边的工具,也可以不用工具动脑思考。 1、同桌交流方法。 师:算出得数的同学请把你的想法悄悄的告诉同桌。 2、全班交流成果。 师:下面我们来听一听有哪些方法可以解决8+5=?在汇报时,老师要看一看哪个小朋友能够做到认真、仔细地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如果有不同的意见,等同学汇报完后再举手再补充,好吗?谁愿意把自己的想法与大家一起交流交流? 在交流中,学生的解题方法可能会出现的情况有:

(1) 数小棒。先数出8根小棒,从8开始,继续数出5根来得到13根。这时老师告诉学生这是从8接着数: 9,10,11,12,13。 (2)摆小棒。让学生到展台前摆给其他小朋友看,并让操作的孩子说说是怎么摆的:①把8根小棒、5根小棒各放一堆,从5根一堆中拿出2根和8根放在一起。8+2=10,10+3=13。这时候老师引导学生整理操作的思路:把5分成3和2,8加2得10,10加3得13;②把8根小棒、5根小棒各放一堆,从8根一堆中拿出5根和5根放在一起。5+5=10,10+3=13。这时也领着学生整理这种操作的思路:把8分成5和3,5加5得10,10加3得13; (3)拨计数器。先在个位上拨8个珠子,再拨5个珠子,当拨了2个珠子时,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所以把个位上的珠子拨回,在十位上拨1个珠子,然后,再在个位上拨剩余3个珠子,所以 8+5=13。 (4)用已经学过的知识推理。 10加5得15,8比10少2,15减2得13。 3、比较几种方法,你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教师对这几种方法都给予肯定,再让学生比较:方法一是最原始的数数方法,这种数数法也有两种数法,从1开始一根一根的数,或者从8开始数。方法二里面又分了两种,一种是拆小补大,一种是拆大补小,这两种方法有什么一样的地方?小结:这两种方法都是“凑十法”。板书:凑十法。顺口溜:8加几,不用怕。借2个,凑成十,计算起来对又快。再次梳理凑十法的过程,

《十几加几》教学设计

十几加几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自主探究10加几、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运用11~20各数组成正确计算10加几、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的口算过程。认识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目标分析 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基于学生掌握了11~20各数组成的基础上。学生完全能通过知识的迁移、比较和推理,自主探究10加几、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运用11~20各数的组成,掌握10加几、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脱离直观借助数的组成,理解10加几、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的算理。 四、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计数器等。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做好铺垫 1.填一填。 1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 12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3个一和1个十合起来是()。 2.看计数器写数,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写数。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数的组成及根据计数器写数的活动,为学习10加几、十几加几及相应减法做好铺垫,唤起学生的旧知,帮助学生架起新知和旧知之间的桥梁。 (二)探究新知,交流算法 1.探究10加几及相应减法的计算方法。 (1)课件出示小棒图。 这里一共有多少根小棒?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2)根据小棒图列出加法算式。 10+3=13或者3+10=13

由学生介绍算式表示的意义,并说出计算的方法。 (3)根据小棒图列出两道减法算式。 13-10=3和13-3=10 由学生介绍算式表示的意义,并说出计算方法。 (4)观察对比 师:观察这3道题有什么相同的?有什么不同的?交流算法。 在学生交流之后,教师总结: ①解决问题的方法用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②13减个位上的数,就是10;13减十位上的数,就是个位上的数; ③10加3就把3写在个位上。 (5)尝试练习,内化方法。 完成教材第78页“做一做”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借助小棒图及数的组成,帮助学生自主探究10加几及相应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 2.探究十几加几及相应减法的计算方法。 (1)课件出示计数器: 师:看着计数器你能列一道加法算是吗? (2)指名回答,教师板书:11+2=13 (3)师:2与那位上的数相加?为什么要加在个位上? (4)课件出示计数器: 把看到的用算式表示出来。 学生列式:13-2=11 师:为什么要从个位减3?十位和个位都是1了,这两个1表示的意思一样吗? (5)教师介绍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6)尝试练习,内化方法。 完成教材第78页“做一做”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交流算法。 小结:通过刚才的计算,我们发现10加一位数就得十几;十几减几(个位上的数相同)就得10,十几减十就得几;十几加一位数要加在个位上,十几减一位数要减在个位上。 【设计意图】借助计数器,帮助学生理解十几加几及相应减法的计算方法,渗透位值制,为后面学习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做准备。 (三)及时巩固,强化算法

