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高三地理第五单元:河流的综合治理——以长江三峡工程为例人教版知识精讲

高三地理第五单元:河流的综合治理——以长江三峡工程为例人教版知识精讲

高三地理第五单元:河流的综合治理——以长江三峡工程为例人教版知识精讲
高三地理第五单元:河流的综合治理——以长江三峡工程为例人教版知识精讲

高三地理第五单元;河流的综合治理-以长江三峡工程为例

【同步教育信息】

一. 本周教学内容:

第五单元:河流的综合治理——以长江三峡工程为例

二. 学习指导:

1. 重点:

(1)三峡工程建设的首要目标——防洪

(2)开发性移民

(3)三峡工程建设产生的生态与环境问题及其对策

2. 难点:

(1)开发性移民与补偿性移民的区别和利弊

(2)“蓄清排浑”的水库运用方式

3. 知识结构:

三峡地区开发——三峡水利工程—??

????????航运、旅游发电防洪、灌溉—三峡工程建设的问题和解决

——??????---胜保护生态环境影响及风景名

开发性移民百万移民安置 4. 教材分析:

江河的治理和水利建设是国土整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我国,水利问题一直为历

代各朝所重视,成为治国安邦的方略,但目前我国水利建设仍显薄弱,表现为抗洪能力低、水旱频发,本单元以案例分析为主,对三峡工程从利弊两方面阐述其意义、作用及需要解

决的问题。

(1)三峡工程在防洪方向的关键性作用: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其流域面积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2/5,且大多流经我国人口稠密、

城镇集中、经济发达的地区,但长江流域水旱灾害频繁,尤以中下游洪水灾害最严重,其

原因应从自然和人为两方面分析:

??

??????池洪能力降低围湖造田、泥沙淤积加剧毁林、开荒,水土流失人为原因:多股洪水叠加自然原因:持续暴雨, 三峡水库作为长江干流上第一座调控水库,它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巨大的库容,可有效

调蓄长江上游洪水来量,对于长江中游特别是荆江河段的防洪具有决定性作用。工程的防

洪效益体现在:

??????

??水。另一方面,讯后蓄满清空防洪库容;峰过后再陆续放走,腾暂时蓄在水库内,待洪一方面,将拦截的洪峰蓄:。游河道安全泄量的部分,特别是控制超过中下上游来水量的拦:削减洪峰,可控制水库工程效益%90 (2)“蓄清排浑”的水库运用方式:

主要为解决泥沙淤积问题。三峡水库上游来水量和来沙量在年内分配很不均匀,主汛

期6~9月的来水量和来沙量约占全年的52%和78%。根据这一特点每年汛期水库保持在

145m 运行,使含沙量较大的洪水(即浑水)能顺畅下泄;汛后水中含沙量变小了,10月份水库开始蓄水,11月蓄到正常水位175m ,以充分发挥发电与航运效益,这种汛期排出“浑

水”,汛后蓄满清水的方式,称“蓄清排浑”。

(3)开发性移民的方针及其与补偿性移民的区别:

开发性移民的方针,是在总结我国几十年水利工程建设移民安置工作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我国工程移民的一项重大改革。国家在《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移民条例》中,对开发性移民作了明确阐述:“由有关人民政府组织移民安置工作,统筹使用移民经费,合理开发资源,以农业为基础,农工商相结合,通过多渠道、多产业、多形式、多方法妥善安置移民,使移民的生活水平达到或超过原有水平,并为三峡库区长远的经济发展和移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创造条件。”

开发性移民,大大优于传统的一次性赔偿移民,因为政府将移民资金实行统一管理,统筹使用,移民投资作为开发基金,使资金不断、增值,从而节省移民投资。

(4)三峡工程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

5. 知识要点:

5.1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的意义和作用

长江三峡工程,坝址位于湖北宜昌境内的西陵峡三斗坪,距下游的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38千米,是一座具有防洪、发电、航运,以及养殖和供水等巨大综合利用效益的特大型水利水电工程。

长江洪水灾害:

成因:

长江洪水主要是由于上游干流及中游支流洪水来量大,中游没有足够的调洪、滞洪场所,再加上河道渲泄能力不足所致。

自然因素:

流经湿润区、流域广、支流多、洪水均由暴雨形成

泄洪:水土流失、淤塞

调洪:雨带推移、滞洪和蓄洪场所不足

人为原因:

加剧了长江中下游的洪水灾害。

过渡砍伐——流失加剧——抬高河床——泄洪能力降低

围湖造田——调蓄洪峰的功能削弱,形成“小雨量、高水位、大洪灾”的局面

防洪效益:(首要目标)

兴建三峡工程是解决长江中下游。特别是中游洪水,三峡水库有效控制长江上游(川江)暴雨形成的洪水;对中下游的工农业交通等经济(对荆江、武汉市、洞庭湖等有利)。

发电:

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电力将主要供华中、华东地区,少部分供给重庆及川东地区;

减轻铁路压力;清洁的水电替代火电。

航运:

我国东西大动脉

改善川江航运条件,万吨船位到重庆

其他:

中下游城市供水和农业灌溉、南水北调中线调水以及库区水产养殖等方面,发挥巨大的综合效益。

5.2百万移民及其安置(工程成败关键)

特点:范围广、损失大、人数多

任务艰巨

1. 库区生态环境脆弱,经济贫困落后——人多地少,产业劳动容量低(最大困难)。

2. 三峡地区教育、科技落后、人口素质低——乡土观念。

3. 以往移民返迁的影响

安置有利条件

1. 资源丰富有潜在的环境容量:

(1)从宏观看:三峡工程、移民开发、资源开发带动各种产业,拓展环境容量安置库区移民,由第一产业转向第二、三产业就业。

(2)从移民结构看:非农业人口占多半数,核心是耕地问题。

(3)从土地资源看:改造部分低产坡耕地、适当开垦较好的荒坡地、利用水面——调整农业结构,开发大农业;

2. 移民分散——就地后靠、就近安家。

3. 工程周期长——从容安置

4. 国家支持、全国支援

方针——开发性移民

一次性赔偿

开发资源——拓展环境容量

例如:桐树湾

5.3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和名胜古迹的影响及对策

生态环境效应

有利——主要在中下游。

1. 减轻洪水破坏,改善生存环境;

2. 血吸虫病防治;

3. 减轻洞庭湖的萎缩、淤积;

4. 枯水期——增加流量,改善水质;

5. 调节气候;

6. 减轻环境污染、酸雨

不利及措施——主要在库区。

淹没耕地、文物古迹——调整农业结构,开发大农业;

加剧水土流失、污染——改造中低产坡耕地,建水平梯田;

诱发地震、滑坡——对工程进行抗御设计;

泥沙淤积加重——“蓄清排浑”的水库运用方式;

影响自然景观——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出现新景观;

影响文物古迹——迁移重建;原地保护;搞好规划、管理开发新景区

影响物种的生存环境——移植、人工繁殖,建立自然保护区;

增加蚊虫孽生,影响健康——预防。

名胜古迹影响

景点淹没——保留一些、增加新景点

古迹淹没——迁移、保护

【模拟试题】

一. 选择题:

1. 三峡工程建设的首位目标为防洪,防洪效益的主要表现为()

