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景观生态学在设计中的应用

景观生态学在设计中的应用

景观生态学在设计中的应用
景观生态学在设计中的应用

本科课程论文

景观生态学在设计中的应用

陈培煌

0804

指导教师陶波兰

学院名称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专业名称花卉与景观设计

目录

摘要 0

Abstract (1)

1 景观生态学的基本概念 (2)

2 景观生态学及其结构要素分析 (2)

3 城市绿地的景观生态规划 (2)

3.1 绿地系统基础资料调查与收集 (2)

绿地系统景观生态设计 (3)

4.景观生态学在城市绿地规划中的应用 (3)

建立城市景观绿色斑块系统 (3)

开辟新的绿色斑块 (4)

建立城市景观绿色廊道系统 (4)

道路廊道系统设计 (4)

5 总结 (5)

参考文献 (6)

摘要

景观生态学是研究在一个相当大的区域内,由许多不同生态系统所组成的整体的空间结构,相互作用,协调功能以及动态变化的一门生态学新分支。

参与景观生态研究的有自然地理学家、生态学家、农学家、规划专家、建筑家、环境保仿护学者以及经常学者等各方面的人士。景观生态学的目的就是要协调人类与景观的关系,如进行区域开发、城市规划、景观动态变化和演变趋势分析等等。

景观生态学主要来源于地理学的景观理论和生物学的生态理论。它把地理学家研究自然现象的空间相互作用的横向研究和生态学家研究一个生态区的机能相互作用的纵向研究结合为一体,通过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及价值流在地球表层的传输和交换,通过生物与非生物以及人类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转化,运用生态系统原理和系统方法研究景观结构和功能、景观动态变化以及相互作用的机理、研究景观的美化格局、优化结构、合理利用和保护。

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作为复合生态系统的景观,景观是自然和人文系统的载体。景观生态学家对“景观”的理解不尽相同,这些观点既有所联系,又不完全一致。

关键词:景观、生态、规划设计、应用

The application of landscape ecology in the design

Abstract

Landscape ecology is to study in a quite large area, composed of many different ecological system of the whole space structure, interaction, coordination function and the dynamic changes of the new branch of ecology.

Participate in landscape ecology research natural geographers, ecologists, agronomists, planning experts and architects, protecting environment protect imitation scholars, and often scholar and so on various aspects of the source. The purpose of the landscape ecology is to coordin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and landscape, such as regional development, urban planning, landscape dynamic change and evolution trend analysis and so on.

Landscape ecology comes mainly from geography theory of landscape ecology theory and biology. It, geographers study of natural phenomena of interaction between lateral and ecologists study the function of a zone of longitudinal study of interaction in one, through the material flow, energy flow and information flow and value flow in the earth's surface in the transmission and exchange, through biological and non-biological an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human beings and transformation, using the principle of ecological system and method system research landscap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landscape dynamic change and interaction mechanism, research of landscape pattern of beautification, optimized structure, rational utilization and protection.

The research object of landscape ecology as the landscape of compound ecosystem, landscape is the carrier of natural and human systems. Landscape ecologists understanding of "landscape" is not the same, these views have contact, and is not the same.

Key words:landscape,ecology,planning and design,application

1 景观生态学的基本概念

景观生态学以生态学的理论框架为依托,吸收现代地理学与系统科学的研究理论。主要研究的是景观的空间结构与形态特征对生物活动、人类话动的影响。从景观生态学角度看,城市是典型的以人类干扰为主的景观,城市园林绿化主体的主要特点在于自然景观的破坏和人工景观要素的扩大。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景观的覆盖面也将日益增加。

2 景观生态学及其结构要素分析

景观生态学将城市看作是一个由自然和人工景观单元相互叠加而成的非常特殊的景观生态元,其内部不同性质、不同功能的组成部分构成了城市景观的结构要素——基质(Matrix)、斑块(Patch )和廊道(Corridor)。基质主要由城市中的建筑物及贯穿于其问的道路交通网络构成,斑块主要指不同功能分区的呈连续的或不连续的岛状镶嵌分布格局;廊道主要是以交通为目的的公路、街道及河渠等。城市景观的各组成要素之间通过一定的流动产生联系和相互作用,在空间上构成特定的分布组合形式,共同完成城市系统所承担的生产生活及还原自净等功能。在城市建设中,为了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及美化环境常常对斑块和廊道进行景观绿化建设,使其在外观上与周围建筑物明显不同。因此,在城市景观中,可分别称其为绿色斑块城市景观生态元和绿色廊道。城市开放空间中的绿色斑块主要包括公园、广场绿地、动植物园、烈士陵园以及部分绿化较好的园林式企业和事业单位。这些绿色斑块的形状、分布位置直接影响着城市景观的生态质量。城市中的绿色廊道主要是指以道路与河道为主干的带状绿化带。绿廊的宽度、边缘形态及其连通性方面的不同都会对景观产生不同的影响。

3 城市绿地的景观生态规划

3.1 绿地系统基础资料调查与收集

1)自然条件包括地形资料、气象资料、土壤资料。

2)社会条件研究区域历史、位置、范围、面积、性质、环境情况及用地可利用程度,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及产业产值状况;建设现状与规划资料、用地与人口规模、用地评价、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农业区规划、农田保护规划、林业规划及其他相关规划。

3)园林绿地资料现有园林绿的位置、范围、面积、性质、质量、植被状况及绿地利用程度;防护林、区域范围内示范区生态景观绿地、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的位置、范围、面积与现状开发状况;现有水系的位置、流量、流向、面积、深度、水质;原有绿地系统规划及其实施情况。

4)植物物种资料当地自然植被物种调查资料;古树名木的数量、位置、名称、树龄、生长状况等资料;现有园林绿化植物的应用种类及其生长环境的适应程度;绿化植物种类及其对生长环境的适应情况。

5)绿化管理资料园林绿化编制、规章制度;园林绿化维护与管理情况;绿地性质、绿地等级及管理水平等。

绿地系统景观生态设计

1)绿地系统斑块设计在城市绿地系统中,公园、花园、庭园、小游园、广场等点状空间相当于景观中的斑块。它们一般位于重要的“结点”位置,提供娱乐和休憩场所,调节环境的能力强,因此在绿化中把它作为建设和布置的重点。首先,从城市景观的角度出发可依据面积大小,把绿地斑块分为大、中、小型三类。大叶型绿地斑块在城市绿地系统中承担着城市“绿肺”的作用,而小型绿地斑块有提高城市景观异质性,改善城市景观视觉效果的作用,二者之间互为补充。因此,在绿地系统规划时应将其合理布局,以大、中型斑块为主,小型绿地斑块为其补充,相对均匀的散布于城市绿地系统中,以发挥其最大的生态效益。其次,在绿地斑块内部设计时,应合理配置植物种类和植物群落,遵循景观生态学异质性和多样性的原理。不同的植物种类的环境效益是不同的,合理配置植物种类,是为其形成稳定群落,发挥其生态效益的前提。而异质性则是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不可忽视的问题。研究表明,景观异质性越大,景观类型越多,防止外来干扰的能力也就越强,生态系统就更稳定。在自然状态下,各种资源是异质分布的,而在城市景观中由于人类的要求,多是呈同质分布的。由热力学第二定律可知,一个系统从无序到有序就必须不断吸收外界物质和能量。因此维持同质分布比异质分布要损耗更多的物质和能源”。陈自新研究表明,由乔、灌、草组成复合结构的绿地,其综合生态效益为纯草坪的5倍,而养护管理投入只有纯草坪的1/3。因而,在绿地斑块内部设计时要注意协调好乔、灌、草的比例以及针、阔叶树尽量提高同一绿地斑块内部的异质性。