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案《6和7》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案《6 和7》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操作、演示,使学生熟练地数出6和7两个数,并会用这两个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位置,会比较它们的大小。(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观察、操作、表述,尝试用简练、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达数学观点;利用数尺,摆图等方法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紧密的联系,体会学、用数学的乐趣。二、目标分析10以内数的认识都是按照数的意义、认读写数、数序、大小比较、序数和数的组成以及加减法的计算等流程来学习的。既然数的认识过程有这样的规律,教师便可尝试运用学生的学习经验通过观察、操作、演示等活动认识6和7,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语言表达能力,体会解决数学问题的快乐。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6和7的基数意义。教学难点:区分6、7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四、教学准备课件、珠子卡片等。五、教学过程(一)在“给数找家”中引出“6”和“7”1.从开学到现在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数朋友?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出示4、1、0、5、3、2。2.你们帮这些数朋友在数尺上找到家吗?课件出示:(1)和3相邻的数是()和()。(2)0和2的中间数是()。(3)比4多1的数是()。【设计意图】复习认数的旧知识唤起学生的学习经验,为自主学习6和7做铺垫。(二)在“给数排队”中比较数的大小1.拨算珠找6和7。(1)你知道5的后面是几吗?你是怎么知道的?6在添一是几呢?

(2)看来我们的数朋友还真不少呢,今后我们会继续学习数。2.看数尺读数。(1)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些数朋友吧。这些数从右往左看,一个数比一个数大还是小呢?在这些数中最大的数是几?它大于哪些数呢?随学生的回答课件逐一出示:7 ( ) ( ) ( )……(2)我们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读一读这些数。这些数一个比一个大还是小?这些数中最小的数是几?它小于哪些数?随着学生的回答课件逐一出示:0 ( ) ( ) ( ) ……3.比较两个数的大小。64,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小结:我们能从拨珠的过程想到6和4的大小,也能从几个一的角度比较它们的大小,还能利用摆圆的方法进行比较。虽然大家的方法不同,但是获得了相同的结论,就是6大于4,后面的问题看看你能不能用这些方法来解决。说一说,47你是怎样比较的?小结:像2,3,4,5,6,7这样的数都是在1的基础上逐个添1得到的,我们看看这个数里有几个一就可以知道它是几了;也可以通过数尺来比较,数尺左边的数较小,右边的数较大;我们还可以通过摆圆片的方法数一数,比一比就知道谁大,谁小了。看来比较大小的方法真不少,只要你动脑筋想办法一定能够找到正确的答案。【设计意图】通过计数器拨珠引导学生发现5、6、7之间的联系以及它们的大小关系,体会这三数的数序。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数感。 (三)在“排队问题”中研究几和第几小动物们要到智慧王国去寻找智慧,你看它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出发了。7个小动物排成一行,看

《9加几》教学设计

《9加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用“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比较简便,学会用“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2.在探索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过程中初步渗透转化为10加几的转化思想,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仔细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点】 渗透转化思想,应用“凑十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 “凑十法”的思考过程。 【教学关键】 把9加几转化成10加几。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小棒、游戏用品。 学具:小棒20根、圆片20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启思 师:今天,钱老师想带一(1)班的小朋友去参观运动会,在出发之前让我先来考考你们。 1.对口令。 复习2、4、5、8等数的组成。 2.10加几的加法。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lO+8 10+9 师:这些都是几加几的算式? 师:小朋友们学得真不错,咱们出发吧! 二、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1.观察主题图。 师:我们来到运动会场的一角,你看到了哪些运动项目,分别有多少人参加?先小声说给自己听,再举手汇报。(指名回答) 小结:运动会场里有运动员和裁判员,赛跑组有6名运动员,跳绳组有3名运动员,踢毽组有9名运动员,跳远组有7名运动员。 2.试着说说想法。 师:服务队的小朋友为运动员买了一些盒装饮料,纸箱里装了几盒?散的有几盒?你知道共有几盒饮料吗?(指名回答,板书算式) 师:你是怎样算一共有几盒的?(指几名学生发表看法) 学生中有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 (1)1、2、3……12、13依次数。 (2)从9数到13。 (3)9和4合起来是13。

《8加几》教学设计

“8加几”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第一册第74页《8加几》。 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8加几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培养学生初步的判断能力和推理能力以及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以及与人合作的意识。 4、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具准备: 学生:小棒 教师:主题图,练习题,口算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口算(开火车的形式) 5+9= 7+2= 10+4= 8+10= 12+6= 6+3= 9+6= 7+10= 9+4= 13+5= 9+6= 15-3= 14+3= 17-5= 19-7= 2、练习(几可分成几和几) 出示8 7 2()3() (1)老师指名板书,集体纠正。 (2)小老师用“我要考考**”继续提问。 二、学习新课。 1、导入语:今天时光老人想带小朋友们乘坐时光飞船去观赏一年四季的美景,同学们想不想去?我们要去的第一站是——春天。 2、春天播种希望。 ⑴出示主题图:要求学生注意观察老师演示过程(先出示8棵树,再出示6棵树),发挥想像力,编一个有关春天的数学故事。 ⑵其他同学根据故事内容列出式子:8+6或6+8,教师板书两个式子。并提问:你想怎样计算? ⑶学习8+6和6+8的计算方法(即进位加)。以小组为单位比赛:谁的算法多! ⑷小组派代表说算法: ㈠数小棒 ㈡把6分成2和4:即8+6=14 2 4 ㈢把8分成4和4:即8+6=14 4 4 ⑸小结:计算的方法多种多样,只要能又快又准确地得出结果,无论哪一种办法都可以。 三、巩固练习。 1、夏天百花争艳。 ⑴师导入:春天里我们栽下许多花和树,夏天来了,院子里可谓鸟语花香,蝴蝶在花间跳舞,小鸟在枝头唱歌。(出示教学挂图蝴蝶图和小鸟图) ⑵要求学生认真观察,把观察到的告诉同桌,并列出算式(8+7和4+8),再跟同桌说说计算的方法。 ⑶指名说自己选择的计算方法。(尽量让学生畅所欲言)