A. 处在长江上游出口的独特的地理位置,可调控长江上游绝大部分的洪水来量

B. 长江三峡巨大的库容可调节洪峰,拦蓄洪水

C. 避免“悬河”荆江干堤溃决所发生的毁灭性灾害

D. 可大大缓解洪水对武汉市的威胁,减轻洞庭湖淤积

2. 关于长江三峡水电站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三峡水电站建成后,无论从装机容量来看,还是从多年平均年发电量来看,在一定时期内,都将是世界上第一大水电站

B. 三峡水电站具有巨大的环境效益,将减轻环境污染和因有害气体的排放而引起的酸雨等危害

C. 可缓解华中、华北地区能源供应的紧张状况,减轻铁路运输的压力

D. 三峡水电站经济效益好,是三峡工程还清贷款本息的主要收益来源

3. 三峡水电站的位置在()

A. 重庆的翟塘峡

B. 湖北的巫峡

C. 四川的巫峡

D. 湖北的西陵峡.

4. 长江三峡工程的兴建,在航运上的突出意义表现在()

A. 使川江河道加宽、加深,增加了航运能力

B. 淹没险滩,使水流趋缓,提高了航运的安全性

C. 可根本上改变整个长江河段的航运条件

D. 上游能增加运输吨位,降低运输成本,真正发挥“黄金水道”的作用

5. 三峡工程的兴建,产生的主要综合效益有()

A. 满足长江上游地区城市的供水需求

B. 增加长江中下游地区农业的灌溉水源

C. 为南水北调工程的中线调水提供了条件

D. 有利于发展水产养殖

6. 三峡地区较为丰富的资源或潜在的环境容量表现在()

A. 库区资源开发和移民开发,会拓展环境容量,逐步提高移民的安置能力

B. 三峡工程兴建所带动的各种产业,可吸纳农村移民转向第二、第三产业就业

C. 能充分利用库区大片荒山草坡和可供养殖的水库水面,发展大农业

D. 通过改造部分低产坡耕地,并大量开垦条件较好的荒坡地,建成高产、稳定的水平梯田和经济林园

7. 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是()

A. 可以有效减轻洪水对中下游地区生态与环境的破坏,改善中下游平原湖区人们的生存环境

B. 三峡工程建成后,中下游水量减少,利于血吸虫的繁衍生息

C. 增加枯水期流量,改善枯水期水质

D. 可减轻环境污染及酸雨危害

E. 减少蚊虫的孽生

8. 三峡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有()

A. 水库蓄水将淹没土地、耕地及部分文物古迹

B. 水库可能诱发地震,并使库岸发生滑坡的可能性增加

C. 移民就地后靠及生产活动,肯定会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

D. 一些物种在库区濒临绝迹

9. 实行“开发性移民”的最大优势在于()

A. 可免去一次性补偿,节省大量开发资金

B. 能资助因地制宜地合理开发当地资源,发展经济

C. 能实现广辟生产门路,拓展环境容量,更好地安置移民

D. 把移民安置与库区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利于移民的长治久安

10. 上海把名牌“白猫”洗涤产品转移到万县生产,这对双方的好处是()

A. 对发达地区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使之能更有效地发挥优势

B. 当地引进技术并利用产品声誉、市场,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C. 吸纳了移民就业,解决了部分移民安置问题

D. 各取所长,互惠合作,实现了全国对库区开发建设和经济发展的支援

11. 对于长江溯源产卵的洄游性珍稀水生生物,有效合理的拯救措施是()

A. 进行高科技研究,培育出新的适合各种江段繁殖的鱼类

B. 采用人工繁殖和投放措施

C. 培养驯化,使其逐渐在中下游河段自然繁殖

D. 建立珍稀水生生物的自然保护区

二. 综合题:

1. 三峡库区山高坡陡,环境承载量十分有限。随着水库蓄水升高,大量耕地将被淹没,人地矛盾将进一步加剧,因此要采取区内安置与自找门路等方式安置好库区移民。一些专家呼吁:解决三峡库区移民的粮食问题不能一律要求自给自足,国家应帮助解决三峡库区移民的口粮供应,以保护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和三峡水库安全。

(1)三峡是江水切开构造形成的,从西向东形成了、和西陵峡三段大峡谷,总称三峡。

(2)三峡库区的人地矛盾主要是指库区移民的生产、生活与之间的矛盾,产生这种矛盾,主要是由于当地自然条件中的造成的。

(3)若一味地强调三峡库区移民粮食自给自足,则会导致等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直接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是这一生态问题会对水库的持续利用产生哪些不良影响?

(4)遵循因地制宜原则,你认为当地主要发展什么农业部门才能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

(5)三峡工程具有多方面的巨大的综合效益,它可使荆江段防洪能力由过去的10年一遇,提高到年一遇,可从根本上改善江段的航运条件.三峡水电工程不仅可以缓解地区的能源供应状况,而且可减轻因外调煤炭而造成的的负担,以清洁的水电替代火电,其效益也十分显著。

(6)用哲学观点分析三峡工程给当地带来的困难和机遇。

2. 阅读下列资料,完成:

(1)长江流域面积大,支流多,流经地区降水丰沛。

(2)环境污染以及大气成分组成的变化导致气温上升;厄尔尼诺现象导致气候异常,

形成大量降雨。1998年长江流域特大洪水的直接原因是与长江上中下游同时降雨有关。

(3)长江上游支流泯江、嘉陵江流域植被普遍遭到严重破坏,森林吸纳降雨的能力大大减弱,从而造成地表径流的冲刷能力大增,夹带泥沙直泻江河。

(4)由于泥沙淤积、围湖造田,长江中下游的许多湖泊缩小或不复存在。长江流域承担蓄洪重任的8大湖泊面积比20世纪50年代初少了33%。

(5)滥伐森林和开垦土地,必然造成水土流失,产生大量泥沙并流入江中,抬高河床,使河流泄洪能力下降,水泛成灾。

(6)水利工程年久失修,水利设施抗灾标准低。长江中下游只能防御10—20年一遇的洪水。

(7)某些河段违章采沙。盲目挖沙既破坏了大堤,也改变了河道,后患无穷。

(8)河道人为设障现象严重。一些地区河道建设缺乏管理,或把河道当成垃圾场,或占据河堤建房、建厂,甚至开辟“开发区”,形成人与洪水争地的局面,影响洪水期的河道功能正常发挥。

将形成长江洪水的8种原因按下图所示的方式排列:最重点的原因排列在菱形一览表的顶部,第二重要的两种原因排列在第二层。

A.

B. 选择确定这些因素最重要的依据是。

3. 三峡移民有哪些主要特点?有人说三峡工程成败的关键是移民,对此你有何见解?

4. 观察三峡地区“部分县淹没耕地与耕地总数对照图”回答:

部分县淹没耕地与耕地总数对照图

(1)据图分析,长江三峡地区各县被水淹没的耕地比例的特点是。在这些被淹耕地上产生的移民80多万、这反映出当地人地关系具有什么特点?。

(2)提高未被淹没的耕地效益的措施是。此外三峡地区具有潜在环境容量的土地资源类型有:。

(3)当某记者采访当地居民,人们向他介绍说:“重庆现在有35万农村移民,7万人从2000年开始就要迁往全国11个省区,25万人就地安置。属于就地安置的,国家给了安置资金,村里人在山上盖起了新房,开辟了新果园,还有大企业要来建工厂。”

从上述谈话中可以看出:

①国家对三峡地区移民的安置,采取的方针及政策有:

、、。

②就近后靠的移民安置方针有哪些利与弊?

