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2016年艺术生高考历史基础练习

2016年艺术生高考历史基础练习

2016年艺术生高考历史基础练习
2016年艺术生高考历史基础练习

2016年艺术生高考历史基础练习

必修一第一单元

一、单项选择题:

1.西周分封制最核心的内容是()A.分封爵位B.分封土地C.分封人口D.规定贡赋

2.“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正确解释是 ( ) A.分封亲戚建立诸侯国,扩大西周疆域B.以亲戚关系实行分封,建立封建国家C.分封同姓亲族建邦国,维护王室强大D.将宗族姻亲分派各地,以保世卿世禄3.周初实行分封制是为了()A.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B.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

C.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D.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

4.春秋时期,奴隶社会逐渐崩溃,它在政治上的最突出表现是()A.各诸侯国普遍实行变法B.“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C.“礼乐征伐自诸侯出”D.奴隶起义频繁

5.“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诸侯。”基于这种认识,秦始皇()A.推行郡县制B.攻打匈奴

C.修筑长城D.严刑苛法

6.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本质特征是()A.改国王为皇帝B.建立中央官制

C.实行郡县制D.皇权至高无上

7.秦朝郡县制适应了封建统治的需要,最主要是由于()A.郡县官吏掌握地方军政大权B.郡县是重要的地方行政管理机构

C.郡县官吏有很强的独立性D.郡县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官职不能世袭8.中国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于()A.西周B.秦朝C.西汉D.明朝

9.秦朝时期,中央三公各司其职,其中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的是()A.宰相B.御史大夫C.太尉D.丞相

10.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是()①建立皇权绝对权威②皇权控制中央机构③削弱地方势力④注重思想控制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11.秦始皇创立了皇帝制度,从继承的角度看,该制度受到了前朝哪些制度的影响()

①禅让制②王位世袭制③分封制④嫡长子继承制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②

D、②④

12.以下有关秦始皇定“皇帝”称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具有神化皇权的意图

B.表明秦始皇立志效法古代明君

C.是君主集权制下的产物

D.体现了专制主义的倾向

13.下列有关中国古代郡县制的评价,正确的是()①郡县制是分封制的继承和发展②废分封、立郡县是秦二世灭亡的重要原因

③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历史的进步④废分封、立郡县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4、元朝管理边远民族地区的地方机构是()

A.宣政院B.府C.路D.宣慰司

15.关于隋唐三省六部制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分工非常明确②既相互牵制又相互配合③因相互牵制降低了行政效率

④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6.唐朝中央机构三省六部制的运作机制是()A.尚书—中书—门下B.尚书—门下—中书

C.门下—中书—尚书D.中书—门下—尚书

17.隋唐时期,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中枢权力机构改革的主要目的是 ( ) A.分割相权,有利于加强皇权 B.三省之间分工合作相互牵制

C.集体议政提高办事效率 D.避免君主专断决策失误

18.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 A.封建政治制度进一步发展 B.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适应 D.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19.北宋时期,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这一现象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宰相权力越来越大B.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C.中央与地方的矛盾D.皇帝与大臣的矛盾

20.元朝在秦朝郡县制的基础上,实行了行省制度,这个制度对后世影响很大。其中最突出的影响是()A.为我国明清以后的行政划分奠定了初步基础

B.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C.有利于元朝民族分化政策的实施,巩固其统治

D.各族人民统一在中央政权管辖下,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必修一第二单元

一、单项选择题

1.对希腊城邦形成有重要影响的地理因素是()A.爱琴海B.重叠的山峦和广阔的海洋C.河流及平原D.半岛和岛屿

2.古代希腊社会的主体阶层和城邦政治的核心力量是()A.平民B.贵族C.公民D.外邦人

3.亚里士多德有一句名言:“人是城邦的动物。”下列理解正确的有()

①古希腊城邦制度扼杀了公民的个性②古希腊公民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③古希腊各城邦公民将自己城邦的利益看得至高无上

④古希腊城邦不重视公民参政素质的培养

A.②③④B.③④C.①②D.②③

4.雅典民主政治是一种颇为原始的直接民主,之所以具有这一特征,其主要的原因是()

A.小国寡民的国家形式B.轮流坐庄的政治需要

C.公民强烈的民主意识D.希波战争的强力推进

5.右图人物所处的时代是雅典民主政治的全盛时期,那时雅典城的最高权力机构是()

A.元老院B.公民大会C.陪审法庭D.五百人会议

6.古代雅典高度崇尚知识和大演说家辈出,主要由于()A.竞选执政官和首席将军的需要B.公民大会上每个人具有平等的发言权

C.古希腊城邦之间斗争的需要D.演说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

7.雅典民主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它的最大历史局限性在于()A.是古代奴隶社会的城邦民主政治B.是古代雅典公民的民主

C.是社会不公的暴力机器D.实行直接民主

8.雅典公民的民主制度是建立在()A.城邦繁荣的基础上B.对外部奴隶掠夺的基础上

C.文化发达的基础上D.古代埃及文明和两河流域文明的基础上

9.以下对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希腊的民主制度在雅典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B.梭伦按照财产多少划分社会等级是历史的进步

C.国家为低等级公民发放工资和津贴有利于他们参加政治活动

D.经过斗争,长期在雅典居住的外邦人最终获得了公民权

10.在古希腊文中,民主一词是由表示人民和表示主权的两词组合而成。现代西文中的民主一词都出自这个希腊古词。这一语言现象所表明的历史本质是()A.民主这一词汇是由古希腊人创造的B.希腊是古代民主思想与实践的摇篮

C.西方文字继承了古希腊的词汇D.民主一词就是人民掌握主权的意思11.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是()A.部落首领专政B.奴隶主阶级专政C.地主阶级专政D.平民阶级专政12.希腊民主政治衰落的根本原因是()A.亚历山大的征服B.妇女的长期斗争C.内部的战争D.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13.推动罗马成文法诞生的主要原因()A.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B.习惯法具有很大的伸缩性和不确定性

C.贵族出身的法官保护贵族特权D.罗马法学思想的重大发展

14.《十二铜表法》最重要的历史地位是()A.罗马成文法诞生的标志B.平民利益的保护伞

C.最早限制贵族特权的法律D.内容最全面的法律

15.罗马公民法具有明显的狭隘性,主要因为它()A.只是一种不完备不成熟的习惯法

B.作为成文法的初始阶段有着许多法理上的严重缺陷

C.适用范围仅限于罗马共和国的居民D.适用范围仅限于罗马共和国的公民16.罗马公民法演变为罗马万民法,主要是为了适应()A.罗马人口激剧增长的情况B.公民与非公民之间区别消失的政治局面

C.帝国建立后统治广大疆土的需要D.罗马扩张过程中统治多民族的需要

17.罗马帝国政治制度的本质特征是()A.皇帝和元老院专制B.绝大多数人的民主平等

C.健全完备的法制D.奴隶主阶级内部的民主

18.罗马法制定的根本目的是()A.为皇帝和元老院的权力提供法律依据B.为保护统治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

C.为了保护私有财产D.为了扩大帝国的势力

19.下列重要的法律文献中,哪些依据罗马法的自然法思想,从中发展出反映资产阶级要求的“天赋人权”“权利平等”口号的有()①英国《权利法案》②美国《独立宣言》③法国《人权宣言》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20.与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传统相比,古代希腊罗马政治传统的最大不同是A.小国寡民B.民主法治C.城邦混战D.地跨欧亚非

必修一第三单元

一、选择题

1、《权利法案》在英国政治史上影响深远,它最主要的作用是()

A、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

B、确立了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专政

C、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了国王大权

D、维护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

2、下面关于美国联邦政府的“分权与制衡”的原则的叙述,正确的是()

A、联邦法院的大法官是由总统任命的,但需参议院同意,除非犯罪,终身任职

B、总统及其内阁向国会负责

C、参议院和众议院的议员都是任期6年

D、国会拥有立法权和解释一切法律及条约的权力

3、独立后的美国,邦联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①联盟松散、州权过大②国家没有元首③中央政府软弱无能④各州自治,不利

于地方积极性的调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美国1787年宪法具有一定民主性,在其内容中最能体现这一性质的是()

A、三权分立

B、规定总统和议员由人民选举产生

C、允许奴隶存在

D、规定人民有言论、出版、集会和信仰自由

5、按任期长短排列下列机构正确的是()

①美国参议院议员②法国参议院议员③美国总统④法国总统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④②③①

D、④③②①

6、下列人员由国民直接选举产生的有()

①英国下议院议员②美国众议院议员③英国内阁成员④德国联邦议会议长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下列关于英国责任内阁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负责

B、责任内阁制诞生在“光荣革命”前

C、内阁全体成员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

D、首相和内阁必须从多数党中产生

8、在英国,“拥有下院多数事事可行,没有下院多数一事无成”。这反映了()

A、内阁对议会负责

B、选举权扩大

C、两党制的完善

D、国王权力增强

9、下列有关美国1787年宪法的评述,正确的是()