2)绿地系统廊道设计绿地系统廊道是由规划区域内的道路绿地、河岸防护林等廊状绿地组成,是构成绿化网络的骨架和关键。它可将城区内的绿地连成一个有机整体并为城市景观提供生态支持。在城市绿地系统廊道设计时,首先要从总体格局进行规划设计。廊道能有机地连接不同地域、不同尺度的绿地,影响着城市绿地网络的连通性和网络结构功能的整体优化性,因而在设计时要综合考虑。其次,在规划时要注意维护绿地廊道的连通性。具有良好连通性的绿地廊道为改善城市小气候,解决城市热岛效应有较强的作用。道路绿化带是城市景观中重要的绿色走廊,完善城市生态功能也必须加强道路绿化体系建设最终形成自然廊道和人和谐发展的景观格局。

4.景观生态学在城市绿地规划中的应用

建立城市景观绿色斑块系统

景观生态学的边缘效应原理提示我们,在进行景观规划设计时,为了提供较高的生物多样性,某些景观要素要尽可能地遵循自然的形态,避免人为化的切割和硬接。对于钢筋混凝土林立的城市,景观斑块采用自然的景观形态往往能使人们放松心情,陶冶情操。自然的凹凸起伏的曲线,在视觉上有别于直线的僵硬,能够形成韵律感。在实际中,在对城市景观进行规划设计时,也要注意空间的开合,主次空间的营造。在场地中心开放的区域周围,要注意

分布一些较分散的生动辅助空间。这些辅助空间可以看作是廊道或是小斑块,它们既是连接通道,也是进入重点景观区域的前奏和铺垫。这样的规划设计同样对应于物种移植尽可能提供多种路径的生态学原理。廊道连接也好,跳板连接也好,都要求在规划景观路线时避免单一、走回头路。在城市开放空间中设计较丰富的景观路线,能给市民提供多样的游憩感受。最优斑块形状中的核心斑块与外向的廊道和小斑块共同构成具有稳定和发展态势的基质,从而能够较好地实现基质的核心原则和聚散原则。由此,城市生态绿地的空间配置要集中和分散相结合;而对一个场地进行景观规划设计时,不仅要关注场地内部本身的空间组合,同时要注意与场地周边所在区域的联系。特别是作为城市绿肺的重要原生资源,除了加以保护性的开发利用外还要延伸出一些最优斑块形状示意“触手”廊道,以加强与其他景观绿地的连接度,最大限度地实现整个区域内环境的和谐共生。

开辟新的绿色斑块

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考虑,生态绿地不仅数量要多,而且分布要均匀、大斑块和小斑块相结合。在设置生态绿地的位置时要从景观整体格局出发,注意在关键性的局部和连接点即景观生态战略点开辟绿地斑块,以保证整个城市绿地景观的生态效应。如公园应位于所谓的结点位置。结点是指廊道的交结地区和运动物体的源或汇,对“流”有重要意义。公园要发挥自身的游憩、美化和生态效能,就必须与结点耦合,以调节“流”的运动。这可以很好地诠释为什么公园规划必须确定合理的服务半径,在注意提高整体效能的同时要考虑其相对位置和相互作用及作用边界的合理交接,以覆盖整个景观区域J。

建立城市景观绿色廊道系统

廊道(Corridor)指景观中与相邻两边环境不同的线性或带状结构。几乎所有的景观都会被廊道分割,同时又被廊道联结在一起。廊道是线性的景观单元,具有通道和阻隔的双重作用。城市景观中的绿色廊道应顺常年风向,允许绿廊边侧包含多层建筑,但建筑不应密集成群,建筑形式采用半通透结构,使建筑内外绿化相结合。

道路廊道系统设计

景观生态学的边缘效应原理反映到边缘植被的种植上,要求讲究垂直结构上的变化。这样不仅具有层次性,而且也会使边缘的物种增多。由此,在对道路边缘绿地进行种植时,根据地段情况,力求多种混种,注意乔木、灌木与草本植物的搭配;同时结合季相植物及色叶植物的选择,营造丰富的植物生态景观。边缘效应原理还要求道路边缘具有一定的宽度,以形成缓冲区。这与廊道必须有足够宽度才能发挥一定作用的要求相一致。对于城市道路的边缘,用地比较紧张,边缘绿地往往偏窄。而边缘宽度有限,污染和干扰还是较大地影响着邻近地带。在

这种情况下,用不同宽度的绿化带使机动车、非机动车、步行系统三者分离。步行系统靠边,可与边上环境结合处理。步行系统与非机动车道之间的绿化带布置要比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之间的宽度要宽,这样有利于隔绝车辆对于周边环境的干扰。人车分流后,机动车离边缘地带距离增大;绿化带虽被分离成两块,但之间距离不远,实际影响宽度反而变大。这样的处理方式在有些城市中已有了一定的运用,但绿化带的种植和分布还应进一步调整。特别是在一些住宅区、滨水区和自然林带区域,注意边缘效应的景观营造手段:将使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环境得到改善。

5 总结

景观生态学的“斑块———廊道———基质”理论、斑块动态和复合种群理论、景观异质性理论、景观连接度及渗透理论,更为绿地系统规划提供了新思路和新视角。因此,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原理对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目前,从景观生态学角度探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虽然刚刚开始,但也取得了一些成绩。

参考文献

[1]李敏.城市绿地系统与人居环境规划[M ].北京:中国建筑业出版社,1999.

[2]肖笃宁,李秀珍,高峻,等.景观生态学[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3]李翼,张绿水,熊彩云.浅论景观生态学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的初步应用[J].江西林业科技,2002,( 1):39—41.

[4]邓毅.城市景观的生态化设计[J].城市问题,2002,(6 ):17—2O.

[5]陈自新,苏雪痕,刘少宗,等.北京城市园林绿化生态效益的研究中国园林,1998,14

(5 ):53—56.

[6]黄凤茹.城市景观河城市规划新思路.城市规划汇刊,1998,( 1 ) :52—58 .

[7] 刘硕,杨祖贵.景观生态学在景观规划设计中的运用分析[J].四川建筑,2oo9(6):21-25.

[8]豆俊峰.重庆城市绿地景观生态建设[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2 (8 ) :7·10.

[9] 陈静.景观生态学原理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的运用[J].农技服务,2009(6):119—121.

[10] 任海,邬建国,彭少麟,等.生态系统管理的概念及其要素[J].应用生态学报,2000 ,11(3):455-458.

[11]唐东芹,傅德亮.景观生态学与城市园林绿化关系的探讨[J].中国园林,1999(3):404 3.