8、7、6加几的进位加法教学设计教案

8、7、6加几的进位加法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P103-104。 二、教学准备 算式卡片13张以上、各组教学小棒2份、7个纸做红苹果、6个纸做绿苹果、每个纸苹果背后备有本节课的练习题、课前在黑板下方画两棵树。 三、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四、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

一、教学片段实录 情境:黑板上呈现两棵果树,第一棵上有8个苹果,其中5个绿苹果,3个红苹果,第二棵树上有5个苹果,其中1个绿苹果,4个红苹果。 1、观察交流 师:观察这两棵树上的苹果,你知道了什么? 生:第一棵树上有8个大苹果,第二棵树上有5个大苹果。 生:苹果的颜色有两种,一种是红苹果,一种是绿苹果。 生:红苹果有7个,绿苹果有6个。 生:两棵树上一共有13个苹果。 2、算式探究 师:小朋友说得很好,两棵树上一共有13个苹果会用算式表示吗? 生:8+5=13

生:5+8=13 生:7+6=13,也可以6+7=13 生:10+3=13 师:10是怎么得来的? 生:从第一棵树借5个给第二棵树,第二棵树就有10个苹果,第一棵树剩下3个苹果。 师:你借得真妙啊! 生:5+5+3=13 生:5+3+5=13 生:3+5+5+=13 师:这道算式中的5和5是怎么得来的? 生:第二棵树有5个苹果,从第一棵树分5个出来先加。 师:你分得真好啊! 生:8+2+3=13 师:8与2是怎么得来的? 生:第一棵树有8个苹果,向第二棵树借2个就是10个。第二棵树还有3个苹果,就是13个。 六:教学反思

执教:洞头县城关一小唐玉丽 设计:洞头县城关一小唐玉丽 注:本教学设计为小学数学学习效果测评专题研讨会课例。

6和7解决问题教学设计讲课教案

6和7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解决问题(加法)》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中,属于对6和7认识的一部分。本课的学习不仅仅是认识6和7的重要内容,更是为后续学习8和9,以及10的解决问题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要求学生理解并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结合实际加强学生发现与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结合实际,要求学生从理解现实的问题情境,到发现要解决的数学问题(教材用“图里有什么”或“从图中你知道什么”提示)—分析问题从而找到解决的方案并解决问题(教材用“怎样解答”提示)—对解答的结果和解决的方法进行检验、回顾与反思(教材用“解答正确吗”提示),引导学生图回到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所要经历的步骤,交给学生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方面: 教会学生在自我探知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予以验证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认识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对数学问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不仅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培养了学生

在解决问题中,应注意的某些细节,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严谨的数学态度。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①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 A、图里有什么? B、怎样解答? C、解答正确嘛? ②对“大括号”和“?”的理解。 难点:①理解符号“大括号”和“?”。 ②用数学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 根据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我将采用启发式教学、多媒体辅助和讨论法。以学生为我的课堂主体,因此我将我的教学过程分为以下五块:(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师:看图说说图的意思,怎样解答? 生:左边有两只螃蟹,右边有三只螃蟹…… 师:我们该如何列式子?

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案——《9加几》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案——《9加几》教学设计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学生在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培养合作学习和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学准备: 教具:实物投影、投影片、小圆片18个、旺仔饮料13瓶。 学具:每人准备小圆片18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1、课件出示课本第9697页的全景图。

老师说明:伴随着雄壮的音乐,星星小学在开运动会,瞧,多么热闹!老师想去做拉拉队为他们加油,我们也为他们加油,好吗?(喊三声加油) 2、运动会上,拉拉队员们想得真周到,为运动员准备了一些旺仔饮料, 有一个小朋友问:有多少盒? 二、新课教学例1 1、说一说 师:你们知道这里有多少盒吗?想一想,说一说。(教师巡视,注意你是怎么知道的?) 刚才XX同学用数的方法知道了还有多少盒旺仔饮料,(请这位小朋友来数一数),大家也学着他的方法数一数。老师还想给大家介绍另一种数的办法,接着数。也有同学是通过计算的方法得到的。下面我们一起听听这些同学是怎样计算?(指名说说) (老师说:你们说的都很好,小朋友们真能干!) 2、摆一摆 A、课件,出示课题9加几