利:。

弊:。

【试题答案】

一. 选择题:

1. ABCD

2. ABD

3. D

4. ABD

5. BCD

6. ABC

7. ACD 8. ABCD 9. BCD 10. ABCD 11. BCD

二. 综合题:

l.

(1)背斜翟塘峡巫峡

(2)耕地丘陵山区——环境承载量十分有限

(3)过度农垦水土流失泥沙淤积

(4)林果业

(5)100 川华东华中铁路运输环境

(6)三峡地区处长江流域沿江经济的低谷区段,三峡工程使本区发展面临更多的因难和挑战;加重了“生态环境恶化,人地矛盾尖锐”的现状,贫困人口多,移民任务重,基础设施落后是当前面临的最大困难;但事物具有两重性,挑战和机遇并存,机遇:工程建设中大量的物资和设备需求,巨额投资和庞大的施工量。促使三峡地区形成一个巨大的商品、货币和劳务需求市场,带动当地掀起开发建设热潮;库区重建和迁建过程中,大量的开发性移民投入,优惠的移民开发政策及全国的对口支持,为库区资源开发、经济发展和产业调整升级带来极好的契机。

2. A

B首先考虑自然原因

3. 三峡移民是工程建设的组成部分,工程建设是否成功、评判标准也包括移民问题解决的好坏。三峡移民人数多、规模大、难度大、关系重大,解决这一问题的困难和复杂程度超过了工程技术和工程建设本身.因此工程成败的关键是移民。

4.

(1)小;人多地少、人地矛盾尖锐

(2)调整农业结构,开发大农业;荒山草坡、坡耕地、水面

(3)

①实行开发性移民;为库区移提供一系列优惠政策;

把移民投资作为开发资金,因地制宜地合理开发当地资源,发展经济

利:不离开本土,避免移民大量外迁造成的种种困难和后遗症,安定民心

弊:容易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过大压力

2020届高考地理二轮高频考点突破5-2河流专题(含解析)

2020届高考地理二轮高频考点突破5-2 河流的专题 知识系统

考点精讲1.河流特征

2.凌汛防治 课后巩固 (2019·全国高三专题练习)河流阶地是指在地质作用下,原先的河谷底部(河漫滩或河床)超出一般洪水位,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的地形。读三峡地区河流阶地结构与旧石器时代遗址综合剖面图,回答1-2题。 1.图中多级河流阶地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地壳间歇性下降流水侵蚀B.地壳间歇性抬升流水侵蚀 C.地壳间歇性下降流水沉积D.地壳间歇性抬升流水沉积 2.任一级阶地形成过程中地壳() A.相对稳定B.持续下降 C.持续上升D.反复升降 【答案】1.D 2.A 【解析】1.当河流流经地区的地壳上升时,河床纵剖面的比降加大,水流侵蚀作用加强,使河流下切形成 阶地。地壳运动是间歇性的,在地壳上升运动期间,河流以下切为主;在地壳相对稳定期间,河流以侧蚀和堆

积为主,这样就在河谷两侧形成多级阶地。这种因构造运动形成的阶地,称为构造阶地。而图中河流阶地 为堆积阶地阶段,因此其形成的地质作用有地壳抬升和流水沉积,故选D。 2.读图可知,图中阶地底部地势平坦,说明在阶地形成过程中,地壳相对稳定,故选A。 (2019·靖远县第四中学高三月考)下图是“北半球某条河流上游水文站和下游水文站分别测得的径流量随着季节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3-4题。 3.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河上游和下游水源最主要的补给方式分别是( ) A.雨水、雨水B.湖泊水、高山冰川融水 C.季节性积雪融水、雨水D.高山冰川融水、雨水 4.湖泊水对河流具有调节的作用,存在着相互补给的关系。下列关于该河流所在地区湖泊、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地的湖泊在冬季时补给河流、夏季时则受河流补给 B.该地的湖泊中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淡水湖 C.该地的河、湖水不参与陆地内循环 D.该地河流的汛期主要在冬季 【答案】3.D 4.D 【解析】3.读图,该河上游水量小,各月份水量变化相对平缓,7、8月气温高,径流量较大,随着温度变化,冰雪融水量变化,不是降水影响的结果,所以上游是高山冰川融水。下游在冬季径流量大,冬季气温 低,不会是冰雪融水,只能是大气降水补给为主。所以 D 正确。 4.该河位于北半球,1月份是冬季,该河上游径流量小.7月份是夏季,上游径流量大,说明该河上游流 量受气温影响大,最主要补给水源是高山冰川融水,该河流下游冬季降水多,夏季降水少,以冰川融水补 给为主。分析气候特征是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应是地中海气候,结合图示明显看出,该地河流 的汛期主要在冬季,因此,该河流位于地中海气候区,河流有冬训,D正确。因此该地的湖泊在冬季时水

高考地理——《中国的河流和湖泊》知识点复习

高考地理——《中国的河流和湖泊》知识点复习 1、河流的基本特点 2、 定;冰川融水补给的河流,水位变化由气温特点决定),②流量(以雨水补给的河流,看降水量的多少;流域面积大,一般流量大),③含沙量(决定于流域内地面植被状况),④结冰期有无或长短(最冷月月均温),⑤水能蕴藏量(由流域内的地形、气候特征决定) (1)不同地区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和成因:

3、 长江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各拉丹冬雪峰,干流沿途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11个省(市,区)。注入东海,为我国最长、年径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其中自源头到湖北宜昌为上游,主要流经了我国地势的第一、二级阶梯,接纳了大量支流,水量大增,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自宜昌到江西湖口为中游,长江中游流经平原区接纳了鄱阳湖,洞庭湖,汉江等水系,水量大增,荆江河段九曲回肠,易泛滥成灾;江西湖口以下为下游,下游流经平原地区河流支流已不多,但由于水量大,地势低平,防洪任务艰巨,长江重要的支流有: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湘江、汉江、赣江等,其中汉江是长江最大的支流。已建成的大型水利工程有葛洲坝(三峡的上游干流)、丹江口(汉江)、安康、二滩(雅砻江)、龚嘴(岷江支流大渡河),隔河岩(清江)、五强溪(沅江)、乌江渡(乌江)、在三峡的西陵峡中三斗坪正在建设世界最大的三峡水利工程枢纽工程。 (1)防洪与灌溉

4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上巴颜喀拉山北麓,流经9个省级政区(青、陇、川、宁、内蒙、陕、晋、豫、鲁),注入渤海,长度与流域面积均居我国第二,但水量很小。内蒙古河口镇以上为上游,黄河上游青海省境内,流经青藏高原,水量不大,水流平缓,河水清澈;自青海龙羊峡、经甘肃刘家峡至宁夏青铜峡的峡谷段,水能资源丰富;在宁夏,内蒙古境内,黄河流经平缓的地形区,水流平缓,气候干旱,加上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大量引水灌溉,水量有所减少;河口镇至河南孟津为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接纳了汾河,渭河等支流,水量增加,特别是河水含沙量大增(90%黄河泥沙来于此);孟津以下为下游,流经华北平原,由于长期人工筑堤束水,黄河下游河床高于两岸地面数米,形成“地上河”,所以黄河下游沿途水量渐少,支流很少,且易发洪涝灾害。而由于中上游地区用于生产、生活的引水量过大,造成下游河段在春末夏初季节几乎每年发生断流现象。 黄河主要的支流有:上游河段有洮河和湟水,中游段有无定河、延河、汾河和渭河(其支流有泾河、洛河)等。 (1)母亲河的奉献