[12]傅伯杰,陈利顶,马克明,等.景观生态学原理及应用[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 1.

[13]骆天庆,王敏,戴代新.现代生态规划设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14]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M ].2 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

[15](美)约翰·0 ·西蒙兹.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M ].3 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景观生态学整理

景观生态学整理

第五章: 填空选择: 1、景观的阻抗:a穿越边界的频率b边界的不连续性c适宜性d每一个景观元素的总长度 3、网络的连通性:系统中所有结点被廊道连接的程度 4、源:某一斑块物种,随着种群数量增大,呈现“源”的特征,生物流向外扩散 汇:景观中的生物流向适宜的生境 5、斑块功能:栖息地,源,汇;廊道功能:边缘物种的栖息地,源与汇,屏障(Barrier)或过滤效应。基质的功能:连通性,狭窄地带(狭管效应);网络的功能:结点的功能,廊道的交结地区,运动物体的源和江。 6、(选择题)孔隙率及斑块间的相互关系:a、高孔隙率对物体通过基质造成很大影响 b、影响的大小取决于流的性质 7、斑块的形状与物种流的空间取向的关系影响流的速度 简答题: 1、景观的生产功能

答:景观的生产功能指景观的物质生产能力,为生物生存提供最基本的物质保证,其中包括:A、自然景观的生产功能:自然植被的净第一性生产力,指绿色植物在单位时间和单位面积上所能累积的有机干物质 B、农业景观的生产功能:具有自然景观与人为景观的双重特征,生产功能主要体现在农业土地利用的产出上。①正向物质生产功能:通过生产潜力(光合潜力、光温潜力、气候潜力和土地潜力)来表征②负向物质生产:人类过度使用化肥、农药及农业废弃物的农业生产,造成对周围生态环境的污染 C、城市景观的生产功能:典型的人工景观,生产各类物质性及精神性产品 ①生物生产:生物初级生产(绿色植物的生产);绿色植物生产粮食、蔬菜、水果及其它农副产品;不占主导地位,主要是维持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生物次级生产(城市中的消费者对初级生产的再生产过程) ②非生物生产:1、物质生产:正向物质生产:各类有形产品及服务,负向物质生产:城市景观的“三废”物质2、非物质生产(精神方面):

景观生态学的发展及前景

景观生态学的发展及前景 作者: 指导老师: 专业: 年月日

摘要 景观生态学是生态学中一门年轻的分支学科,它的理论与方法和传统生态学有着本质的区别,它注重人类活动对景观格局与过程的影响。最近几年,园林生态学受到人们的关注。它是一项全新的生态学内容。它不但分析体系本身的发展和变化特征,分析了今后的发展方向。景观生态学为综合解决资源与环境问题提供了新的理论和方法,因而近年来受到高度重视。从景现生态学的理论框架、一般原理、研究方法和实际应用四个方面进行论述。景观生态学研究的焦点问题是景观结构、景观动态与景观功能。综述了景观格局、景观动态、景观异质性、景观尺度与景观功能的研究现状,并探讨了景观生态学理论的最新应用领域,展望了景观生态学的研究。 关键词:景观生态学;理论框架;应用;发展趋势

Abstract Landscape ecology is a young discipline, its theory and method and the traditional ecology are essentially different, it pays attention to the impact of human activities on landscape pattern and process. In recent years, landscape ecology concern. It is a new ecology. It not only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and changes of the system itself,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in the future. Landscape ecology provides a new theory and method for solving the problems of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in recent years, attention. From the four aspects of theory, landscape ecology principles, research methods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Are a research focus in landscape ecology landscape structure, landscape and landscape function. Study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landscape pattern, landscape dynamics, landscape diversity, landscape scale and landscape function were reviewed, and discusses the theory of landscape ecology in the new application field, the prospect of the landscape ecology. Keywords: landscape ecology; theory;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trend

景观生态学名词解释、问答

景观生态学名词解释、问答

1、景观:由不同土地单元镶嵌组成,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地理实体;它处于生态系统之上,大地理区域之下的中间尺度;兼具经济、生态和美学价值。 2、景观生态特征:空间异质性、地域性、辨识性、可重复性和功能一致性,具有一定的气候和地貌特征,各生态系统之间的物质能量和相互影响。 3、景观要素:景观是由不同生态系统组成的镶嵌体,其组成单元称之为景观要素。景观强调的是异质镶嵌体,景观要素强调的是均质统一的单元,之间的转换反映了景观问题与时间空间尺度密切相关。 4、景观的分类:自然景观:原始、轻度人为活动干扰景观;经营景观:人工自然、人工经营景观;人工景观。 5、景观生态学:研究景观功能、结构和变化,景观单元的类型组成,空间配置及其与生态学过程相互作用的综合性学科。 6、景观格局:包括景观组成单元的类型、数目以及空间分布与配置。类型:聚集、共轭、平行、线状格局。

7、Forman:斑块散布的景观,网格状、指状、棋盘状。以一种生态系统或景观要素占绝对的优势,而另一种或多种分散在其外(绿洲、稀树草原);在景观中以相互交叉的廊道的优势(牧场林网,高速公路网)。 8、尺度:研究某一物体或现象时所采用的空间或时间单位,指某一现象或过程在空间或时间上所涉及到的范围和发生频率。以粒度和幅度(研究对象在空间或空间上持续的范围或长度)表达。总面积决定空间幅度。 9、空间粒度:景观中最小可辨单元,所代表的特征长度、面积或体积。时间粒度:某一现象或事件发生的频率或时间间隔。 10、尺度推绎:把某一尺度上所获得的信息和知识扩展到其他尺度上,或者通过多尺度上的研究而探讨生态学结构和功能跨尺度特征的过程。11、尺度上推:将小尺度上的信息转换到大尺度上的过程。尺度下推:将大尺度上的信息转换到小尺度上的过程。 12、大尺度:大空间范围或时间幅度,小比例尺,低分辨率。1:100万。小尺度:高分辨率,大比例尺,1:1万。