B、要算还有多少盒饮料,该怎样列式?板书:9+4,9表示什么,4又表示什么?9加4应该怎样计算呢?请同桌的两位小朋友用小圆片摆一摆。一位小朋友摆9个,表示盒子里的饮料,一位小朋友摆4个,表示盒子外面的饮料,刚才有小朋友用数的办法,老师觉得太麻烦了。请同桌小朋友动脑筋想个办法,让老师一眼就看到你的桌子上有几个圆片? C、3、说一说 小朋友摆的真好,现在我们学着刚才摆圆片的办法来移旺仔饮料,理解凑十法。(盒子里的9盒再加上几盒就凑成了10盒?这个1盒是从哪来的?外边的4盒饮料拿走1盒后还剩多少盒?10盒与剩下的3盒合起来是多少盒?所以9+4等于多少?) 3学会了移饮料,现在请你用同样的方法来移菠萝。鸡蛋图。 二收集数据,提出问题 (解决了饮料问题,老师这儿还要一个问题需要小朋友帮忙,看看哪些小朋友能帮我解决?)听要求: 1、引导学生观察画面:操场上有哪些运动队?(跑步,踢毽子,跳绳,跳远,)各有多少人?同桌合作记录收集信息,指名回答,教师随机贴图。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8加几》优质教案【新版】

8加几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计算8加几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8加几。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及概括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用“凑十法”计算8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自主探索计算8加几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相关生活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矿泉水瓶、小棒、情境图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四课时 授课日期: 一、复习引入: 1.口算(口算卡) 9+4 6+9 3+9 2+9 9+7 5+9 9+8 7+9 指生口算,并说出9+4 5+9是怎样算的? 2.听算练习 10+2 10+7 10+6 10+5 8+2+3 8+2+9 8+2+4 师:这些算式好算吗?为什么? 二、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师谈话:昨天老师带领同学们参加了学校举办的《小小运动会》,同学们有的参加了赛跑、有的参加了投沙包、有的参加了跳绳等许多项目。运动会上,运动员们汗流浃背奋力拼搏;各班的啦啦队的加油声此起彼伏响彻云霄,每个同学都口干舌燥。我们的校领导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于是就做了一个决定,是什么决定呢?请看运动场的一角发生了什么事?(出示主题图----领饮料) 1.引导学生看图,你从图中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

一组要8瓶饮料一组要6瓶矿泉水 二组要7瓶饮料二组要8瓶矿泉水 2.根据这些信息你想解决哪些数学问题? 生1:两组一共要多少瓶饮料? 生2:两组一共要多少瓶矿泉水? …… 师:同学们真棒,想解决这么多问题,由于时间有限,今天这节课我们重点解决“两组一共要多少瓶饮料?”这个问题,其余的放在问题口袋里,以后解决. 3.两组一共要多少瓶饮料?你认为选择哪些信息才能解决这个问题?为什么? 4.请把题完整读一遍,谁会列式解答? 生: 8+7 7+8 5.为什么列8+7或7+8? 6.你会计算吗?请用手中的学具摆一摆,说一说,再和同桌交流一下自己的算法。 7.汇报交流 生1:接着数一数(指生上黑板演示) 生2:凑十法 生3: 8+7=15 10+7=17 17-2=15 师:你们认为哪种方法最好算?不管你用哪种方法,只要算得又对又快就可以。 8. 7+8= 你是怎样算的? 三、当堂练习: 1.你能利用刚才所学解决“两组一共要多少瓶矿泉水?”吗? 2.你认为选择哪些信息才能解决这个问题?为什么? 3.请把题完整读一遍,谁会列式解答? 4.生: 8+6 6+8 5.你会计算吗?请用手中的学具摆一摆,说一说,再和同桌交流一下自己的算法。

数学:几加几等于教学设计

数学:几加几等于教学设计Mathematics: how many plus several equals t o teaching design

数学:几加几等于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幼儿园是针对幼儿集中进行保育和教育的学前教育机构,幼儿不仅可以学到知识,从小接触集体生活,帮助孩子健康快乐地度过童年时光。幼儿园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体系基础的基础,是对儿童进行预备教育,包括性格完整健康、行为习惯良好、初步的自然与社会常识。本教案是根据幼儿园大班儿童的学习特点、发展特点来设计并编辑成教学活动的内容。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活动目标: 1、复习得数是3以内的加法,4以内数的组成。 2、通过创设情景,让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尝试自己列出得数是4的加法算式,尝试自编得数是4的加法应用题。 3、使幼儿进一步理解两个部分数的交换关系。 4、培养幼儿分析推理能力,思维的敏捷性及幼儿动手尝试的精神,训练幼儿运算速度和准确性,激发兴趣。 活动准备: 3以内加法算式卡、数卡4,苹果、梨图片4张,每个幼儿4个萝卜,4朵花,蘑菇图片4张,兔妈妈、小兔头饰,布置好活动场景。 活动过程: 随《十个数字跳舞》音乐,做手指游戏。