二轮复习重点突破四河流流量过程曲线的判读

河流流量过程曲线的判读专题四 经典讲解从曲线变化幅度了解水量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反映了河流流量的大小 及变化,从曲线低谷区了解枯水从曲线高峰区了解汛期出现的时间和长短,的季 节变化,期出现的时间和长短。 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的判读 助八: 30 帮 0 -10 3 幼 $67 89 10 JJ .—/I ....................... ?判读方法1)读横轴,看时间与径流曲线的对应状况。(1河流径流变化的时 间分布从中可以看出,横轴指示了径流变化对应的月份,特点。图中径流最高 值岀现在8月份,冬季的儿个月份径流变化较小。(2)读竖轴,看流量的数值 大小。竖轴上标明的流量数值大小可以反映河流的流量大小。图中的最大流量在 220 m3/s 左右,说明该河流量较小。 (3)读曲线,看径流的变化特点。图从 径流曲线的高低起伏变化可以看岀其丰水期和枯水期的长短分布状况。9月份。 中河流的丰水期从6月份持续到4)看组合,分析河流的水文特征。(说明该河 以冰雪融该河的径流变化基本上与气温的变化一致,且流量较小,水补给为主, 径流的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较小。2、综合思维在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判读中 的应用 获取信息解读信息 (1)洪水期岀现在夏秋、枯 水期岀现在冬春的河流,多为雨水补给,但地中海气候变流量读区河流刚好相反。 (图1为给辨补化,雨水补给)⑵汛期出现在 类型夏季的河流,除雨水补给外,也 可能是冰川融水补 春季和夏季出现两(3)给。. 个汛期的河流,除雨水补给外,还可能有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4)河流在冬季断 流可能是河水封冻的缘故,冬季内流河往往山于气温低,冰川不融化,没有冰川融 水补给而断(2> 诩鱼 勒?界液?的 数伉 大 小 -10 ?1 250 -414 1 1)00 / /、 \ 40 -730 / \ -$00 V W -250 IOC) ③i*的琨,AWW 的殳化粘点 40 30 20 10 Wl 器欝轻熬鸳維飜

2019高考地理河流综合试题

2019高考地理河流综合试题 劳伦斯河,发源于安大略湖,流经蒙特利尔,魁北克市,注入大西洋的圣劳伦斯湾。 材料一下图为北美五大湖部分及圣劳伦斯河流域图。 材料二圣劳伦斯河的“冰钓”历史悠久;在结冰的河上架设一个小木屋,在小木屋的角落底部连同冰层起凿开一个长方形的槽,放下渔钩垂钓冰层底下畅游的鱼。 材料三草鱼,原产于东亚水域,主要食物是水中的植物,食量大,繁殖能力很强,在北美属于“侵入性”鱼类。2016年两名钓鱼者钓到一条29公斤的草鱼后,一向财政紧张的魁北克省政府紧急拨款170万元,开始对草鱼进行严密的监测。 (1)分析圣劳伦斯河的水文特征。 (2)若以蒙特利尔为界,将河流分为AB两段,请指出AB河段中最不利于冰钓的河段,并分析成因。 (3)简述魁北克省政府对草鱼进行严密监测的地理原因。 【答案】 (1)河流发源于安大略湖,以湖泊水补给为主,水量丰富;水位的季节变化小;流域植被覆盖率高,含沙量小;纬度高(或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有结冰期(或结冰期长);河流由低纬流向高纬(或自西南流向东北),易发生凌汛. (2) A河段。原因:河流落差大,水流速度快;靠近水电站,水电站排出的热水升高附近河段水温;河水冬季不易出现结冰现象(或冰层薄),安全性差。 (3)草鱼食量大,导致其他鱼类食物缺乏,大量吃食水中植物,破坏栖息环境;繁殖能力强,抢占生存空间;属于外来物种,易破坏原有生物链,导致生态失衡。 【解析】 (1) 水文特征主要从水量、水位、含沙量、结冰期、汛期等分析。圣劳伦斯河发源于安大略湖,以湖泊水

补给为主,水量丰富,水位的季节变化小。流域植被覆盖率高,含沙量小。纬度高,有结冰期,且结冰期长。河流由低纬流向高纬,易发生凌汛。 (2) A河段的河流落差大,水流速度快。靠近水电站,水电站排出的热水,使附近河段水温升高,河水冬季不易出现结冰现象或冰层薄,安全性差。最不利于冰钓的河段是A河段。 (3) 原因主要从食物、栖息环境、生存空间、物种入侵角度分析。草鱼食量大,导致其他鱼类食物缺乏。草鱼大量吃食水中植物,破坏栖息环境。繁殖能力强,抢占生存空间。属于外来物种,易破坏原有生物链,导致生态失衡。 河谷底部河床两侧,汛期时常被洪水淹没的平坦低地。由河流自身带来的泥沙堆积而成。 按堆积方向,分为:①侧向堆积。河流具有侧向侵蚀的能力,当河流在一岸进行侵蚀时,其对岸即出现堆积,随着一岸侧蚀的不断进行,另一岸的堆积也不断扩大,成为河漫滩的基础;②垂向堆积。当河漫滩被洪水淹没时,滩面的水深较小,又有植物拦阻,原来悬移在水中的泥沙便沉积下来,使河漫滩逐渐加高,但其高度不能超过最高洪水位。河漫滩的形成与洪水活动有关,而洪水的出现频率又各不相同,故常在一条河流上可同时看到由不同重现期洪水所造成的多级河漫滩现象,按高程不同通常又分为高河漫滩和低河漫滩。如中国黄河下游河漫滩共有3级,习惯上称为老滩(高滩)、二滩(低滩)和嫩滩。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一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一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 第一节人口再生产 ☆知识要点: 1、人口再生产定义:人口的世代更替过程(包括人口出生和死亡两个环节) 2、人口再生产类型:决定因素: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如不考虑人口迁移过程,这三个决定因素之间的关系应为: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类型有:原始型(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很低) 传统型(出生率高、死亡率较高、自然增长率较低) 过渡型(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 现代型(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很低) ※难点解析: 出生率降低原因:文明程度、人口素质提高; 死亡率降低原因:生产力发展;

自然增长率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 由于人口的素质受生产力的制约,所以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均受生产力直接或间接影响,所以说人口再生产类型与一定阶段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 当人口再生产类型进入现代型后,由于人口逐年减少,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延长,所以最后会出现人口的老龄化现象,目前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发达地区已经出现这种现象,而且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进一步延长,时代更替速度减慢。 3、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地区分布 发达国家:现代型(德国、匈牙利人口出现负增长) 发展中国家:过渡型(部分国家已进入或正要进入现代型:韩国、新加坡、古巴、乌拉圭,我国已是现代型) 全世界:过渡型(世界上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多) ※难点解析:人口老龄化会引发的问题:社会负担加重,劳动力短缺 第二节人口数量与环境 ☆知识要点: 1、人口数量的变化原因 ①.自然增长(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②.机械增长(与人口的迁移有关) ※难点解析一:考察范围越大,人口迁移的影响越小,全球而言,则不必考虑人口迁