景观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和原理

景观生态学的基本理论 一、耗散结构理论 1. 耗散结构理论概述 ?一个远离平衡态的非线性的开放系统(不管是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乃至社会的、经济的系统),通过不断地与外界 交换物质和能量,在系统内部某个变量的变化达到一定的阈值时,通过涨落,系统可能发生突变,由原来的混沌无序状态转变为一种在时间上、空间上或功能上的有序状态。 ?由于这种在远离平衡的非线性区形成的有序结构,以能量的耗散来维持自身的稳定性,故称为“耗散结构”(dissipative structure) 。 ?耗散结构:位于远离平衡态的复杂系统,在外界能量流或物质流的维持下,通过自组织形成一种新的有序结构。 2. 耗散结构理论的意义 ?耗散结构理论认为:生态系统属于耗散结构系统,在于: 1). 生态系统是开放系统; 2). 所有生态系统都远离热力学平衡态; 3). 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着非线性动力学过程。 二、等级理论(hierarchy theory ) 等级理论是关于复杂系统结构、功能和动态的系统理论。 通常,等级是一个由若干个单元组成的有序系统,而复杂性常具有等级形式。一个复杂系统由相互关联的亚系统组成,亚系统又由各自的亚系统组成,往下类推直到最低层次。 所以,等级系统中的每一层次都由不同的亚系统或整体元组成,每一级组成单元相对于低层次表现出整体特性,而对高层次则表现出从属性或制约性。 基于等级理论,复杂系统可视为由具有离散性等级层次组成的等级系统。 解析:高等级层次上的生态过程(如全球植被变化)呈现大尺度、低频率和慢速;而低等级层次的生态过程(如局地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变化)为小尺度、高频率和快速。 不同等级层次间相互作用,高层次对低层次的制约作用在模型中可表达为常数,而低层次提供机制和功能,其信息常以平均值的形式来表达。 等级系统结构:分垂直和水平两种。前者指等级系统层次数目、特征及其相互作用关系,后者指同一层次上亚系统的数目、特征和相互作用关系。 层次和整体单元的边界称为界面。界面对能流、物流和信息流具过滤功能。界面是系统组成成分相互作用差异最大的地方。 三、空间异质性与景观格局 异质性——用来描述系统和系统属性在时空属性的动态变化。其中,系统和系统属性在时间维变化即为动态变化,而生态学的异质性通常是指空间异质性。 空间异质性(spatial heterogeneity):指生态学过程和格局在空间上分布上的不均匀性和复杂性。 1. 景观异质性的意义 定义:景观异质性是景观尺度上景观要素组成和空间结构上的变异性和复杂性。 意义:决定景观的整体生产力、承载力、抗干扰能力、恢复力和景观生物多样性。 2. 景观稳定性 景观是由异质的景观要素以一定方式组合构成的系统,景观要素间通过物流、能流、信息流和交换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影响景观要素的相互作用,制约着景观的整体功能。 景观的空间异质性可提高景观对干扰的扩散阻力,缓解某些灾害性干扰对景观稳定性的威胁。 3. 景观格局

GIS在景观生态学中的应用

GIS在景观生态学中的应用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特点,景观生态学的概念。详细介绍了GIS技术并在景观数据的来源、景观空间格局分析、景观生态监测、评价与管理、景观空间模拟、景观生态规划等研究中的作用。随着GIS 技术的不断发展, GIS技术在很大程度改变了生态学家开展研究的方式,同时也逐渐成为景观生态学的特征之一。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景观生态学;GIS 1.引言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自上世纪60年代由加拿大的Roger F.Tomlinson创立以来,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一项比较完善、实用并已涉入商业领域的应用性技术。在最近30多年内取得了惊人的进展,功能不断扩展完善,越来越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以及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城市规划、交通运输、农业生产、自然资源调查、生态环境评估、公共设施管理等多个领域。 我国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始于年代, 在陈述彭院士的积极倡导下发展较快。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深入到科研和教学诸多领域, 开发出了一些适合中国国情的软件系统, 其中一些较为完善的软件已开始步入商业化阶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 地理信息系统作为一种技术将给诸多学科带来新的发展契机,尤其对于处在生态学与地理学之间的边缘交叉学科—景观生态学的发展意义更为深远。 2.地理信息系统与景观生态学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简称为GIS)是对与地理环境有关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的一门学科。它利用计算机建立地理数据库,将地理环境的各种要素及其地理空间分布状况和所具有的属性数据,进行数字存储,建立有效的数据管理系统.通过对各种要素的综舍分析,方便快速地获得信息,并以图形和数字方式表示结果,满足应用或研究的需要。 GIS具有如下3个特征:(1)具有采集、管理、分析和输出多种地理信息的能力;(2)以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为目的,以地理模型方法为手段,具有区域空间分析和动态预测的能力;(3)在计算机系统的支持下,完成空间地理数据管理、分析和决策。计算机支持是地理信息系统的重要特征,使地理信息系统能够快速、精确、综合地对复杂的地理系统进行空间定位和动态分析过程。 3.地理信息系统在景观生态学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全球定位系统等计算机与空间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为景观生态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手段与数据来源, 并在景观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分

景观生态学-研究内容与基本原理

景观生态学Landscape ecology 二、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内容与基本原理 (一)研究内容 景观生态学是研究景观的结构功能和变化及景观的规划管理。 景观结构: 指的是不同景观要素之间的空间关系(各种生态系统的性状、大小、数目、种类和构图与能量、物质和物种分配的关系) 景观功能: 指的是多种景观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即不同生态系统之间的能流、物质流和物种流。 景观变化: 指的是景观在结构和功能上随时间的变化。 景观管理: 是将景观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应用于生产实践。主要内容是通过综合分析景观特征,提出景观利用管理最优化方案。包括下述内容: ①景观生态分类;②景观生态评价;③景观生态规划设计;④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的实施。 (二)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基础与基本原理 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基础是整体论(holism)和系统理论(system theory)。 整体论是1926年由Smuts提出的哲学思想,这一思想说明,客观现实是由一系列的处于不同等级系列的整体所组成,每一整体都是一个系统,即处于一个相对稳定态中的相互关系集合。稳定态的维持机制称之为内稳定性,它是靠一系列正反馈和负反馈因素使系统处于两种动态平衡之中。

所以从根本上说,景观生态学研究的就是内稳态的机制,也就是研究地表所有作用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它们又是如何造成水平和垂直的异质性的。 关于垂直异质性问题,由于欧洲学者对景观和景观生态学的理解,与R.Forman和M.Godron的定义有所区别,比如荷兰学者I.S.Zonneveld指出,应将景观视为一个生态系统,而又认为生态系统的概念不包括范围大小。景观是在地球表面由所有作用因素形成的开放系统。这些因素组成三维现象。水平方面表现在互相联系的要素的水平格局上,垂直方面表现在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很多“层”上。景观的每一层成为一门科学的研究对象(如地质学、土壤学、植被学等),而独有景观生态学则将全部土地属性形成的垂直异质性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这是景观生态学最基本的特点。可见,整体范围内的垂直和水平异质性是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对象。 Forman & Godron (1986)提出下列七个景观生态学原理: (一)景观结构和功能原理(landscapestructureand functionprinciple): 在景观尺度上,每一独立的生态系统(或景观生态元素)可看作是一宽广的斑块,狭窄的廊道或基质。生态学对象在景观生态元素间是异质分布的。景观生态元素的大小,形状,数目,类型和结构是反覆变化的,其空间分布由景观结构所决定。 (二)生物多样性原理(biodiversity principle): 景观异质性程度高,造成斑块及其内部环境的物种减少,同时也增加了边缘物种的丰度。 (三)物种流动原理(speciesflowprinciple): 景观结构和物种流动是反馈环中的链环。在自然或人类干扰形成的景观生态元素中,当干扰区有利于外来种传播时,会造成敏感物种分布的的减少。 (四)养分再分配原理(nutrientredistributionprinciple):