一、复习得数是3以内的加法,复习4的组成 1.游戏“开火车”复习得数是3以内的加法。 我们班的小朋友都很喜欢看动画片,《动画城》节目你们看过吗?动画城里的聪明屋有位金龟子姐姐,她呀今天邀请我们到聪明屋去做客,她呀要看一下谁是最聪明的小朋友,现在我们就到聪明屋去吧!怎么去呢?我们坐火车去吧!我们的火车几点开?(出示加法题卡)嘿嘿!我们的火车几点开?我们的火车2点开…… 2.游戏“又有苹果、又有梨”复习4的组成 呜……火车开到了聪明屋,看看,金龟子姐姐他们拿什么来招待我们呢?导出“又有苹果又有梨”的游戏,一个苹果几个梨?(3个)…… 3.游戏“对数” 刚才小朋友们对得真好,老师也来考考你们,我们来对数,举起你们的小小手,我出1,你出几?(3),1和3合起来就是4…… 二、创设情景,在操作中尝试写出得数是4的加法算式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6和7的认识》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6和7的认识》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16和7 第1课时6和7的认识 上课解决方案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0~5的认识及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本节课的学习,为下节课学习6和7的加减法打好基础,也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的基本理论。因此将本节课作如下设计: 1.通过游戏活动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通过游戏引入新课,这样既复习了旧知,又为新知的学习做好铺垫。同时,还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热情高涨,情不自禁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发展各方面能力。 2.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教学新知时,先让学生观察主题图中同学们打扫卫生的

画面,同时结合教学内容,自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教育学生要向图中的小朋友们学习,做一个爱护教室、讲卫生、爱劳动的好学生。然后找出图中是6和7的人或物。接着通过计数器和直尺,让学生知道6和7的位置,以及6、7和1、2、3、4、5之间的大小关系。最后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6和7。学生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感受实物与抽象数字之间的联系,对于6、7的认识就更加丰满了。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计数器6个彩球 学生准备小棒若干7张圆形纸片直尺 教学过程 ⊙游戏激趣,引入新知 1.魔球游戏。(出示6个带有0~5序号的彩球) 师:智慧老爷爷听说大家学习非常努力,为了表扬同学们,特意制作了6个彩色的知识魔球,谁能将这6个知识魔球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一排呢?(请学生上台将6个知识魔球根据数字的顺序进行排列) 2.引入新课。 师:刚才同学们表现得都很棒,想得到美丽的知识魔球吗?那我们一起来努力吧!(板书课题)

《9加几》教学设计1

《9加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的思维过程,并能准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比较、抽象、概括水平和动手操作水平,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学数学的意识。在学习中互相带动学习心理水平的提升。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投影片、小棒18根 学具准备:每人准备小棒18根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复习铺垫 1.谈话引入:同学们,我们学校正在开运动会,你们想去参加吗?要想参加,就得先过两关,下面就让我们闯关吧。(采用闯关的形式复习1和几组成几与10与几等于十几的习题)

2.师:我们顺利地闯过了两关,赶快到运动场去吧,那里的运动会已经开始了!(出示校园运动会的场景图) 二、自主尝试,探究算法 1.创设情报境,教学例1 (1)师:运动场上的比赛热闹极了,请仔细看一看,同学们都参加了哪些比赛项目? 生:有踢毽子的、跳绳的、跑步的、跳远的。 (2)你最喜欢哪个比赛项目,数一数每个项目有多少人? 生:我最喜欢跳绳的,有3人参加。…… (3)师:同学们观察的可真仔细,这些运动员参加这些比赛很辛苦,于是学校服务队的小朋友的小朋友给运动员准备了很多好喝的饮料(出示数饮料画面),送走了了一些,请仔细看一看,还有多少盒没送? 生:还有13盒没送。 (4)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先说给同桌听一听。 生讨论、汇报。 (小组内同学交流,然后各级汇报。学生们有的用点数法,有的用接着数的方法,也有的用凑十法等多种计算方法)

一年级数学上册《8加几》教学设计

骨干教师精品教案 学科组:一年级数学备课人:课题:8加几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98~99页。 [教学目标] 1.借助学具操作,自主探究“8加几”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口算“8加几”的进位加法。 2.经历探索“8加几”的计算方法的过程,学习初步的抽象、概括、推理的方法;通过算法多样化,初步学会有个性地学习。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质疑、交流和倾听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理解并掌握“8加几”的算法。[教学准备]小棒;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提出问题 (一)创设情境,呈现信息 1.同学们,在运动会操场的一角,同学们正在领 饮料呢!课件出示情境图。(见图1) 2.请看大屏幕,仔细观察画面,你发现了哪些数 学信息? (一组领8瓶果汁,二组领7瓶果汁。 一组领6瓶矿泉水,二组领8瓶矿泉水。) 学生说信息时,教师一一板书数学信息。 (二)根据信息,提出问题 1.根据找到的数学信息,你能提一个数学问题吗? (两组一共领了多少瓶果汁? 两组一共领了多少瓶矿泉水?) 随着学生提出问题,教师一一板书出问题。