①体现了孟德斯鸠的分权理论②体现了中央集权的原则③反映了州权至上的精神

④体现了民主和分权制衡的原则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0、对1875的宪法中法国立法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立法权归于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两院制议会B议会议员由普选产生

C参议院有权否定众议院的决议案D众议院可以提出并通过法案

11、美国制定了1787年宪法的主要目的是()

A、加强中央政府权力

B、协调各种社会矛盾

C、确立三权分立原则

D、确保国家摆脱殖民统治

12、下列事件发生后,使得中国在政治文明的演进中明显落后于英国。这个事件应该是

A、启蒙运动

B、新航路的开辟

C、工业革命

D、《权利法案》的颁布()

13、民主化、法律化、制度化等成为被现代社会普遍接受的政治原则,最早起步于()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德国

14、美国的总统制和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相比①行政机关和立法机关的关系不同②国家元首的地位不同③政体的实质不同④均体现了三权分立,权力制衡的原则()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 D ①③④

15、下列关于美国1787年宪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实行了三权分立的总统共和制原则B体现了分权制衡的原则

C使美国中央政府的权力得到了加强D规定了美国人民的基本权利

16、19世纪推动英国政治民主化的根本动力是()

A工业革命的展开 B内阁制的形成 C君主立宪制的确立D殖民扩张的需要

17、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最大特点是()

A皇帝是世袭的象征性的礼仪性的B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

C皇帝和宰相掌握了国家最高权力D政府对议会负责受议会监督

18、西方学者评价1832年英国议会制度改革是具有革命意义的变革,这是因为()

A无产阶级赢得了被选举权B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统治

C工业资本家进入政权中心D垄断资本控制了国家政权

19、英国君主立宪政体中,英王的政治作用不包括()

A.英国对外交往时的代表B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象征

C.维系英联邦的纽带

D.英国政治权力的真正核心

20、随着2003年3月20日清晨的一声炮响,美国正式对伊拉克宣战。开战后,美国需要调

动某航空母舰去海湾,请问谁有权批准调动?()A.国防部B.众议院C.参议院D.总统

21、参加1787年制宪会议的核心人物麦笛逊说:“如果人都是天使,就不需要任何政府了;如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由外来的或内在的控制了。”麦笛逊说这番话的意图是

A.美国不需要建立统一的政府

B.政府权力不能受任何力量的控制()

C.美国应建立开明君主制国家

D.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独裁政权的出现

22、马克思说某一个国家是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来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这个国家是()A.英国B.法国C.德国D.美国

23、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创立的中华民国,在政治体制方面效仿的西方国家是

()

A.美国

B.英国

C.俄国

D.德国

必修一第四单元

一、选择题

1.英国进行鸦片走私的直接动机是

A.扭转对外贸易逆差B.争取以鸦片打开中国贸易大门

C.毒害中国人民D.为发动侵略战争寻找借口

2.之所以说鸦片战争是不可避免的,其最主要原因在于

A.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加紧对外扩张 B.中国在经济和军事上的极端落后

C.中国闭关自守政策不利于世界资本主义发展 D.林则徐的禁烟激化了中英矛盾

3.1853年马克思说:“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

的努力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封棺木里的

木乃伊一接触新鲜空气便必然要解体一样。”这表明当时马克思

A.明确谴责英国对华的侵略扩张 B.对鸦片战争的性质认识不清

C.认为旧中国的解体是历史的进步 D.坚持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立场

4.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

A.要求增开通商口岸 B.要求鸦片贸易合法化

C.要求自由贸易 D.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5.近代中国一百多年来屈辱和分裂历史结束的标志是

A. 抗日战争的胜利

B. 三大战役的胜利

C.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 D.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6.下面关于两次鸦片战争的表述,正确的是

A.外国侵略者打进北京,攻陷天津 B.进入长江中下游江面骚扰

C.都因禁烟运动引起 D.战争后期都扩大和升级

7.在黄海战役中牺牲的爱国将领是

A.海龄 B.丁汝昌C.左宝贵D.邓世昌

8.甲午中日战争中黄海战役的结局是

A. 双方互有损失

B.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C. 北洋舰队丧失主力

D. 日本舰队丧失主力

9、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中原的重大意义是

A. 影响到战略决战的主攻方向

B. 揭开了战略的反攻的序幕

C.改变了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 D. 粉碎了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10、《马关条约》中严重阻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条款是

A. 巨额赔款

B. 开放新的通商口岸

C. 割让大片领土

D.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

11.义和团在斗争中提出“扶清灭洋”口号的主要原因是

A. 清政府对义和团由镇压改为安抚政策

B. 义和团被地主阶级篡夺了领导权

C. 义和团对清朝本质缺乏明确认识

D. 当时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矛盾尖锐

12、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时的联军统帅是

A. 西摩尔

B. 瓦德西

C. 戈登

D. 克林德

13.“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是毛泽东1936年写于陕北的著名诗词《沁园春雪》。写此诗词时,中国工农红军

A.开创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B.粉碎了国民党的三次军事围剿

C.胜利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D.开赴了抗日前线

14.瓦德西说“无论欧美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这表明列强①瓜分中国计划破产②已放弃灭亡中国的企图③仍需扶植清政府以华治华④看到中国人民的不屈斗争

A.①② D.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5.以下哪一条约反映了列强企图通过外交途径加强对清政府的控制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16.在中国近代史上,曾经割占中国领土的国家是

①俄国②法国③英国④日本⑤美国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⑤

17、下列最能说明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的是

A.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B. 允许外国人在中国开设工厂

C.中国内地全部开放 D. 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

18.粉碎日本侵略者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打乱日军侵华部署的战役是A.平型关战役 B.淞沪会战 C.台儿庄战役 D.太原会战

19.南京大屠杀的遇害者达

A.20多万 B.30多万 C.40多万 D.5O多万

20.抗日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相比,中国方面最大的变化是

A.领导抗战的不是腐败的统治集团B.中华民族已经觉醒,形成全民族抗战C.军队素质提高,广大将士具有爱国精神D.国家综合实力增强

21.《天朝田亩制度》具有绝对平均主义的性质,主要是因为它规定

A.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B.通过圣库平均分配农副产品

C.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D.天下人人不受私

22.《天朝田亩制度》无法实现的根本原因是

A.物质条件不充足B.战争环境不允许

C.地主阶级的反对和破坏D.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

23. 太平天国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准备阶段”,因为它

A.建立了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B.是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C.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 D. 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革命任务

24.在20世纪初出现的资产阶级革命组织中,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这是因为它

A.成立时间最早B.实现了所有革命团体的大联合

C.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D.有明确的纲领、公认的领袖和全国性的组织系统

25.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人一个新的阶段。其主要依据是

①革命有了统一的领导机构和组织系统②革命采用暴力斗争手段

③革命有了较为成熟的指导思想④革命从此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拥护

A.①②B.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26. 洪秀全主张“天下人”平分“天下田”,孙中山提出“平均地权”。二者主张的相似点

A.反对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B.维护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C.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 D.土地国有和绝对平分产品27.孙中山三民主义首先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

A.中华民族同帝国主义的矛盾 B.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C.民族资产阶级与满洲贵族的矛盾 D.资产阶级革命派与立宪派的矛盾28. 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全体国民。”这一规定的本质意义是

A.使人民获得了广泛的政治权利 B.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

C.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 D.否定了君主专制政体29.“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引自毛泽东1927年作的一首词)这首词赞颂的是

A.上海工人起义B.南昌起义C.湘赣边界秋收起义D.广州起义30.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的根本原因是

A.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的果实 B.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没有改变C.清政府退位后留住故宫 D. 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31.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以五四运动为开端,主要是因为

A.它比辛亥革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B.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开始发生变化

C.无产阶级开始担负起革命的领导任务D.它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32.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最大的不同在于

A.国情不同 B.斗争对象不同 C.革命性质不同 D.群众基础不同33.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的革命运动被称为“大革命”,主要是因为

A.群众基础的广泛性B.领导阶级的先进性C.革命果实的丰富性 D. 俄国帮助的进步性

34.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与巩固的重要意义在于

A.奠定了“党指挥枪”的新型人民军队的基础B.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C.标志着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开始D.创建了中共独立领导的武装

必修一第五单元

一、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来源有 ( )

①德国古典哲学②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③英法空想社会主义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实践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2、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在19世纪初期之所以不能揭示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和发展规律,根本原因在于()

A、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家未参加当时的社会实践

B、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家未能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深刻揭露和批判

C、他们不懂得阶级斗争

D、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还不成熟,根本矛盾尚未充分暴露

3、《共产党宣言》之所以成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主要是因为 ( )

A、它是马克思和思格斯亲自起草的

B、它是第一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纲领

C、它首次提出“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口号

D、它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4、欧洲早期三大工人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资产阶级统治力量强大

B、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

C、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尚未暴露

D、无产阶级没有形成国际力量

5、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A、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建立

B、共产主义者同盟建立

C、《共产党宣言》发表

D、1848年欧洲革命的爆发

6、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之所以被称为“科学”,主要在于

A、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B、揭示了剩余价值规律()

C、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D、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性

7、以下观点中,不符合《共产党宣言》内容的有()