大学校园景观中景观生态学应用

大学校园景观中景观生态学应用 摘要:校园规划与社会和科学技术发展以及高等教育体制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城市规划与设计中一项重要的课题。文中针对景观生态学在校园景观规划中的应用进行研究,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对景观生态学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进行论述。由于高等学校相对而言,功能性较为复杂,综合性较强,因此本文的重点以介绍高等院校的景观设计为主,并以江南大学蠡湖校区为例系统的阐述了景观生态学当代校园景观规划中的应用。 关键词:校园环境;景观生态学;校园景观设计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的生活环境已经面临严重的生态危机,环境破坏已经成为了现代人类面临的头号问题,生态环境的恶化已经威胁到整个民族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将恢复生态学和生态恢复的理论知识与技术手段、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思想贯穿于景观环境设计—建造—管理的始终。 1 景观生态学的基本概念 景观生态学是一门新兴的多学科之间交叉的学科,它的主体是地理学与生态学之间的交叉。景观生态学以整个景观为对象,通过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与价值流在地球表层的传输和交换,通过生物与非生物一级人类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转化,运用生态系统原理和系统方法研究景观结构和功能、景观动态变化以及相互作用机理、研究景观的美化格局、优化结构、合理利用和保护。 景观生态学作为一门正在发展中的综合性交叉学科,其理论的直接来源是生态学与地理学,同时从现在科学的诸多相关理论中也汲取了丰富的营养。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基础为开放系统的自然等级有序理论,以及综合性和组织性理论;它的自然生态系统与人类系统之间生物控制共生理论是以控制论为基础的。因果反馈耦合关系建立不仅与系统论、控制论有关,还涉及到信息论的有关问题。景观生态学的自组织理论及稳定性概念又和耗散结构理论有关。 2 校园景观设计综述 校园景观设计包括小学、中学和大学的校园景观,这三种景观都是属于校园景观范畴内,因此具有相同的特点。三者都强调为教学服务的宗旨,营造具有文化气息的校园环境,符合师生学习工作的需要等特点。但是由于他们所服务的人群有很大差异,同时校园的功能性、综合性、复杂性有很大的差异,因此三者还有很大差异。但是在校园景观设计中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2.1 以人为本的原则,校园的景观设计是以人的需求为基础的,因此大学校园景观规划应本着“以人为本”,即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考虑人的尺度和心理要求,将人的活动性和舒适性作为景观规划的出发点。 2.2 可持续发展原则,大学校园景观规划要体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要从长远发展考虑。景观设计要与学校自身的发展目标和定位相结合,必须要有符合自身风格特色的大学校园环境,规划和设计要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2.3 生态性和因地制宜原则,对于学校来说,必须从大环境着眼,从小环境入手,尽可能利用那些天然的地形和植被,为生态环境的合理化创造条件,应避免为追求气派而过分强调草坪的作用,忽视乔、灌、草、地被植物群落式立体配置的重要性,设计手段应是“花最少的力气去适应生态环境”。 2.4 功能性、人文性相统一的原则,大学校园必须是学习与生活同在、学科与学科交融、校园与社会对话、人文与生态共享的集合共存体,能同时满足教、学、研及生活的各种不同需求。 3 基于生态学的校园景观规划设计的方法

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基础

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基础 许多学者对景观生态学基础理论的探索已经作出了重要贡献,例如Risser等提出的5条原则,Forman等提出的7项规则等等。但从景观生态学理论研究现状来看,目前用理论这一术语表达景观生态学的基础理论,比用原理、定律、定理等方式更适宜些。相关学科为景观生态学提供的基础理论,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7项。 1.生态进化与生态演替理论 达尔文提出了生物进化论,主要强调生物进化;海克尔提出生态学概念,强调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开始有了生物与环境协调进化的思想萌芽。应该说,真正的生物与环境共同进化思想属于克里门茨。他的五段演替理论是大时空尺度的生物群落与生态环境共同进化的生态演替进化论,突出了整体、综合、协调、稳定、保护的大生态学观点。坦斯里提出生态系统学说以后,生态学研究重点转向对现实系统形态、结构和功能和系统分析,对于系统的起源和未来研究则重视不够。但就在此时,特罗尔却接受和发展了克里门茨的顶极学说而明确提出景观演替概念。他认为植被的演替,同时也是土壤、土壤水、土壤气候和小气候的演替,这就意味着各种地理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连续顺序,换句话说,也就是景观演替。毫无疑问,特罗尔的景观演替思想和克里门茨演替理论不但一致,而且综合单顶极和多顶极理论成果发展了生态演替进化理论。 生态演替进化是景观生态学的一个主导性基础理论,现代景观生态学的许多理论原则如景观可变性、景观稳定性与动态平衡性等,其基础思想都起源于生态演替进化理论,如何深化发展这个理论,是景观生态学基础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2.空间分异性与生物多样性理论 空间分异性是一个经典地理学理论,有人称之为地理学第一定律,而生态学也把区域分异作为其三个基本原则之一。生物多样性理论不但是生物进化论概念,而且也是一个生物分布多样化的生物地理学概念。二者不但是相关的,而且有综合发展为一条景观生态学理论原则的趋势。 地理空间分异实质是一个表述分异运动的概念。首先是圈层分异;其次是海陆分异;再次是大陆与大洋的地域分异等。地理学通常把地理分异分为地带性、地区性、区域性、地方性、局部性、微域性等若干级别。生物多样性是适应环境分异性的结果,因此,空间分异性生物多样化是同一运动的不同理论表述。 景观具有空间分异性和生物多样性效应,由此派生出具体的景观生态系统原理,如景观结构功能的相关性,能流、物流和物种流的多样性等。

景观生态学第5章

5 景观生态分类与评价 景观生态分类与评价既是景观结构与功能研究的基础,又是景观生态规划、评价及管理等应用研究 的前提条件,是景观生态学理论与应用研究的纽带。 5.1景观生态分类 5.1.1土地分类方法评价 科学的土地分类始于20世纪30年代。当时的德、苏、英、美等国都开展了比较广泛的土地和景观研究。经过60多年的发展,土地分类内容不断扩展,方法层出不穷,现存的各种土地分类中,就其对土地内在属性认识的差异,选择分类的指标和要素不同,大致可以划分为发生法、景观法和景观生态法3种。

发生法是着眼于土地的形成过程,以发生的关联与相似性为依据进行分类。 景观法是通过土地空间形态相似相异性的识别进行土地分类的方法。 景观生态分类主要特点是在景观法中叠加了发生法的优点,旨在得到一种更为综合和实用的土地分类。

5.1.2 景观生态分类 景观生态分类实际就是从功能着眼,从结构着手,对景观生态系统类型的划分。通过分类系统的建立,全面反映一定区域景观的空间分异和组织关联,揭示其空间结构与生态功能特征,以此作为景观生态评价和规划管理的基础。 1)景观生态分类的目的和特点: 就在于综合反映景观的形态和发生两方面特征。一般地,在单元确定中,以功能关联为基础;在类群归并中,以空间形态作指标。

2)景观生态分类的内容 对单元空间范围的界定和等级水平的确定,是景观生态分类的主要部分。 在个体单元确定的基础上,依据一定的发生特征及其指标,对所及层次单元进行类群归并,是景观生态分类的另一重要部分。 5.1.3 景观生态分类体系与指标选取 根据景观生态分类的特征及指标选取,分类体系的建立宜采取功能与结构双系列制。