教师用课件演示和学生一起回顾凑十法的过程,教师边演示边讲解。 引导学生把摆小棒的过程用算式表示出来。 预设:7可以分成2和5,8+2=10,10+5=15。 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 同桌相互说一说。 (3)推算法。 还有其他的算法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0+7=17,17-2=15。 追问:你是怎样想的? 预设:把8看成10,10+7=17,多算了2个,所以17-2=15。 小结:这种方法我们就叫它“推算法”。板书:推算 4.算法优化,促进发展 (1)对比算法 刚才的3种算法,你们喜欢哪种?为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适时评价。 追问:刚才我们算了8+7=15,那么7+8等于多少?你是怎么想的? 预设:因为8+7=15,所以7+8=15,交换了两个数的位置,得数不变。 板书:7+8=15 小结:在加法里,交换两个数的位置,得数不变。 5.解决第二个问题 (1)师:刚才我们解决了第一个问题,那么你能自己解决“两组一共领了多少瓶矿泉水”这个问题吗?用你喜欢的方法独立完成,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2)展示学生列式及算法。 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预设:① 6可以分成2和4,8加2等于10,10加4等于14。 ②10+6=16,16-2=14 6.总结提升,揭示课题。 仔细观察,咱们今天学习的算式都有什么特点? 通过交流引出课题:8加几。板书+:8加几。

十几减876的教学设计

十几减8 7 6 教学目标: 知识: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计算十几减几。 能力: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发展探究、思考的意识和抽象思维能力,提出算法多样化,发展创新意识,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情感: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习惯,让其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自觉优化自己的算法。 教学难点:体会算减想加的便捷性。 教学用具:课件,口算卡片,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巩固旧知,迁移新知 1.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师:我们先来进行口算练习,看谁说的又对又快。 (1)读算式说结果,谁愿意来? 评价:你的声音真响亮。你算的真快。 (2)现在我们只说得数,其他同学用对或错来判断。 (4)你们算的真准呀,一起做个小比赛好吗?抢答,看谁第一个说出得数。12-9= 这道题你是怎样想的?生:破十做减相加 师:我们抢答的这些题都是减几的算式?(9)那你想学习十几减8么?减7呢?那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样的算式。(板书)十几减876。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师:昨天让大家看的小视频大家看了吗?(看了!)你们都帮助视频里的小美解决问题了吗?大家可真棒!那谁来说一说你都有哪些收获呢? 生1:我知道了怎么计算11-8这个问题 生2:我会用破十法和想加算减解决11-8这个问题 师:看来同学们的收获可真不少,那么你们是不是真的会算十几减8了?(是!)那么光会11-8这一道题可不行,同学们,12-8你会吗?(等于4)13-8呢?(等于5)那谁还能给我们说一说其他十几减8的算式,让他同学们来算一算!(生说算式,教师板书)此环节,还要再练习两道说过程的,再让学生说其它算式,最后总结规律。 师:大家看老师是怎么写这些算式的?(按照顺序写的)为了做到不重不漏,老师按照顺序将同学们说的十几减8的算式写好了!那么就请你们来观察一下,十几减8的算式和得数,看看你都发现了什么? (给生讨论的时间) 师:谁来汇报你都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了得数就是被减数个位加2!(如果说不出,师做适当引导) 师:你说的可真棒!谁来说说这个2是怎么来的? 生:十几里面的10减8得来的! 师:他说的对吗?昨天我们学习十几减9时我们发现了什么呀?(得数是被减数个位加1)今天减8呢?(加2)同学们可真厉害!不仅利用视频里收获的方法解决了十几减8的题目,还通过自己的观察找到了十几减8的计算小窍门!那同学们,老师这儿还有一些题目想考考大家!你们敢接受挑战吗!

《6和7》教学设计

《6和7》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观察、操作、演示,使学生熟练地数出6和7两个数,并会用这两个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位置,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观察、操作、表述,尝试用简练、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达数学观点;利用数尺,摆图等方法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紧密的联系,体会学、用数学的乐趣。 二、目标分析 10以内数的认识都是按照数的意义、认读写数、数序、大小比较、序数和数的组成以及加减法的计算等流程来学习的。既然数的认识过程有这样的规律,教师便可尝试运用学生的学习经验通过观察、操作、演示等活动认识6和7,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语言表达能力,体会解决数学问题的快乐。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6和7的基数意义。