A、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B、资本主义最终必将被共产主义取代

C、阶级斗争始终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

D、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

8、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最根本的历史条件是()

A、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积累

B、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C、工人运动的兴起

D、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的建立

9.列宁称马克思、恩格斯是“19世纪人类三个最先进国家中三种主要思潮的继承人和天才的完成者。”这里“三个最先进国家”指的是 ( )

A、英、法、美

B、英、美、德

C、法、美、德

D、英、法、德

10、关于巴黎公社措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打碎了资产阶级国家机器

B、体现了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C、把劳动人民利益摆在首要地位

D、建立了巩固的工农联盟

11、巴黎公社最根本的经验是 ( )

A、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新的无产阶级政权

B、有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领导

C、无产阶级掌握革命的武装

D、没收资本家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

12、巴黎公社起义在客观上体现了《共产党宣言》中()

A、资本主义社会必将被社会主义社会取代的理论

B、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统治的理论

C、将一切生产资料集中在无产阶级国家手中的理论

D、资本主义所有制已经不在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理论

13、巴黎公社是国际工人运动史上的伟大创举,主要表现在 ( )

A、废除了旧军队、警察、法庭等,建立新的国家机器

B、规定公职人员由民主选举产生

C、规定任何公职人员的年薪不得超过一个熟练工人的工资

D、没收逃往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

14、对巴黎公社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B、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C、经验教训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宝贵财富

D、失败根本原因是政策措施的失误

15、《四月提纲》提出 ( )

A、把大型企业全部收归国有

B、推翻沙皇专制制度

C、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

D、立刻开始夺取政权的武装起义

16、俄国二月革命的功绩是 ( )

A、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B、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

C、出现了两权并立的局面

D、是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7、《四月提纲》的主要作用在于 ( )

A、对“二月革命”起了指导作用

B、为布尔什维克党和革命群众指明了革命方向

C、它鼓舞了广大人民推翻沙皇专制统治的信心

D、它是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统治的动员令

18、俄国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相比,不同之处是()

A、力量

B、领导

C、性质

D、方式

19、俄国十月革命是由城市到农村,中国革命是由农村包围城市,造成这种不同原因之一是

A、俄国是工业国,中国是农业国

B、俄国城市人口占多数,中国农村人口占多数

C、二月革命后,俄国大城市中反动势力受到削弱,中国大城市中反动势力强大

D、俄国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根深蒂固

20、之所以说十月革命是一次社会主义革命,是因为 ( )

①由无产阶级领导②消灭了人剥削人现象

③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④体现了社会的公正和平等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必修一第六单元

1.新中国成立时,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是

A.中党中央委员会

B.党的全国代表大会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2.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和经济建设的大规模展开,民主政治建设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中国共产党根据国情确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其中最重要的是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村民民主自治制度

3.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的标志是:

A、一届政协的召开

B、一届人大的召开

C、新中国建立

D、三大改造完成

4.既是新政府的施政方针,又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是

A.《论人民民主专政》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

D.义勇军进行曲

5.在新中国政权建设过程中,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权都注意吸收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参加。以中央人民政府为例,63名委员中,有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30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6人中有3人。这最能说明:

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已经确立

B.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已经结束

C.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D.中国开始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

6.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开幕词中,毛泽东说:“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这里的“里程碑”表现在()

A.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B.选举出新的领导人

C.共产党核心地位确立

D.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制定

7.建国以来,我国建立的新型政治民主制度包括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③基层民主选举制度④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③④

D.②④

8.1959年以来,西藏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到不断完善和发展。至今,西藏自治区人大已制定了150多个具有鲜明民族区域特色的法规和单行条例。这一事实表明

A.民族自治地方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B.民族区域自治是民族平等的表现

C.制定地方性法规是民族自治机关自治权的重要体现

D.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9.中国共产党提出同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主要是为了

A.团结民主党派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B.改造现有的民主党派

C.取得民主党派的支持

D.发展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10.下列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B.确立于1949年

C.是我国各项政治建设的基础

D.人民代表由普选产生

1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的标志是:

A.抗战时期解放区“三三制”政权的建立

B.1946年重庆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C.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D.1954年一届全国人大会议的召开

12.中共提出与民主党派实现“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背景是

A.国民经济恢复与发展

B.人民政权的巩固

C.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D.“文革”结束

13.2007年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周年。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在给内蒙古自治区的贺电中说:“内蒙古自治区的成立,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民族实际相结合的一个伟大创举。”这里的“伟大创举”是指

A.率先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B.率先赢得了民族独立

C.率先由当地民族当家作主 D.率先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14.国民族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的最大不同是:

A前者是少数民族当家作主,后者是外国人当家作主

B、前者享有高度自治权,后者享有完全自治权

C、前者实行社会主义,后者实行资本主义

D前者有利于民族共同繁荣,后者有利于实现祖国和平统一

15.1980年后,中国海峡两岸交流日益频繁,“三通”限制逐渐放松,“三通”是指:

①通邮②通航③通商④通话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6. 关于香港.澳门回归历史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20世纪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B.港澳历史从此揭开了崭新的篇章

C.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

D.标志着在中国国土上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的占领

17.1982年我国颁布了新宪法,还对它进行了多次修订改,并相继出台了《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等各种法律法规,这表明()

A.我国人民的法律意识不断提高

B.我国的法律法规越来越多

C.我国逐步建立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

D.我国法制建设的步伐大大加快

18.建国初期,我国形成的基本政治制度在“文革”中没有遭到严重破坏的是

A.人民代表大会

B.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民主集中制

19.“一国两制”是我国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制度创新。下列关于“一国两制”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一个中国是“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 B.特别行政区享有完全的自治

C.中央人民政府代表中国行使主权 D.特别行政区原有社会制度不变

20. 台湾问题与香港问题最根本的不同是:

A.台湾问题是现实问题,香港问题是历史遗留问题

B.台湾问题是不同政党间的问题,香港问题是两国间的问题

C.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问题,香港问题是国与国之间的外交问题

D.台湾问题上中美间的问题,香港问题是中英间的问题

21.1982年宪法序言中指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统一战线组织,过去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今后……将进一步发挥它的重要作用。”序言中“过去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主要是指

A.它曾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B.它曾代替国家宪法的职能

C.它曾是两次国共合作的重要组织形式 D.它曾为国家统一做出贡献

22.从1979年开始,祖国大陆对台湾的政策有了重大发展,“重大发展”的含义是:()

A.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

B.不再提统一台湾的问题

C.从武力统一到和平统一

D.呼吁尽快实现统一

23.撒切尔夫人说:“对英国来说,这不是也不可能是胜利,因为我们是同一个不愿妥协和实力上远占优势的对手打交道。”这段话表明

A.中国处理国际关系不妥协

B.中国享有崇高的国际地位和荣誉

C.一个国家综合国力越强,在国际关系中主动权就越大

D.英国霸权地位丧失

24.《开罗宣言》规定台湾应归还中国;《波茨坦公告》宣布“《开罗宣言》之条件必须实施”;杜鲁门在1950年1月5日声明美国承认中国对台湾“行使主权”;1950年6月25日,他又声明“台湾未来地位的决定必须等待······对日和约的签订”。这些表明

A.台湾主权归属是一个有分歧的问题

B.美国政府一直主张台湾是中国领土的组成部分

C.美国历届政府的对台政策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原则一致

D.美国政府对台政策的变化违背了国际条约

25.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前提和基础是

A.一个中国

B.反对任何外来干涉

C.阻止任何制造分裂的图谋

D.国际进步力量的支持

26.美国卡特政府曾签署了一个《与台湾关系法》,该法严重违背了《中美联合公报》的原则。从中美关系发展前景的角度看,这意味着

A.美国与中国断绝外交关系

B.美国与“中华民国”恢复外交关系

C.制造“一个中国.两个政府”

D.在中美关系中设置障碍

27.中国政府第一次公开提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是在

A.《联合声明》

B.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

C.《告台湾同胞书》

D.《中美联合公报》

28.“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适合解决的问题是

A.少数民族问题

B.香港,澳门,台湾问题

C.邻国边界问题

D.外交关系问题

29.我国之所以能运用“一国两制”的原则解决港澳问题,根本原因是

A.英葡国家力量的削弱

B.综合国力的提高

C.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D.外交政策的成熟

30.我国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对中国领土占领的标志性事件时

A.新中国的成立

B.西藏和平解放

C.澳门回归祖国

D.香港回归祖国

必修一第七单元

1.《共同纲领》第二十五条:“对于国民政府与外国所订立的各项条款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这一规定主要体现了下列哪一外交政策?()A.“另起炉灶”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一边倒”D.“一大片”

2.我国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外交方针或原则,至今仍富有生命力并国际社会广泛接受的有①“求同存异”的方针②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④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3.周恩来堪称共和国外交奠基人物,下列中国的外交政策由周恩来首次提出或阐发的是:

A.一边倒主张

B.求同存异方针

C.不结盟政策

D.独立自主外交政策()4.新中国外交成熟的标志是()

A、第一次建交高潮的到来B.《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D。“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5.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所以成为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主要是因为它( )