高三地理河流专题复习

三、河流专题 一、知识体系 二、相关概念 1.河流水文特征分析: 水文特征:包括径流量大小、季节变化、汛期长短、流速、含沙量的大小、有无结冰期、有无凌汛现象、水能、航运等。 (一)径流量 1.径流总量取决于流域集水面积大小(取决于地形)、流经气候区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取决于气候,径流量=降水量-蒸发量)。 2.季节变化及汛期 流量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取决于补给类型,还要分析流经地区的气候特点,如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量随雨量的季节变化而变化,以冰川融水补给的河流,径流量随气温的季节变化而变化(夏季气温最高,故径流量最大),以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的河流,形成春汛——东北地区的河流(春汛和夏汛),以地下水或湖泊水补给的河流流量较稳定,径流变化较小。季风气候区降水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大(夏季风活动),径流量的季节和年际变化也较大,我国无论是降水还是径流的季节和年际变化都是南方小,北方大;而西北地区降水的年际变化大,季节变化小,径流的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小;热带雨林,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径流量变化小。 (二)流速:从地形坡度(落差)分析 山区的河流落差大,水流急;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坡度小,河流的流速小。 (三)含沙量 取决于过水地面土壤的疏松程度和植被覆盖状况,还受流速,人类活动影响较大。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尤其是上游山区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水土流失少,河流含沙量小——珠江、东北地区的河流。 黄河——流经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少,夏季暴雨集中,冲刷严重,含沙量大。(四)冰期

结冰期取决于气温的高低,一般气温低于0℃地区(从纬度位置、气候分析),河流才会结冰。 (五)凌汛 不是所有的河流都有凌汛,而是有结冰期且河流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并水流平缓的河段;一般多发于春秋季节。 (六)水能资源 一般在河流的中上游,流量大且落差大的河段,水能丰富,峡谷地区适于筑坝。 (七)航运价值 一般在河流下游较高,特别是水位高、水量大,水流平缓,河道深且宽阔,无急流瀑布险滩的地区通航价值大,当然水运的市场需求也有很大关系。(主要看流经地区经济发达程度,特别是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程度) 【例题】26.读“我国某地区河流河水补给和流量变化曲线示意图”,回答问题。 (1)该河流主要有地下水、季节性冰雪融水和雨水补给,图中A表示___________补给,B 表示___________补给,C表示___________补给。 (2)三种水源补给分别对河流径流量的影响是:A为__________________,B为__________________, C为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河流流量变化,该河为我国__________________地区的河流,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 2.河流水系特征描述: (水系特征是集水河道的结构而言的。它包括源地、注入、流程、流域、支流及分布,以及落差等要素,与地形最密切) ①河流长度、流向②流域面积③支流数量及其形态(山地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形成向心状水系,山脊成为水系(流域)分水岭。) ④河网形态、密度⑤落差或峡谷分布⑥河道的宽窄、弯曲、深浅。 【例题】右图是某大河水系构成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所示水系形态多分布在 A.平原B.高原C.盆地D.山地 2.图中所示水系分布地区的水循环类型多属于 A.海陆间循环B.内陆循环 C.海上内循环D.以上都不是 3.下列关于该水系干流的水量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A.上游流量最小B.中游流量最小C.下游流量最 小D.下游流量最大

届高三地理专题六河流专题

届高三地理专题六河流 专题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2016届高三地理复习材料:河流专题 发源地流 经 地 区 长 度 流 域 面 积 支 流 状 况 水 系 形 状 分 段 情 况 流 向 注 入 海 洋 雨 水 补 给 季 节 性 积 雪 融 水 补 给 高 山 冰 雪 融 水 补 给 湖 泊 水 补 给 地 下 水 补 给 源流概况河流补给 利用 开发水能 水文特征改造整治河道 兴修水库 保持水土 含 沙 量 结 冰 期 水 位 变 化 流 量 落 差 流 速 气候影响植被 影响 地形影响 提供淡水 发展航运 季节变化 年际变化 径流变化河流 一.源流概况 发源地、长度、流向、注入海洋、流经地区、支流、干流、分段、分水岭、流域面积流经地区 思考:(1)一般来说,河流上中游和中下游的河道有何不同? 上游的河道:“V”形谷;中游的河道:“U”形谷;下游的河道:槽型谷。 (2)试运用流水外力作用的知识,分析河流对于流经地区的地貌有何影响? 堆积作用:山前:洪积—冲积平原; 中下游:河漫滩平原; 入海口:三角洲平原; 侵蚀作用:坡面破碎、沟壑纵横 三.水文特征 分析要素影响因素 流量大小补给类型、流域内的气候类型、流域面积 水位变化补给类型、流域内的气候类型 含沙量流域内的地面植被状况、降水 强度、地形地势 结冰期及凌汛最冷月平均气温 流速地形落差 河流的水系特征:支流多少、流域面积、流域形 态、河道(宽窄、直弯、深浅)、流程、流向

例题1:右图所示是我国哪个地形区该地区的河流有哪些水系、水文特征并说明其形成原因。 长江中下游平原 水系特征:支流众多、流域面积广、河道弯曲原因: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 水文特征:流量大;水流平稳;汛期长;含沙量小;无结冰期;原因: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处于亚热带季风区,降水丰富,夏季高温 多雨冬季温和少雨;植被覆盖率高; 例题2:读图6,完成下列要求。 ⑴判断G河自N点至M点流经地区的地形类型,并说明判断的理由。(9分) ⑵说明G 河水量丰富的原因。(11分) ⑶指出G河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的原因,并加以分析。(16分) 答案要点(1)盆地从(向心状)水系或河流分布状况判断,该地形区北、东、南三面高;再从(500米)等高线判断,该地形区为盆地。 (2)领域位于赤道地区,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丰 富;流域大部分为盆地,支流多,集水面积广。 (3)①入海口附近,泥沙不易沉积,因为地形高差大,河流落差大,流速大。②入 海泥沙量较少,因为G河在M点以上多流于盆地中,流速较小,易于泥沙沉积;且从纬度位置和地形看,流域内热带雨林广布(植被覆盖率高),水土流失较轻。 四.流域的开发和治理 开发方向:防洪、航运、灌溉、养殖、发电、供水、旅游等 例题3:图12是某时期某流域局部地形图,图13是10年后该地区土地利用状况图,图14是该地区的月平均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说明A支流的水文特征。(6分) (2)说出B、C两支流在开发利用方向上的不同。(6分) (3)指出图13中土地利用不合理的现象,并说明这些现象对湖泊及其下游造成的环境影响。(10分) (4)如果在该地区选址建水库,你认为除上述方面的资料外,还需要收集哪方面的必要资料(3分) 答案要点(1)流量季节变化大(汛期在夏季);河流落差大,水流急;汛期河水含沙量较大 (2)B支流:开发水能;发展旅游。C支流:发展航 运。 (3)土地利用不合理现象:坡地开垦;围湖造田;对湖泊及其下游的环境影响:湖 泊淤积,湖面缩小;生物多样性减少;调蓄功能减弱,加大下游洪灾威胁。 (4)地质资料;河流水文资料;社会经济资料。 2.水能开发:水量——气候、流域面积;落差——地形 在等高线图上如何确定水电站的位置? 峡谷地带——工程量小; 上游有较大的集水面积,库容大; 尽量考虑集水后不淹没或少淹没村庄农田的位置; 例题4:简答开发该水电基地的有利自然条件