教学难点:区分6、7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 四、教学准备 课件、珠子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 (一)在“给数找家”中引出“6”和“7” 1.从开学到现在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数朋友? 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出示4、1、0、5、3、2。 2.你们帮这些数朋友在数尺上找到家吗? 课件出示: (1)和3相邻的数是( )和( )。 (2)0和2的中间数是( )。 (3)比4多1的数是( )。 【设计意图】复习认数的旧知识唤起学生的学习经验,为自主学习6和7做铺垫。 (二)在“给数排队”中比较数的大小 1.拨算珠找6和7。 (1)你知道5的后面是几吗?你是怎么知道的?6在添一是几呢? (2)看来我们的数朋友还真不少呢,今后我们会继续学习数。 2.看数尺读数。 (1)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些数朋友吧。这些数从右往左看,

9加几教学设计

9加几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科书96---98页 教材分析:9加几是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的开始,这部分内容是“两段式教学长程设计”中的第一阶段,即教学“结构”的阶段。“9加几”与后 面的8、7加几等,它们之间的知识点是相似的。抓住知识间的共 同点,有利于学生迁移。本课要为学生提供方法和步骤,为学生主 动学习提供时间的保证,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学习了10以内的加减法及认识了11~20各数。 在学习了10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9加几,是进位加法的第一课。 学生在幼儿园学过简单的计算,对于计算9加几的结果大多没问题, 大部分能很快地说出准确的得数。但是问他们是怎么算的,他们却 不会说了;问他们怎么想的,有的小声说是数的,有的干脆说一看 就知道。看来这节课的难点是,在原来数的方法上学会用“凑十” 的方法表述计算的过程。学生由于思维水平不同,有的学生在表达 时语言不顺畅,有待于提升。所以初次接触,对学生有一定的难度, 在思维上是一次挑战和提升。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通过各种学习活动,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初步掌 “凑十法”的思维过程。通过比较,优化“凑十法”并能正确计算 9加几的口算。 2 能力目标:通过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 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是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 3 情感目标:体会多种计算方法的乐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1 重点:会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加法。 2 难点: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复习铺垫。 1.谈话引入:同学们,红星小学正在开运动会,你们想去参加吗?要想参加就 得先过三关,你们有没有信心呢,下面就让我们闯关吧!(教师课件出示相关习题,学生指名口答) 第一关:9+()=10 第二关:7能分成1和几?8能分成1和几?9能分成1和几?4能分成1和几?6能分成1和几?3能分成1和几? 第三关:口算 9+1+2= 9+1+3= 9+1+6= 2.师:同学们真棒!顺利闯过了三关,那我们赶快到运动场去看看吧,那里的运动会已经开始了!(出示校园运动会场景图) 二、自主尝试,探究算法。 1.教学例1 (1)运动场上的比赛热闹极了,请仔细看一看,同学们都参加了哪些比赛项目?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同桌互说,再全班交流) (2)数一数,每个项目有多少人参加?(指名汇报) (3)师:同学们观察的可真仔细,这些运动员参加比赛很辛苦,于是学校服务队的同学给运动员准备了许多好喝的饮料(出示饮料图)送走了一些,请仔细看看:现在还有多少盒没送?(生:还有13盒) (4)你是怎么想的?先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生分组讨论,请小组代表向全班同学介绍本组的方法 ①点数出结果。1,2,3,……,12,13,一共有13盒。 ②接着数,数出结果。9,10,11,12,13,一共有13盒。 ③先放进1盒凑成10,10+3得13. (5)这三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 2.强化“凑十法”。 (1)要算一共有多少盒?我们可以列出一道加法算式9+4 (2)今天我们就来研究9加几,9加几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用小棒代替饮料来摆一摆,学生操作,教师引导:盒子里的9盒再加上几盒就凑成了10盒?这个1盒是从哪里来的?外边的4盒饮料拿走1盒还剩多少盒?10盒和剩下的3盒合起来是多少盒?所以9+4等于多少呢? (3)谁能结合老师的板书完整的说一说刚才我们是怎样计算的?师小结:这种方法叫“凑十法”。 3.解决问题。 (1)教师提出问题:踢毽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学生从画面收集信息,踢毽的有9人,跳远的有6人 (2)学生根据问题列出算式9+6 (3)让学生讲怎样算,得数是多少? (4)全班交流,完成计算。 4.尝试提出问题,巩固计算方法。 (1)引导学生观察,,运动会正在进行的还有哪些项目?参加这些项目比赛的各有多少人? (2)谁还能提出其他用9加几计算的问题?学生汇报教师整理:踢毽的和赛跑