A. 适用于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且有利于世界和平

B. 是新中国首次阐述自己的外交政策

C. 成为解决当代国际关系问题的基本准则

D. 是中国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的重大贡献

6.“求同存异”原则体现了我国政府在处理对外关系时()

A、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来决定亲疏好恶

B、不以国家利益的冲突与否来决定亲疏好恶

C.应放弃与他国相互冲突的观点,求得一致的意见

D、应放弃与他国相互冲突的利益,在妥协的基础上求得一致利益

7.下图有关周恩来的外交活动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②①③④

D.②③①④

8.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70年代,中国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的最主要的标志是()

A.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 .中美、中日邦交正常化

C. 以五大国地位参加国际会议

D. 成为第三世界的突出代表9.1971年7月,中美两国同时发表公告,宣布美国总统尼克松将访问中国,以谋求两国关系的正常化。尼克松后来回忆说,宣读公告只用了三分钟,“但却成了20世纪最出人意料的外交新闻之一”。这主要是因为()

A.继日本之后,美国也结束了对中国的敌对态度

B.它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并影响世界格局的调整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影响到中美关系的改善

D.不同意识形态的两个大国外交关系的改善对国际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

10.新中国建立后美国长期以来实行孤立中国的政策,这一政策破产的标志是()

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中国与苏联等17国建交 D.中美建交

11.1972年尼克松到达北京机场与周恩来握手。有人说,这标志着“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中美两国的矛盾开始消失 B.中国的国际地位开始提高

C.中国的国际环境得到改善 D.中美关系由敌对逐渐走向正常化

12.“当我走到扶梯最后一节,迈步向他(周恩来)走去时,特意伸出手去……”(《尼克松回忆录》)。美国总统尼克松“伸手”的原因是:()A.歌颂中华民族的伟大 B.认识到美国与中国发展关系的必要性

C.阐明中国对稳定国际关系的重要性 D.主张建立和平相处的国际关系

13.从中美关系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可以看出,我们制定国家外交政策时() A.没有必要区分敌人与朋友B.认清谁是敌人.谁是朋友是极为困难的

C.确定敌友关系是首要原则D.应当始终将国家利益放在首位

14.中美建交以来两国关系多次波折,但经双方努力又恢复和发展,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中美双方存在广泛的共同利益 B.中美矛盾已彻底解决

C.中美虽有分歧但无根本利害冲突 D.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别正逐渐消失

15.新时期的外交思想与建国初期的外交思想内在上的一致性是()

①继续反对霸权主义②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合作

③强调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抗④外交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国家主权与世界和平A.②③④ B.①②④C.①②③ D.①③④

16.国家之间之所以出现分离聚合亲疏冷热的复杂关系,其主要决定因素是()

①国家性质②国家力量③国家利益④国家科技发展水平

A.②④ B.②③C.①② D.①④

17、下列我国外交领域的重大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日内瓦会议的召开②我国在联合国合法席法的恢复③尼克松访华④中日邦交正常化⑤亚非万隆会议的召开

A. 1 2 3 4 5

B.1 5 2 3 4

C.1 5 2 4 3

D.5 1 2 3 4

18.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调整对外政策的原因有①世界客观形势的发展②中国领导人总结了建国以来对外政策方面的经验与教训③十一届三中全会已将经济建设作为国家工作重心④中国领导人认识到和平是发展的必要条件,发展是和平的根本保证()

A. ①②③④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②④

19.“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这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政策的新特点是()

A.坚持独立自主

B.实行睦邻友好政策

C.反对霸权主义

D.推行不结盟政策

20. 改革开放后的新时期,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具体体现是() A.反对霸权主义B.反对强权政治C.不结盟政策D.睦邻友好政策

21.2001年由中国倡导创立的,在外交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组织是()A.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B.东亚国家联盟 C.东南亚国家联盟 D.上海合作组织

必修一第八单元

一、选择题:

1、1949年2月,美国乔治·凯南致国务院电报:“总结起来,我们面对着一个政治力量,它狂热对坚信,它和美国有永久性地妥协办法。如何对付这个力量的问题,无疑是我国外交所要面临的最巨大的任务。……这个问题是我们有能力解决,且不必通过一场全面的军事冲突来解决的。”这个言论体现出来的美国的外交政策是( ) A.门户开放政策B.大棒政策C.冷战政策D.金元外交

2、美国策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目的是:()

A.防止法西斯势力东山再起B.镇压各缔约国人民革命

C.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D.统一指挥西方国家的武装力量

3、“马歇尔计划不止是一项经济援助计划”,这是因为它:()

A.蓄意将世界分裂为两大阵营B.赤裸裸地公开干涉他国内政

C.意图在于控制西欧稳定资本主义制度D.极力遏制世界民族解放运动

4、与雅尔塔体系形成无关的是:()

A.西欧各国普遍衰弱B.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C.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D.苏联成为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大国

5、“马歇尔计划”的根本目的是()

A.是美国20世纪初“金元外交”的继续B.以经济手段控制西欧

C.挟持东欧各国摆脱并对抗苏联D.帮助欧洲实行复兴

6、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的共同之处是:()

A.都是大国控制的军事政治集团B.帝国主义性质的大国军事集团

C.世界政治经济一体化统一集团D.代表不同意识形态的政治集团

7、针对美国的“冷战”政策,苏联和东欧国家采取的重大举措有:()

①组织经济互助委员会②组织华约③接受马歇尔计划④在古巴建立导弹基地

A.①②B.①③C.①②④D.①③④

8.当今世界人类面临许多共同问题,其中被成为“21世纪的政治瘟疫”的是:()A腐败蔓延 B 恐怖主义C政变迭起D民族矛盾

9、苏联解体的直接和主要原因是:()

A军事力量的削弱B西方的和平演变战略

C苏共党内斗争的尖锐化D戈尔巴乔夫错误的政治改革

10.下列有关当今国际形势特点的概括,不正确的是:()A和平与发展是主流B地区性冲突有所增加

C世界形势趋于紧张D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11、二战后法国和德国由敌视转为和解的最早的历史事件是()

A北约组织的建立B欧洲煤钢联营的建立

C原子能共同体的建立D《欧洲联盟条约》的签署

12、苏联解体的根源在于()

A西方的和平演变战略B苏联模式造成经济困难

C东欧剧变带来不利影响D戈尔巴乔夫错误的政治改革

13.欧共体成立的主要目的是()A.实现欧洲的一体化B.实现成员国之间商品、人员、劳务、资本的自由交流C.在国际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D.促进各成员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摆脱美国的控制14、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日益明显,这主要是因为()

A主要霸权国家的衰落B联合国地位和作用的加强

C区域集团化组织的建立D多个力量中心的崛起

15、20世纪50-70年代,促进日本经济起飞的客观有利因素是()

A废除了封建落后因素B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C重视教育D在朝鲜战争中美国向日本大量订货

1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新格局的特点是()

A.以欧洲为中心B.以美国为中心C.以欧美为中心D.以苏美两极为中心17、直接导致苏联国家政权性质发生根本性变化的事件是()

A.戈尔巴乔夫改革B.1991年苏联解体

C.八一九事件D.《阿拉木图宣言》的发表

18、1993年,欧共体正式改为欧洲联盟(简称欧盟),在欧盟的成立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是下面哪个条约的签署?()A.《马斯特里赫特条约》B.《欧洲煤钢联营条约》

C.《罗马条约》D.《布鲁塞尔条约》

19、古巴导弹危机表明在美苏争霸中()

A.苏联转守为攻B.美苏关系日趋紧张

C.战略优势仍然在美国这边D.双方力量势均力敌

20、2006年5月美国副副总统切尼发表讲话批评俄罗斯的现状。讲话发表后,有关评论家认为切尼启动了第二波“冷战”。那么第一波“冷战”全面展开的标志是:

A、丘吉尔的富尔敦演说

B、杜鲁门发表国情咨文

C、马歇尔复兴欧洲计划

D、戴高乐的就职致辞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仅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把所选答案的序号填入相应的题号)

1.《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这说明我国宗法制纽带是( )

A.财产

B.地域

C.信仰

D.血缘

2.下列选项中,通过直接变革宰相制度来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 )

①西周实行分封制②西汉设置刺史③唐朝实行三省制④宋朝设立参知政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近代历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三元里人民抗英

C.台湾反割台斗争

D.义和团反帝运动

4.2008年中央电视台第八套播出了42集大型现代神话科幻喜剧《魔幻手机》,剧中主人公通过一部魔幻手机能够穿越时空隧道回到过去。如果你拥有一部这样的手机,回到1840年以后的中国,你会先后看到下列哪些事件发生?()①俄国德国法国三国干涉还辽②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义和团运动③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④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③①②④

D.④③②①

5.如图是最近发现的“八路军办事处”胸章。请你判断:这一胸章出现在()

江城发现“八路军办事处”胸章(正反面)

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6.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是( )

A.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B.瓦窑堡会议

C.《八一宣言》发表

D.七七事变

7.1945年8月15日12时,从日本广播电台传出一个低沉的声音:“帝国政府已受旨通知美英中苏四国政府,我帝国接受彼等联合宣言之各项条件……”中华民族八年艰苦抗战终于取得