景观生态学

中国景观生态学的发展 景观生态学研究在中国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初才开始介绍景观生态学概念、理论与方法。1981年黄锡畴和刘安国在《地理科学》上分别发表的《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生态环境现状及保护》和《捷克斯洛伐克的景观生态研究》两篇文章,是我国正式刊物上首次介绍景观生态学的文献。1984年黄锡畴在《地理学报》上发表了《长白山高山苔原的景观生态分析》,这是我国景观生态学方面的第一篇研究报告。林超、董雅文、张雪峰、傅伯杰(1983)以及陈昌笃(1985、1986)、景贵和(1986)、李哈滨和伍业钢、金维根、肖笃宁(1988)等人的专题介绍及学术思想都为景观生态学在中国的建立起到了开拓奠基的作用。 景观生态学传入我国后,立即在国内掀起了研究热潮,1989年10月在沈阳召开的中国首届景观生态学术讨论会是我国景观生态学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景观生态学研究更加蓬勃发展。1992年中国生态学会景观生态专业委员会成立。1996年和1999年分别在北京、昆明召开了第二、第三界全国景观生态学研讨会,并于1998年在沈阳举办了亚洲及太平洋地区景观生态学国际研讨会。 肖笃宁等1990年发表的《沈阳西郊景观结构变化的研究》开创了我国景观生态学应用研究的先河。1996年5月在北京召开了第二届全国景观生态学术讨论会,提交会议的论文有70余篇,大会发言11人,并就景观生态学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景观生态学与农业及生态环境问题、景观生态学与城市旅游等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会议认为我国的景观生态研究应在深化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应用领域,如土地利用和管理、自然保护区建设、城市与园林规划、旅游与风景区建设等。我国学者倡导景观生态学的建设,在《景观生态学理论、方法及应用》(1991)论文集中得到充分的体现。1988年,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成立专门的景观生态学研究室,1989年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系设立景观生态研究室等,都对景观生态学在中国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1988年以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了逐年增多的景观生态学研究项目,国内学术刊物上发表的文章内容涉及城市与城郊景观、农业景观、森林景观、湿地景观、生态过渡带景观变化等,以景观格局、景观动态的研究居多。 20多年来,我国的景观生态学研究不仅发展迅速,也卓有成效,十分引人注目,并逐步走向符合我国国情的景观生态学。但是,与国外相比较,我国的景观生态学研究到本世纪初还有着较大的差距。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研究基础薄弱,技术手段相对落后;(2)研究方法单调、不完善,尚未建立我国的景观生态学理论体系;(3)研究专题过于集中,缺乏尺度的连续性;(4)研究深度和广度不够;(5)人才培养力度不够,尚未形成一定规模的景观生态学研究队伍。 上述问题说明我国的景观生态学还比较年轻,许多工作需要共同努力来加以解决和逐步完善,同时也充分说明我国的景观生态学是一个充满希望、富于挑战的研究领域。 我国景观生态学研究进展 景观生态学(Landscape Ecology)是一门新兴的、正在深入开拓和迅速发展的交叉学科。作为一门学科,景观生态学是20世纪60年代在欧洲形成的,20世纪80年代初,景观生态学在北美得到迅速发展,引起了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并广泛于各个领域。我国的景观生态学研究起步较晚,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也很快,从事景观生态学研究的人越来越多,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因此,有必要对我国景观生态学的研究状况进行总结和分析,并根据国际景观生态学研究的最新动态,展望我国景观生态学的发展。 景观生态学的概念与内涵 景观生态学的概念是德国地植物学家Troll1939年利用航空像片研究东非土地利用时提出来的,用来表示对支配一个区域单位的—生物综合体的相互关系的分析。Vink(1983)则强

第十讲 景观生态学应用

第十讲景观生态学应用 景观生态学的发展从一开始就与土地规划、管理、森林经营、农业生产实践、自然保护等实际问题联系。20世纪80年代以来,景观生态学的应用愈来愈广,最突出的是在自然保护、土地利用规划、自然资源管理等方面。传统的生态学强调生态系统的平衡态、稳定性、确定性及可预测性,反映“自然均衡”balance of nature 的观点在自然保护与资源管理中长期占主要地位。 但,生态系统并非在均衡状态,时间与空间上的异质性才是普遍特性,因此强调多尺度上空间格局和生态学过程相互作用以及斑块动态的景观生态学观点,为解决实际的环境和生态问题提供了更合理、更有效的概念。 一、景观生态学的两种指导思想 欧洲景观生态学一直与土地利用和规划、人文地理以及人类生态学紧密联系,是应用性很强的学科。 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北美景观生态学以空间格局、生态学过程和尺度的相互关系为和性,促使景观生态成为和生理生态、种群生态、群落生态等平行的一门基础学科。 欧洲学者认为北美学派缺乏“实用性”,北美学者认为欧洲学派缺乏“严谨性”;虽说分为北美学派和欧洲学派有些偏激,但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景观生态学特点的区域性差别。 但目前有两种关于景观生态学应用的主导思想: 第一种,反映了欧洲景观生态观点,即景观本身是大尺度的,包括人类在内的生态、地理系统,因此必须将经济、人文、政治等明确地作为其基本组成成分来研究。 第二种,景观生态学应用的前提应该是首先确立其科学的地位,发展和检验一系列能够应用与实际概念、理论和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景观生态学只是多种途径之一、而非包括一切的答案。 Wiens J A 1999 Toward a unified landscape ecology. In: Wiens J A, Moss M R ed Issues in landscape ecology Snowmass Villag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landscape ecology. 148-151 二、景观生态学应用原理 在应用中的特点表现在: 强调空间异质性的重要性;强调尺度的重要性;强调空间格局与生态学过程的相互作用;强调生态系统的等级特征;强调斑块的动态观点,明确将干扰作为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来考虑‘强调社会、经济等人为因素与生态过程的密切联系。 1986年Forman 提出7条原理,即 景观结构与功能原理 生物多样性理论 物种流原理 营养再分配原理 能量流动原理 景观变化原理 景观稳定性原理 1995年Forman 进一步归纳为4类12条 (1)景观和区域 1)景观和区域性原理 2)斑块、廊道和基底原理 (2)斑块和廊道 3)大面积自然植被斑块原理