高考地理河流专题必考点:河流补给类型(最新)

高考地理河流专题必考点:河流补给类型 河流补给有雨水、冰雪融水、湖水、沼泽水和地下水补给等多种形式。最终的来源是降水。多数河流都不是由单纯一种形式补给,而是多种形式的混合补给。河流补给是河流的重要水文特征,它决定了河流水量的多寡和年内分配情势。研究河流补给有助于了解河流水情及其变化规律,也是河水资源评价的重要依据。 河流补给指河流的水源。大多数河流的水源,主要是流域上的大气降水。根据降水形式及其向河流运动的路径不同,一般分为5类: 1、大气降水为河流的最主要补给形式,以雨水补给为主。雨水补给河流迅速而集中,具有不连续性。河流流量过程线随着降雨量的增减而涨落,呈现锯齿形尖峰。我国大部分地区处在东亚季风区内,雨量的年内分配极不均匀,主要集中在夏秋两季,年际变化也大,因而河川径流的季节分配不均,各年水量很不稳定,丰枯变化比较悬殊。 同时,由于降雨集中,冲刷地表,所以河流含沙量往往较大。我国各地雨水在年径流量中所占的比重相差悬殊,在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地区为60%~80%,其中浙闽丘陵地区和四川盆地的河流可达80%~90%,云贵高原占60%~70%;黄淮海平原各河占80%~90%;东北和黄土高原各河占50%~60%;西北内陆地区只占5%~30%。地中海气候区,降水集中在冬季,河流的汛期为冬季;热带雨林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年降水较均匀,河流的径流量季节变化不大。 2、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径流流经地区,冬季往往严寒多雪;随着气温的回升,冬季以固态形式降落到流域表面上的积雪,第二年春季开始融化,补给河流。汛期多出现在春季或初夏。其补给水量的多少及其变化,与流域积雪量和气温变化有关。由于气温具有缓慢连续变化的特点,因而河流流量过程线的变化也比较稳定平缓。补给过程基本上是连续的。如由于积雪的融化,我国东北的河流会形成春汛。 3、冰川融水补给多为内陆地区的河流,水源来自高山地区的冰川。冰川补给河流水量的多少与变化,与流域内冰川、永久积雪贮量的大小和气温的高低变化密切相关。汛期发生在夏季,水量集中;枯水期出现在气温最低的冬季,水量很少,甚至断流。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都比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小。这是因为流域内热量的变化比雨水的变化小的缘故。冰川融水补给的河流,对我国西北干旱地区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我国西北地区有些河流夏季大部分水量来自天山、昆仑山、祁连山冰川融水。这里工、农、牧业的大部分水源取自这类河流。 4、地下水补给地下水是河流水量可靠而经常的补给来源。我国冬季降水稀少,河流在冬季几乎全靠地下水补给。我国以地下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量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都比较稳定,流量过程线平稳。我国青藏高原上寒冻风化严重,岩石破碎,有利于融水渗入,同时还有大量冰积物和冰水沉积物分布,因而地下水丰富,河流可获得大量地下水补给。在西南广大喀斯特地区,暗河、明流交替出现,为特殊的地下水补给区。我国地下水补给比重最小的地区是浙闽沿海丘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 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 1.人口自然增长的影响因素:①出生率和死亡率;②人口基数; 自然增长=出生人口—死亡人口 自然增长率= 出生率—死亡率 注意:某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由正数变为零时,人口总数达到最多。 2.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总趋势:不断增长的。 20世纪以来是世界人口增长的快速时期。 (1)构成指标: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三项指标共同构成。 △发达国家人口死亡率较多的原因:人口老龄化严重、老年人口较多。 △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 ....:生产力水平。 △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

5.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1)由原始型转向传统型,继而向现代型过渡。 (2)发达国家: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已经进入现代型。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没有完成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 全世界: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 中国:目前已基本实现了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 6. 人口老龄化问题 (1)衡量指标: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0%以上 或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7%以上。 (2)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劳动力不足,国防兵员不足; 社会上用于老年人的退休、养老等费用增加; 老年人生活困难、生活孤单,青壮年负担过重。 (3)解决措施:鼓励生育,接纳移民。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 1.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机械增长(人口迁移)和人口自然增长。 人口机械增长=迁入人口—迁出人口 机械增长率=迁入率—迁出率 2.人口迁移 (1)概念: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2)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3.国际人口迁移: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1年)的迁移活动。(1)19世纪以前:①特点: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 ②流向:旧大陆(欧、亚、非)迁向新大陆(美洲、大洋洲) ③影响因素:地理大发现与新航线的开辟;资本主义发展与殖民扩张(2)二战以后:①特点: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多 ②流向:从发展中国家(亚、非、拉)流向发达国家(西欧、北美、大 洋洲)和西亚、北非等石油输出国 ③影响因素:迁入地区经济发展快,西亚、北非等石油资源的开发(3)二战前后,人口迁移的方向 二战前二战后

高考地理小专题——河流阶地

高考地理小专题——河流阶地 典型例题一:读河流阶地相关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河流两侧阶梯状的地形称为河流阶地。每一级阶地由平坦的或微向河流倾斜的阶地面和陡峭的阶坡组成。一条经历长期发展过程的河流,两岸常出现多级阶地,由河流河漫滩向谷坡上方,依次命名为一级阶地、二级阶地、三级阶地……。见下图。 材料二:河流阶地的形成,主要是因为河流在以侧向侵蚀为主扩展谷底的基础上,转为下切侵蚀为主加深河谷。前者形成河漫滩或谷底平原,后者将河床位置降低到河漫滩或谷底平原以下。下图a、b、c按顺序表示河流阶地的形成过程。 材料三:半坡村落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东郊,属于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距今6800~6200年。先民把村落选在浐河东岸的二级阶地上,它高出河床9米,西距浐河有800米。见下图。

(1)读材料1判断,河流阶地属于何种地貌类型?该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什么? (2)读材料2,按a、b、c三个阶段顺序,简述河流阶地的形成过程。 (3)读材料3,先民把村落选在浐河东岸的二级阶地上,有何益处?(4)长江三角洲的形成与河流阶地的形成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请分别指出来。 参考答案: (1)流水地貌(河流地貌、河谷地貌、河流侵蚀地貌)流水作用(2)a阶段,河流以侧蚀为主;b阶段,河流以下切侵蚀为主;c阶段,河流再一次转为以侧蚀为主 (3)这里既接近水源,又不会被洪水淹没 (4)相同:都受流水作用而形成;不同:长江三角洲主要受流水的沉积作用而形成;河流阶地主要受流水的侵蚀作用而形成 典型例题二: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读上图.描述该区域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说出其主要影响因素。 永定河沿岸的耕地多分布在河流阶地上(下图)。阶地的形成首先是河流侧向侵蚀,使谷地展宽;汛期时,河流带来的泥沙大量在沿岸堆积,形成宽阔的河漫滩;最终经过地质作用使原有河漫滩形成阶地。 (2)说出河流阶地形成过程中地质作用的具体表现形式,并分析耕地多分布在河流阶地的自然原因。 近年来,雁翅镇着力发展“一沟一品”的特色林果经济,农业生产结构逐年调整。区域内耕地面积不断减少,林果种植面价逐年增加,建成苹果、葡萄、香椿、蘑菇等特色农业生产基地,极大地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