完全胜利。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A.共产党敌后抗战 B.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C.全民族团结抗战

D.美苏等盟国的大力支援

8.口号是文化现象也是文化符号,口号也从来没有离开过政治,它其实是穿着文化的外衣来表现政治的内涵。下列口号对应的历史时期,正确的是()

A.“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国民大革命时期

B.“打倒列强,除军阀”——抗日战争时期

C.“停止内战,一致对外”——解放战争时期

D.“以阶级斗争为纲”——文化大革命时期

9.近人《世载堂杂忆》记载“一日,以殿上议事,北王问东王:‘闻兄有不臣之心,自称万岁。’东王闻之,积威凌北王,北王即抽刀屠东王之腹。”此事造成了()A.太平军内部自相残杀 B.干王洪仁玕被黜去位

C.天王洪秀全不理朝政

D.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

10.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被称为“亚洲第一个美国式共和国”,其主要原因()

A.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B.与美国完全一样的政治制度

C.废除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D.确定了国民的权利与自由

11.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 )

A.五卅惨案的发生

B.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C.袁世凯称帝

D.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12.1997年,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在参观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时的题词是“军旗升起的地方”,其依据是南昌起义()A.打响武装起义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B.公开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号

C.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D.揭开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序幕

13.“是谁带来远古的呼唤,是谁留下千年的祈盼;难道说还有无言的歌,还是那久久不能忘怀的眷恋……呀啦索那可是青藏高原。”歌手韩红的一曲《青藏高原》唱响全国,下列哪些事件给西藏地区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①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②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③1965年西藏自治区的成立④改革开放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4.“文革”给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造成重大破坏,主要表现在()

①人民代表大会多年没有召开②各级领导机关无法正常工作③各种违宪违法行为不断

④社会极度混乱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5.“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是一个统一的中国。”上述观点表明()A.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B.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是一个中国

C.“一国两制”只适用于台湾

D.反对美国插手中国内政

16.“我们唱着东方红,翻天覆地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作出改革开放伟大决策,使中国人民富起来的重要会议是()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五大

17.20世纪70年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其主要促成的因素不包括()

A.第三世界国家支持

B.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C.中美建立正式外交关系

D.中国政府长期的外交努力

18.某学习小组在举办“中国改革开放——辉煌的三十年”的主题活动中,选取了一些素材。

其中,有一个素材是不准确的,你能帮他们指出来吗?()A.中日邦交开始正常化 B.香港澳门热烈庆回归

C.海峡两岸关系大发展

D.神七载人航天谱新篇

19.根据中国现代国情,党和政府在某些地区实行了特殊的政策,特别行政区、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的共同点是()

A.都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的社会制度

B.都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

C.都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管理体制

D.都有较大的自治管理权和行政自主权

20.“她虽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国家……但她……在文学、史学、科学、哲学、艺术诸方面都独领风骚,而且还孕育了西方近代文明的一切胚胎。”其中“她”指的是()

A.古中国

B.古希腊

C.古印度

D.地中海

21.下列有关雅典公民帕罗的叙述,符合当时实际情况的是()

①步行一天参加公民大会②通过抽签成为民众法庭陪审员③其妻有权参加公民大会

④本人在公民大会期间可以领取政府津贴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22.《十二铜表法》的诞生是()

A.平民与贵族斗争的结果

B.长期对外扩张的结果

C.罗马共和国建立的结果

D.法学家积级立法的结果

23.英国《权利法案》的实质意义在于()

A.使议会获得了局部统治权

B.为限制王权提供了宪法保障

C.宣告了君主专制被正式废除

D.保障了工人权利和确立民主共和国

24.假设让现任法国总统萨科齐回到1875年,根据宪法的规定,他将拥有哪些权力?()

①国家元首②军队的最高统帅③任命官员④不必经过其他部门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25.下列事件不属于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发生的三次大规模工人运动的是( )

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B.英国宪章运动

C.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D.巴黎公社起义

26.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三大来源是( )

①法国启蒙思想②德意志古典哲学③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④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7.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第一次尝试是( )

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B.英国宪章运动

C.巴黎公社革命

D.俄国十月革命

28.列宁指出:“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而要从下到上由全国的工人、雇农和农民代表苏维埃组成的共和国……”此段材料选自()

A.《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

B.《四月提纲》

C.《告俄国公民书》

D.《和平法令》

29.1949年美国发起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其目的是()

A.拉拢东欧国家

B.压制殖民地独立运动

C.军事上遏制苏联

D.与华沙条约组织对抗

30.1992年邓小平说:“从一定意义上说,某种暂时复辟也是难以避免的规律性现象。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挫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取教训,将促进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上述谈话的国际背景是()

A.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B.美苏“冷战”逐步升级

C.多级化格局形成

D.第三世界迅速崛起

参考答案

一、1-10 BCDCA DDBDB 21-20DBBDD DABBA

二、1-10 BCDAB BCBDB 11-20 BDAAD DDBCB

三、1-10 BAABB ABABB 11-20ADABD ACCDD 21-23 DCA

四、1-10AACDD DDABD 11-20 DBCCD BDBBB

21-30 BDDDD ABDCD 31-34 CDAB

五、1-10 BDDBC CCBDD 11-20ABADC BBCCC

六、1-10DABBA DACAB 11-20CCACA CCCBC 21-30ACCDA DCBBC

七、1-10ACBCA ADADA 11-20DBDAB BBADC

八、1-10CCCBB AABDC 11-20BBDDD DCAC

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5 DDBCC 6——10 ACDAA 11——15 DCBDB 16——20 BCABB 21——25 AABDD 26——30 DCBCA

北京艺术生高考数学复习资料—五数列

数列 等差数列知识清单 1、等差数列定义: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公差通常用字母d 表示。用递推公式表示为1(2)n n a a d n --=≥或1(1)n n a a d n +-=≥。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1(1)n a a n d =+-;说明:等差数列(通常可称为A P 数列)的单调 性:d 0>为递增数列,0d =为常数列,0d < 为递减数列。 3、等差中项的概念:定义:如果a ,A ,b 成等差数列,那么A 叫做a 与b 的等差中项。其 中2 a b A += a ,A , b 成等差数列?2 a b A += 。 4、等差数列的前n 和的求和公式:11() (1)2 2 n n n a a n n S na d +-= =+ 。 5、等差数列的性质: (1)在等差数列{}n a 中,从第2项起,每一项是它相邻二项的等差中项; (2)在等差数列{}n a 中,相隔等距离的项组成的数列是A P , 如:1a ,3a ,5a ,7a ,……;3a ,8a ,13a ,18a ,……; (3)在等差数列{}n a 中,对任意m ,n N +∈,()n m a a n m d =+-,n m a a d n m -= -()m n ≠; (4)在等差数列{}n a 中,若m ,n ,p ,q N +∈且m n p q +=+,则m n p q a a a a +=+; 说明:设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且公差为d , (Ⅰ)若项数为偶数,设共有2n 项,则①S 奇-S 偶n d =; ② 1n n S a S a +=奇偶 ; (Ⅱ)若项数为奇数,设共有21n -项,则①S 偶-S 奇n a a ==中;② 1 S n S n = -奇 偶 。 6、数列最值 (1)10a >,0d <时,n S 有最大值;10a <,0d >时,n S 有最小值; (2)n S 最值的求法:①若已知n S ,可用二次函数最值的求法(n N +∈);②若已知n a ,则n S 最 值时n 的值(n N +∈)可如下确定100n n a a +≥??≤?或1 0n n a a +≤??≥?。 课前预习 1.设S n 是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且S n =n 2,则{a n }是 等差 数列 2.设{}n a 是公差为正数的等差数列,若12315a a a ++=,12380a a a =,则111213a a a ++= 105 3.若一个等差数列前3项的和为34,最后3项的和为146,且所有项的和为390,则这个数列有 13 项 4.设数列{a n }是递增等差数列,前三项的和为12,前三项的积为48,则它的首项是 2 5.设S n 是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若 36 S S =1 3 ,则 612 S S = 310