最新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20以内的加法 进位加法 8加几》研讨课教案_21

8加几 教学目标: 1、结合情境图,在使用摆花片、数数、试算的过程中并结合知识的迁移(在计算九加几的基础上),学会8加几的方法。 2、能够运用“凑十”的方法计算8加几的加法。 3、在个性化算法的交流中,体会“凑十”方法的特点,并鼓励孩子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来计算。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T:美丽的数学王国就近在眼前了,大家想不想进去看看呢? S:想 T:但是,打开这个大门呢,需要先打开一把智慧锁,现在我们来看看谁能解开密码,打开这把锁进入数学王国之门呢?我们一起来看题。9+3= S:12, T:你是怎么算的呢? S:把3分成1和2,9加1等于10,10再加2等于12。 … T:算完这几道九加几的题,我们也就得到了密码:121615。你们真棒,解对了密码,进入了数学王国。 二、探究新知 T:咱们进入数学王国之后,看到了七个小矮人,它们给我们准备了月饼,那一共有多少个月饼?我们先来数数盒子里有几块月饼?一起来数:1、2、3、4、5、6、7、8,写数字8,盒子外有多少月饼呢?一起来数1、2、3、4、5,写数字5,那一共有多少月饼,用加法还是减法?加法。怎么列算式?谁来?8+5=13。你们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算的呢? S1:数数法,大数记心里,小数伸手指。 T:为什么伸5个手指就不伸了呢?因为加5,加几就伸几个手指。 S2:摆花片法,先摆8个,再摆5个。 教师相机讲解:左边8个花片,右边5个花片,从右边把2个红色的花片移

过来,你能一眼就看出图中有13个花片吗? S:能。 T:十加几就等于? S:十几。 T:非常好,还有别的移法吗? 教师相机讲解:左边8个花片,右边5个花片,从左边把5个蓝色的花片移过来,你能一眼就看出图中有13个花片吗? S:能。 S3:凑十法,把5分成2和3,8加2等于10,10加3等于13。 T:你为什么把5分成2和3,而不把5分成1和4或者别的呢? S3:8和2凑成10,所以要把5分成2和3。 T:除了拆5,还能拆别的吗? S:8,把8分成5和3,分出来一个5是为了和5凑十,也就是凑十法。教师相机板书。 T:前一种方法拆的是小数还是大数呢? S:小数。 T:这种方法叫拆小数凑大数,后一种方法叫什么呢? S:拆大数凑小数。 T:一起回顾一下8加几一共有几种方法? S:摆花片法、数数法、凑十法。 三、课堂练习 吃了月饼后,我们要和小矮人一起来解救白雪公主了,需要连闯三关。 1、第一关试一试 T:8加8等于多少呢?你是怎么算的?现在以同桌两人为一个小组,说说你们的算法,女生先说,男生再说,说完后你坐好,老师就知道你完成了。 S1:16,我是这样算的,8可以分成2和6,8加2等于10,10加6等于16。 T:很好,这种方法叫什么法呢? S1:凑十法。 T:其他同学还有别的算法吗?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876加几教案新新人教版

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8、7、6加几 课题8、7、6加几单元第八单元数学年级一年级 学习目标情感态度和价 值观目标 通过动手实践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能力目标通过逐步引导和探究,由浅入深,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知识目标理解8、7、6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能够运用“凑十法”计算8、7、6加几。 重点理解 8、7、6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能够能够运用“凑十法”计算8、7、6加几 学法任务驱动教法讲授法、自主探究、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前复习问题: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九加几,下面我们一 起来复习一下吧。说一说你是怎么计算的? 9+5=() 师: 5可以分成1和4;9+1=10;10+4=14.所以 9+5=14。 问题:请你按照数的分成填一填。 9 8 7 6 复习九加几的进位加法和10的组成为新课做铺垫。 新课导入师:阳关小学正在举行秋季运动会,你瞧,有两组小朋友在跑步呢?这两组队伍各有多少人? 一组有5人,一组有8人。 师:你知道这一共有多少人吗?你有什么方法解决问题? 答案:数一数。从5开始数数到13,从8开始数数到13。一组有5人, 一组有8人。 以一个问题引 入,引发学生思 考,激发学生学 习兴趣。 新课讲解问题:你会列算式表达并计算吗?

3)9和1凑成10;4)10和7合起来是17。问题:哪一种方法更简单一些? 师:将大数凑成10更简单。 师:请你总结如何快速计算9、8、7、6加几?看大数,拆小数;凑成十,再相加; 看见9 ,想到1 。看到8 ,想到2 。 看到7 ,想到3 。看到6 ,想到4 。 想想做做 1、想一想,写一写。 7+3+3= 6+4+2= 7+6= 6+6= 8+2+2= 8+2+5= 8+4= 8+7= 2、完成下面的计算。 练一练 1、圈一圈,再计算。 2、在()里填“>”、“<”或“=”。 8+6()7+4 6+6()7+6 8+5()7+8 8+9()11 6+7()7+6 7+6()9 数;凑成十, 再相加; 看见9 ,想到 1 。看到8 , 想到2 。 看到7 ,想到 3 。看到6 , 想到4 。 13 12 13 12 12 15 12 15 10 11 12 12 12 13 14 13 16 14 8+6=14 7+7=14 > < < > = > 讲练结合,及时 掌握课堂节奏, 反馈学生掌握的 情况,对重难点 内容加以强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