景观生态学要点

一、名词解释 1 景观多样性景观多样性就是指由不同类型的景观要素或生态系统构成的景观在空间结构、功能机制和时间动态方面的多样性或变异性。它反映了景观的复杂程度,是对景观水平上生物组成多样性程度的表征。 2 生态交错带 生态交错带也叫生态过渡带,它是指生态系统中,不同物质能量体系、结构功能体系之间形成的界面。即两个不同的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地带 3 环境资源斑块 斑块是一个在外观上与周围环境明显不同的非线性地表区域。 环境资源斑块是由于环境资源的空间异质性或镶嵌分布而引起。 4尺度外推 利用某一尺度上所获得的信息和知识来推测其它尺度上的特征,或者通过在多尺度上的研究探讨生态学结构和功能跨尺度特征的过程;简而言之,尺度转换即为尺度信息转换。包括尺度上推(scaling up)和尺度下推(scaling down)。 5边缘效应斑块的边缘部分有不同于内部的物种组成和过渡,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边缘效应。 6引入斑块人类将生物引进一个地区,就产生了引进斑块,分为种植斑块聚居地 7 景观空间格局主要指空间格局,包括景观组成单元的类型、数目以及空间分布与配置。如不同类型的斑块可在空间上呈随机型、均匀型或聚集型分布。 8廊道与本底有所区别的一条带状土地,可以看作是一个线状或带状的斑块 二、填空题 1 景观的概念(美学,地理学,景观生态学三个方面) 美学上的意义:景观没有明确的空间界限,主要突出一种综合直观的视觉感受。 地理学上的理解:认为景观是由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自然要素以及文化现象组成的地理综合体。 景观生态学对景观的理解:景观是指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和物质所构成的综合体 2 景观生态学研究的对象作为复合生态系统的景观 景观生态学研究的内容(1)景观结构(2)景观功能(3)景观动态变化(4)景观规划与管理 3 尺度的分类空间尺度时间尺度组织尺度 4 景观空间格局的形式规则或均匀分布格局聚集(团聚)型分布格局 线状格局平行格局特定的组合或空间联结格局 5 景观要素流动的媒介物风水飞行动物地面动物人 6 景观按人为干扰状况可分为哪五类 天然景观管理景观农田景观城郊景观城市景观 7 影响景观形成的主要因素:气候地质地貌土壤植被干扰 8 景观元素的三种类型1 斑块 2 走廊 3 基质 9 廊道的两种类型线状廊道带状廊道 三、简答题 1什么是景观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是一门新兴的多学科之间交叉的学科,它的主体是地理学与生态学之间的交叉。景观生态学以整个景观为对象,通过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与价值流在地球表层的传输和交换,通过生物与非生物以及人类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转化,运用生态系统原理和系统方法研究景观结构和功能、景观动态变化以及相互作用机理、研究景观的美化格局、优化结构、合理利用和保护 2什么是景观异质性和景观多样性的生态学意义 异质性:景观内部事物或者其属性在时间或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或非随机性特征 景观的多样性的意义A、保证物种和遗传多样性。B、使景观的总体生产力达到最高水平。C、景观功能稳定性。 3干扰的概念,举例说明常见的干扰现象 干扰:是一个偶然发生的不可预知的事件,是发生在一定地理位置上,对生态系统结构造成直接损伤的、非连续性的物理作用或事件。 常见的干扰现象 1)火干扰 2)放牧3)土壤物理干扰:土地的翻耕和平整等。 4)土壤施肥 5)践踏 6)外来物种入侵 7)人类干扰4景观生态的功能一般表现在那些方面 1)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包括生态系统的产品及生物多样性的维持) 2)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包括传粉、传播种子、生物防治、土壤形成)3)生态系统的环境效益(包括减缓干旱和洪涝灾害、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4)生态系统的娱乐功能(休闲、娱乐、文化、美学) 5景观生态学的发展趋势(1)三个研究方向 静态研究:着重对特定景观的结构和在一定结构控制下的功能进行研究,描述景观的特定状态,揭示景观格局与景观生态功能之间的关系,阐明不同景观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制约关系。具体包括景观生态分类与制图、景观特征与格局分析、景观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景观中人类或其他物种的活动方式、景观格局对物种行为的影响等。 动态研究:对特定景观的动态变化历史过程、趋势及其控制机制进行研究,揭示景观演化的过程和规律,阐明景观变化的基本控制因素和控制机理,建立景观动态模型,预测景观动态变化趋势,为指定景观管理与控制技术突击提供理论基础。主要包括景观格局动态演化过程和规律研究、景观动态模型的建立和景观动态预测、景观稳定性与可持续发展等。 应用研究:是在静态研究与动态研究的基础上,为人类合理利用、开发、管理与保护和建设景观而制定规划、设计及其实施技术和实践活动。主要包括景观生态保护、景观生态恢复、景观生态管理、景观生态建设等。 (2)景观生态学的整合3个研究方向的整合时空尺度的匹配 多学科的整合要求地理学、生态学、经济、社会学、规划设计与管理等学科的整合。 三者的结合指景观生态学研究者、景观管理决策者和景观利用者三者之间的整合。

景观生态学研究热点,及基本理论核心思想。

一、景观生态学当前研究热点 答:从“21世纪景观生态学十大论题”的国际景观生态学大会,各国学者面对新的问题和新的挑战,提出景观生态学新世纪研究热点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异质景观中的能量、物质和生物流过程;土地利用和覆盖变化的起因、过程和效应;非线性科学和复杂性科学在景观生态学中的应用;尺度推绎;景观生态学方法论的创新;将景观指数与生态过程相结合, 并发展能反映生态和社会经济过程的综合景观指数;把人类和人类活动整合到景观生态学中;景观格局的优化;景观水平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性发展;景观数据的获得和准确度评价。 而从美国第十五届景观生态学年会看,景观生态学热点话题除了,景观生态动态模型、生物多样性保护、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决策支持系统外,新的研究热点方向还包括: 首先,经济观念与生态学研究的融合,生态学家越来越重视经济要素在自然保护中的作用,同时,自然生态价值的经济学量化也正引起人们的重视; 在景观格局与过程的关系研究上,以不同方法从不同侧面,剖析景观格局对自然生态过程的影响,在理论上加深对景观异质性作用的了解。例如,景观格局与过程对鸟类繁殖、迁移、觅食等活动影响。 在景观变化分析方面,重要成果包括自然和人为干扰条件下森林景观格局动态的模拟模型,可选择性未来景观分析模型等,对由自然和人为干扰条件下过去、未来景观变化进行了对多方位,参数的分析。

在景观生态过程研究方面,主要有流域尺度上的生态过程研究;不同管理措施下林地演替过程的研究;河谷景观的生态功能研究等。另外生态恢复方面研究,体现人们在物质需要满足后,向更高层次的精神需要过渡时期的特点。 二、景观生态学基本理论的核心思想和在实际中的应用 答: 耗散结构与自组织理论:系统内部不断增加的熵达到并维持耗散系统这种新的远离热力学平衡态,它是系统与环境相互作用达到某一临界值时出现的有序结构,它的形成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由无序到有序,是一个自组织过程。实践意义:生态系统是耗散结构,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与周围的物质不断的发生能量和物质的交换,其远离热力平衡态,且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着非线性动力学过程,来源于外界环境连续不断的负熵流使生态系统稳定;森林景观系统通过植物和其他生理过程使系统通过耗散结构保持稳定。 等级系统理论:自然界是一个具有多水平分层等级结构的有序整体,在这个整体中,每一个层次或水平上的系统上都是有低一级层次或水平上的系统组成,并产生新的整体属性。实践意义:特定的问题要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尺度上去研究,还需要在起相邻的上下不同等级水平和尺度上去考察其效应和控制机制。 空间异质性与景观格局:生态学过程和格局在空间的分布上具有不均匀性和复杂性。实践意义:景观异质性对景观的功能及其动态过程有