艺术生高三高考辅导方案.doc

艺术生个性化辅导方案 学员基本晴况: 姓名:性别:年级:学校: ◆目标学科情况 该生为文科艺术考生,最近一次月考分数基本在240分左右,估计报考院校艺术类考生的文化分数为400左右,英语有一定要求。考虑到该生是艺术生,文化知识基础比较薄弱。所以在入学后,应对该生进行摸底考试,这样能更好的设计辅导方案。同时,为拿到足够保证文化分数,初步计划对学生进行英语/数学/语文/文综等科目进行课外辅导,使其英语/数学/语文/文综成绩提高,冲刺高考。 ◆学科情况 由于该生是钢琴艺术生,因此文化课基础相对比较薄弱。但因为艺术类考生的则重点不同和每个学生本身的学习特点和性格的不同。因此,初步制定的个性化学科辅导如下: ◆学科分类辅导方向: 语文:(主要以阅读和作文为重点辅导)供需 第一部分语言基础知识:(6大专题15个模块)所需课时 3 课时 第二部分语言运用表达:(5大专题10个模块)所需课时 6课时 第三部分文言文阅读:(5大专题10个模块)所需课时 12小时 第四部分古典诗歌鉴赏:(2个专题5个模块)所需课时10 小时 第五部分文学作品(散文、小说)阅读:(7个专题10个模块)所需课时 8 小时 第六部分写作:(1个专题9个模块)所需课时 6 小时 第七部分综合练习讲解:所需课时 4 小时 数学:(分61个模块)共需80课时 专题一集合与简易逻辑(4个模块)所需课时 4 小时 专题二函数(7个模块)所需课时 12小时 专题三数列(5个模块)所需课时 4 小时 专题四三角函数(5个模块)所需课时 4 小时 专题五平面向量(4个模块)所需课时 4 小时 专题六不等式(4个模块)所需课时 6 小时 专题七直线和圆的方程(4个模块)所需课时 6小时

2016年高考全国二卷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6年全国二卷高考历史试题 24.图3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这三种字体反映了() A.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 B.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 C.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情况 D.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 25.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 A.选拔最优秀的官吏 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 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 D.提升社会文化水平

26.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 A.经济严重衰退 B.土地政策调整 C.坊市制度崩溃 D.政府管理失控 27.福建各地族谱中大量关于入台族裔回乡请祖先牌位赴台的记载,此类现象在清乾隆年间骤然增多,这说明乾隆年间() A.族谱编修顺应了移民的需求 B.大量移民已在台湾安居繁衍 C.内地宗族开始整体迁移台湾 D.两岸居民正常往来受到阻碍 28.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日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面 A.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日常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29.1930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英山县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二三成,有的甚至达到五成,出现“赤色区米价一元一斗,白色区一元只能买四五升”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根据地A.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高 B.红军英勇奋战保卫农民生产 C.政治主要精力用于增产 D.人民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

2019年高考数学艺术生百日冲刺:全册测试题(Word版,含答案)

专题1集合与常用逻辑测试题 命题报告: 1.高频考点:集合的运算以及集合的关系,集合新定义问题以及集合与其他知识的交汇,逻辑用语重点考查四种命题的关系,充要条件的判断以及全称命题存在命题等知识。 2.考情分析:高考主要以选择题填空题形式出现,考查集合的运算以及充要条件和其它知识的交汇,题目一般属于容易题。 3.重点推荐:9题,创新题,注意灵活利用所给新定义进行求解。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一题5分) 1.集合A={1,2,3},B={(x,y)|x∈A,y∈A,x+y∈A},则集合B的真子集的个数为()A.5 B.6 C.7 D.8 【答案】C 【解析】:B={(1,1),(1,2),(2,1)}; -=:.故选:C. ∴B的真子集个数为3217 2已知集合M=,则M∩N=()A.{x|﹣3≤x≤1} B.{x|1≤x<6} C.{x|﹣3≤x<6} D.{x|﹣2≤x≤6} 【答案】:B 【解析】y=x2﹣2x﹣2的对称轴为x=1;∴y=x2﹣2x﹣2在x∈(2,4)上单调递增;∴﹣2<y<6;∴M={y|﹣2<y<6},N={x|x≥1};∴M∩N={x|1≤x<6}.故选:B. 3已知集合A={x|ax﹣6=0},B={x∈N|1≤log2x<2},且A∪B=B,则实数a的所有值构成的集合是() A.{2} B.{3} C.{2,3} D.{0,2,3} 【答案】:D 【解析】B={x∈N|2≤x<4}={2,3};∵A∪B=B;∴A?B;∴①若A=?,则a=0; ②若A≠?,则;∴,或;∴a=3,或2;∴实数a所有值构成的集合为{0,2,3}.故选:D. 4(2018秋?重庆期中)已知命题p:?x∈R,x2﹣x+1>0,命题q:若a<b,则>,下列命题为真命题的是()

2016年历史全国卷2

2016年高考历史·新课标全国文综卷Ⅱ 16224.图3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这三种字体反映了() A.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 B.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 C.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情况 D.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 16225.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 A.选拔最优秀的官吏 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 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 D.提升社会文化水平 16226.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 A.经济严重衰退 B. 土地政策调整 C.坊市制度崩溃 D.政府管理失控16227.福建各地族谱中有大量关于入台族裔回乡请祖先牌位赴台的记载,此类现象在清乾隆年间骤然增多。这说明乾隆年间() A.族谱编修顺应了移民的需求 B.大陆移民已在台湾安居繁衍 C.内地宗族开始整体迁移台湾 D.两岸居民正常往来受到阻碍 16228.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日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明() A.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日常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16229.1930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英山县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二三成,有的甚至达到五成,出现“赤色区米价一元一斗,白色区一元只能买四五升”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根据地()A.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高涨 B.红军英勇奋战保卫农民生产 C.政府主要精力用于增产 D.人民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 16230.抗战胜利后,国民政治将日伪纺织企业合并,成立了国有的中纺公司。政治高层解释称,商民在抗战之后,对于所接收之敌伪纱厂,“即便有人承购,事实上仍需由政府予以维持,等于仍由政府自行拨款接办,国库并不因出售纱厂而有大量之收入”。这反映了此时期()A.政府试图缓解民族工业困境 B.国家实行对轻纺工业的统制 C.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衰落 D.政府在经济中主导地位加强 16231.“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住宅建设占基本建设投资额的比重不断减少,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制。这表明我国() A.致力于奠定工业化基础 B.国民经济结构臻于平衡 C.大力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 D.城市化的进程趋于缓慢 16232.公元前5世纪剧作家阿里斯托芬提到,雅典政府有时让行使警察职能的公共奴隶,用染成红色的绳子驱使公民去参加公民大会。若有人因此在衣服上留下红色痕迹,他将被处以罚款。这反映出当时的雅典() A. 公民大会形同虚设 B. 民众失去政治热情 C. 参政是公民的义务 D. 参政丧失民众信任 16233.英国18世纪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但1816年后死亡率上升,1831~1841年,工厂集中的伯明翰每千人死亡率由14.6上升到27.2,利物浦由21上升到34.8。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是() A.城市环境极其恶化 B.化学工业污染严重 C.人口膨胀食物短缺 D.医疗技术水平下降16234.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到美国人的关注。4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变化,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如《俄罗斯的黎明》《俄国今日:我们从中学到什么?》。当时,苏联吸引美国人的主要是() A.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较小 B.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 C.农业集体化保证城市供应 D.公有制显示出优越性 16235.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一位著名黑人爵士乐演唱家,在美国新闻署的资助和安排下,多次赴非洲等地巡演,赢得了大量歌迷,很多人通过他的演唱知道了美国。美国政府机构支持该演唱家海外巡演的主要目的是() A.争取国内黑人选民支持 B.展示美国的经济实力 C.抵制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D.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 162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表2 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 时间1500~1850年1850~1945年1945~2000年 主要移出地欧洲、非洲欧洲、亚洲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主要移入地美洲美洲西欧、北美洲、大洋洲 人口迁移数量至1850年,黑奴约 为1500万,为白人 移民的4~5倍 1846~1924年欧洲移出 4800万,1834~1941年亚 洲移出1200~3700万 1960年迁移人口为325万, 1974年为947.5万,1985年~ 1990年年增长率为2.59% ——据邬沧萍《世界人口》等编制 材料二中国的海外移民历史悠久,大致从1567~1840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期,移民数量有所增加,1801~1850年中国海外移民数达32万人。近代中国海外移民的总数为1500万人左右,期中90%移往东南亚,移民与祖国保持着密切联系,1862~1949年,华侨投资国内企业有25510家,投资总额约63271万元。新中国成立后,大陆地区很少向外移民。70年代以后,出现了一个新的移民潮。到2008年,移民人数达1000万以上,主要集中于发达国家。 ——摘编自曹树基《中国移民史》(第六卷)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的基本趋势。(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以来中国海外移民的特点及形成的主要原因,并说明华侨华人在中国近代史上的贡献。(17分) 162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文科艺术生高考数学复习试题

精心整理 文科艺术生高考复习数学试题内容:集合与简易逻辑、函数、复数、统计与概率、立体几何(平行)、程序框图 1.已知全集R U =,集合{}{}3|,5,4,3,2,1≥∈==x R x B A ,右图中阴影部分所表示的集合为() A.{}1 B.{}2,1 C.{}32,1, D.{}21,0, 2.命题“∈?x R,0123=+-x x ”的否定是() A .∈?x R,0123≠+-x x B .不存在∈x R,0123≠+-x x C .∈?x R,0123=+-x x D .∈?x R,0123≠+-x x 3.已知函数()1,0,, 0.x x x f x a x -≤?=?>?若()()11f f =-,则实数a 的值等于() A .1 B .2 C .3 D .4 4.已知ni i m -=+11,其中n m ,是实数,i 是虚数单位,则=+ni m () A .i 21+ B .i 21- C .i +2 D .i -2 5.已知,a b R ∈,命题“若1a b +=,则2212 a b +≥”的否命题是() A .若2211,2a b a b +≠+<则B .若2211,2 a b a b +=+<则 C .若221,12a b a b +<+≠则D .若221,12 a b a b +≥+=则 6.某班共有52人,现根据学生的学号,用系统抽样的方法,抽取一个容量为4的样本,已知3号、29号、42号同学在样本中,那么样本中还有一个同学的学号是() (A )10(B )11(C )12(D )16 7.“x x 22-<0”是“40<