高考地理河流水文特征

中国的河湖 一、关于河流以及河流特征的概念厘清(知道) 河流:河流是指由一定区域内地表水和地下水补给,经常或间歇地沿着狭长凹地流动的水流。 流域:流域指由分水线所包围的河流集水区,集水区有地面集水区和地下集水区两类,平时所称的流域,一般都指地面集水区。 水系:流域内所有河流、湖泊等各种水体组成的水网系统,称作水系。 干流:是水系中主要的或最大的、汇集全流域径流,注入另一水体(海洋、湖泊或其他河流)的水道。 外流河:直接或间接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外流河。外流河的流域称为外流区 河谷:河水所流经的带状延伸的凹地。河谷内包括了各种类型的河谷地貌。从河谷横剖面看,可分为谷底和谷坡两部分。谷底包括河床(亦称“河槽”,河谷中被水流淹没的部分。随水位涨落而变化。)、河漫滩;谷坡是河谷两侧的岸坡,常有河流阶地发育。从纵剖面看,上游河谷狭窄多瀑布(V型谷),中游展宽,发育河漫滩、阶地,下游河床坡度较小,多形成曲流和汊河,河口形成三角洲或三角湾。 河床比降:河床落差(上下游海拔之差)与其长度之比。 流量:流量Q 。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过水断面的水量。常用单位为立方米每秒(m3/s)。各个时刻的流量是指该时刻的瞬时流量,此外还有日平均流量、月平均流量、年平均流量和多年平均流量等.径流总量W。时段Δt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总水量。以所计算时段的时间乘以该时段内的平均流量,就得径流总量W,即W=QΔt。它的单位是立方米(m3)。以时间为横坐标,以流量为纵坐标点绘出来的流量随时间的变化过程就是流量过程线。流量过程线和横座标所包围的面积即为径流量。 洪峰流量:当发生暴雨或融雪时,在流域各处所形成的径流,都依其远近先后汇入河槽,这时河水流量开始增加,水位相应上涨。随着汇入河网的径流从上游向下游汇集,河水流量继续增大。当流域大部分高强度的径流汇入时,河水流量增至最大值,称此时流量为洪峰流量,单位为立方米/秒,即洪水过程线上最高点流量 汛期:是指在一年中因季节性降雨、融冰、化雪而引起的江河水位有规律地显著上涨时期,其实质就是河流流量的季节变化。 凌汛:由于下段河道结冰或冰凌积成的冰坝阻塞河道,使河道不畅而引起河水上涨的现象。有时冰凌聚集,形成冰塞或冰坝,大幅度地抬高水位,轻则漫滩,重则决堤成灾。

人教版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与归纳

- 高考地理备考:十类综合题答题模式- - 一、生态问题- 1、水土流失问题- 我国典型地区:- 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区-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表植被稀少;黄土土质疏松黄土高原)。- (2)人为原因: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 治理的措施:- 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植树造林;小流域综合治理。- 治理的意义:- 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 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建立良性生态系统;建立生- 态农业模式,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2、荒漠化问题- 我国典型的地区:- 西北地区(新疆、青海、内蒙等地)-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全球变暖,蒸发旺盛;处于内陆地区,降水少;鼠害;蝗害。- (2)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交通线等工程建设保护不当。- 治理措施:- 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载畜量;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牧;- 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禁止采伐发菜等- 治理意义:- 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

当地经济- 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保护土地资源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有利于促进生- 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3、干旱缺水问题- 我国典型地区:- 华北地区、西北、长江中下游地区- 华北地区:- 产生原因:(1)自然原因: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降水变率大;春季蒸发旺盛。- (2)人为原因: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水污染严重;浪费多,利用率低;春季春种用水量大。- 治理措施:南水北调;修建水库;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素质;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发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喷灌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利用率;实行水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海水淡化等。- (思考:我国东北地区为何没有形成春旱?)- 4、土壤次生盐碱化- 我国典型地区:- 黄淮海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等- 产生原因:(1)自然原因:频繁的旱涝气候(黄淮海平原);地形低洼;大气降水少,以灌溉水源为主。(2)人为原因:不合理的灌溉;不合理的水利工程建设(渭河平原)- 治理措施:引淡淋盐;井排井灌;生物措施;农田覆盖;合理的灌溉,不能只灌不排;采取喷灌、滴灌技术等- 5、地面下沉、沿海地区盐泽化- 我国典型地区:- 北方广大地区和南方城市- 产生的原因:- 过度抽取地下水- 治理措施:- 控制抽取地下水;实行雨季回灌- 6、赤潮- 我国典型地区:- 珠江口、杭州湾、渤海等-

高三地理河流专题

河流专题 一、河流的形成和发展 在地球的演变历程中,出现过多次陆地板块的分离和碰撞,相应发生过多次的陆海变迁。在不同地质年代的河流,各有其形成、发育、衰退和消亡的过程。喜马拉雅山在新生代第三纪中期的崛起,导致我国出现西高东低的地势,从而形成我国大部分河流由西向东的流向。又经过相当长期的演变,到第四纪在东部形成广大冲积平原,才出现当今主要河流的雏形。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塑造了不同特性的河流,同时,河流的活动也不断改变着与河流有关的自然环境。当外部的自然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时(例如:剧烈的地质活动、气候上的突变等),河流本身的走向、形态或径流会出现较大的变化,导致新的河流发育形成,原有的河流衰退甚至消亡。 二、河流特征及成因分析 对河流特征的描述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河流水文特征包括水量、汛期、含沙量、有无结冰期、凌汛、水能; 河流水系特征包括河流长度、流向、流域面积、支流数量及其形态、河网密度、落差或峡谷分布。 河流水系特征和水文特征考查方向有三个,一是建立的水系水文特征基础上的河流与区域的识别;二是不同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与比较;三对具体河流水系水文特征进行成因分析。 (一)河流水文特征 1.径流量 (1)径流量的大小----取决于五方面:第一,降水量的多少;第二,流域面积的大小;第三,干流的长度;第四,支流的多少;第五,蒸发量的大小 以大气降水为主要补给来源的河流水量主要取决于降水的多少,以高山冰雪融水为主要补给来源的河流主要取决于气温的高低。 (2)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大或小,若大的话,汛期在什么季节(春汛、夏汛、冬汛)。 2、河流含沙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地形、植被覆盖率、过水地面土壤的疏松程度。 3、结冰期与凌汛:主要与气温有关。最冷月均温小于0℃有结冰期,若河流同时又是从较低纬度地区流向较高纬度地区的,则还会有凌汛现象。 4、流速----湍急、大、急 5、水能----大小取决于高差的大小和水量的大小。 (二)河流水系特征 1、河流的长度和流向 2、流域面积大小 3、支流的多少及其长短和分布(对称的、向心的、辐射的)-------地势决定着河流的流向,河流总是从高处流向低处,所以,山地常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常形成向心状水系。例如,下图为四川盆地的等高线及河流分布图,从图中可以发现,盆地周围海拔高,等高线闭合,河流由周围向盆地中部汇聚,形成向心状水系。 4、地上河 5、入海口(有没有入海口) 6、河流是否弯曲 补充:河流流向的判读 1、根据河流名称判断 这种判断方法的应用基于平时对世界河流的分布及流向的识记,可用于熟悉的河流流向的判断,例如:长江、黄河和尼罗河、亚马孙河、恒河、刚果河、墨累----达令河、密西西比河。 2、根据河谷地貌形态判断 一般情况下,在河流上游,河流落差大流速快,能量集中,河流侵蚀作用以下蚀和溯源侵蚀为主,使