景观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思考题总结 1.什么是景观?景观与土地和环境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景观:是以类似方式重复出现的,相互作用的若干生态系统的聚合所组成的异质性土地地域。景观与土地、环境的区别 ?景观:具有异质性;存在形式为实体。概括其特点可为以下七性:空间异质性、地域性、可辩识性、可重复性、功能一致性、尺度性和多功能性。 ?土地:侧重于社会经济属性,主要关注土地的肥力、产权关系、经济价值;均质性地块单元。 ?环境:环绕于人类周围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存在形式有实体和非实体形式。 2.什么叫景观生态学?其基本理论和应用领域如何? 景观生态学是研究景观的结构,功能和动态以及管理的科学。 生态进化与生态演替理论;空间异质性与生物多样性理论;景观异质性与异质共生理论;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景观边缘效应理论;复合种群理论;等级系统理论(百度) 应用领域:国土整治、资源开发、自然保护、环境治理、区域规划、城市风景园林设计、自然保护区设计等等. 3. 何为岛屿与生物地理学理论? 岛屿物种多样性取决于物种的迁入率和灭绝率,而迁入率和灭绝率与岛屿面积、隔离程度及年龄有关 4景观生态学研究主要内容是什么?学习景观生态学有什么意义? 研究的主要内容: 景观结构:指不同景观要素之间的空间关系(要素的面积、类型、形状、数量、空间分布方式、能流物质分配等) 景观功能:指景观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和联系(即生态功能) 景观动态:指景观结构和功能随时间的变化。要素的类型、形状、数量和空间格局以及物质能量物种的变化。 景观的结构、功能和动态是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的。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功能;功能也影响结构的形式和发展 意义:把地理学对地理现象的空间相互作用的横向研究和生态学对生态系统机能相互作用的纵向研究结合为一体,以景观为对象,通过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和物种流在地球表层的迁移与交换,研究景观的空间结构、功能及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景观的动态变化及景观优化利用和保护的原理与途径。 5.复合种群的概念及类型 异质种群概念所描述的是在斑块生境中,空间上具有一定的距离,但彼此间通过扩散个体相互联系在一起的许多小种群或局部种群的集合。 类型:经典型;大陆-岛屿复合型;缀块性;非平衡态;中间型或混合型(百度) 1.由何为斑块?根据斑块的起源可分为哪几类?各有何特点?斑块的度量指标是什么? 斑块:是在外观上不同于周围环境的非线性地表区域。 分类:环境资源斑块:由环境资源的空间异质性或镶嵌分布而形成的斑块。特征:持久的具有很低的转化率;种群波动的动态过程,灭绝、迁移的水平很低;正常状态下的物种变化干扰斑块:在景观中由于局部性的干扰而形成的小面积区域。特征:最高的转化率;持续

景观生态学讲解

题型:名词解释,填空,判断改错,简答,论述,计算 景观生态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1.景观的定义(肖笃宁) 景观是由不同土地单元镶嵌组成,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地理实体,它处于生态系统之上,大地理区域之下的中坚持度,兼具经济、生态和文化的多重价值。 2.景观特征 ①间异质性 ②地域性 ③辨识性 ④可重复性和功能一致性等 ⑤具有一定的气候和地貌特征 ⑥各生态系统之间的物质能量流动和相互影响 3.景观要素的定义 景观是由不同生态系统组成的镶嵌体,其组成单元称之为景观要素。 景观强调的是异质镶嵌体,景观要素强调的是匀质同一的单元。它们的关系是相对的。 4.景观和景观要素的相对关系(什么情况下景观可以转变成景观要素,什么时候景观要素) 景观河景观要素的关系是相对的;景观强调的是异质镶嵌体,景观要素强调的是均质同一的单元;景观和景观要素之间的转换反映了景观问题和时间空间度密切相关 例: 5.景观的分类 Forman按照景观塑造过程中的人类影响强度,划分了三种类型 (1)自然景观(原始景观,轻度人为活动干扰) (2)经营景观(人工自然景观,人工经营景观) (3)人工景观(城市景观,水利工程,铁路,交通,湿地) 6.景观生态学的概念 景观生态学是研究景观单元的类型组成、空间配置及其占生态学过程相互作用的综合性学科。也就是研究景观的结构、功能和变化多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7.景观生态学国内外发展简史、流派(了解) 一、国外发展史 1.萌芽(19世纪初~20世纪30年代) 首先生态学的出现,19世纪中期Haeckel把研究生物和环境关系的科学称之为 生态学。其后,从个体生态学发展到群落生态学。 1935年,英国生态学家坦斯提出了生态系统的术语。 2.巩固(20世纪30年代后期~60年代中期) 1939年,德国著名的地植物学家特罗尔,在利用航片中研究东非土地利用问题 时提出了景观生态学一词。 3.发展(20世纪60年代后期~80年代初,初步发展,20世纪80年代,全面发展) 4.提高(20世纪90年代,学科的全面提高时期) 二、国内发展史

最新景观生态学研究综述

工业生态与环境规划课程论文最新景观生态学研究综述

目录 摘要 (1) 1.景观生态学相关概念 (1) 1.1.景观 (1) 1.2.景观生态学 (2) 2.景观生态学的发展趋势 (3) 3.景观生态学的几个新的学科生长点 (3) 3.1.水域景观生态学 (3) 3.2.景观遗传学 (4) 3.3.多功能景观研究 (5) 3.4.景观综合模拟 (5) 3.5.景观生态与可持续性科学 (6) 4.结语 (6) 参考文献 (7)

最新景观生态学研究综述 摘要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国际景观生态学发展迅速。景观生态学研究最为活跃的地区集中在北美、欧洲、大洋洲(澳大利亚)、东亚(中国),表明景观生态学理论、方法和应用的广泛性和越来越高的认知度。从研究内容上看,景观生态评价、规划和模拟一直占居主导地位,其次是景观生态保护与生态恢复、景观生态学的理论探讨。随着景观生态学研究的深入,以科学和实践问题为导向的学科交叉与融合不断加强,促进了景观生态学新的学科生长点的形成和发展,主要包括水域景观生态学、景观遗传学、多功能景观研究、景观综合模拟、景观生态与可持续性科学。 关键词景观生态学、景观遗传学、多功能景观、景观模拟、可持续性科学 1.景观生态学相关概念 1.1.景观 景观(landscpe)一词的使用最早见于希伯来文“圣经”旧约全书,用于描绘具有所罗门王国教堂、城堡和宫殿的耶路撒冷城美丽的景色。19世纪初,德国地理学家洪堡德A.V onHumboldt)最早将景观作为科学名词引入地理学,提出景观作为地理学的中心问题,探索由原始自然景观变成人类文化景观的过程,并从此形成作为“自然地域综合体”代名词的景观涵义。1939年,德国生物地理学家特罗尔(C.Troll)又将景观的概念引入生态学,将其作为在生态系统之上的一种尺度单元,此后,景观对于生态学研究的作用被愈来愈多的研究者所认识和强调[1]。 有关景观的定义,有多种表述,但一般认为是指反映内陆地貌景色的图像,诸如草原、森林、山脉、湖泊等;或是某一地理区域的综合地形特征;或者是人们放眼所看见的

相关主题