2016年全国高考上海卷历史部分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共75分) 以下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古希腊人所称的“美索不达米亚’’位于下图中() A.① B.② C.③ D。④ 2.有学者认为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址是传说中的夏朝都邑。以下考古发现中, 最有力的证据是() A.石制农具 B.青铜礼器 C.宫殿遗址 D.家畜遗骨 3.周公曰:“惟殷先人,有册有典”。殷人的册典主要指的是() 4.公元前1046年,武王率兵在牧野打败商军,建立周朝。这一年处在() A.公元前10世纪上半叶 B.公元前10世纪下半叶 C.公元前11世纪上半叶D.公元前l1世纪下半叶 5.探究因果关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技能。根据提示,下表中应填入() ①使用铁器和推广牛耕提高了生产力 ②少数民族政权入主中原 ③农民起义频繁 ④各国竞相实施富国强兵的变革 A.①②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读通鉴论》曰:“两端争胜,而徒为无益之论者,辨封建者是也。 □□□□,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句中省略处应填入() A.分封之制 B.郡县之制 C.郡国并行 D.行省制度 7.韩非认为“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慧,当今争于气力”。其主 张体现了() A.进步史观 B.天命史观 C.循环史观 D.英雄史观 8.诗歌创作往往受到时代思想的影响。“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 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首说理诗最有可能 受哪种思想影响?() A.孔孟思想 B.黄老学说 C.两汉经学 D.宋明理学 9.中国文化不仅惠及近邻,而且泽被远西。下图关于“中国古代文化外传”的时间轴,“?”处应填入() A.火器随蒙古西征传入欧洲 B.中国丝绸受到古罗马上层人士喜爱 C.唐三彩随遣唐使流入日本 D.瓷杯瓷盘随海禁的开放传到菲律宾 10.中世纪后期位于东西方之间的某个军事强国,占据了重要的地理位置,控制了亚欧商路。这个国家是() A.西罗马帝国 B.法兰克王国 C.拜占庭帝国 D.奥斯曼帝国 11.有史学家写道:在危机中,新教和其他力量站在法律和议会一边,而君主则把政治命运押在罗马天主教会身上,最后制定法律的议会战胜了国王。他描述的是() A.英国“光荣革命” B.美国独立战争 C.法国大革命 D.德意志王朝战争 12.“一般的法律是人类的理性,各国的法律是人类理性在特殊场合的适用”。持以上观点的启蒙思想家是() A.伏尔泰 B.狄德罗 C.卢梭 D.孟德斯鸠 13.绘画是历史的一面镜子,能够折射出思想文化的变迁。下面绘画最早可能作于() A.古典时代 B.中世纪前期 C.文艺复兴时期 D.启蒙运动时期

2016年高考全国1卷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

华厨在K (北?υ 有Hl 轻司 BtilIn Qi huαzl Oimlir ι? Co.JLtd 2016年高考全国新课标1卷文综历史解析【精编版】 一、选择题(每题 4分,共12题,48分) 24.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 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时 A. “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D. 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了汉代儒学的相关内容。《尚书》等五经罡孔子编订的典籍,而《论语》则罡孔子的弟 子和再传弟子所记录的孔子的言论,属于后人编订「汉代将《尚书》等五部书尊为经典主要星因为儔学 在汉代成为正统思想,而儒学思想植根久远,五经是早期儒家思想的集中体现,《论语》是记载孔子言行 的著作,因此《论语》不在五经之中,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C 项/『五经秤主要记载了古代的礼乐制度, 不是阐发孔子的儒家思想,所以A 项说法错误;汉代儒学是在孔子的偉学思想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并沒 有背离,所以Ei 项说法错误,焚书坑儒使儒家思想遭受重创,但并没有因此而断绝,从汉代儒家思想成 为正统思想即可得知,所臥D 项的说法错误。 【考点定位】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 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探讨分 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本题以儒学传统典籍一一五经为切入点, 深入考查了考生对儒家思想 的认识和理解。《论语》属于四书的范畴,而本题将我们平时熟悉的四书和五经做了分开 处理,加大了题目的难度,需要能够甄别出四书与五经之间的区别,考查细致入微,特别 提醒我们在一轮复习时要注重对细节的处理, 更要求学生能够扩大自己的知识广度, 在此 基础上加大对深度的把握。 25. 图4位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 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

2020届高考数学艺体生专题讲义《第一节、集合》

第一节、集合 【基础知识】 1、理解集合中的有关概念 (1)集合中元素的特征: 、 、 (2)集合与元素的关系用符号∈,?表示。 (3)常用数集的符号表示:自然数集 ;正整数集;整数集 ;有理数集 、 实数集 。 (4)集合的表示法: 、 、 注意:区分集合中元素的形式:如:}12|{2++==x x y x A ;}12|{2++==x x y y B ;}12|),{(2++==x x y y x C ;}12|{2++==x x x x D ; (5)空集是指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0{、φ和}{φ的区别;0与三者间的关系)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注意:B A ?,讨论时不要遗忘了φ=A 的情况。) 2、集合间的关系及其运算 (1)符号“?∈,”是表示元素与集合之间关系的,立体几何中的体现 点与直线(面)的关系 ; 符号“??,”是表示集合与集合之间关系的,立体几何中的体现 面与直线(面)的关系 。 (2){________________}A B =I ;{________________}A B =U ;{_______________}U C A = (3)对于任意集合B A ,,则:①A B B A Y Y ___;A B B A I I ___;B A B A Y I ___; ②?=A B A I ;?=A B A Y ;?=U B A C U Y ;?=φB A C U I ; 3、集合中元素的个数的计算: 若集合A 中有n 个元素,则集合A 的所有不同的子集个数为_________,所有真子集的个数是__________,所有非空真子集的个数是 。 【基础训练】

2016年高考历史试题

2016年高考历史试题(全国卷1) 第Ⅰ卷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4.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时 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 【答案】C 考点: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25.图4位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 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 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 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的农业,由题干中的“汉代画像砖”和画像砖中集体劳作的场景可知应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耕作方式的变化 26.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此事反映了 A. 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 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 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 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君主专制的相关内容。由“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可知史官的记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君主的言行,所以选A。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27.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一变化有助于 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 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C.削弱六部的权限 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明代地方行政制度的相关内容。由“直属六部”、“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等内容可知巡抚的出现削弱了六部的权限。故选C。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28.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明 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由“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可知外来工业品深入到中国的民众生活中,可知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益密切。故选C。 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与民族工业的兴起·自然经济的解体 29.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 A. 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 B. 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 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 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 【答案】B

艺术生高考数学专题讲义:考点37 直线及其方程

考点三十七 直线及其方程 知识梳理 1.直线的倾斜角 (1)定义: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于一条与x 轴相交的直线l ,把x 轴(正方向)按逆时针方向绕着交点旋转到和直线l 重合所成的角,叫作直线l 的倾斜角.当直线l 和x 轴平行或重合时,规定它的倾斜角为0°. (2)倾斜角的范围为[0°,180°). 2.直线的斜率 (1)定义:当直线l 的倾斜角α≠π 2时,其倾斜角α的正切值tan α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斜率 通常用小写字母k 表示,即k =tan α. (2)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经过两点P 1(x 1,y 1),P 2(x 2,y 2) (x 1≠x 2)的直线的斜率公式为k =y 2-y 1x 2-x 1 . (3) 直线的倾斜角α和斜率k 之间的对应关系 每条直线都有倾斜角,但不是每条直线都有斜率,倾斜角是90°的直线斜率不存在.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 3.直线方程的五种形式 4.过P 1(11222(1)若x 1=x 2,且y 1≠y 2时,直线垂直于x 轴,方程为x =x 1; (2)若x 1≠x 2,且y 1=y 2时,直线垂直于y 轴,方程为y =y 1; (3)若x 1=x 2=0,且y 1≠y 2时,直线即为y 轴,方程为x =0; (4)若x 1≠x 2,且y 1=y 2=0时,直线即为x 轴,方程为y =0.