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判断

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判读 山东省利津县第二中学徐光辉 流量过程曲线反映的主要内容包括:流量的大小;从曲线变化幅度了解水量的季节变化;从曲线高峰期了解汛期出现的时间和长短;从曲线低谷区了解枯水期出现的时间和长短。 河流径流量过程线图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 (1)河流流量大小取决于降水量(或冰雪融化量)及流域面积。如河水补给的水量一般较大,冰雪融水补给河流径流量一般较小;但同样是河流补给,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河流的径流量大小差别很大。 (2)河流的径流量的季节变化。以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季节变化大,以地下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季节变化小。 (3)汛期出现的时间。如冰川补给汛期在夏季;季节性冰雪融水补给的河流汛期大多在春季;同样是降水补给,夏雨型气候区的河流汛期在冬季,年雨型的热带雨林、温带海洋性气候则多无明显的汛期。

(4)有无断流。一般降水补给、地下水补给的河流不会出现断流的情况。内流河往往由于气温低,冰雪不融化,没有冰川融水补给所致。 (5)曲线变化和缓,多是地下水补给,也可能是热带雨林气候区或温带海洋性气候区,还可能是水库的调节功能。 河流流量过程线图读图方法和解题思路。 (1)横坐标—时间变化—分析水文特征: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汛期、冰期、断流等情况 (2)纵坐标—数值特征—分析径流量特征:数值高低(峰值、谷值)、径流量变化幅度、极值出现时间

(3)解题思路分析:结合地理位置与海陆位置——分析气候特征——确定径流量随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径流量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 我国各地区河流流量过程曲线的分析如下。 (1)东部季风区(华北地区) 降水集中在7、8月,汛期为7、8月或稍晚一些时间;由于冬春降水少,枯水期出现在12、1、2月份。本区以雨水补给为主,径流的季节变化随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 (2)东北地区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河流专题(每年必考)

2019年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河流专题(每 年必考) 河流专题 一、河流的形成和发展 在地球的演变历程中,出现过多次陆地板块的分离和碰撞,相应发生过多次的陆海变迁。在不同地质年代的河流,各有其形成、发育、衰退和消亡的过程。喜马拉雅山在新生代第三纪中期的崛起,导致我国出现西高东低的地势,从而形成我国大部分河流由西向东的流向。又经过相当长期的演变,到第四纪在东部形成广大冲积平原,才出现当今主要河流的雏形。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塑造了不同特性的河流,同时,河流的活动也不断改变着与河流有关的自然环境。当外部的自然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时(例如:剧烈的地质活动、气候上的突变等),河流本身的走向、形态或径流会出现较大的变化,导致新的河流发育形成,原有的河流衰退甚至消亡。 二、河流特征及成因分析 对河流特征的描述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河流水文特征包括水量、水位、汛期、含沙量、有无结冰期、凌汛、水能; 河流水系特征包括河流长度、流向、流域面积、支流数量及其形态、河网密度、落差或峡谷分布。 河流水系特征和水文特征考查方向有三个,一是建立的水系

水文特征基础上的河流与区域的识别;二是不同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与比较;三对具体河流水系水文特征进行成因分析。 (一)河流水文特征 径流量 (1)径流量的大小---------取决于五方面:第一,降水量的多少;第二,流域面积的大小;第三,干流的长度;第四,支流的多少;第五,蒸发量的大小 以大气降水为主要补给来源的河流水量主要取决于降水的 多少,以高山冰雪融水为主要补给来源的河流主要取决于气温的高低。 (2)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大或小,若大的话,汛期在什么季节(春汛、夏汛、冬汛)。 2、河流含沙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地形、植被覆盖率、过水地面土壤的疏松程度。 3、结冰期与凌汛:主要与气温有关。最冷月均温小于0℃有结冰期,若河流同时又是从较低纬度地区流向较高纬度地区的,则还会有凌汛现象。 4、流速--------湍急、大、急 5、水能--------大小取决于高差的大小和水量的大小。(二)河流水系特征 1、河流的长度和流向

最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必背版(完整版)

1 第一章行星地球 2 第一节宇宙中地球 3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4 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5 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6 ★3.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地月系(课本P3图1.2) 太阳系 7 8 银河系其他行星系总星系 9 总星系其他恒星世界 10 11 河外星系 12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课本P4图1.4) 13 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14 星、海王星。 2.八大行星分类(课本P5图1.5) 15

16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课本P6) 17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为地球提供能量 18 19 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20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8图1.7) 21 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 22 要动力;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 23 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24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11) 25 ⑴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黑子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课本P1126 活动); 27 ⑵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⑶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⑷两极28 地区产生极光;⑸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29 30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31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32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全套复习学案+经典试题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区域 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区域的特征: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可变性 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异同 相同:都是平原地区,并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 不同:①地理位置差异:长江三角洲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松嫩平原在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②气候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松嫩平原在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陆性稍强,降水较少,温暖季节短,生长期较短,水热条件的组合不如长。③土地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以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松嫩平原黑土分布广泛,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④矿产资源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矿产资源贫乏,松嫩平原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3、地理环境对农业和商业的影响: 例题:读“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的地理环境差异”图,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的地理环境差异及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长江三角洲在良好的水热条件基础上,发展水田耕作业,一年两熟至三熟;松嫩平原受水热条件的限制,发展旱地耕作业,一年一熟。 长江三角洲河湖水面较广,水产业较为发达;松嫩平原西部降水较少,草原分布较

广,适宜发展畜牧业。 (2).地理环境对区域工业发展影响显著: 长江三角洲成为我国最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其有利的地理环境是: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长江入海的门户,对内外联系方便;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发展轻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松嫩平原成为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其有利的地理环境是: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地区的煤、铁等资源。 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技术:概念:获取管理分析应用---空间信息 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技术(GIS) 应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大众化应用 一遥感(RS)-----获取信息 1 概念:人们在航空器或航天器上,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 2 工作原理:不同地物或同种地物的不同性状,其反射和辐射的电磁波不同 3 工作过程:目标物辐射和反射电磁波→传感器收集传输→遥感地面系统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专业图件统计数字 4 特点和优点:可以首先从面上的区域分析研究入手,然后有重点地选择若干点、线进行野外验证和检查。 范围大、速度快周期短、效率高;受限制少;提高精度和质量、节省人力财力 5 应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获取信息 二全球定位系统(GPS) 1 概念: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导航、定位的系统。 2 组成:三大部分组成:空间部分—GPS卫星星座(共24颗,其中21颗工作卫星, 3 颗备用卫星);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用户设备部分—GPS信号接收机 3 作用和优点:为用户提供---三维坐标、速度、时间 优点---全能性、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实时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