5.线段的中点坐标公式 若点P 1、P 2的坐标分别为(x 1,y 1)、(x 2,y 2),且线段P 1P 2的中点M 的坐标为(x ,y ),则??? x =x 1+x 2 2y =y 1 +y 2 2 ,此公式为线段P 1P 2的中点坐标公式. 典例剖析 题型一 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 例1 已知两点A (-3,3),B (3,-1),则直线AB 的倾斜角等于__________. 答案 56π 解析 斜率k = -1-33-(-3) =-3 3, 又∵θ∈[0,π), ∴θ=5 6 π. 变式训练 经过两点A (4,2y +1),B (2,-3)的直线的倾斜角为3π 4,则y =__________. 答案 -3 解析 由2y +1-(-3)4-2=2y +4 2=y +2, 得y +2=tan 3π 4=-1.∴y =-3. 解题要点 求斜率的常见方法: 1.若已知倾斜角α或α的某种三角函数值,一般根据k =tan α求斜率. 2.若已知直线上两点A (x 1,y 1),B (x 2,y 2),一般根据斜率公式k =y 2-y 1 x 2-x 1(x 1≠x 2)求斜率. 3.若已知直线的一般式方程ax +by +c =0,一般根据公式k =-a b 求斜率. 题型二 直线方程的求解 例2 已知△ABC 的三个顶点分别为A (-3,0),B (2,1),C (-2,3),求: (1)BC 边所在直线的方程; (2)BC 边上中线AD 所在直线的方程; (3)BC 边的垂直平分线DE 的方程. 解析 (1)因为直线BC 经过B (2,1)和C (-2,3)两点,由两点式得BC 的方程为y -13-1=x -2 -2-2, 即x +2y -4=0.

2016年高考真题——历史(全国I卷)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Ⅰ卷 历史 24.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 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时 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 25.图4位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 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 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 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 26.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此事反映了 A. 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 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 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 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 27.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一变化有助于 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

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C.削弱六部的权限 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 28.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明 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29.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 最后被 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 A. 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 B. 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 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 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 30.1943年8月,国民党颁布《抗战期间宣传名词正误表》,把“亲日派”“长征时代”“争取民主” “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归为“谬误名词”,禁止刊载,这反映了国民党 A.努力缓和与其他党派的关系 B.竭力塑造战时政府的形象 C.与中共争夺抗战的领导权 D. 力图维护一党专政的局面 31.1965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中所占的比重,由1937年的17.9%上升到52.8%, 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 A. 实现了与西方国家的正常化 B. 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 C. 推行了全方位的外交政策 D. 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制裁 32.德国文学家歌德说,罗马法“如同潜入水下的一只鸭子,虽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藏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却从来没有消失,而且总是一次次抖擞精神更=饱满地重新出现”,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罗马法 A. 是近代欧洲大陆国家法律的基础 B.为欧洲近代社会确立了行为规范 C. 所维护的民主制度历史影响深远 D. 不断地改变了欧洲历史发展方向 33.1702年英国国王威廉二世去世,安妮女王继位,当时议会内部存在两个党派,安妮延误占多数

高考数学基础教材(艺术生用)

第1节 常见不等式及其解法 1.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不等式ax >b (a ≠0)的解集为:当a >0时,解集为{x |x >b a }.当a <0时,解集为{x |x <b a }. 的情形,以便确定解集的形式. 解集是解的集合,故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一定要写成集合或区间的形式!! 解不等式(高中我们能遇到的所有不等式)的通用步骤:①解方程②画图像③写解集 例1.解下列不等式: (1)2x 2+7x +3>0; (2)x 2-4x -5≤0; (3)-4x 2+18x -81 4≥0; (4)-1 2x 2+3x -5>0; (5)-2x 2+3x -2<0; (6)已知关于x 的不等式x 2+ax +b <0的解集为{x |1<x <2},求关于x 的不等式bx 2+ax +1>0的解集. 例2.解下列不等式: (1)x +23-x ≥0; (2)2x -1 3-4x >1

叮叮小文库 1.已知集合P ={x |x 2-x -2≤0},Q ={x |log 2(x -1)≤1},则(?R P )∩Q =( ) A .[2,3] B .(-∞,1]∪[3,+∞) C .(2,3] D .(-∞,-1]∪(3,+∞) 2.设a >0,不等式-c

2020年高考语文备考艺体生百日冲刺专题20 名篇名句默写

第三篇古诗文阅读 专题8名篇名句默写 【考点精讲】 【考点精释】 考点说明: 2020年《考试大纲》对“名篇名句默写”考试内容所作的规定: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考情分析: 自2014年起,全国新课标卷都采用了情境提示型的默写题(而2013年及以前的默写题,采用的都是记忆型默写),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的理解识记能力,而非机械识记能力。内容侧重于思想性、教育性和审美性。 (1)范围稳定:只考《考试说明》规定的64篇,不涉及课外名句。如2019·全国新课标卷Ⅰ、卷Ⅱ、卷Ⅲ分别考查了《观沧海》《阿房宫赋》《庄子·逍遥游》《陋室铭》《荀子·劝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重点突出:①突出先秦、唐宋时期的作品,先秦是百家争鸣的时代,散文思想性强;唐宋诗词和散文俱佳;②突出孔子、李白、杜甫、苏轼等名家名篇,如2017·全国新课标卷Ⅲ考查了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③突出对关键字的考查,如同音字、通假字、生僻字等。如2017·江苏卷“____________,而不知其所止”,考生易将填空处“浩浩乎如冯虚御风”中的“冯”写成“凭”,就属于对通假字理解错误。 (3)题型稳定而又富于变化:稳定的是,一般三句五空(或两句五空),或一诗一文,或两文一诗等;变化的是,题型由语境式填空题变为情境式填空题。 (4)多考查以下类型的句子:①富有哲理性的句子;②抒发爱国情怀,表明崇高理想、坚强意志、广阔胸襟的句子;③描写优美意境的句子;④反映以德治国、传统美德等方面的句子;⑤格式上比较工整的句子,在结构上侧重于对偶,体现审美性。如2017·北京卷“本诗写到了登高望远,王勃《滕王阁序》中也有登高望远的语句:‘披绣闼,俯雕甍,________,________。’”句中填写的两句就属于第③⑤类。 备考建议: 1.注意四类易错字:生僻字、同音异义字、同义异形字、通假字。 (1)生僻字。如2016·全国新课标卷Ⅲ“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中“嘲哳”易写错。 (2)同音异义字。如2016·全国新课标卷Ⅰ“赢得仓皇北顾”中“皇”,常误写为“惶”,“仓皇”,匆忙急迫。而“惶”的本义为“普遍的恐慌”,引申义为“恐惧,惊慌”,考生不了解其义,常常出错。 (3)同义异形字。如2017·全国新课标卷Ⅲ“秋天漠漠向昏黑”中的“漠”,易误写为“寞”。 (4)通假字。古诗文中只能写通假字处误写成本字。如2016·全国新课标卷Ⅰ“益州疲弊”中的“弊”,易误写为“敝”。 2.注意古诗文中常常倒置的词语。 古诗文中常有较之现代汉语不同的倒置的词序。如2016·全国新课标卷Ⅱ“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

2016-2018年高考文综历史全国Ⅰ卷试题及答案

2016年高考新课标1卷(全国乙)历史 24.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时 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 25.图4位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 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 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 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 26.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此事反映了 A. 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 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 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 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 27.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一变化有助于 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 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C.削弱六部的权限 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 28.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明 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29.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 A. 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 B. 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 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 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

2019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艺术生)

2017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 第一单元地图专题 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於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东西经的判断:沿著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6.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7.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 8.东西方向的判断:劣弧定律(例如东经80°在东经1°的东面,在西经170°的西面) 9.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10.地图上方向的确定: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1.等值线的疏密: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等温线越密,温差越大 12.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脊。 13.等高线的凸向与河流:等高线凸出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14.等温线的凸向与洋流: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 第二单元地球运动专题 1、天体的类别:星云、恒星、流星、彗星、行星、卫星、星际空间的气体、尘埃等。 2、天体系统的层次:总星系——银河系(银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3、大行星按特徵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4、月球:(1)月球的正面永远都是向著地球,也有昼夜更替。 (2)无大气,故月球表面昼夜的温差大,陨石坑多,无声音、无风, (3)月球表面有山脉、平原(即月海)、火山。 5、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 稳定的光照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6、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7、太阳活动--黑子(标志)、耀斑(最激烈),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11年。 8、太阳活动的影响:黑子--影响气候,耀斑--电离层--无线电通讯,带电粒子流――磁场――磁暴 9、太阳辐射的影响: ①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 ②太阳能是我们日常所用能源。 10.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 速度: ①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至0)

2016年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全国一卷).pdf

2016年全国一卷高考历史试题 24.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 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时 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 25.图4位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 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 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 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 26.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此事反映了

A.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 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 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 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 27.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一变化有助于 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 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C.削弱六部的权限 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 28.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明 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29.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 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 A.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 B.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 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 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 30.1943年8月,国民党颁布《抗战期间宣传名词正误表》,把“亲日派”“长征时代”“争取民主”“国共 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归为“谬误名词”,禁止刊载,这反映了国民党 A.努力缓和与其他党派的关系 B.竭力塑造战时政府的形象 C.与中共争夺抗战的领导权 D.力图维护一党专政的局面 31.1965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中所占的比重,由1937年的17.9%上升到52.8%, 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 A.实现了与西方国家的正常化 B.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 C.推行了全方位的外交政策 D.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制裁 32.德国文学家歌德说,罗马法“如同潜入水下的一只鸭子,虽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藏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却 ,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罗马法 从来没有消失,而且总是一次次抖擞精神更=饱满地重